共产小子西游记

HD

主演:马提亚斯·施维赫夫,弗莱德里奇·穆克,艾丽卡·巴赫蕾达-库鲁斯,托德·斯塔什维克,皮特·马孔,凯文·兰金,卡梅隆·古德曼,金伯利·简·布朗,科科·布朗,德怀恩·阿德维,克斯腾·布劳克,汉斯-尤韦·鲍尔,Justus Kammerer,Adrian Moore,吉塔·施维赫夫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美国语言:德语,英语年份:201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共产小子西游记 剧照 NO.1共产小子西游记 剧照 NO.2共产小子西游记 剧照 NO.3共产小子西游记 剧照 NO.4共产小子西游记 剧照 NO.5共产小子西游记 剧照 NO.6共产小子西游记 剧照 NO.13共产小子西游记 剧照 NO.14共产小子西游记 剧照 NO.15共产小子西游记 剧照 NO.16共产小子西游记 剧照 NO.17共产小子西游记 剧照 NO.18共产小子西游记 剧照 NO.19共产小子西游记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友谊万岁,共产去死

让我想起了兔子和公牛。

而且这部电影带给我的远远不止是旅程,友谊的波动都被非常细腻地展现出来。我们的旅程永远充满饥饿、惊喜,寒冷、美景。失望与不期而至,困顿与果腹之欲,冷漠与炙热容颜,都交互辉映。
旅程的结果也许各异,但过程,如果是一条路的话,那么不同的人走就有不同的景色存在,最终我们得到了什么,还是因人因缘而异。

这部公路电影,细细回想起来,充满了温情冷暖。更多地是动人的,响彻四野的尖叫声。
他们并不空洞,而是基情四溢。他们有自己的目标,或是方向。他们也有自己的理想,放映自己的电影赚钱。他们拥有共同的爱情(还好没有拥有共同的女人),但友谊才是恒久之基。

德国人始终不能摆脱柏林墙的暗影,两个小子始终以共产主义者自居。到处都在喊着free,free。
如果能对东德--民主德国,以及共产主义的理解更加深入,那这个电影所要表达的涵义会更加清晰。

我们看到了最终他知道父亲真相的样子,同样也看到了他们顺利完成任务和美国人相拥的喜悦。

所以,共产主义,仅仅就是一个梦。

那种国家之间的微妙关系,戏谑俄国人的基情表演,乃至贯穿始终的柏林墙,都让这部电影变得,看似快乐地旅程,实则悲伤的故事;看似悲伤地行走,实则完满的结局。

ps:两人的小舞跳的简直赞爆了。

 2 ) Friendship意欲何指?

  首先就影片题材而言,给人第一印象是德国特有的“90回望”题材。此类题材的电影一方面类似于韩国的统一题材电影(当然二者一展望、一回想),着重描绘同种族间难以割断的血浓于水的亲情,以及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暴政与惨绝人寰的悲剧。而我们最终发现本片不是讲述德国分裂及统一的旧事,更非阐述意识形态壁垒的,因而这个中文译名《共产小子西游记》完全是胡扯。
  对比“90回望”的经典,诸如冷峻严肃的《窃听风暴》,轻松温情的《再见列宁》,我们发现本片的立意本身就比较低,因而片中没有花篇幅去对两德本土进行深入刻画(只有篇首男主脱线的自述与短小的纪录片)。再对比诸如《给斯大林的礼物》《音乐会》这种控诉题材的名作,不难看出影片也没有对自由及秩序两种社会体制进行比较,因而我们也能肯定电影所谓的Friendship并非是指两种意识形态间的互动。
  最终主题就是回到了安检时保安的那句话“你们是纳粹吗”?我们可就简单德美友好。
  片中几次申明主题处也都被轻描淡写,诸如上文保安语,美国女学生不知道德国分区占领与分裂,“柏林墙”被市长作为政治筹码兜售。值得品味的是片尾那位黑人“黑武士”与他的小小天行者……

 3 ) 东方的孩子

这部以民主德国为背景的电影,不曾像<窃听风暴>那么有名,不曾像<再见列宁>那么深刻,然而,却有它独特的视觉。
从这电影开始的第一分钟就知道,我爱它。DDR,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多么神秘的地方,多么渺小的地方,多么可怕的地方,多么悲伤的地方。电影一开始有几句台词令我印象十分深刻,“我们住在同样的房子里,我们长得一样,我们吃着相同的食物,我们之间没有秘密,我们有世界上最隐蔽的特工......”这种自嘲式的介绍看似幽默,但一想到我们和电影中的他们都曾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笑容的背后也不免多了一丝悲伤。
当然德国人不会总喜欢以悲伤来诠释那段历史。正如同当年看<再见列宁>一样,德式幽默始终贯穿其中。多个角度,多种角色,在相同的背景和欢笑里,留下那些伤痛痊愈后的恐惧。电影以“友谊”为背景,两个从封闭国家中走出来的少年来到了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在入境处被美国人问之是否是纳粹时可以看出导演的用心,无论任何时候,二战给德国留下的伤痕依旧那么清晰。当两个少年说出“No, no no. We are communist.”一连三个No来急于摆脱纳粹形象。哪知后一句却将他们送进了拘留室。这里可以看出他们在封闭的世界中根本不知道外界对于Communism的看法。看到这里,好气,好笑,好玩。在检查人员把他们的行李翻了个底朝天后,终于,来到了美国。
整部电影以寻父为主线,友谊为基调,两个穷小子出发旧金山。语言不通,笑料百出。却又是悲伤的。比如,电影前期他们三次遇到的美国人,全都不知道世界上曾有个国家叫民主德国。导演的用心又一次显现,1.大部分人都不认为德国会分裂。2.大部分人并不知道柏林墙给德国人带去的痛苦。好气,好笑,好玩。电影一步步地像我们阐述,世界上大部分的人群并不在意所谓的意识形态。只要有“友谊”,我们就是朋友。当每个人都过分在乎那些对立的意识形态的立场中,我只想知道那些残酷背景下的无辜平民的生活。他们不需要意识形态,不需要政治立场,他们只想要那一点点卑微的自由,比如,听听联邦德国的广播,吃吃美国的巧克力。
真的。当看到他们在电影院播放他们自己制作的纪录片时,我就那么偷偷地流下了眼泪。大概他们在拍摄这些镜头时,根本不会想到自己的祖国会消失地那么彻底。那个统治了他们四十年的地方就那么静悄悄地天翻地覆了。两个单纯的少年因为这一纪录片被市长接见。他们握手合影时背后墙上的里根相,那么耀眼,那么和谐。
另外要说说感情,年轻人的电影不涉及感情怎么也说不过去,于是就出现了烂俗剧情,两男一女的尴尬,差一点搞到“友谊”尽头。还好,最终“友谊”胜过了爱情。多么感动。两个少年才是真爱好么?!对了,遥控器的那段真心笑到晕。德国人就喜欢挖掘这些小情绪。有爱又温馨。
本以为马上就要大团圆结局的那一刻,导演让寻父的少年没有了父亲,父亲在当年越墙时被射杀。那个善良的中年男人说,“不能再有人倒在柏林墙下了”。也许,正是这个方式,给了少年寻父的期望。也正因为这样。少年才克制住想要越墙的冲动从而保住了性命吧。终于!!!他们还是来到了金门大桥,世界的最西端。同样,也看到了卫星牌汽车在桥上驶过。世界真的不同了。世界再也不是我们被灌输的那样了。我们不再属于某一主义,因为世界属于我们。
最终,汽车也如约交到了黑人朋友的手中,可爱又单纯的少年。
我们可以探讨某一体制的好与坏,但那些孩子,都是最善良的。
还要说一句,这电影的配乐太美了。Krieger des Lichts, 好听到哭。
我个人有柏林墙情节,也有浓厚的德意志情节。所以这电影,我打满分。亦是继<窃听风暴>后最喜欢的东德背景的电影。
噢还有,Matthias美到没朋友!!!

 4 ) 老子的人生,你凭什么judge

看完电影,笑点get的不多,但是却被两位男主说走就走一往无前的勇气搞得荡气回肠。

低潮的人大多一样,看到什么电影文章情节都喜欢往自己身上套,像是和自己说话一样。而我还喜欢升华总结,当作是命运特地让我此时接触这个电影,给我多一点勇气,聊以自慰。

当初放弃家人强烈要求的热门专业,跟着感觉走跑到美国来读所谓的冷门,早知道不好找工作,现在发现还真挺难。当初那些看不上的公司,也得低下头来一个一个去面试,看着国内的朋友一个个发展的很好,我也慢慢怀疑自己,这样的选择对不对,我也害怕那些亲朋好友热切的询问和所谓的比较,

看吧,你果然混成这样。
 
要是问我为什么做出的选择,我也没法给个swot分析总结下我才是对的,但是直接挠着后脑勺说个“嘿跟着感觉走呗”好像过于不成熟,仿佛都可以直接听到对方的“咦呃~啧啧啧”

但是仔细想想,又有什么标准可以帮助判断人生呢?公司的big name?足够的钱?还是足够高的岗位?

或许是看你有没有看过金门大桥呢。

就算你费尽千辛万苦追求的东西竹篮打水,你还可以说至少我看过金门大桥。

其实仔细想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成本挺低的,太多的纷纷扰扰都是自己给自己的枷锁,太多的权衡,太多的担心,太多的比较和不确定。但是当你真正走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太多的细思极恐其实都可以兵来将挡,太多的担忧无奈其实可以妙趣横生。没钱,不懂语言,不知道方向又如何,当你真正想要去做并开始行动,你会发现全世界都在帮你。

别去管世俗怎么看你,因为他们都俗!

人生不过走一遭,能有个基友相伴最是痛快,找不到的话,带只猫也不错。

 5 ) 你才是共产党,你全家都是共产党

看完了这部《共产小子西游记》,还不错,给四星,没有《窃听风暴》那样感人肺腑,没有《再见列宁》那样催人泪下,但是却是笑中带泪的德式幽默,黑德国,黑美国,黑中国,黑俄罗斯,黑社会主义,黑资本主义,简直了,德国人浪起来简直骚的一批!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所有的悲欢离合都是命中注定的必然事件,人总要学会挥手告别过去,逝去的时代终将掩藏在历史的漫天黄沙中,归于平静! 电影讲述了两个东德小子在柏林墙倒下后携带着简单行李、少的可怜的盘缠、及更屈指可数的英语词汇量来到美国,从纽约一路费尽周折前往旧金山,一个是为了寻父,一个是 为了一睹金门大桥。受共产主义的影响,他们最喜欢的英语口头禅是friendship,于是一路上他们逢凶化吉、奇遇无数,friendship让他们 由头至尾不离不弃。

 6 ) 生命的力量很无厘头

    欧洲电影的无厘头笑料,加在浓浓美国味道的公路青春片里,恰恰就是最真实的在路上的感觉。
    好久没有像电影里玩遥控床,跳脱衣舞的镜头那样能让我真的是开怀地大笑,仿佛能完全把自己代入到主角一样。
    让我想起之前长途旅行的时候,三个人躺在床上用手机的电筒打在天花板上玩手影戏,在满是游客的大街中间原地跳两百下。那种时候就是你会甚至不顾世界地去找一些乐子,感觉生命真正的在充破一些东西的时候,不会是很文艺,或者很惊世骇俗一夜成名的感觉,而正是边干这些无厘头的事边疯狂地丧笑。

 短评

6.5,这样的片子我朝也能中枪……

5分钟前
  • мая
  • 推荐

公路片 不严肃不沉重 不讽刺不调侃 玩味历史 风光漂亮还很好玩 施维赫夫捧着巧克力对穆克说生日快乐的时候泪奔

6分钟前
  • 还行

典型的公路片,不用动脑的从头笑到尾。还夹杂着对某主义的批判。。。

7分钟前
  • 小明明
  • 推荐

但是很多人在墙的那头为了两个小子西游做了铺垫,永远不要忘记这些敲下墙砖的人

8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哈哈哈哈哈,来看金头发小哥哥的,这片子拍的怎么感觉美国人都是傻子啊哈哈哈哈哈哈

9分钟前
  • 囍弗斯
  • 还行

播放东德纪录片一段想到了《再见列宁》,梦醒般的失落。

10分钟前
  • 沉歌
  • 还行

清爽

11分钟前
  • 北极光
  • 还行

友情还是基情 傻傻分不清楚/还有比Matthias Schweighöfer更大份的甜心吗?btw本片露脸的是他的亲爹妈

12分钟前
  • |
  • 力荐

德国帅哥美国卖萌记,轻松愉快,风景宜人,德国帅哥养眼,美利坚人民可亲= =matthias这次可是牺牲色相了……有点像《七月》的感觉。没有字幕硬是看下来了!依然是百分之七十听不懂啊T T

13分钟前
  • Esther GDB
  • 推荐

(8/10)德国人一本正经地讲了一段冷笑话…………其实经过《再见列宁》、《好男不当兵》、《敲开天堂的门》、《七月》、《古堡幽灵》等片子后,感觉德国人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刻板,只不过德国人爱搞哲学,以致德式幽默让人品味之后却忍不住抹一把泪,就像本片就是一个悲喜交加的故事

14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这座梦里的金门桥,见证了每年邮寄的谎言明信片;那些卖掉的柏林墙,经历过父辈消亡的分裂共和国。有时是好基友,冬夜露宿从后面抱过来取暖时,可以为他脱下裤子;有时是好损友,睡不到的女孩就扯谎跟他交换。一路向西,拍了诺斯费拉图、搭上免费顺风车、跳过俄国脱衣舞。基情坚不可摧,原力与你同在!

16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除了后面得知男主角之一父亲的真相那一段有点伤感外,没有英文字幕,居然也很欢乐地看完了。。。

21分钟前
  • 蓝双双的笔记
  • 推荐

Matti萌翻了!想捏有木有!

25分钟前
  • Mlle J
  • 推荐

这片只做了2件事:1、爱情远不如基情;2、专心黑共产主义美化资本主义不惜倒行逆施

26分钟前
  • ME2
  • 还行

賣萌賣腐賣基情的風氣原來都吹到德國了,haha!我幾喜歡這類青春小清新公路片,過程幾歡樂,好睇!Lisztomania那場戲我覺得很浪漫,另外完場才知是真人真事改拍成的...

27分钟前
  • K
  • 推荐

东德小子从纽约到旧金山的美利坚公路之旅,没想到是半出迷影之旅,没想到后面挺悲情。两位好基友一起自拍电影一起在异国他乡放映,太美好了吧!(//▽//) 东德老美两边黑,美国人热情大方和幽默较真,美国人历史差被讽刺得体无完肤!两位东德小伙子竟不识《星球大战》!吸苹果烟,星条旗裹下体,两位东德小子身着苏联军大衣跳脱衣舞笑翻天!!!这片竟然拍自真人真事,和小马哥后来自导自演的《奶爸难当》都提到了David Hasselhoff并出现了他的歌《Looking For Freedom》,看来小马哥挺喜欢他的?Friedrich Mücke比《奶爸难当》里帅很多!

28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力荐

又卖肉又卖萌。。。。。。

32分钟前
  • neeeeeverland
  • 还行

6.8/10 作为公路电影,倘若纪录片部分能更感人肺腑,或者直接不要去找爸爸去哪了,变成去hollywood的共产主义电影小子西游记,可能会更有意思点。因为实在是元素太多了,最后每一个都很难全部讲清楚。

37分钟前
  • 春垓
  • 还行

跟竹马一起裸体开车被抓,一起穿东德兵制服在Gay吧跳艳舞,AUV,师奶杀手(花絮字幕表这样)小马乃越来越二了~

38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推荐

超好看

39分钟前
  • 神槍手李太逗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