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线第一季

全13集

主演:多米尼克·韦斯特,约翰·道曼,伊德里斯·艾尔巴,弗兰基·费森,小拉里·吉拉德,伍德·哈里斯,迪尔德丽·罗夫乔,维德尔·皮尔斯,索尼娅·孙,兰斯·莱迪克,迈克尔·肯尼斯·威廉姆斯,克拉克·彼得斯,J·D·威廉姆斯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火线第一季 剧照 NO.1火线第一季 剧照 NO.2火线第一季 剧照 NO.3火线第一季 剧照 NO.4火线第一季 剧照 NO.5火线第一季 剧照 NO.6火线第一季 剧照 NO.13火线第一季 剧照 NO.14火线第一季 剧照 NO.15火线第一季 剧照 NO.16火线第一季 剧照 NO.17火线第一季 剧照 NO.18火线第一季 剧照 NO.19火线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火线第一季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第一季主要讲述巴尔的摩市警察对巴克斯戴尔贩毒集团的调查。  调查全因警探吉米·麦克纳提而起。在对迪安吉拉·巴克斯戴尔的庭审中,关键证人临时翻供,使得迪安吉拉成功脱罪。庭后,麦克纳提向法官丹尼尔·费兰透露,目击证人可能是受到被告的舅舅——伊旺·巴克斯戴尔手下人的威胁才被迫改了口,因为他在庭审现场看到了伊旺的副手斯丁格·贝尔以及其他几名团伙成员。麦克纳提还告诉费兰法官,巴克斯戴尔团伙涉嫌大宗毒品交易以及多宗谋杀悬案,但没有人调查他们的犯罪行径。  费兰法官于是向警察局高层抱怨,令高层倍感尴尬,于是他们责令组建一支专案组对巴克斯戴尔进行调查。但是高层并非真心想调查该案,而只是为了敷衍法官。一场博弈在希望侦办此案的警官与阻挠侦查的上司间展开,而专案组的指挥官塞德里克·丹尼尔斯则夹在中间,进退两难。  同时,巴克斯戴尔团伙内部也有矛盾。另外他们同以抢劫毒贩为生的奥马·利特间的争斗,造成了多人死伤,这进一步引起了警方关注。在此期间,迪安吉拉因自己的犯罪生活以及由此对他人的影响倍感良心不安。  警察展开街头抓捕,并希望能从街头毒贩瓦伦斯那里得到线索,但都没有多少进展。最终专案组开始采用电子监听设备,对团伙成员使用的公用电话和呼机进行监控。但却导致调查进入上层划定的禁区,触及政治献金等问题[151][152]。伊旺手下的一位小头目被另一队警察逮捕后,上司要求就此结案。基玛·格雷戈斯警探在行动中受伤[149][150],令其他警官情绪激动,结果打草惊蛇。巴克斯戴尔团伙因此怀疑自己正受到警方调查,开始着手清除所有可疑人员,并弃用公用电话和呼机。  在斯丁格·贝尔的授意下,瓦伦斯被儿时伙伴博迪和普特射杀。迪安吉拉在为舅舅转移大量毒品时被抓,当得知瓦伦斯的死讯后,他决定供出舅舅和斯丁格。但其母劝导他要以家族事业为重。最终,专案组对伊旺从轻发落,他的手下威毕·布瑞斯则为大部分谋杀指控背黑锅,其中有一些甚至并不是威毕所为。斯丁格逃过起诉,继续运作巴克斯戴尔的犯罪王国。由于违抗上司命令,丹尼尔斯和麦克纳提都被调动到冷衙门。三剑客乌龙大家庭(国语版)武魁王女老板怪盗MOUSE黑色圣诞节傲骨贤妻 第一季护宝联盟第一季乱世微光第一季斗争人生东方帝王谷碧海奇缘莫斯科行动铁面无私2002不确定无望的人们云的阶梯丑女无敌第二季回来的女儿2022驯龙记:飞越边界第五季彗星美人德云三逗士下一站,天国一咬定情1985秘境2016末日之果打破巴尔比叛逆青春重生后被渣男死对头宠上天逆局绅士杰克 第二季呐喊吧!自由!侠客剑心迷局伏香(国语版)穷友记第四季破烂王劝和小组鬼娘子2深海探奇春日苦短少年恋爱吧分手法则沿着运河看中国型男高中少女日记2015

 长篇影评

 1 ) 写在看完火线之后,何其有幸,我看过


2012-06-23 02:01:44 来自: 毛向北
写在看完⦅火线重案组⦆之后


追了三年,我终于把火线重案组看完了,这是一部在美国都没有热播的剧,可是还挺了五季,我想制片人真的是太爱这部剧了,就像此时的我一样爱,就像剧中的人,尽管前路漫漫,尽管这狗日的世界是如此操蛋,但是他们还是可敬的做着自己,就像这昏昏噩噩的世界里一丝微弱的光。

在数不胜数的电视剧里面,我能幸运的看了火线,我相信和我一样追剧的同好也是感到自己是幸运的。这是一部慢热型的剧,没有越狱的大帅哥,也没有狷狂美艳的吸血鬼,甚至没有一个惊天大阴谋做个大诱饵,就那么平平淡淡的讲述着灰秃秃的巴尔的摩市一群咋看都不咋地的警察勤勤恳恳的查案,他们也个个都不完美,杰米酗酒,卡马女同,丹尼尔出身不干净…各有各的问题,机缘巧合让这么一群人纠集到一起,说实话就像一个垃圾筐,把警局里不好弄的人都丢进去,谁知道这个垃圾筐成了个大坩埚,这群警察做到了他们一直想干的一件事,就是做一个真正的警察。

我看见大结局里杰米的活体葬礼,竟然心情澎湃,洒了几滴不常洒的泪水,捡一句黑衣人三里面那个外星智慧人的话,这是地球上最美好的一刻。

真的从没有过一部电视剧让我这么感触良多,我想以后也很难再有,如果还能看到和火线相媲美的电视剧,我就搞它二两小酒高兴一下。

剧评人说,这部电视剧简直就是一部狄更斯,一点也不夸张。世界也许就是那么操蛋,但是就因为重案组的这一票人,就因为还有人孑然而立,变得无限美好。

看完剧觉得自己好多想法,真的一写又无从下嘴,槽点太多,没看过的我咋和你说,你也不明白,看过的,绝大多数就能明白我此刻的语无伦次。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鲜活,都能独立的写个人物分析啥的。内容多,信息量大也有个不好,那就是让人无从说起。

最美好的画面是巴布和他姐姐在一起吃饭,我们大多数人都象巴布一样卑微,一样微不足道,但是我们也象他一样守着心里的那一点点善良。勇敢的面对自我,勇敢的面对过错,巴布可以做到,我也会努力!

引一句剧中也是引的卡夫卡的话结束这番胡言乱语
__你可以逃避人生的痛苦,这是你的自由,也符合人性,但是真正能逃避的也许是逃避本身。


皮尔斯,就为这句话,我得细细的看看卡夫卡。

 2 ) 该拿诺贝尔文学奖的电视剧

摘抄自http://www.trends.com.cn/man/favorites/life/2009-03/178012.shtml   去年3月结束的美剧《线人》(The Wire)第五季,也是这部传奇美剧的最后一季,毫无悬念地被《时代》周刊选入了年度十佳(该杂志的资深政治评论家乔伊·克莱恩曾经说过:《线人》没拿过艾美奖?《线人》该拿诺贝尔文学奖!)。尽管相对整个剧集来说,这一季算不上最好的,甚至有些低于整体水准,但它“仍然能够轰飞99%的电视剧集”。   HBO于2002──2008年制作并播出的剧集《线人》(The Wire),是一部在国内被极度低估和忽略了的杰作,没有什么字幕组愿意碰这部充满了难认的黑人对话和警方通话代码的剧(只有一个狂热的网友在播出六年后独立完成了第一季字幕),市售D V D的字幕更全部都是乱来(尽管中央电视台去年曾经引进,翻译成《火线重案组》播放过)。在紧张刺激的《24》和《迷失》面前,这部没有美女帅哥、看上去又闷又无聊的杰作几乎没能在国内引起任何反响。   《线人》讲述的是巴尔的摩警方如何通过线人、监听等刑侦手段惩治当地肆虐的贩毒团伙。剧情看似一部普通的美式警匪剧,但黑帮亦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事实上,原本简单的善恶两元,在政府、警局和毒贩三者之间变得非常模糊。电视剧里当然没有说穷孩子为了养活十个弟弟妹妹选择去贩毒是对的,但毒贩中的高层平时会去上商业管理课(不妨与那些因为自己丈人的关系才进了警局,胡乱拿出枪来骚扰平民的混蛋警察对照起来看)。在第一季中,三个黑人少年在玩一副国际象棋,贩毒点的头头迪安吉罗告诉自己的手下,这个棋子是王,他就好比是我的叔叔艾旺,亲了一下棋子之后,他又把比作艾旺的助手史汀格,为了向手下解释车这个棋子,他拿了街角的藏毒点来做例子。最后他指着卒说,“它们就像是士兵,随时可能被吃掉”。他和围在身边那两个第一次见到国际象棋的孩子,在此后逐一死去。   黑白两道在戏分上的平衡也是《线人》的亮点之一,更具创新的,是剧中对警局与上层机构关系的描述。美国剧评人对本剧的评价颇高,除了拿它与狄更斯的《双城记》相提并论,称其同样深刻地描写社会现实,又同样最具关怀,最高的评价则是:五十年后,当人们已经忘记《迷失》和《24》,甚至忘记《黑道风云》时,《线人》仍然会被反复地观赏播放,不只是在电影学院,还在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课堂上。   每季讲述一个独立案件的《线人》(相信我,你不会觉得这样的叙事节奏太过缓慢的),已经关注过了毒品甚至是教育问题。在第五季里,焦点转移到了巴尔的摩当地的媒体上。当然,如果你看过这部剧就会知道,当它演绎一个城市的问题时,一方面它显示出纪录片版的真实,让N BA球星也不禁潸然流泪,因为他就是从这样的街区混出来的,如果没有选择篮球,他也许就是被打死后放在车顶上示众的那一个。另一方面,那些问题又不光是巴尔的摩的问题。第五季里,制作方以《太阳报》为原型虚拟了一家报纸,通过展示媒体可以是多么的视而不见,深化这部剧集一贯以来的悲剧主题。此外,第五季也给那些一直骄傲地活在深深的无望中、又怀着希望活下来的警探和街头小子们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结局。为这部(其实在世界范围内都)被普遍轻视了的杰作收了个漂亮的尾。在此之前,其实观众难免会好奇,对于这样一部剧集,什么样的结局才能算是合格,但看到最后,其实什么样的结局又都无所谓了,毕竟,这就是正在发生着的世界吧。

 3 ) Like Toy Soldiers

Step by step, heart to heart, left right left
We all fall down like toy soldiers
Bit by bit, torn apart, we never win
But the battle wages on for toy soldiers
                        —— Eminem “Like Toy Soldiers”



Wallace是个十六岁的黑人男孩,父亲早逝,母亲酗酒,无所依靠的他自幼就在巴尔的摩市西区贫民窟的平房区游荡。为了维持生活,Wallace和年龄相仿的朋友Bodie及Poot一起加入Avon贩毒团伙跑腿打杂。在平房区内,Wallace负责收钱,钱到手之后,再由Poot将毒品散给瘾君子,Bodie同时进行环境监测,以防警察临检或者其他帮派挑衅。在这个黑人聚集毒品泛滥的贫民区内,警察一旦出现,就有无数望风的孩童大叫“5-0”以示提醒(从这里我才知道去年那部重新翻拍的剧集在美国社会有多大的影响力)。

帮派头子Avon的侄子Dee侥幸逃脱牢狱之灾后被派到平房区监管生意,上任第一天就发现Wallace收到假币,将其痛斥一番,并威胁再出现此类事情就把他踢出生意,Wallace平静的生活开始出现波澜。

闲暇的时候Wallace喜欢和Poot坐在一起嚼麦乐鸡,Wallace认为发明了麦乐鸡的黑人肯定会狠赚一笔,Dee听到以后大发了一通议论( It ain't about right, it's about money. You think Ronald McDonald gonna go down that basement...and say, Mr. Nugget, you the bomb. We selling chicken faster than you can tear the bone out. So, I'm gonna write my clowny-ass name on this fat-ass check for you. The nigger who invented them things, still working in the basement for regular wage, thinking of some shit to make the fries taste better. Believe.)。Wallace的世界观第一次受到冲击,开始明白小卒子只有给他人做嫁衣裳的命运。

Wallace也经常和Bodie一起用象棋棋盘下跳棋,Dee看到之后,兴致勃勃地用阐述帮派结构的方式讲解棋子,教两个男孩下国际象棋:帮派头子Avon是王(Dee:This is the kingpin. And he the man. You get the other dude's king, you got the game. But he's trying to get your king too, so you gotta protect it. Now the king, he moves one space...any direction he damn choose, 'cause he's the king. Like this, all right? But he ain't got no hustle.but the rest of these motherfuckers on the team. they got his back. And they run so deep, he really ain't gotta do shit. Bodie:Like your uncle. Dee:Yeah, like my uncle.),二号头目Stringer是后(Dee:You see this? This is the queen. She's smart and she's fierce. She moves any way she wants, as far as she wants. And she is the go-get-shit-done piece. Wallace:Remind me of Stringer.),战车是藏毒地点(Dee:And this, over here, is the castle. It's like the stash. It moves like this. And like this. Wallace:Dog, stash don't move, man. Dee:Come on, think. How many times we move the stash house this week? And every time we move the stash...we got to move a little muscle with it to protect it.),而他们这些小喽罗就是随时要冲锋陷阵的小卒子,like the soldiers(Bodie:All right. What about them little bald-headed bitches right there? Dee:These right here. These are the pawns. They're like the soldiers. They move like this, one space forward only, except when they fight. Then it's like...or like this. And they like the front lines. They be out in the field.)。Wallace想知道如何才能当上王,Dee语重心长地说,游戏规则并非如此,the king stays the king,小卒子大多是被杀死,只落得早早出局的份。像是谶语一般,Dee的这番讲解,也透露了几个人的最终命运。

平房区的藏毒地点遭到大盗Omar及其手下Brandon的洗劫,帮派高层震怒不已,悬赏缉凶。Wallace无意间发现Brandon的下落,马上通知上面,得到五百块的奖赏,却也间接导致Brandon的惨死。Brandon死前受到毒打、炮烙、挖眼等酷刑,尸体随意被抛在平房区外,以儆效尤。Wallace看到这种惨况后大受刺激。

深受良心谴责的Wallace每日神情恍惚,为逃避痛苦,索性躲在家里昏睡或者吸毒。精神压力之下Wallace决定退出帮派,重新回学校读书。面冷心热的Dee慷慨同意,并要求其他小弟不再骚扰Wallace。一直在调查Avon帮派的警察找到Wallace,一番刑讯之后极为内疚的Wallace知无不言,同意做警方证人,并被安排到乡下避风,等待上庭。

百无聊赖的Wallace很快厌倦了乡村生活,只能靠着每天给Poot打个长途电话缓解思乡之情。一段时间之后,Wallace重新回到巴尔的摩,回到帮派之中,回到他生于此长于此不能摆脱的熟悉环境里。Stringer听闻Wallace回归之后,将Bodie叫到跟前面授机宜。

平房里,2PAC的海报前(这个安排颇具匠心),Bodie一枪,Poot两枪将Wallace射杀。死前Wallace拼命哀求,不愿相信情如兄弟的nigger会对自己狠下杀手。这是我见过最残酷的死亡。

Hip-hop里经常出现“soldier”一词,帮派里这个词汇更被广泛使用。Avon称Dee的儿子为“my little soldier”,Stringer给Bodie布置任务前激励其为“soldier”,Dee在讲解象棋时也说小卒子就相当于soldier。在任何一种社会环境、任何一种组织系统下,soldier都是时刻冲锋陷阵最快被牺牲掉的那一批人。

帮派里的每一个人也在不停地说game,一切都是“part of the game”。Bodie和Poot密谋之时也说“We either step up or we step the fuck off. That's the game.That's the fucking game”。

于是在这个该死的游戏里,倒下一个又一个像Wallace这样无足轻重的toy soldier。

 4 ) 穷街陋巷,暗黑传奇


有些电视剧,受众不多,但是往往因为质量上乘,走势长久,慢慢在越来越多的观众群中赢得“神剧”声名,倘若其中有些爆发点,甚至可能突然流行。如《绝命毒师》在国内便经历了起初小范围好评,到今年年中开始越来越火,最终艾美奖达到顶峰,成为大众围观的现象级神剧。与之相比,《火线》似乎一直处于流行度不温不火,但是口碑在观者眼中神一般的态势,而有趣的是翻阅如《完全电影》、《帝国》等欧美电影杂志,时常看到介绍电影时,提到电影风格如同《火线》,足见该剧在业内影响,那么,《火线》算是什么风格的“神剧”?

在我看来,《火线》是一部真正充满张力的电视剧,一部考验编剧、导演和演员硬实力的电视剧。首先,它不走明星话题路线,很不紧扣时代脉搏,啥互联网、明星、白领生活、青春活力、纽约、好莱坞之类光鲜讨巧的题材都与它无关,它深入一个对中国人来说陌生的城市巴尔的摩,深入黑人社区,深入穷街陋巷,画面扫一下那接头脏乱差的样子就令人“扫兴”,以至于最近读到描述衰落的底特律的文章,我脑海中马上复现《火线》里巴尔的摩的场景。其次,它不走“智商”路线,很多流行美剧令人欲罢不能之处往往在于其悬念啦、反转啦,这一集结束往往留个让你痒痒期待下一集的引子啦,当年看《24小时反恐》、《越狱》,我为了不再受这样的“折磨”,往往宁愿等一季出完再看,而等待过程中为防止剧透,网上见相关话题讨论立马回避。而《火线》不同,很少啥反转或者精心设计,真正的堪称“剧情片”,一切节奏舒缓的推进,慢慢将你抓住。《火线》显得有些另类,却实质上保持着优秀电视剧的共同特点,扎实的编剧,合理的衔接,出色的表演,源于生活又比生活更多惊奇的戏剧冲突呈现。

《火线》一共五季,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也看出实际上主创人员也在调整脉络,首季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警方专案组和街头贩毒黑帮冲突为主。到了第二季完全换了组犯罪方,显得本剧似乎准备走很多电视剧走的一季一个完整故事的模式。但是第三季开始又回归第一季的感觉,以街头贩毒势力的血腥更新换代,一直延续到第五季终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巴尔的摩黑白道的传奇。总体看,第一季奠定基调令人感到惊艳,而第三季却更加关键,让整套剧集在更加正确的方向上大步向前,让整个故事的基调更加一致,对社会现象的反映也更加犀利和直接。

《火线》在我看来可谓一部残酷的剧集,没有太多大团圆,没有太多阳光普照,整体摄影风格就是阴冷和黯淡的感觉,加上镜头捕捉的多是贫困和犯罪泛滥的黑人社区,粗俗混乱的警方办公室,显得很不上档次的政府办公场所,一切都一副见不得光的感觉。而剧集表现的确实是阳光下的那么多不见阳光的事情,给人的感觉是众人皆有罪。影片表面上看围绕的是警方采用“窃听”的手段进行破案,这是一种本身就带有争议的调查方式。而有趣的是,通过“窃听”的手段,也暴露了巴尔的摩这座城市太多的黑暗,整部影片也如“窃听”一般以窥私的感觉,揭露社会治理各个环节的内幕与黑暗,与之相比,“窃听”这样的争议手段似乎也算不上什么了。影片人物也都充满了正邪交织的争议色彩,警官Mcnulty可谓整部电视剧一种暗黑风格的代表,他的身上充满正气,为人正派又善用非主流手段,遵守规则又为了达到在他看来剪除黑帮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欺上瞒下,牺牲他人,制造巨大丑闻。与之类似的一位高级警官Colvin,他成了犯罪经济学的实践者,在社会治理和经济学界一直有观点,认为适度管制的违禁品市场有助于控制毒品泛滥引起的社会动荡,因为严令禁止导致高利润,高利润导致铤而走险。Colvin警官正是做了大胆实践,搞出了一片经济特区,同样的欺上瞒下,结果也是一场丑闻,炸毁自己的前程。而讽刺的是,这些警官的争议措施恰恰产生了不错的效果,这是制度的吊诡,他们是想做事的人,却在犯罪率KPI文化导向下备受束缚,只能采用非法手段来行使正义的事业。而巴尔的摩的政客们在本剧中可谓没几个正面的角色,他们更关心大选,利益,表面数字,而彼此间为了政治利益的所谓“大局”,交换利益,出卖同僚做起来也是得心应手。这样的环境下,本剧同样贯穿始终的政治人物Carcetti的角色更耐人寻味,他坚韧而充满野心,作为一个白人试图在黑人占据主导的城市赢得选举。他其实也有理想,希望对犯罪和腐败横行的巴尔的摩做些什么。但是政治常常淹没人性,或者将人性中更势利和自私的一面引诱出来,整部电视剧,我们看到Carcetti从一个热血而有些愣头青的政坛新手,迅速成为不择手段的政坛老将,并坚定的向自己州长,甚至更远大的前程迈进。他长着一副娃娃脸,对一些政治上不得不采取的手段有些抗拒,但是也慢慢接受,导演似乎有意选了这个演员一般,让他有些柔的外表和举止造成一种奇妙的反差。

站在法律一边的人都这样,更别指望本剧贩毒的一边有啥好样了,本剧街头毒枭实际上经历了两个时代,第一个是Barksdale和他的合伙人兼军师Stringer统治的时代,这可谓一个充满秩序的时代,各方势力按照行规协商势力范围,大家各就各位,利益格局一目了然,都有钱赚。美剧中的反派常常更有魅力,Barksdale典型的出生草莽,重义气,讲规矩;而Stringer属于知识性大佬,一边贩毒一边上经济管理课程,同时一直试图贩毒之外投资多元化。但是正所谓“知识越多越反动”,Stringer比之Barksdale更狡黠,更功利,更心狠手辣,更不择手段。因而,两人逐渐走向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而同时面对警方和新势力的挑战逐渐衰亡。接下来的时代是Marlo Stanfield的时代,这是一个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时代,是一个无底线的时代,是一个弥漫死亡的时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Marlo手下的一老一少杀手组合,冷血程度令人发指,可谓这一阶段最佳注脚。而能横跨两个时代生存的,除了顺势而为者,令人印象深刻的有两类人,一类就是本剧中可谓最具魅力实力型反派Omar,到了后来这人都让人感觉已不是反派,而是有情有义之人,游离于黑帮主流势力之外,而他的结局却又充满了黑色幽默般的荒唐。还有一类就是律师,是的,如《绝命毒师》一般,毒贩离不开律师,尽管本剧的律师没有那么风骚,但是毕竟犯罪行为是社会主体不容,而要使之兼容主流社会,律师正是其中重要角色。

        《火线》以人物刻画与现实主义的表现取胜,故事的走向结局并不那么令人感到意外,尽管常常让人为现实中黑暗总能侥幸感到唏嘘,但是或许至少就是巴尔的摩的现实。这个城市的穷街陋巷间,毒贩们进入新的时代,警方和政客经历重新的洗牌,相似的故事由不同的人物再次上演,这部让我感觉很有醇度的电视剧留下让人回味的后劲。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item/faa60ee744bfeec3bbf37de3

 5 ) 从《火线》看美国社会十四.结语。

《火线》断断续续写了十五六篇,连写带抄,有大概有个三万字了。本来打算是把五季全部写完的,现在发现实在无此精力也无此耐性。可惜了,一大半的主角还未出场,第二季中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工人和工会的问题,第三第四季的教育问题、政治和竞选问题,第五季的媒体和大众文化消费问题,都没有谈到。以后如有机会,再写点随笔。这部剧,如果认真计较起来,真是可以写上一本书的。
幸好,最想表达的东西表达了出来,美国的法治问题。美国的法治,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美国宪法和宪法修正案,以及衍生出来的刑事案件侦察审理中的一系列程序,主要目的是保障公民权利、防范政府犯罪,而非打击一般的社会性犯罪。此点不能不特别提出来。
至于整部剧,我想编剧最想说的是,美国社会中,没有一个个人和集团能不受牵制、不受制约,完全地达成自身的目的,没有任何人能够赢家通吃,为所欲为。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制约与平衡”(制衡)。毒贩们制约于警察和政客,警察、检方要制约于法官和政府,政府要制约于民众的选票和媒体。法官看起来很牛了,但审判要制约于陪审团,每到选举,要制约于民主党/共和党党团(法官选举有的是直接普选,有的是党派选举)。剧中,麦克纳尔蒂通过费伦法官向伯勒尔施压,几次挽救了濒临毁灭的专案组。但伯勒尔也有他的反制手段,费伦是倾向民主党的法官,而且是接替某位退休(或离职)法官的位置而当上法官的,所以只上任一年左右就要参加民主党方面组织的选举。伯勒尔通过克莱戴维斯等民主党大佬施加影响,不让费伦参加民主党组织的筹款集会等活动,使费伦谋求连任的希望日趋渺茫。为挽救自己的前途,费伦最终放弃了对麦克纳尔蒂的支持,导致专案组行动草草收场。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第五季(?)里克莱戴维斯被控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案子本已铁证如山,但戴维斯在法庭作了一番“马丁路德金”式的演讲之后,成功煽动了民众情绪,结果陪审团宣布其无罪释放。
剧中,感觉受到制约最少的,反而是新闻媒体。因“沙利文案”等一系列最高法院判例的保护,媒体几乎是什么都敢写,什么都敢报。不是连费伦也说:“你绝不想得罪一个手持装满墨水的笔的人”(大意),指的就是记者和媒体人。如果说媒体有什么制约的话,那只有市场,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及自媒体的冲击下,传统的报刊杂志业逐渐走向没落,有的记者和媒体人开始不择手段、编造故事。
规则是最高的,无人能凌驾于规则之上。这里所说的规则,既有法律的规定,也包括习惯、风俗和传统观念的制约,统而言之,是一种文化。规则和文化的制约,不仅美国有,中国也有。君不见,强如老M者,为了构造他想要的理想社会,费尽九牛二虎,发动成百上千次运动,付出几千万上亿人的生命,结果如何?一旦身死,社会重新回到它原有的轨道运行。留下来的,只是变味的传统(换一种名称的极权)和一地鸡毛。
任何社会,任何文明都有其传统的惯性势能,文明愈老愈大,则其惯性也愈大愈强,任何剧烈的社会变革,都不可能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和所谓的进步。这么说,好像很有点保守主义的味道。虽然有些观点和保守主义近似,但鄙人并非一位保守主义者,更不惧怕或反对任何社会自然生发的创新和变动。我相信,虽然传统有其巨大的惯性和冲力,但社会自身也有其适应和进化的能力,只要不被完全窒息和堵死(如朝鲜,任何社会自发的经济创新和政治创新的可能都被堵死,文明就停滞甚至倒退),文明自会找到其延续和发展的出路。何况当今,科技和经济以数十倍、上百倍的速度在发展,公共空间因新技术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空前地扩大,信息交流更加顺畅,民众法治意识日益增强,是以对于未来,我保持审慎的乐观。运气好的话,开拓出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也并非没有可能。而我们的需要做的就是,研究传统、立足现实,鼓励创新、顺势而为,远离政治、守持底线。
冯友兰在晚年曾经亲笔书写一副对联用以自勉,联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说得真好。

 6 ) 《The Wire》-------众生面面观

 电影是一种宗教,当夜幕初上,灯火渐暗,那爿灰白的巨幕上越来越亮时,一种造梦的信仰便从中升起,像创物者的使徒,引领出一个个庄严肃穆、明艳瑰丽的星辰。待两三个时辰后的梦醒,或微笑嬉戏、或怅然所失、或怔怔不语、或破口大骂。总之,在一个远离现世的维度中走了一遭。
  电视剧则限于资金的多寡、制作规模的大小而显得不那么的梦幻和华丽,像是迷你的宗教。但总体而言,电影和电视剧的共同特点都是创作出好的故事来吸引观众,借于逃离现实的平庸、暗淡和堕落。
  《The Wire》不是,它直面人生,抽取真相,比现实还冷冽,比生活更残酷。

多视角

  从小在电视、电影、书籍中总怀有很强的代入感,这样强烈的感觉使得叙事主线稍微偏离一点主线,便意兴索然,索性掩卷而去。印象最深刻是看金庸的《天龙八部》,第一册木讷的段誉讲完,金庸开始讲述豪气干云的乔峰,我竟不看了,那些精彩的片段和章节不知是多少年后才重温的。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当经历的越多,挫折越甚,便越发能从不同的视角、迥异的立场审视事物,那种非左即右的思想大概是用了多少年才有所察觉,又过了不知多久才一点点地慢慢矫正。之后接触的创作者,兴许是从浦泽直树,或是从京极夏彦,我开始能欣赏不同视角、不同人物带出的精彩了。
  《The Wire》便是一部从多视角描述美国城市、社会、体制的风情异域图。
   它的主题表面是以美国的缉毒警察和毒贩的斗争为主,实则故事线的开展涉及美国的政治的低效与腐败、教育的无所作为和流于形式、工人阶级的衰败和挣扎、媒体现状的光明与堕落;名义上的主角Jimmy McNulty在第二季、第三季出场不多,在第四季中甚至没他什么事情,倒是很多开始时的配角,后面剧情颇多。也许应该这么说,在《The Wire》中,并没有什么主角、配角之分,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是各自舞台上的主角。
  整部剧集中,有两个人的精湛演技和气场是超越其他角色的,其中一个是

Omar Little:
Omar在片中是专门打劫毒贩的强盗,他身着风衣、手挟长管双筒猎枪、口里吹着童谣《The Farmer in the Dell》(山谷中的农夫)注一、漫步于街头打劫的模样桀骜不驯、特立独行、嚣张跋扈。他有原则,只打劫贩毒的毒贩,从不向平民出手;虽然浪迹在街头,但为替男朋友复仇,却能做警方的线人、证人注二;他在黑暗的小巷中与Brother Mouzone持枪对峙的场景令人难忘;他以一己之力接连刺杀boss的勇气和胆识让剧情有超出现实的戏剧性;Omar身上同时兼具着以血还血的戾性和置身事外的淡漠,他是现实的异类,江湖的传说。剧中最神来之笔的一场戏发生在某天早上他醒过来,由于左轮手枪太大碍事,他赤手空拳穿着睡袍去买他最喜欢的蜂蜜杏仁甜麦圈,一路上只闻毒贩们的大呼小喝“Omar comin”,回去的路上他在某处门阶上点烟,一袋毒品便从二楼窗户边从天而降。于是,他带着食物、香烟、和空手捡来的毒品回巢。注三
Omar的眼神中总是会泛出某种异样的神采,似乎与某种温驯的动物类似,有着温柔、悲悯的成色,在Bunk的劝说下,Omar一度心灰意冷,大干一票后离开他赖以生存的街角,但为了报仇还是回到了街角。最终生于街角,死于街角。
“You come at the King, you best not miss” (若要暗刺王,就不能失手。) ---------Omar
Omar,一个以抢劫毒贩为生的山谷农夫。



Bubbles:
  Bubs是 剧中街头众人中唯一得到自我救赎的两人之一,他在第一季开头发誓要替受伤的同伙复仇时的凌乱发型、犀利眼神、低沉嗓音、强烈气场、稀疏的胡渣子让我触动不已。
在以毒品为中心的“食物链”中,Bubs是最低劣的一环----吸食毒品的瘾君子。他每天游走于街头,为了筹集毒资而奔波。以他的天资、品质,讨生活是绝对没问题的,他却被毒品深深地拉入地狱的漩涡中。每天都在炼狱中煎熬。他的性格中有好义的一面,由对待早期的伙伴Johnny注四可见一斑。在后来,由于他的疏忽,同伴Sherrod意外身亡,而Bubs也彻底崩坏,自杀未遂。
在经历漫长的自我救赎恢复期后,站在地狱与现实的交界,夕阳辉洒,暮影西斜,Bubs回首来路,狼籍且悲凉,一切的美好与苦难陡然袭来。这时分,心中又涌出再吸一次的念头,地狱的诱惑从未远去,伴君同行。Bubs摇摇头,缓缓徐行,夕阳在他背后拉出长长的倒影。这汉子,从地狱回来了。
心怀悲伤并不是可耻的事情,只要你还为其他向往留出空挡。 ------Bubs注五
  Bubs是《The Wire》众生相中最生活、鲜明的角色之一,他的疼痛和欢喜,感同身受。


  两个系统之外的角色却凸显出熠熠生光的神采。其余的诸人在系统内挣扎、游离、隐遁、承受。的确是如主创所说的,无论是警察团队、码头工人方、毒贩集团、媒体、政客,个人欲望和团体利益的冲突最后总是由个人来妥协和承担,无论你是毒贩还是警察高管,没有人能幸免,妄想超越体制,只会被它吞没。最后要么服从,要么离开。

孩子们
   在第四季中主要探讨了美国城市的教育体制。在巴尔的摩的贫民聚集区,学校是孩子们的栖息地,是他们成为窃贼、强盗、妓女、吸毒者前的缓冲区。教育并没有起到塑造三观进而改变人生的效用,它教授空泛而无用的理论知识,应付自欺欺人的考试,到时间就把孩子们赶回街角。在学校中,孩子们对待社会、人生的观点并不是从学校、老师学到的,而是来源于街角的毒贩、黑帮的头目。学校犹如浩海中的孤岛,瞬息中就被无边的黑暗吞噬。一位大学的学者申请了一笔资金试图进行创新型的教育方式,由于政客的腐败致使资金短缺,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剧中主要讲述了四个孩子Michael、Randy、Dukie、Namond。Michael有运动天赋、Randy极具商业头脑、Dukie对电脑熟谙,Namond性格开朗活泼,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天赋能在未来的天空划出别样的彩虹,但是除了Namond被Howard Colvin警长收养外,其余诸人皆会生于街头,死于街头。街头就是他们的系统、命运。没有人能逃脱或者超越。
  Michael会成为新一代的Omar;Randy在收容院中暴力倾向严重,新一代的黑帮分子;Dukie沉沦于毒品,新一代的瘾君子。命运的候车室,来来往往,熙熙攘攘,有人上车,有人下车,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图片
  对了,补一句,Kenard这小矬子,继Avon和Marlo后新一代的Boss。
图片
  这些小子的足迹,前人早已走过。在第一季中的平房街角注六,Avon的侄子D'Angelo曾教导Wallace和Bodie下国际象棋,比喻Avon是王,Stringer是后,藏毒点是车,士兵是卒,在游戏中士兵会被早早吃掉。果不其然,三个年轻人在剧中相继被杀。

图片

Wallace似是Namond原本的结局,黑暗、暴力的街头并非本性淳朴、善良天真的他能玩的转的,而他被自己的玩伴Bodie和Poot亲手杀害的场景,堪称剧中最残酷的人物结局之一。注七D'Angelo的命运则更加让人唏嘘不已。受Wallace横死的刺激,他本想供出组织,却被他的母亲阻止。在狱中,原本已准备和过去一刀两断,从头开始。结局还是逃不了被Stringer雇凶杀害。

Bodie:(图片)
     Bodie是街角上的斗士,他和Wallace、D'Angelo、Namond不同,他天生就属于街头,忠于体制。每次想起他,总是想起他从牙缝中挤出一注口水的样子,极其的叛逆和凶恶。他在Avon集团衰落后迫于无奈转投心狠手辣、迅速崛起的Marlo。在第四季的结尾注八Bodie持枪面对伏击他的Marlo杀手群。寒风中,他在浓得化不开的黑暗里疾呼:“这是我的地盘,我哪儿也不去。我在这里,你们来吧。”他决绝的对劝他离开的Poot摇摇头,之后殒命于街头。
他的死亡犹如寂静水面下破裂的一个苍白的泡沫,并不会引起任何黑夜的波澜,但我刹那间对这个亲手枪杀自己兄弟的街头混混心中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悸动,每个坚持自己价值观并用生命为之捍卫的个体都值得尊重,就算你不认同他的行为。
    再见,Bodie。并为你送上AK-47状的花圈。注九
    在第四季中协助学者的Howard "Bunny" Colvin原是西区警长,在第三季中因为他的“哲学实验”而提早降级离职。

实验与政客

  在第三季中,政客们为了利益、政绩向下面的部门施压以提高统计数据,西区警长Colvin临近退休,在压力迫使下,尝试了次有趣的“哲学实验”。他把辖区内所有的毒贩和瘾君子赶到提前设定好的无人区统一管理,在无人区中,吸毒和贩毒是被默许的,警察甚至维持无人区中的秩序,以保证贩毒交易的正常运行;而其他的街区由于街角的吸毒者、混混、贩毒的帮派都被清理出去,犯罪率立马大幅下降,社区治安也日益好转。这次实验中涉及到的问题是贩毒和吸毒被许可了,Colvin认为社会中的黑暗是无法避免的,他让这一小撮社会的废渣自甘堕落、任其自生自灭,而换取居住在社区的大部分人的利益。
   可以为了大部分人的利益而牺牲小部分人吗?这是个哲学问题,如果可以,那就是英国哲学家边沁提出的功利主义注十;如果不可以,那是以德国哲学家康德代表的绝对主义注十一。系统是不会容许功利主义的,Colvin的下场和结局显而易见、不言自明,他做为个人的努力和挣扎是徒劳而无力的。可是社会的黑暗与污渍真的可以永远消失吗?或者视而不见?编导们把无人区命名为Hamsterdam注十二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和主张。
  Colvin身上兼顾着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神采,他有老派正统的原则和基于现实灵活应变的处事方式,他的折中妥协是出于对社区、对人的深爱,是了解底层疾苦、确实想改变现状的真正警察。在这次实验中、在他身上深刻的影响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Carver。
Herc和Carver是剧中的活宝组合,尤记得两人讨论可以随便上一个心仪的美女前提是先上一个男人的搞笑段子。Carver从开始的单纯到后来为了晋升急功近利,再到这次实验中刚开始的抵制,到逐渐了解Colvin的良苦用心,了解到责任与妥协、管理与团队而慢慢成长、逐渐成熟。
(三人的图片)


   Jimmy曾和一个政客助理搞一夜情时曾想过与其相处,但因理念差异过大而放弃。他这样评价两人的关系;“自己犹如为了鸡鸡而喘气的机器,我是三个警区中最聪明的混蛋,在她眼中,就像在街边玩几角钱的赌博。”
  在政客的眼中,一切的社会关系、社会资源、突发事件都只是其政治旅途上的垫脚石,前任市长在任时的冲突、问题,现任市长在任时依然存在,甚至更为加剧、恶化。问题可以掩盖、拖延,罪犯可以交易、妥协,政客们上位前是圣女,信誓旦旦为选民谋福利;在位时是婊子,只关心如何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州议员Clay是其中的翘楚。他长袖善舞,一面结交黑帮,收取从毒贩手中得来的政治献金;一面在政坛上左右逢源,风生水起。他在案发后还能巧妙地煽动民意成功脱身,尤记得他的那句shi~~~~~~~~~~~~~~~~t!!!传神极了。
  
猫和老鼠

Jimmy McNulty:(图片)
Jimmy爱搞事,五季中一大半的案子都是他挑起来的,在第五季中他为了办案的资金甚至越过界限和资深探员Lester对猝死的流浪汉身体添加谋杀的痕迹而虚拟出一个连环杀人狂,之后又绑架一个痴呆的流浪汉充当杀手,为了办案不留一点余地。他怎能为了工作而疯狂至此呢?他把所有的一切赌在办案上是为了什么呢?我的大脑中影像出Jimmy轻蔑的淡然一笑,倏地转身而去,不带一丝的留恋。
   Jimmy有着轻度的自我毁灭倾向,在没案子的时间,他愤世骇俗、恣意酒色,他的生命在性爱的高潮和酒精的晕眩中肆意浪费,在寻常日子,他是一具为了胯下的鸡鸡而喘气的机器;他的生命只有在办案中、追查毒贩的时候才有实现自我的价值,他的聪明、他的才智在与黑暗的对峙中才是那么地有意义。
  Jimmy的一次次搞事是对系统的倔强反抗,不计成本,不顾后果,纵然头破血流,千山万水,依旧痴心不改。最后一季的最后一集结尾,他回看巴尔的摩,在各种人物的闪回中,叛逆小子,隐退了。
谢谢Jimmy,带给了观众那么多的福利。(记得诱捕时他叫的那两个妞吗?

Stringer:(图片)
    “那就来吧,混蛋。”Stringer轰然倒地,一代枭雄就此谢幕。所有的隐忍和睿智,所有的奋斗和挣扎,所有的青春和热血,尘归尘,土归土,在尘土飞扬中,他倒在了街头。
Stringer是要逆天的屌丝,他差一点就成功了,就差一点。
    他死后,Jimmy去他临海景的住所,环境幽静,格调雅致,Jimmy随手从书架上捻出一本书,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他喃喃自语道:“我追查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Stringer从街头贩毒发迹,之后进修经济学课程,在生意的同时,贿赂政客,投资房地产,联盟黑帮,在他雄心勃勃的野心中,街头只是最初的原点,斑驳的垫脚石,千年的老二要飞天,街头的老大成了牵绊,凡阻碍的,摧毁它。
   灿烂如火般的夜景阳台是两人的最后一次对话。注十三兄弟俩回溯了童年时的欢乐时光,却知时光已逝,一切的美好已颓然,过去回不去了。老大要继续着街头的喋血梦,老二要建筑他的金融帝国,最后一次的拥抱,最后一次的击拳,阴影的背后是老大试探的杀机和老二酝酿的计谋。兄弟情,转身成过往。(不能不让人泪流满面
   (图片)

  
Marlo: (图片)
  Marlo是街头上的嗜血野兽,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他的血液中流淌着丛林法则中事情做绝的因子,一点点的不妥,就用暴力解决;他也聪明阴险,设伏Omar,拉拢街头小孩人心,巧破Avon的美人计,反而将计就计,重创Avon。故事的最后,他在检方压力下,被迫金盆洗手,退出街头,在律师的建议下,他局促的参加了一次投资者的酒会后,之后,他回到街头,身着西装革履嚣张的挑衅小混混,并之后殴斗,打跑了混混后,他嗅着被枪划破的伤口,听着警笛的呜呜声,望着昏黄的街道上的枪与匕首,惬意的长吁了一口气,街头,才是他的丛林。
 他的结局,显而易见。
  人生如此的讽刺,想要逃离街头的Stringer逃离不了,能离开街头的Marlo却离开不了。

戏剧与现实

   火线是部现实的电视剧,它没有话外音和回放,除了开头和结尾的配乐,其他的音源都是当时的背景音,没有过多的动作或激情,非常节制和简洁;节奏平缓,没有过多的跌宕,剧情在每一集末一般不留悬念,不去勾引观众的胃口。
但火线又却具有勾人心魄、摄人心魂的戏剧张力,它的开头总是由一个看似与后面不相关的内容切入,之后像小说的篇章一样,用一句人物的台词做为本集的条目。它的确和小说很像,慢慢展开剧情,酝酿冲突,待冲突到达一个爆发点后,迅疾的爆发,之后立刻转入下一篇章。譬如Stringer死时最后说了一句:“那就来吧,混蛋。” Omar和Brother Mouzone枪响,Stringer倒下,之后音乐响起,屏幕转黑,开始出职员表。那种观众积攒起来对人物的情感在迅速转化的剧情中显得突兀、苍白,反使人物形象如一颗苦橄榄般在内心渐渐回甘。
它在高潮时的克制、隐忍反而带来沁人脾脏、意境悠远的影响。
其次火线主创在打磨剧情的同时,也注重刻画人物内心,锻造台词,完美细节。譬如被称为最有名的罪案现场,Jimmy和叼着雪茄的Bunk在罪案现场勘探时没有多余的表情和话语,通篇只用了一个词F-U-C-K。在这大概三十多次的F-U-C-K中,观众跟着两位警探,逐渐了解案件的脉络。在普通、平常的现场,两人用一个突兀的词语达到了最大效果的戏剧效果,这样的例子例如活宝警探斗嘴、Ormar买早餐等在剧情中随处都是,举不胜举,就不赘述了。
最后火线整部剧情中塑造了无数的小人物,无论他是警探、毒贩、瘾君子、码头工人、新闻记者云云,在无数与系统的搏斗中,个人与系统的碰撞 如鸡蛋砸在墙上,渺小与崇高交相辉映,激昂悲壮。

结局

在火线第五季最后一集的回闪中,我们能清晰的了解到系统的巨大与个人的渺小,没有任何事情有所改观,两个突兀的异类离开了警队;Ormar is Ormar;政客依旧善舞如云,问题还是亘古的竖着,没有倒下的希望;在它截取的这段窃听风云中,我们感触着人物搏斗的悸动,聆听着血脉的跳动,如同黄粱一梦般在异国的青春般走过世事的虚幻和苍凉。
  所谓经典,是指无论经过多少年,都会有人欣赏之倾倒之,而流行大概是指在一段短的时间内的大众流行性感冒似的病毒肆虐。《The Wire》从没获过艾美奖,真正伟大的东西很少能流行起来,若干年后,谁还会记得2012年的世界最流行的一支视频是《江南style》,中原最流行的一句短语是:元芳,你怎么看? 但是绝对会有人像我一样对《the wire》痴迷或者感动,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注一:Omar哼童谣的片段收录在其原声大碟《The Wire: And All the Pieces Matter》第十九首‘"Omar comin"’中,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搜索。

注二:Omar穿着运动衫、脖子上捆着领带上法庭作伪证的穿戴酷毙了。(第二季第六集)

注三:详见第四季第三集。

注四:Johnny在那场著名的由Colvin警长尝试的哲学实验中做了恶魔的祭品。

注五:Bubs这段袒露心迹的告白,详见第五季第九集。

注六:详见第一季第三集。

注七:详见第一季第十二集。

注八:详见第四季第十三集。

注九:D'Angelo葬礼上,Bodie曾为他送上AK-47形状的花圈。详见第二季第七集。

注十:功利主义:凡是能将效用最大化的事就是正确、公正的。

注十一:绝对主义:道德有其绝对的道德原则,有明确的职责,明确的权利,无论后果是怎样的。

注十二:意为巴尔的摩的阿姆斯特丹。

注十三:详见第三季第十一集。














PS: It's not TV, it's HBO. ------HBO

的确,这不是电视,这是HBO。向HBO致敬,它没有污蔑受众的智、情两商,它真挚、用心地去呈现它的作品。

向翻译这部不够热门、但绝对伟大的美剧的风软字幕组致敬。


链接:文中的图片和资料大概来自于以下这些地方,就不一一致谢了。

火线重案组百度贴吧
http://tieba.baidu.com/f/good?kw=%BB%F0%CF%DF%D6%D8%B0%B8%D7%E9&cid=0&tp=0&pn=0


火线中文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cn/%E7%81%AB%E7%BA%BF_%28%E7%94%B5%E8%A7%86%E5%89%A7%29

the wire 中文站
http://blog.sina.com.cn/thewire

豆瓣The Wire小组
http://www.douban.com/group/thewire/



完整版 请看:http://i.mtime.com/windgxh/blog/7499981/

 短评

名不虚传,补课值得。看这种阴暗的剧,除了深入揭批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同情理解功夫熊猫小碗熊,就是让人觉得周遭多大破事简直就跟儿童乐园一般。绝对正能量。

6分钟前
  • Sarcophagus
  • 力荐

“你他妈毒品都能算的清楚,教科书上的题目怎么就不会算呢?” “算错了,他们会搞死你。”

9分钟前
  • NamesPitt
  • 力荐

看了这片儿我忽然听懂 JayZ 那首 99 problems 在唱什么了。

12分钟前
  • anpopo
  • 力荐

扛过前两集,你就能获得一张巴尔第摩西区的绿卡

13分钟前
  • 泥巴
  • 力荐

一部优秀得让人瞠目结舌的美剧,对于其他的美剧来说相当的与众不同,不刺激,没有快节奏,也没有高概念,冷静、克制,缓缓地绘制出一副社会的浮世雕,观看的过程就像是在真实存在的地狱中漫步。

14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对这片子已经无话可赞了,编剧制片是现世莎士比亚,作品是现代美国社会浮世绘。拿《the wire》和现在流行的美剧一比,立马觉得那些太小儿科了。搞不懂,为什么《纸牌屋》能活,《the wire》却那么小众,难道是因为太贴近真实?

18分钟前
  • inchan
  • 力荐

其他电视剧请自行退散吧。

19分钟前
  • 浮生若夢
  • 力荐

角色比毒师,台词比律师,纪实比毒枭,潇洒比萤火虫,情怀比真探。至于故事,是文学是艺术,警匪红楼梦,巴尔的摩人间喜剧。约翰勒卡雷写资本论,钱德勒写金瓶梅,海明威写水浒传,卡夫卡写罪与罚。这东西怎么会没看过,"F*k me,you happy bitch?"。TOP ONE,神奇。

22分钟前
  • alfmunny
  • 力荐

多角色多线索多元素多角度,角色主导线索,元素决定角度。被力捧的写实主义其实倒并不算我关注的重点,但问题在,正是这种剧组所坚持的写实主义,才完善了整体相对独特的推进,以及线索收束的不易预测。角色丰满角度详尽台词够味细节精良,HBO一贯的好制作。

27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力荐

没有美女

29分钟前
  • Max
  • 推荐

好看好看,反腐打黑的社会写真拍出武侠小说的气息。没有一个人物脸谱化,个个活生生。

34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力荐

镜头用的蠢蠢的 不过真是一片风生水起鸡冻人心

37分钟前
  • サー
  • 力荐

一部没有配乐、花哨剪辑、美女、胡乱粉饰人生的现实好剧,但暂时没看出来神。

39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推荐

黑人英语听力大涨

41分钟前
  • 西西西西西西西
  • 力荐

It's all in the game, yo

43分钟前
  • Akaashi
  • 力荐

终于看完了THE WIRE全季。我一直以为史上最棒的美剧只有黑道家族,没有之一,看来我错了,真的很难取舍,何况还有去年开播的大西洋帝国。强烈推荐,喜欢越狱之类肥皂剧的朋友请止步。

48分钟前
  • zenz
  • 力荐

理想本是轰轰烈烈,现实只能跌跌撞撞,想完成一次摧枯拉朽般的清洗,到头来不过是新的轮回:游戏永远存在,只是玩家更迭;真他妈黑。"-What the fuck did I do? -You happy now,bitch?"

50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唯一肯定的是,把时间推后五十年,当人们已经忘记《迷失》,《24》,《越狱》等电视剧时,《线人》仍然会被反复地观赏播放,不只是在电影学院,还在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课堂上

54分钟前
  • 恶魔奶爸Sam
  • 力荐

#有一种作品叫你知道它很优秀但你真的很难集中注意力观看 此剧编剧真的很认真 wow 2002 在iphone出现以前 在很多人用打字机6过电脑前~ 演技都不用说了 竟然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MICHAEL B JORDON!? 当时他才十五六岁啊啊啊~ 还有一些特别特别搞笑的moment 比如男主对上司说 我知道你有很多种机会搞死我 但你没有 你本可以把我从车库拽出来 直接在引擎盖上开搞 但你对我一直很温柔 上司淡淡一笑回答 是啊 我知道是你的第一次 我想让你的第一次变得special 哈哈哈哈哈爆笑!!!还有一个配角在电话里说 猜猜现在谁是老大 哼?!(说着把电话放到裆部)听到了吗 现在是我的丁丁在跟你说话!心酸一刻是线人对警察说 dont tell her(一个受过枪伤的和他接触过的警察)然后线人走远了就又复吸了TAT 剧里最后一句话是 its all in the game 这就是江湖

59分钟前
  • 沙力兔
  • 推荐

虽然有些慢热,还真是越看越好看~不同立场的人生各自的困境,life sucks,所有人都有残酷和柔软,都在岔路前选择向左还是向右,各种唏嘘感叹~看完好心塞,那谁中枪那集直接看哭~不过在黑暗中的星星虽微弱而无力,但唯独执着格外动人~完全理解true detective何以从此剧中寻找的灵感~

1小时前
  • Woodring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