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日记2015

HD

主演:蓓尔·波利,克里斯汀·韦格,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克里斯托弗·米洛尼,奥斯汀·利昂,玛德琳·沃特斯,玛格丽塔·列维耶娃,奎因·纳格,艾比·韦特,约翰·帕森斯,米兰达·贝利,戴维·克莱门茨,大卫·芬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少女日记2015 剧照 NO.1少女日记2015 剧照 NO.2少女日记2015 剧照 NO.3少女日记2015 剧照 NO.4少女日记2015 剧照 NO.5少女日记2015 剧照 NO.6少女日记2015 剧照 NO.13少女日记2015 剧照 NO.14少女日记2015 剧照 NO.15少女日记2015 剧照 NO.16少女日记2015 剧照 NO.17少女日记2015 剧照 NO.18少女日记2015 剧照 NO.19少女日记2015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少女日记》:青春站在肿胀的性欲背后

从《BJ单身日记》(沙朗·马奎尔,2001)、《恋恋笔记本》(尼克·卡索维茨,2004)等直接落在纸面的日记,到《艺妓回忆录》(罗伯·马歇尔,2005)、《我的父亲母亲》(张艺谋,1999)等为代表的回忆性叙事方式,再到《海街日记》(是枝裕和,2015)、《壁花少年》(斯蒂芬·切波斯基,2012)等日常生活的日记般记述,广义上的日记体电影在影像表现、文字书写、声音陈述之间灵活穿梭,对记忆、青春、情感和各种体验进行罐头式封装,以使每位观者观看之际都能体会到生命鲜活的质地并报以强烈的认同。

或许我们可以借由《少女日记》这部独立影片,在阐述形而上的青春困惑之前,先来探讨一下观看这类影片的心理机制。《少女日记》虽然借用日记这种常见的叙事推进工具和人物内心外化方式,但使用了一种在电影表达中更为讨巧的方式——声音媒介。与普通的纸质日记不同,录制声音日记一方面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和特殊的仪式感,另一方面影像摆脱了记录过程的乏味和观赏性不佳的通病。

仔细追述历史,文字媒介和声音媒介较之影像媒介有着更为浓郁的权力意味。迄今为止历史上最早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汉莫拉比法典被用楔形文字雕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上;中国古代权力象征玉玺以文字与物质载体的合一盖印在圣旨之上传达天子心意,被宣旨者恭敬奉读;现代人在法律文书、合同契约上寻找安全感和公正感;求职的简历,成绩证明的试卷,日常所用的教科书,我们首先通过文字来了解一个人,去获取对世界的认知;日渐式微的报纸媒体和广播媒体仍在充当着信息发布的权威身份,较之影视媒体有着令人信服的惯性,广播电台门外依旧有重兵把守。以上陈述自然与各种信息方式出现的早晚历史有关,越是久远的神话似乎越是令人深信不疑。而如今充斥在电视上和网络视频上的广告与娱乐节目,也在消解媒介权威性和严肃性上“贡献”颇多。文字和声音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似乎正出于其可见的暧昧性。我们看到的文字背后有无数的想象空间,且因人而异,越是具体的文字,越可以呈现不可僭越的抽象性思维和所指事物;我们无法看到声音发出者的样貌与表情,人们根据语音语调以及语言修辞去揣度信息背后的含义,这是一种持久不殆的神秘性。当我们面临不可挑战的权威时,心理往往转为崇敬与信服。这也许是日记的神圣所在,在一个巨大的隐私世界之中,夹杂了人们对于文字和声音的虔诚。进而解释了日记体电影能够在具象的影像表达中不丧失活力与认同权威的心理机制之一,就是这种窥视欲之上对隐性权力的顺从。我们观看《少女日记》,除了倾听15岁少女Minnie的青春困惑和成长历程外,还亲身参与并验证了一场文字、声音与影像的权力分配。

《少女日记》在呈现日记的方式上,体现了经历青春比印证青春更重要的观点。Minnie在录制声音日记的同时,在创作漫画的同时,我们看到她对人生的迷惘,对爱情的渴望,对梦想的追求。在私密的房间中,她睁大洋娃娃般的眼睛,去思考,去回味,去记录;在公交车上不顾他人的眼光,去描述自己爱的人,想要的性生活。记录本身就是她青春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青春的见证和盖棺定论的那根封条。观者有幸成为她青春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事过境迁后的聆听者。几乎从未有一部电影如此直接细腻地完全从女性视角阐释了她们青春的困扰,包括性、家庭、爱情、梦想,在男性权威统治的电影世界中,在小妞电影符号化地浅显表达中,《少女日记》帮助人们真正深潜少女的内心,去理解女性情感丰富的背后有那么多天马行空的新奇想法与内心期待。

观看本片时笔者联想到另一部描述青春伤痛与成长的电影——格雷格·阿拉基的《神秘肌肤》(2004)。《少女日记》充斥着青春的荷尔蒙,无法满足的性欲,男人的下体和女人的胸部都是肿胀的;《神秘肌肤》满载末日般的欲望冲动,在一次次性体验中追寻性启蒙时糖果漫天的错觉。前者是女儿与母亲男朋友的不伦之恋,后者是恋童癖和同性游戏的沉溺,虽然都有伦理色彩和道德冲破,但依旧美好纯净,不因为性张力而显得色情与污秽。如此想来,青春的迷人正来源它的混乱:模糊的性取向,无法安定的内心,对自我从怀疑到肯定,对家人从埋怨到体谅,对梦想从树立到破灭再到坚持。性只是表征,所有的一切都肿胀了起来,带有莫名的悸动和勃勃生机,可能性蕴藏在一切不确定中。性悸动后隐藏了青春的孤独和空虚,性高潮只是短暂的慰藉。性是青春所有困难的承担,性充当了一个具有粘合作用的助推器,真正青春奥义都隐匿在性表征之内,肿胀的性欲背后,那是破裂与伤痛后的重生。就像Minnie与Monroe吸食毒品后出现幻觉,Monroe表现出的孩童般的脆弱一样,长大成人依旧有无法解决的痛苦,金钱权利以及性都不起作用,这是伴随一生的症结。青春不是要彻底解决这些症结,而是要看到这些症结。

当大多数人还在观看《我的少女时代》,用盛大的意淫去试图掩饰这种人生之痛时,《少女日记》已经用一个羽化飞翔的Minnie告诉世人,主体性的确立正是青春伤痛后的收获,而真正的人生之痛,才刚刚开始。我们无所惧怕,我们依旧向前。

 2 ) 未成年少女的自我探索

鲜少有电影像本片一样完全以女性视角来探讨成长中性与爱的话题。Bel Powley成功刻画了一个处在青春期对性极度渴望,对爱有着迫切期待的迷惘少女。
影片中性爱在Minnie看来是进入成人世界的突破口,她渴望通过这样来摆脱她在青少年时期的孤独与困顿,进行自我定位和自我价值的探索。但她也同样是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发现了成人世界存在的无力感和孤独感,这是值得思考的。
影片根据漫画小说改编,所以形式上也进行了漫画化的处理,以这种方式作为Minnie与自己对话沟通的形式,可能较好保留了漫画风格。导演大胆而细腻,对人物的刻画和电影语言的表达方式上都令人称赞。

 3 ) 七十年代美国青春期少女的懵懂与迷失

这部2015年拍摄的电影讲述的是1976年美国性解放时期发生在一个15岁少女身上的故事。
因为是特殊历史时期,所以三观什么的也就无从说起。
电影以一名普通的15岁少女的视角铺开,对成人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开放和身心需求,并且没有任何伦理枷锁。
渴望爱与被爱,但是在家庭生活中瘾君子母亲的疏离,父爱的缺失,让她不懂得什么是爱,如何寻找爱。
于是,她缠绵于妈妈的情人,多金的同学,酒吧里的陌生人,离不开大麻的同性恋。
她辗转,迷失,困惑,直至她终于明白这些都不是她想要的。
她在自己偶像的触动下,终于读懂了内心,完成了少女向成人的蜕变。
故事完成度很高,有不少耐人寻味的台词。
事实上,七十年代末期已经是垮掉派的尾声,但她们的日常生活,思维方式,奔放的Party,大麻,混乱的关系,仍然让今天的人们无法直视。
那个年代的西方人,不止年轻人,还有很多中年人,为人父母的人,他们都疯了。
在迷失中寻找迷失了的东西,只会更迷失吧。
影片用了好多象征手法,开心时就有花朵🌸画出来,和松子好像。超喜欢这种表达。
综上,8.0。

 4 ) 十八岁后,不得不要走的路

      似乎过了十八岁生日之后,生活就在对我说,欢迎你来到成人的世界,我的孩子。
      我的心里始终觉得sex是可耻的,我唯恐避之不及。但这个话题渐渐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孔不入,我很迷茫。
      我从前以为,爱情应该是纯粹的,干净的,两个人互相吸引。原来还有欲望,人本能的欲望,这让我觉得羞耻。
      还有害怕,我站在孩子的世界,我很害怕向前走。还有身边的他们,纯粹的少年,我希望和我一起留在孩子的世界。
      在《少女日记》中,我发现了我对这个世界的惶恐不安和犹豫忐忑。
      以前很轻易说喜欢一个人,想念一个人。可能只是一个小孩儿很孤独了需要有人陪伴和温暖。成长为少女的我,似乎开始畏惧这些。
      爱一个人是会想要自己一个人占有他,我爱过一个人,分手后我想要变得更好。新欢可以让人很快的忘掉失恋的痛苦。我没有新欢,我正在变得更坚强。
      他说,多看一些电影可以丰富你的内心,让你面对这个世界更加平静。我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个平静、从容的人。现在开始懂了,真正让你强大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在看电影的这个过程中你的思考,我在把这些思考记录下来……
      我讨厌QQ,喜欢短信,莫名的。可能是感觉QQ上可以说很多很多的话,所以显得很廉价。而此时此刻,我想要表达给你的心情,我不希望它很廉价。
      真希望我们永远都不要长大。

 5 ) 我的成长有一点点与你有关,但终究与你无关。

《The Diary of a Teenage Girl》:好久没看这么清醒脱俗的青春片啦。重口味其表,内里扑通着一颗少女蠢蠢欲动无限生长的心。Minnie 就像长在阴暗潮湿里的一株幼苗,有着与外表不相配的野心----它想去广阔的从未涉足的天地,即使阳光灼热或风雨交加也在所不惜。Minnie对母亲的“背叛”并非她能预想的那么严重,甚至她想好了“等我和妈妈老了,我会告诉她”,成长的痛与迷惘总带着孩子才有的天真。而我最欣赏的是米妮最后偶遇大叔时外表得体心里默念“至少我比你过得好,你这个白痴”,看着需要依赖别人才能过活的大人们内心涌起的丝丝不屑,继续画着关于内心点滴想象的漫画,在自己的房间里恣意狂舞。米妮的少女感悟带出了类似的心声:我的成长有一点点点与你有关,但终究与你无关。

 6 ) 成长不是关于被爱

看了两遍,与情色的刺激和大胆的题材都无关。
只是和最近的生活有相关。
或许真的与被爱无关,真正cool的大人,是在为自己的世界和梦想而活着。
希望自己的力量可以真正地出来,希望能够为自己的生命真正负起责任来,希望不是模仿也不是强行要求,而是内心的女孩儿,真正长大。
找一件喜欢做的事情,坚持做下去。
继续做练习,让心被指引,不被恶魔和小我所控制。

 短评

优点和缺点大概都在它的天然去雕饰,偶然出现的动画很点睛也解决了许多真人画面展示不了的问题。和《洛丽塔》的男性视角、少女为主人公的凝视、幻想对象不同的是,电影完全是从年轻女孩自己的角度出发的,她的欲望、放纵、和谁在一起、甩了谁,都是她自己的事。演员都不错,70年代的三藩美

7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即使是交代了年代,还是真的理解不能。。。。少女最后找到自己,落脚点在女权??我也是醉了!!!

11分钟前
  • Dita
  • 还行

这经历尼玛简直太酸爽了,女孩身上散发着一种古怪的灵气,有点喜欢。有点像《鱼缸》,但是更喜欢这部,插画好评。

13分钟前
  • 罐儿图样图森破
  • 推荐

三星半。邪恶少女的成长故事。青春题材的另一种解读。爱过恨过都不算长大,终于释然过才是真的成长。叙事节奏漂亮,情感表达很现代化,影调风格欢快明朗。以及,我要是有这么个继父我也和他睡!

15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性爱版《成长教育》,自省版《鱼缸》,轻松版《女性瘾者》。一个绝对女性的崛起,大写的女上位,政治无比正确,让每个女性主义者通体舒畅的电影。现在好莱坞年轻女演员的演技真的太惊人了,都没有足够好的电影配得上她们的演技了。

16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浓浓的70年代复古味。美术大赞! Bel Powley这孩子每次裸体胃都是涨涨的,也挺不容易……/ keep things in check / 看来处女作拍青春,已成为国际通则

19分钟前
  • 桃子
  • 推荐

因为电影拍摄的地点在旧金山正好在旧金山就去看了。因为上次买了两张票被赶出来的经历特意准备好护照照片结果没人关心。看这种日记改编的,会觉得自己不是唯一的神经。有些话还是很戳人心的。附上的手绘粗糙而精细,让整个电影生动不少。编剧略弱,情节上可以说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但是这就是青春

22分钟前
  • 扔铁饼的罗丹
  • 力荐

拍给女孩子的电影,青春的好处就是无论怎样迷失都有找回自我的机会。其实每次看这种coming-of-age的故事都怀疑自己是不是从来没有过青春期=,=

26分钟前
  • a little mark
  • 推荐

女主浪荡又无辜的气质真可爱

31分钟前
  • 三七
  • 推荐

having threesome with ur best friend and stepfather ,woowoww that doesn't happen much in ordinary girl's teenage hood.

33分钟前
  • Rose
  • 还行

就欣赏了下E大的高大肉体

34分钟前
  • 还行

I had sex today。Holy shit!

37分钟前
  • 故意相信谎言
  • 推荐

這正經的是對應了「我厭倦了貞節又鬱悶的日子,又沒有勇氣過墮落的生活」。

39分钟前
  • 林觴
  • 推荐

要不是为了四哥,我真是看不完这片子。漫画部分的处理是亮点。

41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古灵精怪的插画风格,加上大胆的少女性事,就像一颗青春的怪味胡豆,女性主义者会觉得正中下怀。PS四哥饰演的种马感觉蠢出天际啊~~~

4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波西米亚性爱狂想曲~一切美式青春都殊途同归,幡然醒悟、做自己、与世界握手言和,就在END的时候,你有了一种主角被盗号的错觉。

51分钟前
  • 垫底赛亚人
  • 还行

天呐,怪少女,脑海中的漫画,因为LSD而自己变成鸟。我也曾和Minnie一样,因为性而误以为与对方attached。人生就是慢慢的发现自己的不重要与重要。配乐都合时宜,少女画出的画都cult又动人。2016第二哭。

52分钟前
  • 我不是盆栽啊
  • 还行

3.5;身体迅速成长而心灵极度荒芜的年代,笨拙的样貌和孤寂敏感的内心无法匹配,野草般迅猛蓬勃的欲望让她看起来既生动又粗鲁,她以贪婪的探索方式发现自己,以勇敢近乎荒唐的劲头试图找到温暖的触摸,何须指责青春的浪荡;Television《See No Evil》配得真应景。

5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大胆叛逆的青春少女性事故事,有点乱伦,有点嬉皮式的态度。但整体而言,也只是一部充满噱头的流水账故事。

60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简单粗暴的青春期过去了,都成了故事,而不是回忆

1小时前
  • jj73浅之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