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飞

HD中字

主演:浦蒲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0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阿飞 剧照 NO.1阿飞 剧照 NO.2阿飞 剧照 NO.3阿飞 剧照 NO.4阿飞 剧照 NO.5阿飞 剧照 NO.6阿飞 剧照 NO.13阿飞 剧照 NO.14阿飞 剧照 NO.15阿飞 剧照 NO.16阿飞 剧照 NO.17阿飞 剧照 NO.18阿飞 剧照 NO.19阿飞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阿飞正传》的飞翔寓言

生身母亲:彼岸,藉口,还是象征?

 
哲学上有一个“被抛”的概念:人甫出世,便被赶出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乐园。——本来么,投生到这个世界已经不是自己的意愿,阿飞的“被抛”,却还比常人更多一层背叛:被生身母亲遗弃。失乐园里的世界尚未成型,就已经经历了一次至情的背叛;人生旅途一开始,爱和意义即被视为失落物。当他被裹在襁褓里交给一个漠不相关的女人,一切生命继承的讯号通通中断,从此他成了一个无根的人。无根的阿飞就像一只没有脚的鸟,背负着莫名的失落,开始他追寻爱与意义的飞翔。——影片《阿飞正传》正是这样一个有关飞翔的寓言。

“阿飞”这个词,是美国的舶来品,原文是“fly”,即苍蝇,专指街头浪荡不羁的不良青年。因为“fly”的另一个意思是“飞”,所以中国人就渐渐地把此类青年称做“阿飞”。

而在《阿飞正传》里,这个“阿飞”还有一层双关意义:他把自己比作一只没有脚的鸟,终其一生无休无止地飞着。目的地不明。

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飞,也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从表面上看,他仿佛只是在探寻生母的下落,一直执拗地孜孜以求,好像那是生命存在的唯一目的。那么这个“生身母亲”,和阿飞终其一生无休无止的飞翔究竟有什么关系?她究竟是一个彼岸,一个藉口,还是一个象征?

 

1.彼岸。


精神上无依无靠,又不能认同他养母的生活方式,幼年的阿飞也许不是没有想过,把自己的世界一分为二——属于养母的一方象征着黑暗、混乱、腐化与浑浊;属于生母的一方则代表着光明、秩序、高尚和清洁。他向往这个生母的国度,把它当作精神的彼岸。

——正因为此,有人便用“俄底浦斯情结”来解释阿飞的寻母。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原欲”并不能够解释一切。阿飞对于感情的体验太深刻了:被生母遗弃、耳濡目染养母的交际花生涯,见惯了金钱与感情的交易,他早就远离了那个对感情抱有天真幻想的时期。他对感情持有的“悲观思维”已经造成了“浪漫爱的否定”——世界上没有一种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即便是那个远在异国的生身母亲也不可能会是例外。

在阿飞的爱的世界里,根本没有一个“彼岸”。他对生母的孜孜以求,也不是什么“俄底浦斯情结”。

相反地,他的养母对于他倒是有一些和“俄底浦斯情结”相对的“恋子情结”。她对他的爱,早已超过了对待人子的范畴。起初她收养他,不过是为了生活的安定,每个月能有50块美金的稳定收入;后来她渐渐把他幻想作自己情欲的对象,她生命中仅有的半个男人。她把他捏在自己的手心里,不肯轻易放开。

阿飞渴望的是爱,是被母亲遗忘了的爱。但是这两个女人,都是不合乎理想的——她们都只是女人,不是母亲。一个为了自己大家闺秀的名节和利益抛弃他,一个只把他当作宣泄情欲的对象,她们都只惦记着自己女人的身份而忘了该怎样去爱自己的儿子。除了出生时模糊的一眼,生母从未正面出现在阿飞面前;就连那个口口声声说爱他舍不得他的养母,到头来也为了自己那一个牢靠殷实的晚年而决定放弃这个幻想中的情人,跟着老迈但富有的男人去了美国。——生命中的至爱亲情,就在这样简单的儿子与利益的较量中双双落败。

事实一再地证实,阿飞对于感情的悲观并不是空穴来风。仔细想想,这两个背叛了儿子的可恨的母亲,其实也不过是两个可怜的女人。

当恨意渐渐褪去,那永恒的爱的失落,却依然在阿飞心头,止不住地一昧侵袭着。他开始尝试用其他女人的爱,填补这心灵的空虚。

也许所有的女人在爱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广泛的母爱,但是阿飞从来没有在她们面前表现出孩子气的一面。恰恰相反,他自私、冷酷、始终让她们臣服于自己,最后又以充满父权意识的一句“逢场作戏”将她们一一否定了去,仅仅保持着一种“有性无爱”的恋情。

他并不是没有感情,只是因为屡受创伤,失去了爱的能力,既无法相信有所谓的爱的彼岸,也没有余力让爱他的女人获得幸福。从他孤寂的眼神里我们可以读出三个字:没有爱。

 

2.藉口。


既然对生身母亲的不懈追寻并不是为了完美的爱的彼岸,那么这一切会不会只是阿飞的一个藉口?

内心深处,他根本看不起他养母的生活:糜烂、沉沦;她的那座豪华寓所,充斥着晦暗壅塞的空气,住久了直感觉沉下去,沉到阴湿的渊潭……他搬了出去一个人住。但是少不更事的十余年,无数个日夜不知不觉的浸淫,他早已在不经意间沾染了那里的气息。他以为出走之后自己可以飞翔,像一只没有脚的鸟,日夜兼程,飞向远方——其实这只鸟早已折断了翅膀,除了养母大宅的后花园,他哪里也飞不出去。

他是一个软弱无力的理想主义者,一直自命不凡、聛睨尘世,怀有一个不知是什么的远大理想。与此同时,他的自卑和浮华又使他深深地明白,梦不过是梦,现实还要继续,而他,根本没有改变自己现状的能力。以他的天性,甚至也不能按着社会约定俗成的人生规范去做一个普通的工人或者职员。——到处都是空虚,什么都抓不住,为了证实自己的存在,他只能屈就那个曾经被自己看不起的世界:选择用声色犬马饮食男女充实自己醉生梦死的生活。

浮华使他无法真正去追求理想,自卑又使他倍感孤独,他于是为自己制造了一个幻想,幻想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真正属于他的国土、一个爱他的生身母亲。他用这个幻想安慰自己的孤独、掩饰自己的自卑,为纵情声色提供一个藉口。

此时,“生身母亲”成为一个藉口,阿飞借着这个藉口实现他的“人格疏离”。——不错他现在是放荡不羁,没有前途,没有希望,是阿飞,但是总有一天他是真正要飞的,飞离这个醉生梦死的世界,飞到属于他自己的那片国土,清洁,高尚,到那里开始一个全新的有条有理的生活。——其实生身母亲是不是名门望族的千金小姐,他也不是那么在乎。他根本不想找这个母亲,他只是想以名门子弟、外国华侨的身份与自己现存的这个世界疏离,赋予自己一个“存而不在”的境况,借以摆脱内在的不安,使心灵的喧腾平复下来,也使道德上的欠咎减到最低。

凭着这个假想的无瑕的母亲,阿飞达成了他对自己身处的那个浊世的一种否认,一种拒绝。

 

3.象征。


如果阿飞能够一直耽溺于及时行乐的人生,我们也许可以就此下结论,说他的“口口声声寻母”、“迟迟不见行动”背后,不过只是把“生身母亲”当作混迹浊世的一个藉口。所谓飞翔,也只是他编出来的一个莫须有的故事,除了自欺欺人之外别无意义。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每当激情过后,他独自一人仰卧在床上,总会下意识地想起那个无脚鸟的故事:

“听人家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可以一直这么飞啊飞,飞累了就在风里睡觉……这种鸟一世只可以落地一次,那次就是它死的时候。”

——永不停止的追寻。在一边自我堕落一边自我拯救的旅程里,虽然找不到爱,他却一直没有放弃过对自我意义的渴望与追寻。

他曾经借助声色男女来证实自己的存在,但是渐渐地他发现,这些东西只能让自己生活得更不真实。在这种主体性被物化的生存状态下,他开始感觉到一丝“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无所事事,没有能力去爱别人,得到的爱又不是心头所想;有的只是浮华与轻薄,虚飘飘地不着地,整个人仿佛只是exist(存在),却不知道怎样才是live(生活)。

骨子里始终洁身自爱不能自弃的阿飞,越来越觉得,所有的饮馔声色、啼笑忧欢,到头来还是一场空。色相越是纷繁眩目,他的心就越空;一想起心底里的某些东西,即便身处活泼的欢宴,也立即感到无边的寂寥,兴味索然。不,不,他要的根本不是这些。

远方的生身母亲,不是什么彼岸,也不只是一个藉口,她更是一个象征,象征了阿飞真正想要的东西:他的自我,他的灵魂,他存在的意义。母亲的腹胎,是他的自我和灵魂的始源地,所以这个“生身母亲”的意象,自然而然地在他的下意识里成为“自我”和“灵魂”的象征。

也许在其他人看来,所谓的自我、灵魂,相比于权、势、财、利、情,是最可有可无的东西,但是这个在别人看来是没有价值的东西,对阿飞来说却具有无比重大的价值。他的这份自爱,并不是水仙子式的自伤自怜,而是想自我证明,为自己的存在追问一个意义。

但是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在他的四周,不乏一些扎扎实实生活着的人。或是有着稳定职业的男人(警察、海员),或是盼着结婚的女人(苏丽珍);就连爬落水管上下楼、形似窃贼的朋友和当舞女的露露,也都对爱情深信不疑。而他呢?既不可能去做一个平凡的职员,又无心为扎实的人生(爱情、婚姻)经营。

他身边的另外一群人,则是一些社会边缘人物,例如频繁出现的妓女。或在香港,或在菲律宾;或矜持,或俗艳。她们是肉欲的象征,而阿飞最执着的东西,却是他自己的灵魂。——在阿飞和妓女的厮缠中,我们可以见到灵与肉的含蓄映衬。他根本就不是一个世俗的人,一切的权欲、物欲、利欲,通通跟他扯不上关系。即便在没钱的时候也还是把钱看得很淡(在只身去菲律宾前途未卜之时把唯一的财产:一部汽车,送给朋友)。同时因为信不过感情,连情欲也是淡淡的可有可无。

“人之不同,各如其面。”在人群参差错落的对照之下,益发显出他的不实际。

终于,意义失落。

“自我”的难题,日日逼近,而他,根本找不到“意义”。他的自我,他的灵魂,他的意义,和那个遥远的生身母亲一样,只是一个美好而空泛的理想。

走不了非凡之路的理想主义者,于是在人生面前感到了自己的平凡和无奈。阿飞背负着沉重的灵魂,等待着从天上降下来的改变,等待那永远不会到来的脱胎换骨的一天。

他心里早已知道是无路可走,迟迟不肯承认,不肯面对现实,是始终执拗着不愿舍弃对“自我”的追寻,哪怕希望渺茫。

时间一长,所谓的自我追寻不但未能逾越身体的迟滞,反而成为禁锢。那些无法自抑的渴望,在无数不眠的夜晚积蓄成愁,无处排遣,就只好向内转,加压在自虐上。——不能容许自己完全不作为,就以自虐的作为填补了等待的空虚。

这自虐的结果,呈现在阿飞身上,便是病态的阴郁。心与身体的不和谐,使他陷入晦暗不明的壅塞的忧伤,常常感到莫名的怅惘,永远没有纯粹的快乐。这不能哭、不能忘的磨人的愁绪,正如《诗经》中的《柏舟》一篇: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他一直以为自己可以飞翔,其实他的翅膀早已经折断了。

“以前我以为有一种鸟从一开始飞就可以飞到死的一天才落地,其实他什么地方都没有去过,这只鸟从一开始就已经死了。”

——临死前,他终于肯承认。这样断然地否定了自己的全部,多少有几分悲怆,虽然事实正是如此。

企图掌握自己命运和命运不可把握之间的悖论,在生命结束的一刻,再次凸显。

既然对自我的追寻注定了会是永远的未完成,那么就只有靠死亡,让生命消失,让这伴随生命而来的“自我”随之消解。心灵的喧腾不安在这一刻复归淡定,从此再不需要为“自我”的难题挣扎。

 

4.爱与自我的追寻之旅

 
“听人家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可以一直这么飞啊飞,飞累了就在风里睡觉……这种鸟一世只可以落地一次,那次就是它死的时候。”

——开始的时候,谁也不知道那只鸟为什么会在那里,它为什么要飞。一度我们以为他是在寻找他的生身母亲,寻找一个彼岸世界;后来我们又以为那不过是他编造的一个,能使自己安心混迹浊世的藉口。现在我们终于知道,他从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不断追寻那一份失落了的爱与自我。而“生身母亲”,不过只是一个象征的符码。

“以前我以为有一种鸟从一开始飞就可以飞到死的一天才落地,其实他什么地方都没有去过,这只鸟从一开始就已经死了。”

——他想一生飞翔在这个爱与自我的追寻之旅,可惜他不但是无脚的鸟、无根的人,他的羽翼也早已折断了。对于一个毕生旨在飞翔的人来说,这折翼的人生,可不是“一生下来就已经死了”!那爱与自我的失落,也终于成了生命中永远的遗憾。



借着这个飞翔的寓言,《阿飞正传》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

曲终人散,它始终也没有给出对“自我意义”问题的答复。也许它只是想向我们展示一种“永恒的人性困境”,而不愿对具体的人事妄加褒贬。这“不下定论”的姿态,拒绝了斩钉截铁的答复,与此同时,另一个更为意味深长的启示逐渐浮出水面——我想,每个人的价值取向,是无从对他人解释清楚的。也许是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也许眼高手低没有能力实现;也许只是自欺欺人的堂皇藉口;或者根本只是迷恋虚无——但是每个人独特的灵魂,都应该得到尊重——尤其是他自己的尊重。

 2 ) 剥离主线解读《阿飞正传》

View in my blog:http://www.tianya8.net/2005/10/blog-post_24.html

 《阿飞正传》是王家卫执导的第二部影片,可是已经很明显地体现后来一直备受瞩目的王家卫风格。破碎的镜头语言、沉默的空气、穿插独白牵动情节 ——的确,正如某些影评人说的一样,王家卫“做”电影的痕迹太重。不过这种“做”却有着一些不同的东西,那就是王家卫式的自我、自恋和自我封闭,同时散发出一种颓废和忧伤的迷人气质。
  《阿飞正传》成为经典,并非象某位朋友所写是因为“单纯”,而是因为深刻。别忘了《阿飞正传》原本是打算拍续集的,片尾的周幕云那一段正是下一部故事的开始,只是我们不太清楚王家卫想要讲什么了。但是至少我们感受的到,周幕云将是下一部《阿飞正传》的男主角,并且可以联想的到周幕云并非独立的周幕云,必然和旭仔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或许就是王家卫试图主要表达的东西。

1、旭仔与华仔的对比
  刘德华饰演的警察应该说是与张国荣饰演的旭仔完全相反的一个人,王家卫似乎有意用华仔与旭仔的对比来加深观众对于旭仔“阿飞”特征的印象,所以干脆最后让华仔陪伴旭仔最后一段人生来完结“阿飞”的生命:

  旭仔生活颓废奢侈、心里充满怨恨和刻薄;华仔却出身贫穷、生活积极努力。
  旭仔自私、滥情;而华仔善良并且痴情,这在唐人街旅店的那一段可以看的出来,他还爱着苏丽珍。
  旭仔是一个虚无主义者,这在他来到菲律宾寻找生母而绝望离开后显得更加明显;而华仔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所以在母亲去世后,他去跑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
  说实话,这部片里的刘德华彻底的一个配角,完全没有本色表演,演技都略显僵硬和呆滞,或者正是这种呆板的现实主义色彩使得旭仔所携带的颓废气质更显得华丽和光彩...

2、旭仔与周幕云的对比
  旭仔是骨子里的自恋和颓废,所以他可以很投入的一个人对着镜子跳舞,他可以穿着体恤和衣着鲜亮的女友行街;而周幕云却习惯在低矮的阁楼上在天黑的时候对着镜子很认真的整理自己的头发,将自己打扮的鲜亮,充满期待去寻找夜的放纵...
  所以旭仔与周幕云最大的相同都是颓废和放纵,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骨子里的,一个是外在的。 如果说这两种阿飞本质上的区别,那也就是一个是颓废,一个是放纵,但你似乎又很难分清谁的颓废多些,谁的放纵多些。

3、关于时间
  王家卫的电影充斥的时间感具有一种独特的气息,影片往往恍惚迷离让我们失去方向和时间,这是总会出现一个有关时间的信号在提示我们影片的进行时,“做”的痕迹的确很浓,但不可否认,这种“做”显得很有看头。

4、关于影片的结尾
  有的影片说刘德华和张学友在影片中都被所爱的女子拒绝,其实不是。王家卫剪掉结尾就是给你更多猜测的可能性...
  关于华仔和苏丽珍,我猜想的结尾他们会再相遇,可能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小细节,无人的夜里,那个公用电话厅忽然响起来,你认为那个电话是打给谁的呢?
  至于张学友和粱凤英的结局,实在缺少猜测的依据,不过应该是满悲情的...

5、关于没有脚的鸟
  这段王家卫自以为美妙的语言其实并不感人。旭仔临终前对华仔讲这段话被打断了,在华仔面前,这段话显得矫情并且滑稽。
  事实上,这部影片的英文名是《Days of being wild》,有翻译为“漂在天空的日子”倒是很切合“没有脚的鸟”的寓言。

 3 ) 知道这7个隐藏的细节,《阿飞正传》可以再看一遍

北京电影节,重看了《阿飞正传》。

拍痴男怨女,还是王先生在行。每一帧每一个像素都是风情万种。

很久之前看过,只记得是部悲伤的电影。

特意带了一小瓶自己酿的杨梅酒,喝一点点醉,看的时候可能比较开心。

可是酒喝完了,电影终了,还是很难过。

苏丽珍人淡如菊,露露俗辣艳丽,恰如张爱玲笔下白玫瑰与红玫瑰。

她们都爱上一个浪子,都曾在雨中痛哭,都被另一个自己不爱的好人所爱,最后都寂寞终身。

彼时尚未被封为“四大天王”的刘德华和张学友,演的都是备胎,却各有不同。

刘德华真是英俊,虽然是总在夜里出没的巡警,但身上俱是清晨薄雾般的俊朗。

张学友是个街仔,憨直爽落,“你要是没有找到他,可以回来找我”。

我们都知道,她留在南洋,再也没有回来。

有几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多年之后才发现的:

1、

名字叫“阿飞正传”的电影,没有角色名字叫阿飞。

只是在上海方言里,坏小孩和流氓被叫做阿飞;

在古龙的小说里,有一个像孤狼一样行走世间,一早缺失父母亲情缺乏人类情感的男人,也叫做阿飞。

2、

开头出现的,张曼玉演的苏丽珍,和结尾出现的,梁朝伟饰演的无名角色,在《花样年华》里相遇了。

但是最后他们也没有在一起。

苏丽珍的勇气可能在很久很久以前,已经花光了。

3、

刘嘉玲饰演的这位梁凤英,是《2046》里,梁朝伟饰演的周慕云在新加坡遇到的舞女露露,或者叫咪咪。

她给旭仔写电话的时候,说同事不知道她艺名咪咪,旭仔问她,你不是叫露露吗?

而周慕云讲过,露露爱回忆死掉的那个男朋友,“他说自己像一只没脚的小鸟”。

4、

大家都记得,《春光乍泄》里黎耀辉和何宝荣爱得死去活来,可能比较少人记得还有一个张震饰演的张宛,梁朝伟饰演的黎耀辉,跟他若有似无的暧昧。

当年王家卫说选张震,是因为他长得像年轻的张国荣。

《2046》里,露露喜欢,并且被他杀死的那个鼓手,她说长得像她以前那个男朋友,也是张震饰演的。

5、

结尾的梁朝伟,本来拥有另外一个故事。

王家卫曾经在采访中提及,本来梁朝伟的故事发生在《阿飞正传2》里,因为档期的缘故,两部戏一起拍。虽然大家看到的只有一个镜头,实际上梁朝伟拍了很多。后来因为制作成本的缘故,第二部胎死腹中。

但是梁朝伟将这个演绎,带到了《2046》中。

也许一开始,《2046》的周慕云和《阿飞正传》的无名男子,不是一个人,但兜兜转转,他们变成了一个人。

或者说,“阿飞正传”的阿飞,从来不止一个人。

梁朝伟在采访中说,《2046》的第一个出场镜头,和《阿飞正传》的最后一个镜头,可以连在一起看。

那仿佛是一个夜晚,中间却过去了14年。

6、

一直讲上海话的阿飞养母,唯一一次说广东话,是咪咪去她家找旭仔的时候。

“我是不是很傻?”

“不会啊,我年轻时候也是这样。”

露露离去,男人从房间走出来,从身后抱住养母,她蹙着眉,眼睛红红,仿佛陷入久远的回忆,挣脱男人的怀抱。

但男人再度过来,她似乎有点无可奈何、又自顾沉沦地偎向男人怀里。

男人是开头被旭仔殴打的小白脸。

感情这回事,从来没有聪明的。

舞女露露,年轻时候做歌女的养母,亦是一对映照。

7、

《阿飞正传》的结尾,刘嘉玲去了南洋,当时不知道是哪里,后来知道是新加坡。

而《2046》的结尾,章子怡饰演的舞女白玲,也是去了新加坡。

周慕云是第二个旭仔,第二个阿飞,白玲又何尝不是另一个露露。

之前写过一篇《11部适合一个人看的电影》,讲王家卫的电影,11部其实是一部。

如今看来,来来往往这么多人,其实也只一人。

我一直觉得,比起人人惦念的《霸王别姬》和《春光乍泄》,《阿飞正传》里的旭仔更是我心目中哥哥角色的浓缩。

风流,多情又薄情,彷徨,肆意妄为,一生寻找,一生被困,看起来最是自由,身上心上的枷锁却也最多。

那个著名的镜头,镜子前的独舞,大概是他一生中难得真正快乐的时刻。

而王家卫实在太能调动人内心的情感和妄念。

旭仔轻轻咬住苏丽珍的手指,又将脸埋在露露腰线上,露露为歪仔跳的那支舞,养母依偎在年轻情人的怀里。

全是人间情爱,欲念痴念妄念。

可是多年之后,再看这部片,念念不忘的不再是4月16日下午3点钟,也不是旭仔镜子前的那支舞。

而是接近结尾,深夜电话亭里响起的电话铃声。

人间自是情痴,声声俱是错过。

是开头和结尾菲律宾的椰林。

开头亦是结束,那可能是旭仔人生中最后一眼的风景,列车外不断闪过的椰林,也是他己命的源头。

开头来这世界的时候,谁能想到我们的一生会如此结束呢?

而这个孤独的故事,现在我们都知道,三年又三年的,不断地重复,始终的轮回。

 4 ) 王家卫电影里的“有脚鸟”——从《阿飞正传》到《东邪西毒》

此篇为非正式影评。
    上一期《安妮霍尔》的评论中,我曾说到,王家卫一辈子只拍了一部《阿飞正传》。
 


    事实上,从《阿飞正传》开始,王家卫的电影就与“观众”和“理智”渐行渐远。
 


    遥想1994年,诸多观念尚未完全开放的港岛,多数抱着爆米花、搂着妹子/汉子/孩子,脑里做着一些奇怪的打算的观众,看着金城武吃下三十罐凤梨罐头时,表情多是如此:
 


    是的,感情中的亲近、疏远、吸引与厌弃,是一个人人都有,但并非人人都能切身体会,更难用语言、镜头表达出来的东西。商业电影虽有这样那样的光环,却有着所有人都能理解的逻辑,而感情这个东西,何来逻辑?
    为了突出爱情的不合逻辑,王家卫电影中的角色,均是不同程度的边缘人:
    有的边缘在职业——比如有小学同学的杀手黎明;
 


    有的边缘在行为——给猪做马杀鸡的哑巴223金城武;
 


    有的边缘在人生观——旭仔以一己之力让与他有关的人都受困于情。
 


    我将他们成为“脱世者”。没有“脱世者“,就没有王家卫电影。
    不过这次,我偏偏想说说那些入世者——从《阿飞正传》到《东邪西毒》,入世之人的变化也体现了王家卫对入世的心态的变化。
一. 等待与惶恐——《阿飞正传》的超仔
    超仔,在《阿飞正传》中,是唯一的入世者。
 


    其他主要角色,不论是没有归属感的浪子旭仔(张国荣)、与养子争斗一世的养母(潘迪华)、
 一辈子走不出“一分钟”的苏丽珍(张曼玉)、疯狂追爱的咪咪(刘嘉玲)、还是汽车后座圆滚滚的那个东西(张学友),都执着地活在脱世的情绪中,不问工作,不问世事,在情感中难以自拔。
    相比之下,刘德华饰演的超仔,是个如假包换的“有脚鸟”。
 


    60年代的他有一份21世纪家长最满意的公务员(警察)的身份;在弥漫着“我不喜欢你了”的氛围的电影里,他说的一句句道理如雷贯耳;
    他更代表官方吐槽了旭仔的“无脚鸟”理论,把“有脚鸟”和“无脚鸟”彻底对立了起来。
     


    然而,正如他棱角分明的五官与影片基调的格格不入一般,入世者在《阿飞正传》中注定是一个悲剧。
    值夜勤的警察,寂寞程度堪比《出租车司机》中的出租车司机,一个晚上可以遇见无数人,却总是疲于应付差事,走不进别人心里。
 


    雨夜中,他看到了被浪子旭仔(张国荣)抛弃的苏丽珍(张曼玉),给了她帮助(打车钱);在又一个夜晚,半不情愿听了她的倾诉,用强硬的方式给出了关心,又一起坐了电车,两个人的感情好像有了端倪。


    可惜,入世者在这个故事里承受的痛苦并不少于任何一个脱世者。
    母亲病重,让他无法完成做一个海贼王啊不是,是一个船员的梦想。
    在现实面前,他无法像旭仔一样任性,他那句“做人,千万不要比较”和他的校服的故事,映射的同样是他与旭仔的对比:在吃穿不愁、神秘莫测的旭仔面前,他非常的“穷”。
 


    面对喜欢上的女孩,木讷的他只会“没人找你的话,打电话给我啊”还有“哎,你还缺不缺车钱啊”。
 


(请注意,这是全程冷漠脸的超仔全片唯一一次露出关怀的眼神)。
    比起用养母的耳环就钓上豪放女咪咪的旭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在这之后,就是电话亭的等待。
    “我从没想过她会打电话给我,可是我每次经过电话亭,都会停下来等一阵。可能,她已经回澳门了,也可能,她只需要一个人陪她一个晚上。”
     


     直到他母亲过世,他彻底离开了这个带给他回忆的地方。而苏丽珍的电话,也在这时才姗姗来迟……
 


    作为王家卫风格的第一部成型作,脱世者的银幕形象在《阿飞正传》中比入世者出彩的多。入世者的身份,在戏内是游离的,戏外也如是。
    刘德华的角色在日后被提起的次数并不如张国荣,甚至张学友的角色多。(最热的一次,是有人提出:旭仔和超仔是同性恋的论点的时候……)
    彼时的王家卫,于电影,于人生,都在试探阶段。他对入世是悲观的,这种悲观也真切地反映在了超仔的角色身上。
 


二.简单与热血——《东邪西毒》的北丐
    如果说超仔在《阿飞正传》中无法避免地成为了悲剧的一部分的话,四年以后的北丐,变成了《东邪西毒》一片荒漠中的一汪清水,为悲剧注入了不一样的活力。
 


    如《阿飞正传》一样,《东邪西毒》的主要角色都是脱世者:
    在荒漠中逃避世事的杀手经纪人欧阳锋(张国荣)、喝着醉生梦死酒,负尽天下人,忘尽天下事的黄药师(梁家辉)、因爱生恨,分裂出兄妹人格的独孤求败(林青霞)、逐渐失去视力的夕阳武士(梁朝伟)、带着一篮鸡蛋,在荒漠中绝望地等待复仇的鸡蛋女士(杨采妮)、在水中守望着的女子(刘嘉玲)、自以为赢了却失去一切的大嫂(张曼玉)……
    他们带着强烈的爱,却带着更强烈的自尊,最终他们输掉了一切。逃到荒漠、封闭自我成为了他们逃避生活的方式。


    选择走出荒漠的,是没有鞋穿的洪七。
    他一穷二白,穷的谈生意时穿的鞋子,还来自于欧阳锋“鼎力相助”,因为穿着鞋可以得到更高的价码。在身份地位上,他甚至不如超仔。
    他穷的只有一个对他不离不弃的妻子。他却不肯带在身边——“谁会带着自己老婆闯荡江湖啊”。在这个阶段,洪七的妻子与超仔的母亲一样,是他想要逃避,却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假如他选择一辈子躲着妻子,或者与欧阳锋一样,成为利益至上的人,那么他被困在沙漠之中,成为欧阳锋旗下的又一个“脱世者”,只是时间问题。
 


    为什么他最终能够拥有与超仔截然不同的命运?因为他有着脱世者与超仔所没有的优点:简单。
    超仔的善良背后,有无数现实的顾虑,更不用说他内敛的性格让他与苏丽珍最终失之交臂。而洪七的一无所有,反而让他有更大的勇气行侠仗义,与利己的欧阳锋相比,金钱带来的快感远弱于行侠仗义带来的快感足。一心复仇的鸡蛋女士,得不到欧阳锋的帮助,得不到夕阳武士的帮助,却得到了一无所有的洪七的帮助。
 


    在为鸡蛋女士复仇时,洪七丢掉了一根手指。丢掉一根手指,于习武之人,痛苦程度堪比断头。彼时的洪七又身患重病,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了又一个超仔的诞生。
 


    有趣的是,断指反而让他与脱世者彻底划清了界限。由于拒绝了鸡蛋女士卖身救己的提议,洪七终于在养病期间感受到了妻子所能给予的温暖。
 


    “无根”是王家卫电影的母题之一,多数脱世者都沉浸在无根的焦虑之中。
    再回看《阿飞正传》,一切的源头便是旭仔寻找生母,与养母之间只有折磨与争斗,难以享受到家庭带来的温暖。其他角色也是无家庭、无依靠的状态,即使是超仔,也在母亲过世后,彻底逃离香港,做起了船员。
    于是,在群星璀璨的《东邪西毒》中,长相气质最平庸的妻子,竟然成为了所有角色可望而不可即的港湾。有了归属感后的洪七,终于摆脱成见,带上妻子,闯荡江湖。
    他走之前是这样说的:
 


    从《阿飞正传》到《东邪西毒》,王家卫对入世者的处境不再如此悲观,在《阿飞正传》里,超仔远离了自己喜欢的人;到了《东邪西毒》,洪七无视欧阳锋那句“山那一边没什么不一样”的话,勇敢地跨过了象征困境的荒漠,成为江湖上的九指英雄。
    变数除了家庭因素的介入外,更能体现出王家卫对入世不再充满担忧与恐惧,正相反,勇敢地踏出心魔、积极入世,才是脱离困境的第一要义。
    万万没想到,王家卫的入世者故事,其实还没有讲完……
    最后,出于私心,个人补充两句:
    1.《阿飞正传》和《东邪西毒》的原声是真好,尤其是后者,《大话西游》原声的军功章有这部的三分之二。
    2. 《阿飞正传》与《东邪西毒》里,最帅的依然是张国荣和梁朝伟……
 


    嘻嘻。

该文已由公众号:幕微没有假期 首发
欢迎关注与交流~

 5 ) 六个梦

梁朝伟有三分半钟的出场。这三分半钟里,他没有一句台词,磨光了指甲,穿上西装,往口袋里放了些琐碎之物,点了叠钞票,梳了个头,看表,关灯,丢烟。却比镜头不少的张歌神要出彩得多。梁朝伟的这个流氓角色不是一种突兀。他放进右裤边袋的正是张国荣给刘嘉玲的那一对耳环。而那一叠钱,就更不必说。

刘嘉玲在这里有两种可能性,她也许像是年轻版的张国荣的养母,被小白脸心甘情愿地给骗了。但这可能性很低。因为她只把痴情给了他。所以她断然拒绝了张学友。毅然来到了菲律宾寻找她的所爱。因此我更倾向于,她是被害死了。她的梦到了头。

张学友的梦在那个雨夜也结束了。他于是卖掉了汽车,在咖啡厅里把他梦里的女人送回到她的梦里。

张国荣的梦是“小蝌蚪找妈妈”。他的角色和007相似。007曾经被eva green在Casino Royale内的角色所深深伤害,从此他再不能爱一个女人。而张国荣要对抛弃了他的生母报复,要对他的养母报复,也要报复天下的女人,弃之如敝屐。当他的母亲拒绝见他时(想必年轻时为了嫁入豪门只好把亲子托人养大),他的梦醒了,他终究可以坦然面对养母的爱,但在去美国的梦还没有开始前,就在燥热的菲律宾草草地把命葬送了。这时候对于他来说,生死已无大差别,火车出轨或者是被人捅死在车站,要躲得总也躲不过去。

张曼玉做了一个半梦。她的第一个梦很长很痛苦。醒来以后,她拨通了公用电话亭的号码...... 这该是个没有结局的断头梦。

刘德华的梦藕断丝连。他的梦在跑船的时候就断了,那时候他隐约知道,她还没有放下。而在最后的火车上,他明白了,四月十六日下午三点钟的那一分钟里,并没有他,留下的是两个人的刻骨铭心。他的梦也到此为止。

到了,这六个人之中,五个梦已断。剩下的只有流氓梁朝伟。掐掉烟头后,他必定在这花花世界上又有一番作为,又可做几番梦的终结者。也许这就是他的梦吧。

----------------------
很小的时候看了阿飞正传,然后等看花样年华和2046时,已经忘记阿飞正传里的故事了。最近把这三部都重温了一遍,我才大约知道了王家卫的整个故事框架。原来梁朝伟的角色是个黄色武侠小说作者/记者/交际草,而他并没有谋害刘嘉玲,而是为了帮她脱困而筹钱的“好人”。Well, 如果是按照这个标准拍的结尾,我觉得梁朝伟塑造的好人形象有些失败,因为怎么看那个住小阁楼的流气地梳头流气地抽烟流气地点钱人,都像是个小流氓。

 6 ) 《阿飞正传》关于飞的寓言……

“你知不知道有一种鸟没有脚的?他的一生只能在天上飞来飞去。一辈子只能落地一次,那就是他死的时候。”

《阿飞正传》是王家卫执导的第二部影片,却是我看的第一部王家卫的影片,如果我记的没有错,那应该是在刚上高中的时候,那个时候《阿飞正传》看的我一头雾水,但印象却无比深刻,或许正是因为它让我一头雾水,或许是我天生就喜欢这种味道,或许是我那个时候就觉得自己好似一只没有脚的鸟,我不知道会在哪一刻落地。

这些年来这部片子我也不知翻看过几次,但每一次却还是能隐隐的找到那曾经的早已被埋藏的动容。这种动容你无法用言语去解释,就像十年之后的王家卫依旧在向我们讲述着苏丽珍的故事,时过境迁,但迷茫却依旧在,只不过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迷茫之事罢了。

《阿飞正传》从头到尾都弥漫着一股暗淡的忧伤,湿漉的街头,昏黄的路灯,灰暗的楼梯,怀旧的时钟,还有那游离般的眼神,一切都在不经意间把那股怀旧式的浓郁悲情渲染开来。放荡不羁的阿飞却隐藏着无法抚平的哀伤,仿佛一切的悲剧早已注定,这就是那只没有脚的鸟,这就是《阿飞正传》。当张国荣那忧伤不羁的面容被定格在车厢一角,我想阿飞才真的开始明白,正如电影结尾的那段话:“以前我以为有一种鸟一开始飞就会飞到死亡的那一天才落地。其实它什么地方也没去过,那鸟一开始就已经死了。我曾经说过不到最后一刻我也不会知道最喜欢的女人是谁,不知道她现在在干什么呢?天开始亮了,今天的天气看上去不错,不知道今天的日落会是怎么样的呢?”人是会变得,正如我现在更容易理解电影结尾的这段话。

当你以为这一切都已结束的时候,却发现这一切哪有个完阿,太阳依旧升起,落下。梁朝伟在矮的无法直起身的小屋子里上演了《阿飞正传》里另一个精彩片断,据说这是王家卫打算拍《阿飞正传2》,可惜的是我们没有看到,也许《花样年华》就是《阿飞正传2》的另一种演绎,但无论如何,梁朝伟那短短几分钟没有对白的出演,绝对堪称经典。

从电影的艺术贡献角度来看,阿飞,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视野,MTV式的镜头语言,奇特的镜头轨迹,非常规的构图比例,浓重又灰暗的色彩,后现代式对白方式,这些都深深的影响了香港电影,也成就了王家卫独有的电影风格,更为可贵的是王家卫可以一直如此坚持。我不知道是否可以这样定义经典:用平实的手法讲述不平实的事,或者,用不平实的手法讲述平实的事。至少我可以说,很多经典都是如此,一切太过常见就无法成为经典,但一切太过不常见也不能成为经典,重要的是恰到好处。

从对都市的预言和对情感的演绎来看,阿飞也在讲述一个拒绝与被拒绝的故事,故事中我们能看到几个很典型的形象,执着者,拒绝者,来迟者,寻找者……很多都市中的人都是如此,有时候我们是阿飞,有时候我们却是露露,或者苏丽珍。

可以说电影阿飞中没有一个人物是虚设的、无用的,每一个人物都代表着一种情感,并且导演可以把每一个人物的情感都处理的恰到好处,换句话说,张弛有度,该夸张的就尽情演绎,该含蓄的可能只有那么几个短短的镜头,一两句看起来可有可无的对白,但却让那份隐忍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如此说可能还不大清楚,我们一一说起。

阿飞。阿飞这个词应该算是舶来品,原文是Fly,即苍蝇,寓指那些浪荡不羁的不良青年。记得郑智化还有一首歌叫“阿飞和他的女人”,也是在描写这种人。电影阿飞里还有另一层意思,没有脚的鸟,只能一生无休止的飞,却不清楚为什么飞,飞到哪里。阿飞这个角色应该算是王氏影片中塑造的经典角色,王氏电影永远没有所谓对与错,所谓正与邪,所谓好与坏的对立。阿飞的魅力在于他永远都不会世俗,他的骨子里有一股让女人着迷的神秘、不羁、忧郁。但阿飞却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为了寻找他所谓的“亲生母亲”,或者这寓意着他飞翔的尽头,或者这寓意着其它的什么,这也是王氏电影的魅力所在,他永远不会告诉你答案,不会告诉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不像很多电影一定要有个“深刻”的结尾。套用李安的那句话“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阿飞。”那是什么?也许那是人性与生俱来的困惑,那是我们的对于生活的遐想,理想,梦想,或者是不切实际的非分之想,或者是冠冕堂皇的自欺欺人,或者这一切根本就是虚无缥缈的游离状,但毕竟这是我们自己的灵魂,我们独有的,不需要效仿,也无法效仿。

苏丽珍。苏丽珍是一个典型东方女性,她含蓄,柔和,果决,却也柔弱,胆怯,并且这一切都看起来很淡,让你觉得冷冷的。苏丽珍为我们展示了东方女性对于爱的最基本理解,爱情,婚姻,家庭,背叛。然而她遇到了阿飞,阿飞的拒绝方式是几近残忍的,决绝的,这是他近似病态的忧郁所造成的,这也使得故事更有看头。我不敢说阿飞爱苏丽珍,但我敢说阿飞绝对不会不爱苏丽珍。那么苏丽珍呢,相信答案不言而喻,至少那四月十六号下午三点前的一分钟他们都记住了,并且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苏丽珍的典型一直延续到《花样年华》,一个传统女性对于平淡生活的无奈,对于欣然爱情的向往,和对于背叛的困惑,依旧在她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苏丽珍,一个关于生活的成功者,和一个关于爱情的失败者。有时候我们会对自己说“凑合”,或者那是一种适应与习惯,然而面对一些欢欣,是否有足够的勇气与胆量呢?或者我们即便有了足够的勇气与胆量结果又会如何呢?未来就是这么充满未知才变得有趣。

露露(又叫咪咪)。露露是另一种女性的代表,这种女性我不知道是否可以用勇敢来形容,至少她很坚持,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努力的去做,有时候那会让你会觉得有点“下贱”,但那是她的理想,就像阿飞一样。面对自己想要的,她懂得去争夺与拼抢,并且可以抛开一切,这就是露露。值得一说的是,一直到2046,露露依旧在寻找着她的阿飞,这种坚持不知道有几个人可以做到,我又想起那句话,坚持不一定是胜利,但不坚持一定不会胜利。在露露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影子,那就是执著,关于执著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阿甘,那是一种很单纯的执著,一股子与世无争感,幸运的是阿甘是幸福的,然而露露呢,我不知道。

警察(水手)。刘德华饰演的警察这个角色好似东邪西毒里面的黄药师,他纠结在阿飞与苏丽珍之间,好似一个懂得安稳生活的男人,又好似一个观众。他将一切看在眼里,却不愿那么轻易的点破,一直到最后他才把观众们心理的话说出来:“听过,没有脚的那种嘛。你这些话哄哄女孩子可以。你像鸟吗?你哪一点像鸟?你不过是我在唐人街捡回来的酒鬼而已。像鸟!你会飞的话就不会呆在这里了。飞呀!有本事你飞给我看看?”警察只不过是你生活中的陌生人,或许你们曾经见过,你的脑海中对他还留有一点惨象,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天,是否有人会对你说,你哪一点像鸟?

阿飞的生母与养母。一个富家夫人,一个交际花。生母对阿飞的爱在影片中并无一丝渲染,但仅凭电影最后生母的眼神,就早已把养母对阿飞的爱转嫁到生母身上,她的过去到底发生过什么?其实我们无需知晓。电影中对于生母只有那么简单的两个镜头,和阿飞的一段独白:“我终于来到亲生母亲的家了,但是她不肯见我,佣人说她已经不住这里了。当我离开这房子的时候,我知道身后有一双眼睛盯着我,但我是一定不会回头的。我只不过想见见她,看看她的样子,既然她不给我机会,我也一定不会给她机会。”关于阿飞的养母我不知道是否可以把她定义成一个有着“恋子情节”的女人,但她的表现却让我多少有着这样的感受。她一直希望把阿飞留在自己身边,她希望保护他,这其中多少有些占有的成分。阿飞的生母与养母都是一种把爱转换为恨的过程,或者可以说是一种报复,是这种爱与恨把阿飞推倒空中,给了阿飞飞的理由或者借口。

无名。张学友饰演的这个角色没有名字,没有职业,却有着短促无私的爱和深厚的友情。也许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个最不怎么起眼的主要角色里,我们看到了对于爱的最为深刻的理解,也许那就是放手,也许那就是相爱不如相知,也许那就是相望于江湖。

妓女。妓女是阿飞中零星出现的人物,却和阿飞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妓女寓意着所谓的肉欲,而阿飞则是执著追求的灵魂,于是我们便看到了阿飞与妓女上演的是灵与肉的撕缠。这在整部影片中也只是简短的闪念。

其实,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导演在讲述一个关于飞的寓言故事,而这个寓言到底想要说什么呢?相信没有人给的出最为准确的答案,包括王家卫本人,正所谓,人之不同,各如其面,这就是我们的世界,这就是电影,这就是每个人面对“自我”的困境。梦想,追逐,借口,飞翔,折翼,也许每个人都像阿飞一样,一直到最后也不知道,那只鸟到底是没有脚,还是一开始就已经死了。

 短评

你 风华绝代

8分钟前
  • 陌聆
  • 推荐

梁朝伟在阿飞正传中的登场令人匪夷所思.这也使得王家卫超越了一般的闷骚.(180630影院国语)

11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阿飞爱苏丽珍吗?亦或是爱梁凤英吗?不,都不是,他最爱的只有他自己。他就是那只无脚鸟,终其一生都在飞翔,苏与梁不过是人生旅程中一个短暂的停靠点,停靠之后,继续前行,直到孤独死去的最后一刻。

13分钟前
  • 张苑希
  • 推荐

我只想知道最后在小阁楼里露脸的梁朝伟代表着什么

14分钟前
  • 樹一
  • 推荐

张:世界上有一种鸟的故事,你听过没有?刘:听过啊,没有脚嘛,都是拿来哄女人和骗小孩的…

18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电影院里的音响很刺耳,那时候这帮演员都很年轻,王家卫后来只拍了一部电影,都是技巧更加娴熟的这部电影。

2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杜琪峰曾说,王家卫实际上只拍了这一部电影:后来影片中的人物都能在其中找到原型,而主题永远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疏离与亲近,拒绝与接纳,追求与失落,忘却与铭记,逃离故土与寻找自由。

27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像旭仔这种男人大概没有女人会不爱吧 每一个都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他 其实都是做梦

31分钟前
  • 小师妹
  • 力荐

总有一些人以为自己是鸟。

34分钟前
  • 掀桌超人|2U4U
  • 力荐

这一秒属于你和我。

36分钟前
  • missfaye
  • 推荐

他清楚南洋寻不回母亲,她晓得再没有一分钟的初心,他明白舍弃全部家当也取代不了那个位置,她知道即使离开也不会挽留,他悉知彳亍多久都等不到回音。这世间来来往往的痴男怨女,分明看得清情爱里的真心假意,却偏要做那扑火的飞蛾、下凡的神鸟。在爱火里燃烧一次,在宿命的土地上落脚,死无葬身之地。

37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物是人非,你是否还记得那一秒,你到底最爱哪一个。刘德华在张国荣面前暗淡无光。

40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推荐

愣头青假装小资青年

44分钟前
  • nadja
  • 还行

他最终还是没能飞起来;她最终还是忘却了;他最终还是没能接到电话;她最终还是割舍不断;他最终还是卖掉了车;她最终还是去了美国;他最终还是踏上了2046;他们 最终 还是……

45分钟前
  • 科林
  • 还行

结尾梁朝伟是作者还是又一个阿飞呢

49分钟前
  • 原来是西门大嫂
  • 推荐

“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的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时候。” “以前我以为有一种鸟从一开始飞就可以飞到死的一天才落地,其实他什么地方都没有去过,这只鸟从一开始就已经死了。”

52分钟前
  • Ridden
  • 力荐

【上海电影节展映】胶片版。资料馆王家卫展的缺憾终于在上海补完。风格很张国荣,很杜可风,也很王家卫。把一个渣男的故事拍得如此动人好看,也是厉害。几个斯坦尼康长镜头以及梁朝伟镜头非常出色,大银幕看简直晕眩迷人。台词金句频出,流传于世,至今听来都动人心弦

53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虽然看不太懂,但片中张国荣实在太让人着迷了~~

55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这座城市的雨水真是绵长啊,显得所有情意都变得稀薄。

60分钟前
  • 泥人。
  • 力荐

王家卫确立风格之作,或者说他拍的始终是同一部电影。难以长久的爱情、对自我身份的求索及都市人的困惑疏离。部分镜头极易联想起[重庆森林][花样年华]。大量运用镜像的修辞策略和开放式构图,氤氲于光影中的迷离气格,文艺台词。| 无脚鸟致敬戈达尔[法外之徒] | 1960.4.16.15:00前的1分钟。(8.0/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