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

HD中字

主演:Mille Dinesen,Morten Suurballe,Signe Egholm Olsen,Claus Riis Østergaard,Esben Dalgaard Andersen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5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黑客 剧照 NO.1黑客 剧照 NO.2黑客 剧照 NO.3黑客 剧照 NO.4黑客 剧照 NO.5黑客 剧照 NO.6黑客 剧照 NO.13黑客 剧照 NO.14黑客 剧照 NO.15黑客 剧照 NO.16黑客 剧照 NO.17黑客 剧照 NO.18黑客 剧照 NO.19黑客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两代人半夜再看黑客

下周准备去电影元看《黑客帝国4》,昨晚和我家姑娘一起重温1。记不清自己是六刷还是七刷,她则是二刷。本来想去电影院看重映,她说还是在家看。我想也好,这样我可以听听下一代评论我们那一代的经典。

一开始Neo坐在办公室小隔间里,她骇笑道:瞧这电脑!我笑道:这不是电脑,只是一个大屁股显示器,电脑主机在桌子下面。

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更新是惊人的。现在她用的苹果手机秒杀登月用的超级计算机。我读高中时,校长办公室都只有电扇,计算机机房(那时候还不叫电脑)是全校唯一有空调的房间,我们分批进去上课要脱鞋换白大褂。前些时候一起看《神探夏洛克》,她看了一会儿说:这是不是个老剧集?我说不是啊,也就是十年前啊。她说:他们用的手机看着有点古老。

她六七岁的时候被我拽着一起看过一次《黑客帝国》,懵懵懂懂。这次看前我问她还有什么印象,她说记得有个兔子洞,因为那时候她已经读过《爱丽丝漫游奇境》。她看到姑娘胳膊上的兔子时笑了,看到墨菲斯的战船叫尼布甲尼撒,听到叛军的城市叫锡安,她转头问我:是出自Bible吧?看到最后Trinity吻醒复活Neo那一幕时,她以手捂脸说:OMG, Snowwhite? Please don't. 我听了大笑,真是一代更胜一代,我看了那么多遍,也没有想到这里用的王子吻醒白雪公主的老梗。

李贽评点《琵琶记》第八折《考试》下批语说: “太戏!不像!”,她看片的时候几次说”too dramatic"和"too theatrical",大意是表演的痕迹太重了。看完我问她为什么这么说,她说无论是墨菲斯,还是史密斯和先知,说话经常像在舞台上念台词,她更喜欢像刚看的《蜘蛛侠3》那种更贴近生活的表演。我说这本来就是个酷片爽片末日片反乌托邦片,而两个导演在这个片子里几乎倾尽一生所学,也是一部作者电影。她笑道:I'm a teenager girl and I am not that deep!

好些年前我和她聊基努·李维斯,按照中文拼音发英语,立刻被她纠正了发音。原来 Keanu并非“基努”,不是类似reach的发音,当中的e和a的音都要发出来,应该是“基阿努”。五六岁的时候她还不会欣赏,这次十五岁重看,她认为他还是挺帅的,但不是那种一眼不忘的帅,还说现在他完全是个胡子拉碴的大叔了。我说:你经常说我太老了,他比我还大不少呢!

她觉得Carrie-Anne Moss很酷,我说:是啊,看看人家的肌肉线条,所以要锻炼啊。到他们从墙的内壁手撑脚蹬慢慢往下移那一幕,她感慨说:我胳膊没劲,俯卧撑都做不了,换了我,会直接掉下去的。

我问他里面人物的装扮是不是很酷,她说是,她最喜欢的是墨菲斯的皮风衣,也想来一件。我听了直乐,她说这有什么好笑的。我告诉她:你是漫威粉,对Samuel Jackson很熟吧,当时我刚来这边读书,周末去电影院看他演的Shaft,穿的皮风衣很酷,马上去查了下,一件2000美元,等于我两个半月的收入,吓退。没想到二十年后,你也会有同样的念头,我现在买得起了,要不要去给你搞一件? 她笑道:不用啦,我随便说说的啦。

从九点半看到将近十二点,我瓷杯喝茶她REI水瓶喝白水,我吃了六个干无花果,她吃了一片巧克力蛋糕和一个红豆椰汁糯米滋。看完起身才想起来第二天收垃圾,走过去把垃圾桶拖出门外,冬至前夜正好是农历十七,这个夜晚真可以说是:

两代人半夜再看黑客 千秋月一轮犹照明星

重温热身后,过几天去电影院看《黑客帝国》4,看二十年多后的Neo和Trinity。

 2 ) 宁财神,您别丢人了。

看到宁财神在骂《盗梦空间》,说太难看,理由是:用了一个小时解释设定,能不难看吗?接着他又说《黑客帝国》就很好看,特别的简单易懂。回想起,财神加入电影编剧圈后的《大笑江湖》等著名作品,我悟了,你丫原来是真不懂啊。
很多人说《盗梦空间》是一部高智商电影,其实不至于,这是一部很容易理解的设定型科幻片,设定说的非常清楚明白,绝大多数的人都应该看的懂。但这不是缺点,而是优点!这是一部商业片,当然要受面对大众。《盗》不但发挥了诺兰的个人风格,也达到了商业上的成功。情节既有嚼头,又不至于难以理解。
而《黑客帝国》可不是一个动作片啊,财神诶。如果说,《盗梦空间》是用了一个小时讲设定的话,那我告诉你,《黑客帝国》用了三部曲才把这个设定讲明白。

机器人控制人类产生能源,建立The Matrix,但是人类总有问题,不是大面积死亡,就是有觉醒者反抗,而且系统也会产生病毒。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它们设计了一个复杂的能够运转正常的完美系统:

1,在The Matrix中最接近我们这个世界的世界之上,再建立一个世界。觉醒的人,比如主角身边的那些反抗分子,觉察出系统存在的时候就会逃到这个世界去。两者都是虚拟世界。
2,部分病毒找专门NPC收集。
3,设置先知,救世主的角色。告诉所有觉醒者一个关于救世主的寓言,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先知负责引导救世主,引导他清掉系统病毒,领导反抗者。再一举清理掉这些隐患,就好像我们清空回收站一样。
4,按照分法不同,你可以说这部电影是个三层世界或是四层世界,但绝不是一个虚拟世界一个现实世界的关系。

OK就算以上观点有争议,这部片子依然是一部非常复杂的科幻片而不是一个披着科幻片外壳的动作片。。。
财神啊,我真的真的对你无语了,你竟然还说自己的技巧已经很好了,竟然在“麦基对话中国电影论坛”上胡扯,人都丢到国外去了。天啊,看看你的作品表打分吧。
我看你还是去写情景剧吧,电影很危险的。

 3 ) 《黑客帝国Ⅰ》中深刻的佛法义理 ZT

//site.douban.com/widget/forum/1513667/discussion/40547131/ 电影"Matrix "《黑客帝国》,第二集于 2003 年上演,这部电影真的很难得,即使佛教界自己筹资,拍一部电影来介绍佛法,恐怕也很难比《黑客帝国》拍得更好。它从头到尾都没有佛学名相,也没有佛像和宗教人物,讲的却是佛法;虽然没有讲得很彻底,但只要稍加补充说明,就是很好的佛学教材。   故事是说,二十一世纪初,人工智能的技术有重大的突破,计算机能够自行学习,代替人类做很多事,但是计算机却发展出自我意识,不愿再听命于人类。人类企图关闭电源,结束计算机的自我意识,计算机却抢先一步宰制人类的命运,培植人类做为电力的来源。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都被放在一个个的电池槽里,全身插满了管线,计算机建构一个称之为“母体”( Matrix )的庞大系统,产生虚拟现实的讯号,欺骗人类的大脑,让人以为自己是生活在二十世纪末的社会里。只有少数反抗军没有被计算机奴役,他们扮演黑客( Hakers ),不断侵入母体,企图拯救被奴役的人们。   主角尼尔( Neo )被解放之后,离开电池槽,来到黑客的宇宙飞船。为了让他了解什么叫做“母体”,他再度进入虚拟现实。在虚拟现实中,尼尔摸摸高背椅,问:“这都不是真的?”反抗军领袖莫斐斯( Morpheus )答:“什么是真实?真实该怎么定义?如果你指的是触觉、嗅觉、味觉和视觉,那全是大脑接收的电子讯号。你以为的真实世界,其实是互动的虚拟世界──我们所谓的“母体”。你一直活在梦世界,尼尔!”   这段话揭露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大脑位于身内,为头颅、血肉、皮肤…等组织所包裹,根本接触不到外境!既然接触不到外境,我们却看得到、听得到、嗅得到、尝得到、摸得到,这真是奇怪的事。以视觉来说,光线只能射到眼球感知光线的部位,再进去全是光线照不到的内部组织,现代生理学告诉我们,是视神经系统负起传导的功能,让大脑以为自己能看到外境。视觉如此,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也都是这样,外五尘(色、声、香、味、触)无法进入大脑,必须透过神经系统才能传送到大脑。既然大脑需要的只是讯号,并不是外境;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仿真神经系统的讯号,使大脑感受到虚拟的五尘境界。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人类就不必那么辛苦的追求物理世界的享乐了。没有余钱到国外渡假的打工仔,只要在身上插上讯号线,预先选好想去的地方,由计算机产生虚拟现实,效果和真的出国渡假并没有两样。计算机甚至可以仿真你最“哈”的电影明星,让你在虚拟现实中,与她(他)相会。   毛斯( Mouse )问尼尔:“早餐〔麦片的品牌〕麦片你吃过吗?”“没有。”另一位黑客 Switch 答:“实际上谁都没吃过。”这段话很有意思,和禅师所说的:“终日吃饭,不曾咬着一粒米,”倒有九分神似。毛斯又说:“一点也没错!这不禁令人纳闷,计算机怎么知道麦片的味道?也许它们搞错了,也许麦片的味道其实很像鲔鱼三明治。我开始怀疑,就拿鸡肉来说,它们搞不清鸡肉的味道,所以和很多肉都像,也许……”   小时候我曾经想过类似的问题:我们用“酸、甜、苦、辣”等语言文字,来形容食物的滋味,可是天晓得,也许这个人的酸,是另一个人的甜,说不定这是某些人特别偏好渍酸食品的原因。譬如大部分的色盲,他们一样能分辨红绿灯,单独的颜色也不会说错,只有特殊设计的图形,才会说错;这证明色盲所说的青黄赤白,虽然和一般人一样,但所看到的颜色其实是不同的。根据脑神经医学的记载,曾有一个画家,发生车祸之后,所看到的东西全部变成黑白的。神经所传达的讯号,不等于实境,因此会因为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各别差异,使得我们所感觉到的外境也有所不同。譬如电视和摄影机的机型不同,或者有新旧、故障、传输障碍等因素,所摄取的影像固然一样,显示出来的画质,却有所差异。   莫斐斯说:“你曾做过一种梦,彷佛实实在在的发生过?要是你醒不过来呢?你该怎么分辨梦世界和真实世界?”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前面是说神经系统传达外境的讯号给大脑,讯号不等于外境,大脑所感知的外境,其实就是这些讯号。可是当我们在熟睡时,五官的分辨功能暂时停顿,根本就没有外境与之对应,为什么会有梦境?   梦中的见闻觉知,显然不是神经系统的讯号所能解释的,它是独立于外五尘而存在的。梦境大都很真实,很少人能察觉到自己正在作梦,可见梦境中的见闻觉知,和清醒时的见闻觉知,并没有明显的差别。我们平常只觉得梦境很像“真实”(清醒时所觉知的五尘境界),反过来说“真实”也很像梦境,全部不是实境、不是客观存在的外五尘,都是透过某种机制而模拟的;就像电视、电影的声光,都是经过转换的。这种模拟机制,无论是在梦境或清醒时,都是持续的运作。清醒的时候,它根据五官的神经系统所传递的讯号而仿真;梦境当中,则独立作用。   如果你只在电视上看过爱因斯坦,你不会说你看过爱因斯坦,照这个标准来说,你不只没看过爱因斯坦,你也没看过你的父母、你的小孩──你根本没看过任何人。乃至欲界的贪爱、两性的燕好,本质上与梦境并无不同,仍然是透过某种机制而模拟的;翻云覆雨拥抱了半天,竟然没有碰到任何人,我们就是这样活在人生大梦里! 对无知的人们而言,母体固然是心灵的牢笼,但反抗军却充分利用母体的特性,甚至仿照母体的模式,自行撰写数据加载程序。数据加载程序可以在虚拟世界中,提供衣服、器材、武器、仿真训练,和反抗军所需的一切。母体的作用广大,不一定是恶,了解真相的人可以将它运用在善的一面。   有的人已经隐隐约约感受到母体的作用,企图将它找出来,可是却找不到,终日寄挂着此事,乃至食不知味,有如行尸走肉──男主角尼尔就是这样。女主角崔尼蒂(Trinity )告诉尼尔:“我知道你来的目的,还有你在做什么。我知道你辗转难眠,每天晚上都独自一个人,坐在计算机前工作。你在找他。我也曾找过同一个人,当他找到我,他说其实我不是在找他,而是在寻找一个答案。有个问题驱使着我们,尼尔!这问题把你带来这里。”这里所谓的“他”,是指莫斐斯,象征真善知识。尼尔探求真相的心情,十分的渴切,要是没有这种心情,勉强把真相告诉他,他会受不了。   莫斐斯在解放尼尔之前,告诉他:“记住!我只能告诉你真相。”探求真相,解脱烦恼,便是修行的实义,这中间全都是“真”,如果有自欺或欺人的心态,便是背道而驰;但是很多人会因为现实利益,而选择虚假,甚至甘心受他人欺骗。譬如影片中有一个人物塞佛( Cypher ),他被解放之后,感到很痛苦,因为以前他活在花花世界,酒肉美女,尽情享乐,解放之后,只能活在狭窄破旧的宇宙飞船里,穿破旧的衣服,吃淡而无味像是浆糊的食品;他厌倦平淡的生活、厌恶与计算机人(计算机人是无明的象征)对抗,埋怨莫斐斯欺骗他,最后竟背叛反抗军,自愿为计算机提供电源,回到虚幻的花花世界里。   我问一位小朋友:“如果真实平淡无味,像是一坨浆糊,而虚伪却是有声、有色、有享乐,你要选择哪个?”他告诉我:“我宁可选择真实,不然的话,我会有被骗的感觉。”这位小朋友很有智慧,有的人恐怕宁可选择虚伪,譬如那些沈迷于网络游戏的朋友,明知道是假的,还愿意花大把钞票,把时间虚耗在游戏里,就为了提升自己在网络游戏中的等级,以便打败更厉害的怪兽、魔王。还有一些热恋中的朋友,宁愿陶醉于甜蜜的谎言中,不听好友善意的规劝。     尼尔在训练程序中和莫斐斯动手过招,挨了几下重击,回到真实世界时,发现嘴角竟然在渗血,他感到很奇怪。 DVD 显示的国语字幕:“我以为这是假的?”莫斐斯答:“你的大脑认为是真的。”“在虚拟世界里死亡,也会死在这里?”“大脑死了,身体也活不了。”这段话很精彩,可惜和原文有些出入。   “你的大脑认为是真的”,原文是 “Your mind makes it real 。”,直译为:“你的心使它变成真的”。“大脑死了,身体也活不了”,原文是“ The body cannot live without the mind。”直译为:“没有心,身体便不能活”。很多人以为:“心的功能全部在于大脑,大脑就是心,离开了大脑,就没有心,”所以将“ mind 。”翻译为“大脑。”他们以为精神现象只是身体──特别是大脑──的附属品,照这样的逻辑,人死之后应该一切归于空无,也不应该有未来世;所以这种想法其实是唯物思想、典型的断灭论。我们知道有些人可以在禅定或被催眠中见到自己的前世;既有前世,则知必有后世,由此可知断灭论不符合事实。   那些黑客明知道自己身在虚拟世界中,可是看到计算机人还是得溜之大吉。自己和世界都是虚妄,计算机人也是虚妄,怎么会有被计算机人杀死的事?又怎么须要逃呢?   “你的心使它变成真的”,毛斯便是这样,明知道是假的,还要去玩弄取乐,得意洋洋的向尼尔推介他所写的红衣女郎程序,说他可以安排尼尔在虚拟现实中与她相会。面对“电子皮条客 ”的讥刺,毛斯辩解道:“别管这些伪君子,压抑自己的情欲,就是否定与生俱来的人性。”不只凡夫如此,初见道的人也在所难免;不过见道的人不会讲这种话,因为他已经可以现观:七情六欲的心,是虚幻不实的。毛斯认妄作真的习气很强烈,既然会执着虚假的乐,就一定会执着虚假的苦,所以他后来在虚拟现实中被杀,就真的死了。   尼尔就不一样了!他也在虚拟现实中被杀,却能死而复生,进一步亲眼见到整个虚拟世界,只是一堆电子讯号。他的动作变得比计算机人更快,用一只左手对付计算机人全力的进击,还可以取胜──象征见道的人,现观无明的起处,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无明已经无所能为。尼尔甚至钻入计算机人的身体,把计算机人炸成碎片──象征他已经粉碎了无明,能够脱离生死轮回──故事到这里也进入尾声。 电影里面还有一些有趣的意象,包括:崔尼蒂料理了四个前来逮捕她的警察、一只虫子从肚脐钻入身体、插满管线的尼尔从白色的黏稠物中挣脱电池槽、尼尔在训练程序中很快的学会武术、祭师( Oracle )对尼尔的演示、计算机人企图打探锡安密码……等等,我不认为它们是单纯的剧情,读者不妨以佛法的知见自行解读看看。

 4 ) 再看《黑客帝国》三部曲:为什么人类应该选择留在Matrix里

(原作者 wlsk)
黑客帝国的剧情比较难懂,而且电影融入了大量哲学元素,如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宿命论、虚无主义等等。解析剧情的帖子网上有不少,这里我想讨论的不是剧情,而是在假设读者熟悉电影的情况下说说为什么留在Matrix里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绝大部分人都是希望神的存在的,甚至包括一些无神论者(希望不代表相信)。因为我们希望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希望有个全能的力量在冥冥中照看自己,希望能在神的指引下将世界建设的更美好。神的属性是什么?不同的宗教殊途同归:神是造物主;神是全知的;神是全能的;最重要的一点,神是关心人类的。美好的世界又应该具有什么属性(这里指的是现实世界,不是模拟出来的Matrix)?这个世界应当高度自动化;资源取之不尽;安全有绝对的保障;人类不需要努力就能获得高质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然后,我们会发现,电影中机器相对于Matrix的功能和神几乎是一样的:机器创造了Matrix,并具备创造不同版本的Matrix的能力。机器掌握着Matrix 99.99%的信息,并且掌控着Matrix中99.99%的事件的发展。甚至Morpheus、Trinity那帮黑客的信息和行为也是在掌控下的,因为先知都知道并在引导他们,而先知其实也是Matrix的一个程序。可能唯一不稳定的因素就是病毒化的特工Smith。最重要的一点,机器绝对是关心Matrix里人类的生活的。因为机器依赖于人体来发电,而人类在Matrix中活得越好在现实中也就活得更久、能发更多的电。从电影第一部中可知,第一个版本的Matrix被造的和天堂一般,仅仅因为太完美了里面的人不愿相信才导致了系统的崩溃。但是可以看出机器一直是想让人类在Matrix中越幸福越好,只是后来发现适度的苦难是必须的。另一方面,电影中的现实世界其实是很美好的,人类从出生到死什么都不用操心,维持生命的养料由机器直接输送到体内,真正的全自动化。呆在密封舱里有绝对的安全。每个人只要活着就是在“工作”,在发电养活机器的同时也是在养活人类,而这份“工作”不需要一丝一毫的努力。身体在现实中“工作”的同时,大脑还能在虚拟世界中享受高质量的物质生活(物质享受归根结底只是感官刺激罢了,不非要在现实中发生)以及精神生活(在Matrix里同样可以学习、可以思考、可以有各种人类情感,而这些大脑活动是不区分现实与否的,正所谓笛卡尔说的“我思故我在”)。这种生活就好比天天玩仿真电脑游戏的同时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养活自己和他人一样,何乐而不为呢?但是人类坚持要逃出Matrix就不一样了,脱离了机器后人类只能藏在地下,生活条件恶劣,时刻面临被机器灭口的危险,励志解放人类却发现很多人不愿被解放,中途还死不少同伴,导致物质和精神上都倍受折磨。而且一旦和机器爆发全面战争,9成会输,即使能赢也将面临能源危机,根本养不活那么多被解放的人。所以人类不仅应该呆在Matrix里,而且应该在明知自己身处机器创造的虚拟世界中的情况下还选择呆在Matrix里,而且把机器的角色看作神的角色,把Matrix外的世界看作全自动化的理想现实世界。如果人类能欣然接受这种生活,还可以向机器提出要求,让机器为自己创造自己最喜欢的世界,或是让机器给自己输送源源不断的知识(像Neo花10小时被填鸭成武林高手那样)。只要你在为机器发电,机器当然会满足你的各种要求。这样一来人类和机器和谐共存,而且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天堂中,可谓大同。

 

  那么,摆脱Matrix的理由又是什么?首先机器和神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区别在于起源和目的。神被认为是永存的,而机器是人类制造的。神帮助人类是出于至善的神性,而机器帮助人类是为了获得维持生存的能源。所以人类可以甘心被神统治而不会甘心被机器统治。但是通过上一段的讨论可以得出,虽然神和机器的起源和目的不同,但他们对人类的功能是一样的,而对人类来说真正重要的不就是功能吗?机器可以有低下的起源,可以有自私的目的,但丝毫不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所以机器和神只有观念上的区别,而观念上的区别是可以被当作成见来抛弃的。好比欧洲人殖民美洲后歧视当地黑人,不愿让黑人生活的比自己好,更不能接受黑人进入统治阶级。而现在这种叫做“种族歧视”的观念不是被当作成见来摒弃了吗?如果我们创造了机器,当机器比我们聪明时依然认为机器是低贱的,在机器能统治的有条不紊、让人机和谐发展时不愿接受这种统治,这也可以算歧视、算成见了吧。换一个角度想,机器最初是人类造的,人类大可以把机器城当作人类智慧的结晶而引以为荣。

  然而,离开Matrix的最核心理由当属人类对自由的向往。但是我们真的理解“自由”的含义吗?对于“自由”的定义是哲学界永无休止的话题。主要有两种定义。第一种: 自由是指能做想做的事。这个定义的问题在于忽略了意识的自由,如果你所想的东西是不受你控制的,那么即使你能做想做的事你也不该算自由,否则被催眠的人也是自由的了。第二种:自由是指拥有选择的能力。我认为这个定义优于第一种,把它当作接下来要讨论的自由的定义。

  很明显,在Matrix里的人是不自由的。机器没有给人类选择离开Matrix的能力,因为机器没有提供Matrix的真实信息,并对知道真实信息的人派出特工追杀。但是逃出Matrix,生活在Zion的人就自由了吗?差之甚远。Zion是一个条件恶劣的巨大地下监狱,里面的人选择的能力大大受限。似乎他们的自由度唯一强于Matrix里的人的地方就在于他们不受机器的束缚,然而事实上这一点也不成立——电影第二部中有一段很重要的对话,议员Harmann带Neo参观Zion的工程中心,Harmann问Neo:“在这里我们也用机器,和Matrix里的人有什么不同?”Neo说:“在这里人控制机器,而不是机器控制人。。。这些机器我们可以想关就关。”Harmann回答:“如果关了,照明系统、空气循环系统、供水系统怎么办?”Neo犹豫了:“你是说人需要机器,机器也需要人?”由此可见,即使在Zion里人与机器也是相互依赖的,和Matrix里的人与机械城的关系一样,人并没有选择独立于机器的能力。

  抛开电影,更广义地讲,我认为人是没有自由的。在任意时刻,任意情境下,决定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因素归根结底有两者:基因和过去的经历(用英文比较确切的说是:the collection of past experiences)。基因显然不是我们能选的。我们刚出生时的经历是由基因和当时的外界环境决定的,也不是我们能选的。既然最初的经历不是我们选的,而往后的经历又是由基因和之前的经历所决定的,用数学归纳法可得出所有过去的经历都不是我们能选的。又因为我们任意时刻的思想和行为是由基因和过去经历决定的,所以我们任意时刻的思想和行为都不是我们有能力选择的。主观能动性一类其实是错觉,因为它本身也是由基因和过去经历所决定的。比如说,我“主观上”要发奋学习的想法是由我基因中渴望获得他人认可、渴望获得重要性、渴望实现价值等成分和过去经历中不学习会被老师家长鄙视、不学习捞不着玩电脑等等经验教训所共同决定的。在我们看似有选择的自由时,事实上给定了我们的基因和过去经历,我们将做出的选择是唯一的。比如说我去买冰激淋,有多种口味可选,第一种情况:我天生爱吃巧克力所以我选择了巧克力味;第二种情况:我天生爱吃巧克力味但昨天刚刚吃了一卡车巧克力吃腻了,所以这次我选择了香草;第三种情况:我天生爱吃巧克力味但是以前我每次选巧克力味我妈就把我暴打一顿,所以我选择了香草。可以看出,在任何一种情况中我做出的选择都是在基因和过去经历的共同作用下决定的。因此虽然表面上看来我有很多选择,我将做出的选择是唯一的,而且其决定因素是在我的意志掌控之外的,所以归根结底我没有选择的能力,我没有自由。(其实电影第二部里先知也对Neo说过:"You didn't come here to make the choice. You already made it. You came here to undertand WHY you made that choice.")

  需要指出的是,我的观点和宿命论是不一样的。我不相信命运。量子物理已经证明了自然界中随机性的存在,推翻了经典力学掌握某一时刻的所有信息可以算出整个未来的观点。人在给定时刻和环境下,他的基因和过去经历会决定他的行为,但他未来的思想和行为是未知的,因为他在未来会遇到的外界环境具有不确定性。退一步讲,假设人在做决定时也有本质上的不确定性,但是这个不确定性同样不在人意志控制的范畴内,所以人还是没有自由的。

  回到电影,既然离不离开Matrix都没有自由,这条“为自由而反抗”的核心理由也就不成立了。

  综上所述,人类都应该选择呆在Matrix里。这不是逃避、不是软弱、不是妥协,而是一个功利层面和思想层面都最优化的选择。

 5 ) 自由,何谓自由?

我又恢复了周末熬夜看电影的“好”习惯。之所以要熬夜,是为了要等同宿舍的人都睡下,一片安静之后,可以拉上帘子,关了灯,如同自己的mini影院一样,抱着电脑看电影。优点显而易见:不容易受打扰、可以投入的看电影、也很享受……缺点就是,看了动作片之后,基本上就意味着你只能通宵了。
 
《黑客帝国》上映之初,我对动作片几乎全无好感,也厌恶看那些打打杀杀,因此虽然知道此片风头极盛,也并未看过。加之后来LYP的配音版说是让帅得掉渣的Neo登时变成了“衰”得掉渣,便更没有去看的欲望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某些改变,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这学期开学,别的不说,先买了Matrix三部曲回来看。珍藏版,附加内容相当多……问题在于……我需要用DVD机才好看,等回家再说吧。好容易逮到一个第二天早上不必早起的周末晚上,于是决定趁着宿舍的人都睡了来看,结果一看,好家伙,今晚别想睡了,于是来写影评吧。
 
——————————正文开始——————————————
若是没有杜车别“变形金刚——矩阵的外化,黑客帝国之后机器文明演化的历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1ca59301000912.html)这个帖子,我大约是不可能会想起来要看Matrix这部电影的。更因为我多少也得到了剧透,大约是知道整体剧情的。所以,在开始看电影的时候,就没有将它看作是一部动作片;而是把它当作了一部蕴含着哲学意义的热闹电影来看的。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某一天醒来,觉得生活中好像有些什么东西不对劲,但仔细思索,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又或者,看着自己生活中的一切,总觉得是陌生的,自己是不属于其中的?Matrix的故事开头,其实就是这样的。
 
好像一切都不对劲了,好像总有什么地方出错了,好像……你感到了一种怪异。随后,很快地,你被告知,其实你一直生活在梦中,现实的世界是那么的残酷、冰冷、决绝……
 
关于Matrix的剧情,我不想说太多,因为此时再说就已经不是火星或者冥王星的问题了,根本已经是半人马Alpha星(旁边的Cybertron行星)的问题了。但令我不由得沉思的是塞弗,这个第一部里的反角兼丑角对女主角崔蒂妮讲的话。他知道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自由,却无力承受这种真实和自由带给他的压力,为此,他宁可放弃这种自由,放弃真实而转入虚拟,向那些奴役他、利用他的东西(虽然说雨果·威文的演技相当出色,但就剧情而言,实在无法称他为“人”)妥协,并且自愿地享受这种奴役和欺骗——十分高水平的欺骗。
 
人,如果放弃了自己的自我意识,放弃自由,放弃真实,那么他就已经不再成为人。他只是一个巨大机器的一个零件、一节电池,微不足道,用过即扔。《逃避自由》中,也提到了一个名词:机械趋同。人生而自由,但这种自由仅仅只是一种被动的自由。当人意识到这种自由的时候,他与整个世界的原发纽带就被完全割断了,他原本作为一个共同体成员的生活也就被打断了。他因此会感到孤独、恐惧、孤立无援……
 
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第一时间做出的反应都是:逃避,逃离这种令我们感到恐惧的自由,重新找到一个群体融入进去,因此就可以不用再害怕或是恐惧。然而,这种“融入”,仅仅只是对自由的逃避,他们的不安全感并未就此得到消解,反而如影随形地跟在他们身边。这种不安全感时刻折磨着他们,令他们不断地去“融入”更多的群体,试图得到安全感,这种尝试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并一次比一次严重,最终会导致人的精神完全崩溃。
 
所幸,我们自身存在着强大的自我保护机能,可以在我们努力去“融入”的同时说服我们自己相信自己已经完全成为了某个团体中的一员,并让我们以愿意为这个团体赴汤蹈火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为证据,证明我们的团结和强大。并且这种机制会使我们去嘲笑那些无法“融入”的人们,令他们感到局促不安,并且让我们深信自己是健康的。
 
但事实上,这种虚假的融入感就好像建筑在沙子上的高塔,看起来华美坚固,实际上却极容易被推倒。而人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丧失了自己的自由,更丧失了自己的自主意识,让自己完全成为整个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并且还为此沾沾自喜。我想,我们长久以来教导的“螺丝钉”精神,基本上,就是如此的要求。
 
唯物主义其实是一种很可怕的哲学观点,尤其当唯物主义被泛化之后更是如此。因为当我们发现自己面对世界竟然是如此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如此的沧海一粟,这种无力感就会瞬间在我们的心里扎下根来,并且让我们寻找一切可以臣服可以听从的权威,寻找一个能给与自己安全感的避难所——哪怕那是一座监狱。人,虽然不是宇宙的核心;但每一个人,却实实在在是自己的小世界的核心。倘若一个人甘愿放弃这种想法,宁可为别人而活也不要只为自己而活,那么这实在是身为具有完全自主意识的生物的悲哀。
 
自由,何谓自由?你相信自己是自己的世界的核心;相信这个世界里只要自己“想”并且去努力,总是有成功的几率;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束缚得了你;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重新和整个世界融合为一体而不仅仅只是“融入”某些小团体(再大的社会团体什么的,相比整个人类而言就只能算小团体了)中;相信可以主动地去追求自由而不是以自由为代价来换取某些“幸福”生活……这样,才称得上是幸福。
 
只不过,这样的幸福,又有几个人敢去追求和承担它背后的那些残酷现实呢?

 6 ) 【黑客】

自99年《黑客帝国》上映,全球史无前例的刮起了一阵“黑客”狂潮,最时尚的电影理念、最酷的演员造型、最豪华奢侈的特效场景吸引了全球了众多的影迷,包括我在内的众多观众仍然对从电影院中走出那瞬间的惊呼记忆犹新:电影竟然可以这样震撼人心!黑客帝国这股狂潮愈演愈烈,伴随电影产生的派生品相继问世,黑客迷们趋之若鹜欣喜若狂,配合电影发行的电影短片、电影动画、电脑游戏甚至服饰、文具都是激动的黑客迷执著的追逐。 成功电影的为制造商带来了惊人的丰厚利润,面对这部投资成本过亿(美元)的电影,制造商难掩内心的兴奋坦言:《黑客》一、《黑客》二每投入一美元的成本,就能为他们带来至少十美元的纯利润,并且乐观的预计《黑客》三上世之后将为他们赢得《黑客》一、《黑客》二收益总和的1.5倍,粗略估计约三十亿美元,实际情况是:《黑客三》仅在北京地区预售电影票前三天,票房就突破了200万人民币。 转眼间这么久过去,《黑客》钓足了全球黑客迷的胃口,影迷们非但没有遗忘黑客帝国的神话,反而更加狂热。把2003年命名为“黑客之年”更是理所当然。为了报答全球影迷的厚爱(为了杜绝、防止盗版)《黑客帝国3-革命》选择了零时差的(更加商业化的)运作方式---2003年11月5日《黑客帝国-革命》在全世界同步播放。 2003年11月5日又一个神话诞生了!唯一不同的是,这个神话永远不会破灭! 二、诸神之精神支柱: 看《蜘蛛侠》到结尾的时候,那个肥胖的小个子男人居然也郑重其事的站在星条旗面前,不禁哑然失笑。 有时候我觉得美国人挺幼稚,他们是这样乐衷扮演救世主的一群,从不掩饰自己的欲望眼角眉梢写满野心,动不动就拿国旗当个事,星条旗恨不能插的满世界都是。 好莱坞在屏幕前不厌其烦的把美国人装扮成世界宪兵,全人类的精神支柱,恰是凭借了“heal the wrold”这样的勇气,《黑客》的筋骨救世主the ONE –NEO问世了。 三、百家饭-千种滋味: 1)我一直不赞成《黑客》是给全世界影迷的厚礼这种说法。先是有人站出来高呼:《黑客》不属于文科生。我要补充的是:严格的说《黑客》系列属于年轻人,属于那一群年轻的电玩爱好者。 不是反感特效,但是《黑客》系列中美轮美奂的特效最终喧宾夺主,Neo成了配角或群众演员多少有些失望,与其说观众们在观看电影不如说一群玩家陶醉于电玩游戏中。这样华丽的特效是奢靡腐败的,避重就轻忽略了剧本情节甚至演员的演技(一件皮大衣、一幅墨镜、一张面无表情的面孔?),我眼中电影辉煌的时刻已经悄然离去了,现在电影依赖特效如同鱼儿需要水,如同《终结者》《哈利伯特》《指环王》《古墓丽影》,例如《终结者》中两个机械人的打斗甚为突出,观众的感觉如同嚼蜡(早不是鸡肋)。 很久以前我是怀着多么激动的心情观看《辛德勒的名单》啊! 过分的依靠特效和电脑制作对《黑客》本身就是个强烈的讽刺,人,究竟是不能离开机器的,哪怕一部电影。 2)沃绰斯基兄弟这对导演搭档在有限的时间内试图传达灌输太多的内容,《黑客》系列吸纳了各电影届的各个精英共同完成这理想。 武术指导袁和平重担压肩,屏幕上Neo、Smith扭扭捏捏白鹤梁翅,中国拳法讲究:精、气、神,我是一点都没有看出来,当然这并没有什么大碍,时下流行暴力电影,《Kill Bill》《查理的天使》同样让女人同样舞枪弄棒,电影中是不是应该加入:此电影纯属虚构,小朋友不可模仿!的字幕呢? 《卧虎藏龙》中余秀莲望着怀抱中的李慕白恳求:给我一点希望!这就是我眼中的中国文化,她是绵延的,包含底蕴却不抑扬于神色中的,不能揣测也不要妄图将传统的中国文化与其她交融。古文如此、诗词歌赋如此、茶道如此、中国功夫也如此,除非高山流水、松鹤互映、白云深处这样的境界,中国功夫的精髓不能被好莱坞机械人理解并同化。 3)哲学理念的介入无疑是《黑客》成功的元素之一“波德里亚”“苏格拉底”“柏拉图”“庄子”“圣经”“宇宙起源说”等词语在诸多在影评中频频跃入眼帘,其中有一篇影评的标题是:前文明世界的宇宙辩证。我绝对没有批判他们的意图,这些影评都写的很好,有如坠深渊迷雾的错觉。 《黑客》放映后,一位外国记者专门写了一本书记录并整理了电影涉及的哲学理念因此一抛走红。影迷们惊呼:啊!这样伟大的电影!电影加上了耀眼的光圈,电影中出现的门牌号对应的《圣经》告诉我们。。。。。。出现的车牌号《圣经》告诉我们。。。。。。主人公的名字揭示了。。。。。全世界因《黑客》系列掀起了哲学狂澜。 如同深奥的电影一样,影评们或教材或骈体文一样深奥。 你会发现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受,黑客迷狂热执著的不停迷惑、探索、发现,上纲上线怕是必然的结局(让我联想起了矩阵中被机械迷惑的99%的人)。电影终究不是教科书,不需要扮演传教士的角色,倘若电影和观众都偏离了自己的坐标和方向,电影如何娱乐大众呢! 四、结束?开端? 耐人寻味的是《黑客帝国三-革命》中出现的“革命”是复数形式:revolutions! 那暗示:革命(神话)刚刚开始,革命(神话)仍然要继续(矩阵经过第六次升级,将更加强大,who is the next Neo?)! 《黑客》中有一句对白很经典:Neo,你要透过腐败的肉身观察本质! 电影永远是电影! 震撼吗?那也不过是一部电影!

 短评

当时我就黑客帝国了。

6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其中的哲学影响我的哲学道路

9分钟前
  • 麻木粮姜
  • 力荐

黑格尔的异化理论,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异化出与之相对的异己,异己的发展会最终替代本体,人发明机器,最终被机器所替代。

11分钟前
  • 長閑
  • 力荐

划时代的作品,Keanu Reeves成名之作。作为奠基之作,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电影的表现手法,都十分出众。而作为商业科幻片又蕴含丰富的哲理,带来的是视觉与心灵的双重冲击。只可惜结尾为续集的铺垫而略微显得狗血。★★★★☆

16分钟前
  • Q。
  • 推荐

真是沧海桑田:那时候基努-里维斯还是清瘦小嫩肉,沃卓斯基姐弟还是沃卓斯基兄弟,诺基亚还是业界老大。

17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想quote张潇雨的一条微博:“越是伟大的作品,在多年以后再体验越会感觉平平无奇。因为那些伟大的部分已经传承和渗透到无数的后来者里,成为了这个世界「默认设置」的一部分。换个角度讲,在实际接触到那个原始作品之前,你已经体验过它无数次了。”而这段话就是2019年的我,对此片的观感。

18分钟前
  • kidultcc
  • 还行

"媒体和技术批判理论"|哈贝马斯,法兰克福学派,技术媒介,全景话语监狱,真实或虚假——拟态环境,波德里亚,后现代,信息过剩与贫瘠,赫胥黎,奥威尔或是波兹曼……

23分钟前
  • momo
  • 力荐

一部蕴含丰富哲理的科幻巨制,袁和平的动作指导将东方武学艺术推向全世界,尼奥躲子弹的镜头成为经典~~

27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打斗无力…

28分钟前
  • 推荐

这实际上是一部哲理电影……自此后子弹时间被多少片子致敬效仿……唉,基努里维斯,心中永远的男神。

31分钟前
  • 事儿妈
  • 推荐

4.5。说成商业思想性优秀融合更合适。事实上两者并没有做到在剧情推进里同步深入,那种震人的概念到了后头便被炫酷至上的打斗抢尽风头,(如果用《超体》和《盗梦空间》作为类比,在我看来本片可能更近似于前者,还是为商业让步的。)→18.2.24 二刷,改四星半,极少数技术、艺术、思想觉悟三高的商业片。

34分钟前
  • Ocap
  • 推荐

为数不多看不懂的电影

38分钟前
  • 徐小花
  • 还行

装逼哲学的开始

42分钟前
  • 本多
  • 力荐

新的哲学,开创动作片之先河

46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我都一直分不清真實和虚拟了,感觉像从一个梦掉进另一个梦里。

49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推荐

Matrix的母体概念比盗梦牛逼啊,只不过变性兄弟在庞大的逻辑面前没有诺兰熟练的驾驭能力唉。

50分钟前
  • 原来是西门大嫂
  • 推荐

果真没让我失望~频频赞叹1999年人家的思维人家的意识 而咱都2012了还是爱构思古装穿越剧。。。

53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力荐

有没有可能整个世界都是电脑模拟出来的,我们以及我们周围的一切也只是电脑中的一串代码?“你和所有人一样,生来就是奴隶,你生在一座自己感知不到的监狱”这种猜想已经足够震撼人心,但《黑客帝国》的深度还不止于此,它还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问题:你会选择蓝药丸还是红药丸?是选择美好的虚幻还是残酷的现实?表面上好像很好选,其实比我们想象中困难得多。一边是未来的末日世界,被饥饿和寒冷所摧残,还要面临被机器人追杀的危险;一边是温馨和平的年代,有蓝天白云、良辰美景,甚至还有成为成功人士的机会。的确,所有人都知道梦境再美好也只是梦境。但塞弗就是愿意为了区区一个梦境出卖所有人。假如我们真的逃出矩阵,体验到现实的残酷,也许我们会做出和塞弗相同的选择。正如当你做了美梦的时候,你宁愿继续留在梦里,不愿醒来。

58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禅宗慧能说:不是幡动,不是风动,而是心动。

1小时前
  • 高歌
  • 力荐

1999年的电影,脑洞大得不止一点两点。更好玩的是,好像全世界正往那个方向走。这两天看完《未来简史》后不断想到这个电影,就复习了一遍。真是毫无违和感,一点都不像18年前的电影。

1小时前
  • fateface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