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力传

HD中字

主演:伍迪·艾伦,米娅·法罗,帕特里克霍根,John Buckwalter,马文恰特诺弗,Stanley Swerdlow,保罗·内文斯,霍华德·厄斯金,George Hamlin,Ralph Bell,理查德·怀廷,Edward McPhillips,盖尔·汉森,迈克尔·杰特,皮特·麦克罗比,Sol Lomita,玛丽·路易丝·威尔逊,Alice Beardsley,葆拉·特鲁曼,Marianne Tatum,Michael Kell,约翰·罗斯曼,Stephanie Farrow,黛伯拉·拉什,Stanle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8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西力传 剧照 NO.1西力传 剧照 NO.2西力传 剧照 NO.3西力传 剧照 NO.4西力传 剧照 NO.5西力传 剧照 NO.6西力传 剧照 NO.13西力传 剧照 NO.14西力传 剧照 NO.15西力传 剧照 NO.16西力传 剧照 NO.17西力传 剧照 NO.18西力传 剧照 NO.19西力传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西力传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三十年代的美国,随着经济和文化的蓬勃发展,一个名叫西力(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饰)的男人横空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这个神奇的犹太人被发现混迹于各种各样相去甚远的交际圈里,不同阶级的,甚至是不同种族的,而每当他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中,他的身上就会迅速体现出这个环境的特征,有时是心理的同化,有时是生理的变异。  曼哈顿医院的精神科医生们对这个怪异的病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普罗大众亦然,他们亲切的称西力为“变色龙”,一大批以他为主题的文化和商品应运而生,一时间,西力成为了这个时代最炙手可热的巨星。可是,真正将西力当做一个病人来关心的只有尤朵拉医生(米亚·法罗 Mia Farrow 饰),年轻又执着的她致力于治愈他的疾病。长此以往,西力和尤朵拉之间建立了深厚而又真诚的感情,这对立场特殊的爱人能否终成眷属呢?  导演伍迪•艾伦自导自演,以伪文献伪记录的方式,生动又真实的重现了本为虚构的西力的一生。千钧一发2008传说中的故乡传闻中的七公主爱的路蓝色时分皇后娘娘向来有仇必报亲爱的宋小姐家比天大泰版我可能不会爱你我们母亲的罪恶徒弟个个是大佬第四季犯罪大师军民大生产官方说法帝锦雾码头蜿蜒2020大木偶学院恋者多喜欢拿破仑玩火的女孩留痕第二季时速72费丽丝蒂 第三季极速世界之战车湮灭第一季想听到说相爱盾牌第二季美国情事天堂岛疑云第十三季家有六子大侦探波洛 第十一季笑傲江湖英国达人 第十季窃劫复仇兰维尔的荒野求生午夜恐怖:6夜最强狂兵仙女2011拯救者

 长篇影评

 1 ) 《西力传》:生活就是逢场作戏

《西力传》:生活就是逢场作戏
文/姜小瑁
2013-11-05

在后《安妮·霍尔》与《曼哈顿》时代,伍迪·艾伦再次创作了一部将载入影史的影片《西力传》。在《西力传》的剧本全部成型、只待电影开拍的时期,艾伦觉得白白浪费掉时间太过可惜,于是便在等待开拍的空当,用两周的时间又创作了一部轻喜剧《仲夏夜绮梦》。最终两部电影几乎是并机拍摄,但因为《西力传》的后期太过复杂,所以它在《绮梦》后才进入观众的视野。从此,伍迪·艾伦开启了自己与米娅·法罗合作的黄金时期。作为伍迪·艾伦的新缪斯,米娅·法罗为他带去了新的灵感——《西力传》中心理医生Eudora Fletcher一角是艾伦为法罗量身打造的,她也陪伴艾伦走过了《开罗的紫玫瑰》、《汉娜姐妹》、《岁月留声》等等辉煌的年岁。但这段一度被媒体传为佳话的感情最终还是狼狈收场,艾伦与法罗的养女宋宜之间的恋情一时间成了巨大的八卦谈资,米娅·法罗本人的反应与言辞也十分激烈。但直到现在,每当谈起米娅·法罗,伍迪·艾伦仍旧对她的才华赞不绝口,自己自荐的六部影片中有三部都是与米娅·法罗的合作之作,这其中就有口碑票房双收的《西力传》。

《西力传》讲述了一个名叫Leonard Zelig的人的传奇——他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改变自己的身份甚至外貌。当Zelig靠近一个胖子时,他自己也会变成一个胖子;当他跟中国人在一起时自己也会变成中国人,并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当他跟心理医生们在一起时,Zelig也会变成他们的一员,大谈特谈自己对弗洛伊德的见解,并且确信自己在纽约的一所大学里教授关于心理学与自慰的课程。因此,这个传奇人物被赋予了“变色龙”的绰号,他也成了消费群体心中的奇观。在催眠状态中,Zelig跟他的主治心理医生Eudora Fletcher承认他的这个特异功能始于一次蒙羞的经历。有一次,一个朋友问他对于《白鲸》这本书有什么看法,Zelig没有读过这本书,但是又怕说出来会丢面子。从那以后,他就有了这种逢场作戏的本事,而他也在多重人格之间不停地游走,失去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但逢场作戏的本事并不是谁都能有,它需要完全抛开自我的能力与精湛的演技。

在《西力传》中,表演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浅层的,即伍迪·艾伦、米娅·法罗与众多演员们对电影中虚构人物的刻画;另一个是潜层的,即Zelig这个虚构人物对他的多重身份的演绎。因此,若要小谈《西力传》中的演技,我们也需要从这两个层面入手。
 
浅层:演技与记录
《西力传》的成功不仅归功于伍迪·艾伦无尽的想象力与后期制作的良苦用心,它也要归功于演员们精湛内敛的演技。就伍迪·艾伦来说,他再次通过肢体语言塑造了一位在心理世界处于边缘、但在消费世界却被推至中心的“怪才”——人们关注他、消遣他、追捧他,但却没有人真正关心他,除了心理医生Eudora。伍迪·艾伦依靠自己的喜剧功底,不仅生动地演绎了Zelig的多重生活,还将Zelig对人群的恐惧、对周遭的不解和自我迷失的孤独刻画得淋漓尽致。在影片展开的前部分,Zelig被跟自己有一半血缘关系的姐姐接回家中,从此便成了姐姐的摇钱树。人们花钱来看Zelig变换形态,就像他们花钱到动物园去看动物一样。在一次“变身”成印第安人后,真正的印第安人的面部表情好像是面对镜头时的不知所措,而Zelig的表情则是深深的不解。伍迪·艾伦精湛的演技不仅将这个桥段的喜剧效果放大至极,更是将Zelig这个喜剧人物的悲剧人生铺陈到整个画面。而这里的构图也巧妙地形成了讽刺的效果:Zelig虽然占据着图像的中心,虽然他此时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但他的内心实则处于极其边缘的位置,他的孤独与恐惧无人分享。

除了主要人物之外,次要人物们的表现同样精彩。在《西力传》刚刚成型之际,伍迪·艾伦并没有想刻意用纪录片的手法来拍摄影片,他只是希望能够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去表现这个故事。所谓现实主义,不仅仅是拿掉矫揉造作的浪漫成分——如《西力传》中两部戏中戏所反讽的那样——现实主义需要用写实的表现手法,这体现在表演上就需要演员去模仿现实中的人在镜头前的状态,而不是去展现自己作为专业演员面对镜头时的素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演员们很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任务。比如刚才提到过的印第安人,他略显僵硬的微笑和眼球的微小运动就很精准地捕捉了普通人面对镜头时的局促(但不知他是否确实为没有接受过表演训练的群众)。许多表演被采访者的演员也没有十分流利地背诵剧本,而是时不时地加进去几个口误与语音的重复,就像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做的那样。印象最深的是在Zelig因为“性丑闻”身败名裂后,几组被采访者的视频被调出来指摘Zelig的罪行。其中有一位老太太和他的老伴拘谨地站在镜头前,老太太用慢悠悠的、极不自然的语调指责着Zelig的过失,很明显台词是事先准备好背下来的。对于一名演员来说,表演得流利自然或许并非易事,但表演得如此不自然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这样的情节设置需要他们抛弃掉自己作为演员所接受或积累的所有表演经验,去还原或者演绎一个从来不知道如何在镜头前表现自己的普通人。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些看似漫不经心、毫无技巧可言的演技值得我们的尊敬与赞美。
 
但《西力传》的浅层表演不仅仅只是技术上的问题,它也引导我们去思考影片之外的问题,那就是纪录片与演技的关系。每每面对一部纪录片的时候,我们倾向于将它视为对真实情景与真实状况的忠实还原。毕竟,纪录片如果不发挥记录的功效,那这个头衔又从何谈起呢。但且不说纪录片创作者的立场与视角可能会对影片信息的传达造成一定影响,单凭伪纪录片这种影片类型的存在,我们或许就应该思考:记录片所“记录”的内容是否可以仰仗纯熟、自然的演技被再造甚至创造?Zelig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电影创作者同样可以通过自然纯熟的演技把他演绎得像个真实存在的人,可以通过艺术手法把他融入到真实的历史中;Zelig甚至可以和菲茨杰拉德、科尔·波特和希特勒这些真实的历史人物扯上关系,让我们一时分不清是不是自己才疏学浅所以才没听说过这样的一个人。通过日常经验我们也可以多少感知,当我们意识到摄影机的在场时,自己的状态与私下的状态完全不同。在影片中,Eudora Fletcher自己也在隐秘处安置了一个摄像机,想记录Zelig的行为。毕竟,如她所言,人们不仅仅想读到这个传奇,更想亲眼看到变形的过程。但这个隐藏摄像机很快被Zelig发现。意识到观众在场后,Zelig很热情地跟摄像机,或者说摄像机所代表的观众的凝视打招呼,并且还尝试了眼神的交流——当然这些伎俩多次出现在伍迪·艾伦的影片中,比如《安妮·霍尔》,再如《怎样都行》(2009)。虽然Zelig在发现摄像机后并没有呈现出很明显的行为变化,但我们也不禁思考,那些用镜头记录的“真实场景”到底有多少,或者说在多大程度上,是完全真实的呢?这或许并非《西力传》和伍迪·艾伦所关注的命题,但它仍旧值得我们思考。
 
潜层表演: “a symbol for everything”
或许《西力传》更为观众所津津乐道的是Zelig本人在不同情境下逢场作戏的高超演技。在催眠状态下,当这条变色龙褪去全部的防御和伪装,我们得知他的超能力来自自己对融入环境、对不被察觉、以及对得到爱的一种强烈的渴望。为了充分融入周围的环境,Zelig必须有极高的演技,他必须放弃所有属于“自我”的品质,在把自己变透明的同时还要将自己变成一面镜子,成为他周遭的人的生理与心理镜像。这个能力使Zelig足以对得起“演员”甚至“艺术家”的称号,或者用《西力传》中旁白的说法,他是一个“performing freak.”在一次次的身份转换中,Zelig迷失了自我,他什么都可以成为,但却什么都不是。Zelig在多重生活中展现的演技不仅仅是喜剧效果所必需,这更是悲剧效果所必需——只有一个没有自我的人才能被塑造成各种形状。
 
更重要的是,Zelig的人生像是一篇充满辛辣讽刺的荒诞寓言。Zelig这面演技颇高的镜子所投射出的不仅仅是电影中人物的模样,更是荧幕之外我们的生活的模样。奔波忙碌,随波逐流,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保持人格的愿望,把生活变成了一场又一场的表演,生活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演技精湛与否。伍迪·艾伦曾表达过自己对这种现象的担忧,他认为正是这样的心理才助长了纳粹的威风,在《西力传》中,我们也看到Zelig为了求得自保而加入了纳粹的阵营。在电影中,精湛的演技值得我们的赞颂,但若这门古老的技艺渗透到生活中,它到底是福还是祸呢?或许这是《西力传》的潜层表演抛给我们的问题。

 2 ) 虚构传记:电影与小说

围绕着逸闻趣事,虚构一个不存在的人物,并为其作传;这看起来更像是小说的拿手好戏。因为没有虚构,恐怕也就不会有小说。有人认定伍迪·艾伦的《西力传》是模仿博尔赫斯,其实不然。博尔赫斯发明的小说写法,是通过煞有介事地虚构一本不存在的书;如果某部电影是虚构一本未曾存在的电影,那么很可能会是一次博尔赫斯式的影像移植。而这显然与《西力传》相异。(题外话:注意小说想象与小说虚构的区别。想象是创造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之事:马尔克斯、卡尔维诺、布尔加科夫……;虚构则是创造现实中可能存在之事:博尔赫斯、波拉尼奥……)

在《西力传》中,伍迪·艾伦煞有介事地虚构了一个不存在的人物,并用现实的影像素材来证明人物存在的真实性。这些方法包括请文化名人来对这一不存在的人评价(桑塔格、索尔·贝娄都是真实的,不真实的是他们在对着镜头表演;故去的菲茨杰拉德则在故纸堆中起死回“声”),让西力卷进真实的历史事件(德国纳粹,与首领共处同一段影像空间),相关当事人回忆往事。如果说有伍迪·艾伦出镜的片段都可以看成是虚构,这是剧情片的手法;那么,那些采访、历史录像、照片等则是借鉴自纪录片。

伍迪艾伦丝毫不想让这部电影成为一部以假乱真的伪纪录片,不然西力这一角色他不会由自己来出演,其形象的明晰性从一开始就已经告知观众这一切都是虚构的。因而,这种“直言不讳”的态度戕止了模糊虚构与真实所能造成迷人效果,反而获致一种趣味性,而这正是伍迪·艾伦的目的所在。他不只是在娱乐观众,同时也是在娱乐自己。因而,在冗长地(虽然影片只有79分钟)立传过程中,伍迪·艾伦不断地发挥他的“智趣”,以取悦观众,但就我个人而言其实是越来越疲乏。当你看着一个小丑从一开始就解开了他将玩弄的诡计,那么他的表演就会被大打则扣。《西力传》的困境也在于此。

我们或许可以从文学中为伍迪·艾伦找到一个先例。如何通过小说的虚构笔法来写一部传记,或者说模拟传记的体例来创作小说,海因里希·伯尔的杰作《莱尼和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范例。在这本小说中,伯尔通过虚构与主人公莱尼有过关系的各色人物,将采访他们的笔记集合起来组成这本小说。虽然莱尼未曾以正面的形象展示于读者面前,但其形象却通过这些周边信息而得到有力的塑造。相应的,伍迪·艾伦中对这个叫“西力”的不存在之人立传的方式就有点像伯尔在《莱尼和他们》中的创造,通过采访当事人、采访文化名人组接而成,但不同的是,如果伍迪·艾伦仅仅采取这种单一模式,他就可能真的陷入“伪纪录片”的褒奖中;故而,他让自己扮演西力,在记录式影像中加入虚构的剧情,来消解虚-实影像笼罩下的严肃,来取得喜剧性。

伍迪·艾伦用极严肃的方式展示喜剧,如何调和两者,这种悖论看来无法消解。这种一本正经的娱乐范,看多了只会觉得无聊。好在,影片不长,我们尚能忍受。

 3 ) 让苏珊·桑塔格露个脸 | 评《西力传》

—“本片特意鸣谢尤多拉弗莱彻医生,保罗德盖伊和凯瑟琳弗莱彻瓦尼夫人。” 然而,他们都是《西力传》里完全虚构的人物。伍迪艾伦在影片开场就精巧地模糊了剧情和记录的界限。 苏珊桑塔格穿着深色的衬衣安坐在窗前,背后不时地飞过一只只白鸥,在那仅仅露出圆口的咖啡杯上,醒目地印出这位学者的姓名。她以沉静而令人舒心地方式评价着主人公西力,为观众开启一段亦真亦幻的电影之旅。

西力是一位“变色龙”式人物,他穿梭于各色人等之间,不仅能以自己的言谈举止来以假乱真地混入任何群体,而且连着装乃至面容都能随环境产生变化。这一次,伍迪艾伦不再满足于只在现实主义的基调下描绘边缘式性格的人物,更是突破一种生理性的界限,赋予主人公以超自然的能力。这似乎是现代社会对人之异化更为夸张而诙谐的一笔。 以异类为主题的影像书写有着诸多的杰作。特吕弗的《野孩子》选择从“教化”本身入手,以科教纪实感的镜头语言讨论自然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温柔地召唤新浪潮的导师安德烈巴赞先生:荷索的《卡斯帕尔豪泽尔之谜》体现出德意志民族一贯的严谨,以“愚人”之口质问启蒙的意义;林奇的《象人》似一部迷人的童话,延续好莱坞百年梦工厂的乐观与温情。相比这些,西力显得不存在什么问题,毕竟他既不丑陋,也没有与世隔绝,伍迪艾伦所描绘的异类是从人类社会体系内部产生的,这是他向来戏谑风格的体现。

西力的人格特性是影片的主题之一。伍迪艾伦似乎是想首先批判那些左右逢源,试图游走于大众之间的人物。他们为了受人喜爱,乐此不疲地编织谎言,进而放弃自我,在另一种强大的人格下遁入无形。影片的尾部,西力加入了纳粹党,这是他绝妙的归宿,他能在那里享受到最大的无形(默默无闻的纳粹小兵)与有形(强大的意识形态幻体)。这显然包含着对美国现代社会虚伪性的揶揄。但伍迪艾伦对人物的多面性仍抱有思考。换一个角度来看,西力是一位试图融入一切的弱小者,或者说,他希望使得自己无形于社会,可结果却是换来更加醒目的特征。这里涉及生存的困境。伍迪艾伦说:“迎合的特质?我认为这是全人类的写照。” 但对我们共同的存在危机,伍迪艾伦似乎只有暗示而没有答案。当弗莱彻医生在乡间别墅为西力进行实验性治疗时,有个双人对坐的镜头堪称奇妙。占据一半荧幕的西力以他的侧面对着观众,用他一贯的戒备方式模仿着弗莱彻医生。一种镜像的感觉十分突出,西力仿佛变成了弗莱彻医生的复制体(在之前西力与女明星一同观看演出时也有相似的感觉)。我们可以这样总结:西力代表着人类的一种极端,而每个人却都在这极端上可以找到自己,人们渴望医治极端,也是在试图医治自己。西力的医治也便成为人类救赎的关键。有趣的是,每当弗莱彻医生停滞不前时,她会采用催眠的手法来获取西力真实的想法,伍迪艾伦似乎想藉此暗示人类要面对这样的情况:它们要通过催眠自己来获取关于自身的真相,以求医治之可能。上述的镜面思考与催眠模式不得不让我们回忆起拉康的经典理论,只不过这里有着两面镜子,一者是荧幕,一者是西力,它们同时向观众抛出主体认知的思考。所以,伍迪艾伦这次是在向毕生挚爱伯格曼的《假面》致敬吗?我认为是的,只不过这次很微小、很谨慎。

米亚法罗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演员,伍迪艾伦曾拿她与戴安基顿相比,精确地指出她是能胜任百变角色的全能者,而基顿的独特气质往往使观众不得不先入为主。所以尤多拉弗莱彻的角色(据伍迪艾伦所说,这是他儿时校长的名字)非她莫属,在米亚法罗的演绎下,医生的脸庞透露着一种微妙的业余感,甚至能让我们感受到她的彷徨、犹豫,甚至是弱小,而这与她坚定的话语、执着的研究形成反差。医生的母亲甚至还毫无遮掩地向大众表述他们的家庭问题。这一切都在暗示她与西力的同质性,所以她必须治愈他,仿佛一种宿命。

如果没有美国的社会媒体和大众心理机制,单凭西力的性格或许远不能使他经历如此的身世浮沉。人们对西力感到好奇,人们为西力的超能力疯狂,人们为西力的丑闻愤怒,而这些与传媒行业息息相关。影片多次展现当时的媒体对西力的打磨与塑造,市政厅、新闻发布会、露天演讲台,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所成为西力经历人生转折点的重要标志。伍迪艾伦甚至插入了一段记者对弗莱彻母亲失败引导的采访,这是他一以贯之的对媒体的讥讽(类似的段落也出现在了后来的《解构爱情狂》中:十八层地狱的下一层关着谁?——记者。)有趣的是,伍迪艾伦似乎是有意地设置西力成为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参与者,甚至由他也引发了社会运动(工会罢工、三K党)。这样的编排使得西力好似一个点,牵动着整个社会,但又反过来被社会钳制,点与面形成一种紧张的互动性,或许指向了西力本身便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隐喻。

但若是影片只拥有上述的社会性讽刺,那么它将接近平庸。《西力传》所试图传达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影片内容对西力人格的揭露、对社会机制的批判,而在于其影像本身,即如何使用影像手法来编织一个可信的故事。《西力传》的形式本身就是一出社会宣传工业的隐喻。当旧相片配合着推拉镜头与旁白相辅相成,故意做旧的粗糙影像若影若现地呈现西力的脸庞,权威知识分子背靠书房沙发掷地有声地陈述,以及最重要的,加上那个懂得拍摄与剪辑之魔力的纽约客导演时,一个“真实”的事件就产生了。伍迪艾伦对此的使用是拙劣的,他并不希望我们真的确信(影片中有意被暴露的摄影机是一例证),而只是戏仿出这样的电影制作模式,进而影射出我们这个机械复制时代特有的对信息的吸取与保存方式。在西力与社会之外,真正控制我们的其实是影像本身。

回到可怜的西力,影片最后似是给予了他一种救赎。年少的悲惨经历、《白鲸》的轮回甚至医生的爱情都被提示为关键。他终于与自己和世界达成了和解,被爱所拯救。这符合伍迪艾伦那一贯手下留情的结尾,而并不推向真正的残忍。 末了,当索尔贝娄、欧文豪对西力做着最后的总结时,那种故作姿态的神情动作被伍迪艾伦捕捉得精准到位,不无嘲讽。但是,谁又能确定这不是知识分子们又一次自我揶揄式的共谋呢? 毕竟人人都像西力。

 4 ) 《西力传》:我曾是一个“他者”

“《西力传》在美国口碑很好,因为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技术层面,那是他们成天挂在嘴边的东西。他们对电影的褒奖仅限于技术层面,但对我来说,技术固然重要,也很有意思,但内容才是我真正感兴趣的地方。” ——伍迪·艾伦《我心深处》

《西力传》无疑是成功的。

它以反类型纪录片的方式启发了观众:

哇,原来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还可以这样搞的。

它以令人应接不暇的电影技巧启发了业界:

哇,原来技术还可以这样用的。

然而,《西力传》在第56届奥斯卡收获的两项提名——最佳摄影与最佳服装设计,恰恰暗示大众的聚焦点在于“技术层面”,伍迪艾伦如是说。回溯这场荒谬实录的“内容层面”,有这样一个议题,它困扰着知识分子、中产阶级、犹太人,也困扰着此外的众生;它肆意于三十年代,却在从前与往后未曾失去它的温床——人格的弹性。

尽管关于人格塑造的观点众说纷纭,但在长久的语境中,争议各方总是倾向于将人格描绘得如同一株植物:栽培与风雨或许会改变生长的进程,但深扎入土的根(或许是本性、基因、童年境遇)决定了生长的方向。而在七八十年代,关于人格出现了这样一种解释:人格是一根柔软的弹簧,在善与恶之间徘徊,在多重角色之间摇摆。其中,情境是外在的拉力,对群体认同的渴望是内在的推力。

记得曾经看过一场辩论,评委投票后,唯一一位投给正方的评委在点评时是这样开头的:“我不喜欢成为少数派,因为少数派意味着一定要发言。”评委的烦恼终是评委的烦恼,生活中人们总有解决的智慧。在一个高度同质化的群体中,当我们惊觉自己成为少数派时,我们往往三缄其口,将自己的观点包装成他人能够接受的形式,或是索性保持沉默,并视其为社交的技巧。

我们的语言中,把群体中的“顺从者”称作“从众”,把“偏离者”称作“异类”。有意思的是,“从众”一词暗示了对“顺从者”无能的评价,“异类”则堂而皇之地显露了将“偏离者”驱逐出内群体的冲动。摆在少数派面前的问题是:我该为了安全而闭嘴,或是为了真我而发声,这样的矛盾便催生出了“他者”的困境。

“我相信,想打入某个核心的渴望以及被排除在圈外的恐惧,会占据所有人一生的某些时期,甚至许多人从婴儿时期到垂垂老矣,终其一生都会被这些念头盘踞……” ——刘易斯《核心集团》

伍迪·艾伦正是将“他者” 的焦虑推至卡夫卡式的荒谬,竭力试图被同化的西力被降维成了一面镜子,在生理和心理上呈现周遭人群的镜像,成为了布鲁诺·贝特尔海姆所说的“为了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终极调整者”。西力代表了“人格弹簧”中的内生力量的极端,即不论周围的情境力量有多微弱,他始终会依据情境而调整自我的人格。因此影片中,当西力即将康复时,尤朵拉医生害怕“和人格太强势的人(with strong personalities)在一起会让西力变回原来的样子”,担心的正是西力刚刚萌发的自我还无法抵御强大的情境力量。

如果影片到此戛然而止,那么这只是一个关于“爱与救赎”和“做自己”的伍式调皮捣蛋小故事。但是影片的最后十分钟指向了人格问题更为骇人的一面:拥有健全人格的普通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人?

法西斯主义。

这一场“盛会”的参与者,即使他们没有西力那般变形的能力,但是当他们以军装取代便服,以编号抹去姓名,以责任压倒道德时,他们也如西力那样,成为了特定情境中合格的演员,演着自己都不敢相信的角色——没有感情的杀人机器。

“除了规定和角色权力之外,由于制服、装束和面具的采用,掩盖了每个人的一般面目,从而促成匿名性的出现并降低了个人责任归属,情境力量也变得更有权威性。当人在情境中觉得自己拥有匿名性,也就是觉得没有人会意识到他们的真正身份时,反社会行为就比较容易被诱导出现。” ——菲利普·津巴多《路西法效应》

事实上,“弹性人格”这一概念的提出,正是源于对于法西斯主义下人性异化的思考,米尔格伦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尽管存在漏洞)都在一定程度上警示着人们:那些穷凶恶极的狂热分子,只不过是在匿名化、去个人化、去个性化、高压权威的情境中扮演了迫害者角色的普通人。他们活在了一个延伸现在的时刻中,过去与未来都遥不可及,服从支配了理性,行动驾驭了思考——一如在失忆的状态中屡屡犯下罪行的西力:那不是真的我。

在影片的最后,对于“他者的困境”,老头子给出了他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老掉牙的影视剧万能解法,但是却也不无道理,因为真正的爱是一种使人放下伪装的愉悦。而对于在情境的强压下应该如何反抗群体迷思,伍迪艾伦的幽默中包含了某种对于人性的无奈:

 5 ) 美国梦是个糊墙纸砌成的墙,扒掉一层又一层,还是壮观的墙

    尽管想说的太多,但无敌艾伦的反讽还是很集中力量地扒去了所有美国梦的外衣。自我实现、个性解放、爱拯救人类、道德秩序是伪善的温床,甚至精神分析也是剿灭人天性的......特别有意味的是,变色龙从法西斯那儿逃回美国,逃回到折磨他的以前的敌人中间,居然受到热烈欢迎......人类自己就是变色龙,我得说这其实是部反人类的喜剧,处处埋设悖谬的荒唐陷阱。
    当然,如果你觉得笑话太冷,他一会又用好莱坞的英雄主义主旋律手法将这衣服穿上,伪记录片的样式使得层层剥茧的戏剧性大打折扣,这片子严肃得我快拉肚子了,我的肚子有点像是个知识分子肚子。
   笼统说来, 这片子里,被严肃地恶搞的,有美国政府、好莱坞类型剧、教会、医院、政治领袖、法庭、传媒,连美国人视作勇敢开拓精神体现的文学名著<白鲸>也不放过,几乎所有美国人引以为自豪的东西都被骚瑞了。(女主角在病人和律师之间,很忠实于职业本分和善良自我地选择了她的病人做丈夫,真他妈太讽刺了。)
    没弄懂苏珊桑塔格怎么会被骗了出镜的。
    如果听不明白我的胡话,如果在这片子之前,这个世界上没有卡夫卡、加缪之类的医生兼病人存在,这片子或能让你惊呼牛逼。所有情节设置倒还是因果相扣的,简直是个剧本标板。
    特别是里面接受访谈的人物越一本正经地阐述自己观点,你就越发笑,这就是无敌艾伦的功夫所在了。

 6 ) 做你自己——看《西力传》有感

《西力传》讲述了一个在病态家庭中长大的男人最终获得救赎的故事。西力的童年是在冷漠,暴力和厌弃中度过的。原生家庭把他的姐姐变成了酒鬼,让他的妹妹死于和丈夫的缠斗。而西力则成了一个人格分裂症患者,或者说,他丧失了人格。他演变出一种非常能力,能够随时随地的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他有时候是办公室职员,有时候则是心理医生,有时候又是油漆工。他时而形体消瘦,时而肚满肥肠;他上一秒还是操着波士顿口音出席上流社交的大亨,下一秒就变成在唐人街鸦片馆里吞云吐雾的中国人。他就像变色龙一样,随心所欲的改变自己的肤色,体型,语言甚至性格。人们发现了他的特异功能,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心理学家集体出动,把他当成一个难得的病例进行各种研究,街头巷尾流传着他的奇闻异事,孩子们唱着他的童谣,大人们开着他的玩笑。他是爆炸新闻,让报纸大卖;他是猎奇对象,给商人无限商机。后来,他的妹妹和妹夫把他关在笼子里各地巡演,一时间“变色龙”声名大噪,人们纷纷掏钱买票来参观这个百变金刚,和他相关的周边产品如唱片,玩具,衣服铺天盖地,层出不穷。

在这场猎奇狂欢中,只有一个人没有参加。她就是尤朵拉。在那个保守年代,尤多拉是少见的女心理医师,开飞机,不结婚。也只有她,看到了西力变色龙外表下迷失的自我,绝望和对爱的渴求。她想治疗他,把他当作一个病人来对待,起初并未得到同行的重视——因为她是个女人。当时美国社会对女人的看法还停留在“她们只适合缝缝补补,当当家庭主妇”。几经周折,尤多拉终于获得了治疗西力的权利。她把西力带到宁静的乡下,在那里开展她的心理咨询。几个月下来,当同行们前来检视治疗进展时,吃惊的发现西力已经变成了一个有主见的人。过去,他不断的变换形象,伪装自己,只因害怕暴露自我,而如今,他却能够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了。尤多拉的成就不但让同行刮目相看,给她带来了巨大的荣誉,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她和西力相爱了。西力的表白发生在一次治疗过程中:

尤多拉:“说说你对我的看法。”
西力(被催眠):“ 我想跟你上床。“
尤多拉(吃惊,尴尬,很快恢复镇定):“哦。我还以为你不怎么喜欢我呢。”
西力:“我很喜欢你。你脾气又倔,厨艺又糟。你做的烙饼太难吃了,我总是趁你不注意的时候把它们扔掉。我很爱你。我想好好照顾你。哦……拜托你不要再做烙饼了……”

就这样,立志不婚的心理医生和她的病人坠入了爱河,建立起来相当深厚的感情。他们在一起度过了彼此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耶内利克在《美好的美好的时光》中写道:“ 里面是隔开的水晶般的世界,可外界还是想生硬的闯进去。”

就在西力完全康复,准备和尤多拉结婚时,他遭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讨伐。人们纷纷检举他在变色龙时期干的错事糊涂事,要他为此负责。他被告上了法庭,最终以“有伤风化”获罪。巨大的压力导致旧病复发,在西力面临逮捕之际他神奇的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从此杳无音讯,不知所踪。

大众很快有了新的娱乐对象,慢慢就把他忘了。几年之后,“变色龙”这个轰动一时的传奇人物早就成为一颗不起眼的尘埃,湮灭在历史之中,消匿于记忆之外。
只有一个人没有忘记。那就是尤多拉医生。她尝试了各种途径寻找西力,但是都不了了之。深刻的思念让她寝食难安,度日如年。直到她从希特勒的演讲中突获灵感——害怕暴露自我的变色龙是否会藏身于狂热的乌合之众中间呢? 抱着一线灵感,尤多拉只身前往经济萧条,战事纷乱的德国,想要在万人之中找到她朝思暮想的心上人。

“到处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 张爱玲 《倾城之恋》

也只有在电影里,尤多拉才能够在疯狂的群众中间保全自我,安然无恙。当第三帝国统治者引领千万人群情激愤时,她却在这群神经症患者中找到了西力,与他相认,相拥,相吻。

再后来,在一次飞行危机中,西力的“变色龙”再次激发,他瞬间成为了飞行员,成功化解了危机,挽救了自己和尤多拉的生命。于是他又一次回到了众人的视线,上了新闻头条,只不过这一次,他既不是猎奇对象,也不是流氓被告,而是民族英雄。

这部电影堪称神作。在叙事结构方面,它开创了仿纪录片形式的先河,用人物访谈+旁白讲述了西力的传奇人生,几乎以假乱真;在内容方面,它以西力和尤多拉的旷世奇恋为主线,探讨了精神分析,催眠,原生家庭对孩子心理性格塑造的深远影响,讽刺了人性和极权主义,闪烁表达了性别平等的倾向。可谓包罗万象。无论从构思角度,故事情节还是思想深度上,《西力传》都极富观赏价值。

西力在从“变色龙“回归正常人之后,发表了一段演讲。演讲中有一句话博得满堂喝彩:“无论如何,你都要成为你自己。”——这句话其实典型的反应了美国民族的根本意识形态:推崇个人主义,反对群氓。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一意识形态得偿所愿的感染着地球上其他民族和国家,甚至连讲究集体至上的东方国家也被渗透。毕竟,现在中国的年轻人有一个基本认识:我的事情应该由我自己做主。尽管这个意识还不够牢固,常常为外界环境所左右。尤其是女性,她一直被指导着从男人的视角看待自己,通过男性文化的方式,将自己的身体拆开,带着严苛的目光挑剔自己的身体部位。所有的女人,无论胖瘦,开口免不了谈减肥;生活中充斥着“好女不过百”,“过25就剩女” 之类的愚蠢言论,20岁的城市姑娘就开始担心自己会嫁不出去——中国女人正在陷入前所未有的焦虑状态中。

做你自己。是中国女人目前最需要的一味解毒剂。唯有成为你自己,才能摆脱愚见的困扰,言论的绑架,重获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你要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当前社会,文化是继续着对女性肉体的利用,掠夺和限制的,男性群体是持续着对女性自主欲望的厌弃的。你要知道,你的身体是属于你自己的,它从来都是一体的,从来都是跟你的精神,历史,体验紧密相连的。你是你自己的主宰,你活着不是为了讨好别人。

无论世道如何险恶,请保持警觉,做你自己。

 短评

天才之作,无处不透露黑色讽刺的喜剧效果,大有马克吐温小说在电影上放映的感觉。实在惊叹伍迪的才华,这样的荒诞的伪纪录片风格,好玩好玩~~8.5

8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不需要你笑出声,心领神会嘴角微扬即可。这是才华、智商、技术和喜剧融合的范本。通篇洋溢乐观的态度、神经兮兮的疯闹,以及小中见大的魔力!

9分钟前
  • 枯川满
  • 推荐

我完全服了Woody Allen,这个样的片子他都能想得出来,特效太他妈牛逼了,完全以假乱真啊。而且真喜欢他的喜剧,那么有程度有思想水平。

12分钟前
  • 思阳
  • 力荐

目前所看伍迪片中最佳!极尽嘲讽之能事,入骨三分,鞭挞入里,最难的在狠狠耍了番“现代变形记”后又来一个温情无比的结尾:能让他不再变形的不是获得公众认可,而是一个女人的爱;伪纪录片形式煞费苦心,爵士年代场景还原逼真,几个惊天酱油,剪辑合成真不错;你永远无法想象他脑袋里在琢磨些什么。

1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变色龙》也许不是伍迪艾伦最好的作品,但无疑是他最具艺术野心同时也是最被主流观众所冷落的一部佳作。

19分钟前
  • 易老邪
  • 力荐

很精巧的反类型纪录片。要说这是精心假造的人物传记,不如说是美国社会当时需求的斑驳倒影。泽力格把与环境融为一体看得太重,太害怕与众不同,把自身弄成了变色龙。你爱我像谁,扮演什么角色我都会。如他所说“如果你是精神病,你将无所不能。”但最后他终于在爱中找回了人格独立、实实在在的本我。

21分钟前
  • 煎饼菓子兔
  • 力荐

伍迪艾伦44部达成。应该是老头“最重要”的片儿?伪纪录片,很好玩。倒是从里头看出许多后来发酵成为[午夜巴黎]的小点子(比如嵌入历史的方式)。其实这个虚构的人物介入的30年代美国,大约也是某种“黄金年代”。不过看到苏珊·桑塔格和索尔贝娄还是吓了一跳……

24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感觉被「伍迪·艾伦」给骗了!在不剧透的情况下直接观影,一开始还误以为这是他拍的纪录片?可印象里这部豆瓣8.9高分的电影不是纪录片啊?→原来是伪纪录片方式拍的伪传记电影。这个古灵精怪的创意,加上大量的台词解说,还真是符合伍迪艾伦的话唠风格。而看那些年代久远的黑白影像,让我联想到《阿甘正传》里类似的以假乱真设计。—— 被催眠后的西力:我哥哥打我,我姐姐打我哥哥,我爸爸打我姐姐和我哥哥还有我,我妈妈打我爸爸和我姐姐、还有我和我哥哥,邻居们打我们家人,下个街区的人打我们的邻居和我们家人。😂

28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伍迪·艾伦最佳之一。1.伪传记纪录片形式,做旧胶片、历史影像资料、访谈、搬演及煞有介事的画外音穿插混融,共同呈现出20世纪20-30年代的浮华与危机。2.节奏酣畅淋漓,笑料段子层出不穷,反讽针砭力道狠辣,70多分钟时间仿佛无所不包。3.Zelig的变色龙/changing man异能恰是对现当代社会人人饰演多角、在高速、高压和虚荣心的作用下失去真我的象喻,群众的猎奇、看客与道德审判心理以及媒体的包装与逐利亦在片中彰显得淋漓尽致。4.以病人来诊断时代的顽疾,无所适从、变化无常的人心一如上下颠倒式的飞行逃生。5.桑塔格与贝娄亦参与访谈,历史影像与虚构搬演通过剪辑与特效无缝结合,后启阿甘。6.这回,伍迪竟在高扬的结局中肯定了真爱的力量。7.为两对分裂人格连体婴治疗-可收8人治疗费;高级自慰课-若我不在那儿,他们自己就会开始的。(9.5/10)

3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1.改变他的不是公众对他的认可,而是因为一个女人的爱。人,往往是这样,难道不是?2.伪纪录片的形式显得惟妙惟肖,有趣。3.让自己的处境变得安全和不会犯错误的一个方法就是让自己变得跟其他人一样,但是这也让自己失去了个性,失去了自己。4.剧情一波6折,很给力啊。

3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9/10。虚拟艺术的真实感,使用老新闻电影素材、做旧的黑白照片和真实名人采访,第一和第三人称叙述不断交织,将严肃可信的资料与虚构夸张的奇人奇事混为一谈,喜剧效果呼之欲出;影片极力批叛了政治、娱乐谈资、社会团体从个体身上捞取名利的贪婪,从众效应的舆论暴力进一步剥夺了人的安全感和独立性。

37分钟前
  • 火娃
  • 力荐

天才之作,看过的伍迪老头最棒的作品。极力推荐。“嘿,那就是20年代的美国。可是美国人什么时候变过呢?”

38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简直不知道伍迪艾伦脑子都装的什么!一个现代性人格的寓言,形式也很敢。索尔贝娄和苏珊桑塔格都是真人么震惊到了。。。

41分钟前
  • 食菠萝
  • 推荐

四星半,包含诸如默片、征兵广告的解说员语气、黑胶唱片似的音乐等各种元素的神奇传奇;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更有意思:在美国某个人一心想变的与周围人一样,被看成是严重的病,一溜医生想方设法治愈你,窝们呢?和旁人不一样倒被当成“病人”了,千方百计奉劝你一定要一样噢,是为了你好噢

44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

完了,有点“连伍迪·艾伦的电影都有太晚看的了”的感觉。应该比这样更喜欢才对。从任意一秒钟开始都能入戏。

47分钟前
  • Ocap
  • 推荐

我总觉得...形式这种东西不能玩得太过...

52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伍式喜剧巅峰之作,伪纪录风格以假乱真,奥妙之处只可意会,观影体验如读博尔赫斯小说。

54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小伍迪可塑性之强的绝佳例证,虽然演什么都像他自己。MIA的扮相怎么这么老...

59分钟前
  • 小岩菽
  • 推荐

伍迪·艾伦用他对那个时代的熟悉与热爱和对这个世界的洞悉和解剖成就了这部奇妙的伪纪录片。

1小时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那段呼唤伪装身份的心理治疗片段,说伍迪艾伦只是为了爱开玩笑是不够的。

1小时前
  • Manchild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