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2021

HD

主演:凯瑞·穆里根,雷夫·费因斯,莉莉·詹姆斯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发掘2021 剧照 NO.1发掘2021 剧照 NO.2发掘2021 剧照 NO.3发掘2021 剧照 NO.4发掘2021 剧照 NO.5发掘2021 剧照 NO.6发掘2021 剧照 NO.13发掘2021 剧照 NO.14发掘2021 剧照 NO.15发掘2021 剧照 NO.16发掘2021 剧照 NO.17发掘2021 剧照 NO.18发掘2021 剧照 NO.19发掘2021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永恒的人

和生命的意义来一次最亲密的接触

充满人文气息,事关历史,本身也是历史,事关人生,本身也是人生。 很久以前我就对历史感兴趣,后来我相信了某些惊人的言语:历史没有真实,历史是后人有意的涂抹。但是现在,我坚信我们有和历史对话的意义。 历史告诉我们是从哪来的,本身我们也在历史中,终有一天我们化为历史的尘埃。和我们对话的不再是历史,生命转瞬即逝,我们不可能永远活着,但我们的每一个元素从来没有消失,他们曾经发生了惊人的化学反应产生了一个惊人的世界——我们称之为人的意识。我们关心过去的人,犹如我们关心周围的人,我们也关心以后的人,人这一长河悠远又漫长。 我们和千年前的祖先共享一片土地,我们身上或许就有曾经组成他们的原子,抓住一把泥土,千年前有个人同样抓过,而在我之后千万年,相信也有人抓起同一片泥土。并且他们讨论的是一样关于生活的重要话题。 即使世界上99%的人在浪费99%的生命,我也相信有人会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正是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人的生命变得和动物不一样,许多伟大的事,伟大的人埋藏在历史中,我很乐意和他们对话。 人如何才能和历史对话,甚至和宇宙对话?需要的只是一次安静的反省,想到历史,看见星空,你又怎么舍得浪费一秒钟,你和有真正有意义的真理如此靠近,你能在其中发现生命的奥义,和宇宙永恒。 虽然当世不会有太多人认识我,以后更是如此,但我的情感,作为人的独特情感,终将和人类合一。

 2 ) 历史的星星

关于我们自己在历史上究竟是如何的问题,或许已经在繁忙的工作中所冲垮。世界上风云变幻,衣着光鲜的政治家们运筹帷幄,觥筹交错间似乎已经决定了世界的走向。黑白照片中的将军与作家,用他们深邃的眼神塑造着我们至今对于自己与未来的思考。不妨我们再走远一些,当人类第一次在壁画上留下手印,当人们第一次在篝火旁舞蹈,当人们第一次看到山那一边的世界,当人们第一次看着漫天的繁星思考起自己存在的意义...他们会想些什么呢?

这些叙事似乎总是那么触不可及。在无情的疫情下,似乎曾经视为理所当然的生活也会如被风吹散的蒲公英,消散于时间的田野中。早起,上班,午饭,下班,回家,晚饭,睡觉。有多少闲暇是还能让我们思考起自己是从哪里来,在这世界上我们在做些什么,以及在遥不可及的未来,还会有人记得起我们一句蹩脚的玩笑,一次令上帝发笑的思考呢?

一个个体在历史上究竟是如何?我想从没有人给予我们一个完全的解释。或许有哪些似乎从小就有着天赋的天才,经历困苦,终成大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影响着他们的时代,为今天我们自己,留下些许珍贵的感动。或许这些无不是时代的桎梏。如果从一种宏观的视角,就像我们粗暴地给欧洲的中世纪打上”黑暗“这两字一样,为什么会有圣奥古斯丁,为什么会有托马斯·阿奎纳,为什么会有飞到圣经上的蝴蝶,触发起对这世界本源的思考?普列汉诺夫曾写过一本书,《论个人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他驳斥了像拿破仑那样一人塑造欧洲近十年政治局势的个人主义观,也反思起在时代影响下个人如蚍蜉般消极的存在。然而,他最终还是回到了历史,这一种在哲学,史学上充满争议的概念上,决定我们个人存在意义的说法。

“发掘”(the dig),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美的翻译。Dig,可以被翻译为“挖”,”挖掘“单纯指用工具或用手挖掘地面动作的含义。然而在牛津词典中,这一单词其实有延伸出非正式地一种“理解”的意义。

这部电影的剧情相比具有多样结构与多样转折的剧情片或传记片而言,其实非常的平凡。一位被学术正统排斥的业余考古爱好者在得到一位命不久矣的富有寡妇支持下,发现了至今名扬四海的考古遗址。“发掘“,固然象征着一种对于知识,对于历史的不屑追求。无论何种嘲笑,无论何种羞辱,无论如何艰难,甚至冒有付出生命代价的危险,他也愿意让尘封于历史的宝藏重现于世。

但在这种追求背后,他反映的又是什么呢?

”You always told me your work isn't about the past or even the present. It's for the future. So that the next generation can know where they came from. The line that joins them to their forebears. Isn't that what you always say?"

这是这部电影中我最喜爱的一段台词之一。相信很多读者与我一样,都对浩瀚的历史充满无尽的好奇。毕竟从小我们就知道以史为鉴这一教诲。在《达芬奇密码》这部电影中,当男主角逃脱警察追捕来到一位好友家中,好友告诉他,历史是允许我们透过时间的玻璃去看到究竟发生了什么。历史很容易于我们的情感进行碰撞,从而产生出多样的情感火花。或许是“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对过往繁盛的怀殇,或许是感叹“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之于自己失落的些许艳羡,尔或补偿呢?英国一位已故的民族主义研究(Nationalism Studies)学者,Anthony Smith曾提出一些壮观的风景,歌颂英雄的艺术作品,甚至会唤起同一框架下每个个体对于这一团体的身份认同。

当终于接受自己母亲会逝去的事实后,曾经崩溃无助的男孩也为他的母亲准备了一份惊喜。星河灿烂,母亲化身为女王,终有一日母亲会与已经前往远方的父亲-国王-相遇,当时间过去五百年后,他们回首时,会看到称为太空宇航员的孩子至于他们最真挚的微笑。历史或许更深层的,是探索我们内心的世界,你的烦恼,你的苦闷,你的悲伤,你的欢乐,你的灵机一动,你的雄心壮志,当这一切与过去的人产生链接,看到自己麦田中挖掘的双手,仰望起几百年后这里矗立的高楼,或许时间,也不再是一种永世分离的隔阂,也不再是一个问题。

电影中似乎还有一条小小的暗线。与女主弟弟相爱的女考古学家其实处于一场非常尴尬的婚姻关系中。她的丈夫是一位同性恋者。当女主的弟弟终于应召前往英国皇家空军入伍时,她看到在挖掘过程中她第一次称为一个人焦点的光芒。短短的发掘,却是有那么一种无垠的爱默默守望着自己,也许,是时候打破这一切的虚伪,去追寻自己的所爱吧。毕竟,人生中的每一刻都是那么短暂,却又那么永恒。就像电影《大鱼》中男主角遇到自己心爱之人时所感受的一样,仿佛时间都以得到静止。或许真是某一刻的国度幻想,第一次牵手,第一次亲吻,第一次拥抱他的身体,第一次抚摸他的肉体,第一次为心爱的小宝宝开心到哭泣······

我想起英国历史上曾被“迫害”的无数同性恋者,奥斯卡·王尔德,艾伦·图灵,他们有这样的机会去追寻转瞬的时光吗?有多少陷于不幸婚姻的女性能有机会得到自己的自由?似乎导向某种对边缘群体保护的规范探讨无疑会让这篇文章失去一些美感。抛开这一切,我相信人生中找到“爱”的那一刻,便是我们发掘出历史,让自己的存在得以永恒的一刻。

据说这座墓地是用来纪念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维京人的一位国王。相传,在一艘能跨越尘世的穿上,那位历史上的国王终能跨越银河,抵达维京人心中逝者的圣地瓦尔哈拉,一个事物究竟是有他本身的价值而存在与时间之中,还是因为他人赋予的价值而横跨古今,这或许已经是价值论与时间哲学重合中无尽的争吵。或许一个人在历史上的意义,并不是成为塑造时代的英杰,或囿于时代的蝼蚁。一个个体更像是在与时代碰撞中一种模糊的存在。更何况,“意义”一词,又是何样的“意义”呢?

十年前,总喜欢在国家大剧院看完演出后在长安街上走一走,如今身在异国,也会怀念起那时的车水马龙,怀念起那面红墙前后目睹了多少。看不见繁星的夜晚下,不时会有微风吹起我的黑发,但这一切或许就是永远。

 3 ) 《发掘》自我

《发掘》自我 The Dig

本片改编于John Preston根据真人真事的2007年同名小说。

正值二战前夕的1939年,家居于萨顿胡村富有的寡妇普丽缇太太(凯瑞·穆里根 Carey Mulligan饰)雇佣了业余考古学家布朗先生(拉尔夫·费因斯 Ralph Fiennes饰)在她的庄园中挖掘几个小丘。传说中这些是维京人的葬地,但布朗先生却认为是更早,也就是央格鲁-撒克逊的年头。

在挖掘过程中,他们先看到了一枚铆钉,凭经验就知道有戏,挖啊挖,果真挖出一艘大木船。而且是央格鲁-撒克逊的船。这下子可是件新闻了,县博物馆馆长带来了大部队接管了整个发掘。幸运的是,布朗先生继续参加了挖掘,做到了有始有终。他们找到了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美丽艺术品,并且确定是六世纪央格鲁-撒克逊的文物。这都是英国历史上的以往从未见到过的宝贵文物。普丽缇太太决定把这些都捐献给博物馆。

德国入侵了波兰,英法正式向德国宣战。英国人民正为即将来到的艰苦时期而做准备。布朗先生和他的同事把挖掘出来的船重新埋了起来。

英国的早期历史就是个外族侵入史。最早是从欧洲被赶出来的凯尔特人,接着有强大的罗马军团。帝国灭亡后,从欧洲大陆跨过海峡来了日耳曼族的央格鲁和撒克逊人,然后是北欧杀气腾腾的维京人,也别忘了法国的征服者威廉。之中除了罗马帝国和征服者威廉外,凯尔特人是逃过来的难民,央格鲁和撒克逊人只是一群来自于德国和人瑞典的乡巴佬,而维京人更是杀人不眨眼的海盗。但是今天的英国人却都认同央格鲁-撒克逊人是自己的祖先,他们的语言就是今天英语的前身。今天全球无数人死啃的英文,就是这批人搞出来的。

公元449年央格鲁-撒克逊人开始入侵英国,于公元500年在英国建立了七个王国。普丽缇太太的庄园就位于当时的东英吉利王国。而埋在那里的就是东英吉利国王。葬礼的形式相似于瑞典挖掘出同期坟墓。文物中有金器和不少银器。除了有金光闪闪的黄金头盔,盔甲外,还有拜占庭银盘,希腊的银碗,银杯,银匙,以及近东的青铜器。以前曾认为央格鲁-撒克逊人这段时间是帝国消失后没文化,没情趣的“黑暗时代”,现在发现这些央格鲁-撒克逊人不再是背朝蓝天,面向黄土的垦荒农民,而是和外界社会有密切来往的赶时髦的王国。为此,萨顿胡村成为英国考古的重头戏也不奇怪了。看到祖宗并没有土的掉渣,英国人心里还是乐滋滋的。

故事参杂着二战的爆发。从东英吉利王国到今天的大不列颠王国,英伦三岛有过无数的战争。从央格鲁-撒克逊人,维京海盗,征服者威廉的入侵,十字军,玫瑰之战,英法百年战争,西班牙无敌舰队,滑铁卢战役,凡尔登战役,敦刻尔克大撤退,诺曼底登陆,加入和退出欧盟。即便当朝的女王和她的丈夫,都是德国人的后裔,总而言之,虽然英国和欧洲大陆隔着一个海峡,不是打架就是做生意,再有就是王室相互通婚,之间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考古不单是门技术活,也是辛苦活。不论风吹日晒,都得趴在地上拿把小铲或者小刷子在地上扒来扒去得一天。而且必须非常仔细小心。譬如这里的央格鲁-撒克逊船,由于原来的木板和木架都早已腐烂,但是腐木产生的酸液能改变土质而区别于原先的土壤,挖掘时候必须要分清这两种土壤,否则一铲子下去,什么都没有了。 真的能挖到东西还是好的。有时候挖了几个月甚至一年什么都没有找到,那才真的叫垂头丧气。

西蒙·斯通 Simon Stone澳大利亚出生的导演。

凯瑞·穆里根 Carey Mulligan以《成长教育》“An Education (2009)”得奥斯卡提名和金球奖提名,以《前程似锦的女孩》“Promising Young Woman (2020)”得金球奖提名(见我的博文 “《妇女参政论者》开辟了一个新时代”,“难忘的《狂野生活》”)。

拉尔夫·费因斯 Ralph Fiennes以《英国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 (1996)”和《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1993)”得奥斯卡提名和金球奖提名,以《布达佩斯大饭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2014)”,《公爵夫人》“The Duchess (2008)”和《伯纳德与桃瑞丝》“Bernard and Doris (2006)”得金球奖提名(见我的博文 “《官方机密》不作数 ”)。

 4 ) wiki发掘

可能是期待值太高了?总觉得有隐隐的匠气,不过导演84年的应该还有很大空间。

小说没看过,编剧还是改得比较套路的。wiki了一下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觉得更有意思啊。首先,穆里根演的Pretty夫人实际上比费恩斯演的Brown岁数还要大几岁,学术权威老白男Philips其实比他们都要小十岁左右,他带领的队伍里有Lily演的Margaret,但并不是因为她体重轻,而是她那时已经是非常成熟的现场发掘工作者了(她和丈夫1956年才离婚,嫁给一个在西西里现场认识的意大利人,但后来很快又离婚了,最终她和“阿拉伯的劳伦斯”的弟弟同居,一直到劳伦斯弟弟去世。她的文章和报告都很多,非常厉害)现场拍照的不是Pretty夫人的表弟,而是另外两位女性。这个表弟好像是虚构出来的,大概是为了表现皇家空军那条代表迫在眉睫的战争的氛围线再加上女性的觉醒吧……其实还挺工具人的。

Pretty夫人是超级富豪,家族生意很大,全家环游世界的时候去埃及看过考古发掘。她和她姐姐继承的遗产有50万镑,那会儿应该是很大一笔钱了,她丈夫家还没她家有钱,怪不得能买一大片地。她给Brown的工资好像比片中的2镑还要多一些。在她丈夫去世以后,她很热衷通灵之类的事情,一方面她确实有考古发掘的兴趣,另外一方面好像也和她这个趋向有些关系。

Brown虽然家贫没有受到特别好的教育,但是也上过类似函授的大学,跟着广播学拉丁语和法语,非常励志,他的这条线还算挺忠实?

现在拍出来有种爱国主义教育的感觉?导演也是英联邦的好像也能理解……考虑到sutton hoo对英国的意义似乎就更国族了?

导演自己12岁失去了父亲,片中的Robert则是12岁失去了母亲—Pretty夫人其实结婚生子都在四十岁以后,上校和她的交往不止13年,可能孩子那条线尤其丰富也和导演自己的经历有关?

我还挺希望看到一个沉迷通灵(那会儿非常流行)、但是年轻时候在军队里做医疗助手的神经兮兮女富豪和考古队里那些女科学家的故事的……感觉会更有劲。。。现在有点美则美矣……不过也还是挺不错的了,看发掘过程尤其有趣

 5 ) 《发掘》

这是今年的一个新电影,讲的是考古的故事。联想到咱们这里近年来考古界的“惊人”发现。不由得马上看了起来。

时间是二战爆发前。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考古学家巴兹尔·布朗受聘于普莱提太太,挖掘她家土地上的几个土墩,希望有些新发现。挖了几天,果然在土墩下挖到一艘古代的船,继续挖下去,又挖到一些金币和珍宝,判定为盎格鲁萨克逊时期的古物。时间在公元五世纪。在咱们这里算不上太老,可是在英国,这绝对是大不列颠开创时期的遗存。这个发现,惊动了当地的博物馆,也惊动了大英博物馆,纷纷前来,力图分上一杯羹。反而把布朗晾在一边了。按照影片的说法,直到最近几年,布朗的贡献才得到认可。

巴兹尔·布朗是一个专业的考古学者。对自己从事的考古行业极端热爱。除了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职业敏感外,他唯恐“浅学误人”,如他所说:“我一直都对知识充满渴望。”因此对地质学、天文学也多有涉猎。当第一次接触普莱提太太时,工钱没有谈拢。他失望的望着那几个土墩,惋惜的说:“真是可惜!”他可惜的不是自己可能失去的薪水,而是不能亲手去发现这些古迹。可一旦开始发掘,他就全身心的投入进去,白天晚上,晴天雨天,犹如一位无人监督的劳动模范,甚至差点被塌方的土堆埋掉,也无怨无悔。

由此联想到咱们这里。一说到考古,当今可是个热闹的行业。它的驱动力来自于孔方兄。考古工作者几乎就是合法的盗墓贼。发现个墓地就忙不迭的找宝贝,要不就是凭着主观想象骄傲的宣称这里是王母娘娘墓,那里是孙猴子讳悟空墓,突然之间所有历代名人的归宿都找出来了。目的只有一个:去掏空那些傻傻的旅游者的钱包,从中获利。影片中大英博物馆的学者们虽然没有咱们这里闹的这么邪乎,绅士们羞于谈“利”,却也是为了“名”,整日拖着肥硕的身躯奔波在挖掘现场。

而布朗与这些庸人们不同。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关乎的不是过去现在,而是未来。是为了让后世子孙能够知道,自己来自何处,是将祖先和后代联系起来的纽带。那是生命的足迹,我们正是为此而挖掘。”在战云密布的英国,“不同于眼前这场该死的战争,那份意义将永世长存。”他置身于名利场外,宁可做一个普通的挖掘工,宁可将自己前期工作的笔记毫无保留的交给大英博物馆的后来者。正是因为只有布朗才真正了解考古工作的精髓所在。

普莱提太太也十分热爱和关注这次的考古工作。但是她和布朗不同,对于这次的发现,惊喜之后更多的是悲伤。她想:“如果一千年一瞬间就过去,我们会剩下什么?我们会死去,然后腐烂,我们不会永远活着。”布朗则反驳她说:“我恐怕不太同意。从人类在洞壁上留下第一个手印开始,我们就在历史上一直存在着。所以,我们不会真正的死去。”

我想,普莱提太太和布朗的争论并非是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区别。对于布朗,他的视野已经升华,他早已将自己置身于人类的整体中,不仅是整个人类的一部分,更是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部分。他并不在乎个体的生死消亡,更不去在乎俗世间的功名利禄,他对人类投入了全身心的爱,他用这种热情去对待工作享受生活,他渴望去了解人类的前世今生,他和整个人类已经融为一体了。他的生命是永恒的。

影片中还加入了一些对爱情的描述。首先是普莱提太太家中的厨娘对布朗述说了普莱提的婚姻:“他是一个上校,当伊迪丝十七岁生日那天,他向伊迪丝求婚,但被她拒绝了。之后的十三年,他每年都在她生日那天向她求婚。她最终接受了上校的求婚。”想想看,十三年的求婚,这是多么浪漫的坚持!接下来是马克斯和佩吉的爱情。他们算是出轨吗?是也不是。最感人的还是布朗和普莱提太太之间那场若隐若现的爱情。布朗有一个很好的妻子,普莱提太太虽然单身,却有重病在身。两人都明白,这场爱情,既不能表白,也不会有结果。可他们还是默默的彼此爱恋着。那种欲说还休欲行还止的过程,暗示着他们之间的渴望和克制。非常好!

影片对景色的拍摄有独到之处。拍摄风景按理说首要的元素是光线,可影片却向我们展示了几幅阴天的景色。地平线要么很高,要么很低,不时的让观众感受天空的广阔和大地的辽远。浓浓的阴云下,阳光偶尔透过晨雾照射进来。河上一艘帆船缓缓驶来,布朗坐在岸边,我们只能看见他背对屏幕的剪影,船上的人和布朗互相问候,再慢慢远去。沉着,恬静,安宁。

感觉不太舒服的是影片的结构。明显的分成了两大块,布朗发现古迹前是一块,考古队人马进驻是另一块,让人觉得主题太分散。女角色中,凯瑞·穆里根的表演很到位。而莉莉·詹姆斯的演技实在有些呆板了。

本人评分:6.5。

 6 ) 英国的精神

《The dig》是一个在巴塞尔出生,墨尔本剑桥长大的八零后导演的作品,这一点从导演的运镜就能感受到。他镜头下的旷野,农舍,大宅,天空和枯草,非常墨尔本,我看了几个镜头就喜欢上了。不知道他拍的雨,是不是很英国。这两个主演都是我很喜欢的演员:拉夫费因斯,嘉丽穆里根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二战前夕,一个年轻的有钱寡妇伊迪丝买下了一大片土地和庄园,只为发掘庄园里的几个古墓。她请来当地最好的挖掘人布朗先生。布朗先生也对这片古墓非常感兴趣,几经波折,他们挖到了一艘古船--当然船舰早已化成灰,只是土壤颜色深一些而已。根据家传经验,布朗先生描摹出古船的形状。他们都很振奋,伊迪斯从小就喜欢考古,布朗先生也是,伊迪斯因为是女性,不能受正规的教育而布朗先生则属于江湖一派,并没上过大学考古系,但凭着真正的热爱,他们干的不赖。

这时大英博物馆知道了,拍了专业的考古队,(强行)接管了发掘工作,因为文物属于国家财产,即便在私人土地上私人也不能处置,布朗先生负气退出,但最后还是忍不住加入了考古队,考古队完整发掘了这个古墓,把英国的文化历史向前推了几百年。其实伊迪斯一直身体抱恙,患有先天心脏病。终于在大战的前夕,他们完成了挖掘,伊迪斯也同意把文物捐赠给大英博物馆(但她强调布朗先生功不可没),后来文物在大战中保存下来没被德国炸毁,伊迪斯病逝三年后,这批文物在大英博物馆展出,供世人参观。

这只是个平淡无奇的故事,却把英国人的精神,英国文化表达的淋漓尽致,过去,现在,未来,凝聚在这个偏僻的小乡村。英国文化里比较典型的特征是绅士精神,在个人生活方面表现为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尽量保持体面,家国情怀之下表现为责任感和牺牲精神。这个小故事像一滴水,映照出在朝在野的这种绅士精神,小到一开篇布朗先生的三件套,大到伊迪斯表弟被征召去做空军送死。布朗先生的工作是挖墓,去到这个小乡村要坐一段儿摆渡,再在粗粝的乡间路上骑上一段儿自行车,但他穿的一丝不苟,摆渡船上扶着自行车梁渡河的镜头由远及近。后面和伊迪斯谈工钱那种不卑不亢,被大英博物馆接管自己的成果后那种隐忍不发的愤怒与惋惜,都令人印象深刻。

当他们高谈阔论,说布朗先生没文凭时,伊迪斯直接对大英博物馆派来的挖掘队的头说,你们这么说未免太Snobbish 了吧。这句直截了当的话让一帮“专家“哑口无言。最后她在捐赠仪式上在一众媒体前赞扬布朗先生的功劳。对此布朗先生是心怀感激的,他走过去道谢,两人眼神交汇中那种信任和理解尽在不言中--没有过多的煽情,含蓄而深沉的心照不宣,正是英国文化的本质。

电影顺便讲了几段爱情,伊迪斯的丈夫已经故去,他们的爱情是在她去丈夫墓地以及她和布朗先生的闲谈中表达的,我们可以感受她对他的爱,他对她的包容理解与支持(在女性尚不能正常受教育的年代),也表现在他们共同的孩子身上。布朗先生这对儿老夫妻更多的是相敬如宾,她每天都写封信给他而他一直没时间拆信看。她说你不在身边的日子,我就读你写的书。他说:啊,那书不好读啊。重点着墨了伊迪斯表弟Rory 和考古队唯一的女学者Peggy之间的爱情,新婚的Peggy渐渐发现丈夫是同性恋者,而且他的恋人也在同一个考古队。Rory从旁拍摄发掘工作对热情纯真的Peggy渐生爱意,但他知道自己已经被征召入伍加入空军,极有可能战死沙场,她们之间的爱意深沉但发乎情止乎礼。直到Peggy向丈夫挑明了他的同性恋身份(她说,我见识过你的快乐,我们都知道),在那个同性恋是犯罪的年代,她没有直言,但也没有选择继续做同妻。

这部电影是一个关于选择的电影,伊迪斯选择了布朗先生主持挖掘,最终选择把文物捐给大英博物馆而不是本地博物馆(让更多的人参观),Rory明知应征是死仍然吻别刚结识的恋人去了沙场。布朗先生知道自己没有学历没有地位,在这场挖掘中,自己肯定淹没不足道,仍然因为热爱选择协助挖掘,将自己的发现拱手让人。这些选择都有挣扎,这挣扎的过程就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所在。数十年后真相终于大白天下,布朗先生得到承认,这批文物讲述着英国人的选择,大英帝国绵延的文明史。在英国的考古史上这也许只是件轶事,只是一群普通人的选择,没什么轰轰烈烈,但正是这一件件的小事,一个个普通人,铸就了人类最辉煌的文明,以前英国人笑美国人暴发户,没风度没历史没文化,我总是不太理解,最近这些年,慢慢理解了。

 短评

前面部分其实还好,无论是对于发掘本身,还是其背后隐含的意义都有较为真诚的表达。但当Lily James出现的那一刻,一切都开始乱了起来……

8分钟前
  • HarperYug
  • 还行

从人类在洞壁上留下的第一个手印开始,我们就在历史上一直存在着,所以我们并不会真正的死去。英伦乡村,略带些忧伤。大段落叠加呈现的对白,处理的非常秒。单看故事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传记事件,但主题却摆出了非常大的格局。生命、邂逅、错过、名分、永生、未来,非常喜欢。

10分钟前
  • 看电影逃避现实
  • 力荐

在伦敦人们在广场雕像的周围小心翼翼一层层堆叠起抵御空袭的沙袋,在乡下布朗先生一铲铲用挖出的土小心翼翼将发掘的船墓重新掩埋于大地,所有努力都是为了保存和传承,使将来的世代理解我们的来处。从原始人在洞穴里留下手印的瞬间起始,我们就作为永恒的一部分而活着,我们是与时间抗争的蜉蝣,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用微薄易朽的血肉之躯一点点串连起文明的珠链,就像那艘在地底下度过一千四百年已然腐朽却在土层里留下完整的形骸痕迹的木船,而时间、灾难抑或战争都在这种强韧与执着的联系里失去了它阻隔与摧毁的力量。

15分钟前
  • Favillae
  • 推荐

前半段无趣的差点弃了,后半段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感情关系还有点意思。

19分钟前
  • 淼大壮
  • 还行

很迷人。有三重时间:一重是挖掘的二战,一重是古船坟墓的古代,一重是导演的现代。二战回望古代,现代回望二战,再借以二战回望古代。这重重回望的过程中,时间之河流淌,带走年轻的生命,留下古船的痕迹。电影里他们都纷纷望向星空,那更是一个永恒的所在,但在地面上的悲喜一样是值得发掘的。

20分钟前
  • 邓安庆
  • 推荐

当人类在洞壁上留下手印,当工匠在土墩里埋入葬船,当战士驾驶残损的飞机坠毁在河川,当妇人坐在墓坑边被记录进底片,他们就在历史上存在着,不会真正死去。即便肉身衰朽,世如焚炉,男孩带着女王驶向猎户腰带,挖掘专家坚持发掘前人的宝物,男人勇敢入伍加入战斗,他们都听得到随历史共鸣的夜莺之声。

21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1.二战即将来临的大背景下,影片有条不紊地用小刷子发掘了许多小人物的动人感情,用它在尘世与虚无之间划清了一条界限。2.同时,这也是一个关于失去与渴望,爱与隔阂,以及深刻地讨论了关于生与死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它还借一个普通挖掘工作,回答了一个关于永恒与不永恒的问题。而且,整部影片从头到尾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我很想说,它很迷人。3.文明留下的痕迹不会消逝,没有什么东西能永远深藏地底。4.摄影好看。

26分钟前
  • 晚安Glück
  • 推荐

少见的一部关于发掘考古文物的英国故事电影,不错。考古细节展现得清晰,但又没有被事件掩盖人物刻画,几个人物的情感描述与考古细节结合,还引申出历史与个人、生命与时间长河等哲理思索。可看。

27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挖掘着历史的未知,等待着战争的未知,焦灼感。看着看着就怎么又有llj怎么哪儿都有llj这女的什么来头你们不烦吗?

32分钟前
  • Mumu
  • 还行

竟然拍出了一丢丢史诗的宏大感。主题是时间与传承,考古发掘承古传今,每个个体的命运在历史长河中那么渺小,却又在时代背景下那么鲜活,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书写着自己的情感与传记,这种冲突而和谐的平衡真的是充满吸引力。另外画面色调和缓慢的配乐真的相当英伦了,蛮喜欢。

35分钟前
  • momo
  • 推荐

netflix 多个月来最动人的一部

39分钟前
  • changanxiyu
  • 力荐

如果一千年只是一瞬间,如果天上一天地上一年,那天上的人看地上的人,只是几个片段地上的人看地下的人,只是一地碎片我们何以证明我们曾存在?是壁画、是残垣,是文字、是竹简,是杀戮、是尸骨,是铁铜金银、是口口相传……越来越懂得“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的内涵:宁可短如蜉蝣之一瞬,务必死如夏花之灿烂

41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画面还停留在上一个场景中延续,下一个场景的声音就跃入画面,就像不可阻挡的时代车轮滚滚而至,而他们在历史的洪流中寻觅文明的痕迹,也在感受生命的慰藉,温柔、沉静、有力量。

45分钟前
  • Captain_C
  • 推荐

典型的英式影片,基调温和内敛,叙事形散而神不散,大战前夜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沉重不安、对浩瀚历史的敬畏、对乡土的热爱与坚守,对生命逝去的惆怅交织其中,配乐优美,全片充满一种浩大磅礴的力量,秀丽的风景与真挚含蓄的情感交织,大疫年尚可使观者心情平静,幸甚至哉。

47分钟前
  • Simplicio
  • 力荐

lily james的演技永远没有长进原地踏步,其余阵容强大,整体观感尚可

50分钟前
  • Wanda
  • 推荐

梁思成在1937年和林徽因发现佛光寺,捷报和卢沟桥事变发表在同一天的报纸上,把日本学者“中国没有唐代建筑”的论断证伪。请中国电影人依照此片翻拍,拍成音画不同步的散文诗,时间线稍稍错乱的意识流,拍出梁思成的执着与宽容,拍出林徽因奔放不羁的婚外情,拍出白驹过隙,拍出生命的脆弱与不朽,映衬着国仇家恨前夜,佛光真容宝殿散发的大唐荣华……提前谢过各位导演啦!

51分钟前
  • 金泽寺
  • 推荐

值得一看的,尤其喜欢英国那种调调的人,单是看风景和衣服也都值回票价了。

56分钟前
  • 和菜头
  • 推荐

这部助力童姥拿下影后吧,球球了。

58分钟前
  • 路人甲先生
  • 还行

life is very fleeting, it has moments you should seize,举重若轻,时间,生命,战争,爱情,一切都有尽头,just seize the day,什么才是真正的珍宝,原著作者是片中考古学家Peggy Preston的侄子,他竟然还写过A Very English Scandal,

1小时前
  • 悲辛無盡獨行夜
  • 推荐

穆里根和费因斯都是那种极其迷人的演员,时光爬上脸,就让其自然成为心智与品质的印证,每次看来,都如此赏心悦目。傲慢与霸权是这些简单故事最大的反派,脚踏实地的人总被投机者以各种名义觊觎成果,大概也是很多人不得不面对的污秽。抛开这些,纯粹的炽热与专业永远迷人,Basil及Edith、Robert等人心中那点光,叫宇宙也变成他们背靠土地的广大乐园。发掘是在尘土之下探寻时间与人的痕迹,于是很浪漫的一个道理,是生命纵然短促,但轨迹与记忆使人有了某种意义上无限延绵的“不死之身”。Peggy一角是这个道理的工具,更可惜的是,整部电影也很容易沦为她的工具,砍掉这条线,《发掘》多隽永多深沉啊。三星半。

1小时前
  • Mr. Infamous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