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自行车

HD

主演:崔宗元,朴民尚,朴相勉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5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老自行车 剧照 NO.1老自行车 剧照 NO.2老自行车 剧照 NO.3老自行车 剧照 NO.4老自行车 剧照 NO.5老自行车 剧照 NO.6老自行车 剧照 NO.13老自行车 剧照 NO.14老自行车 剧照 NO.15老自行车 剧照 NO.16老自行车 剧照 NO.17老自行车 剧照 NO.18老自行车 剧照 NO.19老自行车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没有赢家的战争

昨天看得是《十七岁的单车》,在《青红》以前,我所知的王小帅唯一的一部作品。很好看。

一部单车将两个十七岁的男孩子联系起来。一个是从农村来城市打工的乡下孩子,怀揣着关于城市的美好梦想,却因为单车的失窃打乱了原来设计好的人生轨迹。另一个是在城市长大的城里孩子,虽然生活在城里,却是城里贫寒的家庭,在父亲屡次三番没有履行给他买单车的承诺后,偷了家里的钱,买了乡下孩子被偷的单车。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青春期的梦想。乡下孩子希望尽快把车款还清给公司,有自己的单车,总是从墙缝里窥探对面高楼的穿高跟鞋的女子;城里的孩子希望有自己的单车,可以送漂亮的女同学回家,可以和哥们儿一起炫耀车技。最后的结局是,没有人能真正拥有那部漂亮的单车,被打得满身是血的乡下孩子扛着被小混混砸坏的单车走在城市拥挤的街头。车流如梭,人们按自己既定的轨道向前,没有人会在意这样一个孩子和这样一部单车。

故事讲完。故事里没有人错。乡下孩子执意要回自己的车没有错,城里的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买偷来的车也没有错。那为什么谁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呢?这仿佛一场战争,但是所有人都是输家,没有人赢。

很喜欢王小帅的镜头语言。低机位的透过单车车轮看街上的人流,高机位表达乡下孩子第一次进到豪华写字楼的茫然不知所措。还有对那双红鞋子的特写、乡下孩子扑到车上不让别人抢走车的嚎叫、城里孩子第一次用自己的车送漂亮女同学回家后迎风的微笑、车被父亲还给别人后站在楼顶的一行泪水、还有表现北京特有的胡同和鸽哨。

词穷了,只能说一句真的很好看来结束了:)

 2 ) 十七岁的单车

熙熙攘攘的街道很像曾经我下班要穿过的那条,运气不好要等很久的红灯,不知何时能再走一次。
  如果只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话,眼中所有的城市都长得一个样子吧,在小贵的好友眼里,大城市里的人缺少人情味的那部分都被狡诈填满了,而大城市的女人更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像他这样连名字都被忽略的外来务工者数不胜数,像是不经意抓住超人斗篷被带上天,俯视过更大世界的璀璨后,便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存在,既不能抓住机会改变命运,也不愿回到家乡踏实务农。他和周迅扮演的保姆是同一类人,眼里看得见都市的繁华却看不见奋斗的可贵,艳羡嫉妒着城里人的高贵却惰于充实自己的内在,心气高志气短,徒有一颗做大梦的心。
  小贵的倔劲儿主要还是因为年轻,初来城市许多新鲜的事物令他目不暇接,但沉默寡言的他骨子里幻想的成分更多:自行车代表着他来城市获得的第一份礼物,代表着城市对他的肯定和包容,很有吉祥物的涵义。他对周迅扮演的保姆是有好感的,一如小坚对潇潇的感情,少年少女懵懂的爱情萌芽,小贵对自行车执着的一部分动力也有这份感情的功劳。虽然导演没有交代小贵的家庭背景,但相信都是淳朴的老实人,才能培养出小贵一身“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的犟脾气。只是他还不能完全理解天理和法制存在冲突的可能性,自行车被偷他就偷回来,这也是边缘人物的一个很典型的心理:丝毫不考虑别人的处境或死活。曾经柔软的心就是这样慢慢被磨得麻木坚硬,然后变成最普通最大众的人群。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通过努力得到了一辆自行车就招来如此多的不幸,未来又会拿走小贵的什么作为代价呢。
  小坚的个性与小贵完全相反:好面子、爱耍酷、同伴多、自私扯谎、自以为是。父亲的再婚和偏心让他的性格一天比一天暴戾,物质是他最大的痛处,也就成了他唯一证明尊严的标志。自行车对于他来说就是维系友谊和女友的唯一方法,他渴望的是表现欲和拥有的成就感,而非真正的友谊或者关心。潇潇最后选择的那个男孩不论是被痞性吸引、还是他真的有什么过人之处,在小坚眼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女友的离开令他面子扫地。少年的无法无天凭的就是这股气,其实也是因为在他们心里或身外,什么都没有。当他和小贵因为自行车不打不成交后,在小贵身上他看到的是自己对生活幼稚的理解。小坚的朋友们皆是这类痞子少年,学会了古惑仔的行却不懂他们的义,在他们还不成熟的人生观里,成熟的标志仅停留在抽烟泡女人上。
  最后小贵和小坚被追杀的满胡同逃窜把我也绕晕了,像是蜘蛛网一样杂乱无章的胡同将这些小人物仅仅的缠绕其中,不幸的是,在这里我所看到的又是一次弱者互轧。他们丝毫不反抗这座城市的不公和冷漠,甚至取其糟粕去之精华的吸收这些负面情绪,等待着哪天的炎炎烈日烧焦他们最后一根流淌正能量的神经。尽管片中到处是打太极的悠闲老人,裹头巾的慈祥大妈,阳光柔和尘土微飘的民风胡同,也掩饰不了由内散发的现实恶寒。

 3 ) 十七岁的单车

熙熙攘攘的街道很像曾经我下班要穿过的那条,运气不好要等很久的红灯,不知何时能再走一次。

如果只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话,眼中所有的城市都长得一个样子吧,在小贵的好友眼里,大城市里的人缺少人情味的那部分都被狡诈填满了,而大城市的女人更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像他这样连名字都被忽略的外来务工者数不胜数,像是不经意抓住超人斗篷被带上天,俯视过更大世界的璀璨后,便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存在,既不能抓住机会改变命运,也不愿回到家乡踏实务农。他和周迅扮演的保姆是同一类人,眼里看得见都市的繁华却看不见奋斗的可贵,艳羡嫉妒着城里人的高贵却惰于充实自己的内在,心气高志气短,徒有一颗做大梦的心。

小贵的倔劲儿主要还是因为年轻,初来城市许多新鲜的事物令他目不暇接,但沉默寡言的他骨子里幻想的成分更多:自行车代表着他来城市获得的第一份礼物,代表着城市对他的肯定和包容,很有吉祥物的涵义。他对周迅扮演的保姆是有好感的,一如小坚对潇潇的感情,少年少女懵懂的爱情萌芽,小贵对自行车执着的一部分动力也有这份感情的功劳。虽然导演没有交代小贵的家庭背景,但相信都是淳朴的老实人,才能培养出小贵一身“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的犟脾气。只是他还不能完全理解天理和法制存在冲突的可能性,自行车被偷他就偷回来,这也是边缘人物的一个很典型的心理:丝毫不考虑别人的处境或死活。曾经柔软的心就是这样慢慢被磨得麻木坚硬,然后变成最普通最大众的人群。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通过努力得到了一辆自行车就招来如此多的不幸,未来又会拿走小贵的什么作为代价呢。

小坚的个性与小贵完全相反:好面子、爱耍酷、同伴多、自私扯谎、自以为是。父亲的再婚和偏心让他的性格一天比一天暴戾,物质是他最大的痛处,也就成了他唯一证明尊严的标志。自行车对于他来说就是维系友谊和女友的唯一方法,他渴望的是表现欲和拥有的成就感,而非真正的友谊或者关心。潇潇最后选择的那个男孩不论是被痞性吸引、还是他真的有什么过人之处,在小坚眼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女友的离开令他面子扫地。少年的无法无天凭的就是这股气,其实也是因为在他们心里或身外,什么都没有。当他和小贵因为自行车不打不成交后,在小贵身上他看到的是自己对生活幼稚的理解。小坚的朋友们皆是这类痞子少年,学会了古惑仔的行却不懂他们的义,在他们还不成熟的人生观里,成熟的标志仅停留在抽烟泡女人上。

最后小贵和小坚被追杀的满胡同逃窜把我也绕晕了,像是蜘蛛网一样杂乱无章的胡同将这些小人物仅仅的缠绕其中,不幸的是,在这里我所看到的又是一次弱者互轧。他们丝毫不反抗这座城市的不公和冷漠,甚至取其糟粕去之精华的吸收这些负面情绪,等待着哪天的炎炎烈日烧焦他们最后一根流淌正能量的神经。尽管片中到处是打太极的悠闲老人,裹头巾的慈祥大妈,阳光柔和尘土微飘的民风胡同,也掩饰不了由内散发的现实恶寒。

喜欢王小帅的文艺片!看了让人沉默 让人深思!

 4 ) 晃动的青春

在一个小网吧里,我看完了这部关于青春的电影。

影片沉闷,语言少,背景音乐低。人们全部在低沉的环境里思考和说话。而主人公没有名字。他们孤独地面对着困惑和理想。沉闷,而观众们却在沉闷的气息中酸楚地看完所有情节,感受到暗藏的涌动与激情,也感受到主人公身上那些属于自己的影子。

影片在讲述十七岁的矛盾:彷徨、爱情、生活、理想,对现实的理解,对社会规则的模糊,对利益冲突的解决。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的影子在里面漂浮,那些曾经的年轻岁月在漂浮,那些仓促的回忆在漂浮。为了得到一辆单车这个简单的理想,我们努力实现,用我们确定的方式。然后用我们的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和争端,两个十七岁的孩子分别从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来达到他们相同的理想。同时,爱情和现实,炫耀和成长,我们都必须一一认真面对。还有城市的诱惑,对成人世界的理解。这些都让我们在沉默的表象下涌动,青春的涌动被我们克制。而成年人,像那个公司的老板,他只是用一句我靠,来表示对我们理想的执着的惊讶。

只有心酸在一直跟随着情节蔓延,在心底悄悄散开。那些沉闷的画面下面,是青春在不断涌动。谁都记得自己十七岁的时候那些暗自澎湃的激情,在冲动和理智之间彷徨的脚步,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妥协的态度。十七岁的时候我们用简单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错对,来衡量成熟和幼稚。我始终难以忘记那些平淡的画面,城市学生建和他爸的争吵,而农村孩子贵默默的推走单车;还有建拿起砖头慢慢的跟随着女同学和青年;贵紧紧抓着单车在建等一大群学生中间嚎叫;建和贵不断的骑着单车或者用脚奔跑。这些画面,是影片关于青春的有力见证。

青春就在奔跑和彷徨中行进,激情有时战胜了理智,孤独的心情随处可见。建终于一砖头砸向了青年的头,而贵却对小保姆耿耿于怀,建对家庭、对父亲和另外两个陌生的家庭成员的困惑,贵却为了单车搜寻奋斗,在人群涌动的立交桥下擦汗。这些画面无序的出现,表现着烦闷青春同样的无序和混乱,沉闷的延续,低沉的拥挤。还有对女同学的爱慕,犹豫而胆小的追求方式。努力压制心中的冲动,更多的事情让我们困惑。琐碎的理想却在心中牢牢占据,这就是我们的青春时光,我们用吸烟和冷漠来展示成熟的时光。而我们在这段时光里只是不断的奔跑,拉开衣服,肆无忌惮的,像广告画上那个少年一样微笑或者仓皇的奔跑。

影片一直在低低地讲述,追求女孩,打架的远镜头出现。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利益的冲突,一人拥有单车一天。他们每天准时交换。而最后城市孩子伸出手去的那个动作,是孤独的青春寻求援助的声音。除此之外,我们还不断的看到奔跑的时候,那些老人们安详的观望,他们平静的看我们青春的闹剧,不说一句话。他们也许在怀念他们自己的青春,也许他们知道我们终将靠自己成熟起来,无需提醒,终将成熟。

终于,青春在打斗中渐渐远走,伤痛不可避免地发生。醒来过后,我们开始成长,开始懂得一些世界的规律。我们开始知道自己的渺小,知道某些成年人的游戏规则,开始站起来,同时继续生活。只是青春,青春的激情和冲动,青春的彷徨和困惑,青春的引诱和挑逗都在渐渐远去,离开我们的身体,离开我们正改变着的思维。一切重新开始,青春嘎然而止。

有没有看到最后,农村孩子缓慢的走在大街上的身影?那是我们在成熟之后,扛起变形的理想,继续行进在茫茫的人海之中。

 5 ) 非主流青春

《十七岁的单车》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王小帅的作品,一部讲述青春的影片。我们在其中看到的不是阳光下旖旎的青葱岁月,而是非主流的青春,交织着现实的冷漠甚至残酷,然而又是动人的,像年轻的身体里,血脉的鲜活的搏动。
在这个故事里,主角是两个男孩,来自不同的生活背景。郭连贵是来北京打工的“祥子”,努力工作着,唯一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自行车。小坚是一个普通家庭里的孩子,高职学生,想和同学们一样有一辆炫目的单车,家里却买不起。两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怀揣同一个理想,简单的心事背后,是他们落寞或张扬的表情。
贵是一个漂泊的符号,在陌生的城市里寻找自我的认同。他贫瘠到无以挥霍,除了青春,于是他选择了北京城里最普通的交通工具作为进入这个城市的第一步——那将是汗水之后的回报。这样的小人物我们每天都能在自己的城市中发现,他们无所适从,面目模糊,和我们擦肩而过就消失在这个城市中最不起眼的角落里。你可曾认真注视过他们,在略显张皇的眼神下隐藏了不属于城市年轻人的沉默和倔强。贵将他的执著发挥到不可理喻的地步,其中却不难找到几分无奈。当我们看到他误入桑拿室后近似哀求的辩解,对快递公司老板的苦苦相告,被人当作小偷时的无力挣扎,以及那些无助的失声痛哭,才开始了解这样一种苍茫的青春,被现实蹂躏得失去了质感。然而,他毕竟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不会轻易放弃梦想。他的执著在让我郁闷不已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新鲜可人。王小帅想传达的这一种青春是悲伤又不乏希望的。
与贵境遇相同的是不苟言笑的少女红琴,虽然我一直不太理解周迅在这部影片中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但她至少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状态下的城市打工族。一个忧郁的有些神经质的女子,她的艳丽的妆扮和苍白的面容,这些太符合都市的特点让别人,甚至她自己都分不清自己的身份了。琴和贵是没有交点的,不过却同是在寻找着认同感。两种灵魂,一样的青春,被物欲颠沛,无处可逃。
另一种非主流青春来自城市里的一群普通的孩子。坚是他们的代表,有着热烈的自尊和耽溺的虚荣,像很多17岁的少年那样轻狂,却小心翼翼的张望爱情。这时候,一部单车可以给他很多信心,这是属于他的一种认同:可以在同伴中炫耀,可以追随陪伴爱的女孩。但是坚没有这样的本钱,他的17岁的心灵在沮丧中寻找出路,他偷了家里的钱从二手市场上买到了心仪已久的单车。于是可以骑着车在阳光下飞奔,穿越过那些称羡的目光,和女孩肩并肩,在残败却温暖的老北京胡同里。当然,他有他的骄吝,当不可告人的秘密被戳穿,当心爱的女孩只接受别人的注目,青春的躁动掀起无以复加的愤怒。他和他的伙伴诉诸暴力,青春里野蛮的潜力,一样的张扬,加于和他们一般大的贵,只为夺回一切自尊。镜头远远的近于冷漠地注视着一群纠缠在一起的少年,其中的骄横跋扈和软弱无力同样的显露无疑。一瞬间,美好的青春现出它狰狞的微笑。听见贵撕心裂肺地叫喊,我想起《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马小军。是什么让年轻的孩子们痛心疾首?在他们最好的时候,却这样的泪流满面。
最后,贵居然不可思议的和坚成了朋友。虽然他们的关系仅系于一辆自行车,但当看到他们互问姓名的时候,我知道一种青春对另一种青春的冲突就要散场了。我想导演一定不想让人们相信现实就是如此圆满,所以他安排了更大的风波,让贵和坚都卷入其中,变成真正的“青春残酷物语”。板砖、尘土、追逐,胡同变成纵横交错的暴力迷宫,贵和坚迷失在其中,没有一点反抗的余地。最后,我们看到的是坚又破又脏的校服;贵扛起变了形的自行车,走过人们诧异的目光。他们就是这样成长了,非主流的青春在生命里留下痕迹,并非草长莺飞。
然后知道,青春,原来还有这一种模样。
                    
                        2002.5.(为了应聘翻出来的老文字)

 6 ) 王小帅的青春

我只看过王小帅的两部电影:大学刚开始看的《青红》和大学要结束时看的《十七岁的单车》,女主角都是高圆圆。内容看起来很不同,但电影的风格很容易让人猜到出自同一导演之手,母题都是青春。

《十七岁的单车》快要结尾时,电影的气氛骤变,男主角之一的高中生愤怒地拿起砖头,准备砸向翘自己墙脚的“小混混”。我马上想起《青红》相应的时间,男主角忍不住情欲准备强奸自己的女朋友。这就是我们的青春么?也许,这里的“我们”只能特指男生,王小帅的电影似乎没有给青春的女性更多表现的余地。

可能刚读大学的我对电影还很陌生,总觉得后来拍的《青红》比不上《十七岁的单车》。《青红》设置的知青背景过于遥远,要成功地再现并打动观众一点都不容易。《单车》则很有生活的气息,北京高中生的习性虽然不为我这个南方人所喜,但镜头里的他们总让我亲切地想起我的北京室友——抽烟,言必称哥们儿,新潮,说脏话乃至思维的调调……

然而,什么是青春?《单车》开始有一幕,高圆圆饰演的女高中生把自己喜欢的男生带到树林里,闭上眼睛作等待状。男生也心领神会:他应该去牵手、拥抱或者吻她。可是,青春特有的慌乱和拘谨让主角犹豫再三之后放弃了。我又想起初中时对校园恋爱的想象,它其实源自作文选里的一篇文章。我们都读过不少作文选里的范文,但我当时记忆很深刻,居然有一篇讲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慕。范文的结局当然是女生“狡猾”地叫男生等,等到我们长大后也许能够在一起……

青春自然是青涩的,是欲望开始萌发的状态。譬如,《单车》的另一男主角,一个来自农村的快递男孩,透过墙洞凝视周迅。这种凝视便是青春欲望的凝视,它瞬间让一个男生开始梦想一个对他完全陌生的女性。青春的无力在这个农村男孩表现得特别深,因为他说话只会重复:“这部单车是我的”,“这部单车原本是我的”,“我不是来洗澡的”,“不关我事”,然后就是沉默,哭喊。周迅每次出现在他面前,他更是没敢吭一声。

青春也是好胜要面子的,譬如说,是男生就得会抽烟。高中生的哥们儿跟农村男孩谈判时给他塞了支烟,第一次吸烟让男孩出尽洋相,惹来一阵哄笑。耐人寻味的是,高中生自己也没抽烟(他是个学习优秀的好学生)。当那个很刁的小混混走过来要火时,身上根本没有火的高中生胡乱找了一通,丢脸地承认自己没有火。小混混就充满蔑视地把自己吸过的烟塞到高中生口里,明目张胆地带走高圆圆。后来高中生砸了那个小混混,跟农村男孩说车他以后都不需要了——他随手拿出一包烟,示意要给男孩一支烟,男孩拒绝后他自己抽起来,动作看起来很生硬。大概,他现在已经沦落到只能在一个比他更弱的农村男孩面前装B了……

青春自然也是无力的,尽管它经常戴着残酷暴力的面具。《青红》中的男生无力留住自己喜欢的女生,只能诉诸暴力来得到她的肉体,最后付出生命的代价。《单车》的高中生等父亲买车等了很久,最后还是要偷自己家的钱去二手市场买了一部偷来的车。女生一句“车没了再买过一部呗”惹恼了男生敏感的自尊心,很不友善地拒绝女生的邀请。等到女生转投其他人怀抱时,他又吃醋又愤怒,一句“操你妈的”就将砖头砸过去。可怜的不仅是他后来遭到报复,还把那个彻底无辜的农村男孩卷进漩涡——从农村来到城市备受剥削的男孩至今彻底地无力和绝望了。看到自己心爱的单车遭人肆意摧毁,无力的他也拿起砖头砸过去……
 单车是青春的隐喻。单车是不同青春少男梦想、渴望、游戏、收藏、爱护的对象。它不是难以得到,就是易碎的。周迅扮演的角色只出现在开头和结尾,却也是个成功的形象。它很好地表现青春女性对漂亮衣服的爱慕,爱美的心理在现实如何破碎。就像农村男孩和老乡带着欲望凝视周迅,周迅也是带着欲望来凝视装着主人衣服的自己(她是个保姆)。这里的微妙在于,农村男人以为周迅是个遥远的城市女性,不料她也只是个农村进城的女保姆,是跟自己一样的人——那么她还有凝视的价值么?她还能唤醒他们潜藏的欲望么?凝视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对象是他者,无法得到但又无法忘却。单车、衣服、性的身体,跟城里人追逐的金钱一样,都是物神崇拜。青春的无辜不在它不去欲望,而只在于它欲望的单纯和具体。如果一位少男少女欲望金钱这样的抽象物,我们无法承认这是令人缅怀的青春。但是,如果他/她欲望爱情、牵手初吻等亲密动作、竞技耍酷的单车、漂亮的衣服或者带来成就感的战利品,我们会怀念地说:我的青春也曾是如此……

 由此大概可以想到,青春背后其实是城乡的分裂,抽象与具体的挣扎,贫富之间的对立。为什么我们要长大,要接受成人世界的虚伪冷漠?为什么我们要进城,要接受城市人恶毒的剥削蔑视?为什么我们要赚钱,要接受商品经济残酷的就业竞争?这三个问题不是同一个问题么?《青红》里的土生土长的农村男孩无力留住城市知青家庭背景的高圆圆,《单车》中的城市男孩因为贫穷不敢接受家境良好的高圆圆的爱,更不用说农村男孩那沉默的欲望和欲望的最终破碎(“原来她只是个保姆”、“她跑了”)。无论电影发生的地点是收音机接受节目都艰难的边疆农村,还是先进的首都北京(更不用说奥运会之后的新北京了,单车不再是它的风景,如何解决汽车赌塞倒成了重大问题),背后推动情节发展的逻辑都是一致的。

于是,最大的残酷不是青春遭到扼杀,梦想遭到破灭,单纯被邪恶强暴,而是青春、梦想、单纯本质上也是我们原罪的一部分。它之所以无力,只是因为它被更大的恶所摧毁。我们之所以怀念,只是因为自己身处更大的恶却无力挣脱,只好虚构一个纯洁无罪的青春权当慰藉。我们之所以采用暴力对抗,只是因为自己濒临绝望的深渊,破罐子破摔。

 短评

很北京的片子。青涩倔强的爱总是很深刻却没有办法KEEP。

7分钟前
  • yezzi
  • 力荐

符号感痕迹感过重。

12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还行

我有过相同的经历,那画面就仿佛在诉说我的故事,淡淡的琐事但是那么饶人心弦

17分钟前
  • 器官坏死
  • 还行

我们青春的闹剧,我们开始成长。

20分钟前
  • Ridden
  • 力荐

城市三部曲1。周迅又一次出色的跑龙套,其实她的角色在电影里还是有很重要的隐喻意义。

23分钟前
  • Song³
  • 推荐

学习长大的十七岁,发现全世界的痛苦与快乐都来自一部自行车

27分钟前
  • 肉卷卷又称肉卷
  • 力荐

昨天在豆瓣上看到有人把这个列为同志电影?真的是这样吗????我完全没有感觉。。。晕了

32分钟前
  • 比远方更远
  • 推荐

偷自行车的中国人的青春残酷物语片

36分钟前
  • 马文才
  • 还行

北京有九百万辆自行车,这是个事实,就像我爱你至死的事实一样

38分钟前
  • Little Punk
  • 还行

其实这片子是脱胎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帮派互斗不说,甚至主角长得都跟张震有八分相似,一看就是个好少年,可惜时不我与。没钱的青春,连女朋友都要跟强者跑掉,一片微缩的丛林。有趣的是小帅哥把自行车当作载体,同时把一群弱势群体连结在一起,颇有了一种“小史诗”气质。

42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过审了,又过十七年,第一次公映,三十四岁的单车。好残酷

4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一部看了很压抑的片子。当小坚大声反驳父亲的质问时,很心痛。还有就是不明白最后那个砸车的男孩为什么一直不走~~

47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你还记得以前的时光吗?就和影片里的一样。我哭了。

50分钟前
  • 巴乌
  • 力荐

疼啊,青春将永远付之一去,那些属于躁动,不安,暗涌的岁月,有谁还记得年少时的小小理想与执拗,父亲说你考了全班第五就给你买车,可是你考了全校第五父亲还是没能给你买

52分钟前
  • ZHANGWANHE
  • 力荐

新时代的《骆驼祥子》,少年版《偷自行车的人》,宿敌变基友的《小鞋子》。你小时候偷过家里的钱吗?

55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相同的倔强,相同的17岁,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如果不是因为一辆单车,也许他们永远也不会发生交集。新千年后“阳光灿烂的日子”,只是少了一点柔和的情怀,但仍甩出现在的国产电影几条街。

5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关于梦想,你坚持了多久。

57分钟前
  • 贾小妞又青春了
  • 还行

一个自私虚荣的少年和一个倒霉催的木头窝囊孩子,看着想打人。

59分钟前
  • 单线程青年
  • 推荐

结尾跟《小武》的结尾对照来看很有意思,这种差别可能正是贾樟柯和王小帅的差别

1小时前
  • Bigteeth
  • 推荐

我没有看完,觉得不好看。

1小时前
  • 2013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