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青春的青春

HD中字

主演:蒂姆·罗斯,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娜,布鲁诺·冈茨,安德烈·赫尼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2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3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4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5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6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3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4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5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6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7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8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9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没有青春的青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改编自罗马尼亚神学家伊利亚德的同名小说。1938年,年逾七十的哲学教授多米尼克•马泰(蒂姆•罗斯 Tim Roth 饰)本打算自杀,却被闪电突然击中。严重烧伤的多米尼克得到了罗马尼亚医生斯坦库里斯库教授(布鲁诺•岗茨 Bruno Ganz 饰)的救治,痊愈后,多米尼克竟发现自己返老还童,并分裂出另外人格。不仅如此,多米尼克还具有梦中学习、透视、意念移物等特异功能。为了躲避纳粹医生鲁道夫(安德烈•汉尼克André Hennicke 饰)的追踪,多米尼克化名辗转于瑞士、罗马尼亚、马耳他、印度等地,直到二战结束。六十年代,某次登山时多米尼克遇见一名叫做维拉尼卡的女子(亚历山德拉•玛利亚•拉拉 Alexandra Maria Lara 饰),与他年轻时的未婚妻劳拉一模一样。维拉尼卡及朋友山中遇险,被多米尼克救治后便拥有了梦中追溯语言起始的能力,却因此加速衰老。多米尼克一方面希望维拉尼卡助他完成语言及时间起源的著作,一方面又不愿看到爱人因此早夭,矛盾中痛苦不已……  本片获独立精神奖最佳摄影提名。金笼人性借条2大耳朵图图-彩色世界海囚 下条子骇客(原声版)最后刺客最后一站狐步谍影幸存者第四十四季瞧这两家子潜行天下宝莱坞机器人2.0行尸走肉第三季武士妈妈玛丽的世界仙侠剑暗金烂狗4体验1973生死之间2022笔写青春第二季夏夜的微笑糖果人死而复生梦断影都天堂制造紫禁之巅便利店新星夜凛神探 第二季流星的启示妓女輿我电影大事件2014姐妹兄弟BanG Dream! 第二季吻 国语至尊无赖精武风云明日之战命运之夜前传第一季战略空军廉政行动2014粤语你就是那一个

 长篇影评

 1 ) 《没有青春的青春》:能否重塑《教父》的辉煌?

    能否重塑《教父》的辉煌?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以其雄心勃勃的《教父》和《教父2》奠定了他在1970年代好莱坞的新霸主地位,这两部电影分别获得1972年和1974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成为影史上唯一第一集和续集都摘取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作品系列,并把主演阿尔·帕西诺塑成好莱坞新一代演技影星,随后科波拉在1979年推出更磅礴大气的反越战作品《现代启示录》,它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囊括了最高荣誉金棕榈,加上此前导演已凭借5年前的《对话》摘取过金棕榈,科波拉从而成为了1970年代最具国际声誉的电影作者。但《现代启示录》的票房惨败着实让科波拉从此一蹶不振,要知道,该片是他的独立制作,他举债3000万在拍摄环境非常恶劣的情况下(3000万在当时是一笔大数目),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拍就,但美国人在该片上映的圣诞节根本没做好接受一部把矛头直指自己国家战争创痕的心理准备,伟大的科波拉在此后的30年里,只能靠接拍质量平平的商业片和自家葡萄酒厂的盈利,来偿还债务,深刻与宽广开始在离他远去,他在一个艺术家创作能量最为蓬勃的年龄过早地舍弃了他的远大理想,我们都知道,那时的他有句嚣张的名言,“给我2亿,我再借20个亿,我将拍出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等到再次拾起“最伟大的电影”之梦想时,他的鬓边已是白发丝丝,今年的4月7日,是他69岁的生日。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没有青春的青春》都更像是这位曾经叱咤影坛风云的大师对自己壮年时代理想的一次郑重回归。这部改编自罗马尼亚作家米尔恰·伊里亚德同名小说的电影,讲述的正是一位已臻老年的大学教授,在回顾往事中发现他的人生充满了无奈和挫折,既没能赢取心爱女人的欢心,在学术建设上也没能获得如愿成功。但上苍却在他悔恨不已的情况下,给予他机会。一次,影片的主人公被划破天际的闪电偶然击中,莫明其妙地恢复了青春,这个非比寻常的超现实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过去几十年的岁月已经赋予他宝贵的经验和智慧,而此时青春的再次拥有,则让他有能力和意志去实现那些错过的理想,正如科波拉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阐释他为什么改编《没有青春的青春》时说的,“我曾经想过,如果我在年轻时有一位年长导演的人生经历,那么也许我也能在年长之时拥有一个年轻导演的生活。”显然,这是科波拉借影片所传达的最主要命题,“在依然拥有时间赋予的智慧的同时,人能否重返过去?重塑昔日的辉煌?”《现代启示录》给他的打击,在30年里,不可避免使他丧失了创作伟大电影的激情和动力。
    史蒂凡·德洛姆,在去年11月份的《电影手册》上敏锐地指出,《没有青春的青春》在题材和主题上和导演本人之间存在着的必然关联,“科波拉在该片官网逐词解释了电影的题目:‘青春’、‘没有’、‘青春’。这篇精彩的文字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伟大的艺术家们只有在年轻的时候才相对更伟大一些?也似乎表达了科波拉自己对于当年拍摄《教父》和《对话》的辉煌过去的某种向往和留恋。他在文中写到,人在青春时期所特有的冒险精神、勇气还有甚至于盲目的创新态度,都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所必有的;为了能够继续进行创作,人必需要重新变回年轻。他又补充说,他自认为50岁就是一次重生,现在自己66岁,就等于自己只有16岁,一切还要重新开始。”
    科波拉的夫子自道,其实替很多辉煌不再的创作者说出了心声,所以影片在相当一部分创作者那里引起了强烈共鸣,但观众和影评人似乎并不怎么买账,的确,《没有青春的青春》即使不与伟大的《教父》相比,仍与次伟大的《对话》或者《斗鱼》有很大差距,更何况,《没有青春的青春》缺少《教父》清晰易懂的故事,也不具备《现代启示录》撼人心魄的力量,《斗鱼》的青春影像在这里遗憾地缺席,它更多的是哲学层面上的晦涩叙事和象征所指,它哪是导演本人说的“16岁的作品”或者“电影系学生的习作”,它更像是年老智者的一次哲思冥想。有人赞它“借用一个巨大的哲学主题来表现一个爱情故事”,有人批其为“美国版的《太阳照常升起》”,不管怎样,它难懂的电影语言和隐喻的手法的确让观众看得一头雾水,在后者眼里,影片不免是失败之作。

    原载《国际先驱导报》

 2 ) 科波拉的十年一剑

在欣赏这部作品之前,我为了清理硬盘差点把它删掉。后来我却花费了三个宝贵的午夜把它反复看了三遍,最终决定为它写点什么。然而真正动笔的时候,回想已经被我牢记在心的每一个镜头,再一次陷入科波拉所引导的意识流,那感觉简直可以用呆若木鸡来形容,竟然无从下手。因而这篇文字也注定意识散乱,没看过本片的朋友们还是不要浪费时间读下去了,强烈推荐你们先去把它看完。没办法,只有科波拉才敢也才会把那么多玄奥的意识形态约束在两个小时近乎梦呓般的镜头语言里,然后让你越看却越没有睡意。

 

“你必须准备好沐浴在你自身的烈焰之中:你怎么可能重生呢,如果你不先化为灰烬? ” ——尼采

这是一个关于生命与轮回的故事。

科波拉的胃口真的不小,他除了希望表达个体生命的轮转不休之外,似乎还想把整个人类的起源与归宿也涵盖进去。作为本片若干个平行的大主题之一,科波拉却在这个概念上点到为止。多米尼克毕生通过上古语言追溯人类的起源(最终差一点点成功),另一方面却因为自己的先知先觉而看到了人类的结局。一个洞悉了人类始终的天才,最终无法正视自己的生命。“其实我已经八十八岁了。”他不止一次对维罗妮卡,也对自己说道,而维罗妮卡的身体却在无数灵魂的来来去去中透支着,帮助远古的生灵们回光返照。生命呈现出两个极端,天才却从中看到了圆。多米尼克的返老还童是对自身轮回的回溯,而看高一层,电影所反映的全人类史前,当今与下一代物种的更替亦有“春风吹又生”的意思。不过这个意思很隐晦,科波拉似乎也不敢深究。

最后分裂体在镜子中说的话耐人寻味:“……毁灭才是意义,这是人类应该付出的代价……这就是为什么你写不完你的书,为什么你总是一个失败者。”没错,多米尼克注定无法完成,他的事业爱情生命,因为他先于别人看清了轮回,于是在圆里他看不到终点,看不到起点,他不知道自己将何去何从。“我将孤零零地离开这个世界。”这是多米尼克在片头的独白。最终他孤零零地倒在清晨的雪地里,瞳孔依然不散,手里幻化出代表着生命的第三朵玫瑰,栩栩如生地逝去。他真的解脱了吗?

 

“如果我把春梦与现实经历混淆的话,那么我的生活将比我想象中的要有趣得多。” ——多米尼克

这是一个关于梦境与现实的故事。

这部电影可看作是一次两个小时的超长梦呓。高清摄像机摄下的画面配上曝光不足的琥珀色调反造出模糊感,不时倾斜或干脆完全颠倒的镜头模拟出瞳孔的第一人称印象,包括纳粹在内的所有人梦呓般的对白。它与Dreamworks的梦幻不同,它能够直接掘出你脑海中对最真实的梦的最原始的印象,美梦噩梦抑或春梦。如果你是个做梦爱好者,或许你还会跟着电影莫名其妙地叨叨几句。

多米尼克在梦境与现实中来来回回,自得其乐。他在睡梦中学会了无数种语言,他相信自己与危险的女纳粹欢好不过是一场春梦。这种混淆最终差点给他带来杀身之祸,不过对他来说,把杀身之祸变成一场梦也不是难事。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末了,多米尼克回到1938年12月20日的精选咖啡馆,见到了昔日大学里的老友们。“我知道我是在梦里,只要我想,我现在就能醒来。”“如果不是梦,那么你们知道广岛原子弹吗?你们知道人类登月吗?”他把他的老友们吓坏了。而另一边,1969年12月20日的旅馆却打电话去咖啡馆寻找多米尼克。是时空交错?还是彻头彻尾的一场春梦?是1938年的春梦?还是1969年的春梦?庄子认为逼真的梦境与现实是难以区分的。那么好吧,连庄子和多米尼克,甚至连科波拉自己都不知道答案,我还是别深究了。

一个镜头过后,多米尼克一瞬息完成了三十年的衰老,记不清一分钟前讲过的那个“关于蝴蝶的故事”。他真的醒过来了,然后带着对生命的疑惑,消逝在不知哪一年12月21日的清晨。这不是悬念,这是一个无法勘破的谜。

 

天才感到寂寞,于是他们分裂出自己。

这是一个关于自我与分裂的故事。

多米尼克的第一次人格分裂伴随着牙齿的新生而产生。这个分裂出的人格不是对立面那么简单,貌似比多米尼克自己有着更为超自然的预知和洞悉能力,他总能告诉多米尼克事情的真相,下一步该做什么。我认为玫瑰那段是全片最为意识的部分,分裂体为多米尼克变出了两朵玫瑰,但蒙太奇过后,分裂体消失而医生出现,两朵玫瑰却真真切切地横在多米尼克的膝头。从意识到现实的瞬间回归,是耶非耶?我的思维被打上了结。医院里的晚上,他们在病床上交谈的那场,分裂体的位置飘忽不定,似乎暗喻着多米尼克本身也无法掌控分裂的动向。他永远与多米尼克穿着同样的衣服,他无所无时不在,即使连多米尼克在纳粹的枪下生命受到威胁时也不忘要在角落里近乎幽默地来一句“You really have no choice”。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多米尼克没有分裂出三个,算是照顾了我们的智商。出于正常人的思维,我一直认为精神或人格再怎么分裂也不能逃出我们的脑颅,然而伴随着维罗妮卡偶然的一回头,惊悚的效果产生了——多米尼克也开始怀疑这个分裂体在客观上是否真的存在。最终多米尼克终于决绝地将其扼杀于镜中,看着另一个自己随着玻璃一地破碎,野兽般的咆哮沉入地狱,而自己的生命也在第二天结束,手里绽放出第三朵玫瑰。

人格和精神真的能够分裂至产生实体的程度吗?不用科波拉解释我们也知道这不过是天方夜谭,但是对于真正的分裂者,他们或许能比我们理解出更多的东西。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是一个关于爱情与事业的故事。

即使是在这样一部类似卡夫卡风格的电影里面,对爱情与事业的追逐依然是一条非常明显的主线。天才内心深处最重要的事物,被片初弥留之际的幻觉展露无遗。“我将爱你,至死不渝。”可怜多米尼克活了两辈子,却没有几年真正地享受爱情,而疯狂追逐了两生两世的事业,不能说一事无成,却也得不到一个善终。天纵奇才,却在爱情与事业上双双落败。

一抹倩影,两个芳名。维罗尼卡第一次还魂后,多米尼克抱着她念叨着劳拉的名字。劳拉又或维罗尼卡,在多米尼克心中恐怕不过是前后延续着的同一人吧。劳拉的爱情敌不过多米尼克对事业的热爱,而失去了伊人,多米尼克也落得像具行尸走肉一样做着不知何时是头的研究。初见维罗尼卡,多米尼克毫不犹豫地用了真名。也不知有没有恍如隔世的感觉,若轻轻来上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吗?”,倒是合情合景。

可惜多米尼克命中注定不能兼得两者。维罗尼卡的通灵带来了连多米尼克都不会的远古语言,却几乎透支光了生命。眼看事业的大圆满与爱人的生命只能选一,多米尼克最终还是选择了爱情。然而造化弄人,选择爱情的方式却是离开。“我不愿你失去年轻和貌美,你可以像以前一样。”不知那是怎样一种剧痛,但多米尼克至少还是将那一抹倩影永远留在了心中。看到这里,才知道原来得与失也能变得如此纠结。

让我费解的是多米尼克的表情——与劳拉分手以及初见维罗尼卡的那两段,多米尼克的反应似乎比面对纳粹的时候还要镇静。我不怀疑蒂姆·罗斯的表演,难道按照科波拉的观念,即使到了人生中最紧要的直击灵魂的关头,天才也能在表意识上维持一份淡定从容?虽然整部电影的情感深藏不露,但导演大可不必这么吝惜高手的演技。
 

信者有,不信者无。

这是一个关于科学与超自然的故事。

返老还童、意念力、通灵,人类的三个大谜团,在这里汇集了。说它们是用来反映更深层主题的表现手法也好,是特别展示出来的哲学意义也罢,总之凡是能够让人大吃一惊的东西,科波拉一个都不想放过。然而这些东西由科学家来解释都未必可信,艺术家们表达了自己的思考,顺便娱乐完大众也就罢了,不必当真。

只是这些元素使情节愈发地扑朔迷离,电影本身也更难定位。大部分与超自然有关的情节都在夜幕下发生,平添了悬疑与惊悚的意味,尤其是暗夜中多米尼克用意念力摆平鲁道夫那段,颇有希区柯克的味道。而维罗尼卡在遭遇雷击后通灵通得一发不可收拾,匪夷所思处连多米尼克都惧怕了。于是我们在目睹维罗尼卡从依人小鸟变成远古凶灵之时,只会瞪大了眼睛“啊,啊”不止,哪里还能够思考维罗尼卡的一切遭遇不过是被导演用来平添多米尼克的孽缘罢了。若不是有助于多米尼克的研究和故事的可看性,科波拉犯得着牺牲这么一位美女天天和灵魂们纠缠不休么?




“唯有道。”这是多米尼克在练汉字时写下的,科波拉给了一个大特写。这确实是一部很东方的电影,除了道学之外,还小玩了一把佛家哲学。道和佛的概念之大不必多言,而科波拉意犹未尽,还把上文的诸多元素玩了个遍,学多米尼克返老还童,过了一把玩瘾。这样玩火是很容易自焚的,幸亏玩火的人是科波拉,虽然电影形神俱散过于玄奥,上映后在欧美反响不好,但无数经典特质加起来正是经典,看不懂的人虽然没趣,倒也不敢说自己能比大师高明。其实本片的预算仅有500万美元,完全由科波拉自己投资,即使是焚也大可焚得起。大师晚年自娱,共鸣者欢喜赞叹,剩下的,对不起,你们浪费了两个小时。

关于电影中出现的三朵玫瑰,多米尼克有生之年得到了两朵,死后获得第三朵。前两朵可以理解为事业与爱情。纵观多米尼克两生,虽然命途多舛,其实事业与爱情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他最终能够决定这两朵玫瑰的取舍。然而最后一朵,我认为代表的正是生命,与多米尼克开了莫大玩笑的生命、多米尼克终究无法理解和掌控的生命。人真的无法掌握自己的生命吗?真的只能在离去的前一刻,趁着瞳孔还未消散,最后欣赏一眼自己的生命在掌中绽放出的艳丽?这种理解很消极,但是否我们只拥有生命的使用权而无所有权,是否有高于生命之上的更为超然的存在,我无从知晓。

The end.生命在黑色的幕布上盛开。不由自主地返回电影开头——倒退着的钟表,骷髅头,微笑的劳拉,玫瑰,一生两世的印象。一梦惊醒,恍若隔世。

 3 ) 意淫强身,一顿壮阳草搭配哲学和爱情的火锅

  Coppola的Youth Without Youth早就想一堵其芳容了,有幸今日终于得见。以前一直揣测是关于人生或者爱情的电影,可是我万万没有料到,那个<教父>的导演,那个镜头冷峻的Coppola,居然也这么喜欢玩儿。也许是年纪大了,总有些"要玩就玩次狠的吧"这样的念头。
  说实话,整个剧本是很有意思的,完全可以做到"上及终极宇宙,下及爱情猎奇"。Coppola一边想干点符合年龄和身份的事儿--弄哲学;一边又想做点儿符合商业需要的包装--玩感情。可能是要妥协的东西多了或者想法多了,最终的成果就象几何作业似的--一个圆,分两半。
  咳~~,和上面说的一样,整部电影分成2大部分。
  多米尼克,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感的男人,由于一直致力于人类语言的研究而错失了自己的爱情,终生后悔不已。直到70岁的时候终于不堪忍受,想自杀了结。谁知造物弄人,还没自杀呢,就被雷给劈了(囧),由此展开了多米尼克的神奇之旅。
  话说这雷一劈呀,他不仅没有生命危险,还因此进化成了比现阶段人类更高级的人(姑且就这么说吧),不仅返老还童深得众女士青睐,智能也进化了,甚至拥有了手一挥即知书中事,心一动就能夺手枪的疑似超能力的超能力。
  故事就发生在二战时期,德国疯狂科学家、美国特工(马特达蒙有份客串)、性感女间谍都纷纷想要控制这个20世纪新人类的活标本。
  怎么样,挺来劲吧?这部分简直就是男人对权利、对能力的意淫产物,到是具有充分的商业价值,你要商业就商业吧,没准最后还能搞成20世纪的X-MAN,那我们这些俗人也能高潮一把啊,可是故事就在这里分离了。
  接着发生的情节,Coppola就完全放开了,撒了欢的玩。从佛教到转世轮回,从哲学到周庄梦蝶;从梵语、埃及语、巴比伦语追溯到苏美尔语;从纳伽巴德之女到二元性中观派哲学;从月称祖师到湿婆神。将古典哲学、佛教、古代语言等等猎奇元素通通摸了一遍,让你不知道该鼓掌还是抓脑袋。
  但是Coppola关于爱情的那根弦一直没有断掉,按照剧中的解释,多米尼克和爱情永远是二元对立的。他越追求终极知识,爱情就越来越远;他越往前进化,爱情就越往后衰老,女主角就是这么一个象征符号。
  总之,你完全可以把这片子当成两部电影来看,上半部拥有一切商业片要素;下半部,可以当做哲学和佛教的杂烩,都是点到即止(甚至点还没点到也止了)。刚想动脑子思考,他就不玩了,你说折腾人不?
  草草看完一遍,第一印象就是如此,如同吃了一次怪味火锅,材料丰富,色彩缤纷,但是不咸不辣。唯一的好处就是,以青春之名,行意淫之实。
  用多米尼克的话来说,就是:“如果我把真实经验与春梦混淆了,那我的人生可比我想像得要有趣。”

 4 ) 科波拉的“烂片”

记得这片子刚出来时,在连篇累牍的“烂片”声中,好像是木卫二的文里说了一句:上天给了他才华,但又收了回去。这话太厚道了。因为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烂片。如果是的话,十分钟之后完全可以一边骂娘一边关掉播放器,用不到半小时,世界就清净了。而《没有青春的青春》还能让人看下去,用稳重的镜头、精致的光影诱着人绞尽脑汁地看下去,拼命想看懂,但就是看不懂。

——算你狠。

因为字太小,我没能看完豆瓣上关于此片的若干长篇评论,包括浮士德主题、哲学、存在主义等等。只能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理解:全片的主要内涵是一个“人——时间——记忆”的三段论。人的自我存在由记忆构成,而记忆的主要元素是时间和语言。因此影片中途出现的纳粹博士的话是“题眼”:人如何处理时间?这意味着对记忆的安排和对自身存在的理解。接下来,科波拉把这个理论落实到活人身上:男人多米尼克的经历是肉体逆时间而行,变得年轻,而精神随时间前进,见识更广阔的(主要是二战和战后的)历史;但由于他有一部分记忆留存在“返老还童”之前,即关于劳拉和著作的这两件刻骨铭心之物,因此在“新生”和“延续”之间发生了分裂。另一方面,女人维罗妮卡的经历与之相反,她是肉体顺时间而行,加速衰老,精神却逆时间而上,回归到远古的先知时代。和多米尼克相比,维罗妮卡不存在面对逆流开始前的记忆之问题,反而面临着如何处置未来:老死或逃脱。这两条从根本上完全互逆的人生轨迹使得他们注定无法共存,爱情只是这两条方向不同的时间轨道上擦出的火花,碰一下就灭了。

如果能把这点事拍明白,科波拉就很霍金了。但他还想维特根斯坦一下,于是又把语言加进来。走向未来的多米尼克发明了新语言,走向古代的维罗妮卡则逐渐回归语言的源头。文明的两个端点开始撕扯多米尼克:他同时向往创生者和回顾者的身份,然而合一的代价会危及维罗妮卡。这个失败如果能被设置成逆行结束的契机,那么影片还可以更清晰一些。但科波拉貌似太喜爱梦幻,搞了一次庄周梦蝶的套路,结果水又被搅浑,彻底让观众断了破解密码的指望。

由于看不到原著小说,没法知道如此晦涩的罪魁是作者还是导演。罗马尼亚,神学家,听上去够德古拉的了。有一阵子,巴尔干地区的神秘学、宗教学研究和超现实主义艺术兴盛一时,可能是拜占庭传统的影响。如果用更玄一点的“庸俗象征学”来看,多米尼克的“青春”是每一个文明都曾经和正在的经历:平地一声雷劈出来的“新生”与每每在历史书上出现的“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走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并无不同,看似朝气蓬勃的“开国立业”,实际上却并非一夜之间就能变回白纸一般的婴儿。更大的历史循环早已套牢每一次“新生”“重新开始”的妄想。在文明的巨大链条上,没有什么“开端”是混沌的开天辟地,不用背负一点传统和记忆的旧债,因为假如否定了记忆,也就是否定了由记忆构成的自身。从这个意义上讲,确实没有青春可以是青春。

PS:前日听说科氏的又一实验室作品《泰特罗》也已出炉,也许应当给标题中的“烂片”后面加个“1号”。。。但得等看了才能知道。

 5 ) 存在与虚无之间的梦游——解析《没有青春的青春》

理解《没有青春的青春》的关键线索,包含在一句话,两次闪电和三朵玫瑰里。

存在与虚无之间的梦游

——关于《没有青春的青春》的主旨和哲学的解构

文=空语因明

《没有青春的青春》犹如梦话般,在经历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交融,在意义的存在与虚无之间旋转。它如同一幅超现实主义绘画,看起来似乎难以理解,实际上却是直观要素的组合或错位。它和存在主义(大部分)相似,都有故弄玄虚之嫌疑,但经过适当诠释之后,那些玄虚实际上相当直白。接下来,我自以为可以对该影片作出适当诠释,避免过度诠释,避免东拉西扯,或者用不怎么靠谱的口号来说:回到影片本身。我觉得,若回到这个影片本身来看,虽然本片的叙事并不算完好,但它的主旨和脉络还是相当清晰和一致的,并非它看起来的那么发散和含糊。当然也会有含糊的地方,比如影片中玫瑰的意义,然而也会有明确的领会。

一,题解:人生如梦,唯有道

《没有青春的青春》的主题很明确,是用汉字写出来的:人生如梦,唯有道。这可能对于不懂汉字的观众而言,就属于本片的故弄玄虚之处了,但对于懂汉字的观众而言,它的意思相当直白。本片的主角就徘徊在梦与道之间,进行选择,完成自我。天朝古典思想里的“道”,大致相当于欧洲古典思想里的“逻各斯”。这样“人生如梦,唯有道”就可以转换为“生存如梦,唯有逻各斯”。逻各斯的粗略宽泛原义是“言语”,而对这个词的具体粗略理解是“概念”。那么,所谓“没有青春的青春”实际上就是概念式“青春”。它之所以“没有青春”是因为作为概念的青春是脱离时间的,不会幼稚,也不会衰老。除了在概念中,现实中并不存在永恒的青春,除非发生奇迹。《没有青春的青春》就发生了这样的奇迹:男主角在奇迹中获得了“没有青春的青春”——道化的青春,概念(逻各斯)化的青春。在这个奇迹之前,男主角本来耗费了青春和人生都在探求逻各斯-言语的起源,但以失败告终——遭遇意义的虚无。拥有了现实的逻各斯化青春后,男主角可以完成自己探求逻各斯-言语起源的目标——或者说他完成了生活意义从虚无到存在的转变。

本片里的宗教-哲学立场实际上很简单,无非就是:道教(老庄)+佛教-中观派(天朝称之为空宗)+(叔本华)-尼采+存在主义。它们是一个系列,而且都是“大众哲学”所熟悉的内容。再简化这个系列,它相当于:虚无主义+存在主义。本来,存在和虚无的意思并不限于人的生活,存在的意思大致相当于有,虚无大致是无。对于存在主义(生存主义)的玄虚而言,存在或虚无都是和生存及其意义相联的,因此,“存在与虚无”在这样的语境下就是“生存的有意义与无意义”。在人带着自我意识去思考这种问题的意义上,存在与虚无就关联到了意识与无意识,自我与非我。而这些对立所获得的内容在时间中。

时间是什么?本片里所用的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时间,而是存在(生存)主义意义上的时间。本片中,在男主角对言语起源-逻各斯起源的研究中,时间是一个概念,一个言语-逻各斯的符号;在科研狂人门罗对男主角的反问中,时间“表达了人类生存状况的最强烈的意义不明确状态”。这是典型的生存主义的时间:时间是自我生活的有意义和无意义-这种意义和那种意义之间含糊不清的状态——被过去和未来所烦扰,以及自我对这种状态的意识和无意识——被记忆和期望所纠缠。如果有人要说生存主义所说的时间根本不是时间,那么也可能是合理的,但它就乐意用这样名不符其实的词汇。对于本片而言,当男主角因为奇迹获得了道化的青春之后,却没有摆脱生存的焦虑(自我生存的时间性),而是成为一个失去原本身份的流亡者;为了摆脱焦虑,代表他的意义的著作和感情都要被抛弃,最后凄凉地死在雪中——完成他的时间-生存,回归虚无。

本片从虚无开始,到虚无结束。这是道化的循环,而不是时间性的循环。影片最后,男主角在故乡的咖啡馆似乎回到了1938年,在那个咖啡馆里,男主角意识到自己像梦游那样看到了以前的同事,他讲起了“庄周梦蝶”的典故。这是梦游式的回归,不是说男主角最终真的死在了1938年。他死的时候,携带的身份证件可以证明:上面写的是他修改了的身份,出生日期是1938年。旅馆给咖啡馆打的电话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对于存在于时间中的主角而言,经历了奇迹,拥有了超人的洞察力,却仍然摆脱不了在时间中消磨。他的人生-生存时间,似乎确实如同梦境,意义若有似无=若存在似虚无。男主角意识到“庄周梦蝶”的故事,也是在回应时间。他打破青春,放弃奇迹,回到时间中,完成衰老,直到死亡=意识的虚无状态。

“没有青春的青春”,无论对于道-逻各斯,还是对于生存-时间而言,都是如此。生存-时间的青春不是永恒的,而道-逻各斯的青春也是虚妄的。道-逻各斯,从虚无到存在,再回到虚无。存在如此,恰如梦境。《没有青春的青春》通过两次闪电奇迹,演绎了道-梦境的这种周期。似乎很多观众都忽视了这两次闪电对于本片叙事的标志性意义。第一次闪电发生在男主角身上,促成了他经历从虚无到存在的转变;第二次闪电发生在女主角身上,促成了男主角经历从存在到虚无的回复。道-梦境的时间性交融就在这两段往复的经历中演绎,而其中涉及的宗教-哲学思想,则是对这种演绎的注释。

二,从虚无到存在

【略】

三,从存在到虚无

【略】

四,玫瑰的意义

第一朵玫瑰在(生存着的)自我手中,第二朵玫瑰在自我面前,第三朵玫瑰在(死去的)自我手中。玫瑰的象征意义,就这样澄明若揭。简化点说,第一朵玫瑰象征自我-把握,第二朵玫瑰象征你-爱,第三朵玫瑰象征时间完结-死亡。第三朵玫瑰要放在那里呢?时间中的自我-存在,不会知道它的位置,除非直面虚无。玫瑰是虚无的身体,是存在的残骸,是虚无与存在之间的朦胧。

 6 ) 梦中の女子与玫瑰

(2011.12.07) 不论是一心只求学术、理性地求知求学求问的多米尼克,还是愿意为深爱的女人放弃一生成就、感性至上的多米尼克,他们都注定不能完成那部语言学巨著,都注定与爱人分离,然而后者多了心爱女人为自己诞下的灵童,让她们过着美好、充满希望的生活。

第一朵玫瑰落在手中,那是已然的事实,第二朵玫瑰掉落在腿上,那是一个如无底洞般的梦境,第三朵玫瑰紧攥手中,那是多米尼克又回到了自己的现实,并通往第三个世界继续求知的通行证。

因为爱,早已催化了时间,可以返你青春,也可以牺牲青春的容颜。多米尼克最后打碎了镜子,回归了真我。一切如庄生梦蝶、蝶梦庄生,人生成就一个二十年积淀的梦,也终究惟有道。科波拉告诉我们,没有青春的青春这个悖论,是如何穿透了多米尼克的一生,或者只是那一晚短浅的梦。

 短评

又是黄粱一梦

5分钟前
  • eel
  • 推荐

这才是真正有回味的“返老还童”故事。

7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奇幻,宗教,哲学,真是迷人的电影

8分钟前
  • 齐自多
  • 力荐

庄生晓梦迷蝴蝶,只是当时已惘然...

9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还可以

10分钟前
  • 亢龙无悔
  • 推荐

直言看不懂,也需迷入其中...馬特戴蒙還來客串...

11分钟前
  • 野人泰
  • 力荐

雷劈物语

15分钟前
  • benlovingmusic
  • 推荐

没懂啊我擦!!

17分钟前
  • gnitiz
  • 力荐

在年轻时受了劳拉的离去,返老还童后维罗尼卡重获青春抱着孩子.非浮士德

22分钟前
  • 带头大叔
  • 还行

神秘,追溯时间的第三支玫瑰。

27分钟前
  • 麦兜
  • 较差

太对胃口了,向科波拉致敬!

30分钟前
  • 时间
  • 力荐

我应该把玫瑰放在哪里

3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中段看得满眼泪——呵欠打得。但终场镜头结束一回想,我居然还满喜欢。科波拉暮年复出的这部个人独资制作,在没有投资方与制片人压力下,被他几乎是尽可能地塞进了包括彻底误读的东方文化和完全为个人意图服务的语言学在内的各种元素,统统揉散到梦呓一样的意识流镜头里团成庄生梦蝶,乱,过玄,但提神

38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推荐

炒不好一盘大杂烩

39分钟前
  • 无心
  • 还行

晦涩难懂。。各种扯淡的情节。。

43分钟前
  • freeup
  • 还行

2009-02-08,想表达的东西貌似有点儿多,魔幻主义的味道浓了一些。7

44分钟前
  • itrek
  • 推荐

看过,但是印象不深刻。

46分钟前
  • 小小白药不能停
  • 还行

抛开 科波拉 这次过于宏大的企图:生命、轮回甚至人类的源起的哲学思索;科学与玄学的辩证。抛开他对东方哲学粗浅的表达。作为电影的电影躯体却是足够伟大的。

47分钟前
  • 神甫
  • 还行

实话实说 故事很简单 但我就是整不明白导演啥意思……

51分钟前
  • 花都满
  • 还行

这儿部还真的是一般,看过一遍了,连名儿都没记住,又荡了一遍,看着看着,才慢慢想起来,好像看过,一般一般。看着儿遍,才知是科波拉老爹的作品,失敬失敬...

53分钟前
  • leslieQ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