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狱

DVD中字

主演:维克托·斯捷潘诺夫,德米特里·纳吉耶夫,Aleksandr,Shekhtel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其它年份:199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炼狱 剧照 NO.1炼狱 剧照 NO.2炼狱 剧照 NO.3炼狱 剧照 NO.4炼狱 剧照 NO.5炼狱 剧照 NO.6炼狱 剧照 NO.13炼狱 剧照 NO.14炼狱 剧照 NO.15炼狱 剧照 NO.16炼狱 剧照 NO.17炼狱 剧照 NO.18炼狱 剧照 NO.19炼狱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非主流主旋律电影(有剧透,慎入)

    从内容上看,这部电影显然是主旋律的。它描述了俄军131自动化摩托旅一段地狱之旅。在深入敌军,孤军奋战的几天里各色主要人物如何勇敢不屈,壮烈牺牲的事迹。但这部经费稀缺,特效粗糙,内容无甚新意的小成本战争片能有极好的口碑,原因恐怕在于它对待战争实事求是的态度。
    有人说,最好的战争片应该让人看后会怕死。《炼狱》用近乎于cult片的情节做到了。俄军战俘被斩首,坦克手在双腿被炸断后依然被残忍钉死。还有专射击士兵下体的车臣女雇佣兵,这些情节让人看着就肉痛。
    除不避讳战争中的血腥外,在人物塑造上,影片也采取了较冷酷中立的态度。俄罗斯与车臣的恩恩怨怨,已纷乱到让双方都疲惫了。道歉或愧疚或孰是孰非已懒得深究,眼下最重要的是利益与胜利。所以本片对人物的塑造几乎都是干净利落,寥寥数语,但十分精准,堪称亮点。131摩托旅的官兵们都算是勇敢不屈,虽然也有可怜的小兵在被处决前求饶,但大体依旧体现了俄罗斯军人的高傲和豪迈。只是一些细节,比如被车臣俘虏的老军官在被处决前嘟囔着:这些和你们作战的小伙子们都是没怎么训练就被送上战场,以及车臣头目妄图用一块劳力士表策反坦克手(俄军官兵彼时大多生活困窘,军饷被拖欠),都可看出此时的俄军已非从前的苏军了,由于政局与社会的动荡,已虎落平阳,有些廉颇老矣了。车臣这边,人员成分五花八门,有黑人雇佣军,有阿富汗人,有立陶宛的射击手。这里的车臣指挥官是影片着重描写的一个人物,他曾是个医生(就在影片中发生巷战的那座医院里工作),他曾劝降坦克手为己用,结果坦克手诈降,关键时刻调转炮头。后来车臣人残忍地将坦克手拽出来钉死在窗棂上时,这过程中,车臣指挥官从开始的恨之入骨到其后的侧首不忍观,都可看出这个曾经的医生人性中柔软的一面。这种有技术在手的高级知识分子完全可以去他乡谋一份稳定的生计,他留下来作战完全是出于保卫家园。而在选角上,影片也启用了一个外形俊朗的演员来扮演,不存在任何丑化,甚至有些赞赏。而那两个立陶宛女狙击手,只言片语间也交代了其中一个曾是专业射击运动员。如果不是因为苏联解体后的战乱与贫穷,一个运动员又怎屑于当个刀口舔血的亡命徒。这里的人物设定可以看出影片客观的态度,也反映出车臣一方在作战上更加师出有名,俄方在士气上处于劣势。
    这部态度冷酷的战争片以它纪录片般的气质震撼了观者的神经,你可以看完想很多,也可以看完一遍就敬而远之。但不管怎样,你都见识了战争尤其是残酷的巷战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2 ) 《耶夫和斯基的战斗》

《耶夫和斯基的战斗》

车臣战争。
1991年,即“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车臣境内的“伊斯兰民族分离主义势力”趁着苏维埃政局动荡、中央政府顾不到边远地区之际,开始逐渐谋求独立。
这年10月,在阿富汗战争中曾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退役将军“杜达耶夫”,当上车臣共和国的首位总统。一上台就公开宣布车臣独立,并建立了车臣的第一支正规部队国民卫队,人数达到近六万人。
因此,我想说,这是 那些耶夫和 那些斯基们的战斗!


那描写车臣战争的一些影片是《最血腥最郁闷的战争片》?我自己问自己!
为此,看了三部影片,也为了从俄罗斯角度看看那场战争。

1、《炼狱.Chistilische.1997》
第1次车臣战争--进攻格罗兹尼。
讲述1995年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之战,激烈的巷战有如当年的斯大林格勒,俄车双方死伤惨重,就连美国军方也惊叹“打不起这样的城市战”。
本片主要针对俄军与车臣民军就城内一座战地临时医院争夺的战斗!
双方出场战斗人员应该合计上百吧,只能是那次战争中,很小规模的抗衡,体现一个局部现象而已!
其中战斗人员死伤至多也就上百,但是因为采用纪录片形式拍摄,还有各类坦克压尸体、俘虏被割首、士兵被枪杀,还有两个专打男人下身的变态的车臣军女狙击手......
所以视觉上有血腥,加上极现实主义的拍摄,确实比那些好莱坞恐怖片有过之无不及!
我们还能从画面感受到现代战争,物资消耗惊人,对各类价值毁损的严重,同时当然也对参与者双方心理肉体摧残至深!

真实背景是。
战斗的初期,俄军以火箭炮和战斗机不断对城内设施进行轰炸。但由于车臣武装部队善于匿藏在民居之中,空袭最终带来大量平民死亡。1994年12月31日,俄军地面部队向城内进攻,遭武装军顽强抵抗,一夜之间有超过1000俄军阵亡。1995年1月19日,经过一个多礼拜的激烈巷战后,俄军终于攻占格罗兹尼。

2、《Chest.imeju》--《我们的荣誉》
第2次车臣战争的一幕,电视电影,4集,200多分钟。
要描写的是那场战争中,俄军某战斗部队,从营地被直升机中距离输送到车臣占领地,发生战斗小组类型对抗,互有伤亡后,再撤回。
再加上几段遇袭、小冲突,从而构成本片。
相对情节很简单,人物刻画也很普通,算是那场战争的某种角度观察吧!

而据夸张的介绍或者背景陈述为:
发生在2000年2月末的真实事件,在车臣在阿尔坎地区发生。
104 空降师VDV团第6分队的士兵与20倍于己的恐怖分子正规部队作战。每个空降兵成员都无所畏惧,他们没有撤退,而是以生命为代价对匪徒拦截 国家杜马这样评价他们:伞兵们把生命献给我们的祖国,在打死超过700名战士之后,仍然不愿撤退!

该事件背景是。
2000年2月6日俄代总统普京宣布,车臣军事行动结束后,俄军将有计划地撤出车臣,但要在车臣长期驻扎一个师;8日,车臣副总统阿尔萨诺夫殉难;9日,卡赞采夫宣布,俄军已进入歼灭车臣山地非法武装的最后阶段;11日,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宣称,俄军已封锁了阿尔贡峡谷通往格鲁吉亚的出口,控制了该峡谷的战略要地;俄军占领车臣南部城市伊图姆卡列;俄政府表示不与车臣领导人进行谈判。俄军的镇压行动将继续下去。
然而,由于俄军的一次失误,使得相当一部分车臣非法武装突围成功,躲进了山里,随着春天的来临,光秃秃的山地将变得枝繁叶茂,因此为车臣武装分子的隐匿提供了很好的掩护,俄军的镇压行动将变得更加艰难。此后,俄-车双方进行了断断续续的镇压、伏击的战斗。到2000年6月中旬,战争基本上平息了下来。
第二次车臣战争,据俄军第一副总参谋长马尼洛夫称:至2000年6月15日,俄军和内卫部队亡2091人,伤5962人。以相当于前次三分之一的代价,就取得了全面的战争胜利。今次战争,俄军充分吸取了上次战争的教训,准备充分,战术、指挥灵活,放弃了以往用大量的兵力来进攻,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运用了特种部队精干的内卫部,用猎杀的方式对付车臣非法武装。同时,俄军吸取了美军在海湾和科索沃的作战经验,大量地使用了高科技、高精度的武器,摧毁了车臣许多的军用、民用目标,大量地杀伤其兵员,然后才让步兵进行下一步的作战行动,有效的减少了部队的伤亡。同时俄军还加强了对信息、情报的收集。迫使车臣武装连电台也不敢使用,大大地削弱了其战斗力。
2001年1月22日,俄总统普京宣布俄军全面从车臣撤军,俄军的作战将从大量的歼灭义军转为反车臣独立运动。由1.5万人组成的第42师和内外部的一个由6-7千人组成的旅将长期驻守车臣。


3、一部纪录片:
《ISLAM - History Channel Documentary Warrior Khatab against Russian Forces in Chechnya》
关于车臣历史及格罗兹尼的纪录片

科普:
车臣战争,是指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联邦和其下属的车臣共和国分离分子之间爆发的两次战争。车臣战争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民族因素。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于1994年12月11日,1996年8月31日停火,车臣获得非正式的独立地位。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于1999年8月,2000年2月28日俄罗斯控制了绝大部分车臣土地,获得胜利。不过战后车臣的恐怖活动依然频繁。
1994年12月,俄军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讨伐车臣分裂势力。此后,“车臣战争”便由此开始。

历史上。
19世纪,沙皇俄国经过五十多年的高加索战争,才将车臣人征服,于1859年将它并入沙俄的版图。
19世纪后半期,俄国沙皇暴虐残杀、迫害高加索人民,导致高加索人民不断起义、抗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高加索人民终于从俄国独立出去,形成了几个各自独立的政府。但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政权在1922年成立了车臣自治州,高加索地区又被迫加入苏联,苏联这个名称才在世界上正式出现。
1934年,车臣与它西边的邻居印古什自治州合并,加入苏联;1936年12月改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 1944年,斯大林以车臣人与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理由,把车臣人强行赶出家园,当时有38.7万多车臣人被驱逐到中亚和西伯利亚;这给车臣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创伤。直到1957年,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建制才得以恢复。

再说为。
十月革命胜利后,车臣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得到了自治权。1918年春,车臣和印古什并入捷列克自治共和国。
1918年中期,邓尼金白匪重返高加索,推翻了捷列克共和国。在红军与邓尼金白匪作战最艰苦的期间。车臣人、印古什人和达吉斯坦人联合成立了一个埃米尔国,宣布独立。埃米尔国是北高加索山民为了响应列宁“俄国境内所有民族均有自决权”的口号而成立的,是为了摆脱沙俄殖民统治而兴起的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的一次重要尝试。埃米尔国支援红军清除了邓尼金在高加索的统治,为苏俄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可是建国者希望建立一个伊-斯-兰教法治国的独立山民国家。列宁鼓励各民族独立实际上只是为了战时团结这些民族赢得革命胜利而采取的权益之计,最终的目标是在原沙俄领土上建立一个由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多民族统一的苏俄政权。两者的政治目标不可调和,这就注定了埃米尔国的悲剧命运。在对邓尼金战争胜利后,红军马上调转枪口,取缔了埃米尔国,山民武装被镇压,埃米尔国的全体政府成员被捕后遭到枪杀。
从此在感觉受了愚骗的山地民族眼中,俄罗斯民族、沙皇俄国和苏俄政权没有什么区别。车臣和俄罗斯两个民族的仇恨薄上又添记了一笔血债。
苏俄为了团结少数民族抵御协约国干涉和便于统一管理,在消灭埃米尔独立国后于1920年1月将北高加索地区卡梅尔达、车臣、印古什等7个民族联合成立山民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22年11月30日车臣和印古什又各自分离出来成立自治区。30年代,车臣和印古什两个自治区又合并为自治州。1936年成立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以自治主体的身份并入俄罗斯联邦,成为前苏联的一部分。
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苏联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征山民的余粮。1926年开始,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又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由俄罗斯族工人组成的工作队把有马的车臣人一律当成“富农”,没收马匹,而且按对待“富农”的政策进行肉体消灭。

战时余粮收集制和苏联农业合作化运动在车臣农牧民中滋生了不满情绪,利益遭到侵犯的部落上层对苏维埃充满了敌视。1922年车臣和达吉斯坦的伊-斯-兰教教长日穆特金•戈钦斯基利用此不满煽动反革命暴动。
1922年至1924年暴动初期,北高加索军区和苏联国家政治保安总局部队所采取的围剿行动失败。
1925年8月23日至9月11日,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叶•乌博列维奇和国家政治保安总局代表叶夫多基莫夫指挥了更大的清剿。北高加索军区红军共集结步兵4840人、骑兵2017人、重机枪130挺、轻机枪102挺、山炮14门、轻型炮8门,政治保安总局部队341人,航空兵飞机8架。部队先以演习为名集结,随之突然进入车臣地区镇乱。同时北高加索红旗军团307人携10挺机枪充当“铁砧”,封锁车臣叛乱区南部要道。
红军在镇压中采取了高压政策,炮击和机枪扫射车臣的山村,用炸药炸毁民宅农舍,甚至用轰炸机对山村进行毁灭性空袭。而车臣叛军大部分只有用原始的马刀、土枪和红军的现代化武器对抗。第一集群指挥员阿帕纳先科还下令,将40名车臣部落长老扣为人质,以逼迫车臣村民交出戈钦斯基。车臣部落终于屈服,于9月5日将戈钦斯基绑送红军,两天后沙米列夫也被交出。车臣第二号叛军首脑安萨尔延斯基也于9月2日向红军第二集群司令员科济茨基投降。

据苏联官方统计,清剿行动中俘虏叛军309人,击毙车臣叛军12人,沉重打击了车臣反革命武装割据势力。清剿对于巩固刚成立仅三年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稳定是必要的,但对车臣民族来讲又是一场浩劫。尽管据苏联官方史料称“只有6名平民”死于清剿行动。可到9月11日清剿行动结束时,242座车臣村庄中共有107座化成了废墟或遭到严重破坏。相当于一半的车臣人失去了自己祖辈留下的赖以生息的家园。
1929年12月,1930年3、4月间,1932年3、4月间,苏军又不止一次采取围剿作战。1932年发生的“民族主义中心案件”,有3000多车臣人因涉嫌”阴谋暴动”而被捕。紧接着而来的是1936年至1938年的恐怖大清洗,在车臣地区共有8万人被处决,相当于当时该地车臣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直到1939年车臣局势才稳定下来,但小股残存叛匪继续活动,直到德军侵入。
尤为严重的是,1941年至1942年间,在德国特务的策动下,车臣和印古什地区发生三起大规模武装暴动。
1942年6月至1943年2月间,纳粹德军在对苏的第二次夏季攻势“蓝色方案”(即苏方所称的高加索及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一度占领车臣西部和北部地区。车臣民族分离主义分子想借助于法西斯干涉实现独立之梦,鼓动一部分车臣人支援德寇。
在德军进驻村庄时,受到了部分村民热烈欢迎;车臣人在山间点燃篝火,为德军伞兵指引降落点;出卖苦力协助德军修建了飞机场、弹药库、粮食仓库、修理厂;为进攻高加索的德军充当向导;为德国伞兵、间谍、落难飞行员提供庇护(例如有两名车臣人营救了德国飞行员兰格,为此获得了骑士勋章,后又被空投到车臣组织暴动)。成立武装民兵组织,协同德军直接与苏军和抗德游击队作战。德军也用给予充分自治权来收买人心,引诱车臣分离分子、当地匪类与德军合作,成立了一个所谓的“高加索兄弟特别党”,助纣为虐。后为了取悦希特勒,这个组织又改名为高加索兄弟国家社会主义党,党员最多时达到5000人。

在北高加索德军被肃清后,1000多当地亲德分离主义民兵武装继续潜入深山开展反苏游击战。至1943年8月,仍有54支游击队共359名车臣分离主义分子和苏军作战。直到1945年1月苏军才基本将其剿灭,在车臣恢复了稳定。据苏联官方统计,苏军在车臣—印古什共和国地区共消灭了亲德民族分离主义势力232个团伙共1263人,消灭1815个单独的亲德武装分子,逮捕德寇帮凶1714人,缴获各种武器18046件,其中轻、重机枪108挺,冲锋枪339支,步枪11366支。令人吃惊的是,仍有个别的游击队员深藏在大山中坚持游击战,直到1974年,苏联警察才逮捕了最后一名游击队员。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车臣—印古什发生了严重的叛国附逆事件,但这种情况在欧洲不少被占领地区也是司空见惯的。根据苏军提供的数据统计的话,私通德寇或为德寇提供帮助的车臣和印古什人不超过30000人,相对印古什和车臣45万总人口来说依然是少数。与以往一样,反叛以车臣南部山区为中心,其中伊图姆卡列区反叛最严重,而捷列克河流域和平原地区的大部分车臣部落仍然保留对国家的忠诚,没有附合叛乱。
苏联的官方史料也承认,在车臣西北部的车臣和印古什居民抗击了入侵的德军。
但1944年2月23日,在斯大林的指使下,苏联内务部长贝利亚竟以“全民叛国”为由对车臣民族施以集体惩罚。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清晨,十万苏军和隶属于内务人民委员部、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军事反间谍机关“除奸部”的部队和工作人员1.9万人,实施“扁豆”行动。(在俄语中‘扁豆’和‘车臣人’发音相似)突然包围了车臣和印古什各村庄、城镇,以“集体通敌”和“维护国家安全”为名,用火车将整个车臣和印古什民族迁往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地区。

难道斯大林不明白投敌者只是车臣人中的一小部分吗?他当然知道,但是按斯大林的逻缉,车臣和印古什人从骨子里就是反苏的,是北高加索各民族团结的“障碍”,在发生暴动时绝大部分车臣和印古什人都没有进行抵抗,这就等同于叛国。就如同苏军士兵在前线不愿战死而被俘就成为叛徒一样。
早在一个月前的1944年1月31日,正是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国防委员会秘密通过《关于将车臣人、印古什人迁移到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共和国的决议》。2月21日,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发布了《关于迁移车臣人、印古什人的命令》的绝密文件,同时下发了有关迁移工作细则。所有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暗中进行。当2月23日迁移日到来之前,绝大部分车臣人压根儿没有想到,一场史无前例的最惨痛民族浩劫已降临在他们的头上。
在被强行送上前往中亚的血泪之路的火车上,因缺衣少食加上卫生条件恶劣,49.3万名难民中有近三分之一共16万多人倒毙途中。这一简单粗暴的举动也令整个车臣民族与俄罗斯结下更深的冤仇。
悲剧并没有落幕,紧接而来的是对红军队伍中的车臣人的清洗,包括710名军官、1696名士官在内的8894名正在前方同敌人浴血战斗的车臣族军人被强迫退役,送往指定集和地点劳动。尤显悲剧意味的是,其中不少指战员军服胸口不久前还挂着用英勇和鲜血换来的勋章,身上还留着与法西斯搏杀时留下的道道伤疤。其中有36人拥有“苏联英雄”的称号,其中著名的车臣战士汗帕沙•努拉基洛夫曾一人消灭了930个德国鬼子。虽然后来苏联政府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对有军功的车臣族军人网开一面,将他们不予流放还特别优待安置,但也不允许他们返回车臣老家。英雄的功勋怎能与叛乱民族有丝毫的牵扯呢?于是,在身份记录上,“苏联英雄”车臣人巴依布拉托夫被登记为卡尔梅克人、马哈麦迪•米尔佐耶夫被登记为塔吉克人,汗帕沙•努拉基洛夫同时登记为卡尔梅克人和鞑靼人。

无论在政治层面还是在经济层面,车臣人在迁移地都处于社会最低层。
赫鲁晓夫时代对迁移事件进行回复,车臣人可以返回家园,他们异常团结,展开驱离占领家乡的异族。在1957年,共有11万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奥塞梯人被迫逃离车臣。
同样,赫鲁晓夫又同样不顾民意在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阿扎尔和奥塞梯等原先隐藏有民族矛盾的高加索民族自治地区也进行了一系列行政边界的调整。

爆发!
1979年爆发的阿富汗战争改变了这一民族缓和的趋势。苏联出于世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发展对其国内统一和稳定的恐惧,悍然入侵了一个穆-斯-林主权国家,召来伊-斯-兰世界亿夫所指。
勃列日涅夫做出入侵阿富汗决定的初衷是为了阻止阿富汗兴起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影响苏联南部的穆-斯-林加盟共和国。结果却适得其反,因苏联南部的穆-斯-林对于阿富汗的穆-斯-林教友有着宗教文化上的认同,阿富汗战争引起的一个恶果却是穆-斯-林加盟共和国的离心倾向抬头。1986年12月17日,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成千上万的穆-斯-林青年走上街头,暴乱者高呼要“清除俄罗斯人”,四处打砸抢烧。阿拉木图暴乱为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统一和稳定敲响了警钟。继阿拉木图暴乱,1987年7月至8月又发生了毗邻高加索的克里米亚鞑靼人要求重返克里米亚家园的示威活动。独立风潮同样也波及到了拥有众多逊尼派穆-斯-林人口的北高加索及车臣。
苏军为挽回阿战失败的命运,将一批穆-斯-林加盟共和国士兵派去阿富汗。苏联原指望这些士兵可以感化阿富汗的穆-斯-林教友,可事与愿违,这些年轻的士兵亲眼目睹侵略者给当地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反而对侵阿战争产生了怀疑与动摇。对胜利失去信心而开小差的穆-斯-林苏军士兵屡见不鲜,甚至还有的被“绿化”,倒戈与穆-斯-林游击队并肩打击侵阿苏军。
就在这背景下,领导车臣分离主义运动的“头狼”杜达耶夫走上了历史舞台。

这就是---《耶夫与斯基的战斗》!
民族矛盾,是地域紧张的关键所在!
而资源争夺、利益至上,往往又促动民族矛盾的升级或缓和。
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之一,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万,其中绝大多数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族。车臣虽然只是处于里海与黑海之间的弹丸之地,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它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从中亚向欧洲输送石油的管道也必须经过这里,一旦阻塞,俄罗斯的经济损失将相当严重。因此,长期以来,俄国一直把牢牢地控制住车臣作为它的重要国策。





 3 ) 俄国人满载XDDD

时代的逝去 老俄国战争片慢慢的被人遗忘
取而代之的是美国战争片的发展黑鹰 兄弟连 瑞恩 我们是士兵等
大家比较熟悉的俄国战争片的崛起是BOЙHA 第九连 风暴之门,这几部重新帮我们找回的俄国片的感觉还有熟悉的情感推动方式,这部炼狱可以说是经典 单比战斗场面的话可以一下子把上述的几部踢入三星

。。。额 不剧透评论有点难,这么说把。。语言和字幕都是俄文版的,好像没中文译本,但没关系 基本没必要看字幕

另外要说下 美国电影如果要凸显反战情绪那会是显性的(要不就干脆避开或者被剪掉因为要动用军队资源拍片 片子是要给老板剪下的XDDD) 俄国片则豪不回避的在片中添加对战争的控诉

 4 ) 观俄罗斯电影《炼狱》小感

① 战争题材的俄罗斯电影《炼狱》(Chistilishche,1998),居然和美帝主旋律电影《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1998)是同一年出品(甚至还早了几个月),可惜该片一直默默无闻,导致我竟晚了二十来年才看到。

② 遥想当年还在读高中的我,被《拯救大兵瑞恩》的吊炸天视效震撼不已,并奉其为“扛把子”的战争电影(当然,后来才逐渐接触到一些更有深度的战争电影)。此处YY一下:假设当年有机会搞到一盘《炼狱》的录像带或者VCD光盘,不知道会不会对那个简单稚嫩的我造成降维打击?

③ 本片玩的是仿纪录片风格,拉近的电影镜头很切合巷战题材。可惜受限于成本,画质实在感人,制作略显粗糙,剪辑也不够漂亮,但确确实实呈现出了一种血淋淋的真实感。

④ 本片情节简单粗暴(就是一次防守反击的战斗过程),很符合毛熊一言不合就开干的一贯作风。片中,T-80坦克手关键时刻的大无畏十分感人(这个演员演得真心不错)。“为了阿廖沙”这句台词,在这部粗口不断的“肮脏”电影里格外显眼。不过,剧情的关键转折却基于大反派帅哥的智商临时下线,此处应有减分。

⑤ 本片的音乐很赞很扣题,甚至让我第一时间联想到天朝的哀乐……此处应有加分。

⑥ 本片的字幕,有几处地方看得我莫名其妙。“大楷”是个神马鬼?有看明白的同学麻烦给我解惑一下。不管怎样,还是要感谢字幕组的辛勤劳动。

⑦ 至于片中诸多不可描述的惨景,别的地方讨论很多,这里就不想再提了,内心强大的同学,还是自己去把片子找来看看吧。反正我一边吃饭一边看坦克洗地的片段,也没啥问题。

⑧ 本片IMDB打分7.1分,豆瓣打分8.5分。我个人打分:7.9分。对于能忍受渣画质的同学,推荐一看。

⑨ 下一步准备把描绘战争最黑暗面的苏联电影《自己去看》(Come and See,1985)翻出来看看了,毕竟已经在网盘里躺了N久。

⑩ 最后,关于本片所涉及的车臣战争,个人以为这篇文章写得不错,这里免费安利一把: //zhuanlan.zhihu.com/p/36707151

 5 ) 卖国政府送人命实录

打成这样,车臣的战力牛逼是一方面,西方援助到位也是一方面。 但最重要的还是解体后卖国贼阵营这几个人太拉胯了。首先叶贼分装备和地盘的时候,给了车臣大量的技术装备,又有前苏军少将杜达耶夫坐镇,加上当时东欧的潮流buff,和历史上民族仇恨的加成,车臣一下子就胆儿肥了。 军事上面俄军在解体后由于吃空饷和上头只顾捞钱,缺编,技术装备保养不行,士气低落,后勤一塌糊涂。士兵几个月发不出军饷。明天都看不到在哪里,还给你卖命打仗?技术装备很多装甲车辆的反应装甲和油料被盗走卖钱,打仗时候要么趴窝要么一打就穿。 指挥方面,战术落后,人员也不行。那个在阿富汗和帮叶贼上台时无比神勇的格拉乔夫估计是捞钱捞到身子空了(从东德撤军回来后侵吞大量士兵军饷与归国士兵安置费,调查记者被他用邮包炸弹炸死),打得无比拉胯。总参探明六点防守薄弱,他大笔一挥“八点!兵睡饱了才能有力气打仗!” 作战单位正规军缺编怎么办,那就上了武警特警(这是完全不属于他们的战争烈度。)炮火准备完全不谈目的就是放开了瞎炸,炸的格罗兹尼宛如李梅过境的东京,成了车臣势力的完美据点不说,还让当地已经激化的反俄情绪爆棚,大量的平民伤亡更成了西媒口诛笔伐的口实。

灰头土脸的打了快两年,车臣一点不虚,还欢迎继续打下去,国内反战和西方讨伐制裁愈演愈烈,终于在96年8月31号停火,狼狈不堪的撤出了车臣。

战争结束后格拉乔夫不久被撤职,遭到叶利钦抛弃,后于2012年去世。而叶利钦早在五年前就殁了。

 6 ) 人间炼狱

2022.04.22

格罗兹尼这家医院成了人间炼狱,俄罗斯坦克手立大功,抵进开炮摧毁车臣武装的机枪阵地,打瞎了一只眼的旅长带领散了架的伤员决死冲锋,终于取得最后胜利。

这样惨烈的城市巷战是西方国家没有经历过的,而俄罗斯人早在二战时就亲身经历过了,“莫斯科保卫战”或者“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都能找到这样的踪影。当然车臣战争从规模上无法与之相比,毕竟不是一个等量级的,但是战争本身的残酷、残忍,血淋淋的杀戮,是一样的。

战争也体现人性,车臣武装分子和外国雇佣军虐杀俘虏,活生生的割掉俘虏的头和睾丸,把俘虏活着钉在十字架上,女狙击手变态到专打俄罗斯士兵下身,毫无人性可言,就这种没人性的行为而言死有余辜。外国雇佣军为金钱而来,助纣为虐,以杀人为乐趣,更无什么正义可言。

是侵略?还是分裂?如果从领土来说俄罗斯军队确实进入了车臣,但是站在整个俄罗斯的角度,车臣是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车臣的武装分子在分裂俄罗斯,所以看问题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2002年俄乌战争中第一阶段的马里乌波尔争夺战是二战后最大规模的巷战。在此之前,最大的巷战是美军在2004年11月打的伊拉克费卢杰之战——这场战争从2004年11月7日开始到12月23日结束,共经历46天。

当时美伊联军12000人在大量坦克和战斗机的掩护下,发动了540次空袭、发射了数万枚炮弹和炸弹后,仍付出了82人战死、1100人负伤的惨重代价,而反美武装死亡人数在1200-2000人之间。

马里乌波尔比费卢杰难打多了!因为马里乌波尔不仅仅面积比费卢杰大、城市比费卢杰坚固,而且守军远比当初的费卢杰要多:——费卢杰城区面积只有10平方公里,而马里乌波尔的城区面积却达到了160平方公里;——费卢杰没有坚固的防御设施,而马里乌波尔却是完全按照巷战建设的城市;——费卢杰的守军只有2000人不到,而马里乌波尔的守军却达到了13000-15000人(如果算上乌纳抓的“壮丁”,实际人数可能远比这个要多)。

巷战不是野战,非常难打的,因为很多现代化的武器被极大限制了发挥。大胆妄言如果美军来打马里乌波尔,可能两年都打不下来。俄军中的车臣部队、顿巴斯民兵武装和中东志愿军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巷战经验,还是用了接近两个月的时间!

 短评

好的战争片应该让人看后反对战争。坦克将人体压碎碾出xx、俘虏被活活斩首后四肢还在抽搐头被绑在RPG上射回对方,人被活活烧死,被活活用铁钉钉在十字架上,违反国际法的开花弹...

3分钟前
  • 大师
  • 推荐

所有参与到这场战争的都是屠夫+男人,唯一唾弃的是伊斯兰人,把战场当游乐场,战争当游戏的人都是恶魔+畜生。

7分钟前
  • 穆先生.troj
  • 力荐

绝对真实而残酷的炼狱!!!

12分钟前
  • L.L
  • 推荐

戏剧和拍摄编排都糙,但却歪打正着出了在场感,仿佛不是电影,只是从战争现场截了一段下来。

16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推荐

类似记录片的片子,很血腥,真实反应了车臣战争中的一些情景,如果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女士们看的时候慎重啊,制作上可以说有些粗糙,剧本也简单,但贵在对战争的真实描述上。

20分钟前
  • 肥壮壮
  • 推荐

制作粗糙,但是难得一见的重口味战争片。。。

25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完爆95%以前所看的战争题材电影。这个片子对战争的描写真实到近乎纪录片的程度。95%的篇幅都是巷战。没有任何主旋律的东西,没有任何口号,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宣传,只有血淋淋的还原,只有种族仇恨和宗教仇恨。国内那些拍廉价战争影视剧的导演编剧们真应该每个人都看一看这片子。

26分钟前
  • 纳兰潜艇
  • 力荐

粗糙甚至粗暴的战争片,但残酷、血腥、真实的程度堪称影史之最。追求战争大片视听盛宴的不用看了,这部影片只有近身肉搏式的纪录片式的呈现,以及,无需VR表现却胜过VR的炼狱场景。很好奇影片是不是直接在战争废墟上拍摄的。

27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7.6分,又一部因为夸大血腥而出名的战争片,还是那句老话,不是血腥就是好战争片。此电影虽有背景却无剧情,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有,无非就是被枪击了私处的女狙击手和钉在十字架上的坦克兵,还有瞎了一只眼的老兵。导演你不要靠着猎奇死法来让观众记住人物啊。优点是真实感很强,有惨烈的战争氛围。之前我说这电影分数虚高遭到网暴,但事实自有公定,随着看过的人越来越多,这电影分数会下跌的,之前跟《自己去看》一样是8.6分,现在《自己去看》涨到8.8分,这电影8.5分了,开始拉开差距了。

31分钟前
  • 初音喜气洋洋
  • 还行

8/10。火光漆漆硝烟弥漫的场景仿佛给摄影机蒙上了薄纱,尽管全是近景和特写的拍摄也难以看清楚主要人物的相貌。俄车双方的视点转换很不固定,女旁白和角色台词重叠的莫名其妙。所以本片艺术性不高,它最值得肯定的特色就是震撼,残酷至猥琐的震撼。圣战组织的肢体虐待手法多到麻木,让人无力面对真实。

33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几个车臣分离分子抓住俘获的俄军,用匕首硬生生的把人脑袋切割下来,还是又锯又拽那种,可怜的家伙死命挣扎,边上那几个人还变态的怪笑,真是毛骨悚然啊!

36分钟前
  • 朋朋
  • 推荐

什么叫真正的战争:残缺不全血肉模糊的肢体,被车臣砍头、虐杀的俄罗斯大兵,专打下体的女狙击手,让坦克碾碎的尸体、钉死的坦克兵、到处是被炸碎、子弹洞穿残缺不全的肢体,满地内脏。虽然制作粗糙,却是最血腥的战争片、纯写实!

41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算了,我放弃看完了。“车臣雇佣军把俄军士兵的头割下来,挂在火箭弹上射向对方;俄军坦克手奉命把战友们的遗体碾碎” 雇佣军把俄军的头用刺刀叉着放火上烤...这都据说是这场战争中的真实情节...

44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我喜欢老毛子这种直给的劲!有人说粗糙,真实的战争比这更扯淡和血腥,就像水浒有人坠马而死这玩意有意思?比好莱坞那些真实多了。起码不装逼,就是到人家车臣的地方了,不知道为谁而战。比老美什么拯救地球强多了。

46分钟前
  • 老付来了
  • 力荐

记得90年代的时候有个小品段子是这样说的:“车臣战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车里的东西太沉了……” 内2B小品的编剧应该来看看这部电影。

50分钟前
  • 虐殺機関
  • 推荐

很好看 真的就跟炼狱一样 为什么战斗 为什么坦克手能英勇的牺牲 俄罗斯精神与俄罗斯永存

54分钟前
  • SSnn
  • 推荐

0 盒子2号和车臣军官真是帅!

56分钟前
  • ZIJI WOO
  • 推荐

看过大概能明白普京为什么对车臣分子恨之入骨了。

58分钟前
  • 知止
  • 还行

又是一部集体盲从的电影,无论从战场真实性还是从艺术角度讲都只能两星的电影居然有8.6分。。。看来豆瓣的水准果然还停留在有性爱场面就是人性文艺,有大量血浆和残肢就是真实深刻的层面

1小时前
  • 我不是马拉
  • 较差

车臣题材里最沉闷,最重口味,但是最真实的作品。很讽刺,是在56网上看在线版。。。

1小时前
  • 熊仔俠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