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老字号

更新至08集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长篇影评

 1 ) 有趣的《神奇的老字号》万一挑一!

记录片第三集的开头没有陈词滥调地叙述老字号的历史,而是讲了一个通过老字号获取灵感、进行文化传承的折纸神人。以前也会看到一些折纸工艺,突显的更多的是颜色,象义之类的。而他的折纸作品,线条流畅,过渡自然,确实与雕刻、泥塑等手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恰恰是这位技艺精湛的90后艺术家秦坤,他的一颗“炎黄之心”带我们一起领略了这些老字号。老字号,对于我们来说既神秘,又好奇。难道这就是老字号的神奇之处?传承的不只是货品,更是一种文化。

我边看边思考,可能是技艺?或者是国潮元素?其实,这位年轻艺术家,还真是找到了。找到的是什么呢?简而言之,我的理解是“匠心传承”。匠,就是人,有手艺的人,能做出东西的工匠。而心,则是做好这份手艺的一种喜欢,热爱,敬畏。传承,就是把好的文化或者技能传递和继承。那理解了这些,我对于《神奇的老字号》中的这些匠人们,更多的是敬佩。带着一种满腔热血被激发起来的心情,我反复观看了好几遍,觉得自己的内心在颤动。

起初,为之震撼的是这些师傅们的手艺精湛,慢慢地深入去看这部纪录片,最终为之震颤的,是这些师傅们对于这份手艺的态度。不仅是热爱,更是用生命在传承。这些师傅中,有年纪大的,也有年纪小的,作品中却倾注了自己的那一抹灵魂。秦坤,为了折好动物骨架,他去做兽医。这次,他为了寻找内心的归属感,拜访老字号胡开文墨,并且在与师傅的交流,与“灯盏碗烟”的碰撞中,找到了那种使命感,殊途却同归。

他们以一种中国人独有的“韧性”在用自己的方法,演绎着当代朴实而精彩的故事。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匠心独运”、“天人合一”“百炼不识辛苦”。师傅在打墨的时候,挥汗如雨,却不曾慢下来一时半会;当发现成品上有一个小气泡的时候,严格要求拿去回炉重做。这不禁又让我想起自己,演出时错了一个音,面不改色的往下圆回来,心中还自得其乐,底下的人没有发现,看我的处变不惊。而此时,被打脸的一阵红一阵白,这不是处变不惊,是放纵错误。我暗暗在心底告诉自己,得好好反思反思了,任何时候都应热爱。

《神奇的老字号》中,就给我们详细介绍了罗盘的由来、作用,制作工艺等。结合了吴兆光师傅的带给我们的讲解,又是一段传奇故事。从故事中看的出来,这其中的道义,承诺,何其重。我不得不再次以敬畏之心来审视这些个手艺和手艺人。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纸在中国也是有身份的。《神奇的老字号》也给我们展示了我们纸中之王,做出一张宣纸,要经过百道以上的工序,全手工操作。说到这,整个红星厂房内,最现代化的就是那把摇摆着的电风扇了。不过,就在这样一个厂房内,却有着这么多以纸为命的师傅们。

这制作的工艺,还有它自己的独到之处。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来:合则生,分则死。和睦,你为我,我为你,就能成就,否则就是失败。一直以来,中国人都是用这样的理念和态度去对待人、事、物的。

《神奇的老字号》,带我看到了中华文化,儒雅诚信,坚韧不拔,而在《徽韵城规》这一集让我看到了中华品质,无愧天地。可能在时间的洗礼里,有些货品必然走向它的终局,但是它留给当代人的文化和精神或许将以更多物种和形态进行延续,这是我发现的这部纪录片里更不一样的角度,不知道其他小伙伴看完之后又发现了什么?

 2 ) 神奇的老字号:百年老店的新花样

中国古代有各式各样的铠甲,从锁子甲到山文甲,不一而足。在冷兵器时代,铠甲不仅仅能在实战中保护一名武士,同样能让穿上它的人英姿飒爽。铠甲的工艺流程非常复杂,毕竟要在“实用性”和“防护性”上寻求平衡:既不能太重,又要保证防御效果。周佳伟是一名年轻的铠甲设计师,也是纪录片《神奇的老字号》里的第一个受访对象。这一度让我怀疑是不是点错了频道,你能想象在一个介绍百年老字号的电视节目里,首先露面的是个制作铠甲的家伙吗,更何况还是一个00后?

00后铠甲设计师周佳伟

带着这样的疑惑继续观看,才明白这一切都是导演故意设下的局。节目确确实实是介绍老字号的,但它的呈现方式非常有意思。简单的说,几乎所有出场的老字号,都没有“倚老卖老”,而选择“新老结合”的方式。前两集都在讲浙商,涉及到文玩、饰品、餐饮、医药等领域。但像印章、茶叶、丝绸、中药等行业,就人们的刻板印象来说,似乎是最不欢迎年轻人的。或者应该倒过来说,最不受年轻人欢迎的。然而,主创团队偏偏不信这个邪,哪块骨头最硬,就从哪块啃。

于是我们看到,00后铠甲设计师周佳伟和做篆刻印章的西泠印社搞在了一起,御牌龙井的创始人大叔和推崇冷萃茶的女主理人研究用互联网销售茶叶,丝绸老品牌喜得宝要和新锐设计师的潮流画跨界合作,而中国老字号朱府铜艺的设计团队则是一群热爱古建的年轻人……能上这个纪录片的牌子,个个都是一百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不是网上扒几个段子再买点热搜就出来忽悠人的新品牌。而他们的掌舵者,也都是见过世面的商界大佬,然而这些人却敢于放手去信任有才华的年轻人,展现出超乎寻常的眼光和气魄。从这个角度讲,这些品牌能挺过100多年的风风雨雨,也绝非偶然。

90后画家和百年品牌喜得宝的跨界

而这些年轻人“回报”老字号的,除了创造力和热情,还有对他们一百多年传承下来的气质的尊重和认可。说得直白一点,可以理解为一种“匠心”的延续。比如胡庆余堂年轻的90后学徒,仍会遵循他们第一代创始人胡雪岩立下的戒律,而他的师父会把上一代师父传下来的“做事要对得起人家”的训导继续传下去。知味观的韩师傅,每天要蒸2000个小笼包,凌晨四点的杭州,她已经连续见了20多年……这些老字号灵活变通的前提,首先要学会坚守。而每一个初来乍到的新鲜血液,则首先要学会融入。

胡庆余堂至今仍遵守创始人胡雪岩立下的戒律

这些年来提到匠心二字,我们总是会想起邻国日本。在京都这样的城市,当地人都不好意思吹嘘自己的店铺历史,因为遍地都是百年老店,甚至还有一些千年老店。但如果考虑到近100多年来中国所经历的战乱和动荡,仍会让人倍加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百年老字号。我们也能欣慰地看到,小时候在语文课本上学过的《孔乙己》和“咸亨酒店”,如今仍然在鲁镇迎接四方宾客。所有的装饰和摆设均沿袭了100多年前的样子,甚至就连“孔乙己欠十九钱”的粉板也是如此。剧中有一位可爱的老人,没事就过来喝两碗黄酒,再要一碟茴香豆,活脱脱的孔乙己再现。这样的百年老店,早已不单单是一种“匠心”的传承了,它甚至把文学、历史和现实三者合为一体了。这或许是一家百年老店的最高境界:它可以带给中国人欢笑,更能让中国人自省。

一如1904年的西泠印社,是由四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创立的那样。再老字号的企业,也有刚刚成立的那一天。归根结底,没有永远的老字号,也没有永远的年轻人。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发生演变,只有顺应潮流才能活得潇洒自如。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充满诚意的纪录片,它让我看到百年老字号的传承和开放,更让我看到无数新奇有趣的年轻人。他们并不在意未来究竟会如何,他们只想带着这份热爱过好每一天。这是年轻人的热血,这也是百年老字号的热血。

 3 ) 老品牌的新滋味

我接手这个行业纯属偶然——鲁味斋的新一代掌门人王剑辉一句句说起自己怎么样接手家族产业,原本专业是计算机,原本是要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坐在办公室上班,因为对老店的感情,因为想要把家族企业做强做大,放弃了原本的专业,致力于老字号的革新和传承。和他有相似经历的还有吴鲁衡罗经老店的传承人吴兆光,同样因为怀抱对家族产业的感情,继往开来经营老字号。每个老品牌都有故事和困境,但是传承问题都是最核心的,《神奇的老字号》的着眼点一上来就抓住了最重要的关键。

传承责任与压力,新一代匠人的突破与创新,这几乎是每个老字号都要时刻做的抉择,后继者看待前人事业,日复一日夫的重复,多少都会觉得枯燥和乏味,但是因为家族企业的责任和感情,又决心担负起发展的重担。《神奇的老字号》不仅展现了每一个品牌背后的故事,更是将发展过程中的曲折和争执如实呈现,这对于很多当下想开个店铺的年轻人来说,也是商业实践的教科书。

家族动力的驱使下,吴剑辉在和父亲的争执中开起了分店、在电商直播中吃着扒蹄,尽可能的满足济南城中的老顾客和新口味,借由网络的力量,让每一位观看视频的食客能够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大快朵颐的酣畅淋漓,用流量和下单来支持鲁味斋的发展。吴兆光心中的责任感克服了对于每日技术劳作带来的不悦,家中的天然磁陨石是吴氏家业的宝贝,先祖更是为了保护陨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两个品牌的传承人,都有相似的经历,家族荣辱皆是系于一人之上,其中滋味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神奇的老字号》中的吴兆光,年龄不大,但是背着手走在老街的青石板上,俨然已经有了持重的作风,片中人物的神韵和内心跃然于镜头前。

时代在变,如何留住顾客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老问题,经历这个考验的还有鸵鸟墨水和山海观汽水以及海鸥牌手表。墨水原本只是写字的工具,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一代的年轻人喜欢各种缤纷的色彩和带有香味的笔触,老一辈对于质量的坚守与新品质的要求产生了矛盾——欣喜的是,也因为对于匠人这一份工作的坚持,所有的分歧最后都能找到融合之道,每一个故事最后都是归向和合,《神奇的老字号》这个立意的选择也是中正大方。

山海关的汽水也是在肥宅水的围攻下一度沦陷,但无论品牌的传承人还是作为顾客的我们都不希望它们死去,革新与发展是必然,但融合与想象却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这其中需 要革除弊端,拥抱新潮流,更要坚守品质的高地,让人欣喜的是,这些曾经处于困境中的匠人,说起其中艰辛,神色还是平静,《神奇的老字号》用近景的拍摄抓住了这个特点,这种特点是独属于匠人对于技术的孜孜以求。事物构成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看着曾经的老品牌散发出新的光芒,我们也会觉得温暖,好像是一个老朋友从未离开,不断地以各种形象满足我们的各种新需求,但是我们都知道,它还是老朋友,从未远离。一瓶汽水打开,妈妈说还是喜欢橘子味,因为那是老味道,女儿喜欢桃子,但不变的是一份情感的温度,连接了两代人。这样的母子其乐融融的坐在一起,说这同一件事物带给自己的影响,《神奇的老字号》也是很适合一家人坐在一起观看的纪录片。

旗袍要有小肚子穿着才好看——女徒弟们深知这是龙凤旗袍的技术总监徐永良的老派观点,同时他也强调说旗袍可不是简单的两片布拼在一起,可是市场需要拓展,审美也在变化,如今已经有了各式各样适用于不同女性身材的旗袍,这是老一辈匠人和新一代手艺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初看这个画面,我被惊艳到了,记忆当中,能把旗袍拍的如此美轮美奂的片子,这还是头一部,而且还是一部纪录片,金色的刺绣镶在红色的绸缎上,看着画面都忍不住想给女朋友买一件,摄影师的掌镜功底可见一斑。

近代旗袍是女性天性解放的象征物,没有那个女性能够拒绝旗袍的美感,我第一次对这句话的认识是在大学毕业的论文答辩上,依稀记得当时一位身材瘦弱的女同学特意在那天穿上一身刺绣银色旗袍,以示庄重。既是对自己四年的告别,也是表达对于所有师生的情谊。如今差不多快十年过去了,那位女同学叫什么名字我已经忘记,可是她那天的一身贴身旗袍却是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神奇的老字号》中的几位上海囡囡穿着旗袍坐在一起话家常,仿佛可见民国光影,排出了些许张爱玲笔下老上海的味道,让人心旷神怡,虽是纪录片,却是不输电影美工。

老品牌,有新故事,《神奇的老字号》中的若干小故事,展现出时代的转折和匠人的孜孜以求的精神,所做之事,虽然方寸之间,行的却是吃穿用度的天地大道,这一件件物事稳了,人心也就稳了,《神奇的老字号》中出现的的一个个新老匠人,脸上皆是归于平淡的烟火味道,也是一个个立得住的人,抓的真准,真好。

 4 ) 从前慢,用尽一生饮一壶酒

如果一家老字号的传承能够超过两代人,它已经不再是一个品牌,而是一种串联时光的感情,偶然点开这部纪录片,曾经驻足过的小店全部回忆起来,画面中热气腾腾的包子,绿如新芽的黄酒,颤颤巍巍的食客,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呈现在画面中却是别有一番滋味,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 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木心先生写下这首诗的时间是具体不可考的,据说是在一堆的手稿中被翻了出来,也许这就是木心先生一点小小的故意,把时间隐去,忘记自己说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忘记那是什么尘封的记忆在脑海中翻涌出来,只是记得有那么一个场景,那是民国,那是在乌镇,那是少年时的江南水乡,邻居街坊都是一脸木木的诚诚恳恳,说什么便是什么,孩子早上去上学,青石板路上,远远的看见一盏灯,冒着热气,是味觉在视觉里的延伸,是浩瀚生命长度中不灭的底色,温暖一个人的一生。过去的时光回不去了,但是看着熟悉的镜头,仿佛重温旧日,些许感动从心中涌起。

小学的上时候,在上学的路上有一家馅饼店,老板五十出头,一台大煎锅,在鼓鼓囊囊的馅饼上几把油,十几分钟出锅后,软硬甜咸适中,有点零钱的时候,总想买一两个解解馋,很多年后老板换了店面,再遇到时看老板已经是头发全白,一个姑娘带着约莫五六岁的女儿来,一边等一边和老板聊天,姑娘说自己上小学就开始吃老板的馅饼,现如今自己的女儿马上也要上小学了,一晃这么多年过了,老板笑着说是啊,很多人到他这里来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我在旁边看着,心想也许再过几年,我也会带着自己的孩子过来品尝吧。看着《神奇的老字号》中展示的知味观的包子,不禁想起这些过往的小细节,这就是一部好的纪录片带给人 的抚慰,正如片中的老人家,晃晃悠悠的走进店里,掷地有声的说:“我要喝黄酒----”

大约在六、七年前的时候,和姐姐在杭州城里闲逛,彼时的她离婚不久,我是一个稀里糊涂的小男孩,不懂她的心情,看她浓妆艳抹中有神色清冷,她是欲说还休,我是言不知从哪里起,陪她走着但是全身手足无措,她看在眼里亦是微微不答,在风景秀丽的西湖边看满眼的游人如织,看的心情如施了粉黛的天空,薄薄的。走的累了,看见一面招牌,上面写着——知味停车,闻香下马 。欲知我味,观料便知。走进去,点了几个包子,姐姐看见“幸福双”、“猫耳朵”、“西施舌”这些名字,脸上露出些许微笑,依稀记得我们还一起品尝了“鸡汁银雪鱼”、“干菜鸭子”、“武林熬鸭”,我能感觉到很多难过在她的脸上暂时消失了。第二天我们继续闲逛,去了灵隐寺、西溪,累了就找个小店进去,再看这部叫《神奇的老字号》的纪录片,想起了酒店的名字,依稀记得那天我们找个清净的地方坐下,要了一壶黄酒,几碟茴香豆,姐弟二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零零碎碎的话,彼时的我不知婚姻为何物,更没有谈过恋爱,她是都懂得,懂我什么都不懂,也不埋怨我。看这个片子里的一件件物事,看到杭帮菜的镜头,看到观味知春的黄酒,绿油油的往杯子里倒,往昔画面在脑海里越来越清晰。

有时,人生真不如一行波德莱尔,有时,波德莱尔真不如一碗馄饨------这是木心在题为《小上的艺术家》里的留下的句子,每个人都应该有过这种感觉,漫长的人生是没有光亮的黑洞,不如一行短诗能给人带来慰藉,可是再多的慰藉,又不如一碗热气腾腾的混沌来的实在,由口入胃,木心的从前慢怀念的是记忆中的江南,文革结束后,老先生流浪至大洋彼岸,写下这些诗句的时候一定是他分外想家的时候,一定是他分外孤独的时候,干瘪的生活会榨干一个人所有的激情,心力交瘁的颠簸流离让人产生绝望,一行诗、一碗馄炖,一壶老酒便可以抚摸所有悲伤,抬起头来,见对面再坐着一个体己的人,就是完满了,这人间至味,只独享与经历沧桑的中年心境,少年人的心火太旺,品不出淡淡的明亮和哀伤。画面中的江南杭帮菜,恬恬淡淡,不激不越,也就是这样的品性,成就了一个个老字号的岁月历练,多少年来延续至今,曾经的遗憾不能弥补,看着《神奇的老字号》中的一个个人物和故事,平淡朴素,多少有些释怀。

六七年前的懵懵懂懂被这部《神奇的老字号》引出了记忆,这些年过去了,姐姐的生活依旧没有归宿,我也渐渐明白了何为没有归宿,前尘往事被《神奇的老字号》翻涌出来,看着镜头中若干小菜,听着几句吴乡软语,想起她了,想跟她坐在一起,两把竹椅,在西湖周边的田埂上,冲一杯龙井,几粒茴香豆,一盘臭豆腐,一碗红烧肉,饮一点黄酒,或是在小桥流水的乌镇,坐在靠窗的旁边,看一叶一叶的乌篷船驶过,说一说这些年的喜悦和颠簸-----

最后再说回来这部纪录片《神奇的老字号》吧,最让我感动的是里面的每一位素人出镜,无论中药制作还是面点师傅一脸质朴的说自己对工作的热爱,甚至超过了另一半在自己心中的重要性,抑或是红星造纸厂的夫妻二人在回家后依旧讨论怎么样把工作改进,这其中呈现的都是日日一日的劳作与艰辛,没有豪言壮语,说不完道不尽的都是平凡,这也是生活本来的样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滋有味。

 5 ) 不故步自封的老字号们,这次可真香

说起老字号,你会想起什么。

张小泉剪刀,同仁堂药房,全聚德烤鸭,北冰洋汽水... ...这些民族品牌既是历史的厚重积淀,也是产品的无形价值... ...

但对更多人而言,老字号其实承载着时代的辉煌与个体记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对我们的父辈而言,那些老字号都曾是他们美好的回忆和追求,涵盖吃床住行生活的方方面面。

70年代,结婚四大件:上海牌的手表、永久牌的自行车、蝴蝶牌的缝纫机和红灯牌的收音机;80年代的结婚四大件包括韶峰的电视机、艳舞的录音机、威力的洗衣机以及雪花牌的电冰箱。

绿皮火车上,德州扒鸡的美味;北京小馆里,北冰洋的酣畅;

纪录片《神奇的老字号》共8集,每集时长30分钟,聚焦于历史上那些辉煌的民族品牌,以京杭大运河为主线,以7个省市作为载体,30个老字号品牌轮番登场。

虽然讲的是“老”字号,但内容却十分“新潮”。

玩梗也是手到擒来,就拿旁白简单举几个例子您听听,“真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小杜不易,老李更难”... ...

时不时再整个单押,看明白了,年轻人喜欢的那一套主创全都懂,而且玩的比你还溜。不得不让人对这些主创来一句,“你咋不上天呢”?

让人意外的是,虽然讲述的是中华老字号品牌,但纪录片不倚老卖老,而是依老塑新,赋予老字号新形象、激活老传承新力量用影像视觉吸引人群,以故事为载体,展示老字号的前世今生。

这感觉就像,私塾里穿着长褂的老师突然课堂上给你唱RAP,混搭跨界,体验很棒,让人瑞思拜。

《神奇的老字号》用光影记录时代,忆往昔峥嵘岁月,也展望未来发展。

这里提到的老字号,那说起来都曾是行业翘楚,也是无数人心中的经典回忆,简单拎出来几个听听看,定让你打开眼界。

比如,曾制造出中国第一只国产手表的海鸥手表;中国第一滴墨水的产房的鸵鸟牌墨水;以及,出生于1902年的天津人国民饮料——山海关汽水... ...

毋庸置疑,这些曾经辉煌的老字号品牌,多少跟您的家人或者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谁读书时候没用过鸵鸟牌墨水,再或者去您爸妈的百宝箱里瞅瞅,说不定就藏着一块作为定情信物的海鸥牌手表呢。

但话说回来,你肯定也疑惑,怎么似乎感觉这些品牌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年代记忆呢。这还真不是错觉,人生有起起伏伏,这些曾经辉煌的民族品牌其实也都面临着难题与困境。

就拿鸵鸟牌墨水来说,因为计算机无纸化的办公方式,让鸵鸟牌墨水几乎没啥用武之地;何况随着改革开放与全球化,中国市场逐渐放开,越来越多的洋品牌进入,对本土老字号品牌形成了巨大冲击。从根本上来说,老字号无法跟上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在信息爆炸、消费者的选择无比丰富的时代,光靠过去金字招牌的名气,确实无法笼络更多的消费者,这些对每个中华老字号来说都是困境挑战。

难道真的如那句老话,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滩上?别忘了,还有这么一句老话:悲观者从机遇中看到困难,乐观者从困难中看到机遇。面对新时代与舶来品的冲击,这些老字号也没有躺平,而是开始创新,跟紧时代的潮流。

海鸥手表方寸之间也大有乾坤,设计款式更新,用色更大胆;鸵鸟牌墨水面向年轻人市场,搞好研发和创新、营销和宣发,老品牌开发新东西;山海关复苏,历史点滴汇聚,丰富品类和口味。

看见没,这些“神奇的老字号”没有固守老字号的传承故事,而是讲述经典基础上的创新与传承,不满足于讲述国王,更着眼于开创未来,探索老品牌与年轻人之间的巧妙化学反应。

除了海鸥牌手表、鸵鸟墨水和山海关汽水,在纪录片《神奇的老字号》里你还能看到青岛啤酒、知味观糕点、德州扒鸡等等很多优秀的中华老字号品牌,也能从中窥见老字号与年轻人之间的相辅相成。

大浪淘沙留存到现在的国货品牌,很多所拥有的不仅仅是一个IP,传承下来的历史资产还包括了工艺、严谨的态度和做事守则。

在纪录片中你不仅能看到老字号的涅槃重生,也能看到技艺传承和工匠精神,此外还能品味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形的品牌与无形文化相互交融便是《神奇老字号》的最大魅力。闲暇时间刷刷这部纪录片,你一定也会被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所折服。

 6 ) 小时候的味道

北冰洋的汽水瓶盖”嘭“的一下打开了,同仁堂的饮品被”呲“的一下冰镇浇灌,北京烤鸭的肉皮被薄薄的面饼裹成一口一口,卤味斋的猪蹄被炸的红彤彤的端到面前,轻轻一撕就是香味扑鼻,海派的旗袍挟着黄浦江的浪潮给男孩子心中留下关于中国女性的靓丽符号,氤氲成一团散不开的芬芳。

都是老物件,似成相识又好像从来都不认识,本来是随手点开的纪录片,但是这部《神奇的老字号》一点点超出了我原本的期待,这里面既有起死回生的老朋友,也有原本不甚留意却巧夺天工的历史传承。

天津的山海关和北京的北冰洋,不仅仅是地域记忆的代表,更是八零后心中的标志符号。有它似乎没什么特别,但是少了它就觉得缺了点什么。这两家国民汽水在九十年代都遭遇了外资的强烈冲击,又在最近十几年内重回大众视野。这种力量既是国民品牌自信的本来面目,也是大众的情感依托。

味觉的触感是最深的柔软,小学的时候,体育课后的一瓶橘子水直冲心扉,对着周围的小伙伴赶紧“哈’上一口气,然后哈哈大笑,这是儿时最无忧无虑的心情,那时候只要足球、汽水、小伙伴,好像就没有什么难过的事情,即使老师把耳朵拧的龇牙咧嘴,也可以瞬间抛之脑后,即使还有做不完的暑假作业,也可以烟消云散。所以当我看到片中的被采访者说看到北冰洋2011年重新上市以后,就赶紧在路边开了一瓶的时候,一下子感觉说到自己心里了。

现在都记得大约是自己小学快要毕业的时候,某一天学听到校门口小卖部的老板说蓝瓶白标的汽水要停产了,心里咯噔一下,一种莫名的感觉在回荡,那时候还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后来知道了那是童年逝去的宣告。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的到来与逝去都带着特别的符号,但是这种感觉总要时过境迁之后才会明白。就像春天的到来,经常伴随着窗外树枝的一点绿,它在你的眼中留下一抹,心中也是一宽,说不来是什么感觉,但那就是一种味道。

国货是一种土生土长的力量,它凝聚了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情世故、你来我往、亲疏别离,这是外来的洋品牌无论如何都无法代替的。

路过北京回民区的朋友都是先被各种伊斯兰文的字体抓住视线,那不一定是月盛斋,但那种酱牛羊肉的芬芳,只要吃过一次,就一定忘不了。通过这部纪录片,终于知道那是宫廷御膳房的传承。文化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在生活中可以落地的所见所闻,那是洋快餐怎么都无法代替的浓缩。记得自己第一次出国,在欧洲待了十天就把西餐吃腻了,路过一家韩国人开的餐厅,看到有豆腐汤,明明知道那不是祖国的味道,但还是忍不住把一天的饭钱换来一碗似是而非的自我疗愈------片中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是月盛斋的师傅说吃完他们的食物,会忍不住打一个饱嗝,那是加了中药的原因,让你全身通泰------试问天下美食,还有哪一种烹饪能够给你留下这种丰盛的体会?

抓住这些别致的细节,就抓住了国货的灵魂,纪录片不是流水账,能让观众产生共情的元素一定是你我他都有过的共同经验。

匠人是最可爱的人,每一个与自己手中物件打交道的人一定是单纯的,细致的,就像影片中专注于木刻的苏青吾,只要看到自己中意的传统文化符号,都是一个字“做”。直接、坦率,这让人不仅喜欢她做的东西,也喜欢上了这样的匠人。类似的还有专注于罗盘制作的吴兆光,带着老花镜给旗袍走线的上海老师傅,无一不是细水流殇的真性情,好的纪录片,记录的不仅是美轮美奂的物件,还有细腻真实的师傅们,他们更是一个个灵动的个体。 味道不仅仅是舌尖的感触,更是一种心理的记忆,感情的承担需要物质的实体,一件件国货携带者我们每个人从童年到成年以后的温暖与感动,物件虽小,但一直常伴左右,所用俱是家常,却温暖人心。小时候的味道,你我都还记着,因为它是老朋友,镜头纪录的是人与物链接的纽带,片段成锦,值得回味。神奇的老字号,说的都是平常人、平常事,却也是细水长流触手可及的点点滴滴,真好。

 短评

介绍了很多之前并不了解的老字号,可惜野心太大啦,如果每个老字号的介绍能更加深入详细,就更加可以勾起年轻人探究的欲望了。一掠而过,能让我记住可能仅仅是个名号,画面以及文案都很不错,希望能再增加点深度吧

6分钟前
  • 寄存的 透明
  • 还行

对于文化的理解细致入微但又不失宏观,有学习到。

10分钟前
  • 蛋神.
  • 力荐

解说词太“中西合璧”了,有点不伦不类。不过考虑到是天猫出品的,也就释然了。软广味道的纪录片,也还是不错的,毕竟承载了些许情怀在里面。可以坚持下去多出一些,是个回忆。

11分钟前
  • MiyaYu
  • 推荐

有些产品注定要消失,想要活下去不过是资本的挣扎

16分钟前
  • 荷風
  • 推荐

老字号生生不息的“神奇”传承和创新,通过这份厚重的历史挖掘中华商业文化的根本,引发年轻人对于当代生活的思考。

18分钟前
  • torakentai
  • 推荐

解说词很接地气,但有点太接地气,有些地方可以不夹杂英文可以更好的表达。有点像更高端的广告,但内容看着还是挺有意思。

23分钟前
  • 殊聿
  • 推荐

看了第一集热血杭帮,大概是浙江的甲胄、龙井、丝绸、铜艺。古中国大多有行业而少品牌意识,这里的“老字号”待斟酌。片子立意就是要用年轻世代的意志去改造老字号,这种精神本身虽然好像没错,但或许真的就错了。生生不息绝不是与时俱进。

27分钟前
  • 丛二
  • 还行

对老字号自己来说是传承和创新,但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初次或再次认识的新鲜。老字号需要用容易亲近的方式让别人更了解自己,他们自己也需要去更了解别人

32分钟前
  • 零零发
  • 推荐

如果没有造纸术,世界文明怎么传承。还是中国人最牛逼。顺便说一句,折纸是和数学和几何有很大的关系。还是中国人牛逼

33分钟前
  • 冴木
  • 推荐

真业余

34分钟前
  • 一只野生叮当猫
  • 很差

雷神那儿过来的。果然整活有点多,呈现有点散。

38分钟前
  • 被诅咒的守夜人
  • 推荐

跟广告一样,很多东西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

39分钟前
  • 输入昵称
  • 还行

比广告拍的强一点。

40分钟前
  • 思想废物。
  • 还行

现如今,正如韩少功说,文化差不多变成了经济。一方面是品牌经济,是物质的文化异态;另一方面是明星文化,是文化的物质异态。

41分钟前
  • 就叫我铿爷吧
  • 还行

天猫你赢了,还没看完就买了西泠印社和鲁味斋的东西!

44分钟前
  • 好吃卤面不好找
  • 推荐

其实可以不用这种网红标题不明所以海报点到即止过场,深入细说的!有几集新老冲撞,老一辈有情怀有干实事的态度,年轻一代注重包装和营销,在吐槽老法师较真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再过百年会是啥样,反正不该是现在这样的,真就是细节决定成败啊!有几集不错,比较喜欢徽州那集,实在;上海部分讲了龙凤旗袍、老庙黄金和古今内衣,配合同集的扬州谢馥春香粉,嗲……老字号能流传至今自有门道韵味,拍成这样还是可惜了,但一想是天猫出品其实就是大型软广也就不错了……文案感觉是写人生一串的作者,这种比较潮的文风用在老字号上有点过于俏皮但当广告至少给年轻人推广了,但还是噱头成分更高一些【早餐纪录片】

46分钟前
  • loveless fancy
  • 还行

怎么说呢?有些老品牌的消失是你拦不住的。

50分钟前
  • 李湘
  • 推荐

已经知道以后去各个城市打卡应该去哪里了

55分钟前
  • 顾墨
  • 推荐

这是……天猫旗舰店的宣传片?浅浅掠过,杂烩文案和浑厚的配音有点搭不上,当听到buff,OG的时候我就在想,打游戏的人会看这片吗?还是我太孤陋寡闻了呢?!需要通过老字号来认识这些与时俱进的表达?

58分钟前
  •  ̄へ ̄
  • 还行

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老手艺要代代传

60分钟前
  • 因扎吉在看片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