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

HD中字

主演:张国荣,张丰毅,巩俐,葛优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9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霸王别姬 剧照 NO.1霸王别姬 剧照 NO.2霸王别姬 剧照 NO.3霸王别姬 剧照 NO.4霸王别姬 剧照 NO.5霸王别姬 剧照 NO.6霸王别姬 剧照 NO.13霸王别姬 剧照 NO.14霸王别姬 剧照 NO.15霸王别姬 剧照 NO.16霸王别姬 剧照 NO.17霸王别姬 剧照 NO.18霸王别姬 剧照 NO.19霸王别姬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霸王别姬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段小楼(张丰毅)与程蝶衣(张国荣)是一对打小一起长大的师兄弟,两人一个演生,一个饰旦,一向配合天衣无缝,尤其一出《霸王别姬》,更是誉满京城,为此,两人约定合演一辈子《霸王别姬》。但两人对戏剧与人生关系的理解有本质不同,段小楼深知戏非人生,程蝶衣则是人戏不分。 段小楼在认为该成家立业之时迎娶了名妓菊仙(巩俐),致使程蝶衣认定菊仙是可耻的第三者,使段小楼做了叛徒,自此,三人围绕一出《霸王别姬》生出的爱恨情仇战开始随着时代风云的变迁不断升级,终酿成悲剧。©豆瓣夏老师的日记谁说理科生不懂爱情 电影版我的美女老板贺顿的小可乐自闭也有爱(美版) 第一季燃烧吧少年海魂(1958)黑客(普通话)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头文字D第五季我是传说民初奇人传摩登仙履奇缘(粤语)大冰小将百鬼幼儿园第一季满足第一季预知笔记本便·当夏利特医院第二季掌中之物铁拳男人国语下落不明头牌特工路易不容易 第五季失常蔡李佛拳国语成长的烦恼第五季大浪淘沙[1966]若是一个人我的左脚父母的婚事(戏曲豫剧)男孩2015愿此刻永恒 Next Season暗杀游戏辛亥革命粤语叶落情未了玉女嬉春当代奸雄大智若愚1994春来枕星河淘气农女深夜食堂2午夜凶铃2人类宇宙小子爱找茶

 长篇影评

 1 ) 《霸王别姬》:拉片+极简主义评论

1993年陈凯歌导演的这部《霸王别姬》是目前为止唯一一部赢得金棕榈奖的华语片。本片的剧本质量甚高,情节编排纵横交错,层层相扣,非常复杂,各种隐喻象征交织在一起,融为一炉,堪称奇观。看罢本片,观众会得到强度很大的充盈感,观影过程中更是由于剧本编排的四通八达而实现对细节的举一反三,已经过去的情节并未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印象消退,后面的情节又极好地照应前面并且四平八稳地进行。

下面这个拉片过程纯属个人观点,经验不足,注意力偶有不集中之处,纰漏是明显的。当中提到的这些情节点基本上是按照它们在故事结构中的作用划分的,所以有长有短,也许一段跌宕的故事起承转合很多,但是在故事结构中起一个共同的作用,这种情况下我把它们算做同一个情节点。

影片开始。开场和结尾是倒叙之后的前后呼应,十二年后再重逢,然后一个小戏中戏,张国荣像虞姬一样自刎。开头这一段点中二人分别的时间(1)和四人帮对二人的迫害(2),暗示二人的痛苦经历(A)。一束追光很艺术地让画面周围变黑,从现实过渡到有时空感的遥远年代。

(1)(2)->(A,二人的痛苦经历,是为本剧主题)

开场字幕过后,灰白色画面下小豆子娘带着小豆子走着去看戏。一个轻浮的男人摸脸的动作(3),一句“臭婊子”(4)暗示小豆子娘的职业(B)。

(3)(4)->(B,小豆子娘的人物性格)

小豆子娘抱孩子看戏。喜福成戏班露天表演,师傅带着一帮小孩。小癞子尝试逃跑(5)。师傅等人受到不明人士的欺负(C),这只是一系列欺负的开始。小石头大喊“我操你大爷”,表演拍砖(6)。小石头面对事件做出的反应(6)可以看作对小石头人物性格的交代(小石头的人物性格)。小癞子戏份没有重到必须交代人物性格的程度。不明人士称呼京戏表演为“下三滥”,他们和众人对于拍砖叹服(7),下一段师傅立即称呼拍砖为“下三滥”(8),一个快速小对比,有点讽刺意义(D)。

(6)->(小石头的人物性格)

(7)(8)->(D,一个小对比,讽刺)

师傅体罚小石头(9),表现了一个严师的形象(E)。

7:00

(9)->(师傅的人物性格)

小豆子的六指(10)和门口“磨剪子镪菜刀”(11),一个快速小呼应(F)。“怎么着都成,您别嫌弃我们”(12)和“都是下九流,谁嫌弃谁啊”(13),再次暗示小豆子娘的职业(G=B)。一个穿帮镜头:中间有一个六指的手部特写,是右手大拇指旁边多出一个指头。剩下所有的镜头都是左手小指旁边多出一个指头。

(10)(11)->(F,一个小呼应)
(12)(13)->(G=B)

“手冷,冻冰了”(14)和砍掉第六指(15)又是一个快速小呼应,和前面也能呼应上(H=F)。小豆子娘从画框左边走下,一个摇镜(pan)过去,小豆子娘没影了,一个引人遐想的镜头,美术指导(好像是陈凯歌老爹)强力插入门外雪花纷飞之镜头,平添寂寥沧桑之感,让人想起《末代皇帝》尊龙最后给小孩蛐蛐的那个摇镜。

(14)(15)->(H=F)

11:00

戏班里其它地方孩子骂小豆子是窑子里的(16),再一次暗示小豆子娘的职业(I=B),且是为描写小豆子和小石头情份之开端(J)。小石头招呼小豆子一起睡(17)。

(16)->(I=B)
(16)(17)->(J,小豆子和小石头的情份)

师傅一段"有人就有梨园行"的小独白(18),体现人物性格。小豆子练劈叉(19),充实人物传记,塑造人物性格。小石头替小豆子偷工减料并且挨打(20),塑造师傅性格的同时继续深化二人情份(K=J)。

(18)(20)->(师傅的人物性格)
(19)->(小豆子的人物性格)
(20)->(K=J)

冬夜小豆子挨体罚,念着霸王别姬的戏词进屋(21),裸睡于一处(22),点题(L)并深化两人情份(M)。两个清晨水边赤膊练戏的场景(23)表现了时间的流逝(N),背诵诫词(24),吊身段背戏词(25),丰富人物传记。注意三人背词情况的对比(O),熟练程度是不同的。这个场景中一个细节非常好,就是师傅质问小豆子“尼姑是男的还是女的”之时,近处焦点之外的小石头演出心急如焚的样子。

(21)->(L,点题)
(21)(22)->(M=J)
(23)->(N,时间流逝)
(24)(25)->(小石头的人物性格,小豆子的人物性格,小癞子的人物性格)
(25)->(O,一个小对比)

师傅打完小豆子的手,小豆子看着血迹斑斑的手心,听觉上给出磨剪子镪菜刀的吆喝声(26),小呼应(P=F)。小石头帮小豆子洗澡,小豆子首次提起枕席底下的三大子儿(27),既表现二人情分(Q=J),又为后面一个小呼应埋下伏笔。此处小石头告诉小豆子“就想自己是个女的”(28)。

(26)->(P=F)
(27)(28)->(Q=J)

借着听见门口“豌豆黄”的吆喝和小癞子想吃冰糖葫芦这件事(29),一个反应学戏辛苦的丰富人物传记的对比故事线(R)加入了。门口“冰糖葫芦”的吆喝(30),小癞子跑到门口,小石头以不许随便开戏班的门为由拉他回来,他说“门口有很多风筝”,门被打开,小癞子渐渐走到门口(31)。巧妙之处在于两点:剧本没有直接点出冰糖葫芦,或者干脆让小癞子喜欢吃豌豆黄然后给出“豌豆黄”的叫卖之声。剧本先给出豌豆黄,再给出小癞子认冰糖葫芦为最好吃的东西,然后给出“冰糖葫芦”的叫卖声,无疑比前者更加锦上添花;剧本没有令小癞子直接开门,而是选择他被拉回来,然后大家一起去开门,无疑更加合理,小癞子作为个人,又经常挨打,自然不敢轻易越过这个雷池,而大家一起上,人多胆大,门的打开就更合理了。

22:00

小癞子喊小豆子一起逃跑(32),小石头追出去之后,小豆子回身惆怅地说把三个大子儿留给他(33),京剧名角的马车(34),小癞子用小豆子的三个大子儿买了冰糖葫芦(35)。两个看似无关的情节点在此处被第三个情节点连成一套呼应(S),奇哉妙也。

(27)(29)(35)->(S,一个小呼应)

小豆子说憋了泡尿(36),名角的马车经过二人(37)。此处引出这位不露脸的角儿,剧本也把第一个和第二个马车的镜头隔开,这也是全剧穿插渗透无处不在的一个缩影。戏院经理首次出场,满嘴油腔滑调引着角儿进了戏院,两个小逃兵开始实实在在感受角儿的风范(38)。这个情节点既表现了戏院经理的人物性格,又为后面他介绍成名之后的段小楼程蝶衣进入戏院的桥段埋下伏笔,顺带着在这个充实人物传记的故事线当中起到指引核心内容,也就是二人被角儿的魅力打动的作用,可谓价值连城。

(38)->(戏院经理的人物性格)

二人随着大家鱼贯进入戏院,<霸王别姬>上演(39),点题(T)。随着霸王在舞台上威风八面的表演,二人先叫好(40),后流泪(41),其中"我什么时候才能成角儿"的自言自语实乃春秋笔法。小豆子尿了小癞子一脸(42),完成对(36)的呼应(U),意图不明。小豆子拉着小癞子回戏班(43),小癞子夸口不怕师傅的体罚(44),这是一个夸口,所以这个情节点将是日后小癞子自杀的伏笔,也将辅助完成二人对待学戏生活态度的对比(X)。

(39)->(T,点题)
(36)(42)->(U,一个小呼应)

正因为前面有多次体罚作为师傅的人物传记,此处的情节才显得非常心安理得。师傅体罚小石头,小石头喊叫(45),师傅追打小石头后,小豆子揽过全部责任,挨打之时一声不吭(46),这个点被强调了一下,给出一个对比(V)。小癞子吃下冰糖葫芦(47)。小石头愤而试图对抗师傅未果(48),为后来二人回访师傅的桥段做伏笔。小癞子自杀(49),注意(47)(49)给出一个穿插。戏台上一面假墙倒下,非常拉风地给出一阵尘土,衬托上吊场景的暴力美学。

(45)(46)->(V,一个小对比)
(44)(49)->(W,一个小呼应)
(43)(49)->(X,一个小对比)

至此,这个动用了21个情节点,起到丰富两个角色人物传记作用的故事线(R)结束了。

(29)~(49)->(R=小豆子的人物性格,小癞子的人物性格)

在此我把逃出戏班的经历作为人物传记的一部分而非阻碍人物达到目的的冲突构建,原因是个人觉得此处冲突尚未被提升到一个非常强烈的程度,人物就在这种阻碍面前屈服了。

31:00

师傅讲戏,点出“人敌不过天命”“从一而终”“自个儿成全自个儿”等主题(50)。这个主题其实还起到提醒观众注意戏曲和剧情的联系的作用,也就是“戏中戏”,所以此处较为明显地将主题给出,不会像一般的剧本那样会显得过火。师傅和戏院经理一番对话(51),集中表现了二人的性格,特别是戏院经理趋炎附势欺软怕硬的形象得到非常立体的描绘。小豆子演唱《思凡》再次犯错(52),小石头用烟斗虐小豆子的嘴(53),小豆子突然开窍,背对了唱词(54)。此处不仅告诉观众,小豆子已经学到技能,同时丰富了对他和师兄关系的刻画。


(50)->(Y=T,点题)
(51)->(师傅的人物性格,戏院经理的人物性格)
(25)(52)(54)->(Z,一个小呼应)
(52)(54)->(小豆子的人物性格)
(53)->(AA=J)

小豆子在台上扮虞姬,风光无限,张公公在台下对他指指点点,非常欢喜(55)。师傅领赏(56)。师兄弟二人玩弄张公公府上一把真剑,戏院经理过来提醒他们注意安全(57)。此处的这把剑将成为一连串记忆的载体,这个情节点也将和后面的几个形成一串呼应,效果极佳。小豆子被点中接受张公公"临幸"(58),小豆子帮小石头舔伤口?(59)小豆子被背走(60)。

(59)->(AB=J)

张公公纠正小豆子对年代的说法(61),给出时间,刻画人物性格,真乃妙笔生花。小豆子对着张公公解衣撒尿,呼应之前的情节,此情此景激发了张公公的"占有欲",他将小豆子逼到炕上猥亵成功(62),镜头摇至墙上的春宫图。小豆子恍惚走出张府,见到弃婴,师傅提出他的宿命论,小豆子耳边回响磨剪子磨刀的吆喝声(63),这个呼应非常绝妙。

(61)->(AC=N,时间流逝)
(61)(62)->(张公公的人物性格)
(62)->(小豆子的人物性格)
(36)(42)(62)->(U,一个小呼应)
(63)->(AD=T,点题)
(11)(26)(63)->(AE,一个小呼应)
(63)->(小豆子的人物性格)

45:00

集体照,照相师让大家集中注意力(64)。相机拍照的声音过后,一个精致的衔接,蝶衣和小楼西装格履(65)。爷们儿们可算长大成人了。学生游行,反对割让华北,热情高涨(66)。师兄弟坐在洋车上和戏院经理聊天叙旧(67)。三人说道第一次联合上台是张公公堂会(68),提到了剑,说不知道卖到哪儿去了(69)。

(65)->(AF=N,时间流逝)
(66)->(AG=N,时间流逝)
(67)->(AH=J)
(67)->(AI,戏院经理的人物性格)
(55)(68)->(AJ,一个小呼应)
(57)(69)->(AK,一个小呼应)

二人走进戏院之时,戏院经理捧角,旁边给出"冰糖葫芦"的吆喝声(70),刻画人物性格之余还呼应了一把,向小癞子致敬。袁四爷登场了(71)。蝶衣为小楼勾脸(72)。二人精彩的演出过程中,戏院经理捧四爷(73)。后台卸妆,二人情分微妙(74)。四爷送礼(75),戏院经理继续捧(76)。四爷讲戏(77),小楼换衣服(78),四爷继续讲虞姬(79),四爷讲霸王,说霸王亮相回营见虞姬应该走七步而不是五步,小楼演的霸王是黄天霸(80),突出体现了他的戏曲功底。四爷邀请二人喝酒谈戏(81),小楼拒绝(82)。注意(77)(79)与(78)(82)的穿插。四爷走人。蝶衣说了一句慢走(83),体现出他对懂戏之人的尊敬,为日后那位日本兵埋下伏笔。

(70)->(戏院经理的人物性格)
(30)(70)->(AL,一个小呼应)
(72)(74)->(AM=J)
(73)(76)->(戏院经理的人物性格)
(77)(79)(80)->(四爷的人物性格)

小楼到了花满楼,点名要菊仙。一段非常小说式的描写给出小楼和一个妓女的对话,"头牌""高枝""楼上"这些象征凑成一个小系列。菊仙跳楼(84),显示其刚毅的性格,并暗示二人已认识一段时间。此乃一个快速的人物传记,让后面二人结婚之事更加合理。小楼提亲,菊仙以为是替她开脱,没当回事,小楼认真地把酒喝掉,故事节奏放慢表示严肃认真,菊仙接受求婚,也把酒喝掉(85)。

(84)->(菊仙的人物性格)
(84)->(AN,小楼和菊仙的情份)

60:00

蝶衣谈起花满楼小楼打架并和菊仙相好一事,非常嫉妒,又讲到师傅所说的从一而终(86),小楼说戏和人生不能混淆(87)。照应主题的同时,开始出现二人性格的碰撞和冲突。菊仙赎身,老鸨提到了窑姐是她一辈子的命(88)。蝶衣谢幕,四爷再送横幅(89)。观众热情鼓掌,此时他们已经是京城的名角了。

(86)->(AO=J)
(50)(86)->(AP,一个小呼应)
(87)->(AQ=T,点题)
(87)->(AR,蝶衣与小楼的性格冲突)
(88)->(AS=T,点题)
(75)(89)->(AT,一个小呼应)

菊仙再一出场,衣着服饰比先前的窑姐时代朴素很多。她委屈地告诉小楼,花满楼不留结婚的人(90)。她非常带有自尊地主动把自己赎了出来,然后把自己扮成弱者,慌称被花满楼赶了出来,博得小楼同情,从而快速获得名份,颇具城府。后面有人说的一句"这妞真厉害"证实了这一点。蝶衣与菊仙见面,摔门而入(91)。菊仙要"堂堂正正进段家的门"(92)。蝶衣摔门而出,讽刺菊仙洒狗血,讽刺小楼是黄天霸(93)。蝶衣告诉小楼去四爷家,求小楼别走,小楼不听(94)。

(90)(92)->(菊仙的人物性格)
(91)(93)->(AU,蝶衣与菊仙的性格冲突)
(80)(93)->(AV,一个小呼应)
(94)->(AW,蝶衣与小楼的性格冲突)

四爷拿出一对珍贵的羚子恭候蝶衣(95)。蝶衣为两个孩子盖被,想起当年(96)。

(75)(95)->(AX,一个小呼应)
(81)(95)->(AY,一个小呼应)
(22)(96)->(AZ,一个小呼应)

72:00

四爷说观音集阴阳于一身,欢喜无量(97)。宝剑再次出现(98)。四爷请求蝶衣做红尘知己(99)。二人夜间唱戏(100)。蝶衣拔剑,四爷大声告诉他这把剑是真家伙(101),与结尾呼应。日本兵出现(102),暗示时间。蝶衣口红模糊(103),不言自明。拿着剑进入婚宴,让小楼辨认,菊仙递酒,蝶衣说“多谢菊仙小姐”(104)。蝶衣看了墙上二人的照片(105),宣布不再和小楼合作(106)。

(57)(69)(98)(101)->(AK,一个小呼应)
(83)(94)(100)->(BA,蝶衣的人物性格:对懂戏之人的态度:四爷)
(102)->(BB=N,时间流逝)
(83)(94)(100)(103)->(BA,蝶衣的人物性格:对懂戏之人的态度:四爷)
(57)(69)(98)(101)(104)->(AK,一个小呼应)
(65)(105)->(BC,一个小呼应)

蝶衣走出,日本兵进城,顺利过渡到蝶衣给日本人唱戏的情节,非常自然。蝶衣唱<贵妃醉酒>,四爷和日本人在台下看,周围满挂日本国旗(107)。小楼说蝶衣把眉子勾得立起来(108)。演出过程中传单飘落,别人退场了,蝶衣演唱照旧(109)。日本人穿着小楼的戏衣(110),蝶衣演出,灯光熄灭又恢复(111),汉奸蛮横对待小楼(112)。四爷带头鼓掌(113)。日本人鼓掌(114),为日后蝶衣单独给日本人唱戏埋下伏笔。小楼气愤当头,把茶壶砸向汉奸(115)。这里能看出二人对待日本人的态度的不同。

(71)(89)(107)(113)->(BD,一个小呼应)
(72)(108)->(BE,一个小呼应)
(109)->(蝶衣的人物性格)




蝶衣马上要去给日本人唱戏,暗示小楼被日本人抓起来了(116)。戏院经理出面解释一下跳过的剧情(117)。菊仙出场,蝶衣又把外套脱下,菊仙当即搬把椅子坐下(118),此情节点一剑双雕,妙哉。菊仙同意在蝶衣救出小楼之后回花满楼(119),这个冲突以菊仙的妥协作为结束。

(115)(116)->(BF,蝶衣与小楼的性格冲突)
(116)->(BG,蝶衣的人物性格:对懂戏之人的态度:日本人)
(116)->(BH=J)
(117)->(BI=N,时间流逝)
(118)(119)->(BJ,蝶衣与菊仙的性格冲突)
(118)->(菊仙的人物性格)

蝶衣给日本人唱<牡丹亭>,日本人听得津津有味(120)。小楼被放出,蝶衣说有个叫青木的日本人是懂戏的,被小楼唾弃(121)。日本人列队,处决犯人(122)。婚礼,洞房(123)。蝶衣与四爷吃饭(124)。

(121)->(BK,蝶衣与小楼的性格冲突)
(116)(121)->(BG,蝶衣的人物性格:对懂戏之人的态度:日本人)
(123)(124)->(BL,一个小对比)

90:00

蝶衣替四爷勾脸(125)。小楼和菊仙憧憬幸福生活(126)。蝶衣吸大烟(127),小楼玩蛐蛐(128),不唱戏的日子两个人都堕落了。菊仙劝戒小楼不要玩蛐蛐,做正经营生(129)。

(72)(108)(125)->(BE,一个小呼应)
(83)(94)(100)(103)(125)->(BA,蝶衣的人物性格:对懂戏之人的态度:四爷)
(127)(128)->(BM,一个小对比)
(127)->(蝶衣的人物性格)
(128)->(小楼的人物性格)
(129)->(菊仙的人物性格)
(129)->(BN,小楼和菊仙的情份)

二人拜会师傅,师傅回顾历史,给他们以训诫(130)。菊仙来顶撞师傅(131)。菊仙与小楼争吵,借以给出菊仙怀孕的讯息(132)。师傅带徒弟,猝然离世(133)。披麻带孝之际,遇到小四儿,他提到了师傅当年说要成全自个儿的话(134),这是一个重要的点,就此引进一个日后将要在意识形态方面给他们以冲击的角色。

(48)(130)->(BO,一个小呼应)
(130)->(师傅的人物性格)
(131)->(BP,菊仙和师傅的性格冲突)
(131)(132)->(BQ,菊仙和小楼的情份)
(18)(133)->(BR,一个小呼应)
(134)->(小四儿的人物性格)
(50)(134)->(BS,一个小呼应)

102:00

披麻带孝和欢庆日本投降两种情绪交织,非常有意境。二人为了新生命的降临做准备(135)。蝶衣唱戏,周围的国军显出非常没有教养的姿态,频繁用手电晃他,满嘴下流话(136)。这里反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冲突,作为侵略者的日本人和地主阶级的四爷是懂戏的,作为自己人的国军是庸俗的,蝶衣作为一个戏痴,在道德和艺术之间进行抉择之中,一辈子迷失了自我。菊仙让四儿去找戏院经理(137),可见她对蝶衣还是有怜惜之心的。小楼走出,对国军好言相劝(138),国军占领道德制高点和小楼打起来,小楼骂道“我操你大爷”(139)。菊仙在乱军之中流产(140),同时国军将蝶衣抓走(141)。首先,两个人与环境抗争的结果交织体现,在这一桥段里推出一个高潮;然后,人和环境的冲突是重要的,当环境变了之后,不仅带出人物和新环境的冲突,同时再追加一层由于旧环境的影响,或者与人物和旧环境的关系相干的,由新环境所不容的冲突。层次感在此处顿时鲜明异常。

(107)(136)->(BT,一个小对比)
(138)->(BU,蝶衣和小楼的情份)
(6)(139)->(BV,一个小呼应)
(140)->(小楼的人物性格,菊仙的人物性格)
(141)->(小楼的人物性格,蝶衣的人物性格)

菊仙劝说小楼不要继续和蝶衣唱戏(142)。小楼和戏院经理到四爷家请求四爷出面就蝶衣,四爷提出霸王亮相回营究竟应该走几步(143)。菊仙拿着剑来到四爷府上,要挟四爷,如若不救蝶衣就把他告发为汉奸(144)。菊仙给蝶衣传话,说小楼的孩子没了,是他们在一起唱戏的报应(145)。法庭上,四爷痛斥检察官“淫词艳曲”之说(146)。蝶衣拒绝假证,坚称是主动参加日本人的堂会(147)。四爷离去,法庭释放了蝶衣(148)。 蝶衣和四儿为国军司令官表演《牡丹亭》(149)。

(80)(143)->(BW,一个小呼应)
(57)(69)(98)(101)(104)(144)->(AK,一个小呼应)
(144)->(BX,菊仙和小楼的情分)
(144)->(菊仙的人物性格)
(146)->(四爷的人物性格)
(116)(121)(147)->(BG,蝶衣的人物性格:对懂戏之人的态度:日本人)

蝶衣吸大烟,戏院经理把一封家书烧掉,撕毁一把扇子,片中提示这是惯常做法(150)。蝶衣自然是不知道父母是谁的,所以这是一个突出体现人物性格的桥段。小楼和蝶衣再会,派四儿把宝剑交给小楼,此时小楼在卖西瓜(151)。共产党兵临城下(152),小楼说“他们别瞎闹,闹哄急了照打”,四儿在旁边听到了这句话,戏院经理说四爷不管哪朝哪代都是爷(153)。他们与张公公在街边重逢,张公公此时已成算命先生(154)。共和国建立,戏院里红旗飘飘(155),蝶衣唱戏刺花儿,台下解放军战士竟热烈鼓掌(156),随后唱起解放军军歌,四儿在一旁看了,内心澎湃(157)。蝶衣戒大烟(158)。小楼等人在批斗会上,四爷被批斗,呼应前文(159)。四爷被带走,小楼本欲站起来说真话,后来被旁边的菊仙按住不让站起来(160)。此处本质上是人物和环境的一个冲突,是周围环境与他的性格不合时他所作出的反应。四儿是人群中喊口号的先进分子(161)。小楼嘟囔:就这么把袁四爷毙了?(162)四儿徜徉在共产党人的海洋中,逍遥自在(163),他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

(150)(158)->(蝶衣的人物性格)
(152)->(BY=N,时间流逝)
(55)(154)->(BZ,一个小呼应)
(107)(136)(156)->(BT,一个小对比)
(153)(159)->(CA,一个小呼应)
(160)(162)->(小楼的人物性格)
(157)(161)(163)->(四儿的人物性格)
(57)(69)(98)(101)(104)(144)(151)->(AK,一个小呼应)

130:00

小楼帮蝶衣戒大烟,蝶衣烟瘾发作,把墙上的相框打碎,蝶衣骂道“我操你大爷”(164),这是他当年从自己师哥口中听来的脏话。菊仙进屋,蝶衣嘟囔:水都冻冰了(165)。以上两个堪称挖坟级别的呼应。四儿唱着“解放军的天是晴朗的天”进屋(166),说自己开会去了,被菊仙打了一巴掌(167)。至此,编导终于让我们等来了先前情节开花结果的这一天,前面对于半途出场的这位四儿,人物性格塑造的工作可以说进行的非常紧凑,争分夺秒,为的就是这一刻。到这我们终于开始看到了一个接受了无产阶级思想的革命小将和这几位主角性格上的矛盾。各位师兄师弟来看望蝶衣(168),大烟的事情就告一段落了。

(65)(105)(164)->(BC,一个小呼应)
(164)->(CB=J)
(6)(164)->(CC,一个小呼应)
(14)(165)->(CD,一个小呼应)
(166)->(四儿的人物性格)

开会场面。蝶衣阐述自己对现代戏这身行头的意见,四儿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提出反对意见,蝶衣说京戏是“无声不歌,无动不舞”。菊仙走进会场。四儿迅速将美学问题上纲上线到政治问题,蝶衣训斥他说的是两码事,说他放肆。小楼从中调停。四儿让小楼说说。菊仙从中打断,给他伞,暗示他小心说话(169)。小楼说只要是西皮二黄就是京戏,还在蝶衣腿上拍了一下(170)。戏院经理不改他油嘴滑舌的性格,坚决拍新社会马屁(171)。四儿和蝶衣激烈冲突,四儿走人(172)。

(169)->(CE,蝶衣和四儿的性格冲突)
(169)->(菊仙的人物性格)
(169)->(CF,菊仙和小楼的情分)
(170)->(小楼的人物性格)
(170)->(CG=J)
(171)->(戏院经理的人物性格)
(172)->(CH,蝶衣和四儿的性格冲突)

137:00

戏台后台蝶衣四儿同时扮虞姬,原来早就决定由四儿替代蝶衣。小楼本来决定不唱,后来在思想斗争之后,决定屈服于环境,上台和四儿演出,由蝶衣亲自把辔头给小楼戴上(173)。菊仙给蝶衣披上行头,蝶衣转身说“多谢菊仙小姐”(174)。师兄弟二人隔着房门发生争吵,小楼走后,蝶衣走出,将院子里晾着的戏服烧掉(175)。

(173)->(小楼的人物性格)
(173)->(CI=J)
(104)(174)->(CJ,一个小呼应)
(175)->(CK,蝶衣和小楼的性格冲突)

文革前夕,广播当中给出文革开始的决定(176)。在广播的背景声音中,蝶衣走到小楼家,见小楼和菊仙将很多纸质资料烧掉,用沾了“四旧”的酒杯喝酒并砸碎酒杯,酒过三巡,二人退至床上云雨,蝶衣离开(177)。对小楼的单独批斗,宝剑再次出现,戏院经理和四儿证明小楼说过“共产党来了照打不误”的话(178),此时四儿的服饰是典型的红卫兵。批斗会上小楼被要求拍砖,要求交代旧社会时候的行径,包括逛妓院娶妓女(179)。此处人物和环境的冲突,本质上和国军以汉奸罪把蝶衣抓走的桥段是一样的。小楼被游街,蝶衣跑来为他勾脸(180)。二人被游街,小楼被迫“揭发”蝶衣(181)。小楼把宝剑扔到火堆中,菊仙把剑抢救出来(182)。蝶衣站起揭发小楼和菊仙,说这一切都是报应(183)。小楼被迫和菊仙划清界限(184)。

(176)->(CL,时间流逝)
(177)->(小楼的人物性格,菊仙的人物性格,蝶衣的人物性格)
(57)(69)(98)(101)(104)(144)(151)(178)(182)->(AK,一个小呼应)
(178)->(CM,戏院经理和小楼的性格冲突)
(178)->(CN,四儿和小楼的性格冲突)
(180)->(CO=J)
(181)(184)->(小楼的人物性格)
(182)->(菊仙的人物性格)
(183)->(蝶衣的人物性格)
(145)(183)->(一个小呼应)

163:00

菊仙最后与蝶衣见一面,穿着新衣服悬梁自尽,背景音乐是现代样板戏(185)。四儿捧着当年四爷送给蝶衣的见面礼,吟唱《霸王别姬》(186)。红卫兵一身正气向他走来,想必没有好结果。十一年后,蝶衣和小楼最后一次共同走台(187),唱起虞姬意欲拔剑自刎的桥段,小楼说唱不下来了,然后二人回忆起当年小豆子练习《思凡》的情景,蝶衣又一次念错(188)。继续排练最后这个桥段,一个意味深长的蝶衣的特写,蝶衣人戏一体,拔剑自刎(189)。小楼回身失声喊叫蝶衣的名字,又轻声叫了一声小豆子,背景音乐是“歌唱祖国”(190)。影片结束。

(185)->(菊仙的人物性格)
(169)(185)->(CP,一个小呼应)
(75)(186)->(CQ,一个小呼应)
(187)->(CR,时间流逝)
(25)(52)(54)(188)->(Z,一个小呼应)
(101)(189)->(CS,一个小呼应)
(57)(69)(98)(101)(104)(144)(151)(178)(182)(189)->(AK,一个小呼应)



粗略地过一遍情节之后,我们可以看到190个情节点讲述了97个结构基础(由字母标示),这些结构基础以错综复杂的情节点编排作为工具,坚实地搭起了整个剧本,其中每一个情节点都不忘呼应上文或者为下文伏笔。这是一个典型的传统经典剧本的格式,而情节编排显然比一般的经典剧本要复杂得多,这是本剧最为出彩的地方。

经典剧本的戏剧属性体现在人物和情节两方面,人物的核心是性格,情节的核心是冲突。人物性格实际上就是周围环境在人物身上所施加的影响。人和环境之间的冲突又是情节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物性格和情节冲突有时候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界限难以分清。从北洋政府时期到文革结束,环境经历了一系列不停的变迁。人和环境的冲突是重要的,当环境变了之后,不仅带出人物和新环境的冲突,同时再追加一层由于旧环境的影响,或者与人物和旧环境的关系相干的,由新环境所不容的冲突。层次感在此处顿时鲜明异常。剧本当中常以特殊环境的特殊事件作为实实在在与人物发生冲突的物件,比如文革时期的批斗会。那么人物之间呢?人和人之间可以有冲突,人和别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有冲突。

这部戏的剧本是经过精雕细琢的,每一个桥段在完成自己职能的基础上都非常出彩。桥段之间的衔接也都经过了精致的处理。把所有塑造人物性格的桥段串起来,我们可以对人物在剧中的经历略知一二。

蝶衣是个戏痴,对于爱戏懂戏之人都怀有敬佩之情,心里待他们为知己。理想主义式的死板贯穿始终,绝不轻易向环境妥协,最终无力支撑,以死谢幕。戏班老爷一句“你可真入了化境了,雌雄都不分了”正是他一生的缩影。((19)(24)(25)(29)~(49)(52)(54)(62)(63)(83)(94)(100)(103)(109)(116)(121)(125)(127)(141)(147)(150)(158))

小楼对人生和唱戏之间的界限分得非常清楚,这个性格是作为蝶衣的对比而存在的。他对于蝶衣爱恨交加,也对环境有过屈服。虽然一路走来挫折不断,但是他是最现实的一个角色,情绪一直较为平稳,性格不突兀不鲜明。((6)(24)(25)(128)(140)(141))

菊仙是一个刚毅并且有一定城府的女人。作为一个出身青楼的女人,她也许是剧中唯一一个自始至终为自己的良心做人的角色。经过如此多的大风大浪,最终没能拗过环境,悬梁自尽。既是和前面她自己的经历的对比,也是她人物性格的清晰写照。((84)(90)(92)(118)(129)(140)(141)(144))

前期塑造好人物性格之后,后面就剩下强化这些性格的任务了,编剧本的时候将他们的举动编得符合人物的性格就好。剧中人物的关系几乎是人物性格刚刚被塑造好便开始进行了,主要是蝶衣和小楼之间复杂的感情,以及剧中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它们交错出现,让故事紧凑有力,让观众过足了戏瘾。

剧中的情节点完成了一系列的呼应和对比,它们让这个剧本的复杂程度变得登峰造极,要求编导有一以贯之的注意力,是非常耗费能量的,能做到如此程度甚是不易。

作为侵略者的日本人和地主阶级的四爷是懂戏的,作为自己人的国军和解放军是庸俗和不懂戏的,蝶衣作为一个戏痴,在道德或者政治和艺术之间进行抉择之中,一辈子迷失了自我。他是剧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角色,因为他与环境之间的抗争最为强烈。一个饱经沧桑的戏院,周围挂过日本,民国,共和国时期等等很多的旗帜和条幅,见证了时代的变迁((73)(107)(136)(155))。一把宝剑,几易其手,是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连接物((57)(69)(98)(101)(104)(144)(151)(178)(182)(189))。

戏院经理的油嘴滑舌趋炎附势,四爷的梨园功底和飘飘欲仙,四儿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也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中戏院经理作为一个配角,对于他的性格特点的描摹刻画是很多的,基本上每一个桥段都能找到,原因在于他和主角们比起来处在低位,在故事当中处在略为弱势的地位,即使他的性格和主角们比起来实属迥异,多说几句,多表现一点他的性格也并不会伤害那场戏的主要矛盾,毕竟主要矛盾还是由比戏院经理更强势的主角们来体现的。

小癞子并非主要人物((5)),多安插他一个人物在剧中对于主线故事没有根本性的影响。为什么编剧要加入这个角色?为了衬托小豆子小石头学戏之艰辛?还是为了有一个人能带着小豆子有一趟出走喜福成科班的经历,帮助塑造小豆子的性格?不能否认,有了小癞子这个角色,这出戏更加生动了。妙笔。值得思索和借鉴。

说到本片的最终效果,简单说来,有一系列值得注意的地方。朦胧的灯光色彩在片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屡屡暗示了场景的情绪和气氛。开场小豆子娘抱孩子出来之后镜头是灰白的,后来师傅一边打小石头的时候画面就一边变成彩色的了,这个过渡来得很隐蔽。片中的语言非常精彩,京腔京韵味道十足,同时它们让那些略显次要的情节点保持了最大程度的趣味,不至于让观众兴致降低,同时对于情节点的衔接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本片的剪辑和节奏控制是有所欠缺的地方,剧中偶有衔接不上之处,也有故事讲述过快和过慢的部分,影响了影片的整体效果。

 2 ) 《霸王别姬》里的角色众生相

1. 小癞子

这个从电影一开篇,就在逮机会逃跑的小孩,一句“小癞子又跑了”,道尽了他是个逃跑的惯犯。

随着戏班剧情展开,我们会看到小癞子的日常,就是没完没了的犯错,无穷无尽的挨打。

小癞子,就是那种资质较差,童心未泯,有点调皮捣蛋的孩子,所以他挨得打比谁都多,逃跑的心思比谁都强。(除了小豆子)

他不爱唱戏,总向往外面的世界,可他的人身自由不属于自己,冰糖葫芦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最高向往。

说到童心和自由,戏班其他孩子又何尝不是呢。当小癞子引诱大家打开院子的大门,一瞬间所有孩子都呆住了,眼前五颜六色的风筝如同美丽的幻象。

门内孩子们眼里是深深的渴望,却不敢违背规矩踏出门槛一步。这一刻,门内外孩子们的童年,对比是如此强烈。

小癞子偷了小豆子枕头底下的仨大子儿,吃上了糖葫芦,舍不得吃完的,小心翼翼揣在怀里。

看戏的时候,小癞子哭了,原来台上的角儿那么风光,工夫那么好,资质愚钝的自己跟成角儿之间,隔着多么遥远的距离啊,只剩下无数顿的痛打。

扪心自问,自己真能有成角儿的一天吗?

小豆子拉他回戏班,他也乖乖跟着,只把借口推到小豆子身上,说自己一点都不怕。一如既往的虚张声势,透着深不见底的心虚。

终于回到戏班门口,见到人,一瞬间腿都吓得抖动。

眼看师父要把小豆子打死了,这次犯的错太大,恐怕真的要被打死了。

成角儿无望,挨打的日子仿佛没有尽头,眼前只怕就有一死。

匆匆吃完怀里的糖葫芦,也算没白来世上一遭,自行了断去吧。

小癞子就像我们生活中那些被揠苗助长的孩子,那些不被接受的、长期被暴力的学渣孩子。

他是《飞越疯人院》的主角,不能被“规矩”框住,只好走向灭亡。

2. 关师父

戏班在天桥演戏,小癞子逃跑,紧接被关师父被地痞刁难,说演的是下三滥的玩意儿,关师父束手无策只能求饶。

小石头拍砖解了围,戏班也得了赏钱,可回头就被关师父一顿打,理由是戏没演好,拍砖是下三滥的玩意儿。

孩子们起哄开了大门,小石头拦都拦不住,关师父却狠狠打他,说是他开门放人,戏班里不需要讲理,关师父就是最大的理。

小豆子回来,主动求打却不求饶,关师父威严受损,更是往死里打,气头上大刀一挥,要不是小石头躲开了,也就当场没了命,孩子们的命都是关师父的财产。

张公公看中了小豆子,关师父也心疼他,想让小石头跟着去,但也只能妥协,用小豆子的身子换来戏班的成功。小豆子执意要捡婴儿,因为内疚,只好随了他。

戏班总算成功了,合影的时候每个人都笑得很开心,就像是一家人,关师父也会慈爱的摸摸小豆子的脸,一日为师,终身如父。

小楼和蝶衣闹翻,沉迷玩乐不再唱戏,关师父急了,急他们浪费一身好工夫,白白糟蹋了京戏,召他们回来好一顿教训,用小时候的回忆点醒他们和好。

关师父走的时候,还在给戏班的孩子们教戏,白发苍苍的盖世英雄,亮相完毕,轰然倒地。

关师父的一生,京戏是他的饭碗,也是他的挚爱,徒弟是赚钱的工具,也是他的孩子。

他是《百鸟朝凤》的老师傅,是传统师徒制里的严师,中国传统技艺靠着他们一代一代手手相传。他也是乱世中讨生活的底层百姓,披荆斩棘的创业者,戏班里的暴君。

3. 豆子娘/艳红

电影开始,艳红带着小豆子去戏班,遇到曾经的客人出手调戏,艳红憎恶的推开那人的手,她不想在孩子面前玷污自己母亲的形象。

艳红给小豆子的头脸包裹得严严实实,今天之后,孩子就会有全新的身份和生活,千万不要让旁人知道他的母亲是个妓女。

抱着孩子看戏,笑得开心,一帮小子们看着皮实阳光,今后儿子也会是这样,希望他离开污浊的环境,不用再假装成女孩,做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不是养活不起,实在是男孩大了留不住。”

年轻的妓女不懂事,不小心当了妈,在妓院养孩子怎么会容易,但母性总有一份不舍得。正因为不舍得,才没有扔掉,假装成女孩子掩人耳目,勉强养到这么大。对外人总要声称这个女儿乖,私下又总得教育孩子,你其实是男娃儿,可千万记住了。

孩子慢慢长大,性别藏不住,迟早会穿帮,过了懵懂的年纪,自己的身份也难以掩饰,迟早遭孩子恨。

如今儿子像个烫手山芋,留着对自己是负担,对孩子也无好处。多想留都留不住了,为自己,也为儿子,不如给他找一个新前程,贫苦人家还能送哪去,戏班是最好的选择,有机会自力更生,不用给人家做牛做马。

儿子是六指,班主怎么都不收,性暗示都没用,只好狠下心肠,切了多余的手指。蒙上儿子的脸,不忍看他的眼睛,也不敢让他看见自己的残忍。冻冰的手,不如此刻硬下的心肠更冷。

哭嚎着,流着泪,无情的母亲把孩子送进戏班,孩子疼痛的叫喊充耳不闻,看着他血手画押,无情的母亲瞪大惊惶的双眼。

脱下身上还算值点钱的斗篷,轻轻披在儿子身上,再回望一眼儿子的背影,狠心扭头快步出门口,匆匆消失在大雪中。这一去,要坚决,早已下定了许多日夜的决心,此刻母子缘分已到尽头。

艳红在电影开头被客人骂作臭婊子,只因艳红不受他调戏,“婊子认钱,翻脸无情”,可说到底不过逢场卖笑,皮肉生意,一场财色交易而已。口口声声婊子无情的客人,不过是想不出钱白占便宜罢了。

艳红是《法外情》的母亲,贫穷,身不由己,苦苦挣扎在泥沼。身为母亲,希望孩子可以拥有更好的人生,也想维护自己作为母亲的尊严和体面。对孩子无情的抛弃,是她们为数不多的路里,可以给孩子最好的选择。这样的母亲,道是无情却有情。

4. 张公公

失去重要能力的男人,也向往女人,所以张公公有女眷,小豆子到卧房时,张公公和女眷衣衫不整,怪叫玩乐。

失去重要功能的男人,也羡慕男人,所以张公公会娈童,小豆子想撒尿时,张公公把珍贵的玻璃樽拿给他当夜壶。

“现在是民国二十一年。”“不对!是大清宣统二十四年。”

封建王朝拿走了张公公重要的东西,赐给他权势富贵,这让他对王朝忠心耿耿,从身到心的忠诚。当时代交替,王朝覆灭,曾经拥有的面临失去,已经失去的却不能重新拥有。

面对过去,有悔,面向未来,是惧。镜花水月的交界处,只有虚空一场。

到头来,曾得到的终失去,早已失去的却永不能再回来。

张公公是皇权的附属品,亦是牺牲品,他没有家更没有自己,作为皇帝的家奴,皇宫没了,他便什么都没了,只剩一条老命如蝼蚁,苟延残喘。

小豆子的虞姬身上,有老年张公公向往的一切。虞姬对王的忠心,女性的美貌,男性的身体特征,优雅的身段唱腔,贫穷低贱的身份,柔弱可欺的年龄,青春年少的向往。

5. 袁四爷

都说袁四爷是个戏痴。袁四爷爱京戏,懂行,研究得透彻。可袁四爷只爱艺术吗?非也。

袁四爷看中人戏不分的蝶衣,把蝶衣当成虞姬再世,捧他宠他,用各种珍贵物件博他喜欢。

但物件并不是白送的,要拿蝶衣自己来换。从一开始,袁四爷就一遍遍用戏剧里的珍宝引蝶衣入府,其中隐含之意不言而喻。

“尘世中,男子阳污,女子阴秽,独观世音集两者之精于一身,欢喜无量啊”

“你我之间不言钱,那个字眼实在不雅,自古宝剑酬知己,愿做我的红尘知己吗”

不言钱,是不让蝶衣用钱买剑,因为四爷不缺钱,蝶衣只能用其他来换。所谓不言钱,只是一场单向选择的交换。不过是利用了蝶衣对宝剑的渴望,使四爷有机会用“钱”来换得蝶衣“自愿”做他的知己。

所谓知己,又可是真的艺术上的知己,属灵的?酒后院中对唱,步履摇晃,戏不成戏,只有蝶衣的悲伤与虞姬共存,看呆了四爷。事后抱剑离开的蝶衣,妆容失色,面目苍茫,如同当年离开张公公府时的小豆子。

如果说袁四爷因虞姬而钟情了蝶衣,他对蝶衣可是真情?蝶衣与小楼闹翻后,曾与袁四爷厮混,当蝶衣以汉奸罪被捕,四爷眼中没有丝毫担心。这段其实有小楼被捕蝶衣的表现做了对比,菊仙来之前,蝶衣已经急着救人,菊仙来后,蝶衣气得是菊仙没照顾好小楼看他被抓,只是装样拿拿架子,他不在乎菊仙许诺是否为真,两人快速达成了救人共识。

而袁四爷气的是当初小楼不买他面子,不慌不忙地刁难,要找补回来。被菊仙威胁时,想到的是撇清自己的关系,所以出手救蝶衣,也是因为菊仙威胁拖他下水。

法庭上蝶衣拒绝说谎串供,袁四爷愤怒离开,“我走不走他都死定了。”语气中听不出一丝感情。

向来袁四爷眼中对蝶衣的渴望,不是粉丝对名角儿的崇拜,不是戏迷对艺术的赤诚,不是男人对爱人的痴恋,而是一个什么都不缺所以总觉得缺少些什么的人,对更好的玩具的占有欲。

袁四爷始终是清醒的,戏是娱乐,戏中人也是,他真心在乎的,是无论哪个王朝来临,权力如何更替,都能独善其身安享富贵,对国家与百姓的一切苦难,隔岸观火,宛若看戏,直到被押解在台上那一刻,他才恍惚感受到什么是人生如戏,第一次亲身入了戏,抬腿欲迈个台布亮相,已被乌泱泱的人群推搡下去,没有谁能成为人生这出戏的旁观者。

袁四爷爱戏,但最爱的是戏里雌雄同体的美,一如他爱观世音不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一切都是为自我中心而服务。他不满足于做个高级票友,而是把自己当成戏里的霸王,在现实里享受着做王的快感,仗着权势财富“打动”目标配合自己的演出。

没有了蝶衣,以后还会有下一个足够好的虞姬,袁四爷要的,是能让精神和肉体得到双重满足,经过国粹艺术锤炼,和动人故事加持的,高级Cosplay的玩物。

6. 小石头/段小楼

7. 菊仙

8. 小豆子/程蝶衣

电影中有这样一幕,蝶衣卧在榻上抽着大烟,那坤在双面绣屏风后念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娘,上信收到了吧?

儿在这儿一切都好,您不用挂念。

我师哥小楼,对我处处照应体贴,我们白天练功喊嗓,晚上同台演戏,跟过去往常一模一样。

外面世道虽不大好,不过我们只求平安,把戏唱完拿回包银,太太平平就是了。”

念毕,蝶衣让那坤把信寄到老地方——就地烧了。

那坤熟练地烧着信,一边回道:“这林黛玉要是不焚烧,那叫什么林黛玉呀?”

这一段,大概就埋藏了程蝶衣一生之悲剧的根源。

那一年,在天寒地冻的北平胡同里,幼童小豆子被母亲狠心切下多余的手指,血手画押卖于戏班,从此生离如死别。

那一根断指的意象,既是精神上的阉割,也象征了血脉亲缘就此斩断,乱世中多了一片随波逐流的无根浮萍。

倔强如小豆子,在受到戏班小子们的嘲笑后,烧掉了娘亲给他留下的唯一纪念物,从此只当娘是死了。

他有多爱她,就有多恨她。

后来,蝶衣给娘写信,信里有戏、有师哥,都是他理想中的幸福,信的那一边,是理想中因为死亡才不得不抛下他的娘亲。

人活在世上,总得有点精神寄托,如此,我才是我。

如果真的无根无源,无依无靠,无牵无挂,无情无谓,那我又是谁呢?

好在很快,小豆子找到了对他重要的那个人。

师哥小石头人仗义,对他好,为了帮他宁愿自己受罚。所以,小豆子也要对小石头好。

(裹被子象征着关爱,可以对比其他剧情看。母亲临走前,给小豆子披上斗篷,被小豆子烧了;虞姬角色被抢后,菊仙给蝶衣披上斗篷,被蝶衣扔了。)

小豆子总也唱不对《思凡》,他宁愿被打死都不愿改口。

从全是女人的青楼,到全是男人的戏班,他对性别有懵懂的概念却不真正了解。

打出生就被冒充女孩养大,心里只记得娘的话,别忘了,你是男孩,不是女孩,要记住。

事实上他也并不爱唱戏,宁可把伤手浸水毁掉,那是娘强给的路,不是自己的选择。

终于逮到机会跟小癞子一起逃了出去,枕头底下的仨大子儿,是对师哥的深情告别。

终于看到了戏台上的风光,霸王他以一敌百,气概不凡,可他又是多么孤独无援。

小豆子泪流满面,他想起了师哥,师哥可不就是活在世上的霸王。

师哥保护他,照顾他,为他受罚,为他担心,为他难过。

师哥是他在这世上相依为命的人,是他安全感的源头。

他逃出来,师哥还饶了他,却不知要害师哥再受多少苦,挨多少打。

听师父讲戏里的故事,故事里有唱戏和做人的道理——从一而终。

对戏,对人,都是如此。

脑海中泛起四面楚歌、兵荒马乱,孤独的霸王,乌骓和虞姬是他最后的依靠。

无根的浮萍,师哥是停靠的岸。悲情的英雄,虞姬是坚贞的心。

从此后,我便是戏痴,人戏不分,我便是虞姬,不离不弃。

从前,你保护我,今后,我照顾你。

小戏子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套上了裙褂。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

烟斗,鲜血,玻璃樽。师父,师哥,张公公。

小豆子对自我性别认知的执着,终于从心理上和身体上被先后突破。

自己的命太苦了,从被娘抛弃那一刻开始,已经没得选择,不想认命,却不得不认。

捡到的婴儿绝不抛弃,仿佛在对抗自己曾经的命运。

娘,你看见了吗?

蝶衣只想跟师哥唱一辈子的戏,可是半路杀出个菊仙。

打从一开始蝶衣就对菊仙有深深的敌视,仅仅是因为这个女人会抢走师哥的关注吗?

“自打你贴上这个女人,我就知道完了,什么都完了。”

“臭婊子,淫妇,她是花满楼的头牌妓女,潘金莲!”

菊仙的身份与蝶衣的母亲一样,对蝶衣来说,那是无情的象征, 恨的起源。

一个戏院头牌,一个妓院头牌,一个大男人。

这一幕仿佛集齐了老话说的,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英雄气短。

可这老话说得真的对吗?

没有霸王和戏的日子里,只剩茫茫无尽的空虚,要靠着大烟来填满。

戒烟的日子无比痛苦,意识渺茫的时候,蝶衣又回到年幼天寒地冻的北平胡同。

娘,我冷,手都冻冰了。

在蝶衣内心深处,自己始终是那个被娘亲遗弃在冬天的孤儿。

失去腹中孩子的妓女菊仙,心疼地抱着喃喃怀念母亲的戏子蝶衣。

原本视为情敌势不两立的女人,此刻激发出母性的光芒。

原本视如亲生努力栽培的孩子,却不择手段夺取了虞姬的角色。

英雄气短,霸王低头,哪怕只是戏里的从一而终,也终究是没了。

罢了,从一而终原本就是虞姬对霸王的承诺,只要自己守住了,就不算真没了。

有人服了软,有人让了步,可这世道还是不肯放过谁。

那孩子还要利用自己知道的隐私,逼着小楼揭发蝶衣,意图将蝶衣置于死地。

霸王落难,蝶衣以为虞姬终于可以陪着霸王从容面对,却不料被现实打了个响亮的耳光。

曾几何时,蝶衣不得不面对,戏外师哥不会对他不离不弃,戏里师哥不能跟他的虞姬从一而终。

事到如今,蝶衣最无法面对的是,师哥这个霸王,他竟然跪地求饶,背信弃义。

是菊仙不顾危险,拼命从火堆救出那把对蝶衣意义重大的宝剑。

蝶衣的信仰彻底崩溃,毕生对戏剧的痴迷,和对师哥的痴恋,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你们都骗我,都是假的,戏里的故事,戏里的人,戏里的情,都是假的。戏里说霸王是被小人所害,可现实里的霸王自己都是个小人,是非是什么,对错是什么,全都颠覆了。

最终,崩溃错乱的蝶衣,将满腔的恨意,指向了自己命运最初的来源——他的母亲和情敌——妓女。

残酷的现实舞台上,只剩下了,面目可憎的霸王,扭曲狰狞的虞姬,心如死灰的菊仙。

此时此地,在这场惨无人道的悲剧里,完成“弑母”行为的,并非只有蝶衣一个。

那个捡来的孩子,面目陶醉,仿佛看着这世上最美妙的戏曲。

菊仙离去时,忍不住回头,再回头,看最后一眼。

哪有什么霸王,懂得虞姬的,只有另一个虞姬罢了。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细回顾三人纠缠的过往,段小楼仗义,总是好管闲事,勾起桃花的那个角色,而每遇大事,不顾一切去救人,起实际作用的往往是身边守着的两个人。

菊仙有俗世的心机和智慧,能在生活中上演好戏,去争取爱情。

戏外的蝶衣,也有万不得已,要以色艺侍人,达到目的的时候。

到头来,可还分得清,谁是婊子,谁是戏子?

总归是,婊子情深,戏子义重,英雄却是真假巾帼。

“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一句背错的《思凡》,如同开启命运的密码,将蝶衣带回小时候。

错了,又错了。

一直都是个错误,原以为自己可以执着,不惜压上性命,最后还是成了身不由己的自欺欺人。

我以为自己可以选择,我以为这就是自己的选择。

原来我只是忘了我是谁,一生都在扮演别人。

我本是男儿郎,我不是女娇娥。

我是谁?

我是我。

我不是程蝶衣,我是小豆子。

突然想起前两年在知乎一口气写了几个角色,剩下两个至今没动,还是搬到豆瓣来吧,又一个坑......

 3 ) 霸王别姬电影分析(一次作业)


关于影片《霸王别姬》的分析

文学阐述
如果对《霸王别姬》用画框连缀起来的空间进行审视,陈凯歌将他的影片故事时间从1924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延续到文革以后,是一个横跨了半个多世纪的近代历史。在这里历史是作为人物际遇的背景,给影响空间融入时间的剧烈变动。《霸王别姬》中的各种视听元素以及创作者的思想在经过选择、雕琢、再组合,才构成了影片的所谓之经典大作。
伴着“锵………. ”的京剧鼓点和忧郁的背景音乐,一段二胡“咿呀,咿呀”开始讲述百年的沧桑。本片从民国初期,横跨了国民党时期,抗战,解放,文革,平反等一系列历史,程蝶衣,段小楼二人也渡过风风雨雨。真是:百年觉醒,原是南柯一梦。
影片开始的时候是没有灯光的体育馆中场,站着晚年的段小楼,进来的是同样迟暮却依然痴情的程蝶衣。结束的时候还是这样的场景,这样的人,中间隔着的曲折艰难,我们已经看在眼里。于是那一个转身的慨然自刎,我们并不惊讶,只是面对注定的悲剧,仍然免不了叹息。
1924年的北京,作妓女的母亲带着9岁的儿子蝶衣来到关家科班,恳求收留他学京戏。在戏院这种环境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下,小豆子最终接受了“女娇娥”的角色。慢慢地,程蝶衣的内心发生了变化,他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混淆之感。蝶衣与小楼从小就是好兄弟,他们合演的《霸王别姬》轰动京城。抗战期间小楼与青楼女子菊仙结婚,蝶衣倍感孤独。解放后两人又重新登台演出,文革开始了,小楼在巨大压力下揭发了蝶衣的罪行,蝶衣也在绝望中说出了菊仙身世。菊仙上吊了。而11年后,他们最后一次合作《霸王别姬》的绝唱……
 影片人物分析

小豆子始终以静默、思索的状态出现。小豆子体会了唱戏和做人的道理“从一而终”。他宁死不唱“我本是女娇娥”,完整的透露他生性倔强。可是小石头用烟斗捅他的嘴的时候,这种信念的最后防线也垮塌。终于唱出“我本是女娇娥”的小豆子,已经完全进入了另外一种人格,小豆子已带着同样的执著地走向另一端。于他不疯魔不成人生,缺乏对一切现实的考虑,心中只盼着和段小楼永远扮下去,演下去。从小时冬夜第一次与师兄同床共枕到第一次与师兄合唱《霸王别姬》,小豆子就知道,自己要当一辈子的虞姬,跟在霸王的身边。于是他在单飞独演《贵妃醉酒》时,倒在台上的是玉环的身子,脸上却是虞姬的绝望。十一年后,终于等到重逢,段小楼不是他想象的那种人,也不是他期盼的那种人。几十年的痴迷,在这一刻被顿悟击得粉碎。   
小石头讲述的是大师哥的故事,是一个逐步屈从于社会秩序的角色。他在经历了人事的变换在年老之时与影片第一场戏中显出同样的屈从、谦恭、谄媚来。段小楼是最现实的,他一早就分得清戏与人生,师父说的“从一而终”,对他来说不过是套话。与程蝶衣不同,他演了几十年霸王,却没有真正学来霸王的气度。为了救程蝶衣而有求袁世卿,却只剩下了无助而唯喏的嘴脸;更不要说在革命小将的威逼下背叛他最亲的两人。终于结局只是曲终人散。
关师傅在影片中大多时候声色俱厉,时而又谄媚谦恭,既有超我的追求又有自我的压抑还有自我的释放。
影片通过三位主人公的同性恋和异性恋的矛盾,把他们的命运和历史背景融合到一起,展现出他们情感上的纠缠和交葛。蝶衣从小依赖师兄小楼,这种依赖演变为一种爱情,但是小楼回对待他的感情却显得暧昧和模糊。而小楼和菊仙的异性恋,也是菊仙更为明显。小楼始终是一个模糊的状态,也许是因为害怕,这种害怕在文革期间表现的更为明显。然而这种矛盾还是以生命的终结画上了悲剧性的色彩。

导演阐述
导演陈凯歌的这部影片突破了传统叙事的规范。他的影片重视对画面上人物运动的处理,强调视觉造型不拘传统的叙事方式,故事情节淡化,但刻意追求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
作为导演,陈凯歌在影像风味的控制和处理上可谓很成功。一是在重头戏里对人物的奔走行动作长距离的前后跟拍,既完整地展现出极具真实感的空间布景,又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当事人的某种临场体验;使一场戏的的着重点高度集中;加强影片的节奏感,而节奏的张弛变化可以引导、调节观众的注意力,避免冗长枯燥,树立鲜明的电影语法风格等。而且,不同的长镜头跟拍段落,效果也不尽相同:像影片一开始,前跟“霸王”与“虞姬”缓步走进体育场,长长的过道,相对固定的拍摄距离,使这样的一个运动镜头 产生了“动中取静”的沉重抑郁感,一下子将人带进真幻难辨的颓旧氛围里恍若隔世一般。另一场小豆子被母亲砍断手指,疼痛难忍,在戏园子奔跑大叫,其余角色在不同景深位置也相应地急速移动,剧烈狂暴的画面处理再配以撕心裂肺的尖叫,可谓先声夺人,体现学戏之艰难苛刻。

 摄影师阐述
  由于影片中人物经常处于歇斯底里式的情绪状态,摄影师实在太有理由大用特用夸张的、变形的短焦距镜头了,但顾长卫却从用色入手来烘托画面情绪,可谓自成一家。比如花满楼“相亲”一场,铺天盖地的大红色调,几乎能把银幕点燃;而程蝶衣和袁四爷扮装调戏的场面则用清冷阴郁的调子,加上淡淡的放烟效果。影片里多处可见表现主义的大反差布光,以及模拟舞台效果的分光、追光,反映出顾长卫深厚的影像掌控能力和丰富的影像创造经验。尤为难得的是,他还是一位既能把握导演意图又心思细腻敏锐的优秀摄影师。顾长卫恰好能予以弥补和润色,在本片多处利用光色的细部微调,衬托人物的微妙心理变化,给观者几多回味之处。
       为了给顾长卫的精彩摄影锦上添花,在剪接手法上,陈凯歌常常有意反常规而行,作动接静或静接动式的跳跃式组接,对比强烈,不乏令人色变的冲击震撼;镜语的又准又狠,再加上音响突然的闯入,凌厉逼人。

灯光技术分析
《霸王别姬》用光让人看上去相当舒服,它既不是那种单一、冷冷的暗沉,又不是绝对的暖色调。它介于两者之间,一面尽可能表现了旧中国时代的衰败,另一方面对人物摄像时达到了足够的暖色调,使人物看上去不单一,很具有血色。在色调处理上,尽量照顾到人物在该场景中的情绪。譬如:当文革时期来临前夕,菊仙和段小楼的家对比他们俩刚结婚时洞房,这点对比在对观众关于时间环境的交代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本片前半部分对小豆子、小癞子、小石头的面部刻画,机位都是处于侧45度角,光也是尽量模拟到自然光,打到半张脸,随着时间转换,人物刻画开始以正前方拍摄为主:这样做的效果在于利用光的效果,儿童们的一张张脸在逐渐展开,逐渐清晰,很有讲故事的意味,这是创作者在驾驭故事时的一种手段,恰到好处。

镜头技术分析
镜头是摄像师的艺术,包括前面的光。而所有的影视元素就像一辆马车,导演就是车夫。本片的摄影师是顾长卫。从片子的镜头美观程度就深知顾导的功底和用心。由于影片中人物经常处于歇斯底里式的情绪状态,摄影师实在太有理由大用特用夸张的、变形的短焦距镜头了,比如花满楼“相亲”一场,铺天盖地的大红色调,几乎能把银幕点燃;而程蝶衣和袁四爷扮装调戏的场面则用清冷阴郁的调子,加上淡淡的放烟效果——雌雄难分,真假莫测,一派迷离情调。影片里多处可反映出顾长卫深厚的影像掌控能力和丰富的影像创造经验。尤为难得的是,他还是一位既能把握导演意图又心思细腻敏锐的优秀摄影师。原来,陈凯歌一贯的执导作风通常使演员的表演偏向抽象理性一端,故人物的情感表达往往流于粗线条,而顾长卫恰好能予以弥补和润色,在本片多处利用光色的细部微调,衬托人物的微妙心理变化,给观者几多回味之处。
《霸王别姬》是一部故事性很强的影片,将近三小时要讲述跨越半个世纪的发生在一对戏子身上的事,考验摄像师的镜头叙事能力。场面的调度和人物的调度尽善尽美。在本片中,所安排的演员的调度形式的着眼点布置在于保持演员和他所出的环境的空间关系、在构图中的完美,更主要在于反映人物的性格,拍摄时更强调遵循人物在特定环境下必然要进行的动作逻辑。 为了使电影形象的造型更具艺术感染力,在处理电影场面调度时,更注重从剧情出发,灵活运用各种场面调度。使这部电影的过渡也显得自然而流畅,在前一个主题结束之后,画面悄无声息地由亮转暗、由暗转亮,婉转而出下一段主题。比如:在片子的开头,小豆子被切去手指,小豆子的脸部特写,手部特写,反复两三次出现街道,再结合音响“磨剪子来,镪菜刀”以及“低沉的鼓声”。

拍摄技术分析
这一段场面纵深调度对人物命运的铺垫起到了很多作用。就像摄像师对整部片子镜头的把握程度其实用两个字来形容:“精”、“炼”,“精”指的是摄像师慧眼,他找到最能传达情谊的镜头,譬如小楼从花满楼救下菊仙,回到戏院蝶衣和小楼两人背靠背坐着对话的那一段,先不说哪一段对白是如何如何精彩,单看镜头,两人背对着坐着,摄像师给的角度是平视,人们面前都摆着一块镜子,这种格调的设置,比两人傻傻站着对白更具意味深长性。“炼”,指的是摄像师对镜头逐个的提炼,导演找对了场景,演员弄清楚了对白,但摄像师要思考的是:把人物角度如何摆,机位如果设置,是动还是静,才能最具效果。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在《霸王别姬》的镜头里,多次出现人物甲通过镜子看人物乙,也就是说在片子里镜子作为一种视线介质多次出现,当然这其中肯定包含导演的想法,关于镜子在生活中的用途我就不多扯了,我想说的是这一运用正暗暗对应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一说法。
越是经典的片子越没有必要把画面蒙太奇一一抠出来逐个分析。它的蒙太奇思维应该是一个整体,存在于导演的的脑海中。从转场来说,小豆子和小石头从童年变成少年,是在湖边念叨:“力拔山兮气盖世…”转换的,通过两个摇镜头叠化,表示时间过渡。另外小豆子和小石头从少年变成程蝶衣和段小楼时,则是通过照相,前一镜头是和师父以及众师兄弟合照,后一镜头则是他们已成为角儿是的合照。一前一后,时空交代。前后镜头一两秒,就跨越了好几年,这一方面说明了影视艺术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蒙太奇在影视中运用的欺骗性。
   电影的画面剪辑干净利落,在一个个段落般的故事结束后没有拖泥带水的衔接,而是直接剪接或用远镜头摇开摇进。而电影画面中物象的镜头处理,更使得象征主义手法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小癞子自杀时轰然倒下的屏风,在关师傅叙述霸王悲剧时的霸王别姬画卷,在太庙批斗时燃烧的戏服和在大火照耀下扭曲的脸,都仿佛对未来人生的磨难与悲壮做了无情的预言。

人物塑造分析
 对于人物面部表情的特写可谓极其细致传神,如小豆子在唱错《思凡》后被“洗嘴”的恍惚神情;在审判程蝶衣汉奸罪时程的坚定;在小四看见共军齐唱“我们的队伍像太阳”时的惊讶和喜悦;在最后菊仙被出卖后的悲愤与绝望;这些面部特写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使得人物性格被塑造得更丰满。
    《霸王别姬》的对白很精炼,最大的特点很有京味,把那种京剧,京腔味表露得一览无余。《霸王别姬》的人物对白简短但很倾注感情。当然,对白在蒙太奇中也发挥着发挥重大的作用。譬如一些台词:“要想人前显贵,您必得人后受罪”(梨园里师傅对刚入喜福成科班的小豆子的训话),“真他妈想当太太奶奶啦你,做你娘的玻璃梦去吧!你当出了这门儿,把脸一抹洒…你还真成了良人了,你当这世上的狼呀虎呀的,就都不认得你啦?我告诉你,那窑姐永远是窑姐,这就是你的命”(菊仙从良时,老鸨对她说的话)… …这些对白在一定程度也交代了人物以后的命运发展。用一句北京话说:“很有艺术的范儿!”正是这种诸多表现元素反映了中国的古老的文化底蕴,对中国的古老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展现。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就是,片子的最后当蝶衣拔出剑时,实现了他“从一而终”的梦想时,小楼对蝶衣的呼唤:“蝶衣…”再到“小豆子”,称谓的变化,也足见小楼对蝶衣的感情,这一段很是让人回味无穷。关于演员的表演,都很到位。张国荣把虞姬给演活了。最经典的那一段莫过于那段“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

空间背景技术分析
影片中的每个场景、每个画面都是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真实写照,导演并且很巧妙地将文化与人物的生存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风貌:街市、四合院、古老的城墙、传统的小吃、鸟笼、蛐蛐罐儿、大烟等等……这些中国独特的人文景观被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影片之中,就连胡同中的各种吆喝声都被渲染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当然,片中的京剧更是不可或缺的一大文化亮点。因此,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部有着深刻中国文化内涵的影片。
影片中几场湖边长吟的过场戏,镜头空间内容更为宽广,使原本局促于院落的空间舒展开来并且从容的完成率时空的过渡。画面表现四季,镜头运动缓慢,色彩对比度小,浓度偏低,柔和而少刺激。
《霸王别姬》里,总的说《霸王别姬》在空间环境的描述是偏重于再现的;但是,浓重的现实色调常常铺满了画面,把再现性的空间构成上升到风格化的层次。在本片里陈凯歌无疑在艺术表现的分寸感方面进了一大步,整体气氛的营造取代了单个造型的突兀,当然,顾长卫的摄影指导亦功不可没。影片中以浓墨重彩泼洒情感,冷暖两极色调的交叉混用,将本来就五色斑斓的京剧造型、脸谱、服装、动作推到形式美的顶端。

声音技术分析
声音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和磨合的,否则就会使声音显得很突兀。它与画面蒙太奇同等重要。声音是有节奏的,用声音来调控画面的节奏,磨合出最好的效果。这就是声音蒙太奇存在的伟大意义。这儿我只说一个:当小癞子和小豆子逃走后再次返回时,小癞子看到小豆子被打得很惨,那一刻他害怕了,赶紧吃掉他美味的冰糖葫芦,接着就自杀了。那一段:小癞子吃冰糖葫芦的动作音响,以及被混响了的“刀胚子”声,暗示下一镜头小癞子的自杀。声音是铺垫得如此干净。宁静,死亡前的片刻。
片子有两段主题音乐:一段是低沉的弦乐,另一段则是京剧中很常见的敲击乐,很有韵味的哪一种(本人对京剧不了解,无法详细描述)。也有两段音乐叠化在一起的时候。一般主题音乐出现时,都是主人公命运发生转变的时候。低沉的弦乐暗示主人公命运的未知数;而京剧选段则是提醒着观众“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大主题。比如:当小豆子被母亲切去第六指强行留在戏班时,两段音乐是交织在一起的,强调小豆子入戏行,铺垫了“戏子”这个身份对他命运以后的影响。再如:当小豆子和小癞子逃跑时在戏院看到“当一个角儿的风采”时,弦乐再次响起,这一次音乐传达了一个信息——小豆子要“自个儿成全自个儿”。再到后来,蝶衣吸毒,把自己弄得人鬼不分时,主题音乐也响了起来。得不到爱人,自感沉沦,深深地刻画了蝶衣对小楼的爱慕之深。再往后文革时期:当红卫兵问到段小楼爱不爱菊仙,段小楼因为害怕背叛了菊仙,同时他也揭发了蝶衣。在那个互相背叛来保护自己的年代,段小楼的行为直接导致了蝶衣和菊仙命运:蝶衣绝望,菊仙自杀。这又是一个主题音乐暗示人物命运的一个例子。最后还有一个:在片尾时,当久别重逢的蝶衣小楼再唱《霸王别姬》时,蝶衣装过脸来的特写,拔剑前的一刹那,音乐再次回到了京剧选段——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唯美的经典。当然其实在蝶衣倒下后,音乐中出现一个微弱的《歌唱祖国》(片子开头也有):一方面对应了片子的时空叙述方式,另一方面,激进的旋律,有点讽刺的意味,当然更多的是中国一路走来,有过尝试,有过错误,但也相信祖国明天会更好。
电影全篇大量使用了京剧中二胡以及如锣鼓等打击乐乐器的声音,使得这部电影更具民族传统韵味,而音效与画面的结合更是恰到好处:在开始时戏班中师徒抓小豆子拜师时的京剧声暗示了小豆子已无法改变自己戏子的命运;在小四抢戏的环节,台前京剧声的响起与其说是故事中的原声,不如说更是为了表现段小楼难以抉择却必须抉择,英雄末路的配音,虞姬的唱腔一直在耳边萦绕,却不是程蝶衣而是他认真栽培的徒弟小四的声音,更是增添了对今昔对比和对苦涩的现实的渲染。在“太庙大火”的场景中,沉重的打击乐声错落有致地响起,使得我们的心头也饱受着和主人公一样的精神摧残。在菊仙自杀的时候,菊仙在空中悬挂的画面配着程段二人撕打发出的吼叫声和“听奶奶讲革命……”的歌声,使故事具有了荒诞色彩,而广播中的歌词“却原来,我是风里生雨里长”是暗暗包含了对菊仙一生的概括,更使故事具有了悲凉感。

 声效技术分析
这部电影的声效极逼真,尤其是其中的大场面犹如身临其境。在影片后期制作中导演陈凯歌为剧中的一个角色程蝶衣启用了配音,使得《霸王别姬》完整准确地再现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但是仔细看下来现场蝶衣的原音与配音是穿插在整部电影中的, 成年后的小豆子和小石头都已成了角儿,艺名分别为程蝶衣和段小楼。师兄弟在影楼照完相后承黄包车赶往戏院唱戏,途中蝶衣首度开腔:领着喊的那个唱武生倒不错。柔柔的,细细的声线。身上顿时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对于配音,个人最满意的是批斗的那场戏,杨立新声嘶力竭的声线演出将当时近于丧失理智的蝶衣刻画得准确到位,近乎完美。 其实这部片子里蝶衣的原声,有时没有台词,例如:蝶衣为袁化妆时的笑声,戏院外听到冰糖葫芦的叫卖声时的咳嗽声,戒烟时的喊声,以及菊仙自尽后,蝶衣跑出屋后的发疯般的喊声……有很多这样的现场声。

音响技术分析
片中的音响运用了很多,尤其是动作音响,比如:关师傅打弟子屁股的声音,以及打破杯子的声音。其实片子中有很多摔东西和东西掉地上碎掉了的声音,稍微留意一下,就会注意到,片子中的文革前这种场景比较多,破碎的响声正预示着“打倒走资派”的到来。可见音响也是直接参与了叙事。另外在音响方面,值得拿出来细抠的就是音响师在音响的处理上运用了大量的混响,增加了声音的通透感和层次感。关师傅反复强调了一个“道理”:人各有命。混响的加入在叙事也向观众传达了“人很渺小,命运弄人”的信息。
《霸王别姬》运用视听语言的强大组合能力,蒙太奇思维巧妙剪切,影像节奏上的调整在摄影构图上的强大构造能力,把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作为了电影的主题,描绘得淋漓尽致,再衬托以风起云涌的大时代背景,让电影在豪情万丈中又不失细腻的情怀;而正是特定的人处在特定的环境中,他们的命运才更加地多舛!这般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效果!

举例场面分析
举其中一段作为影片的拍摄分析。本场面概括,京城里有名的经理人那爷来喜福成科班为张公公要看的戏选戏班子,而小豆子又一次唱错了词。为了戏班能得到演出的机会,大师兄含着眼泪惩罚再次唱错戏词的小豆子,看着师哥的哭了的样子,小豆子终于拗过了这个弯,唱对了戏词。小石头成全了他,同时也是他自己成全了自己。本场面虽然是群戏,但是主要讲了四个人物的情绪变化:小豆子,大师兄,那爷,关师傅。
  开场,运动镜头,交待场面环境,喜福成科班内,师兄弟们正在排练,也是为了那爷来考察而做表现。
  交待剧情,那爷进场,并且通过关爷的话“您就是我们喜福成的衣食父母”交待那爷这个人物这次来考察的重要性;镜头随人物运动,长镜头,场景调度把握很好。
  依然是在镜头2这个长镜头之内,那爷遇见小豆子,对这个角产生兴趣。
  小豆子给那爷请安,那爷第一次看出神,产生兴趣,情节上往正面方向发展;但是那爷接着的一句话:要求小豆子唱段“思凡”却把好气氛立马打住了,在场的师兄弟弄的很紧张,情绪的第一次小高潮。
  小豆子果然唱错,镜头把站在小豆子后方的大师兄也扫入镜头内,表现人物的情绪关系,大师兄的担心。在意识到自己唱错后,自己也呆住了,整场气氛降到冰点。
  场面气氛转向不好的发展方向,配乐开始严肃沉重,那爷要走,眼看着快要到手的活没了,所有人都开始害怕,这个镜头内正面全脸给的是大师兄,主要人物是他,不安情绪最浓的是他,接下来他为了挽救这个情况而做的举动埋伏笔。
   看着机会就将溜走的时候,大师兄做了一个动作,抢了烟袋,为了整个喜福成科班的存亡,开始教训起小豆子,这是的师兄是“恨其不争”的心态,其实也想转移视线和挽救机会。
  整个场面的高潮,惊吓住了全场所有的人,也留住了那爷,保住了机会;大师兄也是在无奈的情况下,如果不这样做,一则喜福成的机会没了,二则小豆子会被师傅打的更惨.那爷吓呆,而达到了暂时留步的目的,所以关师傅喜从心来。
   一个正面推近的镜头,表现了小豆子内心急速的变化。
   当师哥的烟杆在小豆子的口中一阵乱捣之后,他终于看清只有这样一条前路,师傅一直告诫,既然选择了唱戏,就得从一而终。这个“从一而终”也是整部影片都在强调的,蝶衣后来一生的性格特征。于是,镜头前失魂地坐在太师椅里的小豆子也就只有仪态万方地站起身来,行云流水般,面带一丝微笑地唱:“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至此,小豆子的性别指认转换完成,也是整个影片中人物思想的一次重要转折。
   这其实也是他长期以来精神中对自己性别的一种迷惑与思考,长相中性,母亲是青楼女子,小豆子对自己的性别概念是模糊的,而师哥的这一举动,正让小豆子真正接受了自己的“女娇娥”身份,让他成了角儿。但是并非是被师哥所逼,而是在之前就奠定了蝶衣选择戏的内因情况下,由这一次机会而让其彻底的转变了思想,蝶衣对戏、虞姬对霸王都“从一而终”。

影片总结

《霸王别姬》所搬演的中国历史十分的眩目。随着小豆子的成长,观众经历了近代中国最纷乱的时代。不到三小时的影片时间内,中国江山已经数度易主。影片细心地安插了各种情节去让观众感受这段期间内政权交替的频繁,片子展现那都是中国一个个真实的年代,因此片中包含了清朝的太监张公公、北洋政府时代、国共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和文化大革命等细节。包括人们生活状态,京剧文化,都对中国的那些年代一个很好的复现。借助人物的命运,以小见大,窥视了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
《霸王别姬》有着清晰的叙事框架,即学戏、从戏与最后的殉戏,而且有着连贯的叙事线:以程碟衣、段小楼、菊仙三人的感情纠葛为主线——体现蝶衣与小楼的分分合合,以历史的演进以及“霸王别姬”这出京戏为两条副线。
《霸王别姬》的镜头语言明确简洁,基本围绕着故事展开,而不是刻意营造意义。影片剪辑流畅规则,构图精美;同时影片中有大量的运动镜头与不同景别的静止镜头交叉使用,形成行云流水而有放有收的节奏效果。
影片的音乐音响也挣脱了沉重的寓意,而主要用来刻画人物心理、营造场面氛围以及创造场面节奏。整部影片总共有四十多段音乐,以胡琴、笛子、鼓等民族乐器为主,巧妙的将京剧、昆曲及各种配乐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与影片风格相契合的凄凉与沧桑韵味。音响上,影片经常巧妙地对现实音响进行恰到好处的提炼,有效的营造出了场面的空间感,托起了整个场面的情绪和气氛。
《霸王别姬》影像华丽,剧情细腻,内蕴也极为丰富深广,对中国文化的挖掘更具历史深度。它把戏剧小舞台与人生大舞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剧中演员的艺术声涯和现实人生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既扩大了艺术表现的空间,又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和思考,既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又充分地发挥了电影音画的综合表现效果,是一部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众的佳作。

 4 ) 《霸王别姬》的性暗示

《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性别嬗变是贯穿全片的一条隐线,亦是推动叙事的基线。程蝶衣为虞姬生,所以他必须是女人。正是这种个性与性别的抗争,最终导致现实与历史的对抗,性别的错位才是酿成悲剧的根本动因。片中至少有以下几点符号化暗示,例证了这一嬗变的过程:
1、 入行前,为生母砍断畸形指是肉体上的阉割。男体决裂的象征,完成了最初的、也是最具象的性别转换;
2、 十三岁,错唱戏词遭小石头施虐,用烟斗搅嘴至满嘴血污。此处象征意味最为强烈,烟斗……直捣口腔……满嘴血污,女贞沦失……初次见红……
3、 同年,受太监张公公侮,则是精神上的阉割。角色屈从了女身,最终暴虐受孕,至此,在多重折磨中完成了性别嬗变;
4、 而张宅浓烈的红色布景暗示腥红的子宫,以及母体的妊娠期
5、 随即,出张宅意外拾弃婴小四子,象征分娩结束,母性意识的唤起,固置了这一屈辱的性别改写


反复出现性别错位的事实模糊了蝶衣本人与他人性别的鸿沟,绽放出了一种令人“惊艳”和“惊诧”的美。京剧《思凡》唱道:“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看完全片倒回来听这一折,当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所谓“造化弄人” 真个被唱词表现得酣畅淋漓。

 5 ) 一见霸王终生误

我想如果再让他选择 他还是会想到这个世界上走一遭
尽管这个世界与他 是这么残忍 肮脏 容他不下
他也一定不会后悔 曾为他的霸王染透眉梢 唱尽红尘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他站在火盆边烧了他的衣裳 是他的师兄叫他到他身边躺下
那是他第一次见到霸王 也许又不是
从小在妓院长大的他没见过这样的男子
从此一颗叫做霸王的种子在他心里慢慢发芽
 
他要自由 师兄放他跑 他跑到戏台下 看的那出正是霸王别姬 台上的人情重意长 他渐向往
他要尊严 偏要唱成我本是男儿郎 又不是女娇娥 师兄来掏他的嘴 他哭不是因为疼 师兄叫他不要尊严 他便不要
为了霸王 自由不要了 尊严也不要了 他要唱戏 他要成为角
那样他就能和霸王永远在一起 唱一辈子 一分也不少 一秒也不缺
从此我为你画眉 我为你在台上自刎 我就交给你了
醉笑陪君三万场 不诉离伤

但是霸王恋上了菊仙 和他母亲一样的一个妓女
她抢走了霸王 他愈发地恨他 他说婊子无情 她道戏子无义
他一气之下 从此要各唱各的戏
可是师兄被抓走 他仍是义无返顾 为日本人唱戏 又有何所谓
师兄不懂 其实他从来就没有懂过 他所放弃的 他所做的牺牲
究竟是谁欠了谁的债 谁把前世今生错看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为什么这出戏是出悲剧 只道是霸王只是戏里的霸王 虞姬却成了真虞姬
他又一次跪在那堆火前面
少时的那堆火 烧掉的是他的衣裳 剩下的是倔强
此时的这堆火 烧掉的是他的梦 他的心 这次什么也没有剩下
他的霸王 他的霸王原来不是台上的英雄
他出卖爱他的人 他的霸王为了苟活 屈服了
他也要揭发 揭发这是个怎样的世界啊
熊熊火焰之间 他仿佛看到了他过去的一幕幕 恍若隔世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终于到了这最后一幕戏
这次他比哪次都清醒 比哪次都认真 因为这次的戏是唱给他自己的
刀刃其实也不是那么地冰凉 从此可以永远留在舞台上 真好
这个世界给了他什么 不如离去 不如离去
但愿离去是幸
愿彼岸花火,可衣我华裳


他的戏总算落幕了
红颜远,相思苦,几番意,难相付。十年情思百年渡,不斩相思不忍顾


————————————————————————————————
不想写07年的回顾 因为实在是没做什么 连电影也没怎么看 不过所幸
看到的都是好电影 赶在07结束之前总算写了想写很久的电影 明天是新年
要写开心的 所以赶紧赶紧地贴出来 权当是一个总结 祝大家新年快乐!



 6 ) 最懂蝶衣袁四爷

李碧华名作《霸王别姬》,我没看过原著,只看了电影。之前东鳞西爪地听人讲过这故事,略有了解。又在电视里瞥到几眼片段。一直耿耿于怀。为了表示对这部向往已久的好片子的尊重,破天荒地买了正版影碟。然后在一个冬夜裹着棉被捧着红茶看完。

如一切李氏作品,于沧桑倒转岁月轮回的幻丽之外,片中爱恨刻骨,人物鲜明,似欲乍生生活在眼前。张丰毅的小楼自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刚了,张国荣的蝶衣却是令人心髓俱碎的柔。红氍毹上,霸王别姬,刚柔相济,侠骨柔情,怕不迷得多少女子,万劫不复?阿弥陀佛。
  
看完之后我独自窝在暖热的黑暗里沉迷。思想依然深陷,一波一波巨大冲击剧撼,乍梦乍醒。正是又一次不巧路过高人居处,被那高空坠物,当头砸倒,脑震荡又不知要若干天。但于如此剧烈震撼之中,好色之徒如我仍有余暇将片中男子拿来一个个在脑中过滤,陡然发现,最后剩在心坎上,滴溜溜一颗夜明珠,可不是霸王,也不是蝶衣,而是袁四爷。
  
——对,就是那个由葛优扮演的有些獐头鼠目一笑露出两颗大门牙的津津垂涎于男旦蝶衣最后遭人民政权镇压的反动戏霸袁世卿,袁四爷。
  
且莫认为我是穷极生疯一心想着要当反动会道门头子的小老婆。领导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待我细细将四爷的诸般好处,一一道来。
  
袁四爷首次出场,是在小楼蝶衣一折满堂彩的《别姬》演出之后。那时节霸王虞姬,正是月朗花香,溶溶脉脉,镜里双双望定,更不知戏外别有天地。
  
四爷便在此时闯入这二人世界。亮相先是“一点薄礼”。蝴蝶盒子里白晃晃全套珍珠钻石头面。好。有钱人捧戏子,挥金如土,也是常情。不过见得一份豪奢气魄。正如戏院经理所说:“都说当年太后老佛爷,她老人家赏戏,有这样的手面吗?——没有吧!”
  
四爷是冲着蝶衣来的。目的很明确,并不遮遮掩掩。但蝶衣眼里没有他。“舍下小坐”的要求,先是小楼的生硬,再是蝶衣的委屈,两次被拒。四爷是经场面的人,这一小场戏里头,自己是个惹厌的反角,当然心明眼亮。当下脱帽躬身,彬彬而退。更无半句废话。他没有当场暴跳,并不奇怪——这点涵养总还是有的,不然也混不到这份儿上。稀罕的是那份从容里头自有一种笃定,拿准了那只蝶,飞不走。并无老谋深算的阴险。只是一种淡然却坚定的自信。或许他相信除了钱,自己亦有其他,值得一个人被掳获。
  
这一小场中,霸王与戏霸,五七步之争第一次埋下伏笔。
  
他不焦,不燥,不馁。由此我相信他并不是只知最后到手的一刹肉体之欢,那“皮肤滥淫的蠢物”。他亦懂得享受追求过程中的种种坎坷苦乐,不为人道的细腻感受。
  
过程就是结局。除了求爱,求欢,于这漫长曲折的人生,四爷当亦比他人获得更多过程中的印象与滋味。
  
第一回合的照面,四爷是个丰富敏锐,懂得咀嚼生活的男子。是在世道中打过滚来的人,因此学会平淡处之。
  
四爷不曾使甚卑鄙手段,因此也不曾在二人之间造成裂痕。相信他在追求(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之中,纵是满心渴望,亦保留有所不为的原则。反倒是小楼方面,横里插进来一个菊仙。这才是真真的男欢女爱。蝶衣那“与师哥演一辈子别姬”的鸳鸯畸梦,终于化作云烟。
  
在小楼与菊仙定亲的时候,蝶衣独自仰躺在椅上。未卸的妆艳丽凄迷,一头长发散落,满目漆黑。是盲目绝望的永不可能的恋。面前是那面曾映照过霸王与虞姬身影的镜子。霸王不再。他已是别人的丈夫。互为形影的日子永不回头。此刻的镜子,代表的是蝶衣空洞的心。
  
于是四爷再现。镜头里我们看到一根长长的翎子,斜斜伸入镜中。四爷企图进入蝶衣的心。
  
“这双翎子,是从活雉鸡的尾巴上,生生收取的。当真是难得。”——也不知他是在说蝶衣难得还是在说自己这份心难得。从活雉鸡的尾巴上生生收取的翎子,残酷地叠印片中交缠一世,不得救赎的爱恨,也叠印乱世里屡遭摧折的绝美的京戏艺术。——一时多嘴,跑题了,回来再说四爷。
  
在四爷的宅中,蝶衣看到那把年少时许下心愿要送与师哥的剑。于他,那剑是关于他的爱人的威严,关于一份自幼固执的信念,关于虞姬对霸王的全部理解与寄托的信物。他要得到它。一个眼神,四爷已知其意。他说:“此剑是张府败落时费了大周折弄到手的。”又说:“你我之间不言钱字。那个字眼实在不雅。”这样张扬的狂傲,却未令人觉得他在市恩。缓而沉的语调,狂得有资格,傲得有资本。——由此亦可见,敢说“那个字眼实在不雅”,必得坐拥若干身家,不然便得是尝过富贵浮云滋味的过来人,否则,不是实在不食人间烟火(这种人我还没见过),便是故作清高,要么就是不知疾苦、更不知死活的狂言。
  
于是,宝剑赠佳人。
  
蝶衣是四爷心目中一顾再顾,倾城绝世的佳人难再得。对于蝶衣自己,男儿郎与女娇娥的身份颠倒一生,始终就没弄清楚过。对于四爷,蝶衣是男是女,也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蝶衣身上,他看到所谓完美的化身。
  
相信四爷对于蝶衣,欣赏的成分远多于情。情是一种不可理喻的深陷痴缠,要疯狂,要占有,妒恨煎熬,抵死缠绵。就像蝶衣对小楼。我们可以完全挑不出一个人好在哪里而依旧爱他,也可以相爱一世却依然彼此陌生。情是不需要懂,只需要服从它的安排。但四爷对蝶衣,不是。蝶衣的好处,蝶衣的美,大众看到的,他懂,大众看不到的,他也懂,就连蝶衣自己不知道的,他亦看到。四爷是如此敏感的人。他把蝶衣灵魂里美好的东西,看个通透。
  
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此境非你莫属,此貌非你莫有。当四爷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指的绝不仅仅是蝶衣的容貌。根本上,四爷与蝶衣一样,是个艺术疯子。于京戏(还有昆曲)这门艺术,他浸淫一生,奉献了全部的心与魂。正像蝶衣所说,京戏全在情境二字。因为情境,两三个龙套穿梭,便是千军万马。因为情境,空无一物的舞台上,这些人分花拂柳,翻山越岭,攻城掠地,活生生演尽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一生的悲欢离合。京戏实在是心的幻术。而情境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可遇不可求。所以当四爷与蝶衣,台上台下,两个对京戏几近入魔的戏痴乍一相逢,电光石火间,便有云垂海立的震撼。那一刻他们的灵魂是相通的。他们都是情境中的人。
  
所以对四爷来说,蝶衣绝不只是一个美貌的戏子。在蝶衣身上,他看到京戏的化境。那是他一生痴狂的东西。对他来说,蝶衣已是艺术完美的象征。四爷这一生没机会登上红氍毹为他理想中的艺术奉献自己,他必须在俗世名利中打滚,这是无可选择的。但是在蝶衣为戏而痴的灵魂里,他可以看到另一个自己,纯粹的倒影。四爷对蝶衣的爱恋,实际上是有着自恋的成分,和对自身完美的期许。这样狂热的痴迷,已经分不清爱的是艺还是人。但是他对蝶衣的态度,仍是节制的。并未陷入爱之便欲毁之的极端。
  
事实上蝶衣的性别真的已经不是这一场爱欲的焦点。四爷并不是真正的同性恋。他爱蝶衣不是因为他是个美好的男人,而是因为他是个美好的人。代表理想中极致境界的人。相信如果蝶衣是一个女子而具有同等高超的艺境,四爷照样会爱上她。又想象,如果四爷真的爱上了某个女子,也必定会比这个女子自己更懂得她的美,她灵魂的本质——除非棋逢对手,被他遇到一个同样敏感至极的女子——不过这概率不大啊。终究这种人不会太多。
  
他是真正懂得蝶衣的人。他说,在看蝶衣演出时,有那么两三刻,他有所恍惚,疑为虞姬转世再现了。——其实,在这部影片的本义中,蝶衣被赋予的本来就是虞姬的灵魂。为霸王生,为霸王死的从一而终的一颗燃烧的灵魂。四爷看到的,恰正是蝶衣的本相。
  
不疯魔不成活。这是小楼两次用以评价蝶衣的一句话。说这话的当时,一次是在蝶衣发疯似地凄喊:“我要跟你唱一辈子戏。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是一辈子!”一次是在文革中,实行“现代戏大改革”之时,坚持“情境”的蝶衣在讨论会上独排众议反对现代戏(实际上反对的是对京戏的粗糙化和政治化),然后闭门不出。当小楼说“你一辈子就知道唱戏,你也不出来看看这世上的戏都唱到哪一出了”的时候,门里传来蝶衣幽幽的声音:“虞姬她为什么要死?”——小楼骂出了那句话,愤然离去。
  
那个时候,我在想,倘若四爷在,他一定会懂得。蝶衣的坚持。对感情的坚持,对艺术的坚持。蝶衣是这样执著于理想的,纯粹的人。他的灵魂就是一股火,认准了一个方向便一路烧下去不回头,哪怕玉石俱焚。
  
小楼不懂。小楼与蝶衣并不相同。他是世俗的霸王,期许的是一些物质的,着实的,平凡的幸福。对这个人世,他并不隔膜。他也懂大势所趋,也懂顺应潮流。他是常人。正常,也平常。而蝶衣是疯子。终其一生,蝶衣只生活在自己的心中,只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而四爷,我相信四爷如果在,会懂得蝶衣。不疯魔不成活。但真正的爱情与真正的艺术,原本就是一种疯魔。蝶衣是做到极致的人。他凭借一种天赋的狂热抵达了感情和艺术的真义。
  
在外部行动上,四爷或许不会如蝶衣那般绝然。但,他会懂他。他们是一类人。因为过度的敏感和唯美,而经受焚炼。
  
四爷曾问蝶衣:“你愿作我的红尘知己吗?”——实际上,在这个红尘里(在这部电影中),蝶衣真正的知己,唯四爷一人而已。不论蝶衣答不答应,承不承认,他与四爷都已经是一对孤独的红尘知己。
  
小楼不是。他始终未曾进入蝶衣的内心世界。他眼中只看到一个过度痴迷于戏、过度痴迷于他的师弟。而蝶衣,是虞姬。为了内心完美的坚持而死的虞姬。小楼是寻常的人。蝶衣与四爷,是两颗熊熊的灵魂。
  
影片中有个细节令我非常感动(令我感动的细节也太多了,姑且拣一个说):日军占领北平。在悬着大东亚共荣条幅的戏院里,蝶衣于台上贵妃醉酒。霓裳羽衣,飘飘旋转着绝世的风华。头顶忽地撒下无数抗日传单。灯骤灭。台下喧哗。没有人再顾及台上的贵妃。一片混乱之中,唯有蝶衣,独自于黑暗之中,传单之下,继续着未尽的绝美舞步,丝毫未曾停滞。一片混乱之中,也唯有四爷,独自于楼上包厢继续目不稍瞬地注视黑暗中的蝶衣,丝毫未曾分神。
  
这便是艺德和艺魂罢。不问外界风云突变,不问这世上如今是谁主沉浮,也不管有没有人在看。上了舞台,是虞姬便是虞姬,是贵妃便是贵妃,黑暗中,也要坚持演完那场戏。那已经不是演给任何人看,是一场,对艺术的献祭。而四爷,即使看不见,他知道蝶衣在继续。他们对艺术如此敬重,对自己的心如此忠实。片中具有这等艺德与艺魂的,有科班的关老爷子,有蝶衣,有四爷。
  
当四爷孤独地在黑暗中为蝶衣鼓掌,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已不是出卖身体的戏子与买笑追欢的大爷。那是两颗相通的纯粹的灵魂,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上,值得惺惺相惜。
  
当骚乱的众人终于随着四爷的掌声望向黑暗中独舞的蝶衣,灯光复明,掌声四起。那辉煌的一刻。(我在被窝里攥着茶杯把激动不已)。
  
在国民政府掌权,蝶衣因曾替日本人唱堂会而以汉奸罪受审的时候,四爷又有惊人表现。
  
先是小楼与那经理拜访四爷,恳求出手相救蝶衣。小楼说救出了蝶衣,他们兄弟俩(忘了是几年)的包银全归四爷。四爷道:“没你的包银,你当我就喂不起这几只鸟了?”——可以想象,时移世易,四爷大约亦没落了。虽然,余威尚在。但这句淡淡的话,并不令人感到负气,亦不似死要面子的强撑。四爷清楚自己的底子和实力,亦懂得在渐进的没落中,如何不失尊严。也是看过了大起大落的人,知道这世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兴衰原是寻常事。所谓“守得贫,耐得富”,淡眉静目之间,便是气度。
  
四爷当然并非贵族。但骨子里,那一种超脱于蝇营狗苟的世道之上的高绝,不是天生的贵秉,至少是强者,是智者。世路里磨出来的明净。
  
他仍未忘记多年前那一个“霸王回营见虞姬,到底是该走五步还是走七步?”的回合。于这危急时机,切切地提出。这是四爷于艺术的认真,亦是四爷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份任性与妒忌的心思。要折倒那个男人,折给不在现场的蝶衣看。通部电影,四爷吃醋耍性子,仅此一处,不动声色的流露。
  
小楼终于屈服。紧跟着是菊仙的精彩加入。痛快泼辣的言语,一字一句无不有背面文章。这一场心理速战,人性抽丝剥茧,层层尽现,好看至极。
  
在法庭上,面对检察官“程以淫词艳曲,辱我民族尊严,灭我民族精神”(原文记不大清,意思如此)的指控,四爷从容站起,开言:“方才检察官所说之淫词艳曲,”——静寂片刻,突然用力猛拍栏杆——“实为大谬!”全场被震得无一丝声息。四爷又说:“当晚程所唱者,牡丹亭游园一折,众所周知,乃国学文化中之最精粹。何以在检察官口中,竟成了淫词艳曲了呢?如此污蔑国剧精粹,不知是谁专门辱我民族尊严,灭我民族精神?”咬文嚼字沉沉道来,竟于法庭之中,赢得满场掌声。
  
这一场是四爷性格中硬、烈、猛、威的一面,最正面淋漓的一次展示。偏是用了极缓极慢,又极掉书袋的语言。正是龙虎精神,原不必大呼小叫。整部电影中,四爷没干过正事。从朝到晚,捧戏子,讨好,诱惑,调情,直至堕落畸变的肉体欢爱。但于此一场,我们就可想见这个男人若处大事,临大节,该是何等的从容不乱,何等的中流砥柱。是性命交关处,可托以大局的人。
  
四爷最耀眼的一刻完美地展现。正像昏睡的猛兽,平时看着也不见得怎样,偶一睁眼,便有夺星替日的光华。
  
跟着的,就是结局了——并非电影的结局。是四爷的结局。
  
四爷的结局是死。解放后,在镇压反革命分子的运动中被枪毙。
  
电影中看不出来四爷都干了些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我们只能听到一些抽象空洞的罪名,类似鱼肉百姓这样的词语,却不知他是怎样个鱼肉法。他最终的定名是“戏霸袁世卿”。在一片“打倒,打倒,打倒……”声中,被宣判以“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五花大绑,推出去枪毙了。
  
四爷死得很惨。但在江山易色权力更迭的大时代里,那样的结局,也是寻常。政治历史,翻云覆雨,不问苍生。谁是谁非都不好说,无辜被牺牲,也只能认了。四爷冤枉与否,我们无从得知。但那样的死法必不好受(实际上怎么死也好受不了)。正是众叛亲离,英雄末路。在时代的巨力下,盖世的豪杰也只是芥尘,眼睁睁看着自己,碎为齑粉。
  
生命的最后一刻,充满唾骂与侮辱。被剥夺了作为一个人死去的基本尊严。没有同情的眼光。没有留恋的声音。甚至可以预知自己死后,不会有人为自己掉一滴眼泪。四爷站在高高的台上,瘦长的身子被用力摁低,颈后插着代表耻辱的姓名牌。他的名字,打了血红的叉。作为“人”的资格,已经被取消。最后几分钟的残喘,他不过是一具供人任意折磨轻侮的行尸走肉。
  
他被迫卑微地低下头去。
  
死亡只是一刹,并不可怕。但之前这精神上的摧残,令人崩溃。他必须眼看着自己孤独地走向死亡。已经被全世界唾弃。
  
洪亮的声音宣判了他的死亡。群众撕裂了他的姓名。在一片扭曲的人脸与沸腾的骂声之中,四爷昂然抬首,迈着四方步被押赴刑场。他的戏结束了。
  
四爷痴爱戏剧的一生,始终与舞台无缘。但生命的最后一幕,他终于能够在台上完成。他以最完美的姿势退出了人生。那是一种王者的步伐。那是漫长的演出里,最终的,绝世的一折。尘埃落定。
  
人生如戏。最终,四爷不负这戏,戏,不负四爷。
  
他一生追寻的情境,终于以这样的方式得到了完成。
  
我相信当四爷迈着四方步退出,抬起头见到台下振臂高呼打倒的人群——那一瞬间,他心里对他们,是没有怨恨的。四爷心中,世情已是如此透彻,他当知道,这些人和他一样,在时代里是不能够自主的。他也当知道,这些人未必真的相信他的罪名,也未必真的恨他。他们喊,他们骂,他们打倒他,最终,他们杀了他——也不过是为了自保。而——已。浮沉乱世,人人都被诅咒。苍茫的——中国,已经没有慈悲。他一定知道。
  
繁华落尽。功过无言。四爷最后的脸,是一片平静。他从容赴死,不是勇敢,只是看透。
  
世界既已癫狂。不如,归去吧。
  
影片将人置于极度混乱和残酷的境遇中。于是在这样灭裂的碾压倾轧中,人性的卑劣被逼出来,人性的高贵也被逼出来。极端的环境像榨汁机,榨出人的鲜血与泪水,让银幕下的我们,闻到生命最深处的血腥和芳香。
  
四爷终于是归去。他退场的时候,我在心里为他打着属于一个英雄的锣鼓点。
  
不知道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四爷的心里在想着什么。是这一生纷红骇绿的奢靡,是曾经的罪孽,是京戏昆曲,还是那个电闪雷鸣,于大雨中持了宝剑勾了脸谱与蝶衣对演别姬的夜晚。或许,他什么也没有想。
  
雨水中,蝶衣溶化了的凄艳妆容。凤眼朱唇,胭脂红泪。定格成四爷心中的永恒。
  
看到后来文革的戏,小楼在逼迫下屈服,为求自保当众揭发蝶衣。又与菊仙划清界线。我知道那乱世人性,无可厚非。但,我也知道,倘若四爷还活着,倘若四爷遇到相同的境遇,必不如此。
  
小楼始终是平凡男子。京戏于他,只是谋生的技艺。感情于他,亦只是人间幸福的寄托。因此受到外界巨大的压力,他可以放弃这一切。但是对蝶衣,对四爷,那是生命的终极归宿。不必刻意坚持,已是共生共存。研丹擘石,赤不可灭,坚不可夺。
  
虽然,在疯狂的社会里,是否忠实于自己的灵魂,一样都没有好下场。小楼随波逐流,蝶衣与四爷坚持追寻,到最后,玉碎,瓦亦不能全。在多少追问与挣扎之后,电影留给我们的,只是一片荒凉。
  
这一生,小楼竟不是蝶衣的知己。他只是一个舞台上的霸王。一个渴望寻常茶饭、妻小天年的男子,承受了一段强烈的宿命的感情。他所求的平淡生活,终于被这段感情毁灭。
  
其实真正的霸王,是四爷。一掷千金的看重。刻骨的了解。相通的灵魂。直至最后末路英雄式的退场。他全部具备了。
  
我对四爷最后的定义是,他是一个悲哀的霸王。没有被虞姬爱上的霸王。
  
霸王别姬。这一世,霸王与虞姬在轮回中错过。
  
片中几个主要人物,小楼,蝶衣,菊仙,性格在开始时都是模糊不定型的。在影片的演进中,他们的个性亦在情节里一点点同步成长起来。随着际遇的跌宕,他们也在不停地变。唯有四爷,从出场便已经是一个完成的生命。所经历的一切,不过是这里那里地将这个灵魂展现出来。四爷始终是四爷。是片中一个已经定型的成熟的男子。
  
葛优的表演,拿捏得恰到好处。低沉的声音,不焦不躁的眼神,台词微妙的顿挫与那高瘦身躯的肢体语言,在在刻画出一个戏剧国度里的霸王——戏霸,袁四爷。于是令我猝不及防,偶然间,心似缱——呀,就这样,轻轻地,爱上他。这个磐石一般的男子。
  
又有英雄气度。又有儿女情长。又会成功,又会享受成功。又视死如归,又心细似发。又敏于艺术,又透彻,又执著,又懂得所爱的人(不论是男是女)——这样的电影中的男子啊。
  
倘有霸王,女人当然宁作虞姬——但没有。所以我们只能好好生活,天天向上,不要为谁拔剑抹脖子,细细打算以后的幸福,然后看了电影哭泣,徒羡蝶衣。
  
——现世中,四爷难寻。

 短评

仨小时的电影,我没上一次厕所,一直专注的在看,除了牛逼我想不出其他的词儿了。直男对于gay来说终究是祸害,他们不敢爱,面对自己的感情畏畏缩缩,伤了别人还假惺惺。每个人都演的很好,蒋雯丽虽然出场不到半小时,也是把角色诠释的淋漓尽致。这真是陈导的巅峰之作了。

8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力荐

最优秀的中国电影

13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就凭这个,我愿意原谅陈凯歌一切的烂片 你只要伟大过一次就可以了 就凭这个 哥哥你是我心中永远不朽的传奇 你是全世界最大的角儿

17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力荐

人戏不分,不疯魔不成活。

21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他是霸王,你是虞姬,“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万丈红尘蹉跌走过半世纪。寥落繁华不由己,十万春花如梦里。剑还给你,命也还给你。“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陪你唱罢这出、我便离去...

2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蝶衣于台上贵妃醉酒,头顶忽撒下无数抗日传单。灯骤灭,台下喧哗。没有人再顾及台上的贵妃。唯有蝶衣,继续着未尽的绝美舞步丝毫未曾停滞。一片混乱之中,也唯有四爷,独自于楼上包厢继续丝毫未曾分神。看到这里感动的一塌糊涂。结尾处“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真的落泪了。纯粹坚持的2人去了

27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力荐

君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31分钟前
  • 香水瓶
  • 力荐

陈凯歌可以靠它吃两辈子饭了,现在看来江郎才尽也情有可原

34分钟前
  • phoebe
  • 力荐

我記得我標記過這部片子的啊!——我以為這是國產電影的開始,誰知道是結束。

38分钟前
  • 人云奕云
  • 力荐

菊仙是个好女人

43分钟前
  • Holocence
  • 力荐

不疯魔,不成活

46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纵然记忆抹不去,爱与恨都还在心里。真的要断了过去,让明天好好继续,你就不必再苦苦追问他的消息。爱情他是个难题,让人目眩神迷,忘了痛或许可以,忘了你却太不容易。我对你仍有爱意我对自己无能为力。

48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这真的不是电影,而是人生。如此真实深刻地反映了从抗战前夕至文革的那段历史时期下命运凄惨的人们,渗透在每一个细节,包括那个不能忍受戏班虐打的孩子,而文革中六亲不认,人格扭曲更是展现到了极致。当然最赞的是哥哥的表演,如此悲哀可怜的蝶衣让人心痛,不疯魔不成活,人戏不分,现实的他也是如此

49分钟前
  • 凯瑟琳小姐
  • 力荐

城头变幻大王旗,一个《霸王别姬》,一个《活着》,道尽中国现当代史,百年内无可超越。

52分钟前
  • Bono
  • 力荐

它已经存在了15年,我现在才去看它。小时候的部分,有些不够自然,后面倒是越看越入戏了。段小楼的个性颇有点让我厌烦,顶着个英雄的皮囊,其实最不懂事。电影结束的时候,很想听张国荣版的《当爱已成往事》,对张国荣从来没有特别的感情,也一直只听林、李版本的那首歌,可经过电影的铺垫,彻底推翻过去的喜好,张的版本变成了电影的延续,仿佛程蝶衣还在那低低的说话一般,缠绵悱恻,绕梁三日。

57分钟前
  • 半袖
  • 推荐

被“历史”绑架了的两个小人物……《活着》和《霸王别姬》不是中国电影的起点,而是终点……

60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他竟当面一语点破:虞姬是真虞姬,霸王是假霸王。

1小时前
  • 沉歌
  • 力荐

在野路子出身的张国荣面前,学院出身的张丰毅显得那么单薄

1小时前
  • 老鸡|扶立
  • 推荐

你凝视你的脸,几亿人在爱恋。

1小时前
  • JulyChan
  • 力荐

不解,拍出过霸王别姬的人怎能拍出无极来

1小时前
  • kingfish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