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的日子

HD

主演:夏雨,宁静,陶虹,耿乐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94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2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3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4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5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6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3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4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5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6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7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8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9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阳光灿烂的日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世纪70年代初的北京,忙着“闹革命”大人无空理会小孩,加上学校停课无事可做,以军队大院男孩为突出代表的少年人便自找乐子,靠起哄、打架、闹事、拍婆子等方式挥霍过量的荷尔蒙。马小军(夏雨 饰)就是这样的少年,他的嗜好之一是趁别人家无人用万能钥匙将其锁打开,溜进去耍玩一番,正是用这样的方式,少女米兰(宁静 饰)的照片先于其人入了马小军的双眼。通过院里的“头儿”刘忆苦(耿乐 饰),马小军又见到之前在炮局偶然瞥见过一眼的米兰,开始正式将其当作梦中情人,然而在米兰眼中,马小军不过是毛孩一个,她中意的人是成熟、稳重、帅气的刘忆苦。自此,马小军迎来五味混杂的青春期生活。 本片改编自王朔短篇小说《动物凶猛》。夏雨凭此片获得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银狮奖)。©豆瓣爱的锦囊妙计公园与游憩第五季月光骑士大盛魁疯狂侏罗纪亿万富翁的有钱人生火线对峙2005一代又一代极峰迷情音乐魔法镇! 第二季真相捕捉第一季迷失少女日记两生花1991哥特捕猎超燃美食记出来战斗秋季往事X星来客天士梦萨尔玛·乔丹档案七天2023完美广播红鹰突击队之狙击老虎和兔子我出彩礼30亿火凤凰女子监狱 第三季连锁反应终极硬汉汉纳斯魔法学院之六大令牌魔法换换爱尸姬赫碟仙2019警官的诺言黄山来的姑娘福尔摩斯在华盛顿绝命卦师圣痕炼金术士第二季黎明秘境里斯本引诱

 长篇影评

 1 ) 黄色的灿烂---评《阳光灿烂的日子》


                         
从颜色看《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次美妙的尝试。
我是在看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突然想到的,他的理论令我耳目一新。 他说暖色意味着接近黄色,暖色向观众逼近,这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体会到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
《阳光灿烂的日子》以黄色为基调,它像黄色老照片一样,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切会把我们带入金黄色的回忆之中。那是一种对自己青少年时光的暖洋洋的记忆。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有很多痛苦很多忧伤,这种温暖可以一定程度上抚平我们的伤口,没有寒冷没有忧伤没有悲凉。看《阳光灿烂的日子》更多的是给你增加温柔和美好的记忆,我们可以记住许多个傍晚马小军在北京近代楼群的上空游荡的情形,夕阳西下的黄色海洋把我们所有的忧伤和痛苦都淹没了,只留下对天真烂漫的美好回忆。
我们知道,黄色如果长时间注视,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刺激骚扰人们,显露出急躁粗鲁的本性。用黄色来比拟心境是一种狂躁状态,一个疯子总是漫无目的的到处袭击人,直到他筋疲力尽为止。这也可以从《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找到根据,从某种程度上讲,《阳光灿烂的日子》的黄色主要是其主人公马小军心境的一种外射。它告诉我们主人公温柔记忆的同时还心存狂躁不安。夏雨饰演的马小军上镜头的第一句台词:“我操!”就已经很表露无疑的告诉我们他的桀骜不逊和离经叛道。当我们看到他及他的伙伴骑着老式笨重的自行车驶向暗黄的街头巷尾时,那种不顾一切又不屑一顾的眼神告诉我们北京就是他的王国,他可以为所欲为不负责任而且惟我独尊。影片的渐次展开证明他就是这样挥霍他们那充满阳光的青春的:他可以跟伙伴一起打群架,并且拿起红砖砸向对方而面不改色;他可以随意的开人家的锁……
也是在某天开锁的过程中,他无意的发现一张穿泳衣的女孩照片。从次开始他全心全意死缠烂打的追求他心怡的女孩。充满青春期的骚动和歇斯底里的渴望,其中不乏粗鲁的强暴,但别担心,它跟道德无关。他的爱是如此的天崩地裂却又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刘忆苦的出现使他的爱情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这种苦闷与狂躁使他在阳光充足的黄色之中迷失了方向。他于是背离他的伙伴孤独的走向自我。他孤立伙伴,伙伴也孤立他。于是出现了游泳池那一片浅蓝浅蓝的水域。这是马小军的一次非常精彩的忧郁点缀。
我们知道,蓝色是冷色。是离开观众向自身的中心收缩,我们在蓝色中感到一种对无限的呼唤。对纯净和超脱的渴望,蓝色是典型的天空色,他给人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宁静,蓝色越浅,它也就越淡漠,给人以遥远和淡雅的印象。很显然,马小军的天空不是蓝色的,那仅仅是生命中某个时刻的停留,并且还是很浅很浅的那种。当我们看到马小军六神无主的爬向那高大无比的跳水跳台时,他顿时变得安静无比并且缠绵悱恻起来,爱情原来是一件很令人难过的事情。平时天马行空的口若悬河这时候很遥远很幽深,当然,也很忧伤很悲凉。不过,还好,立刻,影片就接近尾声。
黄色又是典型的大地色,它从来没有多大的深度。也无表达深度的能力。王朔的原作小说《动物凶猛》没有承担揭示深刻意义的义务,姜文改编的电影剧本《阳光灿烂的日子》同样也没有。所以我们也不要在马小军身上挖掘什么深度内涵和反思。那些批判这部电影的言论说背离人性啊说会误入歧途啊之类有时候是非常可笑的甚是是可悲的。
影片结尾也意味深长。这是现代化的北京,还是那些伙伴,却放在豪华的轿车里,放在黑白里,我们知道白色带来巨大的沉寂,像一堵冷冰冰的坚固的和绵延不断的高墙。而黑色的基调是毫无希望的沉寂。它告诉我们,现实的我们是沉寂的毫无生机的。那“阳光灿烂的日子”才是我们心的向往。
当然,《阳光灿烂的日子》给我们的总体印象是:热情洋溢,精神焕发。我们在温暖的海洋里体会到的是马小军青少年时期妙趣横生的点点滴滴。

 2 )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真实与幻觉

几个版本:
1、初次剪辑版——时长:约3小时45分钟
不同之处:在《阳光》中饰演刘忆苦的耿乐曾在几天前北京百老汇的复映活动上说,姜文手中还有一个“四小时”版本的《阳光》,其实他所指的就是这个最原始的初剪版本。这一初始版本不仅包括了与公映版完全不同的开头和结尾,一些重要场景如马小军一行到公园划船与彪子对峙、斯琴高娃饰演的马母喂奶(含裸露镜头)、男厕毁坏公共设施被方化饰演的老干部责骂等片段均在其中。2010年底,姜文曾在一次《阳光》重映活动上公开表示有意将此版本提供出来放映,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也在随后与姜文方面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沟通,但最终因此片版权复杂以及其它原因而放弃,而这一版本中从未曝光的片段时长约为85分钟。
初始版开头与结尾内容大致如下:92年,已是旅美归来的马小军(姜文饰演)在母校的原址——如今的饭店里与当年同学团聚,一起聚会的还有白发苍苍的胡老师(冯小刚饰演),胡老师仍然一本正经,他毕恭毕敬的代表全校感谢为校捐出巨资的马小军,而马小军却对眼前的一切不感兴趣,记忆又回到从前……而影片的初始结尾则是马小军与胡老师等人一起出席母校的新小侄奠基仪式,马小军却在啦啦队中看到了一个形似米兰的姑娘……
2、94年威尼斯参赛版本——时长:约2小时18分钟
不同之处:这一版本是在《阳光》赴威尼斯参赛前按照广电总局相关“修改意见”临时修改的版本,它与本次修复版的片长相差无几,但较为明显的改动有两处:1、马小军等人胡同打群架段落的《国际歌》配乐被取消;2、方化饰演的老首长看禁片《罗马之城》的段落被删。
3、香港等海外地区发行的国际版本——时长:2小时08分钟
不同之处:这一版本便是现在网络上流传的与市面盗版碟所采用的版本,多称为“日本二区DVD”版本。这一版的区别如下:1、“吐烟圈”、“梦中梦”及“酒后真言”这三个段落均被删去;2、杨皋看到于北蓓湿身而“直了”、老首长看禁片《罗马之城》以及米兰被马小军强暴未遂后的“露点镜头”这三个片段得到保留。
4、95年国内公映版本——时长:2小时14分钟
不同之处:这一版本是在95年拿下5000万票房的公映版本,也是2010年底北京百老汇影城复映《阳光灿烂的日子》所放映的版本,它与国际版的区别如下:1、保留了接近5分半的“梦中梦”段落;2、删去了前述的杨皋“丫直了”及“露点段落”;3、对胡同打群架段落的《国际歌》声音进行了弱化(而非如威尼斯版一样直接取消);4、保留了老首长看禁片《罗马之城》的段落;5、与海外版一样“吐烟圈”及“酒后真言”的段落均被删。
5、13年威尼斯修复版——时长:2小时20分钟
不同之处:这一版本为目前已公开放映/点映过的最长版本。2-4版本中不同程度的被删除段落在本版中都得到保留,但“初剪版”中的大量片段仍未收录。

网上流行的版本多为134分钟版本和128分钟版本两种。
--------------------------------------------------------------------------------------
在1994年那个时代,当对文革批判和反思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或者说“政治正确”的时候,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可以说具有很多超越时代的思考和反省。那个时候,田壮壮已经有了《蓝风筝》,陈凯歌有了《霸王别姬》,而张艺谋已经有了《活着》。与这些典型地第五代导演不同的是,姜文出生于,成长于那个环境之中,他没有经受第四代或者第五代导演们的磨难苦痛,十年无法表达的迷惘等等。或许也是这样的巧合,让他在表达的时候,没有着重于苦难,民族,底层人民,本土意识这类的主题上,他跳跃过这些,带着处处的黑色幽默,为我们讲着一个少年在革命年代的成长故事。

片子伊始,旁白可以说是开宗明义,
“北京,变得这么快:20年的功夫她已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我几乎从中找不到任何记忆里的东西。事实上,这种变化已经破坏了我的记忆,使我分不清幻觉和真实。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难以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了,使眼前一阵阵发黑……”
是的,正如这开场的旁白中所说,幻觉和现实,心中难以掩饰的欲望,夏天,正是这个片子想要表达的某些东西。
影片开始于鲜亮明快的色彩和音乐中,人民战争正进行得有声有色,生长在军大院环境的马小军,父亲是“身份良好”的军人,常年在外地工作。母亲来自于成分不好的资产阶级家庭。受着那个时代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情怀的影响,马小军梦想着中苏开战,在新的一轮世界大战中成为一名战争英雄。他幼稚,不成熟,活泼,充满着原始的野性。在那个伤痕累累的古老城市中茁壮成长着。
随着马小军将书包高高地抛向天空(这里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中的镜头,同样充满着喜悦和振奋的感觉。但不同的是姜文的喜悦或许是对于原始野性的某种喜悦,这点随后再谈),马小军升入了初中,
然后姜文的声音响起
“70年代中期,北京还没有那么多的汽车和豪华饭店,街上也没有那么多人,比我们大几岁的都去了农村和部队,这座城市属于我们。”
这是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炽热,灿烂,充满活力,无拘无束的自在生活。如同题目,in the heat of sun.所以成年后的姜文们或许很难从中分辨,他们到底怀念的是少年时代,还是人们所批判的革命时代。(我的69年出生的父亲谈起旧时代时也有姜文旁白中“那时候人们上班是从来不溜号的 ”式的复杂情感)
片子始终在一种发黄而陈旧的基调中进行着,实际上并不是那种夏日的灿烂金黄,而是像黄昏时候的阳光一般,灿烂和热烈中却没有多少暖意,昏昏黄黄,正如那个时代的革命一样,人民革命运动如火如荼,苦痛和悲伤却深藏其中。但对于处于少年时代的孩子来说,回忆为何却带着忧郁的色彩?
叛逆的马小军喜欢在上课的时候逃课出去,溜门撬锁,游荡在城市的角角落落,打开人们的家,潜入他们的生活的空间里,并不为偷走任何东西,只是以少年的目光观察着成人世界。直到有一天他在这个自娱自乐的偷窥活动中遇到一个神秘的女孩,米兰。她相片中的朦胧笑容,都成了少年的梦和幻想。于是
“我终日游荡在这栋楼的周围,像只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焦躁不安地守候着画中人的出现,她像一个幽灵,来无踪,去无影,只有我的感觉和嗅觉里留下了一些痕迹和芳香能证实她的存在,我延长了守候的时间,甚至披星戴月,仍旧一无所获。”
以性压抑来寓言高压政治似乎是艺术作品的一个常见的手段,姜文在这里双关式的运用,不仅代表着少年青春期的迷茫和焦躁,同时也让人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社会环境的某些特点。是的,为什么马小军对米兰有那么深沉复杂的情感,为什么少年的爱恋竟如此浓烈以至到深深迷恋的程度,仅仅是青春期荷尔蒙的作用么,仅仅是因为,他追不到喜欢的女孩子?他一次次的守候,焦灼地寻找,在那一个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苦苦追寻着,怅然,焦虑,迷惘。昏暗的阳光洒满屋顶,拉长了追寻人的身影。(好似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里的罗伯特德尼罗。)姜文将那种迷恋而压抑的感觉表现得越深,就越发让人意识到,真正的原因不会是简简单单的荷尔蒙。
马小军们在那个时代,自我表达的需求被压制,人们受到高度化的政治管制(比如马小军被抓到公安局一段可以一窥当时的执法机关),但少年们不会认识到这些,他们只是在无意识中感觉到焦虑,压抑,迷茫,在传统权威面前他们不容置喙,他们不知道是谁错了,是哪里出了问题,让他们愤怒着,不安着,孤独着。上街认识女孩是耍流氓,喜欢一个人,爱一个人,竟是罪恶和不道德的。一切问题都没有答案,只能梗起脖子耍流氓。
就像是移情作用一样,少年在那个时代的迷茫和压抑,在遇到米兰之后获得了倾泻般的转移。他们对于自身存在,对于体制的种种疑问都转移到了对情欲本身的迷恋上面。这种欲望在大量的细节里让观者感觉到愈加真实,而愈是真实的欲望当它遭到压制的时候,就会愈发让人感觉到荒谬和矛盾。

这里不得不说那个经典的镜头,马小军趴在床底下偷窥米兰,半遮半掩的视角,宁静的丰腴小腿。从弗洛伊德泛性论来看,偷窥欲的满足,其实是性欲满足的一个延伸。正是从这种镜头中我们感受到马小军偷窥欲望的强烈,从侧面感受到环境对人的压制。

真实和幻觉,期望和欲望,自我认同和非本真存在,理想我和真实我,开始幻化为一体,真假难分。

“01:09:45 我的记忆好像出了毛病,事实和幻觉又搅到了一块儿,可能她根本就没有当我的面睡过觉,可能她根本就没有这样凝视过我。那么她锥子般锐利的目光,和熟睡的样子,又是怎么跑到我的头脑中来的呢。”

所以这时候姜文清楚地告诉观众,或许马小军从未在那个狭小逼仄的房间里遇到过米兰,在床底下窥视她丰腴的小腿和裸露的身体紧张得满脸是汗,或许他从来没有在灿烂阳光照射的午后,倾斜着水壶让温水顺着她的头发流下,或许,他从来没有和她在房间中伴着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跳舞,看着她熟睡,认她做姐姐,在她面前幼稚地逞强。
或许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马小军随母亲从唐山姥爷的丧礼回来后,看到刘忆苦和一个穿着漂亮凉鞋的女生亲昵地在一起,刘忆苦说:“马小军,好久不见,这是米兰。”

那这个虚假的马小军,这场虚假的闹剧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如果回忆记录下了这个虚假的故事,那么它便有某种意义。
而哪个版本才是真实的?
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这里旁白已经表述的很清楚了。

种种事件发生得是如此神秘,在故事的前半段,几乎没有“第三者”在场的佐证,而欲望幻化成的故事,也终于在那场跳水之后,化作了水中月一般的回忆。
那场跳水,在某个程度上可以视作马小军成长的分割点,在其之前,马稚嫩,不成熟,狂放,桀骜,迷惘,焦虑,充满着中国社会自混沌蒙昧之中走出初期的非秩序状态,而后来,马经历了青春期的挫折,自我认同危机,马小军长大了,而这时候客观环境的中国社会也经历了改革开放,自我和社会都进入了更好的成熟期,但是某种东西,姜文所缅怀的那个东西,某种野性的力量,却被丢掉了。
所以,当我们随着马小军一路走来,行至片尾,灿烂的色彩却转变为信息含量更低的黑白色,难道现在比过去的记忆会更加模糊不清吗?
我们看到马小军们功成名就,有企业家,有战争英雄,他们坐着豪华的汽车喜庆地行过北京的大街时,偶然遇到连接着童年回忆的古伦木。他们惊喜地大喊古伦木却得到傻逼的回复。马小军们愕然,观众愕然。

现在再谈谈全片一个核心的东西,某种原始野性的力量。
我想这也是夏雨将马小军演得很传神的一个地方。
这种力量和青春期的叛逆混在一起,是马小军们一种反体制化的野性。他们逃课,扔书包,蔑视着传统权威奉若经典的课本知识,抽烟,打架,拍妹子,溜门撬锁,偷窥而且毫无道德层面的罪恶感,当着在众人眼中的坏孩子。马小军们敏感地感受着周遭的一切,他能在洋溢着欢乐的社会中感受到怅然若失,迷茫和焦虑。在高压政治的社会环境造就的混沌状态下,孩子们获得了较低的体制化。
其实用王朔的一段话就可以讲的很清楚了,
“我感激所处的那个年代,在那个年代学生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不必学习那些后来注定要忘掉的无用知识。我很同情现在的学生,他们即便认识到他们是在浪费青春也无计可施。我至今坚持认为人们之所以强迫年轻人读书并以光明的前途诱惑他们仅仅是为了不让他们到街头闹事。”
在过曝带来的金色光芒中,姜文不仅仅是在讲一个带有自传色彩的故事,真实和幻觉的较量也没有以谁胜谁负收场,幻觉更像是真实的镜像一样,在讲述着真实背后的真实。

所以它当之无愧《时代》的评论
“中国导演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堪称是94年度全世界令人赞绝的、至今仍渴望观看的影片之一。”

即使那一年《蓝白红三部曲》《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这个杀手不太冷》《低俗小说》《燃情岁月》上映。

2014.12.22

 3 ) 《阳光灿烂的日子》温后

最近没有什么好版本的新片看,昨天于是购买了一片《阳光灿烂的日子》回来看。仔细想了一下,距离上一次看这片子居然已经快十年了。隔了夜的饭,最适合拿出来翻炒。因为饭粒失去了很多水份,有嚼头。

似乎是这样的,在这十年里,我不下三十次向别人推荐这部片子。也不下十次在碟店里看见它,但是居然一直没有动过念头收藏它。由此看来,一个人的心要比这人的脑子聪明太多。因为昨天我看完这片子以后,产生了一种惶恐的心情,我恐怕我因为太年轻而太轻率下了很多结论,也太轻易地接受了某些说法。

有一种说法,姜文是中国最好的导演,是不是“之一”并不重要。《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反应“那个时代”最好的片子,是哪个时代也不重要。还有一种“圈内”的说法,说姜文是极聪明极自负极通透的一个人。快十年了,我居然就这么相信着。

昨天我把这片子从头到尾再看了一次,觉得现实是件太残忍的事。看完了,我疯了一样冲进茶馆,手下带着哭腔只反复敲几个字:屁股!你们瞧瞧那屁股啊!

在我的记忆里,马小军同学一叠声的“我操”让人HIGH到爽,爽到毙。但当我听到夏雨同学念白时,他的“我操”已经全然没有生气,类似一个垂死的老男人从肺管尽头喘出的痰气,那种无能为力的欲望。演戏,没有什么比在看电影时感觉出是在演戏更令人沮丧的事了。正如那一群男青年骑车穿越小巷时,深沉的画外音在说“那时的北京是我们的城市”,而我却清晰地发现墙上的光影是遮光板的反射,苍白且摇晃。

姜文的确极聪明,在处理扔书包的一场戏里,马小军的书包飞上了天,居然半天都落不下来,相当黑色幽默。而当书包终于落下来,马小军也就长大了,处理得干脆利索。可惜,这只是技巧,而没有成为全片贯穿始终的风格,我震惊于拼盘上箩卜雕花的精美绝伦,而根本忘记了菜的味道。其实,我真是来吃饭的,而且我应该吃菜,而不是欣赏雕花。等到马小军记忆模糊,分不清什么是回忆什么是真实之时,我看见的全是机灵,一大盘子箩卜雕花。

我对妇女充分尊重,但在这个基础上我依然坚持米兰必须被马小军强奸掉。正如耶酥基督必须被犹大出卖,铁达尼号首航必须沉没,烈士必须高呼口号英勇就义一样。王朔让马小军已遂,配合上《动物凶猛》的标题,我觉得非常合适。在那样一个无聊而恐怖的年代里,血管里躁动的精力和激情最终爆发出原始的兽性,一个羞涩腼腆的男孩子就此恶狠狠地步入了男人的世界,我觉得这很震撼人心。而强奸未遂配合上《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标题,我个人觉得不知所谓,且力度被严重削弱。马小军被踹下床,提着裤子跑,我真不知道这是什么?或许应该让米兰从床上爬起来,冷静地用小手枪在马小军身上打出很多窟窿。如果接下来马小军跑去弹一支钢琴曲,这可能是中国版《洛莉塔》。如果米兰走过去,用皮靴践踏马小军的头部,那是《红樱桃》II。

但别以为这样我就能觉得这是《中国往事》。

如果有那么一天,这片子要被重拍,我希望从米兰的屁股开始。你美丽如女神一般的初恋情人,你的回忆之镜聚焦在她硕大无朋的屁股上,上面还套着一条 XX国棉二厂生产的肥大内裤。面对着这屁股,一个人或许能忠实地回忆起逝去的岁月,在触目惊心的屁股面前,容不得人说假话。不会把自己扮演成为傻子打抱不平的骑士,不会把自己扮演成浴室里洗澡时勃起居然被羞辱的纯洁天使,不会让自己强奸未遂依然保持男孩状把头阴险地往“姐姐”怀里扎。

不要掩饰人狼的本质,不要回避凶残时代的特征。否则,一个人就应该被那个肥屁股放出的肥屁结结实实地给熏死。

 4 ) 马斯卡尼间奏

彼德罗·马斯卡尼(Mascagni Pietro,1863—1945年),意大利作曲家、指挥家。1863年12月7日生于里窝那(就是利沃诺),1945年8月2日卒于罗马。1890年以其独幕歌剧《乡村骑士》创立现实主义的新歌剧风格,这部剧自首演以来就颇受欢迎,是他流传最长久的作品。

或许这是个音乐专业的人才会了解的名字。也可能会印在某本音乐学院用的教材上,然后上面的这些字会被用圆珠笔画下来,在某次考试中作为填空题出现。

一个死去半个多世纪的作曲家,和我们的生活联系也就这么多了。没人会拿mp3 天天塞着耳朵听歌剧或者交响乐,就算文艺青年做得深入一点,书架上摆两张德彪西也足够。如果有个漂亮得足以让我开始装逼的姑娘问我最喜欢的曲子,我就会说柯萨科夫。当泡妞变为主要目的的时候,我就会忘记我只有那么一盘已经走调了的《天方夜谭》磁带。

马斯卡尼间奏出现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教父3》等多部电影里,还被很多次用在广告片中。实际上这是他著名的《乡村骑士》的间奏曲。想起他是因为最近下载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目的不明且断断续续的看了一遍。马斯卡尼出现在马小军在房顶上行走的镜头和最后游泳池的段落里。重看发现一些和《太阳照常升起》很相似的镜头,比如火车,比如露天的电影(放的电影段落都是一样的)。但太阳里面是没有马斯卡尼了,音乐都被久石让包揽。

《阳光》看下来还是很爽,就像很久之前第一次看。最近看到一本书,一个分镜一个分镜的解析这部电影。犹豫之下还是没有买,好像当天是钱不够了权衡之下买了另外一本。又看电影才发现了连贯的重要,接连被感动了好几次。回想那书着实没啥意义。美女切成一片一片的,泡茶还不如西洋参。

又发现了久石让的失败。《太阳照常升起》的音乐按说够牛的了,我刻了一张盘翻来覆去的听了好久。但回看《阳光》才发现,大师的手笔再怎么精彩,想复制一个时代也是不可能的。《阳光》里直接整文革歌曲,听起来说不出的劲。而马斯卡尼这无比牛逼的旋律,更是把燥热而骚动的利比多烧得通红。话说,马斯卡尼还是个亲法西斯分子,不知道姜文当年想没想过这一层。而《太阳》玩起了架空和虚幻,与现实的联结远没有这么紧密。不要把这两部电影放在一起看,否则你会以为姜文在退步。真拿阳光和太阳,这个姜文和那个姜文,马斯卡尼和久石让比,后者们会很冤枉。尤其是姜文,自己被自己干掉,肯定不好受。

最后说句,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面回忆的真实性很有趣,意淫和事实在一个客观被抹杀的年代里疯狂而美丽的交错着。我突然发现除了泳裤,米兰还送过马小军一支圆珠笔,说,有三种颜色。

我突然想起小学的时候曾经有那么一支笔,但翻箱倒柜怎么也找不到了。

 5 ) 人和他所处的时代


题记:作为个体的人,不可能脱离他所处的时代。他的命运恰似一朵长河里的浪花,无论是他的欢唱还是他的低吟,都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他不可能完全主宰自己的未来,他没有绝对的自由。个体发出的音符,总是淹没在宏大的主旋律之中,只可能与之谋求和谐而不可能与之违拗。
第一部分:影片简介
影片以一个仰望蓝天的空镜头和激昂的旋律“革命风雷激荡,战士胸有朝阳”开场,伴随着仰视拍摄的毛主席雕像拉开序幕。导演用非常浓缩的方式诠释了时代。
 文革带来的全民族的群体狂热,通过喧闹的人群,疾驰的汽车,奔跑的孩子,飞扬的尘土,在雄壮激昂的背景音乐中,像史诗一样徐徐展开。你甚至可以嗅到骚动中的硝烟味,
最后一个飞机带着浓烟毅然奔向远方的镜头,表现了一种英雄主义的精神。总之,这一开场非常精彩地点明了时代的主题。
     紧接着是小学时代的第二场戏。三名可爱的女孩子在“阳光灿烂的”教室里排练舞蹈的镜头,是一幅唯美的画面。拍摄时有意渲染了阳光,让人感到光的虚幻和温暖。
                     
背景音乐是远飞的大雁。紧接着,这一短暂的温馨被男孩子们的石块砸碎了,背景音乐换成了欢快的骑兵进行曲,在波尔卡式的快节奏奔跑中,几个淘气的小学生嚣张着他们无忧无虑的岁月,在一个小土丘上,上演了一出精彩的丢书包戏。四个男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用力向上扔书包,轮到马小军时,书包扔上蓝天久久没有落下,四个孩子一起仰望蓝天,却只看到坠落的书包和散落的书本,再次回到马小军手中时,时间已经一步跨越到初中时代。空白的蓝天下,象征着知识的书本无奈地散落,而有意使用的慢镜头效果,让人品味出意味深长。
    这段戏是整部电影中最富有创造力的地方。仰望蓝天,代表那一代人对知识的渴望,他们仰望时的目光,带有圣徒般的虔诚。然而只是看到书本散落,那象征着时代对知识的抛弃和轻蔑。而且,这种愚昧和无知一直在发挥着作用,一直延续到马小军的初中时代。导演用最简练的电影语言传达了丰富的信息,让人产生了无尽的感慨,构成了电影的诗意。
初中时代是整个电影着力描述的。在正式开始讲述故事之前,有一段值得注意的独白:“这座城市属于我们”。这句话可以看作是七十年代中期那一代人的青春期心理总结。正因为如此,他们胆敢在课堂上用各种手段羞辱老师,胆敢自己制造钥匙溜门撬锁,充满了原始的野性。此处电影的节奏明显放慢了,在平静安详的独白中,故事像涓涓细流缓缓地行进。在看似无关紧要的讲述中,导演很自然地将他对那个时代的看法表述出来:“人们都没什么钱,那些现在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当时闻所未闻,屋里多是单位发的家具”“那时候除了一些政治品质可疑的干部,贪官污吏凤毛麟角”。这两段话看似平常,其实是用简单的语言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对七十年代社会情况做的总结。后边还有一些补充:“那时候人们上班是从来不溜号的”“而且因为从没丢过东西,也从未引起任何的警惕”。导演通过看似漫不经心的叙述巧妙地表达他对特殊时代的特殊感情。
紧接着是一场重要的戏。男主角溜门撬锁进到女主角的房间中。导演有意渲染了此处的“阳光”。充满整个房间的是虚化的阳光,仿佛夹杂着尘土。
          
男主角在好奇地玩弄望远镜时,哼着的是《英雄儿女》里的英雄赞歌,在他的心里始终有一个英雄梦,这一主题在前边已经有多次体现,在后边也将有多次重复。在手持望远镜忘情地旋转时,马小军带着兴奋,好奇和眩晕,当他的视线触及到女主角的一张照片时,神圣的阳光降临了。女主角的清纯的形象和灿烂的微笑,使得马小军心中一颤。他不自觉地后退,表现了一种尊重和敬畏。他再次拿起望远镜端详女主角,这恰好提供了一个强化主题的机会,男女主人公的特写镜头再一次出现,处理得非常自然流畅,而没有呆板僵化之感。

 镜头在米兰的笑脸中淡出,切至另一个女主角余北蓓。在余北蓓的身上,导演集中表现了一个放荡女青年的特点。她混迹于一群同样处在青春期骚动的男青年中,而且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她的形象和米兰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之后欢迎柬埔寨国家元首的一段戏,又是游离在主题之外的“枝节”片段。红得突兀的脸,歇斯底里般的机械动作,虽然人们穿戴着节日的盛装,也掩盖不住特定时期的群体变态。背景音乐是《友谊的花开万里香》,很贴切地反映了时代特色。导演的配乐做得非常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导演在正常的叙事结构中插入了很多“枝节”型的片段,为主角的活动搭建了一个广阔的时代舞台。这一手法贯穿整个电影始终。
接下来是马小军对爱情的幻想以至于产生迷惘的经典片段。这一段中,“阳光”作为主题再一次得到强化。马小军再一次来到米兰的卧室,他对照片中的女主人公产生了一种朦胧的爱恋,他静静地趴在米兰的床上,捡起一根发丝,迎着满盈的阳光仔细端详。这是一种纯洁的感情,他圣洁的目光和小心翼翼的动作说明了他对这份感情的重视。此处的背景音乐是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舒缓略带忧郁的旋律对主题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在那个阳光普照的下午,马小军在整幢房子周围漫无目的地游荡着,他在追寻什么?或许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在屋顶上“像只热铁皮上的猫”一样跑来跑去。这样一种像丢掉魂魄似的恍惚状态,深刻地表现了马小军心中的焦躁不安和迷惘。只有曾经经历过那种惶恐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到此处蕴含的无奈和凄凉。
                   
苦苦追寻的结果是没有结果。
本来就没有失去什么却感到怅然若失。
每个镜头中都有阳光,但仿佛都是落日的余光,昏暗而无力,连续的一组中景镜头中,只出现主人公一个,有力地突出了马小军形单影只的形象,从而创设出一种孤寂苦闷的气氛。
这一段落以一个对比分明的中景镜头结束。强烈的对比效果将气氛调动到高潮。
之后马小军又回到了米兰的卧室。这一次,马小军遇到了一直存在于他幻想中的米兰。
导演的处理方法是让马小军躲在床下偷窥米兰的小腿和脚,并没有出现米兰的其他部分。
                        
这样处理,一方面可以留下悬念,有利于调动观众的情绪;另一方面也符合马小军的性格特征。马小军的紧张和米兰的轻松随意构成的一对冲突,是这段戏的戏剧性所在。在马小军的眼中,天使般美丽的米兰竟然有着如此粗壮的小腿,而且动作也不像想象中那么温柔。现实总是将幻想轻而易举地击破,最后马小军的一声长叹,既是精神高度紧张之后的放松,也包含着对幻想和现实之间落差的无奈。
接下来导演又一次游离到叙事主轴之外。故事发生在朝鲜人民军协奏团来华演出的音乐厅前。其间有一个中年人因为喜欢音乐而冒充朝鲜大使,结果被警察赶出音乐厅。这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精神生活的贫乏,导演通过黑色幽默来控诉。后来马小军被误认为是年轻混混而被抓入派出所,在那里他受到了态度粗暴的警察的训斥。马小军的哭诉和求饶则表现了他性格中懦弱的一面,这是他的重要性格特征之一。在从警察局狼狈地逃出来的时候,导演的镜头指向了漆黑的铁门和墓碑。
               
回到家后,马小军对着镜子幻想对警察的报复,沉浸在自我陶醉中。紧接着是一段精彩的“武打”戏。导演通过24个长短交错的镜头刻画了两帮青年打架的场面。在雄壮有力的国际歌的烘托下,“战斗”在紧张地进行,各种“绝招”一一上演。其中有几个较长的镜头,摄影都很稳重,没有抖动,而是通过迅速的来回摇移表现紧张的气氛。马小军在警察局受了窝囊气,终于找到了发泄的出口,于是他变得“残忍”起来了,用板砖拍“敌人”的头,还上演“鞭尸”行为。国际歌的反讽作用令人印象深刻,在整个时代的洪流中,这群不学无术的年轻人怀有英雄梦,逐渐退化成了滥发的淫威,造成了悲剧性的结局。
                   
    接下来导演用了很大的篇幅讲述马小军与米兰交往的故事。我们发现,从两人相识开始,就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米兰在年龄和气质上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只是把马小军当作孩子。
马小军见到米兰时,根本没有男子汉的气概,有的只是小男孩对大姐姐的畏惧。从几个特写上就可以看出这一点:马小军窘迫的笑脸和米兰的镇定自若,突出表现了他们之间的不平等性。
              
为数不多的几组特写镜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功地刻画了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在马小军邀请米兰到他们的大院去玩耍时,米兰结识了高大帅气的刘忆苦。她对刘忆苦怀有的才是真正的爱情,对马小军充其量是姐姐对弟弟的“亲切中带有客气”的关心。马小军显得特别兴奋,为米兰表演《列宁在一九一八》的片段,一时逞能头脑发热竟然跑到烟囱上,险些摔死。然而他发现,他做出的种种努力都不可能得到米兰的欢心。这是马小军爱情道路上的一次重大挫折。
由于与米兰交朋友的事情被父亲发现,马小军受到父亲严厉的责骂。与前一段母亲对他的责骂相比较,父子之间的语言很简练,以一个干脆的耳光为冲突的高潮。这是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写法,无需多论。
接下来又是一段重要的“枝节”型片段。这次导演利用的时代道具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没有丰富的文艺作品,只有单调的精神生活,人群聚集在大院里,一次又一次地看着同样的作品,一群人竟然可以同时背出剧目中的台词。众人异口同声的“唉,当心哪,有毒的”,引来人群的欢笑。电影本身所要传达的东西已经不重要,人们只好通过这种附加在电影上的东西来获得娱乐了。但是,在电影院,竟然在放映“受批判的,毒性很深”的电影,坐在第一排欣赏的,是一位白发的首长和一个他的妖娆的秘书!
含泪的笑声反映出了导演卓越的批判能力。
           
青年们在屋顶合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构成一幅美丽温馨的画面,颇具怀旧感。一直到太阳初升,时间轴平滑地过渡到第二天。
        
马小军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快乐的一天。在午后和煦的阳光中,在浪漫的小树林里,马小军沉醉在米兰的一言一行中,心中无比温暖,恰似这一抹阳光。镜头仍然突出阳光主题。导演有意在各处重复这一主题,创设出一种朦胧的美感,好像是真实的记忆,又好像是虚幻的幻想,真假交错,虚实相间。
          
马小军的外祖父去世了,于是他暂时离开了小群体回唐山奔丧。这里导演交代出马小军父母婚姻方面的障碍,阶级问题像一张无处不在的魔网,撒遍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值得注意的是火车顶着落日呼啸而过的画面,如果你看过姜文的另一部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就会惊叹导演的个人风格如此固定。这是几乎相同镜头!我们说,这个镜头非常富有诗意,落日,余辉,都是比较昏暗的,能够让人产生郁闷情绪的,而火车的出现则带来一种漂泊无常的无奈感。导演在选择素材创设气氛方面的功底可见一斑!
从唐山回来之后,马小军碰到了傻子古伦木。傻子在伤心哭泣,马小军象征性地喊了一声古伦木,傻子则象征性地回了一句欧吧。这一段要表达的意思很朦胧,但是传达给观众的感觉却很明确,让人感到未来一定会有一个不幸要发生。
             
的确如此,在马小军不在北京的这段日子,米兰和刘忆苦的感情已经有了新的进展,马小军目睹二人耳鬓厮磨和打情骂俏,心生醋意。导演通过他踩自行车脚蹬来表现这种心情,
表现得很到位。
                 
     在晚上进行的生日宴会上,跳完变态的天鹅舞之后,马小军用一种带有仇恨的目光紧紧盯着刘忆苦和米兰,仿佛怒火中烧,让人感觉到马上会有一场暴风雨要来临。
                    
紧接着是游泳馆冲突一场戏,马小军的懦弱,刘忆苦的英勇形成一对冲突,在争夺米兰这场战争中,当然是马小军被淘汰。这是马小军彻底输掉爱情的地方。
潜伏已久的冲突终于在莫斯科餐厅爆发了!马小军把他心中的不满全部发泄出来,他侮辱米兰的人格,并与刘忆苦互掴耳光,那几个干脆有力的耳光,让人觉得非常过瘾。而当马小军拿起扎碎的啤酒瓶冲到刘忆苦面前时,气氛达到了最高潮!观众觉得,马小军这只兔子急了也会咬人,对他这次爆发寄予了殷切的希望!然而,导演是在和观众开玩笑!这只是马小军的幻想而已!在亮明这是虚假的场面之后,导演紧接着给出了当时的实际情景,马小军还是那么懦弱,在聚会时脸上还有那么多的笑容,他心中的不甘和受到的委屈到什么地方去了?变成了雨后声嘶力竭的呐喊。本来餐厅里的一场暴风雨,成了马小军一个人的暴风雨,马小军的懦弱使得他成为牺牲品。
这一部分的构思非常奇妙,观众的情绪完全被导演控制了,先激动,后无奈,然后才能更加深刻地体验马小军的内心世界,导演在叙事结构方面的构思非常成功。色调方面,“老莫”里的金碧辉煌,和暴风雨中的凄凉形成鲜明的对比。
            
心理发生扭曲的马小军终于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怀着仇恨的心理去强奸米兰。然而,他的懦弱,再一次击败了他,强奸未遂的他,被彻底抛弃。从此他成了弃儿,以前的哥们都在疏远他。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徐徐响起,马小军庄严地走上跳水台,然后一头跳下,这一跳,是马小军英雄梦的彻底破碎,是他向平庸回归的象征!在水中挣扎的他,得到的是众人的俯视和脚踩,没有援助之手,什么都没有……绝望中的马小军,最后像一具死尸,飘在游泳池里。悲剧到此完成!

最后的一个亮点是改革开放后,当年的哥们儿再次相聚时,遇到傻子古伦木,当他们喊起古伦木的名字时,衣着前卫的傻子很不屑地回了一句“傻B”。影片至此结束。傻子在说谁是傻B?或许我们都是。

第二部分 综合评价
这部电影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我最欣赏导演在题材选择,配乐方面的才能。整个故事改编自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是一个时代悲剧。讲述的是七十年代中期的青年的故事,但是由于故事被放置在一个特定的时期,不由让人思考个人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正如题记中所说,个人的命运恰似一朵长河里的浪花,无论是他的欢唱还是他的低吟,都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他不可能完全主宰自己的未来,他没有绝对的自由。这是我反复看了这部影片之后的真实感受。导演姜文通过纪实与浪漫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这样一个时代的悲剧。悲剧如果仅能提供审美的价值,那就必然滑落到真正的悲剧,我认为理想的悲剧应该是用血和泪对至爱的诠释,要能够拯救溺毙在无意识集体堕落中的无辜者。最伟大的悲剧是对扭曲人性的因素的反扭。这部影片中的黑色幽默,具有极强的的反讽力量,为我们审视过去那个荒诞的时代提供一个契机。同时也让我们的思维触及到现在这个社会,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社会里还有没有造成时代悲剧的因素?一部电影能够做到这些,也就实现了附加在其审美功能之上的社会功能,我想这也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能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6 ) 阳光灿烂的日子

本片最大的成就在于还原了一个少年们的热血时代,那时恣意妄为,因为兄弟热血在大街小巷中骑车拍砖,连不良斗殴都被冠以了《国际歌》的英雄主义,当然那也是他们自以为。而最能引起人追忆与怀念的,却是那个被编织的支离破碎又浑然清醒的梦,一个年少爱情憧憬向往又畏缩不前的梦,那么是为爱勇敢还是青涩懵懂,姜文的答案是一个似是而非,缠绵悱恻的梦,那里,一点一滴,只是将人拉回那无尽的阳光洒满长街小径的金色时光里。

初遇时不见其声,先知其人,是小说中的惯用手法,往往将你对这个人的胃口吊足,然后当你对这件事渐渐遗忘疏离的七零八落时,她却在彼时与你不期而遇,那时对这个人就是既有的印象再加上真实的印象,渲染加倍,不论是美是丑,都已带了一些向往的味道。

米兰和马小军的相遇就是如此的童话,不然说姜文真是天才,虽然有的是原著《动物凶猛》里的安排,比如马小军喜欢溜号撬锁,直接撬到了米兰家里,这一撬不要紧,撬下一个心病,那个照片中米兰清浅阳光的笑容,就这样不经意间撩拨少年的心,而望远镜这个道具是姜文自己加的,将原来那种梦幻的色彩又加强放大,并且这个道具本身也是况味十足,再外加大家对米兰的传言和夸扬,不在傻小子心里埋下情种才怪!这种心理大概类似于段誉见过神仙姐姐雕像以后,看到王语嫣就两腿发软一样,王语嫣未必有多倾国倾城,毕竟在《天龙八部》中被迷得神魂颠倒的似乎只有段公子一个,王语嫣在慕容复眼里还是个倒贴货,还正眼不怎么看她,可谁让这世上傻小子这般多,而傻小子又是最最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和幽默感的,追女孩?段誉和马小军大概都属于一类人,呆瓜两颗!

认识就认识了呗,朋友也处着,春心也动着,米兰那里咋想基本看不出来,但马小军是个纯花痴是可以直接批注鉴定完毕的事情,先死缠烂打认人家姐姐套近乎(这招太烂俗,广大男同胞真正看上哪个姑娘都基本干过,所以女同胞们注意,但凡有小伙对你追着认姐妹,便多是图谋不轨了,男女之间有纯友谊我信,但犯不着跟你姐妹兄弟相称,叫着叫着就成了靖哥哥蓉妹妹一类了)。然后是撒了劲的表现自己的英雄伟大,前面一节打群架马小军还是躲在后面咋咋呼呼的那个,现在倒是立马满血升级了,不然说爱情这玩意儿真伟大,可以让傻小子从烟囱里爬上去跳下来,但我要是米兰,跟那几个看戏的哥们心态一样,开始有些小担心,但看着小军灰头土脸又大义凛然的回到跟前,估计都是这思想,这不傻X嘛!可我知道,那时候,马小军就算知道了他们这么想,心里也一定是甜的,死了也值,因为,那时候,米兰的那双大眼睛,是盯着他看的。

之后马小军跟米兰到底啥样了?是在一起还是不欢而散,马小军为了爱情是忍气吞声还是大打出手,最喜欢的女孩和最好的哥们之间如何抉择?都说《阳光灿烂的日子》是经典之作,个人以为是经典在这后面,前面不论姜导如何细心铺排,如何熟练使用镜头技法,如何让人物一点一点进入你的内心,都是中上之作,是一个电影的基本要求,可惜现在很多国产电影做不到,大师的语法与构思是这后面,一般说开放式结尾也算是中国国粹,留白省事省心省力,还免得落下骂名,可是姜文留下的却是一个梦,一段风花沉梦,是午夜梦回心有余悸会心心念念的低语一个名字的梦,“那时我还年少,我对最爱的人有了一切的向往和羡慕,可是我真正有没有过那样的勇气,去接近她,去触摸她,去告诉她我爱你,我以为我敢,我一步步靠近你,触手所及,却是一个破碎的梦,我以为我不敢,我惊慌失措,一遍遍告诉自己从没遇见过你,于是记忆模糊,像是发黄的相片留下的痕迹,也分不清你穿的是泳衣还是睡衣,也不知道是否真的,认识过你。”(此处为小军长大成人后笔者自行为之脑补的内心独白,不谢),那是马小军和刘忆苦都已经长大了,从他们的穿着和开的车来看,他们,过的不赖,是社会上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可是米兰,似乎从来没从他们的生命中出现过,是故意隐瞒那一点点不可抚摸的创痛还是早已风过无痕,了无踪迹?那句“傻B”和他们爽朗的笑声回答了这一切。再也回不去了,当时年少,那个心心念念的人,一句无意低语,会让你看着月光就成为诗人的夜晚。

 短评

冯小刚的电影,我最喜欢的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让子弹飞》,还有《功夫》。

5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高干子弟那点破事,影片结尾尤其恶心

10分钟前
  • 正统文化代言人
  • 较差

作为处女作它确实成熟得令人惊讶;作为一场青春的自我意淫梦,它更是我所见过的最华丽、而又最粗鄙的。姜文是个才华喷涌的男人——这点将永远被铭记在影坛上,纵使他的青春已经过去,但他记忆中的夏日将永远在涌动、在迷惑,所有的欲望都流着汗水,所有的生长皆带着光辉。我记得他曾经说过,一个男人的成长,往往来源于女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对的,正如总是走进别人房间的马小军,永远猜不到有天也会有人走进他心中的房间。其实米兰不过是一场梦,是一个符号,是青春所必须的荷尔蒙。我也不知道对于那些曾经的幻灭,还有多少故去会被骂作傻逼。年少时我曾摒弃过的梦,日后竟也开始摒弃起我来。如今这些都已被时光带走,分不清真实与虚幻的我,不由得记恨起时光。而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它们将一去不返,尽管今天的阳光也一样灿烂,明天的太阳也照常升起

13分钟前
  • 回忆与否之
  • 力荐

性显然是姜文创作的原动力,当[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主人公爬上了高高的烟囱,他似乎把世界都踩在了脚下,正是这种年轻人凶猛的征服欲让电影显得那么可爱。无论哪个年代的青春都意味着永恒的大太阳和过不完的日子。唯一的乌云来自旁白,它无数次地提醒我们韶华已逝,人终归要被独自落在泳池里自己扑腾。

14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推荐

一群红色后裔对小贵族兼小流氓式的大院生活的闷骚式怀旧。

17分钟前
  • DIANLIN
  • 还行

大陆青春片的巅峰之作。

21分钟前
  • Song³
  • 力荐

没办法,只能打五星。

24分钟前
  • 卢十四
  • 力荐

看看当年夏雨演技多好,浑然天成。看看宁静,看看耿乐。这么牛逼的一群人。后来怎么都混成这么四六不靠的。

29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能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侯,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场对白

31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姜文,夏雨,张一山长得太像了!

35分钟前
  • 多看电影爱电影
  • 推荐

为什么你们都那么牛B地看到了时代的悲剧,我却傻B的没看出什么来?

40分钟前
  • 纪恩同学
  • 推荐

别人说这部片子很绝望,我看到的只是与我无关的,男生的青春期

45分钟前
  • Cherry
  • 还行

在举国最灰暗的日子里,这帮大院子弟却在打架、泡妞、幻想,恣意消磨自己的黄金岁月,在一方小天地横行霸道但也畏惧大人。开锁、游泳、爬烟囱,少年在处理自己无处安放的欲望。闻到烧荒草的味道,是因为梦境被阳光烤黄。后来呢?后来的人生是黑白的,他们人模狗样地推杯换盏,活成了古伦木口中的傻逼。

48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理想是用来毁灭的。一句傻逼,喊出青春最有力度的挽歌。

51分钟前
  • 呱呱
  • 力荐

姜文导演处女作,夏雨成为最年轻的国际电影节影帝。1.运用意识流、虚实结合的手法,成功反映了文革时期青少年的迷惘、暴力和懵懂原始的爱情;2.主题曲是哀婉凄美的[乡村骑士];3.纯真的意淫,回忆的扭曲与掩饰,结尾傻子的"傻B",残酷青春;4.大量过曝和逆光镜头,灿烂得唯美;5.吹气球,泳池戏。(9.0/10)

5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王朔《动物凶猛》——我把硬币夹紧,问她第三个问题:你和第一个男人睡觉时,他都说了些什么?。她抽硬币,我夹4紧0手4指,她无论如何4拔0不4出来,她骂道——你夹那4么0紧4,我哪4拔0得4出来!

57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矫健又圆润的身材啊,这才是健康的审美。

59分钟前
  • 丹AI🌵
  • 力荐

啥都不说啊,经典啊。。。最爱的大陆片之一啊。宁静这身材才激发少男欲望啊!

1小时前
  • 米粒
  • 力荐

90年代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1小时前
  • 巴乌
  • 力荐

姜小军的自传式处女作,回避文革时代的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用丰富的艺术手段和荒诞的表现方式,消解权威、解构神圣,再现成长的喧哗与骚动,青春的梦幻与激情。明明是最坏的时代,却也是他们最好的时光,甩当下青春打胎片一个世纪。

1小时前
  • 喻鸣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