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声传奇

已完结

主演:程雷,白凯南,蔡明,宋小宝,大兵,常远,乔杉,修睿,大张伟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笑声传奇 剧照 NO.1

 长篇影评

 1 ) 即便“娱乐至死” 高晓攀仍坚持创作有养分的作品 杜绝快餐文化

被喻为“相声界帅哥”的相声演员高晓攀是相声界的绝对颜值担当,他本人对“笑料”“包袱”的驾驭能力也非同寻常,拥有浓郁的个人标签的表演力让他在相声界发展得如鱼得水。近日他登上的一档喜剧节目的舞台中演绎了一部作品《小先生》,作品的创作力表现突出,不同于其他喜剧相声只为搞笑而搞笑,而是真正的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喜剧作品融为了一体,把文化带到了相声界,用实力证明了喜剧作品也是可以有养分的。

《小先生》作品中抓住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把中国的古诗词文化以改编的形式创作出了不同寻常的喜剧作品,把舞台的造型布置和整个作品的演绎相结合,整个画面看起来舒适,既能重读传统古诗词文化,又能从中领悟到每一个古代文化名人的作品感染力,同时每一句古诗词的结尾都能丢出一个“包袱”作为压轴和总结,这种“出其不意”的笑料给这部作品增色不少。

高晓攀在创作《小先生》这个作品的时候,坚持传统艺术的底线,并且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兼顾了创作。好的作品,无论是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还是相声作品,都应该是不断的创新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就目前的相声界而言,其实并非观众的笑点在不断提高,而是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真正做到有品质又兼具搞笑的正能量相声作品太少了。大概高晓攀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真正做到了用心制作,认真的打磨每一句诗词和每一句包袱,最终呈现出堪称完美的相声作品,这于节目本身,于高晓攀本人都是加分的。

在这个“娱乐为大”的影视市场,“娱乐”本身绝对不是最重要的,“创新”也不是唯一的标准,即便很多节目做到了把“娱乐”最大化,但最后难免流于俗套甚至会出现很多低俗、与社会价值观相悖的作品流出,这绝对不是中国影视市场相声市场的发展方向。如何做出“有意义又有意思”的作品,才是创作者们应该追求的方向,高晓攀这次创作的《小先生》已然成为榜样一样的存在,既做到了有意思,又保证了作品的创新度和含金量,这部好的作品是令人回味的。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笑声已经被大众以段子包袱的形式消费殆尽了,但高晓攀在这个特别的年代里,依然坚守自己,坚决不做快餐文化,要做就做像《小先生》这种新形式相声作品。

也可以说《小先生》是一个里程碑似的存在,这个节目是首个使用文言文表演的相声喜剧作品,从这种高度和优秀的创作力能够看到高晓攀的确是一个相声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优秀的表演力+优秀的创作力,即便是“明明可以靠脸”的高晓攀在达到相声演艺事业的顶峰之时,还是没有停止努力和创作,依然是在往上走,甚至开拓了这种文言文融入相声作品的形式,以及把中国传统文化揉进喜剧作品中,最终呈现出来的完美和谐的画面,这些都是值得称赞,也是值得其他喜剧创作人学习的东西。

其实中国的相声喜剧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有太多的模式需要去创新和开拓,作为开辟新的相声作品创作模式第一人的高晓攀开了一个好头,很期待未来高晓攀除了带给观众视觉上的美感之外,依然能够创作出更多优秀、更有营养作品,能够引领未来相声喜剧的发展。

 2 ) 有些变了质的喜剧人

我是很喜欢这一类的综艺节目的,之前看东方卫视的笑傲江湖感觉整体水平比什么欢乐喜剧人强多了,欢喜喜剧人基本上成了东北二人转和德云社的专场,那个低俗啊,渐渐漫满整个剧场,一开始还看两眼,最后简直辣眼睛,不忍心看了。一直觉得笑傲江湖还可以的,可惜了,什么喜剧节目办多了,一旦充斥满了二人转类的演员,就一下LOW了,让人不忍直视。笑声传奇开始一二期走的路线还有眼看,但接下来我发现又慢慢有二人转霸屏的势头,希望传奇保持住,可不能被带偏了。比较喜欢相声新势力卢鑫和玉浩的相声,希望他们能坚持原则,不要把自己搞坏了。

 3 ) 高晓攀,这个相声界的颜值担当,让年轻人重新爱上了相声这门老艺术



要说近两年最火的综艺是什么?非喜剧莫属。曲艺界的明星和素人同台竞技,相互切磋,这不仅为像你我他这样的普通人提供了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更在一次次的碰撞中,为观众创造出无数的笑点、金句、表情包。

除了因“我的天哪”迅速走红,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小岳岳外,被称为“相声界颜值担当”的高晓攀近段时间也颇为瞩目。当然,出众的颜值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是还是因为他对相声艺术真诚的喜爱,和别具创新的弘扬。第一次看他的节目是在《欢乐喜剧人》总决赛的时候,在《梨之园》这个作品中,他借养老院义工为哄三位互看对方不顺眼的老艺人,去当“公共徒弟”的搞笑事件,向传统艺术致敬,他说“这些艺术真的都挺好,现在不去学以后想学可能真的就没了。”于是在节目中,他先后展示了快板、鼓曲、京剧等多种国宝级曲艺。这种喜剧与曲艺相结合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就连习惯了没事干刷手机的我也被这层次丰富的表演吸引住了目光。表演尾声阶段响起“好妹妹乐队”的歌曲《相思赋予谁》更是点睛之笔,让人回味无穷,这位80后新派相声代表又一次唤起了人们的意识。

也许《梨之园》你没看过,但2015年央视羊年春晚的《小棉袄》你一定还记得吧。冯巩饰演的老父亲某日心血来潮要把家中的旧棉袄卖了,却错把新登门的女婿当作了收破烂的人,上演了一段因“错位”导致的啼笑皆非的故事。近年来新兴的喜剧演员越来越少,表现优秀的更是屈指可数,而上手就扮演冯巩“女婿”的高晓攀自然受到了不少关注。当鲜花与掌声落幕之后,却很少有人知道《小棉袄》的编剧正是高晓攀,这样颜值与才华同时兼得的相声演员实在是难得。

而在东方卫视《笑声传奇》的节目中,高晓攀带来的作品《小先生》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不仅舞台效果古韵十足,其中讲述的故事更是令人唏嘘。更值得一提的是,这还是首个使用文言文表演的相声喜剧作品。

一袭淡雅长袍衬出如珠如玉的气质,金丝眼镜又为他增添几分清冷的禁欲气息;轻摇折扇间诗词歌赋一个个轻吐出口,更是颇有几分民国文人的温润质感。为何叫小先生?因为这样称呼甚是可爱。虽然是老师来教学生,但这个老师似乎也没有多么靠谱。

为什么钱不是什么都能买来的? 那是因为你钱不够。
为什么自古红颜多薄命? 因为没有人注意丑的人活多久。

但即使是老师,也没有许多事情的答案,比如爱情,比如那些遗憾...小时候是懵懵懂懂的青梅竹马,相互嬉戏打闹,“你就是不想和我在一起”这样任性负气的话随口就可以说出。长大后,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美好在日复一日中不知不觉的变了味道,生了嫌隙。最终你抵不过媒妁之言,嫁与他人,那句“我爱你”终于没能说出口,剩下无尽的遗憾。只得在无尽回忆中聊表遗憾:究竟何谓情爱?不过一日三餐,晨暮日常,良辰美景,娶你为妻。又去何处寄相思?清风、明月,足矣。在《小先生》里,每个观看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出荒诞喜剧:他能流利且深情地吟出一段段优美的诗句,却从来不会自己写诗;他嚷嚷着要教学生们追女孩,自己却在女孩子面前碰一鼻子灰,成为感情上的loser;身为一个现代学者,却天天长袍马褂沉湎于过去的诗篇中,不懂当下学生的《一人我饮酒醉》,成为一个“落伍的教育者”,更为讽刺的是就连【小先生】的名号也是自封的。你也可以把《小先生》理解为一个失败的撩妹指南,一个不知道心上人喜爱什么,天天说着让人云里雾里的诗词不会做自己的“书痴”,强行拗着各种笑点,看着令人怪尴尬的。

《小先生》里既饱含着在当代快速发展的文化快餐中被人忽视的“诗词情怀”,又有着当下年轻人所喜闻乐见的笑点,将古典文化与现代流行互相结合,包裹以荒诞喜剧的外壳,使之成为了一部相当优秀的作品。高晓攀在缔结这个时代年轻人与相声的联系时,也在为相声做一个新纪元的奠基。可以说,是年轻人选择了《小先生》,而时代选择了高晓攀。

对于相声这门事业,高晓攀有着自己的见解,“相声演员没那么红,收入低,也容易人才流失。”所以去年他积极和资本接洽,最终让嘻哈包袱铺成为相声界第一家进入资本市场的公司。除了相声外,他开始做话剧甚至大电影。让相声这门传统的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4 ) 星素挑战

猜测,应该是东方卫视继《天籁之声》的成功之后,打算把素人挑战明星的概念贯彻到底了吧。所以把《笑傲江湖》进行了这样的改版。挺喜欢这个概念的,有看点又有营养。给一分。 pk台的舞美不太喜欢,女孩儿们看着都会觉得很眼熟吧..这点不给分。 传奇笑星都是专业的喜剧演员,节目质量有保证。这个给一分。不过希望不要再有影视演员来跨界喜剧了,去年看得尴尬癌都犯了。

姆们大老师不是不喜欢演戏么,怎么来了呢。希望能给出惊喜吧😄

暂时就这些点,目测是至少三颗星起步的节目。

 5 ) “笑傲江湖”的朱慧和团队说:我们是兔子,但是我们不停

文|珞思(珞思影视研究组)

喜剧的风生水起,大概来自于观众内心可能都不太自知的刚需。

就像当年《泰囧》完胜《一九四二》。或许从艺术角度来说,前者是流星,后者是恒星,但当下中国的欣赏欲望,只求那瞬间一乐的快感。这个社会压力太大了,只要你看了一样东西笑了,会不由自主的对其产生一定的心理依赖。更何况我们不能否认,有些喜剧,终究也会成为经典。

歌要听老的,段子要听新的。死磕喜剧的人大概都是偏执狂,但是在东方卫视独立制片人朱慧眼中,挑战的过程是有趣的。从三季《笑傲江湖》到正在周日热播的《笑声传奇》,她和执行总导演盛开带着六十多位小伙伴一起,继续夯实着强而有力的竞争壁垒。

在当下市场的白热化竞争中,他们有充分的自信:“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不能够被削弱,或者不能够被超越的。这个竞争壁垒就像龟兔赛跑,明知你虽然跑在前面你也得不断地奔跑,不断地学习。对,我们是兔子,但是我们不停。

从没停止过折腾自己

聊聊他们都“试”出了哪些经验之谈

这是一支高产的团队,顶峰期的时候,周五、六、日三天都有他们的节目,还外加一档春晚,说来挺吓人。棚内做过,户外做过,大小体量的突破他们也没停止过“折腾”自己。朱慧介绍,“一年当中会有一次新的尝试。坚守自己的一块阵地,也再学习一些新的东西,在原有的模式上、内容上往前再推一步。”

《笑傲江湖》以及《笑声传奇》的优异表现,已经无需用太多的字眼来佐证。兴许大家更好奇的是,在探索的路上他们都尝试过什么。

第一,用户外真人秀的形态做喜剧,往往是“散焦”的。

去年,朱慧团队操刀了一档户外喜剧节目《花样男团》,表现中规中矩,口碑低开高走。通过这次样态尝试,她认为喜剧和真人秀还是有区别,“喜剧是有点预设的,综艺是一种在非预设的情况下自然碰撞产生的,它的笑点往往不是特别高,但是它的触发更难。”

《花样男团》一开始预设的方向是“行走的喜剧人”。郭德纲、陆毅、贾乃亮、欧弟、信、金圣柱一行人转战于欧洲多国,感受旅游的林林总总。期间发生过的争议事件是:因为不满摄制团队的行程设置,一群明星“叛逃”了。

朱慧将这档节目定位于“在部分的情况下掌控,在一定的状态下失控”,“第一次做户外综艺不知道把控的度在哪儿,头三天完全是懵的,基本上失控,慢慢慢慢开始悟出来,原来是这样。其实越到后面,我认为拍摄的效率越低,因为人也累了,团队也累了,明星也累了,但反倒相对顺了。大家找到了相处的喜剧节奏,人设有了,效果就出来了。”

户外和喜剧的气场天生存在冲突,“喜剧是剧情,户外是散焦的,它有很多不可控的情况,需要综艺的人设和生活的状态,喜剧元素很难迸发出来。郭德纲肚子里面藏有一百种包袱的技巧和方式,他也不一定在那个场合下容易抖,否则对他来说变成全天都是表演了。

尝试过《花样男团》之后,朱慧基本了解喜剧做户外综艺并非不能做,不过还可以探讨更有想象力的方式。于是取完了经,又一头扎进棚内继续深造了。

第二,纯粹模仿,即便找来最强大的班底,也做不好喜剧综艺。

“我们团队走过弯路,现在回想起来吃亏的那个阶段,是真正学习最快的阶段”,朱慧所说的弯路具体指的是《生活大爆笑》,这档节目模式引进自韩国十多年来永远排名第一的国民喜剧综艺《Gag concert》。

客观来说,韩国综艺不像欧美综艺有一套系统的工业体系,于是无法如《中国达人秀》那样给到模式的精髓,通常的办法是手把手“传帮带”,“沟通过程当中,韩国人很强势,需要100%跟着他们做才能保证你好与不好,那时候我们也是刚做完第一季《笑傲江湖》,觉得自己对喜剧不太懂,很渴求学习,既然他们可以做一个15年的冠军节目,就一定有可学之处,于是完全跟着他们的步子走。”

学习过程中收获不小,可最失败的地方就是模仿,“我们那时候不会编写剧本,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喜剧演员,于是招募了很多话剧演员来演绎韩国已然编完的段子,那些段子有笑点,但是笑点是韩国的。比如金炳万演过什么,我们的演员就再演一遍,我们后来研究问题发现,这个模仿的演员并没有金炳万的喜剧能力,节奏根本卡不到一处,各种卡位的失衡致使我们只做了一个模仿喜剧节目,演完了,笑点没有。”

全世界尽管有一套通用的喜剧逻辑,但是包袱有巨大的文化差异。领悟到这一点之后,朱慧团队后来又操刀了一档《笑傲帮》:还是一个纯粹的段子展演节目,收视率和影响力却比《生活大爆笑》好得多。某种程度上《笑傲帮》是《生活大爆笑》的本土版,每一位喜剧人的段子都是度身定制的,笑点接地气了,节目就成立了。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当市面上喜剧综艺泛滥成灾之时,为何《笑傲江湖》可以三季屹立不倒。模仿,从来都不是喜剧的正确打开方式。

构筑坚不可摧的竞争壁垒

把自己做成“偷不走”的团队,靠什么?

朱慧团队的整体结构趋于年轻化。担纲总制片人、总导演的她属于团队当中年纪最大的了,也是80后,制片人、执行总导演盛开是85后,大量的85后、90后充盈着团队的核心力量。从最开始的七八个人到如今的超过六十个人的大团队,详细的分工体系和整体的步调思维,让他们成为喜剧综艺领域极具寡头竞争力的一支。

交流中,朱慧多次强调两个概念:判断力和集成化。

首先,何为判断力?

团队里超过一半的小伙伴都是“全能王”,无论是选手渠道、编剧、导演、服化道造,乃至后期,在一个工业化流程里都可以独当一面,成为项目负责人。她认为,只有在每个工种都具备了强大的判断力,那么合并才是加分项。

通过四年的积累,坐拥全球华人最为庞大的喜剧人才库,如何量身打造他们,判断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也许有100条路可以编喜剧,但只有一路是对的,另外99条路都是不适合他的,那么到底是哪条路适合他?哪一个梁子适合他?包袱有哪些可以用?是需要判断的。我们不是用个人的判断,而是用团队掌握的逻辑和理念,工业化去生产段子。

喜剧节目就是让人笑的。它的反馈特别直观,一场表演下来,观众笑了多少次?这个死磕自己的团队层层审核,30人、50人、100人,500人,最后还有一道80人大审,“我们得分析所有的包袱类型,你的风格是可爱型的,就往那个方向走,因为你的观众人群千万不要丧失。有人说我要百变,今天要这样,明天要那样,绝对不可能。绝大多数人生来就只有一种喜剧能力,那就在现有的资源状况下,在这个最强的喜剧能力上不断强攻产生作品,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否则那叫表演,不叫喜剧能力。就好比周云鹏是用自己怪异的思维逻辑,其它大牌喜剧人的包袱逻辑在他这儿就是行不通的。”

再以较为复杂的后期为例,“我一直觉得中国电视喜剧的剪辑是无效的,我们做了四年喜剧以后发现:想将段子喜剧转播到电视上,没有一个是效果增强的,只有衰弱衰弱再衰弱。为什么?你在剧场里面观看,首先有一个环境,买了票进来门关了你也别想走,这个状态和你在电视机前发着微信打着电话完全不一样,后者不仅失去了周边情绪的感染,注意力也是不集中的。第二,电视是切割的艺术,它最后是由导播来代替你的视角,为你选择看什么,所以拿不到信息量的全部,尤其是在多人小品,我们经常是谁贵切谁,谁说话切谁,可往往笑点不在这儿,而在于表演的关系互动中。一个人说话,另一个出表情了,那个有表情的才是笑点。”

如何提高受众传达率?朱慧认为,喜剧作品最重要的在于稳定性,你有本事一刀不切,这个作品一定效率最高,大场面不会增加喜剧效果。为了量化最佳的视觉效果,他们也制订了严格的标准:“我们曾经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研究,每一个都用分镜头写出来,然后我们自己操练,表演应该在多大的范围之内,背景板的尺度应该多大,根据人数的多寡又该有哪些不同的规格,道具应该怎样摆放,人和人之间的表演空间应该在哪儿,摄像如何来跟,每一个镜头的切割点在哪儿,如何用最有效的空间距离设置镜头机位?我们三十多人的导演每一个人都是写过分镜头的,他们对每一个镜头都了然于心。

然后,如何集成化?

在朱慧团队的脑海中,有庞大的人才体系、全面的喜剧架构、丰富的经验支撑,如何将这一整套内容用流水线的方式生成优秀的产品,凭借的是一个集成化的工业体系。

最初诞生这一念头,源自制作《生活大爆笑》时去韩国学习的经历,至今令朱慧印象深刻:“他们有一个其实不大的办公室,整整一百个演员全部在里面办公,早九晚五。我们进去吓一跳,韩国最著名的喜剧明星全在这里面,什么概念呢?大约就是一百个蔡明,而且这一百个蔡明依然在一线做喜剧节目,事实上韩国早已形成了本土产业链。韩国有成熟的教育体系、生态机制,Gag man更是一种成熟的职业。台上有一百人在演,台下有大量的练习生作为助演,慢慢变成主演,生产内容的过程一点都不痛苦。技术掌控能力弱了,你才痛苦。”

中国没有喜剧班。四年的摸爬滚打,让朱慧团队不断完善了一套中国本土特色的喜剧理论,“理论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操作守则,当我们掌握了这一套守则,再用这套理论去打造喜剧,联合创作,就驾轻就熟地多。

这是一种内容为王思维。有了核心架构之后,其他资源可以集成。拿才艺编剧来说,朱慧团队早已完成了集成化管理,“我们现在和全国优秀的编剧达成了广泛的合作,深度捆绑也有,松散捆绑也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还是掌握在导演手上。核心导演非常清楚需要什么调性的内容,需要什么风格的形式,然后合理调取资源配套完成,哪怕外面没有,自己也能做完,这就是资源的集成。”

执行总导演盛开补充介绍:“所有的供应商都要在我们的体系标准之内,根据我们四年以来所归拢的规律去完成,从编剧、到导演、到摄像、到后期、到舞美、灯光……都有标准,有的时候是非常苛刻的,但是我们所坚持的是我们多年积累的经验值所决定的,也有我们的自信而决定的。”

一旦摸清了中国观众的喜脉

喜剧产业的空间想象力还可以无限大

都说笑点是不可捉摸的,可喜剧节目做了这么久,朱慧团队“号”出的观众喜脉,到底有哪些特征?采访中,朱慧大方分享了以下两点显著的趋势:

第一,从受众群体来说,中国的电视受众的基本文化水平在初中到高中之间,有一点文化内容的东西出现以后,收视曲线会明显发动律动和变化。北方观众比南方观众的喜剧敏感性要高,但是这几年随着喜剧IP的形成,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从性别比例来看,男性比女性比例略大一点,二者总体差别不大,六四开的样子。目前中国的青少年也开始欣赏喜剧了,所以生产内容的时候会考虑正能量及引导性。

第二,包袱的新颖度非常重要,节目的亲和力就体现在这里。喜剧的梁子翻来覆去就那么多,观众对于新旧的感知来自于包袱和时下的接近程度。比如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比如说《人民的名义》,这种点及时加进去,观众都能给出高分反馈。原本属于70分的高度,它就可以达到90分以上,就是说流行元素的叠加比率在20分到30分。比如说现在还提“私房钱”,那就没什么共识了,钱都在手机里了藏什么呀?与时俱进,段子才能天下无敌。

既然已经把体系架构得如此完整了,往长远看的话,喜剧综艺未来的空间还会有多大?

朱慧回答:“我认为其他业态是可以横向布局的,但是喜剧业态它必须纵向布局。为什么?就好比说我们现在去做市场,我们知道大众的心理想看什么,以电视领域为基本的核心阵地去辐射,但是必须要有整体的喜剧理念和配套资源才能够前后辐射。”归根结底,喜剧是内容为王的生态,无论依托于线下剧场也好,影视开发也好,转战网络也好,全都离不开优质生产本身。

当然,网络化、线下化、影视化是充满了诱惑力的,朱慧也中肯表示,“这些都是这个团队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依然要集成一流的团队,在统一而默契的理念和规则下联合开发,用多元化的样态围绕喜剧核心辐射至更大的领域。我们基本上能够相对比较自信地说,中国观众的喜脉是我们搭得到,我们通过喜剧节目而积累下这些人脉,不管是明星也好,素人也好,可以孵化出极具想象力的IP和人物。

未来的路可以很宽,很长,充满了无尽的可能。龟兔赛跑的故事仍在继续,这只从不打盹的兔子,还在朝着更高的挑战发起冲刺。死磕完《笑声传奇》,他们还要干啥呢?想想就挺期待的。

编辑|厂长

 6 ) 第二次来写评论,就为了吐槽和支持

之前有写过一篇,很喜欢卢鑫玉浩和方清平,这两对是支持我看下去的动力,如果没有他们,整个笑声传奇就是一个笑话传奇,什么传奇,简直就是东北二人转专场,那些过时的老梗,低俗的,尴尬的,根本不搞笑的好不好却一用再用,看得人整个尬场。还好我看的是重播版的,可以直接快进了去,只为守着每一期的卢鑫玉浩组合和方清平的专场。卢鑫玉浩每次都有新梗,很可乐,方清平最后一场带倪萍老师有些牵强,但我心目中的冠军就是他们俩对,黑幕什么的,我就不多说了,最后添说一句,蔡明的小品,我从来很少笑过。

 短评

并不怎么搞笑啊,看了常远艾伦和王宁、丫蛋等等作品都一般8207

7分钟前
  • hungry
  • 还行

我的卢鑫玉浩,我的天雷滚滚!喜欢贾冰曾经的总裁线,希望他以后人设不要崩吧,对方清平各种遗憾,真心可惜没得冠军~

12分钟前
  • 沈★公子
  • 推荐

喜欢周云鹏

13分钟前
  • joemayxu
  • 还行

喜欢方清平的脱口秀和相声新势力的天雷滚滚。

14分钟前
  • 雨后的萱草
  • 还行

歇一歇好吧,欢乐喜剧人完了笑傲江湖,笑傲江湖完了欢乐喜剧人,再加上友台的喜剧总动员等等,这是在逼着喜剧快速被观众厌倦然后淘汰吗?同质类的节目少一点,精一点不好吗?

17分钟前
  • Minimalismer
  • 很差

我为卢鑫玉浩而来…

21分钟前
  • 恋鱼晓晓
  • 还行

蔡明老师的演技第一次让我觉得震惊到止不住的流泪,低调做人的老戏骨!

26分钟前
  • 午后Ice Tea
  • 力荐

尬声传奇....不过多给一颗星,卢鑫玉浩不错!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28分钟前
  • 怂囧小赫
  • 较差

相声演员说的还真是比较好了,说实话不喜欢喜剧节目总煽情的。说相声的刘铨淼算是最好看的🐻了。

31分钟前
  • 木水
  • 还行

支持卢鑫玉浩

35分钟前
  • RipSe7en
  • 还行

这么好看评分却不及格,真没天理。

37分钟前
  • 尤里卡
  • 力荐

贾冰夺冠新势力亚军,可以可以,都是我的心头肉~卢鑫玉浩跟金承志合作太惊艳,都是我超爱的气质哈哈哈,这一段反复看好多遍,有才啊有才!

41分钟前
  • 超级飞侠
  • 还行

密集轰炸下,还是有几个精品的。

43分钟前
  • 三日
  • 还行

比欢乐喜剧人3好很多啊 节目质量80%优秀 不易了

46分钟前
  • TTse7en
  • 力荐

我给五星就是为了支持方清平的,特别喜欢方老师的脱口秀,支持你继续创新,继续娱乐下去

48分钟前
  • 最美的时光
  • 较差

谁来拯救我的尴尬癌~蔡明辣么严肃一瞬间我以为看见了李谷一老师~整体用力过猛,看着费劲~

53分钟前
  • 长宁
  • 还行

几位老师颇有用力过度的感觉呢!

55分钟前
  • 沧海一小生
  • 还行

东方卫视可以依靠天籁之战的素人VS明星模式打造几百个综艺节目...好的小品有,比如第二期蔡明老师的穿越爱情片,集笑点和格局为一体,自然真实,一点儿都不尴尬(不尴尬可能是喜剧的较高境界了)

59分钟前
  • 李九弟Jody
  • 还行

被消费的多了,好的喜剧作品只会越来越少。

60分钟前
  • 24city
  • 还行

很多对打作品明明很棒,但是就PK不过明星。。。再黑一些。有些人作品不行,就煽动民族情绪

1小时前
  • Mura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