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童话2011

HD

主演:邹俊百,鲁园,李强,霍泥芳,宋晓英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1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2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3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4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5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6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13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14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15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16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17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18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19都市童话201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都市童话201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康小小(邹俊百 饰),一个高大英俊、心地善良的十八岁少年。他智商略低,但天真质朴。儿时父母双亡,与70多岁的奶奶(鲁圆 饰)相依为命生活。陆齐身(李强 饰),一个儒雅智慧,温良严谨的地产商人。他孝顺,为让生病的父亲多活一天愿意付出自己的全部。  一次车祸,将康小小和陆齐身的命运相连。车祸中,奶奶死了,小小按照婶婶的吩咐找到了车祸的肇事者陆齐身却不慎将自己划伤。小小出院后,被接到陆齐身的别墅休养,陆齐身对康小小非常好,仔细过问康小小的饮食起居,并定期送他去医院进行体检和抽血化验。  这期间,小小结识园丁钟阿虎。小小喜欢阿虎,他们很快成为好朋友,然而阿虎却无意中发现,陆齐身待小小这么好,背后另有原因……我们的岁月健康脱口秀第三季红宝石戒指善意谎言十年日本行尸走肉第三季天赐之女趟过女人河的男人黄金神威 第三季圣诞爱重来违命恶之地犹太人苏斯情感短线:婚庆小队超能联盟失踪的女人 上你所希望的一切我前任男友的婚礼呆佬拜寿养育者 第三季花木兰1999即使这样也不是我做的外星政治阿呆闯学堂父亲的信徒阴阳镇怪谈神探风云京城十二时辰星球大战:克隆人战争第三季神厨狂后师奶强人粤语黑暗楼层双马尾女战士女皮条客都铎王朝第一季逃狱三王闪亮女孩第一季剧集版超能陆战队第二季微观世界梵·高1948魔兔之夜初恋太空男孩

 长篇影评

 1 ) 第四集心理学家Timothy Leary神奇的人生经历

一磕即为LSD疯狂一生。

蒂莫西·利里(Timothy Francis Leary,1920年10月22日-1996年5月31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作家,以其晚年对迷幻药的研究而知名。生于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1950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1959年任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Leary认为迷幻药可能有助于心理发育和成长,故公开支持使用LSD致幻药,称之为"脑维生素"。

他因宣扬LSD对人类精神成长与治疗病态人格的效果并提出"激发热情、内向探索、脱离体制"(Turn on, tune in, drop out)的口号,成为1960年代至1970年代影响广泛、极受争议的人物。

1969年,7up海报"Turn Un"局部。标语引用了Timothy Leary的名言"Turn On,Tune In,Drop Out"。

1963年Leary因用学生做LSD实验而被哈佛大学解雇。此后他先后在墨西哥和纽约成立基金会推广LSD,并在印度皈依印度教。

1965年和1968年,Leary在加州和德州因持有大麻被捕并被判吸毒和贩毒罪,在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律战后于1970年被监禁,后成功越狱并逃往阿尔及利亚申请政治庇护,最后又在阿富汗被绑架,1976年返回美国。

尼克松总统曾称Timothy Leary为"全美国最危险的人"(the most dangerous man in America)。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Leary继续在演讲和辩论中公开露面,但他再也没能重获自己在1960年代享有的地位。

Leary于1996年死于前列腺癌。1997年4月,在世界首次"太空葬"中,载有他及其他23名死者骨灰的人造卫星被发射到太空环绕地球轨道运行……

1943年LSD自行车发现之旅刺绣艺术

另外,关于加里·格兰特服LSD的时间,他的第三任妻子黛恩·坎农说格兰特自从30岁发现父亲曾在自己10岁那年欺骗自己说母亲去世之后,就已经开始使用LSD,并非如普遍传闻和剧中说的1959年(实际还晚于《西北偏北》的拍摄时间1958年,片中也点名了这点)才开始服用。关于Grant和Leary的来往,就像片尾字幕显示的,只有证据表明二人通过书信进行过交流,不确定他们是否真的见过面。

 2 ) 埋藏在故事后的梗 - 第二三集

这个剧集是偶然看到的,亦庄亦谐,是我喜欢的类型

尝试把一些梗罗列一下,对剧情理解没有帮助,只不过博君一笑而已

强烈建议先看剧再看这篇,有严重剧透,基本就是剧情流水

如果你看到什么我不了解的,说错而不自知的,请在评论区留言告知

第一集


第二集 Waiting for Andre,当然是指主人公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Waiting for Godot),“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英语戏剧”,大家或多或少听过这样一出剧,对我是语文老师提起有一出剧叫《等待戈多》,演的是两个人等待戈多,戈多却没有出现。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是指1940年代至1960年代主要兴起于欧洲的一个戏剧流派。这些剧作家的作品是加缪在《西绪福斯神话》中提出的哲学观念——“人生本来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的文学表达。

Samuel Beckett,坚持用法语创作(法文和意大利文学学士)的爱尔兰人,哲学硕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一种新的小说与戏剧的形式,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当然那是在很久之后了。

本集发生的时间正是此君《等待戈多》刚刚首演后的时间里,受意识流深入影响,表现虚无的作品一上映便引起巨大争议,几十年后的今天大家都知道那是经典,并能清楚地记下传奇始于1953年,但此前竭尽心力让其上演的Beckett那时在哪里?(在巴黎东北买了块地盖房子)这就是本片的背景。

André the Giant,法国职业摔角手,WWF(现在的WWE)重量级世界冠军,世界双打冠军,入WWE名人堂,患肢端肥大,成年身高2.24m体重240kg。这时问题来了,1953年André根本只有7岁,而不是片中说的12岁。(不过12岁身高191cm,体重94kg是真的没错)

第一次送他去上学Beckett说我们只说英语吧,André说我不喜欢,Beckett说我也不喜欢,这是前边说的此君坚持用法语创作,据本人说这样能 "without style."

André说Nothing happens, Beckett纠正说Nothing happens twice。但实际上等待戈多中本就是'Nothing happens. Nobody comes, nobody goes. It's awful.'

两人吃饭的时候说起“希特勒建立纳粹兵营是源于他是一个糟糕的画家,差评就有这么大的影响”是第三集的剧情,Beckett的心境此时可见一斑。

Beckett说自己应该炸了West End——这里指的是伦敦西区,主流剧院聚集地

Beckett如剧中暗示的,在二战中加入法国反抗军,好几次差点被盖世太保抓到,后来被授予了战争十字勋章和反抗勋章,但是后来他的态度如同片中一样,避之不谈,有人问起就说自己只做的是boy scout stuff,就是童子军那些事。

片中André成绩只有26分(英制40分及格),但实际上他数学很好,8年纪退学是自己觉得当个农民念那么多书没用(这种思想熟悉吗)

The only sin is the sin of being born.——1969 年采访时Beckett所说

两人在树林中摔♂跤,André初现才能(也不算,就是年轻人打老头)

打字机上贴着Dance first. Think later也是Beckett说的,下句是 It's the natural order.'

后来17岁André时搬去巴黎,因为块头大被发掘去打摔角了。

一个我自己觉得很有趣的兜底:整个Beckett送André去上学的事完全是真的

为什么把他们写在一起?因为这就是真的…1953年Beckett就是买了块地叫André的父亲Boris帮着盖别墅,就是因为André坐不下公交,Beckett决定要帮着Boris去送他上学,实际上据事主回忆,两个人就聊聊板球(第一反应蟋蟀,枉看HG2G,谢@Gemini express指正),别的一句不说


第三集标题是The Artist大艺术家,应该对应电影之神卓别林1940年的讽刺片The Great Dictator大独裁者(其中卓别林的演讲一定要听)

希特勒不用我唠叨,就简单说一下(对艺术了解的少,详细请看评论中 @喜儿喂鸭正经地 高论)

1907年Hitler被维也纳美术学院拒,被裁定unfitness for painting,祖师爷不赏饭。主任推荐他去学建筑,但是因为他没有高中毕业而被拒。1907年末他仅剩的母亲去世,(父亲于1903年早亡)从此靠着孤儿慈善和母亲的遗产过活。

1908年初,August Kubizek,他家乡的朋友来到维也纳与他同住,据朋友说Hitler是个夜猫子,没找份正经工作,睡到中午,之后在城市中闲逛,说着自己对社会改革和城市规划的意见,两个人有时候去看瓦格纳的歌剧。希特勒严格遵循天主教信条,对女人没有真正的兴趣,暴躁反复的性格开始显现。

1908年10月艺考,希特勒因为画的太差,考试都没让参加。库比兹克被录取到音乐学校,11月一天他回家发现希特勒不告而别。之后他流落街头,1909年钱都已用光,同时遭受抑郁症的痛苦,期间维也纳并不太平,市长是个激进的种族歧视反犹,希特勒在这段时间的影响下进一步树立了自己的价值观。

直到1938年他回到维也纳,20万犹太人有13万背国离乡,6万5被处决,当初买他画的犹太店主不知作何感想。

BTW,他说的那个“认为所有男人都想和母亲上床的医生”当然是弗洛伊德了

两集有点人物随剧情的感觉,不是人物激发剧情,不过都还可以。

最后祝情人节快乐:

 3 ) 埋藏在故事后的梗 - 第四集

这个剧集是偶然看到的,亦庄亦谐,是我喜欢的类型

尝试把一些梗罗列一下,对剧情理解没有帮助,只不过博君一笑而已

强烈建议先看剧再看这篇,有严重剧透,基本就是剧情流水

如果你看到什么我不了解的,说错而不自知的,请在评论区留言告知

第一集 第二、三集


第四集真的太飞了,对于我这种Rick and Morty的粉丝来说十分喜欢

名字叫when cary grant introduced timothy leary to LSD,恕我愚钝只想起来《当哈利遇到莎莉》

超现实幽默(也称为荒诞幽默)是幽默的一种形式,通过故意违反因果推理,来产生明显不合逻辑的事件和行为。超现实幽默往往由离奇的并列、不当的推论、无理或荒谬的场景以及大量废话构成。超现实幽默是对观众预期的颠覆,以与场景逻辑脱节的不可预测性来娱乐观众;荒唐离奇的剧情正是其吸引力所在。超现实幽默这一流派起源于艺术上的超现实主义。

开始前先郑重声明,吸毒会造成个人健康和家庭幸福造成损害!请勿模仿。对药物上瘾不如多看两部剧精彩(手贱的查一下off the air看,不谢)

故事发生在1958年,加利福尼亚西北偏北的片场——西北偏北是影史上一部经典影片,由悬疑大师希区柯克导演,好莱坞影星加利格兰特(男主)主演。

开始Grant说让我猜一下,Hitchcock想客串飞行员——这位大导演的标志性举动就是客串自己的影片(昆汀你笑什么),在《西北偏北》中他客串了个错过公交的人。

女助理说他坐不进驾驶舱吧,Grant说你说这话小心点别让他听到,有一次James Stewart说他长胖了他就发火了。——这位鬼才确实富态,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因为过度肥胖而未被征召入英国军队。(我看的这版字幕组翻译成被尸体吓到?拉到椅子上?还在上边标注《夺魂索》?不知道是听错还是什么梗)

Grant所说的经纪人Frank应该是他32岁没有续签派拉蒙,而是雇了独立经纪人Frank Vincent。所说的Doris Day是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电影“票房皇后”,和他与希区柯克都有合作。(现在大家最熟悉的她的作品是《后会无期》中引的Que sera sera)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另一男主Timothy Leary,由权游中的小指头饰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作家,以其晚年对迷幻药的研究而知名。Turn on, tune in, drop out(激发热情、内向探索、脱离体制)的口号影响了一代人。

1959年Leary刚从欧洲归来,担任clinical psychology讲师。9月1日Look杂志(当时的热门杂志,一度可以和神刊Life相提并论,1937年创刊1971年结业)发表Grant的访谈,他称LSD(用于治疗,当时合法)让他更快乐了,“至少能摆脱生活中的虚伪,不再受童年生活的影响,走出与父母和前妻们的关系”。剧中所说的Good Housekeeping杂志的那篇文章应该是1960年9月才发出,对目标读者为家庭主妇(这部分人本就喜欢Grant)把Grant大加称赞,称其“勇敢的参与到可能对心理治疗有深远影响的药物实验中”。当时相关的文章还有更多,包括同类型的Home Journal也发文谈Grant与LSD。

两人谈起童年,Grant的父亲是酒鬼,母亲患抑郁,烟酒均沾,十分严厉。Grant 9岁时父亲把母亲送进了精神病院,告诉他她去“度长假”,后来说她去世了。10岁时又娶了媳妇,新家中却并没有Grant的位置,他被丢给祖母抚养。Grant成长过程中一直对母亲心存怨恨。父亲临死前不久才告诉Grant说自己说了谎,那时Grant已经31岁了。当时Grant就给母亲办了离院(1935年),但直到1938年才回到英国看望她。

Leary为什么说自己能理解呢?因为他13岁的时候酒鬼父亲抛弃了家,他也在单亲环境下读过青春期,而据本人回忆他一直对他母亲抱有失望之情。上高中时他成绩优异,学生会主席,校报主编,高尔夫队、合唱团、交通小队和议会委员会都有参与。本能上常春藤,但他开始旷课,校报上挑战校长,之后受他父亲影响进了西点军校,也受父亲的影响酗酒被请辞。两个苦命孩子

Grant撤回杂志采访——原型是1959年在拍摄Operation Petticoat(粉红色潜艇)时第一次对记者谈LSD,New York Herald Tribune的记者Joe Hyams采访了Grant,本应因为这个题材大赚一笔,但Grant想到这样《粉红色潜艇》的票房可能受阻赚不到钱时(一说为他与其他方签订了LSD使用内容的独家报道权),给Hyams打电话要撤回,但Hyams说已经做出预告,之后照常发表了。于是Grant说自己两年都没见过他,这报道是假的。此话一出,Hyams被群起而攻之,记者职业生涯就此葬送,被好莱坞公关圈拒之门外。就连在上学的小儿子都被欺负,因为大影星说他爸爸是个骗子。之后Hyams一纸诉讼把Grant告上法庭,结果是庭外和解,给了他写Grant回忆录的约定。这样Tribune按理来说是第一手资料,但被当事人否认,Look成为第一个发Grant和LSD的文章的,而Good Housekeeping在一年后了,剧中是把三件事合为一体。

Everyone wants to be Cary Grant—even I want to be Cary Grant——这句是Grant亲口所说,本来是逗趣的,剧中看来又分外凄凉。

Leary所说的Errol Flynn是澳洲电影演员、编剧、导演、歌手。此人支持纳粹,帮助一个纳粹潜逃到中国。Grant曾对当局上报他的名字,但他没有被指控。

接下来Leary喝了LSD,神奇之旅开始了。

上来Cary Grant就开始breaking the fourth wall,然而这种方法最早使用是在1979年的《木偶电影》(The Muppet Movie)。

时间线的坑怎么填?一切都是_______

两个人开车开回童年,Grant父亲道出他的名字:Archibald Alexander Leach

Grant父亲说的台词是Gran不久前说的:想我这么有魅力的人死了,太可惜了

玉米地被飞机追,男主被错认成凯普林都是《西北偏北》的剧情

分镜,姿势相同

拍卖雕像也是《西北偏北》的剧情,只是墨西哥雕像被换成自由女神像

麦高芬(英语:MacGuffin)是一个电影用语,指在电影中可以推展剧情的物件、人物、或目标,例如一个众角色争夺的东西,而关于这个物件、人物、或目标的详细说明不一定重要,有些作品会有交代,有些作品则不会,只要是对电影中众角色很重要,可以让剧情发展即可算是麦高芬。希区柯克是此道行家里手,这个词就是因他说而流行的。

两人“出价”中,Grant说“Everyone taking LSD, dropping out, There will be no doctors, no teachers, society will collapse”中的dropping out字幕组译为“学生退学”,实为Leary宣传的三步之一drop out脱离体制。

长袍是Leary经常穿的代表性衣服,也是嬉皮士经典打扮。

Leary和拍卖师都说“奇怪,为什么那架飞机在没有庄稼的地方喷药?”这也是《西北偏北》的剧情中Grant对手戏演员的台词

Leary上电视,说“I'm turning on the minds of all the young people of America.”(字幕组翻译成产生了美国原住民的幻觉?)turning on一语双关,即指打开电视,又指Leary宣传的三步之一Turn on(激发热情)

Leary说这有个美女,还有个美男,指谣传Grant是gay,他与Randolph Scott同住12年。

Grant抢走雕像进入最后一幕,总统山(也是西北偏北的最后一幕)

Grant说没有替身我不跟你打,实际上他的大部分特技都是自己做的

Grant说的the most dangerous man in America和前边电视采访给的描述一样,都是尼克松总统给Leary的评价。就像林肯说的一样,Leary多次入狱,又逃脱,又被捕,在不同监狱间流转。

Leary说自己至少为理想而战,杰弗逊插话说你们俩根本就没上过战场,Grant是一直在演戏,给英国战争捐了两部电影的收入,得了Kings Medal。Leary先前参加预备役军官训练,因为在女寝室过夜被开除,后来在特殊训练营,不出任务。一度被征召入要去太平洋战场的空军里,所幸相逢故人Ramsdell(预备役军官训练营的老师),把他提到下士,在本土继续当心理测量师,战争结束后得了一兜子奖章。

Leary反戳杰弗逊蓄奴,林肯补刀说还和其中一些通奸,杰弗逊说你们一定是嫉妒我。

两人开始争论历史,1970年,肯特州立大学,国民警卫队向反对美军进入柬埔寨的抗议学生射击,4人死亡9人受伤其中1人终身残疾,导致四百万学生罢课,直接影响民众对越战看法。直到后来的言论自由,再到被消费主义所绑架…反战和平,捕梦网(原住民手工艺品,60-70年代的泛印第安运动,一说嗑药后看到的幻想同其相似),民权运动,星巴克(哈哈),互联网是个坏东西,音乐也一团糟,Steppenwolf是60年代末火起来的乐队,但Leary推荐的实际上是同名小说,书中描写大爱,药物滥用,就嬉皮士那一套。Leary甚至推荐在使用LSD前看这本小说,理解更深。

然后Grant赢了,反文化运动消失,互联网不存在,异性恋大游行,种族歧视盛行…无奈,Grant摔碎自由女神像,给60年代一个飞的开端,欢乐颂响起,回到现实。You might got odd flashback.


情人节看完La La Land回来就开始写,这集玩梗玩疯了,查了好多史料的边角料,愿意打赏请随意。

 4 ) 埋藏在故事后的梗 - 第一集

这个剧集是偶然看到的,亦庄亦谐,是我喜欢的类型

尝试把一些梗罗列一下,对剧情理解没有帮助,只不过博君一笑而已

强烈建议先看剧再看这篇,有严重剧透,基本就是剧情流水

如果你看到什么我不了解的,说错而不自知的,请在评论区留言告知

第二、三集


Bob Dylan: Knockin’ on Dave’s door

标题自然是映射Knockin' on Heaven's Door,又经典又切题

Bob Dylan老爷子不用我说,写歌拿诺贝尔奖,1988年开始的Never Ending Tour一直演到今天,真是名副其实的人民艺术家

引一段记者写来讽刺Bob随手拿来就用的开场介绍词

「先生女士們,讓我們一起歡迎搖滾樂的桂冠詩人,六十年代亞文化夢想的代言人。他逼民謠上了搖滾的床,在七十年代化過一臉濃妝,而後在藥物濫用的迷霧中消聲匿跡。接著他重現人間,信了耶穌。八十年代末期,他被當成過氣角色一筆勾銷,卻又忽然改弦易轍,在九十年代末開始推出他畢生最強的若干作品──先生女士們,哥倫比亞唱片公司藝人,巴布迪倫!」
The poet laureate of rock ‘n’ roll. The voice of the promise of the ’60s counterculture. The guy who forced folk into bed with rock, who donned makeup in the ’70s and disappeared into a haze of substance abuse, who emerged to ‘find Jesus,’ who was written off as a has-been by the end of the ’80s, and who suddenly shifted gears and released some of the strongest music of his career beginning in the late ’90s. Ladies and gentlemen, please welcome Columbia recording artist Bob Dylan.”

David Stewart是同时期的老摇滚,一首Sweet Dreams (Are Made of This) 80年代火遍全球(16年X战警天启中快银出场伴着这歌,在内地又火了一次),曼森老妖翻唱的版本另有韵味

93年8月,既是上边说的八十年代末期,他被當成過氣角色一筆勾銷,应该巡演刚演完欧洲 在美国巡演开始前 离写出那首Like a Rolling Stone已经过了将近30年

放一张93年本人做比较

Bob vs Bob

海关检查,年轻的姑娘不认识,旁边的大叔已经短路

From nowhere to nowhere – nowhere应该是Dylan歌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Yesterday is just the memory - Don't Fall Apart On Me Tonight中的歌词

Song and dance man – 1965年新闻发布会,记者问你认为自己是诗人多一点还是歌手多一点?Bob说觉得自己就是个唱歌跳舞的

出租车上掏出的小纸条 – 65年的采访中提到Chaos is a friend of mine. It's like I accept him, does he accept me(看来确实如此)

被出租车司机催,说being specific isn’t the strongest suit,语言是诗,怎么具体?熟悉他歌词的人懂

又两次提到nowhere,有明指吗?

从口袋摸出小纸条: Not a word of goodbye, not even a note. - Man in the Long Black Coat中的歌词

Iron gate一句是老头没事在家做铁门玩:

听唱片听的是摇滚和布鲁斯先驱Billy Lee Riley的The Legendary Sun Performers, Ange所说的另一首no name girl也是他的歌

翻唱片翻到一张Donovan的,此人早先和Bob较好,风格相似,被叫做英国的迪伦,后来据传有嫌隙,67年Bob的纪录片Dont Look Back 中Dylan打开一份报纸,装作不认识他的样子问Who is this Donovan,但Donovan本人否认有争执。

倒是Bob本人曾在从木吉他转用电吉他的表演中被叫做叛徒Judas

Dave回来对Bob说那张专辑上是你吧,这张是出名的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封面是他挽着初恋女友Suze Rotolo,Blowin' in the Wind就在其中,另外几首出名的歌也是反战的,以至于在这个过程中,迪伦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民权运动的代言人,但是他本人却对此开始反感起来,感觉被抗议操纵和限制,这都是后话了,封面上的他还是相信自己能带来改变的serious young burk。

问起Dave去哪里,说I had a call once不知说的是哪次,也许是指79年成为Born Again Christian?

Dave想问问题的时候Bob说这么多年这么多问题I don't think I even answer a single one 这大概是真的,老爷子年轻时候的记者会有如灾难,很多人觉得他接收采访就是为了折磨、嘲讽媒体。

两个人看的电视是 Bob Holness主持的Blockbusters,93年sky自家的show

I come to see Dave, and Dave I saw,一期一会

Dave最后要签名这个地方我看的时候有点紧张,感觉Dave太执了

结果一句he is so much older then, (My Back Pages里“But I was so much older then, I'm younger than that now. ” ,谢@Yisilor 指出)Bob也笑了,笑什么呢

笑不可知的风,笑年华悄然老去,笑Dave的执念,笑自己年轻的执念,何必老了还不能放下随手给朋友签个名的执念。念起即觉,觉已不随。(强行解读)

Dave最后还抖下机灵证明是真爱粉 - We'll meet again someday on the avenue是Bob 的Tangled Up in Blue中的歌词

@杏仁斯嘉丽 :最后在门厅那段,Farewell Angelina也是Dylan的歌~

 5 ) 埋藏在故事后的梗 - 第五集

这个剧集是偶然看到的,亦庄亦谐,是我喜欢的类型

尝试把一些梗罗列一下,对剧情理解没有帮助,只不过博君一笑而已

强烈建议先看剧再看这篇,有严重剧透,基本就是剧情流水

如果你看到什么我不了解的,说错而不自知的,请在评论区留言告知

第一集 第二、三集 第四集


一个多月没有写最后一篇,因为总觉得下面的马上就要出来,然后就拖到了现在。

本片中对英语中双关运用很多,梗倒是不多。多数字幕组都翻译的很好,更细碎的东西我来补补齐。

Muhammad Ali,职业拳击手,职业生涯56胜5负(赢回来3负),战略嘴炮家,段子手,慈善家,精神领袖,一个时代的传奇。1979年退役后又在1980年10月2日和Larry Holmes比赛,被打的很惨,是Ali所有比赛中唯一一场被knockout的比赛,有说为后来帕金森埋下伏笔。本集发生在这之后,Ali救人这事是真的,就在1月19。

片名The Greatest OF ALL TIME.史上最棒,来源就是Ali(一直自称)是最棒的,1975年他的自传就叫《The Greatest: My Own Story》。

真人与剧中对比

片头是1980年12月8谋杀John Lennon的凶手Mark David Chapman,此君对着列侬开了5枪后没有逃跑,在路边翻起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后被判无期,20年不得假释,2000年后每两年申请一次假释,都被拒绝,最近2016年8月,第九次被拒;换台后是黄金档肥皂剧鼻祖《家族风云/朱门恩怨》(Dallas,1978-1991),J. R. Ewing第三季结尾被射(可以理解成雪诺被杀?),然后电视就宣传“谁想杀他”宣传了好久,直到8个月后第四季第四集Who Done It播出,这集至今是黄金档剧集史上收视率第二。(这么多都和剧情无关的哟)Ali就一句话:Too much needless death.

第一个进门的是Jabir Herbert Muhammad,这个人说起来还是Ali交好的“伊斯兰国度”组织领头人的儿子。1966开始做Ali的经理人,给他谈成了有史以来给运动员第一笔百万美元的酬劳,1974年“年度经理人”,1981年Ali退休后,他还继续打理他的生活足有10年。

第二个进门的是Donald "Don" King,这人是3个中唯一还活着的,一个拳击掮客,促成不少好比赛,也卷入不少官司。1980年这场比赛就是他促成的,但是1982年被Ali告上法庭说少付了他1.1m,他操纵Ali的密友蒙了健康状态不佳的Ali,以50k结束了官司,甚至得到了Ali任何未来比赛(也没有)的营销权。

然后Ali标志性的trash talk(嘲讽)就开始了:

一堆押韵champ-chump, winner-beginner, splendor-pretender

Herbert想安慰说了一句You’re the greatest,Ali并不领情,说你忘了后缀

三人谈话,Herbert那句“活人身上做尸检”是史泰龙看了那场比赛的感想,因为演了《洛奇》所以被Ali说是“假的拳击手”,另一个提及的是宿敌Joe Frazier三次交手第一次Ali输了(职业生涯第一败),两次赢了,两人宿怨极深。

一句话拼两个词笑死,宛如赵本山“一个字一个字蹦”的感觉

Out of miracles戳的Ali不情愿了,Ali细数一次次扳回的败局和连续的胜局(Leon Spinks, Sonny Liston, George Foreman),感兴趣可以细查,“我做成不可能之事”,Don顺势接上“你史上最棒”,Ali找补Herbert“你看他都记得”

和Liston打,第一回合的第一分钟

插入一段历史上实拍的镜头(写这一句忍不住想起毒枭)

秃头大喊跳啊(可恨,不要模仿),Ali说他要是跳了,要落到地上的不只有他,你丫也得被我揍躺下

这里说的I love you, I am your brother和I am nobody还有后边的告诉他说他不是nobody都是历史上这件事里真正说过,被记下来的。接下来是绕脑的nobody, somebody,接更多的trash talk,骂秃子是头发嫌弃脸,对着警官一套素质三联,三个拳击相关的俗语双关(精妙):

wrestle with his conscience.俗语和良心斗争,其中有wrestle摔角,他会输

bout a flu得流感,bout又指一场拳赛,流感把他击倒

punch a ticket检票,punch又是出拳,连ticket都不能punch还能干嘛

然后说There’s more line for free,还想听我说段子吗哈哈

小警察叫他Mr Ali他说你叫我冠军吧(记住)

Ali无数经典自夸之一“关上开关钻进被窝灯还没灭”,与之相似的还有很多:我和鳄鱼摔过跤,和鲸鱼打过架,拷上了闪电,把打雷扔进了大牢,谋杀了一块岩石,伤了一块石头,把砖头弄到住院,我这么毒,让药都生病了。

试图把Joe绕进去Everybody is fan -> nobody is not(没人不是/不重要的人不是) + You are a fan =You are not nobody/got be somebody

Joe说你怎么能理解,你是greatest,Ali说我成为最棒的之前就叫自己最棒的(Ali无数鸡汤金句之一)

Ali说我没那么快,下次再揍他,Joe说希望你dance and win(一方面是轻松,一方面因为Ali本身的拳风在重量级里独辟蹊径,不同于大力出奇迹,被形容为“飘如蝶舞,疾如蜂蜇”,dance很多),而不是苦苦坚持(hold on)。

Joe说mom want me gone(离去),Ali说你这个死心眼她是说让你离开家不是离开人世,Joe说她觉得我活着浪费空气,Ali说就是刀子嘴鞭策你成功啊。(这里的字幕再版会做一些改动)

Ali听到他才21,长吁一口气说你还年轻啊,然而被问出18岁得了奥运冠军(1960)

Get up one more time 耳熟吗?有点像洛奇

专家上来口称Ali,说一句You are done惹毛了他,Ali说你还是叫我Mr Ali吧

Ali心心念念的四度重量级冠军后来没有达成,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达成的是Evander Holyfield于2000年(此人现为张志磊的拳击顾问)

“如果那不再是你的意义,那你的意义是什么?”“我的意义是你”

两位男嘉宾牵手成功,Joe 吓的叫Ali抓住(hold on),Ali说现在你又要我hold on了是吧。一切结束后继续嘴炮,说其实我真的有那么快,给你看看我光速左拳,“You want to see it? ” "Yes " "You want to see it again?"最后这句是说我在你说Yes后已经光速出拳又回复原位了,你还想再看一遍么?【实际你刚才那遍就看不到】不失为一种优雅的装逼技巧

最后是Jesse Jackson牧师,演说家 为Wattstax Music Festival的开场演讲,可以一听。

20 August 1972, Los Angeles Coliseum, California, USA --> youtube


写写删删,感觉前边太拖沓后边就删了一些感觉只是为了满足信息摄取的无关事。期待接下来的剧集

所有的功劳归于zimuzu,赞美 @杏仁斯嘉丽

 6 ) 下午的奇遇、雪夜的造访、秋夜的戏

1

鲍勃·迪伦被《都市传说》有意无意排在第一个出场,都似乎和201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多多少少有些关系。

故事讲的是,1993年,鲍勃·迪伦飞去伦敦,拜访他的朋友戴夫。

他睡眼惺忪,在伦敦机场恍恍惚惚落地。请他摘下了帽子和墨镜之后,英国海关人员才开始问他第一句话:“今天?你从哪里来?”

“今天?问得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那么,你从哪里来?”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总是从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到什么都没有的地方。”

沉默了一下,他又说:“马里布,我来自那里。”

“这么说,你是住在马里布了?”

“我住在马里布的时候,我就在马里布。”

出租车上,鲍勃·迪伦从各个口袋里翻出来的地址,根据其中一条,敲开了伦敦市伏尾区戴夫家的门。而戴夫恰巧刚好出门,戴夫的女友为鲍勃·迪伦打开了门。以为是推销员,她又关上了门。

鲍勃·迪伦不得不重新敲门解释,自己是来找戴夫的。

“那你是?”

“对,我就是。”

她耸了耸肩。

“我是鲍勃啊。”

“哦。”她似乎没有发现面前这个人,就是大名人鲍勃·迪伦。

“那你是?”

“对,我就是。”她模仿他,来回敬了他。

他耸了耸肩。

“我是安吉。”她说。

他坐在客厅里等戴夫回来。由于没有找到电视遥控器,他就开始听主人的唱片,甚至恰好翻到了自己的一张专辑。

戴夫回家的时候,鲍勃·迪伦才发现自己来到的,是另一个戴夫的家,两个人四目相对,都惊呆了。因为这个水管工戴夫,是鲍勃·迪伦的粉丝,他一眼就认出了他。

他指着鲍勃·迪伦手上的唱片封面说,你就是那个鲍勃·迪伦吧?

鲍勃·迪伦又耸了耸肩,说:“就算我是鲍勃·迪伦,我也不是世界上唯一的鲍勃·迪伦。就像你一样,戴夫。”

他又问戴夫,你的电视机遥控器藏在哪里呢?戴夫从一盆花里抠出了它。

两个人,坐在客厅里,喝着戴夫女友端上来的茶,聊了整整一个下午。而戴夫百思不得其解,终于忍不住问,你是为什么来到了我的家里的?

鲍勃·迪伦说: “我是来见戴夫的,我也见到了戴夫。”

一会儿,他又接着说,“安吉泡的茶实在太好喝了,我一见到好女人,我立即就能感觉到。你和她结婚多久了?

“我还没有娶她”,戴夫说。

“你为什么没有和她结婚?”

“还没有来得及。”戴夫耸了耸肩。

“那你了解她有多深,你知道她最喜欢莱利的哪张唱片?”

戴夫很轻松的答道:“这个简单,是《无名女孩》。”

“那是一张伟大的专辑。”

“的确伟大。”戴夫点头称是。

鲍勃·迪伦拿起帽子,要起身离开了。这个下午像浅醉的梦境,倏忽就要过去。

戴夫终于鼓起勇气,拿起那张印着鲍勃·迪伦的唱片,请鲍勃·迪伦签名。

鲍勃·迪伦说,“我不确定唱片封面上的那个鲍勃·迪伦,他会不会同意。他以前可是一个不好招惹的年轻人!”

“如今他已经沧桑历尽,” 戴夫说。戴夫是鲍勃·迪伦的忠实粉丝。

这是来自《My Back Pages》的一句歌词:“But I was so much older then. I'm younger than that now.”(昔日我太老成,如今风华正茂。)

鲍勃·迪伦会心一笑,在那张印着自己照片的唱片上,签了名。

戴夫说,我可以带你去找那个你要找的那个人,那个真正的戴夫。

鲍勃·迪伦说,我要来找戴夫,而我也已经找到了戴夫。他一边穿鞋一边建议,你应该向安吉求婚,不要让她再做无名女孩。然后,他戴上墨镜。

走出门后,他又转过身来,对安吉说,你知道吗,我告诉你吧,戴夫平时把电视遥控器藏在花盆里。

伴随着Like a Rolling Stone在片尾的响起,鲍勃·迪伦去往机场,身后传来戴夫求婚成功的声音:安吉尖叫着说,“我愿意!”

这个下午发生的故事,仿佛一种奇遇,让人感受又惊奇,又美好。

这是人生里,非常意外的精彩部分。

有的人能得到,有的人得不到。

2

如此凑巧,在《世说新语》里,王子遒在雪夜里,前去造访的人,也叫戴:

徽之尝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四望皓然,独酌酒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逵。逵时在剡,便夜乘小船诣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

是呵是呵,那一夜的雪花开得明白灿烂,不觉已令人心胸荡阔。王子遒雪夜要造访的是自己的兴致,奔波了一整夜,也看了一整夜平日无缘见到的飞雪。鲍勃·迪伦坐飞机去遥远的伦敦,见到了另一个戴夫,兴尽而归,胸襟旷达,尽得魏晋风流。

3

之后,明代的张岱,痴人说梦,亦有《金山夜戏》这样精简的字: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至北固,舣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傒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张岱少为纨裤子弟,极爱繁华。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五十岁时,明亡,他披发入山,形如孤魂野鬼。

眼见北方的蛮族正撞击帝国的长城,张岱回想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那一个秋夜里移舟过金山寺,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现在看来,浅如一场无痕春梦。

真的,漫长的人生叫人起疑,是否真的有过那一场热闹、那一次相遇。



 短评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简称一本道,这类小片子sky art还真是拍得得心应手。导演的冷段子一堆一堆,推荐上一部man up蛮好笑的。

7分钟前
  • ANNA
  • 推荐

1>4>2>5>>>>>3

10分钟前
  • eiapov
  • 推荐

i am somebody / sb…【度 /s/1eRNQL7k 码 bxb3 】

15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力荐

这种掉书袋的装逼精悍电视剧我最喜欢了!歌词、台词、著作、真实故事,一本正经的幽默,幽默的一本正经,这永远是中国人所欠缺的。好多“鸡汤”式哲理,却又和每集的主人公如此契合,通俗温情,妙哉妙哉!

19分钟前
  • 孤獨江湖虛名
  • 力荐

典型下饭/睡前剧,还是蛮有意思。

20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所有的星都给第一集!如果要是随便换个顺序,我很可能就不会再看下去了。

24分钟前
  • 杉爷
  • 力荐

关于七位名人的幽默小品,没点文化底蕴确实看得有点蒙逼,要说首集鲍勃迪伦全程冷笑话还坐得住,第二集等待戈多就凌乱了。凭直觉能感到短短20分钟埋着无数彩蛋和硬梗,可没文化的我品不出。

26分钟前
  • 发条饺子
  • 还行

Dylan粉不可错过第一集,不管是不是真的,倒觉得很符合他的个性,看完会心一笑有觉得温暖无比,特么英剧优越感不是白刷的啊

29分钟前
  • 战争与吉他
  • 推荐

E1莫名感动。鲍勃真是个诗意的摇滚歌手,“我来找戴夫见面,这世上又不只有一个戴夫”,太哲理了。求婚满分。E2暖心,画面鲜亮音乐动听。“读书是你唯一走出这里的办法”。拖延症作家和有一万个拖延理由的建筑工成为好友。E3希特勒好友真受尽委屈。E4复古嗑药迷幻之旅。E5伟大的拳王阿里,U R somebody

34分钟前
  • Ziggy
  • 还行

每集时长用来下饭刚刚好

36分钟前
  • Lucida
  • 推荐

能看到这么好的片儿觉得自己特别幸福!

37分钟前
  • Tuna Bento
  • 力荐

最喜欢第二集啦,作家和工头,一个拖稿,一个拖工。

39分钟前
  • 希维德鹿
  • 力荐

贝克特那集就是一首诗呀 / 后知后觉的领略了法国人的某种气质从 " 潮汐和羊群可都是不可抗力 "这个拖延症神理由中 / 看完剧整个人变得懒懒的软软的

43分钟前
  • 小打雷
  • 力荐

“小时候,我以为要有幽默感就得找个嘲讽对象,后来,我知道那样太容易了,要嘲讽就得嘲讽生活本身。”

45分钟前
  • 海贼拉面
  • 力荐

用制作五部电影的态度和班底制作了五集20分钟的电视剧

48分钟前
  • 兔唧唧
  • 力荐

Bob Dylan 那集差点看哭了我 .....哈

50分钟前
  • 叽里呱啦
  • 力荐

第一集笑得喘不过气

54分钟前
  • 大黑骡子
  • 推荐

喜欢第二个故事,好多真理呼之欲出。达利那集没看到,被砍掉的约瑟夫版MJ其实蛮想看的

58分钟前
  • 彌張
  • 还行

音乐编排的好啊,最喜欢1、2、5这三集,看英国人演美国人还挺有趣的~

60分钟前
  • 非魚
  • 推荐

#鲍勃迪伦看了想打人#大块头有大块头的春天#来呀一起去西北偏北的片场快活啊#不要随意给差评,尤其是给希特勒#那你还不快下来欣赏我的美貌

1小时前
  •  ̄▽ ̄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