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1999

已完结

主演:袁咏仪,赵文卓,孙兴,钮承泽,郑佩佩,李立群,李志希,关礼杰,岳跃利,刘孜,张铁林,陈宝国,焦恩俊,葛蕾,崔红红,王茜,董晓燕,金书贵,刘家,叮当,阴爱国,刘勇,黑子,杜连孝,屈中恒,杜鹏,乌兰齐齐格,李振起,晋松,贺镪,蓝英君,王芙娟

类型:电视剧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199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花木兰1999 剧照 NO.1花木兰1999 剧照 NO.2花木兰1999 剧照 NO.3花木兰1999 剧照 NO.4花木兰1999 剧照 NO.5花木兰1999 剧照 NO.6花木兰1999 剧照 NO.13花木兰1999 剧照 NO.14花木兰1999 剧照 NO.15花木兰1999 剧照 NO.16花木兰1999 剧照 NO.17花木兰1999 剧照 NO.18花木兰1999 剧照 NO.19花木兰1999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花木兰1999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剧分为上下两部。  第一部讲述身手不凡又孝顺双亲的花木兰(袁咏仪 饰)代父从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邂逅大将军李亮(赵文卓 饰)。这段时光虽然艰苦,但却是花木兰表现自我的舞台。只要尽力保卫国家,既得朝廷赞许 ,又得民心拥护。  第二部则讲述离开战场过上家庭生活的花木兰,面对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则不是她最擅长的部分。虽有丈夫疼爱,但问题还是在不停发生。木兰感到筋疲力尽,提出了分开。李亮大吃一惊,而婆婆则更加落井下石。  战场上骁勇的女英雄也要过寻常老百姓的日子,我们万世传颂的花木兰也要面对人间烟火的琐碎。开罗车站外星邻居第二季善意杀戮浪漫天降泰山蛛丝马迹元洲街王后安妮卡 第二季剧场版弦音-起始的一箭-厨猎记当虐文男女主灵魂互换舞厅2之龙争舞斗希望的味道刺客部落I绿石炼狱鸡兔英雄与暗黑仓鼠呼叫助产士 第十二季陈二狗的妖孽人生小羊肖恩2:末日农场地表最大家族昏迷 Coma英雄神话玉楼三凤栀子花开无国之殇激战交易所怪癖神偷雨打芭蕉如意天书恶魔高校D×D HERO警徽与背叛喂!阿冬蝙蝠侠:蝙蝠女侠之谜食戟之灵第一季猫神八百万 OVA三更2之饺子熊猫历险记The Door欢迎来到谋杀镇:谁杀了圣诞老人?鹿死谁手浪漫天堂魔神英雄传七魂龙神丸马普尔小姐探案第三季加菲猫和他的朋友们第五季诸神之战第一季波浪啊波浪啊

 长篇影评

 1 ) 说什么好呢?

故事很长很长。。。如裹脚布一般,能坚持看完的都是高人。故事的转折点居然在2h以后。。。片子3个小时。N多巧合在一起。不知道这个片子有没有遭到米国的小动物保护协会的抵制,那么多青蛙被杀死。。。

 2 ) 果然经典

片头有点无厘头,之后的2个多小时都是叙述有点关联但又没关联的几坨人的一天的故事。

最后在几个角色的表白中还有一场青蛙雨,才让我明白导演想要表达的意思,反想起前面的点滴,一切细节对主旨来说都是那么的必不可少。

Linda Partridge(将死老头子的年轻妻子),贯穿在整个片子里一直都是神经兮兮容易发疯的样子,最后见律师的时候,死活要求改老头子遗嘱,不是为了要多钱,而是为了不要钱。她觉得之前背着老头子的无数出轨加上之后爱上老头子实在让她背负太多内疚太多痛苦,老头子的死去,全部留给她的财产,只有加深她的痛苦。

Earl Partridge(上段所述的将死老头子),得了癌症,被妻子欺骗了那么多年不自知,理当说他很悲惨了。他的确悲惨,但不是由于现任妻子的出轨,不是由于自己癌症带来的痛苦,而是自己年轻时期抛弃了自己的初恋莉莉和自己唯一的儿子Frank T.J. Mackey(汤姆克鲁斯演)。自己快死的时候,才说出其实自己一直爱着的是莉莉,自己由于年轻时候的风流一而再再二三的出轨,莉莉原谅他,他最后还在莉莉得了癌症的时候抛弃了莉莉。年轻时候自己以为这是风流这是男人该做的事,将死的时候却说出那么多年只留下后悔和痛苦。“那些虽然是老生常谈,但都是真的。”看着他对莉莉所做的,再看到他年轻妻子所做的,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

Frank T.J. Mackey(汤姆克鲁斯演,上段老头子的儿子),男性专家了,天天在电视上、书中、讲座中教男人如何勾引女人,驾驭女人,一副要把所有男人教成雄性动物的架势。他还编造了自己的过去,说老爸死了,老妈退休了。他深知他老妈是如何的爱老爸,深知老妈在死前最痛苦的时候还在等着老爸的电话。不知这是为了报复老爸那样的男人打算把男人都推入深渊到老的时候只留下后悔的状态,还是痛恨老妈这样的女人活该倒霉对男人如此忠诚老了还是只能痛苦而死。……片尾他坐老爸床前哭着骂的一连串脏话,让我实在不忍心看下去。这么一个小时候被老爸抛弃,一个小孩照顾着病重的老妈,最后老妈死了只能由邻居照顾长大的人,长大后以教坏男人为己任。他终于出人头地了,得到了那么多掌声的时候,他快乐么?他心里也很痛苦的吧。

电视中有个主持节目30多年的老明星Jimmy Gator,他也得了癌症,医生说只剩下2个月了。他爱他的妻子,但他在这些年里也一直反复出轨,从转播室回到家里的时候,因体力不支半躺在沙发上,决定死前向妻子完全坦白。他也算是痛苦了半辈子了,出轨后的内疚,女儿10年前离家出走至今不愿意与自己对话。至于女儿,她吸毒乱搞,难道是在叛逆期么?不是,最后才知道原来小时候“可能”被老爸性侵犯了。Jimmy Gator有气无力在沙发上,最需要妻子陪伴的时候,妻子爱他原谅他出轨的桥段,但听到有关女儿的桥段的时候,终于气得离家了,剩下Jimmy一个人在家。

…… 长话短说,Jimmy的女儿可能是由于对老爸的恨,故意糟蹋自己,吸毒,乱搞,快乐么?她也痛苦,遇到一见钟情的对象Officer Jim Kurring后,苦于自己毒瘾的事是否该坦白而不得已离开Jim。

Donnie Smith,60年代的天才少年,却成了二十一世纪很boring的电器行的营业员。他的天才有帮到他么?长大后的境遇难道可以怪父母可以怪劈到他的雷怪雇用他的老板么?他最后去偷店里的钱款怪谁呢?

……我的评论貌似太长了。总之,人不是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的,要do well,be good才行,撒谎,吸毒,责怪别人,出轨等等,只能给心里留下悔恨痛苦而挥之不去。

ps,这位导演大概深谙圣经中神说的道理,片头的离奇巧合及片尾的青蛙雨是为了告诫大家,既然神可以安排那么多的巧合,最后的惩罚再不可思议也是有可能的。

附上片尾大家一起唱的一首歌:

It's not / What you thought / When you first began it / You got / What you want / Now you can hardly stand it though / By now you know / It's not going to stop

It's not going to stop / It's not going to stop / 'Til you wise up

You're sure / There's a cure / And you have finally found it

You think / One drink / Will shrink you 'til you're underground / And living down / But it's not going to stop

It's not going to stop

It's not going to stop / 'Til you wise up

Prepare a list for what you need / Before you sign away the deed / 'Cause it's not going to stop

It's not going to stop / It's not going to stop / 'Til you wise up / No, it's not going to stop / 'Til you wise up / No, it's not going to stop

So just... give up

 3 ) 8与2

青蛙雨

圣经中记载的十大灾难 这十灾是用来惩罚埃及人的 其中排在第二的就是青蛙灾 “青蛙灾”出自《圣经出埃及记第8章第2节》 Magonia是Magnolia的形近字 而在法国中世纪的民俗故事中 Magonia是一片充满着云朵的天空 在这里所有曾经发生的事情和奇迹都会消失 如果这理解是正确的 那么它则象征着一切 罪恶和尘世遭遇的瓦解以及一种在赎罪后得到的单纯的回归和自由 8与2的吊诡出现 1.开头一个被绞死的人衣服上印着 82

2.赌局:要张 2 就能成21点 来的是张 8

3.男孩自杀在3月23日是一年当中的第 82 天

4.楼前 下面有个铁丝制造的 82

5.自杀那个男孩的父母房间号是 682

6.红色飞机的号码 82

7.《诱惑与征服》的电话号码包含 82

8.木兰花(Magnolia)共 8 个字母 有 2 个A 第 2 个和第 8 个字母都是A

9.天气的任性预测 82%

10.天才儿童多尼在1968年4月28日获得了他的10万美元的奖金

11.电视秀里的观众手里举着的牌子上写着 Exodus 8:2

工作人员把牌子抢走 笑死

12.吉姆清晨祷告时收到的消息 对方的语音信箱号是 82

13.喷子黑人大姐犯罪记录号是 8208208208200

14.儿童组还差 两 天就可以得到他们第 8 次的胜利

15.克劳迪娅和吉姆约在8点 吉姆说他到10点才能下班 10点是 8 点之后 2 个小时

16.酒吧里有一块白板上写着两队的比分是 8:2 两队的名字是青蛙队和云队

17.多尼提到了铅笔里的铅 铅是元素周期表第 82 号元素

18.当吉姆看见多尼爬那个楼的时候 路过的白光灯上 “Exodus 8:2” 后来当青蛙从天而降 开车返回又出现了一次

19.最牛逼的来了 豆瓣评分 8.2 分

整部影片不停的在强调巧合性 不可能性 但你不相信不代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

Aimee Mann one 起点 Wise up 贯穿 save me 收结

 4 ) Magnolia

貌似老美特别喜欢类似Crash 多线索互相交错的结构,一用这种手法评分就往上窜.我是觉得关键还在于意思的表达和感染,光形式上做的花哨 i dont buy it. 因此呢,我也没少上imdb高评分的当. 除了Crash,撞车是货真价实的好片,木兰花的制作也算精良,不过这主题的表现也够晦涩,晦涩到导演都不好意思,在结尾突兀的让角色念独白释观者疑. 不过的不过, 那场"雨"够诡异的... 我猜想在多年之后,此片一定能靠这场"雨"胜过许多比他优秀的片子在我不宽裕的记忆里占个位置.

 5 ) 後生可畏

188分鐘片長可能嚇怕觀眾,在家看碟就更容易給悶倒。但電影真值得去看,拍得很有心機,尾段的青蛙雨可謂奇峰突出。
導演Paul Thomas Anderson跟我同年,27歲拍出Boogie Nights,兩年後拍Magnolia,還是不到30。37歲的時候,他的There will be Blood上映。他的每部作品都身兼編劇、導演和監製。他的每部作品都吸引到很多演技派演員,這樣的年紀擁有這樣的導演魅力不可說不驚人。
另一部很喜歡的竊聽者,導演比Paul Thomas Anderson還少三歲,他花了五年時間去製作竊聽者。
我相信天才,但更相信努力。世上比自己願意付出更多的人實在太多。

 6 ) 假如没有青蛙雨

偶遇见前年建筑史论课王骏阳老师部分的作业,当时交代自看电影《木兰花》,写一篇评论。电影初看混乱粗暴,及至再看,才就了然。写影评时没想起先找电影专业备下课再去分析,不过也已经很过瘾了。

假如没有青蛙雨
                                  —— 试评 P.T.Anderson 的《木兰花》
                                                                                                                          MG1336003 Chenxy nju.cn
【两部分】
《木兰花》是一部紧锣密鼓的电影,倘若我们肯跳脱开一般观众看电影就求“入戏”、然后感叹世相人情的窠臼,而分析或猜测导演的制作,那么首先就可以将长达3小时的篇幅,分成两个部分:
片头:5分钟、3个事件:与主体无关的小报奇闻,极其偶然,然而发生了;
主体:175分钟、9个主要人物,无数事件、冲突,终结于一场灾异一般的青蛙大雨。

仅仅这一组对比,就可以引发诸多“关键词A.vs.关键词B”格式的解读:(1)偶然vs.必然;(2)必然vs.神迹…… 在已有的《木兰花》的诸多影评中,也不乏这种取径,受此启发,我大致也可以划出以下对比:

(1)偶然 = 巧合 = 事件同时发生,必然 = 注定 = 事件终会发生,当时间的区间被挤压到极点,所有事件集中于一点,其爆发便是必然成为偶然;
(2)但这一爆发,在电影中的实现,是一场根本不可能的青蛙雨,滂沱而下,有如末日,铺天盖地,—— 盖过了当夜所有人必然的轨迹,令偷盗者跌落,令持枪自杀者失手,令不相往来的母女团聚,令饮药自杀者获救,令失魂落魄的警察“捡到”失败的偷盗者而感化照顾、令两者都获得新生,令赶来床前的儿子在垂死的自悔抛妻弃子的老父面前、终于打破绝对不哭的誓言、涕泗横流,也令知识竞赛尿裤子丢丑、叛逆爆发、拒绝再抢答、坐看夺冠失败、使得父亲气急败坏的竞赛神童,终于敢于向父亲要求善待…… 但如果我们肯把这场根本不可能的大雨,看作剧本的一个设置,而非一种修辞、或者隐喻的话(如众多影评中可见的青蛙雨 = 《旧约•出埃及记》8.2:“你若不肯容他们去,我必使青蛙糟蹋你的四境。”于是不断按后进键,从片中找寻有关数字8与2的细节):
那么这个设置就是电影必不可少的,它是偶然vs.必然这组对比的极端化:前者,偶然vs.必然,在生活中均可发生,如片头中的3个偶然事件;但后者,解救了所有人的青蛙雨,只在电影里才能出现。或者换一种表述:(1)偶然是必然的不足;(2)神迹是必然的加倍。


【三部分】
如果这样解读可取,那么应该进一步修正,把电影分成三个部分:
片头:5分钟、3个事件:偶然事件,极其偶然,然而发生了;
主体:160分钟、9个主要人物,无数事件、冲突,终结于一场灾异一般的青蛙大雨。
片尾:15分钟、9个人物,回复生活与心灵的宁静。

那么,此刻就会注意到,原来片尾,虽然从画面来看,仍然接续着主体;但从其叙事来看(画外音重新回到叙事者的独白),其实片尾更接近、更呼应片头。
于是,如果将整部乍看紧锣密鼓、不可索解的主体,看作一个谜面的话,那么片头就是谜题,片尾就是谜底。我们不需要费心在主体中,再找寻有关8和2的细节,尽管对电影语言及其爱好者而言,的确饶有意义;—— 我们只需将片头的画外音,同片尾的做一下对比:

片头:(叙述完3个偶然事件)依本人愚见,这不是件普普通通的事儿。这事儿,不是每时每刻发生着的事儿,拜托,根本不同。这可不仅仅是命运弄人,这种邪门事其实从没停止过。
片尾:再回到那3个偶然事件(回放),无数这样的故事,充满巧合和偶然,各种交叉和离奇,如此这般的故事,谁人又可预料到?而通常我们会说:“靠,那种事也就电影里才有,我才不信呢。某某如何如何,遇见了某某,诸如此类的故事……”以鄙人之见,这样的奇闻轶事其实每天都在发生,日子就是一天一天过去,日子就这样过。书上有言:“虽然时过境迁,但我们不会改变。”(We may be through with the past, but the past ain’t through with us.)

片尾 — 片头 = “虽然时过境迁,但我们不会改变。”


【谜底】
很显然,这就是谜底了,We may be through with the past, but the past ain’t through with us.
也就对应着谜面里最大的谜:青蛙雨。
这时再去查看青蛙雨的出典:
《旧约•出埃及记》8.2:“你若不肯容他们去,我必使青蛙糟蹋你的四境。”
If you refuse to let them go, I will send a plague of frogs on your whole country.

这里“them”是什么?——“the past.”
于是,顺理成章的,这部电影也就可以理解了,也即可以用普通观众的日常体验来理解:

这部电影关涉的,是个体如何面对自己的过去,与自己被强加的过去(惨痛回忆)达成谅解;个体之间,如何互相面对,强加者与被强加者如何互相面对,取得谅解;整个人间,如何“容他们去”。
当人人都不容“他们”去,为回忆为伤痛为梦魇所折磨,互相折磨,相报无已时,终于大雨从天而降,糟蹋四境。

谜底就是:refuse to let them go。
那么,如何“let them go”呢?如果将 refuse to let them go 看作 谜题,那么谜底, let them go,在哪里呢? How to let them go?
恐怕还是还回归到谜面:165分钟的主体。


【Listen, just listen】
片儿警第一次出警,—— 其实次次出警,都差不多和这次一样,处理“邻居天天吵死了”的投诉,——这次出警是处理一个黑女人,但这次只有她一人,没有大吵,但她歇斯底里让他走开,蹊跷。终于他发现,在壁橱里,一具男尸。随后,刑警、法医,大部队赶来,检查现场、盘问嫌疑人,例行公事。片儿警终于忙完,上车要走时,一直跟着一个小黑孩:黑女人的邻居、警察的线人,一定要警察听他说话:I can help you solve the case. I can tell you who did it.
如果我们有心,回放到片头的3个偶然事件的第3个:16岁男孩对父母每日以死恫吓的吵闹已经绝望,从楼顶坠楼自杀,本不会死成:3天前二楼刚张起一张安全网。但他跃下以后,坠经6楼窗口时,一杆枪从中射出一颗子弹,正好击中他胸膛。扣动扳机的,恰是抱着一杆枪以死恫吓老公的老妻,男孩的母亲。然而这也本不该死成:老妻根本以为是空枪,偷偷给装上子弹的,恰是已经绝望的少年:他宁可父母中的一个将另一个击穿,从此吵闹就结束了,家就平静了。—— 但这个内情,是楼道里一个小男孩告诉警察的,他是男孩的小玩伴,男孩曾吐露给他痛苦和秘密。
再退回到黑女人的壁橱,壁橱里的男尸:她的丈夫。这一桩命案中,是否也有同样的巧合呢?抑或黑女人本非凶手,而是男人动手却失手,自取其死,黑女人却无法令他人相信如此,只好原地藏尸?
幸好编剧没有这么小家子气,满足于为巧合而巧合。那是《包公案》之流的水准:巧合显灵,照见真凶。片儿警倒是难得的好脾气,耐住性子听小黑孩讲完,唱完他的rap。但是小黑孩认真说唱完,片儿警却驱车就走,说“弄不懂你说了什么,好好上学吧少年”,留下小黑孩喊:“I told you who did it, and you’re not even listening to me.”

如果这里仍不免莫名其妙,那么不妨再截取另一处片段:
垂死的老头,年轻时抛妻弃子去闯荡,后来娶了娇妻。而今他垂死在床,娇妻终于能继承遗产,但却生不如死:她忽然发现她舍不得他,对不住他,鬼混了半辈子骗了他一辈子,不配也不再想继承他的遗产。她憔悴、吸毒、发作、歇斯底里,去找律师,希望能改动他的遗嘱,一分不再要。但是律师不理解,也不帮助。她崩溃,爆粗,摔门而去。
她试图说出自己的罪与悔,然而律师只以法律辞令答之,仍然审慎的不评价不进入业主的私事与内心,保持距离;然而此际业主需要的是一瞬间的拥抱,好能活下去;而非日后好相见的距离:还有没有日后都是问题。但是他不给。

回到小黑孩这里:他究竟想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另一方是否在听。是否用心听。
    
希望倾听的需求有多大呢?我们看另一个男孩:被父亲逼压着、被电视产业诱骗着,成了一个知识竞赛神童、明星,然而也在走上自闭的怪胎、无法与同龄自如交流的悲剧,—— Stanley:他在电视现场一边憋尿,一边勉力抢答。在间隙,他一遍遍告诉工作人员:我需要去厕所。我需要去厕所。我支持不住了,我要去厕所。
但是对方也根本不听,至多说一句:待会儿就好了。但是待会儿,待会儿,会儿会儿无穷已。他终于尿了裤子。耻辱的冲击使他失神、失措,从此不再答题。当主持人诧异、后台威逼时,他从耻辱转为愤怒:我就是不要答题,我就是不要做神童,做怪胎,做悲剧!去你们妈的,你们都去死!
他戳穿了一个模式、一个产业,亿万观众。从电影来考虑,剧情到这里,已经是只有青蛙雨才能收场了。
如果我们再动用一点电影语言的联想,那么,就可以把“上厕所”,理解成一个隐喻:说出自己的回忆,释放自己的伤痛,回归到不憋尿、不失态的、不痛苦的人生。

Listen, just listen.

【But it did happen】
如果以为这般类比,就可以曲尽其情,恐怕未必。电影终非寓言,劝世一般:说出来,听进去,我们就可以都回归宁静。看另一例:
竞赛主播Jimmy查出罹患癌症,去找女儿Claudi诉说,却被怒骂被赶出门外;他在这双重痛苦中,还在主持节目:竞赛的最后一战,然而神童尿了裤子,他也一头倒地。节目组送他回家,在妻子面前,临终的缱倦不敌临终的不安,他终于吐露秘密,然而妻子痛苦离去。
他于是艰难挪动身体,趴桌前抽出抽屉,摸出手枪,准备自杀。
他说出了,却没有得到宽恕。
因为妻子赶去了女儿那里。他只是强加者,女儿才是被强加者,女儿被他侵犯过,从此离家独居,在毒品中放逐自己。在铺天盖地的青蛙大雨中,母亲终于赶到了女儿那里,找到已经吓得瑟瑟发抖的女儿,抱在一起。“It’s okay, It’s gonna be all right.”妈妈说。
这时镜头上移,移到女儿的画那里:画面底下贴着一张小纸条:

But it did happen.

画面上,三个少女在树下明媚的坐在一起,近景里却是另一个女孩,托颐沉思:But it did happen. 是女儿的画,是她画来画去,潜意识里也逃不掉的心声。


【From tip to rap】
如果那一句“But it did happen”,可以从故事主体中凸显,进而抽离,抽离成高于故事的文本,当作理解故事的密码来看的话,那么其实,在这张小纸条之前,在片儿警所不耐烦的小男孩那里,已经有了篇幅大得多的一次出现。
我们退回到小黑孩执意要警察听完的那首说唱,仔细录下其中的“歌词”:

…… ……
    Try to listen and learn,
Check that ego. Come off it.
I’m the prophet,the professor,
I’m gonna teach you about the Worm
    Who eventually turned to catch wreck
    With the neck of a long-time oppressor.
And he’s running from the devil,
But the debt is always gaining.
    And if he’s worth being hurt He’s worth bringing pain in
    When the sunshine don’t work The good Lord bring the rain in

先看第一句:Try to listen and learn,这句很醒目,已经是我解谜后所得的主题。
接下来:

检查出那个ego(自傲),跨过它。
我是先知,我是老师,
我要教你关于那条虫子的事,
它最后终于毁断了
多年来压迫者的脖子。
它躲开了恶魔,
但伤疤一直在长。
如果它值得被伤害,它就值得疼下去/值得下功夫
当阳光不再把人沐浴,主就泼下一场大雨。

我的译法并不完全作准,因为个别词句,其实刻意在求双重的歧义:And if he’s worth being hurt, he’s worth bringing pain in. 这句的后半句,bringing pain in 作何理解?照字面,可以直白理解成“值得疼下去”:如果这伤害值得,那么也就值得一直(怀抱)痛苦。所以片中人物,一个个都为过去的回忆、伤痛、梦魇,所纠缠折磨不得出口。但若更深一层,取修辞的意思,联系“No pain, no gain”中 pain 的意思:下苦功,那么这句话,可以理解成: 如果(对方)值得你这么你去伤害,那么,他就值得你下苦功(去赎罪)。
值得注意的还有 the worm,“虫子”这个词,在西方文学里最常见的喻意,就是在深处啮咬着心灵的隐痛、仇恨、心结。
如果我们已经从“喻意”/“寓意”来解读一些意象,那么不妨回头再看一眼青蛙雨:


【假如没有青蛙雨】
对西方的语境稍有熟悉的观众,都会有体会:灾难,在《圣经》以来的西方传统中,不单单代表了毁灭,更代表了一刀两断,代表了决裂,代表了新生,代表了旧恶在天火中涤荡干净(索多玛),代表凶类在巨浪中冲刷殆尽(大洪水),代表了耶和华的旨意,代表了主对人间的终极干预和关怀。如果恶贯满盈还无法翦除,那么人间就不遑安居,也不配安居。
那么从这里看,这部电影,其实用典的深度和用意,仍不出主流的大众之外:纷纷的人间之恶,天意恢恢下,终于决疴溃痈,得到救赎。

作为一个西方之外的观众,只习惯于天意只私授于善人、恶人、有情人,总之不会普世广施的观众,会忍不住问:假如没有青蛙雨呢?
这个问题至少关涉两个层次:
(1)对电影自己而言,假如不能借用青蛙雨这个典故,那么剧本该如何收场?
(2)对电影呈现的这般人间而言,确乎青蛙雨就是零概率事件:这种人间,就该这样一步步走向毁灭,没有解决、没有救赎吗?
我们先尝试回答(2):


【警察和护工】
如果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片中9个各自纠缠在过去的伤痛和阴影之中,在当下无法安宁的人物之中,很容易会忽略掉这两个角色:片儿警和男护工。
如果多言一点,这两个角色认定,其实相当反讽:警察本是威权与武力的象征,但他只是一个片儿警,底层而琐碎,如居委会大妈。护工本是母性与卫生的象征,但他却是个男护工,迟钝而平庸。事实上,在第一次观影时,这一层处理,也恰恰达到了目的:弱化了本该与其他角色有别的差距。
为什么弱化?因为这差距,或曰区别,是有意的设置,当然要适度隐藏:片儿警询问黑女人,询问吸毒女,执著得近于絮叨,令人生烦,但他所执著的,正是警察这一排除危害、保障安宁的功能/角色设定;不过即便如此,当最后一次出警,枪支却离奇得丢掉时,他立刻失魂大哭,如迷路的小孩。同理,护工一直对垂死的老头循循善诱,倾听得非常虔诚,即便老头已经吐字维艰;可当老头最后对自己几十年前抛弃过的儿子的名字念念不已时,他着魔一样试图联系上这个儿子,一再打这个儿子,如今已成泡妞学大师的明星咨询热线,诉说我这里有一位垂死的病人……絮叨得令对方一再反问,你究竟为什么打电话找我……

但片尾,青蛙雨过后,警察在救起那个昔日的知识竞赛神童、今天的失败者、偷窃者(他因为不善交流,推销电器失败被解雇,为报复雇主,略施智商,潜入办公室把钱全都偷光;然而恢复理智后决定再把钱还回去,爬墙破窗时恰被警察瞥见,但这时大雨来袭,将他打下墙来)之后,把他接回家里,第二天都回归了平静,聊天中有这样一句:

“大多数人以为我仅仅是在完成工作,一顿饭功夫就办完了,诸如此类。但我把它当作我的人生,没有退路。而大家都想象不到的是…… 认认真真做对一件事需要多大的努力。”

同小黑孩的说唱中有句“I’m the prophet,the professor”,暗示小黑孩除了自身角色,还充当了预言青蛙雨的“先知”一样,其实这里的片儿警,也充当了自身角色之外的另一重角色,——回答者,抑或救赎者:

     ——(2)对电影呈现的这般人间而言,确乎青蛙雨就是零概率事件:这种人间,就该这样一步步走向毁灭,没有解决、没有救赎吗?

 —— “大多数人以为我仅仅是在完成工作,一顿饭功夫就办完了,诸如此类。但我把它当作我的人生,没有退路。而大家都想象不到的是…… 认认真真做对一件事需要多大的努力。”
     
再回头看护工:
如果把警察放回到他的角色本身,也会看到,片中9个人物,其实纠缠在两个家庭网里:

   (1)A.电视知识竞赛神童Stanley(A),在学校与演播室之间奔忙;
        B.竞赛主播Jimmy(B)查出罹患癌症,去找女儿Claudia(C)诉说,却被怒骂被
          拒之门外;
        C. Claudia,是Jimmy(B)和妻子Roth(D)的女儿,在毒品与滥交中挣扎;
        E.昔日竞赛神童Donnie(E)如今社交障碍,勉力被人收留做电器推销员,却依然
          缠绕在旧日的荣光/梦魇里;

   (2)F.竞赛制片人Earl(F)在床上垂死,有护工 Phil(G)在旁陪护,有娇妻 Linda(H)
         为他奔波买药,可他一直念念的,却是另一个名字:Frank(I);
        I.泡妞学大师、型男 Frank(I)在台上意气风发,教众多一干矬男人怎样鼓足男性
          魅力,玩弄女性于股掌,却在台后的深度访谈节目中,对女主持对自己童年的追
          问报之以仇视的沉默;

我们可以看到,警察是参与到家庭网(1)之中:他因邻居投诉噪音,检查Claudia(C)的公寓,看她为什么把音响开到聒噪,问她为什么心情不好,最后鼓足勇气,想和她约会;约会时恰逢他丢了枪失魂落魄,然而他选择说了出来,坦白面对她;青蛙铺天盖地的大雨之中,他也挽救了铤而走险的Donnie(E)。
那么护工呢?护工恰就参与在家庭网(2)里:他抚慰Earl(F),对他临终的最后一个念想抱以帮忙帮到底的虔诚,不辞辛劳的打电话讲诉、苦等,一定要把老头抛弃的、即便联系上也未必肯来相认的儿子找回…… 终于找回来,他见证了Frank(I)深藏的隐痛终于释出,也见证了老头终于逝去,——虽不是含笑,但罪人释放了愧和悔,也才能安心死去;老头在雨中死去,崭新的第二天,也是他促成了互有误解的Linda(H)与Frank(I)的通话。
如果这种解读不算一厢情愿,那么对上文问题(2)的回答,就可以更有分量:
     
    ——(2)对电影呈现的这般人间而言,确乎青蛙雨就是零概率事件:这种人间,就该这样一步步走向毁灭,没有解决、没有救赎吗?

 —— 还有警察和护工。还有力量和温柔,在人间。


【回到剧本】
让我们适时的结束这种渐次要感情泛滥的解读,回到剧本。
如果认同警察vs.护工是一组对仗的话,那么在剧本的人物设置中,存在着不止一组对仗:
(1)小黑孩vs.电视神童:他们都说过类似“I’m the prophet”的话,都是先知;
(2)电视神童vs.昔日的电视神童、今天的失败推销员:今天和明天、昨天和今天;
(3)电视神童vs.泡妞学大师:一个被媒体塑造成非我,一个借媒体塑造出假我;
(4)垂死老头vs.不忠的娇妻:都是最后一刻才意识到自己的悔恨,想要重来却已迟了;
(5)吸毒女儿vs.泡妞学大师:都是被父亲伤害,前者靠母亲回归,而后者已失去母亲;
(6)电视主播vs.不忠的娇妻:他们伤害或亏负的人(女儿、丈夫)都还活着,却无法
                                面对面说出,只能找第三者倾诉(妻子、律师);
                          …… ……

    虽然对仗得如此丰富,并不值得夸赞剧本多么玲珑。玲珑得不留痕迹的剧本,只是塑料品。事实上,整部电影,必得是尘埃落定之后,徐徐回想,才注意到这些对仗,在观影之中,感受最深的,还是9个人物各自全不相干的叙事线索,瞬时切换,有如直播,跟踪拍摄的直播,镜头不遑宁处,切换得不留任何反应的余地,堪称血腥。
既然说到“直播感”,那么这部电影,的确是在叙事上,挑战电影的极限:叙事”一词,默认了过去时,至多也是过去进行时:“事情是这样发生的,且听我慢慢讲来”;这种时态上的错位、对比和叠加,反映到人物的回忆、期待乃至幻象,更为多少电影语言提供了方便,如蒙太奇,如《罗拉快跑》,—— 可是《木兰花》一反这方便,充斥全片的,是即时即事的紧张,不可预见的冲突,叙事者(narrator)与人物(characters)之间没有距离,—— 席卷而来,观众只能挣扎着才能看完。
事实上,电影不单单挑战这种界限,更是挑逗这种界限。我们看护工勉力联系那位儿子时的自言自语:

“天哪,这场景这就像在电影里一样……”

如果读者此时还有印象,不妨再回放一下片尾的旁白:

“靠,那种事也就电影里才有,我才不信呢。某某如何如何,遇见了某某,诸如此类的故事……”

导演已经不怕“出戏”了:片中人虽然不相信自己是否能在酷似电影桥段的现实中,实现电影一般的转折(找到垂死老头念念不忘的儿子、父子相见),但还是这么去努力尝试了;片尾旁白回顾这些,道出现实中人都会对类似事嗤之以鼻,以为只有电影里,才会出现转折,出现救赎;但其实,旁白接着说道:

“以鄙人之见,这样的奇闻轶事其实每天都在发生。”


【电影与建筑】
作为一篇建筑理论课要求的影评,本文最初的愿景,也同习常所见的类似文字一样,充斥着德勒兹、本雅明等等哲学家的相关论说的解读,附带不短的脚注。但惭愧他们的书,我一时不能读通,若强作解人,大肆引用,只会感到心虚。电影同建筑一样,都是相当复杂、相当自治的艺术形式,——或者说创作活动更准确。这一现实,恐怕就要求一般人,都应在对其中一种活动和作品,有了通彻的理解之后,再与另一种对照,求更多发现。
这里只附上一些极其粗浅的感想:

   (1)关于隐喻、典、传统:
    青蛙雨出自《旧约•出埃及记》8.2,在原文之中,是预警,对一意孤行者(法老)的预警。随后的青蛙雨令一意孤行者悔改,令世界苏生。电影全片都是现实逼人的叙事,只有这一场青蛙雨,例外得极其突兀。但正是这场青蛙雨,解救了已濒毁灭的众人,若说“用典”,分量不可谓不重。而这场以救赎为主题,最终回归平静的电影,不可说不传统。
但这种隐喻、典、传统,在电影中,是植根其中,而非强行插入的:至少,是对片中人事的感受在先,然后再迈入这隐喻、典、传统,而非相反。
但在众多标榜“中国性”、标榜“与传统对话”的当下的中国建筑中,我们看到的,通常是后者居多。个中缘由,不必多说。

(2)multivalence 与 ambiguity
     多年前初读 Charles Jenks 的 Meaning in Architecture 一书时,有一处记忆犹新:这位理论家对比了他本国由Giles Gilbert Scott 爵士设计的利物浦大教堂,和 Le Corbusier 大师设计的马赛公寓:指出,前者每一处功能(如外部辨识/象征、内部空间气氛……),都要设计中单独一个动作、一个建筑元素(如钟塔、室内装饰)与之对应; 但后者呢,一处阳台,就同时做到了从外看鲜明可辨、从室内既是阳台、又是露天吧台,还是眺望远景的景框。理论家把这一种高明,用一个单词来形容:
     multivalence.n.【化学、生物学】多价;多原子价;
                   多价值性;多义性;多感染力性
   
     如果我们信服这一评断,以此反观电影,就会认同,《木兰花》中的细节,同样当得起这个multivalence.
     这令我想起另一个单词:ambiguity(歧义性),同样是建筑评论中的高频词汇。但若对这个词求深一点的了解的话,就会发现,它同ambulatory(回廊)有同样的前缀:am-;而ambulatory (救护车)与 ambulance 更像:有理由猜想,am-,或者ambul-,有着“环绕”或者“可走动”的含意。而ambiguity的后一节,bi-,恐怕就是“两个”,如bilingual(双语者)、bicycle(双轮,即自行车)。
     那么就可以说,ambiguity的含意,是“能够在两种意义之间走动的”,而非“夹在中间两头不靠的”。至少,从美感而论,以人为喻,ambiguity 应是男女兼具,而非不男不女。
     试看今天泛滥的建筑作品里标榜的ambiguity,笑而不语。


闲话
     感谢王老师提出这样一部作品,不然以我的观影修养,恐怕很难主动想到去看。并且习惯了自己倾心的史诗(如《悲情城市》、《别人的生活(Das Leben der Anderen)》)之后,乍看这种不曾有史诗的肃穆或凝重的电影时,真的有点闹心。并且初看不懂,再去瞟别人的影评时,如那种不断拿着青蛙雨与《旧约》里的典故说事儿,更是犯堵。我深信,正如我看待建筑时深信,建筑的本分是设计,如同电影的本分是讲故事,—— 如果故事本身说不过去,那么再多的用典、隐喻、花招,都是扯淡;影评亦然。
因此在蹭蹬多日、放弃过多次开头之后,勉力完成此篇。
    感谢《木兰花》,3个小时的片长不虚此行。
感谢老师拨冗审读。

 短评

35mm版。虚幻美国苦难史,真实却难能可贵,我一边咕哝着小年轻的PTA野心太大配乐太满格局屡屡失控,一边又被其饱满的人物特写和最终的宿命感所感动,那首歌响起来,假象被打破,电影才真的灵了起来。

5分钟前
  • TWY
  • 推荐

前半程极尽铺张浮夸,后半程又过于简单敷衍,三个多小时,简直比老爵士感慨的人生还要漫长。其实木兰花、通天塔、撞车之类,都是我所理解的典型的好莱坞电影,摄影音乐剪辑包括表演都有相当成熟的一套体系,到底是真诚还是套路,那就看各人理解了。

6分钟前
  • 狄飞惊
  • 还行

四十多分钟时又见一个类似BSG MINI里那样的特牛的长镜头。

9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這是一部十分見功底和能力的代表作,看似尋常實際有著非同一般的構思和意圖,它貼近生活更高於生活,將一切皆有可能的電影和詭異殘酷的生活完美融合,看的過程中會自然而然的忘卻這是虛擬影像的事實,而是自覺親眼見證了幾段無形交錯的寫實人生。

11分钟前
  • mingjoyce
  • 推荐

多线故事融合在一部电影里,剧情确实很精彩,就是觉得节奏有点慢

14分钟前
  • 倩婧箐菁靓
  • 推荐

4.5;行云流水般的长镜头穿梭于几组人物之间,平行剪辑到眼花缭乱,架构起多线叙事的丰富性,调度功力委实很强大。在剧作文本上下足功夫,相互缠绕交织,共生出一个关于爱与痛苦,失落与信念,欲念与释怀的共同主题;过往从未远离,我们从未忘记,那一层层包裹在伤口外面的痂是如何将我们包装成一个假面空心人的,那一个个无法与人诉说的噩梦是怎样伴着汗水泪水慢慢褪去的,我们哭笑得那么大声肆意,真的以为可以有奇迹发生呢——“我们也许能走出过去,但过去不会放开我们。”

1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柏林金熊奖,多线索交叉叙事典范,人物众多但并无凌乱冗杂感,围绕着巧合、背叛、宽恕与救赎展开,节奏缓慢但张力足够。PTA将拿手的长镜头与令人眼花缭乱的交叉剪辑完美融合,46分时的演播室走廊长镜头更是达到炫技顶峰。纷繁的配乐几乎贯穿始终,声音剪辑极佳。阿汤哥贡献了生涯最佳表演~(8.8/10)

2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B+】再一次彻底折服于PTA那恐怖的影像掌控力之下:比《不羁夜》更加“走火入魔”的长镜头跟拍;更饱满且持久的单一旋律配乐使用;多处极其精彩的六线平行剪辑;以及对于演员那高超的调教功力(尤其是阿汤哥,应该是生涯最佳表演了吧)。尽管我知道PTA依旧在自嗨,但还是忍不住和他一起癫狂。多线人生,交织错落;匠气横溢,病态说教;角色间离,情感崩裂;青蛙之雨,当代神迹;不可思议,却又平凡照旧。看完这片之后,我觉得能拍《百年孤独》的导演又多了一位。

26分钟前
  • 思路乐
  • 推荐

天上掉蛤蟆这一幕还是很诡异和搞笑的。

31分钟前
  • 芥末小馒头
  • 还行

其实还蛮不错的,导演很有想法啊

33分钟前
  • ╯^╰
  • 推荐

真是十足的鸿篇巨制!三个小时看下来,会有些恍惚,比他当时的上一部作品《不羁夜》的线索多处好多,而且这次是开始看上去不相干的线索,逐渐勾连纠缠到了一起,最终达到高潮。PTA前三部作品总有个习惯,不管过程多神经质、多癫狂,结尾总还是会给你留些希望。

36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该死的背景音乐

39分钟前
  • 吴嘎嘎
  • 还行

7.5。当年格里菲斯发明的平行叙事下的一分钟拯救是有缺陷的。因为多个拯救的效果并不能直接叠加,但多个毁灭的效果却可以。观感上强过撞车、赛末点之流,不如梦之安魂曲

42分钟前
  • 灰色幽默
  • 推荐

电影很不错编剧一流水准情节高潮迭起值得推荐

45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所有的背叛猜忌不安冲动都慢慢深陷入泥土,在不见光明之地接受耶和华的审判,他们以为这片土地会慢慢愈合,然后开出宛如其名的香艳花朵,但就像最后的青蛙雨,因果总是轮回,当历史种种再次在面前铺开,苦难瞬间化为和解,只怪当初都把死亡认为是苦刑受难,人生这些巧合啊,谁又能说清道明。

49分钟前
  • ChrisKirk
  • 推荐

没想到结局会是这样,但却也是情理之中。3小时一点都不觉得长。99年的PTA竟然就有如此心性,《血色将至》里面人与上帝的对话真不是偶然。当所有人的绝望情绪跟着背景音乐一起酝酿至最高点时,或许只有突发的奇观才能平息这一切发生在人间的不快

54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B+】"life is so long....life is so hard....."PTA的长镜头调度很厉害,若是没有平行剪辑和背景音乐帮助,其实这是个很无聊的电影。

58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编剧很厉害,故事盘根错节、高潮迭起。导演很放得开。

1小时前
  • 卡列宁的微笑
  • 力荐

破音乐弄那么紧张干嘛!完全没必要!fuck!我想我这么激动都是这音乐闹得,再加上这么多人纠结在一起又死长个没完!心烦的时候看这片真的让我更烦!!!。。两天后终于看完此片。阿汤哥演技很是不错,觉得他还是长发好看。一直以为海报上空中飞舞的是木兰花花瓣什么的,看完片再一看原来是蛤蟆||

1小时前
  • 彌張
  • 还行

三个小时也不觉得长,每段感情都很吸引人。用命运把每个人串起来的做法,已然很常见了,但是它依旧做的很好

1小时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