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之下2013

HD

主演:斯嘉丽·约翰逊,杰里米·麦克威廉姆斯,琳西·泰勒·麦凯,道基·麦康奈尔,凯文·麦卡林登,克里斯托弗·哈德克,安东尼娅·坎贝尔-休斯,保罗·布兰尼根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瑞士语言:英语年份:201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皮囊之下2013 剧照 NO.1皮囊之下2013 剧照 NO.2皮囊之下2013 剧照 NO.3皮囊之下2013 剧照 NO.4皮囊之下2013 剧照 NO.5皮囊之下2013 剧照 NO.6皮囊之下2013 剧照 NO.13皮囊之下2013 剧照 NO.14皮囊之下2013 剧照 NO.15皮囊之下2013 剧照 NO.16皮囊之下2013 剧照 NO.17皮囊之下2013 剧照 NO.18皮囊之下2013 剧照 NO.19皮囊之下2013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皮囊之下2013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不知从何时起,萧索的苏格兰街头出现了一个神秘女子(斯嘉丽·约翰逊 Scarlett Johansson 饰),她身着皮草,驾驶一辆汽车,不苟言笑的面庞隐约间弥散着摄人魅力。她时不时地与路边的男人搭讪,向他们问路,间或载着相中的男人同归。她走向黑暗的劲头,被欲望支配的男人们紧随其后,却全然未能觉察自己步入了怎样的深渊。男人有如飞蛾扑火,被抽取了骨血,只剩空空皮囊,薄如蝉翼。直到某个晚上,女人搭载了一个相貌极其丑陋的男子。他宛如怪物一般,自知丑陋而深深隐藏自己。女人如往常一样接纳了他,而从第二天起,似乎女人发现自己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她发现了这幅皮囊的可欣赏之处,享受作为女人的乐趣,却几乎忘记了本来的面目……  本片根据米歇尔·法贝尔(Michel Faber)的小说改编。唐人街1871春日浓情海鸥老人汪汪队立大功 第六季特案追缉那个传教人看破黑夜地外魔物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大自然怪现象第一季《星际穿越》中的科学梅根失踪时光里的我们78/52:希区柯克的洗澡戏碧蓝之海怪谈新耳袋暗黑甜蜜复仇奈克斯特·奥特曼三少爷的剑(1977)精灵宝可梦破坏之茧与蒂安希我和纽约超级皇后命运之夜剧场版无状态下的杀戮2印度超人女扮男靠近云端的你穿越时空之大清宫祠特工疑云第三季攻壳机动队2017双截龙日本的悲剧血战残阳换乘恋爱2青春有你 第一季侍女小旋风柴进之丹书铁券理查三世1955访客2022出轨的话就死定了我是房东兴安岭猎人传说2侠盗魅影正午

 长篇影评

 1 ) 双重荒诞的《皮囊之下》

如果说科幻小说是点子文学,《皮囊之下》没有出奇意外。
但必须要认识到《皮囊》是一部很纯正的科幻片:它讲述的是几个外星人因为某些原因存活于地球,竟靠女性外星人藏身地球美女的皮囊之内,色诱地球人,以地球人类的精血供养生存;但在色诱地球人类的年月里,女性外星人的情感和思维逐渐发生了变化,人类的善使她企图融入人类社会,但在逃离同类的追捕中,与地球人类的深度交往使她绝望地认识到她究竟不是地球人类,而最后地球人的恶也毁灭了她。归根结底,这是讲诉异形“自我认知”的影片。

影片大部分非常出色,苏格兰阴冷的气候和环境以及怪异的口音与影片前半部分看似暧昧实则冷酷的色诱杀人段落相得益彰。
影片的表现手法非常朴实,4段色诱戏是完全一致的白描,除了男性目标不同,对话内容几乎分毫不差。很多人表示观影过程有点闷,其实导演只是做了信息量的减法,让观众可以集中精神去体会女主角身上那些细微的几乎不可寻的变化,在我看来要比福尔摩斯快速剪辑加上满屏的短信和符号令人舒服得多。
让我喜欢的部分是摄影和配乐,尤其是配乐,极大缓解了观影过程中的“闷”。
比较糟糕的是影片的结尾。从影片内涵来讲,结尾是可以自圆其说的。但从讲故事的角度,伐木工的行为显得极不真实。

有意思的是斯佳丽,这个以美貌闻名世界的女人最终选择了这样一部小成本科幻片一脱到底三点毕现,想想安妮·海瑟薇《爱情灵药》的平庸,伊娃·格林《戏梦巴黎》的不知所谓,斯佳丽的选择至少是别出心裁。
更有意思的是,影片中多位男性被披上斯佳丽皮囊的外星人色诱丢了性命,而现实里,无数的男性观众走进电影院(或者下载)竟只为了看美人一脱。其中这荒诞意味,斯佳丽接片时是否预知呢?

最后送一句话给那些被假胸和“排骨精”洗脑的懵懂少年:真实的丰乳肥臀就是这样的。

 2 ) 欲望的深度平面——与雅克•拉康一起看《Under the Skin》

拉康先生很忙。但在我的极力怂恿下,他总算从满屋子的精神病人中抽身而出,和我一起去看了《皮囊之下》。观影结束之余,自然会交流一下双方的观感。我保证,以下记录的都是如实的对话,无半点虚构。

把:拉康先生,一直听过您很忙,都没时间看电影…
(还没等我说完,拉康先生就发话了。)
拉:我忙?你这是听谁说的,哪个兔崽子污蔑我。难道整个巴黎哲学界就德勒兹那鸟人有时间看电影,不不不,我有的是时间。有什么你就直接问吧。
把:我就想知道你对这部电影什么看法?听说您在精神分析之外对电影艺术也颇有研究。
拉:是的、是的。你们都知道的,无意识具有语言一样的结构,其实电影啊,与梦类似,解析电影就跟弗洛伊德先生说的解梦一样。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你看过吧,那就是对电影与梦类同的最好证明,回头我把对这部电影的详尽分析给你看看。
把:好的好的,但是拉康先生,您还是没回答我的问题啊,你怎么看这部《皮囊之下》?
拉:哦,对。这我倒忘了,我想先听听你的意见?
把:我就觉得这电影怪恐怖的,尤其是诱杀那段,配合当当的鼓乐,把谋杀行为都仪式化。
拉:是的,这几段是电影的亮点之一,导演这么处理很有一手。
把:不过我想,这几段是不是跟东方的禅学思想有关,有点像之前我看过的日本能剧,也是带着这么浓烈的仪式感和恐怖的味道。
拉:看来你知道得还蛮多的吗?
把:不才不才,拉康先生过奖了。
拉:的确如此,这几段浓烈的禅味是西方文化所没有的,导演应该研习过。
把:有什么可以深入分析吗。
拉:要说分析啊,也不是没有。你注意道电影里出现的镜子没有?
把:当然!
拉:那我考考你,镜子这一道具共出现了几次。
把:就出现一次啊,那男的想与他干那事,她就去照了下镜子。
拉:哈哈,看来你还看得不够仔细。
把:哦?!
拉:那个脸部畸形的男人,你还想得起来吧?
把:恩,有印象。
拉:女主角出来后在楼梯口遇到了什么?
把:哦,我想起来了,是面小镜子。
拉:对了。那你知道为什么在这要放面镜子吗?
把:这有什么为什么的,一般人家楼梯拐角都会方面镜子的,为了照照脸呗。
拉:看来你对电影还真一知半解。你知道我的镜像理论吗?
把:知道一点。
拉:那你说说它将什么啊?
把:说一个孩子自我的认知是借助于镜子里看到的自己的图像。
拉:八九不离十。那你看,这跟这部电影有什么关系吗?
把:这那位有什么关系啊 里面这女人都是一个少妇了。
拉:你这个猪脑袋,不开窍啊。
把:(无比委屈)……
拉:你看哦,女人在照完镜子后,作了什么事?
把:……
拉:她是不是把那个丑男人放了
把:…好像是的
拉:她的脸上是不是也开始有了困惑的表情啊?
把:倒没注意表情
拉:后来她是不是不再杀人了
把:这倒是真的,后来她还被一男人救了。
拉:是的了。那你看,这跟我的理论有什么关系吗?
把:……
拉:好了好了,还是我来告诉你吧,女人照镜子就跟孩子在镜像阶段是一样的,她看到了自己的表现,从而发现了“我”,之前的诱惑、杀人都不是她意识中的行为,她被生产出来就已经被程序一样确定了。后来她意识到了自己,出于善良的本性就把丑男人放了。这也导致了她被组织追杀。
把:好像是哦。
拉:第二次照镜子就是对女性性症的发现,你注意到没,她在看下体。
把:这我当然注意到啦。
拉:那就顺理成章了。作为一个外星人,她只是被生产出来提取人类的血肉的,但是她却被唤起了人类的意识和感情,这就导致了最后她必将被毁灭。
把:是的是的,最后皮囊破了,她也就死了。拉康先生,我看您可比德勒兹先生讲起电影来清楚对了,下次要是再有机会,我一定来找您。
拉:看电影还是其次,你得先多看看我的理论啊,对电影是非常有用的。

这之后啊,我们又顺着“拉、把” “拉、把、把”讲了一通,拉康先生呐,还真是我见过最平易近人的哲学家了。

 3 ) 《皮囊之下》:跟着斯嘉丽的眼睛去看“人”

     从剧情简介来看,这部电影拥有着常规科幻片的模式,斯嘉丽约翰逊仿佛也只是脱去了自己黑寡妇的超级英雄外衣,罩上了一层外星人厚厚的皮肤。然而这部电影不得不说是我在《生命之树》之后看过的最玄奥的电影之一,它文本的极简,和他视觉的瑰丽,让这次观影旅程成为了一次触及灵魂深处的冒险。
     如果要说《生命之树》是在宏观的角度,讲述生命的发展史,那这部电影,就以微观的角度,去跟着斯嘉丽所饰演的外星人,看待“人”这种生物本身的存在。影片大体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斯嘉丽演的角色是一位外星狩猎者,她用自己的美色,开着一辆厢式货车,去诱惑男人上钩。当他们上钩之后,斯嘉丽就会把他们带入死亡的泥沼。
     在这一部分中,影片的台词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它只是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然而影片却将我们放置到了一个与斯嘉丽相似处境的环境里。即使你的英语很好,操着不同国家口音以及格拉斯哥本地方言的话语,让我们难以理解,在没有字幕提示的情况下,我们与斯嘉丽也只是这个陌生城市的异己。在这城市的段落中,斯嘉丽的功能只是一个无情的诱饵,在她的眼睛中我们无法捕获任何情感,即使她在目击到大海夺取了一对夫妻的性命时,她却更加残忍地在他们的孩子面前,把想要拯救他们的游泳者杀掉,她的存在就是为了弑人。
    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是那些被捕获的男人角色,在片中他们没有名字,就cast表显示,他们用“The Nervous Man”(紧张的人)或“The Bad Man”(坏人)等他们的属性代表,这证明了这些角色并不是只代表他们自己,他们代表的是一类人。而他们被杀死的原因,注定是他们的欲望。是否拥有欲望并不是人个体的问题,即使人们的属性皆不相同,它是我们共有的。
     之后,影片发生了转折,斯嘉丽产生希望成为人的“欲望”,让她产生转折的有两件事:(1)从眼睛出发,她去观察人的行为。这也是这部电影中最出彩的地方之一,她眼睛的大特写连接了日与夜,在各种不同的人行为的叠化中,慢慢显示出的是她客观的眼睛。她可能在思考一些问题,人到底是什么?他们在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2)一个面部扭曲的人上了她的车,他不像之前那些男人主动调情的人一样,他是一个不敢对女人有欲望的人,然而在斯嘉丽的诱惑下,他仍然上钩了。但是她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她有情感了,她不再无情地让这个男人坠入到深渊之中,她放走了他。
      最后她试着去成为一个人,她尝试人类的蛋糕,去主动感受味觉。她听录音机中的旋律,去主动感受听觉。还有一个男人渐渐地去爱慕她。然而性爱真的来临时,她才知道她成为不了人。最终也正是一场突然的不道德的强奸,使这位想要成为人类的外星女人走向毁灭。
      电影的节奏极其缓慢,就如同斯嘉丽约翰逊“空壳”似的表演,大多时间的内容也十分空虚。然而这却逐渐吸引我们去融入我们的情感,将我们自己投身于这位外星女人的皮囊之中,让我们从她的身份出发,以我们的思考方式,去客观观察和解读人类。另外影片的画面产生了两方面的美,一是自然之美:苏格兰高地的绿油油,以及丘陵多雨所造成的雾霭氤氲气息,都让我们在观影得到一种舒缓和惬意的享受。二是抽象之美,与《2001太空漫游》相似,影片呈现了很多线条和图形,这些如同后现代主义画作的镜语,都将我们拉入神秘主义的黑洞。
      虽然影片最终以十分传统的雪地悲剧作结,然而对于电影本身的追问却超越了电影所涵盖的时间范围。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这场悲剧,是欲望吗?深究其原因,需要我们自己的外延思考。这正是这部电影给予我的独特的观影体验:即使电影中的旅程是短暂的,外延的思考却是无穷无尽的。

评分:烂番茄:86/100
          Metacritic 78
          IMDB 7.2
          时光 7.4
          豆瓣为什么只有 6.2 ???

 4 ) 皮囊之下即欲望,欲望即弱点,有弱点便成被狩猎对象



电影《皮囊之下》讲述的是一个外星女如何由狩猎者变成被狩猎者的故事。造成外星女这种转变的肇因便是她具有了人类的情感和欲望。

为证明这点,我们有必要对这个转变过程稍作描述。外星女必须披着人类的皮囊才能和人类进行简单接触,接触的目的是为了狩猎人类,而狩猎人类是为了获得生存的营养。她一开始把人类当成猎物看待的,虽然她以色相来引诱男人,但她从不对被引诱的男人主动调情,能被她引到死亡小屋的内的人,都是对她肉体有着强烈欲望的人,那些对她没有表现出这种欲望,或有其他事情要做的人并不是她狩猎的对象。而且,每次狩猎成功之后,她的面部是毫无表情的,这也证明她根本就不具备任何人性;此外,她对最能引起人们伦理情感变化的救人者的行为也很木然,对这样的人类下手她依然毫不留情,似乎也是她不具备人性的证明。

直到一天,她获得一枝带血玫瑰,沾上人类的血液之后,人性开始在她皮囊之下生长。她开始认真观察人类,以前对她来说的“色即是空”的花花世界开始变得绚丽夺目,五彩缤纷。她的眼睛开始变得更美丽、嘴唇也变得更好看了,对猎物给予她的赞美开始报以“微笑”,狩猎成功后,她还不忘涂抹口红,说明她对人类的赞美开始有了情感反应。然而,她的人性成长,被她那面死亡小屋门后的镜子监视了下来,她受到摩托男(应是她的上司)的严厉警告(他们不用人类语言交流的,她和摩托男对峙的那一幕应当可想象得出),这不仅没有让她“悬崖勒马”,反而让她的人性加速成长。在对待面部畸形的丑男(丑男对她不敢有非份之想,在以前应不是她的猎物,这一安排正好说明了她人性的增长)这一幕,她开始对丑男主动调情,她利用肌肤之亲主动引起猎物的情欲。对丑男狩猎成功后,她突然观察到镜中的一切,她的人性增长似乎在“严重警告”的惩罚之外了,此时她看到困在玻璃后的飞蝇,她有了人类最重要的情感:怜悯。她放走了丑男。这一切当然逃不过摩托男的监视镜,于是,她开始逃亡。

她不敢再驾车,她也不愿再狩猎人类,她开始思考如何在地球生活,她尝试以地球人类的食品充饥,可无法下咽;她以为人类都是善良的(她跌倒有人扶,还有以前她看到的救人者),是安全的,开始接受地球人的帮助,尝试和人类交往,但在无法和好心男享受云雨之欢后,她不好再栖身于他家,只好独自漫步于森林。然而,有了人性的她远没有想到的是人类还有恶的一面,终于,她也成了人类“狩猎”的对象。

人类的基本需要就是过一种群居生活,得有亲人和朋友,然而,她的这种人性需要得不到满足,她又无法回归她以前的群体,她有了像人类一样落漠情绪,也就说,想和人类交往而非猎杀人类的欲望成为了她致命的弱点;而且,当森林男问她是否一人时,她如实相告,完全暴露了她的可怜的处境,没有像人类那样知道伪装,用皮囊遮掩自己的弱点,这很容易让她的美貌引起森林男的歹意。当她被森林男侵犯被迫褪下人类的皮囊时,她彻底地成了一个弱者。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人类在他们的皮囊之下是充满着欲望的,只要这种欲望被表现出来,那就成了弱点,这种弱点一旦被狩猎者利用,它就是致命的。皮囊对于人类而言,是欲望的遮羞布,更是自我防卫的武器,褪下“皮囊”,人类也会成为弱者。

披着人类皮囊的外星女的悲烈结局似乎还可以引起我们以下思考:

(1) 仅有“人性”,无法在这个世界生存。这里的“人性”当然是指“善”的方面。对于外星女来说,她只了解人类善良的一面,她皮囊之下增长人性也仅限于此。然而,她不知道人类某些最人性的基本需要往往是无关善恶的,或者说不受道德评判的,比如人性安全需要。在人类的价值序列中,安全的价值似乎总是高高在上的,只要安全需要受到威胁,其他为达到安全目的的行为,无论是善行还是恶举都已无足轻重了。所以,当外星女露出异类的真面目时,她就必死无疑。因为人类在安全方面的经验是,来自于同类的威胁程度远远小于异类的,所以,基于安全需要,人类必然会“党同伐异”,消灭掉异类的外星人就是一种必然的结局。对于人类而言,如果仅有“善”的人性,而没有或不了解“恶”的人性,基于“党同伐异”的人性安全原则,同样他也难以在这个世界生存,至少他的生存会非常艰难吧。
(2) 如果影片再作些拓展,外星女逃脱了森林男的追捕,她继续和人类周旋,她不断地增进对人性恶的了解,影片应当还可以更深地展现如下命题:她越了解人,她就会越害怕人。留给我们的思索是,人类真不是一种可爱的动物,如果你只有善良,不会作恶,或者,如果你只了解善良人性,而不具备甚至不了解恶劣人性,那么,你越了解“人”,你就会越害怕“人”,至少你会越讨厌“人”,这也许就是罗兰夫人临死之前留给世人那句箴言的真义所在:“我见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欢狗”。(文/石板栽花 2015-04-01)

 5 ) 切肤

女神这两年可谓相当高产,不仅在商业片上一路高亢,贡献了全球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黑寡妇,文艺片上也颇为可圈可点。去年的唐璜里的自黑,到Her神龙不见首尾的献声,再到Under the Skin里真真切切地脱了。

(鉴于约翰逊女神已经好多年没有这么慷慨大方地“脱”,那些声讨不够值回票价的童鞋,请自觉回家补点爱情动作大片。)

鉴于本部电影是女神从影以来,脱衣穿衣镜头最多的一部,于是,就这么一点,已然要给到四星。但是,如果是要拖家带口去看本片,还是请转隔壁厅看看Depp叔叔。

说回到电影,之前完全没有看过小说,也没有看豆瓣介绍,初初看下来以为是充气娃娃如何懂得真爱的故事。直到电影最后,女神被伐木工扒弄坏了皮囊,而被迫自剥时,才明白,哦,原来不是充气娃娃之恋,而是一个关于未知生物的故事。

所以看这种电影最关键还是要能熬,就像跟一位老牌手打牌般,撑到最后看对方能出到什么绝招。

从开场,几乎5分钟长度的星云图,再切换到椭圆,圆形,最后瞳孔。一切看似毫无联系,却又适当地解释一切。一个开摩托车的男人到路边草丛里抬了个晕厥的女人上车。女人被放到一个无法被确认的空间里,一个黑色的人型生物将女人的衣服脱去,在脱完那一刻,黑色生物变成了和女人一样的生型脸蛋。她穿上了女人的衣服,在要离开那刻,好奇的望下女人的阴部,用手碰触,手尖上有只黑色的蚂蚁。

摩托车男离开后,这位女人也下楼了,她到了商场,穿过人群,买了件皮草,顺便在化妆品店里驻足了下。这段,其实暗示,这位外星人在学习人类的行为。去化妆品店,则是因为,这个地方一般是女人的地盘,是最适合学习女人行为的地点。导演的一组主观镜头,各种年龄的女人在享受化妆,也是说明了这点。于是,一件皮草,一个口红,她上路了。

这一路,其实也就是假借约炮之名,实则是绑架男人。这段也是电影最长篇幅的一段。四个男人,一二两个都是手到擒拿,第三个是男人跑了,第四个是她放走了。衣服也已脱到背心,Bra,全裸的渐进节奏,进行着穿脱更替运动。她所找的男人,大部分也是些边缘人。单身独居总是最佳的选择。

故事的转变,是女人在堵车路上收到对面堵车男人送的花,而花上面有卖花男子的血。大抵是女人第一次碰到人的血,才那样惊慌失措。而从到对海边遇难一家的无视,到之后放那个丑男人一条生路,两者的对比,让前后两段故事看似无任何联系,实则从侧面反应了,这位外星人在一点点地学习人类情感。而大雾中,她离开了卡车,丢下皮草,一件单薄的红色紧身衣在高速路上行走,则暗示了,她抛弃了她的外星小团队。
在餐厅里点的黑森林蛋糕,是她第一次体验食物。吐了后,人们投来的目光,让她感受到了来自皮囊下的不安。其实那滴卖花人的血,就像撒旦的苹果,以致于她开始有了人的情绪,能感受到外界对自身的影响。

之后遇到的好心人那个桥段,是有些老套,不过庆幸电影没有准备把这个故事当做通俗爱情故事来描写。好心男人无微不至地照顾,女人慢慢对他有感情,并决定以身相许。可无奈,在性交时刻,被男人弄吓到,跑去用台灯照自己下体。(这处直到最后才明白,原来是怕自己的皮被捅坏了,额,为什么不买一条质量好,且功能齐全的皮呢?)

然后就是在森林漫步思考,碰到伐木工。惨遭猥亵,且最终被伐木工扑到,强奸未遂,却把她的皮囊弄坏。无奈下,她只好褪去皮囊。却被伐木工一桶汽油浇身,且无良得点燃了火,最后在白茫的雪地里,她抱着自己的皮囊,一起化为黑烟。

很明显一部故事大纲里以科幻片为归类的电影,却显然没有被这个标签框定了电影的风格。而缓慢,松散的情节铺垫,如意识流般的镜头,只在约翰逊女神色诱男人的片段里,在妖艳的背景音乐铺垫下,方能感受些科幻悬疑感。而除此之外,这部电影更像一部关注女性意识觉醒的电影。

这部电影呢,用了非常多的象征手法,而这些象征则一点点地埋在似有似无的情节里。从开头,星云图的象征即生命的诞生,外星人对皮囊阴部的一瞬凝视即对性觉醒的开始和指尖上的黑蚁象征着随性而来的危险,勾引陌生男人们的高速之路即性的尝试之路,再到与一个男人若有若无的感情即感情或者爱的实验,最后对伐木工人试图强暴自己的坚决反抗即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一部完全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里,斯嘉丽·约翰逊的表现很有有突破性,如何在一个文艺片里演好一个外星人,远比在商业片里演个变种人来的难多了。虽然我猜了女神演的肯定不是正常人,(以为她演充气娃娃),还是看到结尾才明白 -- 原来女神演的是外星人呀。

于是,不能怪女神演的不够像外星人,也不能怪我眼拙,就只好当作导演最后出了张好牌。

 6 ) 圆桌 | 2023戛纳补课·第1周:乔纳森·格雷泽《皮囊之下》

2023戛纳补课圆桌系列

第76届戛纳电影节将于2023年5月下旬举行。该系列圆桌遴选了戛纳不同单元的部分导演前作,以每周1期、每期1~2部电影的频率进行补课和讨论。

第1期:乔纳森·格雷泽 Jonathan Glazer

格雷泽新作《兴趣之地》(The Zone of Interest)入选第7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本次补课片目为其上一作《皮囊之下》(Under the Skin, 2013),曾入选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在《电影手册》杂志的10年代十佳榜单上位列第九。

参与人:柜子 伯劳 夏萝 秋曳子 Sum Anni 举办日期:2023/4/16

全文约5000字 阅读需要13分钟


Anni

《皮囊之下》的影像上,或者说感官体验上——对于此片,这两者的所指几乎是一致的——最值得注意的也许是它对黑(黑夜、黑屋)的表现;很少在电影中见到如此纯粹的黑,更不用说一部美国电影,后者总是十分擅长于用打光来制造一个假的、亮的“黑暗”。

类似地,格雷泽的前作《重生》在调度、音乐方面非常古典,唯一可称之为颠覆性的方面就是对黑的大胆运用,人脸、空间常常完全笼罩在黑夜之中。

Birth, 2004

不过《重生》是胶片拍摄,《皮囊之下》的影像则充满数字质感,二者还是有诸多不一样之处。此外,这部电影中的日景——通常发生在街道、商场等日常空间——就完全是另一种感觉,朴素、干净,没有多余打光调色,甚至可以说有一种纪录片的质感。

Sum

的确,这种黑色相当纯粹,几乎可以称为一种形式;但特别的是,它依然是色彩,具体的色彩。这一点非常吸引我的注意,在看完之后我最初意识到的是“纯”形式的反向转化,但这种转化如何可能?我觉得安妮的说法很有启发性,我更倾向于将这种纯黑色当成一种矛盾的存在,一种具体的形式(也许是对传统的形质论的一种反对),这种形式区分于同样场景中的另一种,在这另一种形式里,我们实际上是在打光下“理解”黑暗,这相对来说是形式里“保守”的一种。

Anni

确实,一般电影中的“黑”可能就是“没有光”,即使塞拉和格朗德里厄的强调黑夜的电影也很大程度上仅仅是这样;但《皮囊之下》的黑感觉是一种色彩,为什么会如此,可能和颜色的纯度有关,也可能和电影在影像和色彩运用上展现出的精致的雕琢感有关。

Sum说的有关形式和内容的讨论我没有看懂,可以再详细讲讲吗?

秋曳子

Sum是说传统的打光方式里的暗部(它和周围的环境是交融的)其实也是以打光而实现的,而不是像《皮囊之下》里有如色彩一般“纯”的黑?

Sum

“另一种形式”,主要指的就是异人的女主角在小屋中一步步引诱男性冻结自己身体的段落。它同样是高度抽象的,我们仅能看到人物的身体、水及随附的镜面,当然还有光(不止是为了让我们看到,更是要让我们直接意识到它的存在)。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里被我们把握到的同样也是黑,但对这种黑的塑造却并不让人陌生,在数字影像下它甚至更多让我联想到NWR的电影,一种“时尚的”形式感。当然更为核心的是,与最初提到的那种纯黑相比,这里所谈及的形式依然在一种传统的范畴内,原因也许正是在于,它始终无法让我意识到它具体性的一面。

前半部分那种饱受诟病的空洞之所以能够完成朝向具体的转变,也许正是因为它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所指的那种空洞,而是一种极化的空洞;这种极空恰恰与具体保持着极其亲密的关系(我不敢轻易断定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体验也许和德勒兹对安东尼奥尼某部电影的评价是同义的,尽管对于那部电影来说我无法感受到这样一种转化,但《皮囊之下》却给了我很强的这样一种感受。

夏萝

在前半段硬朗的锐利影像中,整个声音的设计也遵循着重复和序列的模式不断递进,因此言语和意图都能够被纯粹地简化,浓缩到色彩上便是纯粹的形式的黑。但随着身体性的不断介入,高对比度的黑也逐渐变得浑浊,才对比产生一种跌入人世的肮脏的“彩”。

Anni

有趣的是,影片最后其实结束于“白”——一种与“黑”截然相反,但同样纯净的颜色。对此格雷泽绝对是有意识构思的。

夏萝

不过在诞生之初她所处的环境也是一片纯白,这个意义上结尾只不过是回到事件起点,而并非是走向“黑”的反面,或者说,只剩铅灰色天空中的污点标记了过往。

影片从一只眼睛开始,便诞生了不断迫近的凝视,这个用碎片言语所拼凑出的空壳,正是以形式性的黑、纯粹的“表层”宣示了她的绝对权力,不断穿过人类肉身这层薄膜,以瘆人的冷漠向外吞没。然而,摄影机的凝视随着幽暗中观察自身赤身裸体的时刻开始转移,纯粹的“表层”(黑)变得不清晰,“表层”的反面——“身体性”绵延并积累到完全颠覆的时刻。

但在被侵犯过程中所感知到机械与肉身间断裂的刺点,唤醒了最原初性的排异,因此哪怕在最后一刻她所摘下的面孔仍在眨眼(仿佛在尝试唤起连结),这种悬横其间的差异终究是难以弥合的。

Sum

在前半部分中,那些自然主义的段落,很多时候都会匹配到她的目光上。就像男人们被“吸引”进纯粹的黑色空间中那样,似乎也有某些东西被她的目光所吸取。而前后的转变似乎发生在她的目光识取到的是其“自身”(很难说这是否真的是其自身,因为涉及到复杂的身心问题)的时候。在此之后我似乎不再经常能够注意到她的目光,如果除去再一次端详镜中的“自己”,以及结尾在森林中的视点镜头的话。这也许和夏老师说的眨眼有某种联系,但我可能不太认为眼睛对身心弥合而言是完全徒劳无用的。

需要补充的是,我虽然倾向于认为这是一部关于眼睛的电影,但这里提到的眼睛却并不是完全概念化的,像前面提到的那种具体性的不断摄入,是我认为它非常迷人的一点。

Anni

对于夏萝之前的说法,我有一个疑问:身体性真的随着剧情展开而逐渐介入了吗?因为最后女主角把皮囊脱下似乎恰恰是一种对身体的否定,令我想起空白岸对《不》的形容:人的身体好像都不是具象的物质,而是“和充气玩偶没有什么两样”,黑屋段落突然炸掉的人体也是这种感觉。

伯劳

对身体的否定,是指并未真正穿越、触碰、感觉而仅是作为概念地经过人间吗?

Anni

“身体性”,当我使用这个词的时候,我指的并不是影像对身体地拍摄有多长或多亲密,而是指影像是否能唤起我们对于身体的知觉经验(在这层意义上,《太空生活》拥有身体性,而《尽管黑夜》之流则不)。在《皮囊之下》中,女主角以及其它“异人”的肢体语言和体态与其说是传递了一些熟悉的、可共鸣的身体经验,不如说更在于表现出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陌生感,尤其是在黑屋段落,身体在纯色的背景和奇诡的音乐中几乎成为一种恐怖谷式的对象,而男人们沉入深渊之后的变形和奇怪音效也在增添这种感觉。更进一步地,当女主角从皮囊中脱出,我们此前对她的身体建立的一点点经验性认识也被完全破坏了。

伯劳

这点很同意,本片更是概念性地描述身体而不具备触觉;但作为一个对电影没有系统的人,又觉得有必要和《霓虹恶魔》这样强烈的概念电影做区分。《霓虹恶魔》不断在场景内部进行仪式积蓄力量;而《皮囊之下》里很多场景的恐怖似乎基于其强烈的吸引力,每一个场景都是直觉的,陌异的气质非常直观。大家谈了很多色彩,但这些纯色不正具备强烈的物质性吗?屋内的纯黑不再是一种概念而成为切实的深渊,正如片头的纯白也是凸显了人的异质。

Anni

我觉得这很难说是“物质性”;这个词对我来说和“身体性”一样,并不关乎表面上拍了什么,而关乎影像——总是在与声音、叙事、情境等等发生化合反应后——向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经验。在《皮囊之下》中,至少在其黑夜的部分,一切事物(色彩、身体、物候…)都很陌生,我们不再能从经验上把握任何东西,这种感觉令人毛骨悚然——你可以说,这种恐惧正是电影的主题;换言之,《皮囊之下》是一部“恐怖片”。

与之相比,NWR的电影,尤其是《霓虹恶魔》,也许可以被视为色情片的一种,观看的时候会清晰地察觉到摄影机视线中包含的那种对于光线、色彩、形状和质感的近乎色情的痴迷(一种“恋物癖”),因此实际上他的电影是充满了物质性的——只不过不是布列松意义上的物质性,而是一种被消费主义统治的拟像社会中的物质性。

The Neon Demon, 2016

但是《皮囊之下》完全相反,摄影机的视线里没有爱,只有一种赤裸的暴力。这一点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剪辑,镜头之间总是——连同各自的同步声——被骤然的切断、切换,剪辑前后的景别也总是对比强烈(例如长焦大远景和特写)。这样的剪辑不仅在电影体验层面上是对观众的操纵,而且在叙事层面上,它的出现也总是伴随着暴力:比如女主角上一秒还和受害者说话,下一秒就已经只剩她一个人,在这里,剪辑不仅隐藏了杀戮,而且其自身本身也成为了杀戮的一种隐喻。当然,这个手法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编剧层面(延后黑屋段落,制造悬念),但它同时也是女主角的“非人”性在电影感官层面的一种具象化。

后半段剪辑其实稍微软化了一些——可能也对应女主角逐渐获得自我意识的过程——但也仅仅是相对的,实际上依然非常暴力,比如每一次摩托车镜头的巨大噪音每一次都击碎了此前场景的一点点温存。但与同样喜欢“硬”剪辑的哈内克相反,《皮囊之下》在影像层面的暴力没有表现为对感官的拒绝(如哈内克那样的枯燥的“冷峻”),而是变成了一种与感官共振的激情,似乎越是暴力、越是异陌、越是恐惧的东西,越是能震颤我们的感官,令人兴奋;但这种激情不是一种迷恋的激情,而是一种死亡的激情。这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它为什么是一部恐怖片。很多恐怖片即是由这种死亡的激情驱动,《克莉丝汀魅力》是其中极致,它和《皮囊之下》相反,展示了一个人变为异人的过程。

Christine, 1983

柜子

《皮囊之下》的大篇幅黑暗场景的氛围营造中,音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封闭暗室内引诱猎物的那段Main Theme音乐会让我想到《2001太空漫游》,因为闷音节奏带来的固定脉冲像是宇宙的信号,又像影片中拖动后退的步伐,一步步将人吸入情境。当然它要更现代,用压缩处理过的半音化的合成管弦乐嗡鸣传达着恐怖的非人感。

Sum

在我印象中,后半部分的配乐有所减少,取而代之的却是机车的声音。基于对前半部分明显的异人感的把握,我会更倾向于认为,后半段中机车频繁的追赶并不只出于情节的考量,而更像是为了凸显出其异质的存在,毕竟在很多时候,我们在夜景中甚至看不到机车本身的形状,它如果不是被抽象化为两个车灯(如同一双眼睛),就是完全消失不见,因此我更倾向于将它当作是非人之物,它从外部保持着对主角本质的一种确认。

Anni

开头卡车中换衣的那个场景也很有趣,声音系统一反常态地完全没有底噪和回响,种种动作声的碰撞声不像是发生在声场中,而像是在真空中悬浮着。这和这个场景的视觉——人像悬浮在完全纯色的空间中——是同步的。就技术层面而言,这种体验似乎完全是21世纪式的,因为以前的收音技术和放映技术都不可能营造这么极端的声音系统。

柜子

我看很多友邻有谈到这部和《霓虹恶魔》的联系,大家有没有想法。

秋曳子

《霓虹恶魔》的所有场景更给我的是一种“人造感”,所有场景都有相应的刻意打光和音乐,不仅仅在凹人物造型,也在凹场景“造型”。

The Neon Demon, 2016

而《皮囊之下》有许多引人注目的白天驾驶段落几乎完全是自然主义的(如同Anni说的),室内戏的“黑”也是纯粹的,不依赖于多色的光(Sum说的),且其音乐的主题像柜子说的那样是沉闷的、内收的(这点似乎与《霓虹恶魔》相对)。要说相似感的来源?对我来说更加来源于文本上从单纯/机械向觉醒的转变,以及异质的氛围的塑造。

Sum

数字影像、色彩与构图(尤其是形状,模型动画——作为这部的序——所强调的图形的确也会让我想到《霓虹恶魔》,当然在后者中显目的形状是三角形)以及配乐等元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强烈的形式感,这些最表层的知觉都很容易让我将这两部电影放入联想关系中。

The Neon Demon, 2016

夏萝

它们的共同点显然集中于近乎神秘主义的极简叙事、对于皮囊/身体的痴迷、直观呈现的暴力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恐怖显然呈现出不同的取径。《皮囊之下》是将影片的氛围不断延宕于诡异离奇的谜底下,要求我们跟随 “异人”的视点(纪录片影像)对现实进行入侵,在模糊和神秘的黑暗中探寻机械体的意图——因而这种恐怖内生于观者对于人性的矛盾。而NWR早已大张旗鼓地透露了全片的意图,《霓虹恶魔》镜头下的演员们反倒因全然背离情感,呈现出了更偏离现实、更“外星”的症候,由感官体验所展露的恐怖仅仅成为了一种供观者消遣的、时髦的景观。

Anni

另外需要补充的是,《皮囊之下》的主题对我来说相对比较无聊,后半段之所以观感不好也是因为它开始奋力在这个主题上建立起一段实际上相当没有说服力的“人物弧光”。最后的强奸戏也有点太想当然了。但是,那个“梦见了森林”的镜头和结尾的雪非常美。

Sum

同意。单看主题本身确实无聊,可能从主角那一次面向镜子的“自反”开始就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滑向无趣的一端了。但它只是其中一个面向,或者说,片中的能量变化持久地吸引着我,以至于我几乎忽略了文本主题等其他方面的无趣。


评分表

*四星制评分,最高★★★★,×代表零分。

往期推荐

访谈翻译 | “一切都已死去但引擎仍在运转”:阿尔伯特·塞拉访谈

长评 | 伪-伪纪录片

评论翻译 | 《出局》及其替身


 短评

其实这个真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前段是斯嘉丽猎捕男子,后半段是斯嘉丽摇身变成无知少女被追猎。 但是被脑残的导演加了很多人为障碍让观众觉得挫折,完全没有必要通过这样的手段来展示自己的高明之处。 另外,哥能吐槽斯嘉丽的身材实在没看头好吗...

5分钟前
  • 文西
  • 较差

搞不懂黑寡妇为什么要牺牲皮囊出演一部既不很商业也不很艺术,甚至有点二逼的普通电影

7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较差

分了四次终于看完~~~就算有女神的三点全露,对着这片也完全硬不起来啊~~~

12分钟前
  • 艾晨
  • 还行

以前你是妖,人们就怕你;现在你是人,人们就杀你。只披了人皮,不懂得人心还是不行的。配乐大加分,女神全裸大加分,故事角度果真奇特,并且虽然情节虽然简陋,但还是撑起来了片子。前后两半过于直白的明暗,强弱的对比,显得太简单了。

17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学会成为人。

2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披着科幻外衣的文艺片,除了斯嘉丽,没看点,别提什么人性,现在几乎每部电影都会说自己在表达人性,都快成生活必需品了

22分钟前
  • 较差

鄙视那些在短评里剧透的

24分钟前
  • 暗夜天使
  • 较差

酷毙了!走进黑屋那几场戏看得我下巴都不见了好吗!诡魅迷人的观影体验,年度十佳无疑,配乐碉堡了!!!

2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看到女神穿貂也像熊我就放心惹(不过还是好好看的熊T-T

31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她终于对着镜子抚摸自己的身体,不再是为了吞噬他人的欲望,而是从心底里接纳自己的躯壳。那一瞬间就动容了。她褪下皮囊,依依捧着自己的脸庞,女神又一次奉上最性感演出。冷而诡异。这个星球上最后一场雪,碰上那个星球的最后一场火。

36分钟前
  • 凉水
  • 推荐

1. 2046地球漫游 2. “我不是不行,是没有” 3. 人长得丑连外星人都不想拿来当披风(just kidding) 4. 符号是点睛还是冗余要看个人喜恶了 5. 苏格兰英语才是外星语,谢谢。

39分钟前
  • 考拉先生
  • 推荐

电影剧本的断裂直接将一部逼格绝高的电影拉到二逼片。一部异形的自我认知,拍的出来你就是库布里克,拍不出来就是暴胗天物。

44分钟前
  • 幸运儿与脱身术
  • 还行

很不愉快的一次购物经历,好不容易省吃俭用货比三家买了个充气娃娃,老板居然忘记发重要零件,差评,差评,差评!!!

48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还行

好cult好喜欢啊!格雷泽大胆地利用极简的光影呈现自己对外星生物的想象,后半段加上女性/人类意识的觉醒(同时光也变了),不用任何台词也能呈现深刻的情感,非常酷。整体感觉很库布里克(开头、音效像太空漫游,中段水下像闪灵),女神果照流出后索性大胆出演了,粉丝们看着办吧!

51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小斯终于要脱了,我可等好几年了。。。。

56分钟前
  • 思想起
  • 较差

做人还是有点难的。

1小时前
  • 木卫二
  • 还行

get 不到

1小时前
  • LoVe
  • 还行

白骨精西游记,导演一定很葱白库布里克吧

1小时前
  • Mumu
  • 较差

欲望是食物,皮囊算什么

1小时前
  • 雄一样霸天下
  • 还行

如果你只想一览女神的酮体,拿张剧照就可以打道回府了。扯意识流扯性欲的都属意淫,倒不如一个移居英格兰的外星人的自我认知来得直接。保持神秘却没有揭开神秘的节奏,斯嘉丽成了唯一坚持的理由。喜欢结尾。如果给主角起个名,"黑寡妇"再适合不过。

1小时前
  • Ocap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