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新生活

10集全

主演:黄磊,赖声川,乔杉,刘晓晔,修睿,吴彼

类型:综艺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2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3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4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5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6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3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4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5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6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7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8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9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我居然看完了一个字幕不分“的得地”的综艺

我最想说的是:戏剧,电影,小说……我们爱虚构作品,不就是因为我们想从一次生命里,活出很多次生命吗?至少我是。晓邑的话:其实我做戏做偶都是为了逃避生活。那么哪怕是看他们在戏里玩得开心,活得尽兴,但凡我能共情一次,都算是赚到一次。

大概是我这辈子看得最认真的综艺——我看过的综艺加起来一定不超过五个。

它能让我恬不知耻地说出 我爱剧场 吧

我第一次上台演所谓的话剧是在大学。大家从网上找了一个剧本,自己魔改了一番。我甚至不记得那个故事的情节,我只记得一个moment——演出那天,我们谢完幕,坐在台下的当时话剧团的指导老师(好像是上戏的博士)开口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

- 今天玩得开心吗?

- 开心。

- 开心就好。

仿佛nothing else matters.

你如果沉浸其中,那一定是因为你玩得开心。晓苏对一滕说,谢谢你让我实现了可能永远不会有人帮我实现的经历。什么?在零下四度的冬天,戏到酣处一个猛子扎进河里。玩得开心吗?能不开心吗。他们只是孩子:)

许多种玩里,我对即兴的魅力情有独钟。一滕和晓苏去看水剧场的路上,哼哼唧唧就把丹麦民歌的和声对上了;晓苏呛吴彼,人皮皮麻溜地就四世同堂上身了。彼时彼刻彼情彼景(彼时的彼 lol)仿佛是违和的,却又仿佛与乌镇的窄巷细桥再契合不过。甚至想大放厥词:即兴就是戏剧本身。大家都说了,戏,常排常新。

虚实

Meta-film元电影类的虚实套娃是我完全无法抵挡的元素。最早是《Stranger Than Fiction/奇幻人生》,让我知道可以这样讲故事——作家笔下的主人公找到作家,求她不要将自己写死。算起来我会去找来看还是因为Emma Thompson。后来发现了Charlie Kaufman个中翘楚,《Synecdoche, New York/纽约提喻法》和《Adaptation/改编剧本》没得说。《8½八部半》更不需要我吹水了。

那么,meta-theatre,自然也毫无疑问令我着迷。“我们为什么要做李尔王?我们为什么要做戏剧?”第七集男生宿舍的闹剧一般,若说有台本,我完全相信,说出“人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误以为别人爱我们不是有求于我们,而是我们值得被爱”的史航完全可以是个托,刘晓邑那句“我们就是莎剧中人,都有各自悲哀”完全可以是严敏storytelling所需,但这一切staging都丝毫不减它的意义。

只可惜最后,套娃编剧的元素被以相对“实”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出来,我私心希望他们做得“虚”一点,若真的走进剧场,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 用晓邑的话说,“我喜欢挑战观众的东西”。

吴彼是最像虚空角色的一个分裂体

角色

片中讨论到AB角,吴彼说了,并不是A角就比B角更厉害一些,而是因为这个角色就是A角创造的,TA理应更了解ta,inside-out。我想了想,此时创造的含义叠加:在编剧手中第一层创造(前世今生,动机行为的内核);在导演手中第二层创造(与其他角色的关系,该角色在该剧中的“角色”);在演员手中第三层创造(举手投足,声音气息)……成就一个完整的角色,以及它一直在流动,每演一次就是一个新的生命。

还有导的角色 vs 演的角色

导的表达,演的表达,大概可以粗暴地说是宏观和微观的表达?可能导vs演的答案取决于想表达什么。比如晓苏就像是要通过演去表达的人。

如果问我,我也是个喜欢写命题作文的人,可能我也会选择演。


至少从节目来看,话剧界主流话语权在北方,人艺范儿heritage?孟京辉主场也算是在北京吧,赖声川是在上海了。国家话剧院毕竟还是份量。我喜欢林兆华田沁鑫,也都是北京主场。这次几个人除了晓邑其他好像都是北方爷们,尤其晓苏一滕只要同时出现就有种北京孩子的不管不顾+混不吝气质,在我对北京男生的理解里,就是一种“天塌下有人给我兜着”的底气,所以才稳——这种气质下几位其他北方爷们也明显是另一世界。当然了,晓邑口条上的缺陷也成为一个固定梗……“小脏🐟”之类的日常……

但我一直受不了的就是去看孟京辉的戏,很容易对北方口音过敏,最典型就是“w”发“v”音。诶哟zhei真是。

【打拳就先算了,虽然可爱的人也不少直男癌言行,先不说了】

【文艺圈男性话语权本来也是众所周知】

也有恶评。什么黄磊赖声川圈钱收割啦,大佬死死捏住话语权啦。但就,毕竟benchmark不同?独立戏剧人骂了个畅快,而弹幕里观众觉得能放出完整的演出已经是良心综艺——看,这低到马里亚纳海沟的要求。无论如何,让更多的人走进theatre,是好事。我始终相信文艺界就是鸡生蛋蛋生鸡,好作品养出好观众,更多的好观众养出更多好作品,而不是大家看垃圾盼垃圾在垃圾里溺死。

且不谈是不是为了节目效果硬把这一行描绘得这么惨,人到中年存款两万,卖火车票,卖烤串——刚说了,反正是关乎benchmark的,若是跟影视比,那就是实惨,没什么好辩的。用影视养舞台,大家不都这么干?

《一座剧院》的最后,“他”还是在八十岁那年,拥有了一座剧院。

乌苏默契:开膛手杰克的光

春风又吹红了花蕊

你已经也添了新岁

你就要变心像时光难倒回

我只有在梦里相依偎

然后我突然没那么想看《如梦之梦》了。我想看《北京法源寺》。

 2 ) 实验终究还是失败了

这部综艺以严敏特有的极限挑战式的思维运作,但是在之前刚看了说唱新世代后,这种方式也变得非常没有新意,且套路满满。

再说说内核,看的第一个找大海的故事泪流满面,觉得这节目也太赞了,可是往后的剧目,越来越浮夸,且形式大于内容。这一期探索人性的善恶,制造的矛盾点没有得到完善,得到了一切的人难道仅仅只是因为在水中看到自己可怕的倒影,就放弃拥有的一切,去拥抱善良吗?没有说服力。

这节目想要的太多了,什么都想要,导致什么都做的不好,轻综艺的外壳下却又有着竞技的基调,太过矛盾。戏剧在中国确实是一片不毛之地,但是剧本太草率,质量不高,这不能怪演员自身,节目组本身就没有做到自己该做的一切,在生活的压力下,怎么能够做出优秀的剧目。

说到底这节目最终还是凉了,连剪辑都无比草率,有心做戏剧是好的,节目做的也还行,只是现在中国市场,戏剧缺把火,这个节目本身,也缺把火。

 3 ) 如果你也喜欢戏剧

图片来自网络

由黄磊发起、严敏团队合作的真人秀《戏剧新生活》昨晚在爱奇艺首播,为观众展现中国戏剧人的生存现状。去年从小厨FM中听到黄老师的动态,除了在家做饭带孩子之外,就是在筹备这档节目。所以对节目早有期待,也想象过关于戏剧的综艺究竟会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呈现出来,在看过首播后我给8分。

黄老师一直致力于戏剧的传播和推广,不管是每年《暗恋桃花源》的巡演,还是乌镇戏剧节的举办,都身当表率为年轻戏剧人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可见戏剧在他心中的地位。此次《戏剧新生活》他想完成一次试验,让戏剧人扮演一次无限接近真实的现实。他说,如果说生活常常会出现一堵高墙,那戏剧就是那墙上的一道裂缝,光可以从那里照进来!

图片来自网络

《戏剧新生活》节目组请到7位戏剧人在乌镇成立戏剧公社,平时他们在戏剧舞台上做导演、做演员,但很少出现在电视、电影的屏幕上,以至于何老师都打趣说修睿成了节目的流量担当^^,是修睿乔杉那个修睿吗?没错,就是那个修睿。那么,这样一个毫无流量起点的节目究竟靠什么吸引观众?

我想得靠自来水们的口口相传吧。我是戏剧的门外汉,对它知之甚少,可是喜欢看,也喜欢听戏剧人讲幕后的故事。在北京工作的多年里看过不少话剧,比如《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空中花园谋杀案》《恋爱的犀牛》《暗恋桃花源》《如梦之梦》《乌龙山伯爵》《大宅门》等等,每次不管是和朋友一起,还是自己前往,都是非常愉快的体验。何冰说:“电影、电视是请你来看我的梦,而话剧是我们一起来做梦,话剧演员有点更像牧师、布道者。”在观看话剧的几个小时中,好像赴往另一个维度的平行时空,演员和观众之间聚起一团无形的迷雾,将剧场笼罩起来,像身处一只水晶球里的世界。

图片来自网络

戏剧里的台词像摩斯密码一样,在接收讯号时,有的人立刻互相理解找到同道中人,有的人好像被挡在外围云里雾里。之前偶然看过组合ONER去逛动物园的Vlog,在犀牛面前,木子洋脱口而出“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我的雷达好像瞬间被打开,天然的好感,想把他归入到我的范围之内。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戏都会化为一种养分流淌在血液里,积累到某天就会变成灵感迸发出来。做选择题是真人秀剧本的传统要素,节目以《十二公民》的形式让7位戏剧人探讨出靠戏剧是否能挣到钱的结果,通过探讨的形来描述各自的生存现状,也是相对比较自然的展现形式。时间限制则是真人秀制造紧张感的方式。第一期的命题为'养鸡场的年会',3天排一部完整的儿童剧,是节目组的任务。

刘晓晔老师经验最丰富,在一筹莫展时开始了第一次尝试,布尔加科夫笔下《不祥的蛋》的台词脱口而出,“鸡是什么,鸡是一种有肉冠的家禽......”,就这样一个养鸡场管理员的角色立住了。第二个尝试的是刘添祺,从女儿喜欢的故事中想到了卡梅拉,卡梅拉是一只小鸡,当别的鸡都学着下蛋的时候,她想去看大海,就此诞生了此次任务的故事主线。丁一滕的即兴创作、刘晓邑的道具制作、吴彼的统筹协调、赵晓苏的插科打诨、修睿的自我挑战,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不可替代的一面,形成一个新的团队,按黄老师起的团名就是‘灰头土脸的哥哥们’^^。最终呈现的作品虽然充满粗糙感,但却是一个完整的展示,在舞台上,他们就是最单纯的、最有信念感的演员,他们就是小兰。

图片来自网络

8分不是给综艺节目本身,而是给这些戏剧人,给这些在人人追求流量变现的年代还能坚持艺术和梦想的人。话剧不是互联网生态下的艺术形式,是需要沉浸在剧场里,是需要没收观众手中拉动进度条资格的。然而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他们又必须要拥抱互联网,以这样一种不得已的方式宣传戏剧,吸引观众花钱走进剧场。做戏剧、做舞台能否挣到钱是应然和实然的问题,戏剧人将自己一生所学投入到戏剧创作中,他们应该挣钱,但现实却不然。他们曲线救国,干点挣钱的,再回去补贴戏剧,也许生活是苦的,但戏剧给了他们精神上的甜。

希望今年我们的生活能恢复常态,让爱戏剧的人能在乌镇戏剧节见面、能在更多的剧场中见面。

 4 ) 《戏剧新生活》结束了,戏剧呢?

首先表明一下态度,我爱戏剧,热爱戏剧。但我并不是那么爱综艺,以及《戏剧新生活》。

这部综艺在上线初期就评价非常高,我总是在朋友圈刷到狂夸它的新媒体文章。

我开始以为是一群戏剧人创作的故事,会详细阐述他们的思想火花碰撞和戏剧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但是第一期老实说我大失所望。

几乎每一期都分上下两部,对于本身已经对戏剧有基础认识的观众来说,戏迷们最感兴趣的戏剧通常被放在每一期下的后30分钟,意味着前面的2-3个小时,都有非常巨量的综艺内容填充,而这些内容里,又充斥着大量的真人秀戏码。

这与我对它的预期相去甚远。我渴望看到的也许是纪录片形式般的创作历程,但是一群大男人们吃饭睡觉做饭的情节,我实在看不下去。以至于后面几乎每期 ,我都直接略过了前面琐碎的真人秀部分,直接看戏剧。

节目一开始就抛下“戏剧到底能不能赚钱”这样的现实命题给到嘉宾,这个有些让人心疼的话题几乎从头到尾贯穿节目始终。

但戏剧必然是理想主义的,不只是“戏剧”,只要是故事、虚构、画面、情节……一切与想象有关的事物,都必然是理想主义的。将理想主义产物套进现实主义且是用金钱衡量的现实主义,本身就是无法等价衡量的命题,用这样的问题在综艺节目里去拷问一堆戏剧人,太难了。

我当然希望全天下的艺术家都发财,大家都好好创作。这个时代是不够尊重创作者的,甚至可以说是亏对创作者。因为用”能不能赚钱“这样世俗的问题来诘问,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偏差。《八分》有一期讲字幕组的商业化,道长就曾提到创作的回报议题。

艺术更多时候也无所谓好坏,只有人类喜好区分。喜欢当然会花钱,但前提在于戏剧本身的魅力,抛开语境去谈论“戏剧能否赚钱”,多少显得空洞。

十部戏之后,节目依然把自己圈在“戏剧人”的范围里,自己感动自己。第九期的《一座剧院》观众哭得这么厉害,纯粹因为这次综艺播出后引来了非常多戏剧爱好者和从业者,而不是节目真正把戏剧推向市场和普通大众。

并没有说他们的戏不好,只是极有可能这样的自我感动会无法让普通观众获得这个综艺赋予戏剧的力量。它更像一出苦情戏,可是谁不苦呢?综艺节目可以讲讲戏剧人的苦,谁去讲述普通观众的苦呢?戏都不行,观众要从哪里获得共鸣?

节目不止一部戏中有上演“戏剧人”职业的戏,《一个绝望的人》、《李尔马戏团》的主角也都是剧作家。我是一个热爱戏剧的普通人,但我也无法共鸣。这些相似的职业和故事让“戏剧”的定义窄化了,同时更放大了戏剧的困境而没有给出探索其他途径的解决办法。

戏剧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样性,它的边界和场域都是非常宽阔的,它包容万物,它本身就是小众人群之间相互连结的微光,而不是戏剧人纯粹自我感动的象征。

《我是月亮》是我人生看的第一部戏剧。当女主角饰演的胖女孩在地上痛哭砸碎了苹果的时候,我感到那苦涩的苹果汁溅在了我脸上。因为肥胖带来的自卑感在那个剧院里像拳头一样砸过来。这是戏剧的魅力。

《破铜烂铁》(百老汇原版名《Stomp Out Loud》)现场,沉浸在他们的节奏、鼓点、画面里,同时和全场所有的观众一起用掌声形成有节奏感的互动,你不是在和一个剧团沟通,也和在场几百上千沉浸其中的观众一起沟通。这是戏剧的魅力。

《雷曼兄弟三部曲》(《National Theatre Live: The Lehman Trilogy》)把美国一百六十年历史浓缩进4个小时的舞台剧,南北战争、工业革命、金融风暴都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点,而最重要的是,家族变迁,人在时代中经历风风雨雨后如何面对这个世界面对身边的家人,这是戏剧的魅力。

而《戏剧新生活》中的创作,一方面局囿在其他作品、故事、风格、形式中,一方面“内卷”于这几个戏剧人的表达或者说节目的“戏剧能不能赚钱”的主旨中。

全原创的作品其实10部作品中占比不算太大,而原创作品的文本创作也明显单薄许多。应该和准备时间也有关系,一部作品中所花的精力毕竟有限,舞美、风格、形式能更快速带来冲击感,于是文本的精打细磨被一直后置。这是一部要在数月内制作完毕的综艺,它显然无法给戏剧人充分的创作时间。

除了戏剧创作,票务、场地、宣传这些工作在实际中都有对应的专业人员来做,节目里将这些工作全部交由八个戏剧人,有点强人所难了。当然可能是想呈现戏剧工作者的不易,但也大可不必,我们都是上网买票的。

另外一点让我始终都非常介意的是:节目中女性戏剧人少得可怜,即便有,也是非常工具人的形象。“因为我们这里没有女演员,我们要找一个女演员来演”。(没记错的话是修睿说的,全文若有事实错误随时欢迎指正)

女演员出现得很晚,有也只是中间几期镜头偶尔闪过。在戏剧公社的生活中,女性戏剧人既无法参与到公社的最后决策中,也没有对于资金的使用权。她们只能配合几个男戏剧人来演出,演一些安排好的女性角色。

而最终,终演谢幕,她们也未能加入这档综艺。她们就像稻草人一样无关紧要。这是我最为介怀的一点。

其中《邂逅·似水》中的冷心清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她明明就是个人风格非常强烈,充满灵气也充满想法的女演员,但是在节目中的只被简单略过,并没有深挖她的魅力。

是《戏剧新生活》,不是《戏剧男新生活》。是戏剧人,不是男戏剧人。是演员、导演,不是男演员、男导演。

在戏剧这么这么小的圈子里,有出头天的那一刻,一样还是男性冒尖,没有女性的空间。小众戏剧综艺尚且如此,现实中的女性戏剧人呢?节目组要问“戏剧能不能赚钱”,不如我来问一句“女戏剧人相比男戏剧人,是不是更赚不到钱?”

在《出山》里,我其实是有点被恶心到的。它的底层逻辑在把女性物化,主角历经千辛万苦寻找美人,然后吻了她之后才能成人。这种叙事显然是非常古旧死板的,而从头到尾,那个女演员并未出现(最后找了个观众),她只是被凝化成象征性的符号,是主角的奖赏罢了。

我不喜欢这类叙事。

在听播客《撕票俱乐部》时,主持人和嘉宾还给节目里几位戏剧人拍了个序。我想,如果按戏排序,我喜欢刘添祺、赖声川、刘晓邑,按人排序,我喜欢刘添祺、赖声川、刘晓邑。最喜欢的戏,《巴西》和《鸡兔同笼》(两部我都哭得稀里哗啦)。刘添祺综艺表现一般,但在戏剧上的确是个天才。他对“人”的观察和感知,是明显超过其他几个人的。很期待他后续的作品能够巡演。

综艺节目结束了,戏剧呢?

最后,我依然希望越来越多人去看这部综艺并爱上戏剧,也希望有越来越多朋友和我一样爱上看戏。我衷心祝愿、祈祷、拜托有越来越多女性戏剧人走上行业顶端。我想看更多有女性视角的戏。

 5 ) 戏剧新生活|《巴西Brazil》,一个绝望植物人的杀人密码

这是在《戏剧新生活》看到的第七个作品,从寓言风格的《养鸡场的故事》,现实父女情《鸡兔同笼》、隐喻风格《下山》,浸没式戏剧《邂逅似水》、环境戏剧《倒影》、黑色喜剧《一个绝望的人》到了人偶配合剧《巴西Brazil》。

这是在《戏剧新生活》看到的第七个作品,从寓言风格的《养鸡场的故事》,现实父女情《鸡兔同笼》、隐喻风格《下山》,浸没式戏剧《邂逅似水》、环境戏剧《倒影》、黑色喜剧《一个绝望的人》到了人偶配合剧《巴西Brazil》。

到目前为止,《巴西Brazil》是我个人喜欢的TOP3作品,刚开始迷惑于这个剧名,看完之后深深地叹了口气。

《巴西Brazil》

用温柔的方式讲世间最大的残酷

这部戏从表现手法上用温柔的方式讲述了最残酷的故事,没有歇斯底里,反而营造出一种宿命的无奈感,看完之后那种无力的压抑,久久不能散去。

一个卧床8年的植物人,一个即将报废的机器人和一个植物人情绪外化的小木偶。

当卧床八年之后植物人开始恢复的时候,他给机器人下的第一个指令是“KILL ME”。

技术手段上,就像吴彼说的“多点音乐、音效的配合,就像多了一个演员”,配合非常精准。四首音乐的选择、结尾机器人的报废都恰到好处的扎到了观众的情绪里。

四首歌曲:从开场看大海的“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的期待,到学习摩尔斯密码的“Hello dear”,到一夜过后依旧关机不接电话是的“And i say goodbye to my dear”,最后到告别一切的《送别》,曲子用的非常舒服。

故事情节上,缓缓有序展开却非常有力的推进:

三通电话将他逼向了绝望。

开场是一个机器人读说明书的场景,小木偶的出现讲述了机器人的背景。

机器人的现状及八年来植物人的生活

一个即将报废的机器人被妈妈用低价雇佣来服务他,暴力换尿不湿,睡眠时间放不合适的音乐、机器人休眠5小时自检而尿不湿只能用4小时、看了8年的大海其实是电脑开机画面,而之前唯一的娱乐听故事也变成了听各种各样的说明书。

他的所有“反抗”“情绪”都没人听得见,他的所有不满都在被误解。他所期待的竟然是能够拆了、砸了机器人。

第一通电话:无人接听

当他突然开始自主眨眼,植物人状态改善的时候,机器人打电话给妈妈报告这个好消息。

“无人接听”,原因是“他们应该在庆祝春节吧”。与此时此刻躺在床上的植物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人偶所代表的植物人的情绪,从仰头满眼期待到地头失落,“她就是故意不接电话”。

机器人选择用短信告知妈妈。

机器人打电话的满眼期待
妈妈不接电话的失望

第二通电话:关机

会眨眼的植物人通过眨眼表示是否,然后学习摩尔斯密码。当他学会摩尔斯密码对机器人下达的第一个指令时“sha wo”,在机器人误解之后直接下达“KILL ME”的指令。

表示不理解的机器人打电话告知家人,此时电话那端显示“关机”。在机器人短信通知妈妈之后,妈妈选择了关机,进一步逼退了植物人的求生意识。

而此时机器人还在反抗,“我没有办法伤害你,一旦我伤害你,我的系统就会被锁住。我一旦断电,就会有公司其他的人来救你。”事实证明,断电48分钟后依然没有任何反应。

植物人的他就像已经被全世界遗忘

妈妈破解了芯片

在机器人的反抗下,植物人讲出了背后的故事。

其实妈妈本已经破解了机器人的芯片,在能够选择好的服务的情况下却依然选择了这样一个即将报废的最低级别的机器人服务,已经打定了任其“自生自灭”的主意。

同时,妈妈通过黑客破译,还设置了让机器人杀死自己的指令,只需要一个密码“B.R.A.Z.I.L”……原来,标题竟然是一组杀人密码。

妈妈的心思,令人脊背发凉。

第三通电话:依旧关机

植物人向机器人传达了杀死自己的指令,并要求他“天亮如果妈妈还不接电话,杀”。

天亮了,电话依旧关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机器人依旧想不通他为什么要自杀,原来根源早已埋下。

妈妈:“你为什么还不死呢?”

原来在之前,妈妈就曾在他的床边说过“你为什么还不死呢?”

这才是植物人坚持要死的原因啊,没有任何让他活着的支撑。

送别:你为什么还不死呢?

机器人为其拍摄了遗像,当要注射杀死他的时候。

一秒之内,机器人算了15亿中解决方案,终于找到了一个绕过植物人命令的办法。

他选择——自己报废了。

这首送别给机器人,也给自己。

感受:到底谁是家人?谁更冷冰冰呢?

一边是不接电话放任孩子自生自灭的母亲,

一边是从衣食住听的照顾,从弹脑嘣、放音乐的关怀,

到底是谁更像家人呢?

一边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质问孩子怎么还不去死”的丑陋母亲,

一边是宁愿牺牲自己也不伤害他的机器人,

到底谁更冷冰冰呢?

答案不言而喻。

吴彼向来看戏的女儿暖暖打招呼

最后一幕刘添祺的这个笑,眼泪瞬间充盈眼眶,笑里面包含着多少复杂情绪,世间的委屈与看到家人的释然。

从这个作品中看到了刘添祺对作品的思考,用很简单的场景讲深刻的主题,温暖中的残酷。《鸡兔同笼》也有同感,佩服!

最后只希望大家都身体健康,远离丑陋。

 6 ) 戏剧新生活——月亮还是六便士


《戏剧新生活》是我前段时间迷上的一个综艺,在我们国家,戏剧一直是一个小众爱好,这个综艺节目播出之后,戏剧虽然仍是一个小众爱好,但去剧院里看戏的人明显多了,对戏剧的关注程度也“蹭蹭”往上涨了。

一档综艺播出之后,还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这样的反馈,某种程度上,这个综艺成功了。

真实且真诚,搞笑也感动,且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核,这是综艺的三大法宝。这些,在《戏剧新生活》里全都体现出来了。

导演严敏,节目发起人黄磊、赖声川,他们号召了八位戏剧人,齐聚乌镇。

大佬级别的人物,刘晓晔,大学老师,学术气息浓厚,身上有点知识分子架子。

吴彼,话剧演员,功底深厚,演技精湛,跟这里面大部分人都有交情,还是“团欺”担当。

赵晓苏,话剧演员,演艺经验丰富,人如其名,轻声细语,会关心人。

刘晓邑老师,玩木偶的,他导演的《战马》在国际上演出过,并且拿过大奖。

丁一腾,欧丁剧团唯一的中国成员,高知家庭,博士生,对戏剧非常有想法,新锐导演。

刘添祺,算是野路子导演,性格内向,但一到他开始导戏,你会看见另一个刘添琪,专注、认真、才华横溢,他的精神头全在戏里头。

吴昊宸,演员。他演过《欢乐颂》里面的应勤,也很喜欢戏剧,自己跟几个朋友创立了“大不了剧团”。其实他是一个有野心,也很勤奋,同时极具争议的一个人,特别是在一群话剧演员面前,他显得格格不入。

修睿,喜剧人,以前跟乔杉一起演喜剧。对于戏剧,他是陌生的;但对于演戏,他又有点经验,他可以看做是观众的眼睛,是观众通向话剧的一个桥梁。

这八个男人,老中青,老派演员、新派导演,经验丰富、经验不丰富全齐了,然而又各有各的特点,他们凑一起不容易,一起住了两个月的宿舍,排了十出戏剧更不简单。

这个综艺的游戏规则是,两个月排十出戏,排一个审核一个,审核盖章之后,就能演,用戏票挣生活费、场地费、创作经费。简单来说,就是以戏养戏,自生自灭。

节目一开始,黄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做戏到底是赚钱还是不赚钱?

很多人都说不赚钱。刘晓晔说他身上现在就两万存款,再多一分都没有了;刘添琪2016年的时候办了一个机构,就招到一个学生,那一年,他认识了一个女孩子,带着新朋友去医院做孕检,他拿着孕检报告在厕所里哭了很久,出来之后,对女朋友说,“明天去面试其他的工作”;吴彼卖火车票、卖飞机票,好围魏救赵,解生活的围……

赚钱还是不赚钱?要戏剧还是要生活?这个问题从节目的开始一直到节目的最后,时时刻刻,每分每秒都在叩问他们的心门,时刻体现在他们的谈话里、戏剧里。

到底要月亮还是要六便士?其实这个问题已经困扰我们千百年了。且不说我们,单单说我自己吧。某个特殊的时刻,这个问题就会从脑袋里跳出来,“你到底是要六便士还是要月亮啊?你说话啊?你不能这样犹豫不决,你这样是在耽搁你自己……”

想法有时候很疯狂,它逼着人做决定,你越犹豫,它越疯狂。

然而生活对小有才华的人是残酷的。圣经里有一句话叫,“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然而,一个不那么有才华的人到底可不可以坚持自我?

这个节目给了我答案。

一个不那么有才华的人也可以坚持自我。


看《戏剧新生活》,我哭了很多次,几乎每看一场戏,就掉一次眼泪。

第一场戏叫《养鸡场的故事》,创作来源于刘添琪给他女儿读的一个童话故事,一个叫卡梅拉的小鸡不想下蛋,想去看大海,为了看大海,她逃出鸡舍,离开爸爸妈妈,千辛万苦,最后终于见到了大海。

其实,这是个为理想拼搏的故事。

我们都是鸡舍里的鸡,我们都想看大海。

我有个亲戚,按辈分,我得管他喊小舅,他比我小五岁。上高中之前,他一直是个混小子,小学就开始留级,光三年级就念了两年,他喜欢在田野里晃荡,喜欢玩,摸鱼摸虾、滚铁环、拿竹子削宝剑、看动画片,一个人爬山。什么都爱,就是不爱读书。

初中毕业后,家里花钱帮他买进了一所私立高中,读了半年,到了分文理科的时候,他想学文科美术。美术是个耗钱的行当,除了耗钱,还得看天分,大家都说他画一只鸡都歪歪扭扭的,还想去学美术。要知道,大多数中国的家庭就是这样,用冷言冷语来显示对你命运的关心,好让你知难而退。

不管别人怎么说,他打定主意就是要学,后来实在拗不过,让他去学了。谁能想到,他一下子像变了一个人,整个人像是钻到画里头了,逢年过节,不瞎串门了,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画画。

那时候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找我聊天,问问我的近况,说说他在学校里发生的事,讲讲他的画,有时候讲着讲着就手舞足蹈起来。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玲伢,我一定要去美院读书,大学考不上,研究生也要去,一定得去。”

他第一次高考失败了,文化科目没有达到分数线,美术选考也没有取得好成绩。家里人想着让他读个大专算了,要知道,他们根本没想过他会考上大学,大专对他们而言,已经是喜从天降了。

但是,他不答应,吵翻天也要去复读。他的执拗引来了更多的闲言闲语,但恰恰是他的坚定,击碎了一切的障碍。

他背着书包去复读了。复读的那一年,我们很少联系,但从母亲口中,我知道他比以前更努力,母亲说他简直拼上了一条命。为了画画,赶不上食堂的饭点,于是经常吃冷饭冷菜,晚上熬夜画画到两三点,饿了就泡方便面,结果胃给吃坏了。本来精瘦,现在简直成了皮包骨头,画画成了支撑他立着的支柱。

去年,他考上了,虽然不是美院。

但我知道,他一定会去美院的,那是他的大海。

其实你有什么样的烦恼,你就能在这个故事里看见什么样的自己。

也许,你想做音乐,家里人笑你太理想;你想当作家,想写小说,他说“中国从来不缺作家”;你不想结婚,但他们催你,到年纪了就应该踏踏实实过日子,是鸡就该在鸡舍里下蛋。

从来没有人会对一只想去看大海的鸡说,“好吧,我帮助你去看大海。”

一只鸡要想去看大海,只能自己去,历尽千难万险也要去。

理想是一艘大船,载着哥伦布,先天不足的赛马,还有想去看大海的小兰。

第二出戏是《鸡兔同笼》。导演刘添琪,添琪其实是属于祖师爷赏饭吃的那种人,虽然性格内向,但是他有蓬勃的表达欲,内心敏感细腻,眼睛时刻在观察世界,他对各种情感的理解跟感触也非常到位。

《鸡兔同笼》拿了第八届乌镇戏剧节的一等奖,其实这是个半命题作文,戏剧讲了父亲跟女儿的故事。被关在监狱的父亲只能通过讲题来表达他对女儿的爱,一开始对话很混乱,从女儿的试题讲到妈妈的新男朋友,女儿的男朋友,最后回到鸡兔同笼的数学题上。

我是到后半段才明白这个戏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前面一直都在铺垫,一直到之后,探监结束前的最后一分钟,女儿说自己以后再也不能来了,妈妈的新男朋友要带她跟妈妈去美国了……

最后一分钟,剧院里的人都哭了,也许大家都想到了自己的父亲。

关于父亲,我最近在不同的书里都看到了对父亲这个形象的描写。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老卡拉马佐夫是一个荒淫无道、下贱、且毫无责任感的小丑父亲,他对于自己的孩子从来不管不顾,书里讲,

生了儿女的算不得父爱,生了儿女而又尽到责任的才算是父亲。

这两天看叶广岑的自传体儿童小说,非常羡慕她拥有那样一个父亲。温润、有学识,教育她的时候耐心且有理有据。她以为真正的宝贝都是光彩夺目,父亲告诉她,宝贝都是低沉内敛的,乍眼一看亮晶晶的有可能是妈妈头上不值钱的发片,所以得慢慢去发现生活中的宝贝。她批评同学乱摘花,大声喊着同学道歉,同学一气之下把她的鼻子打出血了。回家后,妈妈一边安慰她,一边说同学太坏了,要去找家长算账,但是爸爸说她批评人的方式太直接,这样叫人不好接受……

中国人大都传统且内敛,父亲尤其如此。沉默的父亲、发怒的父亲、心疼孩子暗自红了眼眶的父亲、怒吼着让孩子滚出家门的父亲、默默扛起一个家的父亲……

你看完这出戏的时候,一定能想起自己的父亲,甚至在脑海里回忆起好多跟他有关的细节。

第三场戏,《邂逅 似水》。这出戏的灵感来源于《命运的拨弄》跟契诃夫的《三姐妹》。

乌镇有个酒吧叫似水年华,这场戏就是在似水年华酒吧里演出的,沉浸式戏剧,观众除了能够近距离观看演员的表演之外,还能更加清晰的感受戏剧的魅力。

即将结婚的男人在新婚之夜的前一天喝多了,阴差阳错,把船票给了另外一个人。而他第二天醒来,竟然发现自己在另一个陌生女人的家中,闲聊之中得知了这个女人的故事。这是两个注定要错过的人,命运拨弄了他们,但生活不会因为你错过了,就停下来。

看这出戏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某个人。想我们从前的点点滴滴,我把那些甜蜜的、暧昧的、青涩的回忆在脑袋里一遍遍放映,但放映到最后,突然想起了,我们已经结束了,而且永远回不到过去。

大家都要往前走,生活一直继续,且永不停歇。

也许被生活推着走的过程就是长大的过程,就是跟过去稚嫩的自己告别的过程。

秋水带走落叶 冬阳照进春泥 你我一别 终不会再见

第四出戏,《出山》,改编自吴彼的《静止》。

这出戏我一开始没看懂,后来看了第二遍,又上网搜了一些资料才读懂。

这个题材非常特殊,且具有意义,它关于生命的本源。

山上的庙里有一个叫静止的小和尚,他的师父告诉他,只有找到小兰,才能学成出道,才算成人。其实静止是“精子”,小兰是“卵子”,“精子”只有一路过关斩将,最后才能找到“卵子”,它找到了,但是它要怎么办呢?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不容易,在不为人知晓的地方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来到这个世界了,没想到还得继续过五关斩六将。降不完的妖,除不完的怪……

“成人不易,珍惜!”

第五出戏,丁一腾导演的《倒影》,作品灵感来源于《道林格雷的画像》。

其实这个故事很简单。一个穷困潦倒、备受欺负的人无意中得到了一次奇遇,他每做一次坏事,现实里的他就年轻一分,然而倒影里的他就衰老十分。为了报仇、出气,他选择做坏事。

然而,现实里的他跟倒影里的他也进行了一次次的博弈,一次次的争论。

善恶在一念之间,怎么样才能做出一个好的选择呢?

好久之前,有朋友问过我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一颗药丸,你吞下之后,可以让你拥有某个技能,但是寿命也得因此减少二十年,你愿不愿意吞下那颗药丸?”

我也经常问我自己,我到底愿不愿意呢?我想不好。

其实,与其沉溺在这样的幻想里,不如踏实活着。

活着,把你宝贵的内在生命活出来,什么都别错过。

第六出戏,《一个绝望的人》,导演是刘晓晔老师,这场戏改编自法国迪莫瑞的《一个绝望的人》。

其实这是一个很荒诞的故事,期间反转也很多。一个年轻的戏剧骗子不断在名作家、剧作家面前表演自杀,好博得同情,从而捞到钱。在紧接着的两次骗局中,第一次成功了,第二次失败了,被戏耍了。

没想到,却意外交了好运,打开了人生的新大门。

这场戏台词特别多,聚集了老中青三代演员,扮演剧作家的刘晓晔老师表演最为放松,整场戏收放自如;扮演幽默作家的刘晓邑老师,之前一直做导演,但这次当了演员,戏份不少,大段大段拗口的台词也背下来了,很不容易;吴昊宸饰演的戏剧骗子,是整场戏最重要的角色,有惊喜的部分,但也有用力过度的部分,但他饰演的多尔比亚克真真切切是无数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我来巴黎只为寻找一样东西——名气。为这个,我白天黑夜的工作;为了这个,我和我的家庭都决裂了;为了这个,我忍受了最令人难堪的侮辱,可即便是这样,名气还是没有降临到我头上。”——多尔比亚克

“一个人,无论他是好运,还是坏运气,总会结束的。”

第七场戏《巴西》,也是添琪导的,这应该是我最喜欢的戏剧之一。

刘添琪讲故事,永远是淡淡的,他坐在小板凳上,低着头,不看你,两只手夹在合拢的膝盖之间。他没有夸张的动作,没有手舞足蹈,不用一双眼去引诱你露出惊喜或者悲伤的眼神。他沉浸在他的故事里,因为他的不张扬,所以你跟着他的语句走,那些淡淡的话语从他嘴里慢慢吐露出来,在你的脑袋里拼成一个不大不小的故事。

你想着那个故事,鼻子有点发酸,眼角有点湿润,正准备流下泪来呢,他的故事讲完了。讲完之后,他也不管你,不发散你的情绪,不帮着延伸或者宣泄你的情感,这些都留给你自己,等着你默默的消化那个故事。

《巴西》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机器人跟植物人的故事。植物人在床上躺了八年,机器人照顾了他八年,没想到植物人突然有知觉了,机器人惊喜万分,想要告诉植物人的母亲,但没想到联系不上。

植物人执意寻死,因为他的母亲曾经坐在他的床边,问他“你怎么不死呢?”,也许是为了了却母亲的心愿,也许是出于报复的心理,他想让机器人杀了他,但是机器人不愿意,机器人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放弃生命。

我实在计算不出来,你为什么还要死呢?

最后,他为了死去,不得已逼死了机器人。

戏剧快要结束的时候,《送别》的歌声响起,机器人报废的烟雾缓缓升起、昏黄的阳光从窗户外射进来,手电筒的一束光打在植物人的身上,一滴泪从他的眼角滑落……

这个故事有关于生命,亲情,一个非生命体跟生命体之间产生情感维系。一个绝望的人,寻不到爱,没想到最后得到了机器人的爱。

我们要到哪里去寻找爱呢?

实在找不到的时候,就推开窗看看阳光吧,外面阳光真好啊!

第八个戏,《心脏》,改编自布尔加科夫的《狗心》。

其实我不太喜欢这个戏,虽然特意去读了原著。故事就是讲了一只狗被医生换了人的心脏,但却做了很多坏事,极尽讽刺,讽刺了当时苏联的社会境况,有兴趣的可以读读。

第九个戏,《一座剧院》,吴彼导演的。

吴彼,虽然大家都叫他皮皮,讲话也油腔滑调,但一谈到戏,他极度认真,近乎虔诚。他把他整个人献给了戏剧,戏剧不是工作,是理想,是热爱,是最干净的地方,他不容许那个地方有一丁点脏。

为了实现自己的戏剧梦想,他想要建造一座剧院,在追求精神的时候,他深受物质财务的困扰,“没有钱,就没有精神食粮”。但是他不肯放弃,不肯向资本妥协、低头,不肯卑躬屈膝,不愿附和,他只好暗暗隐藏着自己的梦。

终于,他八十岁了,他得到了一座剧院。

然而,我们呢?我们会低头吗,我们会妥协吗,会被资本裹挟着往前走吗?

如果我们在八十岁,得到了自己的剧院,会不会太晚?我们那时候还能在梦想中的剧院中轻盈的起舞吗?

“生活欠我的 戏剧能还给我吗?
生活欠我的 理想能还给我吗
终于到了八十岁的那一年
他拥有了自己的一座剧院
痛苦是短暂的
未来一片光明”

吴彼的眼神太纯粹,你看着镜头前的他,能想到很久以前,同样热忱的自己。然后,你会哭,落下一连串的泪,这些泪消融了现在的你跟从前的你之间的隔阂,你仿佛觉到身体又轻盈了一点,挡在你眼前的阴影被阳光消灭了一点,你看见的地方又多了一点。

第十个戏,《关于二十三号星球》,也是压轴戏,是八个戏剧人交出来的答卷,同时也在向我们提问。

这是一部偶戏,用曲折离奇的剧情讲述了一个属于成人的童话故事。

当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当童年的梦想被生活、家庭、工作、不断挤压,那一颗童心还剩多少?

是选择永葆童心,还是随波逐流?

被当做时光隧道的床不断旋转移动的时候,当身处时光隧道中的人不断挣扎摇晃时,好像所有人都长大了。你必须穿上成年人的衣服,要么随波逐流,要么一去不复返。

“闪闪”是梦境

“闪闪”是想象力。

“闪闪”是理想主义。

“闪闪”是我们曾经无比向往的生活。

然而过去的时光就是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甚至连过去的梦都很少做了。

不要放弃,从没放弃。


以上就是我眼里的这十场戏。

中岛嘉在《山月记》里讲,“我生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雕琢,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而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

我不能完全用语言来描述我从这些戏里得到的收获,但我确确实实摸到了一些边际,我在我一片混沌的内心世界里短暂、小范围的开辟出了一条小径,我在尝试着往前,最重要的是,我不那么害怕了。

因为有人跟我同行,他们跟我同行。无数人同行。

尊严的矮墙阻挡不了现实的寒意,我迷恋在角落里探寻浪漫主义。

看《戏剧新生活》的时候,我总是想起电影《死亡诗社》最后一幕戏,同学们站在课桌上,高喊着“我的船长,我的船”。

 短评

看完了第二期,很残忍。它揭开了戏剧人其实不太愿意提及却又真切不可避免的困境,并且逼迫他们直面之。卖票的工作不再是间接通过平台和观众交接,而是由戏剧人们自己去街上一个个地拉客。几个演员奔走在街上打着荒诞的折扣也拉不来几个愿意掏钱看戏的人,吴彼对着剧场里零星的几位观众一轮又一轮地喝了一肚子凉水,昊宸一开始说“我不能让他们对着空凳子演戏”,后来遇到连10块钱都出得不情不愿的观众,他又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我不能让我兄弟演10块钱的戏”。空凳子,还是10块钱,分不清哪一个更加令人沮丧。

6分钟前
  • 易安
  • 力荐

《极限挑战》改变了国产综艺真人秀基本范式,将商业、人文和对社会的思考融入得恰到好处;《德云斗笑社》对通俗文化流动性的观察极其敏锐,探索出日韩以外,中国独有的选秀模式;《说唱新世代》在一片红海中突出重围,在如此高频率的新世界里依然保有一丝丝对真实价值的渴望,事情本应该就是最初的样子;而今天,当我看到《戏剧新生活》,又一次被无上的理想主义感动得稀里哗啦,那片大海真的存在吗?严敏在我心中已然封神。

9分钟前
  • 夏日微醺
  • 力荐

一秒也舍不得倍速的宝藏综艺,完全印证了“最好的剧情片是纪录片,最好的纪录片也是剧情片”。朴素真切又才华横溢的戏剧人,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带着理想主义的敏感内心与现实摩擦,在坚持与妥协、封闭与开放之间来回踱步,看懂了每个人的戏剧观,也就同时看懂了他们的人生观。

13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也该轮到话剧出圈了,就想黄磊在节目开始时说的,话剧就像高墙上的一道裂缝,能照进阳光。一直很喜欢看话剧,沉浸在舞台表演的两个或三个小时里,仿佛世俗都不存在,除了欣赏演员们的表演,感受台上的悲欢离合,想任何其他事情都是亵渎。《戏剧新生活》第一期就如此高光,小兰这个故事真的太好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小兰,都有心里的那片海,在日复一日忙着苟且的时候,希望我们不要忘记找寻属于自己的大海。虽安于苟且,也不要忘记诗和远方。

18分钟前
  • 自然卷
  • 力荐

【10】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热爱话剧的临近毕业的大四学生,感触真的太深了。初中到大学,从演员干到导演,从编剧做到灯光,我曾经想扑在戏剧上为之疯狂,却无奈自己资质平庸且现实残酷。赖声川说的真好,如果你做戏的目的是赚钱,就可能永远也赚不了钱,可作为凡夫俗子的我,只有静静在屏幕前看这群才华横溢、可爱勇敢的戏剧人用尽自己全力为中国戏剧释放力量而自己默默流泪的份。希望在不远的未来,我能像那只小鸡小兰一样,跨出鸡圈,走向大海,哪怕我余生都在沙漠,也要有奔赴大海和鲨鱼一起看电视的勇气。

20分钟前
  • 孟德梭丘
  • 力荐

对导演组巨失望,“缺钱/没经费”这些梗,不是在哪都能用出花来的。大篇幅拿去拍谈场地卖票,反而戏剧排练本身的时间被压缩了。每场戏都仓促得不得了,《鸡兔同笼》演员气口都对不上,修睿跟刘添祺明明可以合作得更好。似水临了加女演员进来,冷跟丁根本就两套表演体系,合不上,吴彼一个活人对着俩符号演,有必要吗,想好好排戏早把女演员请过来不行吗。当街拉观众更可笑,不是每种艺术都没有门槛的,十块钱一张票还得带合影,这么埋汰人家的意义在哪呢,你追求的戏剧理想难道是当街拉个根本看不懂的人十块钱演给她看吗。只顾着玩穷酸烂梗都已经影响到最后出戏的质量了,排戏时长不够,剧本打磨不够,录这个综艺的意义难道不是『因为戏剧很有魅力所以请你了解它』而不是『因为戏剧人赚不到钱所以请来为我的梦想买单』吗。

22分钟前
  • 还行

我一直觉得这类小众的艺术综艺的最终目的,是让一般民众可以更直接了解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所以节目前半段黄老师说展示戏剧人的生活状况和一些理想和面包的问题有些疑惑的,觉得没找对“点”,直到第一期后半段随着赖老师出现,第一次彩排,正式舞台。你会发现这个“点”根本不需要刻意找,戏剧舞台有一种很直面的力量,看一次就能体会到。这节目虽然碍于题材模式经费不太可能大火,但希望能被更多人看到吧。

26分钟前
  • 高达君
  • 力荐

那位十块买票还要合照的大姐!真想抽你!

27分钟前
  • Wendy.L
  • 力荐

3.28看完了,哭惨了,摄像机扫过道具、海报和喜剧人的脸,感动,感激涕零---------------------------------------------------------------------看完了第一集,真的太好看了,讨论戏剧人的生存困境、讲戏剧的讨论筹备过程、讨论这个综艺节目的定位。准备道具的部分好有意思,这是我们戏剧观众看不到的角落。太棒了,就凭它能放出完整版的舞台演出,就知道这不是一个为了综艺而牺牲戏剧的节目。不是一个炒概念提升逼格的节目。是真的言之有物。看见剧场里的孩子们眼里放光,这大概就是戏剧的一种意义吧。

31分钟前
  • 嘎嘎嘎
  • 力荐

戏剧爱好者五分预定,2020年戏剧太难了,太难了,加油内容产出者们

34分钟前
  • TENET
  • 力荐

丁一滕说做话剧能挣钱但还没挣到钱,我想说挣不到钱只因为你的戏太差了!

35分钟前
  • HAL
  • 力荐

热度不会特别高,挑观众。我还挺喜欢这几个大老爷们儿的。

38分钟前
  • 方卡丘
  • 推荐

暖暖小朋友,你喜欢这个机器人吗

43分钟前
  • Liz
  • 力荐

演员列表下拉看到了欧阳娜娜整个人都不好了......

47分钟前
  • -
  • 推荐

从第一期来看,严敏做对了一件事:相比直接丢几个明星出演的戏给观众看,确实是能把戏剧创作者们一起群策群力、把戏玩出来这个有快乐有痛苦的过程展现出来真的更为重要。唯有这样才能让大家真正去了解戏剧、爱上戏剧。找的几个老师之间的化学反应好过预期,也顺利进入各自领域担当的位置。可以带着期待的继续观望了!P.S.第一期这个戏荡漾着晓邑老师的形和晓晔老师的魂儿,我觉得该让中国观众们看看这样的戏了! | 全季刷完,《巴西》最佳,其次养鸡场/鸡兔同笼/一座剧院/23号星球。相信每个人的初心,愿乌镇越来越好。

48分钟前
  • Dr.Ray
  • 推荐

除了给五星,我还能为戏剧推广做什么别的贡献呢?

52分钟前
  • 飞羊羊
  • 力荐

严敏get到了真人秀最伟大的力量,不是逗乐子,不是选偶像,而是将一小部分人的生活用最自然的方式让大众看到,说唱新世代、戏剧新生活,无外如是。如果大众真的能听到,那是所有人的幸运。

55分钟前
  • 没事快睡
  • 力荐

“你们不要怕深度,小孩是有深度的。”

59分钟前
  • 27号巧克力刺猬
  • 力荐

你看这些男人长的没一个帅的,可是却浑身上下都散发着魅力

1小时前
  • so0kho
  • 力荐

艹真他妈的艺术真他妈的浪漫 在混乱的生活里还能浪漫这是什么艺术家!

1小时前
  • CruiLin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