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

HD

主演:拉斯·米克尔森,苏菲·格拉宝,哈拉尔德·凯泽·赫尔曼,艾伯特·鲁德贝克·林哈特,劳里斯·斯科夫高·安德森,拉斯·兰特,索伦·希特-拉森,大卫·丹席克,松佳·里奇特,索比亚格·侯菲尔德,雅各布·B·恩格曼

类型:电影地区:丹麦语言:丹麦语年份:201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总有一天 剧照 NO.1总有一天 剧照 NO.2总有一天 剧照 NO.3总有一天 剧照 NO.4总有一天 剧照 NO.5总有一天 剧照 NO.6总有一天 剧照 NO.13总有一天 剧照 NO.14总有一天 剧照 NO.15总有一天 剧照 NO.16总有一天 剧照 NO.17总有一天 剧照 NO.18总有一天 剧照 NO.19总有一天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总有一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母亲(松佳·里奇特 Sonja Richter 饰)病重,艾尔玛(Harald Kaiser Hermann 饰)和艾瑞克(Albert Rudbeck Lindhardt 饰)兄弟两人无人照顾,只能被送往由校长赫克(拉斯·米科尔森 Lars Mikkelsen 饰)所开办的寄宿学校之中。赫克是一个信奉暴力的男人,他坚信,唯有通过武力才能够令学校中的孩子们真正信服,才能够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兄弟两人在这座名为学校实为监狱的牢笼之中受尽折磨,圣诞节妈妈会来接他们回家的承诺成为了他们生存下去的唯一动力,然而,两人等啊等啊,等来的却是妈妈的死讯。莉莉安(苏菲·格拉宝 Sofie Gråbøl 饰)是学校里新上任的文学教师,她敏锐的察觉到了这所学校里正在发生的惨无人道的暴行,却对这一切无能为力。九辫妖狐Show Time! ~想要做唱歌的大姐姐兵临城下-虎贲心之石银河护卫队3国语一级方程式:疾速争胜第三季透视狂医英雄主义淘气农女下意识的残忍沈总今天上钩了吗探索者的羽翼苍兰诀2022急冻任务开心半小时青春辞典之毕业季圆桌武士飞一般爱情小说格斗女孩开心鬼放暑假住院医师第五季野生动物手术厕所英雄迷局伏香(粤语版)绝代偃师之玉女掌门中年女性大盗贼全力青春约定的梦幻岛2019七磅神秘海域国语苍天在上那一夜:母亲是杀人犯独步逍遥娱人日记父亲的身份徐霞客在丽江骇人命案事件簿第十九季傲椒的湘菜性敢中环非凡的公主希瑞第五季完美的人后妈的春天不愉快的果实SP:第3年的出轨

 长篇影评

 1 ) 《总有一天》当杨永信和“熔炉”校长出现在同一间学校

韩国电影《熔炉》自2011年问世以来,长期占据豆瓣TOP250榜前50位,欺侮孩子的校长,绝境中反抗的老师,以及备受折磨却无法诉说的孩子都让闻者伤心,观者落泪。

充满“泪水”的《熔炉》

在影评界,也有很多人认为《熔炉》因其题材的特殊性而被严重高估。最近进入影迷视线的《总有一天》被称作“丹麦版的《熔炉》”,这个称号实则是对《总有一天》的低估。

彰显“对峙”的《总有一天》

电影故事也发生在一所学校,单亲家庭的艾瑞克和赫曼两兄弟,因母亲病重,舅舅无力抚养,而被送到当地专门接收问题儿童的学校。

哥哥艾瑞克和想要成为宇航员的弟弟赫曼

校长的扮演者是丹麦著名演员拉斯·米科尔森,“汉尼拔”麦德斯·米科尔森的兄长,这两兄弟常年在影视作品中饰演反派。拉斯最精彩的一次亮相应该是在美剧《纸牌屋》中,他饰演了固执、强势的俄罗斯总统,时刻逼迫着美国三军统帅和第一夫人。

《纸牌屋》中的拉斯·米科尔森

与《熔炉》中那个面目可憎、油光滑面的反派校长相比,身高192cm的拉斯少了几分油腻,多了几分硬朗,少了几分可憎,多了几分威严,他的角色也是如此。

施暴并非为了满足自己的快感或发泄某种情绪,在他的眼中,暴力对于这些问题儿童来说,是绝佳的教育方式。他了然世俗的看法,并固执地坚持己见。这才是更可怕的人,他认为自己是对的。

多年后,中国出现了一位或许能与这个真实历史人物遥相呼应的“教育者”——“十万伏特杨永信”。但“电击狂人”仍有金钱上的欲望和考虑,拉斯饰演的校长则是“全心全意为孩子服务”。他经常说“没有人能再教育你们了,一切都是为了你们好,不经过捶打不会成为男子汉,你会感激这个地方的,他们将来会明白我的贡献的。”他不允许孩子们有远大理想,梦想成为宇航员是说谎,要挨打。

尽管影片对于这个掌权者没有过多的展现,但寥寥的场景让这个人物充满了想象空间,孤傲、立体、神秘。

影片中另一个可怕的形象是年迈的女老师,她看上去和蔼,常常于心不忍,照顾受伤的孩子。但在庆功会上,校长盛赞她是对学校贡献最大的人,值得欣赏。另一位充当打手和副手的男老师震惊于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

女老师已在学校工作多年,对一切暴力、欺侮视若无睹,她从不阻止施暴,但会劝解并照顾那些受伤的孩子。这种行为有一个专业的形容词“洗地”,一所暴力学校绝对需要一名默默无闻的、缓和矛盾的“洗地员工”。正因为有她,学校能更好地经营下去。

强奸男孩的老师则是一个身体瘦小,微微驼背的中年男人。在某些夜晚,他会悄悄进入男孩们的宿舍,拍醒某个早已相中的小孩子,然后把他拖到自己的房间。

电影仁慈地没有展现过多相关的镜头,但是却剥开了人性的另一面。

被凌辱的孩子第二天早上几乎无法起床,这时老师发现小主人公赫曼尿床,宿舍里的男孩开始起哄,要求惩罚赫曼。在一声高过一声的呼喊中,那个受伤的男孩也走进人群,面上带着恨意和愤怒,一声声地高喊,似乎这样就能把苦难转移给更弱势的人。

从众之恶,集体作恶也是电影展现的一面。

赫曼有一只脚是畸形的,行动不便的他坚定的想要成为一名宇航员。这成了其他男孩子嘲笑他、殴打他的借口,哥哥被一群人按在地上,赫曼被迫攀爬水塔,坚硬的石头或者击中他的身体,或者击中他的头。

第一天的学校生活,让赫曼和哥哥无法忍受,他们逃跑,又被抓回来。校长为了惩罚他们,要求所有人在室外过夜,或者有人能想出更好的方法。

结果是,所有男孩排队殴打两兄弟。

电影选择的视角也相当有力,比两兄弟更早入校的阅读障碍者Teger担任了旁白和故事的讲述者。

这种设计让观众更容易进入故事,站在Teger的角度上,观众比两个孩子更早地了解了学校的可怕,基于这种认识,观众不由自主地和Teger一样希望他们放弃灵魂、放弃思维,不抱怨、逆来顺受,熬到15岁。当他们被殴打被凌辱时,我们仿佛就站在旁边,而无能为力。

Teger和几个朋友形成了让人暖心的团体,但他们并不能改变什么,带来改变的是新来的H老师,她曾经有希望做一个母亲,但在孩子出生前发生了意外,此后一直无子。H老师发现了赫曼的梦想和天赋,并为之感动,成为了小男孩的好朋友。

在H老师的帮助下,赫曼担任了学校的邮差

在舅舅爽约,两兄弟逃跑被抓时,弟弟赫曼认为H老师背叛了自己,他说“你跟他们是一样的,我很高兴你没有孩子,孩子们从来不会喜欢你们。”这位渴望成为母亲的中年女教师第一次出手打了赫曼,在使用暴力的这一瞬间,她确实地成为了“跟他们一样”的人,纵容暴力和使用暴力之间没有界限。

H老师羞愧、愤怒而又无能,她离开此地,不久去了一间大学,为即将成为教师的学生授课。而她所领悟到的教育真谛,一定有一部分源自赫曼和其他孩子。

电影的结尾,漆黑的深夜,H老师带着检察员赶往学校,营救两个可怜的孩子,她直面强势的校长,果断地反对曾经上司的意见。医院里,大夫把她认作两兄弟的母亲,她来不及反驳,带着这份从天而降的荣誉走进了病房。

“父母”是不用考试、不用核查就能获得的终身职位。这所学校和这些孩子成为了女老师的考验,自省、勇敢和关爱让她从一个软弱的女人成长为一位真正的母亲。如果没有母亲的奋不顾身,孩子的结局注定是悲剧。

还有不可忽视的、来自社会系统的监督,新上任的检察员无疑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但救世主降临时,却没有一个孩子敢接受他的帮助。集体作恶和集体沉默把孩子们紧紧地绑在深渊之中。

电影的重心不在于正邪交战,而在于展现每一个人物在悲剧中的位置,并且真正将悲剧中的孩子视为主角,他们为何屈服,为何反抗,为何勇敢。这是一部沉重到令人落泪的电影,也饱含温暖和希望。

最终要的是,能让我们这些看似无恶的人自省。

 2 ) 当生活并不如意,我幻想自己到了月球

完全不同意某条热评的看法。在影视作品中,我想大多数人并不会习惯“美好的粉饰”,甚至偏爱人性的失败与毁灭的悲剧。显然这片和《熔炉》都是相当好的作品,但偏爱这部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其“希望”的内核。熔炉是一部大是大非的讨论,孩子单纯善良得令人绝望,老师正义得令人可怜,校长死一万次都不够。但《总有一天》里,两个孩子最开始偷东西,不体谅他们的妈妈;善良的女老师在盛怒之下和校长一样删了弟弟的巴掌;想要照顾兄弟俩的叔叔半路放弃了他们……甚至就像评论里说的,有人的天平虽然倾向于同情孩子,但仍认为他们缺乏管教,而体罚和严格的纪律是不可或缺的方式。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杨永信这种人还能够活着了。单纯的恶是恶,但愚蠢更是一种恶,并且这种恶还广泛存在于这个社会,比单纯的恶普遍得多。熔炉的校长就算真的法律无法惩戒,自有天理道义能做个论断,但或许真正可怕的,是还有人做不出明确论断的问题。

另外,我真喜欢这部片的名字。总有一天,总有一天弟弟的梦想实现,有人等上月球,总有一天抗争会找到出路,尽管已经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同时,“总有一天”这四个字包含了一些软弱的哀伤。“我总有一天会变得很厉害,我总有一天会发大财”,人类的希望有时显得可怜。这部看似一个好结局的片子给我的感觉仍是一种深远空旷的悲伤,就像《边城》的最后一句,“也许他永远不会来,也许他明天就来”。对悲伤的降格处理可能更符合我的审美情趣,“在一种激情的过程中,最不能显出这种好处的莫过于它的顶点。到了顶点就到了止境,眼睛就不能朝更远的地方去看,想象就捆住了翅膀⋯⋯”反而是冲淡之后,更显源远流长。

PPS,最近我竟看到三次悲情浪漫臆想,一次是《飞驰人生》里张弛开车冲入悬崖感觉自己飞起来了,一次是《末路狂花》路易斯和艾尔莎冲入峡谷看到的更广阔的人生,还有这里弟弟从建筑物上跳下来却感觉自己飞入了太空。明明都是最好的结局,怎么还叫人唏嘘呢?

 3 ) 真的有一天,一切都会变好吗?

电影中反复出现“总有一天,一切会好的。”这段台词,包含着无限的希望,但却充满了沉痛与心碎。

电影开始,单亲家庭的Eric和Elmer兄弟因母亲病重,被送到当地专门接收问题儿童的学校。他们的舅舅说这是「全国最好的学校」。

走之前,妈妈对他们说:“回来过圣诞节喔。”

就这样,两兄弟开始在这所“最好的学校”中开始了意料之外的生活。

校长在午饭时问两兄弟中的弟弟Elmer:“你长大之后想做什么?”

脚部畸形的弟弟Elmer却生生的说:“宇航员”

说完自己梦想的Elmer突然被旁边的教导主任狠狠的扇了一巴掌,校长对Elmer说:“傲慢不能实现任何事情,实际点吧。”

突然被打的Elmer呆在了原地,一旁新来的女老师看着学生被打,似乎想要说点什么,但终究是欲言又止。

校长跟女老师阐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这些男孩之所以来到这里,是因为没有人能够管教他们。帮助他们是我们的责任,即使是使用拳头也可以,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听话。”

而此刻的女老师对此表示了理解,但仍有着自己的坚持:

这所学校是一个残酷的微型社会。男孩们有自己的阶级,本身作为受害者的他们,内部也充满欺凌和冷漠,强的欺负弱的,老的欺负新来的。

Elmer也因曾说出自己想当宇航员的梦想备受欺凌,哥哥被一群人按倒在地,Elmer则被逼着去爬水塔,他一边慢慢往上爬,下面的大孩子们一边用石头砸他,似乎在嘲笑着,打击着他可笑的宇航员梦想。

校长和教导老师则残暴至极,兄弟俩第一天夜里就试图逃走,后来被捉了回学校去,校长为了惩罚他们,让所有孩子排着队轮流殴打他们俩。

还有一位猥琐的宿管老师,每逢他值夜班时,就会像「选妃」一样,在所有孩子中挑一个顺眼的拖到自己房间进行性侵,如果孩子反抗,就打到服从。

其中一个细节尤为震撼,弟弟Elmer尿床被老师发现,男孩们开始起哄要求惩罚。

在一声高过一声的呼喊中,那个昨天晚上被强暴的男孩也走进人群,脸上带着恨意和愤怒,跟着众人一起要求惩罚Elmer,似乎这样就能把苦难转移给更弱势的人,似乎只要别人也同样受苦,自己也就没那么痛苦了。片中唯一的温暖来自于那位仍有原则的女老师,他发现了弟弟Elmer的阅读天赋,让他做了较为轻松地送信工作。

有一天小Elmer问女老师,你有孩子吗?

她说她曾有希望变成一个母亲,但在孩子出生前发生了意外,此后便一直无子。

女老师对Elmer很好,给他找关于太空的新闻,帮他给自己的家人寄信等等。但这并没有使情况好起来。突然有一天在吃晚饭时,噩耗传来,两兄弟的母亲因为病重而去世了。

两人被突来悲痛淹没,失控地哭了起来。兄弟俩失去的不止是母亲,同时也失去了离开这个地狱的机会。

再也没法回去一起过圣诞节了。

然而校长残暴的想要保持“吃饭时不许说话”的秩序,他把哥哥的脸摁到盘子里,命令他们不要再哭了,继续吃饭。

而最后,还是这位女老师的安抚让两人渐渐平静下来,但这位女老师,也没能一直保护他们两兄弟。

两兄弟不堪重负,决定再次逃跑,却因为意外再次被抓住,弟弟Elmer以为是女老师出卖了他,认为她和校长是一伙的。

绝望的弟弟对老师说:“你跟他们是一样的。我很高兴你没有孩子,孩子从来不会喜欢你们。”

Elmer的话激怒了一直渴望成为母亲的老师,她终于忍无可忍,动手扇了Elmer一巴掌。这一刻,她印证了Elmer说的话,她确实成为了“跟他们一样”的人。

当时站在那里的老师脸上闪过了羞愧、内疚和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第二天,她辞职了,整所学校中唯一的温暖也消失了。

一直以来,女老师对于校园中发生的暴力熟视无睹,她以为凭自己之力并不能改变什么,所以自欺欺人地催眠自己:“只要我不打孩子,我就还是无罪的。”

但其实纵容暴力和施予暴力之间,并没有界限。

日子一天天过去,哥哥Eric仍存有一丝希望,他听其他男孩说到了15岁就可以离开学校,所以努力讨好校长,希望把弟弟也一起带走。但校长的出尔反尔激怒了他。

愤怒之下,Eric用铁丝划了校长的爱车,被打到重伤,昏迷不醒。校长再次选择了掩盖这个暴行,并试图封住Elmer的口,让哥哥Eric消失在人间。

Elmer忍住悲伤,借此向校长争取到一天的假期,跑到了哥本哈根向女老师和教育局求助。他的举动成为了之后解救所有人的关键。

在Elmer去寻求帮助的场景中,我们跟随着他,看到了哥本哈根城市中明媚的阳光、干净祥和的街道。人们享受着自由、幸福的生活。

然而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这样一个(群)小孩正遭受的暴行、承受的苦楚却不为人知。

在教育局的投诉并不顺利,他们没能碰到检察官,女教师在送Elmer上车回去的时候对他说:“我今天会一直等在这儿,等到检察官回来,我们一定会去救你,Elmer,不要放弃。”

沐浴在哥本哈根温暖阳光下的Elmer心中却早已一片死寂。他没说再见,因为他已经不再期待能在那像地狱一般的学校中再见到任何希望了。

他回到学校,握着昏迷不醒的哥哥的手说:“在哥本哈根不太顺利,但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我无所畏惧了。宇航员在打开舱门之前,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需要勇气去尝试。”

他穿着自己做的宇航服,把校长的车砸了个稀巴烂。似乎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真的引起重视,才有希望真的推翻校长的统治。

正当赶过来的校长要出手打他时,却被教育局的检察官的电话叫走了,检察官说他和女老师正在往学校赶来,一定要见到Elmer和哥哥Eric。

校长赶忙跑回现场,但Elmer已经被教导主任打到神智不清了,

绝望的Elmer不知道有人正在赶来救他,他挣扎着往外跑,跑到了以前被欺负过的水塔旁,他爬了上去。

恍惚间Elmer看着远方的月亮,想着自己宇航员的登月梦想,想着自己生无可恋的现状和自己被抓住后将会受到的可怕对待。

他纵身一跃,此时的电影转为慢镜头,似乎Elmer真的变成了一个宇航员,向着他热爱的月亮飞去了。依稀间他看到自己已经逝去的妈妈和重伤在床的哥哥。

匆忙赶来的女老师正好赶上了Elmer从空中摔下来的一幕。似乎这一刻从他眼前摔下来的小小身躯,砸碎了她的懦弱和不敢作为。

对于电影本身来说,它有一个还算温暖的结局。女老师这次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向教育局力证了这所学校的所有恶行,校长和老师们被停职调查,孩子们终于逃离了地狱。

后来,老师一直守在医院里,直到医生告诉她孩子们都会康复的,她才松了一口气,眼泪也控制不住的流了下来。

医生误把她当作了两兄弟的母亲,她来不及反驳,带着这份从天而降的荣誉走进了病房。

进入病房的她还是紧张的、不断的看着躺在病床上的两个孩子。看到他们似乎真的像医生所说的那样睡的安详,那颗一直悬着的心才真的慢慢落地。

然后她轻轻的把椅子搬到两张病床中间,慢慢的,坐了下来。

这一幕,这个背影,代表着影片就此结束,也代表着电影开头那个曾痛失过孩子,对学校里的暴力熟视无睹的懦弱女人真正成长为了一个母亲。

影片结尾,那一行刺痛人心的字再次出现: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电影中介绍,这位校长是1949年开始在学校任职,而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1969年。长达20年的统治,他的暴行祸害了多少的孩子,他们又长成了怎样的大人,在之后的一生中又经历了怎样的痛苦,让人不敢想象。

我不知道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还在发生着同样的故事。

影片初始,其他孩子善意提醒两兄弟,在学校里有独特的「生存法则」,要把自己变成「鬼魂」、抛弃思想、抛弃感受。

也许变成鬼魂能让孩子们在地狱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他们被打得屈服了、泯灭了人性,他们就像习得性无助实验里,那只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摆脱被电击命运的狗一样,就那么默默的忍受着。

也许,真实世界更加残酷,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那位女老师,并不是所有人最终都能获救。

他们就那么绝望的等待着,像电影里反复提到的那样,对自己说:

“总有一天,一切都会过去。”

“总有一天,一切都会变好。”

而小Elmer在最后已经不再期待“总有一天”的到来,自己做的那身宇航服像是他的盔甲,带他最终飞出了黑暗的囚笼。

女老师也不再期待“总有一天会有人站出来”,而是决心站出来反抗自己从前的上司,最终解救了所有的孩子。

“总有一天”这四个字,看起来充满了希望,但却也充满了不敢作为的绝望。

看完电影心情有点沉重的同时,我也问了自己两个问题:

总有一天,为什么不是今天?

总有人要试着去改变这一切,为什么不是我?

 4 ) 真实事件改编,这部比《熔炉》更震撼的高分片,我不忍心看第二遍

校园生活,本该是人一生中最纯真快乐的回忆。

但如果是在“豫章书院”那样的学校,再遇到个杨永信那样的老师,恐怕真的是噩梦一场了。

“豫章书院”和杨永信这样扭曲人性的教育方式,因新闻的曝光才引起社会关注。

然而,他们的最终结果只是关停。

杨永信的行政职位仍是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他不仅没被抓,而且还在继续坐诊。

近期一则新闻显示他还出席参加了精神科培训开班仪式。

其实早在半个世纪前,丹麦也曾出现过这样的学校和老师。

今天要介绍的这部电影,简直可以称之为丹麦版杨永信和豫章书院。

这部以一对兄弟的真实经历改编的电影,豆瓣评分8.7。

14岁的哥哥艾瑞克和不足10岁的弟弟艾尔玛,就这段不幸遭遇的主角。

两个孩子本来过着贫穷但也算无忧的生活。

弟弟艾尔玛因为腿部有些畸形,不能地球上轻松行走。

于是酷爱天文学的他,梦想是能成为宇航员飞去月亮。

哥哥艾瑞克虽然叛逆倔强,但凡事总是照顾和保护着弟弟。

他们的父亲几年前自杀了,母亲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只能从早忙到晚。

疏于管教的两兄弟,时常盗窃他们没钱购买的东西,青春期的哥哥因偷窃色情杂志被抓。

而弟弟为了观星还偷过望远镜。

终于有一天,身患癌症的母亲病倒了。

唯一的亲人舅舅因没有收入也无法照顾二人,再加上兄弟俩有盗窃史,就这样被当成问题少年送到一所寄宿学校。

母亲许诺圣诞节就接他们回来。

然而,这所被誉为全国最好的寄宿学校,却是两个孩子噩梦的开始。

这所学校的校长赫克,是个信奉暴力的男人。

他坚信唯有通过体罚才能让孩子们真正服从,才能够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除了严酷的体罚,他还让十来岁的孩子从事艰苦的劳动,完全是把这些孩子当成童工来奴役。

兄弟俩一来到这所军事化管理的学校,就像囚犯一样得到了自己的编号。

这里的生活也确实就像囚犯,每个人都战战兢兢地活着。

无论是吃饭还是睡前都要喊言不由衷的口号。

两兄弟第一天见到校长赫克,就被现实狠狠地冲击了。

校长问弟弟艾尔玛长大之后想做什么,艾尔玛回答“宇航员”后却被打了耳光。

那时人类还未登上月球,校长冷冷地说:傲慢不能实现任何事情。

潜台词是:现实点,别做梦。

但如此践踏一个孩童的梦想,恐怕只是为了摧毁他的自尊。

除了上课,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要从事体力劳动。

搬石头、挖土、做木工、刷厕所,甚至还要帮校长洗车。

哥哥求校长不要让脚部畸形的弟弟干重活,但遭到的是校长助理的几个耳光:

“校长说的任何事情,不可以顶嘴!”

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像丛林法则一样,少得可怜的一点食物也要靠抢。

被年长的同学霸凌更是家常便饭。

在校长看来,对于“有问题”的孩子,体罚是对他们最好的教育。

这所集中营般的学校里,所有的老师都拥护“体罚教育”。

唯一正常的老师只有新上任的女老师莉莉安,她不认同校长的这种暴力教育方式。

忍无可忍的两兄弟尝试逃跑,他们不顾一切地奔跑,艰难地穿越荆棘丛生的荒野。

一辆路过的面包车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可结果却是再次把他们送回了地狱般的学校。

这次逃跑让两兄弟遭到更严厉的惩罚。

校长让学所有的同学,排队抽兄弟俩耳光,否则大家都要在室外挨冻。

“不成为施暴者,你也会被惩罚”。

校长不必亲自动手,他只需用“学生迫害学生”的方式,就达到了惩罚和威慑的效果,同时也扭曲这些孩子的人性。

而最令人发指的是,学校中隐秘的恋童癖性侵犯罪。

深夜,一个孩子边哭边被老师带走。

第二天早晨,他艰难地起床,露出痛苦的表情。

他遭遇了什么样的恐怖经历,不言而喻。

接下来的一个细节,令人细思恐极。

弟弟尿床被老师发现,他被揪出来受到所有人的嘲弄。

而那个被强暴的孩子也加入了周围此起彼伏的“批斗”,脸上逐渐露出狰狞又仇恨的笑容。

表情仿佛在说:凭什么只有我痛苦,你也别想好过。

弟弟被要求赤身裸体站在院子里,直到床单晾干。

他终于也没能逃脱变态老师的毒手,

变态老师威胁他如果不合作就整治他哥哥,被侵犯到鲜血淋漓的弟弟晕倒在厕所。

而变态老师却心虚地声称这是学生干的,他什么都不知道。

只有莉莉安契而不舍地追问真相,但心如死灰的弟弟却沉默不语。

他不相信这个新来的女老师能救他。

当检察官来视察学校时,孩子们被打扮得干干净净,完全看不出丝毫被虐待的痕迹。

年长的同学告诉兄弟俩:如果想在这里生存,就要把自己变成没有思想的鬼魂。只有做了鬼魂,才不会有麻烦。

然而母亲去世的消息压断了最后一根稻草。

两人不禁嚎啕大哭,招来的却是校长的毒打,因为他们打扰了进餐时的安静。

善良的莉莉安因为无法忍受校长的暴行而辞职离开,唯一真正为孩子着想的人也离开了。

当舅舅来探望兄弟俩的时候也发现了不对劲。

他要求带回两个孩子,却因为没工作被拒绝。

校长不愿意放走兄弟俩,是害怕恶行被曝光。

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新上任的检察官突击检查了这所学校。

眼前的一幕令他震惊了:正在劳动的孩子们衣衫褴褛,每个人脸上都有伤。

但是面对他的询问,没有人敢说出真相。

孩子们已经不再相信大人能帮助他们。

就连哥哥艾瑞克也选择了包庇校长。

他以为自己快满15岁,到时就可以离开这里。

所以,他不想得罪校长。

然而几天后校长却告诉他,不可能让他离开。

哥哥再次因为反抗被毒打到奄奄一息。

弟弟为了救哥哥,假装乖顺地终于得到了一次外出的机会。

他立刻去找辞职的莉莉安老师,让她带自己去报警,但却因为拿不出证据被拒之门外。

此时的弟弟知道只有牺牲自己,拿出“证据”才能救哥哥。

于是他穿着自制的太空服,故意砸坏校长的车。

用这种笨拙到让人心痛的方式,校长的恶行终于被曝光。

连夜赶来的检察官在莉莉安的陪同下,对学校展开调查。

而兄弟俩被送进医院救治,在莉莉安的照顾下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之前面对检察官不敢说出实情的学生们,在兄弟俩的鼓舞下,也终于纷纷站出来指控这所学校的罪行。

面对指控,校长还辩称他是为了学生好。

“为你好”简直成了大人对孩子肆意妄为的遮羞布。

1969年,人类实现了月球行走,弟弟艾尔玛的梦想成真。

然而校长当初对他定义是傲慢、不切实际。

被划归为问题少年的艾尔玛,其实既勇敢又充满想象力。

他真的需要矫正吗?

这个故事发生在1967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时至今天,还有多少恶行打着“我是为你好”的名义。

还有多少“豫章书院”和“杨永信”,继续在纠正所谓的“问题少年”?

那些亲手把孩子送进这种学校的家长,如果能试着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思想。

就不会等孩子落下永不愈合的精神创伤,才知追悔莫及。

影片结尾,不仅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而且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学生几乎都患上了心理疾病,需要终生服药来治疗抑郁和恐惧。

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重演。

*本文作者:RAMA

 5 ) 需要勇气去尝试

提起本片,大家都喜欢和韩片《熔炉》和电击狂人杨永信的网络成瘾戒治中心。翻了一下历史,我居然是在2015年看过《熔炉》的,然而一点印象也没留下。即使是再看一遍简介,回忆依然一片空白。几乎所有的韩片能达到看过却了无痕迹的效果~

至于“杨永信”,似乎哪里听到过。2016年,也就是7年前,我们家第一位网瘾小朋友,有人向我推荐过军事化管理戒网瘾的夏令营,不知道是不是和他相关,由于害怕对他造成精神上的伤害最终没有考虑这个方案,当然我并不知道“电击疗法”,如果知道了那更是完全不会考虑了。

《总有一天》里的校长口口声声信誓旦旦是为了教育好这批男孩子,你信吗?我真的信。但是那也是他通往名和利的天梯,用最暴力的方法可以短时间驯服孩子,不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为什么不做呢?那个学校所有的老师都摄于校长的权威,对他言听计从,对他又是追捧又是谄媚的。这种现象在现在不少国内的企业工作微信群见的还少吗?民营企业一定是这样,老板无论说了什么,下面一片迎合、叫好和赞颂,真的看的人脸都红。国企了解得不多,不过人们对有权有势的人、对能左右自己的命运的人,还都得是这个态度,做得好不如吹捧的好啊,只要看看那些屁股在位的大小领导的气焰就懂了,都是被惯的,而且企业里贻气指使惯了,同样的德行渐渐带到工作以外场合了,这可能是“油腻”最形象的解释了。所以可恨的不仅仅是校长,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是迫害孩子的凶手。

这些孩子们没有父母的支撑和支持,又没有独立和反抗的能力,只能在孤儿院或者寄养学校任人宰割。我们老了以后,没有行为能力了,去到老人院,如果没有子女探望,也会任人摆布的~这个世界上的人性之恶都差不多~

不过,电影给了我们希望,孩子们虽然也屈服于权势,但是逼到绝处不得不绝地反击了,在一个良知未泯灭的教师的帮助下成功了。Elmer年纪虽小,他是最勇敢的,他有成为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梦想,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新闻激励了他,他说“宇航员在打开舱门之前不知道会发生什么,需要勇气去尝试”。自己的生存和生活,如果自己不争取,还能靠谁呢?孩子,如果当年你们不是那么调皮捣蛋,不懂得自我约束,也许不用被送离家庭,也许可以让叔叔有机会带你们成年。每个人都要承担后果,即使孩子也是一样,早熟一点,也许可以少受一些苦少走一点弯路。

影片是以孤儿院里一个男孩的视角讲述的,兄弟俩刚进学校的时候,他就以老学员的姿态告诉兄弟俩要像“鬼魂”一样捱到成年就可以解脱了;学校里各种被虐待被欺凌的事件,他和兄弟俩一直互相支持。他也是个可怜的孩子,一直惦念着家里的妹妹,希望能回家看看,可是爸爸并不想要他回去,弟弟Elmer给他读家信,特意编了一些话假装爸爸也想念他,来安抚他受伤的心灵。孩子们之间的友情真是难能可贵。最后他受了Elmer的启发,终于愿意举手开口诉说自己的遭遇,去争取公平的人道主义的待遇!

 6 ) 别去思考如何反抗了,思考一下如何杜绝吧

一切的悲剧都来源于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相信还有比电影中更加残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在全球各地,各个角落里,每一部悲剧电影都是存在幸存者偏差的,就像校园暴力欺凌视频,是要多蠢的人才会边欺辱他人边录视频最后还要发到网上,还要一不小心被转发过万,所以这种悲剧的实际比例要比我们所看到的要大100-1000倍。

其实这种比例不难解释,短评里说这部电影在B站上就有这样一条弹幕,Elmer兄弟俩知道母亲的去世后在饭桌前号啕大哭被摁在饭盘里,弹幕说 “不过他们之前偷东西确实不好,被惩罚也是该”。世界上像校长那样的人很多,只是他们没有能力办一个那样的学校而已,想想身边那些殴打孩子的父母有多少,那些把孩子送去戒网瘾学校的父母有多少,如果他们有了钱,有了能力,可以聚集一群没有家庭撑腰的无反击能力的孩子,随意拿他们撒气,随意殴打、随意强奸、随意灌输任何你想灌输的思想,还不会受到惩罚,没有任何后果,他们早那么干了。

我想说的不是怎么去同情那些孩子,不是如何拯救那些孩子,也不是怎么除恶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如何不变成恶人,不要以为自己离恶人有多远。回答这样几个问题:

一、如果这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杀人不犯法,你会去杀了你最恨的人吗(不会遭到报复)?

二、如果杀掉一个人可以使你获得50万并且不会有人知道人是你杀的,你会这样去做吗?

三、如果周围所有人都把黑说成是白,不容你去反驳,注意是所有人,你会不会真的认为黑就是白?

第一个问题,受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那些未成年人早就那么做了,因为法律保护的是施暴者而不是受害人。

第二个问题,不用50万,50块钱就够了,地沟油、三鹿奶粉、假疫苗、瘦肉精,他们不是无知,他们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第三个问题,我们先找一个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理论——“没有父母不爱孩子,父母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好,那我们来用数学的方法验证一下这个理论。

∵{不爱孩子的父母}为空集,{父母的一切行为}∈{为你好的行为}
∴父母的一切行为=为你好=爱孩子
∵{打孩子,骂孩子,欺骗孩子,讽刺孩子}∈{父母的一切行为}
∴打孩子,骂孩子,欺骗孩子,讽刺孩子=爱孩子
∵{孩子不听话、不懂事、不够聪明}∈{打孩子、骂孩子、欺骗孩子、讽刺孩子的原因/理由}
∴{孩子不听话、不懂事、不够聪明}∈{爱孩子的原因/理由}
∵没有父母承认自己爱孩子的理由是孩子不听话不懂事不聪明
∴{孩子不听话、不懂事、不够聪明}∈{爱孩子的原因/理由}不成立
∴{父母的一切行为}∈{为你好的行为}不成立
    且{不爱孩子的父母}为空集 不成立
∴{爱孩子的父母}∪{不爱孩子的父母}={所有父母}

既然我们证明了这条理论不成立,而它又是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理论,所以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也出来了。

同样的证明题还可以再来一道:打孩子是正当的,因为孩子不听话,因为打他是为他好,那么我为了父母好,不让他们拿自己的积蓄去炒股赔钱,而他们不听话,所以我打他们也是正当的咯?

所以说,可怕的不是处心积虑的坏,而是无知的坏,这些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问题,上过初中一年级的人就能解出来的证明题,只是很多人心甘情愿被蒙蔽双眼,不愿意动脑子,宁愿用屁股代替大脑而已。这也就是为什么校长到最后都逼迫Elmer承认这一切都是为他好,让他说这一切在今后都会对他有帮助的。小孩子的演技太好了,我一直在想Elmer会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表情来回应,会是冷笑?会是毒舌反击?会是恐惧?结果小孩子用一种同情的眼神看着校长,拉着莉莉安老师的手离开了。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天下午自习课没有老师看管,我们几个女生坐在后排聊天,聊到一个话题:如果你被卖到大山里当童养媳,如何才能逃出来。当时大家的方案五花八门,周围的人看我们聊得起劲,都来加入我们,包括男生,每人提一个方案,其他人给他的答案找漏洞,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任何有效办法可以逃出,只能凭运气。

那天放学之后我心情挺沉重的,我觉得是不是应该发明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成为女性同胞之间的小秘密,携带在身上,不小心被拐卖到山里的时候,放出武器来逃跑。当然这我不是严肃的最终方案,因为毕竟那时候觉得这些事情离自己太遥远。

越大越觉得,这类事情的解决方案,不在于如何解救受害者,而在于如何杜绝事情的发生,如何提高人的思想觉悟,不能在某一区域,再把拐卖人口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看待。

最后,看到结尾处打出的字幕写到——在此之前入学的孩子们,大部分人至今都在依靠药物缓解抑郁和恐惧。这是很令人痛心的结局,被毁掉的人,就那么被毁掉了,不要用正常人的思维去要求他们忘记那些痛苦的回忆,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更加令人无奈的事实是——社会的进步并不是去改善那些思想邪恶的人,而是以健康的思想去教育年轻人,然后等待着那些邪恶的人慢慢死掉,而那些人直到死都会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一代不如一代,年轻人药丸,然而,这一代认为的健康的思想,也仅仅是我们这个水平范围内的健康而已。

 短评

看过「感化院」以后对同题材自带免疫,况且这部各种美化处理,感受上并没有那么强烈,宇航员的梗从小孩子嘴里说出来真的各种尴尬症发作,第一叙述者角度也是鸡肋到不行,人物塑造好糟糕。

7分钟前
  • Ecane
  • 还行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很好的反应了社会现实 看过熔炉来看的 比较喜欢这部 虽然没有给人以希望

10分钟前
  • 新街口的
  • 推荐

相信还有比电影中更残忍的事情………

15分钟前
  • 炎麒儿
  • 力荐

原谅我是个内心黑暗的人,这部电影和《熔炉》比,痛苦小太多了,或许是拍摄角度的问题,总是显得不够残忍。

17分钟前
  • 申由己
  • 推荐

熔炉?

20分钟前
  • 我的天呐
  • 还行

尽管有珠玉在前的熔炉,但是这一部电影绝对又是再一次发自内心人性的嘶吼!原来我神奇的大豆瓣都没有把所有的好片子一网打尽呀,若不是鱼叔的话,甚至连评分都没有!

23分钟前
  • 坏孩子
  • 力荐

B站上看到很可怕的一条弹幕:Elmer兄弟俩知道母亲的去世后在饭桌前号啕大哭被摁在饭盘里,弹幕说 “不过他们之前偷东西确实不好,被惩罚也是该”。这世界上真的有像校长这样的思想的人存在,最可怕的是他们觉得自己是对的,这也是把孩子送到杨永信那儿父母的想法吧。

25分钟前
  • 白露
  • 力荐

很震撼,剧情类似之前看的一部感化院,真人真事改编,没想到到处都发生过类似的惨剧

26分钟前
  • 不羁的天空
  • 力荐

两小孩试图逃跑的时候,校长首先不是个人施暴,而是煽动集体,煽动集体暴力。群体性失言、群体惰性、旁观者效应、沉默的大多数最是容易造成群体极化,这才是最可怕的,毕竟WG过去才没多久。所以个性、独立思考和自由思想才显得弥足珍贵!今年唯二的两部高分同题材,还有一部《感化院》在前。(感化院短评已被删,且珍惜)8.5

31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莉莉安(苏菲·格拉宝 Sofie Gråbøl 饰)是学校里新上任的文学教师,她敏锐的察觉到了这所学校里正在发生的惨无人道的暴行,却对这一切无能为力

33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85/100 虽然由真实事件改编,但却进行了浪漫主义化的处理,像是寄宿学校版的肖申克的救赎或者飞越疯人院。腿脚不便的人希望登上月球,是因为那里的重力可以让他像健康的人一样自由的奔跑,但是总有一天我们不用去那么遥远的地方,也可以活得像个健康的人。

36分钟前
  • SELVEN
  • 力荐

可怕的是:你不知道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还发生着同样的故事,你也不知道总有一天到底是在哪一天。

39分钟前
  • 雪后林中有鹿
  • 推荐

杨永信笑了

41分钟前
  • 因为月光很蓝
  • 推荐

世界上不只有光明,光明之下尽是黑暗。至于人性的恶和制度存在的问题不用说太多,电影中展现的只是凤毛麟角,在这里我想谈的是同化,你可以把收养院看做是微型社会,我们总是沉默如同鬼魂有多少像弟弟这样的人,有自我思想坚守自我敢于挑战规则的?又有多少是沉默的?沉默的太多以至于同化另类。

45分钟前
  • 独呓
  • 力荐

本该是净土的学校确实人间炼狱

50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结尾的“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让人痛心,这个世上,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着你我不曾知晓的痛苦

52分钟前
  • 善人二
  • 力荐

鱼叔推荐的。在这部片子面前熔炉黯然失色了。

57分钟前
  • 以圭为瑞。
  • 力荐

学校里好恐怖

1小时前
  • 可缓缓归矣
  • 推荐

并没觉得有吹嘘的那么好看。小正太演技没得说。宇航员之梦让人联想到《岁月神偷》

1小时前
  • 温柔的小坏
  • 还行

黑暗中也有耀眼的光芒

1小时前
  • 牵不到的爱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