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入者

HD

主演:吕中,冯远征,秦海璐,秦昊,石榴,黄素影,韩艺博,许守钦,赵泽龙,李苒苒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普通话年份:199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闯入者 剧照 NO.1闯入者 剧照 NO.2闯入者 剧照 NO.3闯入者 剧照 NO.4闯入者 剧照 NO.5闯入者 剧照 NO.6闯入者 剧照 NO.13闯入者 剧照 NO.14闯入者 剧照 NO.15闯入者 剧照 NO.16闯入者 剧照 NO.17闯入者 剧照 NO.18闯入者 剧照 NO.19闯入者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闯入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独居老人邓美娟(吕中 饰)因为常常接到骚扰电话而忧心忡忡,但是大儿子大军(冯远征 饰)及大儿媳(秦海璐 饰)却认为是老人因为丧偶而引发的臆想症。老邓试着跟小儿子小兵(秦昊 饰)沟通,却演变成因为看不惯同性恋儿子的生活习惯引发的争吵。就这样,老邓变成了两个儿子生活中的闯入 者,格格不入地生活在老房子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区内发生的入室抢劫案以及大军家里发生的恶作剧事件,逐渐让一家人变得警惕起来,而就在此时老邓遇到了一个游荡的少年(石榴 饰),并好心地让他在家里借住。可是事件并没有平息,而是愈演愈烈,两兄弟终于发现一切事件的发生都与几十年前母亲在三线建设中发生的事有密切关系……猪猪侠之英雄猪少年恐惧的代价2024晚春高科技少女喵不要换台!冰临险境摩斯与最后的前传我只是想走走那一年的除夕夜镜中的完美丈夫决战前踹掉霸总后,女主和男配HE了危机的X正红旗下(国语版)英雄 第二季我生命中的八天田中君总是如此慵懒 特典新:上门豪婿战栗城市无境之兽神宠鲁弗斯大冒险金达莱寻味安徽暴走刑警卧虎2006神探驾到(粤语版)一见不倾心彩云深处2020刑柱之地2爱与谋杀的配方第一季无耻之徒第十一季我的超大号女友怪咖啡冰魔:温迪戈之怒亚当周记甲A风云之辣球废弃公主时间南少林全款交收银翼杀手国语死人之城将军愿毛驴上树

 长篇影评

 1 ) 闯入者:历史幽魂的徘徊

写在前面的话:

    第五代导演影像中,那场浩劫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无所不在而缺席的在场”,“滚滚红尘”中,他们试图忽略或者回避这一切,极少去触碰属于他们自己“成长”的故事。那如梦魇一般的“恶”却在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中唤醒发酵,真正成为一个“幽幽徘徊的在场者”,因为他们的“少年时代”与之重叠而挥之不去。
    王小帅与其他第六代导演的不同之处,即是时代逼迫而形成的特殊的家庭与群体关系一直成为元素或是母题萦绕在他的作品中。他将自身经历与浩劫带来的余震捆绑在一起,补全现实中两代人乃至多代人的形象,在特殊的个体中寻找属于当前社会中个体的共性,以此来怜悯在时代巨变下多样的群体。

父亲形象的崩塌

    王导电影里清晰可辨的共性,便是父亲形象崩塌的一系列反应:《十七岁单车》里的父亲屡屡食言,《青红》里的父亲里控制欲极强而直接干涉女儿的行为,《二弟》中的父亲不认自己亲生儿子,《日照重庆》中的父亲未承担太多责任而试图寻找儿子的过往。当我们试图回望时,那场浩劫对家庭和社会的毁灭直指“父亲”这个关键词,“划清界限”更成为那段黑色时期父亲与子女关系硬生生断裂的见证。
    《闯入者》并非像《青红》和《我11》那般直接还原时代的伤痕,而着眼于余震之后现代的家庭关系,直至今日这种影响仍在持续着。老邓的丧偶、老赵的死亡与其大儿子的不详交代正代表着父亲形象的毁灭与缺席,大军家的女人主事与小兵的性取向加重了这一元素,而第三代人“闯入者”少年受到父亲复仇情绪的影响直接将两个家庭继续拉入这场四十多年的悲剧中,并如幽魂一般继续吞噬着在世者的生活。
    老邓成为维系家庭完整的准男性角色,她一边照顾着后代未尝顾及的自己的老母亲,一边毫无顾忌的冲入两个儿子的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余热”并继续教育着早已人到中年的儿子们,而她却独自承担属于一人的孤寂与怅然。剧情中勿忘对老邓的过去补上一笔:当年她掌握材料,在为了回京名额的揭发过程中,未曾提及其丈夫的作用。在老邓在桌前对着亡夫的对话中,老张甚至被其想象为仍在世却未发一言未有一丝情绪的变化。有趣的是,在大军家其与儿媳争吵升级时,大军与小兵未发一言。而在老邓的社会角色中,她带上红袖章成为新时代的“小脚侦缉队”队员,跟当年红色浪潮中的积极分子的形象吻合。
    但老邓毕竟是个女人,在他跟子孙们强调对他们的付出的同时,面对的是自己是个快速老去的老妇人的身份。她虽在意家中的父亲形象摆上碗筷,但这正如儿孙的不解状态一般,她努力填补这个形式上的男性的角色,在被轻视冷落的状况下,她躲在厕所里寻求一丝的平复。在与儿媳争吵后,迷失于马路中央的她回到家中仅仅只能默默的哀叹自己的年老无力,在假想还在世的丈夫面前流泪。她在子孙的面前坚强的像个男人,却无法得到属于女性本应享有的温柔对待。她回绝儿子们只是因为自己习惯的男性身份,为自己安排养老院的床位也是如此,可是望着大儿子处理砸窗事件后离去,她怅然的眼神如那碎裂的窗玻璃一般。她不知自己的情感该寄托于何处,“闯入者”少年对她几次伸出援手,那一瞬间她成为了一位需要帮助的老妇人。在梦境中,她的“洛丽塔情结”释放了,少年的手如恋人般握着她的手臂,只是这种感觉依然与恐惧相随罢了。
    在失去丈夫与自己的家庭地位后,她原有的准男性形象也崩塌了,四十年前离开就未返的贵州山区成为她的目的地,有趣的是,她去老赵家道歉仍是对男性角色(返城事件主导者)的唤起,而却未料到悲剧再次发生。

痕迹、习惯与时代的伤痛

    电影的主体是人,而人是制造痕迹的重要主体,在一个过度整齐的屋子里去试想屋子的主人性格与过往,会发现面对一种尴尬,那即是屋子毫无生气痕迹不足。《闯入者》中布满了痕迹与时代赋予的痕迹——习惯,它们给予角色足够的定位与交代,对于这样一部着眼现在回看时代的电影,痕迹与习惯显然成为叙事文本的重要支柱,王导自身经历与此也相互映照。
    开场的梦境段落与老邓贵州的过往交织即是痕迹的作用,记忆的阀门因此而开,梦里无数次厂区住宅区的呈现确定了的老邓的心结,从而将其与现实的隔阂彻底打破。影片将老邓拔插插头,试洗脚盆漏电的行为的刻画将小心翼翼表现的极为彻底,对孙子的照顾亦是一种加强,二儿子埋怨灯光太暗,又与节约画上了等号。那个时代的物资匮乏注定了时代中人的俭省,而萦绕着的谨慎小心带着强迫症的质感。简单的去寻找一下原因,梦魇一般的过去便是答案,人人自危的时代中个体的紧张感延续到了今日,成功的成为了习惯继续影响着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生活。
    时代的痕迹还有其他的产物。对于时代的紧张,让老邓在面对老年合唱团的两首歌时选择了不同的态度,一次试图参与,一次在门口停留片刻便离去了。窗户被打破那一刻,对应梦中厂区住宅区的是现实中电视频道“贵州卫视”,四十年前的生活同时也影响到了口音,老邓与老同事聚会和用熟练的贵州方言买水果将过往的痕迹进一步放大了。
    而对于“闯入者”少年,痕迹更多的变为实在之物了。满背与手臂上的纹身,在行窃后在现场留下大量的痕迹,电影通过遗留痕迹的行为表现他的心理状态。他用遥控器在他人家中换台到北京卫视便停了下来,对身份的认知给他的行为合理的解释:一个原属于“北京”标签的男孩在北京人家中饮食看电视,时代将他原应有的世界剥夺了,他选择以闯入的方式寻找存在感,这一切让人嗟叹,而他对老邓说他来自贵州的身份予以否定则让人感慨。否定加上极端的方式贴给了他犯罪者的标签,正如进入老邓家里说的“房子好大啊”,他无法寻找平衡点而最终殒灭了。
    一次次骚扰电话标记了男孩的心理,即便是有来电显示,各城区住宅拨打电话的痕迹却难觅男孩的踪影。他选择直接闯入老邓的生活中去留下痕迹,痕迹实体化于对老邓的帮助与撕毁照片的举动,同时以记忆的方式留存在老邓的脑海中,以致于在结尾老邓的痛苦绝望映照的是男孩带着红帽子站在家正中的那一刻。那时在老邓眼里,男孩是那么普通简单纯真,毫无仇恨与邪恶浸染的痕迹。
    在老邓回到贵州的路途中,无尽的山与较少的房屋刻画了山区的质感,坐车回厂仅仅三个镜头(农田、少数民族和马)呈现了与北京的对比。时代的发展并未对当地有更深重的痕迹,农田里秸秆燃烧的黑灰、少数民族步行于公路和马的作用简单又易懂的交代了这点。但是破败的厂区宿舍,电线与木板组成的秋千将时代与人的痕迹完整的保留着,《山楂树》的歌声中回忆仿佛一一浮现,热血与哀愁借此还魂。
    时代的伤痛在痕迹与习惯中复现,痛苦与内疚由于它们的映照不可消逝,老同事们还未等到的答复成为一辈子的心结,亲历者不得不携带者它们继续生活,如幽魂一般难以散去。

幽魂的徘徊

    无声的骚扰电话带着一丝诡异开启了《闯入者》的故事,持续与徘徊更是电影的关键词。当老邓带着孙子坐上公交车时,男孩默默地站在一旁,老邓并未意识到这仅仅是个开始。
    “闯入者”少年在片中是没有名字的,直至最后他才拥有家庭身份的揭示,他大多数时候是沉默而不发一言的。他游荡于北京这个大城市中,难以寻觅他的踪迹。去世的爷爷与不知在何方的父亲似乎附身于他,使他携带着祖上两代人的仇恨而前行。无声的电话成为历史幽魂与人沟通的方式,电话后的男孩借用而成为了幽魂的实体。
    老赵的死催化了这一切,老邓以想象的方式与丈夫沟通很容易将其归为鬼魂的作用,她将这一切归结于当年的行为。已经四十年远离过往的她,仍然被那段经历缠扰着。当她尝试与电话那边沟通时,电话迟迟不挂让她更为确信这一点,她仅仅只能看到少年的善良,但看不到在他身后的如幽灵一般的一个家庭的仇恨。男孩尾随她,她摆脱不掉,面对撕碎的照片时,她看着其他完好无损的家中陈设,肯定了男孩是老赵的鬼魂。男孩犯罪事实的揭露并没让她从判断中走出来,她追赶着无法弥补的错误,无法挽回是唯一的解答。
    幽魂是徘徊不散的,热血带来的诸多生命逝去的恐惧是无法根除的,老邓回到贵州工厂住宅区,嘹亮的起床号再次响起,秋千上突然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而其中又有多少人在运动中被间接吞噬呢?她对子孙们的严苛干涉,有多少是来自于那充满恶的时代呢?举报人身份的魂灵在那一刻附身于老邓,以致于她无法克制报信时的愧疚,跪在地上忏悔不已,其中有多少需要责备的呢?答案似乎清晰却又模糊,幽魂的力量我们无法衡量,它不是洗脚盆厂如今的难寻,而容易被记忆和习惯带出,因为它未曾远离过。
    男孩之死将四十年前的历史阴魂补上了一笔,出于善意的贵州之行以最极端的方式结束,从此幽魂永久驻留了。试想当年热情昂扬的红色中,有多少血与泪留存在现代人的心里呢?它们无法被渐渐遗忘,因为强调渐渐即是难以忘怀。

另一层放大镜

    《闯入者》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加入了现实的比照。当下时代的生存焦灼,一直是第六代导演诸多作品选择题材的重心所在。对比来看,新时代的不安感似乎也带着一丝关联的意味。骚扰电话、社区的治安联防和警察多次介入代表着来自外部的不安因素,而对于儿女靠不住,大街上坏人多则来自于内心的担忧。商家的逃避责任,商品可能带来的危险侵入了生活的全部。而人心正如未及时给付的工程款一样,缺乏信任带来纠纷与误解。这些细微之处放大了现代生活中的某些部分,快速的发展与变化闯入了所有人的生活中,将人与人的关系变得不再稳定,一触即发。
    对于类似反映那个时代的电影,《闯入者》放大了原本微缩在人内心深处的伤痕,其中在对老赵与聚会时讨说法的描述让人后脊背发凉。片中角色不再隐瞒不再避讳的,大胆的去面对梦魇的这段日子,让人感受到王导的勇气。这种直白并也许不算是最好的方式,但却给了我们一次反思的机会,在代沟逐渐变大的今天,它给了我们一次理解祖辈阅读真实历史的机会,在这一点上是足够为人所称道的。

    片尾曲名《红色的渐忘》,而这正是影片的英文名,提琴与钢琴声中突然出现《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旋律让人感慨,它成为多少人心中五味杂陈的来源呢?
    当它再次闯入经历者的生活中,他们又会如何面对呢?

 2 ) 逝去者的幽灵

      如果《闯入者》在叙事的架构上能打磨得再圆润一些,不让后面的直白破坏了前面的含蓄,或者它会更加优秀。对比同期上映的《念念》,两者在主题上有着某些契合的视角。然而在伤害的影像化、事件化上,《闯入者》无疑远远超过了《念念》。它将过往时代的冲突延续到了今日,以一个“闯入者”的形象介入角色当下的生活。这是它的技巧,以商业类型片的方式去包裹一个主题,好好地讲故事。
      电影以陌生少年的镜头开场,用这个未知的人物勾起全片的悬念。通过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安插进与当下无关的零散画面,构建着过去与当下的几条线索。这些画面是沉默的,一部分暗示着过往的命运、另一些则预设着即将到来的危险。当这些画面碎片随着出现次数的增加而一点点地揭开它原本的面貌,观众的心被提到了嗓子眼:剧中的角色对于危险毫不知情,局外的我们焦急万分。
      “闯入者”是剧本中神来的一个设置,它是内心的外化、时代伤痛的影像化、也是整个事件的起因。他的表意随着剧情的推进而动态变化。在影片的开始,他是一面镜子,带出角色现实的隔阂、代际关系的疏离,而后又打开了角色记忆深处的潘多拉魔盒,再后来成为死亡的符号制造出全片最为扣人心弦的段落;到了影片的结尾,“闯入者”的身份又发生了逆转性的变化,呈现出时代的多义性与复杂性:他即是历史的受害者、又是历史的清算者,更是主角自我救赎的最后希望。如果说,在最开始,观众是以一种戒备的心理来看待 “闯入者”这个角色的,那么到了结尾,则彻底地对他导向了一种同情。当孩子坠楼的那一声“嘭”在画面外响起的时候,音效作为电影的元素发挥出其最大的力量,重重地砸在了观众的心里久久地让人透不过气。故事最终也定格在丢失了半扇窗框的窗口。
      有人说电影在前半段所展现的代际隔阂,反映的是对老龄人群的关怀缺失,所以到了结尾突然转入文革,显得异常突兀。这其中有主次情节戏份比重设置的问题。主情节的“闯入”与“复仇”,需要次情节予以丰富扩充其发生的可能性。前面3/4的剧情呈现,衍伸出群体对于一个时代的忘却。每代人都有独自的生活态度,被各自所处的时代所塑造。隔阂的本质是不同价值观的冲突。人们尝试相处、融合、尝试沟通,但大多数的情况,代与代、人与人之间只能同情,却无法做到真正的理解。因此,无论角色所处的人际关系如何,他们自己的伤痛与罪孽,只有自己去背负。现实的失落,换来的是对记忆的沉溺。但如果这种记忆本身痛苦不堪,而人物又选择拒斥其本身,那么记忆只能以一种潜意识的碎片方式出现在生活的某些行为掩盖之下,如同电影中看似被随意安插进来的老楼画面,如同梦魇一般。
      其实历史的悲剧作为一种既定事实,无法清算、也无法救赎。它只能跟随着时代的个体,随其生,随其亡,在后世成为一种幽灵般的存在。

 3 )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作为一个一直对文革历史感兴趣的九零后,有幸在UCLA电影双年展上看到《闯入者》的北美首映。
由于只大致看过故事梗概,也没有看过含剧透的影评,看电影之前只知道大概这是关于家庭、并且有提到文革的故事,所以中途的悬念没解开之前数次很想拿出手机看究竟是怎么回事。中途也有很多猜测,但最后空旷的窗户伴随着工业区一声一声的机器运行声,冷冰冰的画面告诉我这不是一个关于家庭成员相互理解其乐融融的故事,也不是一个关于施害者自我救赎的故事,而是出乎我意料的讲述了关于沉重历史如何影响并给予从历史中走过的人持续伤害的故事。
她们从历史中走来,也许曾经是受害者,也许曾经是施害者。老太太通过揭发老赵,和自己曾经一起伤害别人的同僚,争取到了唯一的机会回到北京。陷害别人在那个年代似乎是一个你死我活、明哲保身的only choice,我们可以无限地指责她,但老太太这四十年心灵的枷锁似乎又让人无力去责怪她。我不知道王小帅导演有没有设想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看这部电影的感受,我想他最怕的结果是观众的麻木。
从高中关注文革历史以来,并不是想批判什么,而是很想从人性的角度去分析那段互相伤害、人际交往没有道德底线的历史。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很多都已经逝去,然而很多故事都还没有记录就已经消失。我想知道这些人有多少去向自己伤害过的人忏悔?有多少人带着愧疚活了几十年?又有多少人以时代的牺牲品为借口让自己麻木不仁地好好生活着?
历史的悲剧,普通人确实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然而,历史不应当被尘封,如果没有反思,而是一味的逃避,沉重的历史可能还会影响现在和未来。
相比闯入者,更喜欢英文名Red Amnesia。集体失忆不仅是对过去的亵渎,更是对现在和将来的逃避。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代人或者几代人的集体失语或者彻底遗忘。
同类的电影《活着》《蓝风筝》《美丽上海》,《闯入者》和后两部电影在感情上的表达都很克制内敛,关于压在老太太心底的往事通过大儿子的略带心酸的叙述、以及《美丽上海》中王祖贤在阳光中和母亲对话的掩面痛哭。也许是因为带着镣铐跳舞,关于那段历史无法把更多的情绪宣泄出来;然而可能更是一种想要发声却被残酷历史扼住咽喉的无力感。没有直接的鞭挞,却又从侧面让稍微对文革有了解的人能够感受到文革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打击。有时,一点点刺痛可以让人更加清醒地活着。《归来》这部打着文革旗号的爱情电影,极简主义的主题表达,不知道如果中国电影有分级制度,张艺谋的剧本会有多少修改。

吕中老师影后级的表演已然让人热泪盈眶,很多在座的九零后都说她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让自己想到同样生于三四十年代的外婆。对儿孙的关心、和子女的代沟、有些偏执的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不愿给儿女添麻烦……以及一些关于空巢老人寂寞生活的描写、对二儿子性取向的侧面带过,都让我觉得这是一部充满了人文关怀的电影。而目前被光鲜亮丽的脑残片包围的中国影坛,不就缺少这类电影吗?在之后的问答环节,王小帅导演自己也说这部剧本是有自己在中国的三线城市生活的成长回忆和对老一辈人艰难生活的回顾和记录的。艺术尽管高于生活,却始终源于生活。影像的堆砌,特效的炫目,迎合的是市场,失掉的是对电影艺术的尊重。

关于中国的城市,很多生活化的镜头让人很想念北京,即使有脏乱的地方,但我们还是无比的爱她。而对贵州工地老楼镜头的缓慢推进,伴着苏联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老太太慢慢地走着,流着泪;那是我最喜欢的镜头。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留白艺术,但看着那些红色的砖墙,残破的园区,联想到那段给太多家庭带来毁灭性打击的混乱历史,我是有种流泪的冲动。“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有的时候,我们想要一个答案,这些都怪谁呢?那些悲剧都是谁造成的呢?当导火索被点燃,谁都可能成为刽子手。与其愤怒地指责和控诉,不如冷静的反思和总结;与其一味的逃避和遮掩,不如坦荡的公开以不让更多的人曲解历史。
希望历史不被遗忘,而怨恨,会在了解和反思中被宽容。
最后,希望这部电影在中国四个月后顺利公映。也期待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真正的进步。

 4 ) 一代人最后的发声

王小帅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新作《闯入者》,以一个与《青红》完全相同的“工业音景”作为结尾,在贵阳城郊,凋敝老厂区的车间发出着有节奏的隆隆巨响,渐渐遮蔽住闯下大祸年轻人的悲悯呜咽。所不同的是,《青红》里的机器,是在1980年代初正待转型的三线企业里轰鸣,而《闯入者》里已然消失无形的机器,是在工业废墟激起的一代旧人内心剧场里轰鸣,更像是曾经从沿海大城市蜂拥而来、参与大三线建设、献往青春献子孙的那代人最后的呐喊。

声响,不仅是激荡起时代动静的象征物,更是电影《闯入者》的叙事推动力。故事从退休女工老邓在北京平房的骚扰电话铃声开始,从纳闷到愤怒的这头、以及永远沉默的那头,构成了一种悬疑片式的氛围。进一步,电视里抗战剧突然的枪火声、板砖砸玻璃的碎裂声,强化着亦步亦趋的紧张感。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很多几乎与真实生活缓慢同步的家居细节,节省电费的邓老太不厌其烦爬高上低着,插拔电源插头;用按摩脚盆蓄水后,谨慎的用手指测试其是否漏电;以及不时打开两个儿子寓所房门,不管他们是否愿意,盛上锅灶就开始做饭伺候,烦人的母亲,对于忙碌的儿子,是已然成习惯的闯入者。

而骚扰电话、扔掷砖块的那头,是蓄意而神秘的闯入者,他牵扯出与邓老太过往息息相关的一段不堪往事。往大了说,这是轰轰烈烈的共和国三线建设史带给时代的牺牲和危害,往小了说,那些在文革结束后极其有限的返城名额,造成了诸多工友相互检举、反目成仇、永结梁子的个体悲剧。王小帅并没有以任何闪回手法,去再现自己长大的那些山区、那些时代,而是通过饰演邓老太大儿子的冯远征之口,简单将这段“集体往事”讲述给饰演弟弟的秦昊。

《闯入者》可谓体现王小帅叙述现实能力的典范,无论从剧情发展还是人物设置上,它都简洁到了某种极致。为体现三线归来的父母辈之乏味生活,除了通过时间压迫感放大那些生活细节以外,还巧妙设置了与老太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两个儿子,一个是有着稳定家庭的工薪阶层,另一个则是有着同性癖好的特别一代。忙碌的工作、独特的取向、紧张的婆媳关系,都让邓老太成为他们生活里一个多余的人,也成为一整代丢失了自我的人。

本着这种越来越言简意赅的导演能力,王小帅也越来越漂亮的讲述了残酷青春(《青红》)、纯真童年(《我11》)和忏悔老年(《闯入者》),并完结了独属自己情怀的“三线生活三部曲”。从去年开始,陆续有文革时的红卫兵为自己曾犯下的错误甚至罪行道歉,他们纷纷承认,这虽然是大时代的错,但个人也不能免责。而在与文革密切相关的三线建设历史里,也终于通过《闯入者》中后段返回贵州工厂的邓老太之口,让这一代过来人,首次在一部可以有目共睹的院线电影里完成了道歉。

    只可惜,这个道歉迟到了三四十年,该听到的、该谅解的,都死的死、聋的聋。电影里,老工友们在贵阳相聚,几巡酒过后,有人吐槽,“我们也不求得到什么补偿了,只是想有一个认可我们这代人的说法”,这或许也就是这代人最后的发声,与曾经伴随他们的隆隆重工业之声一道,遥远而陌生。

 5 ) 不均衡的戏码设置毁了一个好题材

#HKAFF

非常好的题材和剧本框架,大三线建设给一代人的冲击以及即使几十年后的印记。

导演本来的意图大概是以骚扰电话为线索带出主题隐藏在女主老太太背后的故事,可是最后效果上却喧宾夺主,让我在观影前半段以为这是一个讲述独居老人和子女生活冲突的家庭戏。没想到影片到60%篇幅左右才生硬地借老太太长子之口把主题引出来,最后开始讲述大三线给那一代人的冲击。

如果是这样的话,前半段的骚扰电话悬疑应该大大的简单化些才好呀,尤其是老太太和小儿子关于性取向的冲突,和儿媳妇的冲突都太抢眼了。当然也可能是本来导演意图的版本是一个更均衡的版本,但为了适应审批不得不缩减了后半段关于时代反思的戏码。上映后的导演及制片人访谈也映证了这一点,不少戏都因为审批原因被删除。最明显的也是制片人明确提出来的就是老太太回贵州后和老同事追忆过去讨论大三线建设的戏,被砍得只剩下只言片语,观影时都能感觉出来似乎还未开始就已结束。

电影非常硬实力。镜头,剧本细节,女主吕方的表演都可圈可点。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导演所要表达的东西真是没表达出来了。如果不是从点映后访谈中的导演语气中感受到王小帅导演对这个时代反思的热情,我会觉得这个片子是一个主题混乱的电影。


------------2015.5.4补充----------------------
今天看到知乎上王小帅自己上来回答问题,大意说他想塑造的是那一代人,那一代青春被大三线建设拖累,后又被自己的太过迅猛的改革开放和子女那一代给抛下的故事。

这个稍微更说的通些。

 6 ) 老赵家的故事

王小帅的电影,上大学时七七八八看过一些,谈不上有多深刻或者喜欢,就是单纯觉得他是个很能讲故事的导演。《闯入者》上映了,我几乎没见到什么宣传,直到爆出王导被排期气得七荤八素这件事。因此,我纯粹是抱着在同档期国产电影对比下一定要支持一下王导的念头买的票,然后意外发现捡了个大彩蛋。
这个故事讲得不可谓不深入,情节不可谓不巧妙。直到最后五分钟才大白的真相,砸得我们这些云里雾里的观众心有戚戚,一口气喘不上来。我想豆瓣影评中已经有很多细节党在考证、延伸,还原导演的留白,带我们回到那个遥远的晦涩的年代。而我,作为一个三线建设期间援黔家庭的后代,在这部电影里,找到的不是故事,不是历史,而是爷爷奶奶的真切回忆。

影片的第一视角随着老太太老邓在走,乍一看,故事仿佛是围绕她和两个儿子组成的平凡家庭:刚失去老伴的空巢老人、如履薄冰的婆媳关系、欠了工头一屁股债但似乎物质生活优渥的大儿子、身为同性恋但过着自己的生活似乎精神状态自由的小儿子,不一而足。那些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都是能让人产生共鸣的。就着手持摄像摇摇晃晃的晕眩感,观众就跟关上家门讨论邻居的家长里短一样,对着荧幕啧啧出声,对这些人物和事情评头论足。因此前半段是很能让人产生代入感的,而那个故事讲了一大半时才出现的“老赵”及他的家人,我窃以为才是这部电影的主角,老邓这四世同堂的一家子,一直都是导演的烟雾弹。

作为一直存在的支线,闯入者“小赵”始终有种奇异的存在感(不得不让人想起金基德的“空房间”),所有观众都在疯狂猜测这个孩子的真实身份,以及他和老邓一家人有些悚然的关联。但如果认同了“老赵家”才是主角,那么这个男孩怒刷存在感的方式就很值得认同了。这些支离破碎的镜头,洗澡的、睡觉的、打完电话的、吃东西的、浇花的、偷窥的男孩,甚至那些翻倒的家具和一地的血,拼凑出来的都是那一直到影片结束才被揭开的宏图伟业--复仇。因此,穿插在邓家人生活里的他,一直在清醒地敲打观众,告诉我们,别跑偏,他的故事才是这部电影真正要讲的事。

王导塑造了一个有些异于常人、甚至异于普通老年人的老邓,十分成功地转移了我们对主角的视线。在影片快结束前,老邓的老同事亲口证实了那个带着红帽子的男孩就是“赵家的大孙子”,不知道其他人作何感想,反正我直到这一瞬间,才百分之百确认了这个男孩是真实存在的,他举起的刀也不是老太太梦中梦的虚幻情节。小赵那一声软软的”奶奶“,让我几乎相信了他就是一个简简单单投机图财的“闯入者”,他跟着老太太抱着洗脚盆走穿北京城的背影,甚至让我觉得这个贼孩子有些蠢笨,有些单纯。愚钝如我,竟然被骗了几乎两个小时!为什么呢?因为老太太那近乎偏执的性格和她无法被看透的举止,那个时不时现身吓人一跳的老伴也功不可没。

后来,老太太只身去了贵州,到这里,正片才真正开始。

除了闯入者,老赵的家人镜头寥寥无几,只有那个套着一件脏兮兮的毛衣、一头乱发的未亡人,那家徒四壁,那形容枯槁,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镜头点到为止,但故事真的只有这么简单吗?借着老邓和老赵昔日同事的口,寥寥数语,暗藏的信息却是波浪滔天的。
“你们走了以后,很快这事儿就穿出来了,老赵的儿子扬言要去北京杀了你们全家。她也是可怜,一个人又要照顾老赵,又要带大孙子,两个女儿也不怎么来往了”(不是原台词,凭印象大概是这个意思)。

好,我们来摩拳擦掌地分析一下!
老邓的大儿子说过,这是四十年前的事,那么,几位老人在事发时都是三十五岁左右的年纪,老赵的大儿子想来也跟大军差不多大,横竖不超过十五岁,十五岁的孩子说要”杀全家“,想来已经不是稚子童言无忌,而是真真正正把仇恨埋下了根,后来长成了什么树,电影里没有交代,但是老赵为什么要”一个人带大孙子“,说明大儿子是不得善终的,儿媳即便未受牵连,也因为某种原因逃出生天,恨不能跟赵家彻底绝缘。那么,大儿子的下场不言而喻,他少年时遗留的对邓家的仇恨和对命运的愤懑,让他母亲的生活雪上加霜,更重要的是,这课可怕的树,牢牢荫蔽了他的儿子,老赵的孙子--闯入者。
大儿子显然跟父亲一样,不能接受留在贵州的现实,即使人到壮年草草娶了一个贵州媳妇儿,生了个长相十足黔味的儿子,也许这种对宿命的妥协加深了他的怨恨,并扎根于自己儿子的心头。因此,我相信小赵从小是活在阴霾和仇恨中的,原生家庭的杠杆力量有多可怕不容小觑。
然而,大儿子的两个妹妹,意外地逃脱了这棵遮天蔽日的树,她们成为了土生土长的贵州人,生在贵州,嫁在贵州,甚至与那洞窟一样暗黑的原生家庭脱离了联系。不得不说,这是大多数三线建设者后代的归宿。

说到这里,我终于可以聊聊我的家庭了。
我的爷爷奶奶都是北京人,爷爷在门头沟煤矿工作,六十年代随着三线建设的队伍进了贵州,那时贵州是绝对的穷山恶水出刁民,”天无三日晴,地无三日平,人无三两银“,而且当地人憎恶北方干部,并不愿受外乡人的束缚,三天两头找茬。很自然的,三线建设者们抱成一团,彼此间的感情远远超出同事,在山高水远的山中,他们是朋友,是亲人,是彼此之间重要的慰藉。当年,爷爷只身赴任时,我姑姑刚出生。据说,如果家属不随行,在贵州干满八年就能调回北京。我奶奶,作为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母亲,毅然决定跟随爷爷,奶奶的原话是“一家人就算死也要死在一起”。奶奶是满族人,并且在旗,性格十分刚毅决然,直到今天也是我们家一把手……
因此,不是所有人都能回到北京。甚至不是所有人都能离开援建的那个穷乡僻壤。虽然爷爷奶奶很早就离开了煤矿所在的小镇,在城市里生活、工作、抚养儿女,但他们的很多老伙计,都还留在那个名叫”小河镇“的穷地方,住在跟电影里一模一样的破楼里,默默接受了自己后半生以及子子孙孙的命运。
《闯入者》影片中,老邓在贵阳火车站外与老同事相拥而泣,那个画面我简直不能更加感同身受。十多年前,爷爷奶奶的老邻居娶孙媳妇儿,我们全家倾巢出动,十一口子人一起去小河镇吃流水席。小河镇是那么的穷,地下的黑金几乎被吃干抹净了,镇上却还保持着七八十年代的风貌。破旧的筒子楼,灰蒙蒙的天,脏兮兮的小孩儿们怯生生的眼睛,简直让我们家的长辈们泫然欲泣。奶奶穿过电影里老邓扑打开的那些晾在楼外的被单破衣服,去探望她曾经的友人,都是花甲之上的老太太,握着我奶奶的手哭得不成样子。

这是真实的三线建设者的故事。他们为祖国曾经贫瘠的西南山区奉献了青春、奉献了终身、奉献了子孙。

我们家是幸运的,或许比不上老邓家那么”幸运“,但爷爷很快调到了另一个煤矿,搬到了市区,儿女都在城市里扎根成长、枝繁叶茂,现在全家和美、四世同堂。目前只有我一个人苦逼地北漂着,家人还三番五次劝阻我离开这个我籍贯所在地,回到越来越美的贵州去。
由于我从未从祖辈那里读出对命运的不甘,因此当我在看《闯入者》时,心里是十足震惊的。我没有想过,那片灰蒙蒙的天际下,会有多少人饮恨终身,会有多少人用这份不甘怡养子孙,会有多少人会怀着遥远的故乡梦埋葬在异乡的薄土中……就像“老赵”那样。

因此,对着电影最后那扇半开的破窗,我几乎要哭出来了,或许十多年前那短暂一瞥,我曾与多少个这样的家庭擦肩而过。

最后想说一句,这是我看过的唯一一部没有彩蛋但几乎全场观众都在片尾结束后才缓缓离席的电影。

 短评

三星半。英文名Red Amnesia,想说的基本也都收到这个片名当中了。想忘又忘不了,如幽灵鬼魅。前半段引入了些悬疑片的元素,当然是被王小帅化之后。整体仍是略沉闷、压抑、生活化的。还是喜欢后部分吧,尤其那空旷废弃的工厂,如鬼屋一般。片子还是有点直白,略有遗憾。声音做的好

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有很棒的段落,也有过于直白笨拙的地方,整体是想学哈内克但功力不够还有点过火的感觉。秦昊的表演方式证明中国社会还不能接受男同性恋可以跟直男一样。

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坐小帅导演后面两排,看灯光下他和吕中含泪拥抱,看观众长达5,6分钟的掌声,听自己的心兴奋地怦怦直跳。关于电影有太多想说,三代人因时代而起的情感纠葛,冷静诗意的镜头,最后剩下两个无助的老人,一扇孤零的窗户和无助的叹息。实在精彩,决绝!

9分钟前
  • 屿山
  • 力荐

起码比《黄金时代》强,王小帅的英语不错的~~ 结局很震撼,观众反应都很好~~ 看到吕中,就好像看到了亲人。。。#TIFF14#

13分钟前
  • meccarmca
  • 还行

失望,王小帅这么多年还是没突破。镜头感还是那么没品,剧本还是那么夹生饭。独居的空巢老人、紧张的婆媳关系、同性恋的小儿子、连续作案的少年、文革返乡的积怨,每个都是好点子,但融不到一起就是夹生饭啊,还这么多没品的大脸镜头,气得我啊!难受!这么多年了,不是态度问题就真的是天赋问题了……

17分钟前
  • Roland
  • 还行

我就说两点我喜欢的部分:1、吕中和男孩对戏的部分不多,但是全片的点睛之笔和神韵所在,张力十足,并且非常金基德。2、这部电影可以和去年的《归来》形成某种程度的互文关系,零煽情,反催泪,某种意义上甚至零judge。在这个靠配乐撑起半边天的电影时代有点难得。不喜欢二秦在此的表演,很国剧。

18分钟前
  • 昆汀的影子
  • 推荐

请给他应有的市场空间!告诉他这不是严肃电影最坏的时代!希望排片能高点

20分钟前
  • 老季
  • 推荐

我死了,没有人可以活下去。王小帅居然把“历史的幽灵”讲到了这个直白程度,看得浑身发冷。不足之处是很多话都借电影人物的对白讲出来了,太不含蓄。如果节制一些,也许会有更好的效果……结尾的窗户,通往了《青红》开头的窗户。值得推荐。

25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1 又是文革又是基 这样的片子怎么上真的很令人捉急 2 王小帅有考虑普通观众的想法 于是拍成了悬疑片 可是对于普罗大众来讲还是太冷静 太多时代性的东西 太沉重3 悬疑的气氛有搞出一点 但最可怕的是:吕中老师用国产奶粉冲了一碗奶喂给她妈妈喝!!!然后她妈妈下一次就不吃她喂的饭了!!!

26分钟前
  • 满意
  • 推荐

比预期好。“闯入者”不仅是现实中的破坏者,也是心魔。可能是王小帅最佳?

27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结尾不宽容

31分钟前
  • 文文周
  • 还行

剧情有悬疑部分,剥茧抽丝并不会感觉闷。文革闯入现代生活得影响。演员表现尚可秦昊亮眼还有小鲜肉。最初大家看见的闯入者是那个少年,其实一直以来,女主才是闯入者,她不由得闯入孩子的生活,闯入贵州,闯入老赵家,她的闯入加一声“快跑”才导致的最后结局。很精彩。

33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我们的社会很神奇,有些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一点点的缺失,比如说信仰和人情,而有些东西成了红色失忆症,你选择去无视,如果你已经丧失了原则学会了夹着尾巴做人,你就真的可以无视。表现老年人生活的细节多了点,主线就拧不紧了,搁在这个神奇的国度主题你还不能用力,这已经很难得了。★★★☆

3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他们都说这是最好的王小帅,是不是最好一部不敢说,至少我是惊喜的,比想象好太多。养老问题、老三线回忆、悬疑设定、坦荡又喜感的结尾;噩梦混切现实的文艺路子都对足了欧洲人的想象,吕中的表演虽然硬演的成分很大,但总体很讨喜,她在#威尼斯电影节#结束前一度被认为最有影后相。

40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推荐

难得的好电影,只要看懂它,一定会爱死这部电影

45分钟前
  • daphne
  • 力荐

王小帅把红卫兵那代人如今的坏像都表达了出来:控制欲,固执,唯我独尊,好管闲事…靠悬疑推进了剧情,后半段转身一变展现出了探讨记忆与遗忘,政治运动下小人物的恶,三线城市的悲凉等等主题,意图深刻。靠悬疑题材包装深刻内核是很好的路子,但本片对节奏的把握实在是沉闷,还有些故作惊悚的嫌疑。

50分钟前
  • 查克同志
  • 推荐

前后脱节,风格不搭。虽然导演一直强调前后是有必然联系的,但是毕竟给观众这种突兀感,证明处理的手法有待商榷。撑起全片的只剩每个演员的真演技。

53分钟前
  • L'automne
  • 还行

比青红和我11都好,王小帅终于放下对还原历史的沉溺,冷眼窥视过去的历史对现在的人们的骚扰和纠缠。不是人们无意与历史言和,而是历史本身仍固执地闯入,警醒人们莫待积重难返时追悔莫及。惊悚的包装其实作用不大,老人对老年合唱队这种集体活动的归属向往和经验提防之间的矛盾才是生花妙笔。

57分钟前
  • 爬行隧道
  • 推荐

个个演技过硬,细节还原高,看完了还觉得不寒而栗,神神叨叨。闯闯闯,就是没自觉,只想救赎自己,拉别人下地狱。

58分钟前
  • 小锡兵
  • 推荐

用類型包裝沉重命題,前半舖墊著重生活細節,後半揭示真相張力逼人,轉折亦不突兀,更跟前段緊扣一起,相映成趣。

1小时前
  • 過客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