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恶游戏国语

已完结

主演:普林·苏帕拉,娜塔玻·提米露克,萍帕薇·克拉冰,扎隆·索纳特,皮萨努·凌沙功

类型:泰剧地区:泰国语言:国语年份:202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猎恶游戏国语 剧照 NO.1猎恶游戏国语 剧照 NO.2猎恶游戏国语 剧照 NO.3猎恶游戏国语 剧照 NO.4猎恶游戏国语 剧照 NO.5猎恶游戏国语 剧照 NO.6猎恶游戏国语 剧照 NO.13猎恶游戏国语 剧照 NO.14猎恶游戏国语 剧照 NO.15猎恶游戏国语 剧照 NO.16猎恶游戏国语 剧照 NO.17猎恶游戏国语 剧照 NO.18猎恶游戏国语 剧照 NO.19猎恶游戏国语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被川普批评差点被禁的《狩猎》,这部美版大逃生为何如此争议大,里面的政治讽刺有多深

影片集合了黑色幽默,讽刺煽动,暴力血腥,还有对当下现实阶级和网络暴力的探讨。

甚至就连美国总统川普,在影片原计划去年8月上映前夕,还在社交软件上指责这部电影,好莱坞才是真正的种族主义者。

结果《狩猎》因为美国当地枪击事件,还有各种其他原因,一直延到今年3月才和观众见面。

很显然,《狩猎》这部电影问世以后,一定会引来审美隔离,这种审美隔离并不是在于电影品质本身,而是在于电影背后讽刺的议题,就像当初《小丑》所带来的评论两极分化一样。

《狩猎》的最初的名字,也直白的叫《红蓝州大战》,影片要表达的明喻和暗喻,已经再明显不过了。

不过当川普发声,再加上现实的舆论压力,才让环球影业收敛一些,把原名改成了《狩猎》,不过制片人到是自信的说,除了片名,影片内容一帧都没有变过。

很多人会觉得《狩猎》藏着很敏感的美国阶级的批判和思考,甚至引发了美国政治红与蓝之间的争辩。

但对于我来说,《狩猎》远没有到那么精专,影片整体观影下来,爽感和过瘾更是影片的主打,而电影剧情之外所谓的对现实的讽刺,批判,思考等等,我更多的觉得是调侃和吐槽,蜻蜓点水的一笔带过。

很多人会拿《狩猎》和《小丑》相提并论,因为两部作品的议题都有美式阶级隔阂,舆论和偏见,政治左右立场的表达。

但《狩猎》玩得更为娱乐和肆无忌惮,更贴近于不科幻版本的《黑镜》(封面都很像)。

《狩猎》的黑色幽默和荒诞,刻意营造的不严肃,本身就侧面告诉观众:“嘿哥们,别当真,这里所有你们看到的现实问题,我统统不care,认真你就输了。好好享受这一次猎杀之旅的感官刺激就好。”

不过,在我的深度解析里,当然还是要认真聊一聊影片的各种嘲讽。

红与蓝

对于红蓝州这样的比喻,是《狩猎》一直绕不开的争论,这也是影片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地方。

在美国红州代表共和党,蓝色代表民主党。

而在影片中,非常明显蓝州代表着自由派精英阶级的猎人们,而猎物则是红州的代表,换句话说,红州的猎物,是川普的支持者。

其中影片女老大聊天记录打出的一句话,说的是:“没有什么比去庄园宰杀可悲之人(Deplorables)更有趣的了。”

Deplorables,可悲之人(下等人),正是这个词,引起了舆论的浪潮和猎杀的开端。

在现实中,希拉里在2016总统大选的时候,就用过这个词,来称呼当时支持川普的选民。

所以,这也不难理解为何美国观众,会把影片中像猪仔被猎杀的人当成川普的支持者代表,这也难怪影片会在美国引起巨大争议,还直接被川普点名指责。

但这部电影调侃和讽刺还没结束,在影片中,我们看着川普的支持者一个个倒下,但在影片结尾,女主赢了,最后女主拿着枪和香槟,坐上了女老大的私人飞机。

这样的结局,又是间接的暗讽了大选中胜出的川普,最终在美国如此撕裂的现状中,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当然,《狩猎》从中想要保持政治立场的平衡,所以在情节的设计上,有安排女老大错抓了人也就是女主,从而最终造成了一出荒诞和自掘坟墓的狩猎。

龟兔赛跑

影片中女主在决定杀向精英大本营时,讲了一个我们都没听过的龟兔赛跑R级版。

这个龟兔赛跑的故事,前半段是我们听过的正常版本,乌龟赢了傲慢的兔子,但结果晚上兔子去到乌龟家复仇,干掉了乌龟全家。

最后女主说,兔子永远是兔子,兔子一直都是赢家。然后旁边的唐问,那我们谁是兔子,谁是乌龟。

女主并没有正面回答,把问题留给了观众。

先说结论,这里兔子代表着精英阶层的猎人们,他们不管在这场庄园猎杀还是现实中,都是高人一等的兔子,永远都在赢面。

而被猎杀的女主他们则是乌龟,赢了一时,却赢不了一世。

女主当时已经杀了不少精英那边的人,扳回一局有了车子可以逃离,这代表着女主此时已经赢了猎杀游戏,就像乌龟在比赛中赢了兔子。

但在现实中,女主依然没有赢面,女老大事后还是会派人追杀她,就像龟兔赛跑故事中的兔子,会在比赛后去乌龟家干掉乌龟。

所以女主只能先下手反杀,逆行去干掉女老大(兔子),从而真正收获胜利。

《动物农场》和雪球

影片中提到的《动物农场》,是英国大作家乔治.奥威尔写的一部寓言故事,而故事中的雪球小白猪,女老大用来比喻是女主。

《动物农场》讲述的是一群农场动物在某日,以猪群为代表的雪球和拿破仑,带领着其他动物向人类农场主发起抗议,在众动物的齐心协力下,赶走了人类。

于是雪球和拿破仑两只猪立下戒律:“4条腿是好的,2条腿是坏的(人类),每个动物都是平等的”

然后农场进入一片祥和安定的乌托邦,但好景不长,领导者雪球和拿破仑两只猪发起了内讧,最终拿破仑把理想主义的雪球赶走,夺得了最终领导农场的权力。

之后拿破仑改变戒律,在“每个动物都是平等”后面,加上一句是:“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

最后拿破仑开始和人类合作,这个故事就此结束。

《狩猎》这部电影的女老大用雪球比喻女主,最后被女主反过来嘲笑女老大说用错了,女主说雪球这个称呼更适合女老大。

整部电影看下来,确实像雪球这样的理想主义猪,更像是影片中的女老大。

女老大正是因为受不了网络暴力的迫害,太把现实社会理想化,从而让自己变得更愤怒和疯狂。

而女主的自身,她其实也是一位很有故事的人,她此前去过阿富汗当兵服役,结果回来却是一位无聊的出租车司机。

而在猎杀过程中,她一开始就熟练用针摩擦头发做指南针,拿起武器杀人不眨眼,在中途女主和后备军人聊天中,我们就能窥探出女主更适应,甚至更留恋这样的残酷猎杀环境,女主在片中好几次说话时不时的发呆,更说明女主似乎患上了PTSD,导致有些神经质。

说到这里,大家还没想到这女主像谁吗?!

给大家3秒钟时间。

3

2

1

对,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的男主特拉维斯。

可以说,《狩猎》的女主身份,就是女版的特拉维斯,然后被安排到了狩猎庄园,正合女主心意。

除了上述这些各种明讽暗讽,影片还非常直接的调侃着网络暴力扭曲,枪支管制,全球变暖,反种族主义,移民和反移民,LGBTQ,文化侵占,反犹太主义,堕胎法等等,几乎任何当下美国的热门分歧,都放在这部电影炒了一遍。

这也正是《狩猎》在美国不讨喜和受到争议的原因,因为影片得罪了几乎所有群体和代表,但在深刻度上却吐槽其严肃性,从而导致影片本质并没有太多可以立住的观点。

这就很像《饥饿游戏》,看起来是在批判什么,但却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不过总的来说,《狩猎》的可看性还是相当高的,比起那些暴血浆用力过猛玩创意设定的爽片,《狩猎》起码让它的争议性得到了大量讨论和曝光,并让影片变得不那么流水线和平庸。

如果你近期想要过把瘾,体验一下这部“美式大逃杀”,《狩猎》这部电影,应该不会让你失望。

 2 ) 人间处处是猎场,你相信什么,什么就是真的。

整部影片,诙谐中充满着讽刺。

影片一开端,在一架豪华的私人飞机上,当美丽的空姐正向VIP客人询问是否要添酒时,机舱里众人忽然惊呼“快点!他醒了!”这时一个自称是医生的人向空姐借了一支笔,转身便将这只笔插进了这个“醒了”的人的脖颈上,在大家的一片慌乱中,医生悠悠的说“这就是提前醒来的下场”。

看到这里,我已经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但还没完,紧接着女boss出场了,虽然看到这个时候我还不知道她就是最后的终极boss,但她快、准、狠的把高跟鞋根敲入那个“提前醒来”之人的眼球中,又像在拔一个橡皮塞般以优雅的姿态将插在鞋跟上的眼球拔掉,然后擦擦鞋根甩了句“这就是他应得的下场”便扬长而去。

我浑身直起鸡皮疙瘩的同时,不禁在想,这个人究竟做了什么事要“应得”这样的下场?

紧接着镜头转换到了一片绿茵草地上,草地上有一群嘴巴被封住的人,他们看起来很慌乱,不知道这是哪里、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在这。原来,这些人就是前面飞机上没有“提前醒来”的一批人,他们之所以会在这里,是因为都被选中成为了游戏中的猎物。

什么游戏呢?就是上层精英们对那些诟病自己的“键盘侠”们展开的一场猎杀游戏,以游戏中的玩法,但却真枪实弹的去杀人。很快,这些人便一个接一个的倒下,慌乱中众人的态度充满了讽刺,有人明明已经快死了却还惦记着明天要过生日,有人被子弹从头顶划过不抓紧时间逃命却呆在原地崩溃大喊怎么办,也有人趴在即将死去的队友旁边睁眼说着“没关系”的假话。这不就是日常中的我们么?放不下欲望名利,遇事也总是不足够冷静睿智。

当然,影片重点要表达的并不是这些,可这些显而易见的道理却常常被人忽视。

随着一众人等接二连三的被猎杀,最终仅剩下一名女军官,但其实也只有她才是这场游戏的终极猎物。她似乎早就看穿了这是一场盛大的阴谋,于是凭着一股“谁能笑到最后还不一定”的劲儿和自己的果敢睿智,一路除障,一路闯关。

中途,一个队友问她是如何识别出那些谎言的,她就给队友讲了龟兔赛跑的故事。龟兔赛跑大家都知道,但她说的却是,兔子因大意自满而输掉了比赛,最后恼羞成怒跑到乌龟家杀了乌龟全家,还吃掉了人家的晚餐。

这里好似两层隐喻,其一,似乎指向了某些势力强权,讽刺他们的黑暗,告诉所有普通平民们,无论你们怎样去做,真正的生杀大权仍旧在少数的权势手中。其二呢,又好像在告诉我们,一次的输赢,无法决定每一次的输赢,只有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赢家。于是,女军官就是那样去做的。

当她终于通关见到终极大boss后,一脸懵逼的问boss“你是谁?我不认识你!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大boss回答她“我们并没有真的去杀人,开始一切都只是一场玩笑,是你们这些人躲在键盘后面到处开喷,把这件事说成了真的。”

女军官又质问“但每个你绑架并杀死的人,这就是事实不是么?”

大boss怒怼“那也是你们造成的,你们不了解真相就把一切扭曲到你们的世界观里,你希望这是真的,就认为是真的,一切都是你的想法。”

争论无果,两人直接开打,最终双双重创倒地,女军官问大boss“为什么是我?”并解释说“雪球是个理想主义者,她做的事别人不理解,于是别人就联合起来一起打压她。”这时大boss惊讶地问女军官“原来你也知道雪球的故事啊?”。

至此,大boss确认了女军官并不是网上那个造谣攻击自己的人,就闭上眼睛死掉了。于是女军官成了最终的赢家,并如龟兔赛跑故事中的兔子一样,吃掉了大boss家的食物、换上了她的衣服、牵着她的狗、坐上了她的私人飞机、一口气喝掉了她所珍藏的价值不菲的红酒。

最后在飞机上,还是影片开头中的那个空姐,她问女军官感觉如何,女军官大呼“爽!”但留给我们深思的却是,爽的背后呢?在这场游戏里,无论谁是最终的赢家,代价都是惨重的,都已经有人作出了无谓的牺牲,而究其根本,不过是一场“言论自由”引发的人为灾难。

这使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朱维尔的哀歌》,同样也是在表达言论的意义:你怎样去说,就会有人怎样去相信,而大家相信什么,什么就是真的。

所以啊,所谓的言论自由,确诚是一把双刃剑,护人于危难,亦能杀人于无形。

 3 ) 一只“猪”的胜利

《狩猎》作为疫情期间在国外上映的电影,其性质本就特殊,更何况还有特朗普的点名批评,更为这部电影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所谓越禁越出名——在互联网普及的今日,已成定律。

故事开始于网聊,背景乐是激昂的交响乐,聊天内容从玩笑图片到吐槽上司,再到“庄园狩猎”这一敏感词汇,透露出两点基本信息:

第一, 聊天人物的生活高雅,但对工作和自己的境遇并不满足;

第二, 他们有明确的歧视人群(可怜人),并期待“狩猎”。

看开始的部分,很容易误入编剧的圈套,把它当做类似《饥饿游戏》的生存式电影,或者类似《人皮客栈》的血腥杀戮式电影,然而,实际并非如此简单。

电影埋了很多“雷”,一踩就炸。

1、“大逃杀”生存指南

电影少有多余剧情,一开始直接进入正题:“狩猎”。

相对于那些零食都是“鱼子酱”的机舱乘客,另一些人的命运可就没那么幸运了。

(1) 静观其变为上策

第一个醒来的兰迪,在没搞清楚现状的情况下就被KO,他犯下的主要错误在于:不够警觉。

首先,醒来身处陌生环境,即使完全清醒也要小心观察;其次,一大堆陌生人,就算相信“性善论”也得通过深入交往方可坦诚以待;最后,果然剧情需要炮灰,没有喷血、扣眼珠怎么吸引观众呢?

(2) 不把自己当主角

草地上睁眼的女人有当主角的潜质:人设傻白甜,身材一级棒,偶尔还能发现重要线索(钥匙),就差一帅气男主了。

果然,编剧大大没让人失望,原味帅哥一枚送上,不仅英俊,还有领导众人杀出重围的风范,所谓上能扛枪干猛兽,下能扶墙咚美女。

当你在念叨:啊,原来是一出帅哥杀出重围,抱得美人归的硬汉故事时。编剧开枪了,还完成了一次爆头,拿下一血,美女阵亡,帅哥被喷了一脸血。

好吧,剧情突然有点猛了。

但帅哥还拿着两把枪呢,希望……

对不起,你的期待余额不足,帅哥踩雷被炸得粉碎。

后面编剧就在通过这种“准主角”阵亡的梗反复挑逗观众,没错,他们这群变态就是在公开挑逗,其中经历了机枪男和吃鸡四人小分队,当你以为接下来的剧情会变得英勇无比,结果他们挂得一个比一个让人捉急。

直到电影真正的主角登场。

(3) 找准方向很重要

女主第一次登场,是在小池塘边用自制指南针辨别方位。

随后,她便消失在屏幕上很长一段时间,长到你几乎不记得她出现过的地步,然后,你便屏住呼吸看她如何步入猎人们的陷阱,并期待她被霰弹枪射成筛子。

结果,编剧又开始反套路了。

因为,女主虽然看起来柔弱,但她却拥有高超的反侦查能力,炫酷的动作格斗技术,以及通篇不废话一路杀到底的硬派手段。

于是,便利店的两个伪装者都没搞清楚状况,就被反杀,也在清理之中,毕竟女主神装“打野”,对这种蹲点守残兵的小菜当然不在话下。

所以,找准方向尤其重要。

2、“好莱坞”迷之威胁

“制作这部电影是为了煽动和引起混乱。好莱坞自己创造了暴力却怪罪到别人身上,他们是真正的种族主义者,对我们的国家非常的坏坏!”

划重点——

特朗普推文点评电影《狩猎》。

“引起混乱”、“创造暴力”、还有“种族主义者”,一连串的用词可谓危机四伏,仿佛这部电影拥有推翻国家的力量,那么电影究竟讲了什么,让美国总统都坐不住了?

(1)“精英”与“可怜人”

我们先来看看电影中的“精英”。

他们拥有财富、声望和数之不尽的社会资源,在各行各业都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巨大的影响力,称之为精英没有异议。

在他们的眼中,艾滋是很严肃的事,“堕胎法”需要被修订,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峻,黑人这个词本质上就是歧视,人道主义更是时刻挂在嘴边……真的是精英界的圣母,承包了世间所有的正义,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他们的带领下……

等一等,感觉哪里不对劲。

这些满嘴政治正确的“精英”,缺非常享受杀戮,不仅乐在其中,还用侮辱性词汇称呼猎物。

这本来就是对人权的不尊重,甚至,他们还把“杀戮”曲解为宪法给予的权利,而其实质,在于深刻的社会矛盾: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的阶级分化严重。

“可怜人”所代表的是挣扎在社会底层艰难维生的人。他们的生存与毁灭在精英眼中都是不值一提的笑话。

这种阶级分化实际上不难理解:但你满身泥土从地里干农活回来,突然被某节目邀请上一辆豪华车感受一下车内舒适的空调时,车主脸上浮现出一丝不悦和扭曲肌肉勉强微笑所出现的僵硬感。

这也就是阶级之间的鸿沟——物质基础的不平等以及心理失衡。

这样看来,美国政府最担心的莫过于意识形态领域的鼓吹和煽动,毕竟现实如此,贫富差距、阶级分化,所有的矛盾一触即发,更何况是电影这般直白、赤裸的表达形式。

(2)键盘侠和暴力

网络让人拥有了绝佳的隐藏身份: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因为你永远无法窥探一个萌妹的头像背后是否藏着一个猥琐大叔。

正是如此,键盘侠可以肆无忌惮抨击他们的敌人,而敌人就是所有现实社会的人——不分高低贵贱。

世界不乏悲欢离合,也不缺看热闹的人,遇到跳楼的,还生怕别人没有跳下去,拍不出点击率高的视频,点赞意味认可,传播则是荣誉,这个社会的生存现状让很多图景变得极为魔幻。

回到电影,精英们群聊的记录被网名扒了出来,“庄园”、“狩猎”、“可怜人”等敏感词汇在一个矛盾重重的阶级社会中瞬间引起公愤,键盘侠们本着正义不怕事大的原则,通过舆论引导,模糊事件真相,坐实了精英为了消遣杀人这一“事实”,用网络暴力毁了精英们的人生。

这里,可以感受到浓郁的黑色幽默和讽刺。

首先,精英们调侃的可怜人,用语言就把他们引以为傲的人生毁灭得干干净净;其次,键盘侠苦苦寻找的真相,却是他们自己一手造就的;最后,这是一个笑话引起的悲剧。

3、“龟兔猪”隐晦真相

(1) 龟兔赛跑

电影在进度过半时,通过女主之口,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现实版的龟兔赛跑:

“那只兔子是个混蛋,因为他总是吹嘘自己,说没人跑得比他快,那是真的,因为兔子每次比赛都是赢家,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得忍受他,日复一日,那混蛋总想参加比赛,就为了强调自己的地位,于是乌龟想着‘有何不可,我尽管去试试’,兔子笑着说,‘好啊,会很有意思的,我们就来比一场’,比赛开始,兔子瞬间冲出去,不见兔影,他把乌龟远远远远甩在身后,这是当然了,因为兔子永远是赢家,但他想增加戏剧性,让战况看起来更激烈,于是他停下来,打了个盹,但他没想到自己睡了那么久,等他终于醒来后,他知道自己完蛋了,兔子全速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率先冲过了终点线,观众全部激动欢呼。”

看到这里,这还是我们熟知的龟兔赛跑的故事,不过——

“到了晚上,乌龟和他的家人吃饭时,他告诉他的小乌龟们,他是如何成功的,‘永不放弃,我一直不停往前爬,你就能战胜一切’,这时门被撞开了,是兔子,他拿着把锤子,他先砸死妻子和孩子们,这样乌龟就得眼睁睁看着他们死,然后轮到他,乌龟一家人都被砸成碎块后,兔子坐下来,吃他们的晚餐,一口不剩,因为兔子永远是赢家。”

成功的背后不光是汗水,还有鲜血。

这个现实版龟兔赛跑的故事,后半段让人深思,一只龟的胜利,本来很励志,却最终葬送了一家人的性命,所以有的时候成功不一定是好事。

电影中,对于谁是龟谁是兔,并没有直接告知。

① 明线:精英是兔,可怜人是龟

“键盘侠”在网络大战中为可怜人扳回一局,赢得短暂胜利,毫无疑问,他们是那场大赛的赢家,众人喝彩中,精英们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舆论压力下,他们失去了工作和荣誉,于是,他们拿起了手中的“锤子”,将“键盘侠”(乌龟)一个个杀死。

② 暗线:女主是兔,精英是龟

在这场游戏中,女主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她并不是“键盘侠”,精英们的信息收集失误,让他们给自己抓来了一只兔子:参加过战争的军人。

于是,故事整体发生了转折,精英们被全灭,女主(兔子)杀死所有的精英(乌龟),并坐在他们的餐桌上吃了早餐。

电影在两女恶斗之后出现的那只兔子,便是点睛之笔。

(2) 雪球是猪

精英们给女主取的代号是“雪球(Snowball)”。

“雪球”出自乔治奥威尔的小说《动物庄园》,是一只猪的名字。

“雪球”头脑灵活充满智慧,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不过后来被“拿破仑”用计谋赶出农庄,从此杳无音讯。

精英们用“动物”象征“可怜人”,认为他们利用网络针对自己是荒诞可笑的,正如“动物庄园”的那场革命一般,杀死他们,就是在扼杀一场针对精英阶级的革命。

但是,精英们高高在上的姿态,使他们得意忘形,不仅抓错了人,还用了错误的比喻。

4、题外话:《动物庄园》

乔治奥威尔这部寓言小说,看到的不光是历史的本质,还有对社会的唯物思辨和客观想象。

历史本来不存在真相,就算是史书,也是当权者对自己的主观描述,只具有参考价值,面对记录在书本中的历史事件,唯物思辨加上客观想象,才有可能还原一部分的事实。风车的建造与毁灭,“雪球”的贡献与叛逃,这些都是黑与白交替的产物。

精英为了凸显自己的高端,引用经典小说,将一场毫无人性的屠杀比喻得如此高尚,无奈他们选错了主题:书中的动物不仅赢得了革命,领袖“拿破仑”还模糊了自己与人的界限,成功步入“人类世界”。

放在电影中,“雪球”杀死所有精英,穿上精英的衣服,喝名贵酒,坐他们来时的飞机,吃上了鱼子酱……这些不可谓是对精英的莫大讽刺。

(公众号:耶米看电影)

 4 ) 礼崩乐坏

《狩猎》是一部尤其有趣的电影,趣味点有三: 1.你完全可以把这部电影当成是商业类型电影,看枪战、动作以及一些颇为暴力的画面,你也可以把这部电影看成是小众类型的政治电影,而电影中也确实包含了大量的隐喻,对于种族、环保、阶级等诸多方面…… 2.本片曾经遭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严肃批评,认为其极度的政治不正确,具有煽动性。很难想象,在一个号称言论自由的国度,总统会这样指名道姓地点出一部电影的问题,未免显得太过小气。 3.如果将此片与现今美国的现实情况结合来看,电影仿佛具有了某种预言的意味,种族问题、贫富问题加之疫情的影响,令电影犹如照进现实一般,底层人民与有色人种正在破坏与政府间的契约,即遵守社会各项法律法规。

阴谋论故事

整个故事起源于一场阴谋论——精英们会抓捕普通人,对其进行狩猎,从而获得扭曲的快感。 于是,12个来自于美国各地的陌生人出现在了克罗地亚,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被追杀。在电影的开始,你也不知道谁是主角,好端端的人突然就被爆头,被炸飞,被毒杀,血腥场景也的确会让人感到些许不适。 而狩猎者会尽可能增加“游戏趣味”,比如让“猎物”拥有武器,让他们可以反抗,比如伪装成各种身份,小商店店主、难民、大使馆官员……

直到真正的女主角出现,克里斯托,前军人,身手矫健,意识敏锐,去过阿富汗服役,目前在一家汽车租赁公司上班,用她自己的话说,“正需要发泄”,于是在逃亡途中决定对精英们进行反杀。

残酷隐喻

在女主角从逃跑到决定反杀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过渡段落,【暗黑版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打了个盹,乌龟先到了终点,但故事还没结束,兔子恼羞成怒,于是去了乌龟家里,杀死了乌龟一家,坐在乌龟的家里享用乌龟的晚餐……

精英们是残忍的兔子,普通大众就是乌龟,所以给猎物们武器是因为兔子在打盹,因为兔子想要给自己制造一些挑战。 本片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隐喻,乔治·奥威尔的小说作品《动物庄园》,在电影中被反复提及,还有有一只被取名为奥威尔的小猪,女主角克里斯托被精英们称为“Snowball”。

《动物庄园》是一部明显意图的反乌托邦理想的中篇小说,农场的动物们联手赶跑压榨的人类,试图建立一个理想国,但最后一只猪却盗取了革命果实,成为了比人类更残酷的存在,压迫依然存在,而Snowball也是一只猪,曾经的革命领导者之一,但最后却被驱逐。Snowball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需要被针对的存在,这个存在在电影中恰恰是克里斯托。 《动物庄园》所表达出的隐喻不言自明,自由、平等是有限的,有条件的,乌托邦是不存在的,权势与自由平等是成正比的…… 而电影里那些精英们呢,他们表面上关心环境问题,反对种族歧视,支持LGBT,政治比谁都要正确,但骨子里依然是反人类的变态,视人命如草芥,如玩物。

当然,如果不愿意深入思考的话,本片也是一部不错的动作电影,颇有昆汀的味道,尤其是两位女主角在厨房的打斗,很有点《杀死比尔》的意思,动作关系清晰明朗,打斗节奏也好,有不错的视觉呈现。

互联网革命

在互联网不发达或者无互联网时代,所谓的精英阶层和平民阶层更像是两道平行线,不会有太多交集,即便精英阶层爆出丑闻也能通过遏制媒体来减少影响,而平民阶层更是无法想象精英们到底过着怎样的奢靡生活。 比如,富豪爱泼斯坦的性丑闻以及他那蹊跷的自杀让人们开始发觉,《纸牌屋》的情节可能不是凭空想象。 2019年7月8日,杰弗里·爱泼斯坦被起诉一项性交易及一项图谋性交易罪行,性交易指控一旦成立,最高可判处45年徒刑。

互联网的发展在精英和平民之间架起一道桥梁,普通人得以窥见上层生活,而上层也会在互联网上留下自己的痕迹。甚至可以说,从现实到虚拟网络,整个社会完成了一种结构上的变化,只要具备网络和键盘,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真正在一个平面上。 在故事中,精英们有一个聊天群,在某次聊天中提到了“狩猎”和“猎场”的字眼,聊天内容外泄,在互联网上被人口诛笔伐,电影中的12个被猎杀普通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网络上强烈批评了精英们的狩猎游戏(不管是否真的有狩猎游戏存在)。

个人猜测,可能是此处刺到了特朗普,在一个自诩“民主与自由”的国度中,普通人会因为网络言论而成为精英的猎杀对象,遭遇抓捕,那么任何人都有可能因为任何原因被猎杀,沦为权贵们的玩具,恐怕这也很能解释爱泼斯坦的丑闻,一旦被所谓的精英阶层盯上,民主自由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而这一点恰恰能够撼动美国的国本。

更严重的是,如果一则阴谋论是成立的,那么在互联网上流传的其他阴谋论也完全是可以成立的,比如说特朗普被指与爱泼斯坦的丑闻有关,甚至还逼迫未成年少女与其发生关系。

阶级矛盾永远存在,互联网是一条重要的导火线,在暴力机器眼中,电影向来是灌输观念的重要工具,是宣传手段,如此想来,为什么特朗普对于这部电影这样上火似乎也能够解释了。同时我也相信,任何的统治阶层都是不乐于见到这种电影存在的。 在疫情的影响下,全球都迎来了危机,经济的,政治的,超级大国美国情况更是堪忧,累计确诊近两百万,更不必说由黑人乔治·弗洛伊德死亡而诱发的一系列游行示威和暴动行为,这几乎就是一场自下而上的革命,堪称“礼崩乐坏”,种族歧视也只是诱因,背后还有掩藏着的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问题。

美国的未来似乎成了雾中风景,越来越不清晰,顺便说一句,隔岸观火可以,但没必要幸灾乐祸,无论是特朗普还是精英们,他们永远有退路,不必同情不必怜悯,可人民经历的苦难却是实实在在的,倒也应了那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苦难是一直存在的,也一直会存在下去……

-END-

 5 ) You Can Not Image

十年前刚大学毕业找工作,发小突然组了个饭局,说局上有贵人前来,如果这顿酒给他伺候好了,那工作问题不再话下。当时正在家里待业被父母嫌弃,一听到有如此好事自然不会错过,前去吃饭之前特意整理了着装,穿上我珍藏已久的安踏水泥杀手二代前来赴宴。

果然贵人也如期而至,是个满脸油滑与我年龄相仿的少年。遇到求职神仙自然不敢怠慢,吨吨吨,八两都下肚了,贵人还没提到我工作的事情,气氛一度陷入尴尬。这种捧人局最怕冷场,冷场就意味着散场,这时候发小突然开口了,“刘哥,你在外面混了那么久,遇到那么多有钱人,给我们说说有钱人都玩什么啊?"

贵人一听来了劲,“有钱人玩的啊,你们都想不到,想象不到,Can't Image”

最后他也没叨逼叨出来怎么个不可想象。

后来又过了几年,暗网作为都市传说的变种在网络流行,在众多猎奇的暗网赛博传闻里,有一条特别夺人眼球,俄罗斯寡头的公子哥们在东南亚搞了一个人肉猎场,把各地的穷人通过暗网贩卖过去,供他们玩乐猎杀。

这条新闻没在俄国证实,倒是在美国拍成电影了,电影的名字叫《狩猎》。

所有的大逃杀电影里都涉及一个母题,就是资源分配问题。二十年前深作欣二拍《大逃杀》时,对少年构建了一个模仿成人社会的丛林法则,所有的人都要从成年人手里领取搏命的物资,以便赢得最后的斗争。二十年后克雷格卓蓓拍了另一个《大逃杀》,所有的穷人的求生物资都从富人那里得来,二十年前的模仿到现在变成模拟,真的社会搏杀都在猎场上演,而互相残杀变成了无产者的阶级革命。

克雷格卓蓓没有像《潜行者》一样,给进入杀戮禁区的人按上了作家、科学家的职业背景,也没有像文森佐娜塔莉拍《心慌方》一样,在杀戮禁区内将警察、越狱专家等职业赋予每一个人,前者讨论的是哲学问题,后者诉说的是人类实验。然而这些都不是《狩猎》要讨论的范围,因为他要说的是当下社会。

网络暴力

显然故事的伊始就在于网络暴力,几个精英高管的聊天被截图传播到网络。网民相信上层精英们真的构建人肉庄园,于是大肆攻击,乃至高管辞职。

网络社会最大的特点在于打破舆论壁垒,社交媒体的兴起让每个人都可以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发表观点,理论上任何一个公众人物,精英政治家,企业家都会因为自己任何一句言论被肆无忌惮的攻击,而攻击者并不会遭到惩罚。这种言论堆积就成为了对上层的霸凌,这种霸凌在纸媒时代不曾出现,在历史任何一个阶段都不曾有过,直通天堂,直下地狱的舆论让民众参与话题程度前所未有,当网民聚集便形成了群体,不在理性辩驳道理,看到的任何东西,表达的任何观点都成了自我经历的投射,情绪越来越高昂,表达越来越极端。

由此而来,精英们便丧失了舆论的阵地,当控制公众媒体失灵的时候,电影就成为精英们唯一的自留地,拍电影来输出自己成为了精英们最好的选择,当然电影里的精英们选择了将谣言成真。

政治正确

社交媒体越来越右,电影就得越来越左。民众越来越民粹,剧本就得越来越政治正确。好莱坞是精英左派的聚集地,也是麦卡锡时期对共恐怖的重点攻阀堡垒。但那时候好莱坞精英们面对的是政府和伊利亚卡赞而已,对手单一,容易对付。现在面对的是全体人民群众,水能载舟,亦可赛艇,面对浪潮汹涌,导演们为了反抗只能在作品表达上越来越政治正确。

且不说《寄生虫》今年拿了最佳和好莱坞国际化勾连如何,往前看近十年,有色种群以及女性电影在好莱坞奖项比重越来越大。肤色题材越来越多元化,表达则越来越单一。在翻越《海斯法典》后,现代电影审查里,政治正确成为美国电影的最大标尺。

过去尚有《猛龙怪客》这种政治不正确的电影在市场上兴风作浪,现在连右棍伊斯特伍德一个最佳导演提名都不给,左边风压倒右边风的同时,虽然在维护妇女权益,建立少数种群表达通道上取得不小的作用,但是也相当禁锢了有才华的导演在边缘题材上的艺术探索。

久而久之必有反弹,《狩猎》的诞生也是建立在这种反弹之上,嘲笑精英的动保主义、女权主义、种族平等主义都是伪善,打着爱心的旗号,却鱼肉百姓。说是保护动物,却几枪崩死了小猪。说着女权主义却杀死了好几个姑娘。一切的杀与不杀全在上层之手,一切的保与不保也全听上层之口,对我有益我爱,对我有害我杀。

红脖子们受够了这种利己主义的双标,所以要来到右派大本营“阿肯色州”,来撒把野,狠狠的崩死这几个老几而后快。

还是女权主义

如果真能像《猛龙怪客》一样搞到底,这电影我还真高看一眼。但从主角选择女性开始,就表明这个电影一定会落在政治正确的风口上。

最后大胸妹和百万美元宝贝的身心俱疲的打斗在厨房,《杀死比尔》两大姐的打斗也在厨房,选择厨房打斗就是选择对于家务劳动的叛逆,用厨刀搅拌器的互相伤害,也是表达女性对于自我命运的反抗。

然而厨房打斗太老套,动作设计陈旧,动作逻辑模糊,让最后一场高潮戏看的让人扶额。唯一一点新意在于打斗前,雅典娜意识到自己抓错了人,临死前,雅典娜惊讶于大胸妹也看过奥威尔的《动物庄园》,可见精英左派并不了解底层民众,甚至搞混了他们的身份,可笑的用阅读经验来划分阶级,一切的自我以为必定会被证明为愚蠢。

最后大胸妹革了大家的命,还演了一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的悖论,请了服务员吃了一顿饭,这也算是用反M左的行为艺术,达到无产阶级大联合的伟大胜利。

最后

饭局快结束的时候,我终于提出来了工作的时候,然而贵人已经酒仙夺脑,满口胡言乱语,不仅呕吐物灌倒了我的鞋里,还不停的大喊“You Can't Image。”

为了让他安静,我轻声的告诉他"Image是图片的意思,应该是Imagine"

他愣了愣,看看我:

“你一个找不到工作的人还懂这个?”

 6 ) 让川建国跳脚的“禁片”终于来了

本文首发于环球银幕公众号(不过在豆瓣的这个是我未经删改的原版233333)

咱们今天聊点儿刺激的,说说一部“禁片”。

当然它没有彻底“被禁”,不过老实说直到这部电影再度定档之前,似乎所有人都一度以为再也见不到它了,更离谱的是这样事情发生在2019年的美国,它就是——

《狩猎》

“恶评如潮”版海报,很壮烈了hhhh

先看一眼海报就知道这片子不简单,被奖项提名铺满的海报我们见了不少,被媒体的溢美之词环绕的海报更是不在少数,然而仔细看看这张——

“展现出了什么叫真正的疯狂与邪恶”——福克斯新闻

“故意去煽动国家分裂”——《华尔街日报》

真正的“恶评如潮”。

不过最轰动的还是要数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了批评一部电影亲自下场,尽管没有直接点名,但在当时的舆论漩涡中其指向性一目了然。

建国同志:“这电影很坏坏!”

他在推特上写道“制作这部电影是为了煽动和引起混乱。好莱坞自己创造了暴力却怪罪到别人身上,他们是真正的种族主义者,对我们的国家非常的坏坏!(这个用词很准确吧)”

因为一部电影,特朗普给整个好莱坞扣上了一顶“最高阶的种族主义”的大帽子。

然而正如海报中所说的那样,没人真正看过这部深陷舆论风暴的电影,所有的争论都基于一支预告片,不少人认为预告片中的真人猎杀游戏非常政治不正确。

再加上其中毫不隐晦的枪支暴力正好赶上了俄亥俄州代顿市以及德州埃尔帕索市发生重大枪击案,《狩猎》确实在集体情感上有些不合时宜,于是环球影业宣布无限期撤档,直到如今重见天日,那么《狩猎》究竟有没有那么夸张呢?

在这个观众大多见怪不怪的年代,《狩猎》一眼看上去在概念上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是一部“大逃杀电影”。

电影一开始,艾玛·罗伯茨饰演的角色在森林中苏醒过来,除了不知道身处何处,她发现嘴里还被塞了一根上了锁的棍子。

诶?猥琐起来了!

起身后发现还有其余10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他们的处境和自己一样。

于是大家一起走到了一片开阔的草地,发现了一个硕大的木箱子,一位莽汉不顾众人劝阻撬开了木箱子,从里面跑出来了一只莫名其妙的小猪。

然而箱子里剩下的东西却让众人更糊涂了,木箱子简直就是个小型军火库,各式各样的冷兵器&热兵器供众人使用。

此时艾玛也找到了钥匙,解开了众人嘴上的锁。

好心女主开始了

容不得男女主思考,远处一声枪响为猎杀拉开帷幕,艾玛险些中弹,影片从一开始就紧张到…

哦,艾玛被爆头了。

根本不是女主啊(#`O′)!

开场十几分钟就让人怀疑人生,导演克雷格·卓贝用“主角视听”来了场恶作剧,无论是演员还是叙事视角,观众脑海中一切对于类型电影的刻板印象在这十几分钟里都被调动起来了。

而紧接着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盲猜了,各种非常恶趣味的血肉横飞扑面而来,主创肆无忌惮地展现着对于cult电影爱好者们的溺爱。

就在观众无瑕重新锁定女主时,一脸男主相的大哥也直接原地爆炸了…(没错,此处不是形容)

真·原地爆炸

总之,活下来的三个人杀出重围逃到了一家加油站,原以为危机暂时解除,谁知又是一波直接团灭,在影片第一幕接近尾声之时,真正的女主克里斯托(贝蒂·吉尔平 饰)才正式亮相。

影片改编自1924年的经典小说《最危险的游戏》,在多次影视化改编中,《狩猎》算是最跳脱的一个,不仅直接把故事的核心概念与当下美国的荒诞色彩结合在了一起,还试图对类型本身进行解构。

大逃杀的剧情框架加上大女主反杀,再辅以各式各样的黑色幽默(有些笑点实在是狗到无以复加了),《狩猎》很容易让人想起去年的《准备好了没》。

这反倒降低了这部电影所谓的“危险性”,当一部电影仍旧把娱乐性光明正大地摆在最前面去迎接它的观众时,它也就谈不上什么真正的激进了。

这从艾玛被爆头的那一刻就体现的清清楚楚,一句“差点就打中我了”之后立刻打脸,这种半搞笑性质的屠杀与《此房是我造》那样令人不寒而栗的写实手法有着天壤之别。

巧合的是《狩猎》与《准备好了没》不仅诸多元素异曲同工,就连影片主题,也绕不开又坏又蠢的富人阶级对于底层人民的碾压,包括之前谈过的《饥饿站台》等片,恐怖惊悚这一类型与阶级话题相处的越来越和谐。

好在《狩猎》在社会议题之外也在寻求突破,担任编剧工作的尼克·库斯与达蒙·林德洛夫将克里斯托塑造成了一位真正的女战士。

曾在阿富汗服役的克里斯托超过了《饥饿游戏》中的“大表姐”,一跃成为了大逃杀电影中的约翰·威克,人狠话不多的又一典型,能开枪绝不含糊,杜绝掉了以往主人公身上的各种陈词滥调。

其实从《异形》的雷普利到近来的神奇女侠,在动作元素吃重的类型片中,对于所谓大女主塑造成功的,一定是让角色先干好本职工作。在2020年里,《狩猎》甚至能比新版《隐形人》更有效地扫除《猛禽小队》给大女主电影带来的阴霾。

在90分钟的片长中《狩猎》也没有把视线局限在某一特定空间内,更没有重复那些看似出逃成功实则却总会绕回原点的套路。正如女主角的出现一样,影片也将真正的反派留到了最后一幕。(还顺手致敬了一把《杀死比尔》)

《狩猎》的黑色幽默紧紧围绕着各种社会议题,然和与《逃出绝命镇》对于种族议题的深挖不同,《狩猎》对于美国社会如同一把重型加特林,对于社会议题的调侃如同狂泻而出的子弹将美国社会打成了一张筛子网。

环球影业曾公开否认过影片在任何阶段使用过《红州VS蓝州》这个传闻中的名字,不过这个名字也的确说明了影片试图去表达的一些东西。

担任影片反派的所谓精英们其实就是代表了希拉里这一票“上层人物”,这绝非牵强附会,关键就在于雅典娜(希拉里·斯万克 饰)一开始与其它精英们的玩笑,其中用到了小众词汇“deplorables”,用更接地气的方法翻译就是“低端人口”。

这一词汇在2016年希拉里竞选总统时被她用来形容支持特朗普的群众,其包含的敌意与蔑视绝对超过了“低端人口”这四个字所能承载的,这也导致她后来不得不为此进行道歉。

再看看其它参与猎杀的精英们,一边杀人一边大喊“气候变暖是真的!”,在杀害了一个有家室的陌生人后,居然用他可能曾用言语侮辱过黑人来给自己开脱。

在他们的谈话中,种族问题、堕胎、女权主义、难民问题、人道主义危机等张口就来,然而却没有一个人提出对这种屠杀的质疑,唯一的质疑居然是在挑选受害者时平衡肤色。

《狩猎》的不少幽默都建筑在对社会精英的嘲讽之上,比如其中一位就死在了她的平权主义观念上。

而另一方显然就是美国的保守派人群了,尽管身为受害者,但悲剧的发生与他们每个人也脱不了干系。

之所以不能用“底层人民”一概而论,是因为在结尾雅典娜家中的照片中,早早便当的艾玛明显是权贵家庭的孩子,所以《狩猎》的精明之处在于你既可以把矛盾视作阶级之分,因为其中确实强调了贫富差距,也可以解读为政治理念的鸿沟,对于“白左”的刻板印象一个不落。

然而对于保守派的刻画就出现问题了,这其中隐藏着一条非常有趣的逻辑,这些保守派被选上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理念,而是因为充当了键盘侠(顺道推荐一下不久前的《腰间持枪》,专门搞了搞键盘侠),所以这次猎杀被偷换成了左派/精英对保守派/底层话语权的无情剥夺。

左派精英一开始的罪过是伪善,他们私下的言语与他们公开的理念背道而驰,然而正是保守派所代表的不理智的民粹之声掀翻了这些精英的前途,“庄园猎杀”只是玩笑,却因为保守派的攻击而变成了现实,看似集中火力讽刺左派精英,实则一个都没放过,一个坏,一个蠢。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特朗普气疯了吧,因为身为“保守派”的“上层精英”,他实际上被骂了两遍。

不过这也暴露了影片的问题,看似各种议题都揉到了一起,但实际上没有办法做到在结合的同时进行深挖,无非就是抛出各种政治不正确的玩笑。

这种“肤浅”只有在将全片的杀戮视为美国舆论环境时才有立足之地(全世界都差不多了)。都不用扯什么《动物庄园》,抛弃求证与理性思考,任何一方的表达都日趋极端,党同伐异不问真相,相互攻击只为立场,直到最后诉诸于杀戮。

《狩猎》根本就没有意愿在任何社会议题上真做文章,克里斯托为什么成为了唯一的幸存者?因为在没有理智的互咬之中,她不属于任何一方。

如今回过头再看去年围绕影片的闹剧,只能说一句,“真的没必要”。

 短评

女主长得像killing eve里面的小变态

10分钟前
  • swear
  • 还行

又叫与杠精较量其乐无穷,黑色幽默,血雨腥风,比起某些只割喉18X的作品,这部18X诚意十足,爆头穿刺地雷杀,感官刺激恰到好处。里面政治正确和极右互相掐,键盘侠和道德帝齐飞,作为杠精本杠看的很开心。

11分钟前
  • 吃货F
  • 推荐

为女主5星,不接受任何批评

13分钟前
  • 力荐

就是那种不太过脑的激爽动作片,哪怕是讽刺精英与酸民,也用了最直白的方式,连《动物农庄》的譬喻都有种滑稽感。不过还是各种反套路,特别是以为扛大旗的,会迅速领便当。贝蒂·吉尔平莫名有种《杀死伊芙》小变态的飒与喜感。好久没看过希拉里·斯万克的动作戏了,一边邀请室内打斗,一边心疼玻璃又碎,好玩。

18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键盘侠喷子要小心喽!说不定啥时被抓被当动物一样猎杀!你上司要杀我,所以我把他们都杀了!错抓姐牛逼了!1个半小时时长刚刚好,我以为是主角的15分钟死了!剩下的半个小时之内也都over了!看得很过瘾!

19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推荐

前半部作为大逃杀类的纯爽片非常优秀 各种反转让人目不暇接完全猜不中剧情走向 后半部为了详尽解释前因后果反而导致节奏失控 为了格局上升至驴象博弈反倒露怯 凸显了其缺失的内涵

22分钟前
  • umi
  • 推荐

一开始我还以为艾玛·罗伯茨是主角呢,可以。

2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啊哈,还挺有意思!满含政治隐喻的激爽虐杀片。上层圣母精英vs底层键盘侠。两边都讽刺两边都骂了,精英们总是满口政治正确的话显得自个儿多么伟大牛比,可私下行为却完全相反。而那些底层的普通民众看似无辜令人同情成为了“被狩猎者”,却也只是借着“言论自由”的幌子在网络上胡乱造谣、口吐芬芳、各种阴谋论。电影开头的反套路满有趣,一开始你以为的漂亮女主角没十分钟就给爆头了,而接着再没两分钟看着非常男主脸的却被炸的粉身碎骨,直到贝蒂出现超市反杀,完全就一个人狠话不多的主儿,你才意识到这才是真正的女主。

31分钟前
  • 萌发奇想
  • 还行

强制参加型真人CS,够爽够血腥,死人的频率也很高。但最大的败笔是编剧不甘心只写一个女CEO向女键盘侠复仇的简单故事,非要掺杂进一堆莫名其妙又自相矛盾的美国式左右互搏价值观,连乔治奥威尔都搬出来了,结果并没能提高影片的层次,反而拖累了节奏。

36分钟前
  • m89
  • 还行

我从小到大一直希望在小说中看到的反套路剧情,终于在这部电影的前20分钟里看到了。针对美国社会的讽刺和隐喻我不关心,但是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照杀不误这点简直太符合我的胃口了。“女士,你觉得我是否应该因为你是女孩就饶你不死?”“No。“哈哈哈,真是受够了电影里面对女性网开一面的大男子主义英雄了!结尾剧情不够给力,不能五星

37分钟前
  • 雨夜飞行
  • 推荐

8.1/10 这也太爽了吧 各种嘲讽两党和反套路,算是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虐杀片的条条框框,要杀就杀绝不含糊,吉尔平演的角色又拽又萌。

38分钟前
  • 电锯觉罗炫
  • 力荐

猎杀反套路,讽刺很露骨。女主胆大心细话少,下手干净利落,酷!

43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打到最后感觉两位女主必须相爱了

45分钟前
  • 吕X
  • 力荐

梗简直多到炸!各种反套路,你以为艾玛罗伯茨是女主,分分钟爆头给你看,你以为帅气的b级片标配美国大兵是男主?地雷踩得连妈都不认识,最后社会精英们选12个被杀对象的时候还不忘加个黑人进去凸显政治正确真的笑尿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47分钟前
  • 灵吾玄志
  • 力荐

听到"You read Animal Farm?"时不禁作出高司令式掩嘴偷笑,连“精英”头目都只是读了本中学生经典就来装精英了(想想《利刃出鞘》里引用的至少是托马斯·品钦),可见一斑。

52分钟前
  • Alain
  • 还行

小猪叫orwell

53分钟前
  • cilantrolime
  • 推荐

套路不是这么反的,讽刺也不是这么讽的,不是往地上放头猪就是动物庄园了,那连猪圈都算不上。

56分钟前
  • 小李嘛批
  • 较差

我脑补小变态演了这部电影,没想到是这种小变态的爽片!编剧反着虐杀类恐怖片的俗套来,死人的顺序也是反着常规设置来,政治不正确正是他们的剧作逻辑,很快你发现整个故事的展开方式都是在讽刺川普时代美国的一些社会问题,从故事逻辑到角色设置都是政治隐喻的符号,非常的赤裸直白,写这种剧本的目就是好莱坞精英对川普的一次回击吧。

5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人狠话不多的女主 爱了

1小时前
  • 皇马42号
  • 推荐

一开始反套路,加分﹑接连的「黑色幽默」及「过渡」,大减分,最后两女决战前话唠,小减分,决斗不水,加分,整体7分。

1小时前
  • 天之行者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