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

HD中字

主演:鲍勃·霍斯金斯,凯西·泰森,迈克尔·凯恩,罗彼·考特拉尼,克拉克·彼得斯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198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蒙娜丽莎 剧照 NO.1蒙娜丽莎 剧照 NO.2蒙娜丽莎 剧照 NO.3蒙娜丽莎 剧照 NO.4蒙娜丽莎 剧照 NO.5蒙娜丽莎 剧照 NO.6蒙娜丽莎 剧照 NO.13蒙娜丽莎 剧照 NO.14蒙娜丽莎 剧照 NO.15蒙娜丽莎 剧照 NO.16蒙娜丽莎 剧照 NO.17蒙娜丽莎 剧照 NO.18蒙娜丽莎 剧照 NO.19蒙娜丽莎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蒙娜丽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哭泣的游戏》的导演尼尔·乔丹名声大躁之作。鲍勃·霍斯金斯凭本片囊括戛纳、金球、英国学院奖等的男主角奖。    简介:本片描述一个现实社会的失败者乔治,他代人受罪,入狱七年。出狱后,妻子不要他,甚至不让他接近女儿。他在走投无路之下,接受了一份工作——担任高级黑人妓女西蒙的司机兼保镖,他们从互相敌视到相互倾心,最后乔治把她当作圣女一般爱上了她。此片男主角鲍勃.霍斯金斯,由于生动而细腻地演出,获得多项荣誉。金印仇威尼斯早晨直播灵接触粤语妻不择食国语麻绳设计师行尸之惧第二季有我同行2020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原声版)强盗1996卿本佳人战火中的兄弟远山恋人弥撒拓本沙地传奇十月柠檬丈夫粤语毛驴县令之一奶同胞青春密语第三季创投达人云中谁寄锦书来美味人生决战枭雄神魔契约之如意厨房寻女苦旅倚天屠龙记86版 粤语版我的生存之道熏制生活十字街头1937的士速递5(国语版)猎狐缘来是咱俩海王女儿红霹雳勇士之元气勇者徒然喜欢你魔鬼任务九纹龙的谎言天上花园绑定祸乱克拉之恋泰语版审判八号提案生而为人2021爱是欢乐的源泉

 长篇影评

 1 ) 开学典礼

只看了开头一点,我觉得开学典礼很有意思,也很受启发。
学校应该是学生求知的地方,那么应该由学生主动求学,老师被动传授,教学相长。

可惜,中国的状况是老师家长学校逼着学生学习。中国的学校开学典礼通常都是学校领导讲话,继往开来之后就是一大堆鼓励、逼迫学生学习的言词。
而任何学生都已经厌倦这些繁文缛节。

 2 ) 《蒙娜丽莎的微笑》所告诉我的

        谈到教育的问题,有部电影不可不提,《蒙娜丽莎的微笑》,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影片中的传奇老师,茱莉亚•罗伯茨扮演的凯瑟琳•华森,以及她和学生们的情谊,让我很受触动。教育到底所为何物?教育到底应该是怎样的?这部电影告诉了我很多很多,也让我思考了很多。
     影片开头,一部老式打字机“啪嗒啪嗒”的发着声响。那是卫斯理学院的伊丽莎白•华伦(克里斯汀•邓斯特饰演)在写一篇文章。画外音是用伊丽莎白的声音读的她写的文章内容,“她(凯瑟琳•华森)一生梦寐以求的就是在卫斯理任教。所以当艺术史系有教职空缺时,她一心申请教职,直到受到任用。谣传凯瑟琳•华森,这位奥克兰州来的菜鸟教师,以头脑弥补她的出身寒微。这也是这位在加州长大的玩世不恭的教师,会来到全国最保守的校园的原因。但是凯瑟琳•华森并非想来卫斯理融入其中,她之所以来卫斯理是因为她想改变。”此段开头就把凯瑟琳•华森引入我们的视野中。
     1953年秋天,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名校,卫斯理女子学院,开学典礼正在举行。教师们整装肃立在礼堂里,礼堂大门紧闭。女学生们都在大门外等候。学生的代表,琼•布兰,拿着一把木槌敲了四下大门。校长高声问道:“是谁在敲打学习之门?”琼大声回答:“我代表所有女性。”校长问:“你寻求什么?”琼答道:“通过努力学习唤醒我的心智,并奉献毕生于知识。”校长说:“那么我们欢迎你。所有想追随你的女性都得以进来。我宣布,本学期就此开始。”随着校长的话音,大门开启,学生们进入礼堂。
     电影开头便呈现给我学校的含义—刻苦求知、健全心智的圣殿。记得我看过的一篇文章上有这样一句话:“上天给我们有限的物质,但给我们无限的精神”,是精神带领人们上升到环视全球的高度。教育应该让学生经过不断求知武装起最先进的思想和环顾世界的眼光。因为,先进的思想才能促成、推动先进的行动。美国立国的政治根基,三权分立和联邦制,均是出自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此外,教育首要的目的,应该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国家公民,为世界培养合格的世界公民。心智不健全、品质低下之人,即便有知识也只是危害国家和世界。联合国维和部队的那些人们令我们尊敬,正是因为他们是一群为世界的美好未来而工作的人。
然而,建学校、办教育的目的不止于此。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教师如何教导学生的课题呈现在我们面前。
     1953年的卫斯理,来了一个凯瑟琳•华森。教授艺术史的她,希望改变卫斯理学院。可是她在第一堂课上,就被卫斯理学院聪明的女生们给了个下马威。这些女孩子们开学前就已经把艺术史的所有教材读得滚瓜烂熟。凯瑟琳每开始介绍教材上的一张作品时都被一个女生以直接说出这部作品的名字而打断。最后,一个女生还轻蔑地说:“州立大学水准差多了。”
     面对这个打击,同事安慰她:“她们的白手套下面藏着一双利爪。你要小心,太独立自主的个性会吓坏她们的。给你个忠告,别让那些孩子们知道她们整倒你了。”凯瑟琳笑着回答:“她们没有。”
     凯瑟琳决定剑走偏锋,重整旗鼓。她先是详细阅读每个学生的档案资料,了解每个女孩子的情况。第二次课,她不按大纲和课本上课,给学生们看她们的美术课本上没有的作品。第一张幻灯片,一副画动物尸体的油画,学生们先是一愣,随即开始翻阅教材找这张图,整个教室一片翻书的声音。伊丽莎白•华伦问:“那是什么?”看到大家在翻书的凯瑟琳说:“你们告诉我啊”,停顿一小会儿,她回答:“《尸体》,苏亭的作品,1925年画的。”苏珊说:“教材里没有。”凯瑟琳说:“是没有。这画好看吗?拜托,女士们,没有错的答案,也没有教科书告诉你该怎么想。这没那么容易,对吧?”伊丽莎白说:“好吧。它不好看。实际上,我甚至不愿称它为艺术,它太怪异了。”康妮反驳:“有规定艺术不能怪异吗?”吉赛尔说:“我觉得它很前卫,也很煽情。”伊丽莎白批驳:“对你而言,一切都很煽情。”吉赛尔漫不经心地重复:“一切都很煽情。”女生们哄笑。凯瑟琳拖长声音表示制止:“女孩们。”苏珊问:“难道没有标准吗?”伊丽莎白抢着回答:“当然有。否则俗气的天鹅绒画也能与伦勃朗的杰作相提并论。艺术是有标准的,技巧、构图、色调,甚至是主题。(转向凯瑟琳)所以如果你说腐肉是艺术,更别提还是好艺术,那我们还学什么?”凯瑟琳接过话题:“就是这样。你点出了我们的新主题,贝蒂(伊丽莎白),谢谢你。艺术是什么?又何谓好坏?由谁决定?下一张。”第二张幻灯片,一副孩子画的奶牛图。凯瑟琳说:“25年前,有人认为这很棒。”康妮说:“看得出来。”伊丽莎白问:“这人是谁?”凯瑟琳说:“我母亲。这是我画的,用来祝贺她生日。(学生们都笑)下一张。”第三张幻灯片,一张女性的照片。凯瑟琳说:“这是我母亲。这是艺术吗?”苏珊答:“这只是张照片。”凯瑟琳说:“我如果说这是安瑟•亚当斯拍的,那会不会有所不同呢?”伊丽莎白说:“必须有人说它是,它才是艺术。”凯瑟琳大声说:“它是艺术!”女生们都笑。伊丽莎白说:“得是恰当的人。”凯瑟琳问:“是谁?”吉赛尔答:贝蒂•华伦,多么荣幸我们中间就有一位。” 全场哄笑。伊丽莎白回嘴:“去你的。”凯瑟琳又说:“请回到苏亭那一张图。再看一次,别拘泥于图像本身,让我们打开心胸接受新的想法。(停顿)好,让我们回到第三章,有人读过了吗?”所有学生都举手。看到这里就知道,凯瑟琳完美的扳回一局。
      另一场景。琼•布兰写有关布鲁格尔的评论文章时,抄袭了专家史特斯的评论。华森老师只给了这个一向所有成绩都得A的女生一个C。当布兰去找她时,她说:“如果我想知道史特斯的观点,我会买书。”随后,她把一本布鲁格尔的作品集交给布兰,让她仔细研读后重写作业,给了琼•布兰一个改过的机会。
      凯瑟琳带领学生们去参观一部杰克逊•波洛克的作品。当学生们窃窃私语时,凯瑟琳说:“帮我一个忙,也帮你们自己一个忙。别说话,用眼睛看。你们不用写任何作业,你们甚至不用喜欢它(杰克森•波拉克的作品),你们该做的是思考。这就是今天的功课。看完之后,就可以走了。”
      这些情节让我我想到,教育应当给学生足够的多元化发展空间,教师自己应当有独特的风格及内涵,让学生们有自由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评判一件事物之前,先去全面了解它。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自己的思想。抛弃僵化的标准,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找到支持自己想法的理由,从而不害怕自己和别人不同,为了一个独特的自己而骄傲。如同影片台词所说,“没有错的答案,也没有教科书告诉你该怎么想”。也如同蔡元培先生所提出的“兼容并包”。在学生接触足够多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和材料并经过老师引导以及自己充分的比较和分析,树立独立鲜明的个人观点就不再那么困难。
     影片继续展开。50年代的美国,守旧势力仍旧强大而顽固。很多女性、即使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最终归宿都是做家庭主妇。对女孩们来说,结婚戒指比毕业证书重要。头脑再聪明、再有见识和本领的女性最终也是龟缩到家庭中,放弃自己的抱负和才华。离婚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甚至是大逆不道。给学生们发放避孕用品的校卫生院护士被赶出卫斯理。卫斯理一项自从1880年开始的比赛,传闻赢的人就可以先结婚,所以女生们乐此不疲。学校里有专门开设家政课程,教导女生如何成为合格的妻子。家政课的老师说:“几年以后,你的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相夫教子。你们这门课,可能都能拿A。但最重要的分数是那个他(女生们未来的丈夫)给你的,不是我。”
凯瑟琳认为,卫斯理这里有太多标签,正确的家庭、学校,正确的艺术,正确的思考模式。她认为,女学生们应该勇敢地追求梦想,活出自己的人生。
    在梵高作品的欣赏课上,凯瑟琳给大家看梵高的代表作《向日葵》。她评价说:“他(梵高)画出感受,而非眼睛所见。人们不能理解。对他们而言,它幼稚又粗糙。(她翻到梵高的另一代表作《星空》)人们许多年之后才明白他的技法,看出他的画风笔触,让整个星夜活了起来。不过他毕生没有卖出任何画作。(翻到梵高的自画像)这是他的自画像。没有掩饰,没有美化,只有真诚。60年以后的今天,他怎么样了?”吉赛尔回答:“出名了?”凯瑟琳说:“很出名,实际上大家都有他的画的复制品。明信片上有。”康妮接话:“日历上也有。”凯瑟琳说:“由于复制艺术的能力提升,普通大众也可以拥有它。没有必要拥有一幅梵高的真迹。”苏珊答:“我家有。在纽波特的房子里。不过它不大,很小。”凯瑟琳说:“大家可以自己画一幅梵高的《向日葵》,(把一盒速成绘画工具放在大家面前,读盒子上的广告语)‘盒子里的梵高,大量流通的艺术新形式:按步骤来画’。”康接着念盒子上的广告语:“现在大家都可以试梵高,很容易,只要依照简单的说明,不用多久,你也会是艺术家。”吉赛尔接过盒子看了看,说:“按步骤成为梵高?”凯瑟琳说:“很讽刺,不是吗?看我们是怎么对待一个拒绝媚俗,不迎合通俗喜好,拒绝妥协的人。我们把他放进一个盒子里,让人复制他。所以,选择在你们手上,小姐们,你们可以迎合其他人的期望,或者你可以—”度完蜜月回来的伊丽莎白出现,接下话头:“我知道,做我们自己。”凯瑟琳对伊丽莎白说:“你婚后落了6节课,1篇作业,还有期中考。”伊丽莎白说:“我在度蜜月,还要布置新家。(转向同学),她(凯瑟琳)还指望什么?”凯瑟琳说:“指望你来上课。”康妮打圆场:“已婚学生缺席一两堂课,大多数老师都不会追究。”凯瑟琳对伊丽莎白说:“那你为什么不一入学就结婚?这样你就可以几乎不来学校就可以毕业了。”伊丽莎白说:“不要因为你是个破坏分子就可以无视我们的传统。”凯瑟琳说:“不要因为你结婚了就不尊重这门课。”伊丽莎白说:“不要因为你没结婚就不尊重我。”凯瑟琳说:“按时上课,写作业,不然我就让你不及格。”伊丽莎白说:“如果你敢让我不及格,就要小心后果。”凯瑟琳说:“你在威胁我?”伊丽莎白说:“我在教育你。”凯瑟琳说:“那是我的工作。”
     当时除了顽固守旧的名门闺秀伊丽莎白•华伦,学生们都接受并亲近凯瑟琳。她们还让凯瑟琳作为唯一的教师来宾参加自己的秘密社团“亚当肋骨协会”。
当凯瑟琳得知琼•布兰想申请耶鲁大学的法学院时,她在考试时把拿到的耶鲁大学入学申请表连同考卷一起发给了琼。
     影片演到“校报事件”。伊丽莎白•华伦在校报上发表攻击华森老师的文章。在文章中,她写道:“卫斯理的已婚同学很能平衡自己的职责。有人听过这样一句话,‘我能一手烤鸡,一手写论文提纲。’在我们的母亲加入女性解放团的时候,我们有职责,不,有义务来重新担当起我们在家庭里的角色,生儿育女并教养他们继续维护我们的传统。我们该停下来想,为什么艺术史的凯瑟琳•华森老师会决定向神圣的婚姻宣战。她颠覆性的且具政治色彩的教学,鼓励我们卫斯理的女孩拒绝她们的天职”。所有学生都看了这篇文章。华森看到文章后,神色严肃的来到课堂上。学生们都一脸担心和凝重地看着凯瑟琳。凯瑟琳向学生们展示几幅广告图的幻灯片,放幻灯片时,她命令道:“安静。今天你们只要听就好。”第一张图上面的广告语是:“你能做一位称职的家庭主妇吗?用你的老婆清洁器。”凯瑟琳大声说:“未来学者研究我们时会看到什么?今日女性的肖像?没错,小姐们,完全符合卫斯理校友的形象。优等生完全照着她所受的训练去做。”换另一个广告图时,她说:“领罗氏奖学金的学生,不知道她在替丈夫熨衣服时会不会还在背诵乔叟的诗句?”第三幅广告,一个主妇正给丈夫及孩子端上做好的菜肴。华森说:“现在你的物理知识让你能计算你做的肉面包的质量和体积!?”最后,她对着束腰广告大喊:“‘能让你自由地束腰’!这是什么意思?!”然后她转身面对学生,说:“我放弃,你们赢了,这个国家最聪明的女性。我以前没有认识到,我要你们优秀卓越,竟然却是挑战,--校报上面怎么说来着?--‘你们的天职’。是吗?是我错了。”包括伊丽莎白在内,所有学生哑口无言。
    下课后,她对校长说:“她们(学生)当中一半已经结婚了,另一半,一两个月之内也要结婚,这只是时间问题。这就是他们在这里做的事,他们在有人求婚前,磨耗时间。”校长说:“100年前,女人读完大学,是件无法想象的事情。也许你该回头看看,我们进步了多少。” 凯瑟琳说:“对不起,在我看来,这是另一种束缚。”她对同事说:“把新娘学校伪装成一般大学,他们骗了我。”同事问:“你还期望什么?”凯瑟琳回答:“更多的东西。我以为这是培养未来的领袖的地方,而不是培养那些领袖的妻子的地方。”
     伊丽莎白的丈夫一直冷落她,后来还出轨,她陷入痛苦之中,这时安慰她的正是以前一直跟她唱反调的“新潮派”吉赛尔。伊丽莎白因为丈夫的冷落去娘家寻求安慰和庇护的时候,她的母亲居然不让她留下,而是命令她回家等丈夫。母亲冷酷无情,宁要名声不要女儿的幸福,让伊丽莎白心寒。伊丽莎白以前就已经认清真相,只是不肯对自己承认,也由于自己多年所受的教养不允许她有别的做法。她从前认为传统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并且竭力维护,“校报事件”给她巨大的震动,那之后她逐渐发生了转变,凯瑟琳的特立独行和与学生们交流时显露出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她,她渐渐认同并喜欢凯瑟琳。伊丽莎白决定要结束婚姻,遭到母亲的反对。伊丽莎白让母亲看书上的《蒙娜丽莎》这幅图,说:“妈妈看这个,她在笑,她快乐吗?”母亲说:“重要的是不要让别人发现(婚姻不幸福)。”伊丽莎白说:“她看起来很快乐,所以有什么关系呢?”母亲说:“家丑不可外扬。”伊丽莎白说:“我告诉你。实情往往和表象不同。”
    后来,华森老师得到所有学生的爱戴。选修她的课的人数创造艺术系的最高纪录。这里有一个场景,学生们在课堂上热烈讨论自己对于《蒙娜丽莎》的看法,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凯瑟琳在一边充满喜悦和欣慰地听着大家的见解。耀眼的阳光穿透玻璃,照耀整间教室。这里影片用了一个很好的象征意义。灿烂的阳光代表了知识和独立人格的光芒,照耀着这群求知的新女性。
     学生们每个人模仿梵高的《向日葵》画了一幅具有自己风格的向日葵送给凯瑟琳作纪念。康妮说:“这是琼的主意。”琼说:“不然你要怎么记得我们?”望着学生们,凯瑟琳非常感动。
毕业典礼上,伊丽莎白请求凯瑟琳帮自己联系凯瑟琳在格林威治的朋友。伊丽莎白的母亲闻言把她拉到一旁,问她在格林威治镇要做什么。伊丽莎白回答:“找一间公寓。我今天早上提出离婚了。既然你不欢迎我住在你房子里。你还记得吉赛尔•李维吗?你是怎么说她的?‘纽约犹太佬’,没错。我们即将成为室友了。”这时吉赛尔走到这母女俩身边说:“嗨,(转向伊丽莎白)你准备好了吗?”伊丽莎白回答:“好了。”吉赛尔就拉着她离开她母亲,走到凯瑟琳面前。吉赛尔先跟凯瑟琳打招呼,然后问伊丽莎白说:“你还好吧?”伊丽莎白点头。吉赛尔就先走到别处。凯瑟琳问:“格林威治镇?”伊丽莎白说:“住一阵子。之后谁知道呢?也许上法学院,甚至是耶鲁。”凯瑟琳笑着说:“嗯,我可不想在任何法院面对你。”伊丽莎白说:“我可以明年来看你吗?让你保持警觉。你会在这里吧?华森老师?”从影片一开始就针锋相对的师生两位在这里的关系已经完全改变,凯瑟琳已经不是单纯的老师,而是伊丽莎白的朋友和榜样。伊丽莎白决意摆脱不幸的婚姻,主宰自己的命运并且开拓未来。
     保守的校方对凯瑟琳开出一系列继续上课的条件,如讲课内容限于大纲、教学计划送交核准、不给学生课外咨询等。但凯瑟琳拒绝妥协。她选择了离开学校,前往欧洲。临行前,她给每一个学生写了一封信。在给伊丽莎白的信中她写道:“我来卫斯理,是因为我想做出点改变。但是为了别人而改变,对自己是不诚实的。”镜头转向伊丽莎白•华伦,她在敲击打字机,写社评,呼应影片开头的打字场景。她写道:“我的老师,凯瑟琳•华森,坚守自己的信念,不轻易与人妥协,就算卫斯理也一样。我谨将这篇最后的社论献给一位非凡的女性。她是我们的榜样,让我们用全新的视野看世界。”镜头切换,华森老师坐车离开卫斯理学院,画外音继续是伊利莎白的声音在读她的这篇社论,“当你们看到此篇文章时,她已前往欧洲。她在那里会克服新的挑战,获取新的想法。她曾说,轻易放弃的人是漫无目的的流浪者。但并非所有流浪者都是漫无目的地流浪。”与这段画外音并行的是,女学生们骑自行车紧跟在汽车后面向凯瑟琳挥手告别。最前排的是伊丽莎白和琼,琼在车子的左边车窗外紧跟着,笑着挥手,而伊丽莎白则在右边车窗外拼命紧跟着,眼睛里满是不舍的眼泪。凯瑟琳一边笑着,一边向学生们挥手。画外音继续响着,“尤其是那些突破传统寻求真理、不僵固受限、不受拘束的人。我不会忘记你的。”影片中,司机喝令学生们让开路,学生们停下来,落在车子后面,只有伊丽莎白依然哭着骑车紧跟凯瑟琳的车。凯瑟琳眼睛里溢出眼泪。虽然这一幕是结尾,但可谓全片的最高潮。深深的师生情谊,已经无需多言。我每看到这一幕都不禁随着片中人物落泪。
     凯瑟琳•华森来到卫斯理,以她的特立独行,为守旧的校园带来了新风,为女生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和视角。老师教导学生时的一个重要任务,或者也可以说是学生们接受教育的一个任务,就是学生们可以明白自己需要什么,独立地思考和选择,并且坚定勇敢地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梦想,突破传统和世俗的局限,克服自己的恐惧胆怯。按华森老师的说法,就是“你可以做你们自己”。这一点对于女性而言尤其重要。因为女性追求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的道路上的障碍更多。
     老师必须让学生们懂得,学生们自己也必须认识到,不应该让自己遵循世俗为他们设计的轨迹而活,不应该让自己依附于他人,不应该牺牲全部的自我,而应该活出自己的人生。这一点没有男女的差别。坚持信念固然会遇到困难,可若不坚持,命运困局将永远不会被破解,糟糕的现状也不会有任何改变。要有迈出第一步、承受艰难和未知的决心和勇气,掌握自己的命运并且为自己的命运负责。

 3 ) 蒙娜丽莎的微笑

1953年,坐落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被誉为“没有男子的常青藤”的卫斯理女子学院,新来了位艺术史老师,名叫凯瑟琳·沃森,她是个美丽成熟的女人,刚刚从UCLA大学毕业,在大学里接受了自由改革思想,立志要成为一名杰出的教授。

50年代的美国虽然女性的地位渐渐受到重视,但在上层社会封建思想仍旧非常严重。在卫斯理这所著名的女子大学,学生们大都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从小接受过优秀的教育。但学院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教他们如何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学科知识,也不重视心理教育,而是把学生的成功与否定义为今后的婚姻,她们学习的目的无非是嫁一个好丈夫。以贝蒂、琼和莉薇为代表的几个非常好动的女孩子,喜欢在班上卖弄风情,甚至用各种办法在课堂上向老师发起挑战。凯瑟琳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沿袭学校一贯的教学做法和风格,她不仅挑战学校的一些做法、规矩,而且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兴趣,并且大胆去实践她们的想法。

最终她以青春率直的作风,丰富的艺术史知识以及风趣热情的授课风格,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被女学生称为“蒙娜丽莎”。

女主真的好美呀!强势安利!

 4 ) 有没有那么一朵玫瑰

【“性别研究”公选课作业,视角奇葩,语气攻击性略强,观者请见谅,莫与吾辈无知妇孺一般见识。】
  
  
  香港歌手谢安琪有一首歌,叫做《祝英台》。

  我原以为这又是陈词滥调地重复一遍梁祝的爱情故事,却不料词作者周博贤别出心裁地写了这样的歌词:“为什求活到精彩,须将女身卸下来,自我盖掩不自爱?会否等得见未来,女共男,均等竞赛?”

  古代的中国男女大防极严,女子至多读一读《女诫》,学一学三从四德,自不必指望如书生般摇头晃脑地诵经读史。科举从来都是男人的天下,女子哪怕碰一碰《诗经》,都好似冒天下之大不韪。

  
  
  在五十年代的美国,金发美女与家电器具的广告席卷了荧屏。

  时至今日,当时流传下来的颇具特色的广告画仍是被印在明信片上,销量仍是可观。从前我亦不曾想过,女人为何总要与琐碎的居家生活联系在一起?戎马倥偬属于男人,金榜题名亦属于男人。男人成了无定河边骨,女人仍旧凝妆上翠楼——好像自古以来,这些画面都是理所应当的:男人就应该洒热血打天下,女人则不得不日复一日地在春闺里消耗光阴。

  哪怕是在自由民主的美国,黑人不受歧视的宣言已喊得震天价响,女人的地位却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电影里最嚣张的女人Betty,看谁不顺眼就一篇社论让其陷入非议,自小听从母亲的教诲,学会了一套完美的假装的艺术。她可以光鲜美丽,她可以刻薄冷漠,她挽着丈夫的手臂,挺起胸膛捧着书本握着吸尘器,俨然一副母仪天下的风范。

  到了最后,她却选择与一个她母亲一直看不起的浪荡女孩一起租房,她选择了在当时的人看来十分之不完美的离婚,她对她无懈可击的母亲说:“做人不能只看表面。”

  对啊,蒙娜丽莎在微笑,可是谁知道她快乐么?作为欧洲中世纪的贵妇人,她不得不戴上一副喜怒不形于色的面具。微微一笑不过是礼仪,或许她前一晚刚刚用泪水沾湿了枕巾。

  又或者,她已经“幸福”到,连流泪的真实触感,也早已忘记了是什么滋味。

  
  
  女主角Katherine,不能不说是一位极端的女权主义者,虽然我个人很欣赏她,而且十分怀疑她与我同样都是狮子座。

  世上最难搞定的星座,就是狮子座的女人和处女座的男人。

  Katherine与《死亡诗社》的男主角Mr.Keating颇有相似之处,都是希望主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人生的名师,而他们最大的不同是,Keating并没有Katherine那样的攻击性。

  Keating是在学生耳边提醒他们“Seize the days”,而Katherine到底是女人,她会失望会流泪会情绪化,会因为Betty那充满挑衅的社论而在课堂上发飙,对学生说:我输了,你们赢了!

  其实教育真正的作用不在于课堂上硬塞的知识,而在于潜移默化的行为处事。所以尽管个性迥然相异,Keating和Katherine都收获了同样的结局:他们离开了学校,然后所有的学生——无论曾经关系亲近的抑或是对他们嗤之以鼻的,全都真心实意地来送别,而且永远都会记得这短暂却深刻的教诲。

  Oh,Captain,my captain。

  
  
  记得在大二的现代文学课上,周佩瑶老师曾经对我们说过:“在现代文学史上,几乎所有的女作家都活得比冰心洒脱,但没有一个人比她更幸福。因为在中国,你想要幸福,就必须学会妥协。”

  其实何止是在中国,哪怕以自由著称的美利坚英吉利,女人的地位何曾超越了男人?

  是的现在女人可以当国务卿可以进白宫,英国更是有至高无上的女王,可是先摒弃社会属性不论,大自然赋予女人的一切就远不及男人来得优厚。

  渡边淳一在他的《男人这东西》里面曾说:只有性成熟的女性才能感觉到性高潮,女人真正的性快感来自于和心爱的男人结合,而男人的肉体只能产生原始低等的快感,无论与其交合的是否是他心爱的女人。

  除此之外,用情更深的永远是女人,繁育后代的是女人,痛的是女人,伤的是女人。女人会因为曾打过胎而遭男人嫌弃,而男人,从来不会因为曾经制造过几个胚胎,而被谁看不起。女人很容易患上妇科疾病,甚至因此而早夭,而男人大可以堂而皇之地去嫖,只要注意卫生,丝毫不用担心染上什么意想不到的病症。

  更不消说东亚男人令人鄙夷的处女情结了。

  我现在作为一名二十岁的老处女,对非处男的处女情结还是无比的鄙夷,听身边朋友说的种种切身体验尚且觉得胆寒,也不知等哪天亲身体验了又会是怎样的光景,对男女之别的想法会不会与现在不同。

  我只知道,无论将来是否遇到值得的男人,我一定不会为了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忘记了自己。

  
  
  最后,回到妥协这个问题。

  电影女主角Katherine有些攻击性过强了,我觉得Jone放弃去耶鲁法学院、选择爱情与家庭,也并不是什么不可谅解的事。诚然,对于一个有梦想的人来说,这的确有些令人气馁,但倘若梦想与家庭好比红玫瑰与白玫瑰、好比山中高士晶莹雪与世外仙姝寂寞林,有得有失自然会意难平,可清楚知道自己更需要哪一方,不是比什么都可贵么?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照你的意愿去生活,她们的选择或许不够光明,但也不能称之为谬误。

  正如我也无比地鄙视那些挤破头考公务员的人,这些多多少少都是对于现实的妥协,都是在生活的惊涛骇浪中选择了随波逐流的弱者。但鄙夷归鄙夷,我不能去指责他们,更不能妄图去左右他们的人生。

  有的人选择做非同凡响的主角,有的人生来就只是做配角龙套的料。有的人可以把一条孤独的路走得精彩纷呈,有的人即便亲朋满室也盖不住内心的平庸和寂寞。

  当然我的用词也还是太尖酸刻薄了,只能说,我非常赞同Katherine的想法和做法,同时我也希望那些选择妥协的人能觅得现世的安稳——但那样的安稳,毕竟不是我所欣赏的。

  
  
  女作家亦舒如今过着她梦想中的生活——大房子,下午茶,闲写几笔文章,静下来就听听风的声音。许多人看了她的专访便要感叹,美中不足的就是,陪在她身边的并非大家当初所想的人。

  相比之下,她的侄媳妇周慧敏就截然不同。当年艳惊香港的玉女,与风流才子相恋多年,抵不住湿吻门和外界舆论的压力宣称了分手,但不到几天便又传出了婚讯,女方还称:“他犯得起这种错误。”

  周玉女大可以自豪地套用TVB经典台词:“幸福不是在乎别人怎么看,做人最重要是自己开心。”但在吾等观者眼里,她所选择的幸福,无疑是妥协的伴生物。建立在委屈之上的所谓幸福婚姻,宛若宝钗蒙了尘,当真还有它本身的滋味么?

  这位不老玉女,如今依旧美得无懈可击,想必她微笑起来,也不会比蒙娜丽莎逊色。

  所以,为什么男人事业有成加独身,就是令人趋之若鹜的钻石王老五?女人事业有成而独身,就是美中不足宝玉微瑕?

  为什么想要幸福,就一定要学会妥协?

  如果可以,在故事的结尾,我愿如Katherine般坐上一辆永不回头的车,朝昨天挥挥手,毅然奔向浪漫的欧洲,找寻自己心中的艺术。

  如果可以,我愿做那样一朵骄傲的带刺的玫瑰,永远不做妥协的纸屑。

 5 ) 《死亡诗社》V.S. 《蒙娜丽莎的微笑》

坦白说,《死亡诗社》与《蒙娜丽莎的微笑》还没有相似到可以把《蒙》称为“女版《死亡诗社》”的程度,但是,作为为数不多的探讨教育题材的影片,不把这两部片子在一起比较也是不可能的。这两部片子都是在课堂上看的,个人认为《蒙》当然是部不错的片子,但它带来的影响却难以与《死》相比。至少,我看了《死》之后锲而不舍地满世界去买它的DVD,看了《蒙》之后就没有这样的激情。

 先说《死亡诗社》,这部片子在北京“大学期间对自己影响最深远的影片”评选中荣获榜首。Robin Williams在片中扮演一位反对传统教育传统模式的基汀老师,鼓励学生撕去先贤的前言,抛弃权威的束缚,发展自己的兴趣,寻找自己内心的声音。他让学生们明白,获得开拓的视野与生活的激情要远比机械地从书本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当然,像大部分电影的套路一样,主人公遭到了保守人士的阻挠和压力。当渴望成为演员的尼尔发现自己无法放弃也无法实现梦想而自杀后,基汀老师被开除了。在他走之前,他欣慰的发现孩子们已经拥有了勇气,拥有了寻找自己声音的决心。

 整部片子节奏一直不温不火,基汀老师的形象有高大的近乎十全十美的嫌疑,漂亮的小男生们演得很好,不时在恰倒好处的时候响起的苏格兰风笛更是将气氛渲染的十足。轻轻巧巧地把观众引入导演下的套中,冷不防地感动起来。

 再说《蒙娜丽莎的微笑》,这两部片子剧情上的相似之处在于同样维护正统的校园,同样良好家庭出身的学生走同样被安排好的道路,同样另类的老师同样启迪学生走自己的道路。大嘴巴的Julia Roberts出演华生老师。从角色塑造上来说,华生并没有焕发出非同寻常的光芒,相比基汀老师的高大完美,华生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有些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保守的新英格兰,华生充满自信而又含蓄的勇敢,对于生活和爱的追求,都使得她有了一定的魅力,但那种电影想要表现的润物细无声的人物光彩,在她的身上还远远不够。

 有评论说《蒙》是一部女权主义的电影,其实不然,它探讨的该是女性的定位问题。它没有叫嚣着让女性从厨房走出来,而是通过主人公之口,温和地表达了女性完全可以家庭与事业并重的看法。虽然片中的学生琼放弃了耶鲁大学法律专业的就读机会而选择了家庭,但她表达的观点是很明确的。女权的含义是女性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自由选择的权利是最珍贵的,而非选择的内容。从这一点来说,《蒙》还是有些启发的意义的,但相比《死亡诗社》来说,《蒙》的现实意义显然无法达到成为指导观众思想的程度。

  除此之外,《蒙》还存在其他的不足。结构比较松散,叙事有些凌乱,在影片前半部分有很多场景似乎与情节没有很大的关系,给人的感觉就是莫名其妙。比如华生带着学生们看那幅巨大的什么也看不出的艺术品,每个学生似乎都沉醉其中,我纳闷了很长时间也无法明白这一段想说明什么问题。而台词的毫无新意也是该片的败笔。我是看原声的,片中有些台词很有点小聪明,比如华生和贝蒂针锋相对的部分,因为英语台词句式的工整,听上去很舒服。但很多本该成为点睛之笔的台词却流于平淡,成为浅薄而空洞的口号,无法让人感受到激情迸发的高潮。

 当然,《蒙》所营造出来的怀旧氛围还是很不错。韦斯利校园的优雅景致,轻柔流淌的音乐,还有女学生们鲜艳美丽的衣裙与精致的妆容,然而电影缺乏更深入的挖掘,这也使得影片的时代意义只变成了话旧音乐和服饰的一次浅层次的展览。

 6 ) 如何追求并获得一段真正值得珍惜的爱情人生?

昨天夜里,偶然的情境,让我想起来该看看那些搁置好久的电影了,于是,鬼使神差地,挑中了《蒙娜丽莎的微笑》(Mona Lisa Smile)。看完了,不知不觉想写点什么,因为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电影吗?是的。但也是一部关于人生的影片。在《蒙娜丽莎的微笑》的中,朱丽娅·罗伯茨饰演毕业于加州柏克莱大学、满怀自由改革理想的女子凯瑟琳·沃特森,1953年到知名卫斯理女子学院担任艺术史教授。为了鼓励女学生在传统社会价值的束缚中勇于追求人生目标,这位年轻的女老师面临了一连串挫折与挑战。其实不仅仅是鼓励学生,片中凯瑟琳·沃特森自身也在不断地摆脱束缚追求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标。看到这里,不由得让我想到我们自己,想到我们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到底该如何做一个自己,一个真正不枉此生的人。也许很难?但是那样的追求会让生活过的真正精彩啊!有人似乎说过我喜欢挑战,但是追求人生目标就是喜欢挑战吗?喜欢挑战自己的人,是不是挑战本身成为了目标呢?喜欢挑战只不过是一种心理,一种好胜心理,一种不算非常成熟的、不算非常健康的心理而已。追求人生目标,应该是追求冥冥中似乎本来就应该这样本来就应该那样的生活,不断尝试,不断尝试,也许有一天找到了,可不可以,能不能够停下来享受人生呢?认识不是永远也不能满足自己呢?会不会不断地冒出新的目标呢?不断地追求新的目标是否就是一种苦行僧似的生活呢?呵呵,其实,我们说他苦行僧,他自己未必觉得吧?为苦而苦,真的有这么傻?电影中的凯瑟琳·沃特森老师,深得学生的喜爱,最后她选择离开了女子学院的教席,车子缓缓开出学校的时候,一群学生骑着单车来送她,那场景让我印象深刻而感动!一部好片子,不但看了一个好故事,而且引发了观众自己的思考,就不简单了。但是罗伯茨的表演,略微让我失望,真正的老师,应该更有激情,更有思想,更有深刻的表达,但是影片中让我喜欢的场景并不多,或许因为她没有真的做过老师吧?!做你真正想做的任何事情,是影片的主旨,但是这够吗?凯瑟琳·沃特森能不能找到她真正喜欢的学校呢?是不是应该更理智地从事自己想做的事情呢?凯瑟琳·沃特森离开了女子学院,这部代表她失败,也不代表她成功了。她成功之处是把关于人生的追求植入了学生的心灵,但是如果我是她,我不会特别开心,毕竟我还需要一个职位来引导更多的孩子,我不能终日流浪任人摆布。凯瑟琳·沃特森的追求,是不是一个人的长征呢?我想这部电影引发的更多的是思考,而不是答案。
    影片中的凯瑟琳·沃特森为什么找了罗伯茨来主演呢?这个大嘴美人,使我想起来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凯瑟琳·沃特森九是一位不依赖男人的“前卫”女性。但是在影片中,她受到了不少优秀男士的追求。她的容貌估计也是赢得票房的一大因素。想想在现实生活中,众多的女性,往往要求男士百倍地疼爱她珍惜她,可是,凭什么呢?男人并不是离开女人就活不了的;女人同样不需要依赖男人而活着。男人和女人同居一个屋檐下,为了什么?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是起因是什么呢?电影里的爱情故事,往往是一个风度翩翩的男士对一个绝代佳人一见钟情,然后是一场轰轰烈烈或者温馨浪漫或者肝肠寸断的爱情长跑,有的跑到了皆大欢喜的终点,成了喜剧;有的则有缘无份,令人扼腕叹息。但是不管如何,一见钟情,女士的容貌是出众的,男士的才华或者财富是丰实的,这样的才子佳人深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赢得了武术的票房收入。然而现实生活中的青年男女,却难免不受这些主流媒体的影响,男士希望找到貌美如画的佳人;女士希望找个温柔体贴而且家底丰实的男人。然而,凭什么?凭自己的资本吗?那也只能是一种物理世界双方必须保持一定距离才能维持的吸引力而已。要想在平凡的生活中要求对方对你百般呵护千般支持万般顺从,需要两个人从长期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中找到各自欣赏的精神气质,只有精神气质的吸引,才能克服物理世界的过近或者过远的距离带来的引力变化,从而保持长久的张力,延绵不绝。尤其是现实中众多相貌并不出众的女士,家底并不丰厚的男人,大家都是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如何追求并获得一段真正值得珍惜的爱情人生?足够的交流和了解,足够的精神气质,是非常重要的内在因素。别光指望整容,有空,还是好好修理修理内在吧。别指望一见钟情,还是在生活中找一个你足够了解的人吧,在一切都靠不住的时候,熟人还是可靠一些,尤其是有机会共同成长一段时间的年轻人。
    以上是我对爱情的一些零碎的思考,每个人常常想想自己,想想自己到底能给对方带来什么呢?想想对方吸引自己的到底是什么?双方合适吗?想清楚了,别后悔!呵呵,不过,后悔也是可以的。影片中的凯瑟琳·沃特森就经常后悔。
    回到电影吧,据网上评论说以大学校园、师生互动关系为剧情主轴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被好莱坞媒体拿来与1989年罗宾·威廉斯主演的温馨教育片《死亡诗社》(又名《春风化雨》)相比,被喻为“女性版的死亡诗社”。呵呵,看来下一部电影就是他了。

 短评

一樣是春風化雨那樣的題材,但是偏著的主題是女權、女性自主的認識。現在的人可能很難想像,當時的女性,最大的人生目標是相夫教子,女老師教學生要有自己的判斷力,要有勇氣追求自己心裡想要的事物,不管過去、現在、未來 這種能力,始終是少數人擁有的,因為真的會被現實所限制而身不由己啊!

8分钟前
  • mingjoyce
  • 推荐

片中的大学生活挺精彩的,蛮好看的一部片子

9分钟前
  • 小雨沙沙地下
  • 推荐

蜘蛛女 蝙蝠女 谍影重重间谍女 还有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追爱女同一寝室

12分钟前
  • v蜂蜜
  • 还行

服装真的太美属于女性的微笑蒙娜丽莎的微笑

14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喜欢女性题材的电影,为了理想为了追求自身的价值,不被束缚,大胆的走吧。

17分钟前
  • 桃桃桃跑了
  • 推荐

“她在微笑,她快乐吗?”

19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力荐

“她在微笑吗?她快乐吗?”女性追求自由平等这个话题,一直都存在,很喜欢剧中的人物,很钦佩她们在做的事(我们连做的勇气不够)

21分钟前
  • 倩婧箐菁靓
  • 力荐

「Not every relationship is meant for marriage.」「My teacher, Katherine Watson, lived by her own definition, and would not compromise that. Not even for Wellesley. I dedicate this, my last editorial, to an extraordinary woman who lived by example and compelled us all to see the world through new eyes. By the time you read this, she'll be sailing to Europe, where I know she'll find new walls to break down and new ideas to replace them with. I've heard her called a quitter for leaving, an aimless wanderer. But not all who wander are aimless. Especially not those who seek truth beyond tradition; beyond definition; beyond the image. We'll never forget you.」

25分钟前
  • Q·ian·Sivan
  • 推荐

热血的励志故事

27分钟前
  • 可缓缓归矣
  • 推荐

片尾保守党的转变和中间党的坚守,一直证明了革命失败不是因为反对党多,而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人他们没有想法,不愿意改变,漠视改变。女性革命还在继续。当然片中50年代的服饰和音乐还是很有考究的,加一星给这两个方面。

28分钟前
  • 我是谁你又是谁
  • 推荐

我曾经多次设想过,如果女性都像女性,母亲都像母亲,我的生活甚至性格是不是都会完全不同?我的家人是不是也会完全不同?传统也许是社会最高效最低风险的运行方式,但开放和多元化虽会伴随曲折却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每个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因为社会给他们的标签和责任而被迫成为谁

32分钟前
  • Enlil
  • 力荐

“她在微笑吗?她快乐吗?”女性追求自由平等这个话题,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真正过时。女主真的好漂亮啊,非常喜欢!

33分钟前
  • ╯^╰
  • 推荐

不过的电影,细节赞

34分钟前
  • 苏晓晓
  • 推荐

和《死亡诗社》、《放牛班的春天》都是一个套路。因为此片,爱上了性向模糊抽烟姿势撩人的《断背山》小受的姐姐Maggie Gyllenhaal……You are so sexy......

35分钟前
  • 若汐
  • 推荐

总会有热情的人儿怀揣理想想去开拓着什么,路上会有阻碍,也会遇到志同道合或认可你的人,虽然现实不如想法完美,会磕磕绊绊,但收获的东西弥足珍贵。对女性的认可虽然说最终是要来自社会的普遍认可,但从女性自身来说,首先你需要认可你自己。

40分钟前
  • 不期而遇
  • 推荐

《死亡诗社》翻版

42分钟前
  • 海若
  • 推荐

虽然故事一般,但是女性情怀我喜欢

43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她们的出众美貌值得赞美,她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值得歌颂。励志又热血,女孩的潜力无穷呀。

44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女人要点事业还是好些

48分钟前
  • 我的天呐
  • 推荐

《蒙娜丽莎的微笑》在剧情设定来说,可以说是女性版本的《死亡诗社》。不过在深入挖掘下,比《死亡诗社》还是稍差些许。虽然如此,在探讨教育方面,两片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同样坚持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学生们打开了另一片天地!

53分钟前
  • Louis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