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生还者第一季

全9集

主演:佩德罗·帕斯卡,贝拉·拉姆齐,加布里埃尔·鲁纳,安娜·托芙,妮可·帕克,穆雷·巴特利特,尼克·奥弗曼,斯托姆·瑞德,梅尔·丹德里奇,杰弗里·皮尔斯,拉马尔·约翰逊,凯文·伍达德,格雷厄姆·格林,Elaine Miles,艾什莉·约翰逊,特罗伊·贝克,玛莉·格雷斯·贝克尔,凯文·萨特里,布拉德·利兰,布兰登·弗莱彻,卢蒂娜·卫斯理,泰勒·圣·皮埃尔,Connor Stanhope,索尼娅·玛丽亚·基里拉,杰夫·汉尼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最后生还者第一季 剧照 NO.1最后生还者第一季 剧照 NO.2最后生还者第一季 剧照 NO.3最后生还者第一季 剧照 NO.4最后生还者第一季 剧照 NO.5最后生还者第一季 剧照 NO.6最后生还者第一季 剧照 NO.13最后生还者第一季 剧照 NO.14最后生还者第一季 剧照 NO.15最后生还者第一季 剧照 NO.16最后生还者第一季 剧照 NO.17最后生还者第一季 剧照 NO.18最后生还者第一季 剧照 NO.19最后生还者第一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为什么说HBO剧版《最后生还者》可能打破“游戏改编影视必翻车”的诅咒

节选、编译自Alex Barasch所著的发表于纽约客的文章《Can a Video Game Be Prestige TV?》

编译者:L

游戏改编影视的翻车诅咒

很多游戏改编的影视作品失败的原因在于,过于优先考虑还原度而不考虑从一种媒介到另一种媒介的翻译过程中可能丢失的内容。很多改编影视里充斥着定位不清的角色,大众难以理解的游戏圈内部梗,大量无关剧情的世界观设定等。如何吸引原著粉与普通观众往往成为一大难题。

今年越来越多工作室和流媒体选择改编各种游戏IP大作,网飞的众多游戏改编影视就不多说了,派拉蒙+续订了《光环》,亚马逊预订了《战神》真人版影视剧,环球即将推出《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据称HBO已经花费了超过 1 亿美元投入制作此次《最后生还者》的真人剧,希望打破游戏改编真人版屡屡翻车的诅咒。很多人可能看了《最后生还者》第一集会以为这又是个老套的丧尸故事,然而,这部发售于2013 年的原作游戏其实更侧重于考察人性。(著名演员、编剧、制作人菲比·沃勒-布里奇(Phoebe Waller-Bridge)居然也是这部游戏的忠实粉丝!)

《最后生还者》的制作Neil Druckmann称:真正好的改编能够让那些重视剧情的一般观众意识到原来游戏里也有如此精彩的故事。

然而,《最后生还者》的影视剧改编之路实则坎坷。一开始在2014年,美国索尼影视娱乐旗下的Screen Gems电影公司决定制作电影版《最后生还者》,Neil Druckmann委婉地称,这家公司旨在制作“一种特殊类型的电影”。大家众所周知,Screen Gems曾经制作臭名昭著的《生化危机》系列的真人版。电影版《最后生还者》执行高层们总希望把电影做得更大、更性感。Neil Druckmann设想的是类似经典电影《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的风格,然而Screen Gems方想要制作类似《僵尸世界大战》(World War Z)的电影,双方想法大相径庭。Neil Druckmann也意识到把一部15小时流程的游戏压缩成一部两小时的电影很不现实。最后,Screen Gems放弃了这个项目。

与切尔诺贝利制作人Craig Mazin合作

Craig Mazin

负责PlayStation IP发展的执行官Carter Swan提起编剧Craig Mazin也称《最后生还者》改编成电影并不可行,Neil Druckmann决心主动约见这位曾制作过著名影视剧《切尔诺贝利》的Craig Mazin。

原来,早在《最后生还者》游戏刚发售时Craig Mazin就已经迷上了这部游戏,当时他就试图联系Neil Druckmann,不过Neil Druckmann没搭理他,因为他当时不知道Craig Mazin是谁。这次,二人终于约见成功,达成一致认为把《最后生还者》改变成电视剧应该可行。从此,二人从彼此的粉丝变成了合作人。

Craig Mazin提到《刺客信条》游戏时说,他之所以喜欢这部作品是因为它的玩法,但它的剧情本身其实令人费解。《刺客信条》系列拥有复杂的潜行机制以及丰富的历史背景。但是改编成电影版其实很难,也很难改得好。

Neil Druckmann认为目前来讲,只有儿童向的真人影视比较成功,例如2019年的《大侦探皮卡丘》。他提出游戏改编电影失败的原因很多在于没搞懂观众到底想在大荧幕上看什么,很多人误以为观众想看游玩过程。无数电影重蹈覆辙地在这一问题上栽跟头。比如2005年的《毁灭战士》(Doom)的电影版。《毁灭战士》(Doom)原作是一部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然而电影版为了突出这个射击游戏的特点,用了整整五分钟模拟展现主角第一视角的交战过程,观众只能看到画面下方主角的手和武器,最终效果糟糕,整个画面晕眩而乏味。对于游戏玩家来说身临其境的视角,而对于被动观看电影的观众而言难以接受。Craig Mazin也认为像《毁灭战士》(Doom)这样的游戏没有必要改编成电影。如果一味地只是拿着IP名字乱发挥,粉丝会大骂:“我真正想看的啥都没有。”而一般大众会疑惑:“啥是毁灭战士Doom?”

Craig Mazin和Neil Druckmann相信剧版《最后生还者》会不一样,期望这部作品能打破游戏改真人版必翻车的诅咒。

Neil Druckmann与《最后生还者》

Neil Druckmann本科时期主修犯罪学,他本以为自己以后会成为惊悚小说家。但是接触到计算机科学领域后他最终成为程序员入职于顽皮狗,他学习了剧本写作,制作游戏关卡,后来进入了设计组。Neil Druckmann相信游戏可以激发情感,而这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做到的。《神秘海域2》是第一部他与别人共同编写和设计的游戏,此作巩固了顽皮狗的声誉,工作室也因此有资金和能力同时开发两个项目。Neil Druckmann也就顺势向工作室提出他一直以来默默设想的项目:一部末世主题的作品。

Neil Druckmann最初看了一部关于冬虫夏草的自然纪录片,里面介绍了一种可以感染蚂蚁并劫持它们的大脑使其变成“僵尸蚂蚁”的真菌。受到启发,《最后生还者》也引入了类似的真菌,不过这种变异菌株对人也有同样的作用。故事着重描写乔尔与艾莉从一开始因利益关系而同行的陌生人逐渐变得情同父女。Neil Druckmann强调故事中乔尔对艾莉逐渐产生的情感联系其实跟玩家对艾莉产生的联系是同步的。约15小时的游戏时长给足了乔尔慢慢对艾莉情感转变的描绘空间,玩家和乔尔一样逐渐产生想要保护艾莉的想法,甚至愿意为她的一些不道德行为进行袒护。当乔尔失去行动能力时,玩家不仅会受到艾莉的帮助,游戏视角转换下使得玩家成为艾莉,以她敏捷、轻盈、但弱小的身躯来行动。

Neil Druckmann的女儿正是在《最后生还者》游戏开发期间出生的。刚成为父亲的他内心所产生的强烈情绪也帮助这部游戏深入探索一个重要问题: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能有多深?

2013年《最后生还者》发售,同时期游戏界基本都是开放世界角色扮演游戏,比如《上古卷轴》和《GTA》,玩家可以选择做他们感兴趣的任务,也可以选择要解决的人、要爱上的人、或是要解救的人。有些游戏还有分支剧情,玩家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影响剧情走向。但是无限的可能性是有代价的:主角往往被设定成无名小卒。《生化奇兵》制作人称当时高层敦促他改掉了原本复杂而模棱两可的结局,取而代之的是给玩家设置一个道德岔路,分别通向好结局和坏结局。Neil Druckmann也被高层要求做分支剧情,但是他拒绝了。他觉得,乔尔作为一个既能展现温柔一面又能表现可怕暴力的人,是不可能做某些抉择的。如果允许玩家插手做选择的话就会破坏乔尔这个角色的行动逻辑和人物塑造。

剧版《最后生还者》的制作过程

Craig Mazin 和 Neil Druckmann 在 2020 年初开始工作后,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他们改编过程中可以偏离原作发挥的程度能有多少。虽然有些对话直接从原本游戏照搬到了剧里,但Neil Druckmann也发现了一些可以发挥的空间,有些时候可以把视角从主角乔尔和艾莉抽离出来进行叙事。由于游戏依赖沉浸体验,所以这些不同的视角在游戏里是无法出现的,玩家只能通过别的消息或者环境线索来拼凑出其它地方所发生的事情。而电视剧则可以自由穿越不同地区与时间,甚至可以展现出灾难未降临前的世界和视角(参照第一集的电视采访)。不过,电视剧版主线剧情依旧会遵照原作的冒险结构,描绘主角从一个地区穿行到另一个地区,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新角色和他们的生活方式。剧版每一集会呈现一个独立的新世界,这种在游戏里也许司空见惯的结构在影视剧里也许会很新鲜独特。

游戏改编成影视也促成对于暴力的不同处理方式。Neil Druckmann一直想把游戏里的残酷暴力描绘得刺痛人心,而不是激起兴奋刺激感。在杀戮已成为惯例的游戏媒介里,玩家会习惯于角色的死亡。Mazin提到说,当你玩游戏的某一章节的时候,你攻击完别的角色,当你死后回到检查点,所有的角色都会又活过来,继续回到原来的地方。在游戏里,玩家会觉得这些角色只是障碍,而不是活生生的人,但是在影视剧里,角色间的对抗会更有分量。Mazin说:“看着一个人死去的感觉应该跟看像素人死去的感觉大不相同。”

游戏里乔尔近乎有超人般的体能,这是因为游戏游玩需要他能做出些超出常人的特技。但是Mazin告诉Druckmann,在剧里,乔尔需要变得更加真实。Druckmann回忆说他们还探讨乔尔的经历可能会给他身体造成哪些伤害。比如他会由于枪声影响而导致一边的耳朵听不清声音,当他站起来的时候他的膝盖会作痛。Druckmann希望剧里能展现一个普通中年人的样子。

合作过程中,Mazin外向善交际,Druckmann则更为内向。Druckmann说起很多好莱坞影视界的人对游戏嗤之以鼻,而Mazin则精通影视与游戏两种媒介领域。Mazin也很擅长与高管打交道并顺利解决分歧。

Mazin跟Druckmann一样也对于媒介转换上的进行过深入思考。很多之前的游戏作品本身其实就已经是电影化的作品,《光环》借鉴《异形》,《古墓丽影》是女版《夺宝奇兵》。把这些从电影转换转换而成的游戏再转换回电影后,就会像在谷歌翻译机器上不断转换翻译的结果那样,一次比一次更不成句子。另一方面,有些体验是无法在游戏之外的媒介中重现的。他认为开放世界游戏的主要乐趣在于玩家能构建出只属于自己的故事,或者甚至不需要任何故事。Mazin说他很喜欢在《上古卷轴5:天际》里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这种体验是无法在媒介转化中再现的。相反,《最后生还者》则是以故事为核心的。

《最后生还者》HBO高层曾在反馈中建议在乔尔的一段高潮枪战里加入更多的枪战戏—一些纯粹的躲避、射击、躲避、射击的镜头。虽然拍摄的时候他们确实也拍了足够的枪战戏,但他们考虑到太多无意义的枪战镜头会使整部剧变得俗气,最终决定删掉一些会更好,所以他们直言拒绝了HBO高层的建议。Mazin觉得,在这个场景下,乔尔的躲子弹能力是最无关紧要的内容。很多游戏改编影视经常犯的错误就是它们总想着要重现这些动作戏。游戏是游戏,影视是影视,媒介不同,所以处理方式也要不同。

尽管《最后生还者》着重于刻画人物关系,但它仍然是一个以废墟世界为背景的恐怖故事。对于改编,视觉效果至关重要。在开发早期,顽皮狗开发人员分享了他们在构建游戏世界时是如何深入研究细节的,从隔离区地图到虫草真菌感染进展的时间线都做了研究。在设定上,刚感染真菌的人类还会依旧保持人类的相貌,但随着菌丝体渗入大脑,感染者外貌会产生变化,真菌爆发最终破坏头骨,展现出一种奇怪而令人着迷的恐怖形态。 游戏中被绿植覆盖、杂草丛生的城市设定参考自《没有我们的世界》(The World Without Us),这本书融合了科学新闻和推理小说,探讨了如果人类消失,环境会如何演化的问题。为了剧版《最后生还者》能大限度地还原出同样的效果,HBO 为该剧提供的预算超过了《权力的游戏》前五季每一季的预算。

Alan Weisman的《没有我们的世界》(The World Without Us)

剧版《最后生还者》也会有些跟原作游戏不同的改编。比如Bill与Frank的那一集的内容会跟原作非常不一样,也许会让一些原作粉难以接受,不过在内部粗剪以及试映会议上,很多内部人员都为这一集落泪了。(我只能说,期待一下会改成什么样了。)

Neil Druckmann很看好这部改编剧的前景,他觉得很多改编没成功的原因在于要么是原作不够好,要么是在没明白原作内涵下改编。很多编剧凭直觉改编,修修补补导致更多地方需要改动,最终改太多偏离原作,失去了原作的灵魂。现在时代变了,越来越多的影视界专业人士也在成长过程中接触游戏。

另外要特别提到这部作品的配乐。十年前,Druckmann居然说服了奥斯卡得奖的作曲家古斯塔沃·桑托拉拉 (Gustavo Santaolalla) 为《最后生还者》制作配乐。

(更多细节可以看Alex Barasch的原文)

 2 ) 剧版美末可以看作是游戏的导演剪辑版

ep3,让所有玩家出乎意料的一集

游戏里的结局是这样的:

对应剧集里Bill和Frank在一起三年后那场争吵,主创简直太懂了,为Bill创造了一个平行世界的分歧点,然后疯狂给观众下蜜糖和刀子雨。本集从一个游戏中不可能去实现的视角,原创了Bill和Frank的故事,并通过最后的信件巧妙让故事回归到主线。值得一提的是,信中提到Tess让Joel几近崩溃,不仅补回了游戏里没能给到Tess的足够尊重,还让Joel对Ellie的情感变得更加真实。Joel的心里不该只有Ellie,每一个亲近的人都会在你的心中占据一个位置。得益于玩家在战斗中生存的游戏体验,游戏版两人的情感迅速升温,就像生化危机,烂俗的情感桥段也能让玩家接收。但是剧版没有这种条件,只能另外想办法。利用丰满配角的方式来间接影响Joel和Ellie是相当高明的做法,目前剧版Joel对Ellie还是没有太多感情,但他已经有了充分的理由去保护这个女孩,我愿意称本集为史上最强游戏改编,10/10

=====================================================================

说几个改编较大的部分

1.最初疫情是怎样爆发的?原作没有直接演绎,但是在阅读物中有一些暗示:

剧集版片头安排了一档聊天节目,给了观众科普和预言,真菌在气温升高后,感染的目标会扩大到人类。结合游戏和电视剧,可以推测剧版疫情是温室效应和食用真菌感染农产品引发的。 具体到种类,我认为面粉制品可能是主要传染物之一。

接下来是主角家的一系列人品操作:

但是萨拉例外,她拿了老奶奶家人的饼干。所以即使莎拉没被枪杀,之后也有几率感染,导致更大的悲剧。

2.原著莎拉与乔尔之间没有太多描写,生日送了块新表,当天稍晚灾难就爆发了。剧版插入了大段日常,莎拉拿乔尔的钱替他修表作为礼物,虽然从价值上说约等于没送,但是心意层面更深刻,也更真实,毕竟10来岁的小孩应该是买不起表的。莎拉向邻居借的电影在美末2里出现过,艾利说乔尔很爱看这部电影,我们现在知道,乔尔喜欢这部电影的真正原因了。基于上述铺垫,加上莎拉出色的演绎,序章结尾那幕悲剧重现了游戏带来的震撼。

3.邻居老太变异,咬人的特写镜头致敬生化危机,嘴里吐出细长触手是背景设定的重大改变,剧集里的真菌不再具备透过孢子在空气中传播的能力,个人理解从真实性上说,空气传播效率碾压传统丧尸片里的病毒,人类不太可能在这种环境下维持小型社会。

4.20年后,乔尔为了凑齐搜寻汤米所需要的物资以及贿赂fedra,连掏粪的活都抢着干,此处设定是剧版重大改编。原著乔尔靠走私活过得不错,有一定江湖地位,不需要担心吃住问题,但过得漫无目的,对一切都漠不关心。剧集版似乎将寻找汤米做成了主线剧情(imdb资料上显示汤米全9集都有出场)。我们知道,活着的意义是两作游戏的重要探讨主题,所以剧版这个改变对乔尔和艾利之间情感转变的信服度要求更加苛刻,不知道后面能否驾驭。

5.马琳在指挥中心训斥手下,并说出火萤到处撩fedra的真正目的。此处补完了马琳的领袖形象,补完了火萤组织的能力。原著火萤给人的感觉像无头苍蝇,东一枪西一炮,确实跟恐怖份子的行为差不多。游戏版马琳是突然负伤冒出来的,让乔尔互送艾利也显得很突兀,剧版安排火萤跟罗伯特火拼,只是给了几个满地尸体的镜头事情就变得可信多了

6.剧版尾声,乔尔把fedra队员殴打致死,此处结果与游戏版一致,但过程属于重大改编。游戏版在此处处理干脆利落,秒杀士兵后乔尔怒喷艾利隐瞒自己被蘑菇咬,剧版乔尔杀的是熟识士兵,杀之前用闪回揭露乔尔有丧女的ptsd,发作的时候甚至没有对艾利阳性的事实产生什么反应。ep1一直在克制暴力表现,直到这里才爆发,平日看似正常的乔尔,此刻令人生畏,同时也为后面的剧情打通了道德下限。

整体来看,剧版加入的新段落都很好的为角色提供了润色服务,补完了游戏缺失或是存在瑕疵的部分。从中能明显看出尼尔负责剧本的影子,他坚持认为有效信息是叙事节奏的核心,垃圾段落能省就省(比如罗伯特大战火萤的过程)。ep1出场的人物基本都立起来了,玩过游戏的人看剧能获得更丰满的人物补完,没玩过的观众也能被吊起胃口,能同时兼顾两边的游戏改编作品非常少,我认为这是个不小的成就。

 3 ) 亨利的三枪,打出了《最后生还者》又一座高峰

两周前刚写过《最后生还者》S1E3的文章,没想到两周后的E5又来了一记大招——我想我已经找到“不写每集分集剧评后的美剧码字模式”了,那便是看到哪集够炸、给我的触动多,就直接写哪集。

《最后生还者》E4和E5这两集堪萨斯城篇里,再次贡献了一对优秀的配角:亨利和山姆兄弟。

这两人和乔尔、艾莉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着诸多差异,两两碰撞下,为本集摩擦出了巨量的观赏性和层次感。

本文从E5开始讲述。堪萨斯城反抗军推翻对策局统治后,全城陷入了血债血偿的无序状态,抓捕叛徒亨利也成了反抗军的首要任务。

街头的恐怖和逃亡的境遇,加剧了兄弟俩内心的恐惧,亨利必须迫使自己坚强起来,因为年仅8岁的弟弟山姆只能依靠自己,而他也只剩下弟弟了。

听闻游戏原作中山姆是个普通男孩,剧集里把他改成了一个聋哑人,不得不说,这个改动十分巧妙,因为这更加突出了“生理残障的山姆不得不依靠亨利”的客观事实。

为了守护孱弱的弟弟,亨利会主动替他挡下所有不利的外界因素,担忧、自责乃至罪恶都只要自己背负就行了

在阁楼待了10天后,弹尽粮绝的亨利不得不准备离开,当山姆得知同伴艾德斯汀凶多吉少时,他主动抱了亨利。

这是亨利极少数没有(无法)隐瞒弟弟的坏消息,山姆出于害怕和同情的拥抱,也进一步反映出他对这个残酷的末世还缺乏心理准备,以及兄弟俩有多么相依为命。

偶遇“过江龙”乔尔和艾莉,是两兄弟逃出城的好机会,双方“友好”地坐下来交谈后,艾莉很快与山姆打成了一片。

两人虽然相差6岁(一个14岁一个8岁),但架不住这破世道里实在没有什么玩得来的同龄人,瞧艾莉的架势,明显是在和山姆“认姐弟”——玩伴对于小朋友来说太重要了,而且他们还缺乏成年人之间的那种防备。

第二天,亨利向乔尔交底了:我能指路,你能开路,我们一起合作才可以出城。

相比起他们说一句留两句的交谈,两个孩子很快就相熟欢笑了,面对此情此景,两个大人有着不同反应:亨利看到弟弟大笑,自己的喜悦也溢于言表,而心思沉重的乔尔仍旧愁眉不展。

实际上,四个人里面只有乔尔是始终保持紧绷的。

当然,这也为乔尔和艾莉之间越来越默契的傲娇增添了不少乐趣。

潜入地下通道后,他们发现了一个庇护所,这里曾经住过许多孩子,因而也像个幼儿园,艾莉和山姆立刻像进了桃园的猴子般到处作乐,分享漫画、击掌、踢球、对玩偶,玩得不亦乐乎。

两个孩子的雀跃和笑声进一步松弛了亨利的神经,也让疲惫的乔尔决定在此休息一阵,等待天黑后再上路。

在这种放松状态下,亨利开始对乔尔更大尺度地交心:之前说自己没杀过人并不准确,因为他自认为害死过人,还是一个自己曾十分尊敬的、愿意一生追随的好人,但为了治弟弟的白血病、从对策局那边拿到药,自己出卖了那个人。

那个人是堪萨斯城反抗军的领袖麦克,亨利为了“私情”,把其余所有信条都打破了、抛弃了。

亨利的言语和神情足以说明,他对自己的行为非常不齿,他非常明确地认定自己是个“做了坏事的坏人”。

亨利没有捏造理由,也没有粉饰所作所为替自己开脱,他拥有清晰的是非观,为了弟弟活命甘愿做个活在自责和痛苦里的坏人——换句话说,现在的他,生命里只剩下弟弟山姆了。

能够精准出卖反抗军领袖,说明亨利曾是反抗军里值得信任的亲信人员,这也解释了麦克的妹妹凯瑟琳成为新头目后,为何会对一个叛徒如此穷追不舍。

不难想象,麦克做反抗军首领时,风格和手段是偏温和的,恰恰是这种依靠个人魅力折服大家的好人被害死后,才激发出反抗军的凶性一举推翻了对策局,以凯瑟琳为首的“新反抗军”会怀念麦克的仁慈和温厚,却不会再走他的老路。

说到这里感觉有些可惜,其实凯瑟琳和麦克这对兄妹,完全可以在乔尔和艾莉、亨利和山姆的基础上再添一组对照关系,但由于篇幅没太展开,不然堪萨斯城的戏还会更好看

话虽如此,凯瑟琳在拦下亨利等人出城时的质询和反问,还是完成了她的基本使命:值得为他牺牲一切吗?亨利为弟弟牺牲了廉耻和信念,凯瑟琳为死去的哥哥也不顾整饬城防和重建秩序……他们本质上都一样。

后面大量“真菌人”神兵地降的动作戏就不多说了,也不是本文的重点……只提一个与主题相关的点:艾莉眼见亨利和山姆遇袭,不顾自己安危,拿着一把匕首就冲上去解围了。

艾莉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乔尔的远程支援,但不管有没有乔尔兜底,都无法否认,她已把山姆他们当成自己不能失去的亲人了。

四人脱险后,艾莉和山姆很快就和没事儿人一样看漫画了,乔尔告诉略有忧虑的亨利放宽心,两个孩子不会有事,他们反而比大人轻松:因为没人依赖你,你不用对别人负责,那是最难的部分。

乔尔说错了一半,艾莉其实已在对山姆两人负责了,但他说对的一半更关键——艾莉目前只是有了模糊的使命感,而根本没有体会到那份使命感的重量。

无论如何,双方有了过命的交情,乔尔接纳了亨利和山姆,同意让他们俩一起上路,而此时亨利想到的,则是“让山姆有个朋友挺好”。

全心全意为他人着想的确是个好品质,但过分执着却很容易走偏,亨利的心念不知不觉中已全部吊在了弟弟身上,都没怎么考虑过自己,更别提“失去弟弟”这种假想了。

另一边,两个孩子在进行最后的交谈,在提到各自的恐惧时,艾莉害怕自己孤身一人,山姆则害怕会失去自我——艾莉这才知道山姆被咬伤了。

山姆显然是长期以来被亨利保护得太好了,还没真正意识到被咬了会有什么后果,当然了,让一个8岁的孩子做出决断确实也很难…年长的艾莉同样是孩子心气,认为抹自己的血就能当“解药”了。

然而,“孩子气”往往也是最真挚和无畏的,一个敢吹,另一个敢信,两人就这样轻易瞒下了可能导致团灭的隐患(乔尔的论断+1)。

艾莉答应会和山姆一直保持清醒,这次,她主动拥抱了对方,此举既是艾莉渴望守护、安抚弟弟的勇气,亦是掩饰自己害怕失去弟弟的伪装。

可艾莉毕竟还是个孩子,她没法像乔尔那样通宵值夜,等天亮她在椅子上醒来时,山姆已经不是熟悉的山姆了……

接下去短短半分钟是整集的高潮,伴随着尖叫和嘈杂,两个成年人看到了尸变的山姆扑倒了艾莉,乔尔想立刻采取措施,却被亨利先一步夺了枪——

第一枪,亨利打在乔尔脚边,制止了他上前的行为。

出于保护弟弟的惯性,亨利不允许有任何不利于山姆的行为发生,这与乔尔想救下艾莉的意图是相悖的。

第二枪,亨利精准无误地击杀了死去的弟弟。

山姆已经死了,他正在以前所未见的姿态袭击还活着的艾莉,握有生杀大权的亨利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可随着山姆倒地、黑血蔓延,亨利渐渐回过些神,开始不停地质问“我做了什么?”……接着第三枪,亨利自尽。

我一度以为亨利是要亲自下手送葬弟弟,但随后一想不对,在那么短的时间里、那么突然的情况下,亨利根本没有任何思考的余地,他的夺枪、开枪全是下意识行为:第一枪源于守护至亲的偏激和爱惜,第二枪源于选择生者的人道和善良,第三枪则源于生命支柱瞬间倒塌的崩溃和绝望。

一根筋的人本就容易走极端,若是再给予猛烈、生硬的巨大刺激,发生任何事都不奇怪。

看着亨利举枪自尽,艾莉脸上一波三折,情不自禁地留下了惊恐、懊丧、剧痛的泪水(贝拉这一幕演得真好)。

艾莉原以为,她可以像乔尔护自己那样对山姆负责,结果她谁也护不住……她终于体会到“责任”是多么沉甸甸的东西了。

事后,乔尔和艾莉费力安葬了两兄弟,这次经历对艾莉的打击极大,沉默寡言的她留下了歉意后,扭头就上路了。

咱不妨把话说得极端一点:不管对于责任的决心有多大,不管贯彻责任的手段有多强,只有真正经历过失去,承受所有失约的痛苦和负罪感,才能彻底明白责任的重量。

四人组里只有乔尔是过来人,所以他一直不苟言笑,山姆没机会了解这一切,亨利没能抗过去……现在,轮到艾莉了。

已经见惯生死别离的乔尔本不该如此“多愁善感”,但这次不一样,他已经与艾莉这个小丫头产生了羁绊,他不忍心艾莉在此年纪就承受“责任之痛”,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守护失败呢?

艾莉的故作坚强和乔尔的徘徊不前形成了错位对比,他们俩的关系借此又实现了一次反哺和升级……只是代价,也着实不小。

逝者已矣,留给生者的路还很长,《最后生还者》又一次用精准而生动的故事向观众们证明了自己。

 4 ) “最后的我们”,“我们”是谁?

看剧的时候,我一直在想:The Last of Us(游戏在国内最初被直译为“最后的我们”)中的“我们”是谁?

故事讲到真菌侵袭世界后,和动植物相安无事,只会感染人类。那么,Us 就是我们人了。

剧集片头中从真菌的聚集里涌现的“Us”

Us 又不是随便一个人。男主角乔尔会同意那部影片的片名:人是“最危险的动物”。为了幸存下来,他一度成了冷漠蛮暴的劫掠者,把人当成携带物资的载体,干着非人格化的(impersonnel)勾当,但更多的时候也被联邦应急救灾署、火萤等等追捕,始终在作着我们和他们之分。

所以,Us 是哪几个人呢?

游戏和剧集都以乔尔的女儿的第一人称视角开场,然后,灾变突然爆发。正当初次上手的玩家和没玩过游戏的剧集观众以为父女就是那个 Us,将由此相依为命地踏上末世的征途,开始你我手牵手对抗“世界/人们”(me and you against the world)这一戏码的时候,乔尔的宝贝女儿却在短短序章的结尾,就阴阳两隔了。

玩家和观众都惊呆了:自己控制或者代入的第一个角色一般会被默认为是主角,可想不到一上来就死了。

20 年后,乔尔还是走不出丧女之痛,麻木不仁地把佚名小孩的尸体扔进了火里烧,姿势像极了看着女儿死在自己怀里时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但他的鼻腔里终日是死亡的气味,已经跟行尸走肉没什么差了。支撑着他这条命的,只剩下伴侣泰丝和断联的弟弟组成的这个 Us

游戏截图

不幸的是,弟弟还没找到,泰丝就遇难了。但她留下了“托孤”的遗嘱,托付他把小女孩艾莉这个“货物”“走私”到目的地。

好了,Us 不就是形影不离的乔尔和艾莉两大主角吗!你会说。

游戏第一部的海报

其实,每当他的亲人中有人(法语 on)死去,他的心中就有个地方枯萎了,最后再也受不起更多的人死去的打击。在哀莫大于心死的极端情况下,就像德勒兹所说的那样,

简直令人怀疑继续活着的是否为同一个人;在这个意义上,有些死人不会等待他们的身体变成尸体。 (《斯宾诺莎的实践哲学》,47 页)

因为斯宾诺莎说:

没有理由可以强迫我承认,只有当身体变成死尸时,它才是死的。而经验似乎告诉我们以相反的事实,有时一个人身体上会感受很大的变化,简直很难说他前后是同一个人。 (斯宾诺莎,《伦理学》第四部分命题三十九,附释,转引自《斯宾诺莎的实践哲学》,47 页注 2)。

德勒兹还引用布朗肖来区分了死亡的两种面向=死亡的两副面孔,一种是“我会死”,即生物物质上最终、常规的生命溃败=外延的外部死亡,另一种则是“人们会死”,即本体论上的死——生命嘀嗒嘀嗒在持续地死着(dying),因此死亡不是生命外的东西,而是在生命之中,我们也一直感受着死而生:

死亡在根本上是双重的。有种死亡以这一形式被陈述了出来:我会死。还有种死亡则以这一形式被陈述了出来:人们会死。...... “我会死”的那一死亡,是作为不可分的瞬间的那一死亡。这是会发生在我身上、将发生在我身上的死亡。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人化的死亡。而“人们会死”的那一死亡,则是与生命共延的(coextensive)死亡。一场总已开始、却没完没了的死亡。......“不是那个期限,而是无期限的东西”,没有期限的死亡。“不是自己的死亡,而是随便什么死亡”,......“在去死之中,人们会死,不停地死,没完没了地死”(中译见布朗肖,《文学空间》,页 155,顾嘉琛译,商务印书馆,2003),这个“人们”......是作为“人们”的我。那就是我,在“人们”的(送葬)行列中占据了我的位置。 (“福柯”研讨班第 20 课)

而正是因为

人们会死,这(才)形成了外面线。(同上引)

这就是为什么他明知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照管他人是冒着赔上老命的风险,但还是怎么也放不下她这根外面线,最终自愿背上了保护第二个闺女艾莉的重负。

聪明绝顶的艾莉一眼看穿了他:他老是那样,碰到责任时叽叽歪歪,待会又应承下来。

只有这样,他才真正活得下去,之前的死才有意义,像接力一样,把生命传下去,让下一个人好好活。

可是,Us 又何尝不是第 3 集的同性伴侣呢?

末世里,个人主义者比尔像神一样主宰着他那自足的小世界。

可没人能料到,当铁丝网前来了不速之客——弗兰克的时候,两人的共通(communication)竟然冲破了这个囚徒困境,使比尔放弃了自己“存在的连续性”,“出离了自我”(巴塔耶语),从而发现了另一个自我(alter ego)。

剧集截图

这份同性之爱僭越了比尔的“红脖子”身份。两个不连续的存在通过交媾而产生有逾越的连续时,肉体是最为充盈的,意味着以暴力到达“死亡”的瞬间。而这样一种色情(erotism),在巴塔耶看来,就意味着不连贯的中断,仿佛在对抗不连续的存在,但对存在的连续性又至关重要。

比尔想就这样维持两厢厮守的稳态,而不要外面的不稳定因素,因为他怕得要死——怕“你”的死,因为那意味着“我”的死,也就是“我们”的死。

然而,弗兰克却不顾比尔劝阻,要与乔尔互通有无(communication)。乔尔也提醒板着脸的比尔:“想活得长久,就必须和外界沟通贸易,帮人也是帮己。”

这一集结尾,空荡荡的窗台前,这对 Us 不再了,但“人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Us,也是第 5 集的黑人哥俩。

亨利不让外人动他那个尸变的弟弟,而只是用最后一丝理性来自己动手,然后立即自杀。

游戏截图

给自己的最后一枪,其实是“多余”补上的,因为弟弟一死,他就了无生意,不敢再希望一个未来了。失去了守护弟弟这一“正义”,他在自己眼中也只是个背叛领袖的“坏人”而已。

剧集截图

德老师这样解释他的这一企图:

据他(布朗肖)说,自杀使双重死亡、也就是“我”的死亡和“人们”的死亡重合了,而他解释了这何以是徒劳的尝试。……也就是说,为了转变这种永不停止、没完没了的死亡,为了转形它,为了使得与生命共延的死亡,成为一个不可分的瞬间:我杀死了自己。 “通过自杀,我想要在确定的一刻杀死自己,我就把死亡联系到了现在:说‘是’,就是现在,现在。但是,没什么会更显示出这种“我想要”的错觉和疯狂了,因为死亡从不在场,而在自杀中有个值得注意的意图,就是要废除作为死亡之谜的未来:在某种程度上,人们是想要杀死自己来使未来没有秘密,使未来变得清晰可读,使未来不再是不可解码的死亡那幽暗的保留地。由此,自杀不是迎接死亡的东西,而更是想要把死亡当未来去消除的东西,想要从这一未来的部分中夺走死亡,而这部分正是未来的本质......”(《文学空间》[L'Espace littéraire],巴黎:伽里玛出版社 [Gallimard],1955 年,第 104 页)

 5 ) 四大剧王厮杀,《最后生还者》最后生还了吗?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

《狂飙》完结四十天之后,《黑暗荣耀》第二季、《最后生还者》第一季、《重启人生》先后以狂飙姿态荣耀收官,剧集当中段段人生,最后都已被记住。

中韩日美这四大剧王,题材类型虽相去甚远,但是否能比较一个高下?
大概还是可以的,因为影视剧总存在某种得到通行认可的标准。

首先要说的是,这四部剧都是在本国特别擅长的类型剧和情节套路的基础上,成为集大成者。

中国近年口碑最佳的热剧,不乏《沉默的真相》《警察荣耀》这类以警察为主要呈现对象或事件推动关键的剧集,又有《山海情》《觉醒年代》《人世间》等作品传扬的主旋律,或者说,顺应家国情怀以及当下政策的群体共情。
扫黑既是背景又是主线的《狂飙》,糅合了这些剧的基本要点,吻合了中国语境下对正义叙述的提倡。
《狂飙》

《黑暗荣耀》再次聚焦校园暴力与复仇,这类故事韩国拍过不少,前阵子的《弱小英雄》就是一个典型。
校暴背后愈发明显的阶级差异,连带着具有倾轧性质的钱权势力,也成了韩国叙述中常见的背景,《黑暗荣耀》基本上共享了《小小姐们》《黑话律师》中弱者反杀强者的规定套路。
即便是在明枪暗箭的艰难复仇中,韩剧大浪漫爱情的传统也没有忽略,文东恩和周汝正的交往,契合了掺杂忠犬奶狗属性的姐弟恋流行模式,从《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到这部,从孙艺珍到宋慧乔,韩国美人的小荧屏恋爱经,跟我们这边小女孩搭配老大叔的恒久潮流正好相反。
《黑暗荣耀》

《最后生还者》当中,「熟男+萝莉」模式的历险也是推进得炉火纯青,这当然无关爱情,而更关涉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甚至在突破年龄界限过后,滋生得出肝胆相照的友情。
至于它根据游戏改编且一战封神的成绩,轻松弥补了去年《光环》《生化危机》等剧带来的巨大失落。顺应游戏、漫画等跨媒体转译的美剧成功案例,少不了在呈现末日光景时品评人性的丧尸题材,历经过《行尸走肉》《血族》《僵尸国度》等剧后,依然有《最后生还者》拓开的一片新领域。
而当我们赞叹《重启人生》在寻常故事里不断反套路,突破友情、亲情、重生、自嘲喜剧题材时,也无法忘却它所倚赖的原料,恰恰是我们对于海量同类日剧的经验和观感,一样的清透、温暖,然后在维系相似实质的同时,切换节奏、调转风格、拼贴类型,让剧集也有了「重启」印记。
《重启人生》

因此,在各自的战场上,四部剧都拿出了相对应的一级水准,像是老树新芽,忽而凑齐天时地利人和,然后怒放。
人和背靠的天时地利,应了一句「人生不幸诗人幸」。能有更长时间跟观众建立情感连接的剧集,选择并凸显了多样化的不幸人生,招惹限时感伤,但也没有一味哀叹,而是在以戏剧化乃至神化的方式,进行虚构反攻。
可以说,这四部剧,首先都关乎对遗憾乃至遗恨的修正。
最日常也最个人化的《重启人生》,人物全在东方伦理网格里。于是近藤麻美、宇野真里等角色,不得不因为人际羁绊而屡屡左右为难,与此同时,又因为她们本身的独立与善良,使得为了朋友、家人心甘情愿的抉择,带有近乎英雄主义却又拒绝宏大叙述的性质。
《重启人生》

有机会重启人生的角色,都在谨小慎微地规避蝴蝶效应,然后尽可能把事态往正向拨动,而很多时候,往往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人生不断重启,事件的排列组合也在重启,麻美一次次想要交织着友情、亲情、爱情的人生得到最优解,正是因为能够不留遗憾是难度过大的挑战,而她极尽努力后大功告成的心满意足,是大梦最好的诠释。
《黑暗荣耀》也是个体尝试斧正过往不公不义的故事。中学时期受尽霸凌的文东恩,精神世界彻底停留在十八岁,她必须不惜一切完成对施暴者的复仇,才能让自己跨过那个难以消受的冰封阶段,重新找到自己在人世间的位置。
《黑暗荣耀》

等到《狂飙》,牵涉的范畴上升到市。高启强的只手遮天,不仅破坏了他与安欣识于微时的情谊,而且冲击了共同抵御黑道势力的落魄豪情。
从安欣不无缅怀的修正过程可以看到,他想要高启强正法,也是想让曾经的热血与良知,能够从漆黑表皮下再度见光。而一个人、一座城的道德清洁,关乎把世道从大小崩坏中打捞出来的热望。
这热望到了《最后生还者》,则有最广袤也最荒凉的世界在铺展。灾变发生二十年后,文明社会不再,几方势力对峙盘桓,但在无尽的内耗中,没有任何一方能够绝对把持局面,遑论恢复秩序,而人就在野蛮的丛林法则里集体拖动社会奔向更大的野蛮。
《最后生还者》

艾莉作为病毒的免疫者,成为修正多年遗恨的关键,她带来了希望,但这希望却存在无处安放的荒谬。被现实毒打过的中年男人乔尔运送这件「货物」,在二人共同的挣扎求生中,也寄望了人类想要适应、抵抗乃至修补大环境造就的遗憾的一线期许。
这样的内在愿望,可以十分清晰地投影到外在现实。尤其这几年,全球加速陌生化,也很集聚地戏剧化,这些剧集都像是在探寻一个因为虚构所以可以畅想的答案。
答案不约而同地呈现为一种广义的「复仇」。
直截了当的复仇,被《黑暗荣耀》以明显的爽文格式谱写。不断叠加的施暴场面,跟观众相关经验的内在反应产生了共时效应,而对所有善恶果报的期望,剧集波折但爽快地予以全部回应,由此而来的爽感确实滔天。
《黑暗荣耀》

但是文东恩的复仇,哪怕站在观众角度也合情合理,放到电视剧的伦理中,还是要反复强调复仇伴随着要下地狱的心理建设。
文东恩设若按照计划,在大仇得报后自尽,无疑会让好评度急剧下降,所以结尾虽然刻意,但还是以施受互换的类似宗教救赎准则的桥段,把她从地狱边缘带回来,保住好感。
事实上,其他剧也有幽微的伦理诠释。《狂飙》显山露水的复仇是在反派高启强这边,可是安欣背靠指导组与公检法司,也施行了一场斗智斗勇的复仇。
《狂飙》

这里头带有他对高启强充满反差的恼恨,而这种语境中的高启强又超越了纯粹个人,成为腐败形象乃至腐败现象,于是复仇名正言顺地有了正向属性,除了恻隐,不背负任何所谓不正当的包袱。
处在人吃人的典型丧尸时代的《最后生还者》更进一步,公理与法理集体失效,杀戮成为常态,也成为复仇理由,而人对人的复仇,又在对外在环境的应激和对外来人口的敌意中,达成对当下世道的鞭尸,继而在集体堕落中形成恶性循环。
它减少暴力血腥的场面,腾出更多空间探索人走到当下的腐化过程,又从新希望的萌生中,琢磨自卫式甚或是主动式的复仇,如何给形如恶疾的现今刮骨疗毒,这就很耐人寻味。
《最后生还者》

哪怕是最为清新的《重启人生》,也不乏复仇设计,即通过对若干小人进行带有喜感的小幅度报复,修正了小恶对美好世间的伤害。
本质上,几部剧都是在以各自方式去复仇,完成对黑恶的肃清,表达对正道的渴慕。
最为重要的一个共同信息,是主动与积极。整体来看,这些剧不再要求人物一味哑忍,毕竟死守多少显得落伍的盲目宽恕,最终只会让观众比角色还积郁。察觉到这种共通趋势,显然能带来更强烈的情感发泄,而且很奇妙地,都是正面感知。
《黑暗荣耀》

也就是说,这些剧的爆发,与本国的集体心绪有关,也与这个时代全球人内心共通的心理症候契合。
一往无前地冲撞完毕,更多是要拾起摧毁重建的决心,比如《最后生还者》与《重启人生》,而能享用更多达成所愿的快乐,得看后者与《黑暗荣耀》。假如《最后生还者》可以不被游戏剧情左右,也该如此。
《最后生还者》

这时候再看至关紧要的情感价值,四部现象剧集都有过强烈的宣泄阶段,但是又有不同表现。一场马拉松,就有了快慢稳乱的差异。
《狂飙》是典型的高开低走。想当初,国内竟然合情合理地塑造出一个仿佛翻版了《绝命毒师》老白的高启强,无疑是国产电视剧划时代的突破。但可惜的是,到了第三段开始以仓促和奇怪的方式收尾,我们知道这当中存在着不可抗力,可总之会让这部剧的魅力在最后略显黯淡。
相反的是《重启人生》,起点本就不算低,尤其是依靠举重若轻的安藤樱,带出一部上流水准的作品,但当故事似乎只能平滑向前的时候,突然从第七集开始高歌猛进,牵引观众情绪冲上云霄。
《重启人生》

另外两部则是平稳中有小波动。《黑暗荣耀》偶有回落,但基本上能稳当爬升到观众饥渴的精神高峰。《最后生还者》则是因为穿插了过于突出的单集,比如第三、五、七、八等等,有了高位上锯齿形的上下摆动。
豆瓣最终评分的高低,非常吻合这些趋势变动,为什么最高分的《重启人生》能够一路上涨并且固守9.4,道理也在这。
因为收尾导致分数持续下滑,《狂飙》的终评分也略显逊色,这当然是非常大的遗憾。人们经常会说,国内观众对外剧宽容,尤其日韩。但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这两个邻近国家,恰恰成了我们对国产剧能如何大展拳脚的幻想,这一次通过它们,我们也能够想象,《狂飙》在理论上原本可以是多么犀利的作品。
《狂飙》

另一处高下之别,在对少数群体或说弱势群体的关怀上,北美的观念更迭确实走得更远,《最后生还者》在这方面就呈现出了更多体察与思考,而日韩也有所跟进。
譬如《最后生还者》的第三集,它以平常姿态与田园笔触勾画一对同性恋人十七年的末世恋情,又譬如第五集,告密的黑人以边缘身份遭遇「正道」追杀,又带出了许多大于道德的评判。而整部剧,对于形形色色女性的精彩刻画,对于并非没有道德瑕疵的男主的细腻描摹,都体现出一种更加清醒和通透的价值态度。
《最后生还者》

《黑暗荣耀》和《重启人生》都以女性视角为主,对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均有细致入微的洞察,并发出了有力的抗争声音。
从小孤军奋战而又势单力薄的文东恩,斗的是居高临下的权贵,是被无限扭曲方放大的人性之恶,是人世间彻头彻尾的不公,是人生难免的孤绝,于是会很希望她赢,赢得漂亮,赢得解气,赢得仿佛这是我们唯一能够赢的仗那样快乐与哀伤,反正哀伤已经不能再伤害什么。
自然也会渴望看似轻松愉快的麻美,能够顺利完成她对人对己的救赎,让所有沉重心绪,都能跟飞机躲过的宇宙垃圾一样,成为再也没有交集的外在,因为那垃圾,也像是社会加诸女性头上的天花板,或者美曰其名的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自在的舒展的女性形象,镜头内外,都有太强烈的需索。
《重启人生》

至于偏重男性双雄对垒的《狂飙》,的确没有为女性视角留下太大的空间。不过国产剧就是这样,即便是那些大女主剧,也较少能体现现代性别观念,很少从女性的角度发出明晰的维护与呐喊。当然,整体社会认知就是如此,电视剧只是对其做了如实反映。
《狂飙》引发了很多普通人的情绪波澜,觉得它为自己代言了,这是因为它以一种俭省的、模糊的集体笔触,去书写了金钱、拳头处在低位的人,如何被这发烧的外界焚毁,但这一切终究被淹没在宏大叙述中,为某种别的东西让路了。具体的人,在其中消失了。
所以2023年这四大剧王中,如果让我来投票选最佳,我还是更喜欢看得到「人」,也愿意带着善意、悲悯去展现「人」的《重启人生》和《最后生还者》,那里有更多隽永的余味,会可感可亲地渗入肌理,让我更长久地铭记。
《黑暗荣耀》

当然,也欣赏稍逊一筹的《黑暗荣耀2》,它竭力挣脱快餐模式,哪怕齿颊间仍剔除不尽味精的存在,可令人足够大快朵颐,足够酣畅淋漓,谁会不需要、不喜欢呢?

 6 ) 好看 | 《最后生还者》第三集刻画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基佬

美剧《最后生还者》第三集争议很大,我关注的好几个社交媒体都说第三集“封神”。

今天和直男面包讨论的时候,面包跟我说很多人怒打一颗星。

第三集的主体脱离Joel和Ellie的主线,讲了Bill和Frank的支线故事,而这个支线故事,是一对基佬的爱情故事。

我没玩过游戏,问了一个游戏的死忠粉,他跟我说游戏里没有这个基佬的爱情故事,但是游戏里明说了Bill是基佬,所以这一集整个是一个电视剧的扩充。

Murray Bartlett这个演员一出来,我就知道故事会往基佬走向发展了。Murray Bartlett是我最近比较喜欢的一个演员,因为演员本人出柜,所以基本上也只接基佬的角色了,他出名应该是从旧金山基佬剧《寻》开始,之后出演了《城市传说》,最近大热的《白莲花度假村》里第一季他演的也是一个基佬酒店经理——看得出他是很挑剧本的,演的形象也都是符合他本人的神色的。

Bill这个角色一出来,大胡子,壮汉,住在乡下,家里一堆武器,这种设定,我们都会认为是个共和党,极端分子,为了自己那一点领地会提枪上马的那种,极其粗俗。他说他自己是“幸存主义者”。

当然,他自己开卡车,弄了发电机,打造了一个小的桃花源,设置各种机关关卡组织僵尸入侵,这种人物设定无疑和我们脑海中的“基佬”完全挂不上钩。

然后Frank出现了。

Frank懂美食,懂得生活情趣,和Bill一起生活之后要求把街区那个服装店也搭理好;懂人际关系,就是他利用电台联系到了Joel和Tess然后请他们来家里吃饭;之后还种草莓——他很像我们印象中的基佬,花枝招展的。

Bill第一次见到Frank的时候给他做了一顿晚餐,他说红酒搭配兔子肉,最好的搭配,然后Frank称赞他很懂美食,Bill说:

I know I don’t seem like the type. “我知道我看起来不像那种懂吃喝的人”。

Frank打断了他,坚定的说:

No, you do. “不,你看起来很像。”

这里有点调情的意思了。

从长相上说,Bill和Frank太过“男子气概”,也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基佬,我们觉得基佬们应该是这样的:

菊外人看到这种基佬应该觉得很震惊。

但是让我来告诉你,Frank这种长相和身材的基佬,被称为“daddy”,位于基佬圈的食物链顶端,是基佬的主流审美。

Bill这种有点肉壮的长相身材,大抵是“bear(熊族)”,基本上也是基佬主流审美的中上游。

关于基佬审美的鄙视链之后再详细说,这里主要讲菊外人(大众)的误解。很多人看到第三集中为什么会有两个粗野人的基情描述,觉得很不可思议,觉得Bill和Frank这种玩武器大胡子的人怎么可能有基情,觉得这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基佬,于是怒打一分。

很早之前,罗琳在承认邓校长是基佬之后,有一大票人很生气。有个粉丝说:可是我完全看不出来邓教授是基佬啊。罗琳回复:“也许是因为基佬们看起来就……跟我们一样?”

所以,不要觉得Bill和Frank粗俗得“完全不像基佬啊”。因为,我们所有人,不管是精致的还是粗俗的,绣花的还是踢球的,玩芭比的还是玩坦克的,都有可能是基佬啊。

其实我个人是蛮喜欢第三集的,看到很多人怒打一星,我也是很生气呀。

我问面包:是不是因为玩游戏的都是傻叉直男,都恐同,所以才打一分的呀。

面包跟我说:得出这个结论也是有点简单粗暴。因为玩游戏的人很多,也有很多基佬玩游戏,不一定都是恐同来给你打一分。

我突然意识到我犯的这个错误,跟这篇文中开始讲的事情是一回事儿了:stereotype,刻板印象。

在性别议题上,现在我们主要要去消除的一个障碍就是刻板印象。

玩游戏的人不都是恐同的直男。

基佬们不一定都是精致化妆的娘炮。

拉拉们不一定都是用牙齿开酒瓶的机车女。

男性不一定都要喜欢枪炮和坦克,也可以喜欢芭比娃娃。

女性不一定都要喜欢粉色和公主,也可以喜欢骑马射箭。

再回到第三集这个故事线上,看到Bill拿着枪质问Frank你从哪里来之类的——

我说:“这肯定是个基佬爱情故事啊。”

P先生:“为什么?”

我:“怎么可能有女的可以从巴尔的摩走到波士顿?只有男的体力才能走这么远吧?”

非常女权的P先生翻了个我个大白眼。

☆☆☆

叫你好看

求求你们别再说“尊重但没必要大肆宣传”这种话了

时装和美食是否能成为伟大艺术

IsHannahanangel?

黑色皮肤的小美人鱼到底有问题吗?问题在哪?

来谈一下“性乱”和“洁身自好”

《绯闻女孩》+简奥斯汀

心向快乐

趁着《心灵奇旅》还在上映,就推荐皮克斯的另一部作品吧

弦子、拉姆,和前程似锦的年轻女孩们

真正在巴黎的人,才不会觉得《EmilyinParis》好看

神偷卡门

女性到底能不能当全职太太?看看职场女性圣经《傲骨贤妻》是如何解释的

在美国哪里可以看到《花样年华》?

资本主义工作方式和职业环境更优越?

《傲骨贤妻》里,Alicia有一万刀的办公室装修津贴

推荐个做冥想的小视频

《汉密尔顿》,美国精神形神合一

这一期《纽约客》太牛了

你为什么要看《傲骨贤妻》?

找一个《糖心爹地》,但是他不是太甜

 短评

有些开口闭口就是颜值,种族的人,任何艺术作品都不适合你们。

7分钟前
  • NirvanaD
  • 力荐

懂不懂看完三体首播再来看美国末日的颅内高潮啊?

8分钟前
  • LoveKristen
  • 力荐

OP有龙之家族味,镜头语言切尔诺贝利味,总而言之就是HBO味。第三集这两颗暖阳下的草莓,有什么理由不给五星呢?

10分钟前
  • 琼岛搓澡师
  • 力荐

这才是好的改编,既符合原作还补充了内容,而且还照顾新观众,HBO出品,场景还原度很高。对比同期剧版《三体》,这个质感和友好度高多了。

11分钟前
  • HatcherZ
  • 推荐

生还者不就是行尸走肉的设定么,活的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不就是最后生还者要讲的么??中间夹杂的清一色全是废话,干嘛再看个《行尸走肉》的游戏番外?

14分钟前
  • 张咏轩Wayne®
  • 很差

怎么这么倒霉,底下那么多只播了一集就假装放出全集的那些滞胀评论?

16分钟前
  • AlinJohn
  • 力荐

真好看,不愧是HBO要是三体让hbo拍就好了

18分钟前
  • 豆友197921394
  • 力荐

制作很精良,艾莉选角很失败

20分钟前
  • Eureka
  • 推荐

好消息:最后生还者上PC了! 坏消息:是电视剧

21分钟前
  • 邓布利多ovo
  • 力荐

第三集简直人性之光,冲这一集我愿意给10分,所有的层面不管是意识形态还是传达的信息和拍摄制作都达到了最高高度。HBO真不愧是你,把一个末日生存类的游戏可以改编的如此之高大上,侧面也说明了Joel和tess共同生活的20年一定也同样美好。

26分钟前
  • Jane doe
  • 力荐

没玩过游戏,单看第一集,没有让人想爆五星的冲动

30分钟前
  • 进击的举人
  • 还行

如果有一天,真菌或病毒占领了世界,那我们也算是将地球还给了它真正的主人…

35分钟前
  • 大罗
  • 力荐

如果不变性的艾伦佩姬回到演朱诺的年纪来演艾莉就完美了。

38分钟前
  • BiteTheDust
  • 力荐

没让《最后生还者》老玩家失望,剧情还原挺到位,有一点想要吐槽的就是乔尔的女儿怎么是个黑皮?四星给剧情,真可惜这部剧也没逃脱政治正确

41分钟前
  • 马丁杰弗森
  • 推荐

演员形象还是无法接受,改的感觉与行尸走肉无异,游戏还是最好

46分钟前
  • 长庭
  • 还行

第三集是我近期看过最浪漫的东西。谁会不想和爱人在无人的衰败城市谈一辈子恋爱,不顾世间末日般的动荡在烛光下举杯共饮毒酒,最后依偎在彼此怀中微笑长眠呢。

49分钟前
  • Effierd
  • 力荐

bill弹钢琴那里,我还以为frank要把他敲死,然后独占资源。。。

51分钟前
  • Jingjing
  • 推荐

完全尊重游戏本身,对剧情的细节改动无伤大雅。看得出来为了照顾不熟悉游戏的普通观众也尽力了,虽然选角确实不是我喜欢的,佩德罗演乔尔还不错,熊岛莱安娜演艾莉就真的不太行了毕竟我心里的那个人是变性前的艾略特佩吉。情感细腻在宏大命题下有人性思考照着拍没问题的。还有说sara是黑人打一星的我服,人演员只是一半黑人血统,换着想想佩德罗的肤色给你一个金发白皮女儿你觉得合理?后排占座高尔夫2骂或不骂都是玩家自由,既然自己也承认两极分化把让别人不操心得劲儿多用在自己身上,别动不动跟你意见不同就小鬼的可笑姿态哈哈哈哈。佩德罗马上还有曼达佬第三季!

52分钟前
  • Lexlo
  • 推荐

网飞苹果亚马逊hulu以后都自觉点,把大ip让给hbo来拍哈

54分钟前
  • momo
  • 力荐

这片子最大的价值,大概是证明了脱离了游戏这个载体它的故事有多平庸?

58分钟前
  • 薄明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