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

HD中字版

主演:汉娜·许古拉,克劳斯·洛维奇,伊凡·德斯尼,吉塞拉·乌尔伦,伊丽莎白·特里斯纳,高夫莱德·约翰,哈克·波姆,克劳斯·霍尔姆,古特·拉姆普雷切特,莉萝·潘蓓,福尔克·施彭勒,伊索尔德·巴尔特,君特·考夫曼,迈克尔·包豪斯,芭芭拉·包姆 ,彼得·贝尔林,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Bruce Low,Karl-Heinz von Hassel,Kristine de Loup,Hannes Kaetner,Rolf Bührmann,Norbert Scherer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德语年份:197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 剧照 NO.1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 剧照 NO.2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 剧照 NO.3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 剧照 NO.4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 剧照 NO.5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 剧照 NO.6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 剧照 NO.13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 剧照 NO.14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 剧照 NO.15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 剧照 NO.16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 剧照 NO.17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 剧照 NO.18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 剧照 NO.19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德国人玛丽娅(汉娜·许古拉 Hanna Schygulla饰)和赫尔曼(克劳斯·洛维斯奇Klaus Löwitsch饰)的婚姻在乱世中注定了动荡飘摇。在赫尔曼上战场之后,玛丽娅等候丈夫回来的心从焦急变为绝望,德国战败,赫尔曼大概也在前线牺牲了,玛丽娅只好嫁给了一个黑人军官比尔(格雷戈·伊格斯Greg Eagles饰)。然而,在玛丽娅的心中,赫尔曼永远是无法抹去的至爱。  奇迹发生了,赫尔曼竟是没死,他的回来引发了和比尔之间的决斗。慌乱中玛丽娅举起凶器,杀死了比尔。这项谋杀罪赫尔曼自愿顶了下来,赫尔曼的入狱,令玛丽娅再一次陷入了无尽的等待。  富商奥斯瓦尔德(伊凡·德斯尼 Ivan Desny饰)对玛丽娅照顾有加。她不仅拥有了自己的事业,还因为和奥斯瓦尔德一起而得到了安定的生活。尽管如此,狱中的赫尔曼始终让她牵挂,玛丽娅和奥斯瓦尔德之间达成了一项协议……青春集结号决战猩球1973梦醒10分未解之谜第一季信标五卢比恩仇录黑暗之夜玄帝传说天眸之爱 (2018)班迪舒班迪斯第一季无敌吹牛系统最后的子弹阴错阳差我会击倒你完美情人雏鸟2心动全为你永不放弃通灵公主让我过过瘾遗落家庭一射千金9号秘事 第一季白猫Project ZERO CHRONICLE偷桃贼黑帆第四季黑豹国语陨落遇见恶魔太空的见证XX+XY好莱坞家庭生活1971准点出击凝香劫某科学的超电磁炮OVA:炎炎酷日下做摄影模特也不轻松啊红男绿女追月我有999种异能动态漫画少年魔法师第三季生人回避4七月十四丑闻 第五季豪门恩怨和离王妃惹不起

 长篇影评

 1 ) 行动的释放与受阻

带着一种对过去、现在黯然神伤而非欢兴鼓舞的态度,法斯宾德制作了《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他把所有关于政治、社会和情感的幻想都移植到了玛丽娅身上,这个角色前所未有的被赋予了最大化的行动性。

在一次采访中,记者让法斯宾德在民主派、暴君、基督徒、无政府主义者、自由派和保守主义的自我归类中选择,法斯宾德毫不迟疑地选择做一位浪漫的无政府主义者,他醉心于把自己对社会的个人期待都投射到银幕上。其最为人熟知的女性三部曲《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萝拉》《维洛妮卡•佛丝的欲望》皆是从女性角色的历史经验出发,对战后五十年代西德的政治、社会的历史反思。追溯到1965年的第一部短片《城市流浪者》,法斯宾德的电影主题始终聚焦于在生存体制内被压制、被利用以及被剥削的个人情感。“我所生存的国家是一个我根本就否定其结构的国家,我们这一代从学校和家里所得知的德国历史少之又少,于是你自然而然会想去探究。”带着一种对过去、现在黯然神伤而非欢兴鼓舞的态度,法斯宾德制作了《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

从空间上来说,法斯宾德的电影创作实践一直是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早期以《外籍工人》为代表的极简主义作品非常谨慎地对待运动影像的意义,人物往往以一种静止的消极抵抗状态对抗摄影机的运动,摄影机的移动空间并不能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角色与摄影机处于一种彼此逃逸的状态。其后在《恐惧吞噬灵魂》为代表的情节剧以及《中国轮盘》类型的完全放肆的摄影机运作里,摄影机对于空间的把握趋向一种命定的寓言,角色在空间里陷入僵滞,摄影机却疯狂地穿梭、围绕他们进行毫无怜惜地预知和判定。而从《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开始,空间的辩证张力得到了平衡的延展,角色和摄影机的两套运动能各自决定着对方的可能性,摄影机和角色运动的方式都是同样风格化的。

法斯宾德曾评价战后德国人的的生存状态:人们只遵循着外在轨迹走,而并未真正活在时代里,又或者他们用行动在度日,但并未用心智和心思去体验生活。然而,《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里的玛丽娅却完全以一种现实落后于他的意识的姿态行动,“现在风气很差,但是很适合我,没有什么可以影响我”,她在战火中与丈夫完成了结婚登记,又在战后协同德国经济的发展完成物质上的满足,她比男人更灵活,她企图用心智活在这个时代,并将自己的期待与之相磨合。男性在这个社会比女性在角色的扮演上更不自主。女性固然有她们的角色,但若要打破角色定位或脱离轨道可容易得多。倘若是男性,则立刻被冠上逃兵之类的罪行。所以,法斯宾德把所有关于政治、社会和情感的幻想都移植到了玛丽娅身上,这个角色前所未有的被赋予了最大化的行动性。

在玛丽娅协助奥斯华与美国商人洽谈生意的场面调度里,角色的动能与摄影机的势能形成了一次精致的舞蹈。整个洽谈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个完整饱和的长镜头,玛丽娅以翻译的身份介入男人之间的交易,镜头运动以及空间重心都参考美国商人,他即代表着商谈的权力中心。美国商人从左侧入画,又从右侧出画,奥斯华、辛基博格以及玛丽娅虽然都会在银幕空间内展开横向的运动,却都不具备主导性。当洽谈进入后半部分时,整个银幕空间发生了完全的反转,玛丽娅不再只是个翻译,她开始成为画框的中心和镜头的焦点,她主动走到美国商人面前,转头打断奥斯华的对话,并由此促成了该场景第一次的剪辑切换,切换的出现当然不是因为法斯宾德缺少移动车轨和想象力,而是一次蓄力的爆发。法斯宾德用玛丽娅的特写剪辑对其进行“行动力”的标榜,之前饱和、焦灼的长镜头段落必须也只能靠玛丽娅来进行释放。玛丽娅“行动性”的释放还表现在各种物质材料的特写上,面对战中以及战后的物资匮乏,玛丽娅通过不断的交易完成价值的转移,用美国大兵的骆驼牌香烟换取母亲的胸针,再用母亲的胸针交换礼服与酒水,最后用床上习得的英语换取了奥斯华的青睐。镜头冷峻地为每一次交易的对象给出特写,用静态的势能接洽每一次玛丽娅发出的动能,任何中介都可以让玛丽娅从白手起家到羽翼丰满。角色与摄影机的关系始终保持一种无限的张力,运动影像和静态影像成为了一种辩证的互动关系。

当然,玛丽娅异乎寻常的独立性与行动释放并不能冲破爱情的罗网。她在丈夫入狱期间证明了自己卓越的谋生能力,她事实上是非常自由。而当奥斯华去世,丈夫与她复合时,她才发现,原来在过去不自觉的情况下,她一直都是一颗在男性世界中任人摆弄的棋子。这两个男人在她背后达成一项协议:在奥斯华有生之年贺曼不能出现在玛丽娅面前,因此他可获得奥斯华一半的财富。玛丽娅在事业面前无往不利,但她却错估了自己对钟爱男人的依赖程度。在法斯宾德的电影里,爱情只有在它不得成全时才发挥作用。有趣的是,在另一角度,玛丽娅行动受阻的表现形式亦和行动释放一样,是通过众多特写完成的。玛丽娅两次听闻丈夫的消息,都出现了支离破碎的特写镜头。第一次是听说丈夫已在战场上死亡,她的手一动不动的放在水龙头流水之下,巨大的悲痛在断续的流水下更显无常与无力,镜头随即切换到一个极度压抑的群像上,画框里一家四口被堵塞安排在一条对角线上,玛丽娅之前的行动释放瞬间崩塌,空间得不到舒缓,必然导致行动的僵滞与受阻。第二次是玛丽娅最终得知贺曼和奥斯华背后的交易,在一个极端的特写镜头里,依旧是流水切割手腕的悲痛,收音机播放着联邦德国世界杯获胜的消息,广播员高呼:“都结束了!结束了!结束了!德国是世界冠军!”视听语言上的反差和挫败感完成了行动受阻的最后一击,玛丽娅并不能从理想所依赖的社会形势那获得她完全期待的自主和行动性,她意识到自己为了生存和爱情,已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2 ) Die Ehe der Maria Braun

德国人玛丽娅(汉娜·许古拉 Hanna Schygulla饰)和赫尔曼(克劳斯·洛维斯奇Klaus Löwitsch饰)的婚姻在乱世中注定了动荡飘摇。在赫尔曼上战场之后,玛丽娅等候丈夫回来的心从焦急变为绝望,德国战败,赫尔曼大概也在前线牺牲了,玛丽娅只好嫁给了一个黑人军官比尔(格雷戈·伊格斯Greg Eagles饰)。然而,在玛丽娅的心中,赫尔曼永远是无法抹去的至爱。
奇迹发生了,赫尔曼竟是没死,他的回来引发了和比尔之间的决斗。慌乱中玛丽娅举起凶器,杀死了比尔。这项谋杀罪赫尔曼自愿顶了下来,赫尔曼的入狱,令玛丽娅再一次陷入了无尽的等待。
富商奥斯瓦尔德(伊凡·德斯尼 Ivan Desny饰)对玛丽娅照顾有加。她不仅拥有了自己的事业,还因为和奥斯瓦尔德一起而得到了安定的生活。尽管如此,狱中的赫尔曼始终让她牵挂,玛丽娅和奥斯瓦尔德之间达成了一项协议……

 3 ) 意识到真相的我选择原地爆炸

《Die Ehe der Maria Braun》

喜欢与爱有别,以幻灭作结。

玛丽娅不是一个好妻子,是德国战后悲惨女人的缩影。她这辈子,只爱了一个人——和赫尔曼的新婚,方始便终;期间喜欢上了另外两人——和比尔的意合,敲响丧钟;和奥斯瓦尔德的交易,收获颇丰。她以为自己嫁给了对的人,再多的苦涩和磨难都可以忍,再多的时间和委屈都可以等,因为在精神上,她所坚守的爱情让她无坚不摧;可是战争带来经济上的摧毁,暴露了人性上的凶险,她没有工作能力却还有爱情等着她保养,出卖肉体换取精神的净土、灵魂的完整,她卖弄风骚一步步陷入悲剧,温水煮蛙的复苏都是假象,而追求她的男人们看似臣服于她,都握着权藏着枪,被玩弄于股掌的只有这个不自知的女人。直至他们都死了,丈夫回到身边,才意识到自己心念许久的婚姻和爱情早已瓦解,昏晕和哀戚瞬间袭来,波澜不惊地点根烟,或许玛丽娅可以在别墅下富足地继续爱这个“赫尔曼”,但此时的活着愈看愈显壮烈,似乎死亡才是那个正解,断了呼吸却一身轻松。

火花不像玫瑰花那样会枯萎,修复伤心没有原地爆炸那样美。

 4 ) Ehe

战火纷飞中Maria签字结婚,马上丈夫上战场,结果没有回来,她痴心等了多年。虽然其他寡妇跟她说着爱满足就行,不必死守一个,可她还是等着。母亲也惦记着爷爷,为老爷爷做衣服,交易,是她父亲的替代。她不得不找医生老朋友要健康证,去美国兵酒馆跳舞谋生,和黑人兵Bill相识,此时友Betti的夫竟然回来了,他说Hermann死了,心碎的她和Bill很快在一起,还要生孩子,很快乐,而医生听了很震惊。没想到此时丈夫回来了,Bill要和他打架,她当然拿酒瓶杀了Bill,她始终爱着Hermann。他为她顶下罪名,她找医生打掉孩子,为了赚钱迎接他出来,结识了法国老板Oswald,他深爱着她,她聪明能干又漂亮,比会计辛基博格对公司贡献还大,她也成为Oswald情妇,钱很多,可以睡,但明确拒绝其追求,只爱丈夫。相比之下Willy却和Betti越来越不和,两人都找Maria倾诉,可他们有着Maria想要的爱情却不珍惜。而母亲竟然也重新有了爱人,只有Maria孤独。她托人尽早搞丈夫出狱,钱不是问题,结果出狱前丈夫与渴望在死前得到陪伴的Oswald达成协议,离开妻子一年多,以股份为代价,然后不辞而别。Oswald虽然得不到爱,却自知病入膏肓,把遗产一半留给她,一半给她丈夫,他对她这样痴迷爱着的人很敬佩,然后死去。丈夫不辞而别让她很失控,钱也没用,独自每月收到丈夫寄来的玫瑰。终于丈夫回来了,她高兴无比,还接受了Oswald的遗产,结果得知丈夫离开她的原因她也头晕了,丈夫似乎和她一样平等了,可是他却没有像她一样疯狂的爱。结果在西德赢得世界杯的时候,她却因为忘记关煤气,和丈夫抽个烟炸死了。非常悲剧,她等了丈夫多年,结果在失望改嫁的时候丈夫回来了,让一切变得尴尬,却又进监狱不能在一起,她成为老板情妇只为丈夫,可丈夫无法接受这一切走了,她崩溃了,最终团聚没一会炸死了,这场婚姻不到两天,可她一直为此而活。战后德国经济不景气,从东西很难买,货币改革,拥挤火车,她爱去的废墟都能看出战争创伤。而美国兵的驻守、闯入,法国老板的钱,这或许也在暗示德国当时战后寄人篱下的地位。不必要地忠于爱情导致了悲剧。最终炸死有什么含义我也不清楚,但是这无疑加重了悲剧,注定他们无法长久陪伴。

 5 ) 理性主义者之死

理性主义者

我看过的电影当中,玛丽亚.布劳恩大概是最复杂、最独特的人物。在我看来,她是一个纯粹的理性主义者。这并不是说她没有感情和欲望,相反,玛丽亚的感情热烈而持久。但是她的理性更加强大,强大到足以把感情和欲望都纳入理性的框架之下。理性允许感情和欲望得到满足,但是理性才是裁决者和权威。理性支配了她的一生,直到生命终止的前一刻。

玛丽亚理性最突出的表现,是她对待男人的态度。她的生命中有三个重要的男人,分别是丈夫赫尔曼、美国军官比尔和企业家奥斯瓦尔德。玛丽亚的心中好像有一杆天平,把他们的斤两称得清清楚楚。她的心中好像又有一本账簿,把称出的结果记得明明白白。

玛丽亚很喜欢比尔,认为他强壮、勇敢、温柔,和他在一起总是很快活。奥斯瓦尔德在玛丽亚心中更有分量:他很帅,是个君子,而且她对奥斯瓦尔德有很深的依赖。但赫尔曼才是玛丽亚的挚爱,这份爱穿越了战火硝烟,穿越了漫长岁月,最终在金钱和欲望的侵蚀下变得锈迹斑斑。

玛丽亚对赫尔曼的爱也是极为理智的。此处有一个鲜明的对比,就是玛丽亚的母亲。玛丽亚的父亲1941年5月离家,5个月后死在战场上,玛母在十年之后才再次恋爱。以至于玛丽亚感慨地说:

我似乎从来没有想到,我的母亲也是一个女人。

玛丽亚的母亲看到她每天去火车站寻找赫尔曼,便以为女儿是自己的翻版,她说过:

你知道我们为什么总是依恋一个男人吗?因为你只会爱上一个人。我不明白,玛丽亚怎么会在这么小的年纪就懂得这一点。她有她的自豪之处。

然而打脸来的太快好像龙卷风。电影刚刚演了15分钟,玛丽亚就把赫尔曼的寻人启事丢到铁轨下面,开始另觅新欢。

比尔

玛丽亚的新欢就是比尔,比尔是影片中最可怜的人。他对玛丽亚一见钟情,在战后最困难的时期,比尔帮助玛丽亚全家度过了饥荒。虽然玛丽亚拒绝比尔的求婚,但是她怀上了比尔的孩子。如果两个人平稳地发展下去,大概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

然而一切因为赫尔曼突然归来打破了。玛丽亚的心立刻重新倒向赫尔曼,比尔也在三个人的冲突中丢掉了性命。

比尔之死这场戏值得玩味。玛丽亚为何杀死比尔?因为看到赫尔曼和比尔扭打在一起,变得惊慌失措吗?还是因为比尔伤害了赫尔曼,玛丽亚想要保护丈夫?

我看都不是,这是在刹那间权衡了利弊得失,做出来的理性抉择。赫尔曼进门之后,打玛丽亚、抽烟、撕扯床单,火气始终没有指向比尔。比尔钳住赫尔曼,让他冷静下来。随后赫尔曼便泄气了,几乎要一头倒在床上,这样下去两个人都不会受伤。然而玛丽亚突然从背后偷袭,一击杀死了比尔。

虽然玛丽亚和比尔在一起很幸福。但是赫尔曼回来之后,比尔和比尔的孩子,就成了与赫尔曼破镜重圆的最大障碍。所以她选择除掉比尔,即使坐牢也在所不惜,不久之后又打掉腹中的孩子。玛丽亚的理性到了残忍的地步。

奥斯瓦尔德

赫尔曼替玛丽亚顶罪,进了监狱。而玛丽亚和奥斯瓦尔德在火车上邂逅,当时有个美国黑人士兵胡搅蛮缠,宛若比尔的化身。正所谓“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玛丽亚心中,奥斯瓦尔德是高于比尔的存在。

和奥斯瓦尔德的交往,体现了玛丽亚理性主义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公私分明。玛丽亚惯于用二分法对待别人,比如她曾经在谈判桌上和威利针锋相对,斥责对方的要求是敲诈勒索。会议结束之后,立刻和威利去喝酒并且讨论情感问题。玛丽亚自己也说:

我白天是资本家的助手,夜晚是工会的密探。

公私分明在对奥斯瓦尔德的态度上展现得最为集中。在她和奥斯瓦尔德上床后的第二天,有一段明确两人关系的对话:

奥斯瓦尔德 : 我到这里来,是想看看您,私人拜访
玛丽亚: 这里可不是私人住宅,这是办公室,在您的公司里
奥斯瓦尔德 : 那好吧,从星期六下午到星期一早上公司开门,.同我一起到郊外去吧?
玛丽亚 : 真抱歉,星期六我想去看一个人
奥斯瓦尔德: 您……
玛丽亚 : 我还是我
奥斯瓦尔德: 昨夭夜里您可是另一个人
玛丽亚 : 昨天夜里,我是玛丽亚.布劳恩,想和您一起睡觉。今夭,我是玛丽亚.布劳恩,想为您工作

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存在着两个玛丽亚.布劳恩,一个是奥斯瓦尔德的情人,另一个是纺织厂主的雇员。两者互不影响,切换自如。而奥斯瓦尔德被玛丽亚搞糊涂了,一会儿说“我老了,有点迟钝”,一会儿又说“我真像一个小学生”。简直分不清他是老还是小……

这并不是玛丽亚为了操纵奥斯瓦尔德耍的手段,因为她把两人的关系告诉了监狱中的赫尔曼。头脑正常一点的人都应该明白,这种事根本不能对老公说。然而玛丽亚过于理性,她认为别人也跟拥有她一样的思维方式。

她甚至对赫尔曼说:

为什么他不可以知道我和另一个男人睡过觉呢? 如果我说过,我爱你,他也会知道的。

在玛丽亚看来,“我爱你”和“我跟别的男人睡觉”是两回事。既然赫尔曼无法在身边陪伴,她完全可以去寻找替代品。

赫尔曼

玛丽亚的理性和坦诚极大地伤害了赫尔曼的感情。从前玛丽亚探监,两个人总是一起兴冲冲地规划未来。然而,知道奥斯瓦尔德的存在以后,赫尔曼的心境每况愈下。

赫尔曼不开心终于影响到了玛丽亚,尤其赫尔曼出狱之后不辞而别,成了玛丽亚人生的转折点。此后她变得极为暴躁,无论对奥斯瓦尔德,还是家人、同事,要么大吼大叫,要么冷嘲热讽。而且玛丽亚从这时开始吸烟,这件不起眼的小事,最终决定了她和赫尔曼的命运。

吸烟是《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最鲜明的意象,在影片中反复出现。影片开头的几次吸烟,代表了物质上的极度匮乏。而在影片尾声,玛丽亚开始吸烟,象征着她精神上的贫困

我们在影片结尾知道,赫尔曼的失踪,是因为他和奥斯瓦尔德约定了一个协议:赫尔曼在出狱之后离开玛丽亚,直到奥斯瓦尔德去世为止。这样的话,他和玛丽亚可以平分奥斯瓦尔德的巨额遗产。

从理性角度分析,这是一个三全其美的妙计,带有明显的玛丽亚风格:奥斯瓦尔德在人生的最后时光,得到了玛丽亚的陪伴;玛丽亚和赫尔曼成了大富翁;并且两人之间拥有了平等的地位。

威利从战场归来,告诉玛丽亚,赫尔曼已经死去

得知赫尔曼和奥斯瓦尔德的协议之后,赫尔曼在玛丽亚心中又死了一次

可惜爱情不是数学公式,也不是合同条款。玛丽亚总是用理性对待别人,然而两个男人达成的理性协议,耗尽了玛丽亚对赫尔曼的爱情。

玛丽亚和赫尔曼都曾表示过,要把自己的财产全部赠与对方,这简直是《麦琪的礼物》黑化版。在欧亨利的小说里,吉姆和德拉牺牲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换来了坚不可摧的爱情。而玛丽亚和赫尔曼牺牲爱情,换来他们并不在乎的金钱。当他们想用金钱换回爱情的时候,却发现已然覆水难收。

这个在理性上三赢的协议,最终在情感上三输:奥斯瓦尔德只得到了一个性情乖张的玛利亚,两人经常争吵,关系到了破裂的边缘,所以他的晚年并不幸福;赫尔曼和玛利亚虽然鸳梦重温,但是彼此产生了很深的隔阂,尤其在协议曝光之后,即使没有发生意外,等待他们的结局也只剩分手;理性一生的玛丽亚,理性和情感都已经濒临崩溃,用一种最不理性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玛丽亚的婚姻和爱情像瓶中的花一样枯萎了

对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理性也许是最优解,能够保证公平和利益最大化,但常常是行不通的。因为我们周围的人不是理性的,我们自身不是完全理性的,最重要的是,命运不是理性的。

玛丽亚努力通过理性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却每每被命运扰乱:当她和赫尔曼新婚燕尔之时,两人因为战乱失散;当她和比尔如胶似漆之际,赫尔曼却出乎意料的归来;当她和赫尔曼终于排除了所有阻碍,一场不是意外的意外却突然降临。

三周恋爱,半天结婚,10年牢狱,22个月失踪,一秒钟灰飞烟灭,这就是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悲剧。

 6 ) 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

女性第一曲
《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与《劳拉》、《薇罗尼卡·福斯的欲望》共同构成雷纳·沃纳·法斯宾德的“德国女性电影三部曲”。作为“新德国电影”的杰出代表人物,法斯宾德通过这部爱情悲剧片,借由玛丽娅坎坷的婚姻悲剧和她短暂一生流离失所的命运,折射出战争给德国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状况以及艰辛的身体、精神历程,并形象的隐喻了德国战后社会的兴衰与进退。
法斯宾德于1978年开始创作的这部影片,充满了浓烈的好莱坞情节剧的色彩,描画出一个女性传奇般跌宕起伏的命运,同时,法斯宾德又用无限同情及间离的手法将这个人物的命运纳入了社会时代的变化中,从而将这位女性从神态、举动以及内心世界各方面都诠释得生灵活现。因此《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不仅在意识形态方面得到了认可,同时在商业价值上也获得了可观的票房收入,这样的双赢在法斯宾德之前的数十部艺术影片中非常少见。也正是这一场双赢,让这位顽童式的导演兴致高昂,接下来一口气又拍摄了以五十年代德国社会现实为时代背景的德国女性电影《劳拉》与《薇罗尼卡·福斯的欲望》,完成了所谓女性立场与女性视角的新德国女性电影三部曲。
影片中借以展现玛丽娅几经波折的命运,将战后女性为求生存的心理刻画得细腻入微,对比冷静无情的社会现实环境,更衬托出玛丽娅们生活的艰辛和历经的精神痛楚。当然,影片无处不在的巧合令得这是一部相当戏剧化的作品,这一方面和导演法斯宾德的喜好有关,另一方面,这些巧合强化了故事的紧凑感,并赋予了影片以不断自省的内涵和动力。
影片女主演汉娜·许古拉因为在影片《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里面的出众表演,荣获了1979年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杰出成就奖以及纽约电影评论协会最佳女主角奖。影片还获得1979年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技术奖,另外这部影片还荣膺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关于导演:鬼才的戏法
雷纳·沃纳·法斯宾德身为新德国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与福尔克尔·施隆多夫,维尔纳·赫尔措克,维姆·文德斯并称为四大巨头。而法斯宾德在他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中执导的电影作品数量,却比其它三位大家拍片数量的总和还多,被称为“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心脏”,“‘新德国电影’最有成果的天才”,“德国电影的神童”,“德国的巴尔扎克”,“德国的安迪·沃荷”,“与戈达尔和帕索里尼比肩的电影巨人”,“当代西欧最有吸引力、最有才华、最具独特风格和独创性的青年导演”。
法斯宾德是电影界的神童,他特立独行,行为怪异,出语惊人,他透支生命的疯狂进行创作,在1982年6月10日,年仅37岁的他猝死在德国慕尼黑的一家豪华宾馆里,就像他大多数作品中在壮年死去的主人公们,他的电影竟然成为预示他自己命运的谶语。这样一个世俗人中的疯子,他的作品多多少少带着怪诞的色彩,他偏爱人物古怪的命运,他偏爱舞台光怪陆离的灯光效果,将人物置身在五颜六色的光影中,以大胆的形式外表来凸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就算这一部带有浓厚好莱坞剧情色彩的《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我们依然能看见这位怪杰的怪招无处不在。影片一开始就是一场另类的婚姻,这场婚姻景象以希特勒画像从二次大战炮火中轰炸开局,在德国纳粹将要溃灭前夕,我们的女主人公玛丽娅与影片男主人公之一赫尔曼来到政府市政厅登记结婚,此时正好有一枚炸弹在市政厅上空当头爆炸,炸得墙壁上那幅希特勒画像堕落下去,结婚证也炸飞了,两个新人死死的拽住欲逃走的神父,总算在结婚证上盖下了合法的章印。第二天,赫尔曼则应征上前线。短短一场戏,有社会政治的暗喻,有充满戏剧色彩的悬念,有一瞬间对比中的幽默,场面混乱却有层次,镜头语言处理得相当简洁明了,如果不是这位鬼才般的法斯宾德,很难想象这段重要的开场白会是怎样的模样。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斯宾德就凭借“反剧场”来展开他的社会剧的主题。和当时盛行于法国的贝克特等人的荒诞派戏剧不同,法斯宾德有更强的现实主义的要求。他更关注当下现场,关注原西德经济奇迹后各色人物的命运,以巴尔扎克式的超常精力俯视社会的全景。《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延续着他一直以来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怀,他借助布莱希特的辩证结构,以一种间离的方法来探讨强权,性,无政府主义的乌托邦远景。因此,和一般的西方先锋派导演不同,法斯宾德更注重情感的传达,注重情节和广大观众现实处境的联系,和布莱希特一样,他看重作品的教育作用和改造作用。法斯宾德片中的反讽,是要求观众反观内照,以达到“检视他们内心深处感情”的目的。

 短评

故事线索清晰,人物性格丰满的杰作。强悍得像男人一样的女人,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可以出卖身体达到目的,骨子里却是个传统的女人。丈夫终于如她所愿地回来,她感觉却是空洞的。当她知悉一切,婚姻的信念崩塌,铁打的女人选择同归于尽。我好喜欢奥斯瓦尔德先生。

6分钟前
  • thintoy
  • 力荐

其实不太喜欢这种又撕又抓码的爱情故事,但它又跟德国的大历史捆绑得那么紧张,演员是那么自信从容。故事大起大落,噼里啪啦,以至于不得不用撕拉拆拽,才能形容对这部电影的感觉。被炸弹撕毁的城市,被火车撕毁的婚姻,被扮演的好妻子身份,她终于被自己所嫌弃。

8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她在其他男人面前的逢场作戏和自由游走与她对自己丈夫不变的爱一样重要。在结尾导演想说的也许是,只有这样偶然和惨烈的死亡,才配得上这样坚韧洒脱的女人,而战争这种小事对她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

10分钟前
  • 石墙
  • 推荐

8。结尾处那解说应该是指伯尔尼世界杯决赛。伴随着伯尔尼奇迹,玛丽娅点燃了煤气,可能,她等的太久已经绝望了。

14分钟前
  • Mannialanck
  • 推荐

法斯宾德永远都懂得如何讲一个精彩的故事,如何将人物的复杂性展现出来。除了人性之外,他似乎不再关注任何东西。

15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通过女性命运写战后德国史。复杂人性不是人心善恶共存,而是命运洪流推动不断做出无奈的选择,即便一回首早已不见初心,却又不忍呵责。

19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光是开头就足以让我震撼了,但仅仅也就是开头

22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感情不是面包,乱世女人为了生存,会坚毅地怼天怼地。喜欢前半段,后半段怎么看都有点疲软。

26分钟前
  • 老泰瑞
  • 推荐

在玛丽娅与丈夫的情感中,她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状态;而在与奥斯瓦尔德的情感中,她又始终处于主动。这正好吻合法斯宾德对于爱情的一贯论点:是我们接受的教育方式使得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成为权力争斗的战场,“很明显,爱的较少的人会拥有较大的权力。”

31分钟前
  • 花开有声
  • 推荐

演員走位實在做作的可以。安排的痕跡那麽明顯。

34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后半段略疲惫,结尾又扳回一局,法斯宾德所描写的爱带有不应存在于世的某种纯粹性,所以注定得不到。又或者,不信任又渴望某种事物的应对方式就是把它捧上神坛,是故意为之。

38分钟前
  • Persona
  • 推荐

好喜欢开头!法斯宾德调动情绪的能力一绝,在玛丽亚与丈夫、黑人军官的那一场戏中不靠台词,人物走位、动作就饱满展现人物的情感状态、纠葛及形象,特别是玛丽亚刚才还在你侬我侬,后面直接一抡酒瓶爆头,她并不是传统女性形象,因为性和爱分得如此鲜明,身上充斥着矛盾和战争带来的伤痕;但她又很固执,只等她的布劳恩,把他当作归属,这里应该是国家层面的隐喻了,像美国黑人士兵、火车上认识的男生,以及最后的足球画外音,应该都在影射德国历史方面(but我不了解德国战后历史)//“现在外面的人们都是这样的吗?好残酷”“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样,现在感觉风气很差,但是很适合我,没有什么可以影响我。”//什么破字幕!!!最后玛丽亚和布劳恩的对话给翻得乱七八糟!我硬是没懂为什么自杀!气死我了!

42分钟前
  • 葡萄柠檬盖乐世
  • 推荐

法斯宾德的代表作,最初我看到的版本翻译很烂,严重影响观看情绪

47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暂且先给五星,因为法斯宾德确实让我开了眼。节奏轻快,视听太有创造力,不循规蹈矩的镜头组接,在荒诞与真实之间游走,一切那么唐突又切合时宜,但讲的故事竟然是这么悲情与沉重,喜欢这种风格,电影的一大神奇作用就是可以跳脱出常规的情感去感受现实。Hanna的气质和演技真不愧是御用。

52分钟前
  • Casino
  • 力荐

20220130自译中字,总算洗掉了之前仅有的超差中字 | 20220111首标:这,太不粗糙了我不适应!这还是法胖吗!(虽然他自己也打了个酱油-开头那个圆墨镜兜售裙子和书的黑市贩子……笑到)即使已经是他最成熟不私人的作品之一也带有很多他一贯爱拍的主题和元素:对爱的渴求/试图用物质买到爱/爱即权力之争/战后社会政治批判/对深肤色人种/人的异化/和母亲的斗争/舞台剧化的表演段落,etc,应有尽有

57分钟前
  • Virgil
  • 推荐

Leben ohne Liebe kannst du nie!

1小时前
  • Irgendwann
  • 力荐

事实是你要填饱肚子,而感情不过是裤裆里的瘙痒。最后的爆炸是送给世上伟大爱情的礼物——当场去世。每月一枝的玫瑰花是每月一次的心痛提醒,是一次又一次的枯萎。战后的德国只有冷。

1小时前
  • 加州站街男孩
  • 推荐

开头和结尾令人印象深刻/看的有点累,台词从头到尾几乎没有一秒停歇/将沉重的战后德国放在一个女性肩上,用她的生活同步交代出与国家政治的指涉和互文【婚姻/相信法西斯的胜利(本应有的甜蜜)-美国大兵/落败后的依附(西德)-火车上的富商/50年代经济起飞尝试脱离美国的控制,凭借自身与周遭欧洲国家的合作--合约--婚姻(无法摆脱纳粹时代造成的破坏,无望地走向自杀/社会的阴影在蔓延,冷战时期扑灭德国的火苗】,以此表达法斯宾德对德国的爱,绝望及反思。/爱情是一种感觉,而婚姻是一种事实。既为事实,则无法推翻,所以她只能迎难而上,而既然她想推翻,则意味着爱情感觉的消失,她相信过,也等待过,最后,奇迹却只在瑞士世界杯上发生。

1小时前
  • 电个爆炸头
  • 还行

本来以为法斯宾德讲女人的故事会感觉很奇怪,但其实也还好。不错的是通过这个女人的命运反映出战后德国的社会状态,其余并没有啥特别的。

1小时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第二次看法斯宾德,闷但有味道,场面调度有味道,叙事有味道,玛利亚的衣服有味道,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有味道。

1小时前
  • shininglove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