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婚[电视剧版]

全50集

主演:张国立,蒋雯丽,沈傲君,林永健,苗乙乙,王海燕,李菁菁,王雷,于明加,彭心宜,王彩平,张晓龙,严敏裘,冯雷,赵秦,贺刚,于滨,张英,普超英,丁勇岱,赵丽颖,陈星旭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1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2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3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4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5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6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13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14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15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16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17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18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19金婚[电视剧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金婚[电视剧版]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56年,一对自由恋爱的男女结婚了。文丽(蒋雯丽 饰)和佟志(张国立 饰)彼此性格的差异在结婚初期已经体现出来。酷爱苏联小说、对生活有追求,内心有着强烈小资情调的文丽是家中最受宠爱女儿,而个性耿直、不谙浪漫的佟志也是父母疼爱大的独子。甜蜜的新婚期间还未过去,文丽已经添得一女,第一次为人父母的他们狼狈不堪。第二个女儿南方接着又来到世间,自顾不暇的夫妻只得送去四川给佟志的母亲照顾。与之相对比的,还有佟志的好友大庄以及大庄嫂作为比照,凸现出一集一年的人生中共同经历的琐碎的快乐与痛苦。青年的感情摩擦、中年的外遇困惑、老年的儿女操劳,还有小至婆媳关系、大至国家命运,都与这对平凡的夫妻离不开关系。  2005年,文丽进行了身体健康检查,体检结果出来之前,大家为二老举办了金婚庆祝,起码这一刻,大家内心都是平稳而幸福的。地球淹没之惊涛大历险(原声版)下生活多美好克丽欧的红色复仇第一季月影大路朝天2018修女的诅咒吉它武士银弹霹雳兄弟无间卸岭秘录候爱·青春好小子2:大战巨无霸荣归 短剧版喋血通臂拳雨季2014看不见的女人2019小鬼当街十三邀第三季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记乐高蝙蝠侠大电影:DC英雄集结我的喵咪男友致命直播:生存人类清除计划2:无政府状态百万英镑双面女儿弑亲案求婚大作战2012回来吧大叔我亲爱的失败者之17岁的边缘退婚后,她成了万人迷整编岁月机器肉鸡第一季猎爱陷阱从地球到宇宙叶问外传:张天志国语钻石王牌灵狐王牌特派员黄石第一季军团我盛大的土耳其婚礼2

 长篇影评

 1 ) 无法相处,无法分离

大量不可捏造的细节与伯格曼四次的婚姻经历密不可分。
据说看这部片子需要坚强的神经。否则没结婚的会害怕婚姻,结了婚的会下决心离婚,离了婚的会庆幸脱离了苦海。
我看到的是,谁都别想逃脱。
还有:两个人的眷恋(不叫爱这个词了吧)高于婚姻。这是伯格曼也想表达的吗?
最后一幕,“黑漆漆的小木屋”。离婚多年后,两个人都有了新的家庭,但一次剧院的偶遇又把两个人的生活交织在一起。两个人约在海边的朋友的一所木屋,屋里出乎意外的凌乱,两人决定收拾一下。他轻松地吹着口哨,打扫着地板,拾掇着壁炉,没有注意到她正在看着他。她看着看着,眼泪流了下来。
黑漆漆的夜晚,海上传来轮船的汽笛声,她作了个噩梦,吓醒了,他搂她在怀里安慰着她。她梦见陷在路上的流沙里,想伸手向他求救,却发现自己没有了胳膊,只有躯干。无法伸手,身体不断的下沉。
“一辈子啊,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变老,不觉的奇怪吗?”

“一个人怕孤独,两个人怕辜负。”现在看来,对于纠结的婚姻,这句话浅薄了。
“他们无法分开,也无法在一起生活,彼此对对方作出各种残酷的伤害,只有处在这种情况下的两个人,才可能变得这么狠。就像一块儿娴熟的跳着死亡之舞。”(《伯格曼论电影>)
因为爱产生的仇恨(经历过的人不难理解爱产生的仇恨吧),知己知彼的两个人,伤害起对方来,更娴熟更凶狠,刀刀见血。
象用橡胶绳索捆着的两只刺猬,离得远了拉近些,挨得近了,鲜血淋漓。就这样在远远近近的纠缠中,在遍体鳞伤中走向终结。
别指望有答案,只要我们还是血肉之躯,还没进化为“电子生命”,爱与伤害总相伴而生,依赖与仇恨也如影随形。无解。
甚至于,因为彼此的伤害,而爱的更深。我撕开了你的伤口,但我知道你的痛,因为我也一样。
也许只有伤害和痛苦才能一点点打碎围绕在我们自我周围坚硬的外壳,让我们彼此融为一体。爱是对外壳的温柔的消融,而恨与伤害则是对那层外壳的暴力摧毁。都是为了两个孤独的生命的接近。

即使你身边换了一个人,也许多年后,你还是会怀念那个伤害你的人,那个你最爱的人。


 2 ) 婚姻就是一场与庸碌琐碎生活的战争

       爱情寿命究竟有多长?意大利帕维亚大学研究人员在2005年做过专门的研究证明最长的“热恋”感觉不会持续超过1年。但当爱情被投入到婚姻这个固定模式中,短短的一年“热恋”感觉又如何延续呢?《婚姻场景》中的第三幕男主人公向自己的妻子摊牌要和情人离家出走,他并没有说我不爱你了,(其实后来两人真离婚了,他们依然还眷恋着对方)而是缓慢却又碎碎地说“我真的厌倦了所有平常生活中的挑剔和宽容,所有所有琐碎的事情,我只想好好调整下自己”。
    所以婚姻的最大敌人其实不是爱情,她的最大敌人真的可能是生活,庸碌而平常的生活,就是两个类似性格或者完全不同性格之间差异磨合的过程,而在这生活和过程中,其实并没有多少风花雪月,更多地其实你面对的是一地鸡毛的零碎与纷扰。早上起床弄早饭,回家以后打扫卫生洗碗洗衣服,孩子的出生与成长的烦恼,双方父母以及亲戚的面对的零零种种。。。有的时候虽然不是苦不堪言,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四季如春。而且这些虽然有一定的模式,但你绝对也预测不到那突如其来的变化。那些要将已有的婚姻推倒的人,很多或许是向庸碌的生活报仇的一种极端方式。但问题是,你选择解放,可重新开始另一段婚姻时,你依然将去面对曾经的那种琐碎的一切。所以只有战胜庸碌的生活,在平常的琐碎中发掘美好,你才能拥有相对美好的婚姻。

 3 ) 婚姻、女权、责任和爱情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看完伯格曼导演的《婚姻生活》,我在想”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在这部电影中,导演让男女主角经历婚姻生活中的种种不幸,从丈夫得不到理解,到性生活不和谐,到婚外情,到婚外情也厌倦,到回不去的婚姻到离婚,到终于对彼此坦诚。

电影拍于上世纪70年代的瑞典,惨败的婚姻主题当谈和导演一生有着四次婚姻密不可分。而如果仅仅把这部剧看成是对婚姻生活的写真,未免太低估了伯格曼。

我看的是电视剧版,一共295分钟,分成六集,前两集描述了他们看似平淡幸福的婚姻,却为其后面的出轨买下种种伏笔。三四集是男主乔安坦白自己出轨,要和他的情人私奔,而女主玛丽安从难过挣扎挽留到重新找到自我。五六集中乔安的生活败落,而玛丽安却变得格外自信,并享受自己的生活,他们又开始约会,彼此坦诚。

电影中,一条主线是婚姻生活的独白,那里有厌倦,有谎言,有隐忍。

另一条线是一个女性的觉醒,从对丈夫的唯命是从,到开始重新整理自己的日子,寻找自我,重塑自我,并看清生活。


电影的第一幕,女主玛丽安的记者同学来采访他们。玛丽安是一名主攻婚姻家庭法的律师,每天的工作大部分就是处理离婚案件,男主乔安心理技术学会的副教授,他们生有两个女儿,结婚十余年看上去一直很幸福。

在记者让其自我介绍的时候,丈夫乔安夸夸其谈,自信满满地介绍着自己的工作,生活,现状,优点。而轮到玛丽安的时候,拘谨地不知说什么

想起古代时中国的女子大多数是没有名字的。由于古代妇女很少参与社会事务,甚少与公众交往,所以古代妇女没有太多的需要具备名字,就算到了公堂之上,也只是被称为“李氏、关氏、马大姐、孙二娘和黄婆”而已。

某一天晚上玛丽安和乔安说自己怀孕了,而且是意外怀孕,她寻求丈夫乔安的意见,但乔安让她自己决定,说“我无所谓。”两个人谁都不表明自己的立场,乔安其实是不想要这个孩子的,但玛丽安一直想留住,于是他拍拍玛丽安的独自,然后两个人继续看各自的书。

玛丽安突然哭了起来,乔安说道其实他并不想要这个孩子,在两个人的争吵和讨论后他们决定把这个孩子打掉了。

玛丽安在病房中,乔安来看望她。他们讨论生活的琐事,讨论即将要去的避暑山庄,却对孩子的事情避而不谈。在后面的戏中,可以看到回避痛苦是两个人经常应对问题的方式。而避而不谈的事情不代表内心不知,不疑虑,不困惑,不难受。在乔安走后,玛丽安把被子盖过头顶,哭了起来。

第一幕在玛丽安的哭声中结束,这哭声却在我心里久久不能褪去。

它是一个女人的隐忍?还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玛丽安向乔安坦白自己非常想要这个孩子,如果流产掉仿佛是亲手杀人一样,而乔安则冷漠地回复,让其想想给前两个孩子患尿布,无法安眠的场景。随即他们又讨论起如果要孩子如何向两个女儿交代等问题。最后玛丽安说:

我想问题不在孩子们身上,而在你和我。


有一天玛丽安的办公室来了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女人,女人说是来离婚的。经玛丽安询问,这位妇女已经结婚二十多年,物质生物不错,自己和丈夫都并没有婚外情,但她却执意要离婚。玛丽安很好奇问她,为什么想要离婚?

因为我的婚姻中没有爱情。

随后这位老妇人开始了一段漫长的独白,我很喜欢她的对麻木生活的比喻,“就好像,我的手摸着桌子,我能知道我在抚摸它,但我却感受不到它。”

这位老妇人对婚姻生活的描述让玛丽安恐慌,她仿佛从描述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但下班后,依旧去了和乔安的约会。在约会中,玛丽安拿出一些旅游推荐广告,想商议和乔安的旅行,但乔安拒绝了它,声称“我不喜欢盯着烈日去周游世界,特别是当我可以去钓鱼时。“玛丽安则一脸微笑,一边说“那样的话,就一切照常吧。”一边收起了自己手中的画报。

乔安感到了这种不快,聊到他们彼此之间的问题,玛丽安坦白他对乔安的爱,“我很爱你,我很怕失去你。”

这种带着恐惧和不安的爱,让玛丽安选择隐忍,我想她并不爱乔安,只是恐惧支配着她,因为恐惧,她选择继续维持现状的婚姻。

看到这再次钦佩伯格曼,能把剧本的台词变成一部佳作。电影中两人说的每句话,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对应。“我爱你,我不能没有你”“你就是我的唯一。”这些“爱”的宣言很多人都不陌生,而更多时候,相比于和这个人在一起是否开心,有幸福感比起来,更多女人想知道的是“他到底爱不爱我”。这个问题的答案。

公众号Knowyourself 有篇文章中的一段话当时给我很大的启发:

“我能感受到一样的自己的变化是,我已经不会在把关系中的事,像查字典,对照大众那些约定俗成的标准,去查找意义。 我曾经会那样做,但那样做从来没有给我们的关系带来任何好处。当我不那样做的时候,其实我对我们之间的模式、状态都是舒服的,而我一旦那样做,我就开始焦虑,试图为无法匹配的东西寻求解释和意义。 我开始从我们自己出发,接受关系中发生的事情。我不会给这种关系命名,接受它自然的发展——也许有一天,这种我所感受到的羁绊就会自然消失,那也没什么。那必然也是那时我所需要的。”

任何关系都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包括婚姻关系。而人常常想去寻求某种确定感,尤其在婚姻这种相对稳定的关系,更让人害怕被动摇,被改变。

而就像玛丽安一样,人们常把恐惧的内心包裹上爱的外衣。


日子还在继续,意外却在不经意间来临。在玛丽安和孩子在避暑山庄度假的一天晚上,乔安突然开车过来,说他爱上了别人,也厌倦了现在的生活,要离家出走。但乔安也坦白了其内心的内疚:

听完乔安的坦白,玛丽安却问了一句“我们应该怎么办?”她没有愤怒,没有悲伤,只是不知所措的问了一句“我们应该怎么办?”又把决定权抛给了乔安。

乔安要和他的情人离开8个月左右,选择在今晚告诉玛丽安也只是想尽快收拾东西而已。

玛丽安说:“我们睡吧,你明天很早就要走了吧。”在睡觉前,乔安说道他为何想要逃离这样的

这种生活并不陌生,每一天充斥着应该去做的事情。这仿佛就是玛丽安一直以来的生活。在后面乔安走后,玛丽安开始回忆自己的过往。她开始学习表达,开始写日记。这一段近乎女性内心觉醒剖析的独白:

她在日记中写道:“从我会记事起,我便是如此顺从、得体、近乎谦卑。妈妈对我和姐妹们的教导都旨在教我们成为温顺的人。在和他人的相处中,我拼死为了取悦他人。我从不思索自己所好,却总是思索别人想我有什么喜好。我知道这其实不过只是懦弱,更甚者,这一切根植于我对自己的漠视。

现如今,我才有一种想要寻找我所过的生活的动力。在和乔安一起生活的小幸福里,我们对一切事默然,这是一种潜藏的残忍和冷酷,每每回想,我总是越感惊心。修饰我们稳定的关系,这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那便是你人性的逐步腐蚀。转瞬一念间,我将看到我将变成的人。早知如此,我决不甘自己让别人替我安排一生。

我还思索着,我是否已经迷失自我,孤独无助,是否深于我内心快乐的根源已经枯死,或是那根源仍潜藏着,随时能苏醒重生。我思索着自己想成为怎样的妻子和女人,若我能不受束缚,任性如初,乔安与我还是否会结合。我们都不曾摆脱家庭的束缚,不曾创造值得我们去过的理想生活。”

这段日记是玛丽安醒来的标志,她开始思索自我,思考自己的喜好,思考自己像成为怎样的人,而不是按照道德礼仪规范的样子来塑造自己。如果某一种责任是抹杀甚至不去考虑个体喜好而对其约束,那结果多半是让事情更遭。

也许某一段时间内事情运转的很好,像玛丽安和乔安10年的婚姻生活,但如果在其中不倾注自己的感情,不敞开自己,而仅仅按照某种世俗上已经约定俗称的模范家庭的样子去生活,也许可以走完一生,但也许某一个人突然在中途中的某一天醒来,像厌倦到处都是应该的乔安,像开始反思自己的玛丽安。


而这段婚姻的结束并不是一帆风顺,中间总是要反反复复让人心生纠结几次。玛丽安虽然已经开始觉醒,但其内心的恐惧并没有完全消失。

有一天晚上乔安回来吃饭,他们聊起天,最后乔安决定在这过夜,在聊天中,玛丽安再一次哭诉,她依旧希望乔安可以回到她身边来。

这样反复的过程更真实,没有什么事情是按照直线发生的,我们心中的情绪总是要反复几次才能消停,困惑也总是在几次觉得自己明白后才清晰。

玛丽安也是。

并没有再续前缘。半夜,乔安起身离开了。

几年过去,玛丽安越来越享受自己的生活,乔安离家后,她重新搭理了房间,之前他们一起生活的时候,书房是乔安的,里面都是他的书和物品,在乔安走后,玛丽安清理了书房,按照自己的喜好重新进行装修。

她开始约会。在和乔安一起生活的时候,她很讨厌性,因为生完孩子之后她常常不能让乔安满足,她一直试图回避这件事,而在新的约会对象中,她开始享受身体的愉悦感,性生活也开始变得和谐。

他们开始着手离婚的事情。签署离婚协议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乔安的办公室,他们开始回忆过往的种种,玛丽安说起过去,乔安用一贯讽刺又冷漠的态度说“现在翻这些旧账根本没有意义。”

玛丽安愤怒地“啊”的一声喊出来。“你那些愚蠢的讽刺听得我快发疯了。你有什么权利驾驭我的思想和感觉?”这是剧中玛丽安第一次发怒,面对玛丽安的愤怒,乔安开始数落她的女权主义,开始说她放荡的性行为,开始贬低她。即使这个人是他曾是的爱人。

玛丽安说出了内心深处的声音:

而乔安却不想离婚了,他厌倦了和情人的生活。“现在我竟然成了没有家的人。”此时的乔安就像一个无助的孩子。他向玛丽安倾述自己工作和感情生活的诸多不顺。

而此时的玛丽安,已经是一个新生的玛丽安。

看到这是时候我在想,这部剧很像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另一个版本,娜拉出走会怎样?《婚姻生活》可能是伯格曼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女性往往通过失败的感情或者婚姻开始醒来,她们不再作为附属品存在,不再委屈自己去满足对方,不再用表演的样子去生活以为迎合社会道德对其拷问。而最深处,醒来不过是对“我是谁”探索的开始。

玛丽安失败的婚姻,也是一种幸运。


越看到后面,越觉得伯格曼不仅仅是在讲婚姻,而是讲述女性透过婚姻找到自我的过程。

在开始的第二幕中,玛丽安和乔安商量这个周末不打算回娘家了,她打算和丈夫和孩子在家里过。而她给母亲打过电话后,妈妈在电话那头述说了爸爸对他们的想念,玛丽安虽然不愿意,还是答应母亲周末回家过周末。

在最后一集中,玛丽安回家探望母亲,母亲想让其参加父亲的葬礼,但玛丽安拒绝了。

这个女人终于在二十年的婚姻生活后,学会了说不。

而和母亲的聊天中,玛丽安得知了母亲和父亲的婚姻生活何其像曾经的自己的。从不吵架,一生各自沉默。玛丽安问了母亲自己一直很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你和父亲的性生活和谐吗?”

据对女权主义不多的了解,女权主义的演进伴随着性解放,瑞典是一个很女权的国家。而在近50年前,瑞典电影中老一辈的女人依旧如此看待性和自己的身体。

其实即使在今天,约炮已经人尽皆知,对性这件事情我们也羞于启齿,甚至依旧被看成满足男性或伴侣需求的方式。一个男人可以坦诚地承认自己享受这件事情,而如果一个女人这样说,会被认为骚气,放荡。

女性何时开始悦纳自己的身体?并坦诚地述说身体的需要?作为一个人一样的存在,而不是任何人的工具。


故事的结局,他们都开始了各自新的婚姻,而当再次相拥入眠时,仿佛彼此看见了爱。

故事中依旧有很多我非常非常喜欢的小细节,比如在他们各自离婚后,玛丽安坦白自己之前的精神出轨。以及在最后他们彼此相拥时各自的对白。这个电影长达5个小时,而且这5个小时中大部分都是日常生活的对白,比起跌宕起伏的情节,却让我觉得更真实。

婚姻像一个万花筒,每个人都通过它看见不同的东西。站在万花筒外面的人永远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它是选择?还是归宿?它是爱的载体?还是让人日渐麻木的培养基?

我不知道答案。

电影的呈现和导演的世界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还是那句幸福的婚姻大致相同,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

但最让我感动的是,玛丽安的成长,一个结婚10年的女人在婚姻破败后的成长,它不像《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那样励志,却把人性的真实演绎得让你觉得这就是生活。

爱情让人向往,它带来的亲密和依恋也让人从一个角度体验着这世界的美好和温柔。但成为某人的妻子,如果因为这种身份而不得不履行某种责任,那是对一个人的奖赏?还是对一个人的摧残?

女性的成长,一方面来自对自我的认识,一方面来自社会的进步和开放。写到这里,也只剩感叹自己活在相对自由的时代,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而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心理负担。

 4 ) 冤家,或爱情故事

我无论如何想象,按爱人去塑造你,照敌人去揣摩你,始终想象不出自己的配偶是如此复杂、精密、敏感,与我格格不入却又惺惺相惜的一个造物。
约翰与玛丽安的关系正是婚姻的代表状态,——距离的重要性。他们从肌肤相亲到荷枪实弹,像秋千一样彼此势力此消彼长。玛丽安理智,在上床之前颇有威严地拒绝丈夫的性要求,等爬上床的时候约翰已经精疲力尽。
当约翰宣布另有所爱时,玛丽安先是惊愕,然后积极筹备约翰出走需要的东西,并帮他定闹钟(这种理智在他们争吵后他坚持取消出租车道理一样)。她向朋友哭诉自己的遭遇,并为这件事得众人皆知感到崩溃。
约翰再次出现时,玛丽安已经容光焕发,她有了新的情人,咨询了她的医生,心情平静。约翰重新激发出对她的热情,从身到心,玛丽安却捂着胸口推开了他。这是自尊的拉锯战。
当玛丽安拿着一纸协议等待约翰签字时,他们爆发了最炽烈又最缠绵的争执。他们笑着争吵,又哭着拉扯,用尽力气、披头散发地互相批斗,他们恶毒诅咒对方就是使自己落到此种境地的罪魁,他们互相承认对彼此的依赖和不舍,约翰说自己厌倦自己的情人,他渴望回到家中;玛丽安声泪俱下地说自己一直在挣扎,想要认清现实。屋内平静。约翰留着眼泪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名字。
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像幽会的男女一样新奇地驾车出游,在车上兴奋地议论彼此的新伴侣,他们要去的是度假小屋。在小屋中两个人惺惺相惜,噩梦惊醒后抱在一起大恸。只有分开后才能拥有的平静,合契,何必在一起?

 5 ) 这部剧让瑞典离婚率上升50%?

前段时间选题会上大家聊离婚这个话题,一位同学提到一部声称曾经撼动过瑞典离婚率的电视剧:《婚姻生活》。

这部剧由瑞典现代电影“教父”英格玛·伯格曼导演,1973年搬上荧屏,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据说,在播出后的 1974 年,瑞典的离婚率上升了 50% 。

其中倒数第二集《文盲》,吸引了最多的观众,据统计有350万瑞典人观看,几乎占人口的一半。据瑞典导演工作专家斯蒂恩回忆,当时是周三晚上,街道上空无一人,因为每个人都在家看《婚姻生活》。

(把离婚率上升完全归因于这部剧可能有失准确,因为也就是在 1974 年,瑞典的离婚相关法律发生了变化:之前申请离婚前必须接受婚姻咨询,并有一年冷静期,但 1974 年就不用了。但它的影响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这部剧究竟讲了什么?牵动了人们在婚姻中的哪根敏感神经?

带着疑问我看完了这部剧,发现里面呈现的一些心理议题并没有局限于婚姻。只要你曾经或正在为一些关系问题感到困惑,为继续还是离开、开始还是结束犹豫不决,可能都会在这部剧里得到一些启发。

01

男女主离婚当天,瑞典人一半都在看

吸引了最多观众的倒数第二集,讲的正是婚姻中最戏剧化的场景:离婚。

男女主曾经是别人眼中的完美夫妻(尤其讽刺的是,丈夫约翰是心理学家,妻子玛丽安是离婚律师),理想的工作,两个可爱的女儿,体面的生活。

丈夫的出轨打破了这种表面的平静:他跟玛丽安坦诚了自己有个叫宝拉的情人,讲自己对婚姻的长期不满,说自己想要离开。

玛丽安曾经深陷在“妻子”“母亲”的角色中,觉得婚姻是自己存在的最大价值。在苦苦哀求丈夫回来而不得之后,被迫独立的她获得了自我的觉醒,也有了个新情人。

而就在这时,丈夫在跟情人的关系中再一次体验到了强烈的孤独感,而且感觉宝拉在外面也有情人——全剧在倒数第二集,玛丽安带着离婚协议去约翰的办公室时,到达了高潮。

剧情呈现了很多会出现在离婚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比如:谈钱。

聊财产分配具体到一只钟:

玛丽安要求约翰给孩子付牙医和夏令营费,约翰被费用惊呆了:我没钱。

亲密关系走到这个节点,身处其中的两个人可能会经历的各种复杂微妙的情绪:

有依恋和同情:

内疚感:

还有伤害带来的恨意和指责:

更微妙的是,两方对于“离不离”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从前想要挽回的妻子,从被迫的独立中发现生活还有很多新可能,现在很希望分开,甚至还挺高兴。

而从前急于脱离这段关系的丈夫,经历了感情和事业的挫折,现在不想离了。但又不好明说,找了各种借口不签字。

看到这儿真是觉得特别真实,想起德国家庭治疗师西蒙在《循环提问》这本书里讲到的一个案例:

一对夫妇因为妻子的抑郁来咨询,咨询师发现,他们对妻子是不是“有病”这件事有很大分歧:

丈夫希望妻子“有病”,因为有病就意味着可以治疗,他的婚姻就有希望了。

但妻子觉得,自己的抑郁不是因为“有病”,而是因为婚姻有了问题——而如果丈夫承认这一点,他就必须要面对“我可能会失去这段关系”的现实。

但身处其中的两个人(尤其是丈夫),很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像极了在关系里“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我们。

怪不得约翰跟玛丽安说:在感情方面,我们都是文盲。

02

关于“要不要离”,瑞典观众分成了两派

也许是因为人们在剧中看到了自己在婚姻中的情绪和处境,这部剧播出过程一直伴随着观众热烈的讨论。

大量观众在看剧之后涌向瑞士婚姻指导服务,斯德哥尔摩婚姻指导服务处的电话数量大幅增加,等待名单从三周增加到了三个月。

还有很多人给导演伯格曼本人打电话咨询情感问题,让他不得不删除了自己在公共通讯录上的电话。

为了配合最后一集,影响力很大的瑞典《晚报》让读者写信来讨论约翰和玛丽安是应该继续离婚还是尝试和解。

观点分成典型两派:

68岁的寡妇莉莉·威格姆认为,他们应该离婚,因为他们都有不忠的行为,最后还发生了肢体冲突。

14岁的女学生巴布罗·古斯塔夫松则认为他们应该呆在一起,因为他们真的太搭了。

最有创意的建议来自28岁的机械师伯特·斯文森:

“约翰应该回到他的爱人身边,而玛丽安应该回到她的爱人身边。这样他们就可以尽情享受群体性行为了。”

这就让我忍不住想聊聊:如果是一个心理咨询师,他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其实,从家庭治疗的角度来说,“离婚还是和好”并不是最重要的那个问题,而都是解决婚姻困境的一种方式。

一方面,咨询师不能帮助他们做出这个决定;

另一方面,即使已经做出了离开或和好的决定,也不一定就能解决婚姻的困境。

就像《婚姻生活》里的男女主,在最后一集,两个人在离婚后各自建立了新家庭,但在新的关系中,还是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问题、冲突和失望。

03

比“离不离婚”更重要的事

既然离婚或和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那更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呢?

美国家庭治疗师卡尔·惠特克在《热锅中的家庭》一书中给出的答案是:独立。

他说,当一对夫妻来找他们咨询,“分或合”从来都不应该是一个咨询目标,因为这两个目标,都可能有偏袒夫妻一方的风险:

◍如果目标是“重建婚姻”,那就违背了想迫切结束关系那方的意愿,比如剧中的玛丽安。

◍而如果目标是“协助离婚”,又背叛了很想抓住这段关系的另一方,比如找各种借口拖延签字的约翰。

为了跳出这个两难陷阱,咨询师要给出一个新的咨询目标,他会对来访的夫妻说:

“让我协助你们独立。在达到这个目标之后,再决定如何安排婚姻。”

要搞清楚这里的独立指什么,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关系中的不独立。

1.不独立,可能意味着关系中的两个人,把一些进入关系前就已经有、但自己没意识到的问题,带入了关系。

很多人的亲密关系都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比如幼年经历带来的一些防御机制,如果他们自己对它们没有觉察,就很容易造成对立和误解。

举个例子,假设丈夫对忽视很敏感,所以经常抱怨妻子不关心自己,妻子又特别担心被控制,所以一听到抱怨就想跑——当他们不理解自己的情绪时,沟通是会非常困难的。

2.不独立,意味着两个人都没意识到自己可以为自己的感受负责,从而进入了一种“一起维持问题”的共生关系

关系里会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如果他/她不是这样就好了。我之所以这么痛苦,都是因为他/她。 当一方把痛苦的责任放在对方身上,就不用去处理让自己觉得很困难的议题了——这会阻碍人对自己的了解和真正的成长。

所以,这里的独立其实意味着:

通过关系中暴露出的问题,看到婚姻跟自己原生家庭的关系,解决正在影响自己的议题,对自己和对方有更温暖的洞察。

当一个人真正开始了解自己,关心自己,能够为自己的感受负责,他/她就能做出对自己负责任的决定。

而如果关系中的两方实现了这样的成长,最后不管是分开还是和好,其实都是一种“好结局”。因为经历了这么一遭,两个人都拥有了“让自己拥有更好关系”的能力。

写到这我忍不住想说,我们周围的一些声音,总是让我们觉得,一些状态是比另一些状态更好的:

比如恋爱比单身好(或者相反),结婚比离婚好(或者相反)。

但在自我成长面前,这些其实都没那么重要——当一个人想要让自己过得好,不管是单身、恋爱、已婚、离婚,都不会阻碍你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参考文献 ————————

【美】奥古斯都·纳皮尔、卡尔·惠特克著,《热锅上的家庭:原生家庭问题背后的心理真相》,2020年5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德】弗里茨·B.西蒙、克里斯特尔·莱西-西蒙著,《循环提问:系统式治疗案例教程》,2013年8月,商务印书馆

作者:李歪歪 责编:kuma 封面图来源:unsplash

「简单森林」可以与你一起探索关系中的问题,帮助你们了解自身和彼此, 无论要继续一起走下去,还是就此别过,希望你都有“为自己做决定”的勇气。 我们还为你准备了一张300元的线下心理评估券, 如果有需要,请记得使用它,我们会一直陪伴你。 戳👉 立即预约简单评估森林线下心理

 6 ) 要学着去了解自己

前三个场景

玛丽安的问题,当玛丽亚碰上那个前来向她咨询离婚的女人时,玛丽安感到不安了,那个女人结婚已有20年,却对丈夫没有爱,对孩子也是,让人匪夷所思,女人觉得即使不爱丈夫也应该像人们说的那样爱孩子,可是她无法去爱,丈夫问他爱是什么呢?她回答说不知道,随后又说道,慢慢的,我的感觉触觉都消失了,你看,这是一张桌子,我看得到它也摸得到它,但是我没有任何感觉。其实她和玛丽安遭遇的问题是一样的,她们都属于感情盲。

玛丽安和丈夫约翰都是中产阶级,在各自的行业里是领头人物,但是很奇怪的也很普遍的问题存在于他们身上,就是对感情的无知和对自身的不了解,这两个人,尤其是玛丽安处于自我封闭的世界,这个我很能理解,因为从片中我看到了自己,玛丽安的世界是井井有条,绝对不能被任何意外打乱,绝对遵照计划而非随性,这种强迫症的结果就是让她离周围的人越来越远,特别是与约翰越来越远。再说约翰,他认为只要不去想就不存在,而在玛丽安这方面她本能是有所察觉的,也就是他们之间的问题,但是约翰的极力回避导致婚姻问题越来越严重却滞留着无法去解决,最后以失败告终。

让我想想伯格曼结了几次婚,四五次?我忘了,但是每次看他的采访,对于那些离开他的女人总有些内疚,他甚至记不起她们的名字,还有他的子女,更别说他的孙子孙女,他连谁和谁都分不清楚,他麻木了,他和玛丽安和那个结婚20年却没爱的女人一样,就是这样。

后面三个场景跨度慢慢拉大,总的可以概括为玛丽安受挫后的成长与约翰的停滞不前,另外还带出两个话题,就是性和暴力,呵呵,算不算人的本性?当婚姻破裂,总是女人最先重新开始面对生活,就好像丈夫死了妻子仍旧能活下去,反过来就不行。伯格曼在英格丽·范·罗森死后基本跨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有点恋母情结,因为这最后一任妻子和他母亲长得很像,而他和这第五任妻子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再来说说交流这个老话题,如果玛丽安和约翰相互坦诚对待,那么他们老早就吹了,片子一开始就问道,什么是忠诚?看完整个片子你就很容易回到片头自问,需要忠诚么?一个人强调自己要忠诚,而很可笑的就是他连自己都不了解,强行地让自己束缚于整个周遭直到窒息,那是什么忠诚?忠诚什么?伦理道德和人之本性的冲突其实是很多的。生活缺少不了谎言,婚姻或任何一段关系都是,谎言一点儿也不逊色于忠诚,这片子里面谎言可以解释为维持一段关系,忠诚可以解释为关系的终止破裂。如果你强烈鄙视谎言,好吧,那不说慌,提早忠诚完以后再看,其实情况一点儿也没变。只不过谎言和忠诚这两端之间是一个让人认识自己的过程。

片子拍完了,除了自身的无知,我想什么也没有变。而说到底,人太孤独了。孤独产生的巨大恐惧可以消灭一切,死亡算得了什么。

 短评

真正的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居然还没有被一夫一妻制毁灭

5分钟前
  • RIC
  • 力荐

记住了一句台词:因为要求太高而经常情绪失控。

6分钟前
  • NULLAND
  • 力荐

如果你能看完并接受这个电影,就可以结婚了。

7分钟前
  • rhyme
  • 力荐

约翰和玛丽安提分手最后在她胸前懦弱地痛哭出声的那一段,让我一下子无法再冷笑看着这场理智的欺骗而是同他一样哭泣起来。虽然伯格曼永远冷漠而抽离,但即使在他看来,一个没有能力爱的人,也永远不会是满的、切实的。而他的温情大概在于告诉我们其实许多人都这样,你并不特别可悲吧。

9分钟前
  • 有必要
  • 力荐

没有结过婚,也没有什么经验,更不想相信这是事实。若是事实,也只愿这是部分。这是欧洲,我只想说我父母的爱情,23岁结婚,今年74岁,50年的婚姻,几十年来见证他们彼此爱惜,尊重,也会吐槽对方,但从未打骂过。爸爸生病,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母亲生病,爸爸寸步不离。他们爱对方都甚过爱自己。真的感恩,在这样一个有爱的环境里成长,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电影中女主很明显,精神的问题是从小的家庭教育就埋下的。自我剖析那一段,太重要了。所有评论的人,也大可不必bbb一堆什么看透了婚姻,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除了性还有很多,性重要,更重要的是爱。爱是一切的基础。有爱,婚姻就是爱情的升华。电影只是导演的情愿,我依旧选择相信爱情,先从做好自己开始。

12分钟前
  • 铁铁
  • 较差

1.看的是电视剧版,结过5次婚的伯格曼几乎说尽了关于婚姻的一切,6集既描摹出一对爱侣的分合聚散过程,又分别代表了婚姻爱情的6种类型/状态:和谐美满,表面光鲜内里朽坏,因厌倦与欺骗而分崩离析,若即若离纠缠不休,坦诚粗蛮相爱相杀彼此折磨,偷情私会重坠爱河。2.纯度极高的室内剧(仅少数转场有室外镜头,每集结尾均为法罗岛景色,荒芜而清丽,是为调剂),对话丰富,台词绵密,金句迭出,字字珠玑。3.丽芙·乌曼与约瑟夫森演得太绝,纵使在大量特写中也挑不出任何毛病。4.每集亮点摘选:①开篇模范夫妻访谈作引介与反讽,相互仇恨却因利难分的夫妻=婚姻极端反例;②因无爱而坚定离婚的中年女子=预警+侧描;③变焦快推表惊骇,特写中的疾速跟移显暴躁;④读日记时的乌曼成长照片蒙太奇;⑤双人构图&地位反转;⑥母忆婚姻,人面挂饰。(9.5/10)

1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相拥时甜蜜,甜蜜后厌倦,厌倦紧接着欺骗,欺骗久了开始冷漠,冷漠与排斥共存,然后离开,分离产生妒忌,妒忌时后悔,后悔处有自责,自责了决心再占有,占有完继续怀疑,怀疑变成习惯,习惯沦为恶性循环,恶性循环带来负担,负荷真实让人手足无措,自我美化又将迎来新一轮的重蹈覆辙。这就是婚姻生活。

15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力荐

大师是在热气球上俯瞰大地,看芸芸众生,渺渺春波,牢笼里人性浮动;凡人依赖平视的本能,空有战胜平庸的欲念,没有低头悲悯的天赋。

18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3伯格曼把婚姻中所能遭遇到的致命問題都擺了出來——精神出軌,喋喋不休,生育問題,價值觀出現裂痕。每一條都是死穴,22年間父母一直在上演,比這電影殘酷多了,看多了也就倦了、麻木了。到頭來,我變成一個極其沒有耐心的人,一個熱衷於喜新厭舊的人,所以婚姻生活在我的世界里不會存在也不想存在。

23分钟前
  • 还行

《唐朝放妻书》——某李甲谨立放妻书一道:盖说夫妻之缘,恩深义重,若结缘不合,想是前世怨家,妻则一言数口,夫则反目生嫌。似猫鼠相憎,如狼羊一处,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伏愿娘子千秋万岁

25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丈夫冷漠无情,只对自己感兴趣。妻子呢,他们如鱼得水的在各自的身份上展示自己的欲望,然后又团结一致分享背叛带来的快感。放眼望去,几乎全部家庭都是如此。婚姻带来的伤痛是如此持久深邃,而我们却迫不及待的想投靠它。

30分钟前
  • 4-ever
  • 力荐

關於婚姻,原來一九七幾年開始到現在,還是沒有多大的改變。男人提及遇上paula的時候面上那發光的愛情帶來的神采,讓我覺得殘忍。

33分钟前
  • ahsimsim
  • 推荐

婚姻各阶段状态的原貌再现,把婚姻的面目拍得真实以至残酷。倦怠和互相的厌憎让两个原本相爱的男女变成奇葩极品,虚伪、猥琐、更带几分滑稽。看的过程联想起<灵欲春宵><革命之路><杀戮>和<游客>,单身者看了可抵挡任何秀恩爱,打算结婚者最好先接受这几部片子的婚前教育,把胆儿练肥,或把胆儿吓破。

38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2013.2.24想看,他说看完也许会恐惧婚姻。2018.4.23小西天,看完他说,嗨,多大点事儿!下个月结婚五周年。

40分钟前
  • 兔牙小姐
  • 还行

伯格曼六集低成本室内剧的电影剪辑版,探讨微妙复杂的婚姻状态与两性关系问题,又一部一度引发离婚率攀升的影片。近三小时的时长里几乎被对话满满灌注,观影过程中却一直保持兴致盎然。丽芙乌曼与约瑟夫森两位主角均表现出色。

43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那些在婚姻中坚持了一生的人,是令人钦佩的,其实我总怀疑爱情和婚姻是矛盾的,而一个人也不可能和另外一个人始终处于完美的状态。ps看完这部电影我更喜欢伯格曼和丽芙乌曼了

47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虽然伯格曼当时已蜚声国际,但晦涩的主题使他在国内并未受到认同,即便拍出了“处女泉”也被认为重复,而过于前卫实验的“假面”自然令他依旧显得曲高和寡。出于无奈,伯格曼决定投拍低成本电视剧“婚姻场景”,不料竟空前成功,瑞典离婚率也随之变高,伯格曼感到高兴“大家不用再维持无爱的婚姻了”

52分钟前
  • 37°2
  • 力荐

这么说来其实每个人都适合婚姻,反正就是你自己愿不愿意将就地妥协地半推半就地接受真实的自己。婚姻是关于欺骗的艺术,因为它甚至没有存在过。

54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做个无赖感觉太爽了…” 爱是此刻,爱很简单,生活感情都是如此。《爱在4》超长预告片。

59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永远不要和所爱的人步入婚姻殿堂,因为完美的婚姻充斥着虚伪和欺骗,它和爱情相抵触。

1小时前
  • SureShot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