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DVD

主演:任达华,张静初,罗慧娟,覃恩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0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1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2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3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4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5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6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13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14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15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16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17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18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19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香港天水围发生了一件令人惨不忍睹的血案。丈夫残忍地杀害了妻子和双胞胎女儿后自杀。案发后,天水围的女人们纷纷在电视里看到,死者竟然曾是跟自己一同生活的晓玲(张静初 饰),她是四川人在酒楼做服务生,她的丈夫是中年离异靠综援救济的无业游民李森(任达华 饰)。李森平日里总担心妻子红杏出墙,因此总虐待她,两人情感早已破裂。想当年,李森是嫖妓时认识了晓玲,两人因性生爱,并且她还怀了他的小孩。为此,他跟前妻离婚,陪来到了她的老家——四川,帮岳父家装修了房子,并正式办了婚事。但是,心术不正的李森在此期间强奸了晓玲的妹妹。后来,晓玲产下一对双胞胎,两人搬到了天水围,但迫于经济压力,两人矛盾重生,当晓玲准备独立时,李森却开始用变态的手法折磨她……   本片是许鞍华导演继《天水围的日与夜》后,拍摄的第二部反映“天水围”的影片。天涯女人心坦白王牌调酒师集体追杀西城童话出包王女第三季OVA我的间谍前男友舞台2023波涛汹涌临床犯罪学者火村英生的推理狩人的噩梦 前篇致命对决12夜(粤语版)青春检察官荒野独居第六季激情伴侣关西无极刀我的灿烂人生布朗神父第三季花样年华2000丑闻 第一季驴得水浮沉20122023年新疆中秋晚会阿里埃尔亚恩:冰岛趣谈姑获鸟缺席的人疯狂的蠢贼中国机长1996新生六居客第三季神枪少女第二季少年四大名捕国语不劳动者们美国民谣赞美鬼请你睇戏后知后觉2019千破战神绝世赘婿震九州情癫大圣秘密2013羽球青春结城友奈是勇者金蝉脱壳2:冥府

 长篇影评

 1 ) 我们都生活在天水围

节奏很快,其实感觉很迟钝
人好像很有活力,但其实很彷徨

这是电影宣传的时候,许导演说的一句话。冲着这句话,还是把《天水围的夜与雾》找来看了,虽然之前看风评已经可以知道不会有日与夜那般的惊喜。以武功来比喻的话,《天水围的日与夜》已经达到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的至高境界了。而《夜与雾》与之相比显然就差好远。日与夜是小格局大情怀,而夜与雾虽然涉及的问题要多很多大很多,新移民,家暴,警察、社工、综援制度,香港的,港陆之间的,林林种种,视野不能算不大了。只是,这种种问题,都是惨剧发生的间接原因,可最根本的,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家庭、一对夫妻从恩爱甜蜜走上如此的不归路?是什么让李森从一个好先生变为杀人狂魔?贯穿始终的女性视角让人不曾了解李森的内心,只能从他的言行来推测其内心变化。只是我想了一个晚上想得头都快爆了,却得出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推论。

李森ms不只一次的强调,他和那些上大陆包二奶的人不一样,他是和前妻离婚娶的小玲,他对她是真爱。他给她温柔的洗头,主动提出来结婚,给她老家盖房子,给女儿修车,和儿子亲近无隙。为何到了四川后,就见色起意,暴戾残忍了起来?仅仅因为儿子口中所说的,与前妻的关系中受辱太多导致性格bt吗?恐怕不是。我见到的,是小玲及其父母对李森觊觎妹妹的默许,以及李森没钱之后这态度的反转。李森未到四川之前,可能都未曾体会过金钱能带来如此大的权利以至于可以践踏任何事。虽然他玷污了小玲妹妹且有负于小玲,可这并不让他带有负罪感,反而是金钱带来的快感和对她们人格的鄙视(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不只一次的鄙视过小玲的身份,以及在深圳的时候扬言自己是其全家的米饭班主)。是不是可以说,四川之后,在李森的心中,传统的道德观已经崩溃,取而代之的,是金钱至上的“现代价值观”——有钱大晒。这也就为最后的惨剧,埋下了深深的种子。

回港后,经济不景气,李森失业,靠综援度日。注意,回港其实并不是主动回的,而是在四川老家的生意做不下去,岳母不再给饭吃的情形下回的,所以基本是被撵出来的。李森得以在小玲一家面前安身立命的经济地位不保,加上小玲逐渐独立出外打工挣钱,造成了他终日的危机感。其实李森也是个可怜人,你看他做伤口都能把自己弄死了,可见这个人智商情商都不高。他被这危机感折磨得发狂了,后面大概就能解释通了。你说说,这如何不让人触目惊心,害死小玲的,其实不是李森,是小玲和家人,或者说,是这个社会对金钱的崇拜。

写到这,似乎有点豁然开朗了。虽然后边这大半部分,其实只能算我个人的yy了。我当然不是要为李森开脱,导演就更没这意思。不过我觉得只有这样讲才讲得通。李森如果只是一个心理变态的杀人魔,那么便成了个案,便失去了广泛讨论之的必要。这样看来,选择小玲的视角展开故事,又是很高明的了。你知道,我从来都反感某些导演那种知识分子对底层民众居高临下俯下身来的悲悯关怀。联系日与夜,也总算给自己找到一个出口,大时代下的小人物,该如何选择,如何自处。归根结底,不能迷失自我。

说一个身边的事。

我家附近有一个修鞋的师傅,手艺好价钱收的又平易,所以每次鞋子的替跟都去他那换。以前都是老妈代劳,这次顺便就一起去了。马路边的一个小位子,都不能算是铺位,因为没有棚子,只一个箱子,每天背来背去。阳光下的位置还被别人占去,大冬天在背阴里蜷成一团坐着等活计。你可能想象不到,仅仅是北京市区和郊区几十公里的距离,劳动力的差价就能有好几倍。那一双粗糙的手,灵活的在鞋子上把弄着。我当下心软,想多给些钱。可那师傅弄到一半,开始炫耀起来,这活计,是如何一回事,他的用料方法和别人的如何不同,并包保我穿个多久没问题,那眼神里,一种骄傲的神情飞舞。我于是把抻了一半的钱又放回到钱包里,笑呵呵的听他继续说,不时的附和一两句。于是我又想到老爸,想到贵姐。我经常暗地里嘲笑一些怨妇似的同学们没有经历过底层的辛苦才会那样顾影自怜,没想到自己竟然也不自觉的以知识分子的高姿态自居起来。其实他们哪里需要我们的同情。同理他们也不哀怨,不纠结,不愤怒,也不那么无力。他们只是这样努力的活着,做该做的事,有生活的智慧,有自己的骄傲和坚持。

那天天很冷,但是我觉得很温暖。

 2 ) 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天水围之日夜雾

  

  西哲有言:人无法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可如果撇开其中“白马非马”式的诡辨气息,其实每个人都在不断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太阳底下也许根本就没有“另一条”河流,所谓的生活无非只是让自己觉得今天踏入的河流实在有所不同。香港“新浪潮”领军人物许鞍华近日的两部电影作品《天水围的日与夜》(下文简称《日与夜》)和《天水围的夜与雾》(下文简称《夜与雾》)可以算作“不同”的代表:前者终于获得了不同的假象,而后者则是灭顶于相同的宿命,同样的天水围,哪里来多少不同的人生。

  手停口停——世上无如吃饭难
  天水围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区,地理位置偏远,距离中环市区大约25公里。天水围公共屋邨住着大量内地新移民,由于公共交通费用相对昂贵,这些低收入的新移民甚至无力承担每日外出打工交通费用,所以每天的大事无非是到哪里买报可以多得一包纸巾,会精打细算到买油时如何省下3元钱。而不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便只能长期倚赖失业综援(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简称综援)是香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一项入息补助,作为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的香港市民的社会福利安全网,由香港社会福利署负责统筹。)
  但综援自然不是万事大吉,其中很多人取得的综援并不足生活所需,所以就像《日与夜》里的寡妇贵姐靠在超市卖水果供养儿子的;又譬如孤老之年还要出来做工的阿婆;另外一个问题则是申请综援并不是人人有份,从二零零四年一月起,申请人必须居港超过七年,并在申请前一年内离港不多于五十六日。非法入境者以及并非以定居原因而在香港居留的人士(如输港劳工、旅客等)均不符合申请资格。身体健康健全的申请人必须同时接受社会福利署的自力更生支援计划,积极寻找全职工作。《夜与雾》里的阿玲便是因为申领综援的资格不够,虽然遭受丈夫百般凌虐而无法自力更生。

  201002
  在《日与夜》里最重要的场景就是吃饭,“每一场吃饭都是刻意安排的,因为没别的东西安排了”。 剧本里编剧注明了每次的菜式,而其中花样繁多最为繁多的就是吃鸡蛋:蒸蛋、荷包蛋、青豆炒蛋、虾仁炒蛋、豆角炒蛋…… 许鞍华说她在天水围认识的家庭主妇,每天都会研究怎么能用最少的钱,做最好吃、最有营养的菜。有两个菜是必备的:豆腐蒸碎肉,番茄炒鸡蛋。“这些都是香港普通人家经典的吃法。”既有必须的营养而菜式也不至于过分寒酸,当然前提这是最经济的。而与之相对应香菇这道菜式则显得豪华很多,而香菇在香港人家里也的确过年过节才吃的主菜, 阿婆送给贵姨一包香菇,贵姨没有用任何配菜,做了一道香菇,饭桌上,儿子和她几次赞美香菇“好味”。他们的关系能够相濡以沫便开始于一包香菇。
  而在《夜与雾》里菜桌上比较“奢华”的荤菜则是任达华扮演的李森每天钓来的鲜鱼,虽然鱼嘴每次都被充满戾气的李森拉破,但这也是母女三人可以享受的最好荤腥了。而除此之外,邻居大妈邀请一起跳健身舞的每月五十元,女儿幼儿园办生日会需要的手续费五十元则只能支吾应对,逃之夭夭。李森去茶餐厅看望阿玲说要吃得豪气一点:“煎猪排,黑椒水”,此时的阿玲知道不能去想什么吃得香一点,而是要“不要吃得太贵”,当炸酱捞面端上桌的时候,被看穿的何止是李森的钱袋和自尊。正如李森开始回到阿玲乡下,带回一台电视机,还帮全家翻修房子,准丈母娘除了要落钉转脚地确认李森和阿玲的夫妻关系,连李森对自己小女儿的觊觎都默认无视;而当三女儿对姐夫冷静地说哦:“妈说你给她的钱已经用完了,没钱买菜”,哪怕李森暴露出打狗的凶残野蛮,丈母娘还是希望他把女儿带走去碰碰运气,运气好还可以寄点东西回来,运气不好,那也是阿玲自己的运气。

  风往北吹——单亲妈妈和北姑
  贵姨是一个独自拉扯儿子的寡妇,可以说是含辛茹苦,什么工作都做,什么苦楚都自己捱,但好在儿子懂事,譬如隔壁阿婆换一个电灯都四顾踌躇,所以哪怕是坐在啤酒箱上痛苦失声到底也是苦尽甘来,最后和阿婆和儿子吃月饼看月亮,清苦自知,但也有暖意荡漾期间。
  而阿玲则是“北姑”。白衬衣下影影绰绰的黑胸罩,似乎让人知道面前的少妇再怎么干净还是有脏的底子在里面。北姑本来指自北方来的姑娘,而现在通常用来指中国大陆去南方 (尤其是香港) 打工过日子的北方女仔,包括妓女。但在大部分香港人眼里,包括妓女变成了大部分就是妓女。天水围有很多类似的家庭:内地女孩以为自己嫁去香港做少奶奶,结了婚到了香港,才发现嫁的就是普通的香港司机、搬运工、修理工,住在远离市区的天水围。老夫少妻,家贫百事哀,矛盾没有出口,最后就变成一个个家庭悲剧。而一切便是从男人觉得“我买了那么多东西,你只要听话”开始。如何才算听话呢?婚内强奸,做牛做马,打骂随性,动刀动枪。
  如果说贵姨这种弱势群体已经被边缘化,而不通语言甚至没有合法身份的“北姑”更是被那些失败的男人视为“次等、动物甚或物件”,把自己的沮丧和无力感,暴虐地发泄在她们身上。如剧中当被询问叫什么名字的时候,阿玲只能怯生生地回答:“我的老公姓李。”

  老公姓李——失业的男人是异教徒
  圣经曾有这么一句话:不能养家的男人无异于异教徒……
  而根据学者叶荫聪在《今天.香港十年》的访谈中指出,经历亚洲金融风暴后,香港相对于邻近地区包括国内的经济优势不再,这动摇了香港人身份认同的自豪感。李森在邻居眼中是彬彬有礼的中年男人,与儿子对答亲近抵死,甚至与女儿感情甚笃;看着他和儿子毫无架子地炫耀当年自己“一箭双雕”的豪气惬意,看着他带着两个女儿,自行车在阳光下晃晃悠悠。他在被香港“经济去势”之前也曾经那么彬彬有礼,一掷千金。但之后因为社会经济结构性转型令他失业,以致要领取综援,所以畸形地想在内地妻子(包括其家人)身上享受“皇帝”般的统治感,去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看着曾经阿玲在廉租屋的床上试探着问:我可以把孩子拿掉。然后任达华陪着她回乡下,买电视剧,翻修房子。她笑的多么甜蜜。然后看着如今的阿玲遍体鳞伤,心力交瘁,却看着李森大特写的脸,须发皆白。心里可曾想起丈夫帮自己洗头,抚揉自己的发丝如世间至宝。然后笑着和自己说:最后一次,然后友好分手。于是随他入屋,于是看他关门落锁,于是被他利刃入身……
  做出这些的李森何止是异教徒,何止是凶暴残忍,但他那张对着邻居和蔼的脸又是如何消失的:“个傻女,踩单车跌烂咗。”
  一切一切的一切,改变了就无法回头了吗。

  无论是《日与夜》还是《夜与雾》,写得都不仅仅是只会在香港发生的故事,哪怕又再多的河流,人也只能在里随波逐流,经过也许就是一种皈依。除了被河水吞没毕竟还是可以上岸,可以去向更远方的河流。

 3 ) 家庭暴力是如何发生的————由《天水围的夜与雾》想到的

先说点题外话。
记得看完张艾嘉导演的《少女小渔》,很是有感觉,到豆瓣上寻影评以平复那意犹未尽的感觉,于是看到一句话:“所有的女导演的电影里,都有一个坏男人”。
这句话用在《天水围的夜与雾》这部电影里,一样合适。呵呵。

施暴者的心理动因
电影里的李森看起来像是传统价值观之下的坏人,他性格简单粗暴,口口声声要杀死自己的妻子女儿,并且最终还真的实施了,之后为了逃脱法律处罚制造现场假象,结果却把自己送上了黄泉路。
李森不愿意去找正式工作,但每个月领的综援却只拿出四分之一来养家,尤其是当初他刚与妻子新婚不久,还强奸了妻妹,为了表现李森的残暴,导演花了一点时间讲他如何用木棒杀死晓玲家的狗,镜头之下殷红的鲜血透过麻袋渗出来,有那么几分阴冷和恐怖。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李森也有他的悲哀之处。
电影里李森的儿子说在自己父母的婚姻里,他很同情父亲,因为被母亲管得很严实,同时在她面前一直是无法抬起头来的。可以想见李森在前面的几十年里一直过着畏缩、压抑、隐忍、自卑、被轻视的生活。
而在晓玲和她的家人面前呢?在香港身为底层人员的李森俨然成了座上宾,他在四川享受着乡民们的崇拜、赞美,并获得了“工程师”的头衔,尤其在晓玲眼里他是个无所不能的男子汉,甚至某种程度上还是她们家的恩人,这一切将带给李森什么样的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啊!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李森义无反顾地决定离婚,娶晓玲了。因为那都是作为一个男人最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尊重、欣赏、崇拜、被认同、价值感、可控制感等。
然而结婚后,两个人的生活却从亲昵地一起洗头发变成了猜疑、谩骂、不尊重,甚至身体和精神暴力。那是因为从最初恋爱的激情坠入现实的生活,李森没有能够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恐惧——被背叛、失去爱、缺少成就感、无力感、无助感等。
所有会做出家庭暴力举动的人,其实都有一颗脆弱的心,同时感受到极低的自我价值感。他们的强大、彪悍、坏脾气都只是为了伪装——由于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脆弱,尤其是自己也不愿意承认和接受自己的脆弱,于是感到愤怒,或者可以说是用愤怒的情绪来对抗自己的脆弱和无力感,然后把这愤怒的情绪发泄到家人身上。在那实施暴力的时刻,他感受到自己依稀拿回了一点控制感,一点权利感,并由此寻回一点点可怜的自尊感。
值得一提的是,不见得所有的施暴者都是男性,这里的“他”只是统称。
当然,如果再往深了探究,施暴者的成长背景与他现在的行为肯定是有直接联系的,很可能他的父亲就是打他的母亲的,也可能成长中遭遇过一些很深的创伤性事件,当然还可能有人格因素,如果在咨询室里遇到家庭暴力者,就需要针对性地去探讨了。

家庭暴力为什么会发生?
曾经有人在我的微博上问过一个问题:“为什么男人要暴力打女人呢?”,记得我当时的回答是:“因为那个女人表现出了‘你可以打我,你打我我也没办法你的姿态’”,事实上这真的就是家庭暴力发生的原因。
大部分人都知道“女儿要富养,儿子要穷养”的道理,但是却不知道女儿为什么要富养,只是说女儿如果富养了,将来就不至于没见过世面,随便人家给点钱就把她哄走了,但其实这只是表面的理由。
往本质上来说,是女孩子如果富养,她的自我价值感就高,就有很高的自尊感,她会很清楚怎么为自己做选择,什么样的选择是真正符合自己内心的。她会有自主性,内心又力量,面临问题的时候会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她不会为了外界的眼光而委屈自己,也不会为了别人的感受而放弃自己的尊严。
而电影里的晓玲,很明显是穷着养出来的女人。
所以当她的朋友羡慕她在家做少奶奶,而她只是微笑着对自己正饱受家庭暴力的事实只字不提,所以她会默认自己的丈夫强奸妹妹的行径(尤其是她的母亲也对此采取放任的态度),所以在明知道跟丈夫回去可能遭遇危险却置自身安全于不顾——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内心有一些这样的信念:我是无价值的,我是不配爱的,我是不值得尊重的。
这些信念晓玲自己并不十分清晰,只是由她的潜意识散发出来,被李森接收到,然后李森也就认为她是无价值的,不配爱的,不值得尊重的,然后家庭暴力就发生了。

什么是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的明显表现是一个恶性循环:盛怒——打人——后悔——哀求被打者——原谅——和好——又盛怒——又打人——又后悔——又哀求……
夫妻两个人在“受害者”和“拯救者”之间来回转换角色,如是循环,痛苦不堪。
说到关于家庭暴力的官方定义,以下资料来自互联网:
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世界各国,家庭中虐待妻子的现象都十分常见。据世界银行调查统计,20世纪全世界有25%-50%的妇女都曾受到过与其关系密切者的身体虐待。全国妇联的一项最新抽样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公众中,有16%的女性承认被配偶打过,14.4%的男性承认打过自己的配偶。每年约40万个解体的家庭中,25%缘于家庭暴力。特别是在离异者中,暴力事件比例则高达47.1%。据资料统计,目前,全国2.7亿个家庭中;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妇女已高达30%。家庭暴力引起的后果是严重而且是多方面的,因为发生在家庭中而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制止和处理,很容易导致婚姻的破裂和家庭的离散,同时使加害人有恃无恐。并且,发生家庭暴力的家庭中的孩子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他们成长后大大增加了使用暴力的可能性。
  30%中国家庭存在家庭暴力,而家庭暴力受害者有近15%是男性。重庆市婚姻指导中心负责人李晋伟认为,相比女人遭遇家庭暴力,男人遭遇家庭暴力,可能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因为孩子总认为父亲是保护神,一旦父亲的这种形象坍塌,孩子更易缺乏安全感,就会产生心理缺陷。由于面子、性格等多方原因,重庆男人面临此问题时,也多数选择“关上自家门,沉默”。妇联维权部称,男性遭遇家庭暴力,同样可以向妇联寻求帮助和维权。
  家庭暴力之所以受到特别关注,是因为它不仅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而且极大地危害社会治安、家庭稳定以及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世界银行认为,暴力对女性来说与癌症一样是育龄妇女死亡和丧失生存能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世界各国,都应当建立更为健全的法律制度以消除对妇女的暴力。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
据说在中国,也就是我们的身边,家庭暴力是很常见的,只不过更多的人都没有正视自己正在面临的问题,只是简单地归结为“打老婆”,就像电影里晓玲的妈妈在电话里说的那样:“哪个男人不打老婆啊?你就忍忍吧”。
这种身体上的肢体暴力还比较容易鉴别,身体上的瘀伤就能说明一切。但还有一种更隐秘的暴力行为——言语和精神暴力,就是对家庭成员进行言语上的攻击,采取谩骂、侮辱、轻视等语言对家庭成员进行情感上和心理上的伤害,并且是持续性的,不间断的,这种暴力行为对人的伤害更大,影响更深远。
比如电影里李森边婚内强奸,边要求晓玲说:“如果不是你,我没有今天”,这是一句极其羞辱的话,就属于精神暴力范畴。
关于身体暴力,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有了相关的立法,如果遭遇家庭暴力,是可以打110报警的,同时也可以去妇联求助,如果家庭暴力已经危害到了自身的人身安全的地步,就一定要报警,千万不能像电影里的晓玲一样轻视丈夫要杀人的宣言,因为那很可能就是真的,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比如他已经说过要如何报复你,就一定要相信他的话,因为但凡有家庭暴力行为的人,都有人格不够健全、且自身承受太多压力和情绪的可能性,他很可能随时丧失理智。
关于精神和心理暴力,如果实在因此而自我价值感极低,感受到很大的心理和精神痛苦,甚至因此影响到自己的存在感,自尊感极低,建议尽快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来看看自己该如何应对这个局面,有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相信你会更加容易走出来家庭暴力的迷雾,使得自己以后的生活可以过得更好。

 4 ) 太惨了

      人还能这么坏,已近不是人了。打工妹这么小就开始养家,父母贪钱,女性受侵犯也不敢说不出来,家庭暴力,社会义工警察工作的怠慢,政府的疏忽,导致这场惨剧的发生,死者最后真是惨不忍睹,死后还看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在自己眼前被杀,连海报都这么暴力,我对这部电影的感觉是比恐怖片恐怖的片子。因为恐怖片是假的,再怎么恶心我都会心里有暗示那是假的,可现在完全的真实。

    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一些人一些事,我们没有人去揭开这层黑暗的面具,许导随是个女子她竟然有这勇气敢说出来,以后这些社会底层得不到帮助的女人至少大家能去关注她们,帮助她们。之前我对妓女的感觉是为啥不去找个正经的工作,非要做这个,我是不能理解的,看了这片子之后我能体会是人都是不愿意走那条道的,那是真没有办法了。

     这部电影牵扯到很多问题,比如对待外出打工这一壮举是否正确。妓女也是人而且还是弱者,说实话看完这片我以后都不敢结婚了,男主角太变态,最后孩子父亲杀母亲时的一幕,孩子的手是牢牢遮住自己的眼睛不放的,她要是还活着就变精神分裂了。

    许导是电影导演中我最喜爱的一个,她拍的片子总是反映社会揭发事物的真相。真是不简单的一部片子,很有重量,很有力度,比男人拍的还要狠。最后说一句演员把人的精神状态演的特别到位。

 5 ) 那些烂男人(转)

李森在他人生的前多半辈子没有显现出烂男人的特质,在他儿子和邻居的眼中,他和气、懦弱,努力挣钱养家,少交一点家用就会被老婆骂,用离婚威胁他。他是一个装修工,已接近老年,徘徊在吃救济的边缘,儿子是拉皮条的,一家人在香港属于最底层。
  这样一个男人,在深圳可以找到年轻漂亮的小姑娘跟他,愿意为他怀孕也为他打胎,还对他深情款款,把他视作生命中的救星。于是,在情绪冲动的那一刻,他有了勇气和老婆离了婚,带着他刚刚赚到的一笔钱与小姑娘王晓玲回到王在四川农村的家。在这里,他的往常只能顶一段时间家用的那笔钱改变了小姑娘全家的面貌,让她一家成了全村最受人羡慕的家庭,而他本人在村人眼里,也成了一个既有钱又有情义、既有技术又有地位的人,从香港时那个loser,一跃成为一个体面人,有了他从未曾有过的成就感和存在感,他不仅得到了尊敬,还得到了他未曾期待过的——拥有支配和糟蹋她一家的权力。这是他漫长的一生中的第一次。
  这滋味是如此美妙,以致于他不能再放弃,也不相信他会失去。当他们再次回到香港,回到这个他无法抬头做人的地方,他只能从王晓玲身上找那种感觉,他殴打她、强暴她、逼着她喊“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一切”,当他发现他所造就的她——他认为是他造就了——试图摆脱自己时,他疯了,用杀戮来终结“他给她的”生活,消灭“他给她的”一切。
  李森在以前的婚姻中从未有过家庭暴力男的迹象,他的脾气是随着他在王晓玲一家前的优越感产生和膨胀的。王晓玲一家把他当做拯救者,于是他真的以为自己是神,并一定要把神当下去。“野狼不吃死孩子,都是活人惯的”,当王晓玲跟他说“你要是想要,我就生下来;你要是不想要,深圳打胎也方便”的时候,当王晓玲的妈恳求他:“晓玲肚子都大了,咋个办,你给个话嘛”的时候,这些自认为低贱的人们培育了李森不切实际的优越感。
  谁该为王晓玲和她两个女儿的死负责?是的,她的确希望通过这场婚姻改变命运,她的父母的确希望通过这个男人改善生活,但他们并没有要求不该得的东西。是什么让他们在李森——这个在香港会被认为是loser的人——面前自感低贱,逆来顺受?是什么让李森这个没钱没工作、没技术没尊严的烂男人认为自己有资格当神?是地域经济差异造成的等级差!而大陆如同鸿沟般的城乡差异又将其翻倍。当王晓玲的父亲用常态的口气说“农民嘛,不就是让人欺负的嘛”,他说出的是长久以来的社会现状,也燃起了李森心中的歧视之火、暴力之火。李森什么也没有,却在这里发现他原来还高人一等,他为什么不享受这种等级差呢?!
  这个通过各种待遇把人分了等的社会培育了无数李森这样的烂男人,他们通过歧视和迫害他们眼中的“低等人”来维持他们心中最后的平衡。并不是所有没钱没地位的男人都是烂男人,烂并不直接与境遇相关,而主要和人品有关。不烂的男人再穷也有尊严,绝不会用欺辱弱势者来维护自尊。

PS. 李家的那个邻居老太太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会热情地帮助和她没什么交情的邻居,会因为自己没有阻止王晓玲的被杀而内疚到发狂。她让这部片子有了一丝温暖。

 6 ) 天水围的夜与雾

我以为是许鞍华去年的片子重映

今早才知道原来那一部叫做天水围的日与夜

而这一次则是夜与雾

 

我以为天水围是在上水附近

电影散场后Y和K拿出交通地图指给我才知道是在元朗的北边

隔条河就是深圳

屏幕上的天水围蛮美的 空气污染也不是很严重的样子

可是据Y讲这里又被叫做the cursed place

新移民和一些港人住在新盖在这里的公屋里面

由于没有什么谋生资本 又远离城市主要街区

生活颇为坎坷

 

新移民中有被叫做北姑或是开埠新娘的从内地嫁来的大陆女子

家境多为贫寒 丈夫会是老弱病残的香港男人

Eric上课也说 有些内地女人嫁给的香港男人往往非老即丑

又有 我不卖身我卖子宫 里面嫁了年老的丈夫 没多久就变寡妇的内地女子

 

张静初的角色即为一个从四川某地移民来香港的年轻女子

丈夫由任达华饰演

认识的时候任达华在香港还有个大婆

后来张静初有孕 任达华即离婚又娶了她

任达华以前是个室内装潢工(师)

年老后干脆靠每月8000块的政府援助

张静初依然年轻 在茶餐厅里面做招待

很多在一开始就已经显示征兆的矛盾开始激化

一边是老无聊赖 游手好闲的老公

一边是年轻美貌 期待独立的老婆

外加一对需要金钱养育的孪生女

天水围的夜里 弥漫的不仅仅是争吵

一开始男人就已经从枕下抽出刀

女人双手被俘同时忍受婚内强奸和家庭暴力

再后来是用来博取旁人信任的歇斯底里的自残和悔过

夜幕低垂 殴打和血痕又重新上演

到最后终于是手刃妻子女儿 外加意外的自杀

 

空间不只是局限在天水围简单的公屋里 小河边

也有中环妇女援救中心

还有罗湖以北的深圳

更北的四川

 

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机构轮番上阵

幼稚的专业社工 不耐烦的警察 穷困的父母 拉皮条的前妻之子 充满欲望的妹妹

惨绝人寰的结局一环套一环 早已是定数

孤零零的天水围 这类的事情也不是稀奇的存在

而被家暴的北姑 张静初的角色哪怕连第1000个都排不上

 

以前内地的那个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家暴的原因完全是由于男人的变态心理决定

这一场戏 却如给洋葱去皮一样

一层层揭出这个社会看似合理的那些现象的畸形

走出山沟 挣大钱 盖房子 嫁个有钱人 做个香港人

北上勾女 游手好闲 却整日念白“没有我 哪有你今日”

社工警署 相互推诿 人命关天的事情却当错是程式化办公中不得不机械应付的对象

。。。。。。

 

一场戏一群人去看 唯有我来自中国 K则是香港出生

他观罢连连表示 不是所有香港男人都是这样的

我则不断想起我在上海街 钵兰街见到的那些年轻的妓女

北姑 性工作者还是妻子 背后的问题远远不是经济 政治 性别这么简单

中国女人 中国男人 香港女人 香港男人

其实都在为这个故事做编剧

 

K说香港这个地方 表面上看起来歌舞升平

其实内里的伤疤创洞 人们只是装作看不见

其实何止是香港

艾晓明纪录片里晃过的北京上访村何尝不是一个人为的盲点

人的同情心大概都是有限的吧

许鞍华被2004年见报的这一则惨闻吸引

几年后终于努力以影像再现

我们呢 则用38元港币 买一张学生票

跑去大剧院 在黑暗中屏气凝神2个多小时

剧终时候 连连鼓掌

之后呢 散场 议论 不平

然后钻进自己的小车 或是涌进港铁

回到安全而盲目的生活中去了

这更是畸形的一部分吧

消费着别人的苦难 娱乐着一种痛苦

 短评

张静初,很好,现实很无奈,他们认识的过程拍得很动情,却是一种悲凉收场

9分钟前
  • jgqfoto
  • 力荐

许鞍华真的只能讲香港的事,只要一牵扯到内地,就有点过。

12分钟前
  • 飞小鸟
  • 还行

许鞍华目前的电影里,最“遗憾”的一部。只差一点点就可以和《投奔怒海》《女人四十》《天水围日与夜》那样成为经典。多角度解析,把一个问题层层摊开,两性之间的问题男人女人都要检讨而社会的家庭的影响也难辞其咎。许鞍华放弃“女性”的叙述,用一种貌似客观的叙述方式来避开以往“奇情”的路子

13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最可怕的应该是外婆吧!女儿被打被虐,不劝离婚,就因为女婿给自己建了房子,居然劝女儿重回老公身边,重回魔窟。

16分钟前
  • 李湘
  • 力荐

生活和欲望总是把人往死里逼

20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推荐

太真实了,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需要多些这样的影片出现。

22分钟前
  • 寒山清客
  • 力荐

张经纬和许鞍华说得很明白:香港就是头性兽。

24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日与夜》让我回味了一整年,这部虽然让人看得揪心,但是过多的细枝末节却让人难以真正被触动,不过还好延续了许导作品特有的人情味...

26分钟前
  • 小凯撒
  • 推荐

比恐怖片还恐怖.

28分钟前
  • dumbo
  • 推荐

脸谱化。尤其张静初这个角色,太纯洁,没有恶。好像和任达华调情的妓女和以后的贤妻良母根本不是一个人。

29分钟前
  • TUO
  • 还行

白衬衣下的黑胸罩

34分钟前
  • Bill
  • 推荐

写实到残酷的惨烈悲凉,涉及社会制度、地区及阶层差距、人性、性别关系等诸多重要问题。多种压力下的人性扭曲,冰冷官僚体制无法防止的暴力,令处境卑微的女性成为受害者。叙述冷静,电影语言克制,有惊心动魄深意。

37分钟前
  • 黄小邪
  • 推荐

一部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的电影,与《日与夜》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阴暗和扭曲的人性。

41分钟前
  • 小曼
  • 力荐

男人的变态和女人的愚蠢都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但从主观来说,有这种男人在,世界真是他娘的好精彩。许鞍华拍得极为冷静和客观,没有带太多的主观同情,这一点真好

42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故事本身没问题,有人说是男人变态女人傻,我不同意,这部片子反而让人看到了香港政府对穷人所谓的关怀,想法是好的,但是付诸于实际效果却得出了这种悲剧,这本身也是思考。

44分钟前
  • 幻影刺客
  • 推荐

白衬衣下的黑波罩。日与夜值五颗星,夜与雾只能给三颗半。华哥有望夺取首个影帝!

45分钟前
  • snowinter
  • 推荐

"我也不是刻意去做特别难的东西,我只是去做我喜欢的东西,但是肯定要付出代价的".——许鞍华。急速前进的社会背后的伤口。年少的时候有个堂姐也是“北姑”,她”衣锦还乡“的情景依旧清晰。乡下的虚荣与留言PK,没有完结,也没有胜败。

49分钟前
  • 达达ZEN
  • 推荐

张静初,我是男人我就嫁给你。

53分钟前
  • mayfly
  • 力荐

她就不能调振动?

58分钟前
  • jiji
  • 还行

任达华有好几个镜头分明是我爹

1小时前
  • 王大根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