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传

HD中字

主演:Adam,Gillen,Lucian,Msamati,Peter,Willcock,Everal,A,Walsh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84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莫扎特传 剧照 NO.1莫扎特传 剧照 NO.2莫扎特传 剧照 NO.3莫扎特传 剧照 NO.4莫扎特传 剧照 NO.5莫扎特传 剧照 NO.6莫扎特传 剧照 NO.13莫扎特传 剧照 NO.14莫扎特传 剧照 NO.15莫扎特传 剧照 NO.16莫扎特传 剧照 NO.17莫扎特传 剧照 NO.18莫扎特传 剧照 NO.19莫扎特传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莫扎特传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Music. Power. Jealousy. Lucian Msamati (Luther, Game of Thrones, NT Live: The Comedy of Errors) plays Salieri in Peter Shaffer’s iconic play, broadcast live from the National Theatre, and with live orchestral accompaniment by Southbank Sinfonia.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a rowdy young prodigy, arrives in Vienna, the music capital of the world – and he’s determined to make a splash. Awestruck by his genius, court composer Antonio Salieri has the power to promote his talent or destroy his name. Seized by obsessive jealousy he begins a war with Mozart, with music, and ultimately, with God. After winning multiple Olivier and Tony Awards when it had its premiere at the National Theatre in 1979, Amadeus was adapted into an Academy Award-winning film.与凤团综●上期李金镛传奇之老金沟那么远,那么近慾魔播种的旅人传说的故乡海贼王剧场版10:强者天下狗狗博客第三季星之金币导游小姐阴阳眼女神有点灵变形计第十八季欢迎加入NHK我要做明星花园农家明亮之星:主演凯莉·费雪和戴比·雷诺兹101真狗国语哆啦A梦:大雄和发条都市破局重逢,酷飒前妻归来烈火男儿·业余消防员甜水谣魔术师2006燕翎义薄云天哆啦A梦:大雄与奇迹之岛异形2羽毛2016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第二季花都绯闻RWBY Chibi第一季孙神探与黑寡妇的诅咒公主罗曼史肇事逃逸乡村大帝所以我和黑粉结婚了剥皮行者世界之战爱的锦囊妙计2新包青天之血酬蛊幸福2014困在心绪里的儿子大香港粤语归来1997

 长篇影评

 1 ) 庸人弥赛亚

“莫扎特传”的译名名不副实,因为并非是忠实于人物真实经历的传记电影,而更像仅从真实历史借去只鳞片爪再用想象连缀起来的虚构作品(不过如莫扎特死后被草率葬在公共灵位的引人扼腕的结局已经广为流传得成为他公共形象建构的一部分)。另外莫扎特的故事是由一位宫廷乐师萨列里讲述的,于是在原本就不可靠的历史文本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叙述者视角的限制。同时以莫扎特的嫉妒者-崇拜者萨列里的晚年讲述来建构他的一生,既避去无趣冗杂的琐碎,他的形象又在萨列里的痛苦挣扎中愈发鲜明。

萨列里的人物设置远不是仅作为莫扎特形象建构工具而已。莫扎特在他的选择叙述中形象的某些特质被突出,因而作为典型形象的人物得以确立,然而获得鲜明典型性的同时丧失深层灵魂的多义。莫扎特的形象从登场起即固定,或者说并非是通过后续情节对主体人物的形象进行运动式的补完,而只是不断强化在此之前就已经确立的形象而已。萨列里却恰好相反,可以明晰地看到他灵性的挣扎和善恶二分的紧张,而他的形象在运动的情节和叙述推进中逐渐丰满。

在分析萨列里之前,先来关注莫扎特的父亲。父亲在电影中真正出场的时候不多,可他却起到极为关键的符号作用。父亲首次出现在莫扎特欧洲巡演的时候,与萨列里不懂音乐的粗鲁父亲对比。第二次是终于摆脱父亲束缚的莫扎特违背父亲而提前结婚。第三次是父亲来到维也纳。第四次也是父亲本人最后一次出现,父亲因拒绝萨列里匿名送来的女仆而与史坦丝发生争吵,最后离开维也纳返回家乡。

父亲来到维也纳,在楼梯上张开黑斗篷。

首次出场表现的是威严的父亲对莫扎特的全权掌控,或称之为父权的压抑。以结婚为标志事件,莫扎特以为可以终于从父亲的阴影中走出,兴高采烈地向父亲寄去一封信。父亲来到维也纳,尤其是站在楼梯上张开黑斗篷抱住莫扎特的那一幕极具象征意义。莫扎特表现的是对一位神圣父亲天生的本性向往,手忙脚乱地用各种行为来讨好。以婚礼作为“谋杀父亲”的事件失败。第四次,父亲作为抵御者的行动失败而“溃逃”,萨列里的介入(女仆)开始渗透进来。精神上“谋杀父亲”的努力失败,甚至父亲肉体死亡后,阴影依然笼罩。

得知父亲去世消息后,镜头给到父亲画像。画像也始终悬挂在此。

歌剧《唐·乔望尼》中死去的将军,“他唤醒了父亲,在世人面前指责儿子。”(萨列里语)萨列里最后实施的行动就是模仿父亲的穿着,如未散去的鬼魂。

《唐·乔望尼》

除晚年萨列里的讲述外,电影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九十分钟,萨列里在此阶段的变化可以在他对上帝的祈祷中窥见一斑。 幼年萨列里随父亲去教堂参加礼拜,父亲在祈求生意兴隆,他却在默念,“上帝,使我成为伟大的作曲家,让我通过音乐赞美您的光荣,我自己也能因此而荣耀。亲爱的上帝,使我闻名世界,使我声名不朽。即使身亡后,所有人都赞美我的音乐。作为回报,我愿奉献出我的贞洁,我的努力,我的谦卑和我每一刻的生命。”

莫扎特来到维也纳,萨列里为他写作欢迎曲,写完之后感谢上帝。

萨列里迎接完莫扎特回来,受到打击。“我所要的只是歌颂上帝,他给了我这种欲望,却又使得我如同哑巴。为什么?若不要我用音乐赞美,为什么要给我欲望?有这种与生俱来的欲望,却不给我才华。”

萨列里心爱女人的心被莫扎特占据后,他祈求上帝快让他走。“上帝到底有何意图?是在测试我吗?想让我了解宽恕的意义,不管多么痛苦都不要心生攻击?为什么是莫扎特来测试我,心中充满了对他的恨意,我人生中第一次有了残暴的想法。”

莫扎特的妻子史坦丝晚上来萨列里住处前,萨列里祈祷,“亲爱的上帝,给我能力,写出真正的音乐,让我知道你还眷顾我。”

“从此我们势不两立,因为你选择了自大、色情、下流、幼稚的男孩作为你的工具。所给我的奖励,只是让我能了解他的才华。因为你不公道、不仁慈,我拒绝你。我发誓,我要尽我的能力去害他,我要毁了你的工具。”

第二部分是九十分钟到一百二十分钟,萨列里派出女仆开始实施行动。第三部分是莫扎特父亲去世直到他自己去世,萨列里穿上莫扎特父亲生前的穿着去勒令莫扎特写作《安魂曲》。“最后萨列里写的真正美的、具有深度和热情的音乐奏响在莫扎特的葬礼上,萨列里终于受到了上帝的感召。上帝被迫去听,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最后我终于可以取笑他。”

写给一位应该有《安魂曲》却没有的人。

可以明显看出,电影除了表面的莫扎特故事外,还暗藏着一条萨列里的主叙事。这条叙事我将其称为,作为弥赛亚的萨列里故事。此之谓“庸人弥赛亚”。

与道成肉身,创世之前就与上帝同在的耶稣基督不同,作为“庸人弥赛亚”的萨列里并非是天赋的,而是自致的或者说上帝以另一种形式“任命”的“拯救者”。这体现在他和上帝的紧张关系中,幼年时祈求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不久他的父亲在用餐时噎死,他得以顺遂心愿。但在见到莫扎特后,深昧莫扎特惊人天才的他发觉自己的平庸开始嗔怪上帝为什么只给予以渴望而不赋予以才能,于是只能在二者间挣扎。他同上帝的关系也非耶稣基督式的,而是永远处于挣扎中。“你那仁慈的上帝,宁愿毁了自己的最爱,也不愿让庸人分享一部分光荣。他杀死了莫扎特,却使我活着,折磨了我32年。我慢慢看到自己消失,我的音乐消失,直到没有一个人弹奏。”上帝所降临给他的启示是莫扎特,使他得以了解到自己的平庸,同时却没有逃脱的途径。

莫扎特当着皇帝的面使他难堪、夺去他心爱女人的心,“那是上帝,透过荒唐的笑声取笑我,把我的平庸展示给大家看。”他一直处于天才与庸人二分的紧张之中,而迫切地需要解脱和拯救。上帝提供启示而不提供拯救,只能依靠自己。而莫扎特逝世后,他仍然要忍受“平庸”的折磨,看着他的音乐渐渐消失。他的报复之路即是一次“救赎”之路,为人类的“平庸之恶”而受难。

而在萨列里痛苦的受难之后,世间平庸的恶被引入启示之中,萨列里在“报复之路”中献身。电影最后,萨列里给所有庸人献上一场盛大的弥撒,以血腥方式献身的萨列里在弥撒中再次以不血腥的方式为所有庸人而奉献。此奉献确实赎罪。

不作为所有人类的弥赛亚,仅作为“庸人弥赛亚”的萨列里,与作为弥赛亚的耶稣对位,完成一次对人类精神的审视。

我代表全世界的庸人,我是他们的英雄,我是他们的守护圣人。到处都是庸人,我宽恕你的罪,我宽恕你们的罪。

Requiem æternam dona eis, Domine, et lux perpetua luceat eis. 主啊,请赐予他们永恒的安息,让永恒的光照耀他们。

 2 ) 古典音乐爱好者的肉质问题


(预先声明,这篇文章的主角虽然是莫扎特,但和这部电影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只是找个地方储存文章而已。)

从前,我可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古典音乐爱好者。我以为那是一群死去许久的老头儿谱写出的时而听不见时而轰隆隆的调调儿,没有多大的差别,乏味无比。还有一个暂时活着的老头儿,拿着一根棒棒,杀鸡抹脖地使眼色,威胁下边无精打采的乐手,还有离他最近的胖女人,警告这些家伙不要睡着,敦促这些家伙干得更卖力一些。尤其,那个胖女人很害怕老头儿的棒棒(没办法,她离老头儿的距离最近),非常努力地尖叫。

直到有一天读到了莫扎特的家书。其中有一封写给老婆的情书,因为实在精彩,兹征引如下——

如果把我对你的相片所干的事都说给你听,你一定要好笑的。 举个例子吧:把它从匣中取出来的时候,我会自言自语:“你好,斯坦查尔!你好,小坏蛋!你好,小猫咪!小翘鼻子!小家伙!喝一口,捏紧了!”等到把它放回到匣子里时,我总让它一点儿一点儿滑进去,一边放一边咕哝着:“呶!呶!呶!”到最后那刻,急忙说出“晚安,小耗子!好好睡吧!”好啦,我知道自己写了一些傻得要命的话!(至少对于外人是这样)但对相亲相爱的你我而言,一点也不傻!
  
还有一封是莫扎特写给妈妈的,他居然大说特说脏话,全是屎尿屁之类——

好吧,我们又度过了一个礼拜,而我们天天都要拉大便。为巴黎人写的协奏曲暂且放在一边,更合我的意的是,我要一边拉屎一边把它写。等到星期一那天,啊呦!我将荣幸地拥抱你,亲吻你好看的手,可是且慢,首先让我把屎拉在裤子里!

我觉得这简直可爱死了,一下子扫清了我对古典音乐家那些沉闷的臆想。有这样的深情,有这样的促狭,有这样的灵动,自然能够谱写出绝对的天籁之音吧。

就这样,我开始聆听莫扎特了。欣喜与赞美的话无须赘述。当我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驶过灰色的城市,天色昏沉欲雨,身边貌似保险推销员的男子在口沫横飞地讲着手机,我虽然尽力拗过头去,仍是不免从他嘴角喷射出的气息里,判断出了他的午餐食谱,其中有一道蒜泥拌茄子是毫无疑问的。只要掏出MP3,带上耳机,调出《土耳其进行曲》,眼前顿时出现了璀璨的晨光中小鹿轻快舞蹈的场景,保险推销员和蒜泥拌茄子顿时离我远去……

莫扎特的音乐连蠢牛都会乐此不疲。神户牛肉价格最为昂贵,一头好牛可以卖到65万人民币的天价。据说它们生前每天都听莫扎特,心情愉悦,肉质鲜美。中国成语故事里,“对牛弹琴”那一位乐人,不应该肆意贬低牛的音乐品位,而是应该惭愧他不是莫扎特。不仅是最高级的哺乳类动物,单细胞生物都爱莫扎特。日本有个酿酒师,专门做了声音对于酵母的影响之研究。他播放各种音乐给醪糟里的酵母聆听,发现听了莫扎特之后,酵母数量大增,活性十足,死亡率降低,导致香气良好无杂味。

身为古典音乐爱好者,不免如同神户肉牛一般,自我感觉高贵。举个例子吧,倘若外星人侵占地球,却有食人的原始嗜好,古典音乐爱好者会是上佳之选,因为他们的肉质更为鲜美。可以如此预测市场肉价行情:超男超女的粉丝,一斤10块,周杰伦、王菲的粉丝,一斤20块,陈绮贞、苏打绿的粉丝,一斤25块, Miles Davis、Chet Baker的粉丝,一斤50块,莫扎特的粉丝,一斤100块!

各位,想要改善自己的肉质,至少改善一下自己的品质,不妨听听莫扎特,那样就算被吃掉,也不会散发出蒜泥拌茄子一样令人厌烦的气息……

 3 ) 三星,差不多了,很高了

我给的豆瓣评星:三星

标题:三星,不能再高了

莫扎特传的剧情确实很精彩,是一部大片的样子,的确莫札特也有一个大片式的人生。该片的阵容也是相当豪华,我指的不是演员阵容,而是演奏背景音乐的乐团——指挥大师内维尔·马里纳爵士的,世界最顶尖古乐团之一的圣马丁室内乐团。

但是,既然片名叫《阿玛迪斯》,中文译名又叫《莫扎特传》,那它应该是一部真实还原莫札特一生的传记性电影……

 

本片采用倒叙的手法,整个故事是由“害死莫札特”的萨列里讲述的。全片的主人公就是两个,莫札特和萨列里,讲述的就是萨列里如何嫉恨莫札特,描述的是萨列里视角中的莫扎特。当然,从某个人的视角来记录另一个人,是常见的人物传记所用的方法,但是……

全片(或者说全书),有一个核心的线索,就是萨列里对莫扎特的嫉恨。萨列里就是因为杀害莫扎特后,精神分裂被送进疯人院后,跟神父忏悔时说起整个故事的。但问题在于,“萨列里杀害莫扎特”的这件事,本身就是没有任何依据的。没有任何一丁点依据。也就是说,《阿玛迪斯》这本书,是一本小说,就像《三国演义》那样,《三国演义》只能叫《三国演义》,我们不能叫它《三国史》。而导演,把它拍成了传记电影,中译名干脆就叫《莫扎特传》。而我们中国的观众又把它当做莫扎特的人物传记来看,看到的必然是一个不真实的莫扎特,和一个不真实的萨列里……而从配乐由马里纳和圣马丁乐团演奏演奏这一点上来看,导演的初衷的确是把它当做一部传记小说改编电影来对待的。

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也是最蛋疼的,就是……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说了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时不时的还Fuck , Bitch,Shit……拜托,你是好莱坞大片,不是美国电影爱好者用iphone拍的手机电影……难道不能找到几个会说德文和意大利文的演员吗?我知道原小说是用英文写的,但我相信如果能成为畅销小说,不可能没有德文版吧?《切格瓦拉》的导演也是美国人,但它是西班牙语电影。《教父》中的演员也基本上是意大利人,完全用意大利式的英语和意大利语进行对白……就算蠢到极致的中国导演也知道,日本鬼子讲中国话是不流利的,是你滴我滴的,是死啦死啦滴的,日本鬼子不会说我操,不会说哎呦妈呀大爷您这是干啥呀大姐您甭管那小兔崽子傻了吧唧的爱干啥干啥切~……你知道看着说流利美语的莫扎特,有多么别扭吗?

还有就是,虽然我不是老脑筋了,不会动不动就想到淫秽色情有伤风化……但是,莫扎特老婆脱衣服露出酥胸那一段,在这部电影中,有必要吗?和主题有关吗?还弄了有那么长一段时间……哎,这又不是铁达尼号,也不是揭露“潜规则”现象的电影,这是莫扎特传,我只能这样理解了:这是好莱坞大片的商业技法,而已……莫扎特传,和莫扎特老婆脱衣服有毛关系啊?哪怕安排莫扎特和他老婆做爱,也比这个强,这简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下好了,萨列里不仅是小气鬼,又变成色狼了……

其他的,莫扎特是维也纳三圣之一,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而这部莫扎特的传记电影,说是传记,实际上根本讲的就是萨列里和他的恩怨……海顿是莫扎特重要的前辈,是莫扎特崇敬的人,而在电影中根本没有出现真人(只是在莫扎特家中有挂像)……中国一部著名电视剧,陈道明的《康熙王朝》中,那些康熙一生中重要的人物都出现了,比如福临、孝庄、吴三桂、鳌拜等等,最后康熙老的时候,康熙爷对皇孙玄烨的宠爱也预示了清王朝的未来……而被莫扎特高度赞赏的晚辈贝多芬也没有出现……在这部电影当中,维也纳城好像只有两个音乐家,萨列里和莫扎特……虽然如果既要出现海顿又要出现贝多芬,作者肯定也照顾不了那么多,剧本的内容是有限的,但不能不说,这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因为一个脱离时代背景的孤立的莫扎特,怎么看都是虚无飘渺的。

本片的演员选择也不是很成功,不光是演员讲英语的原因,因为那个演员不太像他……还有莫扎特的那个假发,Oh My God! 导演你当那个是COSPLAY啊?莫扎特的肖像画里面的假发好像不是这样子的吧,虽然我相信真实的莫扎特肯定不会像在被画肖像时那么样去打理他的假发,但也不至于那样子吧——那里是宫廷,不是马戏团。

挑刺挑了那么多,不过电影看还是蛮好看的,就把他当音乐电影看吧……看在马里纳爵士带来的美妙音乐的份上,给三星……

 4 ) 每一个“不会做人”的英雄都值得尊重

    看完《莫扎特传》,我心情伤感中带着激动,要不我怎么写下这么长一个影评的题目?这是一部莫扎特的传记电影,更是一个音乐巨匠在人间被摧残的记录,又是一类人的缩影,他不是一个人,他是那么多英雄的化身,他们让人类的生活充满趣味和色彩,却又让凡人们感到惊惶失措,他们的才华和性格造就了他们的成就,同时也让他们陷入轮回般的天才折翅的故事中。

    莫扎特的天才和成就不需赘述,他35年的短暂生命令人唏嘘和遗憾,无论真实的历史还是我们后来加工的历史,天才人物往往有些对手,这一次,这个叫莫扎特的人的对手叫萨列里,一个宫廷御用音乐家。关于莫扎特之死和萨列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至今众说纷纭,其中最耸人听闻的莫过于莫扎特是被萨列里毒死一说。在本片中,导演米洛斯富曼选择了一条相对折中的设定,即莫扎特是被这个萨列里用暗下圈套加精神折磨法给阴死,虽然没有毒死那么可憎,但是却更凸现莫扎特人生的一层悲剧性。

    本片没有玩命儿去列举莫扎特的成就(那是记录片该干的事情),而是表现这他的性格和生活,我们看到了一个顽皮、单纯、桀骜不逊、恃才放旷的莫扎特,总之,你可以将任何形容一个人天才而又不通人情世故的词儿放这个大男孩身上。他少年成才,让很多尚未见其真人的人都以为这是个那种出场会风度翩翩乃至笼罩神秘光芒的人物,就如萨列里起初想象的一般,可是实际上这是个和女友在高贵场合不得体的打闹、在一帮矜持的大人物面前不得体的咧嘴怪笑的孩子,但是就是这个看起来有些粗俗的孩子,创造了美妙的音乐,用片中他自己的话来说,“我这人可能很粗俗,但是我的音乐不粗俗”。我们不能简单否定萨列里们的成就,他们在当时的歌剧领域同样名作颇多,但是莫扎特是这样一个人,他以惊人的才华,带着更惊人的生活态度和姿态,创造了一系列出色,但是同时具有爆炸性的作品,他刺激着很多同道中人的神经,无论从价值观还是从利益层面。而对于谦虚之类的劝告,他从不在乎,他直率的批评着他眼中的平庸作品,同时他又直率的向他人表达他的尊敬,当这个不知阴谋诡计为何物的人走进宫廷,走入上流社会,同时又与很多规矩格格不入时,我们就已经可以预料他前路将何其凶险。

    单纯的人,往往以单纯的心去揣测他人,所以莫扎特到死都很尊敬萨列里,在他眼中,这是个值得尊敬的前辈和同僚,当他遇到困难时,总是首先去找萨列里帮忙。而实际上,萨列里却是个复杂的人,他心底里比他那些更保守的同僚们更认可莫扎特的才华,却又更对之嫉妒和痛恨,一次次的,他面对莫扎特的求助,口头承诺,暗地使坏,甚至派女佣前往莫扎特家中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更甚的莫过于他扮作黑衣人,从精神上摧残当时生活上已经陷入困顿,身体上已经无比虚弱的莫扎特,为了那《安魂曲》,莫扎特一边写“庸俗的”作品过活,一般带着已经严重透支的体力写一部将要从精神上折磨他的作品,一部关于死亡的作品,一部最终为他“安魂”的作品。他最终凄惨的死去,到死还带着单纯的心灵,这是个内心纯净的天使,他不上天堂,谁上天堂?尽管被埋葬于破乱的墓场,但是他的音乐和精神以高贵的姿态继续流传,几十年后,萨列里的作品渐渐被人遗忘,莫扎特却成为永恒,到他死去,都让萨列里的心灵不住震颤。当萨列里用精神摧残来将莫扎特逼如绝境时,没有想到这个人死后却给他终身的精神折磨,当他垂垂老去的时候,只能忏悔着回顾自己与莫扎特相处的日子,可悲可叹。

    从史实和电影对比而言,我们不排除这部电影可能对莫扎特的过分渲染和对萨列里过分丑化,但是正如莫扎特的为人一样,艺术作品要是过于瞻前顾后,考虑那么多可能的后果那也无法达到一种精神的高度。本片很好的表现了莫扎特一生的精神气质,他的才华无人否认,但是用我们的俗话来说,他“不会做人”,他不知道如何专营,如何拍马,如何韬光养晦,如何卑躬屈膝,所以我们常常陷入一个对这类人的认识悖论中,我们赞赏他们,推崇他们,但是却又常常“引以为戒”,以之作为为人处事的反面教材。确实,虽然说对这类人物,常常终极结果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活着的时候被百般折磨,乃至折磨到死,死后的荣耀又“关我屁事”。常常有人事后诸葛的说,这些人如果怎样怎样注意下为人会如何如何如何,但是我说这是扯淡,想想莫扎特如果真的将一些精力放在那上面,他还是莫扎特吗?还会有那么多杰出的作品吗?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眼前的生活还是最重要的,毕竟我们没有那样的极品才华,也希望能安定富足的生活,我也时刻牢记前辈们的叮咛,每天琢磨如何好好与人相处,学习如何好好做人,这其实是常态。也正是因为如此,因为我没有才华和勇气如莫扎特这样的人一样,用生时的艰难为我们后人留下那么多宝贵财富,所以对这些“不会做人”的英雄,我总是心怀敬意。其实不光是天才们,比如那些在围观者的漠视中勇斗恶人而死去的英雄;那些明知官场险恶还要执着的举报贪官而终身困苦的英雄;那些坚持的投入慈善事业而简朴生活的英雄。很多事情,我们知道是对的,是应该有人去做的,却又知道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危险的而不去做,总是指望别人担当这样的角色,所以对做这些事的英雄我们更该尊敬,所以我非常反感一些人还事后说这些英雄多么多么“傻”,多么多么“不会做人”,想象一下吧,如果没有这些“不会做人”的英雄,我们的生活该多么的无趣,同时更加险恶。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cc883c2af8b6ee3e5243c1ad.html

 5 ) 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

     玛丽•安东尼走上断头台的时候,莫扎特才死了两年。恍惚穿越回三十年前,小神童在奥地利皇宫中摔了一跤,上去扶他起来的,就是这位小公主。神童还嘴贱:你会嫁给我吗?时代动荡,命运诡异,这是多少大师的剪刀也剪不出来的蒙太奇。

  《颜子家训》说:“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西方近代也有所谓的天才论,连康德都赞成牛逼者天生牛逼,天赋是努力代替不了的。大多数人如你我,都是“不教不知”的中庸。中庸最不理解天才,可也正是中庸,最喜欢折磨天才。

    电影初始,导演就给出这样的镜头:尚未脱去稚气的小童莫扎特在父亲的引领下向贵族们献技,蒙眼弹琴,当场作曲,钢琴弹毕拉提琴,提琴完毕自唱。可别真以为周围的贵族是在欣赏他。电影固然有戏说成分,可是看看保存至今的莫扎特十四岁时的音乐会节目单,贵族们指定要看的六个节目,竟然全是临场即兴创作和演奏。其中一项是一个咏叹调,当场看歌词,当场谱出,还要自弹自唱。那时,同狄德罗等“百科全书派”名流关系密切的格林姆男爵有这样的回忆:“音乐家把所能想得出的最难的测验都提了出来”。就连英王也亲自出马考这孩子。甚至,臭名昭著的萨尔茨堡大主教为了证实作曲过程中没有作弊,把这孩子软禁了一个礼拜。神童莫扎特的才艺展示,说是表演,毋宁说是献技,是给贵族们解闷的一出玩具总动员。

    重重磨难之后,莫扎特终于在欧洲宫廷打出名头。每个无聊的贵族都要将这个活玩具叫过去狎弄一番,长长脸。云游四方,他渐渐对自己的天才愈加自信,同时,自然而然地也学会了对付庸人。他竟然对奥地利皇帝说:陛下,音符一点也不多。真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顾客给什么货。一个如此敏感的孩子,早早地就领略到了人生残酷,众生傻逼。

    古典音乐史上一个个璀璨不已的明星,彼时却大多沦为上层社会附庸风雅的工具。玉树凌风的才子生生给磨去棱角,剪去枝杈,发了制服,给了号码,混迹于俳优之流,夹杂于仆妇之中。为一口面包装孙子,海顿忍了;而狂人贝多芬拂袖而去;莫扎特嘴上虽然没说什么,可背地里净出幺蛾子。大主教实在忍无可忍,一声令下,令手下主管给他来了一记排山倒海,逐出门庭。

    本片导演米洛斯•福尔曼最擅于在人物传记片中营造强弱对比,唤起观众对弱势一方的情感代入。他在自己执导的另一名片《飞越疯人院》中,就塑造了一个控制欲极强的护士长瑞秋,堪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化身。主人公墨菲在瑞秋跟前的碰壁种种,不妨看做社会偏见的缩影。而在本片中,导演用同样的手法,塑造了一位一号反派——御用作曲家萨列里。这个角色承载了整个时代的“庸才”们对莫扎特的钦羡、嫉妒、愤懑甚至加害。其实,不过是导演为营造氛围进行的误读。历史上的萨列里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家,李斯特、贝多芬等许多大牛,都曾经是他的学生。

    电影中,Tom Hulce饰演的莫扎特,招蜂引蝶,怪笑连连,满嘴脏话,放浪形骸,瞧着实在并不很像“天才”。可据传莫扎特就是这样不靠谱的。他不喜欢读书,从小就习惯了自驾游,尝尽世态炎凉人间冷暖。这个不世出的上帝之子,五岁时成人般的老成,三十岁时却孩子一样顽皮。比起音乐,更喜欢跳舞,他留下的家书中脏话连篇。不仅打得一手好弹子,还参加了秘密的共济社。这样一个不太“纯”的人,写的音乐却纯真如跳跃的小童。

    他去世百年后,有点为世人冷落,之后又再度热起来,一直滚烫到今天。萧伯纳认为,冷是因为从前热过了头,以及拙劣的演奏和指挥。公平地讲,是海顿给他以影响又反过来受他影响。而那比他小十几岁的贝多芬,《第一交响乐》中明明有莫扎特的的影子在逡巡,可暗暗又有新的英雄气概在迸发。莫扎特的高明之处在于既对内行有交代,又满足了外行悦耳的要求。他自己有封家信中谈到刚谱成的钢琴协奏曲:许多地方只有内行才知其妙,至于外行,也会喜欢,但好在哪儿,莫名其妙。

    大主教的主管那著名的一踹,让莫扎特沦为沿街兜售脑浆的乞丐。他留下的许多乐稿,有些只开了个头,写了若干小节便搁下了。有人以为这是江郎才尽,可其实是因为无人订货,不能换面包,天才就懒得记录下脑子里天然的妙想。有人向他定制一首二重协奏曲,写好后订购者竟只给一半的酬劳,理由是:叫你到府里授课已经是天大的面子。

    活着的时候,人们总把他看成一个标新立异之徒。他死后百年,萧伯纳等人才顿悟:莫扎特其实是一代乐风的总结,犹似拉斐尔之于绘画,莎士比亚之于戏剧。至于莫扎特的死因,中毒之说早已澄清是子虚乌有,本片中风雪中下葬贫民墓地的镜头,也是艺术化了的。究竟葬身何处,已经不重要。倒是可惜了那些曲子,随天才肉身的陨灭而就此不见天日。影片的最后,导演很突兀地给了一声莫扎特招牌的怪笑,而观众却泪如雨下。

    庸才们是早已经习惯用半吃醋半嗔怪的口吻对上帝抱怨的:他是上帝之子,受上帝之爱,我们都是他妈的被抛弃的灵魂。多数人即正义,大众从来认为自己无辜。越是罪大恶极的,却越充满了罕见的委屈。是不是无论怎样的艺术,都不能做到遗世而独立?是不是无论怎样的天才,都免不了要为庸才甚至蠢材所狎弄?难怪古人云:“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早于时代而生,必死无疑;晚于时代而生,必死无疑。

    现世多奢谈“神童”,却不过是成年人无耻的嘴脸和庸俗的审美在儿童这个无辜客体上的主观投射与意淫。突然记起,那天有人招呼去看音乐会:“走啊,去看神童!”“哪个神童?”“郎朗呀!”

【途加千字文俱乐部专稿】

PS:豆友补充,Amadeus翻譯成“莫札特傳”是一個明顯的偏離主旨的誤導:應該翻譯成“上帝之寵”,或“神之偏愛”。这个由头太多评论写过了,所以没在正文中提出,附在后边吧。

    这部电影的OST还是很棒的,建议找来听听。

 6 ) 天才和他的Big fan

莫扎特。
4岁时创作了第一首协作曲,7岁时又写出第一首交响乐,12岁创作了第一出歌剧的人,无疑就是备受神的恩宠的人,而这个人的名字就是——莫扎特。

1.萨列里:Big fan——你身上的光芒,照着我前进的路,也让我看到自己身后无尽的黑暗。
这是一部通过作曲家萨列里忏悔的角度演绎的著名作曲家莫扎特短暂而才华横溢的一生。很多人看过全剧之后,免不了对萨列里嗤之以鼻,认为他是一个伪君子,表面上对莫扎特嘘寒问暖,用心良苦,背地里却因为嫉妒莫扎特的才华而不断阻碍他在音乐方面前进的道路。但我却看到一个对音乐无比执着的big fan。
萨列里从影片一开始就说过,莫扎特——是他的偶像。这是一个祈求上帝赐予自己音乐财富的孩子,这是一个小男孩最骄傲的祷告词:上帝,使我成为伟大的作曲家,让我透过音乐赞美您的荣耀,让我自己也能因此得到荣耀。亲爱的上帝,使我闻名全世界,使我永垂不朽,我身亡之后,让所有人赞美我的音乐。为了回报,我愿意奉献我的贞洁、我的努力、我的谦卑、我每一刻的生命。阿门。
然而在萨列里和莫扎特的第一次交锋中,萨列里便从对莫扎特的艳羡变成了嫉妒,以至后来又从嫉妒变成嫉恨。
谢谢主,我所要的只是歌颂上帝,也给了我这样的欲望,可是又使我哑巴。是的,这对一个对音乐充满无限渴望的人来说是多么讽刺。不光是音乐,我们于这个世上生活,总有很多梦想,有些人的梦想很伟大,有些人的梦想很卑微,但只要有梦想在,似乎所有的问题都变得迎刃而解,可是梦想总是很高远,它和我们天各一方的存在着。我每天清晨醒来,望着窗外湛蓝的天空,许下心愿,就好像神赋予我崇高的心灵也唤醒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我对爱如此渴望,也对梦想如此忠诚,可是你给了我欲望,却不给我才华。才华之于我,如南柯一梦,如午夜钟声回响,浓缩成千年一叹,用毕生去追寻,却终成泡影。
繁华盛世,千古春秋,落叶繁花,道不尽人生哀愁。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而我却只看到我和你之间鸿沟高山一般的距离,你的起点是我永远无法到达的终点。
熊猫阿波在倍受排挤之后,失落的站在悍娇虎的门外,衷心的说:Big fan。是的,我是你的Big fan,当我还在街上和一群孩子疯跑游戏,浪费时间的时候,你已经成为万众瞩目的童星;当我整天想着逃课不做作业争当漏网之鱼的时候,你已经站在舞台上享受掌声和鲜花;当我遇到困难就想着逃避的时候,你已经可以独自承担重任,于危难中挺身而出……你总是站在我的前方,站在我遥不可及的高处,我需要仰望你,并沿着你的足迹前进。
我向上帝诚心的祷告,希望我能得到神的恩赐,赐予我力量,能和你一同辉煌。然而我注定只能做月亮,靠太阳的光辉发微弱的光芒。
Big fan!你身上的光芒,照着我前进的路,也让我看到自己身后无尽的黑暗。因为你,我憎恨我自己,是你抢走了本该属于我的一切,我如此虔诚,愿意为了音乐献出我的整个生命,而你,凭什么天生就得到恩宠,这是不公平的,所以我在心中对你充满恨意。就像刀疤嫉恨辛巴;就像皇后嫉恨白雪公主,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要接受这样的磨炼,这让我的人生充满了残暴的想法。
然而,最大的敌人往往也是最好的朋友。只有敌人才知道你的弱点;也只有敌人才懂得对你惺惺相惜;只有敌人,才知道为何要千方百计战胜你;只有敌人,才知道作为一个才能凌驾于所有凡夫俗子之上的人,是多么孤独。只有我能体谅你,只有我心甘情愿躲在角落看你的每场演出,只有我对你的所有消息都感兴趣,只有我发自肺腑的甘心做你的Big fan。

2.莫扎特:天才,被神宠爱,却也被神磨练,所以天才的身边总是充满了居心叵测的人。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根本超越理解,完全没有任何修正,他只是写出脑中的音乐,一页接着一页,就好像在听写一样,而又是前所未有的悦耳,换了一个音符就不完美,换了一个音节,结构就会瓦解,这是上帝的天籁,我透过音符所构架的铁笼看到最纯粹的美。这是萨列里看到莫扎特原稿时的内心独白。
莫扎特的音乐无疑是独一无二的,这种才能已经被无数次认可肯定,然而莫扎特的一生却无比贫穷,就像他曾说的一样:告诉你,我唯一的目的是尽量挣钱,越多越好;因为除了健康以外,金钱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并非天才和财富没有关系,而是因为天才总是被居心叵测的人包围。
在莫扎特身上,处处都体现出典型的艺术家天性。他热爱生活、充满诗意、富于感情。他经常毫无心机的开怀大笑,他的眼神中有灵动却单纯的光芒。他天真善良,兴高采烈,易受感动,爱掉眼泪。他童心不泯,像孩子一样充满了好奇,似乎永远长不大。也正是由于他这样的性格,导致了他悲剧性的人生,他的才华不但没有给他带来财富,更让他身陷诬陷、债务之中。他曾申请成为国家作曲家协会会员,说实话,凭借他的才能,当一名普通的会员简直易如反掌,然而也正是因为他的才能,招来了几乎所有人的嫉妒,资质平庸的当权者不能容忍才华横溢的莫扎特,怕他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而千方百计阻止他向上攀升的道路,甚至剥夺了他为了赚钱糊口而教授学生的赚钱之道。
莫扎特的一生不光贫穷,还不被重视。虽然他的才能在生前已被认可,然而却仍没有得到重用,以为这是他自己的悲哀,他太过成功,拥有了别人不具备的才华,所以他很骄傲,他单纯的同时也自大,他不把主教大人放在眼里,也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他坚持己见,只管伸不能屈,所以知道病死的一刻仍是为钱奔波。
天才,却贫穷的有很多。相比之下毕加索就要有头脑很多,至少知道如何给自己创造价值。所以,很多人都说天才,是不善于照顾自己的,他们太过于深陷在自己的才能里无法自拔,这是他和他伟大的父亲的悲剧。

纵观全片,从少不更事却名声鹊起的宫廷乐师童星开始,到第一次见到的那个胆大妄为行为乖张的青年,又到壮志凌云的作曲家指挥家,人生的舞台刚刚展开华丽的篇章,却激流而下一泻千里。浓妆不善明亮,皱纹忽隐忽现;长袖不善翩舞,羁绊如影随形。后半段的灰暗色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失意悲伤穷困潦倒的作曲家,为钱不停奔波,酗酒嗑药,身患疾病,还伴有精神恍惚。既便如此,他仍带着一种狂热的拼死劲儿创作,那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安魂曲》,他摆脱不了这部“为死亡而作的弥撒曲”。
《魔笛》上演后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为濒临崩溃的莫扎特带来难以形容的最后的欣慰。豪华的歌剧院灯火辉煌,舒适的包厢座无虚席,维也纳各界人士济济一堂,正在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大师的新作《魔笛》。然而大师却因为体力不支而当场摔倒,就像所有伟大的艺术家一样,为音乐而生也为音乐而死,神赋予你才华,也被才华所累。
终于,一颗乐坛最闪耀的明星卸下所有光环离开这声色犬马之地,带着他的荣耀和他骄傲的气质,也带着世人对他的怀念。可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作曲家,即使是死,也是孤独落寞的,一曲《安魂曲》未能带给他好的归宿。出殡那天,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只剩下一个掘墓老人赶着灵车踽踽独行,他甚至没有一座单独的墓地墓碑,他被和一群死刑犯、流浪汉的尸体扔在同一个大沟里,那样落寞,那样让人心痛。
莫扎特的一生如此多舛,但他的音乐却典雅秀丽,如同珍珠般玲珑剔透,又似阳光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就像莫奈一样,心中的太阳高高升起,不管生活对我多么不公平,我都会昂首挺胸,千金散尽无法复来,但才华于我确实经世之宝,价值连城。

 短评

小时候看这片儿,同情莫扎特。现在再看,同情的就是那个嫉妒莫扎特的乐师了。“上帝既然给了我欲望,为什么不给我才华!?”此问堪可让天下庸才抱团一哭!

3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力荐

hahahhahahah 他的笑声太迷人了

5分钟前
  • 周祺 Zhou Qi
  • 力荐

【A-】教科书般的剧本,教科书般的剪辑,教科书般的表演,教科书般的音乐(这点得益于莫扎特本身的牛逼),没有任何理由不给五星。Too American?那又怎样?电影够好就行。

7分钟前
  • 掉线
  • 力荐

当庸才遇上天才,羡慕过后只剩嫉妒!影片有两个地方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一是莫扎特的笑,二是莫扎特妻子的甜,真是太甜了~~

12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背离历史真相而求革新与前卫的传记片可以走到多远?《莫扎特传》靠一个甘愿禁欲的虔诚信徒毁灭信仰、嫉妒致疯的“新说故事”,足以代表好莱坞给出的最高峰之一。“我代表世间所有的庸才,我是他们中的佼佼者,我宽恕你们,哈哈哈哈....”亚伯拉罕,伟大表演的范本。音乐剧跨媒介的互文尝试亦相当成功。

15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神赐世人天才 世人葬送天才

18分钟前
  • Yolanda
  • 力荐

这个世界上只有我懂你,这是我的荣耀,这是我的悲恸。

20分钟前
  • 右手
  • 推荐

我出生时拍的一部片子 我戏称一九八四年是不死年代 八四←→不死 所以一有人问我几岁了 我总是会说「不死年代出生的」 虽然基本上讲的是一个嫉妒的故事 但是八四年能拍出这样的片子 真是叫人吃惊 莫扎特传的音乐真的是很震撼人心

23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重看#4.5;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天才总是不容于世地孤独前行,以对手的视角描述莫扎特一生,更反衬出他天真的赤子心,这种几乎沐浴着神之恩典的天分,即使用尽阴谋也难掩的光芒,也真是叫人绝望;世间庸才自然无法明晓一抔黄土下的炽热灵魂,大部分人都淹没在嫉妒、愤怒和欲望中。

2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如果你在生卒年见遇见过一个旷世奇才是何等的幸运,当你费尽心机却无法掩盖他的光芒的时候,又是何等的悲哀~~

27分钟前
  • 冥王疗愈师
  • 力荐

伪君子对真朋克的羡慕嫉妒恨,艺术的大门不向藏污纳垢的心灵敞开。天才与平庸、叛逆与守旧、平民与贵族,精致复杂的鸡血鸡汤经典。当你无限接近我却永远也无法与我平起平坐时,你最懂我。毁灭你之前我真诚地对你说,你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作曲家。莫扎特与萨里耶利对各自父亲的态度值得玩味。

31分钟前
  • 柴斯卡
  • 力荐

非常好。唯一的一个问题,我为什么总觉得男主角长得像蔡康永,连同女主角也越看越像小S起来,结果我总有《康熙来了》穿越的错觉。

36分钟前
  • 寄意寒星
  • 力荐

一屋子的假毛怪!与史实不大相符,仅供娱乐的视听享受~演M的筒子不仅长得像马,且笑起来也像,怪不得化装舞会也戴马头~他老婆好少女,虽瘦但胸不小~【天才总被庸才包围:爹爱钱,老婆爱钱,丈母娘爱钱,同行排挤,上司不赏识】M本质是少年人的轻快欢乐,米国人更喜欢他。共济会。男主是gay

38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Too American

39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电影凭空加入一个上帝的第三方,萨列里向神父忏悔,把莫扎特的才能归结于上帝的赠与,把自己的妒忌视为对上帝的对抗。如果没有这个视角,二人的纠缠只是纠缠,加入了上帝这一层,就变成了天才超越时代的命运。

44分钟前
  • 熊阿姨
  • 力荐

杰出的存在似乎总有着宿命般的悲凉与无奈,只留给世人无尽的唏嘘感慨。上帝派他将最美妙的旋律带往人间,人类却用虚荣与嫉妒的原罪亲手将这份来自天堂的恩赐摧毁。他离开人世时穷困潦倒,长眠之处甚至没有一块墓碑,只能租借棺椁搬运尸骸,与贩夫走卒在同一土坑中被污泥掩埋。

46分钟前
  • 白发生
  • 力荐

在許多莫札特的生平記錄中, 這首安魂曲事實上是未完成的, 而在電影中, 薩耶里極度想要除掉莫札特的部份也稍嫌誇大。不過整體而言, 整部電影敘述莫札特的生平, 穿插著他的創作, 將觀眾帶領到音樂的最高境界,實屬佳片,值得一看。

47分钟前
  • mingjoyce
  • 推荐

180min导剪版。一天不妒英才,二众生不平等。摄剪乐演服化道全方位教科书,开场五分钟就能预知的三小时古典主义享受。无论是关于谁的传记电影,自圆其说永远比还原真实重要,因为真实还不原,比电影更能“还原真实”的媒介也多了去了,相信以“曲解”为由贬低本片的各位比起导演都是超级庸才。

51分钟前
  • Ocap
  • 推荐

萨里埃利望着床上疲倦的天才,他曾在宫廷里见过他的轻佻,在剧院里见过他的狂放,却从未如此近距离,替他触摸安魂曲的音符。他狼顾了一生,奈何天才却向他致谢。从此再无一人才华若万丈高楼,指挥时千军万马。庸才向上帝求乞一世眷顾,他以为自己是天才的影子,却忘记天才就是光。光,从来都没有影子。

55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和我想象中的莫扎特先生的形象相差甚远.

57分钟前
  • kingfish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