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拉梅朵

HD中字

主演:高娜恩,仁青顿珠,郑昊,丹增卓嘎,宋明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冈拉梅朵 剧照 NO.1冈拉梅朵 剧照 NO.2冈拉梅朵 剧照 NO.3冈拉梅朵 剧照 NO.4冈拉梅朵 剧照 NO.5冈拉梅朵 剧照 NO.6

 长篇影评

 1 ) well begun, but only well begun

   在宗教课上这部电影看到一半,老师的原意是通过影片让我们对藏传佛教的物象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但看完全片,发现此片唯一的可圈可点之处也就是那些林林总总的物象了。
    影片开头的叙述让我觉得与《雏菊》有惊人的相似,同样是有着清丽容颜的韩国女星,同样没有声音,同样与高大帅气的男主偶遇在陌生城市的街头,只是《冈拉梅朵》的情节太烂俗了。虽然导演极力描述一个“天堂般爱情和地狱般等待的故事”,但剧情设计上的硬伤、矫揉造作的台词以及演员生硬的表演都使其感人指数大打折扣。刚开始以为影片会向“轮回Samsara”的主题发展,而后才失望地发现,只不过是一个祖传的故事。故事通过男主讲出,还相当地破碎和有头无尾。影片只是以民族风情和宗教作为一个噱头而已。
    只是从来未看过西藏题材的电影,还是被猎猎响动的经幡和阿妈手中的转经筒震撼。纳木错看起来那么像一个虚幻的世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过,美丽河水泛清波”,终于从地理书上一个美丽的名字变成了一点点的具象。电影的故事不美,电影的画面和名字却都很美。冈拉梅朵——雪莲花。

 2 ) 无从说起的凌乱

       一直以来对藏区的事物都有着深厚的情节,有情节的人不在少数,但我也是以自己本身对西藏的感动而喜欢着。

   但是,"冈拉梅朵"却出乎意料的让我失望,最初被吸引的是标题和海报,很直觉性的东西,很表面的东西,做旧的颜色,身着民族服装的少女,构图本身并没什么新意,却因为浓厚的民族气息而显得与众不同。

   印象中,描写青藏高原上的故事我知之甚少,而在我心中,青藏就如同一个神秘庄重的名字,轻轻呼喊出来,带着那里壮阔的山脊,带着湛蓝天空下大片大片的雪与云,带着凝望着遥遥前方执着的眼神,带着山脚下湖泊边在风中飞腾着的五色风马与永不停息的祈祷祝福,仿佛只要那个名字呼喊出来,就会毫不防护得接受炽热光线的照射。而一切都将变得明亮而淳朴。

       “冈拉梅朵”从开头看起20分钟就以能猜出下面的剧情了。老套的剧情,琐碎无法连接的细节。一个不同民族的女孩响应梦中的召唤,来到拉萨去寻找她失去的声音,为什么她失去的声音会在西藏,会在西藏的神湖,就因为她所要遇见的人以及将要发生的那一段经历的人与60年前紧密相连的歌姬拉姆有着千丝万缕般关系的人的子孙?而剧中反复出现的她却身着藏族服饰而如同他口中道出的那位传奇女子却又如何解释?为何当她找到拉姆后就得到了失去的声音,却无法在寻找心爱的人时呼喊出对方的名字,拉姆又为何千里迢迢传梦于她就因为她唱冈拉梅朵但唱不出冈拉梅朵真正含义的也包括她。

    过于美好的想法在“冈拉梅朵”中却更让人琢磨不透,而如此穿越如此飘渺的感觉无论如何也无法让我从西藏---这个低头叹息间也如此美好的地方---感觉到电影叙述出的魅力。唯有剧中西藏的人文自然景观在电影的镜头下越发的美丽如同宝石般璀璨让人向往。

    至少,我不希望是以这样的故事来讲述,或者说,这样的故事可以以任何形式表现文字、图画,但除了电影。在那个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中,在那个天空仿佛触手可及的高地中,隐喻及神话无处不在,但电影却过于现代,而我已固执的觉得描写西藏的电影应或是记录或是礼赞,带着隐喻及固执般的严肃。而不是这样的无从说起的轻与凌乱。

   PS.结尾处发现女主的饰演者是韩国人时不禁感叹,如此一个中国美丽高原的故事却要让一个完全不同于中国民族文化思想的民族影星来演绎,只能摇头叹息了。
    


    

 3 ) 冈拉梅朵与海角七号

    看完后《冈拉梅朵》发现情节和《海角七号》很相似,都是爱情调味下的风光片,再在其中套了一个更为凄美的故事。拉姆等了60年,同样,友子也等了60年。寻找与错失,同样的爱情上演,只不过,一段海誓,一段山盟。

    很显然,《海角七号》应该更受到文艺小青年们的欢迎。来自文艺片集散地台湾就是一个很加分的点,而且当红歌手、日本关系、阳光明媚的海滩、个性十足的几位配角,还搭上战争离别这么煽情的线索,这些称的上时尚的元素也是很讨巧的。尽管《冈拉梅朵》中也有调音师、雪山、西藏、唐卡等算是文艺青年们喜欢的东西,但或许是过于厚重与沉重,冷色调的《冈拉梅朵》与《海角七号》那些暖色调而轻松的元素相比,《冈拉梅朵》显然是文而不艺。同样,唇红齿白的偶像歌手和粗旷豪放脸上两片高原红的藏族鼓手来讲,前者要更对文艺小青年们的胃口吧。说到底,电影这玩意,就是一让观众放松一回的东西。

    《冈拉梅朵》中还有一让人觉得不文艺的地方就是女主角那旁白,太过粘稠,太过沧桑,感觉就像小时候看的电影里女主角一副苦大仇深或者劳苦大众翻身后向小辈们回忆当年苦日子的口吻。看片中间,我觉得我也应该随着剧情那么忧伤一下,可是一不小心,情绪就扭头朝着翻身农奴当家作主的感觉走,完全将这部影片营造的文艺气氛搅的不伦不类。

     另一个硬伤就是,电影中阿扎说关于他爷爷的故事他只讲给了他的冈拉梅朵听,那么晓涛在那封信里提到了这个故事又是怎么知道呢。个人觉得,像这样的爱情片,你可以将的很线性很简单,却不能出现这样的前后矛盾。这样的后果,就是讲爱情故事的电影本身,都不那么让人相信,那我们拼什么去相信这个爱情故事,凭什么让我们去跟着他纯情路线。

      讲了这么多《冈拉梅朵》的不好,其实个人还是蛮喜欢这部电影的。台湾在这样方面类型的电影上,操作上已经颇为成熟。对于内地来说还是比较少见的,那么一些小状况还是可以理解的。况且现在内地的电影,都是一水的汉族视角,其实中国55个少数民族,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不是说,越是民族的,越是国际的吗?

 4 ) 转载:【影评】西藏音乐电影《冈拉梅朵》

发信人: ziijun (享受生活,感受快乐!), 信区: Movie
标 题: 【影评】西藏音乐电影《冈拉梅朵》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8年03月08日22:24:01 星期六) ,

              电影《冈拉梅朵》
                 ——我爱的西藏不是这样

    写影评,一直都只是写那些带给自己感动的片子,从来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批判的能力与权力。第一次写下很多不满,竟然是对一部名曰西藏音乐电影、海报上写有美丽藏文的片子,一部以我深爱的西藏为背景的片子。
    得知这部电影要在北大首映的时候,我的激动连自己都觉得有点夸张。我兴奋地想流泪,在北京这个很难感受到西藏气息的地方。我乐颠颠打了整晚电话,通知我那些和西藏有关的朋友们。我以为看这部电影时我一定会哭的,因为里面有我喜爱的藏歌啊,有我熟悉的西藏风景啊。但看完,很多茫然,一声叹息。

    剧本,极其简单。当影片的镜头扫过从藏北到藏南的很多很多地方时,当主人公们不紧不慢地游荡其中导演试图想展现西藏的很多“独特文化”时,我就预感这个故事一定挺简单的。但当屏幕忽然一黑,出现字幕,影片结束时,我惊呼竟然如此简单。平铺直叙地讲下去,却依然逻辑混乱,各种扯。整个故事看完很多迷惑,不知道导演是不是也想用观众看不懂来显示自己的艺术修养多么得高。
    当然,电影并不只是要讲故事,特别是对这样一部名曰“西藏音乐电影”的片子来说。那就说配乐。看完电影的时候忽然在想为什么想起了个“音乐电影”的噱头呢?片中是有很多藏歌,特别是亚东和索朗旺姆天籁般的歌声仍然让我沉醉。但细听就会发觉片中有太多我熟悉的藏乐,听时让我激动,但仅仅穿插其中罢了,并没有紧密伴随影片情节的发展。如果说那些响彻天际没有歌词的配乐才是影片作为音乐电影的看点的话,但那些声响是任何一部涉及西藏题材的片子都会有的声音。那些声音那些音乐与西藏有关,而不是影片的光芒。如果说因为男主角阿扎那充满原始与野性的鼓声的话,我不确定,但至少我一年的西藏生涯所看到的无数民族风情演出并没有鼓声这个特色。片中随鼓声出现大量西洋乐器,让我困惑,即使男主角随意敲击出的音乐也让人感觉导演在把人们拉向一个原始的让人迷惑的情境中,再次跳入窠臼为西藏蒙上了面纱。
    或许因为故事是源自于一首名为《冈拉梅朵》的藏乐?又或许是因为女主角从一开始就扛着硕大的麦克戴着硕大的耳机游走在西藏?我不知道。也许是因为我不太确知“音乐电影”,特别是“西藏音乐电影”本身的含义吧。
     没什么情节,那既然把美丽的西藏作为背景了那就看风景好了。关于风景。影片中镜头快速切换,寻找圣湖的路途从藏北到藏南,时而又跳到藏北。西藏的气候是很奇妙,远处的雪山时常可见,近处却依然有绿草依依,但片中镜头的切换却让人觉得迷惑。如果说导演太想向人们展现西藏的广阔了,所以整个西藏都想拍到,但在我看来依然没能展现真正的西藏。西藏的美丽是任何人随意用任何一部相机都可以展现的,但导演没有过多把镜头投向那干净明亮的高原风光。
     不知道导演为什么热衷于阿里。如果说导演为了不显示高原的荒凉而把影片中大部分镜头都选择在了俗称“西藏小江南”的非典型西藏风景地林芝,喜欢那里的绿色的话,片中不时出现的阿里地区的扎达土林和闻名世界的古格王朝遗址实在让我难以理解。那海拔超过五千米人口稀少的阿里地区很荒凉,但也有一种别样的美丽,但影片只是那样掠过罢了,一次又一次。阿里,画面中还展示了整个藏传佛教中最重要的神山——阿里的冈仁波齐。但在影片中冈仁波齐失却了它金字塔般的雄姿和皑皑白雪覆盖下显现的神圣光芒,只是一座雪山罢了。
    最让人不能忍受的是导演那么偏爱结了冰的纳木错。作为贯穿影片主题的神湖纳木错,她的美丽更多在于其远处雪山皑皑近处波涛汹涌,有着大海一样的壮阔,清澈的湖水总能在高原多变的天气中泛出圣洁的美丽。可导演却更多投向整个冻结的纳木错,说那样更加壮美。但镜头中我丝毫看不出任何壮美,更不用说她的神圣,甚至连那是一个湖都看不出了……
    
    关于文化,强势文化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眼睛看西藏,用自己的固有的观念和想法看西藏。
猎奇。太多人为西藏的神秘而吸引,太多人用一种猎奇的心态审视那个独特的地方。导演也没有跳出,以为把西藏勾勒得越神秘才越能吸引人的眼球吧。
    导演用镜头扫过西藏一个个独特的地方,一闪而过,堆积很多。雪顿节的展佛,飞旋的转经筒,彻夜不息磕长头的人,藏人玩的一种很传统的游戏,藏式婚礼上的传统仪式(虽然为了让晓涛的出场而出现了酒吧调酒的吧台),甚至修建藏式房屋屋顶时藏民们在一起跳起的夯地舞……导演用一种外界常有的猎奇心态探向这个神奇的地方,再加之用一段拉萨街头邂逅的美妙奇缘,再次告诉人们:这里不但神秘而且刺激。
    以为一个愿意把镜头伸向西藏的导演一定因为生命中某个契机而深深爱上了那里,用心去感受了那里,会不只是用眼睛去浏览而是用心去膜拜。但我没想到一个号称拍摄了三年曾经无数次进藏的导演对于西藏的理解却是这么肤浅。既然把背景选择了西藏,却丝毫不引导人们真正去感知那里,反而再次刺激人们的好奇心,再次以一种多数文化强势文化的姿态去窥探这个与众不同的地方。
    男主角阿扎,典型的藏族男孩,高大而帅气,但片中的他却用还算标准的汉语说着琼瑶阿姨一样的台词,什么“雪顿节上的女神”,什么“我一定得罪了菩萨,赐予我这样一个不会吵架的仙女”;用各种莫名其妙的举动显示他对安羽的一见钟情。但这其中,多了太多现代偶像剧中夸张的人物性格却少了高原男孩特有的淳朴,也看不到藏族男孩那种充满野性的豪爽,时而让人感觉矫揉造作,时而又让人觉得心胸狭窄,诡计多端。影片似乎更多地告诉人们,藏族男孩很专制,容易冲动,爱喝酒……就像片后很多观众提问的那样。
    女主角安羽,不过多评说。
    另外一位也被称之为女主角的藏族姑娘索朗措,在影片开始的观众见面会上,索朗措穿着鲜艳美丽的藏装站在舞台的中央,以女主角的姿态被围着提出好多问题,让人能够感受到藏族姑娘的可爱淳朴,可看完整个影片时我竟然发现她只出现了不超过五个镜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影片里她是那么一幅美丽的偶尔出现的画,影片外她仿佛是一个身着盛装的“花瓶”,再次吸引着猎奇的人们的眼球。因为这是一部以西藏为背景的电影,所以,身着藏装的藏族演员也就成了又一个噱头。

    影片中有一幕展示了手戴佛珠的藏族男孩阿扎在寺庙前神圣的转经筒前来回旋转经筒,用飞旋的经筒击出鼓点的节奏,让我们都惊呼这不是一种不敬吗?我不知道。因为不管怎么说,这部片子的编剧是藏族,或许这件事本身没有错?或许扎西达娃本来就不是信徒?至少我在西藏从来没有看到哪个藏族人会在经筒前这样嬉戏。
    虔诚与信仰,这个使那片雪域熠熠生辉的散发着神圣光芒的精髓在影片中没有任何展现,只是普通一个人,普通一段爱恋。也许央视的导演对于主旋律的理解要超过其他人吧。
    当然影片中有一些小小的细节也让我感动:藏族阿妈总是那么同情身边的人,连随意坐在路边歇息的安羽都怜惜地给予施舍;西藏广阔的公路上,一家藏民在路边拦车,阿扎二话不说,热情地允许他们塔车,挤了满满一车,藏人的宽容和快乐就那样洋溢着。可这些比西藏风景还要美丽的温暖与感动却太少了,只是成为了让观众发笑的一些小小细节罢了。

    总之看完片子挺失望的。影片结束后的观众交流会,导演的种种表现让我对这部影片简直有些无语。
    导演很有自信,选择了北大,还选择了观影后的交流。也许导演自信满满想在其中感受得到褒奖后心灵的满足,但她错了。很多同学提出了影片中明显的各种问题,可能过于直接,导演明显不快,所有的回答都明显得昭示对提问者的不屑。
    影片逻辑混乱?导演表示:其实是观众没看懂,她想讲述的是一种心灵的等待,对于生活中那些值得用很多年去坚守等待的东西,主要是爱情。要不然就悻悻告诉大家:西藏,西藏有很多那样的传说……
与现实不符?观众说从拉萨到神湖纳木错不用途径林芝阿里的。导演表示:她指的神湖并不是具体指纳木错,而是人们心中期许的一些东西。那既然这样,为什么偏偏选择真的有神湖的西藏呢?
    观众说为什么镜头切换得让人感觉不在一个季节一个地点呢?导演立即一脸不屑,表示:只有去过西藏的人才……但事实上提问的人对于西藏的熟知明显要超越一般人。
    观众说看完影片后没有太多的感动,对于故事。甚至连西藏本身能够带给人们的感动都没有。导演说:她看完自己拍的片子的时候就哭了……
    ……
     种种。导演傲慢地质疑大家的观影赏析能力,傲慢地声称大家没有去过西藏不了解西藏。导演不时强调自己电影拍了三年的艰辛,但细听其中太多时间的拖延与影片创作无关,更不用说导演非得拉大队人马奔向与情节关联不大的遥远的阿里。自始至终,导演都不正面回答大家的种种质疑,而是一个劲地说些重复的无关紧要的话。这位第一次拍电影的导演,对自己的处女作信心满满,面对大堆的意见,没有一次认可大家的意见,承认自己的不足。到后来,主创人员的不满让主持人不敢再向在座的学生提问,而是问个小孩啊,问个韩国人之类的,让交流尽量“和谐”前进。
    央视,果然是一个可以让人高耸云霄、张扬跋扈的地方。
     实在不能忍受,我起身离开,放弃了和我喜欢的藏族歌手亚东合影的机会。
    终于承认:导演对于一部电影的成败至关重要。

    觉得自己废话太多了,也有些苛刻了。
    仅仅因为对西藏爱得太深了吧。

※ 来源:·北大未名站 bbs.pku.edu.cn·[FROM: 222.29.34.57]
※ 修改:·ziijun 於 03月08日22:25:14 修改本文·[FROM: 222.29.34.57]

 5 ) 60年,你愿意做谁的『冈拉梅朵』?

关于约定,你会坚持多久

拉姆用60年的岁月确认了一份爱情

60年,你愿意做谁的『冈拉梅朵』

——题记

冈拉梅朵。冈拉梅朵。。冈拉梅朵。。。

你知不知道,在拉萨有一间酒吧叫『冈拉梅朵』?

你是否还知道,在北京有一家餐厅叫『冈拉梅朵』?有一首歌的名字也叫做『冈拉梅朵』。

冈拉梅朵。她在藏语里意为『雪莲花』。

还有,也许你不知道。有一部电影叫『冈拉梅朵』。

从05年的10月开拍,到今年3月首映,一部我期待已久的电影。

 


因为种种原因,直到今年的10月我才看到这部电影。

我以为我会很感动,直到泪流满面。但我没有。

平静地看完这部电影,我内心丝毫没有波澜。但我深深地记住了这部电影。

在拉萨明媚的太阳底下,在平静而神圣的纳木措岸边,在八角街幽静的巷子里,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我牵挂了一年的地方。

每一寸土地都有温柔的呼唤,每一米阳光都有温暖的包裹。我突然很想念,想念久别的圣地。

 

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

一首歌。一幅画。一种召唤。一份执着。

动听的歌声。无声的少女。守候的老人。美丽的回忆。苦苦的等待。

冥冥中找寻而来的失声歌手。七乐神保佑的藏族鼓手。陪伴与离开。执着与失去。

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的『冈拉梅朵』。

在这里,『冈拉梅朵』代表了心爱的人。

 

拉姆走了,她用一生的等待坚持了彼此的执着。

人生总是得到一些,便会失去另一些。

如安羽所说:得到了『冈拉梅朵』这首歌,她却失去了声音;找回了声音,却又失去了爱情。

拉姆,得到了真爱却要用一世的执着等待换回这份迟到的坚持,用尽一生去等待一个结局,离开时心里盛满了幸福和满足。

其实,信仰比拥有更真实。相信爱,并坚持,尽头的幸福平静却更深刻。

 

那么,你是谁的『冈拉梅朵』?

 6 ) 爱与神明同在

       你相信爱是有灵性和记忆的吗?你相信爱情经过长久的沉睡仍然可以复苏和被唤醒吗?你相信爱情是可以生生不息地被传承和延续的吗?
  或许你根本就不相信爱情了,又或许你也象我一样,对爱情怀疑又迷茫,那么去看看这部《冈拉梅朵》吧!
  就电影本身而言,它也许称不上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导演苦苦三年的思索和奔波,煎熬出的却是一个俗套得不能再俗套的现代童话爱情故事。就好像我的影评一样,高调对影评家而言永远都意味着权威,拿不出吹毛求疵的精神,和鸡蛋里挑骨头的本事,不管怎样折腾,影评都上不了档次。
  但它真的值得一看,我一直都觉得一部电影,能够吸引观众的,不应该仅仅只是故事本身。《冈拉梅朵》里圣洁湛蓝的天空,绵延的雪色山峰,那样的图画映入眼帘的时候,你的眼睛象受过洗礼一样,有着突兀般的明澈感;激昂高亢的女高音犹如天籁般的惊鸿,在最接近云霄和神灵的地方,好像都不需要经过耳朵,就直接激荡着我们的胸腔;心灵象微微张开了小口,浅浅地细细地呼吸着神明的气息......
  爱不是阿扎那热辣直接的注视,执着不是安羽对神湖的坚信和笃定,爱和执着从来都不是大海般的汹涌澎湃,更多的时候,他们是死寂般的等待,等待,就像面如枯槁的拉姆脸上那两汪无风无浪平静如镜的清泉,痴痴地守望着神湖,等待,等待,等待的是一个身影,是一个声音,是一个信物,又或许是死亡,终结或新的延续。
  和大部分人一样,看完之后,我也认定导演误解歪曲了音乐电影的真正含义,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是带着从容淡定的心情去享用这顿视觉听觉和心灵的盛宴的,没有挑剔的眼光更容易邂逅和捕捉到美感,不是吗?
  生活也一样,祝福我的朋友们每天都有和美丽碰撞后的愉快心情。

 短评

很好的电影 景美 人美 故事美 音乐也美 一段60年的等待 令人心碎的绝美 作为一部电影想要全面描述一个地方或一种文化是不可能的 何况是那样一个神圣的地方 但至少做了很好的尝试 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述说着那片神奇天域的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故事 让观众简单的感受到西藏的美 等待的美 还有爱情 就足够了

6分钟前
  • 李小庫
  • 还行

一个俗套的故事,一个美丽的地方。

10分钟前
  • JS
  • 还行

一个出色的音乐录音带,but not a film

15分钟前
  • 麻什麽
  • 较差

支撑我的是西藏情节。故事编织不爱。名为 冈拉梅朵的酒吧。神湖,布达拉宫,熟悉又陌生。

16分钟前
  • 北口
  • 还行

一颗戴玮下的臭蛋,引用此电影台词:虽然遗憾,却是永恒的!这种题材能拍成这样的尿性,完美诠释出这个最糟糕电影年代出品的胶片垃圾中所具有的全部丑陋,必须狠狠地批。

21分钟前
  • 夜夜读毛选
  • 很差

电影很美。人文、风景、音乐、情节。都很不错。爱情也许就是这样的。

26分钟前
  • 午夜二十五点
  • 力荐

装得是个什么逼啊,白瞎了西藏。藏族人家民俗婚礼桌上堆满各种可乐啤酒和调酒是闹哪样。男二也丑得我无法直视。

31分钟前
  • sabrina
  • 较差

去个纳木错,用好像耽误了几天几夜还不得不因为有事放弃分离的样纸咩。噱头在于女主角是哑巴么

36分钟前
  • 左儿
  • 较差

有好的故事,好的背景,导演似乎也有几分真诚,却不仅没能拍出传世之作,甚至连故事都讲得精神错乱。

41分钟前
  • 浒子曰
  • 还行

期待了那么久,刚刚看了,没想象中那么好,没有《益西卓玛》好!男主角自以为很帅,女主角的确很韩版。大牌制作很多,萨顶顶比片子红,无厘头较多,有传说,但没有西藏传统文学的味道。作为处女作差强人意吧,西藏片子果真不是那么好拍出味道的。2008-12-28想看,想看....

43分钟前
  • 西瓜大侠女
  • 还行

好的背景拍出部内容庸俗的作品。

48分钟前
  • 纪恩同学
  • 还行

作为民俗风光片来看还是可以的,剧情太苍白了

53分钟前
  • 空思
  • 还行

纯粹给风景和民乐

55分钟前
  • 流浪的精灵
  • 还行

还算是用心的,看到了很多拉萨的角落,哲蚌寺、千佛崖、大昭寺、帕邦喀。民俗服装有跟着地区由东向西的转移而变化,途中竟然还有西藏骰子的元素,加之用女主录音的方式串联起了西藏民俗风情,可以说算是很纯正了。

57分钟前
  • AmberJCZhao
  • 还行

只当是风光片来看吧 那些景色的拍摄实在是让人心动 我何时才能抓住这样的光影 至于情节 只能说越来越狗血 举着专业收音设备的女主角 还以为是《最遥远的距离》的女版女主角乖乖的微笑最后才知道因为是个韩国人 不过妆面画得有够漂亮呀 剧情混乱 音乐好听

1小时前
  • maymay
  • 还行

给西藏和仁青顿珠。在西藏,有多少爱情故事源自美丽的歌谣和一个凄美的传说。

1小时前
  • 猫柒
  • 力荐

很多年前看过的片,当时对女主印象深刻,也对神湖纳木措心向往之。美中不足的是姚贝娜的声音并没有神秘悠远的感觉,主题曲找一个真正的藏族歌手演唱也许效果更好。大体上差强人意。

1小时前
  • laughing
  • 还行

西藏的风景、风情那么美,漂亮得令人心悸,于我,则熟悉而又亲切。韩粉和藏粉都很好看,可是导演有心无力,讲不好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而且越发展越苍白。可惜了好题材。

1小时前
  • 阿塌树
  • 还行

女主角的旁白有种上世纪80年代电影的感觉 有点不是很习惯 其他的还好

1小时前
  • Rion
  • 推荐

关于等待的爱情故事

1小时前
  • 奔奔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