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洛弗档案

HD

主演:丽兹·卡潘,杰西卡·卢卡斯,T·J·米勒,迈克尔·斯塔尔·大卫,迈克·沃格尔,奥黛塔·安纳布尔,安居尔·尼加姆,玛戈特·法利,西奥·罗西,布赖恩·克卢格曼,游朝敏,莉萨·拉皮拉,莉莉·米罗基尼克,本·费德曼,拉丝卡·马瑟,巴伦·沃恩,查琳·易,瑞克·欧弗顿,杰森·切尔博,帕沙·D.林奇尼科夫,比利·布朗,斯科特·劳伦斯,蒂姆·格里芬,克里斯·马尔基,苏珊·巴德,杰米·马尔茨,迈克尔·阿克,凯利·比森,汤米·格里茨,詹姆斯·M·赫夫曼,海森尼·约翰逊,亚当·卡斯特,埃迪·马里亚诺,杰克·麦克劳克林,马特·里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俄语年份:200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1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2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3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4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5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6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13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14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15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16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17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18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19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短评又写不下

1. 一个超现实灾难片首先是灾难片,真实感是美德但却可遇不可求。尽管本片的摄影手法是标志性的,本片真实感的核心并不是【晃镜头】(以及无配乐/杂乱零碎对白/流水席一样的群众演员/有意强调的曼哈顿地标等等),而是以各种方式在表观上极力掩盖故事操纵者和讲述者的存在(虽然实际上必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前者为后者服务,而后者不只是前者。

2. 完全人类角色POV。几乎没有宏观镜头没有剪辑。

3. 情节如真实时间线(而不是经过编排的剧本时间线)一样一路向前。事件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没有起承转合,没有高潮场面前的铺垫,没有重要事件的停顿和强调,没有原因,没有解释,没有反思,没有总结。

4. 这种设定下人物只有对事件【反应】的份(如同真实世界一样),根本没有“表演”和被“塑造”的余裕。这一点不光对于主线角色成立,而且对于在同类题材电影里已经被极度俗套化的角色也成立——比如短暂出场的军队。

5. 标准灾难片剧本里十有八九会出现的情节,人物性格(包括英雄)和特效在本片里的感觉就是:可能会看到,也可能看不到——就和真实世界一样,谁知道?

6. 可以说本片是真正意义上的灾难片。灾难始终是灾难,而不是一个将要被科学解决的难题,将要被人类英雄战胜的困难。这个意义上很多主流灾难片只能算20%的灾难片(剩下的80%都交给科学家,总统,军队,英雄小分队,主角破裂的婚姻等等)。

7. 推敲一下的话有很多设计痕迹重的细节。但是对这类电影来说【感官上】而不是逻辑上的真实性才是最重要的。It's a MONSTER MOVIE guys!!!

(8. 另外,虽然怪兽出场的特效场面加起来不会超过1分钟,但论制造恐惧感的能力就算放在正常特效灾难片的参照系里也可以算有效。)

9. 所以到头来晃镜头只是一个并非本片有效性核心的技术手段。因为晃镜头而不被很多观众接受令人遗憾。希望以后能看到介于主流出品和本片之间的折衷作品。

 2 ) 北京人感到亲切的美国恐怖片

"镜头晃的让人发晕,令人作呕。唯一不晃的镜头却来自于伯恩站在CIA大楼对面,用单筒望远镜观察他的对手。但可笑的是,如果导演是要追求所谓的写实性振颤,那么当伯恩从一百多码外之外拿着望远镜去分辨12号小字时,你的摄影机才最应该多晃动几下!"

这是一位普通美国观众看完《谍影III》后的对此片的辛辣嘲讽。而著名电影理论家大卫·波德维尔也在自己的博客当中,用了相当的篇幅对于该片导演的所谓“向《阿尔及尔之战》的写实记录式电影致敬”的振颤风格提出了更为系统的质疑。经典的《谍影》系列的收官之作招此非议实属难免。因为它的摄像机从理论上说完全自由的,高低角度、远景特写、以及平稳还是振颤可以任意选择。所以你导演更集中的使镜头限定于某种风格时,自然就增加了所谓适用性的争议空间。

可《苜蓿地》,这部片名使人想起长安街和军事博物馆的好莱坞最新怪兽恐怖片则不然。它狡诈的回避了上述麻烦:一切画面中的振颤都合理地来自案发当事者数码摄影机。观众你就是被晃到吐出胆汁来,也怨不得导演!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以失去摄影机自由所换取的合理性的代价就是,叙事手段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制约。

当然,影片开场部分处理起来还是相对轻松的。手持摄影机主导下的学生酒会上采访活动,在介绍影片主要角色关系的同时,也给观众适应这种镜头风格提供了过渡:过山车总不能一上来就冲到顶倒转吧?接下来情况突变。一连串大地在振颤,然后就是女神陷落。导演为什么要让怪物对女神过不去,还用本垒打的方式表示对其头部的不满?想来动机更多来自于从叙事方面:既要让剧中的角色和观众必须从一开始就感受到惊恐,但是又不能过早透露惊恐的来源是什么。而同时,由于本片特定的镜头方式,使得导演有足够借口制造这种悬念:不是我不想告诉你,是他拍不到。所以,头像横空飞来变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至此,特定镜头方式所产生的作用是正面的和积极的。

但接下来地铁逃亡的过程问题开始出现。首先,持摄影机的男孩,为什么要走到两个女孩后面?出于胆小怯懦吗?显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恐怕在于,导演只有让这个男孩走在最后,才能相对合理将这段情节在画面中表现出来。为什么说相对合理的呢?因为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就是男孩跑到另外三人前面,快速后退着拍摄。不过导演肯定是意识到了这种八卦记者式的方式,在当时特定背景下是太过荒诞,所以不得以只能选择了稍微严肃一些的战地摄影师的跟拍方式。而这种因镜头方式局限而导致的失实,接着便在在小怪物突袭,女孩因施救被咬伤情节中被进一步发大。在那种情形下,还誓死捍卫摄影机的精神,恐怕只有伊拉克战场上受普利策奖激励的职业战地记者可以媲美。最终,这段情节不但没将之前成功营造起来的恐怖悬疑气氛进一步推进(虽然看到了巨怪的子嗣了),反而还莫名其妙地参杂进了某种怪异的喜剧感。

主人公一往无前的去救受困于破损大楼中的女友,属于美国类型片中必备模式化情节。本来这种故事属于情感大于理智,无需过分深究人物行为逻辑。但又不得不说,现代好莱坞电影还是有将这一模式日渐肤浅和庸俗化的趋势。男女双方在突发危机过程中建立感情,已不再关注人物的深入刻画,而更像是纯粹为了情节发展而服务的叙事工具。所以,看起来形同嚼蜡。

军方提供直升飞机接应他们是个不错构思。导演狡猾地通过剧情为自己合理地创造了俯拍的条件。于是观众就在这一段落中第一次完整看到了肆虐纽约的庞然巨怪。而既然全景有了,特写也不会远了。于是直升机适时的掉了下来,而观众就“幸运地”和主人公一起有了与怪物亲密接触的机会。至此,特效师傅算没白忙活,而观众也才算没白看这部恐怖片。

说道影片的价值,无非就是以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手法去表现一个相对陈腐的主题而已。况且这种尝试成功与否,还有待商榷(烂番茄的评价很低)。至于其故事背后所掩藏的911后美国民众的心理状态的云云,个人认为属于有些过于浮想联翩了。巨兽肆虐大都市的电影在好莱坞早期就已经出现了,美国人传统上就好这一口。最近一部《哥斯拉》就拍摄于911之前的1997年。所以与其说是911事件赋予了此类恐怖片以全新视角,倒不如说它给予了同样叫恐怖的份子以某种行动方式上的灵感。

 3 ) 地动山摇

看完电影,一直在想一件事情,如果中国也拍类似的灾难片会怎样。
会不会一直跑到楼下,一个庞然大物砸过来,定睛一看原来是毛主席画像,远望天安门只剩半边。
就算特技能做到,估计政府也不同意侮辱领袖吧。
况且看见一群穿绿色衣服的人在和怪物做斗争也蛮搞笑的吧
结果周一来,下午就地震了,我当时下意识的就往天安门方向望去,结果什么也没看到,所有目所能及的大楼都好好呆在那里。
恩,有点小失望。
好吧,其实我是个惟恐天下不乱的小女人。

有人说它是迷雾的前传,确实很惊人相似,只是,一个是在探讨人性,
一个在探讨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
好像拯救大兵瑞恩,如果我们提前知道结局可能就不会开始,谁也不想为了救一个人,搭上了另外2条人命
有时候,我们都太自以为是,对未知的灾难不屑一顾。
一个男人,为了还没说出口的我爱你,往前冲是很头脑发热的。呃,对不起,我的意思是说,有时候爱情只是一瞬间的决定
当影片最后2个人在桥底下抱在一起的时候,害怕么,也许有一点,但是遗憾就不至于了,印证了迷雾的观点,爱可以战胜一切
我不禁怀疑2个导演有过暧昧。。。

其实我真的建议中国的导演可以尝试拍下类似的灾难片,不是为了证实什么,而是对国民的危难意识上一课。美国这个没有发生过什么大战争(呃,911除外)的国家,让我们算算在纽约发生过什么。。。。。。
金刚曾经站在帝国大厦上面,蜘蛛侠也在上面爬过,变形金刚街战的时候,也许超人有路过,自由女神的头掉落了不止一次,最强悍的一次,整个纽约只有一个人游荡--那个强人是谁就不用我说了吧

我很希望某天可以看到整个北京的2环,3环,4环空无一个车,白天,而且是周一。
很好很强大

 4 ) 看来得重新看这部影片了

    Cloverfield在公映之前就推出了一系列神秘的宣传网站,比如http://www.1-18-08.com,还有电影中几个主要角色(男主角Rob、Rob的女友Beth、Rob的哥哥Hawk、Hawk的女友Lily、拍摄DV的男孩Hud、被怪物咬伤致死的女孩Marlena)的博客——内容都更新到2008年1月18日为止,即影片在北美的上映日期,而1-18-08.com上一些聚会和逃亡途中的照片标注的拍摄时间正是2008年1月18日凌晨。

DV录像中一开始提到Rob准备去日本一家名为Slusho的饮料公司就任Vice President,在http://slusho.jp/的网站上,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么一段历史:
Slusho的创办人是位女士,她从小就喜欢喝饮料,尤其喜欢从她父亲的农场里取材来自制不同口味的饮料,后来在一次海洋勘探中失踪。她的儿子是一名海洋科学家,同样喜欢实验和冒险。在一次海洋勘探中,他发现了一种神性的物质——海洋之蜜,并且了解到自己的母亲失踪前所发现的一切。于是他将这种海洋之蜜添加进去创造出Slusho这种全新的饮料。

Slusho的母公司是Tagruato Corp,正是一家专门在海底探索未知生物的联合体,Ganu Yoshida为该公司的CEO。2007年11月23日,http://tagruato.jp被一黑客入侵,而植入了一些句子,如:
TAGRUATO IS DESTROYING OUR OCEANS.
而Ganu的照片也被做过手脚,在他的头上放了两个恶魔的角,http: //cloverfield.despoiler.org/images/1/1f/Tagru_009.jpg。


另一个名为Tidowave的组织一直反对Tagruato骚扰海底生物,痛批该公司不应为了探索而毁灭我们的地球。在Cloverfield这部DV影片上映后,Tagruato的网站便突然维修(现在还可以通过http://home.windstream.net/dacevedo/tagruato/profile.php看一下 ^-^),而Tidowave的网站http://www.tidowave.com也被US External Affairs Department关闭了。

2007年12月27日,有新闻报道称Tagruato负责收集海洋之蜜的海上探测船发生意外,造成300多人生死不明,而发生意外的地点,就在纽约近海——Cloverfield所讲述故事的发生地点正是纽约 :)。Youtobe上还有相关的视频http://www.youtube.com/watch?v=MqLjfVEnOE4(非常真实,以至于下面的留言还真有人问Cloverfield一片记录的是不是真正的事件 -_-!),看这段视频,Tagruato的海上试验站Chuai Station也被摧毁,然后Tagruato就发表申明称袭击是由Tidowave发动的,当然,Tidowave的发言人断然予以否认。

Cloverfield一片中最后一段,DV中时间为6:17pm,地点为游乐场,在镜头拍着海的时候,两秒左右的镜头,需要特别注意远处有一个不明物体堕入海中。在Tagruato网站中某篇新闻提到他们曾成功发射一枚卫星——Hatsui Satellite Works for the Futura(January 3rd, 2008 - Visions of success for Tagruato's Bold Futura subsidiary are no longer limited by gravity.)影片中坠落的这一不明物体就是Tagruato发射的这颗卫星,至于是否与怪物出现有关,就靠大家发挥想象力了,呵呵。


其实讲了那么多,只想说制片人J.J.Abrams竭尽所能使用各种资源在现实世界中制造出另一种现象。电影里的角色们,故事背景,都被充分利用在网络资源,不再只是为了电影而电影,而是想要把电影里的角色带到现实世界上。
非常有创意的做法,在此向J.J.Abrams致以敬意。


最后讲一段有意思的,片尾演职员表之后,在结束前十几秒钟会出现了一个人的声音,好象是Rob说的——“Help us”,更绝的是把它倒着放就变成了“It's still alive”。看来导演是想接着拍续集了,有兴趣的可以再看看下面这篇文章的介绍,Cloverfield第二部的前期神秘系列宣传也开始了。
http://mymovie.blogbus.com/logs/18169701.html

 5 ) 代入感很重要

喜欢看灾难片,喜欢在看灾难片的时候拼命找代入感。一片鬼哭狼嚎浓烟四起的大屏幕上想着法子把自己塞进去,体会那种绝处逢生的快感。

所以尽管手摇摄像的方式看得人是有点儿窝火有点儿晕,我得承认,从头至尾逼真的代入感掩盖了画面,情节,甚至怪兽外貌上的种种不足。典型的“换个角度讲故事”。很久没在充斥华而不实CG场景的“大片儿”里攥着手心出汗了。而本作放足了片尾字幕也还不足90分钟。

自然,前期故作玄虚的宣传对于小成本商业制作来说很新鲜也很必要。也很喜欢倒带插入叙事的那部分对比。

总之五颗星不是给怪兽的,不是给自由女神头的,是给让人眼晕头晕还伴有气喘吁吁画外音的手摇镜头的。太TM真实了。

 6 ) DV至死

你在咖啡店喝纯净水,或者站在小便槽前面尿尿,突然耳听一声巨响,于是急急冲出门去,发现街上挤满了人。在这种情况下,你一准能看到全球人民群众的新民俗 ---N个人掏出手机或者DV开始拍摄。大家心里面的想法完全一致:操,我要是能把这个上传到Youtube(土豆、6房、优酷),那我还不马上红到毙啊?

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恶俗。看见肥婆掉进水沟里,没有人救人,而是站成一圈拍摄。看见交通事故死伤惨重,没有人打120,而是站在一边拍照。看到自己家着火,老婆孩子正拍着窗呼救。。。。。咳,对吧,这个我也不能保证所有人第一时间打110人,而不是撩起衣服掏出手机准备拍摄。最后这种情况是针对恶俗的一种反讽,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的机会不大,但是在银幕上就不一样了。

手机摄影/像和便携式DV的出现,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记录历史”。人们在磁盘上保留一段视频或者几张照片,就觉得记载了什么,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虚妄,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不过,似乎所有人都对此不以为意,哪怕艳照门也不能阻拦人们购买DV的热情。或者说,反而刺激了人们购买DV的热情。如果那样的事情都可以记载,那么什么是不可以记载的呢?

所以,《科洛弗档案》让我觉得非常棒。纽约被毁,朋友被杀,这一切都不能阻止一个DV狂连续不断地拍摄。直到最后一刻,他还拍摄了怪兽口腔的内部结构,并附有特写。当他的脑袋掉落下来时,DV依然在工作,记录了这残酷血腥的一幕。看到这里,我失声大笑,觉得这种讽刺真是到了骨头里面,把人打得活活跳起来,有种把DV和手机扔远一点的冲动。

这部片子全部是用DV的角度来拍摄,让许多人看了抱怨头晕。好在读者和观众都是训练出来的,当年看《布莱尔女巫》的时候,抗议的声浪比现在更高。我乐观地看到这种变化,觉得对人类应该充满信心。冒犯所有人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第一个冒犯的人会被痛恨并被铭记,到了第十个人的时候人们已经司空见惯,而且积极主动地准备从中挑选出一个来奉为大师,以便膜拜。

用这种视角来拍摄的好处在于很真实,甚至可以从镜头里看出主人公的心理,这比表演还要有趣。说好了全家去海南晒太阳,你负责DV摄影,记录下这 “开心一刻”。回来发现,你的镜头里家人的成分很少,但是充满了各种对大波美眉胸部和大腿的特写,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觉得开篇30分钟不明所以的人,如果能把握这条线索,那么对本片应该充满兴趣。而如果抱定了要看一部怪兽大片的念头,当然会觉得很无聊,拍个鸟拍,赶紧把怪物弄出来才是正经的。拍DV是用自己目光的焦点去思考和记录,而看DV是借用别人的眼睛去观察和体会。所以,镜头晃不晃?当然晃。不过重要不重要?一点不重要。因为你看的并不是稳定清晰的画面,而是感受当事人的感受。稳定清晰的画面被打破了,那么真实的感觉反而和你水乳交融,一滴不剩地全部传递给了你。看《科洛弗档案》,你不会随时想着:啊,导演真棒!而是随时都很投入。

特技在这部片子里的确存在,但是和许多大片相比,你不会从画面里看出一个特效设计师随时跳出来对你说:瞧!这是我弄的,比真的还真!看电影,看到觉得特效真牛逼,那么这个特效其实是失败的。科洛弗档案》里的特效不少,但是在DV的取景框里刚刚好。因为它的重点不在于怪兽多么巨大、恐怖,而在于表现人们的恐慌和绝望。当怪兽成为故事背景的时候,反而让所有特效都成立了,观众会倾向于相信真有那么个东西存在,哪怕它只是经常出现在DV的一角,或者经常被物体遮住。

让人真正佩服的是手持DV的男二号,我对他的肱二头肌充满了深深的敬畏之情。一个多小时的片子里,这厮一直在拍摄拍摄拍摄。兄弟,难道你不觉得手酸么?在哪里买的超级电池?这也让我觉得非常可乐,想到他的执着,无论摸爬滚打都保持摄影,就让人觉得发噱。喜剧演员未必一定要出现在镜头里,这就是我的新发现。

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是历史见证和记录者的时代里,Youtube上的一夜成名鼓舞着这种偏执和疯狂。《科洛弗档案》所表现的DV至死,是一次良性的解毒。不过,没有觉察这一点也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它的确可以简简单单当作是一部灾难恐怖片来看,而且也的确很好看。

港台译法把它称之为《末世凶煞》,很恶俗,但是我觉得刚刚好。

 短评

哥斯拉版的死亡录像~夜视镜头貌似是这类伪纪录片风格电影的必用元素了 场景宏大 演员还是有在演戏的做作表现 细节不够突出 还有很多逻辑bug 建筑毁坏场景很有鬼屋魔影5的风格 可惜没鬼屋做的出色 当然特技有所局限 另外音效做的很好 在杂乱吵闹的环境中突出主角的声音很体现功力

5分钟前
  • 外星纪-南庄座.
  • 推荐

其实拍的还行,将伪纪录片形式运用于灾难怪兽片典范,但是手持DV拍摄缺点也暴露无遗,1.摄像机摇晃的让人想吐,优点是可以让观众第一人称视角身临其境,立马主观代入角色。2.男主非常不讨喜!前面交代了一大堆富二代们花天酒地,朋友睡一觉强行成了真爱,为了所谓的真爱,不顾家庭父母和身边朋友的安全着想,跑到最危险的地方作死,罩着主角光环强行让队友全体狗带。3.70分钟正片10分钟字幕,导演你厉害!灌水也不是这么玩的!还以为最后有花絮彩蛋。4.一个堂堂身高几百米的巨兽,居然会低头咬死一个一米多的人?这就如同一个普通人会低头去咬蚂蚁一样不靠谱!

10分钟前
  • Leon Winters W
  • 还行

观看前请自行服用晕车药!!!!

15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还行

爱一个人,就让他知道,把他牢牢攥在手里,连同身体、灵魂和心,别等到怪兽入侵地球,别等到火山爆发严寒冻死人,也别等到他牵起别人的手。到那个时候,再说“我爱你”已经晚了。

17分钟前
  • 临素光
  • 推荐

一票电视小明星里居然能挑出来不少熟悉面孔。Anyway我尖叫了所以。。电影四星起跳本应合乎逻辑,只是狗男女非要死在一起cliche我无法忍受。

19分钟前
  • Fan要坚强
  • 推荐

对伪纪录片防御无效

2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眾口都在津津樂談DV拍攝,倒是無人提及幾名演員所發揮出來的能量。那種表情、臺詞與劇情推進之間的銜接非常原生態,絲毫不見加工痕跡,最大限度呈現了臨場感和末世感。

24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除了部分情节设置不合理和唐突的结局外,这绝对是一部佳作!第一视角的片在今年就有不少,派对有的《X计划》,超能力有《超能失控》,但都没灾难题材来的适合.通过DV灾难的降临让人身临其境,没有全景告诉你到底发生了什么,没有分镜头告诉你政府的应对措施.第一视角把恐惧,紧张,迷茫气氛营造到了极致.

29分钟前
  • august
  • 推荐

电池续航能力太坑爹,我一直期望它几时才能耗完,可就是一直晃,晃,晃,一直晃.....

31分钟前
  • 兮称
  • 还行

这个拿摄影机的人真是太烦了,真他妈的话痨。一开始搭讪Marlene,害她晚上没走;后来到处说Rob和Beth的私情;在地铁又说冷笑话。你他妈的最该先死。其次就是Rob。。为了个女神连命都不要了。。反正都是些傻逼,早点死比较好;还有,最后的cast居然要放10分钟!你他妈装什么超级大片!

35分钟前
  • RYZ
  • 还行

晃动的镜头更添真实感,在死亡面前友情爱情变的盛大,我在想为了一个人而死去那么多朋友值不值得?如果我是男主角,我一定不能让自己的朋友冒这样的危险,即使是我一个人面对死亡。

38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推荐

惊悚得虎头蛇尾,完全dv的一部片子...假装纪实档案,就是镜头晃动得厉害

39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美国人总觉得有人要收拾他们,不是恐怖分子就是大怪物,要是没人给他们找点儿不痛快,他们就简直一天都他娘的过不下去

42分钟前
  • 何生生
  • 还行

故事挺无脑,但是冲击力和代入感很强。取向方面太价值观了,如果改成单方面逃亡会更有代入感。主角是那部一直不停电的摄像机吧???

44分钟前
  • 贺兰迈克
  • 力荐

Lost的编剧不是随便盖的

45分钟前
  • Q。
  • 推荐

在手持拍摄这种稍有新意创作手法包装下的老套科幻片,豆瓣评星也是给点阳光就灿烂!创作手法不过也就是《女巫布莱尔》的老一套,流俗的故事、没有打动我的情节还只能归为平庸。

47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美国版哥斯拉。。。好吧~还是很震撼的,就是有点晕

4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拍的太拖拉,前面20分钟没意思,最刺激的地方也就是第一次出门,群众演员,DV手法,特效与场面看起来非常真实,但后来拍的跟普通怪兽恐怖片没什么两样,看的我昏昏欲睡

49分钟前
  • 小忧伤
  • 还行

想法是好的,把一个老旧的故事换种方式讲。但是镜头太晃,看到头大。。。效果很压抑,但是真的不喜欢

53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较差

全片下来都是拿着神器的啰嗦男: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萝卜......

58分钟前
  • Andrea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