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朋友

正片

主演:林青霞,秦祥林,萧芳芳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 / 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74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女朋友 剧照 NO.1女朋友 剧照 NO.2女朋友 剧照 NO.3女朋友 剧照 NO.4女朋友 剧照 NO.5女朋友 剧照 NO.6女朋友 剧照 NO.13女朋友 剧照 NO.14女朋友 剧照 NO.15女朋友 剧照 NO.16女朋友 剧照 NO.17女朋友 剧照 NO.18女朋友 剧照 NO.19女朋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女朋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高凌风(秦祥林 饰)是一名年轻有为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一天,他邂逅了美丽温柔的夏小蝉(林青霞 饰),从未知晓爱情是何种滋味的他就这样轻而易举的坠入了情网。很快,高凌风就发现,夏小蝉的追求着不止自己一个,还有何怀祖(石峰 饰)。何怀祖同样是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为了虏获夏小蝉的芳心,高凌风在方方面面都要同何怀祖争个高下,但总是落败。生化危机传染八棺索财转折点 原子弹与冷战私钟真面目玛戈王后无糖霜警眼深闺疑云鹿鼎记第二部粤语聋哑部落白玉老虎1977谁怜寸草心第雷霆卡丁 V8鬼作秀 第一季警魂第一季水恋西奥公主变形记万卷楼人形电脑天使心 (精压版)邪恶制裁天长地久1993爱情三岔口整点爆破第一季太后不好惹 动态漫画权力游戏亲爱的契约男友精灵宝可梦:超梦的逆袭进化衣柜里的男人影子恋人失去的女孩生锈2018疯狂八三大佬娇妻惹不得梦游者2017骨语2016无声血战守墓人之海昏侯迷踪门徒(粤语版)终结者:黑暗命运查莉成长日记第三季芝加哥警署 第七季夺得锦标归

 长篇影评

 1 ) 林美宝陈忠良和王心仁

林美宝拿剃刀剃头发的那一刻,真是,帅呆了。


定义:这是一部台湾电影,又是两男一女,又是同性恋情。
让我想起那部最初为之一振的盛夏光年。不一样的是,这一部跨越的年代,除了青春,还多了生活的味道。

林美宝,陈忠良,王心仁。一个最自由豪迈但内心最柔弱,一个安静压抑的永远在旁边体贴着人,还有一个天真的阳光的惹人疼的孩子,被另两个人从开始宠到最后。

去当兵的被退学的最终不是王心仁,而是陈忠良。
陈忠良在当兵时认识的那个男人,脸上身上也都是王心仁的味道。

林美宝爱的却不是王心仁,她的所有作为都是由于那不愿被抛弃的心意。她希望有一个人能一直抱着她,很久很久。渴望被爱。
但是她的妈妈首先走了,她奋力踩摩托的油门,哭了。
陈忠良在她的手上写下“仁”,陈忠良走了,她哭了。
那个她甚至不记得他喜欢什么颜色的王心仁劈腿的时候,她也一样哭了。
失去很容易,甚至生命都好脆弱。

陈忠良呢,看起来好像是一个一直与自己的性取向作斗争的隐忍角色。而张书豪演的娘娘腔,就同性恋得明目张胆。所以陈忠良的痛苦,不是对自己的认同,而是自己爱的人不爱自己。最伤他的话是,”友谊长存“。

而王心仁是没有伤痛的,他很自由。
自由地劈林美宝的腿,自由地与李美宝偷情,自由地说好要一起离开台湾开始新生活却还是忍不住接了孩子的电话。
当初是他最澎湃,最阳光动人,牵引了陈忠良,带上了林美宝。
后来也是他最迷失了自由,被院长和孩子的电话牵着走,对着美宝却又全是无辜。

自讨苦吃,陈忠良给了自己这样的结论。

他放下了情色之爱,回到了与林美宝的友谊之爱里。
林美宝最后也放下了"追爱",决定"去爱",将生命留给她的两个孩子。
一样喜欢白兰花,一样潇洒叛逆的,两个精灵。

 2 ) 自由这种东西,如果你自己都不给自己,那么是没有谁可以给你的。

《女朋友 男朋友》,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情节,他爱她,她爱另一个他,而另一个他爱他。置身于时代洪流, 纠缠的三角爱恋。

一. 青春

“青春这件事,无论何时,回头想起来,都像是嗑药般的恍惚感,一种软软的躺在阳光下,像块七彩的果冻,甜腻晃悠。晒着阳光,皮肤温温热热,又带着一点瘙痒感。大把大把的时光,怎么都用不完。”

 美宝,将军的女儿,在有别于其他眷村竹篱笆小屋的大宅院和让人艳羡的小花园中长大,有一个可以吃到美军福利社卖的冰激凌的幸福童年,但这一切都在她的爸爸被认为是“资匪”时戛然而止。于是,美宝的妈妈忙于生计,将她寄养在阿良家里。阿良的父亲是迁台的老兵,自认挫败,母亲是本省人。

美宝古灵精怪,直来直去,像个男孩,却唯独对阿良不同,她会在更衣室的“老地方”留给他零食或纸条;阿良木讷老实,却是最懂美宝的人。他知道美宝身体上的痛,会在美宝痛的时候递上樟树叶,按下虎口;他也知道美宝心里的痛,会陪着美宝在母亲表演的舞台对面摆摊卖书,代替她伸手要钱,把自己的零用钱偷偷夹进信封。他们被“理所当然“的认为是男女朋友。

不知不觉的,他们当中出现了阿仁。阿仁的家世有别于他们,父亲是大老板,母亲是外国人。在阿良的眼中,阿仁是处于不同阶级的人,这自然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品味。在其他人还在担心大学能不能考上的问题的时候,阿仁关心的却是大学自主不自主,还有政府解严、万年国代这些阿良无法理解的话题。他是校刊社社长,有一副像大人那样难以看透的模样和反叛的个性,吸引了一大片的追随者,这其中也包括阿良。

在这个有强大吸引力的“公子哥”面前,唯一和他说不的就是美宝。阿仁喜欢美宝,因为在校刊写藏头诗被学校老师强行剃头,他在美宝面前委屈的哭,却只有敢言敢行的美宝能够立刻让他平复。他知道美宝喜欢阿良,却在美宝质问他阿良近期生活的时候说“现在换我做你男朋友了”。

“一个人跳舞叫做造反,全校人一起跳舞叫做民意。”他们联合炸掉学校司令台的那天,刊登泳队裸奔照片的校刊发行,一向怯懦的阿良为了表明自己和阿仁是一队的立场参加了计划,美宝完成任务后,在跑向和其他人集合的路上摔倒,阿仁又一次向她表白:“虽然我不是主打歌,但我是B面第一首。” 他把那个时候束缚美宝自由的公章交到美宝手中,他随着背景音乐《河堤上的傻瓜》在美宝面前起舞,这个被母亲遗弃被心爱的人疏远的女孩被他逗笑,之后泪流满面的抱住眼前的阿仁。

二. 抗争

“青春是一切的遁词,一切的借口,像是个骂人的脏字。”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柏林墙的倒塌,和苏联的解体,台湾和世界一样经历变革,政府解严,解除报禁党禁,经济建设如火如荼,但根源化的问题却欲盖弥彰,这一代的台湾年轻人蓄势待发。1990年的野百合运动,台湾的大学生在自由广场抗议。对于阿良,他认为自己终于借此机会和这个世界发生了关系,同时他可以坐在人群中,和其他人一样,对演讲台上慷慨激昂的阿仁投以欣赏的目光,无需任何掩饰。得知警察镇压消息的美宝,企图借酒带他们离场。而最终,她却看到阿仁的背叛,伤心离开。三人的关系在此时更加微妙。

阿仁被学校勒退,阿良压抑许久的情感,在此关头瞬间决堤。当他抱着阿仁说“你要打的话就打我”的时候,阿仁或许闻到了一些蛛丝马迹,他在游戏中被惩罚亲吻阿良后附了一句意味深长的“友谊长存”。

美宝不愿承认自己在看到阿良送给阿仁球鞋时的错觉,却从阿良写在她手上的“仁”字得到了肯定的答复,美宝借此告诉阿良自己的心意,之后选择将阿仁推向门口那个守候他的千金。

三. 重逢

“原来我们都变了,变得不轻易笑了。不再为自由活着,却被生活捆绑着,拥有太多却不懂深刻。”

多年后,美宝在许神龙的婚礼上与阿良通话,二人的寒暄缘自于多年来的隔阂和疏离,在最后,美宝终于忍不住对他说:“阿良,我很想你。”

“我们说的改天,应该不是一般人的改天吧。”

终于三人不期而遇,在日式餐厅重聚。面对美宝故作炫耀的幸福,阿良嗤之以鼻的说“干你娘敬吃苦的人。” 他再清楚不过美宝强烈的自尊心和她逞强的能力。借着微醺,三人唱起了《河堤上的傻瓜》,阿良抱着阿仁跳舞,一旁的美宝痴痴的看着他们,那一刻,她脑子浮现出了他们高中时的模样,三个人好朋友,各自骑着机车,到后来,依旧是他们三个人,所不同的是,这一次她坐在了她男朋友阿仁的机车后座。

一通电话将他们三人从过去抽离到现实,面对和岳父唯唯诺诺通话的阿仁和美宝对阿仁一再的挑逗,阿良感觉到的是美宝正在他的面前将自己一层层剥落,淋漓尽致,这个过程让他感觉到了痛。他走过去阻止美宝,却被她狠狠的扇了三个耳光,他大声斥责美宝和那个当年口口声声“自由民主”如今却温驯屈服的阿仁。

阿良意识到自己和美宝是如此相像,他们对待爱情时的卑微,他们通过让对方因为痛苦而记得自己,他们在这种痛苦中感受到爱,甚至包括他们想得而不可得,虚张声势的示威方式--美宝通过自己的关系让阿仁的老婆得到铂金包,阿良不断玩着隐藏爱人的结婚戒指的游戏,这样的示威如此可悲。

同样的,阿良在美宝的面前将自己一层层剥落,“每个人都有他的苦处,而事实上,我们都是在自讨苦吃”。他在美宝面前和自己的爱人分手,当爱人究其原因时,他说:“我照到了一面镜子,发现自己里外不是人”。他从美宝身上看到了自己,他对美宝说,我躲躲藏藏这么久,你不需要像我一样。

美宝抚着他的胸膛说,她和阿仁快要有个家了。

但是,在她和阿仁一起在机场要离开台湾的时候,她却放手了。在手术台上闭上眼的那一瞬间,她的脑中出现了阿良。此时,于她而言,阿良是她的家人,她最后的依靠。

这部电影当中,贯穿始终的是游泳池,最精彩的几个镜头也都是在游泳池拍摄。高中时,美宝、阿良和阿仁三人从石头上跳下,美宝在水中扶着阿良的肩膀的那刻,充斥着青春的味道;大学时,美宝和阿良坐在游泳池边解开心结,美宝崩溃大喊,情绪感染了和桂纶镁对戏的张孝全,使他在导演已经喊停的情况下也失声痛哭;阿良在美宝离开后一个人坐在游泳池边许久,后跳进游泳池,镜头随着他在水中拍摄,镜头再次从游泳池升上来已到了七年后许神龙的婚礼,简洁的时空转换却不失美感。

最后,在仅剩一点点水的游泳池里,美宝和阿良忘我嬉耍,配上了罗大佑的歌声,“谁能给我更温暖的阳光,谁能给我更温暖的梦想;谁能在最后终于还是原谅我,还安慰我那创痛的胸膛”。那段镜头近乎悲壮。如果说青春是流淌的河,那么此时,他们的河早已快干涸。导演此段的安排别有用心,当青春干掉,美宝和阿良费尽力量,这就像跟生命拼搏的一种象征。

这其中,再次出现了美宝和阿仁在一起之后的隔天在老地方给阿良留信的镜头。与之前叙事中看到空白信的阿良发笑的镜头呼应,他或许以为是美宝的恶作剧,或许是出于无奈的笑。但在这个镜头之后,却是阿良失声痛哭。电影的最后,两人在游泳池拥抱的镜头定格,定格在那封空白的信的中央,又好像在暗示原著小说中信的内容,信里写道:

“如果到了三十岁,我们都还没有对象的话,我们到时候,一定要在一起。永远的朋友,美宝。”

四. 家

出于片长的考量,电影并未能够把原著小说一一呈现。

后来的美宝,已经不必为了生存烦恼。原著剧本中,美宝现实。从底层销售做起,换过多份工作,富裕之后投资失败,但并没有一蹶不振,阿良眼中的美宝,生活只有一个方向,就是向前。美宝后来进入股市,受益于阿仁岳父的内线消息。这些年的经历让她不得不信奉的一条原则是“这世上是一物换一物”。 她的梦想很简单,也很困难,只是想要有个家而已。为此,她愿意为她的肉体、心灵、理智都可以标上一个价码流通,去交换她的那个梦想。

但当梦想就要实现的时候,在机场阿仁讲的故事,唱的儿歌,提醒她,这个梦想不仅仅是她身上的一切,还要以阿仁的小孩的人生作为代价。她不是用仅有的一切去换,而是去偷,从阿仁的小孩身上去偷。她看透了,也心软了。所以,她放手了。

当美宝找阿良商量如何在不断恶化的肿瘤和日渐成型的孩子中抉择的时候,阿良知道,他并不能左右她的决定,她只是要找一个人说出她的决定,好似她能从中得到力量一般。他一定知道,美宝要把孩子留下来,如果说所有的人,所有的关系都有离开消逝的那一天,那么孩子,就是她跟阿仁永远夺不走的关系。美宝过去以为要的是两个人真实的在一起,她现在醒悟,她要的只是和这个世界的一个关系,一个不会崩解改变的关系,有了这个关系,她的存在才有意义。

孩子出生后,护士将孩子抱到阿良面前,阿良在婴儿房的门口失声痛哭,那一刻他的感觉就好像一切的苦难都结束了。阿良在那一刻读懂了美宝的心情,“生命太苦了,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希望的时刻,只要有这样的时刻,所有的痛苦都能翻转。” 他知道,美宝搏的就是这个时刻。

他们幸福的在一起生活了两年之后,美宝病情恶化。当美宝痛不欲生的时候,他还是会按下虎口,轻轻按揉,美宝为了不让她看到她的眼泪便转过身去。他陪美宝走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亲历了她像床前每天更新的玉兰花一般的衰败,他背着她,手里握着枯黄的玉兰花,忍不住哭出声。

影片采取倒叙的方式,美宝和阿仁的孩子小云和小树在学校里抗议,将视频发至网络引发社会关注,学校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问及了他们这个特殊的家庭。面对学校的压力,阿良并没有苛责这两个由他抚养长大的孩子,因为很多个瞬间,他仿佛从她们身上看到了当年的美宝和阿仁的影子。

原著小说中,小云和小树的抗议事件发生后,阿良带着两个孩子和阿仁见面。他们谈到孩子,继而谈到美宝,阿仁因此得知两个孩子的身世,而同时,阿良也真正第一次读懂了面前坐着的这个曾让他迷恋的人。他看到阿仁本质其实是个赌徒,他也因而明白,年少时我们所爱的那个人,其实都是我们的反面。青春期的我们太痛恨自己的残缺,以至于爱上那个跟我们相反的人,他们拥有我们没有的能力,他们像是一道虚幻的强风,我们好像只要捉着那道风,便能乘风飞翔。

而此时,当他看到这个曾经在台上慷慨激昂的阿仁如今变成了他年轻时最反对的模样时,他也明白,阿仁不会比他更爱这两个孩子,因为他的世界中只有他自己。

原著中的阿良经常做同样的恶梦,这个梦永远止于美宝和阿仁一同离开,留下他独自一人。他厌恶这种方式,认为自己总是被抛下的那一个,从美宝和阿仁瞒着他串通制造“裸奔事件”,到大学里像一个局外人看他们两个生活,再到后来他淡出过去的圈子回头发现美宝和阿仁始终没有离开彼此。现在,小云托着下巴的样子像极了美宝,小云和小树有和阿仁一样浓的眉毛,两姐妹在学校带头抗议,阿良才逐渐明白,自己过去的这些年,和人世拼搏,用痛苦去反证幸福的存在,而所谓的幸福竟微小的不过就是这样看着两个女儿说傻话的样子。

他再也不会被抛下,而是和美宝,阿仁,以另外的方式,永远的在一起。

五. 音乐

除却电影中一些动人的细节,电影的配乐也别具匠心。连马世芳都亲自作文,赞叹“杨雅喆,算你厉害!”

全校一起跳舞的时候,背景音乐是《河堤上的傻瓜》,“我在长堤上等着你,天空正好飘着毛毛雨,我想回家拿把雨伞,又怕你找不到我,这样的小雨虽然清凉,我却不愿你淋湿头发。” 伴歌起舞的阿仁对美宝说,我虽然不是主打歌,但我是B面第一首。众所周知,这首歌正是当年《就在今夜》专辑的B面第一首。后来三人重聚,他们在这首歌中回到高中时期,在阿仁要接岳父的电话乞求安静的时候,美宝高声唱道:“我在长堤上等着你。”

野百合运动时,美宝回到广场上响起的音乐正是当时台湾的禁歌,李双泽谱曲胡德夫演唱的《美丽岛》。但这部电影中没有采用原唱,而是采取另一种合唱的方式演绎,恰到好处。

片尾美宝和阿良在游泳池的那段镜头,罗大佑的《家》作为背景音乐,完美精准的诠释了美宝和阿良的感情和归宿。

此外还有黄韵玲和钟兴民亲自操刀制作的歌曲。主题曲回归电影主题:“原来我们都变了,变得不轻易笑了。不再为自由活着,却被生活捆绑着,拥有太多却不懂深刻。”

六. 自由

最后,回归电影的落脚点--自由。

电影中的主角都在追求和探寻自由的意义。“自由”成为了这部影片中被提及最频繁的词语。

高中时,阿仁向美宝表白时说:“跟我在一起的话就有请不完的公假,我们就都自由了。”他把那时束缚美宝自由的公章交到美宝手中。三人自始对自由的解读不同。阿仁看来,那时的美宝和阿良对自由的解读仅止于此,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的东西。造成这种误读的根源在于“阶级”。阿仁理解的自由是要依靠冲撞体制去争取,而美宝的不自由来源于她的母亲。她在母亲工作地方的对面摆摊,更像是在和母亲对峙。美宝借由这种方式提醒刺痛母亲,而母亲却以不自爱的方式予以还击。阿良知道,这是美宝爱的方式,而美宝妈妈堕落的行为其实是在求救,她们靠着互相伤害对方,知道对方也会痛,也会难过这件事,才能确定彼此是亲人。美宝那时的自由取决于经济独立。她当然无法恨自己的母亲,她的不自由在自己因软弱而伸手去乞讨的那个时刻得到印证,她尽量不让自己流露出那种乞讨的眼神,而是借由阿良去做这件事,因为她知道一旦有了那个眼神,人就注定可悲了。

她这样的不自由一直延续,因此她没有选择上大学而是直接工作。她常对阿良说,有了钱就自由了。而那时的阿良,游走于另一个和欲望抗争的世界,他所认为的人之所以不自由,是因为自知下贱的事,还是忍不住往下贱的路上走。就像他在广场上“猎艳”,试图和便衣警察发生关系,却被对方攻击踩在脚下。阿仁在返回广场前对睡在身边的美宝说:“不要怕,你先睡,睡一觉起来台湾就不一样了。”那时的他还像少年时那样,怀抱自由理想,认为个人的自由无法置于社会解放之外的,只有社会自由了,个人才有自由的可能。他认为台湾就要不一样了,社会变革近在眼前,只身投入运动。

而最后,讽刺的是,原本作为领路人的阿仁,自己却迷了路。当年口口声声满腹热情高喊的自由,变成了一个口号。阿仁娶了行政院长的女儿,成为了十年前自己最抵抗的人,如今再去看那些在他当年聚集的地方抗议的大学生,心存异样,那些热血、诉求,昔日被他视为荣耀的资本,如今看来却更像是年轻人们自以为是的正义。他的不自由来源于家庭的枷锁,和美宝在机场准备私奔的那天,他对美宝说:“离开台湾,我们就自由了。”紧接着,他的电话响起,起初被挂断。不久之后,美宝看到阿仁一如往常的在电话里哄小孩。就像歌中唱的那样“不再为自由活着,却被生活捆绑着。” 美宝意识到,即使他们离开也无法真正获得自由,眼前的这个男人受制于家庭,她也无法从中真正获得自由,所以,美宝放手了,决绝的像那个曾经和她一样躲躲藏藏生活的阿良一样。

被生活捆绑的人渴望从别人身上获得自由,在最后终于明白了,自由这种东西,如果你自己都不给自己,那么是没有谁可以给你的。

七.

这些年里,台湾的青春电影不再止于流派,拘泥于一成不变的青春元素:暗恋、反叛、校园友谊、同性爱等。反而出现了致力于挖掘深层定义的趋势。《女朋友 男朋友》就是一个对于探寻“自由”定义的尝试,它着力诠释被时代夹着的小人物,摒弃台湾电影一味拿青春说事的姿态,扎根现实,在大时代背景下回归个体生命,让我们看到身逢那个时代的他们,随着时代的心跳与疑难,相互纠葛。他们与时代、爱情、欲望抗争,成长的烙印硬生生赤裸裸的写在这三个纠结了三十年之久的人物的脸上。

导演在这部影片上映伊始时说:“时代再大,也大不过有爱的人生。要将此电影献给曾经那些风光明媚、青春无敌的你们,献给在爱中自讨苦吃的我们。现在的你们为了孩子卑躬屈膝、蹲地捡菜、绑鞋带,世界上没有比这更美的姿态了。”

期待中的第49届金马奖揭晓之后,这部电影并没有在预期中获最佳剧情片奖。Anyway,作为2012年为数不多触动了我的电影之一,借此感谢《女朋友 男朋友》。

就像原著小说阿良最后的那段话:“如今我和你将各自享有一个家的幸福,当世人大声歌颂男女朋友关系的时候,我们三人一直是彼此B面的第一首。事实上,那些暗夜在玉兰花园里的嬉戏和探索,那份记忆和欢愉,已是足以让我铭记一生的隽永。” 对于影片的最终领悟,不在此时,而是今后一辈子的功课。

 3 ) 一封生活给青春的回信

     很难给<女朋友 男朋友>下一个定义, 因为虽然观众会很自然地将其和一些影片联系到一起,比如<盛夏光年>, <蓝色大门>等, 但它又不只是一个关于同性恋和异性恋的三角故事.导演杨雅喆在执导该片之前, 就联合撰写过<蓝色大门>的小说, 并担任同名影片的副导演.然而, 对我而言, 杨通过<女朋友 男朋友>想传达的不仅是对逝去青春和时代的缅怀, 而是想与每个观影人交流对待人生的态度和方式.

     影片有许多亮点, 尤其是在开头和结尾. 在开头处, 影片用来大量的篇幅来塑造三个主角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美宝(桂纶镁 饰)是一个男孩子气, 直来直往的女生; 而和她如影随形的阿良(张孝全 饰) 则很温和, 没有太多自己的主见; 阿仁(凤小岳 饰) 则是一个富有激情的理想主义者. 命运因三人青春的冲动和懵懂的情愫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而这一连就是跨越几十年的坎坷挣扎.

     导演在片中采用了不少象征性的性暗示, 也可以理解是欲望的象征. 从一开始, 美宝闯入男生更衣室, 三人到小瀑布池塘嬉戏, 到阿仁给阿良纹身, 分享香烟… 都在一步步地积累三个年轻人难解难分的情愫. 尤其在80年代台湾的世俗生活的对比下, 他们不加思考, 对自己直观的表达和对这个世界直接的反应, 让三个角色的灵魂愈加鲜活. 他们是自己那个年纪的”成年人”, 内心极端渴望成长, 而身心却不够成熟. 他们用跳水和赛摩托车释放自己的欲望. 在那个大时代, 被压抑已久的对自由向往的执着, 伴随着一曲曲新民歌升向天空.

     转眼来到90年代, 时代的变革是残酷的, 年轻的他们就像击打岩石的水花. 在向旧体制呐喊时, 他们激昂地聚在一起. 他们理想地以为世界会因自己变得完美, 正如美国上世纪60, 70年代的嬉皮运动: 年轻人分享着音乐和毒品, 反对战争, 要求自由, 平等和爱. 他们以为自己是幸福和自由的, 然而他们的执着是幼稚的, 脆弱得让人心疼的. 在那样的时代, 他们更加需要互相取暖, 却不知道如何安慰疲惫的彼此. 他们是有家的孩子, 但是却在回家的路上迷了路. 当夜幕落下, 人倍感疲惫, 会想找到一个能安慰自己的地方. 所以, 才在阿仁把学校的公章当作自由的钥匙交给美宝时, 感动了她. 她是单纯的, 再男孩子气, 她毕竟是一个女生, 她想要的不仅是激情和自由, 还有一个能让自己疲惫的心栖息的地方. 而阿良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另一种人, 不仅仅关于他的性向, 而是人格, 他们不想和制度正面冲突, 可又一直陪伴在朋友左右, 做着他们想做的事. 我不能说像他这样的人是否值得拥有自己的幸福.

    导演在片中想表达的很多, 但却在一些点上表达得不够清楚, 尤其是表现时代变迁, 以及人物与时代的矛盾时, 力度和张力不够到位. 但导演也许是想借用学生的视角去看待那个时代, 可还是不免让人感到虽然轰轰烈烈, 但什么都没有发生. 在这一章节里, 几个叙事点让人联想到几部电影. 比如, 学生运动前, 阿良将自己的衬衫借给阿仁, 很像借用了<断背山>里衬衫代表同志感情纽带的意象. 而比起陈凯歌导演在<霸王别姬>对人物和时代命运的处理上的成熟, <女朋友 男朋友>中演讲和静坐示威的场景, 显得有些学生电影作业味儿. 在阿仁服役前的聚会上, 一群朋友玩”牌和亲”的游戏.作为阿良向美宝和阿仁出柜的一场戏, 这本当应该非常的重要, 可是导演却没能将人物心理和叙事的张力把握好--甚至不如<盛夏光年>里主人公酒吧出柜的那场戏--阿良对阿仁的一句“你怎么可以这样?” 让人些许感到莫名其妙. 到了1997年, 一上来就是许神龙(张书豪 饰)的同性婚礼, 又让人纳闷导演的灵感是不是来自<欲望都市2>里斯坦福和安东尼的婚礼, 而许神龙的”乳房”笑话也并不那么好笑.

    好在接下来, 导演还是再次让人眼前一亮了. 桂纶镁性感裸背出境, 诠释美宝和阿仁的床戏, 加上阿良和自己男友的床戏的穿插, 很好地传达了人物心灵空虚, 没有支点的心理, 以及再次带出那份雪藏已久的情愫. 三人时隔许多年后再见, 原本理想主义的阿仁变得实际了, 单纯的美宝也对现实麻木了, 而原本温顺的阿良成就了别人的"幸福", 却在这个时候惊人地发出了一声对生活的迟到的呐喊,”自由就是干你娘!” 影片到了这个节点, 才真正将导演的立意呈现在观众面前. 人生本该是苦中作乐, 为何我们要自讨苦吃.

    十多年后, 当阿良在拥抱美宝时说出”至少我们有个人是幸福的那就好.” 谁是那个幸福的人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那个当年最怕事的阿良在尝到种种生活的辛酸后说出这话的心境. 没有人是不想爱和被爱的, 只是很多时候, 我们被一句对自己或他人的承诺束缚了, 才在追寻自由和爱的名义时迷途. 就像我开头所说的一样, <女朋友 男朋友>不仅是一部同性恋, 异性恋情爱纠葛的电影, 而是将人活生生地放到某个时代的缩影中, 任他们迎着狂风生长, 绽放和凋落.

    片名<女朋友 男朋友>还有一个涵义: 直到最后, 三个主人公也还是彼此的男/女朋友, 他们没能得到自己一直所追寻的那个关于爱和自由的”名义”. 而在现实中, 他们过着和自己名义不符的人生. 或许, 有时候做生活的看客会比做生活的主人更有意义, 某种程度上, 我们都是生活的看客, 旁观着彼此的酸甜苦辣.

    生活原本就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女朋友男朋友>教给我们的是要有勇气去走自己的路, 就算是一个人, 也要走下去. 最后, 美宝留下了机票, 选择了用”出走”自我解脱. 手术台上, 在美宝体验刻苦铭心之痛的那一刻, 或许想到是自己的儿女, 亦或是自己爱的那个人, 那个没有名分, 却住在我们心里的被称作”女朋友”或”男朋友”的人. 剧情到了这里, 杨雅喆是想以此片写一封信给每一个观众, 轻轻地放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 他传达的不是爱和理想, 只是想提醒麻木的我们勇敢地生活下去.

是否推荐: <女朋友 男朋友>确实是比较小众的电影, 我也没有在其中找到标志性的特别之处, 但影片的立意还是很有想法的. 8月3日上映, 有机会到电影院和其他观众一起体验的话, 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它可能不是你今年你看过的最好的华语电影, 但很可能会是你很难忘的一部.

 4 ) 青春的终点,原来不是自由。

看电影之前已经听了黄韵玲唱的主题曲,台湾的电影音乐出彩的机率常常远高于影片,但这样的歌依旧让我对电影本身有了点期待。看到后段,发现里面不止这一首好歌,配乐再一次成了点睛之笔。这样的片子注定是比较小众的,注定是在内地不会上的,却也注定会受到不少内地年轻人的追捧的,不仅仅因为主线故事,还有里面不断对自由和民主的呐喊,导演试图将个人命运穿插设置到大的时代背景里,可惜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太繁杂,反而旁逸斜出,多少影响了整体的美感,模糊了故事的轮廓。但不管怎样,这类型的题材终是许多人的硬伤,稍一触碰,总会隐隐作痛。故事的两条线,一谓爱情,一谓自由。
 

蒋勋书里曾说过这样的话,原句不记得了,大意是,25岁之前,不为革命而死让人刚到羞愧。那时一股年少气盛,觉得还有比这更浪漫的话了么?而年青人的革命总与自由分不开,越是束缚,越是反抗,这就是青春。年青的时候总怀抱着一种信念,自由与爱就代表着一个更好的世界,然而不知是世界终将背叛我们,还是那时的我们根本误解了自由与爱的含义。


阿仁曾是那个年代有着革命精神的学生的代表,阿仁总跟美葆说,怎样之后,我们就自由了。那时候,因为年轻,他们天不怕地不怕。他不肯剃头,他说,剃头就代表他输了。年青的革命者,倔强却又能轻易地被鼓舞。那时阿仁有自信而单纯的笑脸,大声喊着浪漫的诗,我想他的勇气一定有一部分来自对美葆的爱,而得到这份爱,让他更加勇敢。可原来那不是一个只要有勇气,天就不会塌下来的世界,他们的热血与理想在权力面前,没能为他抵挡风雨与世道的残酷。阿仁的理想与爱情也终埋葬在了这无所畏惧的青春里。

 
那天阿仁对阿良说,我们大家,像以前那样在一起不是很好嘛。那天他说,友谊长存,这一句却成了三人友情的墓志铭。那一天,美葆悲伤地看着阿良。在游泳池边,阿良在美葆的手心写下了仁的名字。那一天,友情葬送在爱情里。因为爱情,他们终不自由。那些漫长的拥抱,是他们再也甩不掉的枷锁。
 

青春走到终点,三个人望着各自永远得不到的爱,望着另一个人的背影,在那人身后长长的影子里,麻木地表演着所谓的幸福与生活。爱可以让人彻底地绝望,灵魂溃败得不堪一击,爱却又让人盲目地希望,即使苟延残喘地活着,明知是死路,仍然义无反顾地走着。

 
阿良的勇敢,与阿仁走着一条反方向的路,当我们看到阿仁曾经闪耀的光辉在现实中变得暗淡时,那条通往青春终点的路上,阿良终于追了上来。那天阿良抱着美葆说,起码我们三个人中,有一个人是幸福的就好。我们知道,说不清的情感纠葛里,友谊的余温依旧能温暖彼此。阿良说美葆是一面镜子,让他看到自己,看到每个人都在自讨苦吃,每个人都终不得自由。放下与承担,是至大的勇敢。


那天阿良与美葆回到了游泳池,那水池曾如他们青春般丰盛而清澈,如今亦如那青春般几近干涸。那天阿良抱着美葆,躺在池子的中央,青春与爱情好像一场漫长的梦,终有一天醒来时,眼前的世界却是如此陌生,这一次,美葆睡着了,再也不会醒来。


桂纶镁不再是《蓝色大门》里面骑着单车跟在男孩身后的女孩,梦里那些明媚的日子,在有玉兰花盛开的高雄,美葆冲在了青春的前面,她终于自由了,把阿仁和阿良远远落在了身后。那天在机场,美葆笑着跳着阿仁曾为他跳的舞,那是他们说不清有多深的爱的开始,也是结束。美葆解放了自己,也解放了阿良,他们的青春在美葆生命的终点重新绽放,绽放在两个新的自由的生命里。

 
所以我们都变了,变得不轻易笑了,不再为自由而活,却被生活捆绑着,拥有太多却不够深刻⋯⋯




 5 ) 青春的终结,我们变成『这样的大人』。

昨晚上我和几个朋友一起看了《女朋友 男朋友》,这是我第二次看这部电影。今天下午跟其中一个人在咖啡馆谈到这部电影,他喝点小酒有点颇感慨的跟我谈他的心得。我其实对于他的那些『颇感慨』有点难以理解。从知道这部电影加入了『同志』的元素,到后来在一起讲座听到一个台湾电影学者提到这部电影,再到不顾熬夜的看完它,说真话,我是对这部电影有点失望的。我也期待它能如同当年让台湾蜚声世界的《悲情城市》(侯孝贤)、《一一》(杨德昌)、《喜宴》(李安),甚至本土化一点如同《海角七号》(魏德圣)、《赛德克巴莱》那样,我却看到兵荒马乱的历史背景并没有能撑得起这部电影,看到的更多的是『你我』。

《蓝色大门》: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

为了写这篇,我特意昨晚熬夜又把易智言的《蓝色大门》翻出来看了一遍。台湾一度是华语流行文化的策源地。从爱情这个具备普世性质的问题入手,让少男少女们把手中的钱拿出来,心甘情愿的,含着笑又带着泪。有人曾经讨论为何为何台湾电影中涉及青春的电影如此之多,似乎要把『青春是糖,甜到哀伤』这样的意境反复咀嚼,扩散到极致的状态才肯罢手。

某节电影课,来自台湾政治大学的一位老师梳理了一下可以代表台湾青春电影的几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代表作,分别是《蓝色大门》、《盛夏光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还包括:《一页台北》、《星空》、《海角七号》、《艋舺》以及《LOVE》等)。在这些电影中,大多数的电影都涉及到怀旧,即对于已逝的不可回的岁月的怀念,然而也以怀旧为载体,记录了台湾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革,这其中包括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等各个层面,当然其中还包括一些经典的集体记忆,如台湾人永远不忘的921大地震,在《盛夏光年》以及《那些年》中都作为非常重要的段落插入到电影的情节推进之中。

然而在所有的这些台湾青春电影中,我的心头好却是《蓝色大门》。如果从视听语言的角度去看《蓝色大门》,也是挺有玩味的余地的,当然我大概十年前看《蓝色大门》却主要从小清新的角度去体味青春期里面的暧昧和疼痛,对于视听语言并没有太多的体验。昨晚看才认定《蓝色大门》的配乐是别出心裁的,而光线(阳光、灯光)等的运用也可谓匠心独到。我一直说,台湾几乎不可能有超越《蓝色大门》的青春小清新式的电影了。事实上,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得到国际大奖,甚至没有受到台湾本土的金马奖的垂青,但在更加实质的意义上,易智言导演为台湾青春电影定了调,而且捧红了桂纶镁与陈柏霖两位演员。在这点上,我想易智言导演再也没有超越《蓝色大门》的作品。2005年,易智言携陈柏霖、范晓萱等赴日拍《恋爱地图》,再也没有《蓝色大门》的韵味。

《蓝色大门》中,孟克柔以为接吻就能测试自己到底是喜欢男生还是喜欢女生。失恋后的孟克柔问母亲『这些年,你是怎么活过来的?』她母亲有点不耐烦的回答说:『我就是这样活过来的啊。』并没有多少解释。从女儿年纪活过来的母亲显然觉得女儿所经历的煎熬不值一提,当然她可能从来不会想到,自己的女儿会喜欢一个女生。

最后张仕豪说:『总会有什么留下来吧。留下来什么,我们就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然后换成张仕豪的花衬衫飘远以及孟克柔的旁白:『三年,五年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呢?是变成体育老师呢?还是变成我妈?』

骑名牌单车,在海边看到拣水瓶的阿婆会把水很快喝完然后把水瓶送给阿婆的张仕豪每天晚上会去孟克柔家的水饺店吃晚饭,而单亲家庭的孟克柔则挣扎在生存的边缘,以最青春无敌的梦想来经历属于她的青春期,她喜欢班上一个女生,受了委屈会为她出头,当然失恋了也会躲起来哭,含泪在墙上写『我是女生,我喜欢男生。』在孟克柔与张仕豪之间,隔着的不仅仅是性取向。

当然,易智言导演非常巧妙的向在富庶年代蜜糖中长大的一代提问,没有了紧张的政治压制与道德束缚而成长于流行文化与爱情谜题中的一代,『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

回答:这样的大人

2012年,我开始写『28岁说』系列。2010年我硕士毕业,2011年初经历了分手、回京、重回学校等事件后,我有一种仿佛又回到毕业前人生的错觉。但是28岁的人生却并不平坦。我相继担当了2次伴郎,上几周还回家奔丧。其实,28岁最大的体会是,『青春期』时代的人生突然间就崩塌了。真的就好像是在刹那间,你发现周遭的朋友的生活都在发生着变化,他们进入婚姻阶段,当爸爸,买房买车,更加事故更加疏远,亲人也再不是你觉得每次回家都会安详的坐在原地等着你。仿佛你一不留神,这一面就是最后一面了。

这个时候我经常会在心底暗自嘲笑我们曾经一起经历过的青春,心底还要有点抱怨,原来在很多年之后我们就变成了『这样的大人』。

电影的后半段,从青春期式的自恋与疼痛中抽离出来,不再迷恋青春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青春正是由于其短暂,不可回望不可复制,才显得如此让人着迷。三个人在成人之后分别在有了自己的位置。有人专职小三,有人兼职小三,似乎没有一个人过的幸福。

在同学的盛大同志上,张孝全与桂纶镁再度联系上。其实在现实的空间中,桂纶镁、凤小岳与凤小岳的正房、以及gay蜜都有相交。只有张孝全一个人躲在自己的空间之中,远离尘嚣,默默的隐忍的踩着地上的结婚戒指,然后继续的专职做着小三。张孝全与桂纶镁是电影中平行的两条线索,是彼此的镜子。这也是他们各自终于决定从自己既定的旋转轨道决定抽身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在对方的身上看到的完全是自己的样子。

成年后的凤小岳供职于政府。在政治气氛紧张的台湾时期,他在学校办校刊,不惜与教官顶撞来传达自由民主的思想。在集会期间,他也是积极分子。我也认识几个当年的积极分子,看到他们现在的猪头样子,我真的也很想去问问他们,这是当年你们绝食抗议不惜牺牲生命而想要换来的未来吗?

在几乎已经实现了自由民主的台湾社会,凤小岳却选择了犬儒主义。
在终于摆脱了经济的束缚的青壮年时期,凤小岳却选择了将自己的真爱培养成专职小三。
桂纶镁和张孝全呢,两个人仍就如同风中的陀螺无力旋转,直到他们认定的生命状态不可持续。

这一部分是导演杨雅喆对于易智言问题的尝试性回答。你看吧,不管我们多么用力的去挥霍我们的青春,纯粹而真挚的感情多么值得歌颂,可是就是在这样一个法治昌明物质富裕的年代,我们却变成『这样的大人』。

这样的大人的好坏是非是经不起推敲的。After all,我们只是变成了跟『大人们』一样的『大人们』而已。

我倒是很想问问他们,那样的青春是不是直接扔掉好了,还不如没有经历过。当然,我也想问问那个年代的『我们』,我们会如何回答?

同志与旁观者身份的独白

台湾老师提到这部电影的时候说对于这部电影非常期待,尤其,台湾电影在经历了侯孝贤、杨德昌时期的全盛之后,一直在寻求未来台湾电影的文化传承。魏德圣近几年表现不俗。而杨雅喆这个生长于80年代的导演,跟前几代导演的视阙确有不同。当然《女朋友男朋友》最终也确实不负众望,桂纶镁最后通过这部电影拿到了金马奖影后。

张孝全这个角色是其中很有意思的角色。他总是担任主动退出的角色,默默奉献,隐忍克制。当桂纶镁的母亲给钱不够的时候,他偷偷补上。当心爱的男人喜欢最好的朋友的时候,他拱手相让。甚至为心爱的男人吃苦瓜。他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不主动不放弃,也不追求所谓的功名利禄。

张孝全涉及同志题材的电影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而今他已经年近而立,身材已经不像前几年那样青春美好。他饰演的角色作为电影的一条主线,却承担绿叶的功能,一直以『爱情』的名义承担受难者的角色。而在电影中,他似乎一直是一个旁观者,并没有任何参与者的主动感,主动退出机制发达,也因此显得更加让人心疼。

我个人对这个角色的认同更多,可能更多地也来源于越来越对很多事情感到力不从心,或者兴趣衰减。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忠于感情,也无法选择犬儒状态而主动投奔物质生活的诚实善良可信重情义的人,最后的生活可能最终就是一个loser的状态:大龄、单身、同性恋,还要独自抚养两个女儿,女儿还跟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其他的要提到的是电影的视听语言。我们看到的流光溢彩的画面,但是我们看到大陆电影对于那一段岁月的呈现基本上是『灰暗』处理,这是两岸不同的创作视角。而作为90年代前后冷战格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部电影也将当时的台湾的状况进行了梳理,这在电影文本中的功劳不小。因为我们不仅看到有人的热情,当然还有酒精,有诗,还有流行音乐。从一定意义上而言,这些才是90年代前后学生们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政治问题在电影中偶尔涉及,尤以香港电影为甚(《蓝宇》,关锦鹏;《蝴蝶》,麦婉欣;etc),其中还有不少讨论同性恋身份等。但是很少有这样的一部电影,可以把个人成长插入到国家大事的层面去讨论具体的人性,视角是如此的接地气,如此的气若游丝,又没有超越电影本身所能负载的主旨。

最震撼我的一个镜头是桂纶镁买花的镜头,车窗中我们看到他陶醉的脸,张孝全跑过来,紧张的车装摇下来,我们看到凤小岳的脸。这样的相见在张孝全看来是如此的不可预料,在三人的关系中如此的突兀,而在剧情的把握上又是神来之笔。这一幕过来的时候,我眼泪横流,这才是人生真实的状态。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是一种状态。所以也许我们并不是在经历层层递进的人生阶段,我们只是在不同的状态之间流动而已。

http://brave.huozhe.info/?p=162


(12月10日动笔,12月27日初稿完成。)

 6 ) 请让我静静躺下,听着通往自由的道路在哪里

你先睡,睡一觉起来,台湾就不一样了。

我不知道生活把你带向了何处?但你却一直驻扎在我的心中,
你是我内心的支柱,
是国中时代,操场前国旗缓缓升起所倚靠的旗柱;
也是若干年后,中正广场,哦,不对,是自由广场的大门前碑的立柱。
我爱你,你是我心中的主打歌。

但是,爱我的那个男人,他说他甘愿当B面的第一首歌。
爱我的男人在广场上大胜念着,我们是浪,眼泪都从海里来;我们是花,长在同一颗树上。
彼时彼刻,我靠在我爱的男人肩膀上,用力的感受着他的呼吸。
这就是我们所经历的那个年代。
这就是我们所曾经幻想的爱情和友谊。
这就是桂纶镁,从孟克柔到林美宝。干练。独立。魅惑。缺爱。

影片在不断前进变化的时间和空间的转化下,从热血青春走向了压抑克制的中年时代。从年少时肆意骑坐的机车到中年时安稳驾驶的汽车,被包围起来的除了自己的身体,还有曾经自由不羁的心灵。
一直看到那一幕,岳小凤接着岳父同时也是行政院长打来的电话,旁边的桂纶镁以小三的身份紧紧地贴着他,挑逗,妒忌,捂着他的嘴巴,咬他的耳朵。寡言少语的张孝全终于爆发,狠狠地揍着岳小凤,对他吼着。干你娘。这他妈的就是你曾经追求的自由是不是。
看到这里,全剧所累积的情绪,在这一刻全部被释放。
一个声称给你爱的人,结果却和别人结了婚。
一个你爱的人,你一直以为他会将这份感情掩埋在心底的时候,却突然出手打了他所爱的人。
而那个需要爱,追寻爱的人,却发现她要的,任何人都给不起。
那一刻,似乎明白,我们上了年纪,上了别人,也上了自己。

一起经历过这个社会最坏的时代和最好的时代,那些所追求的自由也许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一如你我曾经的相拥,你对我耳鬓厮磨过的,好想这样抱你很久很久很久很久。
只是原来我们都变了。
那个我一痛,就会摘玉兰花给我的男人;一难过,就会手舞足蹈的男人,从17岁到30岁。到最后,六目相对,三人无言,唯有时间的滴答在诉说着爱情的意义。



那些年: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280415/

 短评

“你先睡一觉,睡醒过来了,台湾就不一样了,我们也都自由了”

7分钟前
  • 夜枭Cosmos
  • 推荐

桂纶镁入围的该是最佳男主角

8分钟前
  • 老皮耶
  • 还行

看完心情莫名悶/我不是主打歌,但我是B面第一首/我們都在自討苦吃/幹你娘友誼長存/原來我們都變了,變得不輕易笑了。不再為自由活著,卻被生活綑綁著,擁有太多卻不夠深刻/我的家庭我誕生的地方,有我一生最溫暖的時光,那是我後來逃出的地方,也是我現在眼淚歸去的方向。/

13分钟前
  • LiBeRte
  • 推荐

真难看。套个学运,却还是过去十年青春校园爱情同志题材的死样子。

17分钟前
  • 木卫二
  • 很差

“他从小就不敢吃苦瓜,所以当兵的时候,都是我在替他吃。他结婚之后,他老婆一直希望能够改变他,所以餐桌上三不五时就会有苦瓜,他不希望孩子认为爸爸会挑食,所以常假装吃个两三口。他一直跟我说,全世界只有我肯为他吃苦,但其实,我们都在自讨苦吃。” 青春如此,爱情如此,梦想如此……

1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我要是桂纶镁我亲自把凤小岳剥光了丢张孝全床上,有啥好痛苦纠结的……

24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敬夏夜的玉蘭花,敬乾涸的游泳池,敬沒有字的信,敬友誼長存,敬吃苦的人。

28分钟前
  • 让保罗切小田
  • 力荐

天下間就只有你能為我吃苦,但其實我們都是在自討苦吃..

33分钟前
  • Simple
  • 推荐

那是我後來逃出的地方,也是我現在眼淚歸去的方向

38分钟前
  • 维他命B
  • 力荐

抛开几个特殊历史背景,这个爱情故事背后隐藏的是和历史对称的自由与选择,都有着对非主流事物的直视与认同,比如民主、政治、婚外情和同性恋,少数选择的东西就是造反另类,多数人选择的就是平等自由。尖锐的主题藏在青春和爱情的背后,外表的喧哗和不甚高明的插曲背后是那些被时间磨平的心。★★★☆

4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我们的友谊不会长存,因为我对你动了心。

44分钟前
  • 圣无常
  • 推荐

看见你过得不好,我就安心了

49分钟前
  • 随便谁
  • 推荐

最老实的那一个为了欲望开始勾搭,最激进的那一个变成唯唯诺诺的政客,最懂生存技巧的那一个最后连命都不要了,这就是所谓的长大;桂纶镁小姐大概可以捧回今年的金马,她和张孝全是天生的斯氏演技派,至于凤小岳比较适合去演偶像剧……

52分钟前
  • NigelCrane
  • 推荐

张孝全影帝不是盖的

54分钟前
  • 常在我心
  • 力荐

十年之后,又是校园三人的桂纶镁,时间过得真快。所以没心没肺的人才最快乐。还是没有逃出这些年台湾小清新爱情片的套路,包括人物关系都是似曾相识的。反正把曾经的爱情捆上青春、热血、回忆这些关键词之后总会抓住一些人。为谁吃苦还是自讨苦吃,台湾电影总有这种鸡汤感悟。

5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不掺和个gay谈恋爱,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台湾小清新。

57分钟前
  • CC
  • 较差

你爱我,我爱她,她爱他,他爱他,大家一起吃苦瓜。

60分钟前
  • longhann
  • 推荐

藍色大門以後第一次覺得桂綸鎂又變成桂綸鎂了。/ 張孝全真好,幹你娘友誼長存/ 鳳小岳演的好奇怪,娘娘腔那個太雷了 / 還是年紀大了,演中學生時看到皺紋於心不忍 /最後羅大佑那歌出現的好奇怪 /其實總體還行,但沒什麼力量。

1小时前
  • 偏时差
  • 还行

“看到你过得这么不好,我也就安心了”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莫名好开心。桂纶镁的表演显然是长久以来最好的一次了,跟杨丞琳去演呕吐剧果然是糟蹋张孝全他就应该来好好演电影嘛!

1小时前
  • 阿卜
  • 力荐

主创一定有很多美好的青春回忆,也很可能像贾樟柯拍《站台》那种还愿式的急迫心情,遗憾的是导演把这些青春碎片电影化的能力太弱,线索庞杂想表达的太多缺少凝聚力,单场戏的张力也不够,很多可以着力做细的点都没展开,细节都伏在表面。哎妈白瞎了这么多点——人生各个阶段被抓住的无奈和美好哟。

1小时前
  • 撕撕撕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