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旅行记

HD中字

主演:弗朗索瓦·拉勒芒,朱勒-尤金·乐可利,维克多·安德烈,布鲁耶特·贝尔农,布鲁奈特,珍妮·D·阿希,亨利·德兰诺伊,德皮埃尔,法扎特,克尔姆,乔治·梅里爱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其它年份:190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1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2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3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4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5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6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13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14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15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16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17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18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19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电影的艺术之旅

       《雨果》里说梅里爱是创造梦境,自从电影诞生之日,电影开启了启梦之旅。
    电影的诞生无外乎技术和艺术。如果说卢米埃尔兄弟是缔造了电影作为技术展现现实生活,那梅里爱就是技术结合艺术创造非凡。
    梅里爱的电影有三大特性。第一是开创电影的戏剧性。当一个镜头开始讲究场面调度,在叙事里讲究事件,整体讲究变化,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尾,我想这是电影和戏剧的联姻。这场联姻影响了这门艺术的后续发展。第二是开创摄影和剪辑技法的先河。电影无疑是连贯的,每个镜头间的衔接大多应用化入化出手法。“叠”作为剪辑技巧已经反复出现。月球缓缓的前进,是否是早期推镜头的意识运用(虽然画面好是手绘的)。第三是电影仍带有记录性。旁白建立故事,离间电影的视听世界。如果说镜头建立一个非离间的效果,而不是用旁白引导故事,我想应该会更精彩。

心得:
1,能站在历史的舞台上,要应运而生。运是什么就是时时刻刻的把握这个时代的需要。为什么梅里爱能在20世纪头十年如此火,之后如此衰败,把握住了运,而又迷失了运。
2,一部电影更重要的是激情与活力。

 2 ) 【月球旅行记】无处不在的殖民主义

《月球旅行记》(1902)是由乔治·梅里爱根据凡尔纳和威尔斯的小说改编成的影片,被称为“史上第一部科幻片”。影片剧情取材于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和威尔斯的小说《第一个到达月球上的人》。梅里爱采取神话剧的传统风格,表现了一群天文学家乘坐炮弹到月球探险的情景。

1927,15年之后《大都会》问世。难以想象电影居然在15年内发展的这么快。

那时候溥仪还没出生呢,当时大清还是光绪年号。这么想还真的是久远。全篇都是通过拍照,然后逐张上色,这工程量实在是不小。在没有电子乐器的年代,能创造出这样的音乐(尤其是外星人那一段的)实在是了不起。

但是管一直在闪烁的画面说是每一张截图都是油画实在是太过了。

不过b站的画质还挺高清的

不得不佩服当年人们的脑洞。虽然现在看起来很多剧情中人们相当不科学严谨,但是考虑到当年人们认为非洲和月球一样遥远,不少剧情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况且一百多年后电影里还在播宇航飞船不小心夹带了外星人的剧情,只能说人类的想象力好像也没进步多少。

但不得不说,即使是在探索太空,欧洲人的殖民意识依然强烈,哪里是探索太空,简直是太空殖民者。

 3 ) 《Le Voyage dans la lune[月球之旅]》从舞台到电影

http://axinlove.com/2009/03/a-trip-to-the-moon/

《Le Voyage dans la lune[月球之旅]》从舞台到电影
by @xinl.ve 090312

1902年,12分钟不到的电影,被称呼为科幻电影的始祖,儒勒·凡尔纳的原著。以现在眼光来看待,一部非常粗糙的电影,黑白的画面,可能会出现像放映机一样的抖动,镜头内的人物没有对白,倚靠后期的旁白解释剧情,人物夸张的动作,看似不值得花一丁点时间。

但若想了解电影如何从舞台表演中走出来,成为一门单独的艺术,那便不容错过Georges Méliès[乔治·梅里爱]在本片里的魔术表演,只需要课间休息那么长的时间。

为了表示人物的运动,现在电影的做法是让人物在镜头前真正走动,而源自舞台的做法是让背景移动,因为那个时候的技术还无法做到移动摄影机,或者后期剪辑多台摄影机之间的画面。电影的场景视角,以舞台下的观众位置为准,架设好摄影机后,让人物和背景(构图)进入表演舞台,《A Trip To The Moon[月球之旅]》中的科学大会、筹备登月和月球历险中地球升起的几幕主要场景便是如此。

特技的采用,尤其是人物的消失,借用了舞台手法—-一阵烟雾,这种技法依然保留至今,《歌剧魅影》和日本忍者的遁走还在使用。而一系列的象征性表现,如登月、繁天星辰等,既意义明确又不失乐趣。叠影和淡进淡出等属于划时代的电影技艺,明确本片属于电影而再非舞台。

对《Le Voyage dans la lune》只能拜服。

A.Trip.To.The.Moon.1902.DVDRip.XviD-AEN

 4 ) 还记得The Smashing Pumpkins的Tonight,Tonight吗?

那首歌的mv就是根据这部电影拍的。因为非常喜欢那个mv,所以下了这部片子。
其实这电影只有10多分钟,不过好歹是100多年前的作品,很具想象力的布景,剧情也满好玩的。想想现在的很多电影,我看还不及这个。
旁白大概是法国人,英语说得很那啥……不过本来就是默片,听不听得懂都没关系。

 5 ) 时间与空间艺术的综合体—电影

朴实无华是时间的沉淀。 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里Ricciotto Canudo在1911年发表的一篇论著名称:

from wiki

在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从此,"第七艺术"成为"电影艺术"的同义语。Ricciotto认为在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中,建筑和音乐是主要的;绘画和雕塑是对建筑的补充;而诗和舞蹈则融化于音乐之中。电影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是把"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全都包括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 我们在这说的第七艺术也就是综合艺术------电影。电影是一种现代科技文化,电影由Lumiere兄弟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一家咖啡馆放映第一部简单电影镜头,后被定为电影诞生日;在1926年同在法国电视诞生了。电影是大众与视觉文化;是现代大众传播的媒介。电影要求要高于电视,在制作拍摄要求非常严格。 在Ricciotto的第七艺术论里,三种时间艺术里有诗,这个诗是指文学与戏剧。中国人没有这个概念,所以第七艺术论流传到中国马上就走了样,文学,戏剧,绘画,音乐,实际上成了诗,绘画,音乐。苏联的“诗学”POETICA的概念是指艺术的创作方法,主要是诗的范畴的创作方法。 电影是三种空间艺术和三种时间艺术的综合,他是动态的造型。 那三种空间艺术是什么呢:建筑,绘画,雕刻 那三种时间艺术是什么呢:诗,音乐, 舞蹈 Ricciotto提出了动态的造型,他没有提构图。 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舞蹈这六种艺术中,建筑和音乐是主要的;绘画和雕塑是对建筑的补充;而诗和舞蹈则融化于音乐之中。 前六种艺术,可以被第七种艺术描述。 尽管如此,西方的电影理论依然不承认卡努多的第七艺术论是电影理论。因为他没有涉及到电影的实质,库里肖夫效应是第一个涉及到电影实质的电影理论。( 部分摘抄)

2017年底在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群拍的《月球旅行记》的导演Georges Méliès的墓碑

 6 ) 科幻電影的開端

這就是電影最初的模樣吧,科幻電影的開端,以奇幻非現實主義的形式呈現,各種色彩交織,每一幀畫面的藝術色彩濃厚,想象力豐富,人物若如人偶,帶有動畫感,最早的特效的基本形式也可從中體現出來。

當時人對於月球沒有基本認識,電影中所表現出來是早期現代對於科技發展的期盼。

當時人們對高科技的認知都在於重工業方面,對於月球這種未曾有人踏足之地,會認之為沒有開發的原始土地,有很多奇特植物,但那裡的生物都是一擊即滅的,會自認為人類在何處何地都是強大的,突出人類是主宰的形象,全片瀰漫著歡樂氣息。

當時的人類遇到這種新事物新土地都是抱有這種非宏觀的個人主義心態,一戰二戰也都是因此而發生。

然而後現代人類的思想開始有轉變,也許是因為科技進步,人類對於其他星球的外星人都不會再抱有這種心態,會自認為低緯度生物,也不敢斗膽自稱宇宙獨苗,會意識到自身的渺小,在地球上也自知野外生存能力不及其他生物。

因此當我們以後現代的角度去看待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會感到奇怪,反倒覺得這是一部奇幻電影,早期現代的人們會認為這些是理所當然的,或是遲早會發生的,電影所體現的是早期現代人類所臆想出來的未來世界的發展趨勢,也體現出當時人類看待世界的心態。

無可否認這電影是部藝術品,同時也算是記錄了人類思維的轉變。

 短评

值得敬佩。修复后的彩色版,一帧帧胶片上色,可爱的想象力,同时也或多或少的暗喻了当时的时代变化。科幻片的开山之作,叠影、淡入淡出等手法,加上大量的特效,都为电影手法开创了先河。戛纳修复版的BGM真是魔性。

3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1902年,世界第一部科幻电影,乔治·梅里爱作品,14分钟,彩色修复版。以现在的眼光看,就像一出小学生幼稚舞台闹剧。但放在110年前,这就是比《泰坦尼克号》还动人,比《黑客帝国》还酷炫,比《阿凡达》还震撼的视觉盛宴啊。网友评论:一百多年前……梅里爱发明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特效……

8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看过air迷幻上色版后重标:两个版本各具特色 自然 无音乐及黑白或许还更好些 否则总好似染上现代平设的条条框框似的 作为历史上第一部真人科幻 大场面一点不缺 幽默点也刚刚好 月宫神奇或凶险的描绘同样不坏 最印象深刻的超长炮射向逐渐清晰(并变出脸庞)的月球 收尾的征服雕像不喜欢 倒是那时代风情

11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世界第一部科幻电影,1902年。

13分钟前
  • 力荐

看的是2011戛纳彩色完整修复版。史上第一部科幻片,确立幻想电影与现实主义/纪录片(卢米埃尔兄弟开创)的分野。梅里爱出身魔术师,也是第一个运用特效和尝试将电影彩色化的导演。尽管仍受限于舞台剧式的固定中景段落镜头,但淡入淡出与叠化转场首次引入电影语言。现在看仍然令人拍案叫绝。(9.0/10)

1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登上月球的科学家其实是一群戴尖帽的霍格沃茨魔法师,而月球则跟骷髅岛没什么两样,只是你在上面找不到金刚。Georges Méliès作为电影特技之父和最早的制片厂创建人,同时也应该被尊为cult片领域的开山鼻祖。

18分钟前
  • 畸小山
  • 力荐

Time, time, time...

20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伟大的电影魔术师梅里爱!“乐队指挥机位”固定镜头的无穷魅力~

22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世界第一部科幻电影,意义极其深远,如此丰富的想象力着实让人惊叹与佩服,短短12分钟,已经阐释出电影的多种可能性。★★★★

26分钟前
  • Q。
  • 推荐

精彩有趣,淡入淡出,史上第一位把特效运用到电影里的人~看过《Hugo》再看《月球旅行记》的彩色修复版,才知道把如此珍贵的影像保留下来是多么不易。MoMA首映了修复的纪录片,赞!和一大堆电影界的学者坐一起看。。。还有钢琴配乐的朗诵版!极赞!

31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这是部大片

36分钟前
  • 晨光荣耀
  • 推荐

一百多年前……梅里爱发明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特效……

39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我一直认为想象力是革新进步的原力,而梅里爱之于电影就是最伟大的想象力。

43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梅里爱还是挺有些真趣的,110年前的小短片就能充满奇思妙想,现在看来虽然粗糙,却很带劲,而在当时,就更能让人体会到技术革新的激动与震撼了。一群老男老女群魔乱舞,有趣,有趣啊。

47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电影让梅里爱破产,电影让卢米埃尔至死都在谴责他的“剽窃”行为,电影让他的晚年只剩下了一个小小的玩具糖果铺,他留给电影的却是一座座宝藏。人们逐渐忘记了乔治·梅里爱,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还会不顾一切的奔向电影的世界吗?还是那把大火早已燃尽了他对电影的热爱?

49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Méliès的这部作品引入了很多电影元素,布景、灯光、服装、演员、剧本……这部片子相当于七十年代的人看大白鲨,八十年代看回到未来,九十年代看侏罗纪公园,二十一世纪看加勒比海盗。

52分钟前
  • 宿命论
  • 力荐

向形式主义电影的源头致以史的敬意。

57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2000年在云大科学楼看过未修复前的录像带版,当时已经惊为天人,刚接受了一些艺术片教育后,就哀叹100年来,电影丝毫没有进步嘛。2015年初,在Moma百老汇的五周年生日,就着默片现场配乐再看彩色修复版,就只单纯当作影史奇观而不再做过多联想哀叹了。

60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看的是戛纳彩色修复版,很有创意。其实胶片背后的故事可以再拍一部片!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凡尔纳科幻小说改编。特技大师梅里爱,电影史上的第一位导演,发明了慢镜头、快镜头、叠印、二次曝光、场面转换。完全脱离实际的幻想世界,对戏剧式表演的实录,永远中景,摄影机不动于乐队指挥的位置。假定性。表现美学的源头。

1小时前
  • 水仙操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