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想天开

HD

主演:姚培德,徐维敏,郭六登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8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异想天开 剧照 NO.1异想天开 剧照 NO.2异想天开 剧照 NO.3异想天开 剧照 NO.4异想天开 剧照 NO.5异想天开 剧照 NO.6异想天开 剧照 NO.13异想天开 剧照 NO.14异想天开 剧照 NO.15异想天开 剧照 NO.16异想天开 剧照 NO.17异想天开 剧照 NO.18异想天开 剧照 NO.19异想天开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异想天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徐立国(姚培德 饰)只是一介小小的公司职员,沉迷于武侠小说的他总喜欢将自己想象成行侠仗义的大侠,来获得短暂的满足感。经理将徐立国派往广州公干,在机场的安监处,徐立国震惊的发现自己竟然拥有了特异功能。在飞机上,竟然有外星人闯入劫机,徐立国凭借着自己的特异功能击退了外星人,就下了美丽温柔的空姐小瑜(徐维敏 饰),获得了一万元的奖金。报告侯爷,夫人她又跑路了无声2020海军罪案调查处第十二季知女莫若母倾城少帅爱上我《督军小叔爱上我(少帅,夫人已驾到)名侦探俱乐部第六季恶魔人 妖鸟死丽濡篇铁观音勇破爆炸党国语碧蓝幻想第一季权宠天下:医妃要休夫代乡长主政众王驾到千古玦尘抱歉,家夫是个女儿奴螳螂万恶城市终极蜘蛛侠第四季天堂的旗帜下第一季我老婆未满十八岁花心大少(粤语)你所希望的一切少年同盟第一季世界听我说第三季绞肉机1995浪涛滚滚加勒比海盗2:聚魂棺图派克:风华再现我的间谍维利斯卡斧头谋杀案鬼马飞人(粤语)魔鬼旅大男孩潘多拉的果实~科学犯罪搜查档案~ 第二季康斯坦丁:神秘之屋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911事件簿小戏骨:放开那三国幽灵情书 国语第九个寡妇废材太子绝地反击洪熙官国语暗芝居第七季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水瓶座

 长篇影评

 1 ) 一个残酷的悲剧故事

不能简单视为批判体制。

反乌托邦的成分并不算高,更明显的是对极端化的繁文缛节和官僚主义的批判和讽刺,这个很多人都在说,但我在其内核看到的更多是希腊式的个人悲剧。

1频繁出现的梦境场景显示出主角是一个沉溺于梦幻和妄想的人,而对家庭关系的疲于应对,事业心的缺乏,甚至说自己没有希望愿望梦想,都显现出他的厌世心理。

2似乎对一切都没有兴趣,只会照章办事的主角,被驱动的根由却是在现实中看到的梦中女孩。另一方面,不按规矩办事的电气工程师tuttle那如游侠般的身姿也与他梦中那个英雄主义的自我发生了共鸣,让他开始怀疑程序和体制的正确性。

3女主原本没有展示出任何对抗秩序的意识,只是想为邻居讨回公道的正义感。这里面固然有误会,但也是因为男主那英雄救美式的浪漫妄想,让他做出冒用身份和硬闯关卡的行为,急于求成无视规矩,反而让女主惹上更多嫌疑。另一面,以为女主被抓而陷入焦躁的他开始彻底无视工作程序和外部社会的压力,被身边的所有人拒绝的他在报复式的发泄中意外破坏了管道系统(要知道这会给多少相关市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4他最后为了能跟女主私奔归隐田园而铤而走险的伪造死亡证明,才最终导致自己被抓女主被害,这里面很大成分也是他自己的责任。尤其是把女主带回母亲的房子之后,他没有跟女主解释和商量,就让她藏好由自己去解决,完全体现出一种大男子主义妄想倾向,当然在他成功之后,这种妄想得到了短暂的满足,而之后就是纯黑的悲剧结局。

5在得知女主死亡和无法改变一切的绝望打击之下,他也失去了活在现实中的唯一理由,无法再面对这惨淡的现实,他陷入梦幻和妄想中再也无法醒来。(某种意义上我想起了十年后庵野秀明的EVA……)

换言之,如果没有主角的错误干涉,或者一个更加理想化的真正英雄式的主角,女主完全可能得救,就算被人抓住,也不一定就会做出恐怖分子或同伙的论断,是主角的干涉让事情变得更糟,这才是他最不愿意面对的现实和悲剧性的根源。

其实从朋友被击毙,而他逃出之后炸毁了整个大楼,就大概猜得出是梦境了,因为那意味着主角从一个厌世者发展成为一个反社会者,只要是维持这个社会体系的人,就没有无辜者,可以丝毫没有愧疚的下杀手,哪怕里面还有很多无辜的普通人如清洁工……但整个故事让人感觉他还没到这一步,只是有反社会的思想萌芽,但如果他真的逃出去且看到女主惨死的事实,情况又难说了……

最后, 这个故事让人觉得不太满意的一点就是开头就在铺垫的爆炸案以及tuttle到最后没了下文,显得有些松散(我还一直觉得他给主角家供暖系统安装的那个东西是不是会引发爆炸的装置,而结果来看还是中央服务站做的事更有破坏性……)

但想来这样或许更加突出悲剧性,主角也只是无法适应这个冷酷时代而被摧毁的天真灵魂之一,而真正在试图改变时代的“恐怖分子”或“革命的势力”,甚至都没有出现过,主角只是个倒霉的小人物。(想起鲁迅先生所说,不革命的或被当做反革命的而被杀于革命的,或被当做革命的而被杀于反革命的……)

所以这电影其实是在讲一个小人物对单纯生活的美好向往被一个太过复杂冷漠的机械化社会无情摧毁。小人物既然无法对抗时代,那就只会变成一个“无法适应社会而被淘汰”的失败者。

这悲剧的表面是对荒诞现实的讽刺,但背后却充满了对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无力感。


新发现:妙想天开和倩女幽魂的呼应关系

以前看倩女幽魂的时候就觉得整个世界观背景的设置非常超现实,那是一种跟常规古装剧都不同的极度混沌,今天被这篇影评点醒,其中提到“用飘动的纱幕渲染女主的美”原来并不是从倩女幽魂才开始用的,突然发现两部作品还有很多呼应之处:比如宁采臣跟本作中的公务员一样,都是一个除了三观正常之外没啥能力的小人物,在这样一个正常人难以忍受的时代和现实显得无所适从,于是遁入幻梦的世界,围绕爱情邂逅和女主身份展开的大冒险,而帮助男主的同样是大叔侠客,燕赤霞跟妙想天开中达脱的形象也有相似……

这部神片现在感觉更神了!

时间点来说,倩女幽魂比本作迟了两年,受到影响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还有发现其他呼应的欢迎补充!

 2 ) LOVE CONQUERS ALL(观另一版巴西)

前两天终于下手收下了期盼很久的(>=5年)的BRAZIL精装. 从当年HL最早期出该片的时候知道有这么一很牛的CULT片,到后来买了张千里马的D5(要说当时千里马虽然短命, 不过他家的薄塑料盒还是相当不错的)找了个时间看了,惊为天人;再往后在HMV看到CC的BOXSET,虽然心向往之,但是怎奈囊中羞涩, 只有眼谗的份。 以前一直盼望着HL-FH系能够出这个片,可是几度花开花谢连个影子都没见到。 终于打着CC洗牌的EE同学发掘出了这片,早早发出消息树说要做这片,从那时起就盼星星、盼月亮, 甚至每次去买D都要问一下JS在单子上是不是看到了这片, 不过EE同学也真是够不紧不慢的,发了消息树以后就去玩其它片子去了,连自行车什么原来消息发在后面的都出了,却还是记不起这片。

终于在千呼万唤之下, EE的BRAZIL隆重登场了。 虽然对偶而言,配置方面还是没有做到完美, 导剪版正片和LOVE CONQUERS ALL的导评字幕都没有做, 而且我想以CC对待此片的隆重态度, 既然都做了BOXSET,不会连个BROCHURE都没有吧, 如果有的话,为什么不做或者至少放个扫描件啊?

昨天迫不及待地把这片拿出来扫,先是扫了下DISC2花絮D,先前有人抱怨这张里面视频花絮太少, 容量也较小。容量确实是6G不到,里面文字花絮、SCRIPT这些的占了挺大的比重,不过还是有两段比较重量的花絮,一段50多分的讲影片背景尤其是影片在剪辑权方面导演与UNIVERSAL之间矛盾的花絮,也真的佩服CC的本事,把双方面的当事人都找来评述当年的恩怨,而且各执一词,个个都振振有词。还有段名为WHAT IS BRAZIL的花絮, 长度约为30分,里面讲到了影片的名字来源于一首名为THE BRAZIL的歌曲,这首歌也在片中多次出现。此外还有些关于作曲家MICHAEL KAMEN(此人已仙逝)等的小花絮。总体来说,我觉得从花絮丰富性来讲还是不错的,基本上满足了我的要求。 当然导评字幕如果能做的话就更完美了,而且我把导剪版里的评论听了一下, 虽然没有英文字幕做参考,不过语速也不算快,基本上在英语八级听译水平,所以也并不是不可以做的。 而且其实LOVE CONQURES ALL包括花絮里MS也没有英文字幕的,不是照样也译出来了,为什么就不能再努力一把把导评给听译了呢?还留出点洗牌的空间,真要洗也洗不动了。

看完了花絮D,就把DISC3的LOVE CONQUERS ALL拿出来看,因为此前有人说这张做得有点多余,从表面上看确实是的,因为这个正片实际上是包括了GILLIAM拒绝加入段落的版本, 包括不同的OPEING和ALTERNATE ENDING(此片在欧洲和美国上映的版本就不一样,而DISC1里的142MIN的版本才是导演认为最能体现自己创作意图的版本。因为LOVE CONQUERS ALL不是很长,也就93MIN左右,于是抱着对巴西的景仰之情以及研究不同版本意图的目的,一口气把这个版给看掉了。感觉此版确实和导剪版在思想深度和人物精神世界的刻画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少了其中一段重要的超现实的男主角为了梦中情人大战日本武士的段落(虽然那段我在初看到时也是颇为费解的),另外在其它不少段落也有删减,令影片的批判精神大打折扣。当然如果没有导剪版做对比,该版本的可看性仍然是相当强的,故事的整体框架也是得到了保留。不过还有点不太能容忍的是,LOVE CONQUERS ALL的最后使用了HAPPY ENDING, 一下子削弱了本片强烈的对国家专制、官僚主义等批判意识和黑色后现代主义风格,使得整部片子看起来有点象是美式肥皂剧,这个恐怕也是GILLIAM本人如此难以接受此版本的原

 3 ) 短评

虽然新奇,但略显混乱(最后将随想部分归结于山姆的想象并不十分具有说服力),且在这之下包裹的其实也只是一个非常口号化的反专政精神(包括反复出现的高墙、怪兽等等象征,从《1984》开始就在使用;它本身并没有多特别)。个人感觉此片最大的问题是它并没有很好地将所有东西组织成一个有说服力的故事;它像一堆口号的碎片,时而让我颇感疲惫。(巾城)

 4 ) 《1984》的颠覆性改编

关于小说《1984》,许多看读完都是十分沉重的。

作为20世纪“反乌托邦三部曲”中最为闻名的一部,《1984》自然成为了电影改编的目标题材。早在1956年,也就是小说出版的7年后,迈克尔·安德森就拍了最早的一版电影。

然后到了1984年,也就是小说故事中所发生的年份,如果没记错的话。迈克尔·莱德福特地在那年把自己的翻拍作品搬上大银幕。

两版电影都相对贴合原著,一版黑白,一版彩色,口碑都还算过得去,不过相比原版小说的地位和主题深度,都无法匹配。

其实,在1985年有一部反乌托邦电影,可以视为是《1984》的一次非正式改变。这是一部在反乌托邦电影领域里,很容易被忽略的一部作品,其导演特瑞·吉列姆,在10年之后的1995年拿出来科幻穿越经典《十二猴子》

这部作品是《妙想天开》。与小说《1984》不同,许多观众看完之后是悲喜交加的。

电影的英文片名是《Brazil》,如果不查阅一些背景资料可能很难搞懂为什么要叫“巴西”。不过听过一首经典音乐“Aquarela do Brasil”就会很快明白为什么,因为影片在第8分钟的时候用了这首曲子做配乐。

“Aquarela do Brasil”在1939年发行,在1942年被迪士尼动画电影《致候吾友》作为配乐使用后全世界闻名。

《致候吾友》“巴西之旅”篇章中,巴西是一个梦幻而自由的地方,那么特瑞·吉列姆《Brazil》这个片名的意思就很明显了,“Aquarela do Brasil”可以表达出电影的几个主题词,荒诞,梦幻,浪漫,悲伤等等。

1.荒诞

《十二猴子》《妙想天开》一起奠定了特瑞·吉列姆的未来主义风格,他的未来世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老式”的未来科技

②人物浮夸前卫的造型打扮

③完全不依靠电脑特效

就是这么一个没有大场面特效,没有华丽高科技的未来,却充满着讽刺和戏谑。

男主角和母亲一起吃饭时,遭遇恐怖袭击的那场戏。有人被炸伤倒地,场面十分混乱,一旁演出的乐手却还有心情继续拉着提琴,男主角和他母亲则是若无其事地继续吃饭,好像身后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有人不幸受伤不去帮忙就算了,居然还能心安理得地吃饭。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个情节,特瑞·吉列姆把这个未来社会的冷漠和黑暗做了重要说明。

“表格”是片中重要的隐喻。

开场警察抓捕疑犯Buttle先生的时候,就要求Buttle夫人填写表格;

在女主角去申诉错误拘留的时候,要经过一系列繁复的流程,才能得到申请表格;

男主Sam Lowry找中央服务站修空调的时候,修理工没有27B/6文件不能进屋。

这些表格代表着社会的规章制度,严格来说是强权,多数人一点都不敢违反,《妙想天开》里的人都这么做了,结果呢,人与人之间没有半点人情,社会变成了《1984》里的白色恐怖。

另外,电影里的道具也非常带有讽刺意味。

“Mini版”电脑屏幕,需要一个“放大镜”配合使用。

“Mini版”公车,需要整个车盖打开才能勉强进出。

这么设计的意图也很明显,就是要让观众更主观地体会到什么叫“压榨”。

2.梦幻

关于《妙想天开》的“梦幻部分”,是非常不讨好观众的部分,类似于姜文的《一步之遥》,“想象”的部分某种程度上是导演的“自嗨”。

所以对于Sam Lowry的梦境不断穿插,打断主剧情叙事的做法,实在是有些莫名其妙,褒贬不一。

不过不可否认特瑞·吉列姆通过这场断断续续的梦境很奇妙得塑造了Sam,虽然他身处在一个人民被严格管控的反乌托邦社会,但在他的潜意识里面,自己是一个“超级英雄”,英雄救美,敢于与恶势力做斗争。

他骨子里就是这么一个人,所以后面的剧情才能合理进行。

对比现实和梦境两部分,可以发现两边的剧情实质上是一样的:

Sam遇见梦中情人,却被大魔王拆散。Sam没有认命,而是选择寻找情人,与大魔王进行抗争。而那个大魔王,就是代表着强权。

遗憾的是,现实和梦境的结局截然不同。

梦境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骨感的。

3.浪漫

《妙想天开》背景设定在遥远的未来,英国进入一个资讯管控的时代。故事以Buttle先生被抓捕为导火索,讲述了“公务员”Sam Lowry的“觉醒之旅”。

一开始在档案局工作的Sam被上司紧急召唤,他发现情报检索司出现了一个错误,原来Buttle先生是无辜的,真正的罪犯叫做Tuttle,不知道是谁打错了一个字母,导致了这场乌龙。

为了不让上司被黑锅,Sam卷入了这个乌龙事件当中。其间,他遇见了自己的“梦中女神”,以及电气修理工Tuttle。

Sam因为其灵活的头脑,不受规章制度局限,深受其上司重用。然而Tuttle和梦中女神Jill Layton的出现,令到这起他本来能hold住的事情变得不受控制。

奥斯卡影帝罗伯特·德尼罗饰演Tuttle,这个角色代表着一种反对体制压迫的不羁力量,他的一句台词“我们在同一条船”话中有话,暗指他和Sam是同一种人,不屑于盲目遵循规则的人。

可能不少人都是冲着罗伯特·德尼罗才看这部电影的,海报上他的名字和主演并排。但这大概只是宣传方为了票房才这么干,实际上罗伯特·德尼罗只是客串演出。

他没有抢Sam的戏份,不过仅仅10分钟左右的表演,他就成功塑造了一个痞子修理工的形象,完全颠覆了自己之前的“黑帮大哥”气质。

梦中女神Jill Layton代表着人类最感性的部分,爱情。这是影片中最浪漫的部分。

与小说《1984》一样,爱情是促使主人公“成长”的关键因素。《妙想天开》里的Sam一样是“公务员”,也是因为爱情的驱使,而开始偏离体制,走上一条“不归路”。这个故事线与《1984》是相近的,只不过是女主角的身份改了,大环境改了,表达方式改了等等。

特瑞·吉列姆毫不吝啬地修饰爱情的部分,他把Sam的梦境直接拍成了一个英雄救美的浪漫爱情片,现实部分的浪漫程度其实也不亚于梦境,尤其是Jill Layton带上假发的那场戏。

能遇见自己的梦中女神,并且和她一起冒险,为了她不顾一切,难道这还不够浪漫吗?

只是,人类并不只是感性的动物。

代表着理性的规则和体制,往往会和代表感性的爱情相冲突。这场冲突,可以看作是《妙想天开》的核心部分。

4.悲伤

冲突的结果,是一场悲剧。

《妙想天开》以一种喜剧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悲剧,影片中随处可见“笑中带泪”的情节。

母亲的整容手术是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产生一种怜悯之情。大概中老年观众会有更深的感受。

两位被整蛊的空调修理工,他们的遭遇可以博得观众一笑,但其实他们何尝不是体制内的悲剧角色。

最后的结局,特瑞·吉列姆也是用一种喜剧的方式来表达。

要把这个结局看作是《1984》的结局也未尝不可,所以看过《1984》的观众再看结尾部分,会有一种奇妙的感觉。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心理补偿机制,Sam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痛苦,所以他需要一些“喜剧”的内容来“补偿”。

其实电影完全可以在欢快的部分戛然而止,母亲如愿以偿地重获美丽容颜,Sam则与女神Jill Layton远走高飞。即便多数观众都能知道这不是真的,但是特瑞·吉列姆没有这么做,他还是用了一个强烈的反转,把观众拉回到可怕的现实当中。

可能他觉得,既然是乌托邦电影,自然是要给出警示才行。

有些现实,就是这么令人绝望。当然《1984》更加绝望,所以警示作用也更大。

也许我们只能在一些“虚假”当中获得心理补偿,所以我们需要一种叫电影的东西。但是我们不能到了结局还一直沉醉其中,我们必须抽身出来,面对现实,于是特瑞·吉列姆才选择让观众和Sam一起“回到现实”。

而就算他不这么做,《妙想天开》仍不失为一部惊艳之作,里面天马行空、精妙绝伦的创意,正是如今超级英雄泛滥,被视觉特效技术所淹没的科幻电影所需要的“推进器”。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
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
——《一九八四》

 5 ) 那还不够远——某种未来,影射于现在,妙想天开的介绍妙想天开

主人公萨姆是头脑灵活的档案部普通文职人员,他那爱美容的母亲与上流社会关系紧密,而他死去的父亲则和权倾一时的部长大人有过深交。萨姆的母亲极想让他升迁到政府的要害部门,信息检索部工作,但萨姆并不乐意。然而一次意外的事件让他改变了想法,为了利用信息部的职权查到梦中情人吉尔的资料,他又想法讨好部长进了信息部,然而进去的第一天就和吉尔相遇,把她的生活搞的一团糟,为了把吉尔的记录从电脑上抹去,萨姆偷偷闯入信息部部长办公室……然而,萨姆最终被政府发现,死在好友杰克的手术刀下。而吉尔也因拘捕被杀。

以上就是特里·吉列姆(12猴子的导演)执导的一部…………典型的反乌托邦主义电影《BRAZIL》(国内译为妙想天开)的主干情节。电影一开始就给观众以强烈之极的反差,一家四口在圣诞前夕乐融融的围炉谈天,正在这时…… 墙顶被打了个大洞,接着全副武装的警察从天而降,一个大麻袋直接把男主人套了起来,末了还有个文职官员让女主人签署一系列协议,以支付政府的审查费。女人和孩子顿时哭成一团。

档案部也很有意思,无数小职员穿梭其中,把各种档案疯狂的传来传去传来传去。但他们却一等待在旁监视的上司走开,就不约而同的一起看起了枪战片。联系到后来的信息部,更是把现代社会的文职制夸张的讽刺了一下,高级职员在楼道里大步走着,四周挤满了低级职员,前者迅速有效的不停下达各种指令。女主人公吉尔就是为了帮她楼下悲惨的一家调查冤案,就曾陷入到这个公文世界中去了。电影结尾时萨姆的梦中,他的莫逆之交哈维(德尼罗饰)最后就是被飞舞的公文淹没最后化为乌有的。

这部电影里讽刺的东西很多,这些东西顺着萨姆寻找吉尔这条主线构架起来就让我们看到一幅清晰的反乌托邦景象。信息部让我想起了 1984里的真理部……场面很宏大。而萨姆那狭小的公寓被两个暖气工首先是整的到处都是管子,后来又到处都结了冰,一切都因为他们痛恨那些爱好公文的人,而萨姆却是为了保护哈维才倒此大霉的。

萨姆的母亲及其周围的贵妇人各个都喜欢美容,而强制换取几十年青春的代价是很短时间后并发症会让这个人的容貌变得比鬼还难看。但最后,萨姆在梦里猛然发现母亲的相貌居然变成了吉尔……。

萨姆有梦,他在梦里是一个天使般的人物,在云层中自由自在的翱翔,直到遇到吉尔的化身,一个仙女,然而从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却把他们分割开来,现实中那些警察和改造人思想的医生在梦里幻化称巨大无比的日本武士和日本玩偶人。不论是1984还是美丽的新世界还是我们,他们都是以爱情为一根线把情节串联起来,这部电影也一样,无论什么时代,爱情总能将主题引出来,虽然无论如何,那些爱情都是悲剧……

全是悲剧,你出卖了我,我出卖了你,是悲剧,看着爱人坐上思想改造椅是悲剧,了解到爱人所在社会的本质也是悲剧。

好吧……我上面都在记流水帐……下面也是 :(

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真的,撇开它对现实社会的讽刺和反乌托邦社会的架构不谈,主角的那些梦里的场景和“现实”的未来巨大都市的生活各个层面都值得一看。
男主角英国著名音乐剧演员Jonathan Pryce最近几年常在电影里担任配角,比如加勒比海盗里那个女的的镇长爸爸。此片中,他出色的演绎了一个神经质似的文职小官员的形象。老是想和吉尔逃往的那段对话如下:

我们远走高飞吧。
去哪儿?
随便哪儿!
随便哪儿?那还不够远。

实际也是如此,虽然最后我差点以为萨姆的梦就是结局,感到那悠然生活在田园风光中男女主角和电影主旨不符,但导演明知道,那是不可能也不符合前面描述的一整个铁硬的社会制度的。所以,电影最后……我还是看到……和三大反乌托邦小说里异曲同声的结局。

我庆幸能看到这部电影,让我对反乌托邦社会或云现代社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再次感谢YEXIAOBO,他制作了DVDIRIP,并共享了这部电影。


注:此文写于2004年。

 @陈灼

 6 ) 《巴西》与制度思考

我不太善于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事实上,如果略去了随处可见的细节暗示,《巴西》将是一个并不怎么有趣的故事。我在这里引用西夏的故事梗概,以免我为如何讲这个故事伤透脑筋:“二十世纪某地,‘资讯部’主宰一切。山姆安于平庸,终日作着英雄救美的梦。一天,鞋匠巴托被错当成恐怖分子塔托逮捕处决,邻居吉尔为其抱不平,也被列入黑名单。山姆看见吉尔正是自己的梦中美女,想方设法接近她的档案。由于山姆接受了塔托免费修理空调,于是也被打成恐怖分子,在跟吉尔共度良宵之后双双被捕,千钧一发之际又被塔托搭救。他们逃到商场,不料塔托被飞来的纸张化为乌有,而山姆却突然发现自己坐在吉尔的卡车上逃到了葱绿山野, 最后却……”

《巴西》建构的是一个靠技术、表格(或者说信息?)支撑的集权社会,每个人都是巨大社会机器中微乎其微的一环,人与人之间高度分工,沟通的唯一途径就是表格,当山姆为了赶走中央服务社的讨厌修理工而问“你们有27B/6表格吗?”时,那个瘦子修理工立刻口吐白沫,发起了羊癫疯。制度机器中的每一个人对他们的制度都抱有无以复加的自信,电影开头不久,那些打扮滑稽的警察锯开吉尔家的地板——也就是巴托家的天花,逮捕了老实的鞋匠巴托时,吉尔对那个办事员说,“一定出了什么问题,巴托先生不会做这种事。”那办事员只回敬了四个字就让她闭了嘴:“We don't make mistakes.”他说这话的语气仿佛就是“上帝不可能犯错。”

《巴西》引人思考之处就在于直到最后你也不知道谁该为这件事情负责。是那些警察吗?他们只是在例行公示,他们接到了逮捕巴托而不是塔托的表格,于是就逮捕了他,这是他们的职责,至于核对信息则与他们无关,他们只是照章办事。是那个把天花板上的苍蝇拍死导致苍蝇卡进打字机中导致“塔托”变成了“巴托”的打字员吗?他或许有错,然而让他承担所有罪责则也显得不公。最后,我们的矛头通通指向了制度——如果设置一个职位专责校对信息,也许错误便可避免。因此所有罪责归于制度,巴托的死则成了制度改良不得不付出的成本,每个人都是各尽份内的事,每个具体的人都是无罪的。——近来发生在山西的黑窑奴工事件震惊整个社会,然而至今为止没有一位高官为这件事情引咎辞职,唯一“下台”的是作为替罪羊和众矢之的的一个村支书。这个问题被理解为过去多年遗留下来的社会顽疾的爆发,而社会顽疾是如何积累起来的问题却被巧妙地回避。是的,这个问题很复杂,是制度漏洞导致“官本位”思想严重,民生民计被忽略已成常态,这个问题似乎人人都有责任——而法不责众,人人都有责任,也就相当于人人都不需要负责任。

导演特瑞·吉列姆甚至没有为《巴西》留下任何修正制度的机会,在《巴西》中,制度是如此强大并且无孔不入,导致人人都不得不遵从于制度,听命于制度的安排,最终制度取代了人性的良知。《巴西》暗示的是,一个对制度、技术高度信任的,人的主动性和天性被无限压缩的社会,其走向腐朽不可避免。最可怕的是这种腐朽可能还不至于灭亡而是一直稳定地存在并延续,最终每个人都习惯于接受制度的安排以及偶尔的偏差,表现出反抗意识的精英都被当成了恐怖分子并且充分信任制度的民众也对此毫无异议:在《巴西》中,塔托并没有实行过任何一次的恐怖袭击,他的唯一“罪行”就像是我国80年代的“技术投机倒把”——塔托因为厌倦中央服务社中令人恶心的复杂流程和无尽的表格,当了“个体户”,“无照经营”为居民维修冷气管道的服务。在山姆被行刑而产生的梦境中,塔托被飞来飞去的纸张、表格吞噬,来往的行人则面无表情,也没有人驻足停留。

维舟是一个我很喜欢的Blogger,他在上海从事广告行业,但博客上所写多与文、史相关,我在他的文章中受益颇多。他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他当时的新工作,“在这种流程下,起作用总是制度而不是个人。我也知道这个庞大的蜂巢里其实不少都是很好混日子的庸才,但就像人人都能按照标准化生产出差不多的麦当劳一样,他们出品的质量不至于多么参差不齐。在这里,优点和弊端都在同等程度上使我惊叹。”标准化、无差异,把人的因素降低到最小,这是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而这种思想逐渐开始在教育、社会治理等领域蔓延开来,标准化的题目、分数和标准化的高考,就像是农民用来筛选苹果的筛子,大的、小的都被淘汰,只有正好符合标准的苹果被选出。

“制度代替人”几乎成为不可改变的趋势。《巴西》将这一趋势发挥到了极致,“表格”作为象征制度机器的符号,合法地取代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制度与人的关系不再是制度为人服务,而是人在制度中“填坑”。《巴西》中随处可见的荒谬镜头——锯开天花板、把人用袋子套起来的复杂逮捕程序,管道爆炸后漫天乱飞的表格,以及那个令人捉摸不透的娃娃脸面具——无不是对制度崇拜、技术崇拜的极大嘲讽。

《南方周末》中的一张图片令我印象深刻——在香港的人行道边上,是没有栏杆的。而在上海,为了防止行人横穿马路,几乎所有主干道的两边都设置了围栏。

 短评

喜欢什么呢?音乐。病。还是金刚式的臆想?道具。风。拉风。就像看12猴子时一样,这个导演的科幻片有悲悯情绪。很好。

4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不看这部电影会终身遗憾的,疯了

7分钟前
  • 疯眼穆迪
  • 力荐

癫狂隐喻,后半段虚实相映渐入佳境(梦中搏斗犹如堂吉科德),想象力非同一般,各种致敬大都会。

1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天才之作,1985年的《1984》。场景的营造没的说,世界观、各种设定都很有想象力,关于制度和自由的题材,屡见不鲜,但本片确实有其过人、独到之处,必看。

14分钟前
  • RD
  • 力荐

同样是幻想片 对于其它一些比如“黑店狂想曲”我觉得本剧缺乏的是幽默感 虽然能感觉他所想批判的 但我没有耐心倾听完毕

18分钟前
  • 阿门
  • 较差

真想为吉列姆起立鼓掌!表现主义电影和表现主义绘画的完美结合!一个仿佛朗的大都会、蒂姆波顿的哥谭和银翼杀手的洛杉矶杂交而生的城市!真理部在偷看电影的公务员身上变得前所未有地鲜活。他创造宇宙的能力太强了,虽然后来的《零点定理》和这部的氛围略相似,但真的是每一部电影都有一个完整的、可无限延展于银幕空间外的look,给他的道具布景部门工作该多有趣啊!那些战后随处可见的宣传欣欣向荣的海报,老房子里四下蔓延的管道如封印在墙里的一窝蛇怪,士兵步下台阶的镜头无比波将金,现实与超现实,复古与未来感,我被这visual迷了双眼,连剧本中的cheesiness都可爱无比了。

21分钟前
  • 烤芬
  • 还行

【B】特瑞吉列姆是一个被太多人忽视和低估了的导演

23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深深的觉得应该看了影评再去看 一大堆消化不能的符号

28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导演疯了,对荒谬混乱的表达影像绝不屈从于文字,还好有半点知识积淀,反乌托邦的主题大概是这样,像进了卡老的城堡。看完字幕起才觉出是好电影

29分钟前
  • 阿廖沙
  • 推荐

吉列姆在他的《巴西之战》一书中解释了片名的来由。当时他住在威尔士的吉尔伯特港,“此港乃是一座铁城,到处为灰蒙蒙的铁砂尘所覆盖,就连海滩也都泛着黑色,日落时分,异样美丽。如此强烈对比使我遐想联翩:一人正静坐于暗沉沙滩,身边的便携收音机正播放着奇怪的逃避主义拉丁歌曲,名曰:巴西。音乐使人沉醉忘我,让周遭世界不再那么灰蒙。”

34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吉列姆天马行空荒诞夸张的反乌托邦脏科幻。对压抑枯燥的极权主义与官僚体系的描摹与男主英雄救美的幻梦构成鲜明对比。原始而庞驳的管道与中老年妇女的拉皮崇拜彰显技术统治的乏味可怖。管道送信同[1984][偷吻],结尾围捕致敬敖德萨阶梯。炸毁情报部大楼后的漫天文件与德尼罗被纸片粘没消逝。(8.5/10)

38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一个真理部公务员与上访女的爱情故事

42分钟前
  • shizhao
  • 推荐

本以为像这种1984系的基本都四星以下,没想到这部惊艳,五星也不够。电影与文学毕竟不同,大多数反乌托邦都过于刻意,把规则/设定看得比天大;吉列姆完全不同。他的世界确实异想天开,更接近“幻想”,没有明确的规则束缚,从而直抵文化和文化的边缘,活脱而奔放,又有戏谑的残酷在。结尾极棒。

47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最好的反乌托邦电影。用最简陋的特效做出了最卡夫卡式的寓言,妙想天开的科幻设定包裹着一个与体制对抗、英雄救美的爱情迷梦,看完真是悲喜交加啊~!! (电影里那首歌原来就叫Brazil,sigh...)

4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重看,每一秒都在被无与伦比的Production Design震撼,末尾还有段敖德萨阶梯致敬三连;表现主义的压迫式乌托邦,复杂的管线如同城市巨兽的肠肚,弥散的蒸汽则是它无情的吐息。巴西到底在哪?巴西可以在巴西,巴西也可以在任何地方:那是碌碌庸常中的心之所向,是无尽高压下的些许放松,是抵抗拷问的最后防线。巴西或许近在咫尺,但终究远在天涯,在一个私自维修管道都被视为犯罪的世界里,只有繁文缛节的官僚主义才是正常。

50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事实上豆瓣上的年份不对,本片最早的上映时间是84年,美国才是85.1984年这个伟大的日子里多少反乌托邦作品为了纪念乔治奥威尔而紧赶慢赶出一部部惊世骇俗的作品。话说RobertDeNiro的出现简直带着一股彩蛋色彩……但是IMDB基本上不会让我失望,好吧我指的是基本上……本片还是

53分钟前
  • 中雪君
  • 推荐

反乌托邦、反体制及向大都会致敬都毋庸置疑的.但这个片子本身的节奏有问题,插科打诨、刺激火爆的无用戏码造成了主要情节紧缩.人物塑造上即使类型顶着cult之名,也无法认为表演真的精到.准确说是一部设定好过剧情的片子,梦中的骑士、大将影武者和楼房般的石壁等,到处都是隐喻.最后八分钟加星

57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反政府,反体制,反乌托邦,反集权政治,反社会机器,自动化恐惧症,警世,空想自由主义......卡夫卡式,赫胥黎式,《1984》新篇.....荒诞cult,后现代夸张,超现实科幻.....”

1小时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还行

如果你喜欢这部可以填一份表格,我们会给你收据。

1小时前
  • jumbu
  • 推荐

1984!简直是完美的商业片范本,做足的科幻背景和风格化极强的场景设计,刻画了一个完美的荒蛮世界。而本片的精华则是贯穿始终的英式黑幽和星星点点的超现实元素,令本身偏弱的故事本身加入了丰富有趣的细节,讽刺官僚主义和消费主义以及更多,可谓是一部惊艳之作,客串的德尼罗先生全场最酷。

1小时前
  • TWY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