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无踪

正片

主演:崔娜·蒂虹,琼德·埃斯彭·塞姆,Terje,Strømdahl,斯蒂格·亨里克·霍夫,艾伦·多丽特·彼得森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语言:挪威 / 瑞典 / 年份:200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无影无踪 剧照 NO.1无影无踪 剧照 NO.2无影无踪 剧照 NO.3无影无踪 剧照 NO.4无影无踪 剧照 NO.5无影无踪 剧照 NO.6无影无踪 剧照 NO.13无影无踪 剧照 NO.14无影无踪 剧照 NO.15无影无踪 剧照 NO.16无影无踪 剧照 NO.17无影无踪 剧照 NO.18无影无踪 剧照 NO.19无影无踪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一部充满希望的挪威佳作(电影节观后感)

电影节开始两天,观影五部,最爱祸水。

祸水是昨天观影的第三部,环艺20:45开始,22:45结束。结束时难忍激动情绪,短信一同样痴迷电影的朋友:“祸水极好看,如果时间允许,去电影院,不要错过!”

祸水是部叙事结构严谨,细节动人,表演出彩,主题深刻,张力十足的挪威佳作。

叙事结构
一个传统故事可以分为开端-经过-结局(含高潮)。

祸水的开端便是祸起,祸起改变了男女主人公THOMAS和AGNES的命运。

祸水的经过部分以两位主人公的视角平行展开。第一部分镜头聚焦THOMAS,讲述了THOMAS自出狱至弄丢女神甫儿子的一段经历,整个部分THOMAS在明,AGNES在暗,至始至终没有出现AGNES的镜头,只是在叙事过程中设置了几个小悬念:1,THOMAS被告知,他的风琴演奏惹哭了一名女教师;2,超市购物时,女神甫告诉THOMAS,一个陌生女人对她说了段很奇怪的话;3,THOMAS的琴谱凌乱的散落在地;4,女神甫的儿子失踪。这部分结尾THOMAS四处找寻女神甫的儿子,也是结尾赎罪部分的导火线,而镜头也自然过渡到祸起部分AGNES找寻儿子的情节,由此引出第二部分AGNES的生活;第二部分的整体叙事跟THOMAS部分丝丝相扣,开端AGNES老公在餐桌上宣布要举家搬迁到丹麦工作,这也是他得知THOMAS要出狱,为保护妻子情绪不再受挫伤做出的决定。不久在教堂里AGNES偶遇THOMAS,自此往后的所有镜头都跟第一部分融合在一起,只是镜头聚焦转移到AGNES身上。偶遇后的场景一一重叠,悬念一一解开,直至AGNES劫走女神甫的儿子。

祸水的结局便是赎罪,两位主人公正式正面对峙,赎罪之地正是祸起之处,祸起是由THOMAS的双手造成,赎罪起因于AGNES劫持女神甫儿子,罪人成了赎罪之人,受害人母亲促成了罪人的赎罪,相同的是两人都在最后时刻,才真正被给予了第二次生活的机会。


人物&表演
除了两位主人公THOMAS和AGNES,还有三个主要角色:女神甫,AGNES丈夫,以及老神父。尤其是老神父,戏份虽少,却至关重要。
表演最突出的必属AGNES和THOMAS的扮演者。AGNES的焦虑和THOMAS的内心折磨,都被演绎得相当令人信服,为之动容。


主题
导演运用颇具人文关怀的镜头,讲述了关于赎罪的故事。THOMAS无疑是有罪的,他那一刻的行为是邪恶的,活活淹死一个孩子。他还有可能被世人接受吗?怎样才能重新生活?通过老神父的角色,导演给出了答案:可以接受重新做人的THOMAS;而通过女神甫的一段话:“罪恶之人与其乞求原谅,不如赎罪”以及最后的结局,导演告诉观众,犯罪之人可以重新生活。
赎罪是得到第二次机会的手段。片中的THOMAS无疑是幸运的,他通过贵人(老神父)相助以及自身努力,得到人生的第二次机会。出狱后是老神父收留了他;当得知THOMAS的过去时,老神父接受了他,并要求他为所犯之罪向AGNES道歉(剧中老神父告诉THOMAS,AGNES要求他的道歉;实际不是AGNES的要求,而是老神父知道THOMAS在逃避过去,鼓励他勇敢面对现实),并最终促成了THOMAS的赎罪。
现实生活中,当一个人恶的一面被无知的冲动激发,犯下罪行后,可否会碰到老神父这样的贵人?可否有重新做人的机会?即便是无辜之人,在天灾人祸地灾频繁袭击的今天,也都无能为力,瞬间死于非命。第二次机会从何而来?


祸水,是部充满希望的电影。希望,是每个人坚强活着的理由!活着,是对生命最大的赞颂!

 2 ) 孩子不见了。。。

以上帝的名义宽恕罪恶,又怎能私下诅咒这一切呢?
在爱与恨之间,人与人转眼就扮演起对方的角色,崇拜的,或是怨恨的。这一切都是神安排的,神给了我们信仰,我们用它做成裹体的衣裳,抵御严寒和遮羞,而神却把无垠的爱深深藏进了我们的内心,摸不到,看不着。
有时,连我们自己都无法感知身体里那股巨大的力量,我们怀疑世界的纯真,咒骂上天的不公。爱是藏在心里的,可当她不发一言的时候,要怎样才能相信她的存在呢?

 3 ) 原谅重要吗?不,认罪比较重要。

在台大看了这部影片,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好的影片豆瓣评分不算很高。
这是一部情节紧凑、剧情跌宕起伏的电影,构思和背后的价值理念简单却重要。

这部影片想反映的是什么呢?
给更生人(劳改犯)一条活路,给生命一个出口,很多问题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可以去讨论,也要在脉络里讨论。

但我想从挪威对待犯罪的态度和信仰的角度去看待这部影片。
“2011年7月22日15时,32岁的挪威人布雷维克在引爆挪威奥斯陆市中心的政府办公大楼之后,登陆奥斯陆西边的于特岛向正在参加青年团活动的人群开枪射击,共计77人死亡,96人受伤。2012年8月24日,挪威法庭判处其入狱21年。”“挪威1988年挪威签署《欧洲人权公约》,禁止在和平时期使用死刑,而此前挪威已有40年没执行过死刑。”
挪威有着环境优美的监狱,是因为想要让犯罪的人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洗心革面。这样看来,挪威人的价值观中相信人性本善,也相信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并不是所谓的正义,而是对生命的另一种残害。
如此的司法体系和背后的价值观,也就给了更生人在假释之后,社会融合的条件,包括,能够凭借监狱里的所学找到一份工作,从此,改名换姓,重新做人。
然而,真正的不安来自人的魂。
片中的男主角即是如此。他从未认错,虽然,他口口声声地说“那不是我的错”,但他的心却无数次被不安所搅扰。
挪威是基督教国家,在片中,没有信仰的男主在极度不安的情况下,接受了圣餐,也许,就像牧师所说的“有些人永远不会原谅,原谅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认罪,认罪后主会原谅一切”。接受圣餐的杨,在那一刻,灵里应该是有一丝平安和喜乐的吧?人的原谅和不原谅是他人的议题,但认罪,却是自己的课题。向主认罪,祷告,自然有真正的安息。
影片的结局是完满的,因为杨在troubled river——那条他曾经亲手杀害了小男孩的河流中救起了一个生命,也让失去孩子的母亲真正地原谅了杨,相信,那位母亲丧子的伤痛,随着时间的流逝,终会愈合,也许有一天,会再次买一杯热可可。
这一刻,罪恶终于得到神的赦免。赦免了杨,也解开了丧子母亲身上的捆绑、束缚、不甘。
看这部片时,我一直觉得导演肯定也是有信仰的,不然不会设计这样的情节。影片中,当杨从水中救起小男孩的时候,也许就象征着基督教里的受洗,杨那时候是洗净了不义和罪的杨,很神奇,当他从河里救出小男孩的时候,他终于松口,当面认了罪,这一刻,他的心是自由的,灵是平安的。

所以,也许,本片的真正宗旨是,原谅重要吗?不,认罪比较重要。
因为,神才是最终赦免我们的,惟有祂才能让我们脱离一切属地的罪恶,进入真正的安息。


参考资料:http://view.163.com/special/reviews/norwaydeath0828.html

 4 ) 命运 赎罪

应该说[DeUsynlige]属于这样一类电影:整体来说并不算特别出色,摄影、音乐这些方面却无疑为其加分不少。还有现实与回忆之间不露痕迹的穿梭与切合,这一点最值得肯定。除此之外,影片还颇具心思地插入了几处悬念:比如车内反视镜中一闪而过的模糊人脸,还有散落一地的乐谱。当然这些也谈不上是亮点了,从中途Agnes出场开始,便只是等待着情节如意料之中一般慢慢走完。
Jan的扮演者是一张陌生的脸,但是迟疑、内疚和恐惧,都很好地在这张年轻的脸上写出来了。扮演Agnes的是我已经相当眼熟的Trine Dyrholm,依然发挥着其强大的表演功力。尽管说就受害者这个角色,我更愿意看到的是如达登内的[儿子]里的父亲那样的冷静和压抑。
细节之处也是能让人记住的。Jan初弹琴时绑着石膏的右手,是面对新生活时还未摆脱的束缚。Agnes看着Jan弹奏时琴上竖着的那面镜子,隐约折射的是凶手的脸。
好像是应哪里开始就要在哪里结束的定式,最终水边一幕的安排多少有些刻意。然而当浑身湿透的Jan说出最后的真相时,还是吃了一惊,于是在心里又加了几分。
想说结局。相比Agnes回到家望着丈夫拥抱两个女儿的童话式结局,Jan面对责问的坦然回答要更加自然一些,没有再多交代的戛然而止也保留了一定余味。
关于刑满释放人员的忏悔,关于过错者和受害人之间,这样的电影应该是看过一些的,却又很难记起印象深刻的。Jan的自责以及对于新生活的渴望,神父的无条件宽恕,Agnes难以释怀的恨意和余悸,意图明确却仍觉稍显单薄。还有最后Agnes满含理解与宽恕的目光和手势,我不知若是现实,是否真能如此。

 5 ) deUSYNLIGE,因水而起……

关于这部电影,想先谈谈名字。我曾经在自己的博客上将名字DeUsynlige直接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无影无踪”,其实这本来也是两个单词的,De Usynlige,另外导演在海报上也是将de小写,USYNLIGE大写,所以我也就照搬了。在目前所见的文字中,没有提到导演为什么如此安排,所以我就直译成了“无影无踪”,因为还不太确定,所以还不敢堂而皇之地放到豆瓣上,不过很快我就发现豆瓣已经将错就错得把我的翻译放上去了。电影的英文名是 Troubled Water,才算是和电影直接相关的。

由于很多人没有看过电影,我在这里也先来个剧透:两个青少年小偷乘一个女人进咖啡店买东西,顺便将停在店外的婴儿车推走意图抢走婴儿车上的包,结果在河边翻包的时候吵醒了睡在车里的8岁的小男孩。小男孩慌不择路,从坡上摔下,昏迷过去。小偷之一的Jan将小孩放在小的激流中,结果小孩被冲走,再也没有找到。Jan和他的同伴因杀人罪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电影开始于8年牢狱生活后,Jan由于特殊的音乐才华被监狱里的神父介绍到了一个教堂当钢琴师;也由于他的音乐,教堂里的女神父和她8岁的小孩喜欢上了Jan。8年前失踪的小孩母亲Agnes在一个小学当教师,在带领学生拜访教堂的过程中她认出了 Jan,从此重新开始活在恐惧之中,并且开始频频接近神父的小孩子,试图保护这个小孩免受Jan的伤害……

电影从水开始,水成了一个重要的连接过去和现在、赎罪和忏悔的符号。Jan出狱前被同伴按进水池,恍惚中似乎可见被丢弃小孩的尸体;而孩子的母亲 Agnes每次游泳的时候似乎也总是产生和Jan一样的幻觉。更重要的是,Jan的罪过因水而起,电影结束时也在同样的地方因为他奋不顾身救了慌忙之中掉进激流中的女神甫的儿子得到救赎。而在电影中还有一个水的特写镜头,那就是Agnes带领学生参观教堂时,教堂神甫向孩子们介绍洗礼池,“那就是给人们洗礼的水”。是水带给了人生命和信仰,同样是水带走了电影中孩子的生命,是水最后完成了Jan忏悔和得到宽恕的仪式。而出狱后的Jan渴望重新开始新生活,却沉浸在过去的忏悔之中难以自拔,犹如活在水中。在描写Jan的镜头前,窒息感扑面而来。

还好还有音乐。Jan特殊的音乐才华让他在8年牢狱中学会钢琴,并为神父伴奏,由此才在出狱后得到工作的机会。也正是因为他的音乐才华,让教堂的女神父和她的小孩子喜欢上了他。教堂圣礼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就是音乐,巨大的管风琴让音乐回荡在穹顶,确实能够让一个人在精神上得到一种解脱。但是问题是Jan拒绝自己是个有罪之人,他始终坚持那只不过是个事故,他已经为这个事故付出了8年的牢狱代价,现在是开始新生活的时候。但是只有音乐才能让他精神得到安宁,因为之外的他充满了“道德焦虑感”。这部电影总是不自觉让我想到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貌似平静的主人公这种内心煎熬让镜头充满了一种隐含的张力。熟悉的镜头感觉和画面张力以及背景音乐在导演Erik Poppe的“奥斯陆三部曲”中的第二部Hawaii, Oslo(《夏威夷·奥斯陆》,2004)中出现过。

电影的叙事方式一分为二,将同一件事情分别以Jan和Agnes不同的角度分成上下篇进行推进,一直到Agnes从幼儿园里将Jan准备去接的女神甫的儿子“救”回家才把两个主角第一次真正相遇。这种电影叙事方法曾经在Vantage Point (《刺杀疑云》,2008)中达到极致,那部电影用六个人在同一个事件中的不同角度逐渐推进故事发展。deUSYNLIGE的这种结构尽管不算是独创,但却还是被导演成功运用,这足以证明导演操控故事剧情的能力。我没有看过“奥斯陆三部曲”中的第一部Schpaaa(1998),但是在他的第二部 Hawaii, Oslo(《夏威夷·奥斯陆》,2004)中,他借鉴的是大卫·林奇Mulholland Dr.(《穆赫兰道》,2001)多人多事互相交错发生,直至最后电影终场的叙事方式。这两部电影都说明了他对不同于直叙方式的其他叙述方式的偏爱。

电影的结局非常完美,甚至弥补了Agnes最后不太符合常理的心态变化。Agnes篇的最后她表现得非常极端,甚至担心Jan过来伤害她后来收养的两个小孩,同时为了阻止Jan继续“为非作歹”,她神经质般得将Jan去接的女神甫的儿子半路劫走,但是当Jan和她相遇,坐进她的车里,开到出事地点,她的神经质迅速转为正常,并且表明只想向Jan了解当时发生的真相,因为她儿子的遗体再也没有被找到。这个变化来得过于突然,应该是电影中唯一存在的瑕疵。结局的精彩部分在于两处,一是Jan在前面拒绝承认自己有罪的托辞到最后自己坦白,当时Agnes的儿子摔破了后脑勺之后并没有死去,只是在Jan准备将他放进水里时看见小孩子睁开了眼睛一时紧张,脱手将孩子丢进了激流之中,他终于承认了自己有罪。另一处是Agnes最终宽恕了Jan,但是当Jan将女神甫的儿子从激流中救回来之后,一直以“宽恕为本”的女神甫最终却不能原谅Jan,这让电影的赎罪和宽恕主题顿时成了包含了一种特殊的意义。

Erik Poppe的这部电影,意味着挪威电影一个天才的存在。从1998年执导第一部处女作、“奥斯陆三部曲”的第一部Schpaaa开始,十年来他只创作过这三部电影,很明显他的作品越来越追求精益求精——希望不需要太长时间才能等到他的下一部电影。

 6 ) 宽恕与自我宽恕

这部影片以男女主角为线索分成上下篇推进,最后又合并在一起形成最终结尾,中间穿插人物的回忆。上篇里面设置的一些疑问在下篇里得到解答,整部电影显得结构紧凑,充满张力。
影片一开始,Jan在出狱前被同伴按到水里,既表示了即使同样是罪犯,对于杀害儿童的行为也是无法容忍的,同时Jan在水池里恍惚之间看到的小孩的尸体也预示着他内心无法超脱的阴影。
Jan出狱后一直无法正视自己,他不承认自己有罪,总认为那次只是一个意外,他隐瞒自己的身份,害怕自己不被接纳。这种自我欺骗的行为无法让他内心平静下来,他内心充满了焦虑。他渴望得到解脱,这从他不信教但参加圣餐会就能体现出来,他希望上帝能够宽恕他,但是无法正视自己的罪恶是不可能得到上帝的宽恕的。

下篇中Agnes由于第一个孩子的死亡而变得有点神经质,过于敏感的神经和夸张的行为让人在害怕至于体会到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所受到的伤害。她如此的神经质以至于把女牧师的儿子带回家里以免其受到Jan的伤害。

影片的最后,Jan说出了自己所犯下的罪恶,Agnes在得知真相之后宽恕了Jan,Jan终于能正视自己的问题。但是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一直主张宽恕的女牧师因为他对她的隐瞒而不肯宽恕他。

影片中让我困惑不解的是女牧师和Jan上床的设计,一个普通教徒都不可以这样做吧,或许是由于她还不够虔诚?难怪她最后无法宽恕Jan对她的隐瞒了,毕竟只有上帝才能宽恕一切。

 短评

我觉得这(哪)类电影都是找一个帅瞎眼的男主角然后各种角度展示他的美然后就...两小时过去了。剧情都...(受不了慢节奏啊)不过结尾的时候还是小紧张了一下的。

4分钟前
  • friendbeast
  • 推荐

又是一个boy A么? 比较不同的双线叙事 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 没有特意的安排 时间轴自然而然的就重合了

6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推荐

挪威天才导演埃里克·普派的“奥斯陆三部曲”的终结篇,关于赎罪和忏悔,看似简单的故事包含了太多人性中很深很隐蔽的东西。

7分钟前
  • 乌咪
  • 推荐

和挪威有个夏威夷一样,导演好像很喜欢在结构上玩点花样,可惜现在对这类片子有点免疫了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我喜欢北欧的电影,慢慢的,光影特别舒服。和解是比原谅更重要的东西,它要求人们去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男主很帅哦

12分钟前
  • 僵尸不美
  • 还行

走神

17分钟前
  • 卡尔松
  • 还行

最怕那妈妈那种人

20分钟前
  • 洗狗
  • 推荐

不觉得有多么好

23分钟前
  • Sancruz
  • 还行

双线交织递进悬疑情感伦理剧人性善恶因果轮回宽恕赎罪宗教教义还有管风琴配乐,何况还有帅到暴的男猪脚和单亲母亲女牧师的唯美床戏

27分钟前
  • 鱼鱼球
  • 推荐

经典双线叙述,道德的焦虑

29分钟前
  • D I D A
  • 力荐

缓慢,干净。对于一些旧伤疤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揭开,原谅或者被原谅。

31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画面清隽,剧情是挪威的天涯论坛网友写的么?呵。

35分钟前
  • k-pax
  • 还行

拍得很认真和那聪明.很喜欢音乐,宗教的寓意没看明白

40分钟前
  • 一个劳动人民
  • 推荐

无影无踪 DeUsynlige (2008http://www.imdb.com/title/tt0948544

44分钟前
  • H·今天·你·H·了沒?
  • 力荐

有如一篇描述夏天下过雨时清晨的散文般……

48分钟前
  • L.L
  • 推荐

欧洲版boy A....揪心了....为毛是法语....

51分钟前
  • wantonqueer
  • 推荐

导演是来炫技的,光影大师,有些许用力过度

52分钟前
  • Aubrey
  • 还行

最后还是救赎路线。哎这片子的节奏比较缓慢。长镜头。还有细腻的“北欧风”音乐,光线恰到好处。

53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救赎 ;前景虚掉的人物特写有点意思

58分钟前
  • 垣原阵
  • 推荐

力量

59分钟前
  • 勵帝或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