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

HD中字

主演:海伦·米伦,麦克·辛,詹姆斯·克伦威尔,阿历克斯·杰宁斯,汤姆·汉克斯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女王 剧照 NO.1女王 剧照 NO.2女王 剧照 NO.3女王 剧照 NO.4女王 剧照 NO.5女王 剧照 NO.6女王 剧照 NO.13女王 剧照 NO.14女王 剧照 NO.15女王 剧照 NO.16女王 剧照 NO.17女王 剧照 NO.18女王 剧照 NO.19女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女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97年,戴安娜王妃车祸身亡,举国悲痛欲绝,但是英国王室人员却对此采取了逃避疏离的态度。这种漠不关心激怒了很多英国民众。民众反王室的情绪相当高涨,紧急形势让王室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但是,英王伊丽沙白(海伦•米伦Helen Mirren 饰)并没有出来稳定民心,而是携家人躲到了度假行宫。托尼•布莱尔(麦克•辛 Michael Sheen 饰)此时刚出任首相,面对此刻棘手的情势,必须尽快找到平衡各方利益的措施,让王室摆脱信任危机,女王重新修好与国民的关系,而自己也在当中树立权威。虹猫蓝兔梦之国历险记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不是钱的事2012征服死神你是我的爱情VIP东游记脆弱贵客光临1990母牛一条绿箭侠第四季遗失的美好独家试爱国语千面先生龙珠传奇之无间道大西洋帝国 第一季寻找外星生命心动警报2020东游之八仙伏魔诱僧夜访吸血鬼国语到你身边闪婚老公相逢不相识大叔小馆惊险之道 坠落狂暴巨蜥幸存者街头流莺万古第一神动态漫画触及真心奇诺之旅:新作动画血染的摇篮茅屋爷爷讲故事格列佛游记2010星球大战:义军崛起第二季快乐520樱花盛开2014山海战纪2之怪兽之王鬼怪万圣节拦截者第一季终极追捕法官老爹亚特兰大娇妻第十三季

 长篇影评

 1 ) 民曰不便

  徐老师走马上任山大校长,适逢05级童鞋毕业之际,关于新扎校长是否一如展校长与每个毕业生握手并合影的猜测在坊间四起。种种迹象都充分暗示,徐校长为毕业生送上握手+合影温情套餐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于是那些很受伤的童鞋纷纷追思亲奈的展校长,那阵势,十足追悼会的派头,小桥头,池塘边,大树下,展哥他在丛中笑…展校的个人魅力是有几分--年轻有为,担任校长的时候才30多点儿,会上发言不打稿,出口成章,关注童鞋课里课外等等,尤其是毕业典礼上的温情套餐,更十足收买了人心。展校确实还成,但是总校分校加起来上万人,近距离见过展校的人应该不多吧?跟展校说过话的童鞋应该更少了吧?能称得上了解展校的人更寥寥了吧?---那我问一句,你们瞎遗憾个屁?你们瞎腹诽个屁?
  前阵儿到学校某科室办手续。跟一老师闲扯,那老师很困惑地问,校长过来握个手就那么重要么?我说,就那样,证儿赶紧领到手才是王道。君不见,每逢毕业大典,人山人海,拿个证儿就像领救济粮,童鞋们苦等的艰辛估计早就超过抓住展校小肥爪儿那一瞬的兴奋了,此为活罪;展哥那边也不好受--济南仨校区外加威海一分校,掰脚趾头算都算不过来--你就想吧,要握多少人的手?再碰上那种色情狂抓着展校不肯放手的主儿,这得多少时间?鄙人时常悲天悯人的想,脸笑僵了事小,握这么一圈儿下来,展哥的手怎么也得握掉两层皮,顺便还能染上手癣,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问我怎么办,赶快用亮甲……至少这种群p式的握手带来的健康隐患就挺让人担忧的。更不要提握手带来的少得可怜的意义--没啥意义,就个形式而已。
  握手这种煽情的事儿,以我愚见,不应成为一校之长的义务。说白了,就是给咱点儿实惠的--创造更宽松合理的学习娱乐环境,多谈妥几个交流项目,忽悠更多的科研基金,引进几个更像老师的人类等等。至于握手这档事儿,充其量点缀了某些蠢蛋失败的大学生涯而已,其激励作用,微乎其微。成本如此巨大,效用如此渺小,to握or not to握,这应该不是个问题。
  至少,这样一个无聊的事情,学校犯不上讨好学生。
  
  然后说说这部《the queen》。
  说实在的,我一直挺不待见戴安娜的。不为别的,《触龙说赵太后》里有言,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尊戴妃之位,而授之以美誉,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查尔斯休妻,戴妃何以自托于不列颠?所谓时尚icon这样的头衔儿其实都言过其实,随便翻翻图像资料,你也不难发现早年的戴妃脸上的两坨高原红还没退去…时尚界都好犯贱,喜欢所谓“血统”“身份”这些个莫名奇妙的东东。按王朔的说法,贵族,就是很久很久以前的穷人,当然,戴妃的家谱也不禁翻。慈善大使这样的虚名更是让人觉得苍白无力,富则兼济天下其实是很多人在饱暖之后实现淫逸的手段--马斯洛老师会告诉你这是渴望尊严与声望的体现,说白了,让世人都知道你在慈善,那你基本是在伪善。据说其故友布朗在戴安娜走了以后,专门写了本书揭短儿,几分真几分假不得而知,布朗明显不是个省油的,但话说能跟这种人交往过密以至留下许多话柄,想必戴妃也无辜不到哪儿去。反观卡米拉,更像个正室,热情奔放,即使深陷电话风波亦不失一友--这才牛逼,而戴妃更像是误闯皇宫的小麻雀,自命不凡却不招人喜欢。片中女王和密友电话聊天时有一段儿挺有意思,女王的友人说,戴安娜死后比生前还让人讨厌--我私下揣测,这恐怕也是导演的心声,毕竟,没有谁会把这个当作一部探讨君主立宪制兴废问题的电影来看。
  傻姐儿陈鲁豫似乎很向往英王室,至少在陈同学那档臭名昭著的掏口臭里就不只两次提到了伊利啥白拧灯泡式的招手,小布尔乔亚式的对权力与地位的谄媚溢于言表。本片的导演似乎就戴妃与皇室的纠葛,更偏袒女王,但是十分中肯,全无那种对皇权的奴相。电影假借布莱尔之口,说出了女王很受伤的事实--她也很悲伤,但她犯不着在旁人面前重复表演一遍悲伤,她tm也是个正常人也tm有不喜欢一个人的自由。我也困惑那些在采访中表达愤怒的群众,戴安娜你了解几分,“不过电视上看过几眼的人”吧?于是你们就可以理直气壮的愤怒了傻逼了发作了要挟人了?!戴妃走得也没多荣耀--和她姘头在一起,而且已被皇室扫地出门,又不是捐躯赴国难,降半旗这样的呼声实在是有点无理取闹--你暗恋十年的同村儿翠花嗝屁了你是不是也要闹腾降个半旗?不过暗恋这个翠花的人太多,你们于是就组团搭伙耍起了流氓……
  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愤怒特可怕,扎堆儿的时候更骇人,队伍一壮大就开始扮演正义,绑架你没商量。片中女王做电视声明的时候,我深深地为个人意志向集体意识低头感到悲伤--就那么轻易地、被一句“我们不爽”给欺负了,而且竟然是这样的一件,破事儿。
  其实我们很多群众也这样,把正事儿当逼,把逼当正事儿。也难怪,要不他们怎么叫事儿逼呢。

  (外八卦一则,饰Blair的sheen后来出现在《Frost/Nixon》中,效果很惊悚,有点儿布莱尔穿越时空跟尼克松谈心的意思…)

 2 ) 永远的女王


20年前高中时读《傅雷家书》,让我过目不忘的词汇就是:“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这是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处世态度,也是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精英阶层人们身上常见的特征。这个词汇用在Helen Mirren扮演的伊丽莎白二世身上倒很贴切。

电影从首相布莱尔上任开始,随即黛安娜的去世无疑似一枚重磅炸弹落在白金汗宫草坪上,媒体狂轰乱炸,民众穷追不舍,不断考问皇室态度。在高涨的“虚拟环境”下人们的情绪里,民众已经把黛安娜当作灰姑娘,王室婚姻的受害者。

女王还天真地以为人民还是她五十年前上任时对她顶礼膜拜的民众,私生活不检点的前王妃、前儿媳妇被狗崽队追逐致死不过是自己家庭私事而已。

女王如果读了美国新闻学家李普曼Walter Lippmann的《公众舆论》,和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 Gustave Le Bon的《乌合之众》,处理这场王室危机公关事件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吧?

他们还在皇家园林打猎休假之时,外界已经舆情鼎沸了。好在还有首相,年轻的首相抓住一切机会进言,挽救了王室形象于危难之中。

最难忘的一幕是女王独自驾车在皇家御园的山峦和溪流中驰骋,在河滩上抛锚等待救援时,她看到了拥有14个叉的雄鹿,他们俩目光对视力了一会儿,女王眼睛湿润了。

Helen Mirren诠释的女王比女王自身更符合人们心中对女王风范的期待吧?


整部片子流畅、清新、优美,矛盾处理和解决都消于无形。暗自感叹,只有英国能拍出这种味道的片子啊!


2007年1月22日伦敦雾

 3 ) 目之所及

 每个人的眼睛看见的都是前方,能看到目之所及的一切,却唯独看不见自己~
  而每一次看见的,却不一定就是事实的真相,因为任何人和事,其实都不是可以被他人全部理解的,加之同一个角度,永远不可能同时站两个人,所以人们对事物的理解,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我们总是希望可以被他人理解,却很少想到要去理解他人。如果换一个位置考虑问题,可能看见的就完全是不一样的景象了,就好像我以为没有发生过的事,其实早就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发生

  每个人都是独立着的个体,谁也不能替代谁活着。因此我们不知道的事远比我们知道的要多上许多,这也便决定了我们总是以索取的姿态存在着。想要自己喜欢的衣服包包手表,想要要吃喜欢的食物,想身边的人都喜欢自己,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问题的出现,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想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摆脱痛苦想忘记伤害想得到快乐……但其实,我们给出的答案又有多少呢?
  我们想要别人理解的时候,有试图真的去理解对方过吗?我们想获得物质满足的时候,想过自己真正需要的是多少吗?我们想付出的时候,有想过对方是否需要吗?我们想得到一些什么的时候,有想过这样将要为之付出的是多少吗?而这些付出,又是否值得呢?……

  对,问号太多了,也没有完全解答的必要,因为很多事是不需问而有的事是不能问的。我也不想知道全部的答案,因为有时候生活的乐趣和意义,就在于它的未知性

  可是这部讲述伊丽莎白2世的电影里,我还是看到了理解的重要。女王之所以能够成为女王,何止是世袭家传这样简单的制度就可以维持的,更何况要得到那么多人的尊重。也因此看到,布莱尔的出色,不仅表现在他的政治能力上~一个人之所以可以有所成就,智商情商以及天赋的一些善良本性是必须的。对于女王如此,对于首相亦如是

  我们不是女王,也不是首相,但有些生存的道理却是相通的。

  凡事总是考虑着“我要……”的时候,即便想的是:我要快乐。也会变成让人不高兴的根源
  所以有的时候想想,动物比人快乐,恐怕并不是因为我们所说的,他们是低人一等的动物,而是是有的事情,太过在意反而会显出人类的愚昧来了。

  把所有问题化繁为简也是一种难得的智慧,这句话不无道理……

 4 ) 是女王,不是小红帽的外祖母

女王,她是女王,字面意义上的,原本意义上的。所以一国首相在同她见面之前,也要趁小跑着上楼的时候,听人教导礼仪和细节事项,并且之后依然要女王纠正;而第一夫人更是只尴尬的坐在门外,等那一记摇铃,进去敬一个僵硬的屈膝礼,来搭配脸上不自在的笑容

这部现实新闻资料结合电影手段的片子的目的是什么?展现戴安娜事故身亡之后政府和王室每一个艰难抉择背后的纷乱?追忆近10年前那朵英格兰玫瑰随风离去给民众带来的苦痛?还是,让大家长出一口气,(或许嘴角还微微上扬),说,人还不是都一样

我不得不猜想最后一条的分量,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女王孩子气的委屈扁嘴,面对茶点的喜悦,以及被深夜叫醒之后穿着粉红色睡袍抱着疑似热水袋的物什蹙眉深思——没错,粉红色睡袍,热水袋,加上那付显然过大的眼镜,我简直怀疑那是小红帽的外祖母

所以,那个,过了,就像开头女王同画匠说自己希望可以参与投票那般直白且真的有些老套的台词,过了。相对而言,第一反应是要调动私用飞机,随后又噙着眼泪哄孩子睡觉的查尔斯王子便自然得多;会在家穿着标明“Blair 10号”球衣到处晃的布莱尔也能令人会心;而似乎随时会发作,且说得出“她[戴安娜]死了比活着还烦人”的菲利浦亲王,也完全不难接受

可是,她是女王,不是小红帽的外祖母。所以我的意思是,相对扁嘴,粉红睡袍,和热水袋,我更喜欢看她在布莱尔说“他们[人民]的悲伤”之后情绪难当的诉说整个王室,以及自己,自己做为一个祖母,一个有感情的人,同时却也是一个女王,如何沉默的,有尊严的面对自己的悲伤。这样不就很好,责任和人性,自然的合理的流露了出来

我或许不该对那些小细节耿耿于怀,那么回过来看这个故事:民众,政府,王室,加上传媒(舆论),可以制造出怎样的历史性的“不寻常”(extraordinary)事件。我恐怕实在太不惮于以极大的恶意看待人性,及至于首相诚恳的表情也不能让我摆脱“恩,好运气,上台就得到这么好的机会提升民众支持率”的念头,更无庸说他背后班底冷静理性的表现,是我不够善良想法的多好佐证。而民众,哦,天,对不起,可是镜头一再扫到那如山的鲜花的时候,我忍不住想,阿,看起来真像垃圾场。菲利浦亲王说,他们出于什么理由,来为一个他们根本不认识的人上窜下跳?想一想,恩,为什么?不,天,对不起,我绝对不认为人民是愚笨的,该被俯视的,或者相对不重要的。可是在群体中,某些东西将被传播,放大,扭曲,从无到有或从有到无,这些效应是不可避免的,也因此,无可厚非

所以第一次王室(被迫)走出宫殿,看看那些花束,那些卡片,对人群微笑示意的时候我觉得很有些荒谬:你们步步紧逼,要的就是这个?意义何在?他们露面,微笑,和他们不这么做,差别何在?还是,或许,民众就像秋菊,要的只是“一个说法”,一个,模糊的,他们并不知道含义的,交待??

第二次王室走出宫殿终于安慰许多:有小女孩给面对这一切的女王,而不是已经离去的戴安娜,献花;有人屈膝致意,向(并非出于自己选择)把自己的人生献给这一“职位”的女王

对,观众可以长出一口气,(或许嘴角还微微上扬),说,人还不是都一样。人的确都平等(equal),但是不一样。没有人想听责任压力社会角色的陈词滥调,我也只想说,她终究,是女王,不是小红帽的外祖母

====================================

一些不靠谱的小细节:

查尔斯去巴黎那场,戴安娜灵柩旁那个神父,长得真像冬瓜汤(我是说汤姆·克鲁斯菽粟,不知道典故的翻俺对M.I.3的评论),,,

而葬礼那场,有一个抹眼泪的红衣女孩很像戴安娜

葬礼的时候王太后在打瞌睡,,,

我怀疑导演或者编剧不太喜欢切丽,所以她在开头同女王见面那场有点滑稽,而后对女王及王室的评价则显得过于刻薄。也可能她就是如此,恩,女人多少都有点小心眼

今天最大的惊喜是发掘了这个小影院/剧场,其实这么的赞,而我居然一直蒙蔽于思维定势没有发现!以及,漂亮的完成了第一次平趴,我的车技实在越来越帅,终于不辜负,我那辆那么酷的车,立此存照 - -v

 5 ) 屈膝,还是学乖?

1997年戴安娜王妃车祸中香消玉陨,那时候我不过是个尚未开窍的初中生,并不懂得欣赏传奇,更不要说为之掬一把同情之泪,呵,做什么,我又不认识她。 不过1997年在英伦三岛,却着实有一个人因为不肯为之当众哭泣而身处险境,落得千夫所指,横遭诟病。 这个人就是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当是时,英国王室对戴妃之死反应冷淡,举家避居行宫巴尔莫罗堡。 这一做法激起民愤,媒体火上浇油趁势抨击君主制,女王的地位岌岌可危。 上任仅三月的首相布莱尔斡旋其中,终于说服女王“与民众共同悲伤”,平息了这场风波。 电影《女王》围绕这一事件展开。但我没料到这部片子可以拍得这么好看。 女王有银灰鬈发,细薄嘴唇,讲一口矜持的伦敦音,戴低调柔润的珍珠饰物。 她那么尊贵乃是由于她的权威来自久远的岁月,根基深厚,一千年来,曾称霸一方。 于是我们看到,布莱尔在她面前单膝跪地,接受任命。 而接下来女王貌似漫不经心地同他讲起,“你已经是我第十位首相了,我的第一位首相是温斯顿•丘吉尔”。听起来真叫人咋舌是不是? 戴妃之死令举国大恸,白金汉宫门前祭成花海,面对镜头,民众哀哀痛哭。 自由派人士称王室为“一群憎恶自由、感情迟钝的怪胎”。 而急于登基的威尔士王子,做好一切准备随时抛弃他的母亲,叛逃向大众的怀抱。 实在讲,他甚至还不如首相布莱尔来得忠诚。 但女王极力维持贵族的格调,隐忍的感情方式。对于民众的误解,她说 —— 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英国人民,更相信他们的智慧和判断力,我相信他们随时都会摈弃这种由媒体制造出来的大悲大哀,选择静静地伤痛,默默地哀悼,这是我们民族处事的方式,毫不张扬又不失尊严。 不过你知道,我们这个世界奔跑过甚,一切崩溃得太快。 老罗素早已说过,人们迫切希望改变自己的地位,并且正热衷于使地球表面各个部分看上去都彼此相像。 呵,甚至必须要有相同的悲伤,而表达悲伤的方式最好也要一样。 真的讲不好,1997年那个非同小可的盛夏,究竟是民众通过媒体强制了女王,抑或是媒体借由民众对女王施加了它日益膨胀的暴力? 想想真叫人心凉。 影片中有一头寓意深远的雄鹿。 它很美,鹿角有十四个分叉,站在清晨的薄雾中好似神明,高贵典雅。 这头鹿出现之前,女王在哭。 她站在河水当中,镜头里只看到她抖动的肩和背。 之后她回头,见到雄鹿,被它的美击中,连眼泪也忘记抹。 这鹿好像专程来同她打个照面,容她向它道别。 次日,女王得知雄鹿已被射杀,驱车赶往猎场,看见鹿倒挂的身躯和砍下的头颅,她知道,旧时光不再了。 呵,真正的贵族统统走错时光隧道。 他们是豹,卓尔不群,但不幸得很,这个时代早已臣服于豺和土狼。 最后,在戴安娜的葬礼上,人们为一篇煽情的悼词鼓掌、起立、流下热泪。 而女王寂然不动,临了,她举起手,揉了揉眉心。你看,女王并没有屈膝,她只是学乖。

我的微信公号:逍遥兽

 6 ) 一段漫不经心的八卦

《女王》这部片子早就下了来,但是一直放着没有看。前两天翻出来看了,才发现这片子到也不是随便那么就能够看懂的,原因是这里面的背景极深,竟然也需要预先习得种种的英国王室的恩怨情仇才会看到很多地方,知道导演的别有深意,当然,你可以把它当成八卦来看,但是实际上,那应该叫做“历史”
  
  
  
  偏巧的是,正好在之前的不久偶然在电视上看了戴安娜的传记,我忘记了那是英国的哪个电视台做的,只是除了大量的事实报道外,戴安娜当年在电视上做的访谈以外,还访问了戴安娜很多的生前好友,这样串起来的一个叫做戴安娜的女人的人生,突然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然后再看这部名为《女王》的电影,更是感慨,可以说,不对戴安娜有多一点了解的人,是不会真正看懂这部电影的,只是他们并不知道。
  
  
  
  1981年,和查尔斯王子举行世纪婚礼的时候,这个叫戴安娜的灰姑娘只有20岁。当时有多少女孩曾经羡慕她的好运气,很多年后,事实证明这是她人生中最错误的选择,然而当你在二十岁的时候,如果你不是特别强烈的爱着其他的某个人的话,又有几个女孩能够有力量去拒绝大不列颠帝国未来的国王的求婚的。当年的卡米拉和查尔斯正热恋的如火如荼,女王为了拆散这两个人,责令查尔斯成婚,那就结婚吧,查尔斯最后选择的戴安娜。有一种说法是,连戴安娜都是卡米拉替查尔斯选的,因为比起那些绯闻满天飞,风情万种的贵族家女孩来说,戴安娜像一个纯洁的洋娃娃一样不谙世事,将来会很好摆布。这样,即使查尔斯王子结婚了,对于卡米拉来说,他也是牢牢被自己抓住的。  
  
  
  据说戴安娜知道这个真相后完全抓狂,是可忍,孰不可忍啊。我个人是相信这种说法的,当然很多人可以不相信,但是卡米拉从头到尾都横在查尔斯和戴安娜中间,这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然很多人都对这种东西司空见惯吧,在王室,在政坛,这样的三角关系,绯闻韵事,不过是花边点缀,按照“潜规则”,你理应维持婚姻以及面子,保持沉默,当然,作为交换的条件,你也许也可以拥有你自己的“奸情”。然而戴安娜开始的时候没有这样做,她要爱情,也要婚姻的忠诚,比起那些皇室的成员来说,她太真实,太单纯了,也太要强了,她无论如何也夺不回查尔斯的心,在这段婚姻里,身为英国的王储妃,竟然数次试图自杀。另一方面。她又要强得一定要和女王抗衡,并把一切的真相说了出来,公开给查尔斯难堪,所有的人都恼羞成怒了,特别是女王。最后戴安娜也找了一个自己的情人,但却不幸的很,这件事被媒体曝了光,英国人在一夜之间知道了他们的王储妃的情事,女王当机立断做了一个决断,一脚把戴安娜踢开。下令查尔斯王子与其离婚,这场离婚大战,被称为英国历史上最血腥的离婚。
  
  
  
  一段错误的婚姻不应该毁灭人的一生,妓女尚可弃暗投明,从头来过,然而戴安娜却不可以。离开查尔斯之后,她爱上了她的牙医,那是个中东人,留着一脸络腮胡子,看上去普通平凡,面目模糊。她的朋友们也这么说,完全看不出那男人到底有什么好来,但是她就像一个小女人一样爱上了那个男人,给他写热情洋溢的信,打电话,送礼物,跑到那男人的诊所去“看牙”。但是她想做一个普通女人,过普通女人的生活,又普通女人的爱情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记者们不放过她,对她进行围追堵截,牙医男朋友要藏到她汽车的后备箱里,才能躲过记者们的长枪短炮,这样子的爱情,结局会是什么样子的,可想而知,牙医男朋友最后抛弃了戴安娜,他的确太普通,没有力量给她她想要的支持和保护。后来,好像戴安娜还交过一个普通人做男朋友,记得好像一样是个中东人什么的,也是一样的全情投入,一样的被抛弃的结果。
  
  
  
  再后来,戴安娜的绯闻对象几乎就都是非富即贵了,从前我总以为这是她的选择的结果,现在才知道。不是她不渴望平凡的爱情,是平凡普通的男人都没法要她,也保护不了她,她已经没有了平凡幸福的可能,但是她太想幸福了,努力抓住生活的浮木,不让自己沉下去,她善良,真诚,努力寻找生活的意义,也努力实现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希望自己对别人有用处,希望能为人们做有意义的事,她不顾危险的去探访艾滋病人,走进雷区,希望做个好母亲,希望被爱,也努力的去爱别人,在后来,她所做的这一切,完全是出于她自己自愿,而不是身为王妃的一个任务。但媒体永远关注的是她的绯闻,她和英国王室的关系,却从不像她希望的那样,关注她所做的其他事情。从她的谈话里,你就知道她一直活在王室的阴影里没有真正走出来过,因为她知道查尔斯王子和卡米拉幸福的在一起,她知道女王高高在上,一言不发,在冷冷的看着她,看着她将怎样自暴自弃,怎样的自甘堕落的沉沦下去。这样的一场在两个女人之间的较量,她实际上是无论如何都输惨了的,直到她死的那一天。
  
  
  
  作为威尔士王妃失败的一生,最后得到了无上的荣耀,这荣耀来自人民,人民爱她,是因为她除了是威尔士王妃以外,她还是一个和所有人一样的活生生的女人,一个有爱,有恨,却依然从不虚伪,相信善良却饱受伤害的女人,还因为,她与人民的亲近,是出于她心中的爱,而更多的王室成员做这些,是出于身为一个王室成员的责任。在政治的世界里,她是最不政治的一个人。人民不是傻瓜,人民的心,体会得到。我们当然不能说女王做错了什么,查尔斯做错了什么,他们只是做了身为他们会做的事。只是也许直到女王走到白金汉宫悼念的花海前的那一天,她才真的明白,她实在低估了她这位前儿媳的魅力,她并没有赢,且永远也不会再赢。
  
  
  
  回到电影之中,最好的结尾,应该是戴安娜最后那一回眸的瞬间,而后面女王为自己做的解释实在是有些狗尾续貂。我觉得老太太其实什么都不用说。当然,谁让这部电影叫做《女王》呢,死者已逝,生者还要为一切解说。其实你很难说到底谁是错的,然而至少我们必须承认,只有在了解了那些尘封的往事之后,作为一名中国观众,你才会懂得英国人对待戴安娜的感情,才会懂得,为什么人民会指责王室,会觉得王室对黛安娜的悲剧,是负有责任的,才会懂得电影中的很多镜头,女王的表情,其实是多么有趣,多么的意味深长。
  
  
  
  杜拉斯曾经说过,“女人最大的愿望,是被人爱。”那晚看戴安娜的访谈中,她的一个生前好友最后说了一句话,“也许她这一辈子,唯一真正爱过的人,只有查尔斯王子。”。
  
  
  
  联想起戴安娜的一生,这句话听着,真是让人郁闷极了。
  
  
  
  现如今,小王子们都长大了,查尔斯和卡米拉终成眷属了,当年戴安娜的保镖啊管家啊都可以出书了。还有一部叫做《女王》的电影,女主角得了奥斯卡。那个叫做戴安娜的女子,她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干什么的呢?我想,这短短的三十六个年头,就这么来了,又走了,做王妃,生下两个儿子,然后离婚,然后暴毙。她的人生,可否有过更长久一点的幸福的时光?她的人生,竟然和所有的普通人的人生一样无法自主,只能听从命运的摆布,她来到这个世界上,到底是干什么的呢?
  
  
  
  也是来打酱油的吗?
  
  
  
  答案,也只有在风中飘逝了。

 短评

演员太赞了

5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被舆论绑架的王室。 个人觉得王室的存在只是对旧时代贵族精神的缅怀而不是阶级压迫,然而人民以悲伤为由,逼迫女王违背内心。职责第一,个人第二的女王也蛮可怜,但是所有王室纠纷比不过死人的力量。“我选择静静地悲伤,默默地哀悼。我以为这是我们民族一贯做事的方式。从不张扬,但不失尊严。”

9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推荐

Helen Mirren的演技,让人叹服!

13分钟前
  • 北极光
  • 力荐

不太能理解拍这个电影的意图。

18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还行

镜头前的戴安娜看着很做作

23分钟前
  • .
  • 推荐

只是像纪录片一样的静静展示了这一段历史,新意不多,缺乏能吸引人的元素~~

28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尊严、理智和克制是如何输给了狂热的娱乐情节,输给了大众媒体渲染的群体性情绪。不管跟事实是不是一致,这部电影本身的逻辑挺好看的。

33分钟前
  • 荞麦
  • 推荐

2007.9.6 新京报新世纪联合观影活动

38分钟前
  • 蒜 | BOY A 🌈
  • 力荐

演伊丽莎白的老女人演技非常好。但除此之外无看点。

40分钟前
  • 川总
  • 还行

蛮触动于片尾女王对布莱尔说的一席话。作为君主,应该隐藏自己的感情,责任第一,个人第二,这是自小被培养出来的一种操行。可是这个操行不适合于这个年代,这个年代的人喜欢大惊小怪,喜欢公开表态,喜欢作秀,喜欢表演,就连女王,也要适应这个时代去演一场戏。你说这是进是退呢?

43分钟前
  • A-sun*
  • 推荐

驾驭一段敏感的历史,喜欢这种写实风格,不给观众灌输任何观点,只是把事实展现出来你自己去判断。

48分钟前
  • fomalhaut
  • 力荐

此片之好,就在于对于“戴安娜到底好不好”,一直没有评价,只是冷静地展现众生相,正是如此冷静,才显得众生更盲目,庸俗,“随时准备被感动”。他们才是本片主角。

51分钟前
  • 囧之女神daisy
  • 推荐

这么boring的题材居然能做得如此好看,服了。

53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力荐

传奇的女人 突然对英国王室产生浓厚兴趣

55分钟前
  • 杨迪
  • 力荐

来自伦敦的投资银行家暗指布莱尔吧。从雄鹿身上,女王看到了自己,所以才会立刻去看死去的雄鹿,而迟迟不去看戴安娜。

59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推荐

这么枯燥的内容居然拍得让人欲罢不能。

1小时前
  • 可可爱爱郭麒麟
  • 推荐

也不容易的说

1小时前
  • 渭川
  • 力荐

甚至可以给更高的星,很好的娱乐电影,故事紧凑,主旨明确,很干净,Helen Mirren 的表演很好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未戴王冠,不知其重。首相爆发的那番话正中主旨,四分之一民众甚至要废除君主制,全世界要她表演出悼念。片子讲的是天人两隔,却不得不继续撕扯角力的王妃和女王。架构了危机框架讲故事,工整却别有洞天。女王陷在小河中看见的那只鹿,以为赶跑它便可予其自由。这与她的处境何其相似,无人能懂最凄凉。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

绝佳的小切入点,以女王一周内的困境,写尽世道人心、时代变迁。将并不算有趣的一件事拍得拉扯人心到窒息、环环相扣的精准,笔笔皆时代。极度工整下的是惊艳的演技,似乎感觉不到任何人的一丝微差,戏精海伦·米伦,演得真叫不可思议。“不要混淆谦卑与屈辱。”

1小时前
  • 徐若风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