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铜时代

5 集全

主演:陈晓楠,罗翔,陈佩斯,大鹏,罗永浩

类型:综艺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1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2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3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4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5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6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13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14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15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16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17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18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19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抄台词

EP1:对话罗翔老师

不清高,不矫情,不抱怨,努力保持谦逊、谨慎、清醒、自省的知识分子 1.人过愚人节不是为了愚弄别人,而是为了接受别人的愚弄,要承认你是愚蠢的,要承认你是有限的,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让要你的一生成为一场愚人的游戏。 2.越是免费的东西越是宝贵,像阳光啊、空气啊,父母的爱啊,这都是钱买不到的东西。 3.有时候会为了满足自己有知识的优越感、所谓的怜悯心和同情心。因为人越是喜欢探讨抽象概念,越是觉得自己崇高,你越觉得抽象的人可爱,你越会觉得身边的人不可爱。因为忙着爱人类,以至于没有时间爱具体的人。 5.真正的知识要从书本走向现实,真正的法律,并不仅仅是抽象的逻辑,而是每一个人鲜活的故事。公平和正义,不仅仅要在书上得到体现,更重要要在每个个案中得到回响。 6.也许别人会觉得你没有那么有趣了,但你自己心里会觉得有趣。因为你有一种笃定,有一种平静,最重要是做你觉得正确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听不到内心对自己的抱怨,最重要的是多年后的你要看得起现在的你。 7.在黑夜中看到了微光,你就朝着微光的方向走过去,虽然有时候你会怀疑是不是走错了,但所有怀疑就是为了确信。 8.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关于好的定义,good,加一个s就变成了goods,就变成了商品。 所以做一切事情最重要的就是赚钱吗?什么是好医生,赚钱就是好医生;什么是好教师,赚钱就是好教师;什么是好记者,赚钱就是好记者。这样一切职业分工都失去了意义。 你要去寻找什么叫good,你才可以去过good得一生,你才可以避免随波逐流,你才内心会拥有一种笃定,你才会拒绝跟别人去攀比,也拒绝被别人所攀比。 9.埃比克泰德:对于不可控的事,我们保持乐观,对于可控的事,我们保持谨慎。可控的事情就是你现在有一些小小小小的影响力,别滥用,别得意忘形。对于将来不知道的事情,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接受一个开放性的选项。 20.年少轻狂是浪漫,但离开命运的加持你其实什么也不是。命运给你的东西要好好攥住,因为这是你不配的,所以你要回馈。人生的理想就是:过好每一天,演好当下的剧本。

EP:对话罗永浩

老罗传奇折腾不止的人生:高二辍学,韩国打工,赚点小钱后书遨游四年,随后进入新东方,再之后开启创业人生:办过牛博网,创办锤子科技,经营不善公司破产,开始了最顽强的还债生涯。

观后感:老罗一个理想主义者,具有商业伦理感的创业者,一个富有热情生命力的践行者。

 2 ) 表达可以很美很诗意,也可以很深刻很自省

一口气连看了4集,先从罗永浩那一集看起,最大的感受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凭着一腔热血在勇闯了商业世界碰了一鼻子灰之后,终于卸下了一身的狂妄,做回肯低下头来说话的中年人。但他依然保持着他的可爱,因为即使自讨生活的毒打,他仍不曾后悔过自己曾经的选择。从这一点看,这个胖子很有少年感。

不过最喜欢的还是大鹏那一期,他身上有着那种小镇青年的谦卑和努力。他居然在搜狐做打工人做了14年,某种程度上也算同行,于是在心理上愈发觉得他亲切。

看完大鹏再看陈佩斯老师,突然发现这些从事创作的艺术家们身上都有一个共性,对于一些画面的描述都很具体和动人,比如大鹏那一期,他提到因为考上大学从四面围山的小城来到一马平川的长春,城市带给他的第一感受居然是恐惧,因为平原无限延伸没有边界。这个描述让我想起了自己上半年去大西北看到雪山看到草原的感觉,在转瞬即逝的“心旷神怡”过后,马上就会被一种莫名的恐惧感给淹没,而自己当时会把它解读为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现在回想起来,才意识到那是一只困兽被大城市的钢筋水泥圈养久了之后再放回大自然的不适感。就跟大鹏对平原看不见尽头的未知恐惧一样。

反观自己,似乎从很早开始,就已经失去了这种对生活的感受力,变成了一个996“空心人”。即使好不容易休假去个长途旅行,面对美景的冲击,既像个“失语”者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又像个“是失智”者,只停留在用照片等浅薄的形式主义记录一切。

看完陈佩斯顺势看罗翔,又被那种知识分子的“自省”所打动,尤其当他说到“因为越是喜欢探讨抽象概念,人越是觉得自己崇高”,醍醐灌顶,这不就是“世另我”吗?明明内心抵触“黑话”却又不自知被所谓“知识的优越感”所裹挟。而他也让我看到一个教师的另外一种境界,不止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素养,也远不及改变命运的伟大,而是“画蛇添足”地输出了很多法考范围以外的对法律本质的思考,通过赋予法律学习意义让学子们明白“为何而学”,甚至影响到了法律圈以外的年轻人。他对此心怀感恩,因为当被问到如果有一个身份能被记住,那最希望被记住的身份是什么,他的回答是“老师”。像这样的已然找到“自我存在价值”的人,当被问及人生还有什么梦想和终极目标时,他的回答质朴而清醒,希望自己做到,“不清高,不矫情,不抱怨”。

他的整段访谈,给我的感觉更像一堂课,即便在最后几分钟里,“知识点”还是密集到小本本记满满——

这个世界上关于好的标准那么多,从good到goods,如果成功的定义只有赚钱一种,那么多的职业分工就没有意义了。
过上一种“好的"人生,需要自己去寻找什么“好”的标准,内心才能拥有一种笃定,拒绝跟别人去攀比,也拒绝被别人攀比。
对于不可控的事情,保持乐观。对于可控的事情,保持谨慎。
理想是共性的还是个体化的呢?理想是否只有买得起房一种。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难的不是甄辨信息,而是如何拥有一种定见,用于信息过滤和筛选。

 3 ) 碎片记录|《我的青铜时代》第一季

第一集 张伟丽

“太过愤怒会使动作变形。” 第二集 罗永浩

"太舒服就要出事了,科技行业尤其是。” 第三集 董大鹏

“就是一直低头。我只做眼前的事情,我不太想特别遥远的。”

“我二十岁岁想当歌手,现在想拍更好的电影。我觉得切不切实际不是别人说的,如果你自己对自己有清晰的判断,你就会有结论的。” 第四集 陈佩斯

“进了这个喜剧的门槛之后,就是一路往上,就像泰山的南天门似的。你走到中天门,剩下都是台阶了,再往上走你才知道,这是装扮的角色的痛苦。你一个正常的人,用装扮的角色的痛苦,赢得了对方的笑,那是一种智慧的行为。而且这不是我们一个艺术家的智慧,这是人类的智慧,人类学会了这种智慧之后,才有了笑声,是先有的笑声,后有的喜剧创造笑声。” 第五集 罗翔

“人要做到不清高,不矫情,不抱怨。”

“如何过看起来好的一生?那你就要去定义了。什么是好?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关于好的标准,如果加s就变成了goods,那就变成商品了。所以做一件事情最重要的就是赚钱吗? 什么叫好医生?赚钱就好是好医生?什么是好老师?赚钱就是好老师?什么是好记者?赚钱就是好记者。什么是好演员?赚钱就是好演员。那这样做一切职业分工没有意义了呀。你要去寻找什么叫good,然后你才可以去过good的一生,你才可以避免去随波逐流,你才内心会拥有一种笃定,你才会拒绝去跟别人攀比,也拒绝被别人所攀比。”

 4 ) 这个男人,用幽默惊醒了众人,用至善悲悯着自己!

“幽默”和“悲悯”,本身是一个对立的词汇。幽默就带着乐天派的样子,而悲悯则带有苦行僧样子,可是,他们却真的在同一个人身上合体了! 在访谈节目《我的青铜时代》中,法学老师罗翔还原了自己的“青铜时代”,从狂妄到低调,从理论的高大尚到事例的接地气,他完成了自己的蜕变。 他用幽默惊醒着众人。在2020年,罗翔老师一夜爆火,从学术咖变成了网红法学一哥。他的爆火,并不仅仅是将枯燥的法学知识讲得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他将自己人生思考与积淀,用幽默的语言讲出来,让迷茫、痛苦中的人清醒过来。在节目中,当被问到“如何能过上好的生活”时,他依然带着哲理式的幽默说:“good(好)加个s,就变成了goods(商品)。所做的一切最重要的就是赚钱吗?那这样做一切职业分工就没有了意义。” 幽默是他惊醒别人的工具,然而,他回身给自己的却是悲悯。这份悲悯来自于他性格中的“至善”。法律是理性的,在法理上可以论证通顺的事情,却冷冰冰地刺痛某一些人世间的“温度”。这也就是,“标准”之下,人的无能为力或者是刻意回避。理的“冷”,一次次地敲击这他内心的“至善”,拎得清,却又不忍心。 也正是这种“悲悯”,才让他转而投入到幽默的惊醒之中,毕竟,与其在终局上为他人感叹,不如拼尽全力在“路”帮助别人认清自己和他人,理清关系,努力很为更好的自己! 这个访谈节目,每集40分钟,一共是5集,请了5位大咖。特别推荐大家看这个节目,如果让我给一个推荐的理由,那么我会说: 在窥看大咖们的“热度”与其内心的“冷静”中,反思自己,一个“冷度”的人,内心却异常的“狂热”,热于购于消费,热于电子设备,热于风言风语,也许这就是自己不是大咖的原因——太热反而爆冷!

 5 ) 罗翔的结局,已经写好了

前几天,罗翔又一次上热搜了。

这次登上热搜的原因,源自于罗翔在访谈节目《我的青铜时代》中述说的一段往事——

2003年的冬天,当时的罗翔还是个在北大读博的穷酸学生。

那天,他路过双安商场天桥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太太,她白发苍苍,在陌生的城市到处问人,但是周围的路人爱理不理。

看见这幅场景,罗翔上前询问,老太太说,她从北京西站一路步行走到这里,只想找一家法律援助中心。

”我那时就感到很难受......从北京西站走到双安商场,你想想她走了几个小时。“

在听到老太太请求后,罗翔叫了辆车,和老太太一起过去。

彼时的罗翔已经拿到了律师执照,对于老太太不远千里进京寻求法律援助的案件,他内心充满着好奇,但一路上,他选择了沉默——

“说白了,我还是有点担忧,我也不想惹麻烦。”

车子到了目的地,即将下车的老太太似乎看穿了面前这位年轻人的心思,说:

“真的很感谢你,你就不用陪我上去了,别影响你的仕途。”

一句话,戳中了罗翔的内心,让他羞愧万分,而这件在大部分人眼里都不过是过眼云烟的小事,却从此影响了罗翔的一生。

01、“惶恐”的罗翔

罗翔的爆红,是一个偶然事件。

2020年1月,经过热心网友的剪辑搬运,罗翔老师的授课视频就像病毒传播一样,风靡了整个网络。

视频中的他,明明西装革履,文绉绉的戴着一副无框眼镜,但是嘴里说出的话却让听众犹如聆听郭德纲单口相声般的魔力——

“如果我快饿死了,我见到熊猫,我能不能吃它?”

“我自己强奸了自己,算什么罪?”

这种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加上时不时在各种奇葩案件中客串加害人的临时演员“张三”,罗翔在B站彻底火了,但他到底有多火?

2020年3月9日,罗翔在B站发布第一条视频,此后他粉丝两天超过100万,半年之内破500万,时至今日达到了1400万的恐怖数量。

但是面对自己的爆红,罗翔的第一反应,却是“惶恐”。

在访谈中,他说:

“我怕滥用这种影响力,我怕我驾驭不了这种影响力,我更怕迷恋这种影响力。”

也许,在许多网友看来,不管是视频中,还是现实中,罗翔都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善人”“好人”,但是在罗翔自己看来,他远远没有网友想的那么美好。

罗翔,是家中的独子,出生在湖南省的一个小县城耒阳县。

在那个年代,独生子女是极为罕见的,父母自然而然也把所有的爱倾注在了罗翔身上。

小时候,没有玩伴的罗翔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把乞丐请到家里,给他们倒水,给他们吃的,这弄得父母十分生气。

罗翔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父母内心一定十分不喜这种行为,但是为了不伤害罗翔的善意,还是会特地给乞丐做饭。

也许在外人看来,小时候的罗翔充满爱心,但是罗翔自己知道,他的行为初衷,是源自于内心的虚荣——

做好事的责任和后果由父母承担,但是做好事得到的快感却是自己享受,这不能称之为善良。

1995年,18岁的罗翔考进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开始了北上生涯。

第一次来北京的罗翔,在没有父母束缚的大城市里,彻底放飞了自我。

在宿舍和同学喝酒,骑着自行车绕着北京城打转,甚至还会在不懂粤语的同学面前显摆自己的《海阔天空》。

当时的罗翔,年轻有为,还有着一头茂密的头发和挺拔的身姿。

年轻人,本就气盛,罗翔也不例外。

在学业、事业上接连获得好成绩的罗翔,虽然他学习法律的初衷从未改变,但是内心深处,一股优越感和傲慢开始逐渐膨胀——

“当你在一个案件中得出的结论,违背了民众最朴素的常情常感,你还会很骄傲,你看,我们学法律的就是不一样。”

学得越多,越瞧不起那些不学无术的人。

直到2003年,罗翔在双安商城遇到了那位老太太。

面对罗翔举手之劳就下跪的老太太,当时的罗翔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一件事,让罗翔收敛了自己的傲慢,开始真正认知到,什么才是知识,什么才是法律——

真正的知识,要从书本走向现实,真正的法律,并不仅仅是抽象的逻辑,而是每一个人鲜活的故事。要让公平和正义,不仅仅要在书上得到体现,更重要的,是在每个个案中得到回响。

02、知识的“土猪”

前段时间,某中学学霸备战高考的演讲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在演讲中,为了激励考生努力,为了告诉家长努力地意义,学霸说:

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

在学霸,或者说学校领导认知里,学生每天早起、跑步、喊口号,是为了给自己“洗脑”坚定一种思维方式——

穷人家的孩子,只能通过考上一所好大学从而脱离贫困,进行改命。

虽然许多网友都在抨击这种功利主义的学习方式,但在当代利己至上、以钱为本的社会,这样的演讲有错吗?

你很难说,他是错的。

但如果以这种目的进行学习,那么在我看来,他已经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所谓的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成自己的样子。

在访谈中,陈晓楠作为主持,问到了一个当代年轻人都极为关心的问题——

现在的年轻人竞争越来越激烈,他们都面临着一个困惑,我得赢,我得找到赢得方法。以前大家都说要忠于梦想,忠于自己,但是现在为了避免被淘汰,年轻人不得不选择妥协,这种焦虑的现状要如何处理?

这个问题,跟某中学的演讲如出一辙——

为了让自己考上理想大学,为了避免淘汰,年轻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时间、爱好甚至自我,仅仅为了成绩而学习。

罗翔沉思了一会儿,回答道——

这个问题本质上,就是如何过看起来好的一生,那么你对于好的定义是什么?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对于好的标准,但是在当下,好的标准却似乎是唯一的——

赚钱即是一切。

什么是好的医生?赚钱就是好的医生。

什么是好的老师?赚钱就是好的老师。

如果世界上所有职业的衡量标准都是是否赚钱,那这样做一切职业分工就没有意义了。

因为,大家都去做赚钱的工作就好了。

人一生是否过得好,不该是外界对你的评判,而是你自己内心的想法——

你要去寻找什么内心的good(好),然后才可以过good的一生,这样才能避免随波逐流,拒绝与人攀比,不囿于他人评判标准的囚牢。

就罗翔自己而言,他认为好的标准千千万万,每个人对于好的评判也都各自不同,但每个人都应该笃定内心,不贪婪的追求过多的good。

因为,一个good是好,复数的goods就变成了商品。

这句话,大概就是对演讲里“土猪”最好的回答——

学生、学校当然要完成自身的职责,努力学习考上理想大学,但是如果把成绩当做唯一标准,并且强迫所有人接受这个标准,那么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引导方式。

我更希望看到老师告诉学生——

你可以努力学习,但如果,你喜欢音乐,喜欢下棋,甚至喜欢运动,你也可以努力去做,尝试去做,这并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通往正确人生的道路,也不只有一条。

与其立志拱大城市的白菜,不如做一只知识的“土猪”,会更加有意思。

03、“偶然”与“必然”

这是一个所有人都想红的时代,有人靠扮丑,有人靠装傻,甚至有人靠吃奥利给。

罗翔的爆红,在我看来是偶然中的必然,是人们对于这个反智、低幼流量时代的一种集体爆发。

但他有“陨落”的一天,我也毫不意外。

2020年的9月8日,罗翔发布了一条微博——

要珍惜德行,却不要成为荣誉的奴隶,因为前者是永恒的,后者却很快会消失。

当时恰逢某表彰大会刚刚结束,这条看似普通的读书感悟却让许多网友感到其中有言外之意,是在影射当天某先生获奖德不配位。

一时间,风起云涌。

高赞评论阴阳怪气——

哪天老师家里办喜事,我颂两句丧歌请老师也不要过度联想哦。

纵使罗翔再三解释,但大批网友仿佛就像在道德完人上终于找到了“污点”一样,开始疯狂攻击,丝毫不讲半点道理。

最后的结局我们也看到了,罗翔宣布退博停更。

罗翔真的在暗讽钟南山先生吗?

事情的真相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罗翔没有任何理由突然暗讽钟南山,甚至在此之前,他还多次赞扬过抗疫英雄。

在罗翔的视频中,他一直乐于把自己的人生理念还有关于人生的思考,这导致许多网友把罗翔看做道德意义上的”完人“,他们把对于圣人的要求强加在罗翔身上。

但,罗翔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多读了点书,多思考点问题的普通人,他不可能毫无纰漏,也不是无瑕疵的神。

这个时代,红的方法千千万,有人靠扮丑,有人靠装傻,有人靠营销,也有人靠极端。

他们中有些人出了错,大众可以一笑而过,但为什么面对一个致力于输出专业法律知识,辩证思维还有纯粹理想的人,大众却要拿放大镜吹毛求疵呢?

在当年那座双安商城的天桥上,陈晓楠问道:

“你怕被忘了吗?”

罗翔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我觉得被忘了是一个必然。”

古罗马最著名的斯多葛学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过:

“对于不可控的事,我们保持乐观,对于可控的事情,我们保持谨慎。”

对于罗翔来说,可控的事情,便是当下自己有着微小的影响力,你别滥用,你别得意忘形,而不可控的事情,便是将来会如何,你不知道,你只能抱着乐观的心,接受一个开放性的选择。

这是一个信息时代,罗翔不过是“网红浪潮”里的一朵小浪花,互联网会永存记忆,但人会遗忘。

而我希望,我们对于罗翔的遗忘,能慢一点,我们对于罗翔,也能宽容一点


作者:十四十四

公众号:十四十四

 6 ) 《我的青铜时代》评价

何为青铜时代,一个人认清自我,为之改变的那个重大瞬间。

罗翔,听说他的名字是在很早之前了,真正开始关注他,是在吐槽大会上。我觉得罗翔老师蛮有人格魅力的,有一种作为讲师、学者的气场在那里,令我敬佩。谦虚、善良、自省,可能这就是他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之风骨吧。「人过愚人节,不是为了愚弄别人,而是接受别人的愚弄,要承认你是愚蠢的,要承认你是有限的,你要时刻提醒你,不要让你的整个一生,成为一场愚人的游戏。」

小时候在家里吃饭,电视机里经常放着陈佩斯老师的喜剧小品。看了采访之后,觉得他对待艺术有着很好的艺术态度,一个老艺术家的傲骨与自由。

认识大鹏是从《煎饼侠》又有后来的《大赢家》等等,看了之后觉得,大鹏蛮励志的,很不容易,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人外有人,比你优秀的人太多了。」

罗永浩,谈话中很擅长打比方,一个会打比方的人,是思维深刻的人。喜欢他说的一句话,「人没有追求,就放弃,其实衰老是很快的。」

张伟丽,抓住时机很重要,要做成长型选手。

看了罗翔和罗永浩,感叹人还是要多读书好一点,有文化好一点。比较推荐这二罗这两期。

 短评

兒時爹娘最愛教導我的就是要謙虛 做個謙卑的人啊 不要驕傲 等等吧 跟封印似得 可見我品性堪憂哈哈 但邏輯上無法共鳴 後來遇到了類似於羅老師遇到的事兒才意識到 因為是卑賤的人類 所以要謙卑 怎麼說呢 多年的自我建設毀於一旦 哈哈哈

3分钟前
  • 一個死槍槍
  • 推荐

主持人节奏很舒服,罗翔话语精炼,非常精炼,像往常一样“狠狠地剖析自己”,但时常觉得过分的自谦还是自满。他是在左右互搏中求新知。除了沉默,说话中庸的姿态是最好的自我防御。

6分钟前
  • ◍◔◕
  • 推荐

喜欢陈佩斯,没了

10分钟前
  • fish
  • 推荐

刚看了罗翔这集。这是两个有智慧的人在对话。听一个懂浪漫的人讲理性,一个懂自谦的人讲狂妄,一个懂自省的人讲追求,罗翔是个收放自如的老师,一个把平衡找得很好的人。陈晓楠也很会捧哏和挖素材呀……

15分钟前
  • 红脖儿胐胐🐰
  • 力荐

从形式到内容完全对标《十三邀》的节目……

19分钟前
  • 闲人
  • 还行

光有罗翔这一集和老大妈那个故事就够了,罗翔真的是极度自省的知识分子,从不轻易让自己滑向自我感动,只是不断的在追问叩问,如果这种人在今天还要被抹黑和质疑,我看这个社会早点爆炸吧

24分钟前
  • 夏日扬帆
  • 推荐

认清自我,认定未来的道路,探寻生命中坚定的时刻。互联网时代,腾讯集结了一批优秀的媒体人,生产了不少优秀的文化类节目,这算是资本的贡献吧。陈晓楠的访谈接地气,具体而微,五颗星是给罗翔老师的,说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抄下来,终身受用。罗老师是我理想中的知识分子,朴素、真诚、坦荡、自省、审慎、谦卑、敬畏、理性、悲悯,攀爬过象牙塔的峰尖又走入生活具体深处。你看你,愚不可及、矫揉造作、虚伪自私、刻薄懦弱、无知自大、狂妄自卑、不可忍受。

29分钟前
  • 辰知然
  • 力荐

看一个谈话节目看得泪流满面。罗翔老师说,保持谦卑,走出偏见的洞穴,演好当下的剧本。想起一直帮我搞卫生的阿姨,她总说自己帮不上什么忙。但每次她把我家搞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我都由衷感到快乐,阿姨才是和平的正能量。

32分钟前
  • 小烨
  • 力荐

没有十三邀罗老师那期深刻,那可能是浅配版十三邀

36分钟前
  • Moulin
  • 还行

罗翔1、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让要你的一生成为一场愚人的游戏啊。2、不快乐的时候你会借助很多东西来麻醉自己,放纵啊,喝酒啊,这些都只是暂时麻醉,来掩盖那种声音。3、因为人越是喜欢探讨抽象概念,越是觉得自己崇高,你越觉得抽象的人可爱,你越会觉得身边的人不可爱。因为忙着爱人类,以至于没有时间爱具体的人。4、真正的法律,并不仅仅是抽象的逻辑,而是每一个人鲜活的故事。公平和正义,不仅仅要在书上得到体现,更重要要在每个个案中得到回响。5、在黑夜中看到了微光,你就朝着微光的方向走过去,虽然有时候你会怀疑是不是走错了,但所有怀疑就是为了确信。

39分钟前
  • 他的年少她的海
  • 力荐

一档能产生回响的访谈节目。罗翔谦逊,陈佩斯狂狷。他们的共同之处是,活得通透,不断自省,并有敬畏之心。宏观上,是对命运;微观上,是对公平正义、是对戏剧艺术。深知自己渺小,而能胸怀天地。陈佩斯为大自然之美落泪那一刻,于观众而言,也算是美的教育了。

40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罗永浩的采访特别好,感觉特别真诚

44分钟前
  • 栉风沐雨
  • 推荐

罗翔老师是少见的知识分子,对底层有着悲悯之心,没有知识优越感且能够保持时刻自省。将他在访谈之中透露出关于宿命论的无力与绝望,与其生活态度联系起来,你能体会到一种罗曼罗兰氏的英雄主义,或许这也算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启示。因为,人活着才能做世界冠军。

47分钟前
  • 深居木屋的青年
  • 力荐

有人说罗翔是普通人,不是的,能时刻保持谦卑、保持这样的自省,坦诚心中的虚妄以及怀着对弱者的同情和怜悯,这样的人在这个时代近乎绝种。只是,罗翔这样的知识分子好像都越发地发现,很多事改变不了,而能从底层一路通过读书走上来,好像都是天意,对一切心怀感恩,从此成为忧郁的宿命论者。陈佩斯这个年纪已然活的通透了,看他当年勇于脱离体制,还有那段描述大自然的美,真是超凡。

49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好看,一直很喜欢陈晓楠的主持风格,在我看来主持人保持客观很重要,但是能够共情也是一种能力。看完了四集跑来打分,没想到感触最大的是老罗的这一集。以前因为他的张扬轻狂对他讨厌过一段时间,尽管后面看他的脱口秀也会笑,现在或许是对他有了多一些的了解了。怎么说呢,能够理解那些支持并愿意追随他的人,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他当然不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但那种看似愚蠢的理想主义单纯,在这个年代多少是有点稀缺的吧。坦诚接受自己的“老赖”身份,并且靠自己努力把钱还掉,我想这很难不令人钦佩,换个角度看,这不仍然还是一件很狂的事情吗?陈佩斯那一集也蛮感慨的,相比而言,罗翔老师那集反而有些太执拗于“蹦金句”了。(不过我其实还是没get到这个所谓“青铜”的概念,最后的回答网友环节也觉得可有可无)|第五集补完,期待第二季。

53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看完第一集,我彻底意识到:罗翔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时常剖析自己,乃至于有些矫情的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某个面,同时感到赧然。这样的不坚定、动摇、反思和所谓“金句化”,其实并不能给他带来学术上的成就,这个可以想见,在当下,任何有创见的学术新成就必然一定程度上是异见。而罗翔却是在不断让自己逼近一个传统的、保守的知识分子形象:自省、自觉、富有良知。因此,罗翔的“成功”不是知识精英的成功,而是普罗大众的选择。这么一想,也好,就做一个面向大众的知识分子,未尝不可。

56分钟前
  • Joeb
  • 推荐

总共加起来看了两个罗翔的长访谈了,我觉得罗翔最智慧的地方在于,他一直告诉人们要谦卑,要避免狂妄自大。还有--点就是他的自省精神,生活中很多很常见的事情,都会使得他去观照自己的心。这很了不起。知道与做到的巨大鸿沟,不只是他,我,我们都该学着去跨越它。陈晓楠真的很会循循善诱!

58分钟前
  • FAITH
  • 力荐

看了罗翔的一集,金句满满啊。“我怕我驾驭不了这种影响力,我更怕我迷恋这种影响力。”“浪、漫,都是水字旁的,会淹死人的。”“思考越抽象的问题就越崇高……忙着爱人类,以致于没有时间去爱具体的人了。”“对于不可控的事情,我们要保持乐观,对于可控的事情,我们要保持谨慎。”(这句是罗老师引用爱比克泰德的)。盛名之下,能够如此清醒、谦卑,我服罗老师。和许知远的尬聊(这里不是贬义词,尬有时候能尬出火花来)不同,陈晓楠是一个很会循循善诱的主持人。从“凤凰大视野”到“我的青铜时代”,陈晓楠妆容变化不大,知性范也一以贯之。后面几期,肯定要看的了。

59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罗翔老师的自省确实很有启发。

60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推荐

第一期罗翔,基本上和十三邀是同样的问题和同样的回答,主持人并未提出新的或有价值性的问题,始终是罗翔在引导话题,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来延展话题。罗翔时常追求自省和自我剖析,是一种真诚面对自己内心的能力和选择,以一种极度的近乎于苛刻的思考发起自我反思和清醒。但这某种程度上是不是也陷入另一种不可觉察的虚妄和伪装里呢?

1小时前
  • 北纬三十四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