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慕

HD中字

主演:斯科特·斯比德曼,雷切尔·布兰卡德,肯尼斯·威尔什,戴文·博斯蒂克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英语年份:200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爱慕 剧照 NO.1爱慕 剧照 NO.2爱慕 剧照 NO.3爱慕 剧照 NO.4爱慕 剧照 NO.5爱慕 剧照 NO.6爱慕 剧照 NO.13爱慕 剧照 NO.14爱慕 剧照 NO.15爱慕 剧照 NO.16爱慕 剧照 NO.17爱慕 剧照 NO.18爱慕 剧照 NO.19爱慕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爱慕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中学生西蒙(Devon Bostick 饰)的父母在一次车祸中身亡,这些年一直同舅舅汤姆生活,在外公生命中最后的日子里,西蒙用影像记录下外公的回忆,拼贴出渐渐模糊的父母形象……西蒙的老师萨宾(Arsinée Khanjian 饰)布置下一篇翻译作业,内容是叙述者对父母卷入一次恐怖袭击的回忆,西蒙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与叙述者融为一体,使同学们误认他在当众讲述自己的私事,萨宾要求西蒙继续创作,同学们在网络视频中的互动讨论颇为热烈,一些教师和家长甚至陌生人也参与其中,纷纷对这位“恐怖份子”的儿子表达了看法。靠拖车为生的汤姆偶遇萨宾,一番接触之下,汤姆发现对方居然是死去姐夫的前妻,而汤姆的一段不愿揭开的心灵负担也被萨宾盘问了出来…… 本片获2008年东京电影节评审团票选最佳加拿大电影。©豆瓣沉默者(普通话版)梧桐叶里思星缉毒先锋快乐哆唻咪月亮上的男人SICK'S恕乃抄~内阁情报调査室特务事项専従系事件簿~狗和狼的时间哈桑·明哈杰:国王的小丑茉莉花开封神榜:决战万仙阵千岁大人的初恋你的管家八方传奇恶搞之家第七季狙击精英:巅峰对决明末遗恨热浴盆时光机2盾牌 第三季同囚人人都爱雷蒙德第二季女婿乱入 第一季精装追女仔之2粤语枕刀歌重生八零之女儿帮我挑老公爱好难爹地,妈咪她想去父留子(豪门双宝,我家妈咪超飒哒)真相背后2021女人韵事在天空中的太阳百年乡情第一季开发者大侦探波洛 第十三季重启剧组科巴尼老师·好灰色的灵魂天梦麻烦大了大道之王惊心都市粤语余生的第一天阿盖尔:神秘特工真相 ~ 聒噪吊唁的结局

 长篇影评

 1 ) 最后一片漂离的大陆

       一年前,外婆终于被查出有神经官能综合症。用上“终于”一词是因为她的症状早在四十余年前便已显现:她与同事一言不合就能爆发激烈的争吵,在压力过大时总会感觉身体的某个部位隐隐作痛乃至暂时失语。在我三岁那年,她和外公分居,搬来和我们同住,这些症状有所减弱,但每到病痛出现时又会复发,并且愈加严重,她开始感觉到难以名状的巨大孤独,时常在小事上大发脾气,严重时她甚至试图自杀:第一次她吞了积攒数周的安眠药,第二次她用刀片割腕,当然,都被及时发现了。事后问起,她说感觉身体快要散架,不如这样来得痛快。我们愤怒地斥责她消极的态度,但始终找不到一个无可辩驳的理由来否定她的想法。

       在看《爱》的时候,我对Georges的最后做法没有感到丝毫的意外,那既是熟悉哈内克的观众等待已久的残酷一击,也是某些人在同样情况下的最终选择。影片的前半段有一处情节,Georges去参加熟人的葬礼,回来时发现Anne坐在打开的窗户下面。从Anne脸上复杂的表情,口中“你为什么这么早就回来?”的质问,再到Georges后来不自然的沉默,不难看出Anne也想选择以自杀的方式逃脱瘫痪的折磨。瘫痪对她而言不仅仅是禁锢自由的枷锁,更是摧毁自尊心的一颗炮弹。她不想让人在小事上帮忙,不想照镜子,不想让人看见自己在轮椅上的样子,Georges心领神会,赶走了护工,甚至不愿让女儿进屋探视。所有的细节都是哈内克无声倾泻的洪水,狠狠地冲刷着每个人的心。

       哈内克向来是一个擅于展示人类恶意的导演,无论是早期的冰川三部曲还是后来首度摘得金棕榈的《白丝带》都以极端的手法描绘了无处不在的原罪:肉欲、贪婪、愤怒、怠惰、冷漠、嫉妒。它们被压抑着,在看不见的地方汇成一道道暗流,不断侵蚀着社会和道德的根基,让摄影机下的家庭和生命倾覆。而这一切无非是我们自身的恶意所创造的死循环:毁灭使原罪的数量增殖,原罪使毁灭的过程加速。

      但哈内克此次并非心怀恶意而来。《爱》想表达更多的是对生老病死的无奈,对他人情感上的依赖和一种生命的尊严感。尽管导演的镜头语言一如既往地冰冷,固定机位和几处距离感强烈的长镜头把观众锁在了局外人的位置上,逼仄的室内空间和无法自由活动的Anne使得气氛无比压抑;尽管生命力和耐心的损耗无时无刻不是一种刑求般的折磨,让人焦灼地等待铰链松开的那一刻;尽管影片有一个哈内克式的残酷同释然并存的结局,不断闯入室内的鸽子和放入鲜花如棺椁般被封存的房间直接在每个人的脑海里打下了烙印。每当Georges以超乎想象的平静和爱意搀扶和安慰Anne的时候,你还是能感觉到镜头背后那双眼睛的悲伤,和安哲罗普洛斯的《塞瑟岛之旅》相似,以冷静的包装封存了一份感性的内容。

       我记得在家中的老相册里看过一张黑白户外照:在看不出天气的海边,外公坐在一块岩石上,穿着松垮的军装,抽着烟。外婆站在离镜头很远的地方,抬头看着天空。路上没有行人。很久以前读过一个故事,在故事的开始,两座巨大岛屿合成一大片陆地。后来它解体,漂往两个方向,岛屿不断分裂,不断风化缩小,最后成了海底的细沙。后来外婆午睡时梦见照片里的场景,醒来后去阳台浇花,终于想起那天有云从头顶狂奔而过,像是通往自由的启示。再后来,他们分开了。
    
       距离和苦难的终点不一定会有幸福,有时妥协与放弃能够避免某些更为可怕的事情发生。Georges同Anne的爱势必会成为驱使一方为另一方终结痛楚的动力。你可以说这种做法是自私的,不负责任的,但你不能否认这也是一种给予自由的方式,一段被迫提前告别的爱情。哈内克写出的故事或许总是显得有些残忍,不过这次它至少套上了一层温柔的外壳。

      缺失了重要部分的生命好比一片逐渐解体的大陆,破碎的部分将跟随地壳和洋流运动的方向四散漂零,就像是存留于他人脑海中关于死者的记忆。时间是不断上涌的潮水,逐渐吞没失去母体的土地,世代更迭之后,他们在世界上留存的大部分痕迹都将被消除,这是死亡和离别使人畏惧的原因。在送走了爱人之后,在构成生活的最后一片陆地漂离之后,Georges追着Anne的幻影离开了公寓。乔伊斯《都柏林人》的终篇旁白般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是的,整个爱尔兰都在下雪。雪落在晦暗的中部平原的每一片土地上,落在没有树木的山丘上,轻轻地落在艾伦沼地上,落在西面山农河汹涌澎湃的黑浪之中。它落在山丘上孤零零的教堂墓地的每一个角落,迈克尔•福瑞就葬在那里。它飘落下来,厚厚地堆积在歪斜的十字架和墓碑上,堆积在小门一根根栅栏的尖顶上,堆积在光秃秃的荆棘丛上。他听着雪花隐隐约约地飘落,慢慢地睡着了,雪花穿过宇宙轻轻地落下,就像它们的结局那样,落在所有生者和死者的身上。”

 2 ) 爱的躯壳与“爱”本身

* 本文部分灵感来自

吴冠军:《“只是当时已惘然”——对<色·戒>十年后的拉康主义重访》


哈内克的温柔?

于佩尔曾评价哈内克:“每部片都很激进”。如她所言,从早年的冰川三部曲,到极度冒犯观众的《趣味游戏》,再到本世纪初锋芒毕露的《钢琴教师》《隐藏摄像机》,以及获得金棕榈大奖的《白丝带》,哈内克一直专注于对现代社会人的异化与中产阶级虚伪生活的批判

假如尝试描述美丽,它立刻就变成谎言。

他的多数作品贯彻了他自己在关于《机遇编年史的七十一块碎片》的访谈中所提到的如上原则:没有一丝美好,更不曾煽情粉饰,而是直面冰冷的现实,克制地组接时间的碎片,时而释放不动声色的暴力与深沉决绝的控诉。

然而,在《爱·慕》中,我们看到了哈内克少有的温柔面向(之前的《死于叛乱》则是另一部饱含深情的作品)。在细腻的人物关系呈现中,我们似乎难觅曾经批判锋芒的踪迹。

那么,这是否真的仅仅是一部描绘“爱”的作品?汉内克先前深谙的社会观察与中产批判是否就此缺位?

当我们尝试跳出影片中两位主角的视角限制,或许能够发现更为广阔的空间,并重新发掘“爱”的定义所在。


爱的躯壳

在影片开头,哈内克安排了一个极为独特的固定长镜头:从舞台拍向观众席,完全规则的正中心轴对称视角。Georges与Anne落座于与镜头中等距离的左边。灯光渐暗,画外是主持人声音清脆的开场白,而座位上的绅士女士结束了他们社交活动的寒暄,整齐划一地鼓掌,沉郁的琴声响起……

汉内克一直是极为精准的空间感营造者。假如要铺叙二人的情感关系,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展示庞大空间的镜头到底有何作用。毫无疑问,导演是将两位老人放置于中产阶级的语境下观察的。整个镜头中既展露出中产阶级文化社交场所的优雅,又从另一方面烘托出这一社群规整、严肃甚至压抑的仪式气氛。观众被固定景框长时间束缚直视这一群体的过程,也是感受这一场所对人行为规训的过程。

假如沿着如此的逻辑思索,那么两位主角的情感,从这一镜头开始便被置入某种群体性秩序之中。之后所有满含爱意的描绘,都有可能掺入更为复杂的影响因素。

剧院的段落之后,所有的场景都被限制于公寓楼之内。无论是开头房间门被警察冲破,还是二人回家后关于小偷撬门的讨论;无论是Georges在噩梦中走出房子在走廊中遭遇凶手,以及最终Georges封锁房门;无论穿插的大量关于屋内布置的空镜头,还是结尾女儿对空荡荡房间的检视……如此种种似乎都在暗示这一空间对于维系二人生活安全感以及情感稳定性的重要意义,它仿佛成为了二人生活的具象包裹。而具象的空间,又与抽象的人物心理形成呼应。

影片构建了诸多配角与主角的关系,女儿Eva便是极为重要的一位。女儿的第一个镜头便带有很强的疏离感。客厅中,Eva位于左侧,右脸朝向观众,Georges位于右侧,左后脑朝向观众。二人各自坐在单人沙发上,保持着十分尊重而友好的距离。女儿自顾自地絮说着自己的生活,时不时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于佩尔将女儿这种仿佛汇报工作一般的“专业”感完全内含于表演之中。

在提到自己的下一代时,女儿也不经意间强调了他们“很独立”。然而,当Georges突然问及她的感情状况时,Eva却反应慢半拍——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女儿在父亲面前习惯展现的,是一种和谐而自由的图景。之后,Eva提到儿时偷听Georges二人做爱的声音,认为这是一家人能够“一直在一起”的表示。无论是在父亲面前不自觉的遮掩,还是儿时关于父母的“恩爱”回忆,都直接或间接地维护这个家庭的完整性。

无独有偶,本片中另一角色,邻居(或是友人?)Méry先生在帮助Georges搬运后也对Georges说道:“我妻子和我,非常敬佩您所做的一切。”哈内克从来不会让自己的影片留有赘余,假如对Georges与Anne的爱意描绘已经足够有说服力,那么如此前后呼应(和Eva的言语呼应)、意义重复的倾向性台词又会有何作用?难道仅仅最简单的烘托吗?

让我们再次回到开头那个镜头中的语境中来:Georges与Anne二人的意义不仅在于他们自身,还在于他们二人的生活状态对于他们所处的中产阶级群体而言的模范性。而这代表的不仅是简单的精神力量,更关乎家庭的价值体系与生活姿态。在这一道德范式中:照顾、扶持以努力回到“优雅”、“端庄”的生活状态才是最能被接受的爱的表现。当我们忆及Anne的学生来信中所写“愿你们的生活重回正轨”,再联系Eva长时间希望看医生、请看护的要求,我们终于明白了周围所有人的意图:衰老与疾病似乎不是一个能够接受的生命状态,而Georges与Anne的行为在他们眼里,是将生活复原为“正常”的举措。

周围的所有人,他们都在客观上支持这一个家庭的完整性——因为这是一个理想的模型;而主观上,这种行为便是维护内心道德体系的平衡。Georges与Anne二人,竟是如此的孤独——又或许,Anne是最为孤独的人。因为连她最爱的人,都在阻碍她做出选择。

当然,Georges对Anne并非是无爱的,但这种爱却如此值得质疑。Georges对Anne的挽留到底是出于理智上的生命关怀,还是想将她留在身边的自私?又或者更为隐秘的一种:他对她的爱已不知不觉成为了中产阶级生活范式下沉重的躯壳,既捆绑了她,也捆绑了他们俩。

哈内克用另一种方式践行了他的信条:描述美丽,然后不告诉你——那可能是谎言。


“爱”本身

如上节所述,Georges对Anne的种种满含爱意的行为,似乎同样是出于理智与私欲的控制与自我惩罚。在这一爱的框架内,真正的“爱”与自由并无释放的空间。

你母亲就和预想的一样没有起色,她越来越像个手足无措的孩子。这对于我和她来说都是可悲和可耻的。

他将Anne锁在房门中,对Eva如是说,最终拒绝了她的提议。照护的难题依然不可避免地袭来,Anne的生命质量依然每况愈下,而Georges则日益暴躁,同时对Anne愈发失去耐心。

另一角度来看,假如说原先接受各色访客的状态是对他们所处的生活语境的敞开,现在这一空间的私密化反而赋予了它们更大的自由度——此时的隔离反而意味着自主。他越来越拒绝外界对他的支持,而这也让他更接近Anne:他愈发理解Anne想要离去的心态。

理解与抗拒,这两种极为沉重的心理不断交锋,但却依然受限于那个躯壳之中。Anne少有的欢乐时光来自她与Georges一起吟唱《在亚威农桥上》:“在亚威农桥上,我们围成圈狂舞。”生命曾经鲜活的自由已是如此遥远,而是否选择挣脱束缚的自主权却已不在她自身,而在于Georges。

讨论到这里,Georges最后行为的意义似乎比想象中沉重更多。他沉静地回忆,将童年时期在夏令营的煎熬娓娓道来:仿佛那个在卡片上画满了难捱时光的人正是Anne。等到Anne痛苦的呻吟逐渐平息,他犹豫了一会儿,突然用枕头盖住了她——这一切就在那一瞬间。

在这一瞬间,Georges与Anne突破了惯常的生活框架,粉碎了曾经爱的躯壳,从遥遥无期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这个苟延残喘了如此之久的中产家庭终于以一种决绝的方式走向崩溃——而促使其崩溃者,并非汉内克之前所有类似题材作品中的现代社会外部力量,而是那种难以言说只在一瞬间爆发的“爱”。那不再是空壳,她挣脱了理性的道德判断与私欲的控制建构,那正是“爱”本身。

从哈内克一如既往的激进向度来看,Georges的行为最终定义的“爱”本身,便是那种现实所规训的理智与欲望的躯壳之外的存在:这种行为一方面摧毁了所有他之前苦心维系的照护努力,另一方面又突破了曾经未能完全拒绝的中产生活仪式。在那一瞬间,他仿佛抽身般成为某个完全异己的人,放射出超越自身而从未在此的自毁性力量:当他掐灭了Anne的生命之后,他自己的生命也必将走向混沌与终结。


爱比死更冰冷?

Georges既拯救了Anne,也拯救了他自己的绝望。他将鲜花洗净铺满Anne身旁,她仿佛卸下了一切肉体与精神的磨折,重新回到了圣洁而无羁的生命质态。“爱比死更冰冷。”这或许是关于《爱·慕》最为常见的评论之一。然而,透过以上的分析,我似乎对这一评价产生了莫大的怀疑。

死亡是冰冷的吗?是否死亡也有可能是值得景仰的自由?

“爱”是冰冷的吗?假如没有强大的“爱”,死亡又何以变得崇高呢?

在《爱·慕》中,重重困阻而无法反抗的“生”或许才是最为冰冷的存在,而由于“爱”的拯救,“死”反而成为了莫大的宽慰。“爱”孕育了死亡,而死亡又让“爱”得以永生。

这确实是一部描绘“爱”的作品,也大概的确是哈内克最温柔的作品。

 3 ) 【听译】钢琴家Alexandre Tharaud谈自己拍摄本片的感受

http://www.br.de/radio/br-klassik/sendungen/allegro/pianist-alexandre-tharaud-nebenrolle-liebe100.html

听译: 铭心。

来自2012年9月20日 BR-KLASSIK-Radio 对影片中本色出演的法国钢琴家Alexandre Tharaud的一次采访。

问: 你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认识导演Haneke的?

Alexandre Tharaud: 我是因为之前看过几乎所有他导演的电影,所以就认识了这个人的,他一直是我很钦佩的艺术家。通过这次电影的合作,我更加佩服这个人。大约在一年半前他问我是否想参加这部新电影的演出,因为他们在找一个最合适的钢琴家。他们不想要一个纯粹的演员,而是一个钢琴家,一个同时能担当演员角色的钢琴家。这的确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们大概找了30来个钢琴家来试镜,但是根本都不行。然后他们就联系上了我。我必须承认,当时我非常非常的吃惊和意外。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能亲自认识导演Haneke,而且参演他的作品。我立刻答应参加试镜,因为我一定要认识他。最终我拿到了这个角色。然后在三天内集中完成了拍摄。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美妙的体验。

问: 对钢琴家来说在公众面前演出是寻常事了,但是在镜头前面表演,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吧?

A.T.: 对的,我从未想过可以在一个电影里面本色出演。在这个电影里面我也叫Alexandre,而且我在电影中所演的也几乎是在我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儿。比如我去拜访我当年的钢琴老师。在我现实生活中也有这么一位女老师,刚刚90岁了。我会定期去探望她。在影片的第一个场景,我在香榭丽舍剧院的演奏会,那儿也是我现实生活中一年里面有一两次在那表演的地儿。而且导演Haneke想的更深远一些,他甚至为我找来了那些真正去听过我音乐会的观众来拍摄,让他们也在电影中扮演观众。

问: 在演奏会一周后,你去拜访了你的钢琴老师。有个镜头我们都印象深刻,就是你长时间的坐在那里等待你的老师出来,这个场景很难表演吗?

A.T.: 对于这个场景的处理,我把它想象成我去拜访我现实生活中的钢琴老师,比如面对镜头,我试图在脑海中看她的面孔,看片场的钢琴的时候,我就试图让自己在看我那个老师家里面的钢琴,看房间里的画的时候就让自己看我老师家里的那幅画。如此一来在我的脑海里面就同时有两个场景,对于家里的家具也是如此。然后我就能相对容易的驾驭这个安静的场景了。

问: 这个电影里面几乎听不到音乐。几乎所有的音乐片段都来自你的表演。我们在CD里面可以听到。比如你在钢琴前面现场弹奏舒伯特,这也是被切断的。音乐在这部电影里面扮演什么角色呢?

A.T.: 我想在这不电影中音乐的角色和在其他所有Haneke导演的电影中的角色是一样的。还没有听说过他让什么人来为他的电影谱写配乐。音乐只是在电影中本就有音乐出现的地方出现。比如他导演的Funny Games,有一些从收音机里传出来的音乐。在这部Amour中,音乐一个是在香榭丽舍剧院演奏会的时候出现,那音乐本就是场景的一部分。是从内部,而不是从外部来的。收录在这个电影CD中的几首曲子,是我之前在录音间里面录过的,然后Deutsche Klassik公司想录成CD出版。但是在电影中我们却不能完整的听到它们,因为经常就被切断了。我想,静谧对于导演来说比音乐更重要。这个电影从头到尾都很安静。因此在这个电影中出现音乐的时候,这个音乐就承载着更多的重量和意义了。

 4 ) 爱情是一只无人能驯服的叛逆鸟儿

   一部简单到极致的影片里却出现了两次看似和主线无关的情节——那只误入的鸽子。我不知道Haneke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在这部几乎没有配乐的电影的这两幕,我的脑海里当即响起了Bizet的那段咏叹调:

    L'amour est un oiseau rebelle
    que nul ne peut apprivoiser,
    et c'est bien en vain qu'on l'appelle,
    s'il lui convient de refuser.
    ......
    L'oiseau que tu croyais surprendre
    battit de l'aile et s'envola ...
    l'amour est loin, tu peux l'attendre;
    tu ne l'attends plus, il est là!
    Tout autour de toi, vite, vite,
    il vient, s'en va, puis il revient ...
    tu crois le tenir, il t'évite,
    tu crois l'éviter, il te tient.

   (爱情是一只无人能驯服的叛逆鸟儿,它要是拒绝了你,千呼百唤也没用!……你以为抓在手里的鸟儿,拍拍翅膀飞走了。你可以等着早已远去的爱情,到你不再等时它又就在眼前。就在你身边,快,快,它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你以为抓住了它,它却避开你,你以为避开了它,它却抓住了你。)
   
  Georges最后抓住了那只鸽子,但他真的抓住了爱情吗?

  无解。整个电影隐隐约约提出了许多问题,皆无解。我想这就是为什么看过之后那些情节还久久盘旋在脑海里的原因。影片标题叫爱,是,爱就是随机,无解,充满了不确定性。人们追逐确定的东西,却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东西着迷。

  Haneke甚至在影片中角色发问后,也不肯给一个答案。比如Georges问Anne,试想要是换做他是那样的处境,Anne肯定也会倾尽全力照顾他,对不对?Anne回答,我不知道,我也不想想这种东西来让自己头痛。要么就是戛然而止,比如父亲问女儿,你有什么严肃的建议,我们来谈谈,之后就直接切换场景。

  看的时候十分不适应,但之后真心佩服Haneke的处理。因为答案不重要。什么样的答案,在Anne的崩塌之前都那么渺小。生活的残酷玩笑,谁也抵挡不了,千方百计其实只为求自己心安。只要心安了,其他有什么重要的呢?

  Anne早早就意识到了这点,一心想保持自己最后的尊严和在爱人心里的样子。她的痛苦源自对自己变化的难堪,对自己给Georges负担的自责,以及对自己在Georges心里不再是那个完美的伴侣的怀疑。Riva的表演令人心碎,赤裸裸的身心的双重崩塌,第一次发病后外表是一个硬壳其实里面渐渐碎的七零八落,第二次发病后就是身体的快速坍塌,宛如大楼被爆破。

  而Georges明白的晚,一心只想留住她。他的恐慌在于失去她,在于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因此他无法理解Anne为什么不愿意配合,突如其来的愤怒,那个孤寂的梦,其实都源自这种恐慌。而那次愤怒,又让Georges深深自责而加深了这种恐慌。那一巴掌,对双方都是伤害,于Anne是对她怀疑的肯定,于Georges是对他自己做的不够好的肯定。

  两人几乎是处在初恋一样的情怀,小心翼翼却互相伤害。爱情的裂痕就在这样的相互不解中产生。没有谁对谁错。但就是这样,渐渐远去了。

  于是Georges才明白过来,对于他两来说重要的是什么。两次,之前第一次他嘘声赶走了鸽子,明白过来之后,他费尽心思把鸽子拥入怀中。

  影片有个完美的结尾。
  
  Anne弹起钢琴的那一幕,经历了岁月洗练却美得风华绝代,Georges看呆了,我也看呆了。

  Anne洗好盘子,穿上外套,先出门,Georges手脚有些慢,走的时候把门带上。

  重要的是你在我心里没变,我在你心里没变。

  只是两人不再会回来。但这有什么重要的呢?

————————————————————————————

一些杂感

  LZ看的原声,没字幕,以LZ的法语水平难免有理解偏差。

  其实这片看着挺闷,至少对LZ这种非科班出身的人来说。但还是看得出来镜头和光线非常美。太美了。当然过后就会觉得它的好。

  上面提了Riva的表演,其实Trintignant的表演个人觉得更出色。毕竟Riva那个角色更showy,对这把年纪的演员来说很难演出错。Trintignant的表演真的很难形容,只能说,就像直接从生活中走到了银幕上。或者,干脆让你忘了这是在看电影。两人的表现无懈可击,生活中遇到不少法国的老夫妇,两位演员的表现直接让我对那些老夫妇的记忆重叠到了银幕上:语气,语调,眼神,小动作。。。无比无比的亲切。

  第一场餐桌戏拍的令人拍案叫绝,尤其是流水声的运用,胜过一切悬疑片音效。两位的对手戏也是火花四溅,无比过瘾啊啊啊啊啊。

  多嘴两句人名翻译,按法语发音Georges是乔治不是乔治斯,Anne是安不是安娜,男主Jean-Louis Trintignant叫让-路易·谭第尼昂不是什么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Emmanuelle Riva翻得还可以。喜欢英式发音翻译的当我没说。

  看着时候没什么情感起伏,只有一次眼泪夺眶。Georges问Anne我在你心里是什么形象,Anne回答,"有时,你是只野兽。"那个眼神,那个语气,瞬间击中泪点,顿时觉得影片的标题,没有比Amour更合适的了。

  真是好奇怪的泪点啊。
---------------------------------------------

贴点法国同学的评论,懒得翻译了,可以的话就参考下。总的来说是大赞。

Je suis loin d'être un grand connaisseur en cinéma mais sur le plan de la réalisation, j'ai trouvé que le film était bluffant. Les plans choisis sont superbes même s'il ne s'y passe quasiment rien. De plus le jeu d'acteur est magistral. On sent vraiment l'amour qui unit le couple, on comprends leur douleur, tous les sentiments qui les anime. Et le film n'en est que plus touchant. Enfin pour ce qui est du scénario, je n'ai pas trouvé la fin bizarre ou incompréhensible. C'est malheureusement un drame avec une montée lancinante de la tension.

Ce que tu n'as sans doute pas compris, c'est le départ du mari qui suit sa femme à la fin. Pour moi il hallucine évidemment, mais au-delà de la simple llusion la présence de son épouse signifie qu'il est temps pour lui de la rejoindre et donc de quitter son appartement sans se retourner. J'ai beaucoup aimé le dernier plan avec la fille seule dans l'immense appartement et ses deux parents partis. Et enfin, j'ai oublié de parler des dialogues ! Un français parfait ! Le couple manie les mots avec une aisance folle.


我问他Georges讲的那个故事和他的行为有没有联系:

selon moi il n'y a pas beaucoup de rapport. George raconte cette histoire pour la tranquilliser au début. Puis sur un coup de folie enfin surtout par amour pour elle, il la "délivre". L'histoire qu'il raconte est assez émouvante mais le rapport entre les actes qui suivent l'histoire et l'histoire en elle-même est tellement ténu que je ne peux m'avancer. On voit bien qu'il n'y avait rien de prémédité, il est en train de se raser, sa femme l'appel au secours et puis tout se déroule "quasi" naturellement. On est du coup un peu mal à l'aise.

 5 ) 你像个怪物,但又很温柔

电影在艾娃(Isabelle Huppert)的身影中结束,演职人员表一行一行静静升上来。即便没有背景音乐,我也已经被电影的情绪淹没了,就像电影里乔治(Jean-Louis Trintignant)的那场噩梦,装修尚未完成的公寓,双脚被走廊里的冷水浸泡,被一只不知从何而来的手捂住呼吸。电影那个片段青灰色的色调恰切的描述了我看完电影的感受。那种不知从何而来的手就捂着我的嘴,压在我的心头,好多天都挥之不去。我忍不住想到影片里乔治问安妮(Emmanuelle Riva),“我的形象是什么?”安妮笑着回答,“有时候你像个怪物,但又很温柔。”安妮的答案多恰如其分的描述了这部电影,有怪物式的冷峻,却又依旧很温柔。

《Amour》沿袭了哈内克作品中惯用的单线叙事,只在开场有一段打乱时间的倒叙:救火队砸开一件公寓的门,看到死去的安妮平躺在床上,枕边撒满了鲜花。而余下的影片,就完全是平铺直叙,哈内克用他的冷峻镜头展开了一场死亡之旅:

年逾八旬的老夫妻安妮和乔治都是巴黎的退休音乐教师,他们的女儿艾娃也是一名音乐家,举家在国外居住。夫妇俩一起去听音乐会,照料彼此的生活,活得安静而有尊严。有一天,安妮突然中风,在乔治的坚持下接受了手术,导致她右半身瘫痪,必须依靠轮椅。乔治拖着衰老的身体照顾妻子,安妮内心更加敏感,学生、邻居甚至女儿的探访,都会令她烦躁痛苦。一次乔治参加完一场葬礼回家后发现安妮瘫倒在窗边,安妮试图跳窗自杀。安妮发生第二次中风后,因乔治答应安妮再也不送她去医院,只好请兼职护士在家照顾她。她的病情退化,情形惨不忍睹,乔治痛苦的看着,看她逐渐失去语言功能,甚至不能成句的发泄痛苦,整夜的叫着“妈妈”和“痛”。最后,为让妻子免于病痛和自尊心的折磨,乔治用枕头捂死了妻子。

即便是已经温和下来的哈内克,依旧要面对许多非议。当挚爱遭受苦难时,我们该怎么做?哈内克在电影里提供了一个可能性,这自然不是最好的办法。每个人都有活下去的权利,哪怕她曾绝望的想要跳窗自杀,哪怕她整夜地没有意识的喊着“痛”,甚至哪怕要面对她羞愧不已的失禁,她都依然有活下去的权利。可是,这是爱吗?费尽心思的延续着没有意义的生命,到底是为了谁?可是,用枕头捂死她,大概也不是爱吧。放置在生活里这就是一道无解的题。所幸,这不过是电影。爱有千万种方式,千万种表达,千万种注释,唯独不分对错。即便是杀戮,冠以爱之名,那也是温柔的杀戮;不论做何种决定,终究觉得不妥。只能狠下心走出第一步。随之而来的后果,是痛苦,是解脱,也都只能依着爱的重量,或轻或重,全盘接受。乔治用胶带封上卧室的门后,那只鸽子又飞进了客厅。乔治用一条毯子终于抓住了它,他紧紧的捂着鸽子,温柔的抚摸着包裹在毯子里的鸽子,就像从前他温柔的抚过安妮的脸。我想这对于乔治是解脱吧,他留下信,好像还能听到安妮在厨房里洗碗,还能看到她有些通红的鼻头,还能听到她嗔怪着提醒他穿鞋穿大衣,还能听到她用好听的音调说“merci”,他要和她出门了。一次很远的远门。我相信他留下的那封信便是最后的温柔,所谓开放式结局,不过是哈内克用的简明的电影语言。

哈内克对衰老和死亡的描述是冷酷的,没有丝毫遮掩。右半身瘫痪后的安妮口齿含糊,说不出完整的句子;每次上轮椅时僵直的身体;失禁后难堪的赌气着要进起居室时难以让轮椅挤进窄小的门。哈内克用一个个长镜头把安妮在病中的困窘和难堪拍的让人心寒,而乔治的苍老也不容忽视。他扶着安妮的时候总是很吃力;他在安妮拒绝喝水时突然爆发的坏脾气;他起立后要停顿好久才能伸展开腿。还值得一提的是乔治参加的葬礼——一场由乔治口述的荒诞闹剧,众人在看到放置在电动小车上的骨灰匣缓缓滑入灵柩中时竟然都在偷笑。这些细节都从各个维度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衰老所带来的身体衰弱及耻辱,大家庭的分散冷漠和人情的缺失...都让问题没办法理直气壮的用简单粗暴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去评价。和往常的哈内克的电影一样,无论是镜头的调度、移动还是环境,都是极简的。他的镜头就固定在那儿,甚至基本不移动,把整个场景收入眼底。长焦和超长时间的固定镜头,让电影的画面仿佛静止了,痛苦无处逃脱,而两个老人的美好的爱也一样。

我记得很久之前曾有过一种疑惑,既然有了照片,为什么还是有写实主义的绘画?同样的,既然有了真实的人生和纪录片,为什么还是有写实主义影像风格的电影?哈内克几乎抽离了所有的主观感受,让观众深切的感受到“自己是个旁观者”的感受,无能为力,只能接受。哈内克在得奖后说,“我自己对于这个主题(年老)的印象是,大多数情况下它都被政治化了,实际上有很多关于老人的命运这样的电影。我并没有采用类似的手法,因为我认为其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主要的命题。”在《Amour》里,他冷静到残忍的讲述死亡,又细致到温暖的描绘爱情,这种amour不激烈,甚至连生存的欲望都没有,只有通达的生死之际的陪伴。如果哈内克是怪物,那一定是最温柔的怪物。

 6 ) 哈内克冷酷无情地将人性的复杂面目慢慢剥开……

10年前的戛纳电影节,由意大利导演南尼·莫莱蒂领衔的评审团意见一致地将最高殊荣金棕榈奖颁给了《爱》,这是奥地利导演迈克尔·哈内克继三年前的《白丝带》后,再度摘取金棕榈奖,跻身为数不多的“双金棕榈俱乐部”。据评审团主席莫莱蒂说,如果不是戛纳电影节的规则,他还想给这部影片颁发更多的奖项: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剧本……由此可见,这部作品在各个方面堪称完美,给各位评审带来难得的共鸣。

现在回顾这部作品,发现其角色塑造、美学风格、衰老与死亡的话题,没有随着过去的十年褪色,却依然令人心有戚戚焉。真正的大师作品无需多言,开门见山就能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这部金棕榈之作同样如此。影片以警察破门进入公寓发现一具老妇人死去多时的尸体为开场,哈内克罕有地运用倒叙手法将结局公诸于众,却又留下一堆引人入胜的悬念:她是谁,为什么死家里长久没人发现?

▲导演哈内克(左一)在指导两位演员的拍摄现场

接下来是一个面对音乐厅观众满座的固定长镜头,这个酷似《隐藏摄影机》结尾的一幕相当考验起观众的眼力,究竟导演要让我们看哪个角色,细心的观众总能发现蛛丝马迹。随着音乐响起来,男女主角登场,之后是他们坐公交车回家的镜头。这个为数不多在公寓之外的镜头暗示了两人过往的职业身份,顺带引出他们与音乐演奏家的关系,而后者在情节中段再次出现。

长镜头拍摄早已是哈内克鲜明的作者标签,基本上一个场景就用一组长镜头完成。而这回在室内局限的空间里更展示出娴熟与复杂的机位设计。这个剧本有强烈的舞台话剧色彩,在大部分情节里,两位老人生活在公寓里,形影不离而恩爱有加,而太太的一场疾病却暴露出人性的弱点,最终引发一场不可思议的悲剧。尽管以室内戏为主,哈内克却透过微妙的人物妆容、窗外和室内物件摆设来暗示时间的流逝,从而与衰老这个话题产生共鸣。

▲幻想的一幕

老人临终关怀的题材并不少见,而这个故事有着现实与幻想的两面。作为子女,日常忙于工作无法体恤到父母真正所需,自然无法找准关怀的重点,就和片中伊莎贝尔·于佩尔饰演的女儿一样;而两位老人相濡以沫的日子描写更令人触动。昔日的恋人在眼前变得陌生,渐渐失去记忆和言语能力,在交流中失去耐性;昔日彼此恩爱的场景宛如隔世,现在变成处理尿失禁换裤子、给衰老的身体洗澡等等不体面的琐事。这种情形难免联想到自己父母年迈时的样子,或者想象有朝一日类似的情景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愈发觉得毛骨悚然起来,尽管这根本不是一部惊悚恐怖片。剧本的这种强大的现实感得益于导演本人的亲身经历,据说是哈内克一位阿姨自杀的经历给他带来的创作灵感。

相比之下,影片也掺杂了一些幻想的情节,男主角想象女主角在弹钢琴时,实际上是在听CD播放的音乐。而他的噩梦情景更是将影片的惊悚感陡然提升,这个堪比《隐藏摄影机》割喉喷血的场景预示着最后悲剧的出现。这些匪夷所思的情节一时让人难以分辨现实与梦境的界限,却也是描摹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绝佳示范。前后两场在房间里捉白鸽的情节更是将这种暧昧性拿捏得炉火纯青,这类往往出现在舞台话剧里的夸张情节,在此更突现出多重隐喻的意味。

▲男主角的行为是爱吗?

关于“爱”的主题,剧本给出了不同的诠释角度。何为爱?爱能否经历时间和衰老的考验?爱在死亡面前又算是什么?正如哈内克所说,这并不是一个讲述衰老的故事,而且是讲述如何面对和处理至亲挚爱的极限痛苦。在越发极端的情况下,越能体现出爱这个抽象概念的内在含义,其在外行为表现并不与内在本质保持一致。对于丧失自理能力、甚至精神失常的老伴,不离不弃地悉心照顾自然是爱的表现;但情况发展到极端时,还能如此对待吗?人性中自私或阴暗的一面会否不自觉地浮现?而男主角最后的行为究竟能否算是“爱”?相信直至今日,依然会有众说纷纭的答案。

这种挑衅观众情绪、引发争议的手法显然是哈内克作品一贯的特色,从《趣味游戏》里操纵观众同情心、讽刺电视暴力的实验手法,到《隐藏摄影机》里再次操纵观众好奇心的元电影结构,无不彰显出哈内克对待现实话题的高明手法。他冷静地抛出炙手可热的社会话题,却由始至终从不表明立场,却让观众去感受与做出判断。

▲影片最令人争议的一幕

好比这部作品中关于安乐死的话题,在当年掀起轩然大波。到底该不该如此直观地展示丈夫用枕头闷死太太的整个过程,这样表现的意义何在?在一部分人看来这是对个体和生命冷漠蔑视的作品(倒是与哈内克之前大部分作品评价一致),在另外的观众看来,这才是人性最真实的表现,而不是那种好莱坞电影里,全家人来到医院病房,围在至亲的病榻前,与接满呼吸仪器的至亲泪眼告别的温馨动人场景。

哈内克用冷酷无情的美学风格将人性的复杂面目像剥洋葱似的慢慢剥开,其丑恶程度简直和洋葱气味一样令人不适,有的人会掩面而去,有的人会感触落泪。导演成功地在这个争议十足的题材里找到对峙观点的交集,在剖析人性的过程中引发各种现实话题的思考(爱、亲情、衰老、安乐死)。不论你属于哪一类观众,相信看完这部金棕榈影片,绝对会有感同身受的时刻,哪怕只有一眨眼的瞬间。

 短评

年轻的情人们常说,“好想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真的,你们该去看看这个电影——看着生命从你深爱的那个他(她)的躯体里,慢慢离开,无丝毫浪漫可言。老,是件残酷、具体的事情,可笑的是,好像只有死,能勉强抵挡它。哈内克的残忍之处在于,他不讲述寓言,只陈述事实。

8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每个镜头都透露着冷峻的气度,但与此同时又充满了人的柔软深情。这温柔的残酷,残酷的温柔震彻心扉!无愧金棕榈。

12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Geroge坐在沙发上放着CD,幻臆中Anne在窗前轻轻弹起钢琴曲,恬淡伤感。自此泪水决堤,爱太伟大,以至于无声却动人。两位老人表演真实、震撼,年度最佳电影。

1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公寓已然变成爱情坟墓,同时经受内外两股力的打击:护士、女儿造访、鸽子和片头的破锁而入都是外力,威胁着“封闭式爱情”;在死亡面前,彼此的爱是唯一的精神寄托,这是内力,即便“爱你爱到杀死你”也是爱的至高境界。

1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看过之后缓了好一阵。除了前期宣传的直面生老病死、病痛对爱的折磨外,还有强烈的无力感,渺小的人最终不得不面对的痛苦。极简主义风,密闭空间的情节拓展。空镜用得很棒,让观众有时间去消化剧情带来的情感冲击。冷静到冷酷的哈内克。海报很温柔,电影却不仅有温柔的一面

2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每每看见行将就木的老人,悲悯之外,更觉恐怖。老,意味着行动迟缓,反应迟钝,记忆衰退;老,意味着肤如沟壑,齿秃发落,面目可憎;老,意味着百病缠身,苟延残喘,与药为伍;老,意味着性格乖戾,思想陈旧,与新鲜事物不能相融……哀莫大于老,可我终归也有老的一天;本片拍出了我心底深深的恐惧。

24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1.苦不堪言,爱如刀割;2.当你遇到影片中的问题,给你一个选择,你愿意选择照顾还是被照顾?3.眼睁睁看着所爱之人遭受痛楚与难堪,却无能为力的悲痛,多么重的痛;4.情节就像让人喝了一杯苏打水,没啥味道却还让舌头残留着一股咸涩味,实在不舒服。开头、结尾的设置稍稍有趣。

2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重看了一遍,得承认当年看走眼了。影片真正要表达的是对知识分子人格的敬意,敬其对个人尊严与爱的超越肉身存在的完整性的追求。惟结尾捉鸽子戏凸显刻意的意义灌输,可去掉。

32分钟前
  • LOOK
  • 推荐

哈内克真是禽兽啊,艾曼妞丽娃都85了还要演裸戏……

33分钟前
  • 妖灵妖
  • 力荐

想起10月中那则夫妻黄河边徘徊12小时,丈夫将瘫痪8年的妻子推入江中的新闻。天朝这是没医保没钱,但有的都是爱。用不了多久,我肯定记不住这部电影的细节,记不住摄影场景和场面调度,甚至记不住那几句戳痛人心的对白,但我能记住那种绝望的情绪,就像老头讲叙自己小时候看电影的经历那样。★★★★

3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不仅是华服少年鲜衣怒马,也不仅“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或“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如同空镜叠加呈现的效果,爱、死亡、生活皆客观存在,要么我们默默忍受,要么亲手毁去,长达近两小时的温情铺垫后,突如其来的残酷和魔幻,生之荒谬无奈;狭小空间的长镜和调度,青灰色调,自然光线。

3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哥又相信爱情了, 哈内克侯孝贤了,小津了。不过中间还有有他标志性的片段,专门吓那些装文雅又贪睡的观众

41分钟前
  • 文西
  • 力荐

不知不觉就掉下眼泪,那个临别的故事真是谁都无法忍住吧。最后有些魔幻的收尾,如同往常一样地关上门离开,不同的是再也没有人在等谁回来。两个老人没有去讨论未来、讨论生死,但他们的每个举动都牵挂着对方。这样的故事,该多么让人相信爱情却怜惜它的易逝!无愧金棕榈的年度佳作!两位演员太好

46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生命与死亡就像那只鸽子,抓不住也留不下,只有白头偕老的爱才是永恒。极简克制,内功深厚,诸多意象,细节制胜,绝望压抑,也有难以复述的细腻感动,两个老演员表演太震撼。

4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痛苦的观影。另附真事:同学家爷爷奶奶,奶奶老人痴呆症,爷爷守着,一日三餐喂稀饭。当年总去他家下棋,上上下下都被老奶奶盯着,那就像两只活着的眼球,附在了一具无生命的躯体上。这么照顾了三五十年,可能是儿女不孝或其他原因。后来,爷爷掐死奶奶,自己上吊,双双没了。当年,听后只是觉得恐怖

51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是疾病扼死了你的灵魂,占据了你的身体,那躺在床上苟延残喘的,早已不是你。是它杀了你,它还将继续蚕食我们剩余的尊严、爱与回忆。我必须杀了这恶魔,因为我爱你。我的爱人,让我保护你。

53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爱,是我们活在这个世上能得到的唯一甜头,生命在你面前无穷的铺展,没有尊严,无所谓羞耻,你不能嫌它太漫长了。你只是无能为力。

58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哈内克在一个室内环境里像拍出了无限天地:演员、调度、声、画…对细节锱铢必较。晚上跟一个他的灯光师的朋友吃饭,说到片头长镜重拍了几十次,各种静止、推轨、跟拍,像高山一样险峻刺激,不容丁点差错。两人在餐桌前那一场,那个颜色!光线之美几乎让我尖叫:这种既冒险又无差错只叫人回望古油画。

60分钟前
  • Virgohi21
  • 推荐

一对恩爱的老头老太太,一天老太太中风瘫痪了,吃喝拉撒都由老头照顾,老头最后实在受不了了,就用被子把老太太给闷死了。于是大家都感动的哭了。

1小时前
  • 易老邪
  • 还行

爱一个人最幸福的事就是要陪伴他到老。然而我们最不想让爱人看到的,就是自己老去甚至将死时的惨状。永远的悖论。

1小时前
  • 弗朗索瓦张。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