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传

HD

主演:沃尔特·休斯顿,Lucille La Verne,海伦·弗里曼,Otto Hoffman,Edgar Dearing,尤娜·默克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3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林肯传 剧照 NO.1林肯传 剧照 NO.2林肯传 剧照 NO.3林肯传 剧照 NO.4林肯传 剧照 NO.5林肯传 剧照 NO.6林肯传 剧照 NO.13林肯传 剧照 NO.14林肯传 剧照 NO.15林肯传 剧照 NO.16林肯传 剧照 NO.17林肯传 剧照 NO.18林肯传 剧照 NO.19林肯传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林肯》影评:手把手教你政治合谋

本文字数4800字,阅读需要10分钟。

笔者从未去过美国,

也从未出过国,

甚至连护照都没有,

完全依靠一部电影了解美国议会政治,

通篇都是信口胡说,

也是挺费劲的。

<1>

投票,就是不参加会前不知道结果的会

在1865年1月,美国内战即将结束,

林肯计划发动针对里士满的大型战役,

集结大军夜袭威明顿港。

从军事层面上,林肯胜利在望,

无意与南方签订城下之盟,

想要夺取最大的胜利。

从政治层面上,

共和党保守派代表大多数美国人的想法,

希望尽快媾和,

即使是北方做出一定的让步。

之此前林肯是通过战时法的方式,

释放了黑奴,

这本质上是对叛军的资产进行没收。

一旦战争结束将会被废止,

同时根据当时律师的解释,

这个宣言只是武装了黑奴,

并未真正赋予黑人权力,

只是仅仅不非法而已,

并不能说是健全的法律,

用林肯自己的话来说,

这是一个灰色地带。

为了巩固这一政治成果,

林肯及其幕僚团队制定了宪法第13修正案,

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十三条:

废除奴隶制和强迫劳役,

除非是作为犯罪的惩罚。

从道义上,

第十三宪法修正案是政治正确的,

同时从舆论上,

如果这个法案通过,

将加速战争的结束,

反过来,如果战争结束,

也就没必要把一项战时法律写进宪法。

林肯在内阁会议上敲了桌子,

要求在座所有人动员起来。

为了推动宪法第13修正案,

必须要拉拢党内和党外的势力。

按照规定,

国会通过修正案,

需要众议院三分之二以上的议员投票赞成,

也就是122名张赞成票。

通过国务卿前期的争取,

林肯只赢得了56%的支持,

还差10%的票。

林肯深知共和党人从未团结过,

即便是所有共和党都投票同意。

依然会差20票,

在第一次发起法案投票失败之后,

众议院选出了新的64名民主党议员,

林肯需要做的就是争取这64名民主党议员倒戈,

因为这64名民主党不用担心改选,

所以可以按照自己利益投票,

也就是有技术操作的空间

当然有的人非常难以撬动,

如果去游说,还要背着挨枪子的风险

当时林肯面对的主要有三股势力,

共和党党内的是保守派大佬布莱尔家族

和激进派史蒂文斯一伙,

党外的是民主党保守派。

布莱尔家族希望和南方政府和谈,尽快结束战争。

但是北方政府已经胜利在望,和谈有阻力。

共和党激进派要求不止通过第十三法案,

而且要赋予黑人更多的权利,

这在当时引起社会舆论哗然,

大多数共和党保守派都反对。

民主党表示不能让林肯维护自己的政治成果,

一定要千方百计阻止法案通过。

林肯审时度势,

使用一切允许的手段分化瓦解对手,

建成了党内外的统一战线。

我们今天就来仔仔细细说一下这些手法。

需要说明的是,

这是一百多年前的操作手法,

如今随着美国自身党派斗争,

新的限制法案层出不穷,

还多出许多隐蔽的新玩法,

这里我们只举几个例子。

<2>

面子和里子

一个门派,

有面子和里子,

面子负责无限风光,

里子负责洗地干黑活。

为了这20票,

林肯及其内阁团队使用了政治合谋的四种手段:

1)党团媾和

2)许以官位

3)煽动演说

4)金钱收买

1)党团媾和

布莱尔家族,

共和党的实际创建者,

家大业大,

也是早期的媒体大亨,

如果布莱尔家族发话,

共和党的保守势力一定会站在林肯一边。

但是无利不起早,

林肯想要布莱尔家族的支持,

需要尽快的和里士满政府沟通,

并签订和平条约,

结束这场战争。

在答应这个条件后,

克莱尔家族将会劝说所有共和党保守派,

通过法案等于结束战争。

林肯带着自己的小儿子,

去见党阀大佬布莱尔,

秘密同意了布莱尔的和谈要求,

这一秘密也不能告诉国务卿和杜兰特将军,

否则法案将不会被通过。

两者其实是有点过节的,

如果没有党阀支持,

一般总统也就当一届。

反对派中的史蒂文斯,

与自己家的黑奴女仆有超越种族的感情,

担任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

林肯借着白宫晚宴的机会,

请他到地下室商量众议院演讲的基调,

显然林肯并不想刺激保守派,

对方听不进去他的策略,

认为这是懦夫的表现,

他只能劝说道,

虽然我们知道正北的方向,

如果严格按照方向笔直地走下去,

会陷入泥潭,要学会变通。

最终保守派与进派都选择投票支持,

林肯构建了坚实的内部防线。

3)金钱收买

现在美国有很多基金会,

这些基金会名义上是第三方运作,

实际上这些基金会的钱都是花在了刀尖上。

比如说,直接给一个议员作为政治献金,

或者投资给大学,

希望大学学者可以出与政见有益的文章。

这不叫贪污,

美国人认为只要程序合法透明就不是贪污。

林肯明确了此次不直接给议员钱,

但是花钱雇佣了掮客去游说。

4)许以官位

这里不得不提美国演变出的旋转门制度,

众所周知,美国的高级将领退休之后,

可以去军工联合体担任董事或ceo

华尔街的ceo也可以直接出任美国财政部长,

通过官职的交换,来取得政治的支持,是固有传统。

苏厄德国务卿他本人开始不支持这个法案,

告诫林肯不要再尝试,

还经常找机会劝说林肯,

此项法案不得人心,

认为让总统先生去众议院,

无异于在泥地里摔跤。

同时告诫林肯,想整合全党再拉拢外党,

达成统一战线,难度极大,

任何一个共和党人不参加都会功亏一篑,

甚至共和党会因一个法案而分裂。

按照当时法律,

花钱收买议员是不可能的。

林肯表示,不一定要花钱,

政府里边有很多空缺,

可以靠任命来交换。

总统和国务卿当然不能亲自下场去搞这种事情,

传出去还得了?

苏厄德从自己的朋友那里,

找了一些擅长搞黑幕交易的人,

专们执行林肯的拉票策略。

几位掮客被告诫不可以提到国务卿和总统,

事成之后,还要烧掉账目。

游说目标就是意志不坚定的民主党议员,

掮客宣称几千美金就能搞定一个议员,

毕竟700美金可以买两个健壮的黑奴。

当然他们不可以真的花钱,

只能拿职务去交换。

他们在众议院讨论时,

偷摸观察每个议员的表情神态,

推测每个人的想法,

制定作战计划。

有的议员面无表情,

有的义愤填膺

有的抓耳挠腮,

吃手指,非常紧张

有的默默把玩手中怀表,

把自己纽扣一颗一颗解开再系上,

这些都是软弱薄弱的表现,

内心软弱的人,

迟早会被忽悠。

他们的操作有两种,

确保对方投票赞成,

增加分子,

或者确保对方投弃权票。

把总数分母减少。

掮客的初期目标是从64名民主党议员里再找20人

第一次摸排发现,有39人无法劝说,

他们有的家人就在南方政府任职,

自己还是黑奴支持者。

剩下的25人里,

掮客依靠强大的人脉和专业的地推技能,

在银行,街上,酒馆,博物馆等等地方,

围追堵截并推销这一法案

最终只搞定了11个人,

其中有的给了地方税务官的职务,

有的筹码是宾夕法尼亚州的政府收益精算师职务。

算是小有成效。

林肯发现这样还是差些火候,

亲自与掮客们商定了进一步的目标和计划。

2)政治胁迫

当民主党发现自己内部人被林肯的政治掮客所收买,

立刻就对其进行了约谈,

霍金斯,

被许诺了地方邮政局的局长,

在当时也是肥差,

这里,党鞭在议会的空旷办公室痛批了叛徒行径,

还威胁说要让所有人知晓并唾弃这种行为。

被约谈的效果是明显的,

霍金斯宁愿放弃官位,也不想背负叛徒的骂名。

美国的政党是非常松散的,

党内的政策想要执行,

需要依靠党鞭。

具体如何执行呢?

就是党鞭在投票之前,

利用各种手段去确保票数满足党魁要求。

当然,民主党人会胁迫,共和党人就不会吗?

林肯密令激进派大佬史蒂文斯约见一个人,

科夫罗斯,一名即将丧失席位的民主党议员

史蒂文斯三言两语,

就把科夫罗斯给吓破了胆,

并且收入麾下,

科夫罗斯同意转入共和党,

并且投票支持法案。

5)煽情演讲(嘴遁)

美国极其讲求政治正确,

对政治精英自有一套选拔培训体系,

逐渐演变成空谈误国的写手团队。

美国政府长期雇佣大量新闻战线的写手,

为各种政治人物撰写各种演讲稿,

伊顿公学在2011年曾经出过一个题目,

如果英国政府镇压示威人群打死20人,

如何写一篇文章,

说服民众政府行为是必要且合理的。

林肯夜里私会几个民主党议员,

凭借嘴炮能力,

让这些议员相信,

自己投票是对的,

1月9日,第一次众议院辩论,

反对派民主党代表认为这项法案不会带来和平,

而且议员的演讲和普通的辩论差距很大,

发言人在讲话时会到处游走,

类似一场口无遮拦的脱口秀。

只是,脱口秀是为了逗大家哄堂大笑,

而政治演讲,是为了让对方无言以对。

发言者,看到哪个反对派就是人身攻击,

先戴几个大帽子给对手,

再举几个骇人听闻的数字,

掺杂着毫不相干的因果关系,

就把对方的观点驳斥的一文不值。

双方从法律战争吵到上帝和自然法则,

结果完全是互相对骂。

那些旁听的女士,看到这样的场面都要气哭了。

如果议会嘴炮不能得逞,就要拼命延迟投票,

民主党抛出消息说南方已经派出特使,

和谈在即,法案没有存在的必要。

林肯直接睁眼说瞎话,

写口信否认存在特使。

林肯最终如愿以偿,

最终此次法案以8票弃权,

56票反对,

119票赞成,

超过三分之二的下线,

仅仅两票。

<3>

"人人生而平等,

只是有的人比其他人更平等。"

林肯最终达成的目的,

第十三号宪法修正案最终通过,

他不但拿到了共和党内部的票,

还拿到了很多民主党的票。

林肯做了哪些妥协和坚持呢?

他放下面子和自己的对手和解,

哄骗了自己队友,

动用了擦边球的手法,

最终才达成了这一正义的事业。

很多人说民意是正确的,

但是在议会政治中,并不一定,

就拿解放黑奴这件事情来说,

当时议会大多数并不支持奴隶制,

但是如果让黑人获得法律意义上的人权,

就有一半以上人的人不同意。

这是不是就能说明,

大多数人都是种族主义者呢?

这是美国民主的胜利吗?

当然,我还是要说,

所谓的民主,

不过是小圈子里边的博弈,

黑人作为整个法案的重要核心,

竟然完全没有机会对自己的命运发声。

这里,我要指出,

种族主义是欧美文化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种族主义的核心就是通过找不同,

凭空人为地制造出阶级的藩篱,

最后完成剥削体系的构建。

众所周知,欧洲历史就是一部地域黑的历史,

巴掌大的地方,互相仇视了上千年。

最近,英国折腾脱欧,说明了一点,

种族主义导致了欧洲分裂,

越分越多,越分越细。

这也是为何纳粹会屠杀犹太人,

美国人杀印第安人。

他们相信人人生而平等,

但是这个”人“的定义仅限白种人,

甚至仅限盎格鲁撒克逊人。

田朴珺最近跪舔了英国老绅士,

觉得富人的讲究就是有文化的代表,

但是大家要是仔细去扒欧美老牌资本家的历史,

基本都是鸦片和奴隶贸易发家。

一旦涉及到种族问题,

美国的白人政客们就会开始双标。

他们不承认黑人黄种人墨西哥人是人,

更不想给白人以外的人以权利,

针对白人内部呢,

更是设立了各种门槛,

或者说是保险措施,

保证了权利核心只在少数家族手里。

他们可以释放黑人奴隶,

但是无法接受黑人和他们一样获得社会认同。

这很正常。

<4>

讲故事的人不需要逻辑

深夜里,

林肯坐在操练场的横栏上,

眼看着,

士兵一个接一个,

在他面前诉说自己的经历,

背诵那篇民享民治民有的著名演讲,

你分不出,

他的背影里写的是无助,

还是坚毅。

林肯,

其人身材高挑,

背驼得厉害,但腰杆挺直。

瘦骨嶙峋,头发卷曲凌乱,

与人交谈,

往往直勾勾盯着对方的眼睛。

他绝不是一个眼窝子浅的人,

即便是听到民众痛苦诉说,

看到惨烈的战场,

也不会掉下眼泪。

分明是万分紧张的时候

喜欢讲些尴尬的冷笑话,

让一部分初步接触到他的人摸不着头脑,

更让一部分人,例如内阁成员大发雷霆。

当然,这些小故事,

最终总能打断对方的思路,

掌握聊天的主动权。

林肯绝不是个好脾气的人,

如果开会时,有人开始争吵或反对,

林肯也会拍桌子大发雷霆。

他不允许自己部下对整个方针路线有所异议,

尤其是在最后关头,

他说自己作为总统,身披无上的权利,

手下要不惜一切把票弄到手。

他的对手说他是独裁者,

是亚伯拉罕古猿国王一世。

他的同党说他做事拖泥带水,

很少下决定。

他的儿子说他是个喜欢推脱、

顾左右而言他的人,

父子因为参军而争吵的时候,

一巴掌扇到儿子脸上。

他的妻子在小儿子病死之后,

总是神经质地疑神疑鬼,

经常和他争吵,

他说早就应该把妻子送进疯人院。

他说,

每个人都需要独自承担自己那一部分,

才能让减少彼此的负担。

金字塔原理,

讲求的是结论先行,

故事思维,

恰恰相反,

在政治宣传里,

人家听完你的结论,

根本不想听你下一句话。

政治家,

应该就是林肯这样,

讲些故事,

就让人跟着他走。

实际上,

林肯是一个非常有远见,

成大事不拘小节的人

有人指责他,

说他赦免了太多的逃兵,

他说,战争就要结束了,

多一具尸体,

多几具尸体又有什么意义呢?

是啊,

如果不能改变周围的人,

要那么多逻辑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小行星明天就撞击地球,

有逻辑的恐龙和没逻辑的恐龙,

都会死。

 2 ) 《林肯》:亚伯拉罕护宪记

12项提名,最终只收获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艺术指导两个奖项,斯皮尔伯格算是第85届奥斯卡颁奖礼上最失意的人之一了,但这并不能抹杀《林肯》一片的艺术价值,在很多人看来,《林肯》在成熟度和导演技法上都要高出《逃离德黑兰》一筹,但是,谁知道呢,斯皮尔伯格手里毕竟已经有了两尊小金人,近年来执导的《慕尼黑》《战马》又接连获得提名,对于这样一位奥斯卡的常客来说,或许很难让人惊喜,由此而落败,也是斯皮尔伯格高处不胜寒的真实写照吧。

三获影帝的丹尼尔·戴-刘易斯得奖几乎毫无悬念,他塑造的林肯形象和手里的三尊影帝小金人都已经彪炳影史,教科书级别的表演已然让同侪难以望其项背,也给这部传记片夯实了主心骨。

《林肯》仅仅把视角对准了亚伯拉罕·林肯生命中最后两年,集中叙述了林肯力推美国宪法第十三修正案通过的故事。可以说,宪法奠定了美国的立国基石,短短的7条规定,构成了200多年的美利坚立国之本,美国人很重视宪法的稳定性,不会轻易修改,只是通过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宪法原始条款进行解释和补充(迄今共有27条宪法修正案)。在《林肯》一片中,林肯念兹在兹的大事,就是力推宪法第十三修正案的通过——其内容正是关乎奴隶制的废除,而林肯也正是通过宪法修正案来维护宪法的尊严。

在南北战争中,林肯曾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不过这份法律文书并未通过正常的法律流程认定,林肯自己也认为,总统并不具有宪法授予的解放黑奴的权力,《解放黑奴宣言》只是自己作为军队总司令颁布的一项战时命令,因而在战后很有可能因违宪而失效,所以,林肯在战争接近尾声时着力推进废除奴隶制的条款作为宪法修正案被国会通过。

刘易斯版的林肯很爱讲段子,每当有事情发生,他总是习惯性的先讲个小故事,从《圣经》或莎士比亚戏剧里引个典故什么的,除了恰到好处的幽默,林肯是略显虚弱且文质彬彬的。斯皮尔伯格把主要的政治战场放在了众议院,带有传奇色彩的激进废奴主义者、众议员撒迪厄斯·斯蒂文斯成了影片的二号人物,他的激进态度甚至让林肯不得不以退为进,但斯蒂文斯最终还是跟林肯形成了有效的呼应,从而让共和党牢牢掌控着这场政治战役的关键节点。

作为“再造共和”的美国总统,林肯也充分显示了他雄才大略的一面,一俟认准战略目标,便会齐集全部力量来实现之——作为新生的共和党的第一位总统,林肯开始指挥一场“贿选”战役,不惜封官许爵,从政治对手民主党议员那里搜集选票,以利修正案的通过。其间,林肯充分发挥了他的政治谈判和妥协艺术,没有简单的划分敌对阵营,既维护了联邦的统一,也想法设法的避免北方阵营的内部分裂,用“干脏活”的态度赢得了足够多数的民主党选票。

斯皮尔伯格还见缝插针的刻画了林肯的家庭生活,他跟“悍妻”和爱子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与几位主要助手之间的工作交往,都被刘易斯举重若轻的展现在了大银幕上,影片的基调是阴冷、缓慢的,也正符合这场政治斗争的调性。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除了《林肯》,好莱坞还贡献了《吸血鬼猎人林肯》和《林肯大战僵尸》两部电影,看来随着奥巴马的当选,这位解放黑人的伟大前辈在大众文化里也空前火热起来。当然,后面两部都只能算是B级片,不能跟“登堂入室”的《林肯》相提并论。

为了通过废除奴隶制这么“光辉”的宪法修正案,林肯居然用贿赂的手段来“收买”选票,是不是有点龌龊?不过,充满着利益算计和争吵、折衷、妥协,为了通过阳光下的法律流程而在暗地里完成政治交易,这不正是宪政的本来面目?

(刊载于《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第7期)

 3 ) 现在他属于永世

关于林肯的记录可谓多如牛毛。在林肯死后,战争部长Edwin Stanton说的到底是“现在他属于永世”还是”现在他属于天使”都足以让今天的《纽约客》杂志撰写长文。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心目中的林肯几乎大多是平面的。作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林肯被大多数人神话,被少数人(尤其是南方人)丑化,这使得林肯的形象基本上已经定型。在外表上,林肯被定型为高大蓄胡;在性格上,林肯成为了解放努力、维护美国统一的圣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本片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对林肯的刻画恐怕是最符合林肯本人形象的。Daniel Day Lewis在外表上符合林肯的传统形象,但他演的林肯是根据史实丰富了的林肯。这个林肯外柔内刚,平时轻声细语,但在关键时刻能够一锤定音。这个林肯最爱讲故事,有时甚至会出言粗鄙,但就像他热爱引用的《圣经》和莎士比亚一样,他简单的言语和通俗的故事中往往包含着永恒的真理。

由于影片的故事大多集中在1864年末、1865年初,电影无法介绍林肯个人的经历,甚至连对整个内战内忧外患的大背景也笔墨不多。然而,影片的细节依然颇具匠心。通过玛丽·林肯的言语说出之前人们对来自乡村的林肯的鄙视,通过民主党说出人们认为林肯丑陋不堪的暴君形象这样的细节实际上都为观众带来了大量信息,并且让观众可以看到在林肯走上神坛之前的一些境遇。

一个活的林肯自然有自己的毛病。在奴隶问题上,林肯本人的认知显然是不符合现代的标准的。他至死都不肯承认白人和黑人是平等的。这和我们心目中通过《解放奴隶宣言》解放了黑人的林肯自然是不同的,但却也是真实的。林肯本人的种族意识一直是在不断进化的,他的观念虽然比很多人领先,但也有当时的局限性。《解放奴隶宣言》和林肯的其他所作所为一样,虽然帮助黑人实现了进步,但并不彻底(比如《解放奴隶宣言》并没有解放所有的黑人),而且主要是维护美国统一。

为了衬托林肯的个性,影片中选择的配角也颇具深意。比如,电影让Thaddeus Stevens来作为主张废除奴隶制的Radicals的领军人物就很有深意。在史书上,Radicals中最有名的Charles Sumner,但Sumner是一名参议员,而本片的重点则是发生在众议院的故事。更重要的是,Stevens的个人故事更有戏剧张力,而正是这一点形成了电影片尾的高潮之一。

另一个重要的角色是林肯的太太玛丽。这名富家女即使在下嫁林肯后依然傲气不减当年,但直到林肯最后功成名就之后才证明了玛丽的选择是正确的。玛丽在剧院数落Stevens都细节都是对玛丽经历的写照,而玛丽的所作所为,包括她的歇斯底里、滥用公费装修白宫等举动不但衬托了林肯的超脱,也让林肯的角色更具复杂性:为什么安静忧郁的林肯,会选择这样一位太太?

无论是Stevens还是玛丽,他们在片中都在和林肯争吵。他们争吵的主题既有琐事,也有影响美国走向的国家大事,这又是影片的一个妙笔。在生活中,争吵是我们永恒的主题。在政治层面,吵成一团恐怕是美国政治最真实的写照。直至今日,美国政治除了争吵就是黑暗,所以才会有各种层出不穷的丑闻。

然而,就是在这般混乱的过程中,民意奇迹般的得到了体现,利益奇迹般的得到了平衡。正是通过这一机制,美国从伊利诺伊州选举了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律师来领导国家度过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刻。
林肯的名言依然脍炙人口。但“我们本性中的更为美好的天使”没有阻止内战的发生,内战的结束也没能让美国人“不要以怨恨相对,应以慈悲为怀”。林肯也很清楚自己从事的职业,甚至包括自己的所作所为,都不能说得上是光明磊落。但他坚信,无论过程多么丑陋,只要他能够让“自由和联邦,从现在到永远,不可分离”,那么一个“ 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一定能够打造“更完美的联邦”。

美国有谚语称:“不要问香肠是怎么做的”。如果人们得知香肠原料和制作过程的肮脏细节,那么不论香肠看起来多么美味,人都会没胃口。本片的伟大之处在于,其尽可能的原汁原味呈现了一个原生态的林肯、一个原生态的19世纪中期的美国,而这不仅没有人让人对美国精神幻灭,反而让其变得更闪亮。

电影是一门大众艺术。对于观众来说,本片的前半部分可能缺乏张力。对于不了解背景的中国观众来说可能整个电影都索然无味。但对于相信美国人民的林肯来说,再没有任何作品能够更好的体现他的精神、实现他的夙愿的作品了。和林肯一样,这部影片也会属于永世。

 4 ) 林肯爷爷教你如何四周内在众议院通过宪法第13修正案

纪传体电影向来是很难拍的,无数名导栽在这个题材上过。最明显的就是东木爷爷去年折腾的《胡佛》,原本意在给小李子顺水人情送一个影帝头衔的片子拍得不基不类。大多数影评人(除了对小李子搅基充满违和感的腐女外)纷纷表示:这部纪传电影犯了同类电影最大的忌讳和错误:拍出了一部事无巨细蜻蜓点水毫无详略的流水账。

斯皮尔伯格导演深刻吸取了东木爷爷《胡佛》的教训,在擅长排主旋律电影的他看来,不能犯同样错误,于是切入点一定要小。于是这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就基本拍成了《林肯爷爷教你如何在众议院少数席位条件下帮助共和党在四周内通过宪法第十三修正案》这种政治教学片,甚至连内战的大背景及若干战争镜头也变成毫无嚼头可有可无无甚意义的点缀。

美国有一个电视台叫C-SPAN,专门直播各种参众两院政治辩论及听证会。Joe Wong当初有一个段子:“我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就打开电视看C-SPAN,如果还是睡不着,没事儿,我可以看C-SPAN2和C-SPAN3”。斯皮尔伯格电影《林肯爷爷教你如何四周内在众议院通过宪法第十三修正案》相比C-SPAN唯一的优势在于戴尼尔戴刘易斯的逆天演技和不时出现的正统规矩的大提琴+钢琴+圆号组成的严肃正经原声。

话说回来,即便真的是要拍成《林肯爷爷教你如何在众议院少数席位条件下帮助共和党在四周内通过宪法第十三修正案》,那么斯皮尔伯格更显然应该去History Channel做迷你剧,而不是把大段大段的人物对白讨价还价凑成一部2个半小时的电影。原作者为了写这1000页的小说呕心沥血,所言之事确凿无疑,准确无误地还原了历史。但纵使人物演技再逆天;史实再分毫不差;画面再工整学院;原声再恰如其分,这毕竟是一部要上映给普通观众介绍还原那段历史的让人娱乐的电影,而非拍出来扔到国会图书馆视频资料中心/普林斯顿研究中心/斯坦福胡佛研究所供穷经皓首的老学究和PhD苦逼钻研的史料。而且,即便从史实角度出发,百年来美国两院的议员和总统之间关于法案的讨价还价也绝非电影中描摹的那样扯扯淡,作作秀发表一下演讲就能解决的。厚黑手段绝与天朝无异,即便总统人格魅力再无可匹敌,也毫无可能就凭自己和手下三寸不烂之舌面对上百号人精般的老油条搞定宪法修正案。若是尊重事实,就应该去History Channel,若是想讲好故事,请看马丁斯科塞斯的《大西洋帝国》,再不行,看看同样是基于史实,帅本的《逃离德黑兰》就讲了一个很圆满的故事。

斯皮尔伯格自《战马》开始,似乎电影就变成了这样:画面、色调、演技、原声都无可挑剔而故事却索然无味。但看电影不就是来看故事的么?

额外吐槽:Sally Field扮演的林肯妻子时年不过40岁,片中的他要说是林肯的姐姐/姑姑都毫无违和感。此外:囧瑟夫你是来打酱油的么?看着一堆人的胳膊和腿就开始发飙一下,然后再说几句台词就算完了么?

 5 ) 希望之所在

美利坚英雄传说:第二次革命战争

目前最伟大的美利坚大革命电影之一

关于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的记录

像斯皮尔伯格这样经验丰富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一众伟大的演员,有道德的历史学家云集一堂,尽心竭力还原每一处历史细节,每个演员都十分出色无可挑剔,剧本是根据著名的历史著作改编,有大量历史学家帮忙,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我完全不敢想象未来一百年内还能有一部比林肯传更优秀的同题材电影。

然而,这个电影并非令人全然满意。一八六四年六月,也就是电影开头,林肯总统访问了格兰特将军的前线。在彼得斯堡城外,林肯风尘仆仆骑在马上,受到联邦军的热烈欢迎。当林肯前去詹姆斯军团第十八军的黑人部队阵地——他们刚在六月十五日对敌人的堑壕发起过一次勇猛的冲锋。黑人官兵把林肯团团围住,热泪盈眶地看着这位解放者,抚摸他的外套和坐骑,林肯摘下帽子,声音哽咽,激动的几乎说不出话。

不知为何,斯皮尔伯格和他的编剧就是不知道这种感人至深的场面,而这一场面能强有力的展示林肯的种族态度。

1861年就职总统之后林肯拍的一张照片,1865年林肯生前拍的最后一张照片

疲惫已经深入骨髓

你对比一下一八六一和一八六五年的照片,会发现林肯在五年的时间里老了二十岁,如果不是全身心为全人类奉献自己的生命,没有人能老的那么快。我认为林肯这一生在痛苦和辛劳方面是大多数人的写照,但是林肯的痛苦和辛劳在人生的最后五年放大了无数倍,因为他将全人类担在了肩上。

人类拥有这样一个人,很幸运。

意义所在

在林肯死前的那天,他和夫人坐在马车里,在午后明媚的阳光下,话语中充满相互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这也是那些长期为正义事业奋战的废奴主义者和被奴役了几百年的非裔共同的美好憧憬。

可是,正如我在《指环王》和美利坚大革命那篇文章末尾说的那样,真实历史没有作者为它编排一个完美结局。所以,对于美利坚大革命的结局,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格兰特向一个战败的邪恶帝国司令脱帽,真的像过去人们解释的那样,是邪恶帝国司令的“美德”所赢得的待遇吗?一个是林肯的死亡究竟意义何在?

为了从始至终正确理解这段历史,认识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真理,这两个问题可以说至关重要。

在解决后一个问题之前,我有个不成熟的提议,让我们更多的关注废奴主义者在黑暗的时代选择为正义和真理做出的无私牺牲,而不是对黑暗势力的奴役、掠夺和征服津津乐道。

因此,也许那只是格兰特的一个寻常礼节。没有大肆吹捧的必要,对格兰特而言如此,而邪恶势力而言更是如此。

最重要的是,格兰特选择对抗邪恶,为了废除奴隶制而奋战。林肯愿意为了正义的事业而死,而生死本身已不再重要。这正是我们所说的,为了战胜黑暗,耗尽了所有的精神和体力,乃至生命本身。林肯已经因为自己的选择而获得了道德上的永生。

他成为了激励后人的精神源泉,百年之后,当人们仰望纪念堂中林肯的雕塑的时候,依然会从中获得希望。


电影

 6 ) 听不懂人家讲话就给中差,太掉价了吧?

看完电影,来豆瓣看分数,傻了。怎么会这么低?然后就气笑了
电影是好电影
生气有些人因为听不懂、不了解历史等等原因给中差评。
你可以对这部电影有自己的意见,但是因为语言、文化、历史等等的理解障碍就给中差评是不是有些过分?
我本身的评价是四星(8-9/10),为了平衡整体影片评价给五星
* * *
我不是说自己就理解全了,有很多历史的东西是我也不懂的。但是从电影叙述上来看,这部影片整体流畅,厚实,处理恰当。镜头转换,电影表述都是很舒服的。导演讲的这个故事,可以让我这个不怎么熟悉美国内战史的人都看得津津有味:它既有趣味性,又有厚重感(看这帮现在被称为伟大的政治家在当时是如何苦逼,以及如何苦逼的讨价还价真的又有趣又沉重),而且画面精致,镜头语言运用得很好。近年来没见什么这样平易近人的传记片或者历史片了。我在看之前根本不知道它是斯皮尔伯格的,但我看了就很喜欢,觉得值得反复去看。
我之前还没有真正体会过那种“明明知道某事会发生,却紧张它会不会发生,怎么样发生”以及“明明知道某人会在某时死亡,却希冀他不会真的就在这里死了”的感觉(咦?有点熟悉?穿越者常碰到嘛。)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就有种穿越者的感觉。我很欣赏导演这种举重若轻的电影表达手法,因为它让我能够潜进这部片子里。
有些地方的处理很巧妙,让我印象深刻

印象最深的是片头和片尾
片头
战士们的战斗原始而真实。比如一个人揪住敌人的头,几个同伴用刺刀一起刺死;又比如一个人费劲地将敌人的头踩到泥水里,敌人不断挣扎;又或者无序地缠斗,前一秒你赢了,下一秒你已死亡。如此简单粗暴的杀人场景,让我受到了某种震撼(和那种俯视千军万马战斗的片子不同的震撼,那种聚焦于平士,不以将军视角看战争的震撼)。
影片从这样的战场直接切割到两位黑人战士与林肯总统的交流中。我记得有一位黑人战士总看着镜头,就像注视着我一样。听着那个黑人战士的汇报和他充满希望的预测(台词记不清了,似乎是说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拿到工资了,多少年后我们也可以拿到和白人一样的工资,一百年后我们也可以投票等等——这些预测都是实际上没有发生的)我不禁感到心痛。
而后来了两位白人战士(从神态来讲,其实他们和黑人战士的地位并不平等,也许他们本身并不觉得黑人可以和自己平等),见到总统非常兴奋,还背下来他的葛底斯堡演讲。我没有料到葛底斯堡演讲居然不是以被林肯总统亲口说出呈献给观众,而是以被战士背诵出来呈现。这样的表现很成功,也可以看出总统先生在北方军中的声望。
片尾
修正法案通过了,战争要结束了,一切似乎都是充满希望的。总统疲惫不堪地走去陪老婆孩子看戏(当然也是安抚他老婆生气他纵容自己孩子去参军)。他的小孩兴奋地看戏中一个人杀死另一个人,剧终帘子开始合拢。但是紧接着一个穿西服的人略显慌张地从帘内出来跟所有人说:“总统先生被枪击了。”小孩瞬间就哭了,抱住护栏哭了。
这也是出我意料。枪击居然没有直接拍出来,连枪声都没有。但这样的处理真的很适当,也将本作与其他作品区别开来

这部电影对于人物的描画亦十分成功。里面的人物各有特色,都有出彩的地方,也比较真实地还原人物的困境、可能有的想法、以及辩论和讨价还价。
人物这么多却不让人眼花,真的挺不容易的。

同时,这部电影也呈现给我历史的复杂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在当时的人看来理所当然的观点在现在我们的观念中就是荒谬。那么此时此刻,我们理所当然的事,在未来是否就是荒谬?
当时白人为什么要支持解放黑人?从利益的角度来看,解放黑人,对白人不利啊?黑人成自由民了跟白人抢工作;黑人若是会有投票权对白人统治不利。而且他们本身不信上帝,是白人给了他们信仰(别喷,当时世界观),上帝创造他们是本身就不把他们和白人造成一样的——上帝把他们区分开来的……
同样的,男人为什么要支持女权?统计表明,现在较以前而言失业率高,还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女性从家中出来工作了呢。
另外,为达“高尚”的目的是不是可以不择手段?欺瞒贿赂威胁,这些“伟人”可都干了。最终结果是修正法案通过,就算投通过的人各自理解不同、目的不同、信念不同。

电影呈现出来的主要矛盾,第一是北方人民内部的矛盾(下分:民主党与共和党矛盾;共和党内部声音矛盾;民主党内部声音矛盾;群众支持北方不等于支持黑人解放;男人与女人矛盾;黑人与白人矛盾等等),第二是马上停战与支持黑人解放的矛盾(这还真是矛盾),第三是身份及意识矛盾(下分:身为废奴主义总统和身为父亲与丈夫的矛盾;身为民主党和同情黑人但不想让他们有投票权的矛盾;信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却有不同理解等等)
这么多矛盾,看的时候却并不觉得累。这就是电影语言的巧妙,也足见导演的用心。
看看隔壁Life of Pi什么评分,此片什么评分,心里感觉不知道该怎么说。
不要说Life of Pi引发你对哲理、人性的思考,Lincoln没有,所以Lincoln比较差。Lincoln照样引发了我的思考,对于人之初的思考。
同样是思考,哪个高于哪个吗?

 短评

怎么说呢。。。如果对美国政治和历史不了解到话,恐怕是无法欣赏这个影片吧。恐怕是无法理解这其中理想主义者的妥协,斗争与痛苦吧。这的确是一部基本上没有情节没有悬念只有对话只有演技只有理想主义的片,但是我真的好喜欢。

7分钟前
  • FluorineSpark
  • 力荐

去年找了个美国人演铁娘子,还拿了奥斯卡,今年英国人算是找回来了~

11分钟前
  • Chan
  • 推荐

切入点选得好,反高潮,去戏剧化,斯皮尔伯格难得这么克制,只是有些段落还可以更克制一些,我对约翰·威廉姆斯的大型管弦交响配乐已经有本能的抵触了;对于一部靠对白支持的影片来讲,这一帮演员真是个个出彩。

14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这部电影应该改名叫《宪法第十三修正案是如何通过的》,而不是《林肯》。片中大段大段人物对白全靠刘易斯逆天的演技支撑。话说斯皮尔伯格《战马》之后貌似都是这个调调:画面工整、原声优秀、表演出色,故事索然无味。

17分钟前
  • davekozg
  • 还行

原谅我对这片子实在不感冒,150分钟对我来说实在太煎熬……即便是严肃传记,也可以往更精彩了拍,枯燥、沉闷,所有演员的表演都不觉得有哪里过于好……不过我当然支持这类电影存在,好莱坞纯学院派永远加油!只是想想上一部《战马》,斯皮尔伯格要这样下去,我只能对他无期待了……

18分钟前
  • 心生
  • 较差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流的本子,二流的导演。

20分钟前
  • 你的芝士
  • 还行

电影紧紧围绕废奴法案,用红炉小火徐徐炖出正反双方的博弈和妥协,无论政治韧性还是历史厚度都是近年来人物传记中最好的。林肯被公认为美国最伟大总统,除手腕魄力外,主要因为其治国如烹小鲜的怡然态度。刘易斯演的林肯让人看完后真心相信这就是历史上的林肯,其演技同样只能用伟大来形容。叹服~

2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虽说我很喜欢传纪片,但拍的太闷就受不了了!通篇几乎全是各种对话,挑战留学人士听力无下限,我伤心地表示听的很吃力。要不是两位男主演表现尚可,真有起身离席的冲动。

23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和去年的战马如出一辙,虽然电影各方面质量上乘但是就没有更突出的地方了,全部都是靠DDL的演技和斯皮尔伯格惯用的小细节撑起来的。

28分钟前
  • a little mark
  • 还行

无战争场面无葛底斯堡演说,只有无穷尽的修正案会议,然而克制不住的设计感由内而外,暗调中光线透过灰尘,主配角咆哮体飙演技,总统僵直的身体藏在暗处,更何况还有冗余的结尾。DDL演过解救印第安的白人、爱尔兰派黑帮老大、美国石油大亨,一如片中冲撞又融合的美国。无甚新意,看建国大业更有共鸣。

32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导演是好导演,电影是好电影。可惜对我来说,二者都太正统,太主流,太正确了。相对于阳关大道,我更喜欢独木小桥,甚至旁门左道。

37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通过此片人们所收到的头号历史信息是今天总标榜政治正确的自由民主党当时可是强烈反对废奴;国会演讲的叙事手法很难不受到卡普拉的影响——旁听台上的女人激励了演讲者;林肯讲段子可真是一把好手比如那个英国厕所看见华盛顿画像的笑话……重点要说一下结尾:南方停战谈判代表不接受林肯的民主理念说教,认定北方的胜利本质是用战争强加的,林肯此时再次展现出智敏善辩,他没有完全否定对方的观点,而是开辟了另外一个更高境界更有说服力的逻辑视角:如此惨烈代价之后还能妥协和解重塑联盟岂不是更加彰显民主理念的伟大?注意他最后一句,英文原句是:Shall we stop this bleeding ?后面并没有跟war!于是这个在剧情之内特指南北战争的重要问题,在斯皮尔伯格的叙事意图之内引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停止流血?林肯遇刺!

42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美国学院派的教科书,在技术方面绝对一流,演员的表演同样是奥斯卡水准。尽管依旧是主旋律题材,斯皮尔伯格却有意避开了通俗意义上的煽情做法,不用配乐和剪辑制造娱乐性的高潮,而是尽可能的弱化戏剧性以留白的方式还原历史,于是十三修正案、南北战争、葛底斯堡演说和遇刺等都归于了历史。★★★★

4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其实叙事核心并不是传记,而是事件,关于13修正案。人物众多,但仍是很正统的形式,斯皮并不喜欢玩太多花样。起先信息量会略大,之后就能很快入戏。为了一个正义的目标,同样也可以使用一些见不得人的伎俩,这就是政治嘛。作为美国民主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高潮仍激动人心。我们的隔膜在于代入感不强

4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美国主旋律片~斯大导演这次成功了嗯~老美们看得都好激动,排大队情况很严重…仔细回想一下,丹虽然空间不大,但是依然很震撼,因为历史人物很容易有假大空的感觉,克服这一点已经要拍手,不晓得明年奥斯卡和杰昆会战况如何…政治戏确实有点难懂啊,但是到几个关键点还是很激动-用来自地球另头的视角~

48分钟前
  • 推荐

什么叫好电影,就是让美国人拍理想主义、英国人拍黑色幽默、东欧人拍犬儒主义、日本人拍2b热血、中国人拍小农主义。什么叫坏电影,就是让美国人拍犬儒主义、英国人拍小农主义、东欧人拍2B热血、日本人拍黑色幽默、中国人拍理想主义。

50分钟前
  • Bono
  • 力荐

我觉得斯皮尔伯格特做作

54分钟前
  • Q
  • 还行

一部充满了政治法律概念和繁杂人物信息量极大并长达150分钟如此严肃的主旋律历史政治传记影片能拍得那么“好看”也是斯老的一项成就,当然DDL镇住每一场戏的霸气也功不可没。影片仍然不敢大胆全面的塑造林肯,只能说在保守范围内做到了最人性化的刻画。

5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不太了解这段历史,不过还是有好多地方让人完全沉进去鼓掌致敬,演员不用多加赞美,编剧真心牛逼,对白燃的人坐立不安啊简直,哈哈,故事就见人见智了。明年奥斯卡男主改编剧本应该八九不离十了,哈哈。ps 2012年最后一部电影

58分钟前
  • 身居地狱求杯水
  • 推荐

对话写得真精彩啊,有莎翁之风。斯皮排得够踏实,不耍手腕也不取巧,把斗争的艰巨、关系的复杂、战争对人的摧毁完全交还给历史本身,镜头老实内敛,林肯的特写少之又少。刘易斯的表演极精彩,soft spoken, yet immensely tortured & powerful。投票前一夜的小宇宙爆发瞬间无比惊人。4.5星。

60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