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伊

全60集

主演:韩孝周,池珍熙,李素妍,裴秀彬,金裕贞,徐荣柱

类型:韩剧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同伊 剧照 NO.1同伊 剧照 NO.2同伊 剧照 NO.3同伊 剧照 NO.4同伊 剧照 NO.5同伊 剧照 NO.6同伊 剧照 NO.13同伊 剧照 NO.14同伊 剧照 NO.15同伊 剧照 NO.16同伊 剧照 NO.17同伊 剧照 NO.18同伊 剧照 NO.19同伊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殊途同归第十三页 重逢

同伊 殊途同归

第十三页 重逢

日间,平安道义州城的土路之上,捕盗大将张希载正乘坐四人轿,得意洋洋往前去,路边有一女子,望其后忽然大惊失色,掩面背对张,引得张大爷起疑。原来,这就是同伊,时隔数月之后,伤愈后的同伊居然在养伤地再次遇见张希载,这真的是难以言喻的恶缘。正在同伊吃惊之际,又路遇商团卞氏,卞氏眼见同伊提着包袱,认为她还是想要逃跑,于是又开始诘问。同伊此时已在城内见到张希载,明白在这边境城市遇到捕盗大将张希载,绝非寻常事,而是将有大事发生,又打消了离开的念头,想要将张大爷的目的查清楚,回答卞氏的问话就十分为难,正在吞吐之时,沈云泽突然出现,一手夺过同伊的包袱,说是自己要换洗衣物,要同伊给找的。这样一来,才解了围,卞氏虽然不满,也就不再追问同伊,反而瞪一眼沈云泽,没有多说什么。

同伊蒙过卞氏,回到室内,这才长出一口气。经过此事,沈云泽与同伊才开始真正认识对方。原来,他们在集市之上斗嘴说的话,都是真的,并未欺瞒对方。此时,沈云泽才敢确信同伊真的是监察宫女,想起自己的处境,想要帮助宫女同伊。那么,张希载为什么会来到边境城市义州,义州到底是个什么地方,让各方都如此关注?来看[朝鲜王朝实录]中的相关记载,这是在世宗大王时对于朝鲜各道各地的相关地理位置以及军事要义所做的整理:

地理志 / 平安道/ (义州牧)

⊙ 义州: 牧使一人, 兼本道中翼兵马; 判官一人, 亦兼中翼兵马。 译学训导一人。 本高丽龙湾县, 又名和义。 文宗八年甲午,【宋仁宗至和元年。】契丹始设弓口门, 改为抱州。 睿宗十二年丁酉,【宋徽宗政和七年。】女眞攻取辽, 刺史常孝孙, 与都统耶律宁等率其众, 泛海而遁, 移文于我宁德城, 以来远、抱州归我, 我兵入其城, 收拾兵仗钱谷, 王悦, 改抱州为义州防御使, 推刷南界人民以实之, 鸭绿江为界, 置关防。 高宗八年辛巳,【宋宁宗嘉定十四年。】改为咸新, 恭愍王十五年丙申,【顺帝至正十六年。】升义州防御使为牧, 十八年己酉,【大明洪武二年。】置万户府左精右精忠信义勇四军, 上副千户掌之。 本朝太宗二年壬午, 始置判官, 戊子, 以静州及威远鎭来属。 大川曰鸭绿江。【在州西。】四境, 东距朔州九十七里, 西距鸭绿江暗林串二十里, 南距麟山二十三里, 北据鸭绿江。 户五百三十一, 口一千四百九十八。 军丁, 翼军三百三十六, 守城军二十一。 入鎭姓一, 张。【化宁。】威远入鎭姓五, 白、【白州。】任、柳、卢【丰州。】徐。【光阳。】静州入鎭姓五, 金、【延安。】尹、金、【平山。】金、【金海。】赵。【忠州。】垦田七千一百七十八结。【水田止二十结。】厥土多塉,【鸭绿江边土肥。】风气寒, 俗好山猎之利。 土宜, 黍、稷、菽、麦、桑、麻、楮、莞。 土贡, 狐皮、狸皮、水獭皮、漆、芝草。 药材, 白鲜皮、柴胡、白附子、芎穷。 磁器所一, 在州东横山里。【品下。】邑石城。【周回二千八百二十步, 内多井泉。】馆一, 义顺。 关防十四处, 内梁直四、九龙渊、三歧吾江、义顺馆西口子、十库洞中、水口、方山、金洞田洞中、淸水、驴駞滩中、仇宁、俭同岛、暗林串、弥勒堂。 烽火六处, 城内统军亭、【东准水口, 南准威远古城。】水口、【东准金同田洞中】金同田洞中、【东准驴駞滩中。】驴駞滩中、【东准延平。】延平、【东准昌城甲波回。】威远古城。【南准麟山刀山】所领牧一, 定州。 郡七, 麟山、龙川、铁山、郭山、随川、宣川、嘉山。 县一, 定宁。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义州其实是各方都关注的朝鲜边境军事要地,各朝各代都很重视,改朝换代之时,尤其是兵家必争之地。同伊因为养伤来到这样一个地方,也是难得。在同伊与沈云泽商议对策之后,沈氏立即以自己两班又是儒生的身份要向朝廷上奏,写了上疏与信件,交给了义州县监,要县监替他送去汉阳,意在向朝廷禀报张希载的不法勾当。沈云泽除去其两班身份不谈,是个很有趣的书生,有趣到虽然粗通汉语,但却无法熟练对话,在混入张希载商谈的妓房之前,还在看汉语对话的书,我看后忍不住大乐,这编剧还挺幽默的,塑造了一个这么搞笑的人。可见,沈氏并非十全十美,而是一个在关键时刻能够拿出勇气来面对的两班儒生,他虽然表面放诞不经,但依然流着祖上遗传下来的儒生的热血。沈云泽在请求雪伊去了解张希载与清朝特使对话遭拒之后,只有自己混入。他迷昏了前来做翻译的译官,自己取而代之,可是却翻译的结结巴巴,就连发音也不准,这样一来引起了张希载的疑心。要知道张氏家门虽然因为张禧嫔被封为正妃开始兴盛继而显贵,却依然是一个世代为译官的家族,来人能否翻译,翻译的好不好,一下就能听出来。于是期期艾艾的沈云泽被张大爷给赶了出去,张大爷要自己翻译。因为这样,沈云泽没听到后面的话,就要被灭口,而且张大爷也下令要彻查沈氏的真实身份。而后,张大爷的人查出沈云泽就是因为废后事件上疏而遭到流配的儒生,因为张大爷觉得沈云泽这名字很耳熟。此前,因为废后事件拍的过于平静,不少追片的中国观众都觉得奇怪,看起来很平静,难道废后事件有不少人反对吗。按照史实,废后事件在当时的朝鲜掀起轩然大波,引起儒生的激烈反应,相关记载在这里:

肅宗 21卷, 15年(1689 己巳 / (康熙) 28年) 5月 1日(丙申)

○太学生金昌锡等及生员赵明善等, 上疏谏废妃事, 政院不纳。
【史臣曰: “诸生前后上疏者, 殆累千人, 承宣居出纳之地, 不能驳还严旨, 辄以是斥退儒疏, 此固承宣之失也。 然诸生虽怀进言之诚, 亦有畏罪之心, 徒欲张皇大槪, 以夸传耳目而已。 终不能直责喉司, 使之登彻, 此则诸生之过也。”】

意思是说:

肅宗 21卷, 15年(1689 己巳 / (康熙) 28年) 5月 1日(丙申)

太学生金昌锡等以及生员赵明善等人, 上疏为废妃之事不平, 承政院不予采纳。

【史官说: “众多儒生前前后后上疏的人,大概有一千多人,承政院作为接纳谏言之地,不能够驳斥大王的严辞之教旨,还要斥退儒生的上疏,这是承政院的过失。但是众多儒生虽然有进言的诚意,但也有害怕被怪罪的想法,只有张皇的样子而已,做这个也只是装个样子。最终也不能说出一针见血的道理,使得肃宗大王顿悟,这也是众多儒生的过失。 ”】

除了千人上疏之外,还有绝食示威,虽然后来被弹压,但毕竟已经上了史书,并非小事。具体记载看这里:

肅宗 21卷, 15年(1689 己巳 / (康熙) 28年) 5月 3日(戊戌)

○戊戌/成均馆斋生, 不入食堂。 同知成均沈梓、柳命天, 大司成李玄纪, 入守圣庙, 问于诸生。 诸生对曰: “忝居首善之地, 目见国家非常之举, 不胜痛迫, 再度封章, 而格于喉司, 终不得上, 兹不敢晏然居斋, 相率而退。” 上曰: “禁令至严, 疏虽不入, 已伸在我之情礼, 其劝入之。” 儒生遂入斋, 盖以此自说于人也。

意思是说:

肅宗 21卷, 15年(1689 己巳 / (康熙) 28年) 5月 3日(戊戌)

五月三日这一天,成均馆的学生,不进食堂吃饭。同知成均沈梓、柳命天, 大司成李玄纪, 进入圣庙,去问诸多学生。学生回答说:“惭愧的住在最好的地方,眼见得国家有不正常的举动, 非常痛心,正妃被废,但是又不允许说,终究不能上疏,但也不敢随便吃饭,于是相继退出。” 肃宗大王说: “禁令虽然这么严格,上疏虽然不被允许呈上, 但这件事也在情理之中,去劝说他们吃饭吧。” 于是儒生进入食堂吃饭, 就以这个说法告诉别人。

可见,废后事件的影响比较大,尤其在崇尚正统的儒生当中引起强烈反响,张氏家门和张希载一时之间成为朝鲜儒生鄙视的对象。张氏在如此逆势潮流之中要大张权势,显然不容易,所以才会同意兄长张希载加快立嗣步伐。张希载急于促成册封事宜,对清廷提出的所有条件都承诺应允,可清廷使臣也不是吃素的,一口就要[誊录类抄],张希载傻了眼。若是以世子册封为代价,显然清朝不会要不入眼的东西。那么,清廷要的究竟是什么,看书名可知,誊录是书名,全名为:[备边司誊录],类抄是说相关部分的摘要,那么[备边司誊录]究竟是什么书,能够作为这样的政治交易代价?来看这里的相关解释:

《备边司誊录》其实就是16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李朝的一个官衙日志。《备边司誊录》共二百七十三册,记载了当时备边司讨论、决定和处理国家各种事务的内容。备边司自创设以来,誊录了从光海君九年(1617)到高宗二十九年(1892)共276年间的国家事务处理记录。我们现在看到的《备边司誊录》,是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于1952年整理刊行的。

一.阙漏 其中光海君、仁祖等时代有部分缺失,但整体上基本保持完整。

二.纪年 《备边司誊录》采用的是日记形式,全用干支纪年。

三.座目 一般是在每月朔日时记录领议政等官、堂上官、郎厅臣的职位和名讳,这叫做“座目”,就相当于会议列席记录。

四.体式 以日记载相关启、议、疏奏。

五.别单 对于重大事件,备边司以“别单”形式予以记录,并将重要的处理意见和安排抄录下来,形成“事目”,这实际上是政府公文备忘的一种方式。

备边司是李氏朝鲜在内忧外患情况下做出的一个政策性反应,这个机构的设立适逢其时,并一时成为国家的核心决策机构。《备边司誊录》的价值很大,我们可以从中整理出当时半岛的军事、经济、外交等种种史料,甚至是民间微小的事情,它也有记录,

第二百册纯祖十年庚午正月一条:

庚午正月二十三日 以全罗监司李冕膺状 启 咸平县人物淹死事 传曰 闻甚矜恻 元恤典外 各别顾助 如有生前身还 布并荡减事 庙堂区划分付

由此条可知《备边司誊录》记录之详细入微。现存的《备边司誊录》通过对其阙漏、纪年等问题的讨论,可以知其并非是原貌的保存,而其整理的痕迹也透露着历史的真相。

从以上对《备边司誊录》的解释来看,这部书实际上是一部古代朝鲜行政军事机关的行政文件以及大事件相关资料和日志汇编,相当于我国的政要记录,但是更为详尽完善。虽有年代缺失,但仍不失为一部政要全书。而清廷索要的[誊录类抄]则是相关边境军事方面的摘抄,清廷处心积虑想要知道的就是朝鲜行政军事方面的政策和实际情况,若是张希载真的出卖了国家机密,那么这样的誊录到了清廷相关人员手中,朝鲜就如同是清廷的囊中之物,张希载也就是个卖国贼。先不说出卖国家机密的可能性,单看张希载的所作所为就不高明。肃宗朝时,在我国相应的时代是康熙朝,那时尚无军机处,举凡大小事都由皇帝本人决断;康熙爷是个善权谋,懂怀柔之法又能施以武力压制的皇帝,各从属国的君主,储君或者是边境之地王爷以及宗教领袖的册封,都要经过他的权衡与谋划,旁人不得妄议,任意提议者还会遭到斥退。因此可见,张希载找清朝使臣,还许以任意条件的话,完全是瞎子点灯白费力。

看过张大爷的不智,再看沈云泽的大智。不论怎样,张希载还是查出了沈云泽的身份,继而截住了他要送去汉阳的信,由信中了解沈云泽与同伊的计划,于是沈云泽被抓了起来,要被灭口。而此时的同伊在边境小城义州依然不改监察本色,又混入妓房,意图探究实情,却被张大爷的手下发现,她只有推说是妓房的使唤丫头,可是这说辞也被雪伊和手下识破,要将她捉拿见官,就在同伊说出自己的姓氏名讳之时,想要解释,却一下子被敏感的雪伊发现是同周的妹妹同伊,惊喜的她一把抱住了同伊。多年后再见,还是在义州妓房重逢,两人都惊喜不已。张大爷的属下听到雪伊如此惊喜的呼喊,也就不再追究,同伊这才脱险。由此,埋下一个伏笔: 同伊是同周妹妹的事实,是被张希载手下听到的,若是追究掌乐院同周为谁,日后同伊成为后宫之时,必定要引起大祸。

话题回到同伊查案这里,同伊要回汉阳,是为救国家,救天下人。先别说救别人,同伊自己也遇到了麻烦,在她收拾包袱,打算离开卞氏宅邸之时,刚好被卞氏发现,两人争执之间,被前来议事的张希载撞见,同伊看到张大爷捂着心口,吓一大跳。此时,重逢已经彻底兑现,同伊与张希载和雪伊两人的重逢,可能现在观众与剧中人物都还不了解,却关系到同伊日后的命运。张希载对于同伊,当然是咬牙切齿,看到怎么杀也不死的丫头,一口一口咬死她的心都有了。就如同张希载自己所说:哪怕是男子也不能引起如此他怒火,同伊可真是个命硬又狠毒的丫头。其实,在历史上,张希载恼恨同伊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直到同伊入宫之后,还有张希载意图毒杀同伊被政治集团内部的人狗咬狗,检举揭发的事实记载,来看这里:

肅宗 26卷, 20年(1694 甲戌 / (康熙) 33年) 3月 29日(丁卯)
○丁卯/平明忽有三人, 直入差备门, 上变书。 上, 下其书于鞫厅, 縳其人, 使金吾郞押付本府。 其人姓名, 金寅【幼学。】朴贵根【留曹书吏。】朴义吉【保人。】也。 其书大略先言: “失时之辈, 颇怀怨望, 方且聚银货, 有所计议。” 又言: “张希载, 以钱贿诱金海成, 使其妻母,【卽崔淑媛之叔母。】欲鸩害崔淑媛。” 又言: “信川郡守尹憘, 训局别将成虎彬等, 谋不轨而大将与焉。 又举闵黯、吴始复、睦昌明相连状。 又以憘之与诸朝绅私相问遗书, 同封于变书中, 以为证。 而憘书, 皆只书谨伏问安四字, 而惟所与金元燮、闵章道书, 末有前所谋议事云云之说。”

意思是说:肅宗 26卷, 20年(1694 甲戌 / (康熙) 33年) 3月 29日(丁卯)

天大亮时忽然有三个人,直接进入差备门, 呈上变书。肃宗大王下旨到鞫厅, 绑住这几个人,差金吾郞押到本府。这几人的姓名如下:金寅【幼学。】朴贵根【留曹书吏。】朴义吉【保人。】。变书的大概意思是:失去权力的人,怨愤颇深,所以筹集资金,在一起商量计划。又说:张希载,用金钱利诱金海成, 要他妻子的母亲,【即崔淑媛的叔母。】想要下鸩毒害死崔淑媛。又说:信川郡守尹憘, 训局别将成虎彬等,图谋不轨,而捕盗大将也参与其中。又列举闵黯、吴始复、睦昌明这几人的事。又以尹憘与各位官员私下商议的信件,附在变书中,以信为证。但尹憘的信中,都只写谨伏问安四个字, 也只有与金元燮、闵章道写的书信, 并没有之前所说的谋划商议事情的情况。

这记载十分有趣,在检举过程中提到的证据,居然不是所说的内容,而只有谨伏问安四个字,难道检举的人疯了吗,说出这么严重的事实,检举张禧嫔的兄长捕盗大将张希载意图谋害后宫,想要犯上作乱,还弄这种信,是想要捉弄肃宗大王和官衙么,这玩笑开的太大,不仅检举者自己要被流配,就连家族中人也要受累,被抄家灭族,家人全部要被充作官婢的。按照正常推断,检举者提供作为证据的信肯定是如变书所说,只是后来被调换而已,也就是说:张希载大爷在肃宗大王的眼皮底下玩了一出魔术把戏,调换了证据,让检举无效。能在史书中找到这么有趣的记载,也是难得。

话题回到剧情这里,既然抓到了同伊,那么现在灭口也不晚,就在张希载和众杀手在场,意图拔剑杀人之际,沈云泽突然出现,宣称自己握有[誊录类抄],这一来,把张大爷惊得目瞪口呆。沈云泽提出的交换条件是放了同伊,才肯交出书册,而张希载自然不信,于是沈氏留下当人质,等张大爷差人去找。[誊录类抄]是交易的关键所在,沈云泽虽然被流配,但依然是两班之后,我们在上页剧评中已经了解过了沈氏家门的渊源,鉴于与李氏王朝的姻亲关系,沈氏家门也是两班贵族中较为重要的一支,沈氏家门的显赫也是张希载所了解的,沈云泽同期的好友在平壤任职也有可能,张希载只有将信将疑,他派人分头行动,一边去打听平壤任职的官员是否沈氏的同学好友,另一边则派人去找书册。

在紧急关头,同伊被张大爷放了,张大爷直到后来才能了解他这一决定的错误给张氏家门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同伊一被放出,就去找了雪伊。雪伊拒绝沈云泽查探张希载与清朝使臣对话内容的要求,是基于艺妓的职业操守,就如她所说,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规矩,每个行业谋生的人都必须遵守规矩,否则就无法继续下去。也就是说,沈云泽对雪伊的要求触犯了艺妓的底线,因此雪伊不能答应,否则就不能在这一行做下去。而同伊对雪伊来说却不同,她是雪伊挚爱之人的妹妹,幼年的她聪明懂事,宽慰了悲伤的雪伊,还主动要求进入大内,重逢之后,雪伊为给同伊帮忙,自然是尽力而为,即使有可能触犯底线,也在所不惜。同伊提出的要求是要救人,沈云泽此时已深陷险境,不能不管,因此雪伊也要派人救他。

同伊的营救计划是让雪伊拖住张希载,将他留在妓房之内,便于行动。而精明的雪伊谎称自己想要更好的前途,希望认识政要,打动了张希载,受到称赞。这样一来,张希载对雪伊也抱有好感,到了此时,又有另一伏笔:雪伊原本就是吴太锡大人的侄儿吴润心有所属的女子,只是当年托辞离开,让吴润也失落不已。雪伊因为张希载回到汉阳,势必还是要和南人各主要人物见面,届时会和吴润重逢,若是张希载对雪伊好感,吴润也将雪伊看作自己的女人,这二人本来就互相看不顺眼,南人政治集团内部势必要起波澜,这好戏可有得瞧了。不说伏笔,来看雪伊,雪伊将张大爷带到妓房,是为了拖住张大爷,而张大爷却是为了拖住使臣,二人各有盘算。而此时的徐龙基早已向肃宗大王禀告同伊的消息,他请命与天寿一起,克服困苦,日夜兼程,来到义州,寻找同伊。到了卞氏宅邸,卞氏不肯说,情急之下,拔刀相向,硬是问出了同伊的去向,得知同伊身陷险境,担心不已,动用了发兵符,调用了义州官衙的兵马。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就在同伊在边境小城义州苦苦奋战之时,都城汉阳也有事发生。张氏去大殿等肃宗大王,发现了送给同伊的唐鞋,明白了大王的心意,还去打探出肃宗大王罢黜徐龙基的真实用意是为了要徐大人暗地查访,找寻同伊的下落。失望又受伤的她,含泪质问肃宗大王是否说谎,还说自己并未对大王说谎。看后觉得可乐,张氏并非如她自己所说没有对肃宗大王说谎,她对肃宗大王扯了弥天大谎,因为她的姑息和纵容,甚至帮凶,害死了肃宗大王的生母明圣大妃,为的是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元子,继而受封世子,继承大统。肃宗大王问她是否有错,她却说自己没有毒害明圣大妃。单凭这一点,张氏的话就只是她自己一心想要独占肃宗大王的欲望所为,而非真心话,不能采信。

张氏的质问,只是一个善妒的女子,想要全部霸占丈夫的心意才会有的举动,并不能当真。从张氏的嫉妒心来说,在李氏王朝的诸位后宫的言行录来看,她的妒心异常强烈,在历代排名,也是数一数二。对于王室后宫而言,若仅是侧室,有妒意并不要紧,只要不过态即可,可是作为统领后宫的正妃,却不能有强烈的嫉妒之心,否则要出大事。因为正妃掌管内命妇的生杀大权,必须明白自己的责任,有公正的心,不嫉妒不自夸,时刻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有村妇之举,及时反省,还需聪慧善断,通晓礼法,容貌仪态都需要经过宫内的严格甄选,方可成为正妃。闵氏的品德一向为人所称道,又出色的通过了后宫正妃的甄选,被明圣大妃肯定,她是符合正妃要求的人。这样符合正统要求的正妃,忽然被肃宗大王以如此粗暴无礼的方式废去品阶,赶回私宅,当然不能被提倡正统的全国儒生和尊崇礼法的官员所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谢氏南征记],再加上闵氏蒙受不白之冤,凄凉离开,张氏一门更为全国正统人士所鄙视。

在这样的忌恨和压力之下,迫害闵氏的计划已然出炉。张氏派人监视闵氏私宅,发现郑尚宫带着贞任去看望闵氏和侍女,于是马上捏造证据,差人放入郑尚宫和贞任的房中,还罗织罪名,意图陷害闵氏,而此时的闵氏还一无所知,只是想要平静的过日子,可是张氏对她,早已磨刀霍霍,要置她于死地,才能免除闵氏有可能复位的后患。虽然张氏那么努力的造罪,但肃宗大王因为对闵氏的歉疚之心,却拒收对废后闵氏的上疏,禁止对闵氏论罪,还派身边最为得力的尚膳送去衣料布匹和其他生活用品,希望闵氏的日子能过的舒服一些,结果这些东西都被明晓大义的闵氏派人送去了惠民署,救助穷苦人。由此看来,闵氏确有正妃之仪态,哪怕身处逆境,依然从容平和,可称得上是贤妃。在下页剧评当中,会专门引用史书记载张希载一派对于废妃闵氏的荒唐构陷,帮助观众了解张氏一门处事的态度和方法,罪名的证据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说过闵氏,再看同伊。因为徐龙基大人的发兵符,官兵全数撤离,雪伊派来的人得以打倒张大爷的手下,将沈云泽救走,沈云泽由此正式脱困,他和同伊一起逃跑,这一次同伊与天寿再度擦肩而过;而张希载发现看守沈云泽的手下全数死绝,沈氏逃跑,非常震怒,但能差人找到[誊录类抄],交给清廷使臣,也算是交差,世子册封有望,可以安心,可是此时却得知徐龙基在义州出现,用发兵符调走所有兵马,大为震惊就不打算与之碰面,这时宫内也派人传话,要他速速回宫,就趁机离开义州,回到汉阳。张希载回到汉阳,才知道徐龙基是奉王命前来义州寻找同伊,更加惊讶,他对张氏说了实话:同伊还活着,在义州见到了同伊。此时张氏兄妹都惊惧不已。同伊在渡口与雪伊离开之际,沈云泽不肯离开,前来送行,这才知道沈云泽给张大爷的[誊录类抄]是假的,真的版本在这里,要她带去汉阳揭发张希载的罪行,一时间感动不已。从此之后,同伊要开始更加艰难的揭发罪行之旅,路途艰险,更加不易。

25-26集情节紧凑,扣人心弦,剧情虽然不复杂,但真正描述起来,却颇费功夫。编剧安排同伊被救到义州这样一个地方,也有其用意所在。若是同伊不来军事要地义州,就不可能遇到意图交易的张希载,若是同伊不来,也不可能遇到被流配到边境之地的落难两班沈云泽。正是同伊与这些人的相遇,才成就了她监察宫女经历中所做的又一桩大事——阻止张希载与清廷所做的册封交易。养伤后伤愈正要离开时,居然遇到害她之人张希载,这同伊的命也真够奇妙的了。看来25-26集是重逢之集,既是要重逢,同伊要重逢的就不是张希载这一个人,还有故人要遇见。那么,故人是谁?是雪伊。在张希载安排会面场所与沈云泽意图打入会面场所之际,观众清楚的看到之前已经退场的人物雪伊再次登场。雪伊本是掌乐院的艺妓,也是同伊兄长同舟的爱人,在安排同伊进入掌乐院以后,就已经离开汉阳,去别处隐居。这一次再见雪伊,却不曾想到她已在边境城市义州扎根,成为义州城内最好妓房的主人,人们都称呼雪伊为行首大人。同伊与雪伊分别不到十年,在这段不算短的时间内,雪伊也在成长,早已今非昔比,可是她留在汉阳的那些个人情渊源都还在。雪伊登场是一个信号,不但预示着同伊要开始新的生活,也预示着同伊的真实身份:剑契首领之女崔同伊的真实身份将要被揭开,她那被天机老人金桓预言的贵不可言的命运就要开始剧烈转动。

在25-26集当中,肃宗大王对于同伊的情谊已表露无遗,从他紧急召见徐龙基就可见一斑,徐氏不负所托,为他带来了同伊的消息,也让他惊喜非常。在这里顺便说一句,日后大丘徐氏一门也因为帮助同伊,得以显赫。徐氏家门的女儿嫁给了同伊的儿子英祖大王,具体记载看这里:

王世子嗣位四岁薨, 是为景宗大王。 淑嫔崔氏诞一男, 卽我嗣王殿下。 中宫殿下, 徐氏, 达城府院君宗悌女也。

意思是说:肃宗大王世子继位四年后薨逝,就是景宗大王。淑嫔崔氏生下的男丁,就是现在继承大统的大王殿下。 中宫殿下, 是徐氏, (她是)达城府院君宗悌的女儿。

王元妃贞圣王后徐氏, 达城府院君宗悌之女, 丁丑薨, 葬于弘陵。

意思是说:英祖大王的第一任正妃贞圣王后徐氏,是达城府院君徐宗悌的女儿,在丁丑年(即1757年 英祖三十三年 乾隆22年)薨逝,葬于弘陵。

作为同伊一边的主要助力,徐龙基以及与之相关的渊源早已作为伏笔,埋藏在各集当中,观众若是知晓同伊与徐龙基日后还成了姻亲,肯定会觉得有趣。再看同伊,她对肃宗大王的感情也逐渐浮出水面,在她和沈云泽一起逃跑时,看到沈氏说跑不动,一下坐在地上不想起来的话,一下子就想起当年音变查案时和肃宗大王的渊源,也不由得黯然。这样看来,并不是只有肃宗大王一头热,同伊也同样想念肃宗大王。这二人的感情线索会贯穿全剧,非常有看头。在26集的最后,张氏已经知道同伊还活着,而此时同伊已经和雪伊一起在回都城汉阳的路上,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2 ) 【原创】【同伊】张玉贞——极致优雅之人

【原创】【同伊】张玉贞——极致优雅之人

禧宾张氏,这个历史上的传奇女人,似乎无论在哪一部电视剧中都无法掩盖这个女人的光芒,在《善德女王》的美室书写了恶女传奇的辉煌之后,更是如此。美室凭借的是野史,而张玉贞,张禧宾这个女人的传奇是历史学家也无法掩盖的住。

《同伊》中的张玉贞,似乎又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复杂性,而演员用其恰到好处的演技让张玉贞身上显露出优雅非凡的高贵气质,举手投足间的优雅与从容,眉目流转之间的那份睿智与坦然,让人不得不为之心折。我相当欣赏这种内敛的演绎,因为一个人物的气场不在于他又多能喊,气势有多犀利,而在于这个人物内在的张力。而演员与人物的融合,也相当令人欣赏,我已经想象不出如果不是她来演张玉贞,还有谁能够演绎出如此优雅坦然的禧宾张氏。

似乎,《同伊》的主题首先体现在了张玉贞身上,即人生来平等,没有贵贱之分;张玉贞和同伊两人吟诵的那首诗《黄白菊》,可以说是对两人人生精神的点精之笔。

“虽然菊花以黄为贵,但是白色也同样美丽;
世人虽以此来区别,但是在寒霜中绽放的风骨也是一样的。”

一首诗念完之后,张玉贞俨然已经成为同伊的偶像,恐怕此时同伊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张玉贞那样虽然出身贫贱,却又心怀高贵梦想之人。

张玉贞的理念,张玉贞的胸怀已经渐渐显露,那一句“我不会去依靠殿下或者是孩子,我只会依靠我自己”已经颇有美室那“跟天意抗争”的风范。

鉴于张玉贞已经如此出色,我觉得《同伊》应该是一部“双女主”的戏剧,否则就目前《同伊》的剧情结构而言,宫廷内斗+后宫争宠,难免不会让人觉得千篇一律和审美疲劳,《同伊》的主题不应该体现在千篇一律的勾心斗角和后宫争宠上,而应该体现在两位女主的交互上,无论是胸怀也好,人生梦想也好,两位女主的交互与互动之间的互相激励与思考都是《同伊》的亮点,两位女主共同吟诵诗句那一段确实令剧情更加出彩。

《同伊》初期展现出来的宿命论,似乎表现出了过于浓厚的封建主义迷信思想,《同伊》一开始就寓言张玉贞会输给同伊,这种封建思维过于浓厚的安排,会让大多数现代人吃不消;《善德女王》虽然一开始也预言美室会被开阳星打败,但是女主德曼一开始面临的也是“双生导致王室灭亡”的命运预言,但是之后德曼就依靠自身的意志篡改了预言,从而用自己的手开启新的命运,所以说《善德女王》的两位女主都体现了“与既定命运对抗的不屈不饶的坚定意志”和“用自己的手书写自身命运”的现代主义精神。

虽然,张玉贞也面临的是其将来必然失败的命运,这一点和美室何其相似,但是,即使已经存在着那宿命的寓言,也不会向所谓的命运低头,这才是张玉贞。

 3 ) 殊途同归第十页 蒙冤

同伊 殊途同归

第十页 蒙冤

晌午时分,宫内检察院内,涉案医女与医官正跪于堂下,肃宗大王正在问话,语气虽然威严,但依然有抑制不住的探究与气愤,跪于地下的许医官颤抖着说出自己是受到中殿娘娘(闵妃)的指使,举座哗然,在堂下立听大王问话的监察部众人听后也大吃一惊,尤其是同伊。同伊心里为张嬉嫔难过,原本只是闭目听供,却不曾想到许医官说出主使者竟然是闵妃,吃惊的张大了嘴,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管怎样,闵妃是大妃汤药案的主使者,这份供词已被众人确认。由此,夺宫序幕正式拉开。

仁厚的闵妃,一向谨言慎行,又待人和善,万万不曾想到,这次查大妃汤药事件,却被诬赖为主谋,自是委屈不已。在房内议事的闵妃,忽听得来人报,被许医官指证为给大妃汤药投毒的主谋,如晴天霹雳,笑容隐去,以闵妃出身官宦世家的政治敏感度,不会不知道自己究竟遭遇到了什么处境,此时的闵妃已经四面楚歌。在之前的剧情中,闵妃虽坐镇中宫殿,但露面不多,除了与明圣大妃相谈,或是在同伊遭遇问题时,出面解决问题之外,戏份不多,能够刻划性格特征的机会少之又少,到了这里,终于有了正面描绘闵妃性格特点以及为人的场面。编剧只选取了几件小事,就说明了闵妃的个性和为人。在监察部郑尚宫和同伊来向她汇报情况,并表示抱歉时,她不加责怪,反而宽慰,说这是就善堂的人早已设下的陷阱,既是早已安排好的圈套,就不能埋怨郑尚宫和同伊。在安尚宫与西人一派首领前来告知实情时,她不慌不忙,安慰大家,同时也做好了充分的心里准备。

看到这里,这些小故事充分说明闵妃其实是一位宽厚待人的正妃,有胸襟,有胆识,也有度量。在此,很有必要对闵妃的身世作一番说明,在此引述[朝鲜王朝实录]中肃宗大王亲自为已去世闵妃所写的行录,为防止断章取义,全文引用,但仅翻译前半段,之后的内容在古装同伊剧播出闵妃辞世前后的剧情时再做翻译解释。引用如下:

肅宗 35卷, 27年(1701 辛巳 / (康熙) 40年) 11月 23日(丙午)

○初, 上亲制大行王妃行录以下。 其文曰:
大行妃, 姓闵氏, 系出骊兴。 有曰称道, 仕高丽, 为尙衣奉御, 始见于族姓书, 自是厥后, 世有闻人。 高祖汝健, 官长兴库令, 赠吏曹判书, 曾祖机, 文科官庆州府尹, 赠领议政, 淸白质行, 楷范搢绅。 祖光勋, 文科官江原道观察使, 赠领议政, 谨厚长德, 克世家声。 考维重, 官领敦宁府事骊阳府院君, 谥文贞, 蚤岁蜚英, 历遍华涂, 以淸名硕望, 受知三朝。 配曰恩城府夫人宋氏, 议政府左参赞赠领议政文正公浚吉之女。 文正公道德学问, 为世儒宗, 孝、显两朝, 待以宾师之礼焉。 以崇祯纪元之四十年丁未四月二十三日丁卯午时, 诞后于京师西部盘松坊之私第。 先是, 天只之梦, 日月生于两肩。 自幼嬉戏, 絶异凡儿, 不与人较争, 不言人过失, 或有论人是非者, 辄笑而不答。 性至孝, 六岁丧府夫人, 哀戚若成人。 自是或鞠养于仲姑洪氏家, 或随文贞公奔逬于田野、岭海之间, 零丁艰苦, 备尝穷厄, 而常侍侧怡愉, 未尝有忧色。 每见时物, 文贞公未及尝, 或于家庙未荐, 则不先尝, 见他儿之食者, 亦必戒责之, 文贞公甚奇爱之, 尝曰: “是儿之贤, 诸子女无能及者。 吾未尝一见其过误之举, 亦未尝一见其有疾言遽色也。” 德性日就, 齐遬庄重, 未几承膺德选, 时盖十有五岁也。 周折中度, 应对合礼, 宫中咸曰: “俔天之妹也。” 旣选在别宫, 敬受《小学》于府院君, 辛酉五月二日, 册为王妃, 越十有三日, 冕迎于所馆之宫。 后入宫闱, 上奉大妃, 笃尽诚孝, 承事寡躬, 必敬必愼。 变异灾凶, 同予忧惕, 齐鸡周珥, 多所箴警。 遇诸宫则恩礼无替, 待私亲则恩爱曲至, 而至若赐予, 一遵常例, 私亲亦无敢有越分干泽者。 凡予疾恙, 几废寝食, 御膳洁否, 恒必亲视。 癸亥明圣王后违豫, 后夙夜侍疾, 不离跬步, 大妃命之退, 则暂出户外, 不就私室。 时当(祈)〔祁〕寒, 懔懔难耐, 而终不懈, 逮至不讳, 攀号逾礼。 后每以螽斯啬庆为忧, 尝劝予以广储嗣, 淑仪之选, 实从后意。 戊辰, 又罹巨创, 哀毁尽制。 己巳后, 在私第时, 常自处以罪人, 身不御美服, 寝不避冷室, 夏日不进午饭, 常曰: “我之得保有今日者, 莫非圣恩, 尙何敢自同平人耶?” 甲戌夏, 予作长书, 备示悔悟, 仍以服御赠之, 后谦挹不受, 书辞凄惋, 令人感动。 予又以书恳告, 至于三而乃受。 后复正壸位, 益自抑畏, 自元良以下, 抚爱如己出, 帅嫔御, 和而惠, 人皆感而悦服。 若夫妬忌愠怒, 不惟不萠于心, 不作于色, 虽劝之, 不为, 盖其天性然也。 丙子冬, 后与嫔宫, 见于太庙, 我朝后妃庙见, 自此始焉。 庚辰春, 遘疢, 至翼年不瘳, 予尝命参判闵鎭厚兄弟, 出入侍药, 每引见, 辄忧名位之渐显。 内局请设议药厅, 凡三设三罢, 辛已八月, 疾忽亟, 又设药厅。 砭焫罔效, 自知已不可为, 而犹且作气酬答, 至大渐, 精神不少爽, 竟以是月十四日己巳, 薨于昌庆宫之景春殿, 寿三十有五。 尝曰: “吾岂以死生关心哉? 只以疾痛为苦耳。” 又曰: “癸亥国恤, 因遗敎, 丧制无不从俭, 民以大赖。 卽今民力, 非比曩时, 而吾病殆不兴。 若遵此例, 则长逝者, 心亦可安矣。” 又曰: “凡人死后行录祭文, 多有溢美之语, 于死者何益哉?” 呜呼! 备衣衾于内厢, 减例程于祭奠, 用彰后从俭省弊之至意者, 夫岂偶然也耶? 有司议谥法, 施仁服义曰仁, 行见中外曰显, 遂赠谥曰仁显, 陵号曰明陵, 殿号曰敬宁。 卜兆于翼陵南甲坐之冈, 命敦匠之臣, 虚右之制, 长陵是仿。 将以是年十二月初九日葬焉。 呜呼! 今予所撰, 欲以资词臣之志述, 纳诸幽而传诸后, 则敢有一字之过实, 以违后临殁之言? 呜呼! 修短纵有数, 以后之德而无子无年, 何其理反厥常若是欤? 此予之所以不能无怨于天也。 呜呼哀哉!

时吏曹判书李畬, 承撰志之命, 而未及属藁矣。 乃上疏曰:
御制行录, 宸章炳蔚, 事实该载, 眞可以感动神人, 辉暎千亿, 莫如直以御制, 镵之贞珉, 纳于玄宫, 则其于告幽传永之道, 两无所憾, 乞询摠相而裁处。
上不许。 后因诸臣陈达, 仍用御制行录, 而令词臣撰出后记。 至是畬制进其文曰:
上始命臣畬, 撰大行王妃陵志, 旣又下御制行录, 俾资叙述。 臣畬谨拜手稽首, 受而读之, 窃不胜感叹涕泣曰: “于戏至矣! 此可以纳诸玄隧而增重, 垂之百代而弥光, 臣何敢措一辞哉?” 遂上疏请以圣录为志, 大臣诸臣, 亦以为请, 上旣许之, 犹命臣畬, 以御志未尽载者, 附记于后。 臣畬又拜手稽首曰: “御志简而该, 如日星昭揭, 无以复加。” 然臣窃伏念, 自昔后妃之德, 播在歌诗者多矣。 若我圣妃, 蹈坎履危, 重正壸位而玉度无玷, 徽音益着, 以成我圣上正家之化者, 实简册所未闻也。 其盛德至善, 臣下百姓, 固有传诵赞叹而不能自已者, 谨演御志余意, 略述其一二焉。 后, 我主上继妃也。 始, 仁敬王后薨无嗣, 明圣大妃亟议于大臣, 妙择令族而立后焉。 其事大妃也, 洞洞属属, 终日不离侧, 夜必二皷方退, 大妃眷爱特甚, 每敎近戚曰: “内殿至诚事予, 无一事不适意, 予自得贤妇, 殆忘未亡之恨。” 又敎曰: “内殿每得本家书, 必于我前拆见, 书中固无可讳语, 而盖其意欲无所隐乎我也。” 及大妃升遐, 后追慕终身不衰, 每语及, 辄下泪。 丙子庙见, 泣涕汍澜, 归语侍者曰: “瞻望圣妃神座, 怳若复承慈颜。” 逮大渐则曰: “吾今归侍大妃, 复何所憾?” 其诚孝纯笃如此。 当己巳初, 群壬乐祸不已, 朝着空虚, 五月丁酉, 后出处私第, 搢绅章甫, 守阙死争者, 累数百千, 旣不能得, 则举国痛冤, 六年如一日。 甲戌, 上大觉悟, 屛黜奸党, 亟遣中使,谕意于后。 始后就第, 卽命锁外门, 虽至亲, 无敢出入, 至是中使以上命, 请得钥匙开门, 后犹不许, 及受御札, 始出付焉, 是四月丁丑也。 己卯, 命入处景福堂, 遂复位号。 戊子, 告于宗社, 命以莫察忠言, 误疑良佐为辞。 六月丁酉, 备仪物申册礼, 大赦下敎, 深陈旣往之悔, 令词臣明白措辞, 布谕臣庶。 旌己巳谏臣, 讨群奸罪, 以谋害矫诬, 或诛或窜, 于是中外臣庶, 下至穷闾僻乡妇孺奴隶, 莫不欢忻踊忭, 奔走相告曰: “惟主上明圣, 我圣妃复矣。” 呜呼盛哉! 是固后德格上下, 以臻兹休, 而我圣上日月之更, 虽万世可仰也。 后旣复位, 宫人或有不自安者, 后待之如旧, 有言前事者, 辄叱斥之, 终不赏一人罪一人, 其大何当死者, 亦为之救解, 人人莫不感悦。 世子讳昀, 聘主簿沈浩女为嫔, 后顾复恩勤, 有愈亲出, 又必随事诲谕, 谆谆不已, 世子亦至诚承奉, 慈孝两尽, 国人莫不闻焉, 宗社无疆之庆, 其在是矣。 呜呼猗哉! 呜呼痛哉!

翻译以下部分:

肅宗 35卷, 27年(1701 辛巳 / (康熙) 40年) 11月 23日(丙午)

○初, 上亲制大行王妃行录以下。 其文曰:
大行妃, 姓闵氏, 系出骊兴。 有曰称道, 仕高丽, 为尙衣奉御, 始见于族姓书, 自是厥后, 世有闻人。 高祖汝健, 官长兴库令, 赠吏曹判书, 曾祖机, 文科官庆州府尹, 赠领议政, 淸白质行, 楷范搢绅。 祖光勋, 文科官江原道观察使, 赠领议政, 谨厚长德, 克世家声。 考维重, 官领敦宁府事骊阳府院君, 谥文贞, 蚤岁蜚英, 历遍华涂, 以淸名硕望, 受知三朝。 配曰恩城府夫人宋氏, 议政府左参赞赠领议政文正公浚吉之女。 文正公道德学问, 为世儒宗, 孝、显两朝, 待以宾师之礼焉。 以崇祯纪元之四十年丁未四月二十三日丁卯午时, 诞后于京师西部盘松坊之私第。 先是, 天只之梦, 日月生于两肩。 自幼嬉戏, 絶异凡儿, 不与人较争, 不言人过失, 或有论人是非者, 辄笑而不答。 性至孝, 六岁丧府夫人, 哀戚若成人。 自是或鞠养于仲姑洪氏家, 或随文贞公奔逬于田野、岭海之间, 零丁艰苦, 备尝穷厄, 而常侍侧怡愉, 未尝有忧色。 每见时物, 文贞公未及尝, 或于家庙未荐, 则不先尝, 见他儿之食者, 亦必戒责之, 文贞公甚奇爱之, 尝曰: “是儿之贤, 诸子女无能及者。 吾未尝一见其过误之举, 亦未尝一见其有疾言遽色也。” 德性日就, 齐遬庄重, 未几承膺德选, 时盖十有五岁也。 周折中度, 应对合礼, 宫中咸曰: “俔天之妹也。” 旣选在别宫, 敬受《小学》于府院君, 辛酉五月二日, 册为王妃, 越十有三日, 冕迎于所馆之宫。 后入宫闱, 上奉大妃, 笃尽诚孝, 承事寡躬, 必敬必愼。 变异灾凶, 同予忧惕, 齐鸡周珥, 多所箴警。 遇诸宫则恩礼无替, 待私亲则恩爱曲至, 而至若赐予, 一遵常例, 私亲亦无敢有越分干泽者。 凡予疾恙, 几废寝食, 御膳洁否, 恒必亲视。 癸亥明圣王后违豫, 后夙夜侍疾, 不离跬步, 大妃命之退, 则暂出户外, 不就私室。 时当(祈)〔祁〕寒, 懔懔难耐, 而终不懈, 逮至不讳, 攀号逾礼。 后每以螽斯啬庆为忧, 尝劝予以广储嗣, 淑仪之选, 实从后意。

意思是说:

肃宗27年 1701年 康熙40年 11月 23日

刚开始,肃宗大王亲自撰写大行王妃行录给众官员。文章写道:

大行王妃, 姓闵,籍贯骊兴。祖先为闵称道, 在高丽朝为官, 任尙衣侍奉高丽王, 记载于闵氏祖谱中,从他之后,闵氏每代都出人才。闵氏高祖是闵汝健, 官居长兴库令, 后被任用为吏曹判书,曾祖闵机, 考取文科试,官居庆州府尹, 被任用为领议政, 为人清白,行为端正,是众人之楷模。祖父闵光勋, 考取文科试,官居江原道观察使,被任用为领议政, 为人谨慎厚道,品德优良,家族声誉很好。父亲闵维重, 官居敦宁府事骊阳府院君, 谥号为文贞, 早年扬名全国,以良好的声誉,在孝宗、显宗及肃宗三朝为官。配偶为恩城府夫人宋氏,宋氏是议政府左参赞赠领议政文正公浚吉的女儿。闵妃之父闵维重,人品和学问都很好,在孝宗大王和显宗大王两朝,都被先大王以王者之师的礼仪相待。闵妃于崇祯纪元之四十年(1667年)丁未四月二十三日丁卯午时,出生于汉阳西部盘松坊的闵氏私宅。之前,母亲做胎梦,梦见日月出于两边的肩膀。闵妃从小时候开始,玩乐的姿态就与一般孩子不同,不跟人计较,也不说别人的过失,有时候有人谈到他人是非,都是笑着不说话。她生性孝顺,六岁时丧母,悲痛懂事的样子和成年人一样。后来就被寄养在堂姑母洪氏家里,有时候还会随父亲闵维重去田野间和沿海视察,环境艰苦,也很孤独,吃了不少苦头,但是在父亲身边还是开心平静,没有忧伤的神色。每次见到时鲜的食物,若是父亲没吃,或者是家人没有让大家吃,她从不先吃,见到其他孩子吃,就会责怪他,父亲闵维重特别喜欢这孩子,曾经说:在我这么多子女中,没人能比得过这孩子的贤德,我从没见到过她有失误之举,也没有见到过她对别人疾言厉色。闵妃的品德早已养成,举止庄重,没多久就受宫内选秀,当时是十五岁。应对重重考核,应对都合乎礼仪,宫中考官说:这是天生的王后啊。[按:典出《诗经·大雅·大明》,以天仙比拟王后或是公主。]闵妃受选后住在别宫,跟随父亲闵维重,恭敬学习《小学》,在(1681年)辛酉五月二日, 被册封为王妃,十三日之后,在所住的宫内举行迎亲礼。进宫之后,侍奉明圣大妃,诚实孝顺,凡事都亲自做,对明圣大妃尊敬又很谨慎。若是遇到变故灾厄,与肃宗大王一起担忧,总是列举古代贤臣事例,时刻提醒自己的言行。遇到宫中各位大长辈,则是施与恩典,待之以礼,对待娘家亲属,则给予恩典和爱护,但到了赏赐时,就按照宫内惯例,娘家亲属没有敢于犯法惹事的人。凡是肃宗大王生病,身体不好的时候,往往废寝忘食,吃的食物如何,都要亲自察看。(肃宗九年即1683年)癸亥年明圣大妃身体不好,闵妃日夜照顾,不离开半步,明圣大妃命令她去休息,就暂时去室外,也不回自己的处所。当时天很冷,寒风凛冽让人受不住,但闵妃依然不懈怠,到明圣大妃辞世之时,则悲痛的大哭。闵妃总是担心王室没有继承人,曾经劝肃宗大王多召女入宫,以生下王子,选定张氏为淑仪,实际上是顺从了闵妃的意思。

翻译以下部分:

始, 仁敬王后薨无嗣, 明圣大妃亟议于大臣, 妙择令族而立后焉。 其事大妃也, 洞洞属属, 终日不离侧, 夜必二皷方退, 大妃眷爱特甚, 每敎近戚曰: “内殿至诚事予, 无一事不适意, 予自得贤妇, 殆忘未亡之恨。” 又敎曰: “内殿每得本家书, 必于我前拆见, 书中固无可讳语, 而盖其意欲无所隐乎我也。” 及大妃升遐, 后追慕终身不衰, 每语及, 辄下泪。 丙子庙见, 泣涕汍澜, 归语侍者曰: “瞻望圣妃神座, 怳若复承慈颜。” 逮大渐则曰: “吾今归侍大妃, 复何所憾?” 其诚孝纯笃如此。

意思是说:刚开始,仁敬王后去世后没有留下子嗣,明圣大妃与众臣商议,很巧妙的选择闵氏家族的女儿要册立为王后。闵妃侍奉明圣大妃,亲切温柔,整天都跟在身边,晚上二更天才离开,明圣大妃尤其喜欢她,每次都跟身边的亲戚说:闵妃对我甚为诚恳,没有一件事不让我满意,我有这么贤淑的儿媳,才开始慢慢淡忘失去大王后寡居的难过。又说:闵妃每次收到家中来信,非要当我的面拆封,信里虽然没有什么可避讳的话,但就是为了让我了解没什么事是要瞒着我的。到了明圣大妃去世以后,此后闵妃追念一生,每次提到大妃,都会流泪。肃宗二十二年(即1696年,康熙35年)见时,她还在悲痛的流泪,回来对身边侍者说:瞻仰大妃牌位,如同看到她慈祥的容颜。到了临终前又说:我现在就要去大妃身边侍奉她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她诚恳孝顺就是这样的情况。

在上页的剧评中,我们知道了闵氏家族因为在高丽王宫内为官,本身就是贵族,到了太宗朝,太宗娶的是闵氏王后,骊兴闵氏得以兴盛,就更加贵不可言,虽然后来借口彻查孝嫔母子被害事件,杀死了闵氏家族的成年男丁,但元敬王后未被废,仍是世宗大王的生母,最后得以善终,闵氏家族依旧兴盛,一直都是古代朝鲜名门之一。在本页中,引证了肃宗为闵妃所写的祭祀文,从与闵妃多年夫妻的肃宗大王亲自写的言行录来看,至少可以看出闵妃的家庭出身和性格特点。闵妃出自高丽朝以来就十分清正廉明的官家,闵氏世代都出才子,她家祖上历代都出言行高洁的文官。肃宗大王与闵妃有将近20多年的夫妻情分,从叙述闵妃小时候的事来看,肃宗对闵氏家族的事情十分了解,言辞之中充满了关爱,爱妻之心跃然纸上。还有不少细节得以证实:

·闵妃家学渊源

高祖闵汝健是吏曹判书,相当于现在负责人事任免的部长级别的高干,曾祖闵机是文官出身,任领议政,祖父闵光勋,是著名的才子,又任任领议政,都是正一品的高官,位极人臣;父亲闵维重也是德才兼备的文官,再加上闵氏家族一直都是朝鲜名门,家族中尤其出王后。在仁敬王后去世后,明圣大妃选择闵氏之女立为王后,其实是有所考虑的,既要选择德才兼备的女子,又要注意到王后的家族声誉。闵妃家族中历代出才子贤臣,母亲宋氏是才名显赫的当世大儒宋浚吉之女,母家也是出自大家,单从家学渊源来看,闵妃的实际文化水平就较一般两班贵族女子要高,再加上从小就有贤德之名,就更加符合王室甄选正妃的要求。从肃宗大王的叙述来看,明圣大妃其实是一位很有远见的女政治家。闵妃从小就有的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说人是非,凡事以长辈为先的言行举止,是作为大家族长媳的优良品质。明圣大妃为肃宗大王挑选的女子,其实是一位心地纯善,品行端正的贤淑女子,正适合担当王室正妃。

·肃宗大王与闵妃既有夫妻情分又有亲情

从肃宗大王亲自撰写行状录来看,其中清楚的说明了闵妃的父母所属。按照李朝时代的惯例,正妃被册立后,父亲要被封为府院君,母亲要被封府夫人,若大王是过继而来的子嗣,则大王生父要被册封为大院君,生母被封为府大夫人。从闵妃家人被册封的情况来看,原来,被追封为府夫人的是闵妃生母宋氏,宋氏是肃宗最为尊敬的老师宋浚吉的女儿。这样一来,就可以断定:原来闵妃是肃宗最尊敬的老师宋浚吉的外孙女。我们在之前的剧评中,已经看到过肃宗在被册封世子前后受教的情况,向显宗大王夸奖肃宗大王有王者之风的元子辅养官就是宋浚吉,在此再次引用记载和解释:

显庙奇爱之, 特简朝臣, 以宋时烈、宋浚吉、金佐明、金寿恒等为元子辅养官。 显庙引见浚吉, 命内侍召王出, 王向浚吉再拜。 浚吉拜贺于上曰: “元子揖让拜跪, 凿凿中度, 若非天成, 何以如此? 宗社臣民之福也。” 丁未正月, 册封为王世子。

意思是说:故显宗大王特别喜爱肃宗大王,特地选了当朝大臣宋时烈、宋浚吉、金佐明、金寿恒等,作为当时还是元子的肃宗大王之辅养官。故显宗大王召见宋浚吉,命令内侍官召肃宗大王出来跟辅养官见面,肃宗大王向宋浚吉行拜礼,拜了又拜,以示尊敬。宋浚吉就向故显宗大王祝贺进言说:元子行作揖跪拜之礼,确有王者风范,若非天生如此,怎会有如此风度?(有如此储君)这是国家和子民的福气啊。就在丁未正月, 李焞被册封为王世子。

从这段记录来看,肃宗大王的老师宋浚吉自从见到肃宗大王就很欣赏,对他印象很不错,就是因为宋浚吉的夸奖,让显宗大王决定提前册封肃宗大王为世子。再后来还有宋浚吉与肃宗大王师生对谈的记录,足以可见,在众位元子辅养官中,肃宗大王的个性与当世大儒宋浚吉接近,师生最为投契,因篇幅有限,不再赘述。由此可见,肃宗大王与闵妃,两人的感情中既包含有夫妻情分,又有肃宗对于老师宋浚吉的追念,难怪肃宗对闵妃如此深情。

·闵妃与明圣大妃感情深厚

从肃宗大王对闵妃的叙述来看,闵妃在宫内不仅言行举止十分得体,善待宫内众人,尊重大长辈,对自己的婆婆明圣大妃也很孝顺。肃宗接连列举了几件小事,可见这几件事给他印象多么深刻。闵妃能做到事事让婆母明圣大妃满意,凡事都不瞒着明圣大妃,随时侍奉在侧,在天寒地冻时守护病重的明圣大妃,寸步不离,即使是明圣大妃心疼她辛苦,要她去休息,也不肯离开,这样至诚至孝的行为仅仅凭借孝顺的心地,没有深厚的感情是做不到。由此可见,闵妃与明圣大妃的感情,不像是婆媳感情,更像是女儿对母亲的亲情。从肃宗大王的叙述中,我们得知闵妃六岁时就失去母亲,从小就没有母亲,孤独的长大,因此比别的孩子早熟懂事,入宫时仅有虚岁十五,此后,明圣大妃就如同她的母亲一般,得到她细心照顾,事事都亲力亲为,毫无怨言。再加上肃宗专宠张氏一人,闵妃非常孤独,也可以说,明圣大妃与闵妃婆媳二人,是相依为命的。这样相依为命的感情比亲情更加深厚,是无法被离间的。一旦其中一人辞世,另一人必定十分思念,这就是闵妃在多年之后为大妃上香时,想起侍奉婆母明圣大妃过往的种种,依然悲痛流泪的缘故。

话题回到剧情这里,被闵妃视为母亲的明圣大妃重病在床,她当然是心急如焚。看到揭发信,自然是想要尽快查明,在这样急切的孝心之下,再加上担心害怕,闵妃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她将闵氏的亲属召来商议此事,这一来,不论发生什么,只要此事败露,肯定要牵扯闵妃娘家闵氏家族的人。闵妃判断错误的另一件事是,在肃宗大王询问闵妃相关事实时,因为担心明圣大妃,再加上遭到诬陷,心绪不宁,闵妃并未据实以告。这样一来,就是没有诚实回答大王的问话,给义禁府降罪,提供了由头,也是受人以柄的错误做法。剧情发展到现在,虽然闵妃没有怪罪同伊和郑尚宫,可是两人心里都很不忍。以郑尚宫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和在宫内监察部多年练就敏锐的政治触觉,立刻就意识到将有大事发生,她要同伊不要再去查这件事,还担心同伊和自己都会牵涉其中,可是此时的同伊想起前后发生的事情,认为投毒的主使者绝不可能是闵妃,非要以己之力,查出真相,还她清白,要为闵妃讨个公道。就这样,同伊开始了监察宫女生涯中最为艰难的一次调查。

在调查之前,同伊依然不肯死心,还是相信张嬉嫔的道德水准,非要见见张氏不可。到这里为止,同伊依然相信张氏的良知未泯。她在就善堂前奋力呼喊,非要见见张氏不可。虽然遭到阻拦,但是张氏还是见了同伊。此时的张氏已是志得意满,看到同伊急切的样子,内心冷笑,表面上却说听不明白同伊的话,还警告同伊不要再介入此事,否则会受到牵连,也获罪被惩戒。这样说来,这时候张氏已经准备登上正妃之位,并在准备上位后内命妇的大清洗。写到这里,不禁打个寒噤,同伊就要大祸临头了,还不自知,依然秉持一贯的个性,凡事都要查个水落石出。在此标记:可怜的同伊,就要遭殃了,各位观众,请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看同伊的受难历程。

在这里,要特别提到年轻演员李素妍的演技出色,李素妍当年与韩孝珠同期出道,同时出演尹导演四季系列作品之[春日的华尔兹],以此为契机,接的戏都是磨练演技的作品。这些年来一步一个脚印,从后来的复仇剧[天使的诱惑]中成功扮演复仇女朱雅兰,获得观众肯定来看,李素妍的复仇演技在演绎个性复杂的人物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磨练,有了长足进步。这一次在古装同伊中,扮演张嬉嫔时演技大放异彩,从刚开始的聪慧优雅自制到后来的阴沉善权谋到现在剧情中的狠辣决断,随着剧情的发展,如同剥笋一般展示主人公的个性与心路历程,层层深入,带来强烈的戏剧效果,愈往后愈加精彩,显示出了李素妍扎实的演技基本功。在古装同伊中,李素妍再遇当年联袂出演的孝珠,多年后再合作,两人都有长足进步,当年个性有所不同,磨练的方式不同,演艺之路也不尽相同,能在李导演的这部古装戏中各自展示演技水准,会成为日后韩国小银幕的佳话。

话题回到同伊的调查中,在同伊调查时,天寿就已经提醒过她,不要介入夺宫之争,作为局外人,天寿看的很清楚,闵妃与张嬉嫔之争,不论谁得胜,都会牵涉到一大批人,作为同伊如同兄长一般的亲人,他不希望同伊因为夺宫之争受到伤害,可是同伊不听,认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非要帮闵妃彻查本案,这样一来,天寿为了保护同伊不受伤害也不得不涉案调查。同伊在自己的直属上级,也是监察部最有经验,最为明断的郑贵礼尚宫那里,也得到了同样的忠告,郑尚宫鉴于丰富的宫内斗争经验,感受到了将要承担的压力,她也不希望同伊再介入此案,可是同伊依然不听,还是基于同样的理由,要继续查案。在此时,同伊的亲人和上司都给了她同样的告诫,他们都是出于保护同伊,也要自保的想法,不要同伊继续涉案调查,但是同伊有她自己的路,若是轻易被人影响,就不是崔氏同伊了。

与此同时,肃宗大王也是坐如针毡,他去见到涉案的两位嫔妃,闵妃含泪辩白,说自己不知情,只是根据举报信,出于保护明圣大妃的想法要监察部秘密调查此事;而嬉嫔张氏更是含泪喊冤,不但说自己无辜,还列举之前被污蔑的音变和汤药一事,说自己又被诬蔑了。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有不同的说法,这情形类似于罗生门了。两个人一齐喊冤,而母亲已经病危,时日无多,这是关乎亲人性命的大事,不可能草草收场,所以肃宗大王对两个人的说法都不信任,他还是依照老办法,找来了徐龙基查案,没想到正中张氏下怀。跟在肃宗日子久了,张氏对肃宗大王有可能做的事情非常清楚,所以之后发生的事情都在张氏意料之中。徐龙基一出手就是要带人搜查,他要去的地方肯定是许医官的家。于是张氏的兄长张希载大爷派人在许医官里布了局,放了换钱票,相当于现在的现金支票,可直接提现。票据是与闵氏家族合作的朴氏商团提供的,这样一来,闵妃就脱不了干系了。剧情发展到这里,闵妃获罪的证据已经确凿,几乎就连徐龙基都要认为投毒是闵妃所为,同伊还是不放弃,继续调查。与此同时,吴润带人抓走了闵妃身边的宫人,并将闵氏家族中闵妃的家人抓人拷问。

在叙述同伊查案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很有趣的小细节,在同伊上街调查时,路遇张氏生母尹氏和掌乐院负责官员老吴的妻子带着侍女一起逛街,相遇之时,尹氏痛斥同伊忘恩负义,而同伊则回敬说自己是按照规则办事,并无对不住张氏之处,气得尹氏伸手就要打。之前的剧评中,在分析监察部刘尚宫打同伊一场戏中,我们已谈到过上位者发怒要打人的做法:自己绝不动手,而是喝令身边人行事,意在责罚,若是自己动手,就是动粗打人。这一次,针对尹氏的做法,也是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尹氏动怒时,也是要自己动手打人,可见绝不是上位者之选,说到底,哪怕她的女儿张氏如何显贵,她也只能是自己原先的水准,哪怕身份提升为两班,依然有粗野之举,无奈,气质是装不出来。资深演员崔兰,有经验有演技有学历,曾经出演过李秉勋导演不少的作品,非常擅长刻划小人物,这一次在古装同伊中扮演张嬉嫔的母亲尹氏,一改之前众多作品中对尹氏的恶毒描写,而是显出一种有趣的喜剧效果。每次看到尹氏与老吴妻子对撼的场面,都觉得非常好玩儿,这一次,难得两位老妇人要齐心协力打一个人,老吴妻子打的是同伊,可怜的同伊被打,捂着脸站在一边,还没回过神来,英达忽然出现,以他的大个头,一下子就把老吴夫人撞到一边。看到这里,感觉到尹氏是在仗势欺人,竟敢当街意欲掌掴监察宫女。在历史记载中,尹氏确实是个骄横蛮横,肆意妄为的妇人。以下摘自[朝鲜王朝实录],引用如下:

肅宗 19卷, 14年(1688 戊辰 / (康熙) 27年) 11月 13日(壬午)
○校理尹德骏上疏曰:
臣自哭班, 进诣都监之路, 适见崇德门前路, 停八人所担屋轿, 臣令堂吏问之, 则乃昭仪母入阙时所乘也。 昭仪母, 卽堂下译官之妻, 乘轿旣云僭矣。 轿而有屋, 僭之尤者。 持宪之官知此, 则宜所禁戢, 臣虽无似, 职忝论思, 目见非法之事, 不可默然。 果发简于宪臣, 使之据法推治矣。 不料此事, 转勤圣虑, 威怒暴发, 处分非常, 加刑定配之命, 至及于宪吏, 臣以首发之人, 难免谴责。
副校理金盛迪, 亦以书勉宪臣, 引咎陈疏。 上答以勿辞。

意思是说:校理尹德骏上疏说:

臣从退朝后, 上都监之路,正好看到崇德门前路上, 停着八人抬的屋轿,臣命令堂吏询问,是张昭仪(张氏玉贞)的母亲入宫乘坐的屋轿。张昭仪的母亲,是堂下译官的妻子,乘坐屋轿是僭越之举。并且,轿中有屋,僭越更甚。执法官吏明白这一点,就应该阻止,臣虽然没有资格去管,但是受王恩领俸禄,看到不法的事情,不能沉默应对。这是执法官员,要依法惩治僭越者。没想到这件事,传到大王这里来,让大王暴怒,给予执法官员非常严厉的处分,给予刑罚又流配,对于执法官员,臣作为首先说话的人,难免被谴责。

副校理金盛迪,也上疏支持宪臣,要求引咎获罪。肃宗大王回答别这么说。

这是引用自校理尹德骏上疏的原文,说的是戊辰年王宫内发生的一件大事:张氏生母尹氏在张氏生下王子时,要入宫照顾女儿,可是恣意妄为,竟然乘坐了八人抬的屋轿,是僭越的行为,轿子中还有屋,僭越更甚,在宫里被执法官员发现,要依法作惩处时,竟然指使随行官员要扑杀官员。事情传到肃宗大王那里,肃宗竟然严惩执法官员,要严刑拷问后流配。校理尹德骏觉得大王处理不公,所以上疏请罪,说要与被处罚官员同罪,其实是在变相谴责肃宗处罚不公。在当时,不仅仅是校理尹德骏,还有不少官员都对此事不满,纷纷上疏,要求同罪,还是在谴责肃宗处理不公道。[朝鲜王朝实录]中对这件事发生的前因后果有详细的描述,因为篇幅较长,在之后的剧情分析中,若遇到尹氏的相关剧情,再酌情引用并翻译。

在这里专门解释一下八人抬屋轿的僭越事由,按照朝鲜王室规矩,堂下官的妻子进宫不能坐轿子,必须步行,进宫坐轿外命妇的级别,仅有正一品堂上官的妻子被封贞静夫人,并且只能乘坐四人抬轿。乘坐八人抬屋轿在宫内的级别,在外命妇中,除非王命,否则没有外命妇有此殊荣,在内命妇中,除王大妃或者是大王的正妃或者大王的亲兄弟被封大君的王子正妻获得封诰可以乘坐,就只有被过继大王的生母被封府大夫人后才有此殊荣,但历代府大夫人也不敢轻易乘坐,通常府大夫人只乘坐四人轿。尹氏在女儿张氏生下王子后就如此放肆无礼,意图与内命妇最高品阶者享受同等级别待遇,在执法官员问罪之时,不但不悔过,还动用肃宗大王之命,严办了的执法官吏,使得当时两位执法者酷刑后枉死,骄横之态,令人发指。

话题回到剧情这里,尹氏的放诞无礼只是一个标志,标志着张氏一派的权利此时开始大张,夺宫的斗争已趋于白热化状态,因为张氏一门设计出的所谓证据,胜负已分,但同伊依然不肯放弃,要继续追查,她要查的就是换钱契。在追查过程中,同伊和天寿发现被确认的商团实力早已大不如前,根本没有能力开出这样换钱契,也就是说商团的书记开了空头支票。商团拥有此权限的书记不可能无缘无故做这样的事,于是同伊继续追查,要查出幕后指使者。跟踪监控的张希载大爷也在布置,他要除掉同伊。终于,天寿在跟踪商团书记时,遇到徐龙基带人抓商团书记,说明情况后急忙去找等候的同伊,而此时同伊已被张大爷指使手下抓住,要灭口,天寿心急如焚,为保护同伊,抓住了张大爷身边的主事者,逼问之后知道被关押的地方,去的时候已经迟了一步,待天寿赶到渡口时,张大爷的手下已经在同伊脚上绑了石头,堵住她的嘴,将她装入麻袋,要沉入江中,天寿救下同伊之后,同伊还是回到徐龙基那里,说出自己听到的事,捕盗将中有张希载的人,会放了商团书记,没曾想徐龙基赶到时,自己的得力助手已受重伤,而商团书记早已伤重不治。

为了继续追查案情,同伊去找了张希载大爷,假意告知商团书记还活着,要张氏停止义禁府对闵妃周围人的调查,其实是为了假意迷惑张氏一门,要赢得调查时间,时间是赢得了,可是太晚了,尽管闵妃身边的尚宫宫女坚持维护闵妃,闵妃娘家的奴婢却熬不住,屈打成招。如此一来,废后已成定局,闵妃深夜去见了两个人:一个是肃宗大王,一个是张嬉嫔。闵妃见肃宗大王,是极其悲伤无奈的,她与明圣大妃情同母女,眼见亲如母亲的大妃被毒害至弥留之际,却无力挽回,还要被废去坤位,当然心痛不已,深明大义的闵妃深知自己已无法再维持正妃的体统,只有提出肃宗大王能达到的要求。看一个即将离宫的正妃最后的要求是什么,就能明白她最关心的是什么。闵妃提出的是要为明圣大妃送终,原来在这个宫里,她最关心的是明圣大妃,她最珍视的是与大妃如同母女般的情谊。闵妃见张嬉嫔,其实是想为身边的人争取一线生机,希望不要因为自己,牵连身边无辜的人,遭到拒绝后,说出自己的真实心意:原来张嬉嫔卑下若此,并不值得自己彻夜难眠,为之痛苦。张嬉嫔虽然明白闵妃的用意,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况且在她看来,现在已经是胜利者与失败者的对峙场面了,闵妃的败局已定,无论说什么,都没用了,于是她无视闵妃的请求,并且嘲弄了闵妃是最后一次说这样的话。谁能笑到最后,谁就笑的最好,张氏绝对没有想到,她的话在若干年后要轮到肃宗大王为保护闵妃,对她这么说。也只能说,历史是奇妙的,同样的场景,不同的位置,在不断被调换。在闵妃苦苦哭喊之时,明圣大妃终于去世。

19-20集是一个分水岭,到了这里,张氏与同伊的感情彻底破裂,从之前张氏对同伊欣赏不已,提拔同伊,给予机会,期望同伊知恩图报,到现在两人因为投毒事件已势成水火,观众从张氏的眼神中看到了深切的怨恨与嫉妒。说是怨恨是因为张氏命令同伊停止调查,同伊不但不理睬,反而更加发奋调查,要帮助闵妃,说是怨恨,是因为这两集里肃宗大王与同伊的小粉红继续出现,而且发展到了不小的程度:同伊成为唯一能为大王分忧的女子。只要肃宗大王见到同伊,听她说话,就会心情好,继而忘记烦恼,哈哈大笑,可见同伊对于大王情绪的影响有多么大。张氏见到的就是大王站在同伊的身边开怀大笑的情景,顿时泪盈于眶。聪明如张嬉嫔,不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大王的心早已不在她这里,转到了她一手提拔的奴婢出身的同伊这里。从张氏眼神中,观众能发现的是绝对的独占欲,对于一个人的爱与独占的想法当然可以共存,但是张氏的感情中包含了太多的欲望与野心,因此害人害己,累人累己。

在19-20集,太多人都在说崔同伊与张嬉嫔,这对被朝鲜第一神算金桓称为光与影的终生对手的崔同伊与张玉贞友情破裂,但其实真正能被称为终生对手的就只有闵妃与张嬉嫔而已。因为野心与欲望,张氏的人生注定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盛宴,但盛宴的终局是镜花水月。因为仁厚与诚孝,闵妃的人生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峰回路转之后,注定是生荣死哀。这两位宫女子的人生都是悲剧,但是结局因为要求的不同,也有所不同。在20集的最后,同伊终于在艺妓教坊找到了商团书记临死前托付的书信与酬劳,这是涉案最重要的证据,正当她欢欣不已,拿回监察部时,却听到郑尚宫带来的坏消息:明圣大妃已经去世,废后已成定局。镜头定格在同伊错愕的表情上,预知后事如何,敬请期待下集分晓。

在以后的剧情中,张氏要夺宫掌权,届时我们还会有更多机会翻看史书中关于张氏和其家人的记载。在此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和理解,我们下周再见。

 4 ) 像同伊一样坚忍智慧善良的活下去吧~

连续播了半年的《同伊》终于在这周二播完了,虽然严格的来说我是从38集开始追着看的,但是也算看了有段时间了,深深被同伊坚忍善良智慧这体现人性美好的特质所打动,还有同伊与肃宗那死生挈阔,与子成悦恬的爱情故事,喜欢看同肃加上小英祖三个人在一起的温馨画面,这一切的一切,都很让人感动。很喜欢这部剧的配乐,首首都喜欢,最爱曲调有点哀婉但不乏坚忍的《爱别离》,就像是同伊的隐喻。

 5 ) 专门去查了숙빈최씨的资料,发现确实少的可怜!

演同伊小时候的演员小朋友是所有儿童角色里面最舒服的一位!
숙빈최씨是朝鲜王朝唯一的两位贱民出身的后妃 真正是不容易呀
也由此可见,朝鲜后宫规模和制式实在太小,小小的苦力女宫也能有被临幸的一天,并诞下王子......

Yes24上面史料竟然要卖到60000元一本,1-4岂不是要24万韩元了,只能看看图书馆里是否有了。。。。

 6 ) 殊途同归第三页 音变

同伊 殊途同归

第三页 音变

时间如一双无情的手,转眼间就让孩子长大,又让壮年之人苍老。在同伊的故事里,六年的烟云消长,原来只是匆匆一瞬,转眼同伊已从女孩长成了少女。长大成人的同伊,还是想念亲人,常在夜深人静之时,拉琴寄托思念。这天,悠远低沉的琴声很不巧被暗访回宫的肃宗听到,从此开始了查找拉琴者的艰难过程。当身边人问及寻找拉琴者的原因,肃宗只说要用琴声安慰再进宫来的张氏,将张氏拉进宫来,不仅是为喜欢,也为了制衡势力愈大的西人一派,还表达了自己对张氏的喜爱之情。这一拉一寻,正式揭开了成人同伊故事的序幕。在剧集的第四集的最后,成人的同伊只是打了个照面,从第五集开始,成年同伊正式与观众见面,从此之后,都是成年人同伊在人世间的艰难历程。

看到这里,又觉有趣。仔细看看几部经典韩国历史剧描写主人公长大过程的细节,都十分有意思。[女人天下]里主人公的长大,只是转身的瞬间。而[明成皇后]里主人公闵妃的长大,只是她在翻动书页之间,书页一掀一翻之间,埋头苦读的少女已长成为容貌美丽,体态端雅的少妇,在这里,成长过渡十分自然,也要称赞制作单位选人选的好,文根英稚气可人,聪慧好学,而李美妍确有王后之相,姿容俏丽,言谈举止自有威仪在。到了李导的作品里,成长的瞬间更是有意思,[大长今]里长今长大也只在一跑一停之间。当年幼的长今按照韩尚宫的训育方案,不断自行寻找食物的特性和规律,提着裙子,不断的跑着,镜头一闪,已是长大以后的长今笑着出现,她还是如幼年时一样,提着裙子,跑在宫内,也说明长今拥有自由的灵魂,也有旺盛的好奇心,她是不甘受宫廷束缚的女性。随后在崔尚宫训示长大后的宫女们的对话中,各人的性格已见分晓,今英沉稳有余,创新不足,而长今则活泼好奇,自由快乐,再看连生,胆小怕事,就连衣带都系不好。别人挨打挨罚是因为淘气,比如长今把榉木放进了灶膛,可是连生挨罚却是因为衣冠不整。崔尚宫严厉责备连生,还扯她的衣带,告诉她系紧的办法。这一拉一拽,三人日后的命运已现——今英虽有扎实的烹饪技术,在创意上始终欠缺,她其实是个烹饪的副手,若是硬性提拔,也只是害了她,因为不能随机应变做出创新,她终生也只能逊长今一筹;长今自由欢乐聪颖活泼,有勇气有才能有好奇心,前途无可限量,但她素喜自由,不会甘心被拘于宫廷;而连生娇俏柔弱,我见犹怜,长这么大,就连衣带都系不牢,衣带不牢,一扯即掉,是后宫的预兆。

看[大长今]看到后来,想起最初的亮相,不由得赞叹金英贤编剧善于刻划人物,一段平淡的剧情被写的如此温情好笑又有趣,实在妙。相比较而言,金伊英编剧对于李祘成长的描写,则用意深远,就是那深情的一望,让观众看出了成年后的李祘早有王者之风,他并未忘记幼年与松渊的往事,已成长为仁心仁德的王室继承人。谈到双金编剧,这二位的写作手法各有千秋,金英贤编剧,善于用细腻笔法来描摹人物,若按绘画来说,她善工笔画,极为细致精细;而同伊剧本的作者金伊英编剧则不同,她善白描速写,也就是说在开场之时,对大环境描绘较多,旨在铺开大幕,介绍背景,对于人物勾勒则是寥寥几笔,刻划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以及习惯等等,或贬或褒,都是为了之后的剧情服务,到了近前,才展现人物的情况,根据剧情需要,再做详细描述,但观众看了却不感到突兀,因为此前金伊英编剧早已埋下伏笔;或者说,金伊英编剧在最初几集埋下的伏笔都是为日后剧情有大的起伏,或华丽反转,或急转直下等情况做铺垫。也可以说,金伊英编剧是个会讲故事的人,她讲的故事分外好看,是因为伏笔埋的好埋的妙。从目前来看,她写张嬉嫔的办法已现端倪,是欲抑先仰的手法。我们看到历史上对张氏颇多诟病,但在[同伊]中人物穿云破月而来,却是一个美好善良的形象。之后,宫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会让善良美丽的女子成了恶毒妇人,这个过程很有看头。剧情发展到现在,已是张氏二进宫。在此,很有必要对剧中人物情况与纪年做个交待,附图表:

[IMG]http://i678.photobucket.com/albums/vv143/bswsf/a258e28b.jpg[/IMG]

表内相关史实参考了[朝鲜王朝实录]、[闲中录]、[仁显王后传]等史书和朝鲜宫廷文学书籍,因为考虑到[朝鲜王朝实录]中会有不少美化李氏王朝统治者的辞章出现,还参考了当时宫人所写的书籍。仁显王后身边的内人因为鄙视张嬉嫔,在[仁显王后传]这本宫女私下传阅后又被刊印的宫廷文学记叙小说中,毫不客气的揭了张嬉嫔的老底,说仁显王后久得宠幸而无出,才选得金氏入宫,封淑媛,张氏本是淑媛金氏进宫时身边的侍女,因近侍肃宗得幸,生下景宗,封嬉嫔。这么说来,张氏的情况并非维基百科全书中所说,她刚开始不是庄烈大妃侍女。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何幼年时同伊遇见张氏之时,人们会尊称她为贵人,礼遇有加,原来她是南人党首安排好要送进宫内的女子,为防止安东金氏选出的女子不得宠幸,吴大人还在金氏身边安排了地雷,就等肃宗踩雷;也能解释在后来仁显王后被废出宫之时,为何当时已被封贵人的金氏要一同被逐。这么说来,金氏根本就没正眼看过张氏,张氏本就是她的使唤丫头,怎么会有好气,难怪她会被张氏整治。看来不论是主上还是臣下都不那么好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都有被算计的时候。

李朝时代,每一位送进宫内的女子,都有各自的家世背景,都代表着不同政治集团的利益。查看当时还未被册封为仁显王后的闵妃家世,会发现她属骊兴闵氏,查看已故的仁敬王后的资料,会得知她属安东金氏,不由得会心微笑——骊兴闵氏与安东金氏这两大家族斗了几百年,说到底,还是为了确保自己的政治利益不受侵犯。朝鲜李氏王朝五百年,闵氏与金氏接连出了数位王后,不能不说是朝鲜名门。撇开这两大家族的政治角力不谈,先看肃宗时代南人一派与西人一系因党争引出的音变之乱——

在同伊拉琴的这一段日子,发生了好多事情。因为同伊是贪心小气的黄直长带进来的孩子,从前掌乐院的人们都不喜欢她,认为她是黄直长派来看着大家的,可是后来却都喜欢上了她,因为同伊机灵讨喜,干练利落,能帮大家处理好事情。在这里,金编剧又用了几个小故事说明了长大以后的同伊依然机智过人:同伊查出池内死去鱼的死亡原因,是因为被池底积沙堵了腮,从而想出要清理池底的办法,说明她善于观察,勤于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在父亲那里学到的生活基本常识和分析判断能力依然还在,还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加更加精进;掌乐院内正在演出前预备,在同伊还没出现之前,场面一片混乱,乐工们找不到乐器鞋袜,人人念叨她,待同伊出现,情况忽然大反转,一切都在同伊的安排下变得井井有条,说明同伊善于也乐于处理杂务,她清秀利落,性格爽朗,很得大家的喜欢,说明这样的女子最适合嫁到大家庭,会是个好主妇;同伊在乐工考试前已经察觉到考题,给依赖他帮忙又总埋怨她的大个子乐工提了醒,让他在考试时押对了题,喜形于色,说明同伊在青年时代就已经具备了对于事物的洞察力也敢于判断。有知识,有胆色,吃苦耐劳,爽朗可爱,这样的女孩子人见人爱。从乐工们对同伊赞赏的笑意和善意的眼神来看,同伊是掌乐院内的大管家,负责每个人的内务,只要她不在,大家都会觉得缺了什么;从仆从对她的称赞来看,同伊从小在掌乐院长大,早已是这里的一份子,也被掌乐院老人们视为女儿。

以这段场景来看,年轻的演员韩孝珠对于青年同伊的诠释显然很到位,以她的模样动静风采,都和剧中人物同伊很一致,再加上本身已有的演出经验,让她对年轻时的同伊角色驾轻就熟。之前已有新闻说韩孝珠对于角色的驾驭能力没有李英爱来的强,没有自己的观点,只有听从导演吩咐,这样的说法不免偏颇。李英爱毕业于汉阳大学德文系,此后又获得中央大学电影系戏剧专业的硕士学位,目前汉阳大学博士生在读。在扮演徐长今的时候,已经三十出头,此前她已在数十部影视剧中扮演了不同类型的角色,对于角色的分析颇有心得,是一位成熟的女演员。从李英爱的个性来看,安静且善于思考,她接下徐长今这个角色有自己的判断;在李导演的作品中,她需要做到的是贯彻自己一贯坚持的角色分析,并在表演中表现出这些年来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带来精彩的戏剧效应,体现艺术素养。而韩孝珠生于1987年,虽然出道较早,但今年毕竟才23岁,表演系本科还没毕业,演过的角色大都以同年龄段人物居多,也就是说,她是一位正在成长的女演员;接下同伊这个角色,她需要做到的是充分理解编剧为角色赋予的实际意义,表现符合导演对于角色的设想,达到导演对演技的要求。李英爱赋予徐长今这个角色以灵魂,这已是肯定的事实,这样才能将韩剧古装推广至全亚洲,但韩孝珠能否赋予角色新生命,目前剧集播出才6集,现在下什么结论都为时过早。不过,韩孝珠的古装扮相端庄清雅,也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女演员来说,这是难得的财富。

话题回到剧情这里,同伊听到称赞后,开心的笑声被突然出现的黄直长打断。气急败坏的他揪着同伊的耳朵,大声责怪同伊闯了大祸。闯了什么祸,让黄直长如此生气慌乱?当然是深夜拉琴一事已被彻查。黄直长因为受到雪伊的托付,要照顾好同伊,也将同伊视为家人,或者说,此时气急的黄直长,更像是同伊的父亲。为了保护同伊,也为了自己不受牵连,黄直长将同伊打发到宫外去帮忙改造乐器,还给她打点了简单的行李。这样一来,虽不情愿,约定去宫内大扫除的同伊还是得出宫去帮忙,这才发现了击磬乐工悄悄改动乐器的事。当时同伊是在打扫中被惊扰,对老乐工的责骂只当作是年长乐工的情绪化,再说她并非乐工,对乐器有否改动,并不敏感。同伊是否敏感不是重点,重点是乐器发出的乐声开始敏感了,原因在这里:

西人一派果然不能听任张氏回宫,要给她点颜色瞧瞧,让她在宫里站不住脚,于是发动了一场意想不到的阴谋。他们派人在掌乐院的钟磬之上动了手脚,钟磬上覆了我国输入的岩盐粉末,试听声音虽不变,但久用之下,声音必然改变。为乐器定音的磬变了音,则曲调都乱了套。音变的大局布在了有王室主要成员出席的宗亲银平君生日宴之上。当磬声响起,整个国乐班都乱了套,与此同时,黄直长带着同伊还有众乐工,奉命去给张氏助兴,结果也未能幸免音变之局。因为磬变了调调,两个不同规模不同水准的宴会都乱七八糟。这样一来,引起了朝野恐慌。原本就有陨石落入宫内,引起迷信的大臣们惶恐不安,结果被活泼好笑的肃宗大王送以陨石制成的串子钱捉弄了一番后噤声。可这音变之事就弹压不住了。这不,连预言布告都出来了——

布告图

[IMG]http://i646.photobucket.com/albums/uu185/huniuer/1cbc4327.jpg[/IMG]


音变乃亡国之音也 国之凶兆也 妖邪之宫人张玉贞还宫 天怒 下云石而破国之音 夫元国变乱之前看音变 将全国起大乱 将国亡

此国之凶兆也 国之将乱 张玉贞决不还宫而国之将平定矣

从布告的内容来看,西人一派是决意要让张氏成为妖孽,将她置于死地,因为亡国的兆头就是:礼崩乐坏。从目前的情形看,礼虽未崩乱,但张玉贞又进宫,于礼不合,乐现已坏,可见不是好兆头。李朝历代王者都熟读我国圣贤书,自然对我国形容的亡国征兆熟记于心。明圣大妃对付张氏的手段更是厉害。话说先看剧中的文字介绍就是一愣,继而抚掌大笑,这金编剧也够无厘头的,估计也只有韩国古装才能让已薨两年的大妃娘娘死而复生,和这妖孽张嬉嫔斗上一斗。没关系没关系,自从看了[大长今]里明朝使臣要受崔尚宫带人做的满汉全席,就对韩国编剧的历史考证水准没抱期望了。如今再来一穿越的明圣大妃智斗张尚宫,也不觉得很惊奇。唉,手段能不厉害么,老人家都穿越时空过来收拾张氏的。张氏回宫,早已从容不迫,静待时机,与此同时,明圣大妃一派也加紧了行动,为免口,不仅干掉了抓盐的击磬乐工,还把查探张氏院落的同伊也抓了起来。是否应该扳倒张氏,就见仁见智,政治斗争本来就是残酷的,可是抓来同伊绝对是错误的,招惹了她,穿越的大妃娘娘可算遭了罪,同伊这小妮子查案的本事可大的很呐。按她自己的话来说,她就是豊山犬,一旦咬住,绝不松口。

不松口的同伊在柴房里醒来,发现了击磬乐工的尸体,她奋力逃脱后找来官差,岂料现场已被打扫过,举报未成,又挨了官差数棍,可真够背的。然而,看那捕盗厅的负责人上了明圣大妃心腹的门,就知道不妙,他们果然是一伙的。因为被逃走了奴婢,大妃娘娘也开始紧张,上了张氏的门去查探实情。此时,张氏还未受封,仅是承恩尚宫,见到大妃却不卑不亢。她傲岸的言行举止不但削了大妃的气焰,还得了启示,明白大妃也在找什么,那被大妃找寻的人或物才是救命之源。于是,王也行动了,因为这样,才遇见了同伊。

在肃宗大王遇见同伊之前,还有个细节不得不提,那就是肃宗大王还与徐龙基进行了一番恳谈。在询问左右捕盗厅有关事件发生情况的时候,有个看法让肃宗欣赏,那就是不要找现存的人与事,而要找消失的人与事。肃宗以王命找出了提意见之人徐龙基,君臣由此交心。按照徐龙基的推断,若音变之乱是缜密的阴谋,则肯定有证据或证人被湮灭,调查被灭的人与事物,最为简单,此前徐龙基已调看过查案日志,发现有人举报击磬乐工被杀。以这个方向来查探,兴许能找到线索。肃宗欣赏徐龙基的明智判断,更发现他是已故徐大人之子,更是满意。按照这个判断,外出暗访的肃宗才去了据称是发现尸体的柴房。这一去,才遇见了同伊。

同伊与王的初次相见,很有喜剧色彩,不少台词都十分有趣,看着没用的王还在逞强,边看边笑。笑过之后就在想,难道金编剧也爱看香港电影么,其中对于肃宗角色的诠释,类似于香港喜剧电影里对于君王的描述刻划。在王最初查探时,同伊躲在暗处观察,肃宗大王让属下出去把风,自己留下查看现场,同伊还是不敢现身;在属下被来此的大妃手下权臣派来的打手们暗杀之后,被善良的同伊拉入了杂物堆后。两人初见,都惊诧不已,在之后的逃跑过程中,聪明能吃苦的同伊发觉这个看似两班的家伙一点用都没有,跑步不够快,还爱耍赖,一屁股坐在地上说自己死也跑不动了,不懂得翻墙,只能给自己当垫背的,就连拾取证物,都拿不稳,还洒了岩盐块。

看到这里,需对肃宗作一番说明。历史剧[同伊]开播以来,我国追片粉丝对于剧中已登场人物的基本情况莫衷一是;也难怪,大家大都从百度百科找资料,再讲究一些,是从维基百科中文版中获知肃宗、闵妃、淑嫔同伊、嬉嫔张氏的基本情况。但是,看维基百科遵循规则后可被任意修改的惯例,资料显然被改过多次,被改至符合我国的民生状况;再看维基百科虽注明参照[朝鲜王朝实录],但却无法举出原文作为参考依据,只给出韩国为[朝鲜王朝实录]制作的官方网站。去看了看,该网站有韩文与中文繁体双版本可作为依据,这样一来,引证史书原文并不是难事。为何没有看到维基百科的原文引述,可见对于剧中诸多人物的叙述显然不够全面完整周详,这就需要剧评作者自行查阅考据相关史实。肃宗并非我国各韩剧主流网站讨论版上所说的那样是个昏君,相反的,他是一位英明的国王,宅心仁厚且熟读四书五经及史书,奉母至孝又懂得治理国家,推行了大同法,又免除了贫苦农民的杂役,在显宗与肃宗在位期间,朝鲜的人口增加近一倍。

[朝鲜王朝实录]中有肃宗的言行录,文中说:

王五岁时, 明圣大妃有产病, 不能进食, 王必跪进粥飮, 忧形于色。 后曰: “汝劝何可不从?”, 为之强进。 王尝有所养雀雏, 死则令毋弃而瘗之。内局取牛酪, 其犊多悲鸣, 王问其故, 不进酪。爱亲之诚、及物之仁, 自幼已如此。

意思是说肃宗五岁时,生母明圣大妃因为罹患产后病无法吃饭,所以他就跪着为母亲送上粥食,神色颇为忧虑。明圣大妃感于肃宗的孝心,说:“你劝我怎么能不听呢?”为了孩子才勉强进食。肃宗从前养的小鸟雀,死了之后,他不让人丢弃,反而挖坑埋葬。内务府着人去挤牛奶制成牛酪,小牛往往悲惨鸣叫,被肃宗听见后询问原因,知道原因后就不吃牛酪了。肃宗的孝心和仁厚,从小就是如此。

又说:

王单心典学, 夜分读书不休, 明圣大妃, 亦忧其过勤。 新陵石役甚巨, 王承慈敎, 命移用宁陵旧石, 大省民力。 时, 八路灾荒, 民或有不胜饥困而自缢者。 王大惊恻, 亟下谕诸道, 俾免其转壑流散。 命蠲辛亥以上积逋, 今年租赋, 计可支用, 量减其数, 畿内役烦, 特减进上虎皮。

意思是说肃宗用心学习经史典故,日以继夜的读书,生母明圣大妃也担心他过于用功。新陵石役颇重,肃宗以仁心体察,下令用宁陵旧石,节省人力,为人民免除劳顿。有一次,朝鲜八道发生饥荒,民间有无法忍受饥饿者甚至上吊自尽的情况发生。肃宗得知后大为吃惊,下令各道,防止民众流离失所,又下令免除当年的赋税并减少进贡。

看到上述史书记载,就能明白肃宗其实是李氏王朝历代君主中较为明智的一位,学有所成,治国有方,素喜暗访民间,了解民生疾苦,又符合封建统治者对于孝义的要求,按照统治者的标准来看,他是明主,而非昏君。他在位期间,虽后宫有乱,但能最终控制局面,做出判断,并下令不得已嫔御为妃,也属难得。在[同伊]这部古装戏里,编剧给了肃宗一个很有趣的定位,说他是一位言谈幽默,喜爱暗访民间又能洞悉人心的国王,虽没有武艺,但有文才。再来看资深演员池珍熙对于肃宗这个角色的诠释,其实也有可观之处,在之前也提到编剧在刻划肃宗这个人物的时候,有可能借鉴了港片对于君主的刻划方式方法,将肃宗描述的很有人情味,且幽默可亲,潇洒不羁,而池珍熙以其对古装戏的理解,借助古装的俊美扮相,初一亮相,就让观众惊艳。端看他剑眉星目,高冠皮履,一袭青莲衣袍,分明是从古画里走出来的美男子。再看后来的剧情,从肃宗查找拉琴者为的是安慰入宫后将要陷入党争风波的张玉贞,到特制陨石串子钱,戏弄高喊陨石有祸的大臣,自己却哈哈大笑,再到音变乱起后,他镇定自若,向分管捕盗的众大臣要查案进度,再去查问捕盗厅各分管负责人,追出查案高见的来源者;如此种种,无一不显示出他的明智与决断,显示出君主的气魄,但为人夫,显然不及。他安排张氏回宫,只为制衡西人一派的势力,说白了是在拉平衡。既然因为平衡党争之乱再进宫,就有可能为党争之乱再受害。说到底,在[同伊]成人戏的开局,就预示了张玉贞不过只是政治利用的棋子而已。既为棋子就只能接受对弈者的安排,至多只能做到自保,若有了自己的意志,变得无法掌控,势必要被除去。

对弈易深陷棋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而看剧则如同小马过河。小马站在河边,松鼠说水深,深到会淹死同伴,老牛说水浅,浅到只没牛蹄上一点。众说纷纭,小马很疑惑,非要她自己过了河,才知道河水没有松鼠说的那么浅,也没有老牛说的那么深。看同伊也是如此,非要自己去观看去感受,遇有疑惑之处,自行查阅资料解惑,这才可以说真正感受到了[同伊]的魅力。剧情发展到第六集,同伊在成长,而张玉贞则在成熟。从她们各自的言行举止来看,同伊是以父兄伸冤为人生目标,而张玉贞则是为实现自己的愿望为理由重新入宫;她们都很聪明,也都如天机老人金桓预言的那样,将实现自己的愿望。只是同伊更为聪慧善良,她的路是通往宫廷之路,这注定是一条坎坷路;而张玉贞则机智善变,心机颇深,她的路是通往权力顶峰之路,这是一条不归路。

正因为张玉贞化解宫中阴谋得法,才得到吴大人的欣赏,在查处音变的关键时刻,下令要保住她,不能放弃,借口是张玉贞得到了富裕中人阶层的支持,借口归借口;其实,吴大人这头老狐狸保住张玉贞最关键的原因,是因为早已发现她懂得转危为安的办法,还明白如何利用对手的弱点,在斗争中善于学习,并能洞悉对手的用意,这都是在政治斗争中最可贵的特质。到了第六集的最后,肃宗托人带到的兵符已传到徐龙基手中,他正急往救驾,而肃宗和同伊,此时正被权臣派去的杀手围困,肃宗已亮明身份,旨在斥退杀手。后事究竟如何,静待下周分解。

 短评

是告诉我们,心里要有尊贵的理想

3分钟前
  • ^锋子^
  • 力荐

女性啊,坚强!

4分钟前
  • 橘子酱
  • 力荐

天寿哦喽勃尼。守护神一样的男人

7分钟前
  • 花田少爷
  • 力荐

韩孝珠把平民时的无忧无虑,到后来住在宫外看开了一切,再回到宫内主持大局,情感变化都演很到位,特别喜欢看

9分钟前
  • 花落 思量错
  • 力荐

和大长今相比,还是大长今好看啊!这部也不错,仁显、张禧傧和崔同伊三个人的斗争,真是急死人!肃宗的思想真开明,很不错的一个皇帝。

12分钟前
  • 小菲
  • 力荐

不如前几部作品

16分钟前
  • 乐叔
  • 推荐

八倍速快进看完。王好萌!

20分钟前
  • 殇潮|Enigma
  • 推荐

不得不说同伊有着非同一般的心智,以及常人不可求的大智慧。那些可以被人看得出来的鬼把戏,还就真是小聪明。朋友说聪明二字是贬义词,大智慧才是褒义词。耍小聪明的人是可悲的。幸运的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有多可悲。也许这是上苍对他们的恩惠也是上苍对他们的惩罚。

22分钟前
  • 徐乐乐爱旅行
  • 力荐

我决定跨过这个大坑。这样守不知道要守到什么时候。

23分钟前
  • 呆胶布
  • 推荐

女主好可爱

27分钟前
  • 苏幼
  • 还行

不如大长今好看,女主不够美。男主古装很帅。

28分钟前
  • rose
  • 推荐

朝鲜英祖的母亲。真实的背景下虚构的事迹。看看也无妨。

31分钟前
  • 罗杰家的佩妮
  • 推荐

喜欢池珍熙大叔的起源是这部剧。真的很好看。满满回忆。

33分钟前
  • 武井咲
  • 力荐

韩孝珠的面部表情真的很丰富多彩

35分钟前
  • ♡小K
  • 推荐

很久没看棒子戏了,好像这部还成

38分钟前
  • Maggie Z
  • 推荐

好励志。

39分钟前
  • Lylialice
  • 推荐

追完了

44分钟前
  • 小马驾驾
  • 推荐

我可不可以说池珍熙好可爱

45分钟前
  • 驰骋之
  • 还行

构思不错剧情太冗长!但我还是把它追完了,韩孝珠是我看这部剧时认识的,很有正义感的清纯女孩。

49分钟前
  • 爱情海
  • 还行

没看完 俗套大长今风格

53分钟前
  • 油焖虾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