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常升起2007

HD

主演:房祖名,周韵,姜文,黄秋生,陈冲,孔维,崔健,李加民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太阳照常升起2007 剧照 NO.1太阳照常升起2007 剧照 NO.2太阳照常升起2007 剧照 NO.3太阳照常升起2007 剧照 NO.4太阳照常升起2007 剧照 NO.5太阳照常升起2007 剧照 NO.6太阳照常升起2007 剧照 NO.13太阳照常升起2007 剧照 NO.14太阳照常升起2007 剧照 NO.15太阳照常升起2007 剧照 NO.16太阳照常升起2007 剧照 NO.17太阳照常升起2007 剧照 NO.18太阳照常升起2007 剧照 NO.19太阳照常升起2007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太阳照常升起2007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姜文蛰伏七年之后的又一力作,由四个充满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小故事组成。  1976年,南部一个边远的小山村,李东方(房祖名 饰)的母亲因为一双鞋子疯掉,成为疯妈(周韵 饰),终日疯疯癫癫,一天,李东方无意发现疯妈发疯的真相……  1976年,一所大学里,晚上在操场放电影,有五个女人声称被人“摸屁股”,梁老师(黄秋生 饰)阴差阳错成为嫌疑犯,有人开始在暗中帮他洗脱嫌疑……  1976年,老唐(姜文 饰)和唐妻(孔镱珊 饰)下放到李东方所在的小山村。老唐天天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上山打猎,逍遥自在,唐妻备受冷落之下,准备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1958年,新疆,两个骑骆驼的女人,唐妻和身怀六甲的疯妈,并肩而行,迎接她们的,是两段截然不同的命运……  若干年后的纠葛,从茫茫戈壁上的相遇开始,早已冥冥注定。九香名校风暴短篇故事:奥马尔、安德与亚历克西斯愤怒的小孩厄舍府的崩塌第一季包氏父子快穿之反派太宠太撩人邪恶发生2全城戒备瓢虫少女第二季恶搞之家第十季铃木光司·真实的恐怖火之门(国语版)绝世强医库鲁普可不可以不西班牙情事杀人回忆录:尼尔森的自白秋霞 中文版异国色恋浪漫谭十八年后的终极告白粤语鹈头川村事件地下诊所 第一季方舟灰色的果实德云社精选合集2020秘境骑警2023白粉飞第四季明天会好的松药店的儿子们国语主厨的餐桌:披萨我的相亲对象是机器人9号秘事第七季诱人小恶魔芝加哥警署 第四季逃出叙利亚擒贼先擒王格伦十天之后爱上你年少轻狂 第四季极速狂飙1971来者何人断箭剧场版 鲁邦的女儿共同警备区

 长篇影评

 1 ) 残酷物语与诗意世界

王小波先生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还说:“问题不在于该不该写性,而在于不该写得没劲儿。”
姜文的这部电影正是用诗意有趣的方式来写性,进而阐明一些道理。可惜影片的叙事结构和剪辑风格对大多数观众而言太过先锋晦涩,别说品味有趣、体悟道理了,观影者甚至连故事的来龙去脉都难以捋清。
既如此,我们不妨绕过复杂的结构形式,从分析剧中的主要人物入手,先来看看姜文在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疯妈:
“我知道,我知道……”是影片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句话,这句话最初出现在哪呢?是疯妈跟志愿军战士开始相爱那年,更具体一点,是他们第一次发生性关系的时候,疯妈羞怯地说:“不……”而战士却说着“我知道,我知道……”强行将她推到,从此她成了他的女人。所以这句话是初次开启疯妈灵肉之门的一把密匙,虽非誓言,却胜于誓言。
第二次出现这句话,是在边境接收丈夫遗物时疯妈的喃喃自语,疯妈不相信丈夫已死,认定丈夫是去找别的女人,因为丈夫曾说:“不怕记不住,就怕忘不了。忘不了,太熟,太熟了,就要跑。”还因为她在丈夫的遗物里发现了别的女人的辫子。
她的丈夫死于1958年,她是从苏联人手中接过丈夫遗物的,苏联人叫他的丈夫阿廖沙,她的丈夫给她写过很多信,但是她从来没有收到,信到最后也是由苏联人交给她的。后来她让她的儿子拆了一封信念,信里写满的只是一句话:就叫我阿廖沙吧!她问他儿子懂吗?儿子说不懂,她说:“只能说你不懂,不能说你没看见。”这句话说明了有些隐情不是人们从表面能看出来的。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中苏开始交恶,边境上的战事一触即发。从苏联人交给疯妈遗物以及丈夫的苏联名字可以看出,阿廖沙的公开身份是一个投靠苏联的叛徒。那么是否能说明阿廖沙是被中国人打死的呢?别急,我们来看看苏联人是怎么说的。苏联人说,经过调查,阿廖沙死于天真浪漫,还是跟一个叫娜塔莎的女人一起死的,遗物中还有几条颜色各异的辫子。这一切都说明在苏联人眼中阿廖沙是个风流成性的人,且死于一场桃色事件,也许是他上了不该上的女人,被苏联人打死了。
这应该是苏联人的调查结果,但是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在那个讲究出生及社会成分的年代,疯妈跟她的儿子是不可能过上安生日子的,更别说儿子还能当上小队长。所以疯妈的丈夫其实是中方打入苏方的卧底,或许因为执行秘密任务,不幸泄露身份,被苏联人打死了。又有别的卧底同伴帮他将此掩盖成了一起桃色事件,苏联人对此也有所怀疑,所以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最终还是被瞒了过去。在此之前苏联人对阿廖沙也有所戒备,所以他寄往家中的信一封都没有投递成功。
因为中苏两方的紧张关系,所以即便阿廖沙已死,也不能暴露阿廖沙的卧底身份,或许疯妈跟儿子回去的根本不是丈夫真正的家乡,只是上面安排下来,让李叔他们照顾这对母子。或许上面给李叔他们的说法是虽然疯妈的丈夫是叛徒,但是她丈夫的父亲是烈士,丈夫做了叛徒母子俩不好回丈夫真正的家乡,就安排到他们那里。
其实李叔他们对阿廖沙的家族历史根本不了解,所以才会在跟小队长讲起其家族史时自相矛盾,漏洞百出。阿廖沙在接受卧底任务前,应该是隐匿了一切社会关系,才去苏联的,所以才会有那张剪去头像的照片,但是因为太过思念疯妈,写了大量的信,才暴露了这层社会关系,于是只好扮作风流成性,在苏联人面前假意冲淡这层家庭关系,以获取信任。所以疯妈在所谓的丈夫家乡生活了十八年,其实是饱受歧视与误解的,人人都知道她是叛徒的妻子。
疯妈自己知道阿廖沙是卧底吗?我的看法是开始不知道,读了信以后懂了。她让儿子念的那封信反反复复就只有一句,那是一种无奈到极致的狂躁,有这种心境的人,是无论如何不会主动投敌的,后来她又找到被丈夫剪去头像的合照,就彻底明白了。所以她在家中挂李铁梅的画像,这是在证明自己及其丈夫的清白,是对身边歧视与误解的一种无言反击。但是她虽然坚信丈夫对国家的忠诚,却宁可相信丈夫对自己的不忠,一方面这是唯一能逃避丈夫已死这一现实的合理解释,另一方面丈夫在苏联人面前的故布疑阵与假装风流也彻底迷惑到了疯妈。
在这样一种身心压抑的环境中,疯妈梦到的那双绣着鱼的鞋,用精神分析法来看,鞋口象征着女性的阴户,而鞋子的整体则可看成女性的子宫,鱼则象征了儿子。梦境都是现实心理的投影,为什么会梦见这些意象呢?
一是疯妈十八年没有过性生活,她跟儿子所说的阿廖沙的枪象征了男性的阴茎,枪由长到短,说明阿廖沙离她越来越远,因为长期的性压抑她梦到了鞋;二是这一年他的儿子刚刚好十八岁,刚刚好长大成人,十八年前的那一场虚惊给她的心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这十八年来她担惊受怕地总算将儿子拉扯成人。在此期间,她动辄动手打儿子,也是为了把儿子拴在身边,怕他出什么意外,所以她梦到了鱼。她去买鞋是对那种夫妻和睦、母子平安的生活的向往。
在疯妈心目中,阿廖沙一直都没有死,只是去找别的女人了,眼看着孩子十八岁了,她愈发殷切地盼望丈夫能早日归来,她想把儿子成年的好消息告诉阿廖沙。所以她要反复上树高呼十八年前侥幸捡回儿子时,站在火车顶上反复高呼的那句话:“阿廖沙,不要怕!火车在上面停下啦!他一笑天就亮啦!”
十八年前这么喊,是要告诉阿廖沙他们的儿子没有死;十八年后这么喊,是要告诉阿廖沙他们的儿子已成年。登高,一方面是因为她不知道丈夫跟别的女人跑去哪里,希望声音能传向四面八方,也希望丈夫不论在何方都能一眼看到她;另一方面是因为她在丈夫给自己的信中读到了普希金写的“树上的疯子”,这是她的心结,也是潜意识的一种迎合。她担心树长不直,长不高,其实是担心自己登的不够高,自己的声音传得不够远,阿廖沙听不到自己的呼唤。于是她刨坑,将阻碍大树往高往直生长的鹅卵石全都挖出来。
这时候,李叔回村子了。李叔是最初带她和她儿子进村的人,也是最早散布她丈夫是叛徒这一谣言的人。所以她要骗她儿子李叔是鬼不是人,李叔的话不能信,这也是她不让儿子读书、工作的原因。他害怕儿子受到伤害,更怕村里的人跟他儿子说阿廖沙的坏话,自己又无法言明阿廖沙的真实身份,只好靠装疯卖傻来给儿子制造麻烦,从而保持儿子与外界的隔离。
她因为儿子的不理解而与儿子发生争吵,甚至砸坏了家里的家具,她用从树下刨出的鹅卵石砌了一座石屋,这是她封闭内心的外化表现。她将摔碎的家具粘合好放入石屋中,还在石屋中粘了一张两个人的“合影”,男的是她的儿子,女的是李铁梅,她置身其中,儿子的样子减去她的样子就是阿廖沙的样子,再加上对国家的忠心,对革命的赤诚,就是根正苗红、和睦圆满的一家子。
期望很快变成了绝望,疯妈认识到阿廖沙是不可能回来了,她反复吟诵着那首《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在儿子发现石屋,并且几个喷嚏将石屋里的家具重新打个粉碎的那一天,疯妈不疯了,她告诉儿子以后不会再打他,让儿子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会再束缚他,等儿子离开了家,疯妈便投河自尽了。
对于疯妈的自尽我是这样理解的,虽然表面上疯妈认定阿廖沙并没有死,其实这么多年下来,她内心深处已经接受阿廖沙已死的事实,相信现在的自己已经比阿廖沙老了。只是因为这侥幸逃生的儿子还未长大,疯妈还不能追随阿廖沙而去。终于,儿子长大成人,疯妈在感到完成使命的同时最后一次幻想着一家三口可以团聚。在最后的疯狂之后,疯妈很快清醒过来,知道该怎么办了:儿子已经不再需要自己的庇护,能够独立生活,而自己也是时候去另外一个世界同爱人相聚。
这段剧情我阅读到了一些政治隐喻:1958年到1976年,从“大跃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中国处于一个极度非理性的时代,就像疯妈一样,别说当时的外国人理解不了,就连现在我们这一代中国的年轻人也很难理解。疯妈虽疯,但是她的所有努力都是在呵护她的儿子能够安全茁壮地成长,哪怕往往起到的是反作用。同样的,中国虽疯,也是在摸索一条富国强国之路,哪怕实际上是历史的倒退。阿廖沙的遗物中有本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著的《怎么办》,书名似乎代表了那个年代所有中国人的困境:当同样信仰马克思主义,同样身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个大国剑拔弩张,反目成仇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的信仰该怎么办?
唐叔:
“搞鞋”跟“放枪”是唐叔最喜欢做的两件事。他在南洋追求唐妻的时候就喜欢帮唐妻把小一号的鞋搞大了穿,在大学里与林医生鬼混的时候也喜欢帮林医生搞鞋。唐妻去新疆找唐叔时,唐叔拿着一把枪在“路的尽头”等待唐妻,他一手拥住唐妻,一手对着天空鸣枪,嘴里却对唐妻说着:“你的肚子像天鹅绒。”在下放期间,他更是天天拿着枪跟一帮孩子在林间打猎,甚至为了打猎而夜不归宿,他的枪法很准,总能打到很多猎物交给小队长,赚取公分。
为何唐叔会如此热衷于“搞鞋”跟“放枪”呢?因为他是个性无能。如果说鞋象征了女性的子宫,因为他搞不大女人的肚子所以只能拼命地靠搞大女人的鞋来证明自己的本事的话,那枪则象征着男性的阴茎,他因为自身的阴茎无法勃起而热衷于用枪声来宣泄自己的愤懑,他用猎杀动物的快感来代替自己永远无法获得的性快感。因为自卑,所以他在与女人见面时都不忘手握钢枪;因为无能,所以他只能意淫与女人云雨的场面,隔着衣服拥抱后说女人的肚子像天鹅绒,所以连所谓的偷情也不过是跟情人一起洗头。
因为唐叔的性无能,唐妻与唐叔长期两地分居,最后看在夫妻情分上送唐叔下放。作为一个生理正常的女性,唐妻极度渴望有性生活,进村路上那一句“知子莫若母”还充分体现了在唐妻潜意识里极度渴望有自己的孩子,甚至因此而产生了很浓的伊俄卡斯特情结(恋子情结),这也为日后她与小她二十多岁的小队长的偷情埋下了伏笔。
唐叔因为性无能而彻夜不归,虽然能享受到打猎的乐趣,可他依旧过得很苦闷,他想过自杀。他看着那群天真烂漫的孩子,问:“一个人死了,他还会再笑吗?”孩子们用爽朗的笑声做出了回答,他也因此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可是在回家后却撞破了自己老婆与小队长的奸情,他像不杀交配时的动物一样,默默走开了。
第二天他告诉老婆这样做是要出人命的,便与唐妻离了婚。他找到小队长,哪知小队长根本不怕死,只是想弄明白天鹅绒是什么,他答应小队长去弄一块天鹅绒。在与北京朋友的交谈中他明白了这一切只能怪自己是性无能,他打算原谅小队长跟自己的老婆。
其实他根本不想带天鹅绒回去,“肚子像天鹅绒”只不过是自己的一场意淫,并非实情,所以朋友说不好弄,他也就没再强求。回去时他带了一面镜子给唐妻,似乎是在说:“我无能为力,以后只能靠你自己。”他又找到小队长,哪知小队长已经自己找到了天鹅绒,迫不及待地展示出来,并且非常认真地说,唐妻的肚子根本不像天鹅绒。恼羞成怒的唐叔感觉自己的性无能遭到了暴露,尊严蒙受了羞辱,遂枪杀了小队长。
这段剧情中有较多政治隐喻。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影片安排性无能的唐叔带着枪在这一年与唐妻结婚,暗讽浮夸的运动雷声大雨点小,中看不中用。而会演李铁梅的小姑娘来找去过南洋的唐妻讨教穿衣之道,则象征着计划经济的中国开始有了开放改革的诉求,暗喻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唐妻说苏联的大炮起了个女人的名字,暗喻外强中干的苏联必将走向解体。崔健演的唐叔好友所说的:“我又不是领导,哪来的天鹅绒?”以及小队长最后扯出的锦旗则是对政府官员好大喜功,好搞面子工程的辛辣揶揄。
梁老师:
梁老师多才多艺爱唱歌,最喜欢弹唱的是一首叫“美丽的梭罗河”的印尼民歌。为什么最喜欢弹唱这首歌?是因为他异常怀念当年的南洋生活。为什么异常怀念南洋的生活?是因为在那里他认识了自己最心爱的女人。他最心爱的女人是谁?是唐妻。这不但体现在他反复弹唱的印尼民歌里,还体现在1958年唐妻归国去新疆与唐叔成亲,在狂欢舞会上,梁老师先是鸣枪,然后冲到唐叔身边将唐妻抱走。这看似是欢庆时的玩笑,实则真切地反应出梁老师压抑已久的欲望。
朋友妻,不可欺。梁老师因此而长年压抑着自己的欲望。但因为忠于自己的感情,又不肯娶其他女人为妻。长久的性压抑让梁老师在接收一切有关于性的讯息时都变得异常敏感,所以在厨房发生性骚扰电话事件时他会如此的心神不宁,以至于用菜刀切烂了自己的手指。在亲手接到性骚扰电话时他恶狠狠地丢了一句:“屌你老母!”这算是压抑中的一种宣泄吧。
林医生虽然跟唐叔不清不白,但由于唐叔的无能根本没法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对来打针的梁老师百般挑逗。包扎好伤口的梁老师在学校露天影院偷摸了一个女同学的屁股,这也是长久性压抑所致,在一片“抓流氓”的喊打声中,梁老师慌不择路地跑到了唐叔的住所,撞见了正在给唐叔洗头的林大夫。两个人一起从窗口逃走,梁老师落地时不慎将腿摔断,住了院。
对梁老师心生爱慕的林医生向校方谎称自己也是被骚扰的对象,并想设计指认梁老师,未遂,于是有了那段在医院病床边如泣如诉的表白。那真是我听过的顶好听的情话,可梁老师却对林大夫说:“你今年可能三十六,也可能四十六了,可是说的话却像是个十六岁女孩的感觉。”
梁老师最浓烈的性格特点就是严肃刻板,不逾矩。他认定三四十岁的女人说出这样的话是不合理的,就像他认为对自己朋友的老婆是不能动任何念想的一样。人不能不守规矩。
林大夫走了以后,接着是骚扰电话的拨打者的真情告白。这两个女人的表白像莎士比亚的爱情诗一样动人心魄,她们为爱而制定的计划,采取的行动,充分证明了爱情的魔力有多么巨大,可这一切只能变本加厉地转化成梁老师的性压抑,压抑到他喘不过气来。
在梁老师招供不久,校方却宣称抓到了肇事者,为梁老师洗刷了“冤屈”。也恰在此时,梁老师彻底看穿了唐叔与林大夫的奸情。在最后的狂欢后,自缢身亡。
对于梁老师的自杀,我是这样理解的。他是个讲规矩的人,明明自己耍了流氓,却免于责难,这虽然让他感到侥幸,却更让他感到困惑,不能理解这个世界,这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这其二,那就是这性压抑已经深入骨髓,性的苦闷导致生的苦闷,他看到自己爱的女人跟了自己的朋友,爱自己的女人也跟自己的这个朋友在一起鬼混,他们可以自由的享受性(这里假定他并不知道唐叔是性无能),自己却除了自我压抑以外别无选择,不堪重荷的他彻底走投无路了,除死之外,不得解脱。
这段剧情也充满了政治隐喻。梁老师有一把枪,他只在唐妻回国的那个狂欢夜放过两枪,就没再使用。更多的时候不是被他拆散了扔在床底,就是让唐叔这个性无能拿去充威风。影片中梁老师藏枪、弃枪象征着压抑性欲,关照到现实恰恰象征了文化大革命期间,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人间惨象。真正的有识之士不仅才华得不到施展,反而倍受打压,而那些才疏学浅的无能之辈却威风八面,不仅是占着茅坑不拉屎,而且还一占就占两个茅坑。梁老师最终是被母亲传下来的枪带给勒死的,这也象征了那个年代獐死于麝,鹿死于角,有识之士往往为自己的才识所累,惹来杀身之祸。
梁老师明明耍了流氓却免于责难,这讽刺了当时中国司法的混乱,冤假错案层出不穷。吴主任抓流氓时只会出荒唐昏招,在办公室里只知道高唱红歌,为了维护自身的形象,不仅所抓的流氓都不是本校的师生,就连被侵犯的女性也都不是本校的师生。这讽刺了政府部门不办实事,空喊口号,只讲政绩,颠倒黑白……
以上是我对影片基本剧情的概述以及对隐藏剧情和政治隐喻的揣摩,下面我想谈谈我对影片整体立意的理解。
“太阳的升起跟希望没有任何的关系,”我仿佛看到了姜文板着面孔冷冰冰地说道。没错,他呈现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残酷,当疯妈在铁轨上托起九死一生的儿子,歇斯底里地喊着“他一笑天就亮啦”的时候,怎么会料想到,这个耗尽她余生精力呵护成长的孩子,会在成长到十八岁那年,在她刚刚认为可以了无挂碍地随孩子他爸共赴黄泉那年,被人用猎枪轰爆了脑袋?
太阳照常升起,这是影片名。当我看完影片时最强烈的感受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论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终将成为历史,一切终将过去,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古人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古人还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没错,与日月星辰、江河湖海相比,人类是渺小的,人生是短暂的。我们无法羁绊历史的脚步,也无力压制时间的成长。既然如此,我们不如谨记王小波先生的这句话:一个人只拥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2 ) 深入《太阳照常升起》的钥匙

姜文:“其实是一个故事,没有四个,是他们说有四个,你看也就只有一个,而且,就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
编剧过士行:“他要把可能在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放到很多空间上去表现”
编剧过士行:“国内以前没有过,国际上也不太多,它是一部非故事逻辑的电影”
姜文:“打破了所有的界限,只要觉得是主观有意思的,拿来”
姜文新作《太阳》,焦雄屏一共看了两次,“第一次只觉得奔泻而来的影像宛如艾略特的《荒原》般充满隐晦的喻意。第二次我和剪接大师廖庆松一块观赏,忽然像看懂《达芬奇密码》般拿到所有的解密钥匙,我们高兴地讨论姜文布下的迷阵,在神采飞扬的画面中,我再次体验他的气势,这一次他冒着更大的挑战,探讨中国大地和民族魂的底蕴。”
    

我要说的是,“太阳照常升起”不是一部电影,它想要表达的东西,远远超过了我可以理解的一部电影所“应该”表达的范围,它让人看了之后满脑子都是问号;同时,它又是很电影的一部电影,它用到的电影技巧(非故事性逻辑),之前所有的国产电影都没有,甚至在国际上也是很少见的(编剧过士行语),它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演员陈冲语)。在我看完了这部电影后的一整天,我脑子里想的都是它,都是片中的让人琢磨不透的情节和很多看似有所指却不知道到底指何的细节设置,为此,我上网,查阅了几乎能看到的所有影评,听过了几乎能看到的所有导演和演员的访谈,找到了本片的制作特辑一连看了几遍,在心中有个大概后,我又到电影院去看了一次,集中所有的注意力注意片中的细节,最终,了解得有个大概了,鼓起了所有勇气,动手写这篇东西,就像本文的标题,我想尽我所能,找把钥匙给你,一把通往本片真正涵义的钥匙,虽然它还有残缺的,虽然它可能仅仅只能打开一扇门。。。
  
  1、阿辽沙是谁,喀秋莎是谁
  
  阿辽沙,出自高尔基的“童年”,在原著中,是个孤儿,在本片中的房、姜、黄都是阿辽沙,都是缺少父爱的阿辽沙。至于喀秋莎,有两个意思:1、出自歌曲“喀秋莎”,是指在家乡等待战士归来的女孩。2、火箭炮。这两个意思都是统一的,指的都是缺少男性之爱的女性,火箭炮和枪的意思相同,甚至更过,男人可以打枪,女人可以打炮,在本片中所有的女性角色也都是喀秋莎。阿辽沙和喀秋莎在本片中指代的是因为孤独需要爱需要性而放纵的男性和女性。
  
  2、请叫我阿辽沙吧是什么意思,周韵为什么在他念这个的时候打他
  
  显然,房祖名在和孔维xx时也说了这句话,片中的这两个时空是对应的,周韵是因为回忆起房祖名他爸爸,也就是房祖名本人,当时背叛婚姻和孔维xx的出轨行为而愤怒,所以打了他。
  
  3、你可以说不懂,但不能说没见过。
  
  房祖名在以后确实见过,所以周韵可以说是未卜先知的见到了这件事,打他也是有道理的了。实际上,时间和空间在片中完全是混乱的,毫无逻辑的,这两件事的先后顺序其实也不一定像你看到的那样。
  
  4、不怕记不住,就怕忘不了,忘不了,太熟,太熟,就会跑。
  
  在影片的第一段中,周韵都陷入在对以前的回忆中,回忆以前的爱,以前的背叛,以前她的他的一切;同时,她的孩子房祖名,其实包含了孩子和丈夫的双重身份,所以,她会无数次的跑掉,不愿和房祖名一起待在家里,还不要房跟着他。太熟,意思可能是现在的场景和过去的场景是一一对应的,是她熟悉的,(可能来源于她的思维,到底是人的意识造就了环境还是环境造就了人的意识这一哲学命题在这里得到了体现),她会觉得痛苦,所以逃跑。
  
  5、鹦鹉,鱼鞋。
  
  鹦鹉就是枪,也就是男性生殖器,鱼鞋则是女性生殖器,把鱼鞋叼走,就是象征着性行为后,女性身份的丢失,不再独立而在感情上或者生活上依赖男性。也可以往广义了想,鹦鹉是男人,鱼鞋是女人,男人把女人的心带走了。
  
  6、我知道我知道。
  
  出现了很多次,最清楚的解释那次是周韵和房祖名讲述他爹带她走的那次,正是说着这句话,周韵被带出了海边,到了这个山村,也就是走入了婚姻,也可以说是有了第一次性行为,所以,我知道我知道,这句男人用来骗女人上勾的话,象征的男性对女性的征服在片中。
  
  7、羊上树
  
  羊上树,出自老北京的相声,象征着一切不可能发生的事,在片中,可能象征的也是这个,用羊上树这件事,象征着周韵确实是不可思议的疯了。
  
  8、李丛喜是什么人?他死没死?他为什么在房到过白房子后突然出现了?
  
  李丛喜是警察,他是个死人,他也是象征着房祖名的父亲(不能确定的猜测),猜测的依据,他刚好姓李,和房饰演的李东方一样,还有,他也是军人,去边疆待了十几年刚回来,这个背景和李不空是一样的,周韵要说他把带着火的烟吸进肚子里来论证他确实是个死人,很可能就是导演为了告诉我们李象征房父亲的意思。他有一句台词:你妈她不该这样。总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听说周韵疯了时,第二三次都是房在房子里是若有若无听到的,这两次后接着出现的就是周韵喊:“李丛喜!”这个意思我也没想明白。至于他在白房子边上的一个小树桩后面出现,说:小子,你怎么看见我就跑啊。 因为白房子象征的是子宫,那么,作为死人的房的父亲李丛喜的出现,就代表了房祖名缺少父爱的特殊身份。
  
  9、警察和大夫象征的是什么?周韵对房说:把我交给警察和大夫,我就掐死你
  
  (不确定猜测)警察象征管制,大夫象征医治,周韵这么说,可能说的是男性对女性的管制和自认为正确的医治是她们不需要并且受不了的,她恰好是对房(象征未成熟的男性)说的这句,就是说要房以后不要变成这样的男人。
  
  10、树上的疯子,井边的傻子
  
  总共出现两次,一次是周韵说的,一次是房祖名念信时念的。树上的疯子象征着未被男性所束缚的女性。而井边的傻子则是猎取了13、14。。个女性的男性。周韵一直想从树上跳下来,只要下面有海,甚至有井也成,就是想寻求一个男性作为依赖,但当她下去,才知道,自己是那个傻子的第n个女人其实(n=13或者其它),但还是一直坚定的往下跳。若是海的话(碰到了好男人)算运气好,若是井的话(碰到花心大萝卜)那是再正常不过的。疯:说的是女人在恋爱中的状态,你想想是不是这样的。傻:则是在女人看来男人在恋爱中的状态,或者真正的是男人在恋爱中的状态。
  
  11、房念:“普希金:树上的疯子。。”
  
  信房念完后,周韵开始去摔碗了,原因呢?普希金根本没写过这个冷笑话,根本没写过树上的疯子这个题目的诗或者小说。那么,李不空(或者说阿辽沙)给她写的信就是在骗她了,她会受不了,是因为一个女人意识到她的男人开始骗她了,所以她摔碗,摔碗,可能意味着心碎(不确定的猜测),但房跟着一起摔,是不是意味着男人也心碎在这个过程中(?)摔完后,她又开始捡碎片,房也跟着一起捡(重拾心情?)捡到一半,她掐房:“你要敢把我交给警察和大夫,我就掐死你”,按照上面的警察和大夫的寓意,也许能说得通。
  
  12、白房子
  
  白房子,象征女性的子宫,周韵搭建的它,象征着她孕育房祖名的过程,在里面放上她儿子和李铁梅的照片,希望她儿子能娶李铁梅这样的人(李铁梅是当时的偶像,就像现在的李宇春),实际上,她是想让这样的一个房间,成为儿子和李铁梅的新房(后来也做到了,房娶了李铁梅)
  访姜文:说到片中将“李铁梅”与房祖名的照片摆到一块,他更拿“超女”开起玩笑,“那时的‘李铁梅’就是现在的‘李宇春’,他妈希望他得到幸福,就把当时最火热的偶像和儿子凑到一起。”
  另外需要注意的,白房子前的地上横着一棵树,在摄影机下,白房子的入口就被树给挡住了,意味着。。
  
  13、房在白房子里打喷嚏,都碎了
  
  引自对周韵的采访:片中,周韵扮演的母亲曾用鹅卵石为儿子建造起一座“白宫”,“那正是因为她作为母亲,觉得什么都不可靠,才想到用自己的力量,为儿子建筑起最安全的世界,她觉得只有呆在房子里最安全,这种孤独与不安全感非常真实。里面拼贴起的碎裂瓦罐,随着房祖名的一个个喷嚏而破碎,也正表现了梦想也是易碎的,现实就是这样,既美丽又残酷。”
  
 
  14、李铁梅
  李铁梅是红灯记中的中性革命人物,丧父(与阿辽沙对应),走上革命道路,照片里的李铁梅是从玻璃破了的宣传画上挖出来的,是当时的李宇春(姜文语),后来那个16岁的小李铁梅,是房祖名的妻子,所谓的象征,大约是那种红色生活状态中女性对美的认可,而她会想成为孔维这样的人,意思是即使在当时畸形的审美观念的压抑下,女性依然有对真正的美,真正的好看而不是被灌输的那种所谓好看的追求。
  
  15、房祖名是怎么当上小队长的?
  房祖名是靠娶了16岁的小李铁梅当上小队长的,也许你意味是因为周韵疯了他当上的,但实际他两人的对白是:周:妈疯了,你就当上小队长了。房:我不是因为你疯了当上小队长的!周:瞧,你也认为妈疯了吧。。 大致是这样的,这样看,片中其实没有说明他当上小队长的原因,我知道他是靠娶李铁梅当上小队长,来源于原著小说“天鹅绒”,原来是这么说的:
  儿子运气比她好。他回乡务农后,当了队里的会计,那个送钢笔给他的同学是大队书记的三女儿,有点心脏病,有点哮喘,眼睛有点斜视,但他还是娶了她。这样他二十多岁就当了他那个队的小队长,管着四十多户人家,二百多号人。
  导演在片中就把这个大队书记的三女儿,改成了那个粗粗的眉毛,腮红涂得很过分得李铁梅。
  
  16、算盘的意义
  房的职业是会计,他在第一段就被教书先生骂,说他尽接私活,不读书。算盘在第一段被周韵摔坏,原因是她的鱼鞋被鸟叼走了,而房给了一双假鱼鞋给他(注意影片中的房的动作,他把鱼鞋拿的很高,从上往下看着周韵),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鱼鞋的象征意义,这段也不难理解了,女性的身份在依附于男性的过程中被男性夺走了,她们丧失了自身的身份,这时,男人对她们说,我给你一个身份,但这个只是男人们想象中女性需要的那种身份(房买的鱼鞋),而不是她们真正的身份(周丢失的鱼鞋),这种情况下,女性生气了,后果很严重,甚至会威胁到男人的事业(会计-算盘)(不确定猜测)。
  
  17、会在水中漂浮的草坪
  周韵可以用锄头控制它,房却不行,在房找到那个白房子的过程中,他上了草坪,却站不住,所以在水中漂浮,这时隐约可以看到,是周韵站在草坪上晃动着锄头在操纵着草坪,因此,那个白房子,其实不是房自己漂过去的,而是周韵带他去的。
  
  18、房全裸撒尿
  片中还有唯一的全裸镜头就是铁轨上那个刚出生的婴儿房了,但不同的是,这个全裸的房(虽然后来进去时穿上了衣服)走进了子宫(白房子),进去后一直打喷嚏,那个全裸的房刚刚走出子宫,我只能告诉你浅一层的意思,深一层的对照暗喻关系我也没看出来。
  
  19、阿辽沙,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来了,天一亮他就笑了。
  这时周韵在树上喊的话,注意,和最后在火车上喊的话不同的地方是后者是“他一笑天就亮了”,至于上面,指的是铁轨上,天亮和他笑这二者指代的到底是什么,我猜测的是,指代人和固定法则的关系,在这段里,人是出于被动从属的地位,被天亮所影响(也就是被世界的规则),而在结尾那段,笔调变得积极了,他一笑天就亮了,人也能影响世界的规则,当然,这些都是在周韵的想法里,很可能在这时的她是一个消极的角色,也确实可能,在刚生出房时,她要积极的多了。
  
  20、最可爱的人
  最可爱的人,两种理解:1、军队(非志愿军,是到中俄边境的军队) 2、最值得爱的人。第一种当然很好理解,第二种则完全是反讽,李不空(阿辽沙)对周韵来说其实是最不值得爱的人。
  
  21、你爸的枪,最开始有这么长,接着有这么长,最后有这么长。
  最开始的枪:枪能征服,能探索,有霸气,代表男性的理想或事业,他们靠这些来吸引女人的注意,周韵就是这样被李不空带走的,她当时觉得她的男人很伟大。最后的枪:用根手指头就能比活出来,代表的是纯粹的男性生殖器,在片中的隐喻,男人在把女人骗到手后,给她们的实际上只是性,女人觉得她们因为男人的理想被折服,最终和男人在一块了才知道男人唯一对她们感兴趣的只是和她们xx而已。
  
  22、周韵和猫说话
  说了句什么话来着,什么意思,不懂
  
  23、房坐在月光下
  什么意思,不懂。。
  
  24、昔人已乘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周韵在第一段中常念这首诗,念到一半,就会跑,我理解,她还陷入在对李不空的回忆中,周围的一切太熟,太熟,就会跑,黄鹤楼依旧,可是昔人已经不在了,所以她只有跑。只有逃离这一切,去搭建那个白房子,躲在里面逃避。这样看来,那个白房子也可能是为了寄托她对以前的回忆,因为房就是李不空,那么那个照片里的李铁梅可能也是她自己原来的模样,在这种推断下,可能周在嫁给李不空之前就是唱李铁梅的,因为她家也有挂着李铁梅的宣传画,可能就是她以前的扮像吧。所以,白房子的象征意义,有两重,一是孕育,二是圆梦,圆自己的回忆。
  
  25、周韵为什么又不疯了
  她又穿起了军装,穿起了鱼鞋,头发也理好了,说:差点就疯了,现在好了。然后要房去接新下放的姜和孔,这时,房说“我知道我知道”。周韵恍惚了一会,房走了,镜头开始拉近,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在她的眼中饱含着泪水。事实上,这一段是周韵在搭建了那个旧房子后,完成了心中的寄托后,得到了那个鱼鞋,对现实的一种妥协。在这之后,她先后化身成陈冲和孔维,继续讲这个男人和女人间的故事。
  
  26、水中漂浮的鱼鞋 衣服 裤子
  鱼鞋是故意营造成并列摆放的样子的,鱼鞋在水中渐漂渐远,意思是她彻底的放弃了对一个男人的思念和执迷,在第二段中作为风骚的陈冲出现了。
  
  第一段解读结束,接下来开始对第二段的解读
  
  27、美丽的梭罗河
  美丽的梭罗河 我为你歌唱
  你的光荣历史 我永远记在心上
  旱季来临 你轻轻流淌
  雨季时波涛滚滚 你流向远方
  你的源泉是来自梭罗
  万重山送你一路前往
  滚滚的波涛流向远方
  一直流入海洋 你的历史
  就像一只船 商人们乘船远航
  在美丽的河面上
  
  印尼民歌,黄秋生的吟唱(房在第二段中的化身),是表达他的思乡之情(归国华侨对南洋的思念),或者说,思念母亲(周韵)的心情。
  
  28、5个女人揉面,抬大腿,跟着黄一起唱。
  揉面,很性感的动作(爱抚?),揉着揉着还把大腿抬起(等待xx?),她们完全陷入在对黄的YY当中,在黄的音乐声中,尽情的幻想,但黄陷入的,却和她们想的完全不同,这是怎样一种讽刺。注意,在接下来,这五个女人合体成为陈冲这一角色(推论根据,性格相似、作用相似,尤其在黄自杀那个镜头,可以看到,她们五个都穿上了很陈冲一样的护士装束)。
  
  29、电话里说的是什么?
  说的是:“我爱你”,是那个红衣bt女对黄的表白,在那个畸形的年代,这种话反倒成了流氓的象征,让五个女人心神不宁,这段是讽刺当时的畸形的情爱观的。
  
  30、黄为什么回应,丢你老母嗨?他的手为什么被刀切破了?
  《太阳照常升起》里
  著名滴脏话“丢你老母嗨”
  出自姜文妈妈。
  几十年前,某夜,
  姜文妈妈门外吵到一瞥。
  上半夜,
  一堆广东兵经过,
  每个人只说两句话:丢你老母嗨,夯旮肠……
  下半夜,
  一堆东北兵经过,
  每个人只说一句话:操你妈,操你妈……
  第二天天亮,
  中国……就解放了。
  这是来源,至于在这段里,意思依然是“操你妈”,至于深意,也许有(解放?),也许没有吧。至于他的手被菜刀切破了,流血,这是什么意思,我确实不懂,也许只是为了引出陈冲这个作为大夫的角色吧,也许也有其它深意。(解放必须付出流血的代价?)
  
  31、黄在诊所的一串纱布中迷失,找不到方向
  暗喻黄这样一个还沉浸在恋母情节中的未成熟的男性,在初遇陈冲这样一个抛弃了女性的矜持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爱和性的追求的女人,完全找不着北,不知怎样应对。
  
  32、打针时,黄说:不怕刀砍,就怕打针。
  还是说明他在处理男女关系上的陌生。
  
  33、拧衣服,永远湿漉漉的
  湿漉漉的,又一处明显的性意味的象征,描述的是女性在对男性之爱的渴望,更多的是在肉体上,至于拧衣服,则是衣服从湿到干的过程,也可以解释为欲望被满足,陈冲不再湿漉漉的过程,这样看来,片中的拧衣服,象征的也再明显不过了(性行为),黄秋生与陈冲的拧衣服过程并不顺利,最终是姜文进来完成了这件事,在后面姜文和陈冲也有对白,显示姜文经常帮陈冲拧衣服(XX)。
  
  34、姜文与黄秋生的关系
  在第二段中,黄秋生是一个男性中恋母的成分,姜文则是一个男性中对其它女性的渴望的成分,他们两是一个人,第二段中黄的死亡,是一个男性成熟的过程,是他摆脱恋母的成分,转为一个成熟男性的过程。这在后面会慢慢说给你听。你再注意,他们一个是小梁,一个是小唐,都是ang结尾的发音相似的姓氏,这也是导演有意为之的。
  
  35、陈冲在和黄拧衣服时,听见小号,说:讨厌,还是中午耶。
  小号和枪在片中的意味都很明显,如果说枪是男性生殖器,打枪是性行为,那么,小号就可以算爱抚和挑情吧,是打枪的前奏,陈冲之所以这么欲拒还迎的回答,你可以想通了吧。
  
  36、姜文把陈冲的鞋修好,搞大了一号,丢还给他。
  搞鞋子,就是搞女人,就是搞陈冲。说明他们之间就有过性行为了。
  
  37、看“红色娘子军”时,一个老太婆,不停的丢石子丢到水面,将水中电影的倒影变模糊。
  暗示着,台下的观众,看的并不是幕布上的革命电影,他们边看,边YY,把一个个革命女同志的形象都变得面目全非,在畸形的年代,人们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性需求,确实太令人惊奇了。所谓的看红色电影,居然是集体意淫的盛宴,从这个角度看,文革真的如姜文所说是个“性感的年代”。
  
  38、42个手电筒
  42这个数字,对导演一定有意义,他强调这个数,有他的意思,但我们是绝对猜不着的了,这也是看作者电影会晕的地方,他可以很主观,主观的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世界外的人只能眼巴巴的往里面窥视。
  
  39、黄被追,躲进姜的房间,姜文头发湿漉漉的出来。黄和陈冲巴在墙上。
  黄冲进去时,显然姜和陈在XX,片中用带着泡沫的头发来暗喻xx,也是对应湿漉漉的这个词的含义。
  
  40、陈骗黄要他跳下去,下面是草坪。
  陈就想他被捉住,以便引出后面她自己说的那样,在黄供认流氓时她会顺水推舟说爱他,然后两人就可以成秦晋之好了。
  
  41、谁摸了谁的屁股?到底谁是流氓?
  准确的答案是,黄摸了站在他前面那个女的的屁股,但喊“抓流氓”的,是别的人(5个,据我推测就是食堂里5个揉面女),更准确的说,不是黄的手去摸屁股的,而是那个女人的屁股去摸了黄的手!!(姜与黄有句对白:姜说:那可是。。那可是屁股啊,要不是手摸了屁股,难道是屁股摸了手吗?)如此荒诞的事果然发生了,正是黄的缠着纱布的手被女人的屁股摸了,这是暗合他在第二段中作为万人迷的身份的。至于那五个揉面女为什么要喊“捉流氓”,估计是看到黄接近那个女的,吃醋了,她们喊的流氓,不是指黄是流氓,指的是站在黄前面的那个女的!!结果阴差阳错,那个女的一回头,屁股就摸了黄的手了,结果黄被搞的那么惨。。太怪诞了。。 故,摸屁股这件事的真相,是那个女人的屁股摸了黄的手。。。
  
  42、姜文要黄供认是他干的,黄也不能确定是不是他干的。
  姜说,总共有5个人被摸屁股(那5个揉面女,其实她们都没被摸,只是在YY那个摸了黄的手的屁股长在她们身上,服了这5个女的。。)
  
  43、陈冲来对黄表白,陈脱下了雨衣,陈把钥匙放在透明的雨衣的口袋上,陈湿漉漉的走进了门。
  她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心的,没有任何的虚假,你说她不是和姜xx吗,为什么喜欢的又是黄呢,我前面说过了,黄秋生和姜文就是同一个人,只是分别代表一个男性不同的侧面,她爱上的依然只是一个人而已。至于她从哪来,显然,刚和姜xx完,到了这里,湿漉漉透明的雨衣。。象征着。。(不能说) 她把雨衣脱下,放到一边,开始对黄诉说对黄的爱,这说的是:脱离了肉体方面的需求,从精神层面诉说对女性对男性的需求。事实上,陈冲象征的就是热恋期的女性,在“恋”阶段,女性已经摆脱了“疯”阶段的痴狂和不知所措(周韵),陷入了切切实实对男性的追求和依恋以及享受中。
  
  44、感情不是计算出来的
  陈说了这句话,这也是对第二段点题的话,和第一段中的“算盘”相对应,说明女性的感情不是用逻辑思维可以分析的,也象征着陈在第二段的对黄的痴迷是合情合理的。
  
  45、红衣bt女对黄表白。
  我猜测,红衣bt女对应于第一段及第三段的李铁梅(从衣服上来说:红 符合时代标准),都是那个时代畸形的审美观造就的所谓“美女”,但她会勇敢的打电话给黄,会表白,都说明了政治因素及意识形态的压抑实际上是不能打败人类正常的情爱的,男女间的情爱才是永恒和隽永的,太阳照常升起。
  
  46、黄把枪给了姜,把枪带留下了。
  黄说:枪带是我妈给我的礼物。姜说:我在哪见过这把枪。在这个镜头里,最好的阐述了这两个人的关系,枪带,象征着对母亲的依恋,是黄,是男人里性格的一部分,而枪,是性器官,是对其它女性的渴望和肉欲,是姜,是男人性格里的另外一部分。至于姜文说,他在哪见过那把枪,实际上,他在这里得到了这把枪,在第三段打野鸡一直在用它,到第四段,他又把这枪交给了黄,然后黄在第二段,又把枪还给了他,这就是所谓的轮回,他说在哪见过这把枪,实际上是对过去他拥有这把枪时的回忆,而影片往后发展实际上是他本人往年轻发展。
  
  
  47、黄和姜一起去找黄主任,吴主任当着他们的面把那个信给烧了
  吴主任唱: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我爱五指山,
  我爱万泉河,
  双手接过红军的钢枪,
  海南岛上保卫祖国。
  啊五指山,
  啊万泉河,
  你传颂着多少红军的故事,
  你日夜唱着红军的赞歌。
  
  我爱五指山的红棉树,
  红军曾在树下点篝火,
  我爱五指山的红石岩,
  红军曾在石上把刀磨。
  我爱红军走过的路,
  我沿着山路上哨所。
  
  我爱万泉河的清泉水,
  红军曾在河水煮野果。
  我爱万泉河的千重浪,
  红军在这里把敌人赶下河。
  万泉河流水向大海,
  我沿着河边去巡逻。
  啊,五指山,
  啊,万泉河,
  红色的江山我们保卫,
  红军的钢枪永在手中握。
  
  经搜索,这首革命歌曲赞美的是海南的大好景色,与片中放映的“红色娘子军”对应,吴主任的象征意义很明显,是当时的权威,是当时的价值评判体系,是当时的政府和军队,是当时的统治力量,他可以评判一切,他爱的只是这些景色。他们去找黄主任,实际是去找他求情的,但吴主任说流氓找到了,5个,都不是我们学校的人。这象征的是无常,在那个畸形的年代,一切只能用无常来解释。本段落最令人费解的是总共出现三个镜头,是当时办公室的一个矮个的工作人员的笑容(他负责去烧掉黄写的悔过书),导演肯定是有所指,用了三个镜头对着他的笑容,但我还是不知道。。
  
  48、黄和姜头靠着头看着陈冲的敲门
  陈冲的敲门用鞋根,充满了性隐喻。黄和姜头靠着头,更解释了他们是一个人,此外,更值得注意的是,陈冲是听见姜的小号上来和姜xx的,她看见黄理论上是会有吃惊的情绪的,可是她一点都没有,像大自然一样自然,原因就是黄和姜实际上是一个人。
  
  49、黄、姜、陈三人走进姜文门间,镜头对准晃动的钥匙
  传说中的3P开始了。。 姜说:钥匙一直在门上,你干嘛要敲门啊。暗喻着黄心门的钥匙已经打开,摆脱了恋母的情结,开始喜欢女人(所以他会死,因为他代表的这种性格在他体内已经消亡了)。
  
  50、黄为什么会死,为什么吊死在那根枪带上,音乐为什么是欢快的,下面围观的人是哪些?
  黄的死有两种解读 1、象征着恋母情结的消亡在一个从未成熟男性向一个成熟男性的过渡过程中 2、象征着无常,在那个畸形的时代。 我在这主要解释第一种解读,在他选择接受了陈冲后,自然而然的,原来还是一个男人体内共存的黄和姜的两种性格,现在就只剩下姜了,那么,他的死亡相应的预示的也是这种性格的消亡,而不是代表真正的现实中的人物的死亡。那根枪带是他妈妈送给他的,他吊死在这根枪带上,带着微笑,说明的也是这一点,音乐是欢快的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围观的人包括,5个穿着揉面女(穿着陈冲的衣服,证明她们是同一个),红衣bt女,姜文,穿红衣服的陈冲。。 ???
  
  51、黄的尸体的摆设,水果,蔬菜?
  注意黄的关键部位,用的是一根辣椒来做象征用的,象征意义,自己想。。
  
  第三段开始了
  
  52、孔维是谁,她为什么出现了
  周韵不见了,孔维出现了,孔维就是周韵,片中的摄像机位也是这样说明的,前一个镜头孔维,后一个镜头河边流过的鱼鞋,再一个镜头又是孔维,说明她是周韵在第三段中的化身。
  
  53、这地方,陌生。
  第三段,象征的是一男一女经过热恋后(第二段),走入了婚姻(第三段),到了婚后的领域,是周韵所没有尝试过的,所以孔维说,陌生。
  
  54、姜文打野鸡
  姜文在婚后,瞒着孔维干了不少勾三搭四的事,打野鸡,也就是找野女人偷情的意思。房祖名和孔维偷情,背叛姜文;姜文与陈冲偷请,背叛孔维;轮回,一件事~所以,孔维讨厌他打枪
  
  55、姜文说:孵小鸟的不能打,搞对象的不能打,扔个树叉
  在白房子里,也扔了个树叉,意思:这个地方,是孵小鸟的,是周韵孕育房的地方。
  
  56、李铁梅和房出现
  李铁梅是房的老婆,她代表一种审美观,代表周韵的过去,她想成为孔维,她问阿辽沙,她问喀秋莎,她也想和房成为喀秋莎和阿辽沙那样的情侣,所以她问。
  
  57、我把你给工分记上。
  交换?物质利益-》政治待遇?
  
  58、你这么做,是要出人命的
  第二层意义:出人命也可以理解为产生另一条生命,那么孔维果然怀孕了,怀的正是会在1958年出生的房祖名。
  
  59、我的肚子像天鹅绒,就叫我阿辽沙吧。
  就叫我阿辽沙吧,再次象征房就是房的爸爸,这一幕,就是周韵在第一段打他的原因,房已经是有李铁梅的了(也就是周韵),但他背叛了婚姻,所以周在第一段,要他读他自己写给她的信,然后打他。
  
  60、崔健
  崔健说的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你(姜文)是离过一次婚的人了,那么,这个婚,指的是之前的陈冲或是周韵吗。
  
  61、姜文教房祖名用枪
  一个男人的两个成长阶段相遇了,婚后的姜文教年轻的他如何用枪,如何搞女人,这个事太诡异了,他教会了房用枪,房却用枪对付了他自己的妻子,这一切都是轮回,伦理关系在这里面都是胡扯。
  
  62、房祖名死于什么?
  房祖名被他自己杀死了,像第一段的周韵和第二段的黄秋生一样,都是自杀,其实这个死,也不是事实意义的死亡;他死于那句话,你老婆的肚子不像天鹅绒啊。
  
  63、口罩,镜子
  未解
  
  64、你爸爸是被枪打死的,却不是烈士。
  暗示他爸爸是被姜文打死的,死于情杀,当然不是烈士。
  
  第四段
  
  64、孔维(周韵)怀孕了
  是房祖名干的,一路上说话的那个是即将跨入婚姻的孔维,不说话的那个是腹中的孩子的父亲已经被姜文打死的孔维,哪个在时间上是靠前的哪个是靠后的,探讨这个已经失去了意义了,我们只知道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个结了婚的女人和别的男人偷情,怀上了孩子,孩子的父亲却被自己的老公打死了,她一个人踏上找孩子父亲的路上,看到了孩子父亲的遗物。
  
  65、那些遗物。
  看到了三个辫子,对吧,你应该还看到了三个弹孔,对吧,三个辫子,指代的其实是片中的三个女主角,周韵、陈冲、孔维,他们都被阿辽沙偷走了心,也就是辫子被剪掉了(这段也暗指阿辽沙的花心),那三个弹孔,打在的是三个男人身上的(房、黄、姜),你看到的是姜文打房祖名的,但其实这个是个轮回的故事,房祖名是年轻时的姜文,黄秋生则是介乎第一段中的房祖名和第三段中房祖名精神状态之间的角色,似成熟还未成熟,他们是三位一体的,之所以有三个弹孔,说的是轮回,说的是这个事一直在发生,太阳照常升起,而且辫子和弹孔更好的对应之妙在于,可以认为弹孔是被辫子给戳出来的,这就暗指,他们三个的丧命是因为三个女人。。
  
  66、那本“怎么办”
  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开篇,男主角就死了,是装死,为的是让女主角和她爱的人生活在一起而不是男主角。在这里,象征的是李不空(房祖名)其实没死,还会复活,复活的周韵会和房祖名一起幸福的生活。
  
  67、尽头,非尽头
  尽头:一只大手 象征着女性走入婚姻,被男性所掌握(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掌心)年轻的孔维走上了这条路,而年老的孔维(周韵)走上了非尽头,又跨入了轮回之中,即将产下房祖名。
  
  68、尽头,姜文开枪
  性行为。。婚姻开始。。
  
  69、火车,铁轨
  火车-人, 铁轨-人生,周而复始,一辆辆列车开过铁轨,一代人来,一代人走,但铁轨是不变的。 铁轨上,火车下,片中有特别提到这个概念。
  
  70、火车在上面停下来了。
  人在人生的中途停下来了,为的是等待房祖名的诞生,他也许可以改变什么,他一笑天就亮了,但实际上,他什么也没改变,命运还是在重复。
  
  71、阿辽沙和喀秋莎是结了婚的
  暗指房祖名和李铁梅,年老的孔维(周韵)实际上是第三者,她和房祖名两个对于对方来说都是第三者。
  
  72、黄秋生和姜文的关系。
  枪是黄秋生给姜文的,又在最后这一幕,从姜文到了黄秋生手上,依然是轮回。我最大的怀疑是,第二段的姜文是第四段的黄秋生,而第二段的黄秋生是第四段的姜文。注意,这段中的黄把孔维从姜文身边抢走,还到处捏女人屁股
  
  73、火车的气点燃了帐篷,帐篷里是沉睡的姜文,由于被引燃,帐篷飞起,使火车上的周韵受惊吓,生下房祖名。
  我能看出的,只有片中的一切,都是关联的这种浅的隐喻,再深一点的,真想不出来了。。
  
  74、房祖名落在的地方,开满鲜花
  太阳之子?改变世界的力量?
  
  74、阿辽沙,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来了,他一笑天就亮了。
  #¥%……※×()—
  

 3 ) 一部有关性的电影

看了大家这么多的评论,有些意犹未尽。随便说几句,也就是见仁见智吧。 首先我不赞成把片中人物的关系做片面化的理解,去穷究他们之间的关系。电影中的角色可试定位如下: 母亲(疯妈,唐嫂,梁母为代表),父亲(疯妈男人,梁老师,唐老师为代表),儿子(小队长,众儿童为代表),女人(疯妈,唐嫂,大夫,及学校中各女性为代表),男人(梁老师,唐老师,小队长为代表) 情节冲突主线:乱伦,杀子,性焦渴,性无能,性亢进,生命轮回 主题:太阳照常升起(生命轮回)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人的各种性意识以及性变态,出场的人物只是导演手下的符号,所以一个人物往往充当了不同的符号,以及同一符号分散在几个人物身上体现。故事背景没有太多的意义,只是导演对那段历史的回忆比较深刻,顺手拈来。片中的大量意象无不充满了强烈的性暗示。 片中各意象试分析如下: 赤足--性欲的象征, 鞋子--女阴 树---阳具 卵石--精子 小河--女阴 白宫--子宫 小号--阳具 枪---阳具 枪带--脐带 太阳--生命 疯妈是性焦渴的符号,因为过度的焦渴做出了一些常人不可理喻的行为,被认为是疯了。李叔叔反复说的:你妈怎么会这样?提示了疯妈这种长期压抑后爆发的突然性和怪异性。同时疯妈在长期压抑性渴望中,把儿子当作了情感转移对象。片中对此的提示出现过几次,如珠算老师说疯妈是小队长的姐姐,疯妈逼儿子承认他是阿辽沙,两人争吵时的举动像是夫妻,在白宫里把年轻时唱李铁梅的照片同儿子的照片摆在一起等等。在影片的第一段中,集中反映的就是性压抑,性焦渴,恋子等性变态心理。第一段结束时,疯妈失踪了,因为母亲这个符号将要由后面出场的唐嫂接过去。 第二段,梁老师代表的是性无能。未出现过的梁母继续着母亲这个符号。梁老师把母亲留给他的枪(阳具)送给了唐老师提示了他自己知道自己的性无能,他留下的那根枪带是脐带的意象,用以维系他和母体的联系,最后他因对自己性无能的厌倦用枪带上吊,暗示出生时的脐带绕颈,完成他向母体的回归,至此是生命轮回出现的第一次。梁老师因为性无能在行为上体现出一种性侵略性,如他主动接听骚扰电话,而且用广东话说了一句:丢你老母海。有意思的是广东人一般只说丢你老母(操你妈),“海”(蟹,指女性生殖器)字很少带出,这句话就是操你妈逼的意思。但是梁老师这些侵略性又受到自己身份及道德规范的压制,虽然摸屁股的不是他,但是他心里知道自己是很想摸的,这种压制和自责交织的情绪导致了他最后的自杀。 这一段里以女大夫为首的各色女性代表着性亢奋的符号,片中已明显,我不多说了。 需要提醒的是梁老师和唐老师有一部分身份是重合的,他们在这一段中主要表现出男人的复杂性心理,无能和正常状态交替。 第三段,首先是小队长住到了白宫(子宫)里,以及他最后被杀,这是生命轮回在片中第二次完成。恋母,乱伦,父杀子是这一段的主线。唐老师和唐嫂在这一段里接替了父亲和母亲的符号,这一段是矛盾冲突的高潮段落。父亲在经历激烈的心理冲突后,用枪打死了自己的儿子。注意片中未出现小队长倒下的镜头,所以枪杀这一段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生命开始的意思,枪和发射的火光暗示阳具和射精。 第四段,如果延续上一段生命回归子宫,开始孕育的话,那么是顺叙,从疯妈怀孕开始。但导演的时间提示又告诉观众这是倒叙。所以这一段从整体上把影片的轮回结构完成了。这一段里年轻的疯妈和唐嫂都是代表着女性,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的两个身份,相信看到这里,观众就能明白导演在角色设置上的技巧了。这是充满了唯美和魔幻的一段,着火的帐篷在风中追赶着火车,护卫新生命的诞生,这是生命的热烈。躺在开满鲜花的铁轨上的孩子,不带一点血污,这是生命的纯净和甜美。孩子一笑,太阳就出来了,这是生命的灿烂。看到这里,我就想起一首老歌“when a child is born". 整部影片,叙事干净利落,过渡自然,画面优美,看得赏心悦目,充分体现的导演的功力。 ===================================================================================== 旧作了,补充几句: 1.电影的主题是“生命的轮回”这是确定无疑的,第三段以小队长被枪杀结束,倒叙的第四段以怀孕开始,婴儿(小队长)在火车上出生结束,导演选择这样的叙事顺序就是为了“轮回”这个主题。 2.确认了这个主题,我们就可以从容地欣赏导演的技法了,前三段每一段都有人消失或者死去,最后一段才有婴儿出生,个人认为这是对生命轮回这一主题的反复强调。或者说,每一段都能够和第四段组合在一起,独立成篇。 3.怎么样去表现生命轮回的主题呢?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在我看来,没有比“性”更直接了。 4.在“性”的关系里面,最紧密的几层就是 男人,女人,父亲,母亲,子女。所以我说,这部电影里出现的人物不仅仅是“角色”,更多的是“符号”的作用。男人女人父亲母亲子女的符号。 5.我们在每一段里,找到哪些人物代表了哪些符号,对这部电影的解读,就顺畅了。我可从来没表示过谁谁就是谁谁父亲这种观点。 6.把握住“轮回”的主题,和“性”这个表现方式,我相信,你也会相信我的胡说八道了,哈哈。

 4 ) 房祖名的爸爸到底是不是姜文

《太阳照常升起》的原著只是一篇小小说,叫《天鹅绒》,故事情节简单,生生死死几分钟便看尽。 “唐雨林愣在窗口。他听到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姚妹妹说的:‘我家老唐说我的皮肤像天鹅绒。’第二句话是李东方先生说的:‘我要做你用的草纸。’” “李东方从地里慢悠悠地站起来,用平常的口吻对唐雨林说:‘你不必去找了,我想来想去,已经知道天鹅绒是什么样子了。’他接着说:‘跟姚妹妹的皮肤一样。’” 这两处想必是原作者的得意之笔,姜文都改了,可见他改编的决心不小。 把《红楼梦》改成电影是抽脂。我没看过,不过估计不会再让晴雯破坏公物,让刘姥姥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而要把一篇几分钟长短的小说改成电影,姜文就得掺水。 崔健是一小瓢水,黄秋生是一大瓢水,陈冲更是一大瓢yin水。小说里也有周韵,也发疯,但是在电影里,消失的两斤猪肉变成了一双鱼鞋,骂街的泼妇成了爬树的巫婆,她还抱着小羊上树,在水波上撑走一块草地……,这些都不算什么,要命的是她到新疆戈壁滩泼了一瓢水——她竟然背叛了小说,跑到新疆去了。 她这一去新疆不要紧,整个故事的性质就变了。 周韵在新疆的路上遇到了孔维,两个女人骑骆驼赶路,兴奋的孔维一路跟周韵描述她的未婚夫:爱枪(有军人气质)、肉欲、擅长侍弄女人的皮鞋和写肉麻的情书、花心。周韵一听就知道,这个南洋女人的未婚夫正是自己的丈夫。她一路沉默,一语不发。两个女人同时到来,逼得姜文必须从一边消失。周韵说:“我不相信三颗子弹能打死你。”她知道这是一场谎言。 在路上分手时,周韵和孔维两种不同的表情恰如中国一句古话所说,只闻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她们不可能分享同一种情绪,因为两个女人只能有一个胜利者。孔维的爱情得到了结果(尽头),周韵的爱情下落不明(非尽头)。同一个男人的笔迹给两个女人指示了不同的方向和结局,在一边是盡头,另一边是非尽頭。这是1958年的事情。 孔维的婚礼和房祖名的诞生同时到来,孔维的幸福和房祖名的不幸同时到来,这一下,他们结下了深仇大恨。周韵上了火车,举行婚礼的人们用点燃的帐篷欢送她,用欢乐驱逐她的痛苦。她在厕所里产子,婴儿掉到了铁轨上。周韵在火车顶上大声呼喊,告诉姜文这个生命的事实。她不是搞封建迷信,这是“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她知道他会听见。 姜文和孔维下放到家乡。他睡在拖拉机上,对孔维说了好几次“陌生”。这不是素未谋面的陌生,而是久别故地的陌生。几个月之前,他扶着刚刚出院的黄秋生回到校园散步,一路上不停说的,也是“陌生吧?”开拖拉机来接他的是他儿子,但他们并不认识对方。周韵终于等来了这个时刻,她恢复神智,并且似乎变得青春了一些,她提醒儿子应该去接那个男人,帮他在村子里一个偏僻角落安顿好。此前,她用半年的时间在这个村子的某个秘密角落修建了一个卵石新房。这是送给儿子的新房,有喜床,有结婚照,有红烛,但是它的外形像一个坟墓。一切都在周韵的安排之中,和她儿子一起走入新房滚到床上的,是她的情敌、她丈夫的妻子,接踵而来的是她丈夫和儿子的死亡。这是一场复仇。 一只雄鸟告诉周韵,她的丈夫会在半年之后回到这里。而一只雌鸟把姜文带到了她妻子设下的复仇之窟。姜文说正在恋爱和哺乳的鸟不杀,但是他却杀这样的人。 在借助神秘力量设下陷阱的几个月中,周韵逼迫儿子朗读姜文从前写的情书,然后给他耳光,这个过程中,复仇的欲望已经逐渐盖过爱情和亲情。完成复仇陷阱后,周韵消失或死去了。另一个知情者黄秋生几个月之前已经自杀。每次死亡事件到来的时候,都会响起《美丽的索罗河》,姜文发现奸情之夜也一样。 那个夜晚,房祖名在卵石新房里和他父亲的妻子偷情,他说:“你叫我阿辽莎吧。”他不知道,这正是他父亲的名字。至此,俄狄普斯的神话大门完全打开。 姜文,志愿军战斗英雄,在英雄事迹巡回演讲中认识还是中学生的周韵。复员后,姜文被派往南洋接受石油勘探培训,认识孔维并求婚,孔维说不,姜文就跳大桥。求婚即将得手,姜文却被组织召回。他和南洋华人黄秋生一同回到祖国,派往新疆工作。工作两年后,他趁一次出差机会重新找到周韵并向她求婚,周韵说不,姜文就说我知道我知道,硬把周韵哄上了床。 孔维来到了中国,周韵怀孕了,姜文最后决定选择孔维,并从此与周韵中断联系。18年后,他和黄秋生在一所石油院校当老师,黄是一个拥有迷人气质却过分洁身自好的老童男,在一次春心萌动后,竟稀里糊涂被当作流氓,遭受肉体和精神羞辱,于是心生死意。一个懒洋洋的黄昏,姜文、黄秋生和陈冲——一个和姜文保持性关系又一直试图勾引黄秋生的风流娘儿们,在欢歌笑语之后,彻底放纵肉体,玩了一把3p。这加速了黄秋生的自杀。 黄秋生的自杀使淫乱事件曝光,姜文和陈冲分别被下放回自己家乡。他丝毫没有想到,18年前的爱情已经变成一场可怕的复仇,在等待他。 此文为转载,出处的链接地址已经失效,抱歉了各位。

 5 ) 伟大的电影必须有伟大的观众


 
 
 
 

 

伟大的电影必须有伟大的观众,电影之伟大在于,要让观众有满足感。观众之伟大在于,必须要想办法弄懂一部故意不让你弄懂的电影,然后取得满足感。

 

观众冥思苦想之后,自以为终于找到了答案,得到了升华,从此成为了一个有品味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伟大的观众。所以,一部能让平凡小市民观众变得高品味,变得伟大的电影,也就有希望挤入伟大电影的殿堂。

 

变形金钢和黑客帝国永远无法变得伟大,因为它们无法使观众找到自己已经超越平凡的快感,这和国庆节大部分人选择挤在外滩,而有些人却要去徒步爬金茂大厦是同一道理。

 

所以想要成为一个伟大电影的导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想办法甩开无用的懒于思考的老百姓,抛弃金字塔的基层,直接要那个空中楼阁的塔尖,票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得奖。一千万观众满意了,也不如一个评委满意了。

 

拍好一部通俗的电影是很难的,因为你无法表现出你和别人有多不一样。但一部象《太阳照常升起》这样的片子,就可以很容易的让观众分出层次,分成看不懂的看懂的,讨厌和喜欢的,有所谓的和无所谓的。

 

这部电影真得有必要看懂吗?它真的有必要去寻找主题或是隐喻吗。如果本来无一物,那么说看出了什么的人又是从哪看出来的呢?一个笑话:三个人为比谁眼力好,比认远处庙门前的匾上的字,每个都说它看见了上面的字,但每个人都说的不一样,后面庙门里的老和尚走出来说:各位施主别争了,匾还没有挂上去呢。

 

这类片子的导演会告诉你他每个镜头每个对白的用意所在吗?当然不会,那多俗。当然是让你自己看去。任一帮自以为恍然大悟的观众为对剧情的解读争的头破血流,不会有人给出标准答案。庙门上有没有匾,只有老和尚自己知道。

 

拍电影和写小说很象,有时候你必须去苦心构思一个故事和题纲还有卖点,时刻思量观众看到每一段时会如何反映,出版商和评论家们会如何说。但有时候你烦了累了,就想去他妈的老子不侍候了,于是开始在纸上胡乱涂写,这时你会写出在精心构思状态下无法写出来的东西,但你知道,你不是带着任何目的去写它的,只有这种状态才是最真实原始的状态。

 

所以评价方法很简单,只需看它是一部故意精心策划成某种样子的作品,为了讨好某些特定的观众群或评委,绞尽脑汁的完成,并期待于奖项或好评;还是一部骗了投资商的钱,由了性子,在大醉之夜,随意浑洒而成的涂鸦。

 

如果是前一种,那仍然是恶俗的工匠之作,伪装成无招胜有招的高手,但其实却仍是刻意为之,这样炮制出的“先锋电影”和“实验电影”就是最大的恶俗。

如果是后一种,那么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诞生出无用垃圾,一种是诞生出旷世绝品,这取决于创作者自己的才华。

 

其实分辩一部刻意的“伪大电影”和一部浑如天成的真上品的方法很简单,一部真的优秀作品看完了哪怕你完全不懂它在说什么,但你仍然会被打动,被震撼。就象一部伟大的音乐,不需要剧情不需要主题,你一样能听懂它。它的所有元素都在指向同一个点,虽然你说不清那是什么,但是你会感到正向着它飞奔的快感,你感觉到一种力量正在托着你升起,让你高喊:“哦!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但作为“伪大电影”,它会让人在看到一半时就厌倦、头痛、昏昏欲睡。它是一条路上东西南北乱指的路标,写满了“终点”“非终点”“高点”“低点”“天知道是什么点”,然后你晕菜了,倒在地上,你听见女主角在激动的狂喊,但你却想说:“哦,算了吧,快亮灯,我要回家。”

 

伟大的电影必须有伟大的观众,伪大的电影也必须有伪大的观众。强者会造就伟大的观众。弱者却只能在空空荡荡的影院中,贴着各种标签期盼着伪大观众的到来。伟大的电影也许会让观众一时沉寂,但多年之后却回荡起掌声,但伪大的电影同样会让观会一时沉寂,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它已被忘记。

 

 

 

上一段算不上是针对性的影评,它适用于对所有的这类电影进行评判,那么下面就专门的说一说《太阳照常升起》:

 

看第一段最初时,很全神贯注,觉得很有意思。画面很美,镜头很有功力,也有悬念,一直到李叔被称为鬼,还仍然可以是部很棒的片子。但疯妈一直疯个没完,所有的人都象疯子,都很无厘头,这也没有错,但错就错在导演没疯,导演还正常着呢,他一边拍着这些的时候,一边还想着拿奖成名呢。一个正常的功利者拍不出真正的疯狂,结果就是并不疯狂,只是搞笑。一个被围观的真正的疯子能让人感觉到悲剧的力量,但一群装疯来吸引人们注视力的家伙就只能让大家失去围观的兴趣。观众看不到正常人,也看不到真正的疯子,完全失去了情绪的依托点,被吊在半空中,导演的镜头晃到哪,就只好跟着看到哪,这样的设置一直贯穿整部电影,包括刻意打乱的叙事和刻意荒诞的情节与人物。这就象你去用餐,开始喝了一道汤不错,于是期待下面的主餐,但发现后面源源不断上来的都是汤。

一开始疯妈在树上高喊阿辽莎,到影片最后疯妈抱着婴孩面对太阳高呼,在这呼应的一头一尾中间可以容纳一部很牛B的电影,但我们看到的不是,好象一部外星牛B电影被人捡到了开头和结尾或某些片段,为了凑成一百分钟上映只好在中间硬塞了好些仿制品然后胡乱粘起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是一道又一道看起来挺不错的汤却没有主餐,因为厨师不会做主菜,只好指望汤把大家灌饱。所以观众的感觉也很混乱,因为腹胀与饥饿交织。人们在这部电影里看出了各种大师各种技法,但姜文却消失了,那些主角们也消失了,许多很优秀的演员,再一次成为了符号,成为了道具,而失去了人物本身,故事本身。时代背景失去了意义,人物情感失去了意义,任何符号也随之失去了意义,想达到这种效果其实不需要高价请任何演员,让每个参演者全片始终戴着口罩就行了,说不定这一点倒会让评论家和需要炒作点的媒体们被“软”一下,而不是在任何时刻都听见充满激情的呻吟却怎么也HI不起来。

 

姜文在片中已经讲述了自己是怎么拍出这电影的。你看见疯妈摔掉的那些碗了吗,在房祖名后来发现的小屋中,他发现这些碗被重新拼了起来,在一起看起来还是碗,但一样也提不起来,一提就碎了。这或许就是姜文无意中对《太》做出的解读暗示。他打碎了一部或是许多部电影,然后把它重新拼了起来,在这座姜文小屋中,你可以看见好电影中有的一切东西,但就是一样也没有什么用处,很好的音乐,很好的剪辑,很好的演员,很好的画面,但却凑不成一部很好的电影,因为它们本来就是拼合品。

 

我很喜欢《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因为那时候的姜文没这么矫情。那时的他是个树上的疯子,而现在的他则低着头在自己的电影前数数:“十三……十三……十三……”

 

有这样拍电影的人很好,因为这样好让我们知道中国除了无十黄之外还是有其他电影的。

但这样的一部电影,要是你还在琢磨着去“理解”和“弄懂”它,你就是十四。

 

最后再提醒一句,看过姜文电影和这些电影原著小说的人都知道,千万不要把小说版权卖给姜文!

 6 ) [导演见面会][原著小说]解读《太阳照常升起》:姜文在拍科幻片?

[影评][导演见面会实况][原著小说]
解读《太阳照常升起》:姜文在拍科幻片?

今天非常开心地到华星看了《太阳照常升起》的首映。向花痴已久的姜文大帅哥表达了崇敬、提了问题并获赠海报一张,可恨华星不靠谱的工作人员并没有阻止冒领的人,由此也失去了炫耀的资本,在此鄙视华星电影院一万次,再鄙视一万次。除去这件发指的事情,观影过程还真是一次异常愉快的体验,奔放的画面和想象力与令我激动万分。从1994到2000,再到2007,差不多7年一部片子,姜文的变化很多,然而那些不变的才是真正叫做姜文的东西。一句话,那种对电影作为表达方式的深刻理解和执着追求,是支撑姜文导演作品的基石,也是支撑我心目中“姜文”这个伟岸形象的基石。

整体印象:9
导演:9
表演:姜文A,房祖名A(完全超出想像,很好!)
      周韵A+,孔维B,陈冲B+,黄秋生B-
音乐:8(插曲10)
编剧:10
画面:9

1、极端复杂的故事:与《暴雨将至》有关
正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姜文在《太阳照常升起》片中传达的仍是关于记忆的命题,然而不同的是前者是一种集体记忆和个人记忆的交织,而后者则是一种更加私密的表达。整部影片最出色的地方是编剧,这是在我个人的观影体验中,剧本的复杂程度可以排进前五名的影片。姜文说自己的女儿能看懂这部片子,听上去纯属扯淡。我可以放出话来说,这部片子超过99%的观众无法理解——当然我说的是在剧本层面上。如果我说,孔维和周韵扮演的两个女人实际上是一个女人,而姜文和房祖名扮演的两个男人实际上是一个男人,你相信么?好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不妨沿用大家熟悉的“疯·恋·枪·梦”结构来进行分析。
1)疯——周韵和房祖名,疯妈和傻儿子。这一段故事中最核心的三处地方是:1、房祖名的身世,包括他的父亲是谁;2、周韵发疯的原因,一双鞋,一个梦,还是因为一个男人;3、圆石头堆砌的房子的象征含义。实际上这一段的逻辑很飘忽,姜文要求观众一上来就接受一个“疯子”的逻辑。当然我这里的“疯子”指的是异于常人的状态,或者福柯意义上的“疯子”。
2)恋——姜文、陈冲和黄秋生,老唐、林医生和梁老师。这一段故事最核心的三处地方是:1、隐含的姜文和陈冲的性关系,通过小号声和特殊的敲门方式实现;2、陈冲与黄秋生的关系,包括陈冲的压抑和释放欲望,以及黄秋生的困境;3、黄秋生的自杀。
3)枪——姜文、孔维和房祖名。枪是第二个段落中,黄秋生赠给姜文的枪。而故事核心则是:1、孔维与房祖名的性关系;2、姜文的处境——离开和回归,以及决定杀人;3、房祖名与姜文的关系——最后死在姜文枪下。
4)梦——姜文、周韵和孔维。故事核心:1、姜文的“装死”和重新出现;2、周韵的寻找和生产;3、姜文和孔维的婚礼。
回到故事,这四个段落,前三个段落发生在1976年,第四个段落是1958年。回到人物,周韵在1958年生下的男孩,正是1976年的房祖名——生于铁道上,没有父亲,父亲叫做“阿廖沙”,以及有一个发疯的母亲;而他的父亲“死于枪下,但不是烈士”,正是死于1976年的房祖名;姜文与周韵在南洋有一段前史,本来谈的火热,却突然消失,勾搭上的正是第二段中的陈冲,包括他第一段在信中的自称,以及第四段中俄国老太太对他的称呼都是阿廖沙;姜文离开,孔维去寻找他,并找到了他,与他在1958年结婚;1976年孔维送姜文下乡改造(汗,1976年秋天还有下乡改造?),在姜文杀死房祖名之前(注意是之前!)离开,在怀孕后去寻找孩子的父亲(实际上是房祖名),此处这个女人又变成了周韵,并回到了1958年,只找到姜文的衣服(有弹孔的衣服),并生下了房祖名,带着他回到了他父亲(姜文或是房祖名)的老家。至于姜文死没死……去问他自己……

我相信我上面一段对剧情的归纳的跟这部影片一样的复杂。看不懂没关系,去看片子吧……总之,故事是这样的。陈冲是第三者,黄秋生是第三者的第三者……刨去这两个人物,姜文与房祖名的关系是循环的,而周韵和孔维更是同一个人。时空在这里完全失去了线性,整部片子是一个闭口的循环,最恰当的比喻是曼切夫斯基的《暴雨将至》,不恰当的比喻大概就是《蝴蝶风暴》。这是一种怎样复杂的时空关系啊,当周韵和孔维在第四段中同时出现的时候我差点崩溃了,前面的猜测这里得到了印证。

所以我起了一个开玩笑的题目,这类对于时空的复杂描述,大约只有写时间旅行题材的科幻小说家才能搞得清楚吧。然而我注意到的一点是姜文对于时空关系的兴趣——《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那段著名的倒放镜头很能说明问题。而另一个颇有意味的事情是,1994年在威尼斯,获得金狮大奖的正是马其顿导演曼切夫斯基那部改造了电影观念的《暴雨将至》,同年带着《阳光灿烂的日子》入围威尼斯的姜文,必然对这部片子留有极为深刻的印象。在《太阳照常升起》的故事结构上,我可以清晰地听见《暴雨将至》的回响。

2、故事改编:与《天鹅绒》和文革无关
观影前找来了《天鹅绒》的原著小说(http://www.mtime.com/my/yinxiang/blog/565330/),非常之短,情节大概仅仅与第三段有些“类似”,除了枪、小队长以及“你的肚子像天鹅绒”之外,大概与这部小说没有什么关系。其余三个段落完全来自编剧团队。甚至连小说的叙事方式都被根本地抛弃。同样与电影没有关系的是所谓“文革”的背景。《阳光灿烂的日子》当然是在写文革,而《太阳照常升起》里面,文革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气氛指标,并且,这个气氛指标也仅仅在第二个段落比较重要,并且,它不承担结构性的作用,甚至姜文的“下乡改造”跟。姜文在导演见面会上也说,这个故事“放在哪个时代或者哪个地区都可以”。当然,周韵的疯狂可以解读成文革中逻辑性缺失的一种隐喻。因为姜文根本就是在玩叙事实验,《天鹅绒》大概只是灵感来源之一,“文革”大抵也是延续《天鹅绒》的叙事环境。我确信作者叶弥看到这部电影也会惊诧的。

3、与马小军有关
与马小军有关就是与姜文有关。不仅是因为姜文本来就叫“姜小军”,并且明显地,马小军这个人物充满了姜文的自指。在《太阳照常升起》之中,充斥全片的都是姜文式的幽默。在第三个段落中更为明显,姜文作为“孩子王”出现,带着一帮小正太上山打野鸡,以及半夜烧烤等等,不由地想起《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大量类似的感觉。另一个方面是,这是明显的姜文的电影。有一个比喻,说某些当红影星,好比国产彩电,在报纸上总是登在广告的头版,而姜文好比是飞利浦或者索尼彩电,总是登在广告的第二版;头版的广告今天是TCL,明天是长虹,后天是海尔,而第二版永远是飞利浦或者索尼。姜文在哪里都是姜文,即使他扮演各种角色,可他始终是那个有着憨厚笑容的姜文。盛传姜文是戏霸,今天见到本人才觉得他其实是非常谦和,只是他摩羯座的性格过于强悍,视工作第一的时候必然会影响到其他——比如交流。当然画他的星盘的画一定有强力量的狮子座和处女座,可能还有金牛座,这都是题外话,在此不提了。仅看那一双折腾了三个省份而镜头总量不超过两分钟的鱼鞋,就知道姜文一直还是那个坚如磐石的姜文。

4、影像:与库斯图里卡有关
这是一部多么像库斯图里卡的电影啊,满溢的色彩,强烈冲击力的镜头,剽悍的想象力,处处流露的幽默感,以及在表演上极度的解放(甚至有些夸张),甚至我可以乱用一个词语叫“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不由得不让熟读库斯图里卡作品的人产生这种源流上的联想。然而中国的神奇之处不亚于巴尔干,胡续东就常说中关村是一个充斥着“巴洛克一般汹涌、繁复、混杂、变形的谋生万象”的地方,就何况整个中国了。这样的片子产自中国也是情理之中。姜文永远是一个异数,然而不管像不像库斯图里卡,姜文这样的导演,还是太少了……

极为华丽的段落是第三段的扛枪打野鸡,还有第四段的全部。第四段真的很精美,无论是那个标着“尽头/非尽头”的路标,还是山顶上写着“尽头”的大大牌子,都让我莫名地感动。而那段插曲,简直是极品的天籁。那个时候我被感动了。我开始理解姜文所谓“不用管故事”的意思了。这个时候没有复杂的故事,只有天地间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这个女人跋涉千里,茫茫沙漠和皑皑白雪之间找到了他的男人,而这个男人,默默地抽着烟,等着,帅的让人无法抗拒。还有后面的段落,无论是周韵找到衣服那段,还是那段颇有苏联/东欧色彩的婚礼,都是全片的华彩段落。还有最后那列火车划过画面时候的满天霞光。姜文真的把片子拍的异常美丽。

5、挑些毛病:与金狮有关
前次写姜文征战水城是说他“输在太高调”,然而看这部片子,确实与金狮有些距离。结构上与曼切夫斯基的类似——当然这部片子比《暴雨将至》复杂10倍,以及视听上与库斯图里卡一干著名影片的相似,确实会对影片成绩有一定的影响。有托德·海因斯的7人1角的极品实验片在上,姜文要拿大奖真的太难了。相比之下,这部片子似乎更适合戛纳的口味。可惜。

从个人的口味来讲,还是要挑些毛病的。音乐是久石让,相当强悍,然而第一段里音乐几乎是败笔。作为剪辑支撑点是可以的,然而灌的如此密集也是一个让人感到疲劳的处理。第一段长达40余分钟的篇幅也明显过长了,虽然悬念设的很细密,然而是否要用如此长的时间?第二段也有些冗,与第一段的问题类似,在布置线索的作用更大,主要原因还是情节冲突不够。另外,全片的运动镜头数量超过80%,其中环移占去一小半,看的我真是头晕了。如我看惯伊亚纳图和阿赛亚斯的人都头晕,不知道别的观众会怎么想。

再就是对编剧的指摘,在我和同去的哥们儿KKYQ的讨论中,他坚定地认为第四部分是败笔。他认为前三段已经完美地构造了一个奇妙的故事,而第四段“纯属画蛇添足”。我说,要考虑观众……第四段明显是印证我们从前三段得出的结论,并且在气氛上对全片做升华。他说第四段确实漂亮,但是确实多余。我说,单从漂亮这一点上看,这个段落就承担了结构性的作用啊。他说,还是太多余,大概是姜文加上去的吧。我说,就当它是强化视听效果吧……

最后一个问题是,这部影片究竟是否需要如此复杂的一个故事?我起初以为这是一部商业片,尤其是我在看过《天鹅绒》原著之后;但是我终于发现,这是一部死硬的艺术片,观众看晕几乎是百分之百的事。当然我举双手赞美姜文的大胆尝试和这部片子精妙的结构,然而中国观众对艺术片语言系统的陌生恐怕也是不争的事实。难道是出于邀请观众再次或者三次观影的缘故?我说99%的观众看不懂,大概是他们的观影经验如此,既不熟悉艺术片,又不会像我这样在纸上画一个剧情结构图——或许也就是领会精神罢了。说这部片子好看么?当然好看。你看懂了么——全场观众说,没看懂……那就好好的享受吧。因为姜文,因为电影——这部片子“或者可以不看,但是一定要再看”。

附赠:导演见面会视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mN2tPBloZo/

 短评

看影评和解说的时间比看正片还长

7分钟前
  • Zoe
  • 推荐

喝醉了一样哭得不能自己……这片子是真正的中国史诗,苏联大炮、疯妈中国、消逝的理想,以及宏大叙事下被扭曲毁损的生活。那赏心悦目诗意满溢的树风光影水和激昂壮美的音乐,在让人神往之余更增巨大的荒谬感。片名据说来自《旧约》: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

12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佳作,但存在重大缺陷

14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印象深的是歌曲音乐、背景色彩、情节意趣和流畅旋转的镜头。魔幻色彩,奇异的主观印象派怀旧故事 。。

15分钟前
  • boks
  • 推荐

只能说你没懂,不能说你没看见。

16分钟前
  • 阿sue‖不闭关
  • 还行

不解析结构隐喻,不谈论故事轮回,画面多漂亮斑斓,情绪多张扬饱满,这才是情怀,是姜文永远的情怀,对俄罗斯独有的情结和近期看的《蓝色骨头》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果然老崔也友情出镜了);配乐太好听,虽有点满,浪漫得一塌糊涂;周韵拙劣,陈冲神了,湿漉漉的潮湿欲望,放荡的天真。

1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这片子的隐喻在为了贴合小说而做的改编与非常规的叙事中被复杂化了。唐叔在片中代表的就是有枪杆子的最可爱的人,连哄带骗娶来又霸占了娇贵资本家十数年(58年到76年)却又冷落了她十数年;对于唐嫂这样的资产阶级,这十数年对她们而言只是一场有尽头的疯狂,而对于以疯妈为代表的穷苦人民而言,这十数年只是一场永无尽头的痛苦的开端。疯妈在自以为的新时代(太阳升起)生下了信仰年代的新人民,但是李东方这些人民在76年时未经最可爱的人允许就与资本野合,最终又被枪杆子给教训了。李东方之死一是象征了姜文这批成长在60年代的人接触资本后对新时代信仰的崩塌;二是道明了无论对错如何,人民都会是承担结果的一方。观众不用想在中国的政治电影里看到完美的对位关系,因为如果如此明显,那它们与观众见面的机会都会被剥夺。

22分钟前
  • Euthyphro
  • 推荐

从58年到76年,没有历史的车轮滚滚,只有姜文印象中奔腾恣意的红色年代。观众可以不懂,但不可以没看见。黄秋生的普通话和房祖名的屁股,这两样东西要成为华语电影的绝唱了吧...

2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弄玄虚,太文青了。还是《鬼子来了》实在。

26分钟前
  • 任晓雯
  • 较差

总有一天人们会因为低估《太阳照常升起》向姜文道歉

29分钟前
  • 东宝株式会社
  • 力荐

周韵负责装疯,房祖名负责卖傻,陈冲负责卖春,姜文负责整人,黄秋生欲海翻滚后对性麻木的那张脸实在与那个时代风尚以及剧中角色相去太远,姜文拍物的能力要远远胜于拍人的能力,树叶,草,花,鞋子,野鸡,都那么的活色生香,迸发着蓬勃的生命力。这四颗星都给剧中的光影的处理和花花草草了。

30分钟前
  • mary
  • 还行

我是一个退伍的志愿军,1958年我把一个姑娘周的肚子搞大了,但我想跟另一个姑娘孔结婚,于是我骗了周说我死了,然后和孔结了婚。周在火车的铁轨上生下了我的儿子。1976年我在学校当老师,我常常和林医生偷情。我同事梁老师被人诬陷性骚扰女人,而林医生和其他女子都愿为梁老师洗脱罪名并向梁老师示爱。有一天梁老师被还了清白,我却以为他识破了我的婚外情,于是我杀了他。后来我被下放去周所在的山村改造。周得知我被下放,疯了一段日子,并让她儿子,也就是我儿子来接我,然后就消失了。我整天教孩子们打猎,冷落了妻子。一天我妻子与我和周生的关儿子偷情被我发现。我不知道他是我儿子,这小子还刺激我,一怒之下我一枪崩了他。我儿子的母亲周曾在山上,在树上喊叫,阿辽莎,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了,太阳出来他就笑了。原来我就是阿辽莎。

33分钟前
  • 诗安
  • 推荐

“她愈是深爱的,她愈是会在自己身上留下深深的伤痕。那样的坚强,那样的脆弱,都是同一个人”、“以前我比你小,以后我就比你老了”…我爱陈冲勾人那段,笑爆!“不怕记不住,就怕忘不了。”

37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我一直就不喜欢主要是因为隐喻而被称牛逼的片子,总觉得电影首先需要讲故事,隐喻可以是暗线,但不能喧宾夺主,为了隐喻而隐喻,去掉了隐喻故事一般般的电影其实挺无聊的也挺做作的。ps:我本来就不喜欢姜文的风格,对我来说太粗暴太野蛮了

40分钟前
  • 烤豆腐
  • 还行

实在是很难看懂,除了时代带给人们的选择和命运以外,各个人物之间的联系都似乎过于牵强。(相比欧美典型的群戏电影。)扫了一眼影评也是各种分析都有,更加让人迷惑。当然,电影从摄影到配乐都非常成熟,姜文确实老牛逼了。但周韵和房祖名的组合让人相当出戏!他穿的是匡威??

4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1.大陆电影罕有的观感,肆意的魔幻现实主义梦境,符号绵密,影像流畅。或许,我们的确需要姜文,不论装疯亦或卖傻。2.上树疯子同费费[阿玛柯德],离开陆地的水中草岛似[地下]变奏,而病房中的重重白纱又让我想及[末代皇帝]的白丝绸触摸游戏。3.摔盘子,"尽头",火布追车,铁道鲜花中的婴儿。(8.5/10)

4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姜文拍这部片子的唯一目的就是再次向观众说明他是中国目前最牛的导演。我觉得他就是这个意思。

50分钟前
  • 苏比
  • 推荐

一部电影如果通篇主题都是寓言和隐喻,那不叫高明,只能是无法自圆其说或叫故弄玄虚。但姜文的个人意趣及掌控力仍使影片在技术环节无懈可击,画面精致,色彩鲜明,结构精巧,情绪饱满。

51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个人风格非常突出,很带劲,很浓烈,很偏执.也一样地掐头去尾,留有余地.我还是喜欢非常地.姜文们对于中国的特殊时代是有情结,始终在追问时代疯狂的前因后果,又如何流转至今.苏联/新疆/下放/华侨/可爱的人/样板戏/...其间充斥着很多符号,约略了解现代历史的人都会感到他要讲的绝对不是轻松的话题.之所以看不懂,原因有两个,一个在于这是过于个人表达的东西,石头,河流,火车,天鹅绒都是有指代的,一般的人只能从看到的表层去理解,其二,姜文把国家和时代的性格和命运注入在一个个鲜活的人的身体里,虽然每个人身上都不免打上时

52分钟前
  • sogdiana
  • 推荐

我现在越来越不喜欢这种需要过度解读的电影,就像做语文试卷一样,鲁迅说一句“晚安!”都要解读个几百字,或者电影里男女主角做个爱,都要解读出一堆政治隐喻(比如《色戒》),有意思吗?也许导演确实有一些隐喻在里面,也许是为了躲避审查故意玩隐晦,但我觉得这已经破坏了影片的完整性。以前看那种所谓大神影评解读会觉得很牛逼,现在觉得都是过度解读。同样的例子还有《让子弹飞》《盗梦空间》等等,这些都是好片子,但是看到一堆人做阅读理解就很无聊,可能是我们的语文教育带歪了一批创作者和观众。

54分钟前
  • 大海里的针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