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洲2012

HD

主演:李强,尹雅宁,吴冰滨,余宣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其它年份:201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杨梅洲2012 剧照 NO.1杨梅洲2012 剧照 NO.2杨梅洲2012 剧照 NO.3杨梅洲2012 剧照 NO.4杨梅洲2012 剧照 NO.5杨梅洲2012 剧照 NO.6杨梅洲2012 剧照 NO.13杨梅洲2012 剧照 NO.14杨梅洲2012 剧照 NO.15杨梅洲2012 剧照 NO.16杨梅洲2012 剧照 NO.17杨梅洲2012 剧照 NO.18杨梅洲2012 剧照 NO.19杨梅洲201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杨梅洲2012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湖南某临江小城。生性倔犟的小静(尹雅宁 饰)自幼聋哑,早年父母离异,如今的她跟着外公和舅舅(余宣 饰)一起生活。常年的不能与他人正常沟通异化了她的性格,小静逐渐变得令人难以琢磨,使她滑向了伦理道德的边界。酒吧歌手小梅(吴冰滨 饰)狂放不羁,在与母亲大吵一架后流落街头不再回家,但残酷的现实令这个涉世未深的女孩深感迷茫,她不知如何走下去,只靠貌似坚强实则脆弱的内心支撑苦苦挣扎,她不知道哪里才是温暖的归巢。警官张昊阳(李强 饰)自觉生不逢时,他已鰥居多年,与前妻离婚后一心再想找个女人,却总碰不上合适的,他想再要个儿子,尽管他曾有过一个聋哑的女儿......  本片获得2012年,第36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新秀电影竞赛最佳影片“火鸟大奖”  2012年,第十届海参崴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NETPAC奖。废墟行动(上)炮火磷磷天降萌宝,妈咪超飒哒呼吸过度魔鬼时光我们读书吧首秀豹子胆粤语危险关系(2002)美国谋杀故事:隔壁那家人女飞行员谈谈情,跳跳舞大指挥家:弦上的真相极品丐婿爱在炊烟袅袅时泡沫人生结束吧去吃饭伐德云社孟鹤堂相声专场长春站2019嫌疑犯相册家庭事件最好的老师 1年后、我被学生■了旅行社的故事冒牌牧师第一季舞台剧第三季夜战大雾山总有一天爱情战争肮脏游戏五个叔叔一个妈第一季Sing Forest2敏锐天才拉斐尔莫比乌斯冬雾夏之雪鹤啸九天X档案第一季俄罗斯黑客:起源乐战三国气球无罪之最百武装战记青年将军高约性命交关拍卖恋习曲心字已成灰肖塔

 长篇影评

 1 ) 《杨梅洲》的你我他

在循环着《鸭子》来写这篇。
       里面主要的三个人:自闭且不会言语的小静,负责送小静上学、叛逆不安但独立的小梅、中年离异后又恋爱的张警官,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关于普通却是小静唯一交流对象的舅舅,这里暂且不提)
      少年、青年、中年。平凡的、不堪的、挣扎的。
家庭不和,父母离异,对于家庭的爱,其实是很多农村家庭小孩都没有,特别是父母多有争执的。从小静后来和张警官的相处,可也猜出父母在她挺小时就离婚了,或者说这个父亲很早就缺席了,你看他们相处得那么陌生。
       小梅,必定也家里不和,母亲老搓牌,不仅偷拿她钱,输了还让她来付钱“赎人”,离家后却在酒吧这种越显她落寞的地方唱歌,手下的小弟也是只懂得惹事就找她。毫无依靠的她,和张警官。
张警官,第一幕是去看她的小女友在酒吧唱歌,那一脸的甜蜜,完全是一个落魄大叔重新恋爱后的小幸福之感,不得不感叹:演得好。对于小静,他是不懂得如何去负责,如何去表达。
       三个人,在不同的三段年龄段里经历着一样的不顺,人生总有不顺,很多时候就是这个模样,你在人间满是无助。不管是在哪个年龄段,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就是曾经的、现在的以及将来的无助的你。它是一个阶段的常态,就像这部电影以及这部电影以前。

      其实,这两个女孩,我都很喜欢,她们都在不同的环境里不安无助着,但又拥有自己的一个小世界。所以她们碰到一块时,我有些意外,甚至她们发生矛盾时,我觉得有些难受。其实她们都是善良的,但是现实却是她俩不得不互相伤害。因为张昊阳,她们处在了敌对的位置。所以后来,她们和好相处,在玻璃门上用口红画画时,我有些啼笑皆非。张昊阳的角色变了,这时候他都是她们生命里挺重要的一个人,她们对他都有一样的情感。但此前不是,此前她们更像情敌。另外口红这个用得很好,我想口红有时候很能体现一个女人的无奈。
      看完这部片字很长一段时间我想不明白小梅为什么去堕胎,后来想到这里的两个家庭,我想我大概能明白了,这两个可以说是曾经都是很不幸福的家庭。也许,小梅想到一个不幸的家庭,譬如她的家庭、小静和张昊阳的家庭;以及不幸的家庭里的孩子,譬如她,譬如小静。还有以后的她和张昊阳的家庭和他肚里的孩子。也许,小梅还想到自己其实并不是爱张警官。电影里有一段,张警官大概洗澡出来,小梅跟着电视在唱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 :虽然我不曾有温暖的家,但是我依然渐渐地长大。张警官说:这里就是你的家呀,小梅一言不发地穿上鞋子走了。她真的想要有个家,这就是她的不安和无依靠。后来他们三个在玩积木,她看到张昊阳和小静的幸福,她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她开始觉得自己要去弥补、要去经营好自己的家,而不是躲到张昊阳那里;也许她还想到自己、小静和自己的母亲,她不确定自己能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幸福的家庭,她害怕自己的孩子将来也想自己一样。而关于后来她住进张昊阳家后,张昊阳的言行带给她的想法,实在难以猜测,因为没有感同身受。
      关于《鸭子》,忘了是什么情景之后,小梅和她朋友在卡拉OK里唱这首歌,瞬间想哭。这首歌其实和这部片子挺贴切。“要自己像只骄傲的鸭子,不要爱的鸭子”,不管是对于爱情还是生活,有时你想说什么都不要了,但是最后还是要回去,就像这片子。
       关于结局,其实结局挺好的,生活都在新篇章吧,虽然还在人生循环里。
       关于其中导演的拍摄技法和一些比较幻想的片段就不分析了,这大概得看多几遍才能看懂。只能说真的是一部好作品。

 2 ) 无声呐喊

命运是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网罗了各种亲情、爱情、伦理与本性、现实与渴望之间的博弈,有人用无言的挣扎与之角力,有人奋力呐喊以证明自己未被现实的噪音淹没,但结果却总殊途同归。电影《杨梅洲》以一种冷静得近乎得压抑的语调讲述了两个命运不同却同样在命运中沉浮的女孩的故事。
影片的英文名为“song of silence”,影片的基调也总体向静默靠拢。影片开头划破天空的火车鸣声与随后雨雾朦胧中无声的祭拜形成对比,更反衬出了影片清冷、孤独的意境。影片的前半小时仅出现过八次人物语声,时长不超过7分钟,故事在时断时续的简短对白与间或入镜的环境声中缓慢推进。影片遵循时间推进的线性方向进行铺展,画面充满朴实的现实感,外加无配乐的镜头流动,为影片营造了一种更为真实的纪实风格。
故事的前半段呈两条线索交叉推进的平行结构,一条线索由聋哑女生小静主导,另一条线索则由酒吧驻场女歌手阿梅牵引。两人因命运不同所形成的生存方式与生存状态的反差是此片最大的冲突:前者在无声的反叛中将自我与环境隔离,后者则在放声高歌中寻找自我超脱的可能性。虽然表达的方式大异其趣,但生活的不如人意却在无形之中赋予了两人同样的身份:现实的反叛者。小静不满于现实的安排,在离经叛道中自我放逐,她是家人的负累,也是同学眼中的另类,她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走向人群的边缘,同时又渴望获得来自周遭的关注(为美术教师做裸体模特)。阿梅身处尴尬的家庭关系(与母亲不和)和社会关系(与朋友不冷不热的关系,为弟兄摆平纷争)中,却渴望在混乱的现实中看到“温暖的霞光”并保持自身的“雪白透亮”,回响在酒吧的高歌成了她寄托理想的常用方式。
在故事行进到一半时,两条线索开始交汇,交汇的节点是两人共同的依靠:小静的生父,同时也是阿梅的男友。两者对自我执着的固守在此时擦出了冲突的火花,不依不饶的相互排斥成了交汇初期的两人相处的常态。而在阿梅将内心积滞已久的愤懑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用力砸碎自己钟爱的吉他)在小静面前发泄出来之后,小静终于放下了内心的防守,开始主动接近阿梅,与阿梅达成和解,两颗属性相似的心灵开始走向相互认可。
两者都在生命的征途上遭遇了亲情的搁浅。小静与父亲虽身处同一屋檐下,交流的方式却是“相顾无言”的漠然视之;阿梅母亲好赌成性的恶习与金钱上的不断纠缠,让阿梅与其分道扬镳,各自生活。然而在阿梅与小静的关系走向融合时,小静的父亲也表现出了对小静更多的关心与爱护。为了不干扰小静来之不易的家庭幸福,阿梅痛下决心打掉了自己身怀数月的孩子,并毅然决然地退出了父女俩的生活,选择了重返曾经不堪忍受的家。
影片中出现了两处较为明显地隐喻。一个是在影片中重复出现的“鱼”,导演通过“鱼”这一意象隐射了聋哑女生小静受困的生存状态,而在父亲家中小静将浴缸中的金鱼弄死并捞出用晾衣架悬挂的一幕,则表现了小静内心的破坏欲和在破坏中解放自我的渴望。一个是影片即将结束时出现在小静睡梦中的三个梦境片段,前一个片段中小静走入阿梅曾经带她去过的夜店,人群随之围拢而来,而人群的外围却出现了母亲、父亲与外公冷漠围观的面孔。这一梦境揭示了小静内心对被关注被呵护的渴望和对亲人的冷漠的埋怨。后一个梦境中,小静看到舅舅在“波涛涌动”的小船上尽情舞蹈,在小静即将被浪涛淹没时,舅舅及时伸出了援手将其拉住。这一段梦境展现的是舅舅对小静的关怀,揭示的却是小静对舅舅的依赖。最后一个梦境片段中,纸船在水中燃起了熊熊大火,小静因不忍看到眼前的一幕而放声大哭。在这里,水中的纸船可以指代四面环水的杨梅洲,即小静生存的现实环境,也可以暗示舅舅的捕鱼船,船的燃烧则隐喻了过去仅有的美好生活的消逝。通过隐喻这一特殊的表现方式,影片对女主角小静的内心进行更为深刻地刻画,让观众能在细细品味中更好地理解影片的主题。
影片的结尾停留在父女俩坐在船上雨中观看龙舟赛的背影,这样的结局设置虽然比较开放,但仍预示了生活中各种博弈的继续:生活本身就像一条不断涌流的江水,不会为谁而停留半刻,生活中各种关系的博弈就像江上你拼我抢如火如荼进行的龙舟赛,需要奋力拼搏才能冲出重围。

 3 ) 沉默如谜的生活母体

在我的印象里,以湖南话为原声的电影出现在影院银幕上,这还是第一次。杨梅洲是位于湖南省湘潭市的一个江中岛屿,在地图上微乎其微。而影片的主旨和这个混杂着工业进化与生态旅游的小公园并无多大深刻的关联,更不存在植入广告的嫌疑,这只是导演陈卓到过的一个地方,故乡记忆中的应许之地。潮湿与阴霾的氛境,才是这里不可磨灭的情感渊源。正因为《杨梅洲》沉淀于此,影片才渗透出一种湿冷与幻念的气息。

《杨梅洲》的故事一半是基于真实,一半是基于想象;但无论真实还是想象,都源自于生活,或者说是作为母体隐喻的生活。影片最值得称道的,便是那些极其微妙与耐人寻味的隐喻,并且多数是与水相关的能指,在这些女性符号的背后,则是母体与归宿的所指。矿泉水瓶、船、鱼缸、电死的鱼、寂寞的鸭子……不约而同地,共同指向一个女性无助呐喊的声音。正如影片的英文片名——沉默之歌。在现实中,沉默作为一种声音的存在,是极其沉重与压抑的。这就不难说明为什么在小梅这个半真实人物的背后,导演有意创作一个哑巴的小静的角色。两者相辅相成,交错立体,再加上作为情人的父亲角色,三者构建了一个男权社会下沟通障碍的家庭缩影。在这个复杂的社会关系与伦理诉求的指涉下,男人的责任与重男轻女的伦理怪相凸显出来,成为这部女性电影真正值得探讨的话题。

影片多处映射出重男轻女的不辨事实:小静在父亲生活里的不得宠,父亲参加下属同事儿子百日宴时的仓皇世故,小梅得知情人要求生儿子时的复杂表情以及影片最后她回到父亲身边时的孤独无助。导演的沉稳之处,就在于将这些隐忍如谜的细微心理,克制于舒缓、平静的剧情之中,不矫情做作,却又极富戏剧化。说到此处,《杨梅洲》是一部需要耐心观察而非全盘接受的艺术电影,它的敏锐视角为观众开启了一个潜望社会的透视镜,它放大的是现象,而非教理;提供的是思索,而非意义。这需要作者特别深厚的美学判断和艺术修为,以及真诚的情感表达。所以说,《杨梅洲》虽说是处女作,却超出了一个年轻导演的创作预期和部分艺术影迷的欣赏预期。

此外,《杨梅洲》的故事是带着悲愁的情绪感染观众的,但其中也不乏希望之色。爸爸捡肥皂的笑点即便是出了影厅,也要贻笑他人。影片对绿色的运用更是恰到好处,鱼缸里丰美的水草、医院门外的葱葱绿树,就连片名字幕的旁边都不忘圈笔留痕。而影片的结尾,父女并坐于木舟之上,撑伞同望,激昂的龙舟破雨划过。对未来还怀有想象的家庭,在现实苦痛的风暴之后,应该说对生活前景仍然抱有希望。这是作者内心的愿景,也是影片缓伤的折中。这样的处理,我认为是对社会伦理的儒学重建,并不起到任何积极的意义,反而显得有些呆板麻木。反倒是小梅回家的那个段落,让我觉得更加真实确凿,父亲胡琴的转婉之声,与沉默有异曲同工之妙,谜一样的开放剧情,足以映照出作为生活的母体镜像,百人百味,归宿如斯。

总之,《杨梅洲》是近期影院里难得一见的艺术影片,是在大片与明星片的垄断荒原上冒出来的一枝绿芽,它带给乏味的电影市场一幅新鲜的图景,也是未来艺术院线绿影成荫的无限可能。

原载于2012年11月14日深圳特区报

 4 ) 雪白透亮

她第一次唱起这首歌的时候

笑的那么好看

在悲伤之外是有开心的

第二次呢,

哪怕有希望 哪怕想坚持

无力和悲戚 无法阻挡地蔓延了开来

在每一个音符里 在每一声呐喊里

看着她的侧脸

我特别想 上去抱一抱她

嗯 只是抱一抱她

雪白透亮这首歌

一半希望 一半绝望

它存在于很多人的每一天里

也存在于很多人的一生里

包括我 包括影片里的小梅 包括很多很多人

没有希望 就活不下去

而失望无力 永远都那么猝不及防

有时你无力招架 有时你压根就不想去招架

就让我这样吧 你想

 5 ) 人生錯位

在私下,有些事,在某些時空,相當美好,在另一些時空,卻成了人生的錯位。美麗頓時成了醜陋。
電影以冷風格打造了平靜底下潛藏的暴力。日常平凡生活中那種山雨欲來的暴力,有時讓人透不過氣來。

 6 ) 唱不了的歌

看到片名时就标记了,看名字选择电影应该是类似外协一般的存在吧,总之让我联想到了《观音山》和《浮城谜事》。

第一个镜头开始就很喜欢,可能会有很多人觉得很台湾,因为画面实在太清新了,但基调很不一样,它不像台湾片里那种,甜腻的,肉麻的,带点矫情的,会让人联想到青春之类的词,反而是一股湿冷,冷静,不造作。(更何况湖南普通话能和台湾普通话有联系?)

正和Song of Silence的意思一样,片子对白少,意象性大于故事性,水、鱼、矿泉水瓶、火、床、噩梦等等等等的隐喻其实很直接不晦涩,形散神不散。

也许单从欣赏的角度来看片子会错过片子真正要表达的,毕竟不是描绘湘江美景的纪录片,如果用心感受会觉得很悲伤:

哑巴小静与舅舅,两个年轻人相亲相惜,乱伦后的结果小静怀孕流产,舅舅在二人曾经一起电鱼的地方再次用电鱼的这种方式自杀。

重男轻女的局长父亲包养了驻唱歌手小梅,小静与小梅无法相处,后来却因为有着相同的处境而变得惺惺相惜。三人其乐融融的时光却让小梅重新认识了自己,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也明白小静想要什么,于是打掉了自己的孩子。

最后小梅回到了自己父母身边。小静与父亲一起坐在江边。这样的结尾让人遐想,让人伤心之余但不绝望。
很多话真的是只能想说而不能说。

他们都是敢爱不敢恨的人。

所以其实没有人是只敢恨的,谁心中没有对美好的追求?
可是,毕竟血浓于水。



感觉就是,是你认识的一个好朋友,他脑子里有很多想法,然后用自己拍摄的一张张照片,连贯起来,形成了一个故事。
总之是平平静静地向你展示了一幅幅画,但是饱含痛苦,也饱含了希望。

PS,画面实在太美太文艺。

 短评

“爸爸捡肥皂”其实是拿来主义,但无疑契合得十分巧妙,从容克制的气度看起来确实不像处女作,要忌讳的是符号(鱼缸纸船塑料鱼梦境之类)太多,个个标签像口号,逼人往意象处联想,反而显得匠气,感觉还是不自信所致。

5分钟前
  • 狄飞惊
  • 还行

对于爱,责任,孤独的阐述毫无痕迹,但是情节的安插还是可以窥见做作的痕迹。叙事从开始的双线交叉到融为一体表达很娴熟,人物设计表现空间很大,情感表达够饱满但是情节及人物推动还是需要再推敲。总体很不错的小成本文艺片。三星半。

10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等了这么久。太失望了

11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摄影和剪辑有趣,两个女孩各自情绪线始终拿捏得当,方言+非专业表演加分。那些夸《少女哪吒》青春和《聂隐娘》留白的,可以看看这部处女作在这两方面是怎样胜出的,把狗血剧情讲到了雁过无痕却暗潮涌动。此外,纸船起火惊哭的梦境太像相米慎二的《搬家》了,连救赎与分离也是,不知是否致敬/照搬。

13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整体有点伪文艺片的感觉,塞了很多世俗人觉得所谓文艺片应该有的元素。乱伦、堕胎、破碎的有问题的家庭的孩子、聋哑的孤独少女、等等。关键是没有拍出让观众感动的通感。也没有真正文艺的思维,很多情节太容易猜到了,比较程式。节奏不行,俩女孩应该早点碰面。梦那一段还不错。整体还行吧,一般。

14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还行

爸爸捡肥皂

17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推荐

情绪营造的很细致,但时而记录风时而文艺范儿的跳tone还是让人不明所以,以及湖南本土剧真的好不适合文艺,你能想象重庆森林里边的人都一口湖南话吗?

19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看完第一感觉像<观音山>,就连片名都很对仗。但比<观音山>更加克制和含蓄,影像极其沉稳,完全不像是处女作。

21分钟前
  • 向阳花
  • 推荐

好熟悉 都是湘潭啊~

24分钟前
  • 拱廊
  • 还行

现实主义情绪佳作。故事起承有序,情绪控制适度,表演及音乐也同样优异(堪比春晚)。双线行进,相交、碰撞、谅解、沟通及治愈(不得不联想到观音山),又延转至分叉别离,或释放或救赎或迷茫。渔船起舞及纸船起火带有很强的舞台及装置感。或许会是争议部分。方言、渔湾龙舟赛都是加分项。

29分钟前
  • 水怪
  • 推荐

决定去看电影,结果豆瓣上没有票卖啊,还好选了个好座位! btw 座边上的两姐姐,拎着两瓶红酒去看电影,真霸气。

31分钟前
  • loddit
  • 推荐

在近期各种国产烂片的轰炸下,看到这部制作尚可的独立文艺电影算得上是小惊喜。灰蒙蒙的摄影调调我挺喜欢的,关于杨梅洲的景观看起来也挺有味道。至于影片,故事情节较弱,人物关系网建立较慢,演员表演和镜头语言都中规中矩。在这样失意的生活里,短暂的欢乐只是为了让失望更彻底。我说烟少抽点行吗?

3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小静与父亲关系的微妙变化、小梅与男人关系变化,都处理的细腻自然,都有痛楚,都很无奈。感觉导演想说的太多,小静与舅舅那段稍稍多余。。

38分钟前
  • Nikitaa
  • 还行

意料之外,但还是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39分钟前
  • 潔西卡變
  • 还行

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电影世界,我的确都很喜欢灰暗的风格。正常人也许一辈子也无法理解一个从小就没有听觉的孩子的世界是怎样的!比起那些光鲜的电影,这种风格让人感觉更贴近生活!3个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拍的非常好!关于舅舅的那段感觉没有串好!小静演非常棒!不愧是年轻导演,能拍出这一代的故事!

42分钟前
  • alan sister
  • 力荐

349g

44分钟前
  • 南团
  • 较差

不可多得的方言电影

48分钟前
  • Coreone
  • 力荐

因为Gala的歌才知道这部片子的,片子的视听效果和细节处理都很棒,但是96分钟的片子中塞了太多东西要表达,情节又有点跳,主旨也不太明确。和张赞波导演的感觉一样,从小静住到爸爸家之后片子就在走下坡路了。长沙话听起来倍感亲切,雪白透亮和长沙话有加分。三星半。

52分钟前
  • Never-land
  • 推荐

又是方言电影基本听不懂,实在看不懂为啥得奖

57分钟前
  • R先生
  • 较差

一遍SIFF 117版,一遍98分版。舒缓冷静,懂得克制。「玻璃涂鸦」设计巧妙,从“房子”(我想有个家)到“?”(沟通)再到“父亲捡肥皂”(父亲是双方的桥梁)达成和解,化解矛盾。两姑娘看起来截然相反的,骨子里却是镜像关系。「积木抽离」则是三点一线的瓦解,三人的关系只能一对一,不可能一对二。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