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游戏大电影

HD中字

主演:乔纳森·布洛,菲尔·费斯,埃德蒙·麦克米伦,汤米·里弗内斯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英语年份:201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1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2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3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4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5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6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13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14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15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16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17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18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19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独立游戏大电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Indie Game: The Movie 独立游戏大电影 是一部关于独立游戏的纪录片,讲述独立游戏过往的精彩故事。  关于该电影: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新的一类独立艺术家诞生了:独立游戏开发者。他们有独立的构思,特别的设计以及个性鲜明的游戏。当然,他们也希望获得成功。  影片中,设计师 Edmund McMillen 和程序员 Tommy Refenes 经过两年的努力,等待着他们第一款XBOX的游戏 Super Meat Boy “超级肉食男孩” 的发布。游戏讲述的是一个绷带男孩寻找女友的故事。  而在一个名为 PAX 的视频游戏展中,开发者 Phil Fish 则推出了众人翘首以盼的画了四年制作的游戏 FEZ “费兹”。  Jonathan Blow 则在考虑继 Braid “时空幻境” 之后的新游戏。而时空幻境曾一度是历史上平均最高的游戏之一。  Lisanne Pajot 和 James Swirsky 第一次共同制作了这部电影,他们精心捕捉独立游戏艺术家们奋斗历程的点点滴滴,以及其艺术表现过程中的情感历程。  四个开发者,三款游戏,一个终极目标 —— 通过这部纪录片共同表达了出来。青葱路上私家法医第一季奇人奇案六拳一气骑吧!哈林小队同居房客粤语超巨型机器人兄弟黑礁第三季大侠霍元甲博斯:传承第一季话梦光影闯堂兔泰勒·汤姆林森:青年危机海边的李尔奥特曼新睡衣晚会大屠杀拐个豪门千金当女友月供激战奇轮3给我钱第10季只有我是17岁的世界夫仇记上班啦!妈妈第二季更喜欢明天的你 明日の君がもっと好き成为你的夜晚夺棍粤语阿里郎2011水落石出战地神探 第六季星际旅行:下一代 第七季危情杜鹃风起萧墙雪绒花海盗乡亲乡爱囧男窘事第三季喘息米兰达 第一季第一小分队我的精神病一触即发灵能百分百第三季多元一家人胜利之光第三季错误的啦啦队长2012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魔都凶音

 长篇影评

 1 ) 《Indie Game: The Movie》:創作是一種自我發現

  NHK曾經拍攝過一部有關遊戲革命的紀錄片,內容訪問到遊戲產業的生產者、測評機構和玩家,當中提到遊戲的銷售早已超越其他的媒介,包括電影、電視劇、動漫等等。而事實上我們也可以看到當中的轉變,自從安卓(Android)與蘋果的IOS系統應用在平版電腦與手機內,下載遊戲變得易如反掌。主流的遊戲開發商自然想吃這塊肥肉,要知道智能手機的用户愈來愈多,一時興起大家拿著手機玩《Draw Something》,另一時就玩別的遊戲。玩家的生活也漸漸被未知的遊戲世界吞食,舉例早年興起的《Restaurant City》、《開心農場》都要求玩家定時登入遊戲當中以換取獎賞與積分,玩家變得機不離手,於是全民遊戲化的現象因此而生。因為一個遊戲有人要換手機,當圍在餐桌吃飯時大伙兒談的不是近況,而是手機上有什麼好玩的遊戲時,我們的生活還餘下了什麼?然而,一雞死一雞鳴,熱潮的背後是一群勞苦功高的設計師與程式設計員。

  「獨立」的背後代表的是什麼,獨立電影、獨立音樂的背後大多數是代表非主流、代表窮、代表獨立於主流的思潮。想不到的是連遊戲也有「獨立」之分,看到片中的遊戲開發者花了幾年時間為的是在業界闖出名堂,當中的人絕對有資格找一份高薪厚職,安安樂樂過一生。然而,他們決定要完成自己的夢想,任憑面對什麼障礙。
  
   這部參選聖丹斯電影節並取得世界紀錄片組剪接獎的《Indie Game: The Movie》,或者可以讓我們看到創作人的辛酸與努力的過程。影片主要是講述三個獨立遊戲與其中四個設計師的故事,分別是Phil的《FEZ》,Jonathan的《Braid》和Edmund與Tommy的《Super Meat Boy》。從沒有知名度到尋求有人投資,為的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遇上知音人,努力是需要付上代價與百錘的試煉。真正的獨立精神是代表有自己的視覺,當中包括著成長裡的起起跌跌、孤獨、被奚落、被放棄等等。成功的人必然要面對的首要條件是能抵抗孤獨。

    紀錄片中的設計師為了設計一個遊戲,花上了無數的心機,在路上也不曾容易。其中Phil的故事可算是淒慘,公司的拍擋離開、父親又患病、母親又出走,連女友也離開,一切都不幸在他身上發生,然而作品要推出,這是他嘔心瀝血要改良的作品《FEZ》,他希望在遊戲展上得到賞識,但同時他也知道舊拍擋有權告他。一切的辛酸、擔憂都落在他一人的身上。而Edmund的故事也不算很好,他沒有多餘的錢,父母為了他加按了所住的房子,而他沒能力供養父母、沒有車子、更沒有女友,生活都是自己一個。而好拍擋Tommy卻與他分隔異地,Tommy相對是較幸福的,他有妻子默默陪伴他,接受他有這份不定的工作。

  而《Braid》的創作人Jonathan 的故事也不盡人意,作品雖然曾經大賣,但一段時間過後劣評不斷,更有人將他惡搞。而他的生活依然是寂寞,但他也決定要堅持自己的選擇,就是做好遊戲。

  在這些的創作中當中,幾位可算是成長在遊戲機行業開始興盛的年代,任天堂的紅白機,世嘉的遊戲機,N64,Gameboy 都是八十年代開始興起的產物。當年紅極一時的馬利歐遊戲、俄羅斯方塊、食鬼、炸彈人、泡泡龍可算是我們這群八十後的集體回憶。正正是這些遊戲的出現引起了他們的創作,加入了個人元素,做好美工方面,一絲不鉤。Phil創作的《FEZ》在推出四年期間曾經改過三次版,每次都是大規模的改版,重新學過某種的技術。創作獨立遊戲彷似是他們的藝術,遊戲的機制,遊戲的美工都是他們的表演場。

  對於八十後的小孩,筆者是成長在Play station的年代,玩街霸、鐵拳的一代,當時的遊戲機還是平面又帶有粗糙的時代,假日最喜歡是到碟鋪看有那些新遊戲。今日的新式遊戲機在科技上加以改良與進步,猶記得早幾年曾經做過一時任天堂Wii 的推廣員,說實話近年早已不多玩遊戲,與遊戲時代脫了一大節,當時推廣的是Wii Sport與Wii Fit,有機會上班玩遊戲。今時今日推出遊戲機的公司不只把遊戲當成其中的賣點,更重要的是把遊戲與網絡,電影與音樂作一個配合,為智能家居的出現而鋪路。更新的技術是出現3D與體感的互動,只要玩家在感應器時揮揮手便可進入界面。實在是一個進步點。

  看著這部紀錄片,感受到的是創作人從創作裡找到自我的存在,縱使在童年一直被忽略,被視為怪孩子,但今日足以證明的是他們是成功的人,完成自己的夢,把夢帶到觀眾的眼前。為的是這一刻。任何的創作都不是容易的,當中的不明白,嘲笑是有很多,成功做到一個遊戲需要的是無數的過程。玩家在玩遊戲的同時也可以自己動手做,這就是一種意念的延伸,像有些遊戲容許玩家能參與二次創作,其實也是一件好事。

   影片的議題也是具有新意的,這個議題正是被忽略的一群,它告訴我們只要有夢想,凡事可成真。堅持是重要的,生活本就是需要創造,別看小身邊的每個人,Bill Gate 與 Steve Jobs 就是這樣誕生的。片中人的故事是活生生的例子,也告訴我們獨立遊戲正在向著重視覺官能刺激的主流遊戲默默地作出宣戰。到底我們需要怎樣的遊戲,即管看下去吧。

文/Dorothy

 2 ) 或者独立游戏最接近游戏的本质 - 《独立大电影》观后感

《独立大电影》这部纪录片围绕着三部最优秀的独立游戏,讲叙他们的起源,制作过程,中间的曲折和困难,制作者的困扰和坚持,当然还有最后制作者的胜利。这三部独立游戏是:

《时空幻境 Braid》 2009
制作者:Jonathan Blow

《超级肉男 Super Meat Boy》2010
制作者:麦米伦(美工),莱芬(编程)

《FEZ》2012
制作者:Phil Fish

启示一:最早的游戏最接近游戏本质,独立游戏是回归最早的游戏

这些独立游戏开发者有个明显的共同特点,他们都是玩着任天堂的红白机上的游戏长大的,比如超级玛丽,塞尔达传说,俄罗斯方块等等。他们通常对今天的所谓游戏大作相当鄙视,并认为在互联网发明前,那时候的游戏才能真正好的游戏(这话说的真是太合老卡我胃口了,当前的网游就是渣啊)。

他们通常在那个时候就萌发了自己制作游戏的念头,而当他们现在真的开始制作游戏的时候,有意识地朝最早的游戏回归就一点都不奇怪了。这从他们所采用的画面引擎就可以看出来了,几乎没有例外,他们都是用的是pixel engine(像素引擎),就是大家最早在红白机上看到的那种。像素游戏当然没法在特效,拟真度上和那些动不动上千万的大制作相比,但游戏本质是激发玩家想象力的东西啊,比起2048x2048超大贴图,SSAO,凸凹贴图,像素更能激发想象力。这就好比山水画或者油画比照片更能激发观者的想象力。

启示二:独立游戏是完全个人性的,有瑕疵,但这恰好是他们的魅力所在

    Jonathan Blow: Things that are personal… have flaws. They have vulnerabilities. If you don’t see a vulnerability in somebody. You’re probably not relating to them on a very personal level. (独立游戏是个人性的……有瑕疵。他们有缺点。如果在某人身上你无法发现缺点,你很可能不会和他们建立私人关系)

在Braid里,蒂姆(Tim,游戏主角)的外形来看,他就是一个普通的都市白领,既不能拯救世界,也不能屠龙,穿越枪林弹雨。这个游戏讲叙的发现自己,自己的错误。

Super Meat Boy就是一团肉,没有皮肤保护,即使很细小的东西对他可能都是致命的。

FEZ每次只能看到3D世界的一个面。

启示三:独立游戏非常注重游戏玩法上的创新和趣味

FEZ这个游戏的主角生活在一个3D的世界里,但是每次他只能看到一个2D的面,在一个3D的物体的2D的面来回探索,光想象一下就知道这会有多有趣和复杂了。

Super Meat Boy的玩法强调的是快速的跳跃,反应力就是一切,如果你发现你玩SMB经常忍不住摔手柄,扯自己头发,不要紧张,你只是无数SMB受害者之一。

Braid的时光倒流绝对是一大创举,波斯王子虽然也可以通过时之沙时间倒流,但是次数很有限,在Braid里你随时可以让时光倒流,而且这不仅仅是个玩法,时光倒流和Braid的剧情还有深层联系。

 3 ) 一起看片的人

昨天下午,和同事们一起看了这部纪录片的前半部分(到super meat boy主创他老婆要买无毛猫为止),晚上回来后,和露娜又重头看完了。

这部纪录片围绕的是三个indie game 制作团队,Braid,FEZ和Super Meat Boy,在2010年春季到秋季的故事。

应当说,这个选择非常有意思,这三个团队在2010年所处的状态各不相同。

Braid是2008年8月发售的,是真正意义上第一个获得巨大商业成功和玩家、媒体口碑的游戏。到了2010年,主创(程序员兼设计师)Jonathan Blow已经功成名就,在制作他的下一款游戏了。所以对他而言,更多是回顾身份,以及他本人的特质所决定的,那种哲理性质的谈话。

Jonathan Blow在电影中出镜颇多,但永远只有他自己,他的那个新游戏的团队么,不见踪影。你只看到他一个人在咖啡馆里摆弄引擎,或者在家里站着(没错,是站着)调试代码,分析游戏关卡设计思路。

这位40出头的微秃男人,综合了工程师的冷静和文艺青年的忧郁, 恩恩。不过,很奇怪的是,为Braid创造了美轮美奂的美术世界的david hellman却一点镜头也没有。我在08年底(听上去也不是很久嘛!)还曾翻译过他的一篇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0a1b900100ox3k.html)。

与JB的隐士生活相比(片中完全未提此人的私人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另外两个团队则显得有血有肉多了,换句话说,相当煽情。

纪录片的主轴剧情,便是SMB的两位制作者的故事。

美术兼关卡设计师Edmund McMillen,从他儿童时代的怪物画,寄予重望的祖母,一直说到在IGF上当众求婚的老婆,这纪录片可以说一半内容就是Edmund McMillen励志传记片了。和他远程合作的程序员,Tommy Refenes则被塑造成一个敏感,自尊,有点神经质的大男孩。如果不是纪录片,我真觉得他除了编程,演技也非常好。

另外一条FEZ小组的副线,则没有Team Meat两位那么洋溢生活气息,什么Edmund老婆手工缝制Meat Boy和绷带女孩的小包包啦,什么Tommy的妈妈在家里做Meat Boy形象的蛋糕啦,至少让人看到悲催穷苦的indie游戏制作人周围还是有很多支持他们的家人的。

FEZ的主创兼Phil Fish的故事,也完全是好莱坞形式的,充满了大起大落,无尽的黑暗的挣扎,游戏一再推翻重做,美术细节毫无限制的提升水准,合伙人离开,父亲患白血病,父母离婚,女朋友甩之,参加PAX游戏展,却因为法务问题,被前合伙人掐着脖子,怒到爆。单是Phil这部传奇故事,就值得拍一部电影了,而这家伙本人的“演技”也相当好。他完全不像Edmund那么感性(一个满脸大胡子,满身文身的人动不动抹眼泪,不感性吗?),也不像JB那么超然和文青范儿(在游戏credits中感谢卡尔维诺的人不文青吗),而是一个特艺术家,特自我的执著风格,从2007年在IGF上获奖到2012年4月发售,这indie game的开发周期堪比GTA V了。等它在steam上出了,一定要玩一玩。

最后,给不了解这三个游戏的人介绍一下:

Braid,马里奥形式的横板过关解密游戏,玩法特色是随时可以按shift键倒退到游戏的任何时刻。

FEZ,3D解谜游戏,但永远只在一个2维平面上玩,随时可以旋转摄像机调整当前玩的2D平面(比纸片马里奥复杂多了。)

Super Meat Boy,横板过关游戏,难度高到死死死死死死。


最后,还是用JB的话来结束,这段话在电影开头和结尾分别说了两次,多少点出了那些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游戏的本质:


Part of it, is about not trying to be professional.

A lot of people come into indie games, trying to be like a big company.

What those companies do, is create highly polished things that serve as large an audience as possible.

The way that you do that is by filing off all the bumps on something. If there's a sharp corner. You make sure that's not going to hurt anybody.

That creation of this highly glossy commercial product is the opposite of making something personal.

Things that are personal have flaws. They have vulnerabilities. If you don't see a vulnerability in somebody. You're probably not relating to them on a very personal level.

So it's the same with a game design. Making it, was about: Let me take my deepest flaws and vulunerabilities and put them in the game, and let's see what happens.

 @陈灼

 4 ) Indie or In Die

india。这是之前没仔细看过indie game这个单词之前我所以为的写法。
我知道india明显不正确,所以我会用非常本地化的方式将这类游戏称为独立游戏。
不过仔细看看indie这个单词,拆开来不就是 in die么。
影片中问phli,如果FEZ失败或者没有开发出来你会怎样。
"I'will kill myself."

游戏并没有成功或者不成功的定义,现在的业界其实也只有能赚钱的东西才会被称为成功的游戏。大概这就是我工作以来接受的信息告诉我的事实。只要做能赚钱的游戏就好了,保持稳定的收入,安稳的活着不也是挺好的。但是那样的生活有何乐趣可言?

flappy bird火了起来,商人们开始分析起原因,想借着东风赚钱的人跟风做出类似的东西。这就是我所认知的业界平凡的日常。

影片中的主角完成了他们的作品,也收获到了应得的结果。不过更多的indie也许走在in die的路上。不过就算是in die,只要制作出来的游戏是你本身的投影,in die又有什么关系呢。

 5 ) 记录独立游戏的独立电影

作为一部讲述独立游戏开发者的记录片,《Indie Game : The Movie》自身就充满了浓郁的独立气质。

影片通过Kickstarter开放融资平台筹集所需的资金,2010年7月他们想筹集1万5千刀,结果297个资助者共资助了23,341刀。2011年为了后期制作他们需要融资3万五千刀,这次1596个资助者给了他们71,335刀。影片发行完全通过数字渠道发行,统一价9.99刀。

这是一部很小众的电影,理解的人自会被其打动。没有喜欢游戏却没有接触过独立游戏的普通玩家可以通过这部作品打开一个新的天地。想走上独立开发道路的人也可以通过这部作品一窥业界姣姣者的生活。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表达很多东西,但当手放到键盘上时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就这样吧。

记录片中的游戏《Braid》和《Super Meat Boy》可以通过购买Humble Indie Bundle V(http://www.humblebundle.com/)这个游戏合集获得,只要购买价格高于平均出价就行。

 6 ) 比艰辛更艰辛,比执着更执着

  看到这个关于独立游戏的纪录片时,我正在玩肉哥(super meat boy),一直以为这样的游戏应该是由一个搞怪无厘头的制作组研发出来的。结果,我猜测的都对,只是没有想到制作组只有两个人,和为这部游戏的良多艰辛。
  独立游戏,正如它的名字一样,独立,独立制作,什么都是独立的,构图、故事、建模,还有跨越困难,忍受寂寞。纪录电影并没有太多的艺术手法,只是以时间为线,以事实为笔,以心酸为墨,最后,得到的以欢呼为句号的结局。
  无论时空幻境,Fez,还是肉肉哥,这些游戏做的是那么用心,用心到心痛,心痛到心酸,心酸到无法承受。如果这三部游戏没有预想的成功结果,作者多半会选择自杀,可是,失败的人又会有多少呢?当一个改了又改的游戏,最终只能封箱作为一个年轻时的笑话,那又是怎样的结局?
  其他我不过多评论,如果一个独立游戏给你带来快乐,或者给你的朋友带来快乐,不妨想想你面前的这款游戏,可能就是像你像我像他一样的人,赌上全部家当和执着做出来的。如果是我,我会推荐玩过独立游戏的人看这个电影。

 短评

成为神明就是要孤独地创造世界

6分钟前
  • Mwolf
  • 力荐

无论是技术宅、电影宅或是其他什么宅,这种电影总你找到些心理对应。很多时候获得认同比金钱更让人激动,这也是影片会从励志角度打动我的原因。一群沉迷自我世界的、童心未泯的人的逐梦之路。就像那个游戏FEZ一样,影片先是展示他们大众常见的一面,然后是亲情、童年、脆弱的其他面,整个人就立体了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其实这比在facebook、twitter这种公司创业更加艰难,独立游戏开发者一旦失败就真的玩完了。Phil说:如果失败了,我会自杀。成功最困难的部分是去找到一个可以分享你成功喜悦的人。他们没有钱,可能即便成功也赚的不会太多,但他们心怀梦想值得被尊敬。

11分钟前
  • 赵龙
  • 力荐

这群宅男真不容易,为了梦想信念去专注于一件事情确实让人佩服,这电影最大的教育意义在于千万不要想着越狱去下载免费的游戏了~

16分钟前
  • 隐遁
  • 推荐

http://inpla.net/show-18.html inpla上的观看版本~

21分钟前
  • Freelancer
  • 力荐

这部片子试图去了解独立游戏制作人更深的动机,他们其实在小时候因游戏而触动时便已经定格在那里,这个片子所呈现出的是一个成人世界和儿童心灵的碰撞,同时还有追梦者因一个小小愿望的偏执和勤奋。不适合所有人,但技术宅和梦想家们应当被这部片子感动。

25分钟前
  • 任原
  • 还行

Celebrate the identity as a code farmer! Yes your life sucks but make yourself enjoy it! Independent game designers, another group of wild dreamer, express the voice of all idealists through their games. 但从纪录片的角度来看,电影中规中矩。

27分钟前
  • Sophieven
  • 推荐

纪录片拍得像故事片一样起承转合。那些在燃烧生命做游戏的人令人肃然起敬,把青春“浪费”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好想玩FEZ!

32分钟前
  • 感情丰富的毛巾
  • 推荐

各类型独立文化的最大广告点大体相同:屌丝变身高帅富的Underdog故事

37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力荐

其实最触动我的还是中间微软高管说的那番话。作为人类文明历史上第一个可以让观众参与到生成主题的仪式中来的主流艺术形式,未来游戏的艺术表现力怎么强大也不会让我感到惊讶。如果这个艺术形式一直停留在玩物的等级,我才会感到惊讶呢。为了十年后才能实现的理想而赌上今天的全部的人是最值得尊敬的。

41分钟前
  • Karuto
  • 力荐

游戏的本质在于创设一个情境与相关的机制,让玩家在情境中利用所设计的机制得到感官与思维上的刺激,并或多或少地获得愉悦感。从这一层面上来讲,独立游戏与商业化游戏是完全平等的,并且往往略胜一筹。真该让那帮在正式公司里却不断制作垃圾游戏的人来看看这部电影,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电子游戏之魂。

44分钟前
  • 流星飞绊
  • 推荐

一些想要从游戏里找到自己和同类的孤独的人

49分钟前
  • judeuniverse
  • 推荐

种草了十年前的优质游戏!Fez的创作者情绪问题很严重,但却觉得他的游戏最有趣。

52分钟前
  • ibelieve
  • 推荐

要看哭了操,都一样需要个 孤高又偏执的狱魂!

57分钟前
  • B超
  • 力荐

该纪录片靠KickStarter筹款拍摄,跟踪一群孤僻、自恋的程序员和设计师走过人生悲喜。富有洞见,热血励志,向资深玩家和从业者推荐。建议译名《爱支撑我们走下去:独立开发者的人格缺陷大全及其压力测试临床表现》。

60分钟前
  • 消极
  • 力荐

幸好Braid和FEZ都买了正版,不然看完这片得不好意思到死。

1小时前
  • rse43
  • 力荐

Phil蛮帅的额……我关注的点好奇怪。除了粘粘世界好像都没玩过……act真的很难啊……不过fez看起来确实很有趣。外国人留胡子的好多。

1小时前
  • [已注销]
  • 推荐

感动哭了,玩过大部分电影里出现的游戏。独立游戏和音乐电影一样可以自私得热泪盈眶,很多人对游戏有误解,许多游戏不是打发时间的,它同每一位独立创作人一样,和世界分享自己的热爱和生命。

1小时前
  • 薾苨
  • 力荐

做游戏和做电影一样疯狂,只是更加孤独⋯⋯

1小时前
  • 孙先生
  • 力荐

独立游戏都是何其的不容易啊!

1小时前
  • 大發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