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父岳母真难当

HD

主演:克里斯蒂昂·克拉维埃,尚塔尔·罗比,阿里·阿比唐,梅迪·萨东,弗雷德里克·周,诺姆·迪亚瓦拉,弗雷德里克·贝尔,茱莉亚·皮亚彤,艾米丽·卡恩,艾丽·赛门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4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岳父岳母真难当 剧照 NO.1岳父岳母真难当 剧照 NO.2岳父岳母真难当 剧照 NO.3岳父岳母真难当 剧照 NO.4岳父岳母真难当 剧照 NO.5岳父岳母真难当 剧照 NO.6岳父岳母真难当 剧照 NO.13岳父岳母真难当 剧照 NO.14岳父岳母真难当 剧照 NO.15岳父岳母真难当 剧照 NO.16岳父岳母真难当 剧照 NO.17岳父岳母真难当 剧照 NO.18岳父岳母真难当 剧照 NO.19岳父岳母真难当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岳父岳母真难当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克劳德(克里斯汀·克拉维尔 Christian Clavier 饰)和玛利亚(尚塔尔·罗比 Chantal Lauby 饰)结婚多年,感情十分要好。两人育有四个女儿伊莎贝拉(福德莉奇·贝尔 Frédérique Bel 饰)、奥迪尔(茱莉亚·皮雅顿 Julia Piaton 饰)、赛格利亚(艾米丽·卡恩 Emilie Caen 饰)和劳拉(艾罗娣·方坦 Elodie Fontan 饰),一眨眼,如花似玉的四姐妹都已经长大成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克劳德和玛利亚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两人当然希望他们的女婿能够和自己有着相同的信仰,然而现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前三个女儿分别爱上了阿拉伯人、犹太人和中国人,老夫妻两将最后的希望放在了小女儿的身上,让两人没有想到的是,小女儿却领着一位非裔黑人站在了他们的面前。钢之炼金术师 完结篇 复仇者斯卡五月槐花香新江湖情四个大佬哥哥重生之后狂宠我普什图人身体互换后首富老公每天替我受虐少年泰坦出击第五季又酷又有点冒失的男孩子们真人版无耻之徒(美版)第一季北极的圣诞老人兄弟基和皮尔第二季金色农家致命弯道1九点零六钻石艳盗国语转战之超旋斗士我会回来过圣诞(国语版)正在进行第一季王牌猩手狗狗终结者毁灭者1984爱的真谛平壤城少女歌剧 Revue Starlight Rondo Rondo Rondo苍蓝钢铁的琶音剧场版Cadenza间谍亚契第八季热血之路闪光少女恋爱革命狂飙之惹不起的奶爸费城实验搞怪兄弟弗拉德与尼基璀璨繁星(风华绝代)笑傲江湖 (国语版)浪迹天涯课后战争活动爱我生活哈拉2019蓝与我碧血烟花第二次二十岁2015花田喜事 (粤语版)

 长篇影评

 1 ) 盘点影片里所有的种族梗

1电梯里大家对取名默罕默德的吐槽

2中国人说要给大家做烧狗肉 所有人沉默

3第一次聚餐中国人用鸵鸟肉给大家做的 因为有穆斯林不吃猪肉

4犹太人黑穆斯林6岁才割礼 他们出生就割了

5岳父指着大女儿充满抑郁的画说 你最近画风越来越活泼了呀

6岳父走了之后 三个女婿的互相吐槽 阿拉伯都是小偷 身为犹太人不会经商 中国人鸡鸡小

7岳母去穆斯林那买清真火鸡 然后店员说中产阶级老人都信穆斯林了 法国没救了

8岳母刚和穆斯林哈拉完 直接走进中餐店

9岳母走进中餐店 店员吓了一跳 问她是不是卫生检查员

10岳父岳母在准备晚餐时候 岳父说 赌20块中国人最先到

11岳母指着中国女婿两个黑头发女儿 说和你姨妈长的多像啊

12岳母为三个女婿刻板印象了三个烤鸡 结果女婿换着吃

13大家一起吃火鸡时候 讨论犹太幽默和阿拉伯幽默 然后问中国女婿中国幽默什么样 中国女婿说没有

14岳父岳母还不知道小女儿找了黑人 睡觉前讨论说 还好小女儿正常 没有全军覆没

15岳父岳母第一次见黑人时候 等的时候说迟到了10分钟 还好应该不是中国人

16岳父岳母见黑人时候说 我们家马上可以凑齐彩虹的颜色了

17三个女儿讨论黑人的时候 说小女儿找了个黑人 就像黑人的俗话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8岳父把院子里树都砍了 女儿说院子跟亚马逊雨林一样

19三个女婿说岳父岳母已经三个女儿嫁给外国人 再嫁一个黑人就像福岛核泄漏一样糟糕

20黑人猜三个女婿时候 先指了中国人 然后大家说 对 中国人都长一个样

21岳父说要卖房子去环游世界 因为女儿们找的女婿启发了他

22警察局那里 4个女婿都说是一家人 把警察直接吓住了

23为了劝小女儿结婚 岳父和黑人爸爸抱在一起说是最好的朋友 小女儿说手帕上有血 黑人爸爸说我们歃血为盟了

 2 ) 岳父岳母真难当

去年口碑颇佳的一部喜剧,除了家庭伦理的情节,更多带有很多宗教信仰层面的磨合。

一户法国家庭的四个女儿,分别嫁给了犹太人、阿拉伯人、中国人,以及非洲黑人。

剧本整合了阿以矛盾、殖民矛盾,以及全球一体化带来的冲突,引申到家庭内部矛盾。

自由平等博爱的普世价值才能最终引领社会文明进步。

 3 ) 向左走 向右走

巴黎恐怖事件发生之后,再来回想这部电影,觉得它以调侃的语气道出民族问题,比许多人包括导演自己所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正统天主教的法国中产爸爸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穆斯林,以色列和中国人,原本指望最小的的女儿能够找个正统法国白人,条件差点无所谓恨不得是个男人就行,结果老四却偏偏找了个非裔黑人,黑人他爹还是个根深蒂固反殖民主义的强硬派,于是各种种族梗简直不能更欢乐。

男主法国中产老爹算是法国白人的代表,最尴尬的地方在于在非法裔的女婿带来的各种矛盾和压力面前,不得不压抑自己想法和不满,并且极力表现出台面上的政治正确。

这其实也是欧洲白人在越来越深化的民族融合面前所面临的困难。政治正确并没有问题,相反它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女儿是自己的,法兰西兼容并蓄的传统也是自己的,自然不是想不管就不管的。既然要接触,用政治正确来压抑本能的愤怒,并且维持表面上的平和也是唯一可以接受的手段。所以政治正确不仅是一种形而上的道德准则,也是西方社会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之后发展出来的一种自我稳定的手段,毕竟已经发展到这一步,逆民族融合是不可能的。

但是政治正确也是不够的,昨天的巴黎的恐怖屠杀虽然更多是法国外政的结果,但其后续的效应必然会影响到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民族政策。

法国何去何从,欧洲何去何从,现代文明又如何应对IS这样反文明的极端保守主义,确实都是无法预计的问题,但未来的迷人之处也恰恰在于不可预知性。

 4 ) 详细剧情介绍--给自己记录

 一个信奉天主教的法国旧式传统资产阶级家庭中有四个女儿。一年,一年,又一年,三个女儿嫁给了阿拉伯、犹太、中国丈夫。岳父岳母大人在婚礼上几乎笑不出来。

    十八个月后,她们去参加外孙的割礼,割礼结束后的,几家人在中国女婿家聚餐。席间,由于讨论割礼是否是野蛮的,阿拉伯女婿和犹太女婿 首先爆发冲突,紧着几家人都卷入冲突,最终以中国女婿对犹太女婿的一记掌劈咽喉告终,不欢而散。

     之后岳母几乎患上了抑郁症,她经常去神父那里倾诉,神父貌似也并不敬业,一边听一边在那里刷淘宝,挑选着自己心仪的牧师袍。

     岳母决定采取行动以缓解这种局面,她邀请三个家庭来家中聚会。他们用心的布置,搬出三女儿的怪异画作摆在客厅,买了三只火鸡,分别用犹太方式,穆斯林方式,和中国方式进行烹制,席间,虽小有冲突,但大家慢慢的开始包容理解他人。

    之后三个女儿的家庭也开始来往,相处融洽,设置合作生意。即便如此,岳父岳母终究还是希望能有一个女儿可以和一个正常的法国天主教徒组成家庭,这个希望只能寄托在小女儿身上了。

     小女儿的男友终于亮相,是一个黑人喜剧演员,小女儿也因为几个姐姐的婚姻对父母的打击,迟迟不敢将真相告诉父母。假期间,小女儿在机场送非洲男友回家,男友求婚,并说他们的家庭是绝对开明的,也让小女儿必须向父母公布恋情。

     回家后的小女儿,经历了一场父母安排的相亲,一个信奉天主教的法国人,但话不投机。小女儿终于向父母坦白了自己已有男友,即将结婚,只是在最后时刻任然隐瞒了男友的黑人身份。

     回到家后的非洲男友同样面临问题,对于他与法国人的婚姻,他的父亲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开明。

     准非洲女婿终于到了面见未来岳父岳母的时刻,开心的岳父岳母大人又一次遭受打击。

     三个姐姐姐夫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他们也希望四妹妹可以有一个符合父母医院的婚姻,他们跟踪非洲男友,拍到他与一个女子进入酒店的照片。以为胜券在握的他们将照片拿给四妹妹时,却被斥责无聊,女子本是自己男友的妹妹。

     婚礼终是要举办的,两位母亲也渐渐认可对方,但双方家长通过视频商谈婚礼事宜时,两位父亲间仍然是浓浓的火药味火药味。

     婚礼前几天,非洲亲家来到法国,非洲父亲对这个多民族融合家庭的完全无法接受,两位母亲却在商谈具体的婚礼事宜时渐渐产生了友谊。随着婚礼的临近,岳父大人的情绪几近崩溃,他决定卖掉房子,甚至说出可能要和妻子离婚。

     几个女儿知道父母间的冲突,小女儿也纠结于自己的婚姻的将造成父母的离婚。

     婚礼前一天,两位父亲去钓鱼,并进行最后的谈判,他们说出自己都不支持这段婚姻,也与对方发生了争执。在共同钓上一条大鱼后,他们决定去找个酒馆,讨论如何这场婚礼,谁知在之后的交谈中两人越谈越投机,一同去购买甜点时被店家认为是来砸场子的,报警将二人带走。

     这时两位父亲完全与家人失联,焦急等待的小女儿去河边寻找父亲时,发现带血的手帕,他们认为两人一定是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小女儿再也无法面对这样的情形,她决定放弃婚礼,离开小镇,回到巴黎。

    第二天,从警察局回来的两个亲家开心的告诉大家他们很支持这个婚礼,但这时被告知小女儿已乘上开往巴黎的巴士,无法参加婚礼,两位亲家追上巴士,做了最后的弥补。
    
    婚礼如期举行,漂亮的新人接受着大家的祝福,岳父大人也决定邀请自己的妻子开始一次环球旅行,去每个女婿的家乡看看。

    法式幽默,对不同种族包括对法国人自己的讽刺,吐槽。

    但这种幽默的度却也很难把握,也不一定能被所有人接受,看这部片子前刚刚发生了巴黎一家漫画杂志被残忍屠杀的事件。
     

 5 ) 【6.18更新中】看懂此片,你可能需要这些参考资料

念大学的时候,我还是文艺女青年。认真地选修电影鉴赏课,尝试着啃哲学著作,只喜欢不出名的乐队,直到我接触到了法国新浪潮电影。它们让我意识到,「看电影原来是一件如此难受的事」「回归普通青年的审美真是当务之急」「再装X尼玛绩点就要不保了」!
 
所以提到法国电影,我的大脑几乎被「文艺」「高冷」「看不懂」刷屏(不是法国电影的错,是我的错)。但,作为法国2014上半年的票房冠军,「岳父岳母真难当」一点也不高冷,反而接地气,好玩,混杂着现实和童话,温馨和搞笑。我记忆里上一部类似的法国电影还是2008年的「欢迎来北方」。
 
「岳父岳母真难当」讲述了一对典型的法国中产阶级夫妇如何与四个文化背景迥然不同的女婿斗智斗勇的大团圆故事。看完我才发现,原来不管是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还是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都在纠结着「全球化」问题。不同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们头疼「如何移民」「如何转移财产」,而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们正好发愁「拿这些移民怎么办」!
 
「全球化」是一个相当好玩的话题,尤其是各国人民齐撕逼的时候。「岳父岳母真难当」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撕逼素材,所以,为了让大家对较充分地get他们的「撕」,我贴心地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参考二字再加重点下划线),如有异议,欢迎讨论或当我没说 :)
 
既然是法国家庭,那我们就先从法国梗开始聊起。

-------------------------------------------

【别叫我岳父,我听得不舒服】
 
称呼是中西文化差异的第一个坎,毕竟交流是从打招呼开始的。不仅仅是法国,西方国家普遍倾向于直呼其名,不论长幼。这道理老生常谈了吧?但在真正的交流中,我们的中国脑子还是会有些换不过频道。比如中国女婿不过是想体现一下自己对岳父的尊敬,所以恭敬地叫了beau-papa,老丈人却听得一身不舒服,默默为中国女婿扣上了「马屁精」的帽子。这真是天大的委屈,「谦虚」「赞美」是中国人民友善的示好,直线思维的老外们却以为自己真的牛逼到让人献出膝盖。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误会,下次遇到外教或者外国老板,别叫teacher或者boss了,他们会摸不着头脑,还是直呼其名吧!


 【弥撒,决不能错过!】
 
法国是一个传统的天主教国家。很多人以为天主教就等于基督教。这样讲是不对的,天主教只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如果百度一下「基督教」,你会发现它的派系纷繁复杂,整整列了几个表格。但所有派系都属于基督教(Christianity),因为它们都信仰耶稣。
 
之所以有这么复杂的支系,简单来讲是因为基督教的两次「变化」。
 
从耶稣在罗马帝国的偏远山区传播教义起,到11世纪中期(也就是天朝「水浒传」好汉们嚷着上梁山的时候),基督教都勉强还是一个大家庭。但梁子早在700年前就结下了。4世纪的时候,一位机智的罗马皇帝把帝国一分为二,让两个儿子都当上了皇帝,也就是东罗马和西罗马。本来罗马帝国的东西部就讲不同语言,有不同文化,这差异就如同豆花吃咸吃甜一般难以调和,所以,国家一分为二之后,大家都觉得自己最牛逼另外一个是山寨,反应最强烈的就是两边的教会。不管是西边罗马的教会,还是东边君士坦丁堡的教会,都想当对方的boss,以至于在此后的700年间,他们一直在撕逼,直到11世纪终于彻底决裂。
 
西边的教会称自己天主教(Catholicism),是现在大部分西欧国家信仰的宗教,比如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以及本片中的法国。而东边的教会叫东正教(Orthodoxy),听名字就知道他们对于「正统」「正宗」的执着。信仰这个教的国家主要在东欧地区,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保加利亚。这是基督教的第一次「变化」。虽然分裂,两派皆有不同,但仍都属于传统保守型。
 
基督教的第二次「变化」就不仅仅只是教会撕逼这么简单了,国家元首人民群众都统统参与进来。那是500多年后的16世纪,历史背得好的小伙伴已经想起来了,这是地理大发现的世纪,殖民时代、资本主义的开端。这些词啥意思?简单来讲,就是「需要钱来开路,人来办事」的时代。钱和人从哪里来?中世纪最有钱的就是教会了,教会公职人员们都过着奢靡的生活,主教甚至连走路都不用,有专门的人负责抬他(当然厕所还是要他自己上的)。人们的理想工作就是成为教会人员,因为那是铁饭碗,估计就跟国考当上公务员差不多。而教会的钱则几乎全部来自劳苦大众爱的供养。
 
所以在缺钱缺人的情况下,就有人提出来了,「不用跟教会交税照样能得到救赎,只要你信耶稣」,而且「你要很节约,把钱都省下来多做事」。而且他们还倡导,「天主教的仪式太多太浪费时间了,我们就选其中两项来执行吧,多下来的时间,我们好好工作,天天向上」,于是就这样,钱和人的问题解决了。这就是著名的宗教改革,而这些观点也成为了新教(Protestantism)的主要思想。
 
新教相对应的当然就是旧教,即天主教,东正教,大家对仪式、「圣经」解释等问题意见不同,所以彼此也撕了很久。新教觉得上不上教堂都无所谓,心里有上帝就行,但旧教对仪式是非常看重的。所以,「弥撒,决不能错过!」,对于典型的天主教法国人是非常非常非常地重要!
 
不过,从现今的土豪程度来看,信仰新教的国家普遍赢过信仰旧教的国家。比如英国,德国,北欧五国就比南欧的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豪」。而英国的殖民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比西葡的殖民地巴西,阿根廷强一些。
 
现在,法国信仰天主教的人数一直在减少,人们对宗教的坚持和重视也不若过去(或许在天主教失宠的众多因素中,「豪不豪」也占那么一点点分量吧)。比如,电影中岳母在告解室向神父倾诉她的苦恼时,神父却在欢快地刷着淘宝。这也许令传统保守的法国人感到无奈惆怅,但反过来看,丢下一部分的传统轻装上阵,跟着时代不断更新也未尝不是好事。
 

-------------------------------------------------


太久没更文,羊年头篇,我准备用真心和诚意回应一个月以来在微信(订阅号:Annstand)上给我留言催更的亲古们。现在就为大家呈上「岳父岳母真难当」第二篇。Merci beaucoup!

上次我们只聊了两个法国梗,一个关于称呼,一个关于「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撕逼故事(阅读上篇,回复「2007」),算是开胃前菜。这次我们聊聊法国的移民故事。

讲到移民国家,我们的理解一般是美国,加拿大,澳州,新西兰此类「欧洲屌丝们离乡背井抢人家地盘」建立起来的国家。这样的理解不算完全。事实上,欧洲许多国家,比如法国德国瑞士荷兰,也是移民国家,与美国不同,它们属于现代型的移民国家,移民们不是来同化当地人,也不是来抢地盘,更不是来建立国家,他们来,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平常我们提到法国人,脑补形象基本是白人。如果时间退回到100多年前,这确实没错。可在今天,法国人的外貌特征已经很模糊了。除了白种人,黄种人、黑人都有可能是法国人。电影里,四个女婿分别是犹太人,阿拉伯人,中国人和科特迪瓦人,为什么是他们,编剧是随便选的吗?当然不是!这样的组合就是法国人口构成的缩影。

短短一百年,法国人口结构为什么就有了如此大的变化?这跟20世纪初起法国经历的几次移民潮关系密切。别误会,法国移民不是从20世纪才有的。严格来讲,从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法国已经有移民进入了。主要原因是工业劳动人口不足。跟英国靠圈地运动把农民硬生生赶到城市来做苦力不同,法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把农民们圈出来,所以只得依靠移民们来当工人,完成国家的工业化转型。当年的移民们大多来自于周边的英国,比利时,意大利,德国,因为地域相近文化相近(可自行类比江浙沪之间的关系),他们对法国的影响和冲击并不大。

20世纪二战期间,大批犹太人(大女婿)(犹太人梗我们后面再聊),因为法西斯的压迫逃亡到法国。尽管法国人老被吐槽又懒又不靠谱,但法国一直坚持不懈地为不同背景,不同种族的政治难民移居提供庇护所(虽然自己都被打得要死不活的),可见「平等,自由,博爱」的口号(当年)不只是喊喊。

二战后,「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法国百废待兴,需要大量大量大量的劳动力来重建经济,政府鼓励邻国人民移过来帮帮手,但效果不大显著(当然不会显著,隔壁邻居自己都缺人呢)。于是法国想到了过去的老熟人:他们的非洲殖民地群众(阿尔及利亚Algeria(二女婿),科特迪瓦Coate d'lvoire(四女婿),摩洛哥Morocco等)。果然,前殖民地群众非常配合,一口气就占了移民总数的大壁江山。这样势头甚至延续至今。如果查看一下每年移民法国的人口比例,你会发现几乎有一大半都是来自非洲的友人呢。

另,不要疑惑为什么二女婿来自非洲却是白人。非洲本来就分为「白非洲」和「黑非洲」。「白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北的地区,比如摩洛哥(Morocco),阿尔及利亚(Algeria),利比亚(Libya),埃及(Egypt)。这些国家的主要人口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才是我们一般印象中的非洲,即黑色人种占大多数的地方,所以被称为「黑非洲」。

现在,移民法国的队伍依然庞大,如果不考虑非洲阵营,当仁不让的老大就是亚洲大军,而其中人数最多的是中国人(三女婿)。传统的中国移民一半以上都来自浙江,特别是温州,青田,瑞安这三个地方,他们在法国主要靠开餐馆,或开小型加工厂起步,再「先富带后富」地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带过去发展。在法国甚至整个欧洲,(语言不通的)亚洲人在底层打拼是异常艰难的,要生存靠的就是各种吃苦各种耐劳,而素有移民传统经商传统的浙江人尤其有韧性,所以能在法国站稳脚跟。关于他们的故事还有专门的电视剧,名字就叫「温州人在巴黎」。(海报也是让人蛮醉的)

相较于传统移民,现在的中国移民又有了新的特点,三女婿就是代表之一。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并不一定是土豪才有这个能力)选择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国外学习,其中法国就是留学机构强推的地点之一。在法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对法国而言)也不能小觑,现在大概3万,人数仅次于来自美国和英国的留学生。很多人念书之后因为签证优势留下工作,做着做着也就做成移民了,其中做金融的尤其多(请参考三女婿)。跟传统开餐馆的移民相比,这类移民更接近法国的主流社会。


PS,本来打算写三篇就OK的,但写到第二篇,我猛然发现:尼玛才三个point,我的draft list还没写到一半啊!所以,各位,这是个比我的想象大一点的坑,且容我慢慢填吧!

-------------------------------------------------

2016.6.18

写上一篇「岳父岳母真难当」影评已经是一年多前了,没想到这一年里,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朋友给我留言,问我什么时候更新填坑。每次都回复谜の微笑的拖延症girl,这次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回一句“现在更”!(虽然拖了一年多也没什么值得理直气壮的><)。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关注微信公众号Annstand,回复「ff」,就能收到我为大家准备的线上观看链接了(简直想给贴心的自己一个泳抱)。

前两篇文章我们聊了基督教的撕逼故事,也提到过法国移民潮, 知道电影里四个女婿(犹太人、阿拉伯人、中国人和科特迪瓦人)正好代表了法国移民的人口结构。这次,我们聊点更具体的,把注意力好好集中到大女婿犹太人身上来。

大女婿也不负众望地在片子里提供了不少犹太梗。

<图片1>

▲ 比如,为什么要戴上小白帽披上白披肩?



▲ 比如,岳父大人这印象哪里来?


要搞清楚这些问题,其实我们得先想想:犹太人究竟是谁?

初中历史课讲到「纳粹大屠犹」时,我脑子里其实一直有一个疑问:纳粹们究竟是怎么分辨出谁是犹太人来的?明明大家都是白人,长一个样呀!

不止我分不清楚,就算在犹太人最多的国家美国,有同样疑问的朋友也不少,看看Quora(美国版的百度知道)上的提问就知道。
<图片3>

不像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如果你仔细看,你基本可以猜出大概。我个人觉得,分辨出广东人、福建人、浙江人的长相也不是不可能(耶,我是不是很厉害)。

但犹太人实在很难猜,从2000多年前,这个民族就开始流亡到世界各地,大部分都很难直接从长相上进行识别。也因为这样的原因,犹太人可能是白人,黄种人(中国开封犹太后裔),或者黑人(埃塞俄比亚犹太人)。而且,这里我们讨论的还都是从DNA上验证是有犹太血统的,没有犹太人基因但因为宗教信仰或婚姻等原因成为犹太人的群体暂时不在讨论范围。

所以,怎么分辨呢? 犹太人自己说他们有jewdar ( jew radar ),如果对方是犹太人,他们的第六感就能感应到。

是不是真的有jewdar这回事我是不知道啦,不过,我知道「套路」一定是有的。


# 长相有特点?

犹太人的长相并不是完全没有辨识度。



看看这几位犹太大神,从左开始的Albert Einstein,到中间的Woody Allen,再到右边的中国人民老朋友Henry Kissinger先生,他们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你可能也发现了:他们的鼻子都蛮大的,而且形状似鹰勾。对此,英文里有专门的术语,叫Jewish nose,甚至还有学者在做关于它的研究。

除了鼻子,也有人说犹太人长得有点像老鼠。这听起来有点racist,但我之前看过一部犹太人自己画的漫画,讲述父辈在二战时期如何逃脱纳粹缉杀、侥幸存活的故事,里面所有的犹太人的脸都被画成了老鼠,而且这本漫画的名字就叫 Maus (德语老鼠的意思),是普利策奖获奖作品。



▲ 波兰裔犹太漫画家Art Spiegelman的漫画作品Maus


#着装有讲究?

如果说样子辨识难度太大,着装就相对简单不少。传统的犹太服装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头上的小帽子,叫做Kippah(有的中文翻译叫「基巴」,我也实在很无奈...)。

<图片6>

▲ 犹太人的Kippah

如果留心观察,犹太人之间的Kippah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大女婿是白色,而跟小孩割礼的犹太人是黑色。在有的情况下,这其实也代表了不同的教派,具有一定的宗教甚至政治意义。Wikipedia上的解释说:

- 锡安主义的犹太教,男信徒所佩戴的Kippah是用羊毛钩针纺织制成,强调他们是神圣的以色列子民;
- 传统派犹太人男性,佩带的Kippah是用绒毛革制造,颜色以天蓝色为主色,蓝色属天空和海水的颜色有圣化的印记;
- 哈雷迪犹太人男性,所使用的Kippah是用黑天鹅绒毛纺织,黑色属神勇之意;
- 保守派犹太人男性佩帶的Kippah是绸缎编制,白色属圣洁之意。

当然,大部分犹太人的生活也没有严格到百分之一百遵循这些规则,他们可以自由选择Kippah的颜色和款式,除了重要的宗教场合,平时也不一定非要佩戴。

除了小帽子Kippah,他们还有特色披肩Tallit。再上一遍图,看看披肩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图片7>

有没有发现披肩末端有不少流苏(Tzitzit)?据说,这些流苏的来历是:耶和华为了让以色列人远离不良性关系和外来宗教的恶习,所以在他们衣服四个角位上缝制了流苏,虽然,远离恶习和缝制流苏之间的逻辑我实在不太看得懂(摊手)。但总之,出现在披肩或者衣服边上的流苏,是非常典型的犹太人着装特点。


# 都是什么姓?

如果从外表和着装都看不出来,我们还有一个办法——看姓氏,虽然不是百分百靠谱,但准确率还是挺高的。

-Cohen/Levi: 如果是这两个姓,基本可以百分百断定是犹太人,这是两个著名的犹太部落名。
-stein | -berg/-burg | -mann/-man,或者姓氏开头的Sch-:这些姓其实大都是德国姓,因为二战的缘故,很多德国的犹太人移民美国,所以这些姓也因为打上了犹太人的印记。比如著名导演Steven Spielberg, 比如Bob Dylan的原名其实是Robert Allen Zimmerman,比如Starbucks创始人Howard Schultz。
-ski/sky/cky/dzky | -cik/-czyk | -vitz:还有各种来自东欧的「斯基」「奇克」「维茨」,也是犹太人常见的姓。
- 或者你见到某人的middle name是ben的(比如以色列的第一任总理David Ben-Gurion), 他也可能是犹太人。因为Ben在希伯来语里表示Son,David Ben-Gurion翻译成英文就是,David, the son of Gurion.


凭着以上三大特征,我们大概知道犹太人是谁了。回到文章开头,岳父那句话还记得吗,「我原来以为犹太人都有从商的天赋」。是的,犹太人赚钱的能力一直被世界膜拜,已经近乎成为民族传统美德了。

他们究竟多能赚呢?答应我,看到后面千万不要惊讶地叫出声来。

这是Brandeis University做的美国犹太人口分布图,颜色越深,表示犹太人比例越高。很明显,犹太人聚居的地方集中在东北部和西海岸,而这两个地方正是美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

<图片8>

▲ Brandeis University做的美国犹太人口分布图

具体到行业和企业,你可能万万想不到你熟悉的名字或品牌都是犹太背景。

金融界同学们心驰神往的华尔街巨头Goldman Sachs, JPMorgan,The Blackstone Group, Citigroup 都由犹太人创建或掌握在犹太人手里。

美妆界的大佬Estée Lauder, Max Factor,快时尚界的Gap, Levi's,Calvin Klein,奢侈品界的Diane von Fürstenberg,Ralph Lauren全由犹太人创立。

让Starbucks开遍全世界的传奇人物Howard Schultz,恩,我们上面说过了,也是犹太人。

更别提,互联网世界的超级大咖Facebook创始人Mark Zuckerberg(关注Annstand微信,点这里,看他的推荐书单),之前出现在「100 COOL PEOPLE」里的我的女神Sheryl Sandberg,以及Google大神级联合创始人Sergey Brin和Larry Page,统统统统都是犹太裔。

而且,好不意思,这还不算完,他们还有一片广袤的天地——M.E.D.I.A!

<图片9>

图片太小,大家可能看不清楚,这张图的全称叫Who Controls Your Mind 2015 (是谁在控制你的想法)。

里面列出了几乎所有的美国媒体和娱乐公司,标红的部分表示由犹太人创办或掌握(黑色的部分表示未知)。其中包括了做电影的21 Century Fox, Columbia Pictures, Paramount Pictures, Walt Disney, Warner Brothers, Universal Studios(我实在想不到有什么好莱坞电影不是出自这几家公司之手),做新闻的The New York Times, ABC, CNN, ESPN, USA Today, Reuters,等等等等。

数据说,犹太人口在美国只占2.2%,但45.8%的传媒界高层管理职位都掌握在犹太人手里(这数据只包括了向外表明犹太身份的高层,估计潜水的还有不少)。

所以按逻辑推断,在被犹太人承包的好莱坞里,也一定有很多犹太演员,对吧?真的没错,好莱坞的犹太男神女神多到随随便便就能拼出一张九宫格(看上去简直万分赏心悦目)!

<图片10>
<图片11>


朋友们,是不是看到了新世界呢?Peace :)



未完待续 :)

看图文版,关注微博(Annstand)or 微信(Annstand):D

 6 ) 法式幽默

        看过的寥寥几部法国电影中,这是唯一的一部喜剧片。电影开头三个女儿的婚礼岳父母的表情变化让人捧腹,到最后大家其乐融融,温馨有爱,可以说整部片剧情无累赘,幽默点贯穿这部片,自然不做作,哈哈一笑的同时不禁爱上了法国人讲笑话时的腔调还有表情。
       今天还和男友感慨,今年没出什么好片,走到电影院晃完一圈没有发现想看的电影,回来便找了这部法国片,轻松愉悦中看完这部讲非种族主义的片子,温情浪漫,种族和文化的融合本身就是有火花的嘛,很美丽的法国庄园,期待我可以去法国看看。
        

 短评

静下心看,绝对是一部出彩的法国独有的生活浪漫喜剧。民族,宗教,信仰,意识形态中的差异和冲突,通过生活化的故事和戏剧化的表达最后得以完美溶解,理解万岁。虽然夸张,但却值得玩味,世界早成了地球村,误会会慢慢消失。法国独有的浪漫幽默其实何尝不代表了一种文化自信。

6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看前半部以为是法式话唠喜剧,不停的叨逼叨,看的好困,最后半小时从父亲们出去钓鱼开始有了喜剧情节,一切就变得好玩有爱起来了。“玛丽,你愿意和我一起再去蜜月旅行吗?我们要去周游世界,去超的家乡北京,拉希德的家乡阿尔及尔,大卫的家乡特拉维夫,最后去夏尔的家乡阿比让…新人万岁!”

1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目测大概是今年法国年度票房冠军了。。影院从头笑到尾,旁边一大妈都背过气去了。。。堂而皇之的把种族歧视的梗放上大屏幕:中国人从不迟到,爱花钱爱购物,功夫达人,中餐馆卫生状况差,怕得罪人总是道歉,甜品永远是糖水荔枝,从不微笑不知道在想什么。。。最后大团圆的结局大概也只有电影里才会有。

12分钟前
  • Mlle Zèbre
  • 力荐

这部真是照着文化研究指南拍得不是么……除了嘲笑种族(之间互相的)偏见和(中产阶级的)政治正确(四套层笑话写得真棒),最好的一点当然是后殖民逻辑:殖民地国家内化了宗主国的逻辑(两位父亲的交锋)。最后普世主义的家庭和解根本不意外。不过,放在查理周刊这个背景下看别有一番风味。

1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自由平等博爱,法国人提出这样的普世价值,几百年引领人类文明。里面很多的桥段虽然是喜剧,其实大约可以看到法国人骨子里大概还是有些排斥的(种族或许不会,但是宗教和信仰绝对很排斥)。结合上礼拜的法国查理周刊枪击事件,其实本片现在看来令人深省。7.7

15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让人笑掉大牙的法国喜剧,移民、种族、宗教笑料真心赞(不过首先要知道这部分知识,否则台词中很多G点get不到,觉得不好看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每个角色都生动有趣,典型“瞧这一家子”式欢乐逗比秀,剧情俗套但笑出眼泪,这样的片子适合推荐给小伙伴

16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力荐

14年票房冠军,还是挺乐的。查理周刊事件之后看起来别有意味,移民问题和相互沟通如果真的像电影里那么可以轻松大团圆的话,那就天下太平了。其实片子还是把矛盾重点放在了相对不那么敏感的黑人问题上,多少还是为了减小点风险吧。三星半。

20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微博上看到推荐的,很温馨的一部电影吧,可是不搞笑啊,大家的笑点在哪里?

21分钟前
  • cassie
  • 还行

种族,宗教,共产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笑料都聚齐了,,哪有不好笑之理。。。?!

25分钟前
  • 按时解放
  • 推荐

最喜欢这种合家欢的喜剧啊!里面的中国人长得其时更像韩国人,但是很酷,有钱又会功夫,不知道为啥照顾长辈和准时这种美德总被嘲讽...

26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推荐

哈哈哈新年第一片,很「法国」,拿种族主义做电影也算是高精度的外科手术了吧,据说是2014年法国最卖座电影,所以差不多是法国人的泰囧吧……

27分钟前
  • 二道贩子
  • 还行

中文片名可以改成:瞧这一家子

28分钟前
  • 点金
  • 还行

C,同样是最主流商业片,法国人开玩笑尺度不仅政治不正确,甚至刻薄一针见血。

31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笑点太低以至于在影院里笑到失态,都快下映了才跑去看,只能get到百分之80的笑点却都笑到不行,犹太佬是个吃货!中国小哥其实还蛮帅!非常法国,虽然移民问题深重歧视也很多,但起码电影里还是大团圆了,不得不佩服法国电影!年度十佳候选。

3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看了好几遍这部剧。对于法剧如果不是因为学习法语我根本不会去看。这部剧感触还是很深的。这是一个世界融合的必然趋势。其实我希望消除种族歧视。尽管我知道这条路慢且长。

37分钟前
  • 甜椒Oli
  • 力荐

要有老五嫁印度人就更好笑了,时不时穿插全家跳起了印度舞(非洲女婿说老五嫁罗姆人,蛇精病脑洞略同啊)…犹太女婿会krav maga竟打不过中国女婿(法国片总找越南人演中国人);一起唱马赛曲(阿拉伯女婿领唱是因为齐达内嘛);Coupé-Décalé真是好梗;神父太基;法国有六十万犹太人&五百万阿人

38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哈哈哈超搞笑,即使笑点没全部get到已经很搞笑了。

41分钟前
  • Super Highway
  • 力荐

哈哈,奇葩的标签:我最喜欢charle的爸爸,简直太逗比了!—— 影片超乎我预期的好笑,角色搭配和塑造挺成功,三女儿的“抑郁画作”放在片子引发的笑梗把我逗到不行,非裔黑人的出现也是喜感十足,……,不过感觉后半程的人物众多,叙事稍微有些混乱,最后的高潮也没撑起来,……,总体感觉挺不错的。

4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一对外省天主教徒老夫妇有四个女儿,分别嫁给犹太人、阿拉伯人、中国人和黑人~老夫妇视角出发,超好笑。法国人把种族主义掰开揉碎了当笑料,这点很厉害。

43分钟前
  • 桃花石上书生
  • 还行

周围的法国人笑得简直停不下来,可我觉得我还是有几处哏没有GET到。而且开头拿中国人说事简直烦死,基本可以代表大部分法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大团圆结局也只能存在电影里了,现实中的法国人种族歧视简直根深蒂固,认识再多优秀的中国人也不会改变对中国的看法。最后吐槽一下为什么中文片名译得这么囧

46分钟前
  • 金钱猪储蓄罐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