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亮

HD中字

主演:原田知世,谷原章介,八千草薫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5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三个月亮 剧照 NO.1三个月亮 剧照 NO.2三个月亮 剧照 NO.3三个月亮 剧照 NO.4三个月亮 剧照 NO.5三个月亮 剧照 NO.6三个月亮 剧照 NO.13三个月亮 剧照 NO.14三个月亮 剧照 NO.15三个月亮 剧照 NO.16三个月亮 剧照 NO.17三个月亮 剧照 NO.18三个月亮 剧照 NO.19三个月亮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他人即地狱

“他人即地狱”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萨特的一句名言。这句话彻底终结了人类渴望彼此理解的最终幻想,将人际关系描绘成不可逾越的鸿沟,处在事情两端的可怜人儿隔岸相望,表情带着无尽的忧虑和恐惧。《一年十三个月》中变性人艾尔维拉是苟存在他人地狱里的典型,最终他/她也无法逃脱恐惧吞噬灵魂的悲惨下场。

这是法斯宾德为纪念他自杀的同性情人阿敏而创作的一部影片。阿敏遭遇背叛,世界将他遗弃,他选择在有过短暂幸福和温暖的法斯宾德的公寓草草了结自己。

性情中的法斯宾德无意为自己开脱,但他还是将罪恶的根源推向了孤绝禁闭的人类共同生存环境,片中以变性人艾尔维拉的自杀来控诉现代社会的人性丧尽,金钱和欲望堆砌起来的人际虚伪到了极点,荒漠世道,人人皆可悲。

开场便是一场冷彻心扉的丑恶人性的毕露无遗。艾尔维拉着男装来同志聚集的公园寻找慰藉,被识破为女性特征而遭一顿暴打,鼻青脸肿的她连滚带爬萎缩着回到了家,同居男友克里斯多夫对她一通辱骂,并弃她而去。艾尔维拉追上街头,克里斯多夫的车向她撞去,她像狗一样倒在青天白日之下的路旁。

大量絮叨的对白,脱离语言交流的本质,而畸变成攻击和狡辩的有力工具,畸变成杀人的凶器。克里斯多夫把艾尔维拉按在镜子前,恶毒地肆意羞辱身份转变的落魄边缘人,妄图通过镜中的客观影象来引诱出艾尔维拉的自惭形秽,事实上镜子反射出的却是良知的泯灭,人性的丧失。

善良的艾尔维拉毕竟是孱弱而无助的,她仅靠死守着虚幻的爱情而生,她可以代表繁杂人世里迷失自己的弱势群体。正是因为还憧憬着人性中的善,她投靠了爱情,她可以为了一个男人的一句戏言而改变自己的性别,尽管男人早已将她遗弃。

也许是同被无情社会异化的一群边缘人,妓女卓拉给艾尔维拉带来了同病相怜的安慰。影片看似燃起了一丝希望,遗憾的是,她们的友谊没有走远,卓拉最终和金钱媾合在一起。

残酷的现实环境,就像艾尔维拉还是男人曾时供职的屠宰场,到处都是一片让人心有余悸的血淋淋,屠刀剖开动物的躯体,无比血腥的五脏六腑,其实就是撕开面具之后人的丑恶面孔和残忍内心。这一组镜头十分残酷,同时也十分震撼。导演用摄象机剖开了人类的残酷天性。

残酷的还有艾尔维拉自己身世之后的突然昏厥,把她击倒的是她一生被人遗弃的宿命。从家人到爱人,从家庭到社会,苍凉透顶的世态炎凉和人际疏离,简直令人窒息。

他人的天堂,自己的地狱。影片用失业者在资本家大楼内上吊自杀的段落做了个干净利落的注解。原来卑微者的生命早就被操控在别人的手里。

 2 ) 生与死的随想——《一年十三个月亮》

 
     一口气看了两遍,感觉有很多话说,却不知从何说起。艾尔维拉的孤独与绝望,通篇弥漫的死亡气息,让这部电影散发出透骨的寒意与冷峻的凄美。
     “违反生命就是生命本身。”变性是严重违反生命规则的行为,为了同性恋人安东的一句话:“如果你是女的,我就爱你”,那个叫做艾尔文的男孩变成了艾尔维拉,为寻求生命中的真爱,可怜的艾尔维拉一错再错(一挫再挫)。当一个人不再有呼吸,而没有一个人觉察到这点的时候,这个人,生或死,又有什么分别?这世界,谁又在关心谁到底有没有呼吸?!
     或许,情人的自杀对导演法斯宾德触动很大,引发他对死亡、对生存意义的重新思索与自我思辨。大量的电影对白,自言自语式的滔滔不绝,更像是导演对自我灵魂的不断拷问。通过这样的一部电影,法斯宾德表达了内心对情人死亡的歉疚,另一个方面,又通过自我辩解,来求得心灵的自我救赎。我们不能阻止逝者放弃自己快要被摧毁的生命的意愿,作为生者,依然要寻找生命的幸福。这便是生活。
     借用被人为打碎的多个细碎的镜面,矛盾着、分离着的人物性格清晰地呈现出来。如果对爱抚和拥抱的渴望也算错,艾尔维拉的确错得太离谱、错得太远!身为男儿身为了得到安东的爱而去变性,变性为女人,为了得到男人的爱抚又时常装扮成男人去同性恋聚集的地方寻找男人,终遭现在的男友克里斯多夫唾弃。一个因爱而迷失的灵魂,混乱的生活,逐渐丧失的人格意志,终逃不出沦为爱情乞丐的命运,遭人践踏。
     这世界有很多扇门,重门深锁,将我们远远地隔离在各种各样的世界之外;而另一方面,走进哪一扇门,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全在于你的选择!
     通过探访孤儿院里的老修女,法斯宾德既是对艾尔维拉进行精神层面上的深层解析,也是对自己悲苦童年的痛苦回忆。童年爱的缺失,是造成艾尔维拉性格悲剧的直接诱因,但同时,我们又在修女的述说中,明显地感受到对艾尔维拉的批评,因为母亲的自私而不能被收养,竟至绝望的小艾尔文,终于“学会了不在地狱里沉沦而是毫无恐惧的享受”。或许,借修女之口,法斯宾德在心底悄悄让自己良心上的歉疚释怀了。
     如戏剧舞台般的布景,忽明忽暗不断变幻着的灯光,刻意地宣扬着死亡的美丽。一个濒死的人,意乎平静地欣赏着另一个绝望的生命在眼前消失。即使没有屠宰场的淋淋鲜血,阴森的气息更加恐怖诡异。
     当失望、悲惨、绝望、死亡袭来,个体体认的痛苦是相同的,在这个层面上,世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公平。无论是被迫还是自愿,一旦个体难以承受,开始否定生活的快乐,否定自己的生存意愿,又何尝不是对自己意愿的一种强烈肯定呢?潜意识里,我们都想逃离原来的自己,过一种全新的生活,如果梦想幻灭,只有死亡才可以解脱,死,也是与自己很好的一种和解,正所谓一了百了。
     生活没有了愁感,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不真实?更加悲伤?
     我们在寻找幸福,这寻找的本身很动人,但不是我们寻找的结果——幸福,幸福不会很动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依然活着的我们,是真正地活着,还是死了,还是半死不活地活着呢?

 3 ) 纯粹的自传

伊薇拉生命最后五天的寻找,越来越多的是关于法斯宾德自己的身份确认,事实上,伊薇拉不仅仅是阿敏,更应该是法斯宾德,这是一部纯粹“法斯宾德”的自传。

克特•拉伯(一直担任法斯宾德电影的配乐指导)的朋友被关进监狱。一次,他与法斯宾德共进晚餐,两人在喝的酩酊大醉之后毫无顾忌地互相侮辱。法斯宾德讥嘲克特•拉伯:“要和你的朋友联络的话,你就得去拜访监狱。”克特•拉伯无情反击:“那你就得去拜访墓地。”作为一个自卑与自信的矛盾敏感体,法斯宾德对于克特•拉伯的挖苦必然会如鲠在喉。确实,法斯宾德几任同性恋人萨林、阿敏在被他抛弃后,都以自杀结束了生命。我们无从得知他内心深处真正对于逝去恋人的态度,是无法摆脱良心上的谴责,还是适度介怀后的遗忘。甚至有人认为,法斯宾德是想以《十三个月亮》这部电影证明,他并不是唯一必须负责阿敏死亡的人。

《十三个月亮》是阿敏自杀后法斯宾德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电影剧本,他不仅负责编剧、导演与剪辑的职务,同时也担任了这部电影的美术指导与摄影,这是一部完全“法斯宾德”的作品。因暗恋对象安东•赛兹一句无心之语“如果你是女孩,我或许会爱上你的话”,尔文远赴卡萨布兰卡进行变性手术,迫不及待以新的女性身份伊薇拉面对安东,最终得到的却是一个无动于衷的打量与嘲笑。伊薇拉羞愧地离开了安东,拖着这个因人而起的女性身份惶惶度日。尽管找到了新的伴侣也能苟且过活,但寂寞与孤独依旧挥之不去。电影描述了伊薇拉生命最后五天的遭遇,她开始回溯过往羞赧、脆弱的人生境遇,最终,面对自己极端的购买爱情的无望尝试,伊薇拉选择永诀人世。

影片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伊薇拉目睹了一个自杀现场。自杀的人解释“自杀不是对自己意愿的否定,而是一种对自己意愿强烈的肯定。因为否定不是对忍耐的厌恶,而是对生活快乐的厌恶。自杀是为了生存,是不满足现在生活的条件和折磨,自杀并没有放弃对生存的意愿,只是放弃自己快要被摧毁掉的生命的意愿而已。”如此对于自杀的陈述,明明就可以看成是法斯宾德对逝去恋人的一种认同和接纳,并且,我们可以发现这种认同是建立在法斯宾德对自己身份确认的完成。伊薇拉生命最后五天的寻找,其实越来越多的是关于法斯宾德自己的身份确认,事实上,伊薇拉不仅仅是阿敏,更应该是法斯宾德。

伊薇拉在影片里一直保持一种寻找的姿态。首先她对于自己的女性身份并不是完全认同的,他并非特别想当女人才变成女人,他想要的只是安东对自己新性别的体认和喜爱。同样地,法斯宾德极度崇拜女性,但也残酷地迫害它们。他像许多同性恋与双性恋男人一样,他运用为自己与朋友们取女性昵称的方式,幽默地向世人宣告他的双重性别认同。有时,他却又愤怒地排斥自己个性中的女性特质。

在伊薇拉摇摇欲坠的生存意愿几近崩溃时,她依旧把主体认知的方式伸向外界,修女古敦和安东成为她最后的救赎出口。有趣的是,当伊薇拉拖着摇摆的自我认知渴求古敦和安东的时候,法斯宾德用摄影机提前给我们展示了一种断裂的答案。伊薇拉看望幼时天主教孤儿院的修女古敦(该角色由法斯宾德的母亲莉萝•潘蓓饰演),对话场景里,镜头给了伊薇拉一个正常的脸部特写,而古敦的反应镜头却是一个角度刁钻的仰拍,两人的对话在画面上就被框定了一种先入为主的不平等。接着伊薇拉向古敦感叹:“我把我自己的生活给毁了”,古敦迎面走向前景回应伊薇拉的自责,她认为没人能单独毁掉自己的生活,她开始揭开关于伊薇拉童年和身世的悲剧,伊薇拉的生母为了不让丈夫发现自己因出轨而生下了伊薇拉,狠心把伊薇拉抛在孤儿院,还拒绝了伊薇拉被人收养的机会(收养已婚妇女的弃儿必须获得夫妻双方的同意)。这些细节,被法斯宾德的母亲演绎出来,更像是他对于自己童年的一次回溯。法斯宾德一直对外界宣称自己没有童年,他认为自己在幼年开始就已经是个所谓的躁郁症患者了。在法斯宾德八岁的时候,母亲染上肺结核必须在疗养院修养一年,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关心这个小孩,外婆已死,父亲不愿意照顾他,母亲将公寓分租给别人,他虽然没有挨饿受冻,却已经丧失了该年龄应有的教导。甚至,法斯宾德的母亲长久以来也一直把他的出生日期误认为1946年,直到他死后,才由伯特•凡里萧芬城的出生登记证实,他真正的出生日期为1945年5月31日。

母亲对法斯宾德的印象一直是一个极端慷慨的小男孩,她记得法斯宾德总是迫不及待地花光所有零用钱买礼物送给她,而法斯宾德却认为这些印象是一连串徒劳无功的尝试,是一个孩子企图向一个冰冷无情的家庭购买慈爱的妥协。所以,对法斯宾德而言,拍电影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式。透过电影,他可以将自己投射于那些服从他指令与复诵他台词的耀眼人物身上。他不眠不休地工作,不由自主地沉迷其中且不可自拔,他常常必须寻求他人的援助,他当然可以毫不费劲地找到渴望帮助他的爱人,他也可以轻易地残酷对待所有挚爱他的爱人。

 4 ) 关于爱、温情、冷酷以及理解

落幕的一场戏
 
作为一位性格偏执甚而某种程度上可称为疯狂的天才导演,法斯宾德创造了肆意夸张姿态、黑暗深邃以及富有侵略性的伤感世界。他的电影大多晦涩难以解读,却直指人心,他从不回避将丑恶的矛盾摆上台面,不遗余力去揭露人、社会隐藏的面目。
 
1978年,法斯宾德的同性恋人在他们共住的公寓自杀身亡,这一事件直接促成了《一年十三个月》的创作问世。他在本片中所要诉说的是:一个人决意走向生命终点,永决人世的的抉择在某种际遇下是必然的,并可以理解的(当然这只建立在法氏的理解之上,或说自辩)。即这样一个命题——即使是爱,也无法消除孤独灵魂的沉沦。
 
爱的温和面目存在于理解之上,否则就有冷酷的摧毁力量。片中人物无论发生何种关系,都独独缺少理解,悲剧便必然发生。
 
影片中充满了隐喻与象征。艾尔维拉变性人的身份只是导演凸显矛盾的工具,使绝望与死亡的结局更顺理成章。以下用他指代艾尔维拉(尽管他在身体构造和心理上努力靠近女性,但事实上外界从未承认过他自身试图扮演的性别)以解读最重要两个人物符号:
 
安东:代指冷酷。在未出场前,影片已借由多人之口造就了他根深蒂固的形象——残暴、无情、不可反抗,线条突兀僵硬的大鼻子如同社会机器一般冰冷。安东是艾尔维拉痛苦的根源,这痛苦由爱而起,强大到毁坏自己的人生,丢弃最后的自尊,甚至是最终导致他死亡的直接凶手。爱的冷酷面是最可怕的利刃。
 
左拉:代指温情。一直陪伴在艾尔维拉身边的“天使”——她在困境之中解救他、在寂寞时陪伴他、在伤心时安慰他,还指引他去寻找回忆——却是他死亡通道的引路者。显然,她对艾尔维拉善意并且友好,从始至终未曾离弃他,他们是互相同情的朋友。但左拉依然未能了解他心里最暗沉的部分。温情关照到的地方不痛不痒,灵魂依然得不到抚慰,无法拯救。
 
何况我们无法知道温情何时会与冷酷交换位置,因为我们永远不能猜到别人的内心。不信任感造成交流中的保留,这种保留在某种时候又会成为伤害的理由。人对难以理解的事物缺乏耐心和诚意,致使礼貌也会成为冰冷的面具。
 
距离在失却理解时扩大沟壑。于是在影片中,为了强调距离感,法斯宾德除了延续一贯沉着冷静的叙事方式之外,还运用了大量近远景切换、舞台剧式场景布置等方式来。有时刻意贴近,有时着意疏离,把观众请到舞台上,却在演员周围建造一个透明箱子,我们可以用代入与剧中人物在现实与想象中交汇,却依旧能保持冷静来看待悲剧发生的缘由(这种痛苦发生在他人身上,在生活中我们是否有耐心去理解他人的痛苦)。障碍致使的时刻清醒能够增强自醒的痛感。
 
与现代虚构文学倾向于病态、荒谬喜剧式创作方式一样,法斯宾德电影里的人物通常看来自私、不可理喻甚至疯狂。屠宰场的一场戏,艾尔维拉亢奋地对着血淋淋的动物尸首朗诵史诗,暗喻他沉溺于本我情绪的牵引(这一点也可以从他喜欢看科幻小说中得出)。艾尔维拉单纯、软弱,与社会格格不入,这样的人更容易被损害,面对挫折与离弃时更容易走上末路。如《白痴》中的梅什金公爵那样对他人付出感情,却得不到理解。如何得到个人的价值体现似乎带上标准,他们不合乎默定规则带有神经质的行径在他人看来 “既折磨自己,也折磨他人”。 事实上,艾尔维拉的神经质出于时刻对生活感到畏惧,并期望得到摆脱此种畏惧的某种独立生存地位的愿望。
 
四处失望,最终在被妻子拒绝后,艾尔维拉去找似乎可以谈上话的记者,记者却只肯隔着楼道与他说话,窗框禁锢的轮廓仿佛整个世界般狭隘。镜子反射出内心更使之镀上镜面本身所具的冰冷温度,延续了孤独绝望的扩散。
 
片尾《第五交响乐》庄严地流动着空旷的奥秘,与蜷缩着死去的艾尔维拉成就通感,共同构建了尘归尘土归土的苍凉意像。痛苦使人无畏,他最终淹没于虚无。
 
法斯宾德为我们讲述了一则绝望的故事,然而,在绝望中,我们可以去寻求反方向的希望。抛却与世隔绝和过份的自我肯定,理解他人和世界,尝试看到更多温情,坚定地活在光明与美中。

 5 ) 今天刚看过一年十三个月

跨过演员、剧情、镜头、技巧等一众障眼法,我的视线第一次可以如此顺畅得和导演本人接通。法斯宾德就这样赤裸裸地站在他的作品里。

我没有破碎的童年,疏离的亲情,坎坷的成长,歧见的包围,然而自视完整温良的我,却在他灵魂的比照下,显影出骇人的冷漠、残酷、虚弱和丑陋。这种发现不仅令我自己瞠目结舌,而且对他这种剖开虚伪,暴露真实,强迫我进行自我审视的“野蛮”行为,开始是义愤和抗拒,后来除了认罪与忏悔,别无他法。

 6 ) 或许你不喜欢

爱比死更冷酷

据说月圆之夜人会做出疯狂的举动,据说疯子都是这个世界上最感性的人

诗人叶赛宁说:在这个世界上死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活着也没什么新鲜

童年的记忆在这里有很多法斯宾德自己的影子,他小时候父母离婚了,他有强烈的不被人需要的感觉。他不断制造谎言来吸引母亲对他的注意,成名以后也常常一掷千金获取母亲的欢心。但是与此同时,他又坚定不移的认为母亲是个冷酷自私没有人味的女人。他通过拍电影,试图通过讲述这些冷酷的故事来改变自己

毫无用处的可怜人

天真的把人性、也把自己撕碎了给别人看,并非是感觉不到自己的痛楚

悲剧收尾的爱,真实残酷,还敢爱吗

 短评

9.0/10。①同志男主为获得前男友的爱变性,变性后却被前男友拒绝,随后想回归妻子与家庭亦被拒绝,再加上过程中被无数人歧视冷落,于是最终自杀。②压抑冷漠的氛围的营造(基本是《恐惧吞噬灵魂》那套,但不如后者克制,配乐用的太多说教台词也太多):冷淡的色调、固定或缓慢的运镜、缓慢克制的叙事/剪辑/表演、大量的中全远景摄像和框中框构图、多次运用镜像丰富画面情绪、等。③屠宰场被割喉的牛们鲜血喷薄而出那段是视听上最亮点的片段之一。

5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推荐

1.本来发现这部1978年豆瓣8.2分的冷门西德变性题材电影还挺惊喜,可惜兴致勃勃找来观影后,观感却由始至终逐渐走了下坡路,没有如预期那般喜欢上这部《十三个月亮》……2.屠宰牛的段落,仿佛在看纪录片《地球公民》……3.每七年就是一个月亮年。生活受情绪强烈影响着的人们,在这些年里忍受更强烈的沮丧之苦,就像在更短的时间段里,当一年里有十三个月亮那样,如果一个月亮年同时,也是有十三个月亮的一年,通常会有不可避免的个人悲剧发生,在二十世纪 这样危险的年合(太阳与月亮的合)出现了六次,其中一次是在1978年,在此之前还有1908 1929 1943和1957年,1978年之后,下一个危险的年合将会是1992。…… -13999

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法斯宾德最具个人风格的作品之一,实在是太孤独了,变性人埃尔文周围的人都在嘲笑她、拒绝她,法斯宾德聚焦于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同时对当时德国社会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剧中众多人物也无不经过精心设计,精心设计的背景和灯光营造出悲伤的效果,屠宰场酒吧等几场长镜头的戏让人印象深刻

7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力荐

"one always dies too soon or too late. And yet one's whole life is complete at that moment, with a line drawn neatly under it, ready for the summing up. You are - your life, and nothing else"

11分钟前
  • 一個死槍槍
  • 推荐

法斯宾德极致理性而冷酷的将《十三个月亮》归结为不可逃避的宿命并作为未来世界的序幕。然而在这个宛如卡夫卡城堡般荒谬的世界中,他无力为那些极致感性而又脆弱的人展开辩护。只能让观众于这条斩断了后方的道路上辨认出一具异化的躯体和一颗异化的心,且循环展示着灵肉分离的过程以及各自死去的结局。

12分钟前
  • Muto
  • 推荐

当灵魂不断地被否定和放逐的时候,生与死又有什么区别?

13分钟前
  • 般若死火
  • 推荐

喜欢这部,法胖的层层剥离

16分钟前
  • ZHANGWANHE
  • 力荐

我看的第十三部法斯宾德作品,也是不知道第多少次在心里大喊:“我!爱!他!”构图和机位完美得好到爆炸,没有一帧影像和一句台词是多余的,连电视广播里的声音都以一种间离的方式在提示着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争斗(导演在本片中的亮相是通过电视荧屏)。屠宰场和办公大楼里的自杀场景更是令人叫绝,前者直接把观众拉入主人公的内部情感,后者则以强烈的舞台感和哲学感捅破影片主旨并暗示主角的命运。修道院里展现身世的那一场戏也棒极了!法斯宾德一以贯之地以“出戏”的戏剧感及荒诞感来描摹最现实的人生。不世出的天才,无与伦比的杰作!

20分钟前
  • 沁云
  • 力荐

描述一位變性人在男友離去後,因緣際會下開始回顧他的生命。其實鏡頭都對準了當下,配合角色喃喃自白,對照了過往歷程和現今的困境。許多畫面都有意在言外的力道,演員表演和導演關注的情感非常驚人。

24分钟前
  • alfredo
  • 力荐

一年十三个月亮,法斯宾德的意念情结

25分钟前
  • 戒男
  • 力荐

4+++++++ 堕落后的固执的聪明人如何错解爱后拒绝生命的悲惨旧闻 恐怖啊! 主旋律和死亡场相当不错。

28分钟前
  • mecca
  • 力荐

看的很心疼。男友鄙视抛弃他,妻子只是利用他维护自己和女儿的生活,旧情人的信口开河让他变性,在他穿回男装渴望被认可的时候,最后所有人都不接纳这样一个只是因为童年的阴影而渴望被爱的人物,自杀是为了生存。

31分钟前
  • 日灼
  • 力荐

法斯宾德的片子看多了以后人会一直处于一种绝望的混乱中,就好像杀牛那场戏里面一直牛到处乱撞慌乱中表达着对死亡的恐惧。有意思的是,他表现的人物好像都不太惧怕死亡,只是对生存一直抱有着一种无助和痛苦。我们又对这些人做了什么呢?坐在荧幕前的我们只能用暂停来表示绝望。

36分钟前
  • 🫀Psyche
  • 还行

没看明白。

38分钟前
  • NOMORECHILDISH
  • 很差

一个男人爱上了另一个男人,他为他冲动的去变性。而后的生活就被推上了绝路,依旧保持法斯宾德以往作品的犀利,质问德国政治,性别等一切问题。相比早期作品的凶猛,这部中人类天生对爱的渴求浓郁体现。

43分钟前
  • 张宏
  • 力荐

本片的极简达到了一种惊世骇俗的地步,与惊人的尺度相得映彰,如一把刀子刺杀了一个时代的边缘酷儿,让人振恐。是这几天看的法斯宾特电影里最有冷峻感觉的一部。好多戏让人印象深刻,第一场戏就看得出影响了后续新酷儿电影,直接的做爱以及情绪表达,屠宰场一场戏让人恶心,我恐怕看完睡觉都难。多次出现的狭迫的门框构图运用有很难让人不想到是对角色“抉择”的反应。是部观感繁复的好片。

48分钟前
  • 巅峰Futurama迷
  • 推荐

第一次看法斯宾德的同志题材电影,并非我预期那样,那的确仍是苍凉绝望之感。这一部在摄影构图和配乐上下了不少力气,屠宰场,酒吧,孤儿院几场戏很棒,安东办公室那场跳舞戏有点奇怪。

4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法斯宾德的锐利和精准展露无遗 他的注视让边缘人群在银幕上也有了声音//又华丽又痛苦又凄惨 断什么都不能断了对自我灵魂的认可 坦然接受也欣然承受//在一定程度上看到电影即看到导演

51分钟前
  • YiQiao
  • 推荐

永远不会看第二遍+1

55分钟前
  • 收尸中心阿姨
  • 还行

这个主角演绎的太难以言表了。一年中的第十三个月亮,表示多余的一个,也表示特殊的一个。还表示很少出现的一个。

58分钟前
  • 無邊無際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