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泪之盐

HD中字

主演:洛根·安托弗莫,欧莱雅·阿玛拉,路易丝·舍维约特,安德烈·维尔姆斯,Souheila Yacoub,Aline Belibi,Teddy Chawa,Martin Mesnier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眼泪之盐 剧照 NO.1眼泪之盐 剧照 NO.2眼泪之盐 剧照 NO.3眼泪之盐 剧照 NO.4眼泪之盐 剧照 NO.5眼泪之盐 剧照 NO.6眼泪之盐 剧照 NO.13眼泪之盐 剧照 NO.14眼泪之盐 剧照 NO.15眼泪之盐 剧照 NO.16眼泪之盐 剧照 NO.17眼泪之盐 剧照 NO.18眼泪之盐 剧照 NO.19眼泪之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眼泪之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卢克(洛根·安托弗莫 Logann Antuofermo 饰)是一名出身平凡的小镇青年,他只身一人前往巴黎求学,在那里邂逅了名为杰米拉(欧莱雅·阿玛拉 Oulaya Amamra 饰)的美丽女子,两人之间很快就发展出了一段浪漫的关系。实际上,卢克在老家有一个交往多年的女 友让娜(路易丝·舍维约特 Louise Chevillotte 饰),当卢克返回老家后,他和杰米拉渐渐疏远了,反倒是和让娜旧情重燃,不仅如此,让娜的腹中还怀上了他的骨肉。  一封录取通知书的到来意味着卢克必须离开让娜,返回巴黎继续深造,他抛弃了让娜,并且和一个名叫贝茜(Souheila Yacoub 饰)的女孩走进了一段新的关系中。被抛弃的杰米拉将整件事情都告诉了卢克的父亲(安德烈·维尔姆斯 André Wilms 饰),与此同时,卢克发现贝茜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反击第五季两小无拆黑眼睛白色情人节大地2021分手工作室孤家寡人粤语最后的清晰时刻Yes! 光之美少女5 GoGo!斯巴达悬崖2016屏息2013将婚姻进行到底史楚锡流浪记洗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独一有二的她玉面桃花总相逢之大力少女娇蛮追爱记非同凡响川柳少女人生一串第三季死去活来1987渴望城市2同志如我们义风堂堂!直江兼续~前田庆次酒语~同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DP 逃兵追缉令 第一季碰撞2016爸爸的朋友白圣女与黑牧师江总别虐了小姐又跑了为圣诞老人辩护恶魔少爷别吻我第一季巴比龙1973山巅之城 第二季大钓哥爬行异种相会在昨天超级豪宅第二季德云社德云三筱相声专场佛山站人吓鬼拜金妙搭档移魂都市怀疑第一季如影随形2008坂道之家雕琢岁月

 长篇影评

 1 ) 男女关系与父子关系

其实很好看 只有法国人能把爱拍的这么细腻复杂,让人想起一日情人,都远非一个谁渣谁的故事 而是要尝试讨论亲子关系与伴侣关系之间的关联和复杂互动。

最显的线是Luke和三个女人之间的关系,对于这个不懂爱的人 第一个女人保守却为他倾倒,然后他将她背叛并遗忘;第二个女人直接开放却强势,然后他逃离再也不会回去;第三个女人 在一段舞蹈中 他和观众都以为找到了平等的爱,其实也没有。感情变成三人行中的失落与角逐,不懂爱的人就是要靠其他人来证明自己然后才会执于这段关系。渣然后被渣,不是找不到适合的那个人,而是找不到能在两人关系中满足投入享受的自己。

为什么如此?影片中的父子关系看似含情脉脉,他如此信赖父亲,他子承父业 实现父亲的梦想;他与父亲讨论和分享一切。但间隙深刻且一直存在:最终爆发为不愿打开的门。影片至少暗示 这种看似含情脉脉的父子关系 其实和Luke在感情中的反复探索和不安分有关。恰恰在这个通透 完美的父亲身边 他没有充分成长为一个自足负责的男人。

结局意味深长,在反叛和游移的情感关系中他错过父亲真正的死亡,父亲不会再回来。他也终于赶走了感情里的第三方。然后他就必须自己面对一对一的感情关系了 这巨大的痛苦大概才是成长的可能性的开始。

 2 ) 苏格拉底麦穗故事

菲利普加瑞尔_眼泪之盐_2020

6.2

我听过那个叫做“打灯谜”的相声,“远看是条狗,近看是条狗,打他不走骂他不走,一拉他就走”,大概说的就是这位了。哪一段都不能叫真爱:杰米拉不让他动下面,他很失望;热纳维耶芙怀了孩子,他很失望;贝茜维护着三角关系,他很失望。恇怯于不合他意的故事走向,第一段感情止于生理需要,第二段止于安全需要,第三段则是归属和爱的需要,两性关系总是失衡的。全知视角的旁白带来了理智,卢克的行走则只关乎情感。如果代入他的视角,道德标杆很容易被取消——这种所谓的“不负责任”并非他的能动选择,而是他的身体在适应着最舒适的情况。只有规规矩矩地登上马斯洛的金字塔,才可以找回自己。父亲的角色代表了卢克的“超我”,由于对客体的冲突倾向于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对立场而同时对“自我”带有侵略,死亡是取消了外在的枷锁。

故事显得老套,哪怕带着新浪潮遗风把注意力引向那些“非关键片段”,也无法改变这个传统剧本的核心。苏格拉底麦穗故事一样,规则是扔掉的不能重新拾起,只能向前走挑个最大;上小学的时候就听过的什么“那些女孩教会我爱”,按部就班地成长。即便是故事里那些“非道德”的部分,也太普适了些。它在叙事上也留下疑问,像为什么杰米拉有自己的视角,其他人却没有;几次眼泪的意义似乎也被高估。只有舞会那段,或许不太容易被忘掉的,但打完这些字的时候我再回忆,脑海里也只剩残影。

 3 ) 没人知道它的模样

没有前作嫉妒的巨大呼声 却也是探索爱情关系的一部佳作 导演经常被拿来同侯麦做对比 在本片中与后者不同的是 爱情不再朦胧时任而是化作以相遇标签的课程 影片依旧以新浪潮的故事讲述全篇 跟随卢卡的生活轨迹记录他的成长心路 巴黎求学之路让他认识了爱情观念单纯的A(抱歉我没能记住名字) 回家之后偶遇前女友一发不可收拾 只得在二人间徘徊 A在这段关系中被动的等待最终等来相互分离 前女友在入学前夕怀孕打乱人生计划也只能分手 卢克二次来到巴黎与C相识 C与二者不同陌生而热情 带着原始的欲望 相处很久之后偶然发现C还有着另一位欢乐时光小伙伴 然而她一再保证只爱卢克 三人不明不白的同居在了一起 父亲前来巴黎做手术本想看看孩子 但见到此事难以接受便直奔医院去了 卢克再访A发现她已为人妇小腹微隆 回家之后收到消息父亲在医院去世了 至此失声痛哭 这几段意义深刻的相遇最后同父亲的离去一同成为男主的眼泪之盐

从个人角度来看 故事主线是关乎爱情的成长故事 辅以微妙的父子关系 如此主题想到小时候的一本书俏皮的应题了——《爱的教育》

 4 ) 渣男的爱情教育

文/十二辰子

首发于公众号:深焦Deepfocus(原标题:《渣男竟是他反对主流价值的一把利刃》有删改)

“巴黎”,“2019”。

自《嫉妒》开启的“不忠”三部曲,菲利普·加瑞尔以黑白胶片探索男女之间最私密的关系。《眼泪之盐》与前作不同的是它以时间与地点的出现,打破了其创造的关于爱情“元故事”的概念。同时也用叙述和影像本身赋予这个故事更加强烈的普世性。它是关于所有爱情的原初,所有最基本的欲望,所有可能的相遇与离开。它是一场爱情教育。

影片实为男性角度展开的一场狩猎。对象不仅是三位截然不同的女性,也是幻想中拥有爱情与奇遇的巴黎。在初次踏上巴黎的土地,男主Luc就进入了这种狩猎状态。与女孩Djemila的相遇拥有所有初恋的腼腆与羞怯,但随着Djemila拒绝了Luc的性请求后,Luc作为男性最本初的欲望就被激起。性的欲望在遇到Geneviève后得到满足,但后者却无法满足男性第二层狩猎的欲望。于是,回到巴黎后与Besty的相遇令Luc甚至心甘情愿的接受了第三者在家里同住的荒唐请求。

导演菲利普·加瑞尔时常被拿来与前辈埃里克侯麦甚至洪尚秀作比较,原因不外乎三者无休止的对话和大量单一场景。《眼泪之盐》的开始像极了《夏天的故事》中年轻人的初遇,不同在于,侯麦电影中的男女通常保持一种暧昧状态的模糊关系,彼此仅享受当下的爱情,甚至仅是友情的可能性,台词是大段关于哲学的讨论关于爱情的看法。这也使得侯麦被法国激进青年批判为“资产阶级”的电影,呈现给观众的就是他们期望看到的自己之于“法兰西小资派”的全部幻想,是独属于法兰西的文艺。而作为新浪潮继承者的菲利普·加瑞尔,细数其以往男女主角的身份职业,不外乎青年导演、青年摄影师、演员、画家,看似又是艺术家们要大谈与社会现实普罗大众毫无关系的风花雪月,但其实他们遇到的问题则更关乎于“爱情”本身。而《眼泪之盐》中加瑞尔甚至直接去除了这层阶级属性。他将主角的身份从以往的艺术家改成了木工的儿子,这种“阶级下降”使得故事从只属于资产阶级的故事变成了更属于人民的故事。这也使得《眼泪之盐》成为一种更为纯粹且普世的爱情教育。这层“纯粹”还因黑白影像的处理而更加明显——画面的简洁剥夺了观众对于巴黎街头浪漫的幻想,不再是想象中的当代法兰西,而是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普世于所有人类男女关系中的不忠与背叛。

《眼泪之盐》是这份纯粹的极致,是先前作品的集合。不只是婚外情,跨年恋,而是直接聚焦于爱情的初始——相遇,男人与不同女性的初遇。Djemila羞涩敏感,Geneviève大方展现性魅力与性渴望,Besty则因三角关系成为真正享有主导权的人。三个女性并不是对立的存在,而代表的实际是爱的过程中的不同价值判断与状态。男主Luc游离在三段感情之间,得到就转移目标,失去又渴望,他就像现代的唐璜,一方面是花心的情圣,另一方面又欣赏的了不同女性的独特。

电影中有多处场景是导演前作的重复,譬如当Geneviève质问Luc为何非要留在家里为不和她同去聚会时,几乎和《女人的阴影》中妻子质问丈夫的段落如出一辙。电影是不断重复的电影,只因为现实是不断重复的现实。几个女性角色都存留新浪潮的遗风,尤其Betsy同时爱两个男性也是60-70年代女性解放运动下诞生的典型角色,甚至也贡献了一段颇为经典的舞蹈片段。Geneviève则在前作《一日情人》中就成为享受性的女性代表,《眼泪之盐》中的她在窗台前洗浴,窗框此时成为画框,向外展开的窗户邀请观众与Luc一同欣赏她有如古典油画中的丰腴。

影片刻意缺失了母亲的存在,而由安德烈·维尔姆斯扮演的父亲实际也超过男主Luc的合理年龄。实际上,父亲在这部影片中的存在更像是一种前意识(pré-conscience)的存在,带来了男性与生俱来的“狩猎天性”,也带来了前人的阅历经验。加瑞尔以往作品中那些更加Bourgeois的点睛台词在这部影片中也都成了老父亲的教诲。正如主角去考Ecole Boulle的手工业学校是父亲年轻的梦想,男主在后段落中作出的许多选择都是其父年轻时经历过的选择,而这种选择是每个男性都或许经历过的。这一层面的父子关系则是导演菲利普加瑞尔对自己父亲怀念。父亲离世的同时,儿子也失去了他理解中拥有的“爱情”。最终以前意识的消失换取了男性在爱情中的成长教育。

 5 ) 关于男女在追求性爱和伴侣自由上的思考

▲新浪潮作品中常见的三人行关系

法国新浪潮导演菲利普·加瑞尔(Philippe Garrel)不仅是法国《电影手册》年度电影的榜上常客,近年来还成为了国内不少艺术片影迷的追捧对象。他一直擅长简约的美学风格和哲理意味的男女情事,与韩国导演洪常秀相映成趣。这部新作《眼泪之盐》入围去年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同样也是去年《电影手册》年度十佳之一。

故事讲述出身平凡的小镇男青年前往巴黎求学,邂逅了一个美丽女子并发展出一段浪漫关系。实际上,他在老家已有一个交往多年的女友,当他回到老家后,和巴黎女子日渐疏远,并和原本的女友旧情重燃,更让对方怀上了他的骨肉。录取通知书的到来使得男主角要离开怀孕的女友,回到巴黎继续深造。于是他抛弃了女友,和另一名巴黎女子展开新恋情,却发现这个女子跟她想象中不一样……

▲处处留情的男主角

乍一看,这是在讲一个猎艳高手,周旋于三个女人身边的风流韵事。而事实上,这个故事出乎意料地深刻,并不止步于始乱终弃的渣男情事。全程从男主角的视点展开叙事,他先后遇上三个不同的女性,第一个拘谨羞涩,第二个投怀送抱却向往婚姻,最后一个则是难以驯服的开放类型。男主角面对她们时也采取不同的调情方式,让观众目睹他在三段关系里享受征服、不断移情和遭遇挫败的过程。于是,我们很容易坠入到男性的情感成长模式,误以为这仅是一个渣男在为处处留情的行为辩白以及悔悟的故事。

然而,编剧却并非完全遵循这种男性主导视点为主人公解脱。这位曾和电影大师布努埃尔合作多年的金牌编剧让-克劳德·卡里埃尔(Jean-Claude Carrière)透过男欢女爱的叙事结构来揭露两性在追求性爱和伴侣自由上的不平等现象。男主角对自己的风流韵事不以为然,却在面对第三位女友时百般无奈,因为她和他一样,视忠诚为儿戏,同时和男室友保持着关系。这种三人行对男主角形成一种挑战,剧本从而将批判矛头转向男权思维,特别是父亲这个点睛角色的介入。

▲父亲这个点睛的角色

他为儿子安排指点好一切,不论事业前途,还是婚姻家庭,表面上是慈父,暗地里更像是男权思想权力的延续。而三人行关系无疑打破了这种男权主导的局面,男主角无法一如以往地在爱情中游刃自如并抽身离去,感情上不得不与女友平等对峙。所以,当父亲这盏明灯在最后突然熄灭时,他失去的不仅仅是至亲和情感导师,更暗示他成长中接受的情感教育遭到嘲笑,他只能气急败坏地赶走男室友,躲在厕所里大哭一场。

影片本质上来看依然与七八十年代的法国新浪潮作品,譬如侯麦的“道德剧”、“喜剧与箴言”一样,拷问现代人的道德价值观,但其内容层面里已渗透了不少当代性,尤其是女性平权的尖锐话题,第三位女友在三人行关系中掌握主动权就是最突出的展示。这无疑令作品超越了常规的男欢女爱或者渣男故事,引出更多男女在追求性爱和伴侣自由的思考。

 6 ) 《眼泪之盐》:关于爱的非定居状态

原文地址: http://www.qh505.com/blog/post/6137.html

把一个人关在浴室里,赤身裸体于一种自我的封闭,但又看着窗外的天空,追寻着一种自己想要的遥远存在——那一刻,孤独一人的卢卡一定是流下了眼泪,父亲在医院手术时再没醒来,当然是对他最沉重的打击,因为自己的疏忽,因为两个人的隔阂,他没有再见父亲一面,甚至父亲对他说“不严重”的疾病也是一种谎言;但是对卢卡来说,让他最终尝到“眼泪之盐”的则是分别背后的游牧状态,在巴黎,在远离故乡的巴黎,在自己学习木工的巴黎,在父亲病故的巴黎,他其实找不到存在的定居之地,“卢卡意识到由于自己不相信上帝,知道父亲不会在天堂,突然永远不会回来了。”

不相信上帝,父亲死了,永远不会在天堂相见,永远不可能在一起,最后的旁白揭示的不是关于卢卡的信仰问题,而是游牧者和定居者之间永远的隔离,而这种隔离便是卢卡在自我封闭的赤裸与目光向外的眺望中形成的矛盾。从乡下来到巴黎参加考试,再从巴黎回到乡下和父亲学做木工,再从乡下来到巴黎布勒学院学习,卢卡的轨迹形成了一个“出发-回归-再出发”的循环过程,这个循环过程并非是一种闭合,它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个体的超越,但是对作为一个游牧者的卢卡来说,不管是出发还是回归,也不管是再出发之后的失去,他都无法找到一种可以恒定存在的东西:或者是爱,或者是家,或者是父亲,或者是上帝。

来到巴黎,他一个人等车,一个人寻找目的地,但是这种等待和寻找本身就是游离状态的,直到他看见了也在那里等车的杰米拉,于是他上前问她如何坐车,于是他和她一起坐上了公交,于是他和她一起下了车。在和杰米拉的有限对话中,卢卡强调自己不是巴黎人,只是来这里考试,这种对背景的揭露证明自己只是一个过客,和杰米拉认识只是一种邂逅,这也为他和杰米拉的相识以及所谓的爱的错失埋下了伏笔。但是对于卢卡来说,他交代自己的背景重要的目的,是想把这一段邂逅变成一种改变命运的相遇:他们一起下车站之后,说“再见”,但是卢卡又追了上去,说还想见到她,于是他要了杰米拉的地址,之后把“再见”变成了“回头见”;在第二次见面之后,卢卡又告诉了自己在学做木匠,杰米拉则在读夜校,还说他是个绅士;到了杰米拉住的地方,又说了“再见”;第二天卢卡参加完考试,又去等杰米拉下班,在这第三次见面中,卢卡拥抱了杰米拉,而杰米拉却拒绝了他提出要上楼的想法;把杰米拉送到住的地方,卢卡提出想要两人度过一个晚上,杰米拉没有拒绝,卢卡靠近杰米拉,在那扇开着的门的后面,这个吻别故事充满了仪式感,但是正像门的状态一样,既能在半开中和外界隔开保持两个人的秘密空间,又以敞开的方式让秘密随时走向终结。

卢卡和杰米拉之间的这段感情也是如此,后来杰米拉来到了卢卡租住的地方,而且一关门她爬上了卢卡的床,而卢卡把门关注,还用椅子抵住门。这是完全封闭的私密空间,但是当卢卡进一步靠近,当两个人热吻之后,卢卡将手伸向杰米拉的敏感部位时,杰米拉却说了一句“不要”,这一句不要又把他们彼此慢慢打开的门关上了,一种尴尬过后,杰米拉说:“我们还有很多其他事要做。”连最初的浪漫激吻和抚摸也在这“不要”中解构了。之后杰米拉出来看见门口的卢卡时,卢卡告诉她的是:他要回乡下了,“我永远不会忘记你。”这是对两个人感情的一种注解,而当卢卡回来之后,因为帮助父亲安装木工成品,他邂逅了另一个女人。

热纳维耶夫是卢卡高中时的同学,几年不见的他们在重逢那一刻,便把积累几年的渴望变成了欲望表达,热内维耶夫躺在卢卡家的浴室里,而卢卡抚摸着她的身体之后,竟也脱去了全部衣服,热纳维耶夫悄悄说:“我一见到你就想要你。”而卢卡也告诉他自己分开之后一直在想她。旧情重燃,对于卢卡来说,却遇到一个问题,因为他收到了杰米拉的信,信中诉说着她对他的相思之苦,而卢卡把信放进了抽屉,在那一刻,热纳维耶夫却走了进来,她对卢卡说:“你在巴黎是不是还有其他女孩?”卢卡予以了否认,之后又接到了“我快要崩溃”的杰米拉打来的电话,卢卡答应周五相见。但是到了周五,满心期待的杰米拉在房间里等他,但是卢卡没有出现,在买了一包香烟的时候,有人对杰米拉说:“有一个女人一辈子只等待一个男人,但是直到他孤独地躺在坟墓里,他也没有出现。”这是一个决绝的故事,对于杰米拉来说,无疑是自我命运的一种映射。

无法再等来卢卡的杰米拉终于选择了自己的生活,而卢卡也开始了自我选择,当那封来自巴黎布勒学院的信寄到时,卢卡的巴黎梦再次被点燃,他也开始了“再出发”的旅程。但是热纳维耶夫却告诉他自己怀孕了,听到怀孕的消息,卢卡变得失去理智,她无法接受这一结果,并怒斥热纳维耶夫背叛了他,自己还一事无成当然不会结婚更不会要孩子,卢卡的考量显然不是和热纳维耶夫之间的爱,他甚至定义他们之间还不是真爱,而这种非真爱的状态也在杰米拉身上,当他把杰米拉和热纳维耶夫都推向了非真爱的状态,其实他想要的就是一种非定居的生活,从巴黎到乡下,他离开了杰米拉,从乡下回到巴黎,他又抛弃了热纳维耶夫,在从巴黎到巴黎这一段有些曲折的过程中,他就是让处在游牧状态中,而更大的野心让他继续了在巴黎的学习和生活。

当两个女人从他面前消失,卢卡又认识了巴黎的一个护士贝茜,他们一起出去跳舞喝酒,很快就同居在一起了。但是这种同居状态却受到了一些干扰,至少对卢卡来说是如此,因为贝茜说自己有个朋友,要和他们合住在一起,他就是帕科。当卢卡和贝茜在房间里激情的时候,帕科住在旁边,不仅仅是听到他们做爱的声音,而且作为旁观者,当毫无遮拦地在两个恋人的私密空间,本身就有着暧昧存在,所以卢卡在第二天先起床离开时,内心的一个疑惑是:他们到底什么关系?他甚至想象在自己离开之后他们也一样开始了做爱。的确,在卢卡离开之后,贝茜来到了帕科的床上,“仅仅是喜欢,但我对你是爱。”——也许这一段故事的确是卢卡的想象,但是不管是现实存在还是来自卢卡的想象,巴黎的生活带给卢卡的是另一种游离状态,甚至当父亲来吧里找他“谈谈”,告诉他热纳维耶夫故意流产了,卢卡似乎也没有认识到是谁导致了事件发生,在巴黎,他既生活在疑惑之中,又将曾经的一切都放置在角落里——无论是热纳维耶夫的流产,还是父亲的病情,似乎都无暇将它们和自己在巴黎的生活联系起来,甚至当父亲错过了火车来找他,敲响了门,里面的卢卡和贝茜却假装不在拒绝开门。

卢卡和父亲的错失最后变成了永远的遗憾,父子之间的错失其实也是卢卡对于自我的错失。卢卡在巴黎和乡下的回返过程一个和三个女人发生了关系,杰米拉对于性的拒绝,让卢卡第一次感觉到尴尬,这种尴尬也是游牧状态的一种表现,当他回到乡下,便把杰米拉放在了一个极易遗忘的角落里;当他遇到热纳维耶夫的时候,显然是进入到了她所代表的肉身世界里,这和杰米拉保守态度形成了强烈反差,但是卢卡的爱情目的地显然不再乡下,于是热纳维耶夫的流产变成了对她肉身情感的一种伤害;而到了巴黎之后,卢卡甚至也去找过妓女,一种完全沦为性快感的感情在他和贝茜之间变成了沉溺,甚至带上了他者在场的暧昧——三个女人,三种情感,对于卢卡来说,都不是所谓的真爱,而他的这种游离状态,以及对女人和自己的伤害,就是一种自我的迷失。

不只是卢卡和三个女人之间的纠葛,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当然是父亲,父亲是乡下的传统木匠,他本来想让卢卡子承父业,但是这种传统工艺不仅需要卢卡继承又需要他创新,卢卡去巴黎考试和上学对于父亲来说,就是完成了自己没能完成的理想,但是这又将卢卡推向了游离状态。在乡下卢卡和父亲之间有过一段对话,父亲在做这一生最后一口棺材,然后发出感叹:“他们不会死在这里了。”很明显,父亲的感慨是现代对传统的侵袭,他们不会死在这里,不会死在家乡,因为他们去了巴黎,所以父亲对卢卡巴黎之行的担心是:“巴黎充满了无限的诱惑。”而当热纳维耶夫问卢卡的父亲为什么不设计家具了,他说:“家具是给定居者用的,游牧民是没有家具的。”这也呼应了“他们”的离开,当他们都成为了前往巴黎的游牧民,还有谁会坚守传统,会摆放家具,会躺进棺材?

父亲和卢卡,乡下和巴黎,折射的是一种现代社会的矛盾,就像卢卡在巴黎考试时的题目:一把19世纪的古典椅子,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到底缺少什么?当19世纪的椅子放在现代社会,是一种缺失,而实际上是在现代社会,以19世纪的椅子为样本,整个时代缺失了什么?卢卡的父亲明确给出了答案,但是卢卡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作为巴黎诱惑世界的闯入者,他所失去的就是古典的椅子,就是传统的工艺,就是家具代表的家,棺材代表的死,以及信上帝的父亲——它们一起构成了定居者的世界,而在游离的世界里,当追逐而失去,当失去而哭泣,看到的永远是无法抵达的天空,品尝到的也只有咸涩的“眼泪之盐”。

 短评

女人总是加瑞尔式“男孩”永恒的导师,但父亲可能才是《眼泪之盐》题眼,并在最后给予了“致命”的成长教育,扮演父亲的Wilms也唤起早年加瑞尔电影中父亲莫里斯形象。至此,《嫉妒》以来三部曲正式延展到了第四部,不知道套用剧中父亲台词,看到路易拍电影的菲利普是否比自己拍电影更高兴呢,而卡里埃则构成了两个加瑞尔之间有迹可循的接力棒。

7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23rd SIFF#游走于藕断丝连的异性之间,噬食着优柔寡断的情感漪涟,问自己,爱是什么?你不懂爱。子承父业,然父却撒手人寰,大哭一场,是否尝到了眼泪的咸味?那是盐。问自己,盐是什么?你说是爱。

10分钟前
  • 科林
  • 还行

影片创造了一段段被定格的亲密关系,仅发生在某时某地,是一瞬燃烧后满地的灰烬,和并不吻合的背景音乐。翻滚的情欲与爱无关,不过是可预见的平庸桥段,身体的余温阻挡不了欲望的冷却;真正的爱情如男主对陌生女人的跟踪——在被揭穿后矢口否认羞愧难当。不要用道德评判男主,道德是爱情的反面,也不要错把留恋当作爱情,他留恋的不是别人,只是当时的自己。

12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这个质朴的影像风格还有俗气到有点搞笑的配乐甚至一度让我觉得在反讽童话爱情故事了,要是反讽还有趣一点呢。话说回来,一直建构这种长不大的、黏黏糊糊的、随性所欲、在感情关系里实施伤害的巨婴男主角我看也算一种性别歧视吧,怎么的,女性就不能软弱、不负责任、当捅刀人么,女性就不能需要“成长”么,怎么就必须成为男性成长的触媒了呢。而且这个选角,这样一张成熟的脸我真的想问一句,有什么好“成长故事”的空间的。

16分钟前
  • 海带岛
  • 还行

真的有必要进主竞赛吗?

18分钟前
  • 克雷蒙
  • 较差

期盼明天就会来的男人,可能永远不会来。正和别人在床上的女友,可能是在赶我走。不断去赶下一趟爱人火车,怎知沦为感情椅子上的撑木,或是挂在忠贞门外的领带。有的爱是等待一生,有的爱是佯装孤勇,有的爱是受尽委屈,最后都无疾而终。知他在门外,知他不会来,知道缘分已结束,就是不知爱情是什么。

20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两次女性的正面全裸印象挺深。一次是乡下前女友的洗澡,窗户洞开,男主走过,女人投以俯视,两个视线是向上的对角线,女人胜券在握的压迫感十足。另一次是三人同居,第三任全裸出浴,男主仰视的主观视角和男小三假装看书的视线与女人的酮体形成一个锐角,无法掌控的卑弱感撑到最强。这种对角线处处存在,男主找到第一任,从楼梯上缓缓下来大腹便便的女孩,再度形成对角线,黄金分割上的圆肚皮如同魔物压垮他的心理防线。

24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还行

甚至不知道是不是在反讽,男人永远认同的还是那个父系权威,美丽温存野性甚至来自第三者的受辱都是雨打过身,什么都比不上心中权威,也只有通过获得权威认同/权威倒塌才能真正有触及内心的震撼和成长……

28分钟前
  • 朱马查
  • 还行

加莱尔近年作品中完成度最高的一部,《情感教育》的颠覆重生。斡旋于不同女性之间的主人公,高度自私却又无知无觉地选择了天秤最轻的一端,失去的沉重总是在之后才留下痕迹,就像眼泪干透之后的盐分。羽毛般轻盈的剧本和构思,戏谑和唏嘘之间却因为父亲这个角色的存在而平添一份沉郁。

31分钟前
  • .
  • 力荐

自《嫉妒》开启的“不忠”三部曲,菲利普·加瑞尔以黑白胶片探索男女之间最私密的关系。《眼泪之盐》看似以时间与地点的出现打破了其创造的关于爱情“元故事”的概念,却用叙述和影像本身赋予这个故事更加强烈的普世性,它是关于所有爱情的原初,所有最基本的欲望,所有可能的相遇与离开。它是一场爱情教育。

36分钟前
  • 十二
  • 还行

这片很烦,一直打扰字幕操作员瞌睡,睡了醒、醒了睡…建议这部电影移步本次上影节杜比厅,还字幕员一个安稳好觉、不被吵醒。

39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即便不喜欢三人同居那段(另一种意义上的让·厄斯塔什?),但仍然觉得菲利普·加瑞尔是现今在探讨道德、爱情是什么等不确定性的命题当中,表达得最好的导演。尤其在将人物关系和情感的变化,通过凝视、沉默、步行等身姿表现这一点上,简直无可挑剔。在这个层面上,和他做比较的不是侯麦和洪尚秀电影(对话场景),而是成濑电影。

44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BJIFF. 我是一个么得感情的渣男,还是一个不太听话的爸宝男,我想要纯粹的爱,也想要纯粹的性,我遇到了一个女孩,她只能给我前者,我很扫兴;我又遇到了老相好,她竟然想给我生孩子,我很害怕;后来我终于遇到了一个符合两者的女孩,可她也太开放了,我有点候不住。最后,我的父亲去世了,天啊,我的世界倒塌了,我哭了,原来泪是盐味的,我该怎么办呢? 后新浪潮时代的佼佼者,菲利普加瑞尔,旁白、黑白影像的设计给予了深厚的情感渗透力,狗血故事的高级拍法,领教了。收官今年北影节,八个月后再见。

48分钟前
  • SleepWalker
  • 推荐

Bravo! 屈指可数的特写,都给了眼泪。还有父亲离开儿子公寓前的一个表情。想重看《秘密的孩子》。

52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力荐

#70thBerlinale 08# 某种程度上我很喜欢这种创作状态的一致性,至于进不进电影节,这是对于艺术多样性的珍惜,看完加瑞尔后有点明白法国人为什么那么爱洪尚秀了,他们电影里都有着很相似的东西,一种猛烈的迅速消失的情感,一种渴望的不确定性。出门后有两个英国人议论“Do all French people have some kind of problem?” 如果说心里总有块地方留给法国电影,那一定是因为某个莫名的雨后的共振,某个在空中停留又消失的味道。讲爱情永远都是在讲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57分钟前
  • 世界已夷为碎片
  • 还行

#70th Berlinale#主竞赛。菲利普加雷尔又双叒叕拍了一部黑白小言情片,又双叒叕是花心渣男(以及三人行故事……)但是角色和演员都真的是讨喜啊,对他竟然也讨厌不起来……这大概就是菲利普加雷尔的魅力吧。影片摄影依然保持了超高水准,把巴黎拍出一种古典味道;加上旁白的使用,让影片颇具文学气质(对心理的分析和对情节的预叙,也让男主角显得不那么渣)。加雷尔一直拍的是这种青春片,关于年轻人的困窘,冲动,梦想,对爱情的渴望和探索,相当美好。不记得他的影片中之前有这么重的北非裔角色,算是变化之一?

60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我讨厌法国人的一百种理由,无时无刻在调戏观众的道德观

1小时前
  • 江未
  • 还行

喜欢舞厅群舞的场景。男主和暧昧对象跳舞,他的舞伴频频离开他,投向其他男人的怀抱。男主起先还努力地挤入景框,试图与别的雄性竞争,最终却还是被排除在外,有颇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无法在画面中找到他。当他再度入画时,大家的群舞动作突然整齐划一,像一出事先精心编排过的舞剧。群舞过后,男主与舞伴再度相拥,他们的世界又只剩彼此了。结合之后的剧情,我们当然可以说这一幕预示了某种走向,但这种处心积虑的因果推测反而会毁掉整部电影的偶然与自然。许多的情节并没有前因后果,事情就是这样开始了、发生了、结束了,背后似乎也并没有什么指定的意义。这只是主角漫长人生中的某段(重要的)时光,头与尾的开放却给我们一种松弛的延展感,恍惚间以为自己窥见了他人的一生。

1小时前
  • 防寒对策
  • 还行

真的很奇怪,这电影能帮助我更好理解侯麦,也更加喜欢侯麦。就像最近看的那部《冬天的故事》,角色结尾能够再相遇,让人不禁惊叫一下,那是这部不具备的某些说不清楚的东西。

1小时前
  • 南悠一
  • 还行

事实证明越渣是越容易被爱的,还有,一定不要等某个人,一切都是缘分

1小时前
  • 立青映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