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

HD中字

主演:秦基周,魏嘏隽,朴勋,吉海妍,金惠奫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午夜 剧照 NO.1午夜 剧照 NO.2午夜 剧照 NO.3午夜 剧照 NO.4午夜 剧照 NO.5午夜 剧照 NO.6午夜 剧照 NO.13午夜 剧照 NO.14午夜 剧照 NO.15午夜 剧照 NO.16午夜 剧照 NO.17午夜 剧照 NO.18午夜 剧照 NO.19午夜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庸俗如我】对着《流动的盛宴》梳理了一遍八卦!

看伍迪艾伦的电影时常会觉得自己被内涵到。例如对美好时代的追忆其实很多人都有!就好比每逢秋天,朋友圈总会有那么几个配着落叶和灰瓦“假装在北平”的。

嗯,觉得我有所暗指的朋友请先别急着拉黑!这其实是人之常情,对另一个时代另一个国度的畅想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脑补一下有助身心健康,没什么不好的。

《午夜巴黎》这部电影大概讲的这么个故事。

有个男人,有点恐婚,事业又遇到了瓶颈。就想逃避现实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幻想着生活在1920年代的巴黎,还得是在雨天。

那是什么样的一个时代呢?大约就是海明威在他的最后一本著作《流动的盛宴》中写的,1921年到1926年之间的巴黎。

其实《午夜巴黎》这部电影很适合对照着《流动的盛宴》一块看,很多八卦。庸俗如我,很能找个乐呵!

你要如何确认自己在穿越?

一个夜晚,男主吉尔有点喝高了,他晕乎乎的被拽上了一辆老爷车。误入一场宴会,在宴会上,他遇到了菲兹杰拉德夫妇。

弗朗西斯·司科特·基·菲兹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爵士时代”的代表人物。也是著名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

电影截图/真实的菲兹杰拉德夫妇

在这里,为了让穿越更有真实感,还穿插了两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名人。音乐家科尔·波特Cole Porter和舞者乔瑟芬·贝克 Josephine Baker。当然,这个时候他们的事业才刚刚起步。乔瑟芬·贝克要到1925年才开始闯出点名堂。科尔·波特的音乐虽然贯穿全片,但他的黄金年代是20世纪30年代。

电影截图/真实的科尔·波特
电影截图/真实的乔瑟芬·贝克

PS:电影造型其实都很还原,看得出来很用心。不过看到菲兹杰拉德出来,我们家那位还是来了句“这不是抖森吗?”(看漫威系列电影比较容易影响穿越快感!)

在宴会上遇到菲兹杰拉德夫妇其实很正常,因为这对夫妇经常会通宵达旦的酗酒。海明威与菲兹杰拉德交往很深,他在《流动的盛宴》这本书中花了三章的篇幅在描画这对怨偶的种种。“姗尔达嫉妒斯科特的作品。”总想着干预他。“只要他写的很顺利,姗尔达就会开始抱怨多么无聊,又拉他去下一个聚会。”

他们之间的性生活不是特别的美满,姗尔达会跟别的男人约会。比如电影中出现的斗牛士胡安.贝尔蒙特(Juan Belmonte)

电影截图/真实的胡安.贝尔蒙特

她似乎对“尺寸大小问题”也不太满意。在“一个尺寸大小问题”这一章节中,海明威自述,他曾陪菲兹杰拉德去卢浮宫,观察过雕像的小jj。他安慰菲兹杰拉德“你没有问题,没有一点毛病。自己往下看,可能就显得缩短了些。”“雕的相当好,大部分人会对此感到满足。”

我震惊于卢浮宫的雕塑还可以这么看?如果有机会再去,我也可以试着用文学家的角度再欣赏一下。那是在他们认为姗尔达第一次精神崩溃之后。

菲兹杰拉德夫妇是在1924年移居法国的,1925年出版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到1926年海明威离开巴黎,这期间其实没几年的光景,但却好像发生了很多事。

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中形容菲兹杰拉德,说“他的才华如何粉蝶翅膀上由粉末构成的图案一样自然。”但对此,他所知的并不比蝴蝶更多,后来他才意识到翅膀受到了损伤,但已无法挽回。而毁掉他翅膀的就是无休止的宴会,酒精,以及他的妻子姗尔达。

电影截图/真实的海明威

斯坦因和她的客厅!

电影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场景就是美国作家格特鲁德·斯坦因(Gertrude Stein)家的客厅。在这个场景中出现了毕加索,马蒂斯以及斯坦因的恋人爱丽丝。

电影截图/真实的斯坦因
电影截图/真实的爱丽丝

斯坦因的家以及莎士比亚书店,是当时的美国作家在巴黎重要的落脚点。这群人常在这两个地方聚集。

有关海明威与斯坦因之间的友谊。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中自述的部分,与“莎士比亚书店”老板西尔维娅·毕奇在回忆录中所描述的不尽相同。海明威表示自己有点“崆峒”,并曾无意中听见斯坦因很肉麻的叫“小猫咪”。但根据西尔维娅的回忆,海明威和斯坦因吵架后,想要和解却放不下面子的样子也很像“小猫咪”。(这里主要指害羞。)

人都会美化自己的言行,甚至有的时候无意识的在做这件事情。这无可厚非。但有一点很统一,他们曾经关系很好,但也经常激烈的争吵。

斯坦因的家经常接待画家,作家以及他们的妻子,情人来访。只不过太太们通常会被爱丽丝带走单组一个圈子,因为他们很难加入“深奥问题”的话题。

电影里,吉尔最初遇到毕加索和莫迪尼亚里的情人阿德里亚娜的地方就是在斯坦因的家一个不参与讨论的角落,这很合情合理。

莫迪尼亚里只出现在对白中,他逝世于1920年。生前确实跟毕加索交往甚密。而海明威在巴黎落脚的时间是21-26年间。阿德里亚娜对吉尔表示,莫迪尼亚里已经过世了,其实时间线是对得上的。

此时的毕加索还是一位立体主义画家,追求晶体结构般的力量感。当然,他也在和野兽派画家马蒂斯一起搞联展,在做全新的探索。不久之后他就会认识达利,并跟他们那帮人一起搞小团体,名曰——超现实主义。

毕加索与莫迪尼亚里(左一)
电影截图/真实的毕加索
电影截图/真实的毕加索(PS左一应该是格特鲁德·斯坦因的哥哥,他是一名收藏家。)

超现实主义!

另一个小群体。【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达利,以及他的朋友们。【超现实主义】电影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 Luis Buñuel,【超现实主义】摄影师曼·雷Man Ray。

电影截图/真实的达利,路易斯·布努埃尔 ,曼·雷。【看到照片】是因为他是拍照片的,【看到电影】是因为他是拍电影的,就这么简单!至于“犀牛”emmmmmm

是的,我重复说了三遍超现实主义。因为他们确实属于这个群体。抱团取暖,捆绑营销,其实古来就有。只不过按照时间线,此时他们的团体还没正式成型。

这三个人彼此之间都有很合作,比如曼·雷出版过摄影集《达利之须》,路易斯·布努埃尔与达利合作过电影《一条安达鲁的狗》。

PS:据传《一条安达鲁的狗》是达利和布努埃尔联手在讽刺西班牙诗人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卡。因为在西班牙人的地图炮里,会把来自安达鲁西亚的人叫做狗。而他们两个人之所以会离开西班牙出现在巴黎,就是因为跟洛尔卡闹崩了。

左一达利,中布努埃尔,右二洛尔卡

当然,如果故事发生在1926年之前,那么达利还没有遇到他的老乡毕加索,他还没什么名气。易斯·布努埃尔甚至连助理导演都还没混上。这一小群体的成名之路要等到1926年之后才能初见端倪。

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吉尔又碰到过一次路易斯·布努埃尔。对他的电影提出了一点建议。“一群人参加聚会,宴会结束后,他们却走不了。”他指的应该是1972那部《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电影截图

对呀,吉尔是个编剧吗?他有可能想过一把指导大师的瘾。

他们提到的应该就是这场宴会

第二层穿越!

吉尔陪阿德里亚娜穿越到了她理想中的美好时代,后印象派的时代。从艺术史的角度看,这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时代。因为从这个时代开始绘画背离写实,开始追求写意。

他们去了马克西姆餐厅以及红磨坊。

在红磨坊遇到了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这是一位专门以红磨坊为题材进行创作的画家。

在电影中你会看到,他坐着的时候似乎比别人矮。是的,他的家族为了维护纯正的贵族血统,近亲通婚,所以他患有先天的残疾。

电影截图/真实的图卢兹

跟图卢兹一同出现的是以芭蕾舞女演员为题材进行绘画的德加,以及高更,《月亮和六便士》里面映射的那位。

电影截图/真实的德加
电影截图/真实的高更

高更离开巴黎的时间是1886年。可以肯定他们第二层穿越的时间在这之前。

舞厅的一个角落出现了疑似马克思夫妇的人物。不过应该只是相似而已,按照时间线,他们应该正在伦敦避难。

一闪而过

还有两位诗人出现在电影中,不过一闪而过。

朱娜·巴恩斯(Djuna Barnes)她整个20年代都生活在巴黎。在宴会上跟吉尔跳舞的就是她。

电影截图/真实的朱娜·巴恩斯

还有T·S·艾略特。原谅我,真的只是“一闪而过”我很难搞到清晰的图。

电影截图/真实的艾略特

一个小小的尾声

电影中,无论生活在那一个时代的人,都在抱怨自己所在的时代平庸,缺乏想象力。

其实——都说的没错。任何时代都是平庸的。因为无论你有多了不起,生活都要继续。而人吃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就总会多生出些烦恼,没有谁能过得100%顺心。

如果说真的有什么绝顶美好的东西,那只能存在于过往美好的记忆中。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中写道“巴黎永远没个完”。他怀念在巴黎贫穷而浪漫时光,即便挨饿的滋味并不好受。那为什么不珍惜呢?曾经的妻子,曾经的家庭不是很美好嘛?..............很显然,他自己也在后悔。

只有得不到的,回不去的才永远在骚动!而围绕在身边的,总会被嫌弃平庸而缺乏想象力。

看伍迪艾伦的电影时常会觉得自己被内涵到。此时,我又想到了《安妮霍尔》里面那个经典的悖论。

安妮霍尔截图

有两个老妇人去卡茨基尔山旅游。其中一个说“哎,这地方的食物可真够糟的!”

另一个说“可不是吗,给的分量又少。”

你瞧,我对生活的看法基本上也是如此,尽管充满了寂寞,痛苦,悲惨和不幸但又觉得一切都逝去的太快。

就是这样!

 2 ) 浪漫是一种病,无法治愈,且高度传染。

没读过几本书的观众是不会爱上这部电影的,这个电影展现出来的姿态就是告诉广大群众:艺术是不可以被取悦的,剧本就在那里,你能读懂就读懂,电影就在这里,你爱鼓掌不鼓掌随你大小便。永远都是那么高姿态,不动声色的站在那里俯视着尘世忙碌的来往人群和他们的各类表情。整个电影里流露出的神情,仿若赤裸的尤物对你伸出舌尖但却全身被打了码,你触不到也摸不着,只能默默注视……

一开篇整整三分钟的铜管乐器协奏曲,远近交替的风景建筑画面缓慢的流过,如果在国内的院线上映这凝固的三分钟绝对会让一些心浮气躁的观众走掉。一开篇男主角的长篇大论,要不是伟大的字幕组的辛勤工作者,这部电影又会少了一部分的宅男宅女观众。而在今晚,一个不眠夜的城市4M宽带能送外卖的靠海的四人宿舍里,这个电影因smoking pot而瞳孔放大的人一口气看完了。
我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就指着电脑屏幕说,伍迪•艾伦是个装逼犯!整个电影全是阳春白雪的姿态,就连扮演下里巴人的未婚妻也是表现的追随艺术的脚步,她侧耳倾听并且顶礼膜拜那些google搜索就能得出的故事,而无法理解男主角沉迷在二十世纪初的浪漫主义百花齐放的情结里。全篇贯穿着各种文艺界的名人翘楚,他们带着他们独特的本色穿插闪现在电影情结里,来去自如,都带着那个时代的体味,哪怕只有匆匆几句台词都引用了来自各自著作里的文字或特点。小老百姓看了直喊羞愧表示没文化没看懂,所以伍迪•艾伦就是个装逼犯,引经据典的包装了那么多华丽的浪漫外衣,而实际上的情节就是一个有点儿浪漫主义情结的男人是如何成功跟没有共同语言的未婚妻分手的故事。
可是伍迪•艾伦就能让你在这么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情结里轻松高潮,而且事后还回味无穷。

男主角每晚都乘上一量复古的小轿车,带他去他一直梦寐以求的时代里,那个时代有思想的撞击,灵魂的碰触,与他现实中冷淡的未婚妻的世界截然不同的世界,在多次现实与梦境的撞击中,他最后坚守自己的决定,离开那个虽有让你抵御炎症的抗生素的黄金时代,他选择在以后的生命里被浪漫这种毒药慢慢杀死。伍迪•艾伦在结尾处又能画龙点睛一笔,让男主角与一名女子一同漫步与巴黎的雨中。

我想起电影《唐璜》的最后的一段话:“Sadly, I must report, my last patient is suffered from ‘Romantic’ disease which was completely incurable, even worse, it’s highly contagious”。
浪漫是一种病,无法治愈,且高度传染。

而我多么希望我能传染给你,然会一起慢慢死掉。

 3 ) 片中提到的名人再整理

(如果你是一个正常人,那么《午夜巴黎》中提到的人名你大概能认出三分之一……所以,建议还是提前看一下介绍先吧~~)

带图版请戳:---->
http://nevertown.blog.com/2011/09/10/%E5%8D%88%E5%A4%9C%E5%B7%B4%E9%BB%8E%E2%80%94%E2%80%94%E5%A4%9C%E5%B9%95%E9%99%8D%E4%B8%B4%E4%B9%8B%E5%89%8D%EF%BC%8C%E5%88%AB%E5%BF%98%E4%BA%86%E8%AF%BB%E4%B9%A6/


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Scott Fitzgerald),美国20年代著名作家,最有名的作品是《了不起的盖茨比》,即《大亨小传》,也就是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借主人公之口反复提到的那本书,描写美国人20年代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赛尔妲•菲茨杰拉德(Zelda Fitzgerald),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妻子,富家女,有天赋的芭蕾舞者和作家,因生活浮华和情绪多变而著称,当时评论多指责其消费铺张而导致丈夫不得不靠撰写蹩脚的三流小说以谋生。事实上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中曾多次借用(或曰抄袭)妻子的书信和日记段落,因此有女权主义者认为菲茨杰拉德毁掉了一位才华胜过他本人的女子。塞尔妲40年代起被诊断为精神失常,后在精神病院的火灾中丧生,与丈夫合葬。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不多说了。他14岁开始学习拳击,参与过两次世界大战,20年代曾在巴黎短暂居住,与菲茨杰拉德是很好的朋友。后来两人大概因文人相轻而开始互相看不顺眼。赛尔妲则从一开始就不喜欢海明威,说他表里不一,缺乏男子气概,甚至无端断定他是同性恋。海明威则评论说:菲茨杰拉德被女人毁掉了。

科尔•波特(Cole Porter),美国人,天才的百老汇音乐家,一战期间移居巴黎。电影中出现的插曲Let’s Do It 出自他为1928年的音乐剧《巴黎》所作的配乐。没找到男声版,这里是当年的第一爵士女歌手艾拉•菲茨杰拉德(Ella Fitzgerald)演唱的版本。说起来,这位黑人女歌手好像跟写小说的菲茨杰拉德夫妇木有任何关系。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XYKGL6MgKM
  
约瑟芬•贝克(Josephine Baker),生于美国、移居法国的黑人演员和舞蹈家,被称为“黑珍珠”。影片中跳了一支舞,男主角眼睛都看直了。

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美国女作家、诗人、艺术收藏家,一生绝大部分时光在巴黎度过。经常举办艺术沙龙,与毕加索、马蒂斯等人来往密切,收藏和支持他们的创作。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也是她家的常客,海明威曾说自己没钱时常去斯泰因家里蹭饭。她在电影中也是一副文艺界教母的气派,很热情地为男主角指点作品。她是当时著名的女同性恋,女友Alice Toklas的名字也有出现。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不多说了,情妇数不清的主儿。影片里面出现了一张画,似乎并不是毕加索的作品,大概是伍迪•艾伦托伪之作。有没有专家来确认一下?

杜娜•巴恩斯(Djuna Barnes),美国女作家,作品多以女同性恋生活为主题,整个20年代住在巴黎。尽管她有女性爱人,但并不承认自己是同性恋。影片中与男主角跳了一支舞。

超现实主义三人组: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也不必多说。犀牛和犀牛角是他钟爱的主题元素。在影片中由艾德里安-布洛迪饰演(就是《钢琴师》里面那个热爱肖邦的犹太天才钢琴家)。  
路易斯•布努埃尔(Luis Buñuel),西班牙国宝级电影人,达利的好友,20年代侨居巴黎。主要作品有与达利合作的《安达鲁之犬》,还有被伍迪•艾伦拿来恶搞的《泯灭天使》——一群人被莫名其妙地困在宴会厅里无法离开的故事。

曼雷(Man Ray),美国达达和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摄影家,一生有44年在法国度过,以巴黎为创作基地。他曾为《追忆逝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拍摄遗像——在普鲁斯特逝世一天之后。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701820295/#next_photo

T•S•艾略特 (T. S. Eliot),生于美国的英国诗人。他在《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中有如下诗句:

For I have known them all already, known them all—
Have known the evenings, mornings, afternoons,
I have measured out my life with coffee spoons;

因此影片男主角遇到他时会说:“Listen, where I come from people measure out their lives with coke spoons.”
  
继续穿越后,出现在1890年代的老家伙们:
亨利•德•图卢兹•劳特雷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法国贵族,后印象派画家,海报和版画艺术家。大概因父母是表亲结婚,他患有先天性骨病。年少时摔断大腿,后停止发育,因此是头重脚轻的侏儒外形。
亨利•马蒂斯 (Henri Matisse),法国野兽派画家。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法国后印象派画家。
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法国印象派画家、雕塑家。

最后……罗丹博物馆的那个解说员,是法国第一夫人卡拉•布吕尼饰演的……
----------------

感谢以下几位的指点和纠正~

2011-10-08 05:01:13 苗儿
  Matisse不是再穿越的版本,是Gertrude Stein同时代,站她旁边的。

2011-10-11 20:59:53 怪怪人
  影片里出现的Picasso的画是真的:名为La Baigneuse" (The Bather),画于1928年。

2011-10-11 13:51:44 Ms.Ahnon
  http://www.xiami.com/song/showcollect/id/7200624

(上面这位提供的网址牛逼了,各种版本的Let's Do It!)

2011-10-15 23:39:08 TWOTWOONEBC
  影片的人物造型非常用心,还原了名人们的真实外貌。有兴趣看演员与原型人物对比图的请戳http://www.douban.com/note/177764997/

(这篇也非常非常用心~强烈推荐~~)

 4 ) 菲兹与欧内

菲兹与欧内的一点八卦
Scott Fitzgerald and Ernest Hemingway, a History of Bromance and Geniuses

背景:
菲兹十几岁的时候就喜欢上了泽尔达,等到24岁凭借《side of paradise》一书发家致富,穷苦文艺青年大翻身,把这位姑娘娶到了手。泽尔达如电影中所说,charming but all over the map,漂亮又肆意,虽然有才华有灵气,但是铺张浪费,嗑药成瘾,还有精神状况不稳定的嫌疑。1925年菲兹29岁,在巴黎遇到了26岁的海明威,同年出版了《伟大的盖茨比》,达到了人生的最巅峰,然而从此往后他作为一个作家就走上了下坡路。
海明威和泽尔达相互记恨,为什么呢?海明威痛恨泽尔达的疯狂和奢靡毁掉了菲兹的才华,让他堕落;泽尔达则一直嫉妒海明威和菲兹异常亲密的关系,认为她的丈夫在背着她和海明威偷情。

如果我可以冒昧用Britpop打个比方,泽尔达好比是Pete Doherty,菲兹就是明知危险却还是想靠近的Carlos Barat,海明威呢则可以是Carl任何一个还算有sense的朋友。




“胸口长满汗毛的娘娘腔”
泽尔达和海明威第一次会面就相互看不顺眼。泽尔达对海明威的印象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胸口长满汗毛的娘娘腔,并且认为海明威的男子气概完全不过是种伪装。海明威的性向问题现在越来越有争议,泽尔达当年毫不掩饰的鄙夷其实也是种准确得让人害怕的洞察。

帅气少年嫖娼未遂
泽尔达还数度指控菲兹,认为两人性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是菲兹是个同性恋,他和海明威两人背着她偷情。菲兹少年为了证明自己的男子气概就决定去招妓(对不起...这个桥段被日系BL漫画用烂了都),但是被泽尔达发现了他为了招妓提前准备的安全套(这位少年...),所以最终未能成行...
出处:http://en.wikipedia.org/wiki/Zelda_Fitzgerald




相貌和性格
老海对时年29岁的菲兹的第一印象是,“非常女性化,看起来像个男孩子,脸蛋介于英俊和秀美之间(rather effeminate, a man 'who looked like a boy with a face between handsome and pretty)。”
要知道说这话的老海当年只有26,还比菲兹小三岁,可是搜索一下菲兹的照片,不难理解老海为什么有这样的评语。因为菲兹真的太漂亮了,而且是女孩子的漂亮,找来Tom Fiddleson真是选对了角色--和多毛的老海站在一起,攻受立分。

“有钱的贱女人”
刚才说了泽尔达对老海的评价。而老海对泽尔达其实更加不客气,他是怎么说的呢,“那个有钱的贱女人,天生的享乐派(kindly caretaker),菲兹才华的摧毁者” “菲兹做过的每一件他妈的蠢事都和泽尔达有关系”。
在得知泽尔达让人把菲兹家的马车车顶锯掉后,老海气道,“只有两件事才能让Scott恢复正常,要么泽尔达去死,要么Scott患上严重的胃病就此戒了酒瘾。为什么他就不愿意长大呢!”
老海并不是只对泽尔达不客气,事实上他对菲兹的大部分狐朋狗友都的大有意见--他曾经劝诫菲兹远离那些对他的小说吹捧过度的人。
你固然可以认为老海是个诤友,我真心只觉得他是嫉妒心发作。就像“社交网络”里试图取得Mark全部注意力的Wuardo。

恐同
海明威的恐同情结更为出名一些,但是相较于老海的直截了当粗暴主义,菲兹其实也用一种轻吐槽的口吻数度表达过此类想法。加拿大记者卡拉汉在回忆录《Summer in Paris》中回想起菲兹曾对他说,“记得那个晚上我喝得醉醺醺的,挽住了你的胳膊吗...你当时一定以为我是个屁精(fairy)吧。”在菲兹《the Note-books》中,他写道 “屁精的诞生是大自然用阉割的法子除掉软蛋。”
1929年,正是这位卡拉汉,在巴黎大肆传播菲兹和老海是基侣的言论,把老海快气了个半死。菲兹也开始忧虑自己的形象,似乎(至少是表面上)这正是他之后逐渐和老海减少联络的缘由。
(Fairy一词我想了很久还是决定翻译成屁精,还请谅解。)

“甜心”
1934年,在菲兹第四本小说《Tender is the Night》出版后不久,菲兹在给老海的信中对他调戏了一把,称呼老海为他的甜心(sweetie)。




“同人志”
海明威曾写过自己为主角的同人(slash fictions),其中最出名的一部写的就是他和菲兹。
(可靠性极端无从考,更何况海明威向来以恐同闻名 - 我无端猜测一下大概原作者的意思是,海明威书中的同性恋角色有他自己和菲兹的影子在其中)
出处:http://fictioncircus.com/news.php?id=192&mode=one




“尺寸问题”
故事是这样的,海明威和菲兹约了一起吃饭,“终于连饭后甜点樱桃挞都上来了(...欧内原话)”,菲兹开口了,先是承认自己从没有和泽尔达以外的女人睡过,然后问老海,为什么泽尔达嫌弃自己尺寸太小。老海就把这位少年拖进了卫生间,检查完了向他担保他的尺寸非常正常。少年还是不信,老海就建议两个人去卢浮宫,和雕像的尺寸对比一下。看完了少年还是很怀疑,老海就安慰他说,“静止时候的尺寸不算数,你得看它能变多大,角度问题也很重要(又是老海这个无耻淫徒的原话)”。
故事如果到这里结束就只是PWP水平,但是事情因泽尔达而起,这就又绕回了泽尔达和海明威互相看不顺眼的老问题上。
面对纠结的菲兹少年,老海说,“忘了泽尔达对你说的,她是个疯子。你好好的什么毛病也没有……泽尔达只是想毁了你(Forget what Zelda said, Zelda is crazy. There's nothing wrong with you...Zelda just wants to destroy you.)”
(有代理的豆友可以上原站点看老海自己写的原文,那种干巴巴又非常sharp的幽默感实在充满sense)
出处:http://blog.bestamericanpoetry.com/the_best_american_poetry/2009/03/hemingway-reassures-fitzgerald-about-his-penis.html

 5 ) 穿越滚蛋!现世万岁

一、穿越滚蛋!现世万岁! 《午夜巴黎》的主旨是“反穿越”。旧时光真的好的么?有好多人把“活在当下”作为座右铭,大部分读书人更乐于活在旧时光里——黄瓜、皮肤、豆腐、花朵和模特是嫩的好,名牌、玉器、爱人、医生和时光是老的好。天真一些的,爱恋古代的衣装钗钿、情趣、食物,觉得它们意韵无穷,比如今的牛仔裤、T恤、“周大福”、爱疯要美妙得多,沉痛一些的想望英雄辈出、主贤将猛的乱世…… 那么久那么久之前的孔丘已经开始叹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他想穿越回周朝去,做梦都在想。每个书生心里都有个幽香四溢的旧时代,他们在失掉实质的时空中寻找美。被重重帘幕掩蔽的、出诸前人之口的、渺渺茫茫的景致总是好的,生命的甘泉,仿佛今日就不及过去那么醉人。 无法挽回与复刻的怅惋之情,恰成为另一种美丽。“现今总是令人悲哀,那逝去的则变为可爱”。为什么旧时代才可爱?因为它像陈列在博物馆里的雪豹、非洲狮标本一样,被剥皮抽筋,血肉销尽,只余下斑斓皮色和勃勃英姿,再也不能伤人。每个年代都有的——饿殍的尸气、政治斗争的血腥、民众悲观的灰雾,时光负责把它们漂洗一净。相纸上凝固的美人,你嗅不到她的口气、腋下的体臭,只剩倩影依稀。 我国武侠小说里,“上古”武器和拳法总是最犀利高妙——《浣花洗剑录》里紫衣侯击败白衣人后说:“我连换了九十七种剑法,最后方以上古大禹治水时所创,武林失传数百年之‘伏魔剑法’中一着,侥幸胜了他半招……”就算一件东西本身毫无价值,它捱过的长长年头也让人肃然起敬。 古城含蕴威皇、隐而不发的力量,气息平和又性感,他们自成庞大广袤星系,每颗星球都具有强劲引力,游客如同远道而来的飞船,被引力扯得晕头涨脑,很容易迷失。科尔姆•托宾这样描述威尼斯:“无论是旅游业还是时光,都没有损伤这个城市悲愁与灿烂交织的特质……即使是日光变暗和逗留的样子,也是历史悠久了。” 在所有古城中,巴黎是格外辉煌的一座星系。《午夜巴黎》开篇展现出的当代巴黎,已经足够让人迷醉,但洋书生吉尔•彭德意淫的,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艾略特、达利们坐在左岸咖啡馆抽烟闲聊的“黄金时代”。 依靠一辆午夜老爷车,吉尔逃进他幻想已久的明亮旧世界,得以跻身让•考克托之夜宴,成为葛楚德•斯泰因之座上宾,与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和达利对晤,甚至得到毕加索情妇之垂青。他的幸福在于他对自己的幸运心知肚明。如果他不晓得这坐在酒馆里夸夸其谈的、好斗的胡髭男、这满头金黄发卷的娘娘腔青年、这骄纵浮夸的少妇、这魁梧农妇似的同性恋胖大女人,就是海姆、菲兹、姗尔达、斯泰因,他还会觉得他们可爱么?时光磨就魅力与光芒,怨偶也变成传奇。要回拨命运的轮盘、忽略这些时光去看,不可能、也不公平,因此这故事也只能在电影和穿越小说中发生了。 当然,讽刺的是,身处“最伟大、最美好的时代”的高更们正在谈论“这个时代的人很贫乏,缺乏想象力,要是能生活在文艺复兴的时代就好了”,而为他们怀念的“文艺复兴”,也是一场复兴古典时代思想和创新思考方式的活动。 好在吉尔终于领悟。他对阿德里安娜说:“他们这个时代没有抗生素。牙医也没有麻醉剂。” 对啦!打败旧时代之美的是科技和进步。说实话,我坚定地不想穿越回任何时代。不说别的,没有卫生巾、抽水马桶、热水淋浴、安全套、空调、网络购物的时代,就算毕加索和海明威爱我爱得到斗牛场上决斗(我真没意淫过这个……),我也绝不待下去。虽然我没有爱疯爱拍爱踏吃,也没资格坐着飞船遨游太空,但从科技进步的角度来说,世界肯定是今天比昨天好一些,而明天又比今天好一些。新科技让人舍不得变老,更舍不得死。 吉尔(也就是伍迪老头儿)还说:自以为活在过去会更幸福,是幻觉之一。帕特里克·徐四金这段描写也可作为佐证,也许夸张,但我觉得叶公好龙一样怀念旧时光、意淫穿越之时不妨加入这类想象: “十八世纪,城市里始终弥漫着现代人难以想象的臭气。街道散发出粪便的臭气,屋子后院散发着尿臭,楼梯间散发出腐朽的木材和老鼠的臭气,厨房弥漫着烂菜和羊油的臭味;不通风的房间散发着霉臭的尘土气味,卧室发出沾满油脂的床单、潮湿的羽绒被的臭味和夜壶的刺鼻的甜滋滋的似香非臭的气味。壁炉里散发出硫磺的臭气,制革厂里散发出苛性碱的气味,屠宰场里飘出血腥臭味。人散发出汗酸臭气和未洗的衣服的臭味,他们的嘴里呵出腐臭的牙齿的气味,他们的胃里嗝出洋葱汁的臭味;倘若这些人已不年轻,那么他们的身上就散发出陈年干酪、酸牛奶和肿瘤病的臭味。河水、广场和教堂臭气熏天,桥下和宫殿里臭不可闻。国王也散发出臭气,他臭得像猛兽,而王后愁得像一只老母山羊,夏天和冬天都是如此。因为在十八世纪,细菌的破坏性活动尚未受到限制,人的任何活动,无论是破坏性的还是建设性的,生命的萌生和衰亡的表现,没有哪一样是不同臭味联系在一起的。而巴黎最臭,因为巴黎是法国最大的城市。”(《香水》) 许多年后,后来的人们会不会这样憧憬二十一世纪的北京?——“N00年前,北京城是个古怪、杂乱无比的所在,那种不顾一切、厚颜无耻地造楼是种独特的有趣风格,比如他们到处标举的标志是一个状如内裤、又像半蹲要撒尿的人的建筑,以及烟灰缸似的体育馆;他们在餐馆里吃的盖饭、烤鱼、火锅均用一种“地沟油”烹制,因此具有现今再也无法复制的奇特香味;那时生活在北京的人尚未达到每户一架私人直升机的水平,城中到处跑着“出租车”,亦可呼为“的”(发“嘀”的音),开出租车的人呼为“的哥”,他们热衷于与乘客谈论天下大事,语多机锋…… 二、书和电影: 当然,好多人都看过这本书了。不过还是对照电影录下几段。 在《流动的盛宴》中,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这样的: “看起来像个孩子,一张脸介于英俊和漂亮之间。他长着金色的波浪形卷发,高高的额角,一双兴奋而友好的眼睛,一张嘴唇很长,带着爱尔兰人风度的纤巧的嘴,如果长在姑娘脸上,会是一张美人的嘴。他的下巴造型很好,耳朵长得很好看,一只漂亮的鼻子,几乎可以说很美,没有什么疤痕。这一切加起来远不会成为一张漂亮的脸,但是那漂亮却来自色调,来自那非常悦目的金发和那张嘴。那张嘴在你熟识他以前总使你烦恼,等你熟识了就更使你烦恼了。”(我真喜欢这段外貌描写!) 片中饰演菲兹的是三十岁的英国人汤姆希德勒斯顿,扮相俊美,脸型十足是书生的线条,嘴巴的特质尤其与海姆的描述近似:他第一个镜头亮相,我第一眼就看到他的嘴,两片薄唇以十分聪慧的模样抿在一起,好像随时准备天真快活地笑出来。汤姆上一个大角色是《雷神》里的“Loki”,下一个大角色是人兽恋大片(雾)《战马》的男二号。 司各特孩子气——而且是女孩子气——优柔寡断,忧心忡忡。他跟海姆在一起,有点像克里斯朵夫和奥利维。在两人之中,硬汉子海姆得照料、呵护另外一个。两人出去旅行,司各特非说自己发烧了、肺部充血就要死去,甚至上演托孤戏码,把刺猬一样的姗尔达和女儿交付给海姆;他躺在床上像个任性的小孩一样折磨人,冷嘲热讽,反复埋怨和娇嗔,“我要量体温”、“你是个冷酷的人”、“我快要死了,在你看来却算不了一回事”。海姆给他把脉、听心跳、抚摸他的额头,也不能让他平静下来。他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但他还觉得“是我没有好好照料他”。最后他终于弄来一支体温计,一发现自己没事,司各特立即从床上爬起来去给太太打电话了。对于此事,海姆的结论是:“我懂得了一件事情:绝不要同你并不爱的人一起出门旅行。” 我相信菲兹是拿海姆当做最好的兄弟,因为——《尺寸大小的问题》,这种难以启齿的事,很难相信会对不绝对信任的人倾诉。菲兹因为这个,受到姗尔达的责难和嘲笑。海姆领他去盥洗室,甚至给他这么体贴地解释:“你从上面往下看自己,就显得缩短了”;还带他去卢浮宫看雕像的尺寸,然后说“这是一个能变成多大的问题,也是一个角度问题”,最后为他建议:“垫一只枕头和一些别的东西”……海姆真是好哥们儿!他说:“有好多年,我没有比清醒时的司各特更忠诚的朋友。” 影片中海明威跟吉尔说到死亡,他跟菲兹也谈过这个:“司各特接着问我是否害怕死去,我说有时更怕些,别的时候又不那么怕。” 而海明威形容的姗尔达是这样的:“非常美,她的头发是一种很美的深金色,她鹰般的眼睛清澈而平静”,“嘴唇薄薄的,举止和口音带着南方腹地的色彩”。 她是夹在两座高峰之间的激流。姗尔达与陆小曼实在有些相似——身世、才华、美貌、脾性和对丈夫的影响。片中的的姗尔达不如真实中的美貌,显得更轻浮一些。 斯泰因小姐形象如下:“个头很大但是身材不高,像农妇般体格魁梧。她有一对美丽的眼睛和一张坚定的德国犹太人的、也可能是弗留利人的脸,而她的衣着、她的表情多变的脸以及她那好看、浓密而富有生气的移民的头发——头发的式样很可能还是大学读书时的那种——这些都使我想起一个意大利北部的农妇。”她对待这些年轻的客人“就像我们是非常听话、很有礼貌而且有出息的孩子似的”。后来,斯泰因小姐还教导他性的知识。海明威当然是有点窘了,“当我们谈起别的事情时,我很高兴。” 让凯西•贝茨来演斯泰因小姐,开始时难以想象,一看到就觉得“啊对就是这样”。其实我曾猜想朱迪•丹奇来演斯泰因是不是更合适,毕竟丹奇的气质更像作家,不过她就没有海姆所说的“农妇”气质了。贝茨也更像跟海姆传授性知识的知心大妈。 (贝茨与作家搅在一起效果十分怪趣,因为她闪烁的目光会忽然让人觉得她又会幽禁一个写小说的【参看《危情十日》】)。 海姆说: ——巴黎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而我们却很年轻,这里什么都不简单,甚至贫穷、意外所得的钱财、月光、是与非以及那再月光下睡在你身边的人的呼吸,都不简单。 ——巴黎永远没有个完,每个在巴黎住过的人的回忆与其他人的都不相同,我们总会回到那里,不管我们是什么人,她怎么变,也不管你到达那儿有多困难或者多容易,巴黎永远是值得你去的,不管你带给了她什么,你总会得到回报。

 6 ) 西式穿越

影片魔幻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但是却是一部标准的文艺片,很难想象国外居然也有穿越片。

男主热爱巴黎,想在这座充满历史,文艺的城市写作,但是没人同意。无意间他坐上了一辆车,载他到了20年代的最繁荣的法国。他见到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毕加索等等很多他仰慕的作家或艺术家。最后见到了毕加索的情人阿德里亚娜。坠入爱河。但当他发现她和自己一样都在追求过去的历史,认为过去一定比现在美好,他放弃了,想到了自己也和她一样逃避现实,活在历史中。影片的最后,他和未婚妻分手了,邂逅了唱片店的女老板,她们都喜欢唱片,喜欢文艺,都认为夜晚雨中的巴黎最美。

 短评

当Adrien Brody饰演的达利出现,我真心觉得自己彻底穿越了……“Dalí~Dalí~Dalí~”扶额

2分钟前
  • A L E X
  • 推荐

不就是装腔作势掉书袋吗,批判可以,善意才好,其实都是带镣铐的可怜人。爱巴黎,爱黄金时代,爱毕加索的女人,皆因那是别处,是可以寄存理想的另一个地方。(重看一次,感觉全篇精华在于Gil拒绝Adriana留在她认为的黄金年代那一段。他们对理想世界的追捧仅限于叶公好龙的程度。)

4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我看到了一头犀牛...

5分钟前
  • 等一个人
  • 推荐

“我相信真正纯正的爱情能产生一个纾解死亡的阶段,所有的懦弱都出自于没有爱或爱得不彻底,这两者一样。勇敢而真诚的人能够直面死亡,正是因为他们的爱拥有足够的激情,可以将死神从头脑中驱逐。” 电影拥有一切美的化身,如梦似幻的场景切换让人难辨古今,扑朔迷离。只是太易沉醉的东西也让人空虚。

1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巴黎很美好,电影太美国,掉书袋,伪文青,搬出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波特、毕加索来装B,这不是浪漫这是意淫。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巴黎,伍迪•艾伦眼中只有浪漫,所以他只看到了他想要的浪漫。此外,从一开始就知道俩人长不了,巴不得早早分了。

13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浪漫主义的真谛在于一次次向时代挑战而终于败北,在于逃离以及触不可及的迷人。

14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就连老伍迪也开始玩穿越了,Marion Cotillard迷人、Adrien Brody惊艳。这样又一部美丽巴黎的风光片,精致迷人极富情调。看这样的电影,再沉闷的人我想也能唤醒内心深处那些浪漫因子。每年一部伍迪·艾伦,总会让人感觉乐事一桩。午夜的巴塞罗那与巴黎已走过,下一个午夜你会在哪?★★★★

15分钟前
  • Q。
  • 推荐

老婆,你骗得了我,但骗不了海明威

16分钟前
  • 桌不赖
  • 力荐

恰好和你同样喜欢在巴黎雨中散步的人,就不是恰好。 穿越跟想象也不是,心底的选择就让它做出现实版本的决定吧。 穿越虽好,他记得回来了。

20分钟前
  • shu
  • 力荐

无论什么角色,到了伍迪`艾伦的作品里,都成了他的样子,吞吞吐吐的讲话方式,有些尖刻又幽默的对白。每个人都在逃避现在,寻找自己的黄金时代。对于古旧的推崇,其实影片的讽刺蛮犀利的。

2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欧文·威尔逊模仿伍迪艾伦真是到位啊。布吕尼的酱油打得很好嘛!这部片儿根本就是老头和法国影评界在互相吹捧互相表白,结果收获北美票房成功以及各种赞美真是件有趣的事儿。全片讲了一个简单的“活在现在”的道理,跟《紫玫瑰》关系不大,倒是更像《独家新闻》。结尾倒是有那么一点儿像侯麦。

28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午夜巴黎,任何奇迹都可能发生。人到巴黎就连老伍迪这种悲观主义的老头都变得浪漫情趣起来,即使故事结尾恋人分手了又如何,他又会在午夜钟声敲响的时候遇到另一位知心人。一封送给全世界浪漫完美主义者的情书!在这个中国情人节我们看着这部电影渡过,即使哪天分来了我也将不会悲伤。★★★★★

3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不仅是中国流行穿越,全世界都流行着穿越啊穿越!

34分钟前
  • 在人潮中拥抱你
  • 力荐

你品尝了夜的巴黎,你踏过下雪的北京。你熟记书本里每一句你最爱的真理。

35分钟前
  • Bill
  • 力荐

所以说还是知识分子最懂怎么击中所有但凡有一点儿文学理想的人的软肋。《流动的盛宴》就已经够让人垂涎不已了,竟然还他妈影像化了,太意淫了。说实话,我很愤怒!!!

40分钟前
  • Touma
  • 力荐

旧时代的风味很美好,因为你是局外人。

42分钟前
  • Vamei
  • 推荐

又一部伟大的巴黎城市风光宣传片,还带穿越剧情。

47分钟前
  • echohead™
  • 还行

没有任何动人之处,借穿越和复活各个名人在装腔作势罢了。

49分钟前
  • fhskfdhlaksa
  • 还行

终于赶在离开纽约之前看到了伍迪艾伦的新片,但仍旧…不是很对我胃口,话唠情况有所改善,但怎么都觉得只是停留在时空穿梭的表面而已。巴黎和原声大美,加一颗星咯。但从电影院里出来看到雨后初晴的soho,石板路,漂亮的咖啡店,觉得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城市真是非常幸福。

5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伍迪艾伦吃下各种艺术,文学方面的知识,于是放了个屁,但我们闻着也是香的。

58分钟前
  • Adam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