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世界尽头

HD

主演:加斯帕德·尤利尔,纳塔莉·贝伊,蕾雅·赛杜,文森特·卡索,玛丽昂·歌迪亚,西奥多·佩尔兰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加拿大语言:法语年份:201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只是世界尽头 剧照 NO.1只是世界尽头 剧照 NO.2只是世界尽头 剧照 NO.3只是世界尽头 剧照 NO.4只是世界尽头 剧照 NO.5只是世界尽头 剧照 NO.6只是世界尽头 剧照 NO.13只是世界尽头 剧照 NO.14只是世界尽头 剧照 NO.15只是世界尽头 剧照 NO.16只是世界尽头 剧照 NO.17只是世界尽头 剧照 NO.18只是世界尽头 剧照 NO.19只是世界尽头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只是世界尽头》:你低估的不仅仅是泽维尔多兰

《只是世界尽头》剧照

前两天,我总算把这部期待已久的电影看了。看完激动,发动态把“世界“打成“时间”。后来想想也没什么不对。对于每个人来说,世界尽头,也无异于是生命的终端,时间的结点 。

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点观看本片,无疑是一场重大的考验和洗礼。因为你根本不知道,看完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家//

本片讲述一位同性恋作家,在独自离家12年后,再次重回故乡,打算告诉家人自己即将离世的故事。

在这十二年的时间里,主角路易斯没有和任何一位亲人见面,没有电话联络,只有在重大节日和生日上,他们会陆续收到他那短短的三两字亦或是一个微笑表情的明信片。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落叶归根”,人之将死,即使无法做到真正的归根,但主人公也想要在自己患上癌症以后,回到这个自己生活近二十多年的地方看看。

每个人对家的概念都有不同的理解,在观影过程中,我脑子里不止一次想到一个朋友圈的女孩,她曾多次形容生养自己的土地:她唾弃这个地方,她厌恶十八线以外的小县城,她恨这里的人们所拥有的劣根性。

她偶尔会发动态嘲讽自己的所在地,以及发着再也不愿回去的誓言。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往前冲的动力,只希望在她冲往理想生活的大都市以后,能回过头看看身后那片事实上不那么讨人厌的地方。

最近看《软埋》,末章有段话让我十分动容:所有的历史,最核心的部分,都是不为人知的。而所有的推测,又是那么不可靠。世上很多事情,我们都无须知道。因为你以为你知道,但实际上你所知的或许根本不是原来的样子。

某天,我在翻刷社交动态时,看见这样一条信息:一个电影从业者,他自曝自己的父亲把他当作提款机,母亲在外面乱搞男女关系,自己曾抑郁快到自杀。最终和世界妥协的办法是,拒绝回家,以及痛恨地接受这样一个原生家庭。

无数句抱怨,简单的百来字,彷佛就已经能看见了他前几十年生活的不快。家,一个看似温馨柔软的字眼,却总是藏着无数不为外人所知道的故事。

多兰此次跳出了母亲与儿子的单线关系,而是以一对多,来展现整个家庭的全貌。

//你了解我吗?//

电影开初,在主人公路易斯回家后和与家人短短相处的一个小时内,便发生了无数场可大可小的争吵。

女儿与母亲的争吵——

为了迎接儿子/哥哥,两人在房间悉心打扮,女儿不满意母亲的浓妆艳抹,母亲厌烦女儿打扮时间过长。

哥哥和嫂子的争吵——

嫂子和这位素未谋面的弟弟聊孩子,遭到了丈夫的反对。以及单方面认为没人对“孩子”的话题产生兴趣。

哥哥和妹妹的争吵——

妹妹认为哥哥行事无理,哥哥则为妹妹一反常态的抱怨和教训感到生气。

母亲和哥哥的争吵——

在母亲眼中,哥哥是无理的、莽撞的,而哥哥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揭穿母亲,认为她总是无聊地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

母亲对儿子的表白

在这个充满戏剧化的电影中,所有人的情绪都被无限放大,每个人心中的恶魔都从身体里跑了出来,在不断叫嚣、发狂,甚至于带着毁灭性的冲击在对待身边的一切。

所有的矛盾都不是没有由来的,大家的异常也正是由于路易斯的突然回归。没人知道这位熟悉的陌生人此次归来的缘由,大家依旧不敢过问下次见面的时间。而这十二年的猜测、妒忌、憎恨、埋怨,以及所有的不理解,都在看见真人的那一刻,统统爆发。

全片中我最喜欢母亲和儿子单独在房间聊天的部分。作为一家之主,她保留了所有的情绪宣泄,而是一种迂回无奈的方式与儿子沟通。她请求路易斯对家人的原谅,希望他能鼓励每一个人,鼓励每一个人拥有自由的权利。

像路易斯本人一样,做他自己。

即使哥哥把弟弟当“陌生人”,即使他错过了妹妹的成长期,只能在电话这边摇头说“我不了她”,即使在嫂子说哥哥“几乎从来不曾提起你”时,路易斯依旧能清楚感受到,这种“谁也不能夺走的爱”,又让真正的了解与否,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了。

//同性恋//

提到多兰电影,就不得不把视线聚焦在“同性恋”和“母亲”身上。很多人说,由于导演本人是同性恋兼单亲家庭孩子的缘故,所以他的拍摄题材是离不开这两样东西的。

不管是像《我杀了我妈妈》和《妈咪》这样强烈打上“母亲”标签的电影,还是像《汤姆的农场旅行》这样同性恋题材鲜明的作品,甚至在他后来出演的我本人十分喜欢但依旧不被大众叫好的《大象之歌》里面,也同样能感受到,多兰在对待女性时候的特殊处理。

这部《只是世界尽头》,作为导演兼编剧的他依旧着眼于同性恋主角,并将“母亲”的话题探讨扩大到“家庭”以及“亲人”。

该片在去年戛纳电影节放映后,很多媒体人及影迷纷纷给恶评:电影试听不行、大量特写处理及mv拍摄风各让人不知所云,更有言辞犀利者,认为《只是世界尽头》的故事结构混乱,只是一场大型的集体狂飙。

当然原话我忘了,也根本没想去记住。多兰在回答某记者的采访时说,这是我电影中我觉得拍得最完整的。所有因素都到位了。

我同意“完整”这样一种说法。家庭话题本自是一项经久不衰的讨论题材,而有关于同性恋的表现手法,多兰则在不断尝试用新的视角与家庭结合。

最近在豆瓣看见一个因教科书污名同性恋而三诉教育部的大学生的故事,所有人都清楚正名同性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难道不是每条路走的人多了,才渐渐形成路的吗。生而为人,势必需要在紧张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寻找一个活下去的平衡点和支撑。

《只是世界尽头》是一次很好的与自我对话的电影,我喜欢多兰在这部电影里的表达,喜欢那些混乱而繁杂的情绪,喜欢压抑覆盖全身到最后终于能大舒一口气的快感。甚至我开始庆幸,选择在这样一个特殊时间观影。

大年初一晚,偷偷更了一条微博:

这话我已经不止说一年,每年春节我都想哭一场,外加再次肯定,春节是狗屎。我真的不适合过春节,平常日子比春节开心。春节让人变得焦躁、烦闷、不能自己。

我知道,很多人对春节的感受比我还糟糕,对于家庭、亲人、朋友,甚至对任何“旧”字有关的人事都无比厌恶。

事实上,看完电影我的状态已经好很多了。

 2 ) 只是,世界尽头

假期结束,不是世界尽头。你可以带着埋怨坐回电脑桌前,Louis面对的却是真正的尽头:死亡。

飞机上,坐在我后面的孩子捂住我眼睛的瞬间黑暗,彷佛是一次次的练习。孩子母亲不厌其烦地道歉,可是她却不知这孩子的嬉闹和阔别十二年的家人来比,一点也不烦人。

Louis不知道为什么要回来。告知家人有这个必要?我都怀疑Louis寄出的明信片是不是家人的一种负担,一种想视而不见却又不得不见的定时提醒,提醒着这世界上还有一个有关系的存在。

为了防止气氛僵掉,每个人穷言尽语,掩饰着各自的不安。焦虑,愤怒,激动等拉扯本已紧张的关系;眼泪,笑声都是那么不自然。我为什么要回来?我紧张到浑身冷汗。抽几口烟,那是仅有的平静时刻。可我依旧冷汗不止,再强烈的阳光都觉得冷。

十二年了,Louis的回来自然让大家局促。为什么?家人之间也要问为什么吗?他试图缓和着这次聚会,就像精心打扮的妹妹Suzanne。可那不是她,那也不是他。他听了妈妈的话,鼓励妹妹,和哥哥聊天。可是谁又理解了谁?哥哥Antoine不想听,也不想说。Louis告诉他机场日出的那杯咖啡,Antoine问为什么要告诉他。买烟剩下的车程里,只听得见车轮声。

我的回来是人之常情,不是吗?人到临死,想做一次告别:告别亲人,告别过去。导演Dolan的几场回忆拍的唯美动人。我怀念老房子,怀念单人床,怀念和哥哥的嬉戏。新房子大是大了,也空了。过去,在家人眼中,是不值得一提的。只是,我回来了。十二年的空白,让他们只能去搜索记忆片段,与我交流。是我的到来唤起了他们或多或少不开心的回忆。也许,是我的自私吧。可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不能满足一下临死前的愿望吗?

当Antoine用编造的理由让Louis赶快离开,Louis尊重了他的决定。开始Louis还有些挣扎,后来想想也是对的。他们需要知道真相吗?或许未来的一通陌生电话或者一封信,就像那些他写的明信片,足以通知他的死亡。Antoine这么做,兴许也是不希望知道弟弟十二年到访的真正目的,想让这场尴尬提前结束。对,他们见了,十二年后。一顿饭的时间已经很多了。一年一张的明信片突然变成了几个小时的面对面,着实有些过量了。电影开篇的那首《Home Is Where It Hurts》一语中的。

我离开时,夕阳很明亮。那是导演的一种充满希望式的表达。在回忆里跌跌撞撞,还不如一场明亮的结局。解脱,我解脱,母亲解脱,哥哥解脱,妹妹解脱,嫂子也解脱了。世界尽头何足畏惧?就像那只鸟,在夕阳里躺着用掉最后几口气,什么也不想,多好。

可惜的是,Louis是这个家里唯一“活着”的人。

 3 ) 原生家庭的冲突:交流与期待

故事从一个封闭、震动的机舱开始,多年离家的路易回到家中,只为交代他即将不久于人世。当看完电影再回来思考这一点,发现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有趣的事情,路易回到家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宣布这样的一个消息,这个故事开始于一个讯息的发出,终结于这个没能发出的讯息。

事实上,这种信息的发出充斥在电影的每一帧当中,每一个人都试图说一些自己所在乎、所思考的事情,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情绪,最终演变成互相争吵和伤害,没有人去试图理解、试图体谅家人,就连看起来最安静、最能倾听的路易,事实上却给自己建立了厚厚的心防,在这个界线上,他不允许他某种程度上所轻视的家人进去,也不愿踏出去理解和融入他的原生家庭。在电影里我相当喜欢的一幕是安托万和路易在外出开车回来后,安托万说“我既不喜欢听也不喜欢谈论,人们总认为安静的人是好的倾听者,而我不说话是想让人们远离我。”他说的虽然如此形容自己,但是事实上安托万是及其喜欢倾诉、也试图掌控别人强制性地倾诉的人,而真正“不说话只是想让人们远离我”的,却是路易。因为我们一直站在路易的视角,事实上很容易忽视路易对这个家庭是多么的自私和冷漠,没有原因的离去和回归,而这种回归也不过是为了残忍无情的宣布一个对这个家庭毁灭式的打击。

也许是路易在家人和这个小乡村里离经叛道的同性恋身份让他竖起了这么厚的心房,也许是因为早在多年前这个家庭就已经开始互相自说自话、各不理睬。但是总而言之,路易并不是这个家庭中最无辜的人,安托万也并非那么十恶不赦,我们所看到的安托万毫无道理的歇斯底里也只是多年压抑愤懑的倾泻。

从我高中时期起,我就一直在思考家庭关系,家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常霸道的关系,家人之间或许对对方并不了解,尽管他们共享有如此之多的回忆,但是路易在家人眼里始终是无法理解的人,不仅仅是路易,在这个逼仄的家庭中,有谁是真正被理解的人呢?安托万多年前去过中国,而这点妻子苏珊娜竟然毫不知情。实际上在我的想象中,安托万年轻时或许也是一个怀有梦想的少年,“喜欢大城市”,喜欢冒险和旅游,甚至连十几年未曾谋面的路易或许都比朝夕相处的家人更了解安托万的本质,安托万认为自己安静,或许是因为满怀牢骚却无处倾诉,因为梦想的夭折而自卑、刻薄;妈妈也是如此,其实在路易和妈妈私下的谈话中不难看出妈妈并不是一个疯疯癫癫、没有理智的傻大姐,甚至从路易的回忆中,我们也能从飞扬的白色裙角中想象出妈妈年轻时也是美丽温柔的妻子,然而在电影中,大家却时常像看神经病一般看待妈妈。

除了无效的交流,家人还在对方身上寄托了太多自己的期待。路易的家人被困在一方囹圄里,似乎只有真正飞走的路易能拯救他们,就连安托万虽然嫉妒家人对路易的崇拜和期待,但是在路易做出承诺时,安托万也对此感到欣慰。但是实际上,路易却比家人陷入更没有希望的境地里,路易逐渐发现,自己带来的噩耗,只能摧毁这个家庭最后一丝期望,路易之前做的最冷酷的事情就是保持沉默,路易所做的最后一件仁慈的事情,却是继续保持沉默。

我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时常感到安托万矛盾的本质,他习惯嘲讽打击所有人,但是真正伤害到家人却又使他感到难过和不安。这种矛盾不仅仅在安托万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实际上纵观电影,我们站在路易的视角看他的家庭也是处于如此的矛盾状态,家人是共生的但却互相伤害的,他们都对彼此有倾诉的需求、有生活的依赖、有精神的扶持,但是互相又是不能理解、互相埋怨、互相打击的。我不敢说有多少家庭不是如此,只是我身边的家庭都多多少少处于这种矛盾的状态,这时常让我感到语言的无力和匮乏。广告狂人中,Mr. Draper说,“我们始终是孤独地来又孤独地离开,这个世界将许多规则加诸于你使你忘记那些真相,但我始终没有忘记。”我们经常试图从最亲近的家人身上找到情感的安放和理解,但是实际上,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以失败告终。多兰用一个久不归家的主人公集中展现了这种家庭交流与期待的悲剧,结局是他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口,孤独地在冰冷的地上奄奄一息地喘息。

有一点希望大家了解的是,导演在采访中说“剧本十分繁复、冗长,但这就是这个剧本的特质和独特的魅力所在。”在初初看完电影时,我颇为惊讶豆瓣的评分如此之低,不禁让我想为这部在我看来极好的电影鸣不平,即使这只是我第一次看多兰的电影。我们所看的大部分电影,镜头及剧本语言都是无法想象的直白,如希区柯克就是一个相当单纯的导演,在《惊魂记》中当他想表现女主人公被死亡的阴影笼罩的时候,他就给了水龙头喷下的流水一个特写,比喻了女主人公被一种难以逃避的命运和危险笼罩;当他想表现男主所住的房子有秘密时,他就拍摄了那个房子相当恐怖的画面;当他想表示二楼有秘密时,他就始终不让镜头推向二楼……

事实上我们所看的大部分电影都运用了导演这种精妙又直白的镜头语言,但是在这部电影中,无论是镜头还是剧本语言,导演都反其道而行之,讲镜头贴地离演员如此之近,这种相当亲近的镜头却凸显了角色的犹疑、不安和即将倾覆的不安感,为了更加强调这种不安感,导演实际上还运用了相当怪异的构图。当构图不那么完美时,这个可能是导演的失误,但是如果构图大量使人感到怪异、不安,这要么是没有经验的新人,要不便是导演故意为之的手法,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这部电影本身描述的就是复杂、怪异、扭曲的家庭关系,而这种构图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观众对这种关系的理解。

其次,电影剧本用了大量交流的语句,实际上却没有人在真正地交流。这种镜头和剧本语言都颇有一种隐喻的意味,但只有“你跳上了这辆火车”,你才能够从这种表现手法中获得亲身的体验。从这种方面说,独立电影在国内有一种天然的劣势,当电影从小荧屏观看时,这种亲身的体验感被大大削弱了,但是大部分国内的观影者只有小荧屏的渠道,很幸运因为北京电影节在大荧幕上观看了这部电影,不然或许对我而言这也不过是一部乏味、无趣的电影罢了。

使我同样有这种感受的的还有李安导演的比利林恩,这两部对主人公使用大量近景拍摄的电影都让我印象相当深刻,当你拥有一个不面瘫的演员时,让观众从他面部的每一丝细节最忠实地感受他的情绪。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极佳的观影体验。希望多兰能进行更多的电影拍摄的尝试,毕竟,如果所有的电影都坠于同一种手法,那么就太无趣了,不是吗?

 4 ) 回不了的家

(表示本人不是专业影评只是自己的一些个人感想,思路很混乱,各位凑合看吧)

  刚从电影院出来深吸了一口烟,多兰这次太沉重。

  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到多兰的电影刚开始好激动,终于能在大屏幕欣赏他镜头美学,好后悔之前mommy上映的时候没去看,看完 只是世界尽头 之后有些担心自己错过了在电影院看多兰的巅峰之作的机会...

  只是世界尽头的主角角度太过沉重,沉重的可能多兰有点操控不了了,之前的影片都是从年轻人的角度出发,或者是从母亲,对于大多人来讲都比较好理解,但这一部从一个12年没回过家的34中年男人,没漂流在外的人是不会懂的。

  男主恐惧回到家,看到妈妈哥哥妹妹还有哥哥的媳妇,一家矛盾不完但彼此相爱的家庭,感觉自己已经融入不进去了。听到身边最亲的人讲诉他不在时的事情和童年的故事觉得自己像个外人。
  
  不知道有没有人有那种感觉,自己爱自己的家人自己出生的地方,但就是回不去,因为那里不属于自己。我自己也是选择出国留学,妈妈盼望着上完学赶紧回去,但自己并不想回去,觉得自己在外面受了再大的委屈再大的苦也不想和他们讲,我爱他们父母还有从小一起长的表弟妹们,每次回去就好像赶紧出来觉得呆不下去,出机场的瞬间也表现不出来见到他们接机的兴奋感反而第一句是“让我先抽根烟”,从来没跟他们讲过我想家,也从来表达过自己的爱。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说不出口,在外面和在家完全是两个人,我过我的,你过你们的,我们的生活没有交集除了血缘关系。总感觉说完这句话要被骂了哈哈哈。

  多兰用主角跟每个人的大长短的对话讲剧情推向了最后爆发的要离开的高潮,lea和vincent这段演的还是不错的,好多人表示很讨厌vincent演的哥哥这个角色,我觉得他是又爱又恨他吧,爱他是为他是他弟弟,恨他是为他就这样一下子离开12年抛开家庭把妈妈和妹妹都留给自己远在天边没有生活的消息。哥哥在车里和妹妹在房间里的那些对话就是问一件事:我们不了解你,不了解你的生活,好像一切都和我们无关,你也不曾来关心我们,为什么? 直到最后男主也没能说出自己要死了的消息。

  就好像这次夏天回国和我妈拌嘴,我妈说:对,反正你什么事情也不跟我们说,你怎么想的我们也不知道,我连你现在是不是处男都不知道。

  最后我想说,多兰,我爱你,但是少用的人物近镜头吧,太压抑了,希望下一部英语片会好。

 5 ) 不仅是戛纳亲儿子,评审团大奖不白得

渐入佳境,一开始感觉表演剪辑和音乐都跟不上套,多兰在大撒把驾驶吗?对话根本听不进去,重要的是最后两场戏,把生离死别在一个拥挤的客厅里拍的催人泪下(亲测泪流满面),这时候又在回想前面的不合理,每个眼神都深有意味。

所有对话的机位,调度,比如对男主的俯拍,和嫂子对话典型多兰的代入感,后调整为第三者的视线,去一下妹妹的房间几句话,一个中二少女就活灵活现了……整片都可以作为情景对话的典范参考。

感觉多兰在驾驭个人鲜明风格的道路上越来越大胆娴熟了,"管你们爱不爱看,这就是小哥的调"的意味。所以大师之路必走这一步,走不走偏两说。

越是最信赖最有安全感的家人,越是出言无忌,这种状态深得共鸣。

每个人阻拦在自己的牢笼里,成人后都要过自己的生活,曾经的幸福时光,责任与血脉,即使是至亲的家人,有时候也没办法互相帮助。

没看过原著,只是世界尽头,是很无奈的一句安慰吧。

 6 ) “我有一个会议”

场面一度失控。

……

表演一度失控。

……

配乐一度失控。

……

特写一度失控。

……

情绪一度失控。

……

摄影一度失控。

……

台词一度失控。

……

“我有一个会议。”

&

年度最佳台词。

……

“我有一台春晚。”

&

我爱祖国。

……

一不小心就放MV,

&

观众内分泌一度失控。

……

(原谅我看到这句台词的时候,笑抽了。)

 短评

脱帽戴帽,钟表特写,几组一对一,一对多对话,简洁的冲突。感情就是不告诉他们是欺骗,告诉他们是伤害,格格不入的人,千万种的孤独,最终每一个人都是自己,每一个人都不能做自己。[B+]

7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多兰作品内部比较的确不算出挑,但总体还是上乘之作。很多人因为不适应这部片子的话剧感强于电影感而直接否定了它,然而用这种美学上的保守主义来评判艺术电影明显是非常不妥当的。多兰采访说话剧感和近镜头都是为了强调语言之无用与身体之实感的对比。这也是多兰电影里第一次集中处理阶级问题。

11分钟前
  • 流风揽湖
  • 推荐

小孩遮眼。闪回。“我有一个会议”。

1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继续不可能之爱主题,发生在一个离家十二年的男子回家探亲过程里。镜头语言依旧多兰,故事却争议很大,大概因为人物不具备普世价值,这极小群人因为取向或其他与家庭疏离,进入一种明明有爱却难表达,最熟悉的陌生人的境地。主题让经过的人感同身受,没有经历的人莫名其妙。看哭,自荐但不广泛推荐。

20分钟前
  • 南悠一
  • 推荐

放映结束后,我留下对多兰说,我今天真的很失落,这大概是我来到美国来后最失落的一天。但我还是出门来看这部电影了。然后他给了我一个特别紧的拥抱。

24分钟前
  • 初三夜
  • 推荐

甜点界新秀决定挑战水煮牛肉 结果滋味是有的 但料放得让人龇牙咧嘴

29分钟前
  • RITA
  • 还行

或许是年龄的问题吧,这类题材处理的实在是太浅了,于是只能不断用升格、音乐、局部特写来弥补这些不足

34分钟前
  • 穿羊毛的背心
  • 还行

我已经想到评论会两极分化。理性地说,wuli多兰再执迷于青少年和家庭的紧张关系的话就要变成下一个肯洛奇,或者干脆是加拿大笛安了。但是那毕竟是多兰啊,表达能力好到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多兰,如果你也曾经觉得家是你的世界尽头,这部片绝对看到心碎了又碎如坐针毡。

37分钟前
  • 💛
  • 力荐

多兰还我机票钱!!!!!

41分钟前
  • toska
  • 很差

多兰已经彻底把电影当成MV在拍了,全片都是夸张的光源光比,人物自带夜店妆发,大半篇幅都是人脸特写,也没什么情节,就是絮絮叨叨莫名其妙吵架拌嘴泪流满面,还有若干诸如郭美美名曲不怕不怕等DJ段落,演员个个走神经质路线,反正我是欣赏不来。(要伤仲永了吗难道

43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较差

少时离,经年归。“我病得要死了”的话总归说不出。所有人只顾表达,谁也没有真的听进去。在一起喘不上气,分开了nostalgie。太私密,也太压抑了。关起门来自己作就算罢,把这作死作活影像化,就只能挑经历过的观众了。被阵容骗进影院的肯定要骂人。Ulliel用两年推翻了我对他持久的偏见。

44分钟前
  • 小斑
  • 还行

看完了,甭管你们怎么说,这竟是我最喜欢多兰的一次。就是那种内心充满着爱与厌恶的感受,离开时我给了自己万千确凿的理由,再回头才知道已无归路。拍完《步履不停》说,家人真是很想亲近,却又很遥远的存在。

48分钟前
  • 顿河
  • 力荐

影史上都很难找比Vincent Cassel这个角色更令人生厌的了。影片中大家对Cassel说“你在干嘛,你为啥要这么说话,我啥也听不懂。”——这番话我想复述给所有主创。2星给仅剩的那点视觉风格。

52分钟前
  • 小A
  • 较差

色调不如前几部。牺牲构图换来加斯帕的特写,先减一星再加一星。最后两幕戏一直在哭,嫌太吵打低分的人都家庭美满吧。

57分钟前
  • 张维托
  • 推荐

或许是多兰最差的一部。情绪表达很有问题,大量的脸部特写,以及让人昏睡的对白,很难让人代入。讲死亡不如《时光留驻》,讲家庭不如《八月:奥色治郡》,不该在周五晚上看,看完觉得筋疲力竭。。。

60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维系亲密的不是获得,是付出;支撑家庭的不是喜爱,是讨厌。多兰持续表达对家庭强烈的厌恶和一丝带着奶味的依赖。餐桌的两头是彼此完全曲解的两个世界,而镜头却贴近每一个人的表情,让人心生抗拒,几近控诉地道出家庭给人带来的尴尬、聒噪、虚伪和无效的沟通。我不认为这是多兰最差的作品。

1小时前
  • 哪吒男
  • 还行

胶片电影的画面就已经赢了!每个人物都很鲜活,跟男主的对手戏碰擦出的都是不一样的火花,但每个都让人觉得不腻。多兰就是多兰。

1小时前
  • 饮歌
  • 推荐

其实他是回来宣布自己死讯的:一旦把所有冲突放入这个设定,就能感受到那些欲言又止的细节的力量。后30分钟情感爆发戏是多兰最擅长的,就像巨浪拍打长堤。亲情说到底是一种无奈的感情,因为人们只能被动接受。餐桌两头隔着世界的距离。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拍家庭题材还是要看亚洲人的,如父如子,饮食男女,四两拨千斤。而小多兰眼里的家庭问题就是撕逼撕逼再撕逼。PS:最爱的马良果然杀出重围演技担当,爱她爱她爱爱爱

1小时前
  • 弗朗索瓦张。
  • 还行

戛纳评委团:给他个奖怎么啦?他还只是个孩子啊!

1小时前
  • 丁一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