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

主演:河正宇,韩石圭,全智贤,柳昇范,郭度沅,金瑞亨,李璟荣,泰丰·巴德姆索,托马斯·蒂梅,帕斯奎尔·阿莱亚尔迪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柏林 剧照 NO.1柏林 剧照 NO.2柏林 剧照 NO.3柏林 剧照 NO.4柏林 剧照 NO.5柏林 剧照 NO.6柏林 剧照 NO.13柏林 剧照 NO.14柏林 剧照 NO.15柏林 剧照 NO.16柏林 剧照 NO.17柏林 剧照 NO.18柏林 剧照 NO.19柏林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柏林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德国首都柏林,一起失败的军火交易使朝韩各方势力的对抗趋近白热化。朝鲜大使李学秀(李庆荣 饰)及间谍表宗盛(河正宇 饰)发现来自祖国的另一名冷血间谍董明秀(柳承范 饰)现身柏林,政权更迭让多年漂泊海外的他们心中充满不祥预感。在此期间,宗盛不得不遵照党的指示监视妻子——大使贴身翻译莲贞熙(全智贤 饰)的行踪。另一方面,在追查军火交易行动中遭受挫折的韩国情报机构负责人姜部长(韩石圭 饰)不甘失败,持续追查宗盛的踪迹。  在大使叛逃计划失败后,宗盛得知董明秀来到柏林的真正目的。为了避免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和肃清对象,他只得带着妻子绝路逃亡……地狱厨房(美版)第八季龙珠传奇之无间道惊涛迷局萨维奇陌生的朋友享受吧!国际巨星小S的韩国之旅心理测量者2时尚房子品评家时尚子!空中浩劫 第十一季大雪海的凯纳星球的信者最强七友龙珠超:超级人造人理发店的笑声杰克·莱恩第四季危险卧底(英语版)沙丘喵眼天师迷城之正义对决枪长莫及被讨厌的监察官 音无一六校园女孩报告:父母认为不可能的事炼狱1981漆黑的子弹混蛋夜两居室费马的料理解剖杀人狂斗罗大陆电视剧火影忍者外传:李洛克的青春离职第一季废婿翻身左手劈刀长安诺黄飞鸿之男儿当报国棋手寒栗寻找女神·娇阿依跳楼后我变成了绝世神医悲惨世界(国语版)夺帅(普通话版)英伦琵琶我的三个美女房客屏住呼吸痴傻神婿无字的情书屠龙战场爱上你之三生有幸

 长篇影评

 1 ) 孤独让我变得完整

似乎没有彻底褪尽彩色的那种透出暖意的黑白,它吻合了停伫在巨大雕像上的天使面对尘世的沉思心境.每个人脑海中翻滚个不停的泡沫都拥挤入天使关不住的耳朵里, 虽然他们有无限的生命比鸟儿还自如飞行的身体, 他们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但是他们俯看尘世时却感到了无法参与的痛苦,他们永远是局外人.
只有人想自救时他们才会出现,这就好比他们俯看静谧的河水慢慢吞噬了如蚁生命的过程.
我们孤身自外的人身边真的有个天使在关注吗?他们都系着可爱的马尾,头发梳得纹丝不乱,大衣围巾整整齐齐,他们象前几个世纪里才出现的绅士,他们有时比人类还聒噪,因为他们也说话..他们甚至也会充满激情地想象作为一个凡人时会做的各种细碎对人类来说非常习以为常的行为,
其中一个天使终于变成了人,头发松散,彩色出现在他的世界,脸色红润,好象新生一样,做了凡人后他也不能想找就找得到他心怡的女人,他会感到肚饿疼痛和沮丧,甚至穿上了拥肿猥亵的花夹克,最后他们还是相遇了.尘世短暂,让人疲于奔波,战争的创伤留下的阴影总挥之不去,但是还是活着,拥有了有限的生命,汲汲以求,且无怨无悔
Nick Cave和Bad Seeds他们也来客场一翻,带领人们进入通向天堂地狱的甬道,摇头晃脑
杂技团的女主角独白时曾说过:孤独让我变得完整…

 2 ) 【图文影记】哀婉伤怀与生命激情兼具的诗性电影

《柏林苍穹下》(Der Himmel über Berlin)是“德国新电影四杰”之一的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执导的诗电影,获1987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来走进这部经典~

一. 剧情介绍

《柏林苍穹下》的主人公是两位被放逐到柏林的天使,一个是惯于对人世疾苦冷眼旁观的卡西尔(Cassiel),另一个是常常感怀于无常世事与人间悲欢的丹密尔(Damiel)。二人身着宽大的天使袍,在城市各处游荡,倾听人们的祈祷,默默观察人们的内心世界。

两位天使静静俯瞰着战后满目疮痍的柏林及生活在其中的芸芸众生:父母与子女、夫妻之间不断产生着隔阂与争执,独自站在墙角的孩子孤独地旁观着一起玩耍的其他小孩,车祸受害者忍受着伤痛与苦楚,街头赚不到钱的妓女哭花了妆……

卡西尔跟随着一位在战争中失去了所有亲人的老人故地重游,听他追忆黄金时代的柏林。老人走到了曾经繁华但现已成为废墟的波茨坦广场上,徘徊着,感叹着。老人在荒凉的旷野中无处可去,最终坐到了一个废弃的沙发上,闭上眼睛开始思考。

两位天使还在图书馆收集人们的思想,捡拾人们记忆的碎片。他们在地铁上聆听姿态各异的乘客的内心独白。他们一边观察着电影剧组的拍摄进程,一边回忆起二战时柏林所遭遇的创痛……

丹密尔遇到了马戏团的特技演员玛丽昂(Marion)。她身上安着一对翅膀,恍若凡间的天使,一边抱怨“戴着这些累赘,我怎么飞得起来”,一边在悬吊在高空中的秋千上做着各式各样高难度的动作。

但马戏团因为经营不善,面临倒闭,玛丽昂满心烦恼,她热爱这个在秋千上飞翔的职业,却不得不与之告别。玛丽昂的心事引来了丹密尔的同情,这个美丽的天使演员令丹密尔动了凡心,他决定由永生不死的天使变为终有一死的凡人,以追求一段美满的爱情,并体验人世间的种种感觉。

于是丹密尔选择成为人,真正降落到了尘世中。他激动地品尝了第一口咖啡,抽了自己的第一支烟,吃了自己的第一顿饭,兴奋地向路人确认着各个颜色的名字。他的世界终于不再是黑白而无味的了,色彩与滋味不断向他涌来。

丹密尔在寻找玛丽昂的过程中,还得到了其他早已成为凡人的天使的帮助。他发现自己不是孤独的,而卡西尔也在一旁默默旁观着丹密尔的追爱之旅。最终,丹密尔在Nick Cave的乐队演出上遇见了玛丽昂。随后在酒吧中,玛丽昂也爱上了丹密尔。

二. 视听语言特色

《柏林苍穹下》是一部哀婉伤怀与生命激情兼具的诗性电影。影片的前半部分以黑白影像为主(因为天使无法看到色彩,所以世界是黑白的),刻画了悲悯寂寞的天使与孤独疲惫的凡人,并通过天使的眼睛为我们呈现了伤痕累累的柏林。而影片后半段的画面旋即转为饱满的彩色,讲述了下凡后的天使体验人世感觉并不懈追寻爱情的故事。

不过,在影片前半部分的黑白影像中,导演也间或插入了彩色的镜头,它们代表着人类的视角。这种对主观色彩的处理方式,最大程度地突出了天使与凡人的区别,也借着天使的角度更好地审视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摄影指导亨利·阿勒康(Henri Alekan)的运动长镜头流畅而灵动,仿佛脱离了一切现实的束缚,能够自如灵动地游弋于空气中,一如肆意穿梭的天使的意识。摄影机在此似乎也成为了天使本身,带领观影者一道体察人间百态。

剪辑方面,影片还运用了主观性转场。因为依据剧本中的设定,天使能够御风高速飞行,所以在场景转换时,常常出现快速推近、快速切换的镜头。比如影片中一组快速切换的夜晚柏林流浪汉的镜头,它们都与天使快速移动的能力相契合。

天使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能力——读心。导演创造性地使用了主观声响。诸如片头无数人窃窃私语的声音、男女老少的自语独白,以及地铁上每经过一个乘客都能听到的一句话,都彰显出了天使的读心能力。影片中的天使甚至能收听到无线电波的声音——天使环绕了广播塔一圈,便听到了不同电台的声音。

此外,在图书馆的场景中,摄影机从一个个读者身旁推摇而过,我们便听到众人的思想以各种音色、各种语言呢喃而过。而当摄影机进入馆中放乐谱的部分时,技巧随之改变——内心的声音突然变成乐器与声乐所组成的浓厚合音,代表着读者正在阅读不同的音乐作品。

本片的编剧、奥地利著名作家彼得·汉特克(Peter Handke)描写童年的诗歌《Lied Vom Kindsein》(童年之歌)贯穿影片始终,旁白、诗句与配乐有机融合,既让德语的优美展露无遗,又使儿童的纯真气息弥散在胶片中,更增添了一抹忧郁的怀旧感。

三. 《柏林苍穹下》中的柏林

柏林,这座最具德国色彩的城市,是《柏林苍穹下》故事的发生地。而柏林的几个标志性建筑,更是在影片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影片中出现的第一个地标是威廉皇帝纪念教堂(Kaiser-Wilhelm-Gedächtniskirche)。两位天使在这座教堂的拱顶处栖居,俯瞰着柏林。

电影中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

威廉皇帝纪念教堂建于1891年到1895年,是威廉二世皇帝为纪念他去世的祖父——德意志帝国首位皇帝威廉一世而下令建造的。它是一座带有哥特式元素的新罗马式建筑。二战中,盟军轰炸机向柏林投下无数炸弹,作为政治军事目标的柏林,没有一个建筑因为属于历史文化遗产而得以幸免。1943年11月22日夜晚,113米高的钟楼尖顶在空袭中被摧毁,仅剩下68米,所以此后被形象地称为“断顶教堂”。

今日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

二战后,西德政府曾经打算把这座已被炸成废墟的教堂拆除重建,然而这一计划引起了柏林市民的反对,市民们希望保留旧教堂的残骸以示纪念。最终双方达成了妥协,68米高的旧教堂钟楼残骸得以保留,遗址被布置成纪念馆,以后人警示战争的危害。

电影中的波茨坦广场,女主和老者枯坐过的废墟

电影中的一位老者反复追忆叹惋的广场,是柏林的波茨坦广场(Potsdamer Platz)。最初的波茨坦广场只有一个十字路口。之后在这里建起了波茨坦火车站,从而发展成为柏林最繁华热闹的中心区域之一,也成了首都生机勃勃的都市生活的代名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场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战后,波茨坦广场地处美、英、法、苏四个占领国管辖区的交界处,1961年,新建起来的柏林墙也横穿过广场。昔日繁华一时的城市中心便沦为了没有人烟的隔离区。

今日的波茨坦广场(2016)

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这里建起了一个戴姆勒区(das Daimler-Areal),区内包括办公楼、居民住房、剧院、赌场、餐馆等建筑设施,柏林的许多高楼都集中于此。在这里,除了戴姆勒区的高楼外,索尼中心(Sony Center)也以其七栋大楼环抱在一起的独特造型紧紧抓住游客的眼光,那被楼群围成的中心区屋顶为露天帐篷造型,在夜晚的时候静静地矗立在璀璨的灯光下,成为柏林最美丽的夜景之一。

电影中的柏林国家图书馆波茨坦大街分馆

影片中的一段重要场景出现在图书馆中。这个图书馆是柏林国家图书馆(Staatsbibliothek zu Berlin)的波茨坦大街分馆(Haus Potsdamer Straße)。

今日的柏林国家图书馆波茨坦大街分馆

柏林国家图书馆是德国最大的综合性国家图书馆,约有一千多万的藏书量。如今的柏林国家图书馆由两部分构成,坐落于菩提树下大街的1号大楼,主要收集了截止到1955年为止的历史书籍。于1978年建成的波茨坦大街的2号大楼主要担负着借阅与大型信息图书馆的功用。

柏林墙(Berliner Mauer)在影片中不仅仅是德国分裂的象征,还隐喻着天使丹密尔对充满色彩的人间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丹密尔坠入凡间的地点,便是在画满涂鸦的柏林墙之前的空地。

电影中的柏林墙涂鸦

这幅涂鸦是法国艺术家特里·诺尔(Thierry Noir)的作品,他擅长使用鲜亮的色彩勾画出有着卡通外形的人物。他在柏林墙的涂鸦画作连起来长达一公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柏林墙西面,布满了各式各样色彩鲜艳的涂鸦,而东部由于戒备森严处于一片灰暗。而在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各国的艺术家们纷纷涌入东德,把这里变成自己的创作乐园。但由于墙面有限,艺术家们不得不时常覆盖前人的画作,在其基础上进行新的创作,许多极具象征意义的涂鸦也因此只能“昙花一现”。如今,许多曾经轰动一时的涂鸦创作已经不复存在。

四. 导演简介

1945年8月14日出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与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沃纳·赫尔佐格和沃尔克·施隆多夫并称为“德国新电影四杰”。

由于对美国公路片与西部片的喜爱,维姆·文德斯在1974-76年陆续拍摄了《爱丽丝城市漫游记》《歧路》《公路之王》。“公路三部曲”的问世也令文德斯得以开创自己的风格。在经历了数年的试错期后,文德斯终于创作出了《德州巴黎》(1984)与《柏林苍穹下》(1987)这两部在戛纳获得大奖的经典。之后,文德斯还拍摄了《直到世界尽头》(1991)、《咫尺天涯》(1993)、《里斯本的故事》(1994)等影片。90年代末至今,文德斯的作品多为纪录片,如《乐士浮生录》(1999)、《皮娜》(2011)、《地球之盐》(2014)等。

从左至右:亨利·阿勒康、维姆·文德斯与女演员索尔维格·多马尔坦

文德斯的电影,大多是沉静、滞缓而忧郁的,片中的主人公似乎永远处于“在路上”的状态中,他们漂泊、流浪、漫游、在乡村与城市之间穿行。而这些无止境的漫游过程,又往往呈现在缓缓摇移的长镜头之中,仿佛观众俯仰游移的视野。受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的影响,文德斯亦偏爱使用空镜头,这也为他的电影添上了几许静观的意味。对影像与观看的重视,让文德斯又获得了“德国新电影的眼睛”的美名。

文德斯的作品中总有一种萦回不去的孤独感,他致力于呈现现代都市文明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隔膜。文德斯电影中的角色体味着情感的无奈与内心的空虚,难以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爱人,一如那些始终在路上寻寻觅觅却依旧迷茫忧伤的浪游者。但在大部分作品的结尾部分,你又能够看到一线光明的前景,体味到一丝渗透在这股冷调中的温情。

【附】影片中的经典诗歌《童年之诗》的德中对照版及本人朗诵的德文全诗语音


更多电影推介、精彩评论与相关分享,请关注公众号:冰红深蓝电影

 3 ) 在孩子的操场里坐着总是安静

你说影评不是个人的东西,可是我怎么越来越将公众的触觉内化了呢?

我坚持将影片看完,我曾宣扬自己是看闷片冠军,可中途还是感到饥饿干渴无聊犯困。每个人都像文学家一样絮语,身处其中,置身世外,自由来去,悲悯情怀。
对于故乡很少人看得出诗意。“河流发现自身的河床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停滞的河水开始奔流不息。”文德斯始终关注那些固定于原处的旅行者,坐地日行万里,人们神情呆滞,念叨着那些实现不了的愿念。我漂泊在外太久了,实在是太久了。于是渴望真切的感觉:喂喂小猫,发发高烧。
在电影中他们神秘而又诗意地栖居了,可是现实里仍有颇多龃龉,你可以肯定曾经永远和一个人在一起吗?你抛弃永生就为了得到那些猩红色或是酱黄色的食物残迹么?总有一个人先因为爱而寂寞,后来者前赴后继,他们奔向广场的雕塑,下落不明。
天使坐在孩子中间观看马戏表演时候异常安静,他略带惊奇的看着小孩子们的欢呼和那些幼稚但却奇异的表演,只有这时候你可以感觉自己是一种可以自由把握的置身其中。你可以理解或者说可以把握你身处的人群,你不会迷失,或者你甘愿迷失。我时常一个人走到小学的门口,孩子们在操场上混乱的言语,让你忍不住仰望苍穹,闭上眼睛,心里有一条河水,突然汩汩开始流淌,这是生命的源头活水,它已经就不隶属于你本人。
天使离开凡间太久了,他恍若隔世一样轻轻抚摸那些凡尘往事,在身旁男人纵身跃下高楼的一瞬间刺耳地鸣叫出声来。于连在狱中轻声呢喃,孤独一人活着......怎样的痛苦呵。天使何尝不如是,“孤独无助,任其发生,我们不过是谨小慎微的野蛮人。”
依靠精神生活多好,日复一日。亲密的人在隔壁的房间里甜睡,多么祥和的星期天,喂喂小猫。发发高烧。当你悲观的时候我会将你挽救,“吊秋千的高手折断了脖子”,我会紧紧拉住维系你我的绳索,屏住呼吸。
我始终不可站在一定高度评价影像,思维始终混乱,面对漂亮的画片宁愿击掌也不愿记录下倏忽而逝的感觉,观影是私人的事情,我们不是天使,我只能这样解释。

 4 ) 当我能看见你的时候,我仍是孩童

电影开始的那段,天使俯视柏林城市的黑白画面。如时间流淌般,缓缓移动。
我突然感觉到一种不可名状的空前的悲伤袭来。
这悲伤透过屏幕,穿过皮肤,直达骨髓。
我知道,那一定是坐在我身旁的那个我看不见他的天使,他轻轻的将手放在我的肩膀。

导演Wim Wenders自己也承认,他不相信天使的存在,天使在这部电影里只是隐喻。
而更多爱这部电影的人,我们,却是如此迷恋着那生有双翼的神的物种。
他们作为观察者,行走在城市里。相比那些救赎,神迹,这是我最喜爱的对于天使工作的描述。
他们跨越推倒的柏林墙,走过战后的柏林城,走过24小时的咖啡小铺,穿过街道,穿过工地,穿过旷野,穿过废墟,穿过地铁,穿过nick cave and bad seeds的歌,穿过马戏团,回到图书馆模样的天堂。
他们仔细聆听每一个人。

我本处于空前悲伤带来的慌乱中,渐渐,仿佛融入天使的职责,和他们一起聆听起众生。
在长达一半时间的喃喃的旁白中,我感觉自己也是一个观察者,开始变得安静。
战前的柏林。我是失语的演讲者。我四年没见过她。我为什么要活着?可怜的养老金。妻子出走童年留下的怪癖。他不会丢下我的。我是哑巴,三个人一起玩多好。。。
细细碎碎的内心自语,糅杂在一起,像是轻柔的乐章。
每个音阶却都孤独。

身处人群中,你有没有在思维正进行时,突然中断?
我常常感觉深深的恐惧,身边有人(或是天使)正在聆听我的内心的最黑暗和最绝望。而且坚信这恐惧不是没来由。
当你愈是想要控制思维这匹脱缰的野马,脑中愈是像火车站一样各种想法一刻不歇你来我往。
于是为了掩盖这混乱,我会在脑中默默唱一首歌《Vincent》。
我知道我是有恐惧人群的心理障碍。因此我总愿意站在人群的边缘。
我喜欢观察所有人的或喜或悲。观察是否有人不知所措,然后走上前去轻轻用手搭在他/她的肩膀。
也常常爱上人群中,和我同样沉默不语的那个。
或许我也是被放逐的观察者?只是自己已经忘却?

那首在电影开头,和电影中间不断出现的,Peter Handke的《童年之歌》。
当孩童仍是孩童,幻想着小溪就是河流,河流就是大川,而水坑就是大海。孩童的思维如清水般纯净透明。
因此孩童能看见天使的微笑。因此天使会对孩童微笑。
而被天使守护的我们,已不是孩童的我们,早忘记了曾见过的那笑脸。
被默默守护,却浑然不知那个守护天使身在何处,眼神是否勾人魂魄。
当孩童不再是孩童,我们看不见天使。
这就是我不可名状的空前悲伤的缘由?

想起一个人,他早在我对面的窗,看过我青涩的短发模样,看我下楼遛狗,看我蓄长发,直到看我穿上第一双高跟鞋。他看我那时稚嫩的画时,尽管他已快要离开,他只是笑着什么也不说。
而那个时候,我们都浑然不觉。
于是我那种无比悲伤的情绪又冒了出来,那个曾守出现在我生活中的观察者,现在会在那个图书馆?

天使丹密尔终于和玛瑞安相遇的那一刻,丹密尔缓慢、缓慢转过身的那刻,我空前悲伤的情绪消失了。
玛瑞安的耳饰,是一只小小的翅膀。
永生的合体的感动中,天使卡西尔独自坐在台阶上,仍在他幽蓝色的黑白世界中。


***
当我能看见你的时候
我仍是孩童
睡在陌生的床上
也许偶尔会醒来一次

我仍是孩童的时候
我能清晰看到天堂的样子
能清晰看到你在那么高的高处,俯视这城市的样子
能清晰的看见你的微笑

因我只是个孩童
我不恐惧你聆听我脑中任何的念头
因为我手里抓满了浆果就会满足
因为我只是白纸一张,清水一杯的孩童

你仅是从我面前微笑走过,像路过每一个孩童
当孩童仍是孩童
我能看见你
却不能在你眼里投射光影

当我已不是孩童
我已无法看见你
你却执着的守护在我的身边
聆听我所有一言不发时的声音
这聆听却让我恐惧
我无处躲藏的恐惧
我无法分辨,这恐惧究竟来源何处的恐惧

你在我哀伤时,把手搭在我的肩膀
你在我欢乐时,仰视我,视线紧随
你在我奔跑时,在街角处等我
你在我心醉时,轻抓住我的手,想要与我共舞一曲
尽管这一切,我都不知晓

当我已全然投射在你的眼,和心中
我却已不是孩童
我却已看不见你

直到一天你出现在我梦中
金甲,白色羽翼,眼神忧郁,一丝不乱的发
我终于感知到你的存在
我却无比悲伤

我,要在这世界中
怎样找到你
当我再能看见你的时候,
你已卸去金甲,没有羽翼,头发会因微风而震颤,你从云端跌落
我还能认得出你吗?

也许只有那一天
那种无比悲伤的莫名情绪终究再不纠缠我
我终被另一种感觉填满
那叫做完整的感觉

那时我环顾四周
就能轻易的从喧闹的人群里
看见那个微笑注视着我,一言不发的你
你跌落时后脑勺的伤口
早没了痕迹

 5 ) 对描述一部“无法描述”的电影的再次尝试

  《柏林苍穹下》的作者维姆.文德斯曾写过一篇文章《试图描述一部“无法描述”的电影》,这让看完影片并跃跃欲试打算写第一篇影评的我十分沮丧。因为首先,这部影片的作者已经写了一篇“影评”了,这意味着像我这样的初级影迷都能从这篇文章中找到影片解读的”标准答案”;其次,连作者本人都说这电影“无法描述”了,那我能写出点什么东西呢?不过,为了向能让一向耐不住性子看“闷片”的我津津有味地看完这部大家号称的“闷片”,并且不厌其烦地反刍里面的经典片段的导演致敬,我还是要尝试来谈谈这部片子。



  说它是奇幻片,应该没什么异议。但是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如果你打算拍一部关于天使的电影,如何表现才能使基督教世界与非基督教世界的观众都明白并信服?换一个角度问,也就是在没有与天使接触的经历,也没有前人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文德斯的“天使”仅仅是头脑中幻想的产物吗?
  其实不然。
  文德斯对天使的设定是诗意而严谨的
 “当上帝极端失望,最后准备永远弃世界于不顾时,有一些天使不同意他的做法,站在人类这一边,辩说应该再给人类一次机会。
   因计划遭到阻挠,上帝显得极为生气,并将天使放逐到地球上最糟糕的地方:柏林。
   然后上帝就离开了。
   这些事情发生在我们今天所惯常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
   从那时开始,这群因“二次天使叛变”而落难的天使就被困在这个城市里,不但释放之日遥遥无期,连重新获准回天堂的机会都没有。
   他们被诅咒而成为目击者,永远只能做旁观者,丝毫不能影响人类的行动,或是介入历史的演变... ”
  这解释了为什么片中的天使始终滞留于人间,也引出了关于柏林这个城市的思考。
  而翻开圣经,可以发现片中的天使严格遵循着基督教中的定义:
先谈谈对天使特征的表现方式。天使多以人形出现,故演天使的演员除了统一梳辫子、穿黑色大衣外,外表与常人无异,翅膀也在片头就悄悄隐去。我们能从人群中辨认出天使的原因,除了他们统一的装束外,还有他们之间的互动,例如图书馆内,天使会互相点头示意。我们能轻易地区分天使所见与人类所见,是因为导演将天使定义为无法区分颜色,这是我认为的本影片最出彩的设定之一。首先他强调了天使的非物质性,他们也没有触觉、味觉、嗅觉这些感官,同时也便于我们区分天使与凡人的视角,因为黑白镜头皆天使所见。(片头从小孩的视角看去亦是黑色,一则可能是这些小孩也是天使,二也可能暗示心灵纯净者与身体残缺者更接近上帝,因为在天使谈话中提到“一个盲人看到了我”,聋哑儿童也看到了天使)。达米尔由天使转为凡人后,他所见的也由黑白转为彩色。而之前,则有两次预示,一次是在马利昂的房间里,天使被她的自述所打动,黑白的视觉转成了彩色。在一段摄影机快速而不平稳地穿过夜晚柏林的景象中,彩色的视角又转为黑白,是天使卡西尔以不动声色的眼睛旁观夜晚柏林的罪恶。
天使能御风飞行。片中车祸那一场景之前的快速推近,一组柏林夜中流浪汉的镜头的快速播放,其实都显示出天使能快速移动。
天使能帮助人们。这里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首先,天使能听到人类的想法,如果起初片头那无数人窃窃私语的声音让观众摸不着头脑,那么之后一长串看电视的妇人,绻宿在沙发后面的孩子,站在梯梯口抽烟的女人,为孩子犯难发愁的父亲的独白,以及图书馆、地铁上每经过一个乘客都能听到的一句话,就非常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天使的读心能力,他们甚至能听到空中电波的声音。(片中环绕广播塔一圈,听到了不同电台的声音)在孕妇临产、地铁上的人绝望与小伙子要跳楼时,天使抚慰他们后,他们的想法都由悲观转向相对的乐观,但要跳楼的小伙子还是跳了下去,天使卡西尔一声痛苦的喊叫告诉我们天使尽管能影响我们的想法,但面对人们的行动,他们无能为力。如果再考虑到故事的背景——柏林,意义便“升华”至对东西柏林何去何从的无奈感。
天使是属灵的灵体,无骨无肉。故人们无法见到他们。但他们又并非全无任何形式的身体。人们也会感知天使的触碰,这由他们会挠挠天使所触的部位可以得知。而且之前我很难接受的是本片的天使是有影子的,尤其最后Nick Dave演唱会中,天使卡西尔的影子随舞台灯光而变化,宛若天使之翼,这可以推知天使的影子不是文德斯无心之误,而是他对天使“并非全无任何形式的身体”的个人解读。
看似不经意的安排,其实都是严谨的表达。正由于这些对天使定义的严格遵循与巧妙表现,使得这样一部涉及宗教概念的奇幻片既得到了基督教世界的承认,又为我们这些无神论者所理解。


  其实一直在困惑为什么电影会选择天使来表达内容?回到影片开头,“当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的诗歌贯穿始终,接下来便是天使站在是胜利天使像旁边,以俯视的角度和悲悯的情怀体察人间,也许导演一直在试图避免用大人的视角反思世界大战这段大人们犯下的错误,因而通过孩子和天使的眼睛来描绘柏林这一块充满伤与惑的土地吧

 6 ) 全世界所有的苍穹下

柏林上空有一个天使,他叫丹密尔。

丹密尔爱上了美丽的马戏团女演员玛瑞安,他自愿收起自己的翅膀坠入凡尘。多年之后,这个世界多了一对平凡的夫妇:一个有肚腩的中年男人和一个絮絮叨叨的半老徐娘。

洛杉矶上空也有一个天使,他叫赛斯。

赛斯爱上了美丽的外科女大夫梅姬。为了能够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塞斯放弃了天使的身份,放弃永生,坠入了凡间。多年之后,梅姬因车祸丧命,留下赛斯一个人孤独的老去。

实际上,这两段故事都不是神话,在全世界所有的苍穹下,它们每天都在发生。

我有一个忘年交,他如果还活着的话今年应该70岁了。年轻的时候他很英俊,而且充满才华,他有一双漂亮的翅膀,别人用肉眼看不见。他躲在来往的人群之中,看起来不过是个普通人。

就像丹密尔和赛斯一样,他也爱上了一个姑娘,那个姑娘不美丽,也很平凡,但她有一种特别的魅力。我的这个忘年交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她,然后同她相伴而行。

他们一起生了许多孩子,几十年来他们一起默默将他们抚养长大,尝尽爱的甜蜜和家的温暖,却也饱经风霜。

二十一年前,忘年交得了绝症,他快死了。他把自己的姑娘叫到床前,告诉她,谢谢她陪伴自己走完这段旅程,然后他永远闭上了眼。姑娘看见丈夫身后那对若隐若现的翅膀在一刹那之间闪过,然后像烟尘一样飘散开去······

男人是比女人更加理想化的动物,从童年开始,他们就充满飞翔的渴望,为了这个渴望,他们不断地铸造起自己的翅膀。这个铸造的过程无比艰辛,而且看不到希望。

很多人半路夭折了,一些人铸造出的翅膀承载不了自己的体重从半空中坠落身亡,还有一些人拥有了丰满的羽翼却迷失了最初的方向,更多人则是自愿卸下了自己未完成的翅膀,为了一个天长日久的承诺。

折翼的天使即使相互拥抱也无法飞翔,因为心中有了牵挂。

随着岁月的消逝,他们宽阔的肩膀一点点倾斜,挺拔的脊背一点点弯曲,头发日渐稀少,皱纹逐渐增多······他们几乎完全忘记了自己曾在天空中飞翔的样子,生活的重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然而谁也不能永远陪谁,终有一天,两人之中有人会先离开,然后我们就看见奔向大海的赛斯或是落寞的姑娘。

生离死别

周而复始

在全世界所有的苍穹下

一个个天使卸下了翅膀

 短评

又一部必须进影院看才会有感觉的电影。。用碟看是闷片,而投到大银幕上就全然是扣人心弦的诗作了啊,2个多小时丝毫不嫌长--诚然,要是眼角那些细纹都无法看清,那么其间的心动、暗涌跟哲学思考又要从哪里寻找着落呢?

7分钟前
  • woodyallen
  • 推荐

【B+】浪漫的不行,将人的心理活动艺术化的跟诗一样,其实人未必有那么多的独白,就好比我,大部分时间,我的脑袋都是空的(发呆……)

12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4K绝赞修复版。文德斯巧妙把玩摄影机的视角,一张张面孔和一串串的独白,当我们都泡在图书馆里渴望全能的智慧,天使默默守护并也渴望成为人,到了最后有一种实实在在的脚踏实地的感觉,可谓美好,那些最好的电影总是在做同一件事——返老还童,回归纯真。

16分钟前
  • TWY
  • 推荐

像哲学,又像诗歌,电影画面质感无可挑剔。

21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还行

天使倚在世人的肩,或脸贴脸,或只是经过轻轻搭一下手掌,那一刻全世界的温柔都被赋予,纯洁如孩童神圣如上帝。他走进人间。他精通所有语言,掌握无尽宇宙奥秘,却又同初生婴儿努力辨识这世界。他用天使的铠甲换一件斑斓外套,他触到爱人身体的温度,数万年来混沌的世界逐渐清晰,他第一次做了彩色的梦

25分钟前
  • 阿茶
  • 力荐

哀婉伤怀与生命激情兼具的诗性电影。1.悲悯寂寞的天使与孤独疲惫的凡人,伤痕累累的柏林。2.黑白天使视角,运动长镜头流畅灵动,一如肆意穿梭的神之意识。3.兀立于时间之河的歪脖老树,似[雾中风景][女性瘾者]。4.Peter Handke的童年之诗与Nick Cave的摇滚。5.品一杯咖啡,看饱满之色,坠入爱河。(9.5/10)

2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天使听完摇滚乐也想当人(我在胡说八道些什么

34分钟前
  • 海带岛
  • 推荐

最后字幕致敬小津安二郎、特吕弗、塔可夫斯基,称他们为降落凡间的天使,让故事又变成另一重意义了。艺术家就是孤独理性和热闹人世之间的摆渡者。

36分钟前
  • 熊阿姨
  • 推荐

在一切存在当中,我找到了真真切切的自己。

41分钟前
  • shu
  • 力荐

#HKIFF# 当孩子还是孩子。散文诗般的电影,黑白/彩色与精神/感知的两分法彼此融合的地方最奇妙,也就是说,感觉到看不见的东西,一如电影。

45分钟前
  • btr
  • 推荐

本片荣获1987年第4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50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亲爱的文德斯,这个人世不需要也不值得你来关怀和悲悯。不过后半段终于还俗了,还不错。但是你就别一开始有那么高的立意。喜欢酒吧里那首歌,超赞!

52分钟前
  • Dyingpluto
  • 还行

翻了翻2019年的映后交流笔记,文德斯说:凡人的世界是彩色的,天使眼中的世界只有黑白,因为天使是超验的存在,他们只需看到本质和精髓,这些本质恰与颜色味道无关。天使眼中的黑白是丰富的黑白(影片色调是用祖母的尼龙袜作滤镜拍的)。他还说,“天使的存在让人欣慰,让我们觉得心声有人倾听。”文德斯是如此热爱天使,以致十年后又到好莱坞写了一部《天使之城》,甚至他所有签名都习惯性添扇小翅膀。(20190521资料馆文德斯影展)

55分钟前
  • 喻鸣
  • 力荐

当孩子还是孩子时,他总爱问,为什么我只是我,而不是你?人的一生从何开始?宇宙在何处终结?阳光下的生命,是否只是一场梦幻?

58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真正的大闷片。文艺青年装逼片。

59分钟前
  • 阿烟
  • 较差

即使在间隔那么久以后,我们还能回忆起众多场景和细节,图书馆、马戏团、演出现场,每个场景的大致长度,画面上的粗大颗粒都显示了时光的默默。这是一个时代片,永远没有办法再复制的经验,那些喃喃自语,即使在日后其他影片里也多次运用,但永远没有办法取代当时的激动。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本来以为2018年将终结于卡斯帕尔豪泽尔之谜,结果横空出来一个柏林苍穹下…结尾致敬小津特吕弗和塔可夫斯基真的让人豁然开朗:原来这部片子是一部“传记片”啊!对德国人的状态进行群像式描摹,单是声音的创造性运用就足以让每个人立体起来。成人之所以没法意识到天使的存在,大概是因为自我太盛吧

1小时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柏林墙边的忧郁,弥漫在灰蒙蒙的手风琴里;战后发泄的疯狂,释放在歌厅金属的啸叫中。被围观男人满身汽油的愤怒,马戏团杂技女放弃梦想的落寞,自杀男人下坠前的绝望,落单男孩墙角边的哀愁,天使游走在人间,听取了太多心事。不如化作人类,分得清颜色,感受到重量,用不朽换取短暂,用才华推动文明。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

我真的哭了有将近半小时,这部德国电影几乎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哲学和审美观念的极限。我的泪点忽高忽低但最多也只会鼻子一酸而已,从未有过一部电影像这样让自己的“理性”完全失控,就像一位虔诚的基督徒真正见到了上帝那般这是一封神性和人性同时献给对方的无字情书。天使意识流般地聆听每个人内心的细腻,同时也观察着宏观的一切——战争,爱情,岁月变迁......在震撼的远景俯瞰镜头运动和夹杂着宗教般人声的无调性弦乐的背后,我看到的“永恒”与“毁灭”“当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总是满脑子奇怪问题:为什么我是“我”而不是“你”?为什么我在“这”而不是在“那”?时间的起点在哪?宇宙的尽头又在哪?是否阳光下的勃勃生机不过是幻景?”

1小时前
  • Rachmanoviev
  • 力荐

(8.4/10)文德斯公路片的另一种呈现——关于心灵的旅程。天使视角下的普众独白,群像式的人群组成柏林的历史、现在、人文与情绪,黑白影像中的彩色交织,每一个孩童都是诗人,拯救孤独灵魂的只有爱,致敬小津、特吕弗和塔可夫斯基。昆德拉语:人的存在及真意何在,要到离题万里的枝节中去寻找。

1小时前
  • 柯里昂阁下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