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

HD中字版

主演:艾丽·肯德里克,大卫·特洛夫顿,杰克·霍尔顿,乔·布莱克莫尔,安吉拉科伦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平衡 剧照 NO.1平衡 剧照 NO.2平衡 剧照 NO.3平衡 剧照 NO.4平衡 剧照 NO.5平衡 剧照 NO.6平衡 剧照 NO.13平衡 剧照 NO.14平衡 剧照 NO.15平衡 剧照 NO.16平衡 剧照 NO.17平衡 剧照 NO.18平衡 剧照 NO.19平衡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平衡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科洛弗(艾丽·肯德里克 Ellie Kendrick 饰)在很早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自己在外打拼,留下弟弟查理兹和父亲奥伯利(大卫·特洛夫顿 David Troughton 饰)在故乡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查理兹的死讯打破了科洛弗平静的生活,为了处理弟弟的后事,她不得不再度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并且见到了感情早已经十分疏远的父亲。  家乡的一切都已经变得和科洛弗记忆里不一样了,父亲也是一样,苍老的他俨然已经像是一个陌生人了。科洛弗此行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调查查理兹自杀的真相,因为她怎么都不愿意相信,一向乐观开朗的弟弟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李特助如此多娇超人和露易丝 第三季一级戒备那年花开月正圆法网情天三餐物语时空来电谁是凶手我和我的他们雪国列车(剧版)第二季青少年与同性恋银之守墓人第一季Calmingsignal汪喵汪喵子弹就是上帝恶男 惡男进击的巨人后篇自由之翼我们的傻老哥法兰克福香肠危险生机你会想要越来越多哈啰你有事吗机器人8号三个老爸的护花之旅被流浪猫捡到的男人从天而降驸马爷新洗冤录粤语版暗夜情报员第一季如我之狼第二季八荒诡盒撤退2022非诚勿扰2023密室大逃脱大神版第二季为了你生死绝恋南少林三十六房复仇女神2019中山装五星级零食大厨第一季侯爵1989唯爱剿匪女侠樊梨花

 长篇影评

 1 ) 平衡vs可可西里:谁在纪实?


三年前的旧文。
==================

平衡vs可可西里:谁在纪实?

                                                                                             文 / 青衿

                                                         (一)

说2004年《可可西里》成为了国产片中的一个奇迹只怕并不夸张。这部日前在东京电影节捧回评审团大奖的影片,在国内也是一片好评如潮。据说不但普通观众看了叫好,在评论界的口碑也呈一边倒的倾向。《可可西里》以它“充满力量感的真实”和“残酷真实背后的美”赢得了不少学者的赞誉,连李泽厚先生亦说:“《可可西里》是中国电影美学的一场革命。” 尤其是冷峻的“纪实”风格,成为该片大受追捧的理由。

《可可西里》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背景事件本身,即:具备史诗的几个重要元素;具有能震撼人心的原形;具有事件原形的真实力量,事件本身的强烈动作,人物形象的英雄化成分(即史诗化成分)。遗憾的是,在这样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下,《可》片未能做得更好。一个从未听过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故事的人很可能被影片所震撼,可是,来听听关注可可西里的网友怎么说吧。(注:转引自网易论坛)

“与《平衡》相比,《可可西里》多了视觉上的娱乐性,少了真实的、发人深省的思考性。当然,我们不能苛求一部故事片完全的真实,毕竟故事片在更广大的意义上还是一部娱乐片,但让所有了解可可西里,了解野牦牛队的人不能接受的是,《可可西里》这么一部商业娱乐片竟然打上了“真人真事”“绝对真实”的旗号!它没有去尊重真实生活中两任巡逻队长的生命,没有尊重巡山队员朴素、原始的情感和努力!它只是从票房的角度竭尽所能地去刺激不知真情的观众的眼球,博取他们眼泪后善良的评价。”

完成于2000年的记录片《平衡》事实上是电影《可可西里》的前身。该片的编导彭辉是中国著名的记录片导演,其作品《空山》曾夺得第十二届匈牙利国际艺术电影节最高奖---评委会大奖。《平衡》片长168分钟,是他历时三年、尝尽艰辛的心血之作,获第十一届匈牙利国际视觉艺术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提名,及第十九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纪录片最高奖——最佳长篇纪录片奖 。该片没有铺开《可可西里》那样广泛的宣传和看片渠道,只能在小范围内放映,却在圈内引起了广泛的称许,震撼了许多人的心灵。这种震撼来自于它在真实与平淡中蕴涵的残酷。正如一名志愿者所说:“《平衡》是一部关于痛苦和良心的作品。”

笔者有幸在四川电视台的网站上在线看完了《平衡》,心情激荡,如梗在胸,这样的震撼,电影《可可西里》无法做到。虽然,由于记录片和故事片类型不同,强要比较两者纪实风格的优劣毫无意义。但是,观察两片处理人物、事件的方式及选取的表现手法之不同,仍可看出两片在思想境界及主题深度上的高下之别。


                                                               (二)

人物构造上的苍白浮薄是《可可西里》广受诟病的地方。究其原因,是剧本在深入挖掘人物内心方面的不着力。由于满足于传统国产片的善恶二元对立的人物塑造方式和叙事模式,影片浪费了这个本来具有无限深度和延展性的题材。陆川显然想塑造一群可可西里版的“天地英雄”们,可惜,这些形象没有内心世界,没有人性闪光,缺乏感染力,更接近于传统国产片中“高大全”的正面人物形象,缺少高原人物应有的粗砺、张扬和韧性。

自始至终,不但巡山队员们的面容和个性特征都模糊不清,甚至各自的名字也是在影片快结束时才被提到,连影片着力塑造的英雄人物日泰也很难找出太多可供阐发的个性色彩。直到他被盗猎分子打死,观众对他为保护藏羚羊出生入死的动机还是一团困惑。《平衡》里鲜活豪迈,翱翔在可可西里天空下的雄鹰扎巴多杰,在《可》里变成了一个寡言深沉的领袖,是典型传统国产片的正面人物特征:脸谱化的坚毅,果断,百折不回,视死如归。人物原型那感人至深的属于高原的气质,理想主义、信仰至上的光辉,在《可》里几乎完全被磨平。

日泰的台词不多,他跟记者关于巡山队卖藏羚羊皮的对话可称是影片中较重要的内心独白:“我知道你是记者,这可可西里就是你们记者保护着呗。我日泰可以进监狱。我知道卖皮子是犯法的,但我现在不会考虑你说的,我只考虑可可西里,考虑我的兄弟们。见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手和脸都是脏的,可他们的心特别干净。――我卖过皮子,可我没办法。” 这段台词初看朴实,再看苍白无物,而且文学色彩太浓,不像是一个在高原上出生入死的康巴汉子说出的话。而《平衡》里,扎巴多杰直视镜头讲述了一个类似的困境:

“那次我们快到这里的时候,整个伙食都断了,馍馍没有,肉没有,啥也没有。最后弄来弄去,坚持不下去了。我们更多的队员饿得已经是几天几夜没吃上一个好饭。我看了看我们队员的脸,也看了看我们面前的藏羚羊群。我就做了个决定。什么决定?我打一个羚羊!给你们吃!而且我亲自打的。我害怕别人打的话,伤到其它羚羊。因为我枪法比较好一点。我本来是一个保护者。但是在那种情况下,我不这样做的话,好多同志可能已饿死。我的有些做法也许有的人以为不对。但不对我也没办法,没办法的办法,就这样干了!假如从法律上追究责任的话,那就追究我个人,追究我这个扎巴多杰!”

《平衡》里主要采用扎巴多杰面对镜头讲述的方式展开故事,这样酣畅淋漓的内心独白俯仰皆是。这个真性情的男人在镜头面前毫无虚饰,他讲述他的理想、坚持和努力,同时还有困惑和彷徨。他最后一次面对镜头的讲述是在北京的一家宾馆里,说出了“我死都不怕!”这样的话。几天后,在青海玉树的家中,一颗充满疑点的子弹击穿了扎巴多杰46岁的生命,也击碎了西部野牦牛队的全部希望。当是时在成都的彭辉导演赶回青海时,扎巴多杰已经天葬。当观者随着彭辉的摄像机听到他家人的呜咽诉说,看到他天葬的地方时,每个有良知的人心中都在滴血。而这人性深处不灭的信仰之光,这样悲壮和残酷的现实,都是影片《可可西里》所不曾触及的深度。


                                                         (三)

尽管把故事背景放在了4700米的高原之上,《可》片的人物设置和情节搭构仍然是传统的警匪片二元对立体系。西部野牦牛队可歌可泣的事迹只是陆川拉来的构建故事的元素。在这个商业元素极浓烈的故事里,只有盗猎与反盗猎,仇恨与子弹;没有做实质性的努力,去反映这些现象后面掩藏的社会本质和社会结构,给人更深的思考。这就难以使影片的主题得到升华。

其实,巡山队真正悲壮之处不在严苛的生存环境,不在与盗猎份子的斗争;而是在于他们的孤军奋战——没有编制,经费也要自己解决,没有足够的社会关注和政府支持;在于这孤军奋战背后凸显出的社会痼疾。对这些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映,才是一部严肃影片真正的使命和意义。遗憾的是,《可可西里》关注的恰恰是前者。

影片有一个紧凑好看的故事构架:巡山队员强巴被杀害 — 记者来到可可西里参予巡山 — 巡山过程中几次遭遇盗猎份子,队员走散,粮食吃光 — 最后日泰与记者遭遇大批盗猎份子,日泰被打死 — 记者回到北京写出震惊世界的报告。这个故事里,有人与荒原严苛自然环境之间的斗争(一名队员在追赶盗猎份子时出现肺水肿,刘栋被流沙吞没),有与盗猎份子展开的正恶交锋(楚苏尔河畔的追击,日泰之死等等)。西部风情、荒原、枪战与死亡,壮阔苍凉的视觉效果,这对看腻了莺莺燕燕影视剧的大众是耳目一新的娱乐。但是,其中却看不到对所描述的人物和环境深入的体认和热爱。

据说,陆川的剧本初稿吸引了好莱坞片商的投资。这个初稿是一个“非常商业化的剧本”,其中有秘密警察、盗猎者和巡山队员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是一个酷似美国西部片的故事框架,但到可可西里后陆川抛弃了原初的设想,在“纪实”风格上做了很大努力。可是和《平衡》相比,《可可西里》的“纪实”显得不真诚起来。陆川说这《可》片最初考虑的片名为《巡山》,此言颇有意味,因为此片名和他的处女作《寻枪》有几分相似。某种程度上说,吸引他拍片的不是西部野牦牛队的精神实质本身,而是在此基础上可以搭建的故事。归根结底这是个陆川的故事,不是可可西里荒原的故事。由此也就不难解释为何该片自始至终没能触及到真正的矛盾所在了。

看过《平衡》的观众都难以忘却扎巴多杰最后的一次讲述,他流着泪对着彭辉的摄影机倾诉了他的心声。——英雄的无奈。这是比高原风雪、警匪追逐更震慑人心的场景,这是现实,这是鲁迅说的无物之阵:
            “那我怎么做,我这么多的弟兄要活啊!保护这么多一大片矿产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我拿什么 来保护?!治多县本身是贫困县啊,县政府一分钱拿不出,不是他们不拿,拿不出来,他实实在在拿不出来。连干部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他怎么弄啊!还建这个机构那个机构,我到现在还不平衡。他妈的!保护的时候我们来保护,事情我们办。拿钱的时候别人拿,那些乱七八糟的组织别人弄。很不平衡。我们几个月的工资拿不出来,也就这样干下去,将来对人类,对社会有点贡献,我认为是值得的,但是对一两个王八蛋——我忍!我死都不怕!”

拍片历时三年多,多次与扎巴多杰及他的队伍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生死与共,编导彭辉对西部野牦牛队及可可西里环保志愿者的精神实质及经济困境都了如指掌。彭辉拍下了在严酷环境下他们的乐观刚强和友爱,拍下了他们为筹款的四处奔走,拍下了环保理想在现实中遇到的重重阻力。他说,“在《平衡》里,我采用了‘真实电影’的创作手法,不用一句解说词,把我捕捉到的情节尽可能地保持原貌,客观地呈现给观众,让观众看到这支名扬国内外的武装巡逻队的真实。”这一创作原则正是导演理念先行的影片《可可西里》所缺乏的。《可》的“有力量的真实”只是包装的一层壳, 影片的实质不过还是商业片。以“纪实”为名大捧《可》片价值的做法是有失偏颇的。


                                                                (四)

《可》片在宣传时也是大打“纪实”旗号,对此陆川回答道:“如果你觉得它像纪录片,其实对我是一种褒奖。其实我的电影全部都是制造出来的,我们在做一个故事片,但是我希望你相信它全部都是真实的。我想走一条纪录片和故事片融合在一起的道路。”实际上,正是这样的追求成为了《可可西里》的问题所在。影片在“纪实”与“叙事”两种风格间摇摆不定,导致了它自身面目的模糊——既缺乏真正纪实片粗砺而真诚的原生态,又缺少典型类型片激烈的剧情冲突。

比如,楚苏尔河畔的追击和刘栋被流沙吞噬的两场戏是剧中两个小高潮,剪辑十分利落,镜头的跳切熟练漂亮,刘栋的那一场结束后还接连用了三个空镜头,展示无语荒原。但终因匠气太重,冲淡了平实的镜头语言的感人力量。而影片采用按时间顺序、单方面、单线程叙事的手法,则是“纪实”风格的需要,以这样没有悬念,没有多对戏剧冲突,没有全知视角,没有灵活多样的时空跳切的方式来讲述这样一个史诗般的故事,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的。事实上,影片的叙事方式反而大大磨损了故事原型本具有的魅力。

记者形象的生硬嵌入是一大败笔。这种“国内媒介式纪实手段”早就是被用滥的手法,毫无新意。而且由于这一视角本身所带有的外来性、疏隔以及窥探的特征,决定了整个电影的“纪实”表现与可可西里之间的距离――这种“纪实”终归还是主流媒体的,与官方意志亦步亦趋的。自始至终,观者在记者目光的指引下感受着可可西里,所得只能是猎奇和疏离的感觉。

此外,陆川无疑放入了很多激情与信仰在《可》片中,在媒体面前他多次以一种诗化的情绪来抒发自己对片子的理解:“在可可西里,人只有人一种身份,死亡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如此脆弱却又如此坚韧。”又说:“因为它,我发现了什么是真正的生命,什么是真正的生存。”以及“我要去震撼别人的灵魂,让他们倾听我的声音。”等等。《可可西里》拍片的艰辛在宣传造势之下赢得好感无数,导演的诚意令人感动。但不可否认的是,导演过多强调这样“内心丰盈”的状态,势必会导致对客观环境的缺乏体认;个人诗化风格的介入,不可避免的对影片追求的“冷峻”、“客观”风格造成一定的损害。

相反的,彭辉本身就是以外来记者的身份参与此事,在《平衡》中观众却很难意识到记者的视角,自始至终似乎是扎巴多杰和他的西部野牦牛队直接面对观者,展示着他们的生活与内心。达到这样的效果与彭辉的创作理念密切相关,彭辉说:“我试图想把纪录片的创作看成是对生活的复制,这是我一贯坚持的创作原则。体现生活原生态的创作方式有很多种,但对《平衡》而言,我至今仍然认为只有一种,那就是我现在采取的‘不要解说词,由主人公扎巴多杰主述’的形式。因为这个巡逻队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它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任何一个声音来做解说都无法达到扎巴多杰自己讲述的震撼力。由于扎巴多杰的人格魅力,他在片中毫无掩饰地讲述了巡逻队的功绩和缺陷,赋予了《平衡》"真实"的生命。我很满意我坚持了这种创作形式。”他的努力无疑是成功的,《平衡》几乎感动了每一颗看到该片的真诚的心。




同样是可可西里巡山队题材被拍成风格迥异的影像作品,这当然跟电影与记录片各自的艺术特色有关,但跟导演的个人气质也不无关系。陆川面对可可西里感到深深的震撼,希望能将这种震撼传递给观者,他的思想中有哲学层面的思考,有青春理想的闪光和激情,而缺乏对现实的深入体认。这样拍成的影像不可避免的带有了某种诗化成分,无法真正触及到现实的内核。而彭辉则要更为成熟和冷静老练,在不动声色的影像风格中再现了真实的力量,传达给了观者许多严肃的思考。

综上,“有力量的真实”和“残酷真实背后的美”这样的赞誉,都应该给同样主题的记录片《平衡》,而不是流行的商业娱乐片《可可西里》。从这个意义上说《可可西里》还是叫《巡山》更确切一些,因为《可》片不过是陆川以他并不曾真正融入体会的可可西里高原和环保为背景素材编织的一个电影故事。而可可西里荒原的真正气质,西部野牦牛队的真实风貌,那些感人至深的人间传奇,那些环保主义者的理想和悲欢,我们只有在记录片《平衡》中,才能找到。

 2 ) 扎巴多杰之死

看完影片后大致搜索了扎巴多杰的死因,能找到的官方解释如下:
   玉树州公安局副局长、调查扎巴多杰之死的"11.8"专案组组长公保称,从刑侦技术勘察、法医鉴定和刑事调查等几方面的结果看,扎巴多杰系自杀身亡。
   鉴定的所谓真相很难被人接受。
   怎么能相信片中呈现在我们眼中的这个刚强的汉子,这个没有被无人区残酷的自然环境打倒,没有被毫无人性的盗猎者的威胁击败的给人感觉无所畏惧的勇士会被自己的精神重压所击垮?
   怎么能相信这个血性的男人,这个曾经呐喊道“藏羚羊的保护事业要有个交待,西部工委的兄弟们要有一个归宿,我扎巴多杰才能暝目!”的可可西里守护神会选择抛下家人、兄弟,抛下可可西里而去?
   扎巴多杰是在北京寻求活动经费后回到青海在家中被子弹近距离击破头部死亡的,在影片的最后,这个康巴汉子在镜头前的一段话情绪显得很激动。
   “我总觉得这点……我到现在心里也有点不平,建立这个机构那个机构我到现在还不平衡,他妈的,保护的时候我们保护,事情我们办,拿钱的时候别人拿,弄些乱七八糟的组织,别人弄,很不平衡。几个月的工资那不出来,一个月的工资那不出来,出差费那不出来的情况下,就这样工作(指冒死保护可可西里)……干下来。将来对人类,对社会有一点贡献。我认为是值得的!!!但是我对一两个王八蛋……我忍……我死都不怕!!我辞职总可以,甚至开除后我还是干这个环保事业,我绝对要干下去了……现在我也是难言之处多得很呐!!!”
    或许在盗猎巨大利益的驱使下,在脱离不了肮脏交易的官场环境下,在这样有着严重弊端的体制下,我宁愿相信扎巴多杰之死是盗猎份子怀恨在心狗急跳墙,是幕后人物摘下伪善面具下暗下杀机。
    然而,意外也好,阴谋论也罢,事实是扎巴多杰之死可能永远就是个谜了,正如生态不会完全平衡,人性不会完全平衡,现实世界的各种结果也总是不平衡的。
   只是要感谢索南达杰,感谢扎巴多杰,感谢野牦牛队的那些勇敢、顽强、尽责的队员,感谢那些致力于环保事业的志愿者,感谢所有为可可西里的保护事业做出奉献的人们。至少在那段不为绝大多数人所知的艰难岁月里,他们曾竭尽全力,尽其所能让可可西里的那些精灵感受到人性的一丝温暖,让雪域高原生态环境的保障多了一份希望。

 3 ) 看不见的又能比看见的平衡一点吗?!

再一次看《平衡》.. 再一次的被震慑..
这部名为平衡的纪录片, 以反衬的手法尽显巨大的张力和力量.. 这种张力叫“挣扎”,力量叫做“痛苦”..

影片开头青藏高原一望无垠壮阔, 这里白天艳阳高照,傍晚天边云霞绚烂, 湛蓝如明镜的湖, 鸟儿栖息,远处藏羚羊奔跑.. 片子要记录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可可西里..
我去过青海, 那是个去过就会让人想念的地方。进入高原空气稀薄,阳光猛烈,有风沙人烟少。 驱车所路过沿途的美景踏下你心扉的印迹是让人惊呼的。而这让人禁不住惊呼的美正是源于那儿自然天地间的平衡。
 然而就是为了这个平衡,索南达杰,扎巴多杰,“西部野牦牛队”,志愿者杨欣等他们做出的努力,付出的代价,以及这代价映射出的种种,都是那么的不平衡。 不平衡的让人心酸楚,喉头哽咽。让人愤愤让人恨恨,让人回味反思。


导演彭辉没有用一句解说词,很少的自然背景音乐,把三年记录的镜像浓缩在70分钟。结构故事及时间的把握功力很强。没有煽情没有渲染,令人信服给人以震撼。 这震撼来自与故事本身及人物的真实。
  当你看着镜头里扎巴多杰那张坚毅的脸,铿锵有力的手势,毫不掩饰自然朴实的讲述.. 你能感受到他内心对于盗猎分子的恨,对于自己从事这环保事业势单力薄的狠,对于官场上黑暗险恶不合理制度的恨,以及对于这一切的无奈,还有要坚持抗争下去的决心。。



什么是平衡?
这里没有。
这里只有每年走私进印度的羚羊皮要割下6000多只羚羊的皮;治多县贫困发不了工资;一场雨雪后巡山队员夏天被陷泥沼冬天被困雪暴,几天吃不上好饭趴在泥沼中喝水;遍地藏羚羊尸体,垂死的小羊趴在已被剥皮的母羊身下找奶吃;西工委所谓的工作就是巡山,与盗猎分子枪战,与大自然恶劣条件抗争,用的武器就是几支枪两辆吉普一些干粮。 索南达杰死时被人找到时,还趴在地上手握着枪与盗猎分子誓死抗争的样子;那些县领导说他们都还没坐过直升飞机;扎巴多杰去北京筹款大会上打瞌睡的人比在听的多;扎巴多杰被枪杀,他妻子对着镜头抽泣说着他本说等两年可可西里搞好了就带她去内地玩... ...
     这些就是赤裸裸的真相。真相总是那么残忍的几乎可怕,触目惊心的让人不知所措。
你想痛哭,但是情绪幽咽泉流冰下难;
你想咆哮,但是那么多酸楚忽涌心头;
你想说点什么,挡在面前的无奈感像一张网,那么别有幽愁暗恨生的。 你苦笑你冷笑你眼泪几近决堤,你咬牙切齿血脉喷张愤怒又心痛。 这些都是什么? 这是不平衡! 很不平衡!太不平衡!


       扎巴多杰红着眼眶说得那一大段话砸破这层不平衡还蒙着的那张窗户纸。
“治多县本身是贫困县啊,县政府一分钱拿不出,不是他们不拿,拿不出来,他实实在在拿不出来。连干部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他怎么弄啊!还建这个机构那个机构,我现在还不平衡。他妈的!保护的时候我们来保护,事情我们办。拿钱的时候别人拿,那些乱七八糟的组织别人弄。很不平衡。”
“我们几个月的工资拿不出来,也就这样干下去,将来对人类,对社会有点贡献,我认为是值得的,但是对一两个王八蛋——我忍!我死都不怕!”“现在我也是难言之处多得很哪!”


说完这话的扎巴多杰从北京回青海的第二天夜里在家就被枪杀了。
对比着片子里前一秒还能看到慷慨激昂愤恨斗志熊熊战士形象的扎巴多杰,这一刻长长的黑屏.. 这里的留白让人的情绪顿时劈裂,顿时崩溃不知所措,无处安放。 你也许会想扎巴多杰他怎么能不清楚,他知道体制有问题,官员有问题,清楚知道索南达杰的死,甚至知道等待着自己的会是什么。他比谁都看得清楚,但是他不要妥协,死都不要妥协。
   他死了。在这场保护藏羚羊的战斗中他甚至不是死在战场上的。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给这故事划上一个沉重刺眼的惊叹号!给他们一直追求平衡而严重的不平衡一记重重的耳光!


你看到了什么?种种不平衡!处处真相!
我想除却那些扎巴多杰一遍遍明说出来愤慨的不平衡外,他欲言又止的苦衷及难处背后的不平衡才是我们更应该深思的。 那些盗猎分子也只是一般农民,如果不是太贫困谁会冒险犯罪艰苦的去涉猎。
   那些官员,那些官员上面的官员,官员背后的制度呢?看不见的又能比看见的平衡一点吗?!

 4 ) 豆瓣9.5,这国产片能上映真是奇迹

最近,有两则新闻引起了全网热议。

梵高的《向日葵》和莫奈的《干草堆》在博物馆内展览时,被一些环保激进分子泼上番茄酱、土豆泥等污渍。

他们宣称这么做是为了唤醒大家的环保意识,引起大众对食物短缺、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关注。

诚然,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样的行为却本末倒置。

以浪费粮食、破坏艺术品的方式来宣扬环保,本身就背离了环保的初衷,甚至还会让大众妖魔化对“环保人士”的看法。

真正的环保,绝不是哗众取宠的一句口号,而是脚踏实地地付诸实践。

有这样一群人,就默默地在环保事业上躬身笃行,甚至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从海报就能看出,这是一部颇有年代感的电影。

它上映于2000年,不过当年上映的是69分钟的版本,更建议大家观看168分钟的导演剪辑版。

影片拍摄于上世纪90年代,受当时的设备和技术限制,影片的画质不佳,拍摄的风格也十分粗粝。

但是在豆瓣上,它却获得了9.5的高分,堪称国产纪录片的巅峰之作。

之所以获得如此高分,在于它震撼人心的真实。

此片讲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驻守在青藏高原的西部野牦牛队、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的故事。

为了最大程度地呈现现实,导演彭辉历时4年跟踪拍摄,甚至还冒着随时可能被枪杀的生命危险。

影片中也记录下了最真实的执法场面——

一旦发现了猖獗的盗猎分子,巡逻的警察带头往前冲,导演就紧跟其后。

晃动的镜头,急促的步伐,骇人的枪声……拍摄工作的危险程度不言而喻。

当然,比摄影人员更危险的,是这群十年如一日驻守在高原的人们。

《平衡》的故事,就围绕着这群可可西里的守卫者展开。

在蒙语中,“可可西里”意为美丽的少女。它地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无人区之一。

因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它又被称为“生命禁区”

在少有人涉足的可可西里,却是很多野生动物的天堂。

其中不乏国家级的保护动物,比如大家熟知的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就只在青藏高原地区才有。

藏羚羊的皮毛可以织成围巾,在黑市上可以卖出5000美金一条的天价。

这吸引了不少盗猎分子冒死前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进入可可西里疯狂捕杀藏羚羊。

在10年的时间里,以藏羚羊为代表的野生动物数量,在可可西里减少了三分之二。

为了整治这个问题,1992年7月青海政府成立了治多县西部工委,来管理可可西里4.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野生动物和矿产资源。

西部工委的第一任书记叫杰桑·索南达杰,他上任后先后深入可可西里12次,严厉打击了一批又一批盗猎分子。

1994年1月,索南达杰最后一次出巡时与2个大的盗猎团伙相遇。

在押解犯罪分子途中,发生了枪战。

索南达杰一个人对付18名盗猎分子,身上负弹无数,最后壮烈牺牲。

当他的遗体第二天被发现时,已经被冰雪冻得僵硬,身边洒满了鲜血。

但他依旧保持着握手枪上膛的姿势,与犯罪分子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秒。

很多人都看过《可可西里》这部电影,其实影片中的主角日泰的原型就是索南达杰。

《可可西里》的导演陆川也是在看了《平衡》之后,才有灵感拍出了这部电影。

可以说这两部影片颇有渊源,且没有《平衡》就不会有《可可西里》。

在索南达杰死后,他的妹夫奇卡·扎巴多杰受其感染,也成为了一名环保卫士。

他主动请缨,从原来的工作地降职来到可可西里,成为了西部工委的下一任书记。

在藏族的传说里,野牦牛是温顺有灵性的动物,吃苦耐劳,不畏严寒。但是野牦牛也有自己的脾气,一旦利益或领地被侵犯,就会誓死反抗。

索南达杰秉持着这份精神,成立了一个“西部野牦牛”队,立志保护这片土地上的野生动物。

都说高原上的天气就像姑娘的心,始终变化无常。

要想在高原上展开工作,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恶劣的环境问题。

这里海拔高达五千多米,冬季室外温度低至零下四十多度。没有食物来源,没水没电。

他们搭了一个简易的住所,但依旧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

到了风雪天气,就连通讯都成问题,出去巡逻一不小心就会和大部队失联,甚至在冰雪覆盖的环境里丢掉生命。

即便如此,大家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

一顿饭当两顿吃,把剩菜剩饭放到第二天已是常事。

没有水的时候,就去喝泥坑里的积水。

有一次,一行人被困在烂泥潭里,想尽了办法车辆也无法往前行驶。

连续被困几天后,食物彻底断了,有人已经被饿得倒下。

在等待救援的时间里,索南达杰做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他亲自去打了一只藏羚羊作为补给,而他也一个人担下了这份责任。

食物和水源的匮乏尚且可以将就,但资金上的短缺却难以凑活。

为了更好地展开工作,必须得解决住宿、用电、通讯等问题,这些都需要真金白银才能解决。

但是他们所在的是一个贫困县,就连大家的工资都发不起,更别提花钱来保护野生动物。

在得知这样的情况后,一些民间环保人士和环保组织也加入其中,想办法为他们给予各种帮助。

在大家的努力下,“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终于建了起来,守护着这一方土地上的生灵。

有了社会各界的援助,以扎巴多杰为首的守护者更加卖命,与可可西里的盗猎分子顽强斗争。

1996年,他们破获一起大案,共查获了540多只被猎杀的藏羚羊。

这些被残忍杀害的尸体大多都是母羊,周围还环绕着刚生下来的小羊羔。

有些盗猎分子为了剥皮甚至直接把母羊的肚子划开,小羊羔就直接从肚子里露出来了。

这样的场景让扎巴多杰十分愤怒,他当场掏出枪把一名盗猎分子的腿打断。

说起来,扎巴多杰也是一名十分有血性的藏族汉子。

在藏族以放牧、狩猎为生的传统之下,他从小就跟着长辈学习打猎。

在他还没有枪高的时候,就已经在拿着枪打猎了。

他曾经有一次在野外遇到危险,一次打死了四只狗熊,其战斗力可见一斑。

但是当他长大成人后,知道这是一种对生态的伤害,就立刻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他坚定地成为了一名环保卫士,在可可西里这片土地上矢志不渝地奉献着自己。

在扎巴多杰的领导下,西部工委的工作做得越来越出色,盗猎现象也越来越少。

他还四处去发表演讲,宣扬环保意识,同时为西部工委争取更多的利益。

他憧憬着能够把环保事业做得越来越好,能够让更多人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来。

但现实却无比残酷——在扎巴多杰不计报酬地投身环保事业时,也为自己招来了一些灾祸。

1998年11月,在扎巴多杰去北京演讲回青海的第二天,他被枪击中头部身亡,死因成谜。

他和自己的姐夫索南达杰一样,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环保事业,奉献给了这片养育他的土地……

片名《平衡》,乍一看不明就里,其实有着很多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对纪录片《失衡生活》的致敬。

《失衡生活》是导演高佛雷·雷吉奥的“生命三部曲”之一,全片没有一个主角,没有一句台词,也没有任何故事情节。

但它却十分赤裸地展示了在岁月长河里,人类在发展进程中对自然环境的不断破坏。

《平衡》中也出现了《失衡生活》中极具灵性的背景音乐,配以可可西里悠远辽阔的自然风光,让人对大自然充满敬畏。

《平衡》的第二层涵义,是扎巴多杰对环保事业的美好憧憬。

片中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和扎巴多杰一样,是有着崇高理想的环保卫士。

保护生态环境是他们的毕生追求,为此他们可以克服物质和生理上的一切困难,像一株坚韧的野草扎根于此,不断燃烧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但是,他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对待,这让扎巴多杰十分愤懑。

他想要的“平衡”,在他倒下的那一刻依旧没有到来。

《平衡》的第三层涵义,是影片对每一个观众敲响的警钟。

日出日落,潮涨潮退,大自然有其运行的规律,有其保持平衡的运转方式。

但随着人类行为的不断深入和扩张,对自然的不断索取和掠夺,把这份平衡逐渐打破。

越来越多的生物灭绝,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出现,这些都是自然对人类的警告。

《平衡》这部影片的出现,既是为了纪念逝去的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也是为了提醒每一个观众保护自然环境。

在《失衡生活》的片尾,有一支来自古老种族霍皮人的歌谣:

“如果我们从土地中挖出珍宝,我们迎来的将是灾难。”

“净化日临近时,蛛网将在天空中来回飘荡。”

“一个盛着灰烬的容器可能会在某日从天而降,它能烧尽土地,蒸干海洋。”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它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预言。

但如果我们不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它也可能成为人类毁灭的悼词。

 5 ) 我们是太糟糕的一群

激流中国-富人与农民工的记录真是太让人心痛,可接着又看了记录片《平衡》,才知道什么叫痛心。
可可西里的真实故事远比文字的记叙和电影的演绎更震撼更沉重,这个片子又是每个人尤其是手掌权钱的人必须找来看的。
人的冲动会受到惩罚,可为什么这些将热血和生命全部抛洒在可可西里几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上的英雄也要带着满腔不平西去?
你不得不承认,有的时候,我们也只是无谓的动动感情而已,我们一点儿也不关心生活在完全不同层面的人们,我们没有同情心,我们自私,我们和那些笑着的学生和爬着的官员是同类。
我们是太糟糕的一群,但愿这样的影像能让我们改变一下。

 6 ) 朋友的朋友拍的

大学时候课堂上老师放给我们看的,很震撼,第2部分的时候好多人都哭了,那种感情的冲击太强烈了,后来在结束字幕里看到有我一个朋友的名字,跑去跟她聊了聊,知道了很多内幕的故事,还是很震惊,
就象我们老师所说,记录片一定走的是高端路线,是一种精英文化,永远不可能成为一种向大众所普及的,流行的文化

 短评

【70分钟版本】体制不完善,问题始终不能解决。是谁说的好人一生平安

4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北京座谈会上那个说“由于咱们这种体制的很多特点,大家不说都明白” 的环保学者是梁从诫,确实没给他们老梁家丢脸

5分钟前
  • The 星星
  • 力荐

可可西里神圣的人们,为了生态的平衡,他们的生活无法平衡,心理无法平衡

9分钟前
  • 心有猛虎
  • 推荐

“就个人和我的兄弟们来讲绝对是称职的!对得起后代子孙,对得起人类!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保护生存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国界之分、党派之分,地区之分,更没有你我之分!”

10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力荐

細節:1.索南達傑死時的姿勢是射擊狀;2.在被困可可西裏腹地,隊員瀕死下,扎巴多杰親自射殺了一隻藏羚羊;3.扎巴多杰在北京做報告時,在場的某個官員在打瞌睡;4.農大的講座中,梁從誡暗示西部野牦牛隊因為缺少經費來源,出賣繳獲的藏羚羊皮;5.在京城某旅館,扎巴多杰對於官場與利益分配的欲言又止。

14分钟前
  • 蘇小北
  • 力荐

群众一旦被发动起来 也許會有英雄 但更可能是暴民

15分钟前
  • 一個死槍槍
  • 推荐

不管多艰难,从来没有丧失勇气、乐观和热爱,墙面涂成红色,绘上五角星,国家没有给一分钱,建好了保护站第一时间是升旗,车队陷在无人区三天两夜,队员渴到喝泥水,当汽车终于从泥淖里出来的时候,还是像小孩子一样欢呼雀跃,玩起了泥巴。为了追捕凶残的盗猎者,十几个人带着简陋的武器装备深入无人区几百公里。他们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却可以时刻面带微笑,高唱着熟悉的歌谣,他们在高原挨饿受冻,饱经风霜,却没有一句怨言,可可西里啊,你养育了忠诚勇敢的儿子,现在他们舍命来保护你。斑头雁在苍蓝的天空自由翱翔,万年积雪覆盖了千层峰峦,冷冽的寒风肆虐着高原,但是罪恶终有一天会得到惩戒,而你,奇卡·扎巴多杰,可可西里的英雄,回到母亲的怀抱,愿你的灵魂得到安息。

16分钟前
  • 大千世界
  • 力荐

很杯具的发现豆瓣这段所谓的“剧情介绍”出自我大学时候的一篇作业的节选。请问这个有版权么?

17分钟前
  • 白略
  • 力荐

如果你之前没看过,第一次看完后你会震惊我的震惊,如果你看过却不忍心再看第二遍,你会愤怒我的愤怒,如果你反复看了三四遍,你只会心凉我的心凉/

19分钟前
  • GIVIND
  • 力荐

一部极具品格和悲剧力量的纪录片,直接影响了陆川的《可可西里》。这独家的影像、独特的题材、独到的价值,触目惊心地呈现出来,而那些捍卫者的命运遭际,时时刻刻拷问着现实中的道德和法律。

21分钟前
  • 喻鸣
  • 力荐

自私图乐的腐心鬼

24分钟前
  • bird
  • 力荐

电影取名叫做平衡其实是反讽,在电影中随处充斥的都是不平衡,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极度的失衡,所以,平衡也成为了导演的追求和向往

25分钟前
  • 方枪枪
  • 力荐

治多县的付出和得益是整个中国的,不能因此却吧义务简单附加于他们。政府责无旁贷。

29分钟前
  • 合纥
  • 力荐

由于咱们这种体制的很多特点,这个大家不说都明白!

32分钟前
  • youngman
  • 力荐

是大学时候在宿舍坐床上拿本本看的。看到最后已经基本裹着被子全身颤抖了。怎么说。这是一部写实的片子,比可可西里更直接真是的反映了藏羚羊以及那些保护藏羚羊的人们的生活和处境。触及心灵,震颤灵魂。必须看!

35分钟前
  • 郭小懒
  • 力荐

影片的拍摄环境极度恶劣,能够呈现出来的也就非常有限,但已经足以让我感到震撼和愤怒。影片远不如《可可西里》那么好看,但真实的冲击力却远胜之。影片的后半段,杨欣、梁从诫先后介入,揭示了保护可可西里的许多体制问题,尤其是那个官员瞌睡的镜头,让人无语并出离愤怒。向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致敬!

36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你爱这个国家有多深,你就恨这个国家有多深,至于理由,有的是不方便说,不敢说,甚至不用说你也知道。这就是我们的国家,有的人在流油,有的人在流血,有的人在流泪。

41分钟前
  • 董咚咚咚
  • 力荐

强烈推荐!看完对自己的生活开始了新的审视,不公和不平衡处处都有,我们的只是皮毛。http://tv.sohu.com/20101028/n276677376.shtml

45分钟前
  • 陈大五
  • 力荐

五星表示敬意。这部纪录片在豆瓣还能够存活只能说明问题还没严重到让它消失的程度。最早看关于反盗猎的相关作品是《可可西里》 而这部更具有现实意义—个人的努力 良心与无良心无下限的禽兽 中央官僚机构的无能 腐败足够反映出这个国家的地方与中央的不协调关系。从非洲的血钻到青海高原的藏羚羊毛皮 这个世界上总有些荒谬绝伦的混账在欲望的驱使下消费这个它们不用为之负责的世界 在流动着肮脏血液的资本主义市场下 又有多少无辜的人在凭着一腔热血与良知在守卫着我们生态环境的最后的底线而牺牲?

50分钟前
  • 東郷柏
  • 力荐

“我亲手打断了盗猎分子的腿”,“我亲手打了一只藏羚羊吃”。真实到可贵的纪录片。

54分钟前
  • 小神客的九叔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