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3

HD

主演:Bruce Balden,Jacqueline Bassett,Symon Basterfield,Andrew Brackfield,John Brisby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197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人生七年3 剧照 NO.1人生七年3 剧照 NO.2人生七年3 剧照 NO.3人生七年3 剧照 NO.4人生七年3 剧照 NO.5人生七年3 剧照 NO.6人生七年3 剧照 NO.13人生七年3 剧照 NO.14人生七年3 剧照 NO.15人生七年3 剧照 NO.16人生七年3 剧照 NO.17人生七年3 剧照 NO.18人生七年3 剧照 NO.19人生七年3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人生七年3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部纪录片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三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正值青春年华的孩子们,已经长到21岁。当年导演的初衷是批判英国社会阶层的不可改变性,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在时隔数十年之后,这一点初得印证。可生命的无偿又岂会就此止步。   本部系列纪录片,跨越半个世纪,史无前例地记录了真人版的“人生七年”。三体瑞克和莫蒂 第五季下辈子我再好好过两个夏天第一季阴阳先生平安谷之诡谷传说鸡尾酒玩具熊的五夜惊魂2许你春风野马下一个就是你2闪亮女孩人性实验室家族秘密济公活佛1996版猎狼联线猛龙特警之天罗地网(粤语版)房间里的成年人听见歌再唱小偷家伙, 小偷骗子金币灰黄最佳拍档3:女皇密令(国语版)顾总的在逃小宠妻(顾总,夫人说这豪门阔太她不当了)百分百出品纯享版科学少年团脱单大作战桃色交易我的医妃不好惹第二季一笑渡凡间国语死磕舞会黑洞2001最强驸马逍遥游动态漫画第1季街舞潮流图鉴实习医生格蕾第十九季完全和平手冊传控报告医妃,王爷他有读心术植物王国仙境之桥2007安检第二季黑海夺金英语夏洛特的网热血街区电影版:极恶王 续篇都市热战目无王法心心之火国语

 长篇影评

 1 ) 人生的分界

Nicolas的用词很高级,思维也有深度,显现出一个有良好教育的学者的样子,也更加自信。

Charles并没有融入他所在阶级,思维的角度也开始与John、Andrew不同。

John依然秉持着自己的精英观点,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Andrew依然沿着精英的路线走着,不过却不像John那样极端,更加平静。

Jackie结婚了,过上了普通的生活,她能进入银行工作,这是一种幸运。

Sue没有结婚,虽然有独立的思想,但对未来却没有明确的规划。

Lynn也结婚了,做着普通的图书管理员工作。我在想,每天对着孩子,她的思维方式会不会不再成熟。

Suzie感觉是处在叛逆期,生活也不愁,无所谓。其中四个女孩对比部分让我挺费解,感觉Jackie和Lynn强行装着很满足的样子。

Paul更加的外向,然而总觉得他的思维深度不够。

Simon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工人。上一集,当他说想当电子工程师时,我惊呆了,以为他未来的发展会像Nicolas一样,然而他最终没有突破阶层的限制。不过他比以前乐观了。

7岁时的Tony很可拍,调皮捣蛋打架,然而之后却越来越好,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也总是尽可能去做到。这集已经能看出他的江湖智慧,可惜缺少了一定的教育。

Bruce还是原来的那个理想主义者。

Neil做着一份临时工。他想的太多了。

Peter在大学读书,继续着他普通的中产之路。

 2 ) 在这里,找到幸福的密码

人生七年的导演迈克尔·艾普泰德,已经于2020年去世了,这里先对导演表示致敬与哀悼。

人生七年,这部片子的创意,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完整的这部片子,某种意义来说,就如同一本关于人生和成长的百科全书。在这部剧里,你可以看到关于人生的一切,朋友、爱人、婚姻;学习、工作、事业;梦想、痛苦、焦虑、彷徨;幸福,或者不幸。

在看剧之前,已经吃了好几波安利了,对于这部“人生的百科全书”,还是充满了非常高的期待。看的时候,是和老婆一起看,看完以后也会彼此分享对这部剧的感悟和收获。

目前,我们看完了21岁。总的来说,对这部剧会有一些失望,失望的来源在于对于如此宏大的主题,成片的内容好像太少太浅。人物这么多,分到每个人的头上的篇幅相当有限。之前几波安利的剧透,基本就是影片的绝大部分了。尤其是7和14,拍的内容还是很浅,以访谈的方式,对每个孩子问了为数不多的问题。对于访谈之外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太多的介入。访谈的问题,点到为止,并没有太多的深入。可能是因为,孩子嘛,毕竟说不出太多。可能素材拍了很多,但是很多都没有意义,成片的时候没用。

21岁的篇幅明显长了很多,可能是孩子都大了,都有了更多的自己的想法,有的已经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独立家庭生活。导演的问题,孩子们也能够谈的更多,对于观众来说,可看性和干货也更多。我和老婆也有更多讨论的问题和空间。

虽然我们的孩子还没有出生,但是我和老婆也经常会讨论关于孩子教育和孩子未来的事。我们经常讨论的,是怎样可以给孩子幸福的一生。然后往往都会回到最核心的问题:什么是幸福。

导演拍摄这部影片的初衷,是希望探讨阶层的固化,诚然,最后的结果基本上如导演所愿,也如很多观众所愿,阶层固化的确存在,打破阶层的确很难。但是,在导演关于阶层固化的“自圆其说”的表象下,也有一条“漏网之鱼”:那就是,阶层可以是被固化的,那么幸福是可以被“固化”的吗,或者说,阶层是否能够决定是否幸福呢。

就拿7~21岁这三部影片来说,阶层和幸福本身,并不存在线性关系。大家最喜欢的TONY,也是最穷的TONY,却是最开心,最幸福的。最富有的苏西,却是几个孩子里最迷茫,最焦虑,也是最不开心的。当然,还有考牛津大学失利,几乎陷入崩溃的中产阶级家庭尼尔。相比于阶级固化,阶级本身和幸福的毫不相关。这一点,给我的印象更深。

从几位受访者身上,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不幸的来源:家庭。或者更准确说:父母。单亲的家庭、对子女期待太高以至于有些偏激的父母,往往是孩子不幸的来源。关于TONY的父母,剧情里谈到的不多,但是可以明显感觉到的是,他的父母也是非常乐观懂得生活的人。成功进入牛津的农村孩子NICK,他的父母很严格,但也很开明。

但是苏西的父母,似乎因为忙于家业,缺失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几位少爷的父母,对他们灌输了太多成年人世界的东西(鸡娃),让他们虽然看起来更成熟,但同样也拥有了这份成熟所带来的,并不属于他们这个年纪的焦虑和烦恼。

在21岁的时候,三位平民家的女孩,看起来充实和幸福,她们或者是已经进入婚姻,或者是已经开始自食其力,独自生活,她们也有各自的烦恼,但是相比苏西,她们更少一些焦虑、彷徨、和压抑。在她们这份充实生活的背后,是给予她们爱和支持的父母,是没有对她们提出过高要求的父母。

看到21岁,我明白,孩子的幸福或者不幸,90%源于父母,更准确的说,源于父母的爱和教育。剩下的10%,是源于父母的金钱。

虽然才看到21岁,但是在这部电影里,我似乎逐渐了解更多的关于幸福的一些内容,这也是这部片子最宝贵的地方,通过漫长的时间,通过各个不同的人,他会让你看到,怎样才是幸福的人生,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的人生。

我会继续看,继续寻找到幸福人生的密码,我也相信,可以找到。等全部看完,把这幸福人生的密码,分享给大家。

 3 ) 记21岁的尼古拉斯,托尼和尼尔

第二遍看这部影片了,给我带来的震撼更大,此时自己的性格也不像之前那样看过就算了,想的还是必须要记录下来,才能完成改变,这也是这段时间自己带来的思考,念头必须去做,才算完成,也就是知经历过行,才能真正成为知。当然我说的这一段话,也是为下面介绍的三个人人生和性格历程做铺垫。

第一个出场的是尼古拉斯,导演这样安排有很多心思,比如他是第一个跨越阶层进入牛津的人,比如他7岁和14岁的时候与21岁的时候变化很多,正如他所说,也正是他在14岁到21岁之间不断让自己能变得外向才能说是克服了自己的性格缺点,也正如影片里面放的片段,尼古拉斯已经能姿态自如和女老师进行沟通,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抗拒与人交流。考上牛津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如此吧,导演把他放到第一个还有一个原因,怕还是想和最后一个明明上了大学却又放弃的尼尔做一个前后对比,想说的也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学历的重要性。

第二个想说的就是托尼,托尼似乎一直很潇洒,不管是从7岁的小霸王形象,爱玩,有小女朋友,也爱憎分明表现出自己对富人阶层的抵触,等到14岁时候,做的还是7岁的自己立的目标,做一个骑师,这是多么令自己感到满意的工作,虽然14岁的时候只是一个学徒,不过可能唯一一个烦恼就是不再想找女朋友了。等到21岁时候虽然没能做成喜欢的骑师,但是却有过参加大赛的经历,也正如7岁时候的目标,在转行做出租车司机,这一部也揭露了为什么做出租车司机,是因为他哥哥做的就是这个,所以小时候的目标很大一部分也是因为耳濡目染产生的兴趣,骑师同样如此。21岁的托尼对生活有一种妥协却又不放弃自己的态度,做着死缠烂打别人来投赌注的工作,却还依然为自己的出租车生计而努力,还有对于女朋友的4个F态度,尽量做到其中的3个F,却做不到forget,不管是对事业还是爱情,这时候的托尼已经成熟,即使导演指出托尼个子不高的缺点,托尼依然还能笑着回过去,和其他人的交流也不因为自己的身高而自卑,这些都足够显示出托尼具有非常高的情商。

第三个就是尼尔了,也是最令人惋惜的尼尔。把尼尔和托尼放一起也是因为他们都是因为自己的性格而走向不同的道路。7岁的尼尔在21岁的尼尔嘴里是不知道烦心的事是什么的尼尔,等到14岁的尼尔,感觉似乎有些压抑,第二部还不明白,但是到第三部时候尼尔所说才明白当时的尼尔应该承担很大压力,明显有了烦心事,可能是学习压力过大,可能是父母要求太严格,但是这时候的尼尔还会开解自己,知道要去好好学习,也正如21岁的尼尔所说,14岁的尼尔还知道奋斗,等到21岁的尼尔,就明显出现让人瞠目结舌的状态,当时那个文文静静的尼尔现在干起了工人的活,似乎个人状态也非常低迷,有想过回家的念头,和父母住一起,后面导演还给了一起在利物浦上学,现在还在上大四马上要找工作但是不想回家依靠父母的人做个对比,可是这样也不能太苛求尼尔,这也是西方家庭认为成年后就不能再和父母一起住的文化所在。废话说的有点多了,因为心里还是很为尼尔感到惋惜的。下面就分析为什么尼尔会变成这个样子。

从21岁的尼尔说起,以4个A的成绩上了阿伯丁大学,却只上了一年选择退学,尼尔说法是不习惯大学的生活,这所大学我上网搜了一下,是属于全球前1%的顶尖精英大学,这么好的大学为什么选择退学,结合后面尼尔所说至少选择退学是自己的决定,还有皮特,这个利物浦和尼尔一直在一起的同学所说,因为尼尔父母都是老师,所以能感受到很浓重的学习氛围,意思也是说尼尔父母对于尼尔要求很高,当脱离父母前往阿伯丁时候,或许和父母之间的要求起了更严重的矛盾,更重要的还是从小就一直被父母逼的太狠导致被压抑太狠,退学也许就是对于父母的一种长期压抑政策的宣战。

当然尼尔本身的性格也是存在缺点,比如尼尔所说的想申请牛津结果被拒绝很受伤,还有尼尔说想当政员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些都是社会高阶层,尼尔把这些当做目标,也不无受本来家庭学术氛围很重,所以形成一种眼高的心态,这种眼高的心态,又影响后面尼尔自己给自己总结的优缺点所在,认为优点是坚持,缺点是不付出行动,但是我想优点不是坚持,应该是一种忍耐,把忍耐当做坚持,这也是总结缺点是不付出行动的原因,坚持才是付出行动,是主动,而忍耐,是被动,再加上尼尔本身的眼高,这些综合在一起,导致尼尔现在令人惋惜的一事无成。

 4 ) 人生七年,一个真实的“楚门的世界”

如果有人在我面前说“这部纪录片真是无趣乏味一坨狗屎”,想必我会白他一眼,头也不回地走开,心里默念“不与傻瓜论短长”。
       毋庸置疑,《人生七年》系列是英国堪称伟大的一部纪录片。影片开始拍摄于1964年,从当时的英国选取14名来自不同阶层背景的7岁孩子,拍摄他们当时的生活学习状态,询问他们关于未来的展望、对异性的看法、对其他成员的看法、对节目的看法等等问题。之后每间隔七年拍摄一次,追踪这些孩子的生活。直到2013年,《56UP》才完成拍摄。
        看完前三集,我决定就停留在和我一样的21岁的节点,不再继续往后看下去了。
        并不是因为纪录片不好看,而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花几个小时看完一群人真实的人生,没有任何戏剧化修饰的人生。想想有点小可怕,不由让人联想起“楚门的世界”。
        虽然纪录片存在着诱导观众陷入——“富人阶级的孩子干什么都可以成功是因为他们的家境优渥”的结果主义漩涡中的嫌疑,就像纪录片里的“富二代三人组”的John指责的那样,完全忽略这些富人家的孩子也会为了梦想挑灯夜读勤奋努力的过程,但这些并不妨碍它在立意上的伟大。
        不可否认的是,上帝这家伙实在是太不公平了,但是“二八法则”却是通用的。
        80%的富人阶级的孩子能够打好手上的一副好牌,懂得把握自己拥有的机会,相对轻松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其余20%却浑浑噩噩,浪费一手好牌,沦为浪荡的败家子;20%的穷人阶级的孩子意识到上进的重要性,刻苦努力希望打破阶级壁垒,其余80%却只能平平淡淡的讨生活,活在自己的小格局里。
        遗憾的是,阶级之间的壁垒越拉越大了,想要打破它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容易冲破阶级壁垒的行业多半属于物理化学计算机等技术领域,然而智商是天生的,这些技术专业不是你想学就能学好的。承认吧,天赋这东西的确存在,而且差异极大。那些高智商的人,即便出生贫困,也有很大的机会跨越阶级,问题在于你会不会有这样的上进,我见过许多天赋出众却因为种种原因放弃学业的朋友。至于其他金融、法学、艺术等专业,确实阶级色彩更加浓烈,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老话说的好:“政治家的儿子还是政治家。”
        人生是一场接力赛,前一棒跑得慢了,轮到你这一棒就跑快点吧,追不上也没什么要紧的,缩短了差距也算是巨大的成功了。
         至于怎么定义成功?怎么定义幸福?每个不同的阶级、每个不同的个人
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和家人健康,婚姻幸福,儿孙满堂。在这个基本幸福之外,有野心的人期待着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惠及他人。幸福的生活都相似,不幸的生活,各有各的不幸,然而即便有各种不幸,我们依然拼尽全力去生活,因为这是本能。
         分享自己比较赞同的几个故事里主人公的人生态度吧。
        一个是从小野到大的Tony,家庭贫困潦倒却知足常乐,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他说,“你知道的,我不懂这些, 我不是政治家,让那些人去worry明天会发生什么吧;我所知道的,只有dogs, prices, girls, knowledge, roads, streets, squares and mum and dad and love.”
         还有一个是家境优渥的“富二代三人组”之一的Andrew,典型中庸式的富人家庭的孩子。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 另外,最心疼的是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Neil。可能是考取牛津失败以及家庭施加压力太大的缘故,路子越走越偏,小时候的可爱萌娃,变成了精神有些不正常的流浪汉。
       看到Neil的成长遭遇,我就在想悲观主义实在要不得,悲观主义再加上读的不多却想得太多就更加是死路一条。我也很怕会走上Neil这样混沌的不归路,因为我自认为也和Neil一样,是一个十足的悲观主义者。
        多读点书吧!想想生活还有狗屁的诗和看不到的远方!<图片5><图片6>

 5 ) “要想维持现状,就必须不断前进。要想进步,就要超越自我”

1.财富越多,选择越多?穷人认为不然。 2.富人花多少钱在孩子的教育上,因人而异 3.在谈到如何维护自己的价值观时,一男生回答到基因的延续。虽然我并不认同,但或许在自身寿命有限时,欲望会让人想尽办法长生。

4.“就像我的想法停留在中世纪,我也要做正确的事” 5.婚姻如果要养孩子,那么默认你将和伴侣共同抚养孩子18年,无论你们是否还在一起。 6.我的意思内心一直有对梦想的渴望,我只是在等待行动的借口。只需要一点点火花驱动,我就会去做。 7.“我不想过早走入婚姻,想多看看不同的生活” 8.“我希望生活给我留下一些印记,不仅仅只是过完一生。不是一个到死都在忙着赚钱的人。”——Peter 8.“人的意志可以很坚强,也可以很羸弱。有时候你可以忍受目前的生活,有时候会崩溃。我想什么难题都能熬过去的,就算不能解决,也会慢慢接受”。 9.“要想维持现状,就必须不断前进。要想进步,就要超越自我”——尼古拉斯

维持现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止步不前就可以做到的。

 6 ) 人生21年

全体人类心理问题的根源,有四个存在命题:死亡、自由、孤独、和无意义。 所有人都无法避免,由这四个命题所引发的焦虑。 我们为了对这些焦虑进行防御,因而就导致了各种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产生。 死亡焦虑,是这四个存在命题之中,最重要的一个。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死亡的焦虑,实际上已经涵盖了其他三个终极命题。 死亡会唤起我们最底层的焦虑,其根本性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害怕死亡,这是一切生命体、在生物层面的本能。一切生物,都是基因为了延续和复制自身的载体。所有的生物都会对死亡感到本能的恐惧。 如果没有“死亡恐惧”这种基本的生物本能设置,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也许地球上的生物早就灭绝了。 所以为了令我们这些基因载体们,能够拼命的去竞争,拼命的存活下去,从而保证基因的延续。基因就设置了“遇到危险——感到恐惧”的指令,从而促使我们赶紧做些什么来逃避危险,从而消除恐惧这种不舒服的感觉。 第二个原因在于:死亡会残酷的摧毁你一切的心理防御,摧毁所有的社会建构。令使用各种防御机制逃避现实的我们,不得不在死亡面前,眼睁睁的去面对三个我们一直不愿面对的真相: 1.人生毫无意义。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死了之后,你在世上所建构的、所留下的一切都会消失。 2.你终究只是孤独一人,没有任何别的人,别的神可以帮你承担或者规避死亡这件事,你只能够独自一人进入死亡。 3.你并不是自由的。在你的一生中有无数你留恋的美好,令你不愿意失去,但是在死亡面前,你无法控制这些,你没办法永远的持有你想要的美好的东西。 人和动物的区别,第一在于我们有很高的自我意识,第二在于我们拥有社会属性。 所以动物只能够体验到本能层面的死亡焦虑,但人类却还能够体验到社会建构层面的死亡焦虑。自我意识,本质上就是你形成了非常清晰的“我”这种感觉。我们通过反省自身的能力,从而感觉到了“自我”。死亡意味着这种“自我感”被摧毁,意味着你的自我主体意识将要消失,将要不存在了。 这种“我会消失”的认知,它带给我们的,首先是一种自我逐渐分散消融的痛苦, 其次才是自我分散消融所导致的随之而来的失控,未知,和一下子什么都抓不住了的恐慌。 因此请各位观众珍惜青春时光,不要胡思乱想,人生命运本无意义,是我们自己如何去定义它,成功失败与否,本身就是人生体验而已,除此之外,看淡生命看淡死亡

 短评

愤怒的21岁

9分钟前
  • 翠西 。o 0 O
  • 力荐

尼尔与约翰的对比,正是教师家庭与政客家庭之间的对比。我常常注意到,不少教师家庭的孩子热爱学习,性格坚韧,忍耐力强,但不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获得更好的人生。他们具备优秀的品格,尊纪守法,时刻准备着付出一切,但也有诸多反抗,陷入迷茫甚至现实的泥沼。而政客家庭出身的孩子也会具备以上的优秀品格,却从小明白区分手段与目的,他们有自上而下的眼界与思维,能更清晰地定位自己的人生。但这只是21岁。之后的路程也许不同。

12分钟前
  • 宅居哇呜猫
  • 力荐

若是苏茜不是大地主家的孩子,也许她会是另一个Neil。

15分钟前
  • 连子glu
  • 力荐

如果“七岁看老”还太早的话,那么在这里21岁就知天命好像已经是确定的了。还真的是富贵在天啊!9.2

16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21岁,他们学会了废话连篇

17分钟前
  • 不流ᝰ
  • 推荐

Bruce说话慢条斯理又非常深刻,他沉稳又有思辨,长得还这么帅!我喜欢他!这集里的tony也很棒,展示的是大多数人的人生,少年的梦想在真正实践过程中碰壁、改行,但他努力尝试了,也乐在其中。他是真正的实践者。

20分钟前
  • 鸿音
  • 力荐

你可以批判我精英主义但我非常认同John说的话:你不能因为一个人“生来”拥有更多资源而去指责他,并且忽视他为效益最大化的努力——恰恰相反,最可耻地反而是滥用机遇。所谓的upperclass也许拥有更充分的原始积累做后盾,但又何尝不为自己的起点束缚,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21分钟前
  • Luna
  • 力荐

这一集大家差距又拉大了。印象最深的是14岁时羞涩内向的乡村少年通过努力考上了牛津学习物理,整个人变得自信从容,由内而外散发出魅力。良好的教育不仅让他的性格更加阳光,亦拓宽了他的视野,彻底改变了他人生的道路。他是这么多小孩中唯一一个实现阶层跨越的。又一次印证了那句:教育和婚姻是改变阶层的唯二途径。

25分钟前
  • Marguritte
  • 力荐

不喜欢采访的时候用“是否羡慕”这个问句。在片中就被呛了。我可以觉得我的生活很好,也觉得她的生活很好,两者不冲突的。

29分钟前
  • 默笙依
  • 力荐

导演的问题导向性太强了。需要很理性的头脑去看才能不偏见。像那个posh的家伙说的:“你让观众光看到了一面,却没有展示我们也努力的那面”。还是想坚持把这片子看完。

34分钟前
  • 遗忘以后
  • 力荐

比较喜欢Tony这样的乐观洒脱,没有那么看好前一季很能说也很有主见的几个小孩了。

36分钟前
  • 因爱斯坦的忧愁
  • 力荐

女孩子们始终没有什么大的想法,我多希望看到一个“特别的女性”。

37分钟前
  • ClaireCaTT
  • 力荐

第三集,当年的孩子们都已经成年。70年代的英国,社会现状和今天的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出身很重要,影片中出身优裕的孩子基本按照父辈设置好的人生路走了过来,而出身一般的孩子大多没有上大学,并已经开始工作。比较例外的是来自农村的乡下孩子,他考上了牛津,从此走上与父辈不同的道路。

39分钟前
  • Clyde
  • 力荐

Charles太帅了,有RiverPhoenix的感觉。处于叛逆阶段倾向自由的文艺型上流公子哥啊 太有魅力了哈哈哈~只可惜也是最后一次出镜。自带圣光的Bruce,一辈子慢条斯理履行内心的大爱呀。说话也很哲思。

42分钟前
  • FTI宝岛
  • 力荐

谁想到那个农场里的腼腆孩子七年后如此神采飞扬

45分钟前
  • 三日
  • 力荐

21岁的Nick从自闭土包子转身变成了Charming科研男……!!如果14岁时John的优雅思辨是精英教育的结果,Nick这7年经历的自我改造让人咋舌LOL (没有改变的人生像是浪费

46分钟前
  • 葱的
  • 推荐

我有点看不下去了,一是因为没耐心了,二是因为长到21岁后基本就定型了,富人家的孩子读名校,游世界。穷人家的已经开始打工,过着小人物的生活。虽然想有梦想,但十分迷惘,执行力很弱。因为眼界太窄,见的世面太少,获得的机会太少。

47分钟前
  • 飘零燕
  • 力荐

工人阶级的姑娘们结婚上班过安稳日子,多数家境良好的少年上了大学,白富美依旧迷茫,底层青年们也已走向社会,敢闯如Tony,每天都很快活。只是眼高手低的Neil,你最错的决定就是辍学啊。

50分钟前
  • Aria
  • 力荐

少年成长为青年。有的即将完成学业,有的早已在社会混迹多年。有的安于现状,有的依旧迷惘,有的早已有了方向。我不能同意很多人说的“21岁了他们人生已经定型了”,虽然有已经结婚的女生。但我依旧看到乐观的Tony,积极的尼古拉斯…他们追随自我改变人生,让我非常触动。我相信他们会更幸福

51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早上醒来,我感觉这将是有意义的一天,现在我感受不到。

55分钟前
  • bird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