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HD

主演:肯尼思·布拉纳,盖尔·加朵,露丝·莱斯利,利蒂希娅·赖特,艾玛·麦基,艾米·汉莫,珍妮弗·桑德斯,苏菲·奥康内多,安妮特·贝宁,妮基塔·查达哈,汤姆·巴特曼,亚当·加西亚,拉塞尔·布兰德,唐·弗兰奇,里克·沃登,阿里·法扎勒,尼亚姆·林奇,埃莉诺·德·罗汉,爱德华·刘易斯·弗伦奇,拉普洛斯·卡伦福佐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1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2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3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4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5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6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13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14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15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16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17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18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19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什么叫酷刑!逼原著党看肯导版《尼罗河上的惨案》

(对非原著党来说也是酷刑,别看,去看原著。)

影院亮了,朋友终于张口,语气迟疑:“我们刚才看的那个侦探是谁来着?”

我沉默了一下,“是波洛。”

“看的电影是?”

“......尼罗河上的惨案。”

说完我俩互相点点头,一句话都没说,起身回家去了。

然而我现在坐在电脑前,越想越觉得不对:这根本不是阿婆的《尼罗河上的惨案》!

这个丧爱人而苦大仇深的暴力冷漠中年(美国人)叫波洛大侦探?不!

这个东删西剪、支离破碎的故事叫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不!

肯尼思,求求你不要再拍了,故事讲不好,角色脱离原型,单看镜头无趣、乏味,三流里的三流。

故事

首先故事。

其实我看预告片就感觉有点不对劲,宛如新蜘蛛侠拍成了青春疼痛,数学变成了物理,要说有关系那还是有关系,小蜘蛛也是高中生,物理里也要用到算式。但这个苦大仇深的氛围和深沉的腔调,总感觉哪里不对。

以至于正片刚开始我迷茫了。我在哪里,我怎么在看一战?

过了一会我才明白,哦,这个机智的小兵是波洛!

行吧。等等......为什么啊!

《尼罗河上的惨案》从头到尾半句话都没提到一战,更没提到白月光。

我开始疑惑,接着看,然后......波洛你怎么跟蒂姆认识——不对那是Bouc——温德尔沙姆勋爵,为什么这里有他——我的瑞斯上校,好科妮利亚,弗格森人呢——我放弃了。

知道原作人物多,但人际关系并不复杂,而电影版肯尼思导演一刀切,也不知道是为了省事还是水平不行,人全没了。他删完还洋洋得意地画了个圈,来吧,都来参加琳内特的婚礼,结果原作里本该是“陌生人“的乘客们全都熟悉上了!明明毫无交集、各自有各自登船理由的嫌疑人们才是本作的乐趣!

从这里开始这故事就和阿婆的小说没有了一丁点的关系。角色没了,东墙西补,填上;瑞斯上校的查案没了,双线直接变成单线。还剩下什么?哦,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角色删得就这么几个人,比起上流社会的香槟派对更像春节见三姑六姨,带着自家闺女。

全片的气氛也不像度假。这是我最不满意的地方,我觉得《尼》的一个特点就是看起来有多轻松愉快,就有多少激流暗藏于水面下。旅途是美好的,充满阳光和沙子,优美的的异国风光也让读者心情愉悦,我犹记得埋在沙子里的几个小孩。明面上大家还是在好好玩的,波洛也是真的来感受风土人情,“而他度假的时候是不办理案件的,”无案一身轻。而电影变成了波洛上来就有工作,要帮Bouc看对象人怎么样。那Bouc你面子很大啊?

加班和勾心斗角让氛围不像书里那么自在,直接把大事放到台面上,反而太直白,没什么意思。电影整体深沉又黑暗,波洛不像笑眯眯的外国小老头,反倒像绝命毒师。

肯导你敢动波洛的小胡子我跟你拼了!

角色塑造

说到这里必须骂一骂角色塑造。

烂到看不出谁是谁。

我还记得电影里路易莎对波洛说,“Don’t be a cool detective, be a human。”当时我就生气了,她说波洛没有人情味,就像有人跟我气焰熏天地跟我说阿婆不会写人性,过于离谱。肯尼思的波洛没有一点一点原著的从容自若,电影里他举着枪瞪着眼睛,不知道的人以为还是什么暴力保镖。他也没有幽默,也少了绅士的风度,这不是那个恳切,富有人情味,时而俏皮,但永远正义机敏的比利时人。

琳内特也是。电影里没展现出她的强大、自信和机智。她是游刃有余又高傲的女人,习惯享受赞美,虽然对波洛展现过自己的脆弱,但没有第二次。这个一直红着眼睛的人是谁?沉迷于恋情,签文件都要人提醒不能太草率的傻姑娘是谁?琳内特是女王!

所有的角色都没能展现出半点原著的魅力,杰奎琳矛盾的人格,西蒙的稚气,鲍尔斯女士本该是冷静沉默的护士。什么都没拍出来。尤其是杰奎琳,她的魅力被概括在一支舞、一小段谈话里,实在是太过草率。

她大笑,学着租驴子的人的吆喝声说道:“那是一颗坏星星,先生!那颗星星会掉下来……”。

这句名台词去哪儿了!

镜头

最后说镜头。

一句话:电影不是舞台剧。

我看腻了扫过众人脸的镜头,对佣人跳舞一般的姿态无语,也不想再看到角色排排坐,各自拍特写,就好像全家福。刻意不说,我只觉得无聊又低级,流水线影业都不会这么拍了。群像戏拍得确实难,但你就算跟着原著故事视角走,也比舞台剧拍得好看,没有金刚钻,别拦瓷器活。

终于我发出了这句感慨:为什么要把原著改得这么面目全非?看得出来导演野心很大,但为什么不去写原创剧本,要来糟蹋它?没有阿婆的余味,也没有浪漫的场景,这一切到底为了什么?

希望不会再有下一部《尼罗河上的惨案》,不再有我们这些可怜的原著党们哀嚎。

愿全世界改编电影都能埋头干事,不要添油加醋,阿门。

 2 ) 改编不是原罪——《尼罗河上的惨案》

看电影那天本来是有一场很重要的面试,但是很不幸,失败了。坐在地铁上搜索电影,下午两点十分的一场,出站已经两点了,想到下一场将近五点,还是果断买下——宁可冒着错过片头的风险,我也不想等待。电影院隔壁是一家茶百道,好在人不多,我居然还去点了一杯葡萄冰沙才取票,果不其然电影迟了。

电影院人不多,万达的IMAX厅,连我在内不到十个人,可见行业越发不景气。对观众来说,人不多倒是一种享受,排除了干扰因素,更能沉浸入电影的世界里。错过的不多,刚开始是黑白的一段战争景象,我反复确认自己是不是进错厅了,怎么没有尼罗河,后来终于画面一转,才知道前面是在铺垫波罗侦探的成长故事。本以为我不知道剧情,应该能沉浸到故事中,跟着一起破案,看到二十分钟左右,等人物关系都交代出来,我竟然恍惚记得自己读过原著,凶手是谁记得尤为清晰。可惜剧透的人是我自己,骂都骂不出来。

看完了出来觉得还不错,起码值回票价:尼罗河风光不错,还近距离参观了金字塔里的景象,演员看着都很养眼,锦衣华服在沙漠中的豪华酒店翩翩起舞,非常上流。在几个知识网站搜了评价,发现骂声一片,说没拍出原著的味道,又援引1978年的版本,总结:改了太多,叙事稀烂。

叙事确实稀烂,波罗侦探这个人没立住,弄成了满腹牢骚的怪胡子老头,很难让人产生好感,偏偏又花了大量笔墨去说他的过去,剧情中又反复回扣,略显生硬,不够巧妙。倘若塑造的讨喜一点,跳来跳去的剧情和台词也许更能让观众接受,甚至还会像某三集片一样,粉丝天天在英国官方账号底下求更第五季。人设立不住也没关系,关注放在案件上,强调案件本身的离奇也是种不错的方法,但是导演显然非要强行去完善侦探的人设,给了大量镜头。我后来一查这个片,发现导演和侦探的演员是同一个人,终于理解了原因。不建议导演和主演是同一个人,容易过于主观,把握不住力度,变成自嗨。自嗨不是坏事,片子好,嗨了,是锦上添花;片子不好,观众看着导演嗨,不明所以。

当然,其他地方做的还是不错的。盖加朵演的神奇女侠早已深入我心,但是这里明显演出了区别,把年轻女富豪的表面优雅友善,内里狡猾傲慢表现的很到位——坦然抢了闺蜜的男朋友还委屈巴巴求和“真心还想和你做朋友”“你是我唯一不图我钱财的朋友”。(可笑的是,杰奎琳就是图她的钱财才设下圈套让她钻,这是个很巧妙的讽刺)

演软饭男西蒙的演员艾米汉莫,前段时间还被曝出食人癖,闹了好一阵。带着这个滤镜再去看他这个角色,表面憨傻实际上会装又心狠手辣,看得心惊肉跳,效果到了。

杰奎琳的演员也有这种滤镜,太像“小丑女”了,角色一股疯癫劲,偏执冥顽,最后的结局也顺理成章。

其他角色各有特色:佛系教母和她的傲慢女陪护,心怀鬼胎的经纪人表哥,歌手母女精明又自尊自爱,女画家刀子嘴豆腐心,其实非常爱儿子,侦探的挚友虽纨绔但是愿意为了爱情改变自己,在金字塔放风筝又是那么天真浪漫……

我趁热又看了1978的版本,但是人物没有这部这样出彩,只是交代自己的故事,完成了就退场,不会让人牵挂他们的未来。但是新《尼罗河》里,角色不再是“工具人”,在侦探片里等着被杀、被怀疑、被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而是更加深刻立体,闪耀着自己的魅力,让我与他们共情同感。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第一点是让观众“认识”他们。肤色不同或许是为了政治正确,但确实是区分角色的好办法。想描述群像,又是清一色的白人,其实很容易让人脸盲。同时,歌手母女两个人在那个年代受到的歧视,点到为止,更让人看到她们身处困境却不甘堕落,力争向上的精神。

第二点是深入挖掘。教母和陪护之间的情感被新版解读为是表面主仆,实际上是情人。是不是为了迎合LGBT不谈,这个改编确实有合理的成分。原著里两个人奇特的相处模式看上去就不太一般,强势的主人却允许这样一个“胆大妄为、口无遮拦”的看护长期陪伴在身边,用现代的视角去解读,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第三是大胆融合。原著角色很多,1978版本也基本遵循了这点,但是这版做了大刀阔斧的删改,甚至把好几个角色的特点浓缩起来。人物多的用意是作烟雾弹,谁都有可能是凶手,这是小说的高明。改成影视,就需要有取舍,为了塑造典型人物,大胆融合在所难免。比如教母这个角色,在她身上同时聚集了康米主义者、女富豪的唯一亲缘继承人、慈善家多个角色。人本来就是复杂的,多重身份让角色看起来更有真实感。特别是结局里,最视金钱如粪土的她却一人独享所有遗产,别人踏破铁鞋,出卖良心、亲情、人性,甚至机关算尽丢了性命都没得到的,她反而什么也没做就能得到,还打算继续捐献给贫穷的人,让人哭笑不得又唏嘘感慨。

其他精巧的地方也有,侦探的挚友,一个在金字塔上放风筝的男人,最后也为了爱情而死。爱情有时候让人迷失,高尚的人也会堕落去追求他的美满。偷窃不对,但他付出的代价却远超过他的罪。我又重新想到那个经典的道德判断故事:丈夫没有钱去救重病妻子,只好去药店偷药。如何衡量,对我来说依然无解。

改编的电影很少有不被骂的,尤其是大IP,好本子。剧情观众早就熟悉了,电影上映了像交作业,观众是老师来改作业,不是欣赏,是挑错。拍的贴近,无过也不算有功,珠玉在前,导演只能算中规中矩;拍的创新,是要被戳着鼻梁骂胡编乱造的,出力了也不讨好。但是时代在变,同样的作品,与当代的距离越来越远,改编可以说是用新的形式再给原著刷了一波存在感,同时也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1978年的技术不够,尼罗河风光、金字塔盛况没办法充分展现,如今技术发展了,能重新拍,拍的更现代、更华美,新的导演,新的面孔,新的演绎,未尝不是一件乐事。

改编不是要去取代原著,再怎么比较也没有多大意义。不妨消除敌意,权且把它当做独立的作品,去看,去品,多一点宽容。

 3 ) 假如波罗剃掉自己的胡子…

那甜美的还是波罗么?!

肯导是多自恋啊,上一部只敢遮遮掩掩的改波罗人设,这一部上来就把波罗丢到一战战场上去了。别问,问就是导演把斯泰尔斯庄园这本书给吃了。

这个开头还炫技似的来了个长镜头加上黑白画面,感觉是贝尔法斯特剧组胶片剩下来的凑儿这了。然后波罗大聪明在战场上带领小队剿灭敌人,做了个比利时队长,但是猪队友导致炸伤了脸,在他初恋的建议下,留胡子遮掩伤疤,对,波罗的胡子是为了遮掩脸上伤疤才留的!

波罗还说自己:“本来要做个农民。”什么时候波罗要做农民了!!!求你别预告罗杰疑案了!!!

角色改成这样还叫波罗干嘛!改编不是乱编,要讲点道理好么!

导演为了给自己加戏,可劲儿的造,一会儿怀念初恋,一会儿又被奥特本太太吸引,最后还为同伴开了枪。妈耶,真的是为了让自己有戏演,脸都不要了。再剧情的各个地方刷存在感,甚至到最后为刷存在感害死了第三位死者,这是波罗么?

结尾了还能恶心一把,那就是波罗破案后,去酒吧找奥特本太太并把自己的小胡子给剃了!啊啊啊啊啊啊!这玩意儿绝对不是波罗!!!他不是啊!跪求改角色名字吧,别糟蹋了。

哦,对,这里的奥特本太太就是小说里写小黄文的奥特本太太同名角色,只不过她不写带晒的小说了,她是有晒的女歌手。

除了她以外,林内特西蒙还有杰姬这些角色基本上和原作的关系就剩下名字关系了。剧情虽然保留了大流程,但是很多地方都改的莫名其妙。整部片就剩下大白船是能看的,剩下的无一生还。

 4 ) 看了一部《波洛自传》

虽然看了上一部《东方快车》基本上就知道很烂了,还是忍不住花16新刀去看看到底能烂到什么程度。

感觉爵爷找出了一种翻拍波洛新思路,就是反正你们已经知道结局甚至推理过程了,那么我就放飞自我吧。推理无所谓直接走过场就行。

所以波洛说表哥律师推了石头,律师就懊悔抱头了,一个没有任何推理和证据,一个没有任何反抗就认了。

所以波洛和博尬聊的时候,一句come on就死了。之前一部里面所谓“大声说”“慢慢说”都用不着了。

所以最后指认凶手的时候也不用任何抵抗了,直接就殉情了。真是搞不懂手帕上就算有颜料和男主有啥关系。更不要说去找打在桌角的第一发子弹了,反正观众看过第一版应该会知道?

爵爷找出了拍阿加莎的新路子,就是把探案变成了《波洛自传》?配上那出戏的黑人布鲁斯,配上那些悲剧故事还真是挺成功的。这不禁让我在想爵爷到底在演员和导演上有何才能,能有那么多资源?可能戏里莫名按上的波洛“自大”的标签,爵爷还是蛮享受的。他大概真的以为这个舞台就是他自己演的波洛的了。

对于我们这种7080后来说其实问题不大,一笑而过。倒是可叹对于那些没有看过原著没有看过以前版本的00后来说,会不会他们觉得阿加莎、波洛,那些推理只是过期了的配料,大家来看看肯爵的“自以为是”的独角戏和加朵美女就好了。如果那样那真是太不公平了。

~~~~~~

捎带做个广告:有在新加坡🇸🇬的朋友可以私信我一起玩。

 5 ) 【剧透注意】功过相抵的情节改编与浮于表面的技巧

身为阿加莎的真爱粉,同时也是《尼罗河上的惨案》这部作品的真爱粉,很期待这部电影的上映。尽管在第一部《东方快车谋杀案》就迎来了各式各样的问题,例如波洛的人物形象改变等等。不过在我看来第一部的翻拍也有成功之处,例如为了观影的效果将原作的依次调查打散之后,插入各种具有视觉效果的动作场面等等。

因此对于这次改编的《尼罗河上的惨案》,我也是抱有期待的。

首先必须要声明的是,尽管是原著粉,我对一些大幅度的改编也不会太过在意,因此对于广受争议的波洛形象,乃至整个设定都改变了这一点,还是认为他言之有理就好。当然将怀有沉重过去的侦探形象与我们所熟知的那个自命不凡的波洛形象重合在一起是否成功,我个人还是觉得这两者挺矛盾的。不过我倒是很在意没了标志性的胡子之后这个系列还会怎么继续拍下去。

然后就是这篇长评的重点,也就是在情节改编上我认为成功的地方和失败的地方。

在原著里,大致可以分为情感线和推理线。

推理线就是围绕林内特之死展开的一系列调查,并牵扯出了许多配角的故事;而情感线是林内特、杰奎琳和西蒙之间的三角恋情。在原著中,配角的干扰作用更强一些,拥有不同动机的人物更为庞杂,而且也做了不少干扰视线的事;情感线也更加复杂,原本和杰奎琳订婚的西蒙最终和林内特成婚,杰奎琳的跟踪与骚扰也包含着更深的恶意,而在林内特死后,耀目的光芒消失了,太阳落下月亮也因此升起,西蒙重新发现了自己对杰奎琳的感情。正是因为有前面的这些铺垫,所以当推理线与情感线在最后一刻交汇,西蒙与杰奎琳被指为凶手的时候,无论从推理层面还是从情感层面都让人觉得非常自然,而最后两人的殉情也在这种情感的爆发下让人扼腕叹息。

既然原著中采用了这两条线,而且很明显地能够看到导演也明确地区分出了两个部分,那也就分开探讨一下。

我对电影圈不太熟悉,但通过这部电影就能看出导演是个相当自信的人,比如之前说的对波洛形象的大幅更改,又比如说在推理线上敢于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以至于除了重要的情节和人物之外,所有人物都被压缩了。压缩人物是相当重要,也是相当成功的一步,因为原著里的人物体量很难用电影来承载,如何在2小时的时长内最充分地利用好人物,成了改编最大的难题。以往也有删去人物的做法,而这部电影的导演采用的是更为大胆地全部推倒重来。用全新的嫌疑人来编排情节,每个嫌疑人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隐藏的剧情,而这些大多与主题相关。

在悬疑感上,除了前半段基本上按照原著之外,后半段同样是有技巧地处理了对嫌疑人的依次调查。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对嫌疑人调查的顺序是经过设计的,让哪些线索先出现,哪些后出现,如何在恰当的时候插入新的命案发生,使得后半段原本枯燥的家访反而变得一气呵成,相当紧凑。而第三案的死者改为看似系列角色并有重要戏份的布克也是一个成功之处,因为原著里这起案件就是相当意外的,这么处理也能更加凸显这个意外。

然而最大的问题出在伏笔上。不得不承认的是,导演自己铺设的伏笔也很厉害,例如画面的颜色,布克的外套,床单的细节等等,这些都是通过电影的画面来呈现的伏笔。但或许是因为受到了原著的制约,有些伏线太过臃肿。例如红颜料这个伏笔,完全可以靠后面的画面来取得一样的效果,却偏偏在前面多提了一句,显得有些多余。以及像是披肩不见了这样的线索,也完全可以用画面,而不是一句突兀的话。

另外可以说导演最忽略的一个地方就是对这些伏笔的回收。推理小说之所以让人震撼,并不完全是因为真相出乎预料,而是在回收伏笔的过程中让人惊讶于“这些地方居然也是真相的伏笔”,当然电影中有时候也会在解开真相时配合这个细节的回忆,但其实还有更多值得回收的伏笔却没有搭配上解释。当然,这或许也是因为导演特意想设计一个相当紧凑明快的解答环节。

在情感线上,问题就更多了。同样可以看出导演的技巧——提炼出了原著最关键的主题词“爱情”,然后让主线和支线人物尽可能地去诠释这个主题。或许导演知道这样会让情节太散,于是这个主题主要汇聚在三个主要人物上——杰奎琳、布克和波洛。但问题也出在这里,就是影片中的爱情往往出自角色之口,对爱情大谈特谈,却很少有实际的情节可以让人感受到爱情的存在。这或许并不怪罪于导演,因为从前半段的改编可以看出有意强调西蒙与林内特的感情,但应该可以归因于氛围营造的不足。这个缺点是致命的,因为情感的表达一旦没有到位,那么殉情的这个结局就会失去表现力。显然而情感铺垫不足也出现在了几乎所有的配角上,不过既然配角的定位就是干扰视线,那或许也可以原谅一些。

分别来看推理线与情感线,可以看出这两方面导演都是很有技巧的,而且虽然有失败之处,但都没有特别失败。那么它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还是在于推理线与情感线的融合上。

前面也提到了,原著里是有意在开头与结尾让两条线合并,但在坠石事件到揭开真相之前两两条线分开,形成一个类似梭形的结构。这么做的作用就是让最后的结局于情于理都很合理自然。然而,在影片中这条线之间有着明显的断层,前半段可以看到是以三角恋为核心,然而在案发前开始就以破案为重点,同时也因为导演将原著的情感线的后半段彻底删去,导致调查开始之后原本应该是故事核心的西蒙与杰奎琳彻底沦为背景的角色。在影片的最后被众人拿枪指着毫无退路而自杀,和在下船之后四目相对说着“我们输了”而自杀,给人的感觉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然这个结局可以说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局,但既然导演试着去还原了原著的重点情节,我相信这个结局原本应该可以表现得更加出色。

总得来说,这并非是一次让我很满意的改编。因为我能看到导演的雄心壮志,想要塑造一个全新的波洛,以及对案件的重新修正;也能看到诸多技巧,包括伏笔的铺设、悬疑感的塑造、情节的起伏、主题的强调等等。但这些也只是浮于表面而已,我想这部电影可以充分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光靠技巧是不能打动人心的。

 6 ) 这部[尼罗河上的惨案]比《尼罗河上的惨案》里面描写的“尼罗河上的惨案”还要惨!

这是一次对路人党极不友好,对原著党则是一次彻底的折磨的改编。

肯尼斯·布拉纳在2017年,改编过阿婆的名篇《东方快车谋杀案》,结尾处暗示续集《尼罗河上的惨案》要来了。

但《尼罗河上的惨案》的定档也是一波三折,从最开始的2020年12月跳到2021年的9月,然后跳到2022年的2月11日。

而这部电影中国大陆很早就引进并且译制完成了,但由于国外档期一直蹦来跳去,所以迟迟没有定档,最终,这部迟到的谋杀案晚于国外一周跟我们见面。

作为阿婆的书粉,因为有了前“车”(东方快车的车,翻车的车)之鉴,所以走进影院前还是比较担忧的,毕竟见识了导演在[东快]里的魔改。

事实证明,“爵爷”肯尼斯不仅喜欢魔改,还特别爱加戏,导致这部电影几乎全面崩盘。

可以说,这部[尼罗河上的惨案]比阿婆的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里面描写的“尼罗河上的惨案”还要惨!

01

阿婆的原著故事本身并不复杂,说到底就是一个带着阴谋的三角恋导致的命案。而小说的特别之处在于第一起命案发生时,已经接近小说的一半篇幅,在前面小一半的篇幅里,阿婆都在铺垫各种关系与冲突。

读过小说的朋友知道,这部小说里出现的人物是比较多的,但阿婆安排他们的出场很有意思,都是以两三个人为一组出现,这两个人是一对母子一起来的,那两个人是一对母女一起来的,那三个人是一对亲戚加一个护士,通过几个“小团体”,读者将故事里的人物自然而然地串了起来。

原著里的人物关系图

在故事层面,除了主线,还有两条支线伴随着主线展开,一个是“瑞斯上校查案线”,一个“女主珠宝丢失线”,这一主二副三条线,使得故事本身已经非常饱满了。

所以当我看完小说觉得,这个故事如果要搬上荧幕必定是一次不小的挑战,不管是人物的设置还是故事线的处理都是需要进行改动的。

在之前1978版和2004版电影中,基本都在“删减”“整合”两方面下功夫,比如两版都删掉了“瑞斯上校查案线”以及吉姆·范索普这一角色,78版将上校和英国律师的身份进行了合并,两版同时也删掉了一些人物。

78版的改编痕迹比较大,04版更还原小说。但两版电影的改编都很成功。目前在豆瓣都收获了超过8.0的评分。

到了肯尼斯·布拉纳这里,导演不着重于“删减”和“整合”,反而在做“增加”:加人物、加情节、改关系、改人设,统统魔改!而且整个影片的节奏把握的非常差。

人物这里,取消了瑞斯上校这一角色,那自然“瑞斯上校查案线”就不存在了。

相反的,前作[东快]里的布克回来了,充当了原著里上校和蒂姆·阿勒顿的角色,布克扮演了蒂姆·阿勒顿的角色,上演了“女主珠宝丢失线”的故事,却走了奥特本夫人的结局。真不知导演这是玩的什么小心思。

温德尔沙姆勋爵本身在小说里就没多少戏份,就占了开篇的几页篇幅,一个活在角色描述中的人物在影片里代替了贝斯纳成为医生;

女主在美国的财产托管人变成表哥;

范·斯凯勒成为女主的教母,护士跟表妹的角色合并,你以为合并就完了?那你太弱了,范·斯凯勒居然和自己的护士是同性伴侣你就说意不意外!导演你这加戏加的有点过分了。

而奥特本母女改为侄女,奥特本夫人原本是一位㝍情色小说的作家,改成歌手,并且和女主早年间有一次不愉快的经历。

罗莎莉·奥特本

02

如果说次要人物的魔改尚且能被接受,那主要人物的塑造才是崩盘的开始。

女一号林内特找盖尔·加朵来出演可能就是看中了颜值这一点,除过年龄问题,原著里林内特也就二十刚出头,林内特的英伦范,独立干练,心细,高傲几乎没有表现出来。

林内特·里奇卫

西蒙·多伊尔的选角也挺失败的,前两版的西蒙演的都挺文质彬彬,04版的西蒙甚至非常秀气。

04版西蒙

对比一下,阿米·汉莫显然有点过于“伟岸”了,而且那两撮八字胡是怎么回事?那隐约露出的胸毛是怎么回事??那尴尬的演技又是怎么回事???

倒不如请[CMBYN]里的另一位来演,不过若是把他请来,对于搭戏的加朵年龄又太小了。

最不能忍受的还是咱们的肯爵爷饰演的大侦探波洛,上部里就被吐槽彻底颠覆波洛的形象,这部里导演在魔改的路上彻底走到黑了。

首先无端端的加了一场战争戏,解释了波洛为什么要留胡子,你觉得观众在乎吗?在上部里就有一小段追忆凯特琳的戏份,这部里直接加了一段原创戏。

不仅如此,这部里波洛还和奥特本夫人有那么一段不清不楚的暧昧,结尾处居然剃了胡子观看奥特本夫人的演出,这是波洛吗?给波洛加感情戏你是认真的吗?

而且这部里波洛继续上演全武行,“手杖控毒蛇”、“持刀追凶手”、“持枪道真凶”!眼疾手快,健步如飞!要知道波洛探案基本就是聊天、散步、谈话。

要说还原度最高的,还得是大卫·苏切特饰演的波洛,要是真有波洛这个人,那大概率就是这个样子:

大卫·苏切特版的波洛

03

本片最致命的一点就是导演把一些东西“放大了”。

波洛在原著里就是一位有点小自恋,小自负,过分讲究整洁,时不时来一句法语的和蔼可亲的比利时的小老头,导演将这些特点过度放大,导致波洛成为一个自恋、自负的强迫症,把死者的脚拨弄一下是什么骚操作?

78版波洛

小说中故事是围绕“爱情”这一主题开展,但主要是三个人之间的纠缠,本片将爱情这一主题过于延伸,延伸到了配角身上,布克为了爱情最后意外殒命,还有那段同性伴侣的设置,大可不必,还有最不能忍的波洛的感情戏。

而且影片在节奏上做的也非常不可,对于将近一半的时间来铺垫第一起命案,影片前面的节奏就显得非常跳跃,比较杂,原本靠“三角恋”的冲突支撑起来的篇幅在影片里也没表现出来,都是靠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来走过场。第二起和第三起命案以及最后的结局又明显比较赶。节奏的失控造成了观影体验的下降。

还有为什么说对路人粉不友好,波洛在揭示真相的时候都是慢条斯理,层层递进,前两版均是如此,而肯爵爷饰演的波洛这语速,恨不能一口气给你说完,观众可能还没反应过来,波洛都说完了。

而且再说这部电影的埃及尼罗河沿岸的布景有多华丽壮观?倒也没觉得,就算有,对于一部侦探悬疑电影来说,这只是锦上添花的部分,你不能当做雪中送炭啊!

再者就算你魔改成这样,原著里是有一些名台词的,你好歹说说名台词也是加分项啊!名台词就是送分题啊,你也不说!!!

所以,这是一部另原著党十分失望的改编电影!我甚至觉得肯爵爷根本不想拍电影,他只是想演一个过度自恋的波洛。

虽然结尾并没有关于下一部的预告,但影片里波洛曾说去当个农民,改良西葫芦瓜的桥段,隐隐觉得肯爵爷下一部可能要对《罗杰疑案》下手了!在这里恳请导演手下留情啊!

由衷的希望各位路人党省下电影票钱去买一本原著小说读,比电影实在多了!

 短评

铺垫太长,剧情简单,缺少反转。剧本杀时代,还不如看看明侦🤣 但埃及是真的想去看看

9分钟前
  • 萝卜芽
  • 还行

参加蜜月旅行的一群人,上坟的衣服倒是没少带,导演用心了。

10分钟前
  • 自闲
  • 较差

《柯南的老年生活》....

11分钟前
  • .
  • 还行

改编成了一个“爱男人不得善终,搞拉拉才能活命”的故事。

12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还行

救命,太可怕了,让人当场取消alist再也不想为了薅羊毛强行去电影院。颜值萎败(+演员本人debuff)的阿米锤演这么个莫名自带性瘾魔咒的男狐狸精谁吃得下呢,所有完全不性感的公共场合play都使我满脑乱ring“why dont we do it in the road”来缓解恶心感;金字塔特效过时得我全程惦记没打完的刺客起源,镜头和光影和剪辑全部业余得令人叹服。剧本做了一些干瘪死板的耸动改编,点缀了零零星星的white supremacy凝视和说教,头尾拧成了徒劳自恋的波洛故事尴尬补完。(以及我实在不想再听英国演员凹法语口音了,jane birkin也就算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何必何必)

15分钟前
  • Finrod
  • 较差

第一部东方列车不怎么好看,这次纯粹冲着盖尔加朵去的。结果比东方列车好看多了,场面阵容表演角色塑造都不错,节奏也比较紧凑。作为一部侦探片的缺点大概是推理部分太弱,角色一出场就看到头了没啥悬念,“每个人都有动机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的紧张气氛没堆叠起来。

18分钟前
  • 椒盐豆豉
  • 推荐

基本没有存在的必要,除非是作为埃及旅游宣传片。演技都很尴尬,Gal Gadot快成烂片女王了。

23分钟前
  • 咕咕鸡
  • 较差

到点了,侦探可以说真相了,至于怎么推理出来的,你不用管

25分钟前
  • 来自土豆星球
  • 较差

哈哈,烂得我在电影院头疼。我的一个建议给到大家就是别看,要看电影版看1978版的就行了。不会翻拍就别翻拍了,服化道+风景拍摄还没78版的来得赏心悦目,剧情线改得乱七八糟,硬cue感情戏,全篇夹杂着黑人、txl的政治正确,这是在干什么啊!!你怎么敢翻拍的啊!!我真是纯纯大冤种我去看!我恨!

27分钟前
  • 椰奶冻
  • 很差

肯导的表演&导演风格还是一如既往的油腻和抓不住重点

32分钟前
  • 原味乱码圣母
  • 较差

好家伙,观影前就猜测,新版应该会加点同性之情,种族问题啥的,竟然全中!基本成了这几年好莱坞翻拍的标配了。和上部一样,波罗再次展现了动作追逐戏,这次他还加了感情戏,而且是两段! 期待未来马普尔小姐有翻拍,老太太手持双枪,肉搏歹徒!

34分钟前
  • nakedgun
  • 还行

我第一次看电影被电影本身剧透了。。。痴情女对着波洛说自己演查米恩,富家女演克里奥特帕拉,这不明摆着已经告诉你凶手是谁了吗?正是女仆杀死了埃及艳后啊,无语,删掉这个桥段就好了

37分钟前
  • 豆友203807015
  • 推荐

比《东方快车谋杀案》有进步,但华丽的外衣依然不能掩盖全片的平庸。叙事基本上是很笨拙的平铺直叙,头重脚轻在所难免。演员有几位倒是选的不错,特别是三角恋的三人。

40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一些动物恐怖+一些异域黄金风光+一些一看就是花了大钱的强造型,Voilà!只是没想到给波洛加了这么多背景,搞得跟黑暗骑士似的。只是希望下次片头可以有一些贴心提示,我被恐怖snake吓到心脏宕机0.01秒,久久不能回神,差点在电影院痛哭。

43分钟前
  • 宝莲
  • 还行

您真的觉得大家对胡子的起源感兴趣吗??

48分钟前
  • Alan
  • 较差

秦国大银幕第一对同性情侣

53分钟前
  • Drifter
  • 推荐

开场十分钟先来一段一战,搞得我以为进错场,不知道自己看的是什么,看完之后我才发现,全片最好的部分居然是那十分钟。

56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较差

尼罗河上的惨案并不惨,鲁荣渔2682号惨案才是真的惨。

60分钟前
  • 张翔森
  • 还行

导演力太差了,太差了……是怎么能把这样剧本拍得臭长的,刑侦部分语焉不详,爱情部分脚趾抓地,埃及景的大柔光太廉价,合成景毫无大银幕舒适度。一次完全没必要的重拍……@MK2OdéonStGermain

1小时前
  • 阿茶
  • 较差

我以为我不是颜控,但是未婚夫男出来之后我想就这也值得俩大美女为他爱得死去活来?

1小时前
  • 戴圣诞帽的楼主
  • 推荐